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有感(通用16篇)由网友“ASHOR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我读《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有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我读《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有感
我读《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有感
原创: 美雅乐艺
蔡仲德先生对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之深在音乐美学界是有口皆碑的。
在这篇文章中,他分为七大板块来论述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对象,分期与特征,音乐美学史的主要思潮与基本问题,古代与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体系的认识这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条理有序。蔡先生对古代音乐史料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蔡先生系统的研究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并且总结出了古代音乐美学史的五大特征:
一,要求音乐受礼制约,成为“礼乐”.
二,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
三,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的统一。
四,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
五,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
蔡先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特别提出了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绪论》(简称《绪论》)里面的相关思想,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蔡先生不同于《绪论》的看法有四点:
一,认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是理重于情,善重于美。而不是理与情的统一,善与美的统一。
二,“天人合一”反映的是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而不是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对自然的改造征服)。
三,人与自然的统一更多的是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屈从,更多的是封建礼制对人的感性需求的抑制。封建礼教要求人必须克己复礼,否定乃至灭绝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使之成为死心塌地的奴才,只讲人的义务不讲人的权利。
四,道家是以“天”为本,“与道为一”强调无知无欲无情无为。儒家是以“礼”为本,以礼灭人,“克己复礼”是奴才的自由。因为儒家,墨家,道家无一例外都宣扬愚民政策,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因此不存在真正的和谐统一。
蔡先生对中国音乐美学史始终讨论的几个问题的研究如下
关于情与德(礼)的关系,古代是强调音乐与道德的关系,忽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关于声与度的关系,古代是强调平和,不过分突出。当然也有如李贽这样的“叛逆者”觉得“淡则无味”主张音乐应该表情
关于欲与道的关系,荀子强调“以道制欲”,欲望受制于道德
关于悲与美的关系,古代是否定以悲为美
关于乐与政的关系,古代是“淫乐亡国”
关于古今,雅郑,是崇雅斥郑,是古非今,反对变革。当然也有冯梦龙“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之清流。
然而我不禁有些怀疑,果真如此么?这真的就是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么?为何我觉得那些“雅人”并不是广大的古代中国人呢?
就我所学中国民间音乐的见解来看,中国民间音乐向来是自由抒发心中之情的.。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号子,高亢嘹亮,打破了“中和”的审美准则。古代民歌有许多表达感情浓烈的,()如《孟姜女哭长城》,民歌中许多调都是传唱多年的,并不是要“克制感情”.
古代的吴歌多唱对爱情的渴望,西曲多唱离别之情,并不是要克制自己的感情,也并不是那么快乐。为何还在民间盛行?
依我看,民间歌曲就是注重欲望的抒发,声音的自由,歌唱悲苦生活,就是粗鄙不雅……也就是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应该是属于文人贵族统治者阶级的音乐美学历史。不是广大劳苦大众的。
依我看,可能存在以下几点情况导致了那种情况
1底层人民缺乏教育,普遍不识字,更不会谱曲,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乐曲,难免粗糙不雅,却也摆脱了文人的“礼教束缚”.
