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卦》读书心得

时间:2023-04-05 07:44:30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井卦》读书心得(精选10篇)由网友“郭阿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井卦》读书心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井卦》读书心得

篇1:《井卦》读书心得

《井卦》读书心得

《井卦》读书心得

--人性净水超凡入圣

《井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坎)相叠。坎为水;巽为木。树木得水而蓬勃生长。人靠水井生活,水井由人挖掘而成。相互为养,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人应取此德而勤劳自勉。这个井挂跟跟我们通常认为的井,是差不多的,井里有水,源源不断的供给给人们饮用,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水井是一个聚和一个散,水聚在井下,通过井又分散给各个人,水的本身也存在聚与散,通过各个方式分散给全世界,然后又聚集在海里。

人性净水,超凡入圣我个人的理解是,分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人性--它是人类独有的本性,它可能是善可能是恶也可能是不善不恶,它非常复杂,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现代没有纯善的人,相对高善的人还是有的,但纯善的人绝对的没有,而且大部分人存在着恶性,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就是个解释。第二,净水---像海洋中心的水或像高山上的水,一样的纯洁和干净,可以直接饮用,毫无杂质,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

水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水具有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的强大:有时它的力量足以轻易推动巨石。因此一个镇静如水的人,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内在力量,对付自负的挑战者。当它静止时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它汹涌、咆哮时,它又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当我们心灵宁静时,我们的思想是最清朗的,并且能够极好的自我控制。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它流过篱笆、流过基底而毫无褪色。它永不分离,没有分裂结帮的派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上流动。第三,超凡-超就是超越的意思,凡指的是凡人,普通人,超凡的意思就是超越凡人的境界,超越属于凡人的世俗世界,进入一个非凡人的境界。第四,入圣---指的是进入一个圣贤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形容一个人的学识,道德和修养达到了一个高峰,

人性净水,超凡入圣其实在说一个人如果才能达到一个圣人的境界,如何达到?人性是不稳定和不确定的,随时都有变化性,要达到圣人境界就需要修养身心,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要努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到达拥有智慧,要在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德性,品德,德行。使自己像高山上的水,像海洋中心的水一样纯,没有任何恶的本性,像纯洁的水一样,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像水一样,不管前面是石头还是高大的山峰,都能随着时间穿过它,到达自己要到达的目的地,像水一样,自由的运动着,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它的流动,没有任何障碍能挡住它的运动,像水一样,随时在流动着,世界还是一样的和谐,没破坏到平静的自然。这样一个净如水凡人才能超越世俗世界达到一个圣人的境界,才能使自己的修养,知识和德性到达一个圣人的境界。像一位圣人自由豁达的生活在世俗世界里,面对一切都能来去自如。

MSN(中国大学网)

篇2:易经:井田治国的井卦

易经:井田治国的井卦

让《易经》自己来讲《易经》,揭去后人所加的一切神秘的衣裳,我们可以看出那是怎样一个原始人在作裸体跳舞。

一、解读--井田治国的井卦

井卦,是以井作喻,讲的是国家制度的问题,具体所指是关于井田制的改革和施行。所谓井田制,简单地说,就是把田地划分为井字形并一起交给农民耕作,其中的一块或多块划为公田,公田的收获归封建主所有,非公田收获归农民所有。这实际是一种贡税制度,九块土地中有一块公田就是九分之一税。这种税制的特点之一是封建主和农民的风险是一样的,如果遇到天灾,农民和封建主可能都没有收成。这和以后以确定的谷物数量来缴纳贡税的定税制度是不同的,收取方式较为缓和,但数量却是难以确定的。

从井卦的卦辞和爻辞看,井田制可能在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还不完善,或者因为税率逐渐提高而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可以肯定当时绝对不是九分之一的.税率,农民负担相当重,否则周族不可能争取到民心。纵观中国三千年历史,社会的变革都会牵涉到土地及赋税变革。

卦辞说,改革了城邑而不改革井田制,虽然没有失去什么,但也没有得到什么。“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 凶。”直译是:忙忙碌碌地往来于一个井到另一个井之间,把井水都汲干了,也没有在井上装个汲水的绳索装置。这种对井不深挖,不维护的做法,迟早会把盛水的瓶子弄破的,情况凶险啊。这实际上是告诚那些官老爷们,只想着收取高额的贡税,而不考虑长远,不体恤民情,不制定、维护合适的制度,总有一天,不但税收不上来,连收税的工具(权利)都没了。

