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

时间:2023-07-18 07:50:58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共14篇)由网友“捧猫的少女”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

篇1: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还是中俄两国电影艺术家们的合作,导演董亚春,曾拍摄过《冲出亚马逊》《八路军》《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获得第28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同时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米哈尔科夫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他执导的《蒙古精神》荣获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烈日灼人》曾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从影片的很多镜头里,你足可以看到这其中的前苏联情节,像在东北边境小镇里的俄罗斯妈妈的面包房,有特别强烈的地域特色,那里有东北特色的原生态人文风貌,冬储大白菜,地窖,杀猪,还有滑雪板,过年时的烟花,东北大炕等特有的习俗场景,食物和语言。而这里恰恰又是中俄边界,所以俄罗斯妈妈在这里开面包房也颇具当地特色,这不禁也让人联想到学生时代课本里常常提到的英雄母亲的形象。而音乐和白桦林,以及女主角在白桦林中翩翩起舞,男主角拥抱和飞舞的场景,则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这也是中俄全拍片最精彩之处。

女主角曹舒慈为专业芭蕾舞演员,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颜值爆表不输“小鲜肉”.两个人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搭,尤其是女主角形象非常的清纯,而土生土长东北妞的打扮,也非常招人喜爱。而两个人的浪漫情节,则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为打败帝国主义而欢呼雀跃,这样的青春总能带给人激情澎湃。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也让人看到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爱情的凄美与不朽,那种铭记比起我们现代人的爱情来,更刻骨,更纯情。

和很多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战火中的芭蕾》主要是讲述的那种在特殊背景下的爱情,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更没有说教。而是将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灾难描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非常巧妙,也很细腻。像女主角弟弟的死,则让人看到了日本兵的残酷,而日本投降后,日本小女孩妈妈难产死后,中**亲又用最博大的胸怀养育他们,这也就是典型的日本遗骨,这种特别细腻的情感诠释,让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战争对于日本普通人带来的不幸,这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电影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带给人无限的思考,也让人看的非常震撼。

篇2:战火中的芭蕾电影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最后一战”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国爱情。影片主创团队堪称豪华,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名导,1995年他执导的《烈日灼身》与张艺谋的《活着》一同拿到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昨天表示,《战火中的芭蕾》虽然是抗战题材的献礼片,但讲的是战火下的爱情和亲情,90后、95后年轻观众也看得懂,也能接受。在被问到是否会担心电影票房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回应,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没有考虑过票房问题,如果看过这部电影,肯定会喜欢上它的。

影片导演董亚春就认为,影片主题并不局限于献礼,还加入了跨国恋、亲情、芭蕾等诸多元素,更加注重画面质感和艺术表现力,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也是强力投入。

篇3:电影《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战争和青春,似乎一直都是让人敬仰的体裁。因为这种体裁会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总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体现人性的美,总是在炮与火的挣扎中感受到爱的温暖。而青春总会在战争中显得更加伟大,充满着生动的光环,时刻提醒世人,过去不能忘,那些曾被无法先烈和前人用血与泪写成的史诗,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铭记心中的,而那个时代的青春,是一种永恒的青春,值得我们去追寻和学习。

老一辈的爱情和青春,凄美和伟大。这是一部非主流的献礼片,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而男女主角纯天然无污染的颜值不仅拉近了影片和年青人的距离,同样时尚的唯美跨国恋也让我们感受到更不一样的青春。这种青春不仅抒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同样也让我们明白,珍爱和平,没有国界。

篇4:战火中的芭蕾电影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还是中俄两国电影艺术家们的合作,导演董亚春,曾拍摄过《冲出亚马逊》《八路军》《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获得第28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同时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米哈尔科夫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他执导的《蒙古精神》荣获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烈日灼人》曾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从影片的很多镜头里,你足可以看到这其中的前苏联情节,像在东北边境小镇里的俄罗斯妈妈的面包房,有特别强烈的地域特色,那里有东北特色的原生态人文风貌,冬储大白菜,地窖,杀猪,还有滑雪板,过年时的烟花,东北大炕等特有的习俗场景,食物和语言。而这里恰恰又是中俄边界,所以俄罗斯妈妈在这里开面包房也颇具当地特色,这不禁也让人联想到学生时代课本里常常提到的英雄母亲的形象。而音乐和白桦林,以及女主角在白桦林中翩翩起舞,男主角拥抱和飞舞的场景,则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这也是中俄全拍片最精彩之处。

女主角曹舒慈为专业芭蕾舞演员,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颜值爆表不输“小鲜肉”。两个人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搭,尤其是女主角形象非常的清纯,而土生土长东北妞的打扮,也非常招人喜爱。而两个人的浪漫情节,则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为打败帝国主义而欢呼雀跃,这样的青春总能带给人激情澎湃。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也让人看到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爱情的凄美与不朽,那种铭记比起我们现代人的爱情来,更刻骨,更纯情。

和很多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战火中的芭蕾》主要是讲述的那种在特殊背景下的`爱情,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更没有说教。而是将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灾难描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非常巧妙,也很细腻。像女主角弟弟的死,则让人看到了日本兵的残酷,而日本投降后,日本小女孩妈妈难产死后,中**亲又用最博大的胸怀养育他们,这也就是典型的日本遗骨,这种特别细腻的情感诠释,让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战争对于日本普通人带来的不幸,这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电影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带给人无限的思考,也让人看的非常震撼。

篇5:战火中的芭蕾电影观后感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影)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战火中的芭蕾》、《诱狼》和《我不是王毛》等多部优秀国产抗战影片。

其中,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组委会特别将反映中俄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战火中的芭蕾》做为该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来放映。这部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合作拍摄的影片一经放映,便凭借其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以及震撼的视听体验,博得了各国影迷和电影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据悉,《战火中的芭蕾》将于今年8月28日在国内上映,为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和大阅兵盛典献礼。影片上映后,必将引发中国电影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纪念中俄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同时也号召民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发展未来.

