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

时间:2023-02-28 07:39:42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共19篇)由网友“孤独的消波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

篇1: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

缘分,读这本书是因为网上闲逛时看见一个电影解说,接着去百度百科这个女主人公(没找对),结果是查到了安妮·弗兰克。从百科大致了解些基本信息:如她写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她二战时期被关进了集中营,然后距离解放不到2个月的时间,因病逝世。我没有特别的强烈的感觉,也许是这类事件看多了,就像火车站看到很多残疾人一样。但我以为这本《安妮日记》会描述有关集中营的事情,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样。我看了一遍和听了很多遍《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试图从这本书里理解如何思考痛苦?而这本书也确实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它承认了痛苦的意义以及面对痛苦持乐观态度的想法。这给我的内心很大的安慰,这种安慰是建立在作者本身经历了非人的痛苦后,还能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它,我喜欢这样的方式去回应生活(命运)。

想看《安妮日记》这本书,是因为安妮写这本日记时才13岁,我想知道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是如何面对集中营,也许能给我另一种视角思考生活。

第一篇日记时,她还很幸福,日记中写的只是小女孩儿的啰嗦日常。我当时挺想跳页直接读她被关进奥斯维辛的事,读到一半时我意识到这本日记可能只纪录未被抓的时候的事。想想也是,奥斯维辛能让人写日记?也就我这个现在能躺沙发上阅读的人才能这样想。

1942年7月9日安妮一家四人转移到了被她称为“后屋”的密室。后面陆续住进来范丹一家三人,以及牙医杜赛尔,一共八人。他们在“后屋”躲避了整整2年,于1944年8月4日他们被逮捕。

读了很多她的琐碎事后,其实有些不耐烦了,所以才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本书,而不是一天。但是当我看完最后一篇日记戛然而止时,却很想知道她被抓的那天,她被关到集中营后,如果她还能写,她会怎么写?后记中读到安妮他们被抓的日期,以及集中营大约罹难日期的一瞬间有种流泪的冲动,我明白是因为近几天读她的日记对她有了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多希望她幸运的活下来。可是,如果她活着,这本由日记拼凑成的书也没有现在的价值。

篇2: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用她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美好的时期。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一切是乐观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东西支撑着她,爸爸,妈妈,姐姐。和那个16岁的,她喜欢的男生……她永远有那么一点期待,也许战争结束了,她又可以上学,又可以看见他,又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干好多的事情……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篇3: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

在安妮生活的时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过着,而我们却不用,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只需要舒舒服服没心没肺的生活着。不论做什么安妮永远都是轻手轻脚,更别谈大声喧哗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们,与她比我们过的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自由,安逸我们都拥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处都不透风没有一点阳光的,住在这种地方她该有多么难过。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我们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种害怕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天天必须闷在家里不可以出门,随着夜晚的降临,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胆战心惊的事,可我们做事完全随心所欲,出家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动,相比较我们便会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们统统都敢,她要是活在我们这个时候,她该会多么开心,我想她肯定会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会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觉想做又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糟蹋这些时光——不过这些想象仅仅只是我们强加给她的,她不可能会享有这些假如,她永远都只是生活在战争时代的女孩。她不能拥有这些假如,可是我们却可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虚度光阴的人。

读完安妮的故事我开始反省,我们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该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做事也不该永远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安妮日记》,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珍惜现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时光,带着快乐感恩的心学习成长。

篇4:《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精选

在慵懒的午后时光,我轻轻合上《安妮日记》的最后一页。闭上双眼,我看见了一位任性骄傲的小女孩正逐渐地蜕变成一位成熟稳重的少女,她,便是令我一见倾心的犹太女生:安妮.弗兰克。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处在花季中的少女,可以将自己的心事满满地记载自己的日记上;并不知道,原来日记也可以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安妮在她亲爱的日记本贝蒂中,婉婉叙述着。对自然强烈的渴望,对德国纳粹极度的愤怒以及惊险刺激的躲在屋檐下的逃亡生活,在一篇又一篇日记中,跃然纸上。

我咀嚼着日记本中的文字,慢慢地,细细地,唇齿间一阵苦涩在回荡。苦涩?是吧,苦涩。安妮的生活是苦涩的:从之前的小资生活沦落到如今每天只能吃同一样菜;从以前可以在浴室里尽情放歌到现在猫着身子踮起脚尖偷偷摸摸底在一个小木盆里洗浴;从之前对大自然的爱不以为然道现在只可以躲在肮脏的窗帘布后,窥视着大自然独有的魅力……

