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

时间:2022-05-06 11:32:49 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集锦12篇))由网友“liyz216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

篇1:开拓创新计划“十五”

开拓创新计划“十五”

“九五”期间全省档案工作成绩显著,是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在“九五”期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

作 者:艾鸿举  作者单位:辽宁省档案局 刊 名:兰台世界  PKU英文刊名:LANTAI WORLD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动力

动力

动力dòng lì[释义]

①(名)基本义:使机械作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畜力等。~不足。(作主语)

②(名)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这是推动世界历史的~。(作宾语)

[构成]  偏正式:动(力[例句]  〈外〉日语。

篇3:有计划才会有动力300字作文

有计划才会有动力300字作文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中听,有动力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目标,有目标才会一步一步成功,这句话可以说是我从初一到现在一直伴我成长的一句话,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计划才会有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确切的`计划,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因为计划是你通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努力只不过是按照这个计划去实施的过程。所以这个星期我也要开始给我定好目标,写好计划,期待明年的中考。我的计划是把偏弱学科多下点功夫去练习,把成绩一般的学科提高到优秀学科,把优秀学科增长到更优秀学科,我决定早上先背语文古诗词,下午背英语,晚上剩余时间复习预习各科,但是我真的能坚持下来吗?我能,我必须能,因为我身上有寄托着我对自己的梦想,有父母对我的期望,有叔叔伯伯们对我的信任,所以我一定要努力,不要让他们对我失望。我希望带着这些计划会让我成功的取得中考的优秀成绩,我希望这些计划会让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奋发不休。

篇4:水利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及十一五工作思路

水利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及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 预估底完成投资8.65亿元, 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9座,截止底已全部完成,预估到20底完成66座,完成计划95.6%;“十五”期间计划投资8169万元, 截止20底已完成6630万元, 预估年底完成投资8000万元,完成计划82%,重点项目包括大型小峰水库和中型东兴水库、三波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81.4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25.5公里,预估到2007年底完成30公里,完成计划36.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13478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8530万元, 预估到2007年底完成投资9500万元,完成计划70.48%,重点项目包括市中心区马正开海堤工程、榕树头海堤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530万元, 预估2007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十五”期间计划解决饮水安全人数10万人, 预估到2007年底解决饮水人数12.92万人,完成计划12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3850万元, 预估到2007年底完成投资4500万元,完成计划117%。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十五”计划完成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硬化180公里,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97.5公里,完成计划54.16%, 预估2007年底完成110公里,完成计划61.11%。“十五”计划投资39100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6000万元, 预估2007年底完成投资9600万元,完成计划24.55%。重点项目包括那板北干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和长歧水利灌溉工程渠道硬化。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十五”计划投资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748万元, 预估2007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十五”计划投资25000万元, 截止20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04年底已完成14110万元, 预估2007年底完成投资15000万元,完成计划60%。重点项目包括那卜、修尧岛护岸工程, “五.七” 海堤工程、东兴城区护岸工程和咤管坡护岸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十五”期间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计划投资18126万元, 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15443.5万元, 预估2007年底完成投资16245万元,完成计划89.6%。

二、 “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3、坚持水利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及十一五工作思路来自本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篇5:“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介绍

“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介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业经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专项规划》是“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是一份规范和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部署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统一认识,深刻领会《专项规划》精神,全面落实“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方针、任务和目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专项规划》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制定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开展了充分的前期研究,分析了国际环境的客观变化和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征求并吸收了各方的意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专项规划》界定了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从而准确、清晰地表述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资源、网络、产业、人才、法规政策标准在信息化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专项规划》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九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推进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了“十五”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一、客观认识信息化发展的形势

《专项规划》客观分析了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使我们认识到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信息化既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使中华民族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也使我国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专项规划》判断,“信息化正在推进一场深刻的全球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仍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指出“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从国际形势看,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信息化加速了产业升级,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对全球范围的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前一阶段,尽管由于过高期望和过度投资导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市场和投资出现萎缩,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信息产业面临调整。但是,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紧密结合,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和提高,信息化正在超越传统的经济形态,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因此,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从国内形势看,“九五”以来,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行政和监管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不断推出了一批以应用为主导、与需求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这些年来,全国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增大。二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三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关键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传统产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化管理体制改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信息人才结构改善等方面,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广大信息化工作者来说,客观认识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形势,是进一步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各地区、各部门只有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积极开拓,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十五”期间,各地方、各部门都要下大力气贯彻落实《专项规划》,推动我国信息化积极健康发展。