《战火中的芭蕾》用全新的角度和风格来演绎抗日反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在弘扬抗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带给观众极大的艺术震撼和电影享受。影片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电影艺术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董亚春担任导演,并由中俄两国的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当地村民,并袭击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该片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段1945年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故事,总是具有震撼人心、感动影迷观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魅力,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再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此外,因为这是一部与芭蕾舞相关的影片,影片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必将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艺术震撼和视听享受。

本片总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表示,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曾经携手并肩与日军战斗,因此在这一题材上两国的电影合作有着伟大而特别的意义,他也同时表示,在这一题材上,两国影视工作者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他本人愿意继续为加强两国电影人之间的交流和与合作贡献力量。米哈尔科夫还对中方创作团队在影片中所体现出的专业水准给予高度评价。

《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由华影主控宣发的影片,华影近年来积极拓展对外合作。自公司成立以来,华影从上至下始终重视国产电影,以多种方式和角度全力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今,国产电影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电影市场之一,受到国际电影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电影合作也日益频繁,并且呈现出多国别、多类型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电影合作,近几年来日趋紧密,不但每年都有合作项目,而且从影片质量到票房成绩都表现不俗。华影也高度重视国际电影合作,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中俄合作影片。身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之一,华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已经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并日益国际化的电影企业,为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集锦】

2.反法西斯题材电影《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3.与死神共舞的观后感400字

4.智取威虎山电影观后感

5.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字

篇6:电影《战火中的芭蕾》的个人观后感600字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国凄美爱情故事,影片既紧张刺激,又温暖人心。

海报台词温暖人心接地气 充满生活气息

曝光的海报透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虽然故事本身发生在的冬季,但海报整体色调明亮柔和,让人丝毫不觉得寒冷。再加上充满正能量的台词,诸如“悲伤和困难总会离开懂得努力和等待的人”、“明年会幸福起来的”,都让人仿佛看到满满的希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生活中的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而这句“她运气好,送给你,给你带来好运”的台词海报,恰恰击中了人们想要交好运的心情。

此外,海报中的人物造型极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女主角父亲的扮演者杜源头上戴的狗皮帽子,以及他身上穿的大衣,都反映出那个时代质朴、醇厚的特色。著名演员刘之冰饰演的东北抗联情报员王成化,也极具地方特色,在海报中的台词十分接地气,一句“还搁这瞅啥呀,还不快蹽!”,透着一股浓浓的东北味,给人一种语言逗趣的感觉,这样充满别样的情趣和生活气息、这样接地气的台词,更是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

这部影片虽然是抗日的题材,却没有过多去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从细小处出发,讲述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小故事,相信8月21日影片上映时,一定会温暖观众的心。

据悉,《战火中的芭蕾》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龙视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董亚春导演,曹舒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杜源、陈瑾等主演。

篇7:电影《战火中的芭蕾》的个人观后感600字

在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经典《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红衣少女行走赫然行走在黑白色的屠杀现场,像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如今,类似的画面出现于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执导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日军正在蓄谋最后的疯狂,中俄两国人民誓死反击,风雪呼啸,松林挺立,一位素颜红衣的少女跳着芭蕾,在战火肆虐的土地主,显现出生命的坚韧,情感的坚贞,中俄两国的战争美学,在她的舞步中,闪烁出夺目的火花。

《战火中的芭蕾》集合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台前幕后金牌班底,导演董亚春曾拍摄过《冲出亚马逊》《八路军》《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等杰出作品,飞天奖优秀导演奖和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诸多奖项,监制米哈尔科夫则更加让影迷如雷灌耳,1991年威尼斯奖《蒙古精神》,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烈日灼心》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另外,《没有证人》《黑眼睛》《12怒汉》也都是震烁古今的不朽经典。影片中处处可以见到俄罗斯战争美学的经典元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群个性奔放的女兵,《卓娅》《保卫莫斯科》女英雄卓娅,《第四十一个》悲情女神枪手,还有《战地浪漫曲》《雁南飞》中那些鲜稍有可爱的姑娘,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而对于国产战争片来说,女性形象其实一直是软肋所在,要么是表面化的符号,要么么成为男性的附属,即便是刚刚经过现代思维处理的《智取威武山》,小白鸽也仅仅流于表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尔科夫不仅带来了俄罗斯战争片的场面调度和视听冲击,更有对创作的深度,《战火中的芭蕾》从一个东北女孩儿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通过成长与死亡,爱情与仇情的感悟,重新梳理经常战争留下的伤痕,罪恶与反抗,杀戮与拯救,交织出不一样的战争片体验。

中俄两大高手的合作,《战火中的芭蕾》还原了当年的战争往事,把原生态的东北风情,风雪中的惨烈战争,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嵌入其中,形成一幅史诗级的画卷,在油画般在静穆中喷射出巨大的戏剧能量,堪称国产战争片历史上的一次激情爆发。

篇8: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

《战火中的芭蕾》讲述了一段1945年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1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影)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战火中的芭蕾》、《诱狼》和《我不是王毛》等多部优秀国产抗战影片。

其中,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组委会特别将反映中俄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战火中的芭蕾》做为该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来放映。这部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合作拍摄的影片一经放映,便凭借其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以及震撼的视听体验,博得了各国影迷和电影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据悉,《战火中的芭蕾》将于今年8月28日在国内上映,为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和大阅兵盛典献礼。影片上映后,必将引发中国电影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纪念中俄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同时也号召民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发展未来。