此刻,我从无尽的作业中抬起头来,向窗外放眼望去:蓝天,白云,柔软温和的如花生油一般的阳光,站在树枝上轻盈地在歌唱着的小鸟,一如每个周末的下午,但一阵莫名的欣喜与感动从内心深处涌出。我欣喜,欣喜着我可以无穷无尽地目睹大自然的婀娜多姿;我感动,感动着安妮让我再一次以感恩之心面对自然。

《安妮日记》让我明白了我为什么要活在这片土地,为了什么而生活。生活,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活地精彩,而不是为了生活而去生活。珍惜所有你现在所拥有的,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它们就会从你的指缝间溜走,当你追悔莫及的时候,你也将无法握住它。人生,就是人们在不断启发并成长的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们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曾走过那么多曲折蜿蜒的成长之路,也许会不禁地赞叹,珍惜着过往的岁月。

篇5: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枪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这部影片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纳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篇6:《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精选

散发着单纯和安静气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朴实的方式在我们面前解剖了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没有所谓的利益,没有所谓的分歧,只有人性中深深的疯狂……让文字,图片,录象带我们回到寂静中。

荒风从沙漠跃起,伴随着装甲履带的轰鸣声,是一阵阵妇女儿童的哭泣,是一次次士兵冷漠的脸,一颗颗难名破碎的心。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到中东贫瘠的沙漠之地,从极北荒地的苔原到哥伦比亚荒芜的山地,战火不熄,烽烟难灭。

从遥远的时代,人们就不断的发动战争。但人们为什么而战?膨胀的权力欲?极端的霸权?还是为了追求财富和土地?为什么?要以他人生命为代价?

为什么要破坏别国幸福的家园,为什么让男人叹息,让女人哭泣…

--年西班牙一次知名的摄影展上,一张照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照片是一个女孩,十二三岁,身上穿着补丁的衣服,戴着翠绿的头巾,手中捧着一只和平鸽,可眼神却一片迷茫,一片彷徨,那是对生命的无奈,还是对和平的渴望?

照片下有标题:摄于巴基斯坦加沙地区。

这幅照片我端详了一遍又一遍,我忽然感到自己的心仿佛纠结起来。她同安妮一样,无辜地被卷入战火,惊惧每天折磨着他们脆弱的神经,而世界上,仍有许多人,在承受着战火的煎熬,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年,烽火在巴比伦上空燃烧,敢于挑战美国权威的伊拉克很快被击败。但战争的灾难并非只青睐战败---的反抗与袭击,依然迫使美国驻军于此,时至今日,有多少美国大兵血撒异域!三年战争,两个输家!

死去的士兵们,他们之前可能是跳街物的嘻哈男孩,有的有了心爱的女孩,有的已经结婚,他们本该在家乡的酒吧与朋友喝着啤酒聊天,牵着爱人的手漫步于林荫小道。可是,命运却被定格在了瞬间,僵硬的身躯,彷徨的眼神,迷离的泪水,冲突的双方,血与泪的过扬,你既无怨,我亦无悔,当伊拉克人用生命捍卫尊严时,美国士兵也在用生命捍卫着大国的霸权。

何时,何地,你我的眼中能没有仇恨,手执橄榄枝屹立夕阳下,让夕阳将彼此身影拉长,让微风拂乱彼此的头发…

篇7: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信念、希望、意志、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想要都可以得到。

还有春风、细雨、皎洁的月华、还有灿烂的星辉……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包括我在《安妮日记》中读到的——从头至尾,充斥着“爱”、缓缓沁入我的心脾。

文章开头就流露出作者对这本日记的爱。“我要这日记当我的朋友,还要为这位朋友取一个名字,叫吉蒂。”安妮对自己的一本小小的日记如此珍惜,把自己感动的、感触的每一件事情都告诉这位朋友,可见这本日记对于安妮是一位知己、一位无话不谈的知己。

同样地,安妮对他最要好的同学也充斥着爱,她的名字是汉妮莉。文章中有一段的描写特别生动不得不迫使我把它摘抄下来。“我看见她衣服破烂,面容消瘦憔悴。她注视着我、大大的眼睛里带着那样的哀伤和责备、我看出里面的意思,哦 安妮,你为什么抛弃我?救救我,救我离开这个地狱!我却救不了她。”那种极度的悲痛的心情凝结在安妮的心里。爱和抛弃使安妮产生了强烈的内疚之情。这种痛苦比热锅上的蚂蚁还要烫,比火山爆发还要剧烈。它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疼痛,但是我们都能理解。只有心中存爱,才会因此产生无比的痛。

安妮还爱写。写作使她摆脱所有的俗虑、使他的精神鲜活振奋!同大部分人一样安妮曾经也抱怨过。哀叹自己不会画画,但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至少还能写。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去抱怨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因为自己也拥有很多而恰巧是别人所没有的。安妮认识到了这点,她珍惜自己的这一优点,写了好几篇童话。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作家,对梦想的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安妮那样付诸于行动的,不是吗?

