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

时间:2023-08-21 08:10:59 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共15篇)由网友“河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

篇1: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范例

今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融入滨海、构筑高地、聚集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服务与质量”这一主题,强化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保障。

一、全力以赴,扎实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专项调查

1、高标准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如实掌握人口结构和现状,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订人口政策,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居民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全力以赴,认真总结以往普查的经验,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广泛开展普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组建精干普查队伍,全区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普查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2、开展好各项专项调查。按照市局统一部署,高标准完成r&d资源清查,组织好月度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

3、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后续工作。编辑出版《*区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汇编》,切实搞好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开发运用,使普查成果真正服务于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

二、坚持不懈,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统一思想认识。全区统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局长堂提出的“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总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全力促进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5、提高队伍素质。统计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数据质量,要坚持以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来提高数据质量。今年要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对局机关干部、街乡统计办、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统计人员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理论知识、业务能力,为数据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矗

6、强化法制建设。统计法制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统计。以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贯彻为主题,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开展统计从业资格和统计人员持证继续学习培训活动。围绕第六次人口普查,进一步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坚决查处影响数据质量的违法违纪行为,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深化基础建设。坚持把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作为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将质量管理体系成果向纵深推广,在巩固街乡一级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今年将管理体系推广到村居委会统计工作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扩大网上直报范围,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完善对街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对街乡统计工作的.管理,严格数据质量管理和评估,促进街乡工作整体上水平。

三、创新招法,有效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8、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今年是全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各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统计监测,把握好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深入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客观真实反映本区域、本部门实际,及时对经济运行态势、投资、节能减排等工作提供监测预警。

9、深化统计分析和研究。要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超前研究、深入分析,及时反映。各街乡功能区统计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抓住服务这个中心,扩大为党委政府、企业、民众服务的领域,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级统计机构数据控制体系,增强指标之间的匹配性,把本地域的经济说清、形式说透、走势说准,努力提升统计分析水平。

10、强化统计公共服务。全区统计系统要牢固树立“统计为民”的意识,把公共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今年,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统计宣传报道力度,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手段,及时发布和解读统计数据,让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服务于社会。

四、完善制度,扎实搞好统计队伍建设

11、加强学习。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12、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和大力加强统计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培养干部的大局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广大干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13、完善考核。修改完善对街乡(功能区)统计业务考核办法和专职统计员考核办法。加强责任意识,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形成人人有任务、有目标、有压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

篇2: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

今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融入滨海、构筑高地、聚集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服务与质量”这一主题,强化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保障。

一、全力以赴,扎实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专项调查

1、高标准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如实掌握人口结构和现状,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订人口政策,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居民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全力以赴,认真总结以往普查的经验,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广泛开展普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组建精干普查队伍,全区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普查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2、开展好各项专项调查。按照市局统一部署,高标准完成r&d资源清查,组织好月度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

3、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后续工作。编辑出版《*区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汇编》,切实搞好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开发运用,使普查成果真正服务于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

二、坚持不懈,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统一思想认识。全区统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局长提出的“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总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全力促进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5、提高队伍素质。统计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数据质量,要坚持以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来提高数据质量。今年要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对局机关干部、街乡统计办、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统计人员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理论知识、业务能力,为数据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6、强化法制建设。统计法制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统计。以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贯彻为主题,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开展统计从业资格和统计人员持证继续学习培训活动。围绕第六次人口普查,进一步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坚决查处影响数据质量的违法违纪行为,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深化基础建设。坚持把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作为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将质量管理体系成果向纵深推广,在巩固街乡一级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今年将管理体系推广到村居委会统计工作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扩大网上直报范围,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完善对街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对街乡统计工作的管理,严格数据质量管理和评估,促进街乡工作整体上水平。

三、创新招法,有效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8、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今年是全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各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统计监测,把握好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深入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客观真实反映本区域、本部门实际,及时对经济运行态势、投资、节能减排等工作提供监测预警。

9、深化统计分析和研究。要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超前研究、深入分析,及时反映。各街乡功能区统计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抓住服务这个中心,扩大为党委政府、企业、民众服务的领域,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级统计机构数据控制体系,增强指标之间的匹配性,把本地域的经济说清、形式说透、走势说准,努力提升统计分析水平。

10、强化统计公共服务。全区统计系统要牢固树立“统计为民”的意识,把公共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今年,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统计宣传报道力度,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手段,及时发布和解读统计数据,让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服务于社会。

四、完善制度,扎实搞好统计队伍建设

11、加强学习。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12、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和大力加强统计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培养干部的大局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广大干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13、完善考核。修改完善对街乡(功能区)统计业务考核办法和专职统计员考核办法。加强责任意识,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形成人人有任务、有目标、有压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

篇3:学校加强工会完善发展计划

学校加快开展校园文化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工会十五大精神,按照局工会和学校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围绕学校新一轮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工会职能,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维护职能,加强民主管理,努力推动校务公开和各项民主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而部署学校今后的工作安排。

一、主要工作

(一)以营造校园文化为目标,积极丰富教工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形成“爱我虹桥,兴我虹桥”的良好师德风尚,发扬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为更好地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九月份将开展庆祝教师节活动。

2、丰富教工生活,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教工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工的艺术修养,开展丰富多采的职工文艺活动。拟在国庆节、元旦举行教工文艺活动。

3、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坚持体育活动的群众化和校园化相结合,强身健体和竞技相结合,组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

(二)以师德建设为主线,创新素质工程,展示教师风彩。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找准位置,选好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党支部做好工作。

2、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引导鼓励女教师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三八”妇女节举行庆祝活动。

3、塑我校教师新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塑造虹桥教师新形象,不断深化师德建设,开展“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实评选活动。

4、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名师的榜样作用。

(三)抓好校务公开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1、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教育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教代会是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学校事务的主要途径,我们将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结合我校的实际,不断充实教代会的内容,不断拓展教代会的形式、不断创新教代会的方式和方法,逐步建立建全教代会制度。本年度以改变教代会提案为突破口,创新教代会。

2、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会工作的重点,真正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工会组织的优势,主动关心职工、帮助职工、团结职工,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保障工程,全力维护教工利益。

1、以确保教职工的健康为目的,以提高教职工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改善教职工学习和工作条件,组织为教工体检活动,“三八”组织女教工体检。

2、以解决教职工困难为已任,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

3、努力做好教职工的“五必访”活动,真正关心教职工的生活。

(五)以创建特色工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会的整体工作水平。

1、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工会干部学习,要以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为目标。提升工会干部的整体工作水平。

2、加强工会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工会工作理论的研究探讨,把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创新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听取教职工的意识和要求,为教职工讲实话、办实事。

3、加强工会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会法规、交流探讨工会工作,使工会工作进一步得到学校党支部和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理解。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工会十五大精神,按照局工会和学校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围绕学校新一轮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工会职能,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突出维护职能,加强民主管理,努力推动校务公开和各项民主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工会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为教职工服务,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新贡献。

