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计划

时间:2022-04-30 13:10:06 其他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孩子”为你分享19篇“三字经教学计划”,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三字经教学计划

篇1:《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

《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 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 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 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1. 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情境化。即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 故事化。即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 生活化。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三字经》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诵读目标。

   1. 忠实原著。《三字经》是古代先贤的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变迁之后,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教学中不能随意删减内容,对认为与现代文化有差异的地方,教师应作正面引导。

2. 以“诵读”为首,“故事”为主。在读准字音是基础上,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直至熟读成诵。引导学生借助“故事”感悟道理。

3. 重修身,轻技能。《三字经》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文学知识的积累、文化素养的形成则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4. 重体验,请实用。《三字经》的诵读重在通过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情感体验,提高其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

 

周  次 内  容

第二周 人之初……贵以专
第三周 昔孟母……师之惰
第四周 子不学……不知义
第五周 为人子……人所食
第六周 马牛羊……人之伦
第七周 父子恩……明句读
第八周 为学者……至平治
第九周 《孝经》通……礼乐备
第十周 曰国风……及老庄
第十一周 经子通……称三王
第十二周 夏传子……七雄出
第十三周 嬴秦氏……讫两晋
第十四周 北元魏……国乃该
第十五周 梁唐晋……国祚废
第十六周 明太祖……夕于斯
(备注:成果展示可以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竞赛、教师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论文、案例分析、课堂实录等。)

篇2:《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本学期着重激发孩子对《三字经》的喜爱,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

诵读《三字经》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时儿问答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请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篇3:《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班级概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了一个学年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作业按时完成,字迹端正,发言大胆积极,能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想,多记,多练,多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小动作多,爱听就听,不爱听就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但儿童可塑性很大,相信他们能学好。另外三字经在学生上幼儿园时已经背过一部分,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期目标

背诵三字经,了解有关故事,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内容

从“人之初”到“失统绪”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人之初”到“贵以专”

第二周:“昔孟母”到“断机杼”

第三周:“养不教”到“师之惰”

第四周:“玉不琢”到“习礼仪”

第五周:“香九龄”到“宜先知”

第六周:“一而十”到“夫妇顺”

第七周:“曰春夏”到“本乎数”

第八周:“曰仁义”到“人所食”

第九周:“马牛羊”到“乃八音”

第十周:“高曾祖”到“人之伦”

第十一周:“父子恩”到“勿违背”

第十二周:“凡训蒙”到“至四书”

第十三周:“论语者”到“说仁义”

第十四周:“作中庸”到“至平治”

第十五周:“四书熟”到“当讲求”

第十六周:“有连山”到“书之奥”

第十七周:“我周公”到“礼乐备”

第十八周:“曰国风”到“别善恶”

第十九周:“经既明”到“及老庄”

第二十周:“经子通”到“称盛世”

篇4:《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五年级下册国学以传统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

2、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

《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具体措施

认真备课上课,在思想上重视国学课程,不占用国学课教学时间,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校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课时安排

1、人之初——名俱杨1课时

2、养不教——习礼仪1课时

3、香九龄——千而万1课时

4、三才者——应乎中1课时

5、曰水火——七情具1课时

6、匏土革——人所同1课时

7、凡训蒙——当讲求1课时

8、自羲农——迁夏社1课时

9、汤伐夏——七雄出1课时

10、赢秦氏——与高齐1课时

11、迨至隋——宋犹存1课时

12、至元兴——若亲目1课时

13、口而诵——宜早思1课时

14、若梁灏——勉而致1课时

15、犬守夜——宜勉力1课时

篇5: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整体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弟子规)。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5、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具体教学活动和计划

第一课:认识《三字经》

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具体活动安排:

一、介绍《三字经》,小百科的.来历。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教”

三、科学小实验《性相近,习相远》

四、讨论好环境的作用及营造

五、怎么样做才是专心《弈秋教徒》

第二课:学习好榜样

学习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具体活动安排:

一、情景讲述《犯了错误怎么办?》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学”