初六井里都是淤泥,那水已经不能食用了,这口旧井连鸟都不来找水喝了。这爻是说由于横征暴敛,致使田地都没人愿意耕种了,荒芜在那里,根本没有税可收了。

九二阳居于阴,又有中正之德,处事得当,所以有了不少的积蓄,井里水量充足,还有鲫魚在井里游来游去负责清理虫害,保护水质。这时候,有个吃饱没事干,闲得蛋疼的家伙,用箭去射井口处的鲫鱼,结果把众人用来汲水的瓦瓮射破了。这一爻是告诫管理者,不能因为有了些成绩就放松管理,不务正业,决不能让有损这个制度的事情发生,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直接还是间接。

九三这口井经过治理,淘去了污泥,但是却没有人来饮用,真为我们的人民感到痛心啊!“可以来汲水了!”君王明确地向人民公告。于是大家都享受到了这口井所带来的福泽。九三意思是制度修正好了,废除了从前那些苛刻的条件和规定。但是人们由于受迫害惯了,还是不敢相信这个制度是真的,所以君王要明确地公告,让人们都敢于来尝试,接受新制度给予的福泽。

陆用砖给井砌上了井壁,为这口井加强了防护,既安全又好用,所以无咎。

九五井水清澈,不用烧开就能直接取来饮用,如冰凉的泉水一般清洌甘甜。这口井的水质极佳,这是悉心治理所取得的成果。

上六是宗亲之爻,国家并不从这些宗亲处抽水(贡税),所以说“井收“。但是,宗亲们也不能把井遮盖起来不给人们汲用,也要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井田制,这样可以增加威信。有了足够的威信是根本的大吉祥。

二、详解

(一)卦辞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注释】

汔,水干涸。

繘,井上汲水的绳索。

【译意】

改革了城邑而不改革井,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往来于一个井到另一个井之间,水都要汲干了,也没有给井装上汲水的绳索,井壁把汲水的瓶子给磨损了,凶险啊。

【析义】

卦辞说改革了城邑管理,但是不改革井田制,是没有什么收获的,只是维持了原状而已。在一块又一块井田之间奔波忙碌地去收税,把农民都压榨干了,也没想到去改革一下这个井田制,以利更方便地去收税。长此下去迟早会把自己收税的权利都给弄没了,这是非常凶险的。朝代变了,可是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依旧是老样子,那么人民对新的统治者是不会有什么感情的。如果长期被压榨下去,终有一天人民会把这个统治者推翻的。

(二)爻辞

【注释】

泥,淤泥。

食,食用。

【译意】

井里都是淤泥,里面的水已经不能食用了。这口破旧的水井连鸟都不来喝水了。

【析义】

由于旧的井田制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没有了积极性,已经没人愿意耕种,田地都荒芜了,更没有贡税可收了。这一爻真实记录了商朝末年人民所处的恶劣的生存环境,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也不为过,证明商王朝的倒塌并不仅仅是纣王个人的原因,其社会制度已经腐朽到难以为继了。

篇3:个人读易经心得萃卦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络系统还要大,网络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篇4:个人读易经心得萃卦

通过学习我仅仅了解到 了易经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易经的组成,和易经的一些基本术语。 易经中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 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 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而是和谐与统 一。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 保长久安泰。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 一与和谐。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 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 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我作为一名美国研究的研究生,在研究美国的同时,必须对自己 本国的文化要有深刻的理解,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学习他对我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易经基本思想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不论是儒家文化,还是老子的道家文化,其中都渗透着易经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只有真正了解这些,才能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 帮助我比较中美文化的差异,认识得更深刻。学习易经不仅仅是学习了门学科,更是学习了一种方法,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进一步说就是一种哲学。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吸 取其精华,扬弃起糟糠。易经博大精深,是不能通过一门课很好的全面的掌握。需要平时 的不断努力,这门课只是把我带进了门,以后,我将会努力的去认真把握易经,从而为我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服务

篇5:个人读易经心得萃卦

《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山即艮,泽即兑。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篇6:读易经心得既济卦