《战火中的芭蕾》用全新的角度和风格来演绎抗日反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在弘扬抗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带给观众极大的艺术震撼和电影享受。影片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电影艺术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着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董亚春担任导演,并由中俄两国的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当地村民,并袭击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该片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段1945年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故事,总是具有震撼人心、感动影迷观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魅力,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再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此外,因为这是一部与芭蕾舞相关的影片,影片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必将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艺术震撼和视听享受。

本片总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表示,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曾经携手并肩与日军战斗,因此在这一题材上两国的电影合作有着伟大而特别的意义,他也同时表示,在这一题材上,两国影视工作者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他本人愿意继续为加强两国电影人之间的交流和与合作贡献力量。米哈尔科夫还对中方创作团队在影片中所体现出的专业水准给予高度评价。

《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由华影主控宣发的影片,华影近年来积极拓展对外合作。自公司成立以来,华影从上至下始终重视国产电影,以多种方式和角度全力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今,国产电影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电影市场之一,受到国际电影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电影合作也日益频繁,并且呈现出多国别、多类型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电影合作,近几年来日趋紧密,不但每年都有合作项目,而且从影片质量到票房成绩都表现不俗。华影也高度重视国际电影合作,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中俄合作影片。身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之一,华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已经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并日益国际化的电影企业,为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2

看到这片名,第一感觉是在战争中玩芭蕾,就像蹲战壕里写诗一样,淡淡的装十三。而看了片之后,就觉得自己错了。此片的确有芭蕾,却是十足的接地气,片中有东北黑土地的满满的人文风情,他们生活的环境、习俗、食物、语言都让人觉得亲切,我们看过无数抗战片,有激烈对打的有平缓的谍战,甚至还有裤裆里藏手榴弹这样的奇葩情节。和它们比起来,此片绝对是剧情完整不雷人,唯美大气且独辟蹊径。

电影里最让人纠心的“最后一战”据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8天,一组日本军人拒不投降,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中苏两国联手进行最后共同抗日的这段故事被传为了佳话。在这样一段主旋律的故事里,因为包含着一段跨越国界的诗意爱情而别有风味。

前两天看吴宇森的《太平轮彼岸》时,就在感慨他把乱世里的爱情拍的太美,不过他是群戏,讲述了很多女人爱情,或深或浅,但都爱的死去活来,让人心生羡慕。《战火中的芭蕾》同样是乱世中的爱情,瞄准了这东北大妞和苏联小伙的跨国恋情,忠实的记录了他们爱情中的每一个细节。

和《泰坦尼克号》里,用女主老去后回忆独白的形式拉开这个故事。就能预感这个爱情必定凄美大气。女主鹅儿穿着大花袄梳着小辫,是典型的东北妞,它从外面捡回来个歪果仁。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统治时期,让这样的一个人呆在家里,就等于放了个定时炸弹在家里。还好,凭着爸爸的机智,躲过了日本兵的搜查。日渐好起来的苏联人,也恢复了体能,投入抗战工作,两人日久生情。这段战火间的感情特别弥足珍贵,男主也通过女主通过芭蕾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真是天生的缘份拆也拆不散。

她冒着被抓起来的危险,去给他偷面包。他带她感受地下室里雪飘进来的美妙景象,她为他跳起了最动人的芭蕾舞,他为她挡下了即将到来的子弹。美丽可人如她,英俊帅气如他,战争让他们与家人分离,战争也让为他们跨越国界来相恋。越是乱世,越能看到人性的本真,坚守的爱情也显得弥足珍贵!后来她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登上了大舞台,可是她的眼神始终充满了忧伤,再也看不到在森林里穿着红裙为恋人起舞的笑容了。

当女孩穿着黑布鞋踮起脚尖时,让人感觉这部抗战片与众不同的气质,芭蕾舞看似与战争无关,在战火之上起舞的场面,还不多见,女孩在树林里、在家里还有在舞台的独舞都被处理的美妙的绝伦,与战争联在一起就像刀尖上舞蹈,既赏心悦目又让人胆战心惊,这种带着故事带着情绪的舞蹈更能触动人心,也是极致的视听享受。

尽管当下流行速食爱情,一夜之情、闪婚闪离、怀孕被迫结婚等等,但相信更多人还是信仰和仰望着美好的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段战火中的芭蕾爱恋拍的接地气但不俗气,既有战火纷飞,亦有芭蕾独舞,既有抗战中的人性剥离,更有战火中的亲情、爱情在燃烧,唯美感人、荡气回肠。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3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还是中俄两国电影艺术家们的合作,导演董亚春,曾拍摄过《冲出亚马逊》《八路军》《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获得第28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同时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米哈尔科夫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他执导的《蒙古精神》荣获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烈日灼人》曾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从影片的很多镜头里,你足可以看到这其中的前苏联情节,像在东北边境小镇里的俄罗斯妈妈的面包房,有特别强烈的地域特色,那里有东北特色的原生态人文风貌,冬储大白菜,地窖,杀猪,还有滑雪板,过年时的烟花,东北大炕等特有的习俗场景,食物和语言。而这里恰恰又是中俄边界,所以俄罗斯妈妈在这里开面包房也颇具当地特色,这不禁也让人联想到学生时代课本里常常提到的英雄母亲的形象。而音乐和白桦林,以及女主角在白桦林中翩翩起舞,男主角拥抱和飞舞的场景,则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这也是中俄全拍片最精彩之处。