三、工作日程安排

一月份:年工会工作总结、春节慰问和帮困送温暖工作。

二月份:年工会工作计划,“三八”节系列活动筹备工作。

三月份: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发扬我身边的榜样”教工演讲比赛筹备,举办教工羽毛球比赛准备。

四月份:举行教工羽毛球比赛,“发扬我身边的榜样”教工演讲比赛。

五月份: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活动,暑期疗休养准备工作。

六月份:“六一”庆祝活动,师生联欢,暑期送清凉工作。

七、八月份:组织部分教工暑期旅游。

九月份:庆祝教师节,首届“关爱教育我的责任”演讲筹备

十月份:庆祝国庆活动,首届“关爱教育我的责任”演讲比赛。

十一月份:教工运动会,10米自行车慢骑比赛。

十二月份:帮困送温暖工作,庆元旦活动。

篇4: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做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切实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冗员过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是实现国有企业3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减员增效的方针,做好下岗分流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方针,规范职工下岗程序,认真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把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都组织到中心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对列入三年脱困目标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加大下岗分流的力度,真正为企业脱困和改制创造条件。从总体上考虑,在前一阶段下岗分流基础上,力争在明年底以前基本解决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富余人员问题,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

――认真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资金。筹集资金是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实行企业、社会、财政各自负担的办法落实资金。一是落实企业自筹资金,凡有能力的企业,该出的钱一定要出。二是加大社会筹集资金的力度,下大力气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在保证支付失业保险金的同时,调剂更多的资金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三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级财政都要加大调整支出结构的力度,做到优先、足额安排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对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搞好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符合条件的可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家庭经济困难的,可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条保障线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形成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一是保持国有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中央提出增加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解决就业问题。二是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在新增就业中大约有80%来自中小企业,就业的潜力很大。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四是提倡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如非全日制工、季节工、短期工、临时工、计时工等。五是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中央和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对自谋职业的在工商登记、税收减免和资金信贷方面给予支持,要切实把这些优惠政策落实到下岗职工身上。

――加强再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从今年起,在城镇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减缓就业压力。引导下岗职工彻底摆脱各种传统择业观念,树立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自强创业的观念。用人单位也要转变用人观念,社会各方面都要理解、尊重下岗职工。

――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市场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同时,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因地因时引导和促进下岗职工进入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富余人员直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新机制。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大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力度,依法将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做好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以及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作。同时,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和清欠工作。对用人单位拒不参加社会保险和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行为,坚决按条例规定予以处罚。

――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改革步伐。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各地制定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并陆续组织实施,尽快完成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任务。

――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不断增大,近两年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决定》提出了通过征收利息税、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切实按照《决定》的`要求,努力拓展社会保障新的稳定的筹资渠道。在加强基金征缴、努力开拓新的基金来源渠道的同时,严格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

――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要大力推进养老保险的全额缴拨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养老金。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按照属地化的原则由社区管理有关事务。

四、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总体思路,逐步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能增能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者年薪制。企业内部分配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办法,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工资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一定能够完成中央赋予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篇5:着力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

着力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

摘要: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是指对乡镇企业经济进行统计调查,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整体功能的一项工作.近年来,随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乡镇企业统计一方面满足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宏观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 者:王丽丽  作者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125 期 刊: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Journal: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 

篇6:城乡统计法制完善计划

城乡统计法制完善计划

今年全区统计法制工作按照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效能,为全区统计改革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法制保障。

一、建立完善街乡统计法制工作考核制度

1、按照市统计局《关于修订区县统计业务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津统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开展修订《*区街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工作,把“统计法制工作”内容列入《街乡统计工作考核办法》中,将统计普法、统计执法检查、统计从业资格认定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统计法制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街乡统计法制工作,推进依法行政,确保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二、继续抓好新《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工作

2、继续深入开展新《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处分条例》的宣传贯彻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统计法律意识。结合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力时机,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培训机会,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统计工作者、企业法人以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3、积极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宣传活动。继续利用《今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广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面,掀起年度普法高潮,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抓好街乡(功能区)的统计普法工作。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动员各街乡(功能区)及区直综合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宣传,加大对各村(居)委会及企事业统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各街乡及村居委会自行开展有特色的普法活动,增加统计普法经费投入,确保统计普法宣传取得成效。

5、认真落实统计普法与开展统计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宣传制度。不断丰富普法宣传内容,把新《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年内召开的统计年报会议和部署专项统计业务工作会议上的必讲内容,扎实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6、按照市统计局统计普法考核验收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

三、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执法保障

7、认真贯彻落实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处分条例》。严厉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执法保障。全年计划检查70家企事业单位,检查工作从4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对在执法检查中查出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区统计局将严格按照新《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进行处理,对典型统计违法违纪案件将予以曝光,更好地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8、积极配合市统计局开展全市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圆满完成市统计局部署的各项执法检查任务。

四、搞好统计执法队伍培训、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统计继续教育工作

9、年内组织举办一期区和街乡专、兼职统计执法检查员执法业务知识培训班,邀请市统计局法规处的领导为街乡及功能区统计办执法人员进行一次执法能力的业务培训,以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执法水平,保障全区统计法制工作质量的提高。

10、积极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和持证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按照市局统一部署,依法开展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持证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

篇7: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一、充分认识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政策,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特别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既是解决困难群众医疗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把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当前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医疗救助工作的总体要求

医疗救助制度是对因患大病的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居民实行救助的制度。各地要按照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快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已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今年内组织实施;其他地区要在全面组织实施。

医疗救助工作要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救助制度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救助水平与筹资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总体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着眼于救助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监督,规范管理,逐步完善。

三、医疗救助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救助对象。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

3.市、县(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救助的人员。

“其他应当救助的人员”的具体条件由当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救助方式。

1.农村救助对象统一纳入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的待遇,其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2.救助对象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家庭或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

3.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因患大病,家庭或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

4.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和支付渠道给予补助。具体病种由省民政厅、劳动保障厅和卫生厅确定公布。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解决救助对象的医疗及生活困难问题。充分利用各类医疗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办面向困难群众的慈善医院、惠民医院,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救助标准。

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筹资能力,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标准。救助标准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相衔接。救助对象全年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最高标准。对特殊困难的救助对象,经民政、财政部门审定后,可适当增加救助金额。

(四)资金筹集和管理。

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原则筹集和建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其资金来源:

1.财政性资金。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医疗救助资金(一般不低于人均3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等给予适当补助。补助数额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根据各地医疗救助支出金额和财政状况以及工作成效等因素确定。

2.社会捐赠及其他资金。

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具体资金管理以及申请、审核、发放办法由省财政厅、民政厅、劳动保障厅、卫生厅另行制定。

(五)医疗服务。

救助对象的定点医疗机构选择及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未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各地卫生、民政部门确定。

四、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领导,认真制定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确保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实施。各地民政、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协调机制,相互配合,共同抓好医疗救助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医疗救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互相衔接、配套的运作机制。民政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医疗保险的管理,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有关医疗经办机构要协助做好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的审核。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医疗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合理使用。各地要认真落实事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以及村委会、社区的作用,主动接收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医疗救助制度稳健规范运作。