2底层人民属于被压榨的阶级,长久以来儒家道家各家的愚民政策使人民在历史中失声,失去了发言权。封建社会的迂腐统治使得绝大多数底层人民过着艰难的生活。以至于他们没有多少审美的趣味
3中国长久以来处于农业社会,小农经济使得人们更习惯呆在“一亩三分田”,不习惯改变与大刀阔斧的创新不愿意“冒险”,因此音乐也是比较“老实”,没有太大的突破。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的思想文化影响最深,他们都产生于先秦,贯穿两千多年,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源头相同,不过儒家继承的是音乐与社会,礼的关系,重视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被概括为“礼乐思想”.道家继承的是音乐与自然,“气”,“风”的关系,重视真,重视自然,被概括为“自然乐论”
不过关于佛教的音乐美学思想,文章里并没有涉及。
蔡先生通过对古代音乐美学史的研究与反思让他思考如何以史明鉴,更好的建立如今的中国音乐美学体系。
他觉得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积极的一面是:
1美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崇尚淳朴自然,反对华而不实。
3追求含蓄之美,注重意境创造。
消极的一面是:
1受礼制约,不顾音乐的特殊性,把音乐当做教化的工具,要求音乐为现实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
2一再批判形式主义,抑制艺术创新
3受“乐者,乐也”命题及“中和”――“淡和”准则影响,反对悲乐,视通俗音乐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4强调音乐的政治教育作用,轻视甚至忽视音乐的美感与娱乐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以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
蔡先生得出这几点认识:
一,确立人的主体性原则,探求音乐自身规律的可贵思想。批判礼乐思想,以“中和”――“淡和”为准则,要音乐解放以反映人民心声。
二,解放人,要新“天人合一”即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有民主政治(人与人和谐统一),个体本位(个体与群体和谐统一)在三点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自由,达到审美的理想境界。
四,正确对待东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东西方差异性不在民族性而在时代性。要学习西方经验,不仅是利用其方法,吸取其技巧。更应该要引进先进思想以建立全新的音乐美学。如青主所说“新体新用”让音乐成为“上界的语言”.
最后,蔡先生对知识分子寄予厚望,他提出了这几个要求:
一,知识分子应该是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真正的人。
二,知识分子应该先行现代化,为人而文化,为文化而文化。
三,知识分子不应该被现实政治奴役,而要超越现实政治,有干预精神,要改善与推动政治的现代化,民主化。
四,知识分子要有主体创造精神。
总而言之,蔡先生的一番话是语重心长含义颇深的。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我们来说,这艰难而又意义深远的使命将使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更加努力,为把目标实现。
愿音乐能真正成为“上界的语言”.愿中华民族有更多的人不仅脚踏实地还能仰望星空。愿中华民族的大多数人能够在生存之上,活出真美善。
篇2:读《一个问题》有感
读《一个问题》有感
今年学校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征文比赛,我读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着人生在世,仅仅是读书、工作、嫁人、生儿育女,就够了吗?
《一个问题》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的作品,作品成于二十世纪年代间。文章主要讲述了“我”遇到时隔八年九年不见的老同学朱子平,子平跟之前相比,之前还算豪气,现在变得潦倒。尺大“我”一岁的老同学,现在跟大了“我”十岁差不多。问“我”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并说起了往事。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良多,主人朱子平离开学校后回到家乡病了十八个月,病好了之后因为辛亥革命,家里经济困难起来了。后来托别人找到一份工作,半年后又娶妻。一开始生活虽然艰苦但很有乐趣,后来有了孩子。但因老先生过世了。老先生的儿子把三个学生都带走了,就因此失业了。后来还是经过介绍有了工作。一年后,又添了一个孩子,但因为生活条件,妻子乳水不够殇掉了。后来也因为妻子自身原因辞职了,生活更加艰辛,于是每天晚上腾出点时间做点小说,有时被退简,妻子的.姐夫从南北来,因为生活条件,想请他上馆子都没钱。后来想到一个问题;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的。
朱子平的一生充满无趣、乏味。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的。从想到这个问题从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多想,有这个时间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多看点书,多补充点知识,真的想不通就不要自寻烦恼,多找点有意义的事干。每天可以不多想,开开心心过日子。我想说他离开学校后生病了十八个月,在这十八个月他干了什么,有没有趁这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工作也是托别人找的,对自己工作也没有一个规划,老婆也是别人介绍并且是因为母亲和好友的劝说才答应的。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家庭生计困难又要添孩子,到最后因为乳水不够而殇掉了,用豆腐浆喂孩子,孩子不肯吃,就这样放任他不吃,吗?老婆辞职后找不到。为何经济困难又再添一个女孩子,这不是自找烦恼吗?“她晓得我们现在的处的境地,非寻两个外块钱过日子不可,所以只好由我写到两三点钟才睡。但是现在卖文的人多了,我又没有功夫看书,全靠绞脑子,挖心血,没有经济思想的来源,做的东西又都是百忙里偷闲潦草做的,哪里会有好东西?”小说被退稿,不找小说本身原因,推脱因为没存时间看书,没有经济思想来源,那有时间写作到两三点,为何不找个时间多看看书,再来写呢?