三、故事讲述《孟母断机杼》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大声回应别人的呼唤

五、燕山五子的启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存善心,做好事)

第三课:珍惜时间

学习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具体活动安排:

一、珍惜现在的幸福(古今的读书故事)《伤仲永的故事》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养”

三、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

五、分辨严格要求与严厉要求的不同

第四课:要勇于面对压力和困难

学习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具体活动安排:

一、学习目的大讨论(适应社会、促进发展)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器”

三、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课堂礼仪举手发言和起立回答问题(声音)

五、故事《两个娃娃》

第五课:感恩的心

学习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具体活动安排:

一、猜谜语学“孝”知道造字法会意字。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孝”

三、黄香温席的故事,现代怎么来孝亲。

四、常礼举要演习——同学之间如何打招呼(鞠躬或者拱手)

五、《孔融让梨》学团结,俩人三足游戏。

第六课:数字的演变

学习内容: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具体活动安排:

一、结绳记事的故事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文”与字

三、文化故事“四而酒店”的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敲门的礼节和应答

五、数字的发明和运算器的演进过程

第七课:做个好孩子

学习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具体活动安排:

一、猜谜语太阳、月亮、和星星活动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日”、“月”认识造字法——象形字

三、三才故事——谁的本领大

四、常礼举要演习——学会如何礼让长者(声音)

五、三才、三光抱抱团

第八课:四方和四季

学习内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具体活动安排:

一、帮助——迷路的娃娃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曰”形象记忆

三、《四季紊乱》故事

四、常礼举要演习——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走,靠左超人

五、制作指南针,如何辨别东西南北(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树影或月亮)

第九课:五行与五义

学习内容: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具体活动安排:

一、古人巧用“东西”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仁”

三、五行忌讳与“走水了”

四、常礼举要演习——用餐的礼节

五、五行与数字和算盘的来历

第十课:五谷与六畜

学习内容: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具体活动安排:

一、从对联说起,五谷丰登人人喜,六畜兴旺处处春

二、诵记所学内容并认识汉字“麦”

三、伏羲训六兽(六畜与六德)

四、常礼举要演习——爱惜粮食不浪费(声音)

五、社稷的来历与农业

篇6:《三字经》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篇7: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内容介绍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篇8: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节选

【原文】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子自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注释】

高:高祖父。

曾:曾祖父。

身:自己。

玄:玄孙子。

曾:曾孙子。

九族:从高祖父到玄孙子,一共九代的总称。

人之伦:人们的尊卑长幼次序。

【语译】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这是人们尊卑长幼的秩序,绝对不可混杂越礼。

【故事】

汉朝时,有个名叫伟伯余的读书人,每当他犯了错误,母亲总是拿着棍子教训他。孝顺的伟伯余,自知做错了事,便虚心听从母亲的教诲,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兴。

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竟然哭了起来,母亲便很着急的问他是否打的太重了。

伟伯余回答说:

“以前母亲打我,都打的很重,表示母亲身体还很健康,今天,母亲打轻了,可见母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怎么能不难过呢?

这正是伟伯余发自内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周朝时,有个治礼作乐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儿子伯禽有事要见他,竟连续三次被周公打了出来。伯禽觉得很疑惑,便找贤人商子求教。商子带伯禽到南山上,说:

“这里有棵乔树,高大又比值,哪里有棵梓树,低矮又卑下,你仔细想想这两棵数,就知道原因了。”

伯禽着才明白自己当时忽略了尊卑的道理。

篇9:三字经全文免费

三字经全文免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篇10:三字经全文节选

三字经全文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三字经相关故事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三声)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梁灏借书

梁灏是北宋初年人,他幼时父母早逝,由叔父收养。他从小喜好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就跟别人借书来抄,然后再仔细阅读。梁灏对借来的书非常爱护,而且一定按时归还。

一个冬天的晚上,梁灏在奋力抄写一本厚厚的书。深夜,叔父一觉睡醒,见梁灏还在抄写,就对他说:“天这么冷,你抄了一天了还是明天在抄吧。”