安妮还爱自然。她向往蓝天、鸟鸣、月光、正在绽放的花朵。我们可能也爱自然但一定没有她那么深刻。因为只有失去了、我们才会珍惜。那时安妮住在密室里,要看到蓝天、听到鸟鸣已经成为梦想了,不可能做到,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作为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权利,溶于大自然的权利。

安妮还爱很多很多,写也写不完。但是从上文已经可以看出安妮的心灵被爱滋润了。她充满了爱。整篇安妮日记无时无刻都散发的浓郁的爱。

安妮日记使我们懂得很多很多,体会到了人间无处不在的爱。让我们打开发现爱的眼睛。去看见、去感受、去珍惜那免费而又珍贵的爱。

篇8: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安妮的日记》的书,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本书是犹太女孩安妮·法兰克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真实纪录。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九四零年希特勒开始攻打荷兰,安妮的全家开始了提心吊胆的日子。在她十五岁那一年全家不幸被纳粹发现并送入了集中营。一九四五年三月死于集中营,那时她还不到十六岁。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十分的震惊,想不到希特勒是如此的残暴,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我就连美国攻打伊拉克都觉得已经很血腥了。换个角度来说,希特勒的身上充满了暴力,整天把所谓的不优秀的人种是不应该存在的这种思想往人的脑子里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谁优谁劣,希特勒那种思想我真正恨透了。希特勒还把抓来的男人当苦力,那些幸存的苦力出来后就像是骷髅一样,皮包骨头。女人和孩子就把他们杀死后烧掉,用他们的脂肪作肥皂什么的。让人看了都觉的十分震撼。

再来想想我们的现在,整天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想,是不是比安妮整天在提心吊胆下过日子好多了呢?我们还整天抱怨作业太多,学习太累,放假太少,真是“身在福中”啊!

安妮的日记里虽然都写了当时的社会黑暗,但在文字中还是能发现她也是十分细心地观察,体会生活的美好。我十分佩服她,我们需要的就是她的这种精神。生活是美好的,用心去体会生活,你就会获得很快乐。即使像安妮一样很小就死去了,但是能在快乐中生活,你一定是个幸福的人。

我佩服安妮,痛恨希特勒,是他扼杀了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安妮这样乐观的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9:关于《安妮日记》精选读后感800字

薄薄的纸张终结了安妮的篇章,却燃起了我的无限愤怒与悲哀!

德军竟这样压迫、剥夺犹太人的一切,要至他们于死地。

德军与战争无法想象鱼儿离开水面的痛苦,鸟儿折了翅膀的无助。就在小小的阁楼里有一股力量在垂死挣扎,但面对冰冷的枪口,她怎能奈何得了呢?

这本日记本是安妮生日时得到的一个礼物,安妮很喜欢,给它取名为基蒂。呵!一本白白的本子,成了安妮两年多的精神伴侣,而正是这位伴侣,将安妮的一切永恒的留下!

安妮每天都会写日记,记下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身边的事。基蒂的每一处无不凸显出德军的残忍与恶毒,日记中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个接一个的专制法律出台,对犹太人尤为不利。犹太人必须佩戴有一颗星星的标志,必须交出自行车,不许再使用电动交通工具,汽车就更不用说了。犹太人只许在三点到五点之间——而且在犹太商店——买东西。晚上八点后不许再在街上行走,在这以后也不许出现在花园里或阳台上。犹太人既不许进戏院也不许进电影院,其他的娱乐场所也不许涉足。也不被允许游泳、打网球和曲棍球,一概不许再做体育运动犹太人不许在进入,犹太孩子必须上犹太学校。如今我们就是在这么一大堆的禁令下生活。约皮总是说:‘我干什么都没有信心了,因为我总是害怕,那是被禁止的……’”

不许不许,这么多的不许,让犹太人怎么活,德军啊德军,你们好好想想,如果囚禁的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激烈反抗?人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你们要给犹太人设下这么多规定,难道犹太人是奴隶吗,难道他们就不是人了么,人人都要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能限制他人的权利,ok?