易经中提到,既济卦后,紧跟未济。

既济,代表死亡;未济,代表新生;其易经中没有绝对的生与死,生即死,死即生,犹如太阳朝升夕落,月亮圆后即缺一个道理,这也就是轮回。

太阳无私地奉献着他的光的热,月亮每晚默默地守候着大地上的万事万物,从不停息,从不计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太阳,关键就是如何做好自己心中的太阳。人类不是发光体,但是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善心、善言、善行来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如同每日升起的太阳,一年365天,一日行三善,三年即可行千善,到那时,我们每个人必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太阳”,时时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生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疾病”,有的病是由人本身的身体素质决定的,但是大部人的疾病与本身的意念、言语、习惯有关,如果恶念、恶言、恶习多了,时间长了,就会一点点累积下来,最终必然转化成“疾病”,此时最受伤害的就是自己和亲人。

为了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家人生活得更幸福,请一日行好三善。同时,请睁开自己的善眼,开启智慧的大脑,接受并消化各种正能量食粮,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必将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胜过说教、打骂、惩罚等各种教育方式。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被关爱,每个人也愿意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内心的喜悦无需言表,所以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得以身作责,这样才能让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得中,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孝顺了,进步了,成功了。分享:

篇7:读易经心得既济卦

第63卦水火既济(既济卦)盛极将衰。《既济》卦名取义,是借“涉水已竟”比喻“事已成”;但是全卦大旨却是阐发“守成艰难”的道理。

《既济》卦,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此时功德完满,连柔小者都亨通顺利,但终将发生变故。

水火相生也相克,事物有成就有毁。救火,火被灭,面对的却是一片狼藉的透湿废墟。高宗伐鬼方,仗打胜了,自己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大象传》这样解释: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里指出:既济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坎水上,为水在火上之表象,比喻用火煮食物,食物已熟,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应有远大的目光,在事情成功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

既济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完美的一卦。①首先,卦中坎水润下,离火炎上,水与火有相交之相。《周易》中宜交忌分,所以这是既济卦的完美之一。②其次,卦中阴阳爻各得其所,阳爻居于奇位,阴爻居于偶位,这是既济卦的完美之二。③第三,卦中各爻都有相应相合者,没有一个爻处于孤立之中,这是既济卦的完美之三。

从本卦卦辞看,说是“事成”之时,物无大小,都获得亨通,但又以“利贞”二字强调不可以忘却守正而坚持正能量。而“初吉终乱”一语,更是深明此时稍不敬慎,必将复乱的诚意。

卦中六爻,每一爻都可见警戒之旨:初爻戒“曳轮”不可前,二爻戒“丧茀勿逐”,三爻戒“小人勿用”,四爻“终日戒”,五爻有“东邻杀牛”之戒,上爻更以“濡其首,厉”为戒。可见“既济”之时,虽然万事皆成,但是要保住这一既成局面,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欧阳修在《易童子问》评论说:“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殆,而患常生于怠忽也。是以君子‘既济’,则思患而豫防之也。”《大象传》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真是意味深长啊!

篇8:读易经心得既济卦

宣圣讲义

此既济象辞明人道也。坎上离下。水在火上之象。水能灭火。今在火上。乃名既济。可见其非取水火之性。而重水火之功。水润下。火炎上。上下交济。此其功也。功也者。有物以运成之。若果以水加火。则火灭。而水亦流。将何用哉。故称在上者。明其能上于火之上。而不溃流。正如火风鼎。火在木上而不燃。水风井。水在木上而不泄。乃各成其用。共致其功。以其功用言。故名既济。比之人心火肾水。水升而火降。则精神健旺。血气和调。反之则病。而生理绝。此既济之称。以其能成一切。而着其功用也。既以功用为重。则于人道。亦以筹策为先。事也物也。有利则有害。有福则有祸。欲达成其功用。必先去其害。而取其利。避其祸。而受其福。则必熟思而审虑之。何者可以免害。而皆取利。何者可以移祸。而皆为福。此君子于既济。以思患而豫防之。患之既防。则祸害可弭。而功用斯见。此亦犹作事谋始之旨。豫防之道。重在能豫。豫则立。不豫则废。雷地豫。已详其义。思者筹之于始。计之于内。以卦内有离明之德。外多坎险之危。则可以先思而豫防其患矣。水火者。为利大。为害亦不小。为福多。为祸亦不少。设听之任之。不遭灭顶之凶。即蒙焚突之害。不忧溃决之患。即有燎原之虞。是用之者。惟思其患而豫防之。则得其用而致其功。杜其祸而防其害。此既济之人道。如人乘舟济川。必防其倾覆也。如食取火熟物。必防其焦灼也。皆事先有以防之。则在善于制度。精于器具。明其限量。权其重轻之所谓也。故水上火而不浸。火下水而不灭者。皆人道善济天之穷。而成物之利。利既可计。害亦莫加。祸既可弭。福亦益大。此利与贞并重。以致其亨者也。贞者己之思。利者物之力。水火者。生化之原。善取于天时。运其物力。则生化之功。人之德也。君子以水火之患。故豫防之。既防患于未然。自成功于无量矣。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宣圣讲义