梁灏说:“我答应明天要将书还给人家,做人一定要守信用的。”

叔父笑了,说:“人家书很多,不急着用这本,迟一天没关系的。”

梁灏严肃地说:“我向别人借书一向守信,如果这次违约了,今后就没有人肯借书给我了!”等梁灏抄完书,天都亮了。当他如期把书还给主人时,主人很惊讶,同时也为他这种刻苦的精神所感动。

篇11: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篇12: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文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篇13: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一)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书房中传出我朗朗的读书声。我正在读一本中华经典书籍——《三字经》呢。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字经》。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我的这本《三字经》不仅有它的原文,而且还有注释和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茂,使我读起来兴趣盎然。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谦让、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讲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讲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身体把被窝焐暖让父亲休息;“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读着这些内容,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到为他们做些什么。每当学习不顺心的时候,甚至还会向父母乱发脾气呢。和孔融、黄香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呀。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让他们少为我操心。

读《三字经》,我还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学,老何为”警示我小时候要用功读书;“玉不琢,不成器”告诫我人不经过锻炼是不会成才的;“勤有功,戏无益”告诉我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一定会后悔的;“头悬梁,锥刺股”提醒我学习时一定要全神贯注;“昔仲尼,师项橐”告诉我学习应该不耻下问……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为我们讲道德,论古今,有名人英雄,有历史战争,有学习方法,有自然规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徜徉在这样的经典诗文中,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洗涤。在这些精练短小的语句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让我明辨是非,学会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阅读者,收获着,我乐此不疲。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三)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四)

放假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学前背《三字经》时,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现在上学了,经过爸爸的讲解,我能理解了书中的一些含义。

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在读懂了这一段后,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家长评价:孩子从学龄前,我就开始尝试对她进行国学方面的启蒙,纵观国学经典,我首选了《三字经》。一本幼儿简化版的《三字经》,在开学之前,孩子已经可以大体背诵了,当然,其中内容,是不可能知其意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一部经典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道路坎坷曲折,但前途乐观,因为我们出生于21世纪的下一代将举起传承的大旗,为民族精神点起希望之火。

孩子的国庆作文有一篇是读后感,其实孩子现在尚不具备阅读能力。于是我便想到让孩子重温曾经背过的《三字经》,提炼其中的精髓。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孩子对上文中这一段内容有了认识。当然,不可能期望这种感想有多么深刻。能够明白怎样对待学习,学习有多么重要,我觉得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有了第一篇作文的体验,这第二篇作文孩子已经能够主动表达一些个人观点,初步了解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孩子的长进令人欣喜,同时也体现了园丁的辛苦,相信孩子在老师的辛勤培育和自身以古人为榜样的奋发图强之下,会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未来。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五)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易读、易记、易理解。《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道理常规。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会了我们要勤奋学习。

里面的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们必须得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时候,父母、老师的教育十分重要。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就是说人在小时候,性格本来是善良的,他们的性格十分相近,长大后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性格便相差甚远。这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亲人的悉心教导,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轨。这些都是教育的功劳,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三字经》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论理道德。谦让就是这数不胜数的道德中的一种。只有四岁的孔融懂得让梨,知道自己的岁数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这就是一种美德。比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就流传千古,妇孺皆知,每个人都被黄香的孝顺感动了。

《三字经》中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里出现的国家有:夏、商、周、秦、楚、齐、燕、赵、魏等国家,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许多贤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条,虽然在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炀帝——杨广。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开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耻的,恶人有恶报,最终,隋朝毁在了他的手里,是他把父亲建立起来的隋朝断送了。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有朝一日一定会兴起。但是国家如果国家由昏君接手,这个国家就处于逐渐衰败的状态,最后灭亡。这就是国家为什么有兴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叙述完后,接着就是那些勤学苦读的人。孙康、车胤他们俩一个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一个是靠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他们虽然家贫,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这就是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共同的特点,他们能如此的勤奋刻苦里我敬佩!