女主角曹舒慈为专业芭蕾舞演员,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颜值爆表不输“小鲜肉”.两个人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搭,尤其是女主角形象非常的清纯,而土生土长东北妞的打扮,也非常招人喜爱。而两个人的浪漫情节,则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为打败帝国主义而欢呼雀跃,这样的青春总能带给人激情澎湃。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也让人看到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爱情的凄美与不朽,那种铭记比起我们现代人的爱情来,更刻骨,更纯情。

和很多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战火中的芭蕾》主要是讲述的那种在特殊背景下的爱情,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更没有说教。而是将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灾难描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非常巧妙,也很细腻。像女主角弟弟的死,则让人看到了日本兵的残酷,而日本投降后,日本小女孩妈妈难产死后,中**亲又用最博大的胸怀养育他们,这也就是典型的日本遗骨,这种特别细腻的情感诠释,让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战争对于日本普通人带来的不幸,这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电影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带给人无限的思考,也让人看的非常震撼。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4

董亚春执导的战争史诗剧战火中的芭蕾堪称恢弘大气。董亚春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冲出亚马逊、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大都看过,他的作品述事中有着浓重的抒情风格。

换言之,董亚春的战火中的芭蕾就像一部“东北战地恋歌”,或者说一部俄罗斯民歌,抒情中始终弥漫着无法言喻的忧伤。

这部影片的好,无法转述。简要说,它是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中比较“另类”的一部,其“另类”亦在于,这部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惊心动魄。可以说,一双饱经战乱的“旧舞鞋”就像一个“索引”,引出一个恢弘的爱情和惊心动魄的战争。

我之所以提到“索引”,源于战火中的芭蕾于史有依,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东北白山黑水中不寻常的一战。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影片开场时,鹅儿静静地将一块老怀表放在纪念碑上,迥似泰坦尼克号,而在故事推进上则比黄河绝恋大气得多。随着故事的推进,时间闪回到几十年前那段非常岁月:影片中的鹅儿是一个单纯的东北大妞,这个东北妞在柳芭大妈的面包房里打工,业余时间学习芭蕾。不经意中,鹅儿救下了受伤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鹅儿和安德烈的爱情有些朦胧的味道,充满少女的怀想。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两个幸福的年轻人再次相逢在白桦林中相拥的那场戏:鹅儿穿着白舞鞋静静地跳起俄罗斯名曲天鹅湖,安德列目光温柔地静着鹅儿,恍然有种时光倒错之感。山林寂静无声,一片树叶静静地飘落在安德列的脸上,像爱情的小手滑过。在密林的'深处,那伙流亡的日军已然竖起了枪口。似乎,一切都蓄势待发。

安德列不动声色地抱着鹅儿飞身上马,马蹄渐去渐远。次日,一场围剿日军的战役在东北密林深处打响,一时之间尸横遍野,无数人在硝烟中倒下,凝成一副悲壮的画面。“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天空有风吹过,山林寂静无声,身着红衣的鹅儿站在死寂的战场中,紧张地四处张望,寻找着自己的恋人。

不远处,鹅儿的老父亲静静地躺在血泊中,泥土掩没了半个身子。不远处,柳芭大妈也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儿子安德烈,这个饱经忧患的大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刚见到儿子就是生离死别。这种战争背后的沉重远比喀秋莎和朴树的白桦林忧伤得多。

相比时下常规意义上的抗日影片,战火中的芭蕾没有太多的口号,也没有任何说教,其关注的更多人性和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难以平复的忧伤。可以说,从始至终,影片中都弥漫着强烈的反战情绪。譬如,天皇发布投降昭书时,一个日本兵兴奋地喊“我们可以回家了!”而后却被自己的上司不动声色地杀死。而那个日本随军女人在难产中死去后,遗留下的女儿则被鹅儿的母亲收养。

就整部影片而言,倾诉战争不义之时,并非落入痛斥战争之恶的俗套,更多尺度地张扬了人性之美。而这,正是战火中的芭蕾所要表达的人性之美和精神魅力所在。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5

战争带来了涂炭,带来了死亡。但是战争中也会带来爱情与美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了中国,从东北到广西,大半个中国都沦入了战火当中。1945 年,日军战败,而在中苏边境的一个中国小镇上,一群日军拒不投降,因他们而起的一段战斗故事,就是你战火中的芭蕾所要叙述的剧情。

日军负隅顽抗,袭击了一支苏军队伍,一名苏联士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负伤逃到中国边境的小镇上,少女小鹅儿救回了这名苏军士兵,两人的感情故事就此展开。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颇具传奇色彩,在战火中人的性命脆弱,爱情是很奢侈的事情,但发生了也难以抵挡。所以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是美妙的,但因为处于战火纷飞的岁月,所以也让人一开始就关心两人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影片中有激烈的战斗,也有唯美的爱情,甚至还有令人难忘的芭蕾舞表演,各种意外与巧合成就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战火中的芭蕾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幕后团队参与,影片的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世界影坛也是大名鼎鼎。他曾经执导的蒙古精神也来到中国拍摄,之后他的烈日灼人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是俄罗斯一流的大导演。笔者最喜欢他的作品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片展现了俄罗斯人的特有气质和精神,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影片。有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参与战火中的芭蕾,影片在针对苏联士兵性格刻画,以及当时苏联文化以及风貌的把握上,有了很好的掌控。

在中国制作团队方面,影片的导演是董亚春,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以执导战争影视剧见长,曾经导演过八月一日这样的国产战争大片,也曾参与过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等现代军事题材影片的摄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题材导演。战火中的芭蕾首先就是发挥了他的摄影强项,战争场面和文戏场景拍摄都很出色,尤其是女主角董舒慈的芭蕾舞表演场景,拍摄也是美轮美奂,在冰天雪地的丛林中,看一位美女跳起天鹅湖,这个片段在影片中呈现出特有的美感。

