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

时间:2022-10-02 07:31:49 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共14篇)由网友“没有光的小房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供大家阅读参考。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

篇1:“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面临新问题的主要时期,为了适应新世纪新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根据上级计生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深入调研,制定本规划。

一、计生资源状况:

**县辖1个镇、11个乡(8个农业乡、3个牧业乡)、1个良种场、2个国营牧场、2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县境内驻有*师*支队。全县现有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2个,一般乡计划生育服务站5个;全县从事计划生育的专(兼)职人员118名,其中:县计生办8人,乡计生助理员81人,县计生指导站14人,乡级技术服务人员15人,基本保证了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4人,一般乡服务站2-3人。

截止9月30日,全县总人口为62583人,其中:汉族总人口为18737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438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45‰,已婚育龄夫妇免费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服务率为100%,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达98%以上。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广大育龄人群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需求为目标,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事业。

二、达到目标:

按照“四优一满意”:即“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要求,20到,使县计生指导站服务能力达到国家计生委确定的县(市)级服务机构技术装备标准的甲等,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达到乡级技术服务装备的甲等,一般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达到乡级技术服务装备的乙等,在全县形成“以县指导站为龙头、乡中心服务站为骨干、乡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总体格局,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群众生殖健康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造条件。

三、规划思路及设想:

(一)房屋面积:根据**县“十一五”总体规划,“十一五”时期**县境内将迁进2个团场,按照**县人口机械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测算,到20**县总人口预计达到8.6万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育龄群众逐渐增加,我县现有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将无法适应各族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要完成“十一五”总体目标,我县的县乡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1、县计生指导站:现有建筑面积1267平方米,通过改扩建达到国家规定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A级,即1740平方米。

2、乡中心服务站:**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252平方米,通过扩建达到国家规定的乡级中心服务机构的A级,即800平方米;**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178.87平方米,通过扩建达到国家规定的乡级中心服务机构的A级,即800平方米。

3、一般乡服务站:**乡计生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152.22平方米,通过新建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乡服务机构的B级,即383平方米;**乡计生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154.28平方米,通过新建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乡服务机构的B级,即383平方米;**乡、**乡、**三乡的.计生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均为30平方米,通过新建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乡服务机构的B级,即383平方米。

到“十一五”末,通过全面建设,我县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达到了以“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管理、人员培训”等一体的功能需要。

(二)资金情况:通过预算,到年,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机构标准,我县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共计需要资金629.95万元,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成民心工程,我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筹188.97万元,剩余的440.98万元恳请上级部门补助支持(具体见附表)。

(三)建设年度:为了使我县县乡服务站建设能按时按质量完成并交付使用,经过统筹规划,县计生指导站定于改扩建竣工;**乡、**乡两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分别定于和扩建竣工;**乡、**乡两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定于新建竣工;**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定于20新建竣工;**乡、**乡两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定于2010年新建竣工。

四、组织和实施:

1、积极争取上级计生部门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将其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抓出成效,改善服务环境。

2、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其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管理目标,严格考核和评估,确保规划尽早实现。

3、做好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力争通过五年共同努力,使我县县乡两级服务站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装备标准要求,促进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的全面形成和发展。

篇2:“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机制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机制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规范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新机制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计生部门有关精神,结合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际,对“十一五”时期**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机制建设作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合理利用和配置技术服务资源,充分调动各族群众自觉实行并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满足广大育龄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建立起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满足群众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等需求相结合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新机制,实现对上级负责与让群众满意的有机统一,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基本要求与措施:

今后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工作重点:结合自身技术服务特点,为各族育龄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满意程度。围绕这一重点,就需要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予以转变,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切实落实好“四个关注”:

(一)关注群众意愿,务求优质服务成效。

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与意愿作为优质服务的导向,把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需求作为优质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坚持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二次育龄群众需求调查,务求优质服务有目标,工作有成效。

1、调查主要内容:一是调查目前各族群众急切需求的计划生育服务;二是调查基层落实上级计生部门有关要求和精神的情况;三是了解当地基层亟需改进的技术服务工作和难点问题。

2、调查基本方法:以县、各乡(镇)场、各村(居)三级计生工作人员开展群众需求调查为主渠道,借助公安、基层派出所、综合治理等有关部门开展本职工作调查为辅渠道,同时利用好手术服务记录、随访服务记录、悄悄话室咨询记录、避孕药具发放等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为补充渠道,科学的收集群众需求信息。主要以设立意见箱、发放问卷调查表、走访了解、座谈交流、总结分析各类报表、学习吃透上级文件等方法进行。

3、调查运行方式:每个月末村(居)级计生助理员或宣传员将收集到的群众需求信息一一汇总后,及时上报各乡(镇)场计生办,各乡(镇)场计生办每季度将村(居)级上报的汇总表进行三个月一汇总,再将汇总表及时上报到县计生办和县计生指导站。

4、调查反馈利用:县计生办和县计生指导站对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认真筛选、整理、归纳与分类,并结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目前群众的需求到底有哪些,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分清群众需求的重要程度与层次,提炼出群众的核心需求、主要需求和一般需求以及潜在的要求,查找出当前优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找准当前的主要矛盾,对群众提出的需求、意见或建议,合理利用,认真解决。一方面,将分析后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各乡(镇)场计生办和服务站,指导其及时对现行技术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法加以调整,如涉及到其它相关部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加以处理;另一方面,对一年来采集到的群众需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用于制定下一年度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计划。

(二)关注服务阵地,优化优质服务环境。

良好的服务环境是开展计生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要求,到2010年,要在全县形成“以县站为龙头、乡中心站为骨干、乡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总体格局,力争到年达到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

1、房屋建设

房屋面积:

按照**县“十一五”总体规划,“十一五”时期**县境内将迁进2个团场,根据**县人口机械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测算,到2010年**县总人口预计将达到**万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育龄群众逐渐增加,我县现有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将无法适应各族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要实现对各族群众优质服务的目标,我县县乡服务阵地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①县计生指导站: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通过改扩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A级,即**平方米。

②乡中心服务站:**乡中心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通过扩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乡级中心服务机构的A级,即**平方米;**乡中心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通过扩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乡级中心服务机构的A级,即**平方米。

③一般乡服务站:**乡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通过新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乡服务机构的B级,即**平方米;**乡计生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通过新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乡服务机构的B级,即**平方米;**乡、**乡、**三乡计生服务站现有建筑面积均为**平方米,通过新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乡服务机构的B级,即**平方米。

资金情况:

通过预算,到2010年,要实现国家规定和群众需求有机统一,我县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共计需要资金**万元,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成民心工程,今后我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逐步自筹**万元,剩余的**万元将积极争取上级计生部门补助支持(详见:**县“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县乡服务站建设项目规划表)。

建设年度:

为了使我县县乡服务机构按时按质量完成并交付使用,经过统筹规划,县计生指导站定于20改扩建竣工;**乡、**乡两乡中心服务站分别定于2008年和20扩建竣工;**乡、**乡两乡服务站定于20新建竣工;**乡计生服务站定于2008年新建竣工;**乡、**乡两乡计生服务站定于2010年新建竣工(详见:**县“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县乡服务站建设项目规划表)。

2、医疗设备

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机制,实行公开招竟标,积极争取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对医疗设备的.甲级标准要求,进一步配齐配全各种医疗设备,全面提高我县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装备和技术服务能力。

到“十一五”末,通过全面建设,我县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上要达到以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功能需求。

(三)关注干部素质,夯实优质服务根基。

干部队伍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1、基本要求:

人员配备:按照人口数量与服务半径之间的要求,到2010年,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达到**人,县计生指导站应达到**人以上,乡中心服务站达到4人,一般乡服务站达到2-3人。

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学历人员不得少于技术人员总人数的20%,大学专科学历人员不得少于技术人员总人数的30%,其他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职称结构: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技术人员总人数的10%;中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技术人员总人数的30%。

医学人员结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应不得少于70%。

执业资格结构: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人员不得少于5人;其他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

专业结构:妇科、B超、检验、护理、药管、宣传教育、财务人员应配备合理,基本满足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要。

2、具体措施:

①人员和学历。根据服务机构岗位的需要,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不同类别(如妇科、B超、检验、护理、药管、宣传教育、财务管理等)的大专学历以上医学类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此逐步提高学历人员比例,优化专业结构,确保技术服务岗位有岗也有人。

②职称和执业资格。及时与*计生委、县人事局、卫生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吃透职称申报和执业资格准入相关文件,及时组织计划生育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执业考试与注册。

③抓好干部培训。一是结合群众实际需求调查结果,实施对症下药,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按照能服务、想服务、会服务、服务好的培训要求,有目的性的进行技术人员培训;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骨干人才,加强计划生育骨干技术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与上级计生医疗服务部门交流与合作,每年坚持选送2至3名计生专业骨干到区、州两级计生医疗服务部门跟班学习与培训,同时也邀请上级技术服务专家到我县来讲课指导;四是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具体内容,每月坚持组织县乡两级服务站人员到县计生指导站进行集中培训。