当我平复心态,回到第一页仔细去想想安妮的时候,我真的挺佩服她的,她的这股力量、勇气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许嘴上说说很容易,但要是我们真的碰到了,就不会有当初的“霸气”了。

1942年7月8日安妮对基蒂说:“从星期日到今天短短的几天之间就好像过了好几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仿佛天塌地陷了!但是基蒂,我还活着,父亲说,这是最重要的。”一句“我还活着,这是最重要的。”让我的心不禁一颤,活着原来是那么的幸福——对于当时的犹太人来说。而现在的我们却不断的宣泄心中对物质上的不满,抱怨学校的种种,当看了《安妮日记》后,才知道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有一些孩子不敢去读书,在家看着“世界名着”“数学公式”“科学道理”“英语单词”这些没有摆在他们面前的食粮,他们愿伸手去奋力地抓,而我们呢?这些难道没有明明白白的摆在我们面前吗?而我们又是用什么态度去对待?

1942年7月8日到当月的9日,安妮一家一直在奔赴他们认为安全躲藏的地方直至当月10日赶到,是安妮父亲公司的仓库里,简陋的住宅让安妮觉得无聊,可是就是在这无聊的仓库里画下了基蒂的“样子”,写下了《安妮日记》两年多的这场完美的戏!

安妮把这两年多的仓库生活当做一场惊险、有趣的探险,她天真的想象没有预料到这场探险的恶毒,1944年8月4日,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藏匿着,并把他们送进德国和荷兰的集中营。

“‘后屋’被敌人洗劫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中发现了《安妮日记》,并将原文印刷”

在“隐匿者”中,只有安妮的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存活,又回到家中。安妮于1945年3月——解放前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安妮虽死,但她的日记活着,会一直活到——世界末日!

篇10:关于《安妮日记》精选读后感800字

“我希望我死后仍然继续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谢上帝赐予我这一天赋,我可以利用它表达我内心的感受。”这正是安妮弗兰克在日记中写下的希望与天赋之“感谢”独白。

在那最暗无天日的近现代历史中,法西斯用枪炮轰炸着大地,纳粹的极权统治,盖世太保的残酷迫害,使犹太民族遭受到民族的洗劫,弗兰克一家与另外四人,不得不隐匿在幽暗而危机四伏的密室之中忍受痛苦。安妮弗兰克有幸得到了一个日记本,把它当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记录着自己深藏密室的见闻与心路历程。正是这珍贵的日记本,记载着她少女独白,帮她发出尊严的强音。

安妮有着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从八人躲入密室,幽闭的环境使众人关系变得扭曲,矛盾滋生。她开始观察周围的人,事,大家的言谈,这是我所做不到的察言观色。她不仅在观察,还在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观。

安妮是坚强而乐观的,她深藏密室是命运所迫。尽管痛苦摧残着她,可是她仍然努力学习,坚持记日记,用精神上的充实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从来没有一次无聊地耗时间。不像一般女生那样生活,她有一个作家梦,因此她坚持博览群书,写文章;纵使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几乎不能成功,她仍然抱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她要为为自己励志,全人类工作。

最使我佩服的还是她自我反省的精神,她深知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并努力将其化为无形。牢记父亲的那句话:“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自己教育自己。”她就这样审视自己,改造自己,用真,善,美的原则来丈量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思想走向成熟,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圣洁。

安妮无时无刻不顶着烟与弹药奋斗着。她已经有了切身的战争体会,深感法西斯的罪恶之重,意识到种族主义是弥天大罪。她思索的战争,思索着政治,思索着人性。她坚信:战争是黑暗的,暂时的。解放与和平总会一天会到来。

“火只能把铁炼成钢,却无法把铁烧成灰烬。”

虽然安妮涅槃在黑暗的集中营中,我却认为她虽死犹生。她的思想,她的精神,她的灵魂,在世界上永生。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美好,因为和平鸽在天上,正飞出一道道美丽的曲线。我坚信!

篇11: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假如不是黑暗势力扼杀了这个弱小生命,今天,世界上可能会多了一位出色的作家。”——翻译家宁瑛这么评论安妮·弗兰克。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安妮以及她的家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追捕而躲避在她父亲的香料仓库中。仓库当中的生活乏味、压抑、又时刻提心吊胆。安妮没有朋友,更没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于是,她把她的日记本当成了知己,她把自己的心事都记载于日记本上。

其实我不愿更多的回忆起书中的片段,因为整本书充斥着一种悲伤,是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未知的害怕。“不能有光,不能发出一点儿声音,只有夜里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样压抑的气氛可能会让人丧失理智。

安妮是一个美丽又聪颖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电影明星、喜欢阅读、有才气,渴望成为一名记者或是作家。但是她的一切都在小屋当中被扼杀了。安妮在小屋当中经历了两年多的时光,这期间有对青春期的叛逆以及对爱情的憧憬、对生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