篇8: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统计监测制度初探

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统计监测制度初探

一、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统计监测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和企业的微观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强,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国民经济对外来资本冲击的承受力还有待提高,且外汇相对短缺,必要的外汇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但应尽量按照市场规律并遵循国际惯例,完成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所以,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外汇统计监测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作 者: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外汇管理处  作者单位: 刊 名:华北金融 英文刊名:HUABEI FINA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F8 关键词: 

篇9:以人为本 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以人为本 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以人为本  加快健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构建“和谐某市”调研分课题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为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方便群众生产和生活,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城乡建设和管理“三变样”目标,紧紧抓住某城市新一轮市政、交通体系建设整体向郊区拓展推进的机遇,大大加快了某市大市政、大交通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提升了某市城市形象,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某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顺利实现“三变样”目标,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结合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中期目标,展望远期目标。本分课题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分析一系列相对可行的保障措施。

一、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某市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

(一)道路网情况

1、城市道路立体交通框架建设情况

按照“三线、五纵、七横”立体道路交通格局,已经完成“一线、四纵、六横”的建设任务,即建成了轨道交通1号线、逸仙高架道路、江杨路、蕴川路、沪太路、长江路、外环线、水产路、宝杨路、友谊路、郊环线;“二线、一纵、一横”道路正在建设中(轨道交通3号线、7号线、潘泾路、石太路)。基本建成以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基础,乡村道路为补充的道路网。

2、市政道路设施情况

现有道路总长度557公里,与前三年相比,增加了92公里,增长率为27.2%;现有道路(含公路)总面积981万平方米,比三年前增加268万平方米,增长率为37.6%;我区道路密度为1.13公里/平方公里,为1.88公里/平方公里;20人均道路占有9.09平方米/人,20人均道路占有12.1平方米/人。

3、农村公路设施情况

底,我区设备量内农村公路共有140条,总长度为344.2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9.57公里,占总里程的11.5%;三级公路65.41公里,占总里程的19%;四级公路239.28公里,占总里程的69.5%。另有桥梁160座。至年底,预计我区扣除两岛后设备量内的农村公路共有88条,总长度为180.29公里,另有桥梁152座。

(二)公共交通现状

1、地面公交

某市区境内共有地面公交线路124条,线路长度2237.928公里,全线运客总量为1009626人次/天,运营班次27758辆次,运营车辆2358辆。其中以数字命名的线路有88条(包括4条夜宵线、4条高峰线),以文字命名的线路有36条,其中区内线路长度1120.185公里,全线运客总量约为66万人次/天,线网长度283.415公里,占全区通车道路(423.1公里)的67%。

2、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1号线在某市区区域内共设4个车站,双向进站客流量为40604人次,出站为37447人次,轨道交通4个站全日集散人次为7.8万,其中最高为共富新村站。

3、公交基础设施

枢纽站名称 占地面积 停车面积 建筑面积 停车辆数

宝杨路 57387M2 51666M2 65851M2

大柏树 32387M2  6961M2 290

月浦 108148M2  10454M2 250

沪太路 87784M2  86151M2 800

共和新路 55332M2  3M2 491

罗店汽车站 6541M2 5370M2

石洞口 2645M2 2080M2

(三)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截至20,按建成区85平方公里范围(包含外环线绿带)计算,全区绿地面积3241.04公顷。其中,公园面积58.9公顷,街道绿地1036.28公顷,居住区绿地507.79公顷,单位绿地1418.17公顷,防护绿地219.9公顷,绿化覆盖率39%、绿地率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区域内公园11座,面积58.9公顷,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绿地46幅,面积67.6公顷;古树名木43棵,古树后续资源16棵,古树后续资源副册2棵,行道树31651棵。

我区绿化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主要道路两侧。东部的淞宝地区、南部的泗塘通河地区和大华地区、西部的外环线400米绿带、北部的宝钢月浦罗店地区的绿化量总计1169.5公顷。

(四)重点地区开发情况

1、罗泾镇

道路:罗泾镇域范围内南北主干道有北川路和沪太路,东西主干道石太路、潘川路、新川沙路和集宁路。某市工业园区东西主干道金石路已建成通车;上下水:用水全部属地下深井水,雨水全部采用地表自然排放,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电力:35KV变电站2座;燃气:全部采用灌装液化气。

2、罗店镇

道路:市级道路有沪太路,区级道路有月罗路、富锦路,镇级道路有潘泾路、石太路、富张路等30多条,村级道路50多条;上下水:有市北公司、宝罗水厂、罗南水厂等4家供水单位,日均产污水300多吨,其中80%以上的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大部分企业污水都简单处理或不经处理直排河道;电力:35KV变电站4座;燃气:气源由石洞口煤气厂0.8MpaDN500高压人工煤气管引入。

3、西城区

道路:外环线、效环线、江杨北路、宝杨路为区域内快速主干路,友谊路、杨泰路、水产路为片区次主干路,盘古路、湄浦路、梅林路、月城路、铁山路、铁力路为城市次干路,竹艺路、镇新路、杨鑫路等为城市支路。上下水:杨泰泵站、杨行泵站、大黄泵站等3座雨水泵已启用。

(五)水、电、气设施

1、水

我区现有三座污水处理厂,即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泗塘污水处理厂、吴淞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46万吨/天,属某城市市排水公司管辖。

淞宝、月浦老镇、泗塘、通河地区已建有比较完善的雨水系统,除月浦老镇地区为低标强排系统外,其余均为强排系统,按36毫米/小时标准排水;南地区除经纬置业、锦秋加州、庙行地区为自排系统外,其余均为强排系统,淞南、高境镇域范围内大部分属低标强排区,管道的设置小范围内各成体系,泵站布局不尽合理和完善,泵站排量设置标准偏低,尚没有形成规划中的雨水系统;北片基本以自排为主,除西城区、罗店新镇等重点地区有较完善的`雨水系统外,其余区域尚无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

我区供水以市北自来水公司为主,镇属深井水厂供水主为补充。市北自来水公司日供水36万吨左右,市北自来水公司所属深井水厂日供水1.7万吨左右,镇属深井水厂日供水3.8万吨左右。

2、电力

-2005年某市先后建成14个35KV变电站,1个110KV变电站(兴隆站),并投入运营,缓解了泗塘、祁连、大华、罗店新镇、西城区等地区用电矛盾。

年份 变电站 服务范围

 虎林站 江杨南路以西、长江西路以北、泗塘、呼玛地区

葑溪站 上大路以北、沪太路以西、蕴藻浜以南

 岭南站路 保德路以北、江杨南路以西、共和新路以东

富锦站 杨行工业园区内

 沈行站 宝泉公路以北、顾村工业园区内

大华站 大华地区

乾溪站 环镇北路以北、沪太路以西

约帕站 罗店新镇内

海江站 海江路以北、牡丹江路以东、友谊路以南

杨泰站 蕴川路以东、宝杨路以北、江杨北路以西

2005 兴隆站 新江湾城内及闸殷路一带

集贤站 石太路以北、某市工业园区内

纪蕴站 共和新路以西、南蕴藻浜以北、共康路以北地区

石太站 石太路南、潘泾路以西、罗店地区

高境站 国权北路以西、逸仙路以东、三门路以北、何家湾路以南地区

3、气

全区燃气用户共有45万户,其中燃气市北26万户,宝钢煤气6万户,瓶装液化气13万户。管道煤气供应单位2家:市北燃气公司和宝钢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7家;燃气率达98%,城区气化率达99.8%。