此既济初九爻辞也。初九刚在下。而卦以交济为用。交济者。利用水火之力。而古时重水。以陆地交通易也。初九未及水。而犹在陆。陆行以车。车必有轮。以将济涉也。乃曳其轮。而不乘车。以已近水也。人虽曳轮。而车之尾已湿。明其志在济涉。不复计及车尾之濡也。推之今日。则不独车有轮。舟亦有轮。轮既入水。而曳之以行。则濡其尾。亦势所必至。尾者后也。末梢也。以在下而近六二。故有此辞。占无咎者。为其志在济水。则何咎哉。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初九在下。地卑而近水。水滨泥泞。轮不良于转运。乃曳之以行。此以人力济时之用。避地之害。则其义当无咎。始于求济。仍以济为本。事之有济。将何咎乎。第乾初九勿用之时。而急于用。原易有咎。以其志于济。合夫卦德。故免耳。初与四应。一刚一柔。两相牵引。故有曳其轮之喻。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宣圣讲义

此既济六二爻辞也。六二内卦中爻。坤之正位。有如后妃命妇之尊。故爻辞以妇丧其茀称。茀者披拂下垂之饰物。或在首。或在下。或在车舆。皆所以蔽障于外。勿露其体貌。以护其威仪者。如诗翟茀。则车马之帷。命妇以上皆有之。妇出而丧其茀。则以求济。而失其蔽也。济涉者下舆乘舟。因而失其茀。非咎也。以暂可勿用。则失亦无害。而六二在中。居正位。行中道。如出入于朝廷。往返于都市。所履康衢。所过中庭。所止堂殿。则虽有失。亦不足追求。而仍可得。谓其庄严之地。尊贵之饰。众目所视。群下拥立。则虽失之。终可复得。而其为期。仍如复之数。以七日来复。天之道也。七日者。日时之所限。数至七则复耳。而震卦六二。亦有丧贝勿逐。七日得之辞。在睽初九。则称丧马勿逐自复。是因睽有离。而重震亦有类离。离兼分离附丽二义。则离者复合。失者复得。震则以阳之初复。应于天心。故地雷复亦称七日。盖震之数所孚耳。既济而在中爻。因离而仍复丽。则虽丧其饰物。不必追也。七日自得。坤安贞之道。利牝马之行。是以济而有丧。丧而复得。虽应九五。以刚相匹。而中互坎。有险易陷。此丧茀之由来也。