每日都活在担惊受怕中,不幸的日子终于到来了。1944年8月,安妮和她的家人被绿意警察发现,关进了集中营,至战争结束,只有父亲一人生还。

战争本不该摧毁这么个和谐、幸福的一个家庭,尤其是如此天真可爱的一个15岁犹太少女。她渴望的,仅仅是一个学校,一个知己,被人爱,被人关心,而这一切,都葬在了战争中。

战争让这个小女孩早熟、勇敢、思考。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不曾领会到二战带给犹太人的伤痛,而种族的歧视也为我们所不解。看着一个个家庭颠沛流离,在集中营中做着超人的工作量,以及非法的虐待,我们心中,又何尝不憎恨。人对于生的渴望是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可以迫使他们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也只有这个意念,才能让人坚强的活下来。

《安妮日记》通一个小女孩的直面倾诉,让我们从侧面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孩子是无罪的,德国人犯下的罪孽却让千千万万无辜的人受罪。

看完了《安妮日记》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曾经一段时间我的境遇和安妮也有几分相似,我缺少知己,无人诉说心事。于是,我把日记本当成了我的知己,日复一日不停地给她写日记,从中排遣寂寞、发泄不快。也许生活中也不乏压抑、吵闹,也有很多烦心的事。但是体会到了二战中犹太人所经历的种.种,我们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了。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中坚持存活下来的孩子们,他们的勇气令我钦佩,也想起当今社会当中一些孩子因遭受小挫折而想不开,种.种的对比在我心中铺展开来,我想到的,是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而独特的,安妮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存活下来了,而我们又有什么不能面对的?如果你也经历过这么一场浩大的战争,你还会对自己的生命这么不负责任么?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关于二战的电影,尤其是这本《安妮日记》,在惋惜安妮不幸离开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懂得这本片子给予我们其他的教育意义: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篇12: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了这本日记。她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但安妮却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战争的残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颗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有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弥漫着每一片空气,这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里,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锋利的那个刀尖上。但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弗兰克在写完这日记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也许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如果我们不放弃必定会成为美丽的开端。

《安妮日记》里的文字很简短,但这本书之所以可以让我为之感动,就因为它的真实、朴素,却又饱含真理。

篇13:中学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800字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美好花季被liuxue86.com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篇14: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高中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

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篇15: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高中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我非常憎恨希特勒 ,因为他疯狂的杀害犹太人才会让安妮一家成为当时的情景,生活的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什么动静。可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就是战争吗?因为有了战争,才有了杀害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到处被追杀,也有不少犹太人逃往中国,可实际保护下来的只有5000多犹太人,现分布在上海和香港。和平是最重要的,至今为止还有国家在发生战争,看看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一个个饥肠辘辘,骨瘦如柴。每一场战争都可能伤害无数无辜的人们那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没有战争世界就会和平,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让有家的孩子无家可归,如果没有了战争,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再也不会提心吊胆!

和平是我对世界最大的希望,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篇16:中学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800字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人的生活实录。《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穿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化为世人的广大回响。毕竟善良、正直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报道。

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位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篇17:中学生《安妮日记》读后感精选800字

刚读到《安妮日记》,我以为这是一篇虚构的故事。但是,在看到后记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位犹太少女1942年至1944年的日记,记录的很多真实发生的故事。

一九四零年,二战一触即发,德国侵占荷兰,对荷兰的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运动,犹太人必须在醒目的地方别上一颗黄色的小星星来与其它人区分。希特勒把他们描绘成卑劣低下等民族,犹太人被德军捉去做苦力,生病也不能去看病,收到了极大的虐待,就算有好心的荷兰人想要帮他们,但看到那显眼的黄色五角星也都无能为力。

主人公安妮·弗兰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商人,母亲则是出身贵族,家族地位显赫。安妮还有一位姐姐玛格特,她聪明善良。家庭富裕,父母关爱,可以说,安妮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十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度过了童年。但是那时候已经不太平了,犹太人四处被捕,为了安全,他们全家只好搬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小屋”生活。在那里,除了一起生活的犹太人之外,安妮父亲手下的工作人员——克莱曼、库格勒、梅普和艾莉·沃森也知道他们居住的地方,没事的时候会去看把他们,还帮忙代购食品和生活用品。

安妮他们的生活条件很不好,每十五分钟就会响一次钟声,很潮湿,他们白天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走动,连窗帘都不能拉开,不然就很容易被发现。我认为这让生活很不好,过的躲躲藏藏。但是安妮却说,这是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可以看出她十分乐观。