(六)存在问题

针对目前某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我们清醒认识到,由于某市城市建设历史欠帐较多,许多城市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1、道路拥堵、交通不畅。部分道路拥堵,特别是快速道路和主干道口交通不畅,快速交通设施与其他主次干道快速交通功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公共交通与重点地区建设开发相对滞后,市民出行仍感不方便;区域重型车辆密集,道路损坏严重,路况较差。

2、绿化发展不平衡。绿化投入单一,镇、街道缺乏绿化资金正常渠道,造成重点地区绿地较多,边缘地区绿化量不足的现象;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和农村绿化建设格局不统一,养护极分化,部分地区存在失管失养现象。

3、水、电、气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全区污水体系薄弱,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大部分地区无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直排河道现象严重;电力负荷,增长较快,随着大型钢铁企业和住宅区迁入地,35KV变电站网布局不合理,电力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衔接不够;燃气事业发展较满,随着经济发展,燃气需求日益增加,气源缺乏,居民用气知识淡薄,安全事故频发。

4、重点地区发展受瓶颈制约。重点地区道路管养体制不顺,镇级部门道路管养经费不足,能力不强,造成道路路况差;公共交通布局不管理,群众出行不便;水、电、气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关于建设和谐某市的目标与评价指标

1、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某市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环境先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力求某市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能“建精品、创亮点、求超越、快发展”,使某市城市建设由治标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城市功能由满足需要向同步与国际接轨转变,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2、评价指标

道路密度、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

三、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近期任务(前)

(一)道路交通

1、全面完成 “三线、五纵、七横”立体道路交通格局。在已经完成“一线、四纵、六横”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加快工程前期动迁和施工过程中的推进协调,确保M1线、M7线(二线)、潘泾路(一纵)、石太路(一横)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形成“三线、五纵、七横”立体道路交通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体框架道路建设,提出“七纵、八横”交通格局,增加“二纵”(A13、富长路)、“一横”(宝钱公路),并完成富长路、宝钱公路建设任务。

2、完善主次干道道路网络建设和改造。完成石太路、富长路、军工路、北川路、潘泾路、祁连山路等主干道建设;完成杨泰路、集宁路、一二八纪念路等道路建设任务。

3、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及公路网基础水平。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62.61公里,其中新建29.41 公里,改建33.2公里;新、改建桥梁25座,其中新建16座,改建9座;自然村之间公路通达率达到100%。

4、建立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在管辖区域主要道路、重要区域内道路上设置50个交通信息采集点,监控道路交通运营情况,提升管理档次,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替代阶段性人工收集道路信息的落后状况。

5、加快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确定公交主干线网,保留优良公交线路,调整不合理线路;调整与市中心联系的公交线路,配合轨道交通的发展实现一体化公交;增加城镇间公交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新辟一些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公交短线。

6、改革道路管理体制,推行道路统一管理  研究制定乡镇道路管理办法,改革现有道路两级管理体系,将镇道路统一纳入区市政道路(公路)专业管理范畴,统筹养护经费,提升全区道路管理品质和能力,加快迅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改变多头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的现状。建议以道路设施量为依据,以设施养护经费为标准,镇管道路经费根据各镇道路设施量,统一从镇财政单列,划拨专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二)绿化建设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绿地率32%。

序号 项    目 面积(公顷)

1 爱晖路长江西路西南角高压带 2

2 西城区主题公园 50

3 白鹭公园 23

4 吴淞十一街坊 1.2

5 共和新韵 0.4

6 虎林路东侧(呼兰路以北河边) 0.7

7 铁山路(友谊路跨线桥) 1.1

8 泗东码头一期 0.98

9 江杨路四期 7

10 环区步道 60

11 蕴川路两侧 30

12 炮台湾公园 55

13 宝杨路两侧(川路-江杨北路) 5

14 庙行公园 20

15 西北公园一期 100

16 沪太路道路拓宽绿化工程(外环立交至洋桥收费站) 46

17 北蕴川路绿化工程(蕴川路至新川沙路) 25

18 石太路绿化工程(老蕴川路至沪太路) 32

19 宝安公路绿化工程(蕴川路至区界) 46

20 淞宝工业区50伏高压走廊绿化 10

21 高境地区配套公园 4

22 高境镇江杨地区大型公共绿地 0.3

23 庙行地区大型绿地 0.3

24 刘行地区大型绿地 0.3

25 生态专项建设工程 459.38

26 潘泾路道路绿化工程 27.5

27 淞南地区大型绿地 0.3

合    计 1007.46

(三)水、电、气事业

1、近期污水设施建设

某市工业园区污水干管工程:计划建设Φ1000~1500污水管道5.09公里及潘泾污水泵站和罗北污水泵站;月罗公路污水干管工程:计划建设Φ600~1000污水管道约6.7公里及月杨污水泵站和罗店污水泵站;川路污水管道工程:计划建设Φ600~800污水管道7.8公里。

2、近期电力建设

新建石太变电站、110KV兴隆变电站、花园变电站、35KV钱湾站、35KV陆翔变电站、35KV高境变电站、35KV集贤变电站、35KV绥化变电站等8个变电站,使某市地区的电力负荷低于2004年电力负荷。

3、近期燃气发展

基本完成区内燃气主干管网建设,基本满足工业园区、四高小区、罗店新镇等重点地区的用气需求。

(四)近期重点地区建设任务

1、罗泾镇:建成潘泾路(园区段)、罗东路、罗宁路、环钟路、道潘沪路、中心路(陈集路-潘泾路)、陈集路等道路;开工建设月浦水厂,建成两条输水管线,在园区及镇的规划支路下敷设Φ600-1000雨水管道,污水水理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建成22万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建设北川路金石路口高中压燃气站、潘泾路宝钱路口中压燃气站。

2、罗店镇:修筑杨南路、祁北路(罗溪路~罗太路)、集贤路(祁北路~罗新路);结合沪太路、石太路拓宽工程,预设上水管网,为停用深井和社会发展供水奠定基础,同时完成罗店镇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和罗店新镇3.4平方公里内雨、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在新镇动迁配套房基地(祁北路、罗新路之间)建设一座35KV变电站(规划中的S11),以满足新居民及商贸用电;结合新镇建设,老镇改造,进一步完善绿化配套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完成10条左右河道的绿化配套建设。

3、西城区:实施月城路、松兰路、杨鑫路、铁力路、克山路等道路;建设杨行泵站、杨泰泵站、大黄泵站。

▲中期任务(前)