讲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选一句语句来巩固巩固,比如说:曰仁义,理智信。此五常,不容稳。就是说仁义理智信这五常是不允许混乱的。书中说仁义礼智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但在现代社会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们要有礼貌,做新时代的少年。

《三字经》里面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学好《三字经》长大后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

篇14:新版《三字经》

新版《三字经》

原本是这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新版《三字经》却是这样:

然并卵,睡起嗨,裤脱看,日了狗....

【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释义:指一些事物看上去很复杂很高端却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或花了时间、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后却得不到理想的收益。多用来表达无奈、调侃之情。

【理都懂=你说的道理我都懂】

释义:它的完整表述方式是“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忧愁。

【睡起嗨=睡你麻痹起来嗨】

释义:洛天依的一首歌的歌名,表达了一种随时随地想玩就玩,想嗨就嗨的生活状态。

【日了狗=我真是日了狗了】

释义:因王思聪在微博上爆出一张和狗在床上而发扬光大,指由于某事而导致心情极度郁闷。

【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释义:原来的意思是讽刺某些人做的事情常人无法理解。如今已演变成单纯的调侃话。

【乡话多=你们乡下人话真多】

释义:表达了对这是他人议论的一种不屑,无语中夹杂着一点小傲娇。

【醉不行=我也是醉得不行了】

释义:它是一种对无奈、郁闷、无语情绪的轻微表达方式。用法类似我也是晕了;也是幽默用语,通常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

【直膝箭=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释义:这句台词出自游戏《上古卷轴5:天际》里卫兵的标准台词,这句话译为:“我以前和你一样也是个冒险家,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表示一种转折和否认。

【上交国=我要上交给国家】

释义:盗墓笔记原本为讲述盗墓故事,明明是盗墓的,却要将文物上交,引发网友吐槽。表达了一种集体愤慨。

【裤脱看=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看这个】

释义:表达了一种被人品贴蒙骗后的无语。

篇15:三字经 全集

三字经 全集

《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孝顺、什么是爱。

三字经全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拓展:

三字经故事

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白话]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慌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五子登科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4、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篇16:三字经配音

三字经配音

三字经提供了如何系统掌握中国历史,如何阅读中国历史典籍的路径。

《三字经》的历史架构:

篇幅不够五百字

每个朝代都没有漏掉

我们小时候,关于中国历史有一句简略的口诀:“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简练是做到了,却是漏洞百出,误人子弟。十个字,把隋朝、魏晋南北朝全扔掉了。

为培养孩子的历史观,古代有不少这方面的普及读物,例如《鉴略》。读过鲁迅《朝花夕拾》的人应该有印象,在《五猖会》这篇文章里,鲁迅正想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五猖会”,他的父亲却叫住他,要他背诵一部书,这部书就是《鉴略》。

《鉴略》可以说是一本五字版中国通史,又叫《五字鉴》,极其详细,从远古讲到元明,清朝人称它是一部二十一史提要。虽然是提要,却也有万余字,其实不适合现代的小朋友阅读。

《三字经》也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讲述中国通史的,却简略多了,加上清朝的篇幅还不足五百字。其实在《三字经》刚问世的宋末,篇幅还不足四百字,但框架基本上清楚了,每个重要的朝代都没有漏掉。例如最让人容易混淆的南北朝,在这里讲得清清楚楚:“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二十四个字,把南边的宋齐梁陈,北边从北魏到东魏、西魏,再到北周、北齐的发展线索,全交代清楚了,行文又不复杂,而且作为韵文,十分方便记忆。

所以,个人认为,把“三字经”中关于通史的部分独立出来记忆,也可以培养小朋友完整有序的.历史观。

《三字经》的历史观:

比较客观冷静

宋以后历史的阐述稍嫌啰嗦

传说《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他经历了宋亡的惨痛,隐居不仕,按理来说,应该带着很深的情绪来述说历史的脉络,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笔下的历史是平静而客观的。例如讲秦史,“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没有对秦朝做价值判断,只讲两个事实:兼并六国,传承两代。只交代所然,不交代所以然,符合简明历史课本的要求。因为一旦在半路停下来做判断、做评价,就影响整体结构的流畅。