④坚持综合测试。根据制定完善的综合测试制度,每月集中培训时对计生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测试时应当有所不同,要针对群众需求调查,进行有目的性测试。

⑤强化岗位练兵。切实在全县形成比、学、赶、超学业务讲能力的良好氛围,促使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适应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能力。每一季度要坚持开展一次岗位练兵大比武知识竞赛,通过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氛围在计生系统广泛形成,有效的提高为育龄群众服务的质量。

⑥落实奖惩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考核制度,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绩效考核原则。将每次考试成绩和知识竞赛成绩,记入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中,与个人绩效挂钩。二是坚持奖罚分明原则。每月坚持一次考试,一年12次考试中,2次考试不及格者,扣除3个月的岗位津贴,3次不及格者扣除1年的岗位津贴,6次不及格者建议人事部门年终考核按不称职定职,无故不参加考试者每1次扣除1个月岗位津贴,并以零分记入本单位集体成绩。一年12次考试中,8次不及格者进行学岗或待岗,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考试设集体奖和个人奖,集体奖:按妇科、B超、检验、护理四个专业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集体平均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一等奖,奖励500元;集体平均75-80分(包括75分)之间为二等奖,奖励300元;集体平均70-75分(包括70分)为三等奖,奖励200元,12次集体平均成绩在65分以下的按专业不同各罚款500元。个人奖:妇科设一等奖1名,奖励200元;二等奖1名,奖励150元,检验、B超、护理共设一等奖1名,奖励200元,二等奖1名,奖励150元,三等奖1名,奖励100元,12次考试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才有资格参与个人评奖。同时全县所有的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凡参加州上的各种业务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者每人每次都给予200元的现金奖励,对考试不及格者将不予报销差费或扣除岗位津贴。

(四)关注人性化服务,全面实施“三大工程”。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程度,全面实施“三大工程”,积极开展“八项优质服务”:

1、开展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核心是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宣传,强化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各族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为载体,按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要求,坚持“为群众所好、所乐、所需”抓宣传的新思路,不断深化计生宣传教育内涵。一方面,精心制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生宣传册或宣传品进行载体宣传。另一方面,在宣传内容上,侧重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在宣传范围上,不仅向已婚育龄群众宣传,还要向未婚青年、男性朋友进行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服务,使服务双方明确“八个知情”,即:医技人员对服务对象知情程度知情,服务对象生育意愿和选择知情,服务对象婚育情况和健康状况知情,自身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能力和质量知情,群众对自身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知情,避孕方法的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知情,避孕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实际需要知情,可供选择的避孕方法和可以获得的渠道知情。

2、开展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术前知情,实行避孕节育手术前同意书制度;二是规范手术规程,手术过程中,做到稳、准、轻、细,避免手术事故发生;三是规范术后指导,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制度;四是规范术后随访,统一避孕节育手术随访表,将随访情况作为考核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3、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优质服务。把常见妇女病,尤其是生殖道感染普查作为优质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妇女病普查工作规划,由县计生指导站牵头,乡级各站予以配合,组成下乡服务队,常年巡回各村开展“四个一”服务,即:进行一次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发放一套计生宣传品,开展一场生殖保健讲课教育,开展一次面对面咨询服务,每年在全县巡回一遍,做到免费普查,优惠治疗。

4、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优质服务。要以县、乡、村三级人口学校为依托,对参加培训的新婚夫妇讲述优生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生育夫妇实现由“要我参加优生监测”到“我要参加优生监测”的转变。同时,加强在持证对象以及早孕对象中大力推广服用“叶酸”计划,预防胎儿畸形的发生,有效地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的发生率。

5、开展不孕不育症诊治优质服务。积极解除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痛苦,实施人文关怀,以县计生指导站为基础,选派专业骨干外出学习取经,成立专门的不孕不育症诊治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不孕不育症的诊治服务。

6、开展贫困群体优质服务。针对全县乡(镇)场较为分散、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的现状,结合“三下乡”等服务活动,组成“计生爱心服务队”,深入全县各乡(镇)场、各村组的贫困农户家中,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上门,为育龄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使全县贫困育龄夫妇免费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7、开展男性健康优质服务。以每年的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为切入点,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男性健康”活动计划,广泛开展男性健康服务,使男性参与生殖保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把“关注男性健康”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县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8、开展流动人口优质服务。突出对流动人口的政策宣传和优质服务,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相关管理制度,实施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计划,每年要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进行四次(每季度一次)“三查”(查环、查孕、查病)服务,针对流动人口生育需求及时开展各项优质服务,扩展服务项目,满足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需求。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1、统一思想认识。各乡(镇)场计生办、计生服务站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争取乡(镇)场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研究配合。把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机制的精神实质与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建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机制重要性、必要性的思想认识。

2、制定实施方案。县计生指导站要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尽快制定出具体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施方案,乡中心服务站要先行一步做好试点,探好路为一般乡服务站提供经验借鉴。

3、认真组织实施。县计生指导站在实施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要把握全局,乡中心服务站要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落实,广泛发动,落实必要的措施,强化培训,带动一般乡服务站以群众需求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优质服务。

4、全面推行不断充实。本着边运转、边总结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稳步推开,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措施,加以巩固,不断充实提高,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新机制,依靠新机制自身运转,推动我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5、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坚持实行考核与评估相统一,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兑现奖惩、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考核评估坚持实行“三个结合”:一是自查与县级抽查相结合;二是县级考核评估与群众自评相结合;三是年终考评评估与平时考核评估相结合。

篇3:“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新机制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新机制建设规划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上新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结合**基层计生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 重心下移,突出村级抓基础,坚持依靠村级组织实施,依靠群众管理的新理念,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着力构建“县指导,乡为主,村落实,户配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总体目标: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实施综合改革,完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新格局。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充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重点建立基层领导决策、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经费保障、考核奖惩七项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基层领导决策机制。

1、总体要求:各乡(镇)场党委、人民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各乡(镇)场每年至少要召开四次专题会议,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本辖区内的人口计生工作重大事项进行重点研究决策。

⑵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本辖区内的人口计生工作,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亲自抓,负总责。

⑶建立人口理论学习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完善学习计划和制度,强化人口理论学习,提高领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⑷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各村各农户家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本辖区范围内的社情民意,随时掌握基层人口动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二)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1、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基层各族人民群众,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形成新闻媒体宣传、社会舆论宣传、理论知识宣传的新格局,建立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婚育新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营造宣传大格局。各乡(镇)场要把人口计生宣传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广泛造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把人口计生宣传纳入乡(镇)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在党员干部、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要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对人口计生理论、政策进行新闻宣传;要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要通过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媒体传播新型婚育观念和科普知识。

⑵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宣传。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要牵头,各基层站(所)要配合,各乡(镇)场计生办、计生指导站为主力,依托各村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为载体,按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要求,坚持“为群众所好、所乐、所需”抓宣传的新思路,不断深化计生宣传教育内涵。一方面,精心制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生宣传册或宣传品进行载体宣传。另一方面,在宣传内容上,侧重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在宣传范围上,不仅向已婚育龄群众宣传,还要向未婚青年、男性朋友进行宣传。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服务,使服务双方明确“八个知情”,即:医技人员对服务对象知情程度知情,服务对象生育意愿和选择知情,服务对象婚育情况和健康状况知情,自身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能力和质量知情,群众对自身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知情,避孕方法的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知情,避孕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实际需要知情,可供选择的避孕方法和可以获得的渠道知情。

⑶强化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人口学校阵地作用,各乡(镇)场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式的'宣传板报、标语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好“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重要纪念日,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宣传中,营造多层面、立体化的人口计生宣传新格局。

(三)建立计生优质服务机制。

1、总体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计生优质服务为重点,以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三大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达到“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的标准。

2、目标与措施:

⑴开展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术前知情,实行避孕节育手术前同意书制度;二是规范手术规程,手术过程中,做到稳、准、轻、细,避免手术事故发生;三是规范术后指导,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制度;四是规范术后随访,统一避孕节育手术随访表,将随访情况作为考核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⑵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优质服务。把常见妇女病,尤其是生殖道感染普查作为优质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妇女病普查工作规划,与县计生指导站取得联系,组成下乡服务队,常年巡回开展“四个一”服务,即:进行一次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发放一套计生宣传品,开展一场生殖保健讲课教育,开展一次面对面咨询服务,做到免费普查,优惠治疗。

⑶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优质服务。以乡、村两级人口学校为依托,对参加培训的新婚夫妇讲述优生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生育夫妇实现由“要我参加优生监测”到“我要参加优生监测”的转变。同时,加强在持证对象以及早孕对象中大力推广服用“叶酸”计划,预防胎儿畸形的发生,有效地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的发生率。

⑷开展贫困群体优质服务。针对本乡(镇)场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的现状,以开展下村技术服务活动为契机,组成“计生爱心服务队”,深入各村组的贫困农户家中,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上门,为育龄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使本乡(镇)场范围内的贫困育龄夫妇免费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⑸开展男性健康优质服务。以每年的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为切入点,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男性健康”活动计划,广泛开展男性健康服务,使男性参与生殖保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把“关注男性健康”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亮点。