二、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针和目标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五”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即“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纲,要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信息化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密切结合,克服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的倾向,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应用主导,面向市场”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手段,信息化发展重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要重视需求导向和应用效果,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务必注意“安全可靠、务求实效”,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讲求建设和应用实效。

统筹规划,就是强调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公用通信、专用通信和广播电视传输基础网络,要统筹考虑,合理建设,互联互通,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特别是政府信息化,公共基础平台一定要采取国家统一建设的办法。

资源共享,就是强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性。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摆在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

应用主导,就是强调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紧密结合。对我国来说,应用主导就是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

面向市场,就是强调信息化的发展一定要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需求对信息技术进步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尊重市场规律,按市场需求决定生产的产品和规模。同时,要培育和发展

市场,积极拓展信息化的发展空间。

安全可靠,就是强调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保障,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务求实效,就是强调要以最终的应用成果作为判断信息化建设成效的标准,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搞信息化,一定要讲求实效,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避免形式主义、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不能搞铺摊子、花架子、形象工程,更不要相互攀比,坚决制止刮“电子风”、“信息风”。考虑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和各方面的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专项规划》指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第一,电信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以上。第二,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信息服务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第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水平和规模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不断向生产制造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相结合、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3%。第五,信息化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第六,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专项规划》指出:“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努力完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现代信息基础建设和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任务。

首先是“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能源、交通、建筑和制造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按照《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政府有效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提供广泛服务,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规划、指导和市场监管,在金融、外贸、税收、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等领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信息化,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四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医药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领域的应用。五是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重点发展信息内容提供和各类专业信息咨询服务。

其次是“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社会资金,建设结构合理,高速宽带、面向未来的国家信息网络,大力发展高速信息网。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基础传输网和业务网,其中接入网是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以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高速宽带信息网。

为满足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在需求,必须“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着眼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制定、完善和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挥信息化建设这一庞大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拉动作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通信产品、计算机和网络产品和数字视听产品六个领域,实现开放式、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照《专项规划》,组织力量,调整本部门、本地区的信息化专项规划。要顾全大局,对未来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认真研究,明确各自发展的目标和实施的重点;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和可能,务求实效,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本部门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产品开发等方面狠下功夫,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四、完善政策,抓紧落实,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

要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要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必须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撑。

《专项规划》指出要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重点制定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实施措施。完善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电子签名、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相关法律和相应程序法,预防和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积极参加国际信息化组织,参与、促成信息化发展国际公约的谈判与制定。

《专项规划》指出要深化制度改革。顺应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电信、广电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新的资费监管体制,建立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改革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健全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性市场架构。

《专项规划》指出要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建厂经营,鼓励企业进入国际信息通信服务市场。加强同世界著名信息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提高对关键性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带动国内信息产业的成长。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加快调整现有的贸易政策,完善进出口环节管理。

《专项规划》指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在职教师、各类在职人员、政府公务员等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吸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国内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专项规划》指出要加快标准制定。制定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完善电信技术体制和广播电视技术体制,加强条码和代码等信息标准化基础工作。积极促进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行部门、系统集成商、电子产品制造商在标准

方面的协作与联合。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增强国家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信息化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刻领会和落实“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指示,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在《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全面开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局面。

篇6:绵阳十五中秋校本研修计划

绵阳十五中秋校本研修计划

根据区教文体委和进修校的会议精神和工作思路的指导,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年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教学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本校特点,注重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以人为本,能真正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使我校的研修工作能求真、务实,真正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把我校的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二、研修内容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讨论课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提高实施水平。

2、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深钻新教材,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继续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探究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作用,注重后备骨干的培养,加强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为学校教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充分调动教研组长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好每一堂教研课。

5、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促使广大教师掌握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6、对青年教师进行高层次的培训,提供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锤炼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贮备一高素质的`后备军。

