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读后感(精选13篇)由网友“K:K”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孟母教子读后感,欢迎阅读!
篇1:孟母教子读后感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孟母教子。
故事讲了孟子小时候非常贪玩,常常不上学而去和小朋友们玩游戏。为了教育孟子,母亲把他领到织布机前,说:“织布必须一寸一寸地累积,才能织成一匹布。假如织到一半就剪断,怎么能织好布匹呢?”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总想写写玩玩,看一本书总是看到一半就不再想看,对好多事情地喜爱也总是只有两三天的热度。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之后,能发愤苦读,我也希望自己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要到底。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篇2:孟母教子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孟母教子》,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曾三次迁居,在当时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多么爱她的儿子。孟子长大后有那么大的成就,孟母的功劳功不可没。
每个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发烧了,妈妈立即用电瓶车送我去医院,可是半路上下雨了,妈妈连忙脱下自己的外套给我披上,雨水滴答滴答地响,毫不留情地打在妈妈的头上,腿上,妈妈不一会儿就被淋湿了。妈妈真是太爱我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做个听话的孩子,不让妈妈伤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报答妈妈!
篇3:孟母教子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孟母教子》,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孩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曾三次迁居,当时搬一次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多么爱她的儿子。孟子长大后有那么大的'成就,孟母功劳功不可没。
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读了这故事后,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发烧感冒了,妈妈立即用电瓶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可是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妈妈连忙把自己的外套脱给了我,给我披上,雨水滴答滴答地响着,毫不留情地打在妈妈的头上和腿上,妈妈不一会被雨淋湿了身子,妈妈我爱你。谢谢你,这几年给我的养育之恩。
妈妈,我真是太爱你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下决心,做个听话的孩子,不让妈妈伤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长大以,我一定会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篇4:孟母教子的读后感
孟母教子的(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孟母教子》,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条件的故事。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曾三次迁居,在当时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多么爱她的儿子。孟子长大后有那么大的成就,孟母的功劳功不可没。
每个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发烧了,妈妈立即用电瓶车送我去医院,可是半路上下雨了,妈妈连忙脱下自己的外套给我披上,雨水滴答滴答地响,毫不留情地打在妈妈的.头上,腿上,妈妈不一会儿就被淋湿了。妈妈真是太爱我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做个听话的孩子,不让妈妈伤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报答妈妈!
篇5:《孟母教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运用成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孟轲,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孟母教子
(1)领读课题(子,读zǐ)。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题中的“子”是谁?(回答后板书:孟轲)
(2)谁能把这一课题解释一下?
篇6:《孟母教子》教案
《孟母教子》教案
课前谈话:
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喜欢
你们还知道什么情况?
(老师们都很崇拜你)你们要了解我,再喜欢我比较好?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想知道你有多大了?你们猜猜呢?
40岁,差不多了,看看我这张脸,猜猜看!
你在哪个学校?这个问题问得不太好,问完整一些!
点评:薛老师的课听了三次,每次都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发,上课前他和学生这段交流,让我再次感受到他自然清新的教学风格。真像和他一样教语文,相信他的学生也是很幸福的。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声音要好听些
(1)指名读《孟母教子》
(2)这是一个多音字,你们怎么读这个音呢?
(3)学生说这是一个动词,就读第四声
(4)你们怎么知道的?
(5)你是个天才;你很会学习;
(6)这是孟母教子,在三字经中也有这样的文字,养不教父之过
(7)我们说一个教育孩子很有办法,可以说是“教子有方”
(8)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孟母教子,她有方法吗?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能问些什么呢?
(1)学生问:孟母用了什么办法?孟母为什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孟母有没有教育成功自己的孩子?这个子是谁?(老师先进行点评,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2)要读懂这篇课文读懂并不难,只要理解相应的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三个问题就可以读懂了。
3.课文预习了吗?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1)指名读(师:这个小朋友已经自己学已经把生字词读正确了,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夸奖她,天资聪颖,听了大家的表扬你有什么感觉?)
都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学生齐读)
(2)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这些词语读好了,但是大家未必都理解,有什么好办法呢?(查字典和放到课文中去,一边读一边想想这些词语在课文当中是什么意思?如果想不明白,就在上面打一个问号,一起读读课文,老师看看谁读得认真)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4)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流利,课外一定读了很多遍吧,下面请同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停停老师是怎么样读的,特别是你不懂的文字,听听老师的语气,体会体会,好吗?