“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了几天,或许本就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到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只要你自己觉得有意义就是有意义。无论人在别人眼中看来是怎样,自己开心就好。
《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不能像朱子平一样选择依赖他人,自己没有主见,让我想到之前我浑浑噩噩,过着八十岁老太婆婆的日子,从现在开始,要为后来的路做好一条平坦的路,找工作才不用处处依靠别人,看别人脸色。未来将会如何,我不知道,但我不会像朱子平一样。我为自己加油!
篇3: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这本书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方法与“问题”的关系;
2、如何克服无法应对问题的心理障碍;
3、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如何把问题转成机会。假如你拥有这四个方面的认知和智慧,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工作态度,带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还会因为掌握方法而创造非凡的业绩,并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和发展的机会。我就这四句话,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
书中讲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问题本身,更在于我们是否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在于我们是否有用心去“想”。不怕问题困难,就怕不想。就仿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而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说到那里脑海中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则小故事:有四个营销员理解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也没卖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梳子,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能够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头上,您在每个庙堂前面放几把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能够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样一来就销掉了百十把梳子。第四个营销员回来,销掉了几千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理解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积善梳,说能够保佑对方,这样能够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
,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推销掉好几千把梳子。由这个故事能够看出,应对困难,超越自我,主动解决,是惟一的出路。有道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聪明的人,敢于应对问题,超越自我,用心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就像老鹰一样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高瞻远瞩,而不会像鸭子一样只能在水面上整天除了嘎嘎叫抱怨以外什么都不做。书中也列举了王明为一个著名洗衣粉制造商设计创意广告的事例。它同样告诉我们,应对问题,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努力,也会使我们朝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一步,我们还可能在用心努力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的、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二、问题在发展,方法要更新
方法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对于同样的问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我们采用的解决方法也越来越科学。这天是最佳的方法,并不代表永久是最佳的方法,我们务必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永久追求更好的方法。书中讲到了弗莱明医生发现青霉素的事件。现实中,每一天都会产生许多新问题,也会发现许多新方法。在青霉素发明之前,人们遇到细菌感染问题采用的是另一类方法,而在青霉素被发现之后,细菌感染的问题有了新的也是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待一个问题,在进行正确分析的状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利于社会或者单位的发展,那么解决问题的效果也许就会更好。
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大数状况下,“问题”是大多数人躲避职责、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但是,一个一流的工作人员,就应是奉行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也是一个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理念。该书不仅仅强化了工作人员不找借口的重要性,更帮忙大家应对问题时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它一步步教人们怎样克服对于问题的恐惧,在遇到问题时怎样运用一些思维技巧,比如找准“标靶”、类型思考、巧妙转移问题等,不仅仅从心理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而且还能最终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职责,找理由为失败辩解。这一点,对他工作中能否成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这一点也是一流人才的核心的素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人员,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创造连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奇迹。我们就应信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去找方法才会有成功。
引用书中那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让我们努力发挥自身潜能,认真工作,争取做到最好,让领导满意,让同志们认可,使工作更上一层楼。以此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篇4: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励志经典书,获益不少。看了之后脑海中忽然涌现出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则小故事: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也没卖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梳子,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头上,您在每个庙堂前面放几把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样一来就销掉了百十把梳子。第四个营销员回来,销掉了几千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推销掉好几千把梳子。
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面对困难,超越自我,主动解决,是唯一的出路。有道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聪明的人,敢于面对问题,超越自我,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就像老鹰一样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高瞻远瞩,而不会像鸭子一样只能在水面上整天除了嘎嘎叫,抱怨以外,什么都不做。
大数情况下,“问题”是大多数人躲避责任、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但是,任何一个人应该是奉行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也是一个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理念。该书不仅强化了遇事不找借口的重要性,更帮助大家面对问题时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它一步步教人们怎样克服对于问题的恐惧,在遇到问题时怎样运用一些思维技巧。不仅从心理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而且还能最终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这一点,对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否成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这一点也是一个人的核心的素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创造连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奇迹。我们应该信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去找方法才会有成功。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找方法呢?