篇9:读易经心得既济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宣圣讲义

此既济彖辞也。以既济水火交济。固为相济相成之象。而以中互未济。九五六二固孚乾坤正位。而与泰反。却同于否。是济而不终。成而不久。虽有三德。备乾坤大用。而无元则失其悠久无疆之功。且以坎在外。险阻当前。虽离在内。文明有主。则其进也不易。守则有余。初犹光明。终则险陷。此虽占亨。亦如小过不可大事。而为小亨也。亨小利贞。作一句读。则亨于前。而吝于后。故不大。亨不大者。用不广。业不宏。功不着。行无可获。守亦有限。故利贞亦可连小字读。谓其由亨之不大。而利贞亦不全也。利贞者本夫坤。适乎情性。而外致之事功也。既不全则不达其情。不充其性。不能富有其业。日新其德。则既济之用。不足与泰并论矣。乾坤错交。一阴一阳。上下互抱。一柔一刚。以爻位言。实得其常。以卦用言。非道之章。以囿于位。则不能大。局于时则无以张。六二本夫坤顺以安贞。九五逮乎乾健以自强。在先天之道德。固已恢恢于安详。而视后天之行止。则反碌碌无所短长。为既济若道之已成。德之已至。道德无名。默然相契。不待夫行。不求其事。如学业之既成。而品位之极至矣。天下纷纷。人事茫茫。果皆定于其位。更孰为之更张。而势有弗许。行遂难良。不知顺时应变。何以执中用常。此既济之定。为难动也。既济之成。为有仅也。亨既非大。利贞亦非久远。故彖辞称之为初吉终乱。以离立其本始。有同于乾。坎则异乎坤之无初有终。而得吉者已往。将乱者方来。此既济之用。宜于初而必慎其终。喜其成而必忧其后也。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也。以既济之亨小者。实小者之亨。此句略一小字。谓所亨者小。换言之。即小事亨也。为既济为定。不能顺应权变。则不能大用。如守成者跬步不踰。率由旧章。虽不为过。而无大功。虽可免咎。而乖大用。故曰小者亨。以爻阴小阳大。如大过大者过也。小过则小者之过。皆本阴小阳大之例。即济阴在阳上。行利于阳。用昭于外。且上爻为柔。而六二柔得中。上下相接。其用不穷。故称小亨。亨与穷对。以全卦言。终穷则乱。亦为小亨。谓所亨有限也。亨通也。亨小。所通于物者亦小。则既济不可大事。正如小过。亦由过来。过于济者。与不及济同。故名既济。既犹已也。已者过甚也。未济者不及济。不及与过皆失中行。故亨而不大。用而不广。吉而不终。利贞者。以六二九五。刚柔皆正。孚乾与坤。如家人之象。内外正而位当。故有守有为。有为曰利。有守曰贞。贞本六二之中。利达九五之正。中正不失。此备利贞之德。而可为人道之基矣。初吉者。柔得六二之中。而协于_之外。二四同功。在内为始。在外为终。且兼初九以刚在下。有其本始。进就于六二中正。故初占吉也。而终上则乱者。外为刚得正。而嫌上六在上。柔以迫之。如大小过。虽有九五之正。可应六二而相协。而因阳极于上。下率四二两柔。有如艮。艮止也。故曰终止。一也。阳自初始。而至上终。终而非终。中间以柔。上蔽于上六之阴。阴皆先阳。刚乃不得行其志。而自止。二也。终止而不能正其外。反以招其争。争则乱。上六本坤疑阳之象。而有龙战之嫌。惟阳得正。不至于战。而上下之位颠倒。刚柔之情交错。内外之势争执。升降之途舛迕。故曰乱。言其已与既济之定反也。反于既济。则成未济。反于定。则为乱。则所谓终乱者。实本上六柔在刚上言。上位已极。刚用已穷。故释曰。其道穷也。以阴欲降。而阻于九五之阳。阳欲升。而梗于上六之阴。阴阳之道皆穷。遂不可复其既济之德。着其安定之功矣。安定之反。即为纷乱。亨之反即为穷。斯既济反为未济矣。况中互未济。原与之同其情志。所谓颠倒其上下而已。既济六爻刚下柔上。未济六爻柔下刚上。一刚一柔。相间则同。故两卦刚柔皆相合。合则不离。不离则不大不久。如丰之为大者。以其离而可远可恒也。既济刚柔定于其位。以爻言为得。以卦言则否。为其二五正位。同于否也。未济则二五正位。同于泰。而中互既济。是既济者难交济。而未济却易交孚。故彖以亨小称既济。以终乱明其用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篇10:读易经心得既济卦