在保持行文简略流畅方面,作者似乎是做了不少取舍的,例如讲汉朝历史的是这么几句:“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本来,在高祖之后,还有很多要点可以讲的,诸如文景之治,汉武拓边,张骞出使,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然而,作者跳过这些,直接进入王莽篡位,敢于删减,就是对大历史有充足的把握。

而后人所加的部分,就显得稍微啰嗦。例如王应麟笔下的唐朝:“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二十四个字概括近三百年,而时间差不多的明朝,则用了三十六个字,稍嫌啰嗦。

尤其是清史部分,“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西汉二百多年,只用了十二个字,清朝不过多几十年,却用了48个字,啰嗦了不只一点点,例如讲康雍乾盛世的“民富安,治绩夸”,完全是累赘。

当然,也不能怪后来的编者有所偏重,其实,任何编者都会有这么一个困惑,对于和自己相近的朝代,总是难以取舍,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古代的容易简化,近代的则看不清了,这和历史视野有关系。

有路可循

提供了学习历史的正确途径

在将近五百字的微缩版中国通史之后,难能可贵的是,《三字经》还提供了如何系统掌握中国历史,如何阅读中国历史典籍的路径——“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中国史籍确实浩瀚如海,一一细读不太现实,所以主张“读有次”。首先,有四部经典要掌握,即前四史:《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是写得最好的纪传体史书。再怎么简略也不能简略这四部。后面的十几部纪传体通断代史实在难以一一阅读,那就靠《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在今天都已经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经典,其实,当时司马迁在编撰它时,是作为干部历史读本来编的,是给读书人省麻烦的。曾国藩给子弟的读史建议也如此,前四史必须读,后面的就靠《资治通鉴》这样的“简明读本”了。

当然,今天的孩子,是不太可能要求他们系统阅读学习前四史和“资治通鉴”了,该怎么办?

怎样消化袖珍通史?

靠故事讲述来填充历史大框架

我们的家长、老师,都会通过讲述故事来给孩子树立历史观点。这样的方式有它的长处,但也有局限,主要就是很难培养整体有序的历史观,可能小脑袋里记住的历史故事会打架,不知道岳飞与唐太宗孰前孰后,几个朝代间互相扯皮。

所以,很有必要撑开一个编年式的历史大结构,在这个结构下给孩子讲历史故事,这不只是准确掌握历史信息的问题,也是培养清晰逻辑思维的必经之道。

诸如我们可以按照“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的框架,将秦统一天下、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十面埋伏等故事有序地讲述下来,让孩子心中有一个有序的历史观念,有了有序的历史观念,也就有了有序的人生观念,不要轻视这个过程,将来有大格局的人,都是有大历史观的人。

篇17:《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可谓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士的必读书籍。《三字经》以讲道德、礼仪为主,教导人们要心向善,懂礼仪,知荣辱,尊孝道。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不学,不知义。