(一)善于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要经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程序。作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连问题都找不到,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然后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也就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正确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进行了正确分析,才能根据工作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将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二)解决问题学会精益求精。
对一个问题来讲,解决的方法有时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待一个新问题不要急于去解决,应该通过不同的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思考的方法,其中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分析问题的侧面不同,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用一种最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当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也不能完全固步自封,从中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情况看,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这就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对待一个问题,在进行正确分析的情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利于社会或者单位的发展,那么解决问题的效果也许就会更好。
对我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以热爱学生,把学校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更加用心去做。心态放好,可以很好促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了原动力工作起来可便有了激情。其次,要主动学习,勤练内功,不断多方吸收“营养”,实现“强身壮体”,弥补以前的“营养不良综合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更要珍惜时间,积极工作,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积累不少工作经验和精神财富。
篇5:读《我飞了》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由著名作家黄蓓佳写的书《我飞了》。这本小说写得激情荡漾,写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非常喜欢。
这本书主要写小学高年级男生单明明热情,仗仪,酷爱中长跑,却过早地失去母爱。生活在沮丧中的他一心盼望生活中能够有奇迹发生。他与新来的男生杜小亚无意中成为了邻居和最要好的朋友,可是杜小亚却因身患白血病而离开了他。那个关于“飞”的理想和对杜小亚的深切怀念,伴着单明明一起成长。在毕业前夕,他终于在同学们关切的目光中“飞”了起来。
文中的单明明虽然表面看上去是有些调皮,蠢笨。但其实他也是善良、聪明的。就说那次单明明和杜小亚两人一起玩滑板,不小心把筱桂花的孙子的儿童车撞倒,筱桂花却偏要他俩赔钱。
他们想了各种办法,却都不行。无奈之下,两个孩子找到杜小亚的妈妈,请求她妈妈让他俩来剧团扮成《青鸟》中的演员。经不住再三请求,杜小亚的妈妈答应了。
在试演前,他们俩都化了装,化装的结果是:杜小亚睫毛翻翘,樱唇娇嫩。漂亮得让单明明都不好意思看。单明明则被装扮得变成了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
上台后,单明明非常紧张,机械地吐着台词,差一点就要晕了,他还从没有这么紧张过。结束后,单明明就像刚从蒸笼里出来,浑身大汗。
好不容易到了正式演出,这一次,单明明面对台下的观众,不再有了紧张,完美地结束了这场演出,这可以说是他做过的最认真的事。观众走后。单明明就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回想刚才,那真是以前脑子不灵活,呆板的单明明吗?连杜小亚都称赞了单明明。
最终,两个孩子都拿了工钱赔给了筱桂花。他们还真是遇到了不幸中的万幸呢!虽然说这万幸也让他们累了一个月,但是让他们尝到自已辛苦劳动得到的工钱也是好的呀!可是现实中的那些富家子弟却常常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的钱,甚至是浪费,从不晓得父母是通过多大努力,才挣回这些钱来养他们。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会知道,失去父母的资助后,他们什么都不是!更别提养活自已了。