(四)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1、总体要求: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龙头,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免、扶、助”等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助推和利益激励,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认真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规定标准,确立奖励扶助对象。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要保证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对象手中。

⑵兑现独生子女和父母光荣证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落实率要达到100%;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优惠证》规定的优先优惠政策,确保独生子女家庭真正得到实惠。

⑶建立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各乡(镇)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一些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兑现的奖励优惠政策,出台并落实可行的扶助政策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扶持救助,以优惠政策引导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确保农村计生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

1、总体要求:以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为核心,依法建章立制,调动各族群众计划生育“四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各村各组。

2、目标与措施:

⑴实行自管。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各组组长、群众代表组成的自管小组,每月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总结、安排计划生育工作事宜。

⑵突出“村”管理。每季度召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群众代表会议,就计划生育的重大事务发表意见,按多数的意见做出决定,直接参与管理。

⑶制作户外公开栏,推行村务“四公开”。一是政务公开,公开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村里制定的规章制度。二是事务公开,公开本年度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名单、《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办理、发放结果、人口出生情况等。三是财务公开,公开涉及独生子女优惠奖励落实情况,计生贫困户扶持情况等。四是计生协等群众组织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计划生育细则公开。

⑷做好随访服务,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达到计生村民自治工作的目的。计生宣传员要随时掌握育龄妇女所有手术情况,术后一周内主动上门访视,告知注意事项,征求服务建议,实现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帮助新婚夫妇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对推迟生育的要宣传避孕药具知识等。

凡是流入本辖区范围内的已婚育龄妇女,村计生宣传员要积极主动上门开展宣传咨询服务,并查验“四证”即:合法的结婚证、身份证、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享受避孕药具服务并且在大型技术服务活动期间可免费享受B 超查环、查孕、查病(肝、胆、脾、肾、子宫附件),做乳腺扫描、妇检、宫颈涂片等,流动人口怀孕妇女免费享受B超监测等出生缺陷服务。

(六)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总体要求:建立以乡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体制,规范计生经费转移支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投入机制。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乡级财政预算,按月均衡拨付到位,无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并按标准逐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要高于本乡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⑵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预算执行,确保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工资报酬等专项经费足额发放到位。

(七)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1、总体要求:完善基层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与评估,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人口计生考核评估监督体系,正确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目标与措施:

⑴强化督导检查。县级计生部门要做到每一季度对各乡(镇)场的计划生育工作督导检查一次,各乡(镇)场计生办要做到每月对包村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进行检查考核一次,确保各项人口计生工作措施得以全面落实。

⑵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乡村两级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计划生育督导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综合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对各乡(镇)场计生办主任、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分别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⑶完善考核办法。主要采取平时调研督导、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辅助实施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入户调查与听取汇报查看资料、明查与暗访、平时掌握情况与群众反映问题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力求考核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切实反映基层工作实际。

为指导好基层基础工作,并能取得实效,各乡(镇)场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以上新机制的具体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各项指标要求,积极推进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篇4:“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任务极为艰巨。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方法,使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为且末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的重要意义。

1、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适应人民群众更加关心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更加需要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的需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工作方法、队伍素质和思想作风必须转变,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的标准。

2、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新时期人口问题趋于多样化、复杂化,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我县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许多老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解决新问题,需要新办法。

3、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是维护群众权益、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县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还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计划生育家庭许多实际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工作新机制的核心理念是民主、法治、服务、利益,这反映了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本质要求。通过机制创新,切实改进工作方法,维护群众权益,反映群众意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机遇,解决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目标要求:

在总结我县过去计划生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对建设新机制体系进一步整合规范。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对近几年来的综合改革工作进行认真评估总结,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规范、管用、有效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新机制实施方案。到,全县要保证建立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等新机制运行正常。

3、基本原则:

⑴党政领导,综合决策。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作为政府职能行为,与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综合推进,保证新机制运行正常。

⑵以人为本,依法维权。建立和完善新机制是人口计生工作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自我完善和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为此,建立的新机制必须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各项措施都必须围绕贯穿以人为本、依法维权这一主线,立足于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立足于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更加周全细致的服务。

⑶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根据本地区实际,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改革创新,取得经验后再向其它方面推进。

⑷强化基础,注重实效。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夯实基础是关键。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工作新机制的同时,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制定和落实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的各项制度,制定的目标应当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所出台的新机制方案是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能保证落得实、管得久、成本低、效益高、群众拥护。

三、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构建依法管理机制。

1、强化宣传,营造依法管理氛围。将人口计生工作法律法规纳入本地区普法规划,将计生法制教育纳入县乡村三级人口学校培训中,在广播电视上开办“人口与计计划生育法制讲座”,采取面对面宣传、举办大型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从多种渠道接受计划生育法制教育。

2、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界定执法权限、范围和标准。按照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的责任内容定时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考核、评估,与评先、升职相挂钩。

3、扎实推进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制度。各乡(镇)场、各部门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公开行政决策、管理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和办事结果等,使政务公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4、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发生了行政违法、行政不当或行政侵权行为,应当受到过错追究并承担法律责任。对滥用职权、超越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设处罚项目、违反法定程序、违反“七个不准”规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除国家机关应承担责任外还要追究过错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5、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制度。重点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检查监督,即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场、各部门,各乡(镇)各部门对所属工作部门的检查监督。通过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对发现行政违法、行政不当或行政侵权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

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构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机制。

1、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政府依法行政、社会综合服务、群众自觉参与”的计划生育“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机制;二是在农村要建立“村级两委负总责、协会组织是骨干、群众自治又受益”的机制,在城市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机制,对流动人口要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2、依法建章立制,促进村民自治程序化、规范化、具体化。经过民主程序依法制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完善对村级组织和干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民主评议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等等。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要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实现“四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推动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的组织依托村计生协。准确界定村委和村计生协的地位,明确工作内容,建立政府与群众组织互联、互补、互动的关系,支持计划生育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4、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先进村”、“模范村”活动。按照“合格村”和“合格村协会”的标准,综合制定验收方案,由县人民政府每年组织验收一次,三年命名一次。

5、坚持对基层实行动态管理督查制度。制定村(社区)计生宣传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宣传员每月定期入户服务、面对面咨询宣传、药具发放访查、信息收集反馈等职责,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全员包干责任制。

6、建立对基层以平时调研、评估为主的经常性督查机制。改革“集中考核、一锤定音”的突出式模式,最大限度地精简指标,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考核的重点问题,体现鼓励先进,崇尚求实,推动创新的主题。

五、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构建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机制。

1、加强我县以“县站为龙头、乡中心站为骨干、乡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强化服务机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依法确认各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技术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监督评估。各级计生服务站要达到“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要求。

2、按照“为民、便民、亲民、利民”的要求,着力实施六大优质服务工程,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一是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保证全县广大育龄群众都能够免费或低成本收费享受到规范服务,建立服务档案,形成普查、普防、普治制度。二是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普及优生优育科普知识、推广服用“福施福”、“叶酸”等营养素,依靠高新技术进行出生缺陷检测,加强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和母婴随访服务。三是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程。广泛宣传避孕节育科普知识,保持畅通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渠道,在“知情”上下功夫,在指导上做文章,帮助群众知情选择以长效避孕为首选的节育措施。四是开展避孕节育随访服务工程。使计生工作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对技术人员术后随访和村宣传员送药随访实行“定责任、定对象、定时间、定内容、定范围、定质量”的随访服务岗位责任制。确保每一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群众能享受到计生干部的电话或上门随访服务。五是开展男性生殖健康工程。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一系列男性生殖健康的知识宣传、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对患有生殖疾病的男性进行规范治疗。六是开展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和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程。

3、健全规章制度,推行规范服务。建立和完善群众需求调查和服务反馈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各种手术常规和各项工作制度,使计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4、深入巩固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成果。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创建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获得成功,今后要在巩固创建成果上下功夫,实行动态管理。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到20底,我县力争达到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

六、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努力构建利益导向机制。

1、认真贯彻国家“一法三规”和自治区条例。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要渠道的资金兑现支撑体系。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构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坚持政府为主、单位负责、社会捐助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多元化利益导向体系,保证计划生育群众充分享受因计划生育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推进计划生育由处罚制约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的转变。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运行和操作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重点推进对计划生育群众的奖励、优先优惠、帮扶救助、养老保障、免费技术服务等五项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管理,力求公正、公平。

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努力构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综合决策、综合协调,建立人口计生工作重大事项督查制度,坚持常抓不懈;坚持每年与相关部门签订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坚持年终对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2、健全制度、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兼职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专题协调会议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政府要强化对综合单位的领导,将人口计生工作与本部门的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有机的融合,做到职责清、任务明、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3、建立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管理措施。县公安、工商、城建、民政、卫生、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责任制,抓住办证、租房、生育、节育措施落实和医疗保健等关键环节,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格局。

八、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构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