篇18:养生三字经

人出生,命最珍,三字经,谈养生。

古至今,求长寿,源远长,传千秋。

秦皇赢,想长生,寻仙药,终未成。

唐五帝,吃金丹,命早崩,得其反。

清康乾,讲养生,体康健,寿八旬。

光绪帝,赐御匾,敬老风,世代传。

巴马县,长寿乡,寿星多,美名扬。

神仙乡,不寻常,千人赞,万人仰。

新世纪,求长寿,好时代,乐无忧。

长寿诀,非秘诀,内外因,是要诀。

外因举,是五行①,内因张,为五常②。

行相生,百事兴,行相克,皆和谐。

五常胜,内因强,补自然,人康寿。

芳草地,碧云天,红外线,聚地面。

温血管,促循环,天人合,身永安。

人生长,路漫漫,自身强,是关键。

人在世,食在先,富营养,方康健。

少荤细,多粗粮,多果蔬,少盐糖。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杂吃好。

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烟勿吸。

不暴饮,不暴食,七分饱,胃口好。

罗妈政③,美名传,身骨硬,活百三。

水不流,易发臭,人不动,难康寿。

久坐卧,气血衰,脑腿勤,精神来。

腰腿动,血脉通,静动随,少生病。

少壮时,勤农桑,砚黑忙,尽风光。

入暮年,勤不变,扫扫地,刷刷碗。

养身心,贵恒心,磨铁杵,可成针。

人一生,义则刚,仁则寿,弊则亡。

忠孝恕,精气神,恭宽信,惠智敏。

宽待人,严待己,己不欲,勿施人。

为人忠,从政廉,孝长辈,人伦全。

不谋私,多行善,和为贵,忍当先。

多仁言,行仁礼,施仁政,尽仁义。

树仁风,布仁德,做仁事,讲仁言。

下对地,上对天,无憾事,高枕眠。

邓诚才④,尽仁义,清皇帝,赐御匾。

传万世,美名扬,为人表,树榜样。

仁者寿,座右铭,博爱心,伴终身。

千里风,万里云,顺四时,勿违忌。

春天暖,百花开,常出门,奔野外。

万物苏,景色美,松情绪,纳气来。

夏骄阳,勿贪凉,节饮食,慎起居。

巧活动,防中暑,午少动,调精神。

秋风惨,百花落,防感冒,为重要。

登高远,开胸阔,多运动,强体魄。

冬天到,草凄凄,御寒袭,莫大意。

养阳气,固阴精,百中经,强心身。

柳勿问,花勿沾,节情欲,少缠绵。

养肾精,固真元,病不连,身自健。

人到老,当服老,老有福,要享受。

莫惧老,莫叹老,莫怨老,莫恨老。

养养花,种种草,读读书,看看报。

会亲友,把天聊,谈古今,乐逍遥。

遇疾患,莫大意,及时医,早治疗。

夫妻间,莫争吵,相敬爱,乐陶陶。

子成年,女长大,工作忙,多体谅。

名和利,莫贪求,常知足,心境好。

大小事,少挂心,常心宽,精爽神。

想康寿,不难求,读此经,谨记心。

持之恒,乐无穷,遂心愿,梦成真。

注:

①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思想家用此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统一,并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意味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始终保持和谐统一。

②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③罗妈政,广西巴马县所略乡百久村巴枯屯人,1860年农历8月13日生,1990年5月5日逝世,享年131岁,为现代最高寿星。

④邓诚才,广西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人。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邓即年90岁高寿,时任广西全省提督冯氏奉钦命为其题赠“惟仁者寿”匾。此匾现珍藏邓后裔家中。

篇19:台湾三字经

台湾三字经

台湾三字经主要有什么内容呢?对台湾三字经了解吗?

《台湾三字经》的经文部分共2,712字,从经首“尔小子,生于斯;地理志,宜先知。”至经尾“能孰(熟)读,非无益;智识开,宜游历。”均为三字一句,且两句互相对仗的.夹韵语文体,该文体系模仿中国宋朝王应麟所著作的汉古文《三字经》,因此作者将书名取为《台湾三字经》。该书内容包含台湾之位置简介、地名源由、政治经历、**、社会沿革、台湾原住民、台湾山川、台湾物产与台湾经济等等。

除此,该书尚有一特色,就是于每段经文后,多有其注释来阐发其经文义理,因此除了便于口头熟读外,内容亦十分丰富,因此,称得上是一部介绍台湾的小百科全书。例如:“民好乱,如灯蛾,扑不尽,可奈何。”经文后面,作者即有“蓝鹿洲[10]有云,台民好乱,如蛾戏灯,前者既死,后者复至”的注释。

该书于1900年出版,时值1895年始政不久的台湾日治时期。因此,作者除了邀请同乡文人王友竹[11]作跋外,亦商请台湾总督府日籍编修官小川尚义题字“如此江山”。另外,亦有人指出,《台湾三字经》亦呈现了作者从清朝子民变成日本国民的“弃民”心情。