从她一开始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到,她十分快乐,有很多朋友。后来,又写到和爸爸妈妈、邻居的隔阂、冲突。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性格有两面,一面没大没小,嬉皮笑脸……可这一面总掩盖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纯洁的另一面……”安妮独立坚强,是非分明,有主见和理想,她勇敢地笑对一切,即使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学习、庆祝节日,期待着战争结束,美好生活的开始。可是好景不长,两年不到,“秘密小屋”被发现,住在里面的犹太人全部被捉,他们服役,被杀,安妮也去世了,那时,她还没有十五岁呢!这个年纪,应该是花一样的年华,一个生命的开始,可却因为战争,却被终结了。有一句话我认为安妮说的很对“为什么人类的飞机越造越大?炸弹越来越猛?为什么人们一边把房子夷为平地一边又不知疲倦的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舍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的发霉腐烂呢?唉,人为什么这么疯狂!”是啊,为什么?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战争?难道,那些人看到那些无辜的同类惨死,一点愧疚感都没有吗?安妮也有自己的梦想,想要写书,不想平凡的过一生。

我敬佩安妮,她和她的日记,都是那么的伟大!

篇18: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高中生

你大概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吧?少女的日记本该是记载日常的奇思妙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快乐的“流水帐”是青春期的文笔产品。却同样是日记,她的便多了一分沉痛的悲哀,但蕴涵其中更多的是令人怜惜与尊重的情感。

初读[安妮日记],便觉得安妮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她的日记中并没有任何华彩藻饰,挚扑的言语中透露出早熟的气息,她在用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感染着读者,这便是青春的魅力。她在日记中描写的生活仿佛是我亲身经历的一般,感同身受,我触到了战争的可怕,生活的艰辛,同类的凄惨……这不是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怎能承受的住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书一页一页的翻过,心中的痛不断牵扯——安妮的坚强,安妮的乐观,安妮的活力抚平了我心中沉积的痛。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幼芽在密室中茁壮成长。

生活在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密室中,处处不尽人意。因为战争的胁迫,在断粮的日子中,只能吃着土豆,而最不能忍受的是行动受阻,总要小心翼翼,生怕发出响声被打扫办公旧楼的清洁工发现——这样提心吊胆的生活,对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姑娘来说,比在白天逼着她上床睡觉更无法忍耐。但安妮似乎随时都能找到乐趣,在不能随意活动的日子中,她沉迷于书中。书籍让她得以喘息,忘记战争带来的痛苦。回归现实中去,性格怪僻的牙医杜塞尔先生,她那说话带刺,没有耐心的母亲,好激动易生气的凡达恩夫妇挑剔着她的不是,她只想从父亲的眼中找到一丝心灵的安慰,却发现他更爱的是姐姐。这里似乎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不过很幸运,还有彼得——那个在她孩提时代就心生爱意的男孩。她梦见了他,这意味着她对另一个叫彼得的男孩滋生的特别情谊。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个孤单的少年,带着羞怯,走得更近了。在闲暇时,安妮总会走上阁楼,向他倾诉苦水。在日记中,安妮会写下彼得对她说的每一句赞美,并因此喜不自禁。青春中的一切都显得自然。

失去了自由的安妮,犹如折翼的小鸟,透过窗帘后的玻璃张望着蓝天和阳光。她渴望再过一次无拘无束的生活,哪怕只有一个星期,只有几天,只有一个晚上——那却只是奢望。面对种.种不幸,安妮失望过,但这并不意味着绝望,她总能乐观地想:我们是幸运的,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在别人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时,我们甚至自私地聊着“战后”。战争是如此残酷,当时仰望幸福都变成了一种“自私”的资本。在不幸中,安妮已经发现总还会剩下的美——在阳光中,在自然中,在自己的心里。她用这去寻找快乐的自己,还有上帝,去找回那些早已失去的平衡。“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从遥远的国度跋涉而来,为了看看世间的阳光降临到这里——虽然现实是残酷的;她从死气的天堂飞身而来,为了闻闻世间的气息降临到这里——即使生活是悲惨的。她不会一天到晚总吟苦难的诗,来寻找梦中遥远的安慰。她深信日益临近她的是美好,是快乐,是继续幸福和学习的生活。“我很想帮帮你。”她总对彼得说。“可你一直在帮我。”他告诉她,“用你的快乐。”不管是谁,只要她幸福,她也能令别人幸福。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是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的。安妮用她的快乐传递着幸福。

她说她要做一个强硬的人,我想她已经成功了,多舛的命运早以压不垮她的肩膀,她用坚强负担起幸福的责任,以蓬勃朝阳的青春扼制命运的喉咙,她用她的笑容向一切的苦难挑战,向全世界宣示着自己的强大。密室中的青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祈祷和平,愿战争不再,愿苦难不再,愿天下的孩子可以幸福成长。

