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惜命王”为你分享13篇“第四节 计划生育”,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第四节 计划生育
1、--概述:1、1设计思路概述: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已接近100%, 对于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学生也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节课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导入本节知识的, 将学生引入到“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中来。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内容:以小品“超生游击队”情节为探究线索的──“超生的后果”。以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采用数学推算方法来进行的探究──“ 晚育的意义”。以分析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通过上述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训练。1、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过程和方法目标: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3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4教学框架:1、5教学准备及教学环境:《超生游击队》小品的碟片;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调查自己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详细记录,“各国的国民收入比较”资料。2、教学过程:引入: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虽说一个个新生儿的落地, 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是,人口的急剧膨胀却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 也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计划生育
问题: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学习活动:资料分析
学生阅读课本p18页中所提供的数据:讨论: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人口明显增加 (翻了一番)的经历,计算三次所用的时间及规律。第二、三次人口增长率明显加快,你推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出示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情况表:分析: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造成的什么样的影响?小结:人口的急剧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晌、为了保护生物圈,为了人类世世代代能有美好生活居住环境,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设计意图:要想立即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场白一定要能吸引他们,“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与同学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 , 能激发他们的思考,这种方式的导入,在实践中很成功。问题:计划生育
学习活动:
学习有关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质,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违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这些人不能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的政策,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们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超生游击队”带来的后果:讨论:假设有1亿个家庭采取了《超生游击队》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样的生殖方式不符合“计划生育”国策中的哪几条?
有人认为“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探究晚育的意义: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进行探究 , 可选择以下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1、假设a、b两对夫妇,a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b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 岁生孩子。1xx年以后,a和b的后代各有几代?假设a和b各有1亿对夫妇,1xx年后b比a要少生多少人?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
2、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第1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第2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能生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第一种情况的生育水平?讨论:晚育与少生之间有没有关系?怎样才能为晚育提供一定的保证?晚育会对人们生活、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吗?学生分析本组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晚育可以减少人口的增长。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并在婚后推迟2~3年生育。
有人认为“只要夫妻身体健康,结婚前和怀孕后不需要检查,也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出示先天痴呆、白化病或者侏儒症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却都是正常人:讨论:这些父母双方怎么会生下这些具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的呢? 出生一个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怎样才能避免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出生?
回家询问父母,在生你之前和怀孕期间,都进行了哪些相关检查? 这些检查带来了什么好处 ?全班学生达成共识:优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益处。