影片中的中国演员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所以在风土人情这一块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飞驰的爬犁、大年夜包饺子的热闹场景、东北当地人储存白菜的小仓房,相信都能勾起东北观众的回忆。这些生活细节的特点对于南方观众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制作团队在细节的考究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得起考验。

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八年之久,这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那与日本的战争进行了就有之久。主创选取战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层的意义,片中这场战斗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所以也被称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结束了,中国人民也正式在欢庆抗战的胜利,但无可避免的,战争会带来牺牲,那些为抗击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铭记,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800字

篇9:战火中的芭蕾电影观后感作文

提起红色电影,在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有众多的电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其中由中俄合拍反映中俄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战火中的芭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让人难忘。

该片由俄罗斯“斯皮尔伯格”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金鸡奖最佳摄影董亚春执导。这部电影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以上所述是对整个故事的简介,下面我将从整个故事发展的某些让人难忘的情节进行描述,从而谈谈自己对影片局部的感触。

影片的开头是从女主---鹅儿上班工作及练习舞蹈开始的,其中有一个镜头是:鹅儿一边在用手擦洗碗,一边把腿放到架子上进行着优雅的舞姿训练。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让人的眼睛突然一亮,在艰苦的环境下,她的双眸却显得格外明亮,原因似乎很简单,因为有梦想!正是因为她拥有成为芭蕾舞演员的梦想,所以在后来看到她穿上舞鞋时的喜悦与勤于练功,都会不禁的佩服她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随着故事的推进,至女主差点儿被日本兵蹂躏,险过一节后,回到家中,自己的弟弟却被日本人残忍的杀害,祸似乎永远都不是单行的,到此处时,情节的起伏暂时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此后女主一家人的日子可想而知,悲伤与痛苦是在所难免的了,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她难以面对自己曾经的梦想时,一句很经典的台词由她的老师讲出了:悲伤和困难,总会离开懂得努力和等待的人,努力和等待明白吗?看着老师慈祥和鼓励的眼神,她选择了认真面对自己的梦想。直到故事快结局时,她最心爱的人沉睡在了东北那块黑色的土地上,她的泪绝望到树叶凋零枯萎,而最后的最后,她还是站在了舞台的中间,跳着《天鹅湖》,成为她爱人心目中的公主,为他翩翩起舞。

面对此情此景时,怎能让人不自觉的回忆自己曾经走过的岁月?虽然我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曾经历过杀戮,但是和平年代有和平年代需要经历的成长,在另一个环境中长大的自己,也曾拥有过梦想,也曾为之不懈努力过,可当明天开始渐渐变得明亮的时候,自己却有些松懈了,再忆起最初的梦想时,自觉有些惭愧,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或许就是最简单的话语:你不够忠诚于自己的梦想!若你能如影片中的女主一般,对自己的梦想时刻挂念着,并坚持不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勇敢的去面对并克服,那属于你的梦还会遥远吗?

以上只是单从有梦想的角度,谈了谈女主一生的经历,下面我们来看看男主安德烈吧。

男主的出场,是在一个充满战火硝烟,人们饥饿无食,却被日军压迫着干苦力修铁路的环境里,他作为苏联间谍的身份暴露,身受重伤,逃亡躲避中偶遇女主并被其救回家中治疗。此后二人便在战火的大环境下,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在痛苦与悲伤的背景下,彼此相互鼓励安慰,安德烈伤愈离开的前一晚,他与鹅儿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年三十,窗外的雪花飘落着,俩人一起通过地窖里的小窗户,看到并感受到了外面的美景,当月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时,显得格外的美丽动人,似乎让人看到了某种曙光即将到来。再相聚,是在日本战败后,安德烈回到了那个村子,那天鹅儿穿着大红的裙子和漂亮的舞鞋,与他相拥于欢腾的人群。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的洒在金灿灿的树林里时,他们俩牵着马儿来到了那里,面对那样特别美丽的画面,女主不由得翩翩起舞,优雅的舞姿,灿烂的面容,似乎让安德烈看到了他的母亲,当一切都在美好中沉醉时,危险却一步步接近,落下的300多日军,出现了,男主优雅的抱起女主离开,幸运躲过一劫。而后不知情的女主回到家中继续跳完她的《天鹅湖》,男主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不幸离世。导演这样的安排,真的是让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一边是残酷的战火硝烟,一边却是一个从未被打扰过的梦境,美丽动人的让人心疼,故事的结局,似乎也就如那天鹅湖一般,美得让人陶醉,却也凄的让人心痛。

从整体上看,导演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美好与残酷书写的淋漓尽致。战争夺去太多无辜的而生命,我们今天看到的绿色,都是曾经的鲜血换来的,珍爱和平,在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同样是如此的珍贵。铭记历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但面对生命,我们一样需要包容的情怀,就如影片结局时告诉我们的那般:母亲领养了纯美(下令屠村的日本军官---大佐的女儿),依旧生活在东北边境的小村里。

篇10:观看《战火中的芭蕾》电影的观后感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影)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战火中的芭蕾》、《诱狼》和《我不是王毛》等多部优秀国产抗战影片。

其中,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组委会特别将反映中俄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战火中的芭蕾》做为该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来放映。这部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合作拍摄的影片一经放映,便凭借其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以及震撼的视听体验,博得了各国影迷和电影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据悉,《战火中的芭蕾》将于今年8月28日在国内上映,为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和大阅兵盛典献礼。影片上映后,必将引发中国电影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纪念中俄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同时也号召民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发展未来.