篇19:《安妮日记》的800字读后感

【第1篇】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读完这部书后的感想,涌到心头中的是对德国犹太人以及安妮?弗兰克 一家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对德国法西斯用残酷手段迫害犹太人行为的愤怒,不 解。

这本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记叙了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四名 犹太人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他们便佯装失踪,躲进一座楼房后部,即所谓”后屋“, 他们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暗 无天日的境况下生活了两年多。安妮把他们在”后屋“的生活情况,也包括自己忧愁,不安 、欢乐、爱情全都倾诉在这本日记中。

我觉得,通过记录在日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可以发现,安妮是一个聪明、善良 、纯洁,敏感和热情的一个少女,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广 泛,涉及的范围遍及许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时刻都有危险的绝望处境中,她也 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对生活的观察已经远远超越了”后屋“那个弹丸之地,也超越了她 所处的战争年代。她通过观察周围这群人,写下了她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 。不难理解,安妮正是通过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对”后屋避难者“之间的种.种纠纷的 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难能可贵的 是,在这方面,安妮能对自己一分为二,无情的剖析自己,纠正自己的缺点,此外,日记里 还记下了她与彼得之间的爱恋和她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

这本日记中侧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荷兰,在 政治制度上,德国法西斯给犹太人制订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规定,可以这么说,在人格上,法 西斯认为犹太人永远比他们低一等,这也反映纳粹德国的残暴。日记的最后,十分,具体形 象的描绘出二战后,德国法西斯疯狂的抓捕并屠杀犹太人,许多人甚至官兵也开始在黑市卖 食物、药品给犹太人,以此来盈利的表现。

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记,却真实的反映了二战后德国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 ,反法西斯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第2篇】

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深受感触。安妮身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她原本可以过着安宁的生活,可是在那个年代里就因为她是犹太人,所以她和她的家人不得不到处躲避纳粹党的杀害,由此开始了一直隐居在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

在安妮生活的时代里,她每天白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过着,而我们却不用,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不顾,只需要舒舒服服没心没肺的生活着。不论做什么安妮永远都是轻手轻脚,更别谈大声喧哗了,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想想我们,与她比我们过的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自由,安逸我们都拥有。

从安妮的日记中,我看出了她的害怕,她将居住的房屋称作“密室”,就这个词我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黑暗,“密室”是四处都不透风没有一点阳光的,住在这种地方她该有多么难过。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我们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她的那种害怕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她天天必须闷在家里不可以出门,随着夜晚的降临,偷偷瞄一眼月光也是胆战心惊的事,可我们做事完全随心所欲,出家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有散步逛街等等活动,相比较我们便会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很满足了。

安妮不敢的我们统统都敢,她要是活在我们这个时候,她该会多么开心,我想她肯定会好好珍惜所有的一切,她会做很多很多自己感觉想做又有意义的事情,绝不会糟蹋这些时光——不过这些想象仅仅只是我们强加给她的,她不可能会享有这些假如,她永远都只是生活在战争时代的女孩。她不能拥有这些假如,可是我们却可以,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虚度光阴的人。

读完安妮的故事我开始反省,我们不该这样的,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现在自己所享有的一切,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该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和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做事也不该永远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安妮日记》,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珍惜现在的一切,享受所有的美好时光,带着快乐感恩的心学习成长。

【第3篇】

安妮·弗兰克,是一位16岁的犹太女孩。二战期间数百万犹太人被杀害,理由只有”他们是 犹太人“

因为安妮是犹太人,就整天躲在后屋里不敢出门,若稍不小心,就会被人盯上 。他们做事还要轻手轻脚的,生怕弄出什么声音被人发现。他们有许多好朋友,时常会给安 妮带一些小礼物。在她生日那天,她收到了许多礼物,最让她喜爱的就是她的日记本,她还 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吉蒂!

安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吉蒂写信,向吉蒂诉说她的一切不幸,在后屋里发生的 一切好玩的、不好玩的事情。后屋里他们所有人都很团结,从不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安妮告 诉吉蒂她害怕,害怕有一天她们会遭遇不幸;安妮渴望,她渴望和平、人性、安宁!每当安 妮看到一批批同胞被盖世太保抓走,就会引起她心中的愤怒与痛恨。她痛恨战争,是战争使 她失去了一切,甚至于她的自由!

在后屋有时还会遭遇盗贼的偷窃,这时男人们就纷纷下楼查看,女人们则在楼上 不安地等待,等知道安全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夜晚有时还会受到炮弹的轰炸,一听到轰 炸声安妮就光着脚抱着枕头哭喊着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去,因为对她来说除了那里她别无 去处!