书中经常写单明明很讲义气,这绝对没错。单明明把杜小亚看得比他的命还重要,经常帮小亚,他俩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这是一种心灵和心灵的相互守望,是人世间最最无私、无欲、单纯、朴实的友谊。所以杜小亚知道单明明的梦想后,就帮助他提高跑步速度,就算变为小天使,他也不会忘记。杜小亚成了他小学时必不可少的伙伴,所以就算最后小亚离世了,“飞”的梦想却一直伴着单明明。他坚信他一定会“飞”起来的。
梦想每个人都有,可要看实际行动,向梦想一步步奔跑,最终生命才会到达一个自由得无羁的状态。也有人试着为梦想坚持到底,但最后还是经受不住这种磨练,中途放弃了。那么前面不管多少的辛苦都白费了。
读了这本书,它让我知道了要实现理想终须奋斗,还需要一个在艰难中一直鼓励、陪伴你的伙伴。
篇6: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
我想,我国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与他们的情况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辛劳的劳动者和革命者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炼好本领,为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篇7: 读《我飞了》有感
“飞”,一个人类千万年的梦想;单明明,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杜小亚,一个身患绝症的好学生。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友情故事。单明明和杜小亚是要好的朋友,而病魔硬将他们隔开。不过,去世之后的杜小亚变成了天使,伴着单明明飞上了梦想的云端??对,我读的这本书就叫《我飞了》。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友谊是来之不易的,但离你而去却十分容易。
如果说爱是连接生与死的棉线,那么友情就是制成这根棉线的棉绒;有过说爱是一根牵着两个人心的绳子,那么友情就是这根绳子的主要成分;如果说爱是一幅容纳了两个人的想法的画,那么友情就是绘成这幅画的颜料??当单明明和杜小亚的友情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的时候,这个世界关于“友情”、“朋友”的注释清晰了,只有一个字,“爱”??
想一想,两个在几个月前素不相识的人,才经过短短两三天的相处,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他们分开。而我们,和同学相处两三年,甚至还有相处五年半的,为了稍微一丁点儿的摩擦,都要吵得比二战的战火还要响,相比之下,我们的友谊真是脆弱。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我们太自私了,所以,我们的友谊才会这样的不牢固。怎样才能像书中的单明明一样,拥有一个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真正的朋友呢?这本书中,已经无痕地告诉了我们答案:当朋友不高兴时,我们就要去逗他开心,哄他高兴;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竭尽全力的帮助他;当和朋友发生摩擦时我们就要做出让步,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这样我们的友谊才能更加牢固,坚不可摧。我现在还想问一问:我们现在的友情难道就是这样的“牢固”?为什么单明明和杜小亚的友谊就这么持久,而我们的友谊却如工程一样脆弱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篇8: 读《我飞了》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套黄蓓佳的亲情系列的书,其中的一本《我飞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学高年级男生单明明热情、仗义,酷爱中长跑,却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生活在沮丧中的他一心盼望生活中能有奇迹发生。他与新来的男生杜小亚无意中成为邻居和朋友,可是杜小亚却因病离他而去。那个关于“飞”的理想和对杜小亚的深切怀念,伴着单明明成长。在毕业前夕,单明明终于在同学关切的目光中“飞”起来了。今后,还会有更高、更远、更美的飞翔,在等着单明明和他的同学。
读了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美好。单明明因为调皮、不爱学习,同学们都疏远他,而杜小亚却没有歧视他,主动帮助他辅导功课,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友爱,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杜小亚因病去世后,单明明更加怀念他。
也许,在我们班上,平时跟同学相处时,遇到矛盾,或者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吵,甚至打架,想想可真是不值得。我们应该像杜小亚那样,对同学关心,互相帮助,因为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最珍贵的,大家都应该好好珍惜,不要轻易地去破坏这份友谊。
书中体弱多病的杜小亚,因为疾病而随风而逝。他死后变成了一个小小天使,只存在于单明明的听觉和视觉之中,他仍然时时关心着单明明,两个人之间延续着最无私朴实的友谊。