7、认真组织全员培训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受训培训双向互动,及时对课改实施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提炼成功的经验,寻求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快我校新课程发展建设步伐。

(二)、抓好教学管理, 细化过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全面开齐开足开好各项课程。

各教研组、及全体老师应以新的课程观为指导,合理安排学科教学计划,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合理安排各项课程,教导处要对每天上课情况进行检查,禁止私自调课和其他违纪行为。在提高学生素质    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要精而少。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完善质量体系

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的最终体现,所以,学校必须狠抓课堂教学。学校中层干部重心下移,深入教师课堂,通过课堂实效,了解教师的实际投入和实际水平,并充分利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导处的工作重点也要落在课堂和教学实际上,以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为抓手,踏踏实实地抓好教学。定期召开教学例会,组织大家学习区教文体局的《中小学教学评价方案》,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3、抓好教学常规,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应切实以《绵阳十五中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及涪城区教育局颁发的《教学常规》为依据,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授课、认真辅导、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收集反馈意见,完全规范教学行为。学校教导处加强对“教学五认真”工作的检查督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予以表扬激励。

4重视初三毕业班工作,进行教学大投资。

初三全体老师应该本着“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齐努力,出成绩”工作方针,高度重视,端正态度,合理计划,求真务实,坚持“抓中促上带下”的原则,针对学生实际加强对提高毕业班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探索,充分集体力量为中考服务,力争使的中考顺利完成区上的指导性任务数,在上年的基础上翻上一翻,能给丰谷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研修内容

内  容

要    点 ・

周 ・ 次 ・

组织者 ・

课程培训 ・

各学科教材教法 ・

1

[1] [2] [3] 下一页

篇7: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8>

21世纪的前十年,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市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目标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

一、“九五”回顾?

“九五”以来,我市各级以“奔小康”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

“九五”期间,全市各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141.5亿元。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19全市粮食总产169.5万吨。“菜篮子”生产不断发展,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8.5万亩,肉、禽(出栏)、蛋、奶、鱼、菜产量分别达到23.09万吨、3833.47万只、5.68万吨、3.86万吨、8.65万吨、203.07万吨。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九五”前四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5.11亿元,完成土石方18830万立方米,建成钱塘江标准堤塘56.6公里。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99个,面积9.87万亩。加快农机应用推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64.41万千瓦。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全市绿化造林7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八五”末的61.9%提高到62.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网络。?

(三)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

“九五”期间,认真组织实施《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全市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437.18万亩,兴办农业龙头企业162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家。?

茶、桑、果经济特产稳步发展。茶叶生产连续五年增产增值,1999年全市茶叶总产量24915吨,总产值4.01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478.6吨,产值3.3亿元。全市蚕茧总产量8349吨。水果总产量13.07万吨。?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优质良种、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1999年,全市引进粮油、蔬菜新品种129个,良种推广面积470万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

(四)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1999年,全市共有乡镇企业10.9万家,从业人员108.1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5%,完成企业总产值1468.88亿元,“九五”前四年平均年递增17.8%。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1999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67.7亿元。个私经济迅猛发展,到1999年,全市共有农村私有企业10.24万家,完成产值751.7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量比重51.2%。“九五”以来,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乡镇企业转制工作,到1999年底,全市乡村集体企业转制面达96%。乡镇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78只产品被评为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九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力度,加快全市农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到1999年底,全市除淳安外的区、县(市)都实现小康,163个乡镇实现小康,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1999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15.0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09元。?

“九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效、农产品卖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不够普遍,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联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村工业化步伐,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HT〗?

(一)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1999-)》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阶段重点,积极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新布局;坚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完善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建农业支持和保障的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健全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机制,努力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

一是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措施,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的技术经济互利合作,大力提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外向度。?

四是坚持充分依靠科技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和乡镇企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发展路子。?

五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倾斜和增加投入,促进生产要素和人才有序流动,加快西部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六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到“十五”期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年均递增10%;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5%左右。?

――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到“十五”期末,种植业中,大田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调整到55∶45,养殖业(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农业投入产出水平比“九五”明显提高。?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商品粮田;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成钱塘江标准堤杭州郊区段的建设,水库完好率提高到90%,全市增加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5%,森林蓄积量达2500万立方米;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88万千瓦,每公顷平均农机动力15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

――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每年引进、改良示范新品种100个以上。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全市5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要求。“十五”期间分别培训农民和持“绿色证书”的骨干农民50万名、5万名。?