1、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大联合、大宣传格局。建立“党政领导重视、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合、资源合理配置、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认真贯彻中央12个部委和社会团体制定的《关于―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集中组织开展年度主题宣传活动,一年一个新亮点,年年形成新高潮,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宣传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贴近群众,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文艺、培训、咨询、座谈、演讲、竞赛和评比表彰活动;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充分利用节假日和纪念日集中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

3、加强阵地建设和精品制作。加强县、乡、村三级人口学校建设,制定宣传阵地装备标准和工作规范。按照出精品的要求,在制作墙报、宣传长廊、展板、宣传手册和张贴或悬挂在公共场所标语等方面,要求既警策醒目,又富有人情味,令人爽心悦目,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切忌僵硬粗糙、书写不规范、有碍观瞻等现象发生。

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个性化宣传相结合,按需施教,增强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准确性和渗透力,使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基础知识知晓率保持在85%以上。

九、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

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为全县各级计生部门提供一个先进、实用、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以改进工作办公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各级领导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计划生育管理信息提供决策依据;为全县育龄妇女提供更加全面、方便的计划生育服务;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与公安、民政、卫生、妇幼保健、劳动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同时,通过普及计算机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电脑化、档案数字化,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走向“准确、快捷、规范、共享”的新路。

2、按照“建用并举、以用促建”的方针, 全面推进设备配置、网络运行、软件引进、技术培训、规范制度等方面工作,抓好队伍、阵地建设,抓好信息准确率。

3、着力完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提高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十、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完善保障体系。

1、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努力构建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坚强领导机制。县乡两级党校要坚持对领导干部人口理论的培训,各级党政领导要坚持对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强化人口观念,确立人口计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各级党政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工作中,坚持经济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兑现, 并形成惯例。同时,每年解决制约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几个实际困难和问题。

2、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队伍建设机制。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队伍。探索建立上级业务部门协管下级业务部门干部政绩备案制度。积极推荐优秀计生干部提拔重用,按照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职业化标准选聘村级计生专干,认真落实他们的工作责任和报酬。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完善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制度,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制度,考核奖惩、优胜劣汰制度,为创造一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打牢基础。

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下评上”活动,认真查摆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违法行政、弄虚作假等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促进思想作风转变和工作效能提高。

3、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制定落实“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规划,保证用于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明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必须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公共支出预算体系,加大对计划生育的投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各级计生干部包括村专干的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全面落实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确保按规定兑现“领证”父母的奖励金,确保宣传、服务网络、信息网络、干部培训等必须的工作经费。政府要保证投入目标到位,财政要保证经费到位,计生部门要保证管理到位。同时,要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建立健全实施本规划的监督检查机制。机制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是“十一五”时期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要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实行全程督查与评估。

篇5: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

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

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我站建设标准化、形象规范化的进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条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计划生育服务站机构形象规范手册》等文件精神和省、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求,为进一步巩固创优成果,继续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水平,特制定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深化优质服务,巩固发展服务网络,提高技术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以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改变单一型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以“三大工程”、生殖健康系列服务为一体的工作运行新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质控指标;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标准化的乡计划生育服务站。

三、工作任务

1、结合实际制定技术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技术服务考核考评办法,节育手术并发症防治管理办法。各项计划、制度分步施行,年内落实率达标。

2、规范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成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小组,结合本乡多年来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实际,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年度计划,定期对诊疗服务、节育技术、药品发放管理、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等相关工作质量进行自查、分析、讲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3、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服务环境和条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服务站的建设和改造按规范化建设标准按程序组织实施。

4、利用农闲时机,为已婚育龄群众提供包括围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内容翔实的.生殖健康档案,规范的建档率女性达到95%以上,男性达到20%以上。严禁以仅为查环、查孕内容的记录充当生殖健康档案。

6、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活动。开展孕前孕期指导、B超检查、包括TORCH检测等初级干预,干预率达95以上。

7、继续做好对本站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将技术人员送出去培训、进修,并定期组织本级培训学习,医疗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率达100%。同时对一些技术全面、能力强的技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

8、对本乡的出生缺陷、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生殖系统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上报,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诊治,降低发生率。

统一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象,能够有效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更好地维护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增强计划生育事业的亲合力和凝聚力,体现以人为本、亲切温馨、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引导广大群众更加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利于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和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

203月11日

篇6: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特编制###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有利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从根本上实现财政状况好转,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进“四个换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DD坚持全党抓企业,着力构筑工业强县。以工业为主导,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实现新跨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宽松环境,优化政策,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小型企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DD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提高经济外向化水平。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落实责任目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服务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

DD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县域经济民营化水平。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土地、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DD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多方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三、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推进“四个换位”为切入点,突出“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产业抓企业,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强财力壮实力”发展战略,以工业强县为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壮大畜牧经济总量,提高种植业标准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食品、陶瓷等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着力提升第三产业,进一步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财政供给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公共财政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完成情况

至,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为166,437万元,20预计完成232,300万元,增加65,863万元,平均增长7.9%。

2、全口径财政收入:

20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839万元,年预计完成6,309万元,增加470万元,平均增长1.6%。

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5%,2007年预计占GDP比重为2.72%,比2000年下降0.78%。

4、一般预算收入:

200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9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3,199万元,减少190万元,平均下降1.12%。

5、地方分享税收收入:

2000年分享税收收入为2,405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2,010万元,减少395万元,平均下降3.3%。

6、骨干企业财源项目对财政贡献率:

(1)、瑞雪糖业集团在原有生产能力基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来自本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篇7:上海市道路十一五规划和建设

上海市道路十一五规划和建设

一、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筹办世博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重要时期,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无论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还是从行业本身来看,上海城市道路、公路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作 者:何莉  作者单位: 刊 名:交通与运输 英文刊名:TRAFFIC & TRANSPORT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F5 关键词: 

篇8:“十一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十一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为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和谐**,按照上级计生部门有关精神,结合**县计生工作实际,制定以上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实施综合改革,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服务优质、人民满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按照**县“十一五”时期总体规划,到我县人口总量要控制在8.5682万人以内;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并取得实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育龄群众能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初步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多层次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新机制:

充分结合**现有实际,重点建立领导决策、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村(居)民自治、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领导决策机制

1、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各乡(镇)场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人口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本辖区内的人口计生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决策。

⑵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亲自抓,负总责。

⑶建立人口理论学习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完善学习计划和制度,强化人口理论学习,提高领导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⑷建立调查研究制度。各乡(镇)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本辖区范围内的社情民意,随时掌握基层人口动态。

(二)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1、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基层各族人民群众,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新举措,创造新经验,形成新闻媒体宣传、社会舆论宣传、理论知识宣传的新格局,建立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等婚育新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营造宣传大格局。各乡(镇)场要把人口计生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广泛造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把人口计生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在党员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型人口和生育文化;要以专题、专栏的形式,对人口计生理论、政策进行新闻宣传;要做好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咨询服务;要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新型婚育观念和科普知识。

⑵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基层党委要牵头,各基层站所要配合,依托各村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进一步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推向深入,广泛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力促各族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

⑶强化人口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学校阵地作用,乡村两级要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式的宣传板报、标语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重要纪念日,把人口计生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宣传中,营造多层面、立体化的人口计生宣传新格局。

(三)建立优质服务机制

1、总体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巩固“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为载体,实施“三大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达到“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的标准。

2、目标与措施:

⑴计生服务网络稳定健全。各乡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设施要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配置,能有效承担起“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四项功能,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要逐步达到自治区定标准并能按要求充分发挥作用。

⑵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并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执业;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准和技术法规,建立健全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⑶全面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有效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经常及时地为育龄群众开展咨询、随访、环情孕情监测等技术服务。坚持完善生殖健康检查制度,提高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率、避孕措施落实率、及时率和健康检查质量。开展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保持在90以上,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5以上。

⑷出生缺陷干预服务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提供优生咨询、婚前教育、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诊断、病残儿鉴定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干预服务,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检测和更年期综合症诊治服务。

(四)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1、总体要求: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龙头,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免、扶、助”,通过政策助推和利益激励,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目标与措施:

⑴认真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定标准,确立奖励扶助对象。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要保证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对象手中。

⑵兑现独生子女家庭优先优惠政策。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落实率要达到100;认真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优惠证》规定的优先优惠政策,确保独生子女家庭真正得到实惠。

⑶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必要的经济救助,出台并落实可行的扶助政策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扶持救助,确保农村计生家庭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

(五)建立村(居)民自治机制

1、总体要求:以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为核心,依法建章立制,调动各族群众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各村组。

2、目标与措施:

⑴村级计划生育网络健全。村级要成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要充分担负起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将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

⑵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健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符合法律法规和社情民意,充分体现群众的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健康检查制度、生育证发放制度、培训制度、议事制度等管理与服务制度,同时要有合适的宣传阵地和服务场所,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总体要求: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体制,规范计生经费转移支出,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目标与措施:

⑴建立投入机制。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月均衡拨付到位,无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并按标准逐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要高于本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⑵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预算执行,确保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工资报酬等专项经费足额发放到位。