这一刻,我明白了,童年的友谊是多么重要,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刻刻存在我的身边,以后,在跟同学相处时,我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尊敬老师,帮助同学,让我们童年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
篇9: 读《我飞了》有感
我翻开《我飞了》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一点感觉都没有,读《我飞了》有感作文。但后来被带入了一个美丽、感人的世界里。走到书的尽头,当合上书的那一刹那,仿佛故事已经结束;但那个梦,那份感动,一直在延续, 怀着美丽的梦,打开黄蓓佳老师的作品,翻开一页又一页,总有一股熟悉的味道,淡淡的,钻进我心里,一直钻到最深处,轻轻的敲击着心灵,一点点的颤动,一点点的泪。小学高年级男生单明明热情、仗义,酷爱中长跑,却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生活在沮丧中的他一心盼望生活中能有奇迹发生。他与新来的男生杜小亚无意中成为邻居和朋友,可是杜小亚却因病离他而去。那个关于“飞”的理想和对杜小亚的深切怀念,伴着单明明成长,伴着六(3)班成长。在毕业前夕,单明明终于在同学们关切的目光中“飞”起来了。今后,还会有更高、更远、更美的飞翎,在等着单明明和他的同学。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杜小亚对单明明纯洁的友谊,使我感动。信任的基础是互相之间深深的信任,朋友之间的信任更是之种品质,我们才能真正的让自己完全信任朋友,我们就赢得了人生中的友谊。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朋友。
生活中处处都有真挚的友谊。还记得去年冬天培服穿得太少,天又下着大雪,所以我十分冷,这时朱品铭向我走来,她好像看出我很冷,就亲切地对我说;“你很冷吧!我帮你暖暖手!她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顿时,一股暖流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从头到尾都觉得很温暖,我想:这是友谊的力量吧!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真正的友谊是无价之宝!
篇10:我读《琵琶行》有感
我读《琵琶行》有感
一首琵琶曲,寄托着无限哀思。每个音阶都透着伤感与悲凉。不同人听,会有着不同的情感。
琵琶女的高超琴艺,让我们“如听仙乐耳暂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这背后,又是怎样一段凄凉的故事呢?小时候,天资聪颖,技艺高超。因为美,被嫉妒;因为琴艺非凡,收到礼品数不胜数。可,时光飞逝,再好看的容颜也经不起岁月的侵蚀。门前冷落,形单影只,嫁作商人,独守空船。弹着一首悲凄的歌,自哀自叹,自怜自伤。
正是这首悲歌,让醉不成欢的`白居易听见。这时的白居易真得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送别友人,被贬异乡,虽冤案一桩,却无言可辩,此曲又怎能不唤起他心中的愁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正是觉得命运相似,才更发得感慨感伤。他,因为直言敢谏,被贬此处;她,因年华已逝,嫁到这里。这,难道不是一种缘分吗?
白居易,同情百姓,直言敢谏。忠言终归是逆耳的,他忘了君王有他自己的高傲,忘了达官显贵是趋利的。贬谪至今,心中愤懑不平,却无人可诉。今夜,闻此曲,听此话,又怎抑住自己的悲痛情感。泪,为己为人,久久不能平歇。
此曲中,决非只有一人情,决非只有一种情。此琴此曲,皆悲皆凉,若非命运相似,又怎会“江州司马青衫湿。”
篇11: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这两天,我买了一本书,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买回家,用了一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从中,我学到了许多许多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保尔光辉的一生。
起初,保尔家很穷,从小很苦,在19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保尔在革命者朱赫的教育下,他迅速成长。不久,便参加了红军。可在一次战斗中,保尔的头部不幸受了重伤。顽强的毅力使他“度”过了死亡。出院后,战争结束了,他参加了重建国家的工作。然而,在他建筑铁路时,不幸再次降临——他积劳成疾。可他顽强的毅力再次“赐予”了他力量,又投入工作。终于,他挺不住了,在1972年时,年轻的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而“毅力”再次和他与命运作战。他便开始写书,开始了文学的创作,开始他新的生活。
不久后,他写的书红遍了大江南北,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促进他们克服困难。他写的.书感人肺腑,因此他成了受人尊敬的人。这都是因为他他没相命运低头,屈服了命运给他的不幸。
读了这本,我懂得,既然一个全身瘫痪一个残疾人都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那我们健康的人更应该珍惜时间,珍惜这宝贵的生命时光。一些人总以家境贫寒作没成功的理由,可比起保尔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目标,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发挥出不可估计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何在,保尔就能给我们做个最好的回答!!!