――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五”期末,乡镇工业年增加值达到415亿元,年递增12%以上。提高经济外向度,出口交货总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5%。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和乡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农村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42%。?

――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5600元,年均递增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明显见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享受一项社会保险。?

――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到,郊区和萧山、余杭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富阳、临安、桐庐、建德进一步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淳安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加大对中西部山区帮扶开发的力度,加快欠发达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

?

三、“十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效益农业发展新格局。?

“十五”期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优势畜牧品种。积极发展城市郊区奶牛业,提高乳品生产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宜渔水面,在巩固提高渔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建立完善畜禽、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体系。合理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产业带、产业区。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总量,改善品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保持全市175万吨粮食生产能力,生产总量150万吨左右的基础上,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粮食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城郊型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扩大设施栽培,稳定“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东部平原要巩固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西部丘陵山区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到20完成水涛庄水库和分水江水利枢纽的建设,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因地制宜兴建一批中小型水库,抓好渠系配套建设。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推行业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市场营运模式。加快气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防洪减灾的现代化决策系统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带动,对全市中低产田(地)实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高全市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改造要推广实行项目管理制,注重实施质量。继续抓好多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根据粮食生产型、多种经营型和设施栽培型的不同需求,完善设施装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重视老鱼塘改造,加大商品鱼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引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使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比“九五”有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坚持长期稳定林业政策,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林业发展结构。把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和特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到年,全市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400万亩。加快实施城市周边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把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各类经济林、用材林等划为商品林,按照“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商品林基地建设,满足社会的经济建设需求,到2005年,全市建成商品林基地面积395万亩。?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深入实施《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老基地改造和新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择优扶强,到200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提高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综合交易市场为基础,各类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农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贩销队伍,开通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促进农业与商贸业联合,多形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05年,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加快农业质量标准的制订工作,强化农产品标准的实施与示范。?

“十五”时期要以培育农业龙头组织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加工、市场、信息和种子种苗四类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广大农户的带动。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创办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农林牧渔场、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转型创办龙头企业,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吸引外资创办龙头企业,到2005年,全市创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以产品和生产要素入股,采取多种方式合作、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增加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的收益。探索以订单方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开展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四)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自主研究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成果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速度,重点开发和推广现代化集约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增加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储备,逐步形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支持科研院所参与兴办研究、开发、应用一体的农业企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业集团。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科技应用的更新。面向农业和农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个人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开发经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五”期间,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认真实施《杭州市小城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7个县(市)城和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中心城镇,切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城镇防洪、污染治理的现代化配套市政设施,加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化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扩大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协调与服务功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工业和商贸小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文化卫生事业发展。?

乡镇企业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和内部各项制度建设,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力度,逐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05年,乡镇企业要创60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引导和培育特色优势明显、产品市场覆盖广的块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政策环境,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及时调处纠纷,组织合同兑现。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探索和完善土地、山林、水面使用权流转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

继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好用活集体资金。通过开发资源、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债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管理方式,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型、网络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持和规范政务、镇务、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决策民主制度。?

(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切实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以“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把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建设好,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业余文体活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八)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任务的如期实现。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要在稳定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实际,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地位,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经常研究和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加强工作指导,总结群众创举,推广先进经验,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依法治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着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依法行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按政策办事,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提高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

《[图文]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篇8:水利局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思路计划

水利局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思路计划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sO100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65亿元,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9座,截止底已全部完成,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66座,完成计划95.6%;“十五”期间计划投资8169万元,截止20底已完成663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000万元,完成计划82%,重点项目包括大型小峰水库和中型东兴水库、三波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81.4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25.5公里,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30公里,完成计划36.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13478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8530万元,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投资9500万元,完成计划70.48%,重点项目包括市中心区马正开海堤工程、榕树头海堤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53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十五”期间计划解决饮水安全人数10万人,预估到2005年底解决饮水人数12.92万人,完成计划12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3850万元,预估到2005年底完成投资4500万元,完成计划117%。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十五”计划完成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硬化180公里,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97.5公里,完成计划54.16%,预估2005年底完成110公里,完成计划61.11%。“十五”计划投资391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600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600万元,完成计划24.55%。重点项目包括那板北干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和长歧水利灌溉工程渠道硬化。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748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十五”计划投资25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1411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15000万元,完成计划60%。重点项目包括那卜、修尧岛护岸工程,“五.七”海堤工程、东兴城区护岸工程和咤管坡护岸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十五”期间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计划投资18126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15443.5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16245万元,完成计划89.6%。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3、坚持水利与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和深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思路和战略框架