既济卦。坎上离下。

宣圣讲义

既未济殿全易。居六十四卦之终。天道周而复始。易卦自始迄终。成不尽之象。为周圆之形。自乾坤开其端。而既未济要其终。终而非终。终则复始。此易卦之象。为一大循环。如一岁然。由春至冬。岁序已尽。而仍复于春。以为来岁之始。是始之与终。时之所为。时之更易。终亦有始。故既未济。易卦虽终。易道未尽。乾坤永在。坎离长存。则既未济三阴三阳。平匀交错。合乾坤而纪其变。均坎离而见其情。情变之间。转生转化。以迄无尽。此后天生化之象。实以既未济着其例焉。坎水离火。阴阳之纲纪。亦如乾坤为生化之槖錀。鼓铸之炉冶。振其机枢。以开以合。以交以替。无尽而有尽。无终而可终。此天地妙用。即以此四卦悬其则。而人物要道。亦于此四卦昭其原。既济在前。未济在后。两者往来。乃深探夫玄秘。洞窥其奥蕴。而示人以生生不已之道。息息相通之功者也。既济者。水在火上。生成乃见。未济者。离在坎前。分合乃明。不有既济。不能知天地之功。不有未济。莫由显乾坤之道。此生之与灭。二而一也。往之与还。昨犹今也。合者必分。通者必塞。而一之者道也。利之与害。吉之与凶。而齐之者功也。功属乎物力。道达乎天心。有无相关。而无生有。万一相应。而万归一。此既未济。相反也而相成。本殊也而可一。此由两卦象足以知之。上经之泰否。即其例矣。地天交泰。天地成否。本乎位者反塞。因乎用者转亨。着其分者反凶。达其变者转吉。此后天之道。异夫先天。而人物之功。别于天地。由近而远。自远而近。道同而行异也。由上而下。自下而上。位一而情殊也。故既济定也。而未济反为不定。既济交也。而未济反为不交。不定之定。不交之交。虽若殊途。而为同出。同出异名。殊途同归。明乎此。则知既未济之相往来。而未济乃终全易也。

既济上坎下离。而中互未济。未济上离下坎。而中互既济。由此可见两卦体用相通。中外互见。原一卦而成两用。既济者。外表成济。而中体反不通。未济者。外表不交。而中体反成济。是以两卦之用。实相关联。其为道实若本末。三阴三阳。一水一火。先天为中男中女之交济。后天为水火上下之合同。离代乾而坎代坤。则既济同于泰。未济同于否。以爻言之。二五正位。既济六二九五。孚于乾坤之正。未济九二六五。类于交泰之中。是又相反而相应也。既济者如舟之渡水。由此达彼。如事之所为。由始至成。而未济则否。故名以济。而加既未以别之。既济则已渡也。已成也。未济则有待于渡。有期于成。此既济为终。而未济反为始。既济在后。而未济反在前也。今易乃以既济在先。未济居末。此中妙理。实明天地无尽。生化无穷。终而不终。末而非末也。水火交而既济成。离坎背而未济见。阳下阴者为和合。此咸以男下女为仁道之始。刚先柔者为寂灭。此恒以震上巽。为变化之穷。而既济九五在上。未济六五在外。是又交者不交。灭者不灭。传曰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此以八宫卦序。大终于归妹。而兑主于内。震反曲从之。而周易卦序。大终于未济。为离上坎下。各背驰焉。火炎上而水润下。既济交孚。未济反是。此由卦象以判既未济者也。卦固相异。爻互相通。用者宜合参之。方尽两卦之妙。序传曰。有过物者必济。故小过之后为既济。以物之过。其行有功。其事必成。物力之盈。事功乃济。此周易本乎人道。而着其数也。小过过于善。而失中行。失中则有偏。偏则易近于所趋。故既济自小过来。而本与用有异也。失中之济。虽济难久。故终至未济。为其为物。盛必有衰。为行。亨必有塞。以过而济。宜其不能恒。以过而成。宜其不可大。此既济亨小。而不可大用。亦如小过也。水火者。得其和则为功。失其道则反为过。协于用则为利。反其情则反为害。此既济虽以济名。而功利不可久大。可大可久者。德业也。传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盛德大业至矣哉。而在于能久能大。既济非久大之期。故其用亦不称。而彖以亨小为辞也。明易训者。不以既济为足多。则以当全易且终。纵有德业。亦难久大。而未济且随既济至矣。然六爻定位。刚柔交孚。卦序已定。故曰既济定也。定于其位。达乎履之志。则既济自有其时义矣。

登楼赋翻译

登楼赋的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

古代风水小故事

翻译鱼

《雪赋》原文及翻译

《易经》与人生

登楼翻译

风赋的原文及翻译

《东征赋》原文及翻译

《井卦》读书心得
《《井卦》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井卦》读书心得(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穿井得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2022-05-08

易经:人生的历程2022-07-14

易经思想与人生智慧2023-06-03

屈原列传原文2023-01-31

浅谈易经的人生阶段2022-09-16

登楼赏析2022-09-14

屈原贾生列传读后感600字2022-07-01

清明节与中国文化发言稿2022-05-16

读书心得体会400字作文2023-09-20

学生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