(七)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1、总体要求: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评估,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人口计生考核评估监督体系,正确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目标与措施:

⑴强化督导检查。县计生办要做到每一季度对各乡(镇)场督导检查一次,各乡(镇)场计生办要做到每月对包村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进行检查考核一次,确保各项人口计生工作措施得以全面落实。

⑵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乡村两级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计划生育督导考核方案进行考核,综合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对各乡(镇)场计生办主任、计生助理员和村级计生宣传员分别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⑶完善考核办法。实行平时调研、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入户调查与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平时掌握情况与群众反映问题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力求考核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切实反映基层工作实际。

篇9:竞选规划建设服务站站长演讲稿

竞选规划建设服务站站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上给予我这个参加竞聘、登台演讲的机会!我叫xx,今年36岁,中共党员,现任xx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站副站长(主持工作),兼任桥头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村建规划环保工作人员、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主任。此次,我将竞聘桥头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站站长的岗位。

自19xx年起,我先是在xx市五建公司工作5年;XX年起在镇村建站工作至今。在前后XX年的工作期间,由于组织的关心培养,我从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拥有建造师专业资格的乡镇机关中层干部。在职期间,我从建管站的办事员做起,每天坚持提前上班,最后下班,打水扫地搞卫生、抢着干工作、偷着学技术。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严寒的冬季,我都坚持奋斗在工作的一线,完成了全镇23个民房建筑施工队的组建工作、工业三路、四路的规划建设工作,以及有效的遏制违章建设。由于工作能力提高很快,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XX年,我被提拔为桥头镇建筑管理站副站长,为了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期望,我更加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在工作上,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向统筹协调的转变、从单纯服从向献言献计的转变、从拿来主义向独立决策的转变。在学习上,上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转变、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从书本知识向研究领域的转变。在作风上,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向热情服务的转变、从机械教条向实事求是的转变、从畏前怕后向顶真碰硬的转变。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涉及村镇规划、村镇建设、建筑管理、农村公路、环境保护等跨部门、多岗位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和科室同志一起,不断深入各村各现场指导村镇规划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公路管理法规等。使得各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率达100%;民房建筑施工队由原先的23个精减为13个,人员素质显著提高;3.5m以上水泥砼硬质道路从无到有,全镇累计建设达24.3km;农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垃圾箱、垃圾房式样统一;先后邀请投资1.8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和投资5千万元的.金马机电项目来我镇洽谈。由于工作的兢兢业业,埋头苦干,XX年,我被提拔为桥头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站副站长(主持工作)。即便如此,我没有骄傲自满,更感责任重大,工作上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创建省级生态镇过程中,我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收集各种创建资料,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创建汇编材料,通过了省专家组的考核。在新园区建设工作上,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标准厂房建设,每个阶段的工作我都亲自过问,认真审核,平均每个工程到场检查达14次。由于工作的出色和努力,去年底,我被市建工局评为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今年初,我又被选拔到开发区轮岗锻炼。

工作的辛苦,没有削减我丝毫的热情,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迅速投身到开发区紧张的工作之中。我将桥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融入到开发区的工作之中,扬长避短,不断钻研工作的实践性、科学性,同时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和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协助开发区领导出谋划策、完善管理的制度、章程。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在近6个月的轮岗锻炼时间里,本人撰写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纪要达30多篇,其中以开发区文件形式出台的有4篇。使得本人的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然而本人反而更加觉得自己知识的缺乏。先后参加了建筑工程自学本科和法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在专业技术钻研上,先后取得了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的建造师资格。

本次竞争岗位有14个,由于我多年来立足村建站工作,对桥头地理区域和业务工作的熟悉程度不言而喻,所以我选择竞聘村建站长这个职务。除此之外,我认为自己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二是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三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适应我镇的各种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是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长期的艰苦奋斗,不但增强了我把握全局、善于参谋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与规划局、住建局、建工局、交通局等上级主管部门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今后村建工作的创新举措,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夯实基础。

我们将依托我镇集镇总体规划要求,对集镇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确保超前性和合理性,为高标准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务实发展。

加快环镇路的建设,做好新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培优项目集聚基地。研究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推动我镇“状元府”开发工作计划,赢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努力争取各方投资建设。

三、美化环境。

将管理城市的方法引入集镇,促进集镇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上台阶,确保镇区内路面整洁、店不出摊、车辆停放有序、垃圾日产日清。发挥农溱线两侧的广告效应,通过招租办法,新建广告灯箱,出新集镇窗口形象。实施农村环境长效治理工作,为全镇人民打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领导、同志们。此次竞聘能否成功,我没有太多的考虑,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改变我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进取的工作精神,我将做到科学实干,敬业奉献,以党性干工作,以勤勉铸精神,以热血作贡献。敢想敢干,敢干敢当,在面对工作的挑战和考验时,定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最后,再次感谢组织上给了我这次参与竞争的机会,也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鼓励和肯定。谢谢大家!

篇10:某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全村工作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山市镇“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强村级执政能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产业富民、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二项重点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化、畜牧规模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后劲增强的工作目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主要经济指标

村经济总收入853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208元,增长10;到,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249万元;6160元;分别年递增10。

三、重点工作

(一)、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取得新突破

1.抓好以滑子蘑和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立足本地,面向市场,充分发挥我村地缘体优势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成立洋草村食用菌种植协会,加快食用菌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服务措施。20,洋草村食用菌生产力争达到100万袋(盘);到20,全村食用菌总数量达到400万袋(盘),品种、质量都要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扶持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种植大户和具有专水平的种植户,搞好小规模大批量的种植示范小区,为剩余劳动力拓展就业空间。

2.做好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市河水污染小、水质好等特点,重点规划建设沿河食用菌小区(基地)。建设规划以2.4队为中心的黑木耳香菇种植小区2个,年全力抓好村南香菇种植小区的建设,力争该小区香菇栽培量达到50万袋;到年,完成3个100万袋的生产基地建设,使全村的食用菌生产上档次,上规模,高效益。

3.积极研发食用菌新品种,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扶持食用菌协会开发新产品,在现有的品种基础上,通过考察、调研和深度研究,扩大新品种生产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以此培育新兴品种来源。到2010年,我村食用菌品种力争达到4个。确保生产安全。

(二)、依托市场,做大基地,力争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1、依托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肉牛养殖基地。肉牛饲养由粗放散养向集中育肥转变,降低饲养成本,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牧业收入。目前,我村肉牛养殖协会已与鸡西林源牧业达成合作开发肉牛养殖项目的协议,预计建设饲养500头的肉牛基地,把我村建成肉牛养殖专业村,到2010年,全村新增肉牛2500头,年出拦5000头。同时,发挥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推动肉牛产业升级,争取成为鸡西林源牧业公司的畜产品供应基地。

2利用沼气建设的契机,拉动生猪饲养。扩大生猪饲养规模,扶持袁明福等3个生猪养殖专业大户,加快生猪饲养速度。通过建沼气池,拉动全村生猪饲养,使全村生猪出栏达到5000头以上,通过3-5年努力,力争使全村畜牧业收入达到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0以上。

3、依托特色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建设劳动力就地转移基地。

继续加大对剩余劳动力的政策引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等服务力度,迅速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2010年全村输出和转移劳动力要达到全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是劳务经济成为我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文明村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步伐,村屯环境和生活质量取得新突破

1、加快村屯道路改造工作。充分利用国家通村路扶持资金的政策机遇,加快改造我村村级路,力争在3到5年内,使镇内到新发东屯、洋草一队到三队13公里的'砂石路面全部实现硬质化。真正提升村屯环境水平。

2、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重点规划一队和二、四队村民聚居区,力争在5年内,是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消灭危房和土坯房屋。砖瓦化率达到98。

3、实现“三通”。既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通自来水。到2010年,全村三通率分别达到90、100、85。

(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在生产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1、充分利用好国家山区产业化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区的设施,在稳定现有黑豆面积的基础上,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使之发挥作用。

2、搞好南干渠的维护、维修,特别是三队段的干渠整修要达到高标准干渠要求,彻底解决水田渴水问题。下大气力解决山市河东段拦河坝的截水问题,提升水田的生产水平。

四、推进措施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的要求,为确保工作目标完成,重点抓好四大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村级服务体系。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对村级农技员、防疫员报酬无法解决,村级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实际情况,村党支部决定成立肉牛、黑豆、食用菌、协会为主,进一步规范协会运行机制,由行业协会来为农民种植、养殖等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使农业技术指导和动物防疫落实到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

目标,创建新型农村服务体系。

(二)、建立健全村级经纪人体系。通过对流通领域经纪人队伍整和,采取就地培训、外出参观、专家讲课、个人自学等方式,着力培养经纪人骨干和能人,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确保全镇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实现农民增收。

(三)、建立健全村级信息网络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全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培训专业人员,使全村24个小组必保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快速搜集和传递各类农业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和经营。