《战火中的芭蕾》用全新的角度和风格来演绎抗日反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在弘扬抗日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带给观众极大的艺术震撼和电影享受。影片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电影艺术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董亚春担任导演,并由中俄两国的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当地村民,并袭击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该片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段1945年发生在东北边陲小镇上的东北抗联部队带领老百姓与苏联红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故事,总是具有震撼人心、感动影迷观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魅力,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再现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此外,因为这是一部与芭蕾舞相关的影片,影片在舞蹈、音乐、美术和布景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必将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艺术震撼和视听享受。

本片总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表示,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曾经携手并肩与日军战斗,因此在这一题材上两国的电影合作有着伟大而特别的意义,他也同时表示,在这一题材上,两国影视工作者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他本人愿意继续为加强两国电影人之间的交流和与合作贡献力量。米哈尔科夫还对中方创作团队在影片中所体现出的专业水准给予高度评价。

《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由华影主控宣发的影片,华影近年来积极拓展对外合作。自公司成立以来,华影从上至下始终重视国产电影,以多种方式和角度全力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今,国产电影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电影市场之一,受到国际电影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电影合作也日益频繁,并且呈现出多国别、多类型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电影合作,近几年来日趋紧密,不但每年都有合作项目,而且从影片质量到票房成绩都表现不俗。华影也高度重视国际电影合作,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中俄合作影片。身为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之一,华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已经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并日益国际化的电影企业,为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篇11:电影《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

董亚春执导的战争史诗剧战火中的芭蕾堪称恢弘大气。董亚春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冲出亚马逊、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大都看过,他的作品述事中有着浓重的抒情风格。

换言之,董亚春的战火中的芭蕾就像一部“东北战地恋歌”,或者说一部俄罗斯民歌,抒情中始终弥漫着无法言喻的忧伤。

这部影片的好,无法转述。简要说,它是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中比较“另类”的一部,其“另类”亦在于,这部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惊心动魄。可以说,一双饱经战乱的“旧舞鞋”就像一个“索引”,引出一个恢弘的爱情和惊心动魄的战争。

我之所以提到“索引”,源于战火中的芭蕾于史有依,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东北白山黑水中不寻常的一战。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影片开场时,鹅儿静静地将一块老怀表放在纪念碑上,迥似泰坦尼克号,而在故事推进上则比黄河绝恋大气得多。随着故事的推进,时间闪回到几十年前那段非常岁月:影片中的鹅儿是一个单纯的东北大妞,这个东北妞在柳芭大妈的面包房里打工,业余时间学习芭蕾。不经意中,鹅儿救下了受伤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鹅儿和安德烈的爱情有些朦胧的味道,充满少女的怀想。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两个幸福的年轻人再次相逢在白桦林中相拥的那场戏:鹅儿穿着白舞鞋静静地跳起俄罗斯名曲天鹅湖,安德列目光温柔地静着鹅儿,恍然有种时光倒错之感。山林寂静无声,一片树叶静静地飘落在安德列的脸上,像爱情的小手滑过。在密林的深处,那伙流亡的日军已然竖起了枪口。似乎,一切都蓄势待发。

安德列不动声色地抱着鹅儿飞身上马,马蹄渐去渐远。次日,一场围剿日军的战役在东北密林深处打响,一时之间尸横遍野,无数人在硝烟中倒下,凝成一副悲壮的画面。“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天空有风吹过,山林寂静无声,身着红衣的鹅儿站在死寂的战场中,紧张地四处张望,寻找着自己的恋人。

不远处,鹅儿的老父亲静静地躺在血泊中,泥土掩没了半个身子。不远处,柳芭大妈也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儿子安德烈,这个饱经忧患的大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刚见到儿子就是生离死别。这种战争背后的沉重远比喀秋莎和朴树的白桦林忧伤得多。

相比时下常规意义上的抗日影片,战火中的芭蕾没有太多的口号,也没有任何说教,其关注的更多人性和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难以平复的忧伤。可以说,从始至终,影片中都弥漫着强烈的反战情绪。譬如,天皇发布投降昭书时,一个日本兵兴奋地喊“我们可以回家了!”而后却被自己的上司不动声色地杀死。而那个日本随军女人在难产中死去后,遗留下的女儿则被鹅儿的母亲收养。

就整部影片而言,倾诉战争不义之时,并非落入痛斥战争之恶的俗套,更多尺度地张扬了人性之美。而这,正是战火中的芭蕾所要表达的人性之美和精神魅力所在。

篇12:电影《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

战争带来了涂炭,带来了死亡。但是战争中也会带来爱情与美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了中国,从东北到广西,大半个中国都沦入了战火当中。1945 年,日军战败,而在中苏边境的一个中国小镇上,一群日军拒不投降,因他们而起的一段战斗故事,就是你战火中的芭蕾所要叙述的剧情。

日军负隅顽抗,袭击了一支苏军队伍,一名苏联士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负伤逃到中国边境的小镇上,少女小鹅儿救回了这名苏军士兵,两人的感情故事就此展开。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颇具传奇色彩,在战火中人的性命脆弱,爱情是很奢侈的事情,但发生了也难以抵挡。所以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是美妙的,但因为处于战火纷飞的岁月,所以也让人一开始就关心两人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影片中有激烈的战斗,也有唯美的爱情,甚至还有令人难忘的芭蕾舞表演,各种意外与巧合成就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战火中的芭蕾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幕后团队参与,影片的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世界影坛也是大名鼎鼎。他曾经执导的蒙古精神也来到中国拍摄,之后他的烈日灼人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是俄罗斯一流的大导演。笔者最喜欢他的作品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片展现了俄罗斯人的特有气质和精神,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影片。有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参与战火中的芭蕾,影片在针对苏联士兵性格刻画,以及当时苏联文化以及风貌的把握上,有了很好的掌控。