篇12: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有关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在小学四五年级时,我读完了这本书,一直没有时间写一篇读后感,其实我早就想写了,思考了很久,无从下笔。也许是这本书太深奥了,也许是我的文采没有很好的散发,也许是还需要思考……不,太多也许了,总之,我现在,感到这本书的韵味无穷。
这本书以保尔健康的向上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以1915到1930年的苏俄人民的艰苦生活为背景,以崇高的理想主义为精神,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心理描写细腻,景物、环境描写极为壮观,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
本书主人公保尔小时处在社会最底层,在神父的无理压迫下,弃学从工;到食堂里工作,但被堂倌儿给欺负;哥哥阿尔焦母把他拯救出来,让他当了钳工;后来受波罗的海水兵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无比光荣的革命道路,这是保尔的又一次理想升华……
从中我看出了,只有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才是最理想的事业,要把整个身心投入进去,才能够对得起这种事业,要么就别做,要么做了就忠心耿耿。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轻言说放弃,放弃了理想,就等于放弃了人生,活着就如行尸走肉了,但绝不能放弃生命,因为即使不能在崇高的事业中工作,也得把精神层面下一层,再好好的生活,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应该活出不同!
还从题目中看出:钢铁,代表像保尔一样的英雄,这本书正是诠释了英雄是怎样诞生的,怎样锻炼出来的。但到底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我理解的很浅:是本身能力很强的,是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出来的,是在崇高的事业中奉献的,是品德高尚的,是精神上永远年轻的、有追求的!这才是英雄!
从即刻起,我要争取做一个像保尔一样的英雄,从现在打好地基,以后建一座漂亮的房子,充满生机的房子!一起努力吧!
篇13: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后才形成的,而一个钢铁般坚强的人,则是在迎接过无数次困难的挑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强者。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革命。正是那如同熊熊烈火的革命,才塑造了保尔这一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钢铁般的信念的强者!
保尔出生于一个小镇的贫苦工人家庭,自幼尝够了被剥削的日子。在被学校逐走的时候,他遇到了冬妮娅,可惜的是这段恋情并没有持久,保尔因为工友的嘲笑只好与自己不是同一阶级的冬妮娅分开,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革命之中。
在革命期间,保尔曾断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得了一场重病,甚至还要去自杀!但他还是让自己活了下来。为什么?就是他那坚定的革命意志激励着他奋发向上。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修好了铁路,可见他的毅力;在自己的人生最低谷时重拾希望,可见他的不屈。这就是英雄,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英雄!
保尔的.一生走得坎坷不平,遇到了常人无法忍受的重重困难,受到了别人无法体会的痛苦,但他一一披荆斩棘走了过来,造就了一块在烈火中锻造的钢铁。在他逝世之际他能说自己已经把一生献给了革命,这是多么崇高的革命精神!保尔这一尝遍苦楚的英雄有如此崇高的精神,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向保尔学习吗?生长在父母呵护下的我们,若想成为一个钢铁般的人,最主要就是“炼”!所谓一个“炼”,便是勇敢去迎接困难的挑战。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否克服困难只能看自己的努力,当你走完人生道路时转过身来,你会发现自己没有虚度任何时光!让我们在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准备迎接困难,最终百炼成钢,成为像保尔那样如同钢铁的人!