(四)、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绩效考评体系。按照《山市镇农村三职干部绩效考评办法》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对村干部明确目标,量化指标,奖优罚劣,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责任、时限落实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落一级,直到抓出成效,确保全年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位,取得实效。针对党员要抓好三级联创和建、争、带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加快党员服务区建设,实现党员的民主参与功能,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篇11:乡镇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

乡镇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第四章战略重点与重点项目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六章预期效益分析

第七章措施与对策

第八章附件

文本编制:邹嵩

项目设计:黎笃富

数据提供:王树元

审定:傅刚

第一章 总论

一、编制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工代赈是国家为了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编制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搞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以工代赈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改善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好今后五年内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库,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和县政府《关于抓紧编制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精神,围绕《鸭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蓝图及建设重点,围绕我镇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结合鸭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范围涵盖全镇的26个村。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编制年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自然经济概况

鸭田镇位于隆回县北部边陲,望云山北麓,毗连新化县,距隆回县城76公里,312省道横贯东西。全镇总面积74.7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700米,下辖26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56人,7344户。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半山区半丘陵区,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185小时,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无霜期230天。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河溪落差大,但流量小。

境内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是:山地多、平畈少、农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全镇耕地总面积20418亩,其中水田17864亩,旱土2554亩;林地总面积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3%,木材蓄积量约12.5万立方米。境内土地肥沃,又属富硒地区,发展农业极为有利,种植业是全镇经济的主要支柱,盛产优质富硒水稻,适宜种植药材、茶叶、花卉和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

境内有丰富的高岭土“瓷土”资源,品质稳定,质地纯净,是生产陶瓷和高级墙地板砖的上等原料,已探明储量在70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达万吨。

二、“十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自1984年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扶贫战略以来,鸭田镇在国家、省、市、县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一重点,坚持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眼近期解决温饱、长远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以工代赈建设。

1、“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投入、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镇共批准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9个,计划投入以工代赈资金90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涉及交通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至底,全镇累计完成以工代赈投资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群众无偿投劳折资10万元)。新建和改建公路17公里,其中村级道路路基改造4公里、新修村级道路13公里,新建桥梁1座;水利建设方面,新建渠道1公里,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处,其中引水工程2处,解决了600人的饮水困难,并恢复、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100亩。

2、“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效益情况:

通过扶贫以工代赈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镇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全镇GDP达到4680万元,农业总产值3158万元,粮食总产量866万公斤,财政收入28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5元,农民人均产粮324公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的9880人减少到7800人,绝对贫困面由38%下降到30%,全镇整体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

3、“十五”期间以工代赈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以工代赈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以工代赈计划管理和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把“四关”。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把好项目关;严格资金拔付制度,把好资金关;加强监督检查,把好工程质量关;每个单项工程结束后,都要对工程量和资金运作情况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结论,严把审计关。

(3)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坚持“四结合”。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工代赈与其它工程相结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坚持改善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三、现状分析

1、比较优势分析:

纵观全镇自然经济现状,综合分析镇情,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位于半山区半丘陵区,土地类型多样,宜农宜林宜牧,开发利用颇具潜力。

二是境内气候温和湿润,无环境污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185小时,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无霜期230天,地下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富硒,境内工业少,农产品、水资源无污染,特别适宜发展绿色富硒无公害农业。

三是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2、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镇财政困难,扶贫资金严重不足。年,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几项衡量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在全县排序均处于较后位次。扶贫资金太少,农村贫困人口需解决的问题太多,简直是杯水车薪。

(2)、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一是交通不畅,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由于交通不畅,行路难、运输难、买卖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现象的发生。

二是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首先,水利设施落后,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支撑。现有部分水利灌溉工程因建设年限早、工程设施老化、配套性差以及水毁淤积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利用程度较低,灌溉效益低下。其次,河道治理率低,防洪能力差。全镇除部分险段得到小范围治理外,大部分主流、支流及其它流域河道基本上因资金短缺未能建防洪河堤,防灾抗险能力低。再次,山地多、川塬地少,耕作模式落后,农业投入产出率低。

三是结构性缺水现象较为严重。地表水资源紧缺,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制约着全镇经济的发展。目前仍有16个村、1.1万人及近0.7万头大家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府所在地的鸭田居委会都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都得靠肩挑手提。四是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低。全镇固定电话用户仅1700户,无线电话用户1350户,入户率仅为30%;全镇有25个行政村不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用户310户,入户率仅为4%。

四是办学条件差,校舍标准低,危房占总数的40%,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基本没有“三室”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3)、经济结构不合理,增收渠道单一,增长质量和效益低,脱贫难度大。在经济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为68:11: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未形成,现有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严重滞后,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竞争力弱,就业承载能力低,发展缓慢,镇财政收入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4)、科技人员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

(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返贫率居高不下,稳定脱贫奔小康的任务艰巨。

(6)、市场意识淡薄,观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开拓创新意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贫困现状分析

鸭田镇200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63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0%,其中绝对贫困人口7800人。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全镇26个贫困村、236个村民小组。其基本特点:

一是交通条件差,地域偏僻;

二是土地瘠薄,人畜饮水困难;

三是贫困户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短缺,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差,增收渠道单一,贫困程度深,以及加入WTO对落后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都将给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的

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镇以工代赈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工代赈建设的总体要求,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手段,以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障,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广泛动员群众,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植农村主导产业,尽快改变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使贫困人口由解决温饱向实现小康迈进,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发式扶贫原则。引导全镇广大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开展以工代赈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开发本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鸭田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2、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以工代赈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以工代赈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加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以工代赈建设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充分发挥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改变鸭田落后面貌。

5、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在以工代赈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以工代赈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合力。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尽快改善全镇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稳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镇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自然村通农机路,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全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90万元,年均增长10%。

(2)、财政收入实现600万元,年均增长13%。

(3)、农业总产值达到4740万元,年均增长7%。

(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2元,年均增长9%。

(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66万吨。

(6)、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00公顷,年均增长5%。

(7)、农村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8∶24∶18。

3、远期目标(―):

继续加强交通、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和流域治理,加快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贫困人口增收途径,巩固扶贫成果,增强镇村财力,群众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第四章 战略重点与重点项目

一、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项目标”、抓好“六项工程”,即解决饮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结构调整难三项目标,抓好乡村道路交通建设、人畜饮用水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六项工程。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抓好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分年投入,注重改变基本生产、生活环境,包括人畜饮用水、交通、邮电、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条件。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落后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不利,交通不便,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瓶颈”。为此,要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调动贫困地区农民的劳务积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加强贫困乡村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获得各种社会服务,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经济活动的开展。

3、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抓好退耕还林,加强小流域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我镇受制于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主要是种植业比重过高。为此,要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从鸭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扶贫入户项目集中成片开发,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之路,逐步形成具有鸭田地方特色的富硒优质稻、中药材、高山蔬菜(竹笋两用林)、经果林、牲畜水产养殖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和延伸5条产业链。确保贫困户从主导产业中获得收入占人均总收入60%以上,以实施稳定脱贫的任务。

5、实施科技扶贫,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重点项目

1、乡村道路建设

(1)、目标:以提升改造为主,根除病段,打通出口路、断头路,连接自然村之间的农机路,形成以312省道为主架的节能、通畅、高效、快速的镇域公路网,提高公路通达程度,实现全镇村村通公路,村级公路向自然村辐射。重点解决贫困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受阻的问题。计划新建、改扩建公路55公里,其中新建10公里,改扩建道路45公里。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计划共需资金205万元,需以工代赈资金103万元,地方配套102万元。

(4)、措施和办法: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支持和投入;

二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村级道路采用“一事一议”办法,解决土石方及民工能做的事情;

三是通过优化设计,坚持科学施工,严格(质量、安全、技术)管理和严格招投标管理,降低工程造价。

2、农田水利建设

(1)、现状:鸭田镇境内河溪少、流量小,每到枯水季节,农田灌溉用水十分紧张。原有蓄水工程大多数灌区有均未配套或配套不齐,沿河漫灌,水的利用率低,影响农田抗旱能力。且现有的“小一”型水库1座、骨干山塘5口,由于建设时缺乏资金、技术,土法上马,运行时间长,严重老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险病情,亟需治理。

(2)、目标:以改善全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能力为目标,通过实施渠道、集雨节灌、现有水利工程的改造配套和堤防建设等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稳产高产农田,提高防灾抗险能力,进一步巩固“温饱”成果。规划“十一五”期间对现有山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增修山塘1口、水渠1条,维修改造水渠8条,新建排洪沟4条、扩建1条。

(3)、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4)、效益:上述工程的实施,可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改善灌溉面积6500亩。

(5)、资金筹措:计划总投资165.32万元,需以工代赈资金80.92万元,地方配套(含行业配套)84.4万元。

3、基本农田建设

(1)、目标:全镇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坡改梯500亩,。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配套工程建设,使全市贫困乡村耕地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田。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

4、人畜饮水工程

(1)、目标:以改善全镇人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引水、提蓄水、集雨蓄水等工程措施,基本解决人畜的饮水困难问题。需建蓄水工程13处,铺设管道56000米及完成配套辅助工程。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总投资204.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02万元,地方配套102.2万元。