在中国制作团队方面,影片的导演是董亚春,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以执导战争影视剧见长,曾经导演过八月一日这样的国产战争大片,也曾参与过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等现代军事题材影片的摄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题材导演。战火中的芭蕾首先就是发挥了他的摄影强项,战争场面和文戏场景拍摄都很出色,尤其是女主角董舒慈的芭蕾舞表演场景,拍摄也是美轮美奂,在冰天雪地的丛林中,看一位美女跳起天鹅湖,这个片段在影片中呈现出特有的美感。

影片中的中国演员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所以在风土人情这一块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飞驰的爬犁、大年夜包饺子的热闹场景、东北当地人储存白菜的小仓房,相信都能勾起东北观众的回忆。这些生活细节的特点对于南方观众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制作团队在细节的考究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得起考验。

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八年之久,这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那与日本的战争进行了就有之久。主创选取战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层的意义,片中这场战斗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所以也被称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结束了,中国人民也正式在欢庆抗战的胜利,但无可避免的,战争会带来牺牲,那些为抗击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铭记,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篇13:《战火中的芭蕾》的观后感精选

在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经典《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红衣少女行走赫然行走在黑白色的屠杀现场,像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如今,类似的画面出现于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执导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日军正在蓄谋最后的疯狂,中俄两国人民誓死反击,风雪呼啸,松林挺立,一位素颜红衣的少女跳着芭蕾,在战火肆虐的土地主,显现出生命的坚韧,情感的坚贞,中俄两国的战争美学,在她的舞步中,闪烁出夺目的火花。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在黑龙江一座无名的边城拉开序幕,少女小鹅儿无意中救回了一个负伤的俄罗斯士兵,从此一家人为了保护这位战争盟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萌发出一场跨越国别的爱情。影片的影像风格舒缓但不失力度,节奏快捷又不失强劲,从日本军搜查的紧张悬念,到刺杀日本调度长的**乍起,中国人引爆火车的刚烈,日本军官枪杀男孩、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惨烈的前线交火,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氛围,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更显优雅而又珍贵。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是日本占领最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曾经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运用深情饱满的叙事,描绘了东北大地上的家国情怀,在烈焰纷飞、血流成河的雪地上,展现了壮阔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东北民俗。那暴风雪中温馨的木屋,摆放着白菜的小仓房,烟火浓烈的煤炉,孩子们玩着把铁钉放在铁轨上的游戏,拉着飞驰的爬犁,耍着土制的飞镖,过年时杀猪的习俗,大年夜的饺子里包进一个钢镚。难得的是在这些风情浓郁的传统元素并非简单的陈列,而是作为生动的情节道具,紧密相连,有力的串连起故事的进程,丝毫不会产生年代和地域的隔阂。作为东北文化不可分隔的一部分,俄罗斯元素在影片中的使用也让人耳目一新,包括香喷喷的大列巴面包,善良强壮的俄罗斯老板娘,以及让少女深深着迷的芭蕾舞《天鹅湖》,这些都作为美好的象征,与日军的枪炮毒气和凶残的刺刀形成鲜明的比照。

明星们的表演也是值得关注,女一号曹舒慈本身就是东北的姑娘,也是男内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曾获得美国国家芭蕾比赛女子成年组金奖,东北话和舞蹈都特别正宗,一张素颜的清静之美,则在质朴中显露出艺术的雅致,而男一号卡列斯科夫伊戈尔颜值爆表,超强CP效果惊艳,除此之外,杜源、陈瑾、侯天来等戏骨亦是尽显深厚功力,深入心灵。

《战火中的芭蕾》集合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台前幕后金牌班底,导演董亚春曾拍摄过《冲出亚马逊》《八路军》《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等杰出作品,飞天奖优秀导演奖和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诸多奖项,监制米哈尔科夫则更加让影迷如雷灌耳,1991年威尼斯奖《蒙古精神》,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烈日灼心》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另外,《没有证人》《黑眼睛》《12怒汉》也都是震烁古今的不朽经典。影片中处处可以见到俄罗斯战争美学的经典元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群个性奔放的女兵,《卓娅》《保卫莫斯科》女英雄卓娅,《第四十一个》悲情女神枪手,还有《战地浪漫曲》《雁南飞》中那些鲜稍有可爱的姑娘,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而对于国产战争片来说,女性形象其实一直是软肋所在,要么是表面化的符号,要么么成为男性的附属,即便是刚刚经过现代思维处理的《智取威武山》,小白鸽也仅仅流于表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尔科夫不仅带来了俄罗斯战争片的场面调度和视听冲击,更有对创作的深度,《战火中的芭蕾》从一个东北女孩儿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通过成长与死亡,爱情与仇情的感悟,重新梳理经常战争留下的伤痕,罪恶与反抗,杀戮与拯救,交织出不一样的战争片体验。

中俄两大高手的合作,《战火中的芭蕾》还原了当年的战争往事,把原生态的东北风情,风雪中的惨烈战争,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嵌入其中,形成一幅史诗级的画卷,在油画般在静穆中喷射出巨大的戏剧能量,堪称国产战争片历史上的一次激情爆发。

篇14: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范文一:

战争带来了涂炭,带来了死亡。但是战争中也会带来爱情与美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了中国,从东北到广西,大半个中国都沦入了战火当中。1945 年,日军战败,而在中苏边境的一个中国小镇上,一群日军拒不投降,因他们而起的一段战斗故事,就是你战火中的芭蕾所要叙述的剧情。