(一)道路交通

1、形成“三线、八纵、八横”大市政、大交通格局  在“三线、五纵、七横”道路立体交通格局基础上,启动A13、A21、快速道路和祁连山路主干道建设,至20形成“三线、八纵、八横”交通主体框架,进一步提升快速通道交通能力和辐射功能。

2、完善主次干道网络,发挥主次干道互补功能  启动宝安公路建设,配合隧道建设改建长江西路,配合江湾新城开发建设殷高路;提升城市次干道的档次,建设水产路、何家湾路、四元路、新川沙路、陆翔路、友谊路、南大路、塘祁路等道路。

3、加强城区道路改造,完善区域道路网络  完成西城区10条道路改造,启动苏葛路、杨南路、规划路道路建设,加强地方道路与主干道路的沟通。

4、建立多方式立体的舒适、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公交复线系数,调整与轨道交通线路平行的公交线;增加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公交线路及公交联络线,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增路网覆盖率,减少公交空白。

(二)绿化建设

至年,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7平方米;绿地率大于35%;绿化覆盖率大于40%。

序号 项目 面积(公顷)

1 西城区绿龙 142

2 顾新路沪太路转角 3

3 宝安公路南路 1.5

4 鹅蛋浦两侧近桃浦 2

5 聚丰园路南侧 1

6 真大路两侧区界边 2

7 沪太高速真金路西北角 3

8 桃浦河两侧纬中路北侧 2

9 东郊泾东侧杨北路南侧 2

10 江杨南路东侧 1.5

合    计 160

(三)水、电、气事业

1、中期上下水规划

实施新川沙路污水干管及罗泾泵站,潘泾路、纬二路、富长路污水干管及长山泵站,罗溪路、石太路、抚远路、罗北路污水干管及小川沙河泵站、罗北泵站,宝安公路污水干管及刘行、顾村泵站,富锦路(西干线东侧)污水干管,并改造1号泵站,江杨北路污水干管,并改造2号泵站,规划控制规模在15万吨/天至30万吨/天的泰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完善北地区污水收集系统。

2、中期电力规划

新建罗店变电站、诺贝尔变电站、园和变电站、宝浏变电站、山连变电站、陈太(葑塘)变电站、锦秋变电站、呼兰变电站、长临变电站等26个35KV变电站,全区用电基本平衡。

3、中期燃气规划

建设次高压门站6座。包括天然气置换门站1座(共康站);高中压调压站3座(石太站、月浦站、某市工业园区站);以及宝钢配套门站2座(富锦站、长樱路站)。建设0.8mpa天然气次高压主管道(DN500)38.2km。包括郊环线、石太路、富锦路、北川路、富长路。配合新城区、工业区开发建设,建成区域范围内的中低压管网

(四)重点地区开发

1、罗泾镇:新建罗泾水厂,敷设罗泾水厂-新川沙路-潘泾路输水管;污水纳入污水管网排放至石洞口污水处理厂,并建设潘泾、罗北、小川沙三座污水泵站;新建2座22万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敷设煤电路-北川路-石太路-罗宁路-陈集路0.4 MpaDN300中压输配燃气管,形成环网。

2、罗店镇:修筑杨南路~宝安公路、联杨路、罗新路、罗溪路(祁北路),并在沪太路以西,南北方向规划建5公里二级以上的主要公路;沿杨南路增设水管供二边企业,解决罗店西部地区水压较低的矛盾;罗店、罗南老镇雨水管网系统基本建成,覆盖率达到90%;在罗店镇北郊或某市的工业园区内新增一座220KV变电站,解决罗店镇域220KV电源点紧缺情况。

▲远期目标

一、完善主干道系统。长江西路与锦秋路连通;殷高西路与环镇北路连通;藻南路与塘祁路边通;建设康宁路与中环线连接。

二、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新城区道路网络,达到规划要求。

三、建设南北跨越藻浜的桥梁,富长路、康宁路藻浜桥;陈广路、联泰路、泰联路、爱辉路虎林路跨越藻浜的桥梁。

四、北部重点地区月浦镇、罗泾镇、罗店镇、工业园区等基本达到与中心城区相一致的道路网络。

五、加密、梳理城市支路网密度,增加三级以下的公路网。

六、建设一批立交系统。长江西路、江杨南路互通式立交;殷高路、场中路、南陈路、铁山路、铁力路等一批铁路立交。

四、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加快全区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实现大市政大交通的格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某市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协调、约束作用,通过编制总体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强化规划的严肃性,达到建设适度超前,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开发建设的系统性和网络化水平。增强城市的承载、服务、集聚和辐射功能。

(二)树立工作创新意识,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能力。

面对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形势和要求,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建设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鼓励社会参与监督、评议,广泛听取群众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开发中注意解决好“新帐不欠,旧帐逐年还清”的问题

某市是一个市政基础设施欠帐比较多的地区,大部分乡镇配套不完善,尤其是对污水的处理、垃圾的处置、生态环境的优化等问题,矛盾更为突出。由于受资金的制约,这些问题一时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要按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以及政府对资金投入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建设计划,组织实施。做到新建项目按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步到位,过去的建设欠帐在今后更新改造中逐步加以解决,是我们在开发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四)加强联系,寻求支持,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沟通,形成合力,抓好城乡建设长效管理,需要各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联合管理,形成合力。特别是巩固建设成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就更需要各部门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因此,要从三方面加强横向联系:一是,要从全市的高度,从某市发展的角度,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在规划、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争取市里在管理上的支持。二是,加强与区内大型企业和部队的沟通,发挥他们的优势,联动发展,争取大型企业和部队在执行上的支持。三是,建立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争取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合作、齐抓、共管的世态,巩固建设成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五)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一项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要抓好具有共性或职能交叉的工作,不推不躲不扯皮,齐心协力,形成“上级考核、同级评议、百姓测评”,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

五、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通过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协调处理发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二)统筹、科学安排好各类建设项目。要深化、优化各类控规和详规,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做到功能齐全、留有发展余地。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行地块组团式、市政网络化模式建设各类项目。

(三)处理好规划和建设的关系。克服“摊大饼”式发展,规划要控制,建设也要控制,做到组团式的建设,规划要有弹性,又要有包容性,建设要经济又要节约土地。

某市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篇10:当前金融统计制度存在四方面的缺陷亟须完善

当前金融统计制度存在四方面的缺陷亟须完善

一、统计范围较窄,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

(一)金融统计面窄,不能完整反映金融整体运行情况。目前人民银行统计范围仅限于银行业,而不是整个社会金融统计,单一的银行统计指标较多,缺乏完整的金融指标体系及与整体经济运行相联系、相融合的综合性、联动性指标。

(二)统计指标设置笼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基层央行的统计报表重点是对存贷款常规业务进行统计与分析,没有反映基层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情况,以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相应统计指标未设立,中间业务及其分类指标也有缺漏,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就业贷款、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应指标设立不完备,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