5、小流域治理

(1)、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全镇长远发展为目标,主要加大对小流域的沟壑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小流域治理。“十一五”计划治理5条小流域,流域面积4500亩,治理面积300亩。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总投入312万元,需以工代赈资金156万元,地方(含行业配套)156万元。

6、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1)、目标:根据以工代赈项目落实到村、覆盖到户的特点,围绕培育鸭田特色、主导产业,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之路,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优质中稻、生态茶园、中药材、竹笋两用林、经果林等农业生产基地。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地方配套120万元。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

“十一五”期间,全镇计划实施扶贫以工代赈建设项目项,预算总投资1286.52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项,投资2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7项,投资165.32万元;乡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14项,投资205万元;人畜饮水工程13处,投资204.2万元;小流域治理9项,投资312万元;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项,投资2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鉴于鸭田镇财政十分困难,群众收入水平低,扶贫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建议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资金全部由国家和省、市、县予以扶持解决。同时,在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当地农村基础工程建设,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六章 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全镇以工代赈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可改造中低产田2500亩,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改善灌溉面积6500亩,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300亩,工程建成后,全镇共可新增粮食产量4万吨左右,共可增加农业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

1600元以上。同时干旱年份可以减灾避灾。

二、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可大大提高我镇公路的车辆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使路网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矿产、旅游资源可进行深度开发,加快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和内外交流,繁荣全县经济。

二是通过实施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发展农村支柱产业,解放广大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状况和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带动贫困乡村交通运输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生态效益

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实施,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七章 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充分认识以工代赈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角度出发,做到扶贫思想不松,扶持力度不减,工作热情不变。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到转变职能、规范管理,从思想方法的适应性到工作方法多样化,在“扶真贫、真扶贫”的过程中接受人民群众、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2、成立“鸭田镇‘十一五’扶贫以工代赈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以工代赈建设的宏观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按主要项目设立项目指导组,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技术指导工作。

3、面向贫困人口,认真抓好规划的编制、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强化服务,提高效益,力求管理规范化、工程程序化、决策科学化。

二、多方筹资,确保实施

1、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在争取国家、省、市、县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镇财政要按投给我镇以工代赈资金总额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匹配部分按时足额到位。

2、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组织及个人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投资,扶持贫困乡村发展。

3、信用社要积极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4、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投工投劳。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

1、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劲,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受基础设施的制约和障碍,资源得不到开发,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优势形不成效益。所以要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扶贫经济效益,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2、以科技扶贫为手段,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面向市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使一部分贫困农民转入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四、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1、科学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按照本规划要求及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编制完成项目可研和设计。项目制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综合平衡,做好评估和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科学可行。对项目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建立项目库,并作为落实以工代赈建设任务、申请立项、投入资金和检查、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

2、加强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以工代赈资金是专项扶贫资金,要进一步完善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制度,对以工代赈资金实行专项管理,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

3、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集中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连片开发,以发挥扶贫资金的聚集效应。

4、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监测工作。建立完善以工代赈项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动态情况,认真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严禁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侵犯农民利益、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第八章 附件

一、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以工代赈项目备案卡

三、2006-2010年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规划表

篇12: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总结与规划

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总结与规划

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总结与规划     为建设我区“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编制我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规划(讨论稿)。 第一部分:“十五”农业和农村建设回顾与总结     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中心为目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11.63亿公斤,连续位居全省第一。红枣规模扩张,由20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奶牛养殖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实现优势农产品区域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实施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本土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区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威特食品、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开展农技培训,实现科技示范园区化。我区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近三年共培训农民78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科技示范推广以示范园区为载体,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依托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绿色科技园区”――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前期规划已经制定。修文镇争取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金贝植物园、金威航天育种基地、中华羊驼基地等一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得到稳健发展。 六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截至2004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 、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试点县(区)之一,全区认证面积将达到35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华玉荣香椿、中昌梨枣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产业标准化生产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加紧制定中。     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收入非农化。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去年农民非农收入达到26.6%。 八是勇于实践创新,实现农业服务市场化。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农业五站由撤乡并镇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市场体系已建成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已完成25个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初步形成。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也在加紧筹建中。     九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村小康建设全面化。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区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规范。农村初中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双证培训制度,全区双证毕业生累计达到10227人。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村村通”工程,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郭家堡、张庆等5个乡镇环卫管理所挂牌投入运行,彻底结束了乡镇农村无环卫管理机构的历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东阳、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八个小城镇建设被列入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东阳的常家庄园、东赵的后沟古村、乌金山的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已经打响。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第二部分:“十一五”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原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的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构筑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加快富民兴榆新跨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1、经济总量:到,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的9730元达到18000元,年均增长14.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5.75亿元,年均增长8.5%。 2、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展。非农业从业人员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重达到63%以上。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 3、农村基础设施:建成高标准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系统化、排灌工程标准化、信息传输自动化。新增、改善节水面积11.5万亩,节水总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74%;到20全区农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 4、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1、城镇化水平:由城镇化水平由52%增长到75%;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机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农村城镇体系。 2、物质生活水平:农民生活较为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48元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11%。恩格尔系数在0.3以下,消除贫困人口;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消除文盲,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以下。 4、民主法治建设:农村广泛民主和法治。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和乡镇人大会制度完善;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干群关系密切,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 (三)生态建设预期目标 1、自然资源保护:林地总面积达到7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生态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2、环境质量:农村大气环境质量指标达到GB3095―96一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达到GB5084―92标准。 第三部分:“十一五”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1、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蔬菜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蔬菜总产量12亿公斤,保护地由23万亩增至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由5万亩增至12万亩。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到30万亩。重点建设4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园区:一是以北田、庄子、长凝为重点,建设10万亩茄果类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二是以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为重点,建设10万亩结球类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三是以郭家堡、修文、张庆、长凝、东赵、北田等为重点,建设8万亩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四是以潇河两岸为重点,建设5万亩出口加工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外运基本实现冷藏运输,冷藏量达到2亿公斤。     红枣面积稳定在目前的30万亩,到全部进入盛果期,总产量达到2.25亿公斤。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重点抓好乌金山镇罕山、北田镇南梁、长凝镇涂河、东赵乡龙门河、庄子乡西白线5个双万亩生态园区建设,“四个一”种植模式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养殖基地:奶牛由目前的8000头增至3万头;生猪饲养量由30万头达到50万头;肉羊饲养量由30万只增到60万头;鸡饲养量由270万只增至300万只。高标准示范园区由目前的40个增至60个。人工种草面积由5万亩发展到12万亩。重点建设四个优势畜产品产业带:一是以108国道沿线的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4个平川乡镇的瘦肉型猪、禽蛋、奶牛为主的产业带;二是以北田、庄子、什贴、乌金山、长凝、东赵6个丘陵乡镇为主的肉羊产业带;三是以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4个乡镇为主的禽蛋产业带;四是以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4个乡镇为主的奶牛产业带。 2、绿色林果产业建设 -全区苹果面积发展到12万亩,主要分布在北田、庄子两镇,辐射周边的郭家堡、长凝、修文等乡镇。苹果优势区域内,力争晚熟品种红富士,中熟品种新红星、红星、金冠,早熟品种藤牧一号等的比例在1:1:1。产量由目前占全区苹果的33%提高到69%以上。优质果率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60%,平均单产由500公斤/亩提高到1500公斤/亩以上。贮藏果达到80%以上,加工量力争达到总产量的10-20%以上,产值力争比现在提高30-50%以上。-年以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质量为突破,占领国外市场,扩大果品外销率。 梨生产的主要区域集中规划在东赵、什贴两乡镇。品种以大力发展拳头产品酥梨和小白梨为主,适当引入发展水晶梨、黄金梨等沙梨系列和西洋梨系列。2005-20,梨树面积达到6万亩,同时,将酥梨和小白梨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使优势区域的产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80%以上,优势果率达到70%以上,单产达到1000公斤/亩以上,果品贮藏率达到50%以上。2008-2010后在稳定面积、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外销率。 3、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建设 专用玉米种植面积稳定30万亩左右,亩产力争达到400公斤,专用玉米种植达到80%以上。到年单产提高20%以上,达到500公斤/亩,到2010年单产要提高40%,达到600公斤/亩。 20优质酿醋专用高梁4万亩,亩产力争达到500公斤,总产达到2000万公斤。面积、亩产、总产要分别比上年增加45.8%,25.9%,83.7%。建设300亩酿醋专用高梁种子繁育基地,年提供种子4万公斤。配套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配套病害监测和防治设备,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区酿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发展酿酒和饲草高梁及甜高梁,最终实现高梁的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提升高梁生产产业级次的目的。 年谷子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力争亩产达到170公斤,总产达到680万公斤。2007年面积要达到4.5万亩,单产达到250公斤,2010年面积要达到5万亩,单产达到300公斤,总产达到1.35万吨。 4、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围绕蔬菜、红枣、乳品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果品冷冻保鲜、核桃、大杏仁、红枣、蔬菜为重点的6大类农副产品加工。大力扶持福大、丰元、博瑞、威特、海玉、德御、四眼井、民信等龙头企业,力争使农副产品加工由目前的5亿元增至12亿元,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5个、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10个。 5、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晋中市规划发展的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加强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建立起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到2010年形成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区3750亩、示范区6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重点建设金贝植物园、金威航天育种基地、中华羊驼基地等一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和东阳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 6、生态林业建设 人工造林14.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幼林育苗18.5万亩,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培育优势林业民营企业示范园50个,建设园林村150个。 7、农业机械化建设 农机总动力由45万千瓦增至53.7万千瓦,亩均动力由0.83万千瓦增至0.96万千瓦,机收面积新增2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由3万亩增至8万亩,机械化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目前现有保浇地35万亩的基础上,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其中新增水浇地1.5万亩,新增管灌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建设华北集雨灌溉明星区,打集雨灌溉井2000眼,发展可浇地4000亩;水保治理7.6万亩;新增耕地1.08万亩;建设沼气池5000座。 9、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50%增至60%。定单农业由5万亩增至40万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由10亿元增至20亿元,农民经纪人由4万人增至5万人,农产品商品率由85%增至90%,信息网络服务覆盖率由50%增至100%。新培养1万名农民技术员,建设50个农科教基地;建设面向全国、配套齐全的串串红农业综合批发市场;继续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使“三电合一”农户达到2万户左右;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第四部分:“十一五”建设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引导农民进行合理土地流转。一方面,鼓励农民在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原则基础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和集中,从而形成蔬菜、红枣、畜牧等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在不改变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实行一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从而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 第二,以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将重点扶持现有的金贝、羊驼、金威航天育种等科技示范园区,在修文镇再上一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继续深化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把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重点转向社会化。大力提倡和鼓励涉农企业的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的多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到2010年,农业专业协会的覆盖率要达到70%,科技园区技术覆盖率达到80%。 第三,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以今年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为契机,继续扩大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面积,蔬菜、红枣的无公害面积要达到9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对获得国家、省、市名优品牌称号的给予奖励。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5个,争取2―3个有机食品认证,新创农产品品牌20个。     第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的建设。串串红农业综合批发市场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0年,农民合作组织成员争取达到2万人,农产品营销大户发展到5万人以上。 第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壮大蔬菜、红枣、乳品特色产业,发展大杏仁、核桃等潜力产业;坚持规模扩张,以量占市,以质取胜。到201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发展到12万亩,全部达到绿色蔬菜基地标准;红枣在面积稳定30万亩的同时,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增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0户;畜牧养殖上,优良品种的饲养量实现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鸡存栏180万只,出栏120万只,肉羊存栏30万只,出栏3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只,出栏30万只;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60个。在红枣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大杏仁、红枣等干果产业。以山西威特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特色干果种植业,在丘陵乡镇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 第六,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到2010年,全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总数达到10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总数达到8个。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农业就业在社会就业中的比例的降低,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要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劝力,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拉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 第七,进一步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5个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借鉴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的成功运作经验,引导博瑞公司、晋佳公司、晋宏公司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或者直接与古城乳业、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联合,将我区的乳品生产、加工、销售融入到全省及至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八,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温家宝同志《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区委、区政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就学困难、就学歧视问题。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最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各项投入,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是坚持城区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制定灵活合理的户口政策,取消不合理限制,使农民从“只转不移”变为“既转又移”,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彻底改变。