(5)教师范读课文(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学生鼓掌
点评:
目的很明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地读书方法,感受文章的重点词语的内在含义,加深对于词语的印象和理解。
(6)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请大家再读一遍,看看能不能和老师一样地读书,或者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7)学生读课文
3.商讨问题
(1)再来回顾问题?首先来看看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
学生说,教师:是啊,一个天资聪颖,老师和父母都很喜欢他,但是孟柯面对这些,他是怎么想的呢?(师生交流)
文章有一个比喻,“像小鸟……”他希望可以自己可以和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玩,你们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吗?(师生交流)这说明你们是一个愿意学习,但是小孟柯在得到长辈的.表扬后,自己心里觉得已经不需要学习,有点沾沾自喜,所以他不再勤奋了,不再刻苦了。
这是他的母亲想到了什么?(师生交流)小孟柯将来骄傲起来了,母亲会……(像你这样说,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合格的母亲、父亲)完蛋了,完蛋了,(你这个母亲真是太可怜了……)……(不但是孟柯要后悔,连父母都要后悔的)……如果小孟柯现在就这样,将来我们怎么办?(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小孟柯的成长,他的母亲天天吃不好,睡不着,这叫做(学生说:“忧心忡忡”),所以她母亲要(学生说:教子)。请大家齐读文章第一节,一遍读还要读出词语其中的味道。
孟母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终于”……这里有一个词语叫“终于”,你们能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想了很多办法……很关心孟柯……)
她到底想了什么办法,请大家自己读读下面的三个自然段,找找答案。
学生读课文。
师生交流(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你知道孟母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准备读课文,薛老师打断学生,不要你读课文,只要方法。学生说是登山看外公射箭。师:很好,外公的箭法非常好,可以用两次词语来概括,一个是……一个是……。谁来读给大家听听,读出他的箭法高明。
指名读,师:这就就叫“百发百中”,这里有两个词语,叫百发百中。学生说:应声倒地和无一逃脱。
说的很好,注意这里的“嗖嗖嗖”,用的是什么符号?逗号!为什么是逗号?如果改成顿号呢?(学生说)老师带着学生体会“慢条斯理”,这是一种很悠闲,不慌不忙的。这是百发百中,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还有一个词语,还有谁来读读另外一个句子。
指名读,我们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之)指哪个柳叶,……这就是百步穿杨。
孟母带着孟柯这样……,这样的方法成功了吗?
学生说,成功了!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说……他的成绩究竟怎么样了?
学生说:雨后春笋……就是说他的成绩一点一点地提高了。(请了好几位学生说)
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好了,课文学到这里,课题中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谁能用三句话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学生说……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还用了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一些。(师:我真着急……)
他说得就很好了,大家都会了吗?同座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同学们,孟母教子,她教的方法是……,她和一般的孩子的家长的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我妈妈很粗鲁,但是……)
学生说(我妈会说一些道理,而孟母让孩子体验)
学生说(家长会拿话来教育我们,孟母是用事情让孟柯自己领悟……)
学生说:家长会用口头语言进行唠叨,孟母是用事情让孟柯自己明白
每个学生的回答后,薛老师对于学生都会给予一定评价
孟母和一般的家长不一样,因为她知道孟柯不用讲也能知道……在座的小朋友也一定是天资聪颖,孟柯一夜都没有睡好,究竟明白了哪些道理?请大家把小孟柯明白的道理写下来,你又明白了什么?请大家写下来!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点评:在课堂上薛老师讲了几句话:“我真着急”“你真罗嗦”……我不知道作为一名平时的老师是不是可以说这样的话语,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是不是应该耐心地等待或者给予他需要的帮助;当学生语言比较琐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提示学生而不是这样去说……在后来一个发言的学生上,薛老师就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说出来的……”
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其他同学仔细地听,好吗?
学生说:……(他有一句话写得很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句话体会得很真切)
学生说:……(当学生有说得不到位的时候,薛老师进行了引导,外公的射箭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学习呢?学生一经提醒就明白了)
学生说:强中自有强中手……(你讲得这么多,难怪一夜没有睡好!)
点评:多么幽默的点评的语言啊!
学生说:小孟柯明白了……(你觉得成绩好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和别人比,自己和自己比,每天好一点,这样比较快乐,否则是天天痛苦)
点评:还是多么幽默的点评的语言啊!
学生说:学海无涯……(教师板书:学海无涯、精益求精)
学生说: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写下来,这是至理名言。)
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但是你们都比小孟柯强,你们都很谦虚,相信你们的家长不会(忧心忡忡),你们的学习一定会和(雨后春笋、蒸蒸日上)……后来孟柯成为了亚圣、孟子。
其实孟母教子的故事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在这篇文章中有三个人物,孟母、孟柯、公孙将军,你最佩服谁?
学生说:……(你说得很好,你高兴吗?你沾沾自喜吗?)
孟母、孟柯、公孙将军都有。
请同学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读读这三个故事,他们也会变得教子有方,大家将来就会成才了,好吗?
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此时无声胜有声)……
也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她也很辛苦,希望今后有机会一起再次学习相应的课文,好吗?谢谢同学!