设计意图:用模拟探究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归纳,加深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通过模拟性探究活动,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同“计划生育”国策中少生这一重要内容,教师以小品中的情节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比以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并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很强,让学生的用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来代替教师的单纯性讲解,更易建构知识,这个探究活动是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目的明确,操作简单,让学生尝试着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学探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也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了训练。3、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教学, 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首先用“各国人均收入情况”资料来导入新课,是本节课能上成功的关键之一。它为本节课教学的情境创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此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下面的探究活动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开端作用。其次,在本章节的--上主要突出了“探究性活动”为学生的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宗旨,“探究性活动”分别采用了模拟情境探究、数学推算方法探究、资料分析方法探究这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以促进学生对计划生育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四个知识点的理解。三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为教学带来了不同的益处。1.学生根据小品剧情所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由于有了电视小品的观看和学生模拟情境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很大,所建构的概念比起教师反复讲解、反复强调所建构的概念要牢固,学生也更乐意接受、更乐意去探究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2.学生通过模拟数字情境的探究活动,给了学生以真实的感受,比起单纯说教所得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在自身的参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概念。3.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中,体会到了共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全班的交流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学习的快乐。学生从中得到自我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概念,教师不要过于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生的计算结果,不要在计算上消耗过多的时间而耽搁教学任务的进行。以学生小组为主的查找资料的探究活动,由于学生在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学生所查找的材料不能完全符合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寻找材料提供相关的网站、图书、杂志等内容,不必占用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活动,教师要精选问题,着眼点要小,涉及面要宽,让所有学生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都能有所提高。
篇2:第四节 分子
第四节 分子知识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能力目标: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教学难点 :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第一遍看书思考:问题:什么是分子?分子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结:(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4、分子间有间隔5、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6、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第二遍看书思考:1、哪些实验或事实可证明分子具有左边所列的那些特点?2、固、液、气三种状态与物体分子间的间隔有何关系?3、热胀冷缩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5、不同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6、哪些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想一想: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作业 :作业 本第四节 板书:第四节 分子一、分子的涵义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二、分子运动论1、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间隔引力、斥力2、分子运动论
课后反馈:学生通过看书就能说出分子的有关知识,但不能用分子的有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事实。对分子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也不太清楚。(说明对分子的概念理解不深)在下节课应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作更深一步的讲解。篇3:第四节 种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一)松树
1.生活环境:干旱、贫瘠的陆地。
2.形态结构:
3.生殖: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 杉、侧柏
(三)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1.胚珠裸露无子房壁包被;种子裸露无果实包被。
2.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二、被子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植物分类的单位和方法,并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了解被子植物几个科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和经济价值。
2.初步学会采集植物与制作腊叶标本及观察和解剖花、果实的基本方法,继续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通过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比较,及对几个科的主要特征的归纳和识别等,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常见几科被子植物的经济价值,继续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它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陆生环境,成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因此,对这一特征的理解,能使学生更好了解被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应作为本课重点。
(2)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知识,不仅有助于比较系统地复习绿色开花植物中单、双子叶植物几种器官的主要区别,巩固前边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分类单位越大,植物具有的相同特征就越少,区别就越大,“纲”是较大的分类单位,所以不同纲的植物就有较大的差别。另外,通过对两纲主要区别的归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以上分析看出:两纲主要区别也应是本课重点。
(3)“科”是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单位,是识别被子植物时首先要考虑的单位。而识别科的主要依据是花和果实,不同科的花和果实等特征是不同的,所以分科的主要依据及科的主要特征同样也是本课重点。
(4)植物标本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花和果实是分科的主要依据,对花和果实正确的观察和解剖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科的主要特征,而标本制作和花、果实的观察解剖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所以这两方面的内容也应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2.难点分析:
①对被子植物是怎样按等级法分门别类的,特别是对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的植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括的植物共同特征越少,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所以被子植物分类方法应用为难点。
②植物花的结构比较复杂,加之有些花又比较小,这样解剖和观察花都有较大难度,所以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也应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4课时。
二、第一课时: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1.播放一些被子植物的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了解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在陆地上,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与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殖特点有密切关系。
2.前边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而且上节课他们还分别观察了松的球果和桃的果实,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归纳出绿色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为做到有的放矢,可给学生出几道复习题:①被子植物与其他各类植物相比较有几种器官?②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被子植物的胚珠及种子是否裸露?(可回想观察过的松的球果和桃的果实)③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和方式与其它各类植物相比较有何特点?④被子植物一般通过何种组织输导水分?学生经思考后能答出: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它的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是双受精,这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这部分知识学生若答不出来,可用投影片或剪贴图再复习一下)。被子植物输导水分一般通过导管。
3.在学生归纳出被子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分析讨论;这些特征是被子植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后能答出:面对复杂的陆生环境、被子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胚珠和种子都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各种各样的果实又很利于种子的散布;受精过程离开了水,使它不会像蕨类植物那样,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陆地,有导管这样发达的输导组织,使它运输水分的效率大为提高,这些特点都反映出被子植物对复杂的陆生环境的很好适应。
4.教师简要小结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明确被子植物的适应性决定了它们能广泛分布在陆地上,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而且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它们,我们首先要认识它们,这样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由此引出下一个课题:植物的分类单位和分类方法。
5.关于植物的分类单位和方法,先给学生讲清从大到小分类单位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括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少。学生对这点会觉得难以理解。可以通过具体实例加以解决。此时,演示玉米、水稻、大豆三种植物的投影片,让学生分析,哪两种植物共同特征多些?哪两种共同特征少些?(可从根系、叶脉、茎的结构、种子结构等方面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玉米和水稻的共同特征多些,而它们与大豆的共同特征少些,这样,即可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见课本115页)。从中让学生学习了植物的分类方法。
6.关于分类单位中的“纲”:
先让学生观察大豆和玉米的植物标本投影片,并联系前边学过的绿色开花植物里的单、双子叶植物的知识,由学生归纳出单、双子叶植物纲在根、茎、叶、花、种子方面的区别。可边观察、边归纳、边填写在两纲区别的表格内(见课本116页)。最后使学生了解两纲的器官在形态结构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样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纲的植物差别当然就比较大。
7.关于分类单位中的“科”:
让学生回忆在植物园或公园内所见的植物,有些已挂上了标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放在公园内挂了标牌的植物录像),还记得标牌上的内容吗?有的同学能答出:上边写着植物的名称、它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老师要特别强调一下:每个标牌上通常都要写上该种植物属于哪个科的,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被子植物分类单位中,科是一个很重要的单位,识别某种被子植物,首先要知道它属于哪个科。被子植物有300多个科,如何鉴定一种植物属于哪个科呢?每一科的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的形态结构特征,在各个器官的特征中,花和果实的特征不易受到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比较稳定,所以,花和果实是分科的主要依据。一种植物也就要从它的花和果实特点来区分属于哪个科的。当然了解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对识别植物是很重要的。由此引出下一个课题:被子植物的分科举例
三、第一和第三课时:被子植物的分科举例
这部分内容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单、双子叶植物纲内各选1~2个科来学习。
第二课时了解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两个科。
第三课时了解单子叶植物纲中的两个科。
(一)双子叶植物纲
在双子叶植物纲中我们重点了解十字花科和豆科。
1.关于十字花科的教学:
(1)首先让学生观察新鲜的白菜和萝卜植株(带花和果实的,油菜植株也可以),由于给学生展示的是第二年生的植物体,有些同学不认识,可以让认识的同学或老师指出这两种分别是什么植物,并告诉学生这是它们第二年处在抽薹、开花、结果的时期。它们第一年长得什么样呢?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所吃的大白菜和萝卜了。这时再让学生分别观察第一年和第二年生的白菜和萝卜的投影片或挂图,使学生了解白菜、萝卜都是两年生的植物,这两种我们特别熟悉的蔬菜属于哪个科呢?
(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和解剖白菜、萝卜(或油菜、二月兰)的花和果实、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讨论两者的共同点。
①观察白菜和萝卜花:花的颜色、花冠的形态、萼片和花瓣的数目。雄蕊和雌蕊的位置,数目、形态特征。
②解剖白菜和萝卜花:用镊子将萼片和花瓣轻轻取下,分别按原来的形态贴在观察记录表上,把雄恋和雌蕊分开,也贴在记录表内。
③观察、解剖白菜和萝卜的果实。观察果实的外形,将果实纵向剖开,露出中间的隔膜,用放大镜观察隔膜的位置、形态及种子在隔膜上着生位置。
④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格。
⑤组织学生讨论两者的共同点:由学生归纳出它们的萼片、花瓣都是四片,花冠呈十字形,雄蕊6枚,4长2短,雌蕊1枚,两片果皮之间都有一个隔膜,隔膜的边缘生有种子。教师可对学生的归纳进行简要小结,指出白菜、萝卜的花冠都是由4个花瓣构成,而且呈十字形,叫十字形花冠,所以白菜、萝卜都属于十字花科。它们的雄蕊都是6枚,4长2短,叫四强雄蕊;果实成熟沿两条缝线开裂或不开裂,但中间都有隔膜,其上生有种子,这样的果实叫角果。