二、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薄弱

(一)系统纵向统计分析功能薄弱。基层金融统计仅对数据进行横向地简单地分类、罗列,没有对各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深加工,报表体系中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指标和报表,系统的纵向统计功能薄弱。这使得花费诸多人力、物力收集起来的金融统计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金融统计数据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报表科目口径不统一,数据衔接不到位。具体表现在:

1、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贷款按流动性分设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个指标,在短期贷款指标下又分设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农业贷款等按行业分类指标,而在中长期贷款指标下又分设了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按用途分类指标。指标属性的不统一使得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指标下属各子项之间衔接性不强,通过阅读报表只能了解短期工业、建筑业贷款有多少,而不能了解整个工业、建筑业贷款的情况,降低了报表的可读性。不良贷款的剥离及核销情况在报表中也得不到体现;

2、在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与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前者存款分为企事业单位存款、储蓄存款等五种存款类别,后者则将企业存款单独统计,比前者多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农业存款三个存款类别,指标设置不统一降低了本外币报表与人民币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三、金融统计与金融会计信息处理不匹配

现行金融统计制度规定,金融统计报表以会计报表为基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决定了金融统计数据的准确度。虽然现行金融统计制度统一规定了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的对应关系,但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对应关系并不是数据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具体体现在:

(一)会计数据处理本身出现差错,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如贷款到期后没有按时归还的,没有及时转入逾期贷款户,致使统计数据中不良贷款指标反映失真。

(二)会计与统计的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会计科目与统计指标设置不同步。表现为统计指标调整滞后于会计科目调整,导致统计数据不实。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中间业务、衍生金融产品等不断涌现,会计科目调整将更加频繁,这种矛盾亦会更显突出。

(三)统计与会计在核算时间上不一致。如部分地理位置偏避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电子化建设相对落后,核算数据不能适时传输,为应付统计时效性要求,人为把统计或会计核算时间提前二至三天,而地理位置较好、设备较为先进的农村信用社则仍按照正常核算时间进行,这种时限的差异产生了一些数据估填失真现象。

(四)央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因素附带效应影响。在对基层央行实行会计核算“四集中”及国库“大额支付”后,因联行帐务数据、损益类数据与资产负债平衡表关系、中心支行与各县“待结算财政款项”、“地方财政库款”归属等会计元素的处理变化,导致对应关系模糊,致使“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民银行分县信贷统计数据难以体现全面、真实和准确。四、现金收支统计制度有待修订完善现行的现金统计制度是人总行于制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建筑企业从银行提现时,开出支票的用途为“工程款”,金融机构往往将其全部统计入“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中,而“工程款”中的工人工资部分应计入“工资性支出”中,按照现行现金统计项目归属则无法进行准确统计。

篇1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贸易统计制度方法的宏观思考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贸易统计制度方法的宏观思考

我国的贸易统计工作,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过了2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又必须承认目前的贸易统计工作是相对被动和落后的。认真反思近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认为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在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和落后状况。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 馐悄壳懊骋淄臣剖?葜柿肯陆档闹匾?蛩亍?、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的限额标准(批发企业年销售额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00万元及以上、餐饮企业200万元及以上,年末从业人员分别为20人、60人和4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47%,其中零售企业仅占26%;企业单位不足3万家。建议将目前的限额标准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额以上企业的比重,其销售额应该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额比重应提高到60%以上。届时限额以上企业约达到7万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场的总规模和发展变化趋势。今后贸易统计只要紧紧抓住这7万家限额以上企业,工作就会变得较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减轻限额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的压力。同时现行的许多贸易统计信息(如限额以上企业财务统计指标)也会“身价倍增”,变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计划期内取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从而完成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的过渡,并完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我国即将加入WTO,贸易统计必须象其他专业统计一样,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现行的贸易统计核心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于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和目前资料采集方面的制约,数据质量不断下降,已经难以为继;从现在开始,必须统一认识,逐步弱化这一指标,相应突出和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可能的话应含服务业)的商品零售额统计,因为它涵盖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额,目前可考虑同时公布以上两个指标,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现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同时完整的商品市场是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市场组成,生产资料流通总规模的发展变化,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要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部门,主要依据工业统计报表和贸易统计报表有关指标,按季度测算社会中间产品销售总额(或称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宏观上反映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变化,这项工作对于贸易统计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要从宏观上研究商品流转统计与商品价格统计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现行统计体制问题,但现在必须认真的研究。在现行统计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设想将目前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基层的采价过程与目前基层商品流转统计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商品价格统计和流转统计基础资料的配套,然后按现行统计体制,在县级统计局“分家”,分别按贸易统计和价格统计的不同渠道逐级上报。这样综合资料和许多结构性资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关于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制度是政府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式、调查方法、报送时

间及方式等内容进行的专门规定,它既是对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具体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统计制度的改革相对于指标体系改革而言,既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就目前贸易统计制度的改革来讲,笔者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贸易报表制度修订要遵循“进度侧重反映趋势、年度侧重反映总量与结构”的原则。目前贸易餐饮业报表体系中,必须精简进度报表内容与工作量,以利于上下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反映商品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进度统计只要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及其主要构成情况;年度统计则必须全面反映贸易餐饮企业基本情况、流通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济效益等,为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为宏观决策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要强化商品类值统计、弱化现行行业统计。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标志越来越难以反映贸易企业真实状况,因为按现在许多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己经无法准确地界定和将其划归为某个行业,流通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情况己不复存在。年度统计中的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统计应加强,因为它反映企业所有制结构;而行业分组目录要大为压缩,仅区分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即可,因为再细分既难于操作,也缺乏经济分析意义。同时要强化对贸易企业商品经营类值的统计,因为详尽的商品分类信息,对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和处于下游的消费环节均具有导向作用。建议将目前我国商品分类目录由37个增加到60个以上。

(三)要加强对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我国即将加入WTO,外资开始抢占我国零售市场。这样一方面加快了零售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商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目前国内零售市场可谓“百花齐放”: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连锁企业达1500余家,连锁门店超过26000家,销售额突破了1500亿元,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亦应运而生。我国商业尤其是零售商业已步入重组时代。但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涵盖全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和零售业态的统计制度,既不能为政府提供零售市场翔实的结构资料,也不利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比较研究。因此建立完整的连锁经营和零售业态统计制度,无论是对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还是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定期统计制度。商品交易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经常性常年交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的现货交易市场。这种我国特有的商品交易形式近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较为规范的市场近6万家,年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零售额己占全社会的20%。对繁荣经济、方便生活、安排就业均作出了贡献,这种交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存在和发展。我局在19进行了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快速调查基础上,于起建立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的的季报制度,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今后主要从报表运作方式、完善统计指标上进行规范和完善。

(五)要尽快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商品市场己处于买方市场,大家关心的己经不是哪些商品好销,而是哪种品牌的商品好销,因而商品的品牌信息己经成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信息。统计部门必须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地研究建立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制度。可考虑将目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库存”年报表设计改造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品牌统计”年报表,选择与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30种商品进行品牌信息的年度统计。