日军负隅顽抗,袭击了一支苏军队伍,一名苏联士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负伤逃到中国边境的小镇上,少女小鹅儿救回了这名苏军士兵,两人的感情故事就此展开。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颇具传奇色彩,在战火中人的性命脆弱,爱情是很奢侈的事情,但发生了也难以抵挡。所以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是美妙的,但因为处于战火纷飞的岁月,所以也让人一开始就关心两人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影片中有激烈的战斗,也有唯美的爱情,甚至还有令人难忘的芭蕾舞表演,各种意外与巧合成就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战火中的芭蕾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幕后团队参与,影片的监制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世界影坛也是大名鼎鼎。他曾经执导的蒙古精神也来到中国拍摄,之后他的烈日灼人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是俄罗斯一流的大导演。笔者最喜欢他的作品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片展现了俄罗斯人的特有气质和精神,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影片。有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参与战火中的芭蕾,影片在针对苏联士兵性格刻画,以及当时苏联文化以及风貌的把握上,有了很好的掌控。

在中国制作团队方面,影片的导演是董亚春,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以执导战争影视剧见长,曾经导演过八月一日这样的国产战争大片,也曾参与过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等现代军事题材影片的摄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题材导演。战火中的芭蕾首先就是发挥了他的摄影强项,战争场面和文戏场景拍摄都很出色,尤其是女主角董舒慈的芭蕾舞表演场景,拍摄也是美轮美奂,在冰天雪地的丛林中,看一位美女跳起天鹅湖,这个片段在影片中呈现出特有的美感。

影片中的中国演员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所以在风土人情这一块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飞驰的爬犁、大年夜包饺子的热闹场景、东北当地人储存白菜的小仓房,相信都能勾起东北观众的回忆。这些生活细节的特点对于南方观众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制作团队在细节的考究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得起考验。

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八年之久,这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那与日本的战争进行了就有14年之久。主创选取战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层的意义,片中这场战斗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所以也被称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结束了,中国人民也正式在欢庆抗战的胜利,但无可避免的,战争会带来牺牲,那些为抗击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铭记,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范文二:

董亚春执导的战争史诗剧战火中的芭蕾堪称恢弘大气。董亚春是我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冲出亚马逊、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大都看过,他的作品述事中有着浓重的抒情风格。

换言之,董亚春的战火中的芭蕾就像一部“东北战地恋歌”,或者说一部俄罗斯民歌,抒情中始终弥漫着无法言喻的忧伤。

这部影片的好,无法转述。简要说,它是众多抗战题材作品中比较“另类”的一部,其“另类”亦在于,这部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惊心动魄。可以说,一双饱经战乱的“旧舞鞋”就像一个“索引”,引出一个恢弘的爱情和惊心动魄的战争。

我之所以提到“索引”,源于战火中的芭蕾于史有依,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东北白山黑水中不寻常的一战。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影片开场时,鹅儿静静地将一块老怀表放在纪念碑上,迥似泰坦尼克号,而在故事推进上则比黄河绝恋大气得多。随着故事的推进,时间闪回到几十年前那段非常岁月:影片中的鹅儿是一个单纯的东北大妞,这个东北妞在柳芭大妈的面包房里打工,业余时间学习芭蕾。不经意中,鹅儿救下了受伤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鹅儿和安德烈的爱情有些朦胧的味道,充满少女的怀想。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两个幸福的年轻人再次相逢在白桦林中相拥的那场戏:鹅儿穿着白舞鞋静静地跳起俄罗斯名曲天鹅湖,安德列目光温柔地静着鹅儿,恍然有种时光倒错之感。山林寂静无声,一片树叶静静地飘落在安德列的脸上,像爱情的小手滑过。在密林的'深处,那伙流亡的日军已然竖起了枪口。似乎,一切都蓄势待发。

安德列不动声色地抱着鹅儿飞身上马,马蹄渐去渐远。次日,一场围剿日军的战役在东北密林深处打响,一时之间尸横遍野,无数人在硝烟中倒下,凝成一副悲壮的画面。“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天空有风吹过,山林寂静无声,身着红衣的鹅儿站在死寂的战场中,紧张地四处张望,寻找着自己的恋人。

不远处,鹅儿的老父亲静静地躺在血泊中,泥土掩没了半个身子。不远处,柳芭大妈也在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儿子安德烈,这个饱经忧患的大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刚见到儿子就是生离死别。这种战争背后的沉重远比喀秋莎和朴树的白桦林忧伤得多。

相比时下常规意义上的抗日影片,战火中的芭蕾没有太多的口号,也没有任何说教,其关注的更多人性和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难以平复的忧伤。可以说,从始至终,影片中都弥漫着强烈的反战情绪。譬如,天皇发布投降昭书时,一个日本兵兴奋地喊“我们可以回家了!”而后却被自己的上司不动声色地杀死。而那个日本随军女人在难产中死去后,遗留下的女儿则被鹅儿的母亲收养。

就整部影片而言,倾诉战争不义之时,并非落入痛斥战争之恶的俗套,更多尺度地张扬了人性之美。而这,正是战火中的芭蕾所要表达的人性之美和精神魅力所在。

《彩梦芭蕾》观后感作文

芭蕾舞观后感600字

爱情电影《魂断蓝桥》观后感

电影魂断蓝桥观后感500字

红色摇篮观后感

红色沙漠观后感

《魂断蓝桥》的经典台词

初中观《芳华》有感600字

观看《芳华》观后感

《奋斗》观后感1000字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个人观后感(共14篇)】相关文章:

革命题材电影《张思德》观后感800字2023-03-28

何以为家观后感2023-08-28

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2023-03-24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500字观后有感2022-11-19

奋斗吧中华儿女观后感2022-10-20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三年级作文2022-05-05

推荐好看的英文励志电影2024-03-14

梦我的梦作文2022-08-18

舞出我人生节目观后感2023-01-24

观看美国电影黑天鹅个人观后感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