(3)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果实为角果。
(4)最后让学生观察其他的十字花科植物:油菜、二月兰、荠菜等,巩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并使学生了解,我们吃的蔬菜很多都属于这个科。
2.关于豆科的教学:
(1)首先给学生准备好大豆植株和槐树枝条让他们观察:大豆和槐树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有无托叶?可以告诉学生这两种植物都属于豆科,学生通过初步观察能了解豆科的植物有草本的(如:大豆),有木本的(如:槐树),这两种植物叶都是复叶而且是互生、有托叶,让学生了解豆科植物叶多数是互生的复叶,有托叶。
(2)组织学生观察、解剖大豆、槐树的花和果实(注意花的各部分的数目、形态、着生位置,果实与十字花科的角果有何不同);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两者在花和果实上的相同点。
(3)填写观察记录表(把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及果实粘贴在表格内):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两者花萼基部连合,上部有5个裂片;花瓣5枚,大小形态不一,最大的1枚叫旗瓣;两侧的2枚叫翼瓣;下部的2枚像鸡的龙骨叫龙骨瓣;花冠像蝴蝶,叫蝶形花冠;雄蕊10枚,9枚花丝合生,1枝分离,叫二体雄蕊;雌蕊1枚;果实成熟时沿两侧缝线裂开(大豆)或不裂开(槐树)中间无隔膜、种子直接着生在果皮上,这样的果实叫荚果。
(5)教师简要小结两者的相同点,与十字花科对比,强调花冠、雄蕊、果实的形态。
(6)学生归纳豆科的主要特征:多数为蝶形花冠;多数是二体雄蕊;荚果。
(7)给学生展示常见的豆科植物,如:花生、含羞草、刺槐等,以巩固科的主要特征,同时了解这个科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植物。
(二)单子叶植物纲
在此纲中重点了解禾本科和百合科
1.禾本科:
(1)首先让学生观察:小麦、水稻、高梁、玉米、谷子等植物标本或投影片,使学生了解这些植物是草木还是木本?叶是单叶还是复叶?叶的形态如何?通过观察学生能清楚,这些植物都是草本,叶都是单叶且互生、叶片狭长形,并让学生知道以上观察的植物都是禾本科的,此科的植物大都是草本植物、多数是一年生的,叶的形态及在茎上的着生情况同上边观察的植物。很多重要的粮食作物都属于此科。
(2)以水稻和小麦为例,了解禾本科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解剖小麦和水稻的花和果实(参照P126页图I-100),正确辨认花的各部分、数目及着生位置,注意两者花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②填写观察记录表
③组织学生讨论两者的异同,学生通过比较能归纳出:组成两者花的外稃、内稃都是各一片,浆片都是两个、雌蕊都是一枚,只有雄蕊的数目不同(小麦是3枚,水稻是6枚);果实都是颖果。
④教师简要小结后,由学生归纳出科的主要特征:花有外稃、内稃各一片;雄蕊3枚或6枚,雌蕊1枚,果实是颖果。
⑤观察禾本科常见种类的植物标本,如:芦苇、稗、大麦等,巩固科的主要特征,了解本科的常见种类。
2.百合科:
(1)先让学生观察葱和韭的植物,使他们了解这两种植物都属于百合科,此科的植物多数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单叶互生或基部丛生,叶片多为狭长形。
(2)观察、解剖葱和韭的花和果实(参照书上P128图1-104、图1-105),可用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了解花的各部分的形态、数目、排列状况及果实的基本结构。
(3)填写观察记录表: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两者花被都是6枚,排成两轮;雄蕊都是6枚;雌蕊1枚,果皮内有多个室,其内有种子,果实成熟时,果皮开裂、这样的果实叫蒴果。
(5)教师小结学生观察的情况,并着重讲解一下花被和蒴果。然后由学生归纳出百合科的主要特征:花被6枚,排成两轮;雄蕊6枚,雌蕊一枚,果实多数为蒴果。
(6)最后让学生观察本科的一些植物标本,如:郁金香、黄花菜、玉簪、贝母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科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这科植物除了蔬菜外还有很多名花和良药。
四、第4课时: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略)
【板书设计】
二、被子植物
(一)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1.特征
(1)具六种器官,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受精过程不需水,双受精。
(3)多数具导管。
2.分类
(1)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方法:依据植物的差异程度来划分在不同单位下,分类单位越小,在此单位下植物共同特征就越多。
(3)“纲”――两纲的主要区别,P116
(4)“科”――识别被子植物的重要单位
(二)被子植物的分科举例
双子叶植物纲
1.十字花科
(1)代表植物――白菜、萝卜
(2)科的主要特征:
①十字形花冠
②四强雄蕊
③果实为角果
2.豆科
(1)代表植物――大豆、槐树
(2)科的主要特征:
①多数蝶形花冠
②多数二体雄蕊
③果实为荚果
单子叶植物纲
3.禾本科
(1)代表植物――小麦、水稻
(2)科的主要特征:
①外稃、内稃各一片
②雄蕊3枚或6枚,雌蕊1枚
③果实为颖果
4.百合科
(1)代表植物――葱、韭
(2)科的主要特征:①花被6枚,排成两轮②雄蕊6枚,雌蕊1枚。③果实多数为蒴果。
小资料
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
这种经固定液和保存液处理后保存在瓶内的标本,保持植物原色,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便于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识别植物不受季节限制。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一般应采集符合需要的具有典型特征、新鲜无病的植株、枝条或花、果实。浸制植株或枝条时,力求枝叶、花、果实齐全。
二、固定液和保存液的选择和配制:
1.绿色植株和果实的浸制:以5%硫酸酮液为固定液,将绿色植株或果实浸泡10~20天,使绿色变黄再转绿,稳定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3%亚硫酸保存液长期浸制保存。
2.黄绿色果实的浸制:固定液是20%酒精,保存液是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
先用20%酒精将黄绿色果实浸泡4~5天,果实表面出现斑点后,再加15%亚硫酸浸泡1天。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再浸入20%酒精中硬化、漂白,直到斑点消灭后,再浸入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中长期保存。
3.黄色花序和黄色(橙色)果实的浸制:用3%~4%的亚硫酸加少许甘油配成固定保存液,直接浸泡,长期保存。
4.红(黄)绿交错的植株或果实的浸制:以5%硫酸铜溶液为固定液,将标本浸泡其中,直至红色→褐色,绿色→黄色→绿色时,洗去硫酸铜后,浸入1%~2%亚硫酸保存液中,长期保存。
5.紫色果实的浸制:
(1)紫色荸荠可以用2%福尔马林与1%亚硫酸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2)紫色茄子可以用6%福尔马林、11%食盐水、0.3%明矾制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3)紫黑色葡萄可以用福尔马林20毫升、饱和食盐水(约15%~17%)30毫升、蒸馏水175毫升,配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6.白绿交错的花枝、果枝的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后,用2%~3%亚硫酸漂白一天,再浸入1%~2%亚硫酸液中长期保存。
7.红色浆果或其果枝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一周后,洗去硫酸铜,用3%亚硫酸、0.2%硼酸、(0.5%福尔马林)混合液保存。
三、保色溶液浸制标本的制作:
1.清洗和消毒所用器皿、仪器:制作标本用的各种玻璃器皿,都要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并用清水反复冲净;标本瓶内与瓶盖还应用95%酒精消毒;所用的玻璃棒、解剖器等也应用70%酒精消毒。这些器皿和仪器在制作标本过程中,都要保持清洁,不可污染。
2.固定标本颜色:首先,根据标本的颜色选择适宜的固定液配方。根据需要按照配方计算用量,用蒸馏水配制固定液,备用。
清洗,消毒标本,具体做法是:将采来的标本除去杂质,枯枝残叶,修整后,用清水洗净,然后用70%~75%酒精将标本消毒,根据标本情况可用酒精冲(擦、涮)洗一遍。并迅速将消毒好的标本放入已消过毒的标本瓶中,然后把已配好的固定液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中,至淹没标本。为防止标本漂起,可用消毒的玻璃条将标本压住或捆住。