三、关于贸易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贸易统计抽样调查工作是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从小型贸易企业开始,到目前己经扩大至包括个体经商户在内的全部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前期推进的速度慢一些,而近2-3年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各地区普遍完成了小型贸易餐饮业和个体户的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近10个地区经过连续抽样调查的观察和验证,己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抽样调查精度,具备了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成绩应该肯定,但影响这项工作整体推进和深入开展的问题仍很多。除具有与其他专业抽样调查工作相同的问题(如受分级经济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使抽样调查工作的推广困难重重、各种干扰因素影响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受传统统计调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而使统计系统自身缺乏调查方法改革的内在动力等)之外,目前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还受调查方法、调查体制以及保障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必须从整个统计设计和理顺统计体制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和合理安排,才能使贸易抽样调查工作深入和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发挥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突破口”的功能。

从近期工作看,各地区已普遍开展了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只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己。目前必须尽快结束全面试点,将工作重点转入抽样调查成果的应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2-3年内使各地区的贸易抽样调查工作达到具备用抽样调查数据替代全面调查数据的条件,并在经费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在尽可能多的地区实现数据替代。数据替代及其相关工作的完成,即贸易抽样调查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对全国的贸易抽样调查方法和样本户调查指标进行规范和统一。对贸易抽样调查方法的采用,国家未作统一规定,只提供了参考方案,由各地区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但目前这项工作进入应用阶段后,改变各地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以利于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按“小型企业采用分层等距抽样、个体户采用整群抽样”的思路来规范和统一全国的贸易抽样方法。各地区根据这个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抽样总体和样本量,只要对本地区有足够的代表性即可。国家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调查精度和按一定要求与格式上报抽样调查资料。同时对样本企业(户)的调查指标和相关要求(如调查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等)也应统一,以利于抽样资料地区之间的可比和全国抽样调查成果的利用。

二是积极而又稳妥地做好数据替代工作。用抽样推断数据替代全面统计数据,是贸易抽样调查的工作目标。但实现目标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因为一旦替代,传统的调查渠道即告中断,还须做好与历史资料的衔接,实现平滑过渡。所以实现数据替代的首要条件是调查方法趋于成熟,调查数据经过连续观察和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数据替代的后续经费保障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纳入预算科目。目前小型贸易业的数据替代技术条件基本成熟,大部分地区具备了替代

条件;而个体户由于受总量与结构不清、调查方法的不完善与不统一等因素制约,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具备替代条件。而后续的调查经费保障条件机制目前也尚未形成。

三是要切实加强贸易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要建立和规范基层样本企业和样本户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加强对各级贸易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调查员的抽样调查知识的培训等。

从今后发展看,由于目前贸易抽样调查数据占总量的比重过大,而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难度又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对这项工作的巨大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因此今后贸易抽样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与调整贸易餐饮企业的限额标准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要降低限额标准,增加限额以上企业比重,从而减轻贸易抽样调查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下滑的局面。如果这一设想实现,下一步就需要从理顺整个统计调查体制的全局考虑,将商品销售额占总额约30%的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抽样调查工作移交调查队,并定期向贸易统计专业提供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的数据,以便于合拢。这样调整的依据是因为目前调查队的体制是垂直管理,自上至下均有专门队伍和专项经费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特征,从而提高整个统计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篇1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贸易统计制度方法的宏观思考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贸易统计制度方法的宏观思考

我国的贸易统计工作,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过了2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但同时又必须承认目前的贸易统计工作是相对被动和落后的。认真反思近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认为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在贸易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和落后状况。

一、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统计工作的“龙头”。关于贸易统计指标体系问题,3年前有过一场讨论,国家统计局也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形成的共识为:贸易统计既要反映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运行全貌,又要反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状况。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要保留,因为它是反映全社会商品市场运行的唯一指标,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计划考核指标,尽管这一指标具有计划经济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为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大大增加,贸易统计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贸易餐饮业行业统计。

近年来,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围绕上述两条主线,进行了不断充实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对当前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不灵敏。例如,对政府关心的商品市场总量平衡状况、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棉花、石油、钢材等)供求信息反应得不够;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指标和分组过于简单,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业连锁经营和现代商业业态状况的统计制度。2、贸易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量仅占社会销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产资料市场全貌;同时价格信息是商品市场最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价格统计与流转统计为“两张皮”,按不同的统计方法从两个渠道自下而上地统计,难于科学、全面和及时的分析商品市场全貌。3、现行的贸易餐饮企业的统计限额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他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 馐悄壳懊骋淄臣剖?葜柿肯陆档闹匾?蛩亍?、目前贸易统计非调查(或派生)指标很少,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贸易统计资料的深度开发。加之现行统计资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一)贸易统计指标的设计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采取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应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复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核算制度。因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领域,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转向如何启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商品总量平衡以防止市场波动、如何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国家安全等。在从事这方面的分析研究时,居民购买力平衡统计和主要商品产销平衡统计资料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内市场起着预警的功能。可考虑仅要求在国家和省两级统计局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编算,并不增加基层负担。

(二)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和实用的贸易餐饮企业统计划型标准。贸易餐饮业企业划型尚无国家标准,但统计上有一个限额标准,目前这一标准作为贸易统计开展目录抽样的依据,即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数调查,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笔者认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限额标准对贸易统计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贸易统计工作的格局和今后

[1] [2] [3] [4]