点评:
薛老师没有在教材中花太多的时间,仅仅是抓住了文章中的点和眼,一些重要的需要理解的词语来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对于公孙将军的箭法高超之类的东西一概没有讲,这是不是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每一个老师都有没有老师的特点,但是像这样的课,我想可能只能在这样的公开课才能听到。下次有机会可以尝试着构思一篇课文,谢谢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我想这是最能引发一线教师思考的收获!
篇7:《孟母教子》教案设计
《孟母教子》教案设计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认识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就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孟母教子》来谈。这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课文主要讲孟母借公孙将军高超的箭法来启发教育儿子孟轲认识骄傲自满的缺点,展示了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发人深思。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教育,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陶冶情操。
“这一夜,小孟轲为什么没有睡好?”这个问题是文中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以此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并采用了小组讨论、体验交流、集体反馈、朗读感悟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还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学习“孟轲久困学堂,一旦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就像飞出樊笼的小鸟,感到无比快乐”这段话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小孟轲比作什么?
生:比作“久困学堂,关在樊笼中的小鸟。”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生:因为孟轲长久关在学堂里学习,他很想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大自然。
师:关在樊笼中的小鸟一旦放了出去,会有怎样的`心情?你觉得在这段话中哪些字词用得恰到好处。
生:(读文感悟)
生:我从“扑入大自然”中体会到了小孟轲对大自然是多么的渴望,他又是多么活泼好动啊!
学生在读悟中体会到了小孟轲虽身处学堂学习,但也渴望自由。这是人之常情。
正在小孟轲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外公登山游玩时,孟母和外公早有安排,他们要让小孟轲见识到了外公公孙将军“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箭法。小孟轲没想到世上外公竟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领,所以他一夜都没有睡好。他为什么没有睡好,他会想些什么?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第4、5自然段,学生从外公的“慢理斯条”、“箭若流星”中,看到了野兽一只只“应声倒地”、“无一逃脱”;在百步之外射箭,又使得柳条上“落叶纷纷”。从外公高超的箭艺中深受启发。
师:公孙将军高超的射箭本领是怎么来的?
生:是他平时刻苦训练出来的。
师:看到这些,小孟轲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到外公之所以射箭能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是因为他长期刻苦训练而成的。我一定要向外公学习。
生:他想到母亲为了让他懂得这个道理,真是化了一番心思,他要以外公为榜样,勤劳苦练。
生:他还想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要永不自满,决不能沾沾自喜。
生: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师:那么,从《孟母教子》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要像孟轲一样,引以为戒,取得一点成绩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
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道理,得到了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坚持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的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个维度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以文体作为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链接”学生生活,让他们在感受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通过感悟语言,可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练就扎实过硬的语言基本功。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便出口能成章,挥笔就成文,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篇8:《孟母教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部分生字,会正确书写“呆和沾”,理解新词“沾沾自喜、忧心忡忡、慢条斯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并通过小孟轲行为的转变,懂得学习要戒骄戒躁,刻苦磨练,谦虚谨慎,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好词佳句,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无止境,刻苦磨练的道理。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谈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一辈子去记住。说一说,现在你的脑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
2、读题质疑。(孟母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结果怎样?)
二、读文,初步感知人物(8)
1、要解决这些疑问并不难,我相信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解决了。先来看一看,读书前有什么小提示。(4)
出示要求: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文中喜欢的人物,与同桌交流互享。
2、交流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孟轲(4)
(1)不同方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适机评价)
(2)用上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文中的人物。
三、品读,学习孟母为什么要教子。(6)
出示句子:“小孟轲天资聪颖,受到先生和长辈的宠爱,不禁沾沾自喜。这使孟母忧心忡忡。”指名读。
1、结合学生对的发言,导入课文第一段学习。
2、读一读,说一说,孟母为什么要教子?
3、指导理解沾沾自喜,忧心忡忡
4、说话训练:孟轲会怎样沾沾自喜?孟母又会怎样忧心忡忡?
5、指导有感情朗读:带上他们此时的心情读。(多练习)
四、感知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16)
孟母看到孟轲沾沾自喜,仅仅是忧心忡忡吗?她还在干什么?(想方法)出示句子:孟母思来想去,终于有了办法。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句话里读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日思夜想、终于)
孟母终于想出方法来了,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赶紧到文章里找一找,读一读吧
【孟母教子读后感(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历史上7位伟大母亲的故事2023-01-29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2022-08-31
三字经小学生读书笔记2022-05-08
小学生读三字经心得体会2023-04-11
小学三字经弟子规读后感2022-05-05
三字经读后心得500字2022-05-06
《三字经》学生读后感2022-10-30
小学生《三字经》读后感300字2023-03-16
小学生三字经读后感300字2023-07-20
三年级学生《三字经》读后感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