3.整形、保存:按配方要求固定颜色后,要将标本进行整形,再放入标本瓶中。然后将保存液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保存液的液量应以浸没标本为准,不可过满,最后,将瓶盖盖严。
4.封口、贴标签:刚制成的浸制标本,由于植物体内可能有色素或杂质析出,而使保存液混浊。7~15天后再更换保存液,待颜色稳定后再封口。
封口方法一――石蜡法:将瓶口擦净,盖严,把石蜡切碎,放入烧杯中隔水加热,熔化成液态,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即可。但石蜡固化后较脆易脱落。
封口方法二――蜂蜡、石蜡、松香混合法:将石蜡(1份)、蜂蜡(4份)、松香(1份)混合(也可不用松香),隔水加热熔化,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此混合物固化后,软硬适度,不易脱落。
封口后,在标本瓶的适当位置贴上标签,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保存液。
(北京八十中学 江建敏)
篇4:第四节 气候特征
第四节 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待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篇5:第四节 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和3.7℃。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和7.3℃。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北京比纽约大7.3℃。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同学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 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呈现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比,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一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4)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篇6: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l.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篇7:第四节重力 习题
第四节重力习题
第四节重力习题1.关于物体重力,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点。
C.物体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力。
2.重力约4N的物体可能是 [ ]
A.物理教科书。 B.一枚图钉。
C.一个鸡蛋。 D.一只母鸡。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重力与质量是相同的。
B.粗略计算时1kg物体的重力是10N。
C.重力的施力体是地球。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对g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kg等于9.8N。
B.1N等于9.8kg。
C.1kg质量的物体,受到重力9.8N。
D.1N重力的物体,质量是9.8kg。
5.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______N,约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4.8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______g。
6.地面附近或地面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个力叫______,方向总是______。
7.质量为1.2t的重物,所受重力是______N,当其被吊车加速向上吊起时,物体重力将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吊车吊升距离与地球半径相比可忽略不计)。
8.一个质量为40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______N。
9.斜面上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A,沿斜面下滑时(图1),画出物A重力的图示。
10.质量为12kg物体受到竖直向上、大小为160N
重力答案
1.C 2.A 3.C 4.C 5.24.5,25,480。
6.重力,竖直向下。
7.11760,不变。
8.400。
9.略。
10.略,标度选40N,要两个力。
篇8:第四节 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植被变化图”、“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全国气候类型图”、“气候叠加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气温和降水将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发生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是不同的。但是气温和降水在较长的时期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并了解气温和降水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就可以掌握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气候的特征”这一节课来研究一下怎样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 气候的特征
【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学天天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气候有切身体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请你来描述一下北京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北京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可以知道我们一般从天气的冷暖、降水的多少、风力的大小和多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气候呢。气候的要素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虽然我们每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今天和昨天的天气可能有些方面不同,但我们会发现北京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和去年的、前年的冬季气候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气候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板书】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提问】(1)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植被发生了那些变比?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
【讨论】(1)看图说出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投影】“气候叠加示意图”。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同的,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多种温度带和多样的干湿地区。因此,我国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板书】l.气候复杂多样
【投影】“全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演示软件】比较所看到的景观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地处同一纬度的哈尔滨比法国巴黎气温低?同样都濒临大洋,但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比非洲北部降水丰沛?)