1、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实行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河海堤防建设步伐,完善防汛指挥信息化系统,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

(2)构建保障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形成城乡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航运用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格局。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溉渠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群建设。加快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城镇供水、工业供水。

(3)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2、打造“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水利经济

(1)积极发展城乡供水产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按照选好水源、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产业。

(2)有序发展农村水电产业。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加强对中小流域水能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对农村水电的开发,从规划到竣工,实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3)加快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利工程环境,加大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力度。

(4)大力发展水利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水面和周边土地资源,在保证水质和正常供水的前提下,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水利生态绿色产品品牌。

(5)努力发展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

3、推进六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1)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3)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

(4)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5)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6)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4、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

(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推进城镇节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降低水消耗。

(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申报、登记、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5、推进科技兴水,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1)结合市情、水情和水利建设的实际,加强水利科研,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技术难题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做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制,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水利基础信息公用平台和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水利信息处理、应用和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和智能化,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篇9: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颁布

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颁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经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专项规划》是“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是一份规范和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部署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统一认识,深刻领会《专项规划》精神,全面落实“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方针、任务和目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0:“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介绍

“十五”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介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业经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专项规划》是“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是一份规范和指导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部署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学习,统一认识,深刻领会《专项规划》精神,全面落实“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方针、任务和目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专项规划》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制定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开展了充分的前期研究,分析了国际环境的客观变化和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征求并吸收了各方的意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专项规划》界定了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从而准确、清晰地表述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资源、网络、产业、人才、法规政策标准在信息化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专项规划》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九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推进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了“十五”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一、客观认识信息化发展的形势

《专项规划》客观分析了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使我们认识到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信息化既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使中华民族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也使我国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专项规划》判断,“信息化正在推进一场深刻的全球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仍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指出“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从国际形势看,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信息化加速了产业升级,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对全球范围的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前一阶段,尽管由于过高期望和过度投资导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市场和投资出现萎缩,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信息产业面临调整。但是,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紧密结合,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和提高,信息化正在超越传统的经济形态,推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因此,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从国内形势看,“九五”以来,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行政和监管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不断推出了一批以应用为主导、

[1] [2] [3]

篇11: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21世纪的前十年,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市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目标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    一、“九五”回顾?    “九五”以来,我市各级以“奔小康”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    “九五”期间,全市各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141.5亿元。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19全市粮食总产169.5万吨。“菜篮子”生产不断发展,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8.5万亩,肉、禽(出栏)、蛋、奶、鱼、菜产量分别达到23.09万吨、3833.47万只、5.68万吨、3.86万吨、8.65万吨、203.07万吨。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九五”前四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5.11亿元,完成土石方18830万立方米,建成钱塘江标准堤塘56.6公里。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99个,面积9.87万亩。加快农机应用推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64.41万千瓦。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全市绿化造林7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八五”末的61.9%提高到62.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网络。?        (三)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    “九五”期间,认真组织实施《杭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全市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437.18万亩,兴办农业龙头企业162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家。?    茶、桑、果经济特产稳步发展。茶叶生产连续五年增产增值,1999年全市茶叶总产量24915吨,总产值4.01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478.6吨,产值3.3亿元。全市蚕茧总产量8349吨。水果总产量13.07万吨。?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优质良种、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1999年,全市引进粮油、蔬菜新品种129个,良种推广面积470万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        (四)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1999年,全市共有乡镇企业10.9万家,从业人员108.1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5%,完成企业总产值1468.88亿元,“九五”前四年平均年递增17.8%。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1999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67.7亿元。个私经济迅猛发展,到1999年,全市共有农村私有企业10.24万家,完成产值751.7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量比重51.2%。“九五”以来,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乡镇企业转制工作,到1999年底,全市乡村集体企业转制面达96%。乡镇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78只产品被评为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篇12:十五心理成长俱乐部工作坊计划