篇13:当前金融统计制度存在四方面的缺陷亟须完善

当前金融统计制度存在四方面的缺陷亟须完善

一、统计范围较窄,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     (一)金融统计面窄,不能完整反映金融整体运行情况。目前人民银行统计范围仅限于银行业,而不是整个社会金融统计,单一的银行统计指标较多,缺乏完整的金融指标体系及与整体经济运行相联系、相融合的综合性、联动性指标。     (二)统计指标设置笼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基层央行的统计报表重点是对存贷款常规业务进行统计与分析,没有反映基层商业银行资金上存情况,以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相应统计指标未设立,中间业务及其分类指标也有缺漏,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就业贷款、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应指标设立不完备,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     二、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薄弱     (一)系统纵向统计分析功能薄弱。基层金融统计仅对数据进行横向地简单地分类、罗列,没有对各金融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深加工,报表体系中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指标和报表,系统的纵向统计功能薄弱。这使得花费诸多人力、物力收集起来的金融统计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金融统计数据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报表科目口径不统一,数据衔接不到位。具体表现在:     1、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贷款按流动性分设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个指标,在短期贷款指标下又分设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农业贷款等按行业分类指标,而在中长期贷款指标下又分设了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按用途分类指标。指标属性的不统一使得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指标下属各子项之间衔接性不强,通过阅读报表只能了解短期工业、建筑业贷款有多少,而不能了解整个工业、建筑业贷款的情况,降低了报表的可读性。不良贷款的剥离及核销情况在报表中也得不到体现;     2、在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与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前者存款分为企事业单位存款、储蓄存款等五种存款类别,后者则将企业存款单独统计,比前者多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农业存款三个存款类别,指标设置不统一降低了本外币报表与人民币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三、金融统计与金融会计信息处理不匹配     现行金融统计制度规定,金融统计报表以会计报表为基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决定了金融统计数据的`准确度。虽然现行金融统计制度统一规定了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的对应关系,但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对应关系并不是数据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具体体现在:     (一)会计数据处理本身出现差错,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如贷款到期后没有按时归还的,没有及时转入逾期贷款户,致使统计数据中不良贷款指标反映失真。     (二)会计与统计的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会计科目与统计指标设置不同步。表现为统计指标调整滞后于会计科目调整,导致统计数据不实。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中间业务、衍生金融产品等不断涌现,会计科目调整将更加频繁,这种矛盾亦会更显突出。     (三)统计与会计在核算时间上不一致。如部分地理位置偏避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电子化建设相对落后,核算数据不能适时传输,为应付统计时效性要求,人为把统计或会计核算时间提前二至三天,而地理位置较好、设备较为先进的农村信用社则仍按照正常核算时间进行,这种时限的差异产生了一些数据估填失真现象。     (四)央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因素附带效应影响。在对基层央行实行会计核算“四集中”及国库“大额支付”后,因联行帐务数据、损益类数据与资产负债平衡表关系、中心支行与各县“待结算财政款项”、“地方财政库款”归属等会计元素的处理变化,导致对应关系模糊,致使“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民银行分县信贷统计数据难以体现全面、真实和准确。     四、现金收支统计制度有待修订完善     现行的现金统计制度是人总行于制定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建筑企业从银行提现时,开出支票的用途为“工程款”,金融机构往往将其全部统计入“工矿及其他产品采购支出”中,而“工程款”中的工人工资部分应计入“工资性支出”中,按照现行现金统计项目归属则无法进行准确统计。     几点建议:     一、央行应扩充金融统计信息处理范围,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完整 根据人民银行宏观调控职责要求,金融统计职能范围应延伸到保险、证券、外资机构、基金组织等在内的广义金融机构,设置的统计指标、收集的数据源、信息源应随之调整扩大到整个金融领域。同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部门,人民银行还应该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变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并建立起与国民经济统计相一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综合、全面地反映经济金融运行态势,使金融数据拥有更明确的经济可视性含义,以便更好地适应监管职能分离后,基层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     二、规范金融统计指标体系,扩展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一)调整与补充相结合,确保金融统计指标设置的合理性。金融统计的分类体系、编码体系、行业划分、种类划分等标准,应与国家统计部门的现行标准相适应,以满足统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规范化要求。既要以结合当前金融运行的状况和金融稳定的要求,及时调整和补充各项金融统计指标,力求全面反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情况、清楚的反映资金的流向,又要明确各项指标界定标准,方便统计人员的操作。    (二)设立并扩展与金融交易相关的流量统计指标。做到存量、流量统计并重,力求体现金融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性,便于分析和描述经济活动与趋势,展示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三)加强金融统计指标的预测预警功能。提高中央银行决策的可预见性和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使金融统计成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有效的决策与支持系统。    (四)升级金融统计监测系统。规范和统一报表科目口径,加强报表中数据间衔接,增强报表的可读性,提高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及预测能力。     三、拓宽数据来源与整治会计信息失真相结合,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对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方式、分析方法作出规范性要求,简化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渠道。整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建立会计、统计联系制度。在出现新业务,努力做到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的同步调整。拓宽统计数据来源,在各金融机构贷款台帐系统或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可考虑从以上系统提取相关信贷数据,以增加信贷统计数据的准确度。     四、完善金融统计的法制建设     金融统计法律制度建设应与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要具备完整性与实用性,为支撑统计数据的“准、快、全”要求提供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

篇14:紧抓机遇加快改革全面建成适应首都特点的统计体系

紧抓机遇加快改革全面建成适应首都特点的统计体系

第一,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优化统计服务,加强统计改革.按照建立适应首都特点的.大都市统计体系的目标衡量,统计改革任重道远.当前,对于一些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统计数据的采集还不全面,分析还不透彻,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这就要求统计部门改革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手段,使统计工作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企业经营,服务于社会生活.

作 者:翟鸿祥  作者单位:北京市副市长 刊 名:北京统计 英文刊名:BEIJING STATISTICS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5: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庄心一指出:要加快完善基金业自律机制

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庄心一指出:要加快完善基金业自律机制

北京消息  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人庄心一日前指出,建立和完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自律机制,是我们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行业发展的必需。而行业自律机制的完善和自律作用的发挥,将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庄心一是在200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题为《完善自律机制促进行业发展》的演讲时提出这一看法的。他说,中国基金业的自律比较早地被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自律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但是相比较而言,目前自律在行业中的作用还很有限,自律机制还相对滞后。

庄心一认为,三大原因决定了今后自律的`作用势必要逐步加强:一是机制方面的要求。自律作用的强化是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的成熟标志、是基金行业的成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体现,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二是监管的效率。监管的效率需要自律组织和政府监管机构相配合,需要行政监管和自律共同发挥作用。互相配合、良性互动的监管体系,有利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及其执行过程的反馈,也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三是行业自身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果行业自律能力增强了,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问题多了,那么,相对而言,政府监管的任务和压力势必就会减轻,从而交给市场自身去解决的领域就会加大。这对于行业发展的环境、创新的自由度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在谈到自律的方法问题时,庄心一强调,会员制机构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为全体会员和业内人士服务。这是自律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因此自律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下方法:一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自律机构和会员间一定要保持长期、紧密和及时的联系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准确地把握行业在自律方面的需求和寻求到最适应的解决办法,才能树立行业自律机构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二是自始至终地依靠会员。实际上,行业自律的优势和资源所在,就在于会员。从会员中来,到会员中去,从行业出发,为行业服务,应是自律工作的基本方法。三是必须坚持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和现代化的原则。四是应树立较强的大局观,自觉接受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取得政府对自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庄心一指出,当前基金行业自律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行业自律规则和执业标准的制定,包括行为准则、察觉机制、调查机制、奖罚机制、自我调整完善机制等具体的、真正可行的自律规则,要着手制定,逐步实施。二是资格管理,这是一项基础性和持久性的工作,它在自律方面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三是参与行业规划的制定、行业政策的研究和行业法规的调整。四是进行行业推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基金行业。(记者 林坚)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2.06.19

市统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公交服务水平调研思考调研报告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优秀

发展燃气锅炉在佛山市南海区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统筹城乡工作局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春耕生产现场推进会讲话稿

城市培育工作汇报

村级经济发展年终总结

国家工作总结

工作调度申请范文简短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共15篇)】相关文章:

统计局下半年计划范本2023-02-21

市区科技拥军的工作计划2022-10-30

年中工作总结会议讲话稿2023-07-04

地区发改委工作总结2023-05-11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2022-07-29

统计局一季度经济运行调查报告2022-07-21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2023-05-19

山东省统计局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2022-09-29

人才普查摸底会议讲话稿2022-05-06

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调查报告2023-04-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