有些时候因为憋闷,安妮真的想大哭一场,可是她不能,她只能从这间屋子踱到 另一间屋子。为了发泄,她只能去找彼得,与彼得互诉苦衷,只有这样她才会快乐一些。在 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里,安妮竟说”一个快乐的人会使别人也快乐,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 不会被苦难压垮。“说出这些话的安妮,她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在草地上自由的奔跑啊!

当形势好一些的时候,安妮就日日盼望能够重回校园,与伙伴们共同玩耍。安妮 的内心充满了渴望,她渴望自由、渴望友情 、渴望独处,但这些渴望,善良、美丽、可爱的 安妮都无法得到。

1944年安妮以及8名藏在后屋的犹太人统统被英军带走,分散到各个集中营。1945 年,安妮死于3月初,而就在同年4月12日,英军解放了这个集中营!藏匿的8个人中只有安妮 的爸爸活了下来!

可怜的安妮,如果当时没有战争,你是不是会和我一样,生活得很快乐呢?战争 ,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如果世间没有战争该多么的美好啊!!

【第4篇】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无止境的, 在二战期间,有成千上万的孩子都是在苦难中长大 的,安妮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安妮是一位普通的犹太少女,本应该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但当时德国排斥犹太人 风气日盛,1933年,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安妮便在 那里上学,暂时有一段平静的时光。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 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这段 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

1942年,由于纳粹捕捉犹太人的行为日益严重,安妮一家决定搬到更隐蔽且安全的地 方,那年的7月9 日,安妮一家与范丹一家搬入奥图公司的三楼与四楼,以书柜挡住出入口以 避人耳目,过着隐蔽的生活。应还可以住一个人,所以后来他们的伙伴又多了一位牙牙医杜 赛尔。

在”密室“中,安妮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 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 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 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的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 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密室生活的两年里,正处于花季少女时期的安妮,在极度的恐慌与不愉快下,在 暗淡无光的密室里, 度过了少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她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是走到处处 都会受到德国人歧视的犹太人。战争的残酷令我们无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 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凡丹夫妇一家 ,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 出了集中营。

安妮死的时候,年仅15岁,因伤寒而死去,她本来应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但由于 战争,她失去了生命。但从她的日记里看出,她渴望和平,渴望光明。她从一个不懂事的小 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少女。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减少战争对我们的伤害,让和平永驻人间。

【第5篇】

“当人类开始在废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时,我们不会忘记,有一双来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召唤我们。”我知道,这就是安妮·弗兰克。

这是一本神圣而精妙绝伦的书,一个渺小的女孩吐露了整个犹太名族的心声。她勇敢、善良,尖锐清晰地写出了人类精神中高贵的闪光点,在倔强高傲地保持着尊严时,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安妮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本应可以当上无忧无虑的“小公主”。直至希特勒上台,对犹太民族开始了迫害。安详的日子前,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一本精致的硬皮笔记本,并从此称呼为基蒂,并得到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她与基蒂谈心,把一切特别的事情都写成日记。

德国占领荷兰,对荷兰犹太人进行严重清洗,弗兰克一家为了避免迫害,与达恩一家躲去了奥托办公楼的一间密室。在秘密小屋里一直生活了两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炮火的轰炸,人心的不安,听着广播里的情况,期待着营救。

安妮在秘密小屋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里,她无知调皮,口无遮拦,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性的一面,平日里的嬉戏这是这个女孩掩饰自己孤独寂寞的保护色,她认为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这个女孩经常在被窝里独自地哭泣,可是谁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诚恳的心活着。

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发现了这里,幼小的安妮带着她破碎支离的梦一起离开了人间。不过几年,德国也投降了。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安妮的精神不朽。“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她怒诉了希特勒种.种的恶习,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对待这世界,但又对这种黑暗无能为力。

她的最大的梦想是当上一名记者或者作家,来发现与记录这个世间的美。是什么力量让她在这种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毅然决然地坚强?因为她的心中有梦,她渴望着美好的明天。

精神多么伟大,世界多么渺小。愿逝者有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的寄托。

阿门。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202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

高中生安妮日记读后感800字

安妮日记电影观后感800字

读后感日记

观看《边城》个人观后感600字作文

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名著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900字

六年级学生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安妮日记读后感高一800字(共19篇)】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后感作文700字2022-08-03

五年级学生《安妮日记》读后感2022-05-19

安妮日记读后感2023-01-14

《安妮日记》读后感-战后的悲剧作文2022-06-03

安妮日记读后感心得体会2023-07-06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00字2023-02-25

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读后感400字2022-08-08

安妮日记读后感550字作文2022-05-07

安妮日记电影观后感英文2022-07-10

名著读后感日记550字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