篇14:我读《老人与海》有感
书一直是人类的朋友——不过,这位朋友与我们每个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样。也许是泛泛之交,也许是情深谊厚。不过,我却交到了一个情深谊厚的朋友——《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意义与感情。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让我终身受益的哲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我们要勇往直前。
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要表现的主要思想。是啊!人是不可以被战胜的,在苦难面前,在挫折面前,在自然灾害面前,即使肉体消失,但人类的精神永远不会磨灭。
这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主人公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钩到鱼。起初,一个名叫马洛林的小男孩跟随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业没有钓到鱼,还在就被父母安排到另外一艘船上,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老渔夫不会交到好运。第85天,老渔夫早早地将船划出很远,他以为地钩到了一条大鱼,但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因为鲨鱼的进攻,最终鱼只剩下一副巨大骨架,老人也筋疲力尽地倒在岸边。孩子来看老人,却认为圣地亚哥没有被打败。老人谁在了茅棚里,他又梦见了那只狮子。还在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传承老人那打不败的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圣地哥亚所的。他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这条多索鲨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可我比它更聪明。
在小说最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老人的梦中总出现狮子?因为狮子是力量与雄心的象征,老人虽然年事已高,却能比其他渔夫做不敢去做的事儿。独自出海三天三夜,在海上与大鱼和鲨鱼搏斗。他希望自己能像狮子一样,有着雄心壮志。
我认为这是我读过的一本好书,因为我在这部小说中学到了:人在失败中仍然要不失尊严,勇敢奋斗而不妥协的精神。
在学习上,也会有考试失败的时候,当时我都会感到非常沮丧,但每当我想起老人的精神,想的老人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我总会调整心态,努力学习。以前,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敢去问老师,上课不敢举手。现在,我学会了勇敢,在课堂上,我总会大胆发言,不懂就问。
在学舞蹈的时候,以前因为怕痛,基本功很差,我感到绝望,不想再学下去了。但我绝不会认输,每天,眼含泪水,忍住疼痛,坚持不懈。通过我的努力,我的到了回报,我的基本功每一天都在进步,虽然一开始很艰难,但我还是没妥协、屈服。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有信心、勇气,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这是《老人与海》给我的启迪,老人打不败的精神会让我的一生都受益无穷!
篇15:我读《游子吟》有感
我读《游子吟》有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爷爷今天教我背孟郊的《游子吟》,“游子是什么呀?”“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我一点也不明白。爷爷告诉我:“诗里有一间破旧的小屋,屋子里闪烁着点点灯光,灯前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正在为要到远方上学的儿子做衣服,她很老很老,所以眼有些花了,看不清楚了,可是她很怕儿子出门没有衣服穿,就努力地一针一线地认真缝着。”爷爷又接着说:“老奶奶是希望儿子出门穿着她缝的衣服,就会常常想起妈妈,会早点回家,这件衣服不仅是衣服,更是老奶奶对儿子的爱。”
“那什么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说:“我们每一个宝宝,都是大地上的一棵小草,妈妈是照耀我们的温暖的阳光,妈妈的爱让我们一天一天快乐健康地成长。”爷爷说,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幸福的,我和天下所有的宝宝一样,都有一个很爱很爱我的妈妈!
我很开心,今天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以后我要好好听妈妈的话,做一个爱妈妈的好孩子。
篇16:我读《再别康桥》有感
我读《再别康桥》有感
吴老师建议我读一些诗,今天,爸爸指导我读了一首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是我国杰出的诗人,他一生的诗中,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一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已经成为中国诗的名句。这首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PPT,听别人诵读,妈妈还叫我背下了前八行。
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到“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两节,因为作者在两节中,分别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把自己变成水草,抒发了作者依依惜别之情。在下一节里也写得很好,比如说,作者把树荫下的一个水潭写成:“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作者认为那水潭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还沉淀着像彩虹一般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美梦,这是多么美好呀!
我以后要多读一些诗,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
【我读《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有感(通用16篇)】相关文章:
古诗苑漫步的初二作文300字2023-01-10
《名人传》读后感500字优秀2023-04-28
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读书笔记2022-04-30
读经典文学作品演讲稿2022-12-09
读《美的历程》有感2022-07-29
读名人传有感800字优秀2022-05-07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作文1000字2022-12-09
《鲁迅作品赏析》读后感2022-12-08
世界名著读后感作文500字2023-04-17
世界名著的优秀读后感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