【活动】处于大致相似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在我国东部与欧洲西部及非洲北部同纬度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呢?
【小结】由于中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此受到夏季风与冬季风的交替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我国东部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各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因此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活动】日本、韩国、朝鲜是什么气候类型呢?与北京相比气温和降水有何差异?
【板书】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为什么要研究气候的特征呢?那是因为气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演示软件】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活动】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什么?
【板书】三、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物产丰富、生产地域扩大
2.不利影响:多灾害性天气
夏季风──洪涝、台风
冬季风──旱灾、寒潮
【总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外加复杂多样的地形,造成中国气候具有两大显著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我国独特的气候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三、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物产丰富、生产地域扩大
2.不利影响:多灾害性天气
夏季风——洪涝、台风
冬季风——旱灾、寒潮
篇9:第四节 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 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待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 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和3.7℃。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和7.3℃。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北京比纽约大7.3℃。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同学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 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呈现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比,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一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4)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l.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篇10:第四节 种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一)松树
1.生活环境:干旱、贫瘠的陆地。
2.形态结构:
3.生殖: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
篇11:第四节 气候特征2
第四节 气候特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为1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适当增加学生讨论、练习时间,所余的课时可讲授选学课文(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新课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温度带、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这种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篇12:第四节 气候特征2
(讲授新课)
〔读图提问〕挂示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让学生阅读地图,回忆第一册课本中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位于亚洲的什么地区?
2.从世界海陆分布看,这个地区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在海陆位置的影响下,这个地区形成了什么样的气候?
4.这种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忆、思考后回答,教师应注意提示、补充、纠正。)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属东亚国家。从世界海陆分布看,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在这种海陆差异的影响下,使东亚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典型的地区之一。这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风向随冬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转换;冬季盛行偏北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暖热多雨。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读表回答〕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月份,我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答案:分别低22.7℃和3.7℃)
2.七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答案:分别高出3.6℃)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答案:分别大26.3℃和7.3℃)
〔归纳〕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之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这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讲述〕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表现在气温方面,那就是气温变化大,不仅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较大;表现在降水方面,则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板书]
〔提问〕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板书〕二、雨热同期
〔讲述〕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外最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的热量条件优越,即使是在广大的北方地区,也能够种植喜温的水稻、玉米、棉花等高产作物。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之北,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讲述〕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这时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因此,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提问〕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和景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知识,思考问答。)
〔讲述〕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气候干燥,大多是沙漠或荒漠。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而且雨热同期,十分利于水稻生长,是我国主要的稻米产区,从而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挂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哪几个干湿地区?
(学生回忆第二、三节知识,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也是我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标志 〔读图提问〕阅读课文“秦岭南北”插图,问学生:图中反映了地形对气候、植被的什么影响?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插图“秦岭南北”,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桔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冬季风南下。所以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提问〕1.举例说明不同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植物和农作物品种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
2.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从而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篇13:第四节 气候特征2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2.大陆性气候强烈
(1)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低,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2)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 一周学习计划
★ 乐理教学计划
★ 家电销售工作计划
★ 金融毕业论文提纲
【第四节 计划生育(合集13篇)】相关文章:
地理上册的教学计划2023-01-10
历山中学第12周学校工作计划2022-05-08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2022-04-30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2023-02-12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07-29
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2023-02-11
统计师岗位职责2022-07-23
12月第4周工作计划2023-01-07
初中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2024-02-06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