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中国软实力》读后感(精选2篇)由网友“脆弱蛋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中国软实力》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中国软实力》读后感
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中国软实力》读后感
胡编
这不是一本单纯审视中国软实力的书,或者毋宁说,这不是一本以审视中国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书,而是通过西方人审视中国软实力的不同视角,审视西方人的心态的书。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本书晚出版五六年(我以这本书中所引资料的最后时间――――推断这本书最初出版于前后,这也符合中信出版社于出版引进版的情况),把近五六年中国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给世界的变化纳入本书的视野,作者会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的结论?
毕竟,这本书出版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过多地考虑了别人的想法而经常让自己的想法给别人让路,这本书出版前夕及以后,中国人已经越来越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变化,可能让害怕者更加害怕,也可能让猜忌的人减少猜忌。这本身也会给世界带来新的变化,也会改变一些人的想法。这本书出版之前,中国还没有提出“四个自信”,今天,“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党的号召和国人努力的方向,西方一些人会不会对中国软实力更加恐惧?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恐惧?
本书最后一章,点明了这种恐惧的根源:
它的存在确实让一些人不安起来,因为它给人们构成了更直接的挑战,即强迫他们自省。可以说,中国的思想运动是在尝试创造一套不同的解决方案,以便解决现代性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政治代表性的问题、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历史遭遇造成的社会正义问题、正确治理和国家体系的问题,以及我们前几章讲过的所有其他问题。
恐惧产生的原因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同样的诉求,在同一个国家政治舞台上争夺影响力,却在同一场游戏中“打败”了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害怕中国提出中国视角,反映了西方国家自身的无能为力。不然,中国视角只不过是个可选项,不会构成威胁。(第八章之“给中国崛起照一下镜子”)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无疑是换位思考:
国际关系学者斯蒂芬・陈认为,如果不能像他人看待他们自己那样去对他们展开想象,你就无法改变自己的立场,那么你的想象肯定是错误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同理心和包容这些能帮助你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技能,似乎已经被西方思维淘汰。(第八章之“毫无想象力”)
当然,没有换位思考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有换位思考就有正确的答案吗?
这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1.对对方的“位”有准确的认知,这种认知越准确,答案的正确率就会越高。这不仅需要足够开放的视野,更需要足够开放的胸怀。2.使用同一种思维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逻辑架构的一致性,能使一个“因”只导致同一个“果”,或导出几个相同至少是相似的“果”.这就是所谓逻辑一致性。
前者达到不易,但只要诚心总能做到;后者就太难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起源于他们各自古老的世界观以及其历史传承,这种传承甚至深入血脉骨髓。“夏虫不可语冰”,历史过短或过于短视的民族真的很难理解更长历史的正确性。更何况“同理心和包容这些能帮助你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技能,似乎已经被西方思维淘汰”?
一直以来,西方都秉持“零和博弈”的竞争哲学,其思维路径都是带着枪炮去实现他们“鼓舞人心的理念,例如‘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教化使命’、‘白人的负担’和‘自由世界’等”(第七章),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不带枪炮的中国做法,他们不能理解“和而不同”的可能性,也不能理解“把蛋糕做大”的中国建设智慧。因为,这是两种文化思维体系。当“如果汉族想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些‘次等’文化部落的话,他们可能很快就能办到”(第七章)时,他们害怕了,他们认为中国会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他们身上,即使现在中国没有这么做。
我们应该如何做?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本书出版已经过去五六年,中国更加自信,不仅要走自己的道路,也要建立自己的制度,更要创新自己的理论,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无论如何,中国都会在增加自己的软实力的方向上更加努力也更加自信地坚定前行。
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
篇2: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中国软实力》读后感
胡编
这不是一本单纯审视中国软实力的书,或者毋宁说,这不是一本以审视中国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书,而是通过西方人审视中国软实力的不同视角,审视西方人的心态的书。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这本书晚出版五六年(我以这本书中所引资料的最后时间――2011年――推断这本书最初出版于2012年前后,这也符合中信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引进版的情况),把近五六年中国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给世界的变化纳入本书的视野,作者会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的结论?
毕竟,这本书出版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国过多地考虑了别人的想法而经常让自己的想法给别人让路,这本书出版前夕及以后,中国人已经越来越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变化,可能让害怕者更加害怕,也可能让猜忌的人减少猜忌。这本身也会给世界带来新的变化,也会改变一些人的想法。这本书出版之前,中国还没有提出“四个自信”,今天,“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党的号召和国人努力的方向,西方一些人会不会对中国软实力更加恐惧?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恐惧?
本书最后一章,点明了这种恐惧的根源:
它的存在确实让一些人不安起来,因为它给人们构成了更直接的挑战,即强迫他们自省。可以说,中国的思想运动是在尝试创造一套不同的解决方案,以便解决现代性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政治代表性的问题、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历史遭遇造成的社会正义问题、正确治理和国家体系的问题,以及我们前几章讲过的所有其他问题。
恐惧产生的原因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同样的诉求,在同一个国家政治舞台上争夺影响力,却在同一场游戏中“打败”了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害怕中国提出中国视角,反映了西方国家自身的无能为力。不然,中国视角只不过是个可选项,不会构成威胁。(第八章之“给中国崛起照一下镜子”)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无疑是换位思考:
国际关系学者斯蒂芬・陈认为,如果不能像他人看待他们自己那样去对他们展开想象,你就无法改变自己的立场,那么你的想象肯定是错误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同理心和包容这些能帮助你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技能,似乎已经被西方思维淘汰。(第八章之“毫无想象力”)
当然,没有换位思考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有换位思考就有正确的答案吗?
这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1.对对方的“位”有准确的认知,这种认知越准确,答案的正确率就会越高。这不仅需要足够开放的视野,更需要足够开放的胸怀。2.使用同一种思维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逻辑架构的一致性,能使一个“因”只导致同一个“果”,或导出几个相同至少是相似的“果”.这就是所谓逻辑一致性。
前者达到不易,但只要诚心总能做到;后者就太难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起源于他们各自古老的世界观以及其历史传承,这种传承甚至深入血脉骨髓。“夏虫不可语冰”,历史过短或过于短视的民族真的很难理解更长历史的正确性。更何况“同理心和包容这些能帮助你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技能,似乎已经被西方思维淘汰”?
一直以来,西方都秉持“零和博弈”的竞争哲学,其思维路径都是带着枪炮去实现他们“鼓舞人心的理念,例如‘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教化使命’、‘白人的负担’和‘自由世界’等”(第七章),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不带枪炮的中国做法,他们不能理解“和而不同”的可能性,也不能理解“把蛋糕做大”的中国建设智慧。因为,这是两种文化思维体系。当“如果汉族想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些‘次等’文化部落的话,他们可能很快就能办到”(第七章)时,他们害怕了,他们认为中国会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他们身上,即使现在中国没有这么做。
我们应该如何做?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本书出版已经过去五六年,中国更加自信,不仅要走自己的道路,也要建立自己的制度,更要创新自己的理论,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无论如何,中国都会在增加自己的软实力的方向上更加努力也更加自信地坚定前行。
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
★ 领导力读后感
★ 软儿作文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我们应该更自信一点-《中国软实力》读后感(精选2篇)】相关文章:
红领巾相约2035主题云团课观后感心得体会2023-08-06
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2022-05-06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2023-12-27
较量无声观后感个人收获2022-08-07
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心得体会2022-06-07
我和我的祖国《读懂中国》活动“五老”访谈观后感有哪些2023-05-18
《公司的力量》企业员工观后感2023-01-22
《剥豆》课件2023-08-29
公司的力量第二集观后感2022-10-13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