台湾名称与历史

《台湾三字经》内容从“尔小子,生于斯;地理志,宜先知”至“又东蕃,与东瀛,同此岛,不一名。”为台湾舆情简介及曾有地名介绍。经文内表示,台湾曾有地名计有:大琉球、毗舍耶、高砂国、安平、东蕃、东瀛等。

名称简介完毕后,经文内“明成祖,思富强,命三宝,航西洋。遇台风,船东止,入台湾,自此始”至“改国权,为民主,二百营,张旗鼓。大兵至,破诸营,南北路,尽荡平,此治乱,叙大略”共92句为“台湾治乱沿革”;即台湾历史说明。其中,经文认为发现台湾的人是郑和,开发最力者为郑成功,另外也有“沧桑迹,恒变迁,探金谶,岂其然。”的心情描绘。

台湾教育人文与地理

经文内的教育发展;人文及风光介绍,起始自“开风气,自光文”至“大咸湖,亦著名”。这段经文包含了淡水、下安平、打狗、妈宫等港口;大肚溪、大安溪、牛骂溪、淡水河等河溪流;新高山、大武山、苏澳山、傀儡山等高山;及水砂连等湖泊。连同注释,此段内容约略介绍台湾全部主要港口、山峰与河流溪;并有“基隆崖,六千尺”或“高峰插天,有一千二百八十五丈,此山为台湾第一高峰”等数据标明。

台湾经济地理及族群

从“厥涌泉,有四处,厥温泉,二可据”至“两生物,温热带,及南岛,包括内”段落,为台湾经济地理介绍。内含矿物、植物、花卉、动物、鱼类等。

关于台湾原住民、汉人经营等族群方面,《台湾三字经》亦以“古时代,移住民,巫来由,比律宾”到“开蕃地,沈幼丹,善经营,不畏难。”等百句来描述。在注释方面,则有“然生蕃男女之关系,概属严格一夫一妇,不能娶妾,故有夫之奸,定为第一罪恶,其无夫之奸,亦须罚”等详尽原住民律法介绍。

台湾产业气候

紧接台湾原住民介绍的则是台湾产业叙述:也就是从“台湾岛,地沃肥,况四季,风雨依”到“最多额,片烟,次磷寸,毛布绵”。以1900年言,稻米一年二获,农产统计米第一位,甘薯第二。经济作物则包含砂糖、茶、大甲席等。渔产则有松鱼鲽、鰡鲈鲭、虾鰋及乌鱼等。工商业以樟脑、茶产业为首,也为主要输出品;而输入品最多额为毒片,第二则为磷火。于台湾气候描述方面,《台湾三字经》则有“论气候,南与北,二部间,成异域”到“夏秋至,雷发声,地恒震,山岳鸣。”描述。

台湾行政区划及岛屿

《台湾三字经》最后部分,除最后“能孰读,非无益;智识开,宜游历。”结语外,就是台湾行政区划与主要离岛的介绍。于行政区划方面,从“叙全台,旧都邑,四部间,府县立。”到“卑南境,番社多,四十六,共包罗。此人迹,最罕到,难详知,其深奥。”而岛屿方面介绍则由“诸岛屿,惟澎湖,诚海峡,最要枢。”到“惟龟与[12],形最小,如圆锥,住民少。”

三字经课堂教案

《三字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一年级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优秀教案

《三字经》的教学设计内容

小班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设计人教版人之初

小班国学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字经教学计划(通用19篇)】相关文章:

《三字经》教学教案 优秀篇2023-01-15

人之初教学课件2022-11-04

《人之初》教学设计2课时2022-10-21

千字文教学计划2023-01-21

一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优秀2023-10-02

新人教版人之初教学设计2023-05-12

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2023-08-12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作文2023-09-29

小学教师读三字经的心得体会2022-06-14

三字经阅读分享范文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