篇13:县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把新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规划,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搞好基层基础建设,突出宣传教育,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和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新时期我县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总和生育率继续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到2010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下,年平均自增率控制在5.5‰以下;到平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下,年平均自增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普及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开展关爱女孩活动,新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保持正常;综合避孕率达到8 5%以上;积极稳妥开展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和“少生快富”工程;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为我县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展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即实现人口零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主要任务

未来二十年是我县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坚持以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方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农村的具有凤县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依法管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坚持现行生育政策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在全县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和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止违法婚姻和违反政策的生育,稳定符合政策生育率;在坚决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村新生人口素质的提高,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法规规范育龄群众的婚育行为,使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的流产等行为,杜绝溺弃女婴的现象。

(二)加强农村宣传教育工作,深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

坚持宣传教育的首要地位,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初步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到2010年,计划生育及生殖保健知识接受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育龄夫妇掌握3种以上避孕方法(包括一种紧急避孕方法)的使用、安全性及特点,了解优生优育知识,95%以上的育龄人群了解安全性行为等知识;到20,计划生育及生殖保健知识接受率达到98%以上,95%以上的育龄夫妇掌握3种以上避孕方法(包括一种紧急避孕方法)的使用、安全性及特点,了解优生优育知识,98%以上的育龄人群了解安全性行为等知识。100%育龄人群知道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场所;建好用好“关爱女孩”活动公益基金,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全县千人以上村到2010年全部实现人口学校电化教学,充分发挥村级人口学校的作用,对广大育龄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开展对育龄群众的优质服务

继续加强村级服务阵地建设。各村级服务室要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做好生殖保健服务,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为群众提供优质技术与咨询,逐步扩大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范围。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监控,进一步完善和推行二孩生育全程跟踪服务和定点生育制度。健全计划生育药具供应网络,积极推进避孕药具管理改革。重点加强农村特别是双石铺、凤州地区药具供应网络建设,保证避孕药具免费供应,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

(四)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反馈和传递,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加强村级统计队伍建设。改进基层统计帐表卡册管理,加强对出生缺陷、技术服务、宣传教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发挥统计的监测和导向作用。加强对农村计划生育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聘任上岗制度,从源头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新时期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认真研究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符合本地农村实际的工作规划,组织各方面力量抓好落实,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2次以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把新时期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县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不定期地对各乡镇进行专题调查和重点检查。落实党政领导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考评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坚持“一票否决”制度,把各级干部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落实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考核政绩、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

要按照中央《决定》的精神,“十一五”期间的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要继续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步提高投入水平,保证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收社会资金,采取社会赞助、捐助等方式,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基金。改革完善县对乡镇经费投入方式,实行基本投入和项目投入相结合,对那些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有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优先进行投入。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专项资金。要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经济处罚行为,管好用好各项计划生育经费,充分发挥资金效应。要把资金投向的重点放到乡村两级,保证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

(三)建立社会激励和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注重利益机制在家庭层次上的引导作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大力推行“三结合”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计划生育户增加经济收入,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从2006年开始,全县要建立起1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水平、有一定效益的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示范基地和20个乡镇级“三结合”项目示范点,带动扶持600户计划生育家庭达到或超过小康生活水平;到2010年,全县要建立起2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水平、有一定效益的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示范基地和30个乡镇级“三结合”项目示范点,带动扶持1000户计划生育家庭达到或超过小康生活水平;到年,全县要建立起3个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水平、有一定效益的计划生育“三结合”项目示范基地和60个乡镇级“三结合”项目示范点,带动扶持户计划生育家庭达到或超过小康生活水平。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进行奖励扶助,实行“少生快富”工程,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基层控制人口的能力

新时期全县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基层特别是村级控制人口的能力。要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统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全局,把“村为主”战略真正落到实处。要以创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活动为载体,不断巩固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水平,提高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机制,实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把计划生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村、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改进人口与计划生育考评办法

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管理,改进考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把群众满意程度列入重要标准,达到重点突出、简便易行、客观公正和切实有效。新时期,县计生局每年将对5-6个乡、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研究倾向性的问题,全面、准确把握工作状况。要继续对各乡镇实行分线考核。对计划生育政绩突出的领导和计划生育干部予以奖励,对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影响的要给予党政纪处分。

(六)建设高素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

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乡村两级计划生育领导班子建设,把它们建设成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大力加强乡镇、村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人员、责任、报酬,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计划生育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确保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基本稳定。要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有一名懂医学、会管理的业务站长,乡镇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具有医学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做到人员结构合理、技术过硬、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

重视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规划并认真落实。县计生局坚持每年举办4期计划生育干部培训班,各乡镇计生办也要加强对村组两级计生专干、中心户长的培训。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群众观念、服务观念和法制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篇14:深圳市十一五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深圳市十一五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分析了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处理量及组成,垃圾收集设施、运输设施和处理设施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深圳市“十一五”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与保障措施.

作 者:田学根 Tian Xuegen  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36 刊 名:环境卫生工程  ISTIC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6 14(5) 分类号:X32 关键词:生活垃圾   收运设施   处理设施   规划  

“十一五”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发展规划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我县技术创新情况汇报材料

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末县委书记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全委扩大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十一五”期间工会工作的思路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十一五”时期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规划(共14篇)】相关文章: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摘要2022-05-16

小学教育科研检查工作报告2022-07-21

书记在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11-05

某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汇报材料2023-07-21

布莱尔在联合国安理会60周年上的发言2022-05-06

市妇联工作报告2022-12-06

县政府工作报告2022-05-06

向领导汇报2022-06-03

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2023-01-15

人民政府工作活动方案2023-01-2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