十五心理成长俱乐部2010年工作坊计划

十五心理成长俱乐部2010年工作坊计划     序号 工作坊名称 导师 内容 开办时间 单次收费标准 (会员、5人 团报8折) 1 高级家庭治疗师 盛晓春 中级课程 高级课程 二期6月 三期11月 1500元/3天/班   2 结构化心理治疗 肖付祥 个案咨询   婚姻咨询   性治疗班   一期3月18-23日 二期5月1-6日 一期7月10-15日 二期10月1-6日 一期12月4-9日 二期1月1-6日 2400元/6天/班   3 存在主义团体治疗体验工作坊 李仑 团体带领、暖场与控场技巧,衔接与融合技巧,常模设计技巧等 3月25-27日 1300元/3天/班   4         5 实用催眠技术培训班 周杏林 催眠对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失眠、性功能障碍、各种瘾癖(烟瘾、网瘾等)有着不可比拟的神奇功效,也激发人的潜能、减肥塑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想象力等有着特殊的效果,还对一些慢性生理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4月24―25日(两天一晚), 1880元/2天/班(包括讲课费、资料费、证书费和课间茶点费),另赠送价值780元的催眠音乐光盘。 6 图画分析与治疗 刘大桂 体验篇、基础篇、实践篇和治疗篇四大部分。 图画心理分析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可以用的技术,不象其它的技术还需要转化。 学习班结束时考试,保证及格以上。 6月 4000元(工作坊 招收10人以上或 团体报名5人以 上可以8折) 7 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李希哲 回溯原生家庭、提升自我价值、关系的舞蹈 6月5―6日 1200元/2天/班 8           9 超个人体验工作坊 李萌 身心灵疗愈,深度能量体验 9月 1000元/2天/班 10 释梦-神奇的心灵密码 团体释梦技术,让梦为自己的人生解密 10月   1500元/3天/班 11 神奇的意向之旅 余娇娜 意象对话技术体验 6月12―7月17日 800元/每周六/共六次 12 家庭系统排列 石明泉 解决人际关系的纠纷、亲子关系 解释家人之间的隔阂,冲突,受虐/被虐等的家庭纷争 乐观面对疾病,寻找真正的原因 了解洞悉团队管理和企业经营中的各类冲突和纷争背后的.原因和动力 7月 2400元/3天/班   13 深度觉察与沟通 成竹 感知觉能力训练,内在深层探索与觉察,能力与情绪处理。 11月27―28日 2000元/2天/班 14 沙盘治疗 高丽兰 基本操作过程及重要原则, 沙盘游戏与心理分析中的治愈因素,团体体验 每周1次,共10次 20元/次 15 认知治疗法 钱昌豪 、沈梦 CBT概念、应用技术、个案实践 每周6学时 共60次 每学时30元 16 欢笑疗法 廖浩磊 概念、应用及案例分析 下半年 1000元/2天/班 17  扭转夫妻关系七种对话深度体验工作坊 丁晓莉  聚焦情绪取向婚姻治疗技术(识别婚姻中的互动模式、找出问题的根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结、面对关系中的创伤与宽恕、爱情、性与接触、相爱一生的秘诀) 5或6月份一次、10月份一次 二天一夜  人员限制 10到12 人    1000元/2天 1夜/班                                                                                                                                                   收费说明:全年工作坊课程实行单次销售与打包销售相结合,选购课程越多折扣优惠越多。 具体售价:1门课---原价格;2门课―9折;3门课---8折;4门-7折;5门以上均为半价。 从公布之日起开始订购。联系电话:027--88613007

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看点

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

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广西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

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
《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十五计划的动力是什么(集锦12篇)】相关文章: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全文)2022-12-17

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2-08-14

安全生产设备场地管理制度2024-01-26

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2-09-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3-09-08

宁夏计划生育新政策2022-06-01

《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2022-05-08

湖北计划生育条例2023-09-13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验交流2023-12-27

广东省计划生育政策2023-12-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