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

时间:2023-03-24 07:50:38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精选10篇)由网友“奶茶上瘾患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

篇1: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

故事是以回忆性手法讲述的,情节很紧凑,一步步的剥开,露出事情的真相,那悲惨的身世,与他那不屈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小的经历让他内心变得坚强,以至于后来发生的事都没有令这个小男子汉流泪。

虽然日子过得穷苦,但是也乐得苦中作乐,就如用镜子看动画片那片段,加上自己的配音,活脱脱一部重制版的动画,逗的娃娃不亦乐乎。一些小聪明也看得出他小时候经历了多少事情,才成长的如同大人一般睿智,或许是狡猾。

我喜欢赞恩,喜欢他的担当、坚毅和顽强。年仅12岁的他是个好哥哥,无时无刻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妹妹,我有个姐姐,大体能感受到那样一种兄妹情;年仅12岁的他是个男孩,更是个未成年男人,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没轻易向命运低头。即使一个人带着约纳斯也没有轻易抛下约纳斯。

观影结束以后,我回想起自己12岁的时光。12岁的时候,我在为可以合法的骑自行车上学而沾沾自喜;12岁的时候我心里基本只有自己;12岁的时候我心中还有很多纯粹的梦。

故事的结局相对完美,直到最后,赞恩在警察局拍自己的证件照,当镜头定格在了他的笑容时,我泪水止不住的流。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现实中不知道有多少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或许对他们无法直接施以援手。希望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比他们不知道优越多少,愿我们好好工作或创业,来回馈亲人跟朋友的爱。

何以为家观后感,观电影何以为家有感

篇2:《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优秀

这个世界是苦的,许多人连童年都不能例外。

《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

《何以为家》中,孩子发起了对父母的控告,不照顾孩子的人,没有资格成为父母!是啊,从孩子的角度而言,百分之百正确,但有能力,有闲暇照顾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年减少200万人,但新生人口中,二胎人数占比近一半,若是不算二胎,新生儿只有760万左右。和20年全面开放二胎之前的情况对比下看看,从20年到20年之间,新生人口每年都有1600万左右。不算二胎的新生人口,其实已经断崖式的下跌了。

各种人口专家,社会专家给出了诸多的专业解释,但我却以为,这部《何以为家》的电影,其实便是很好的答案!

电影《何以为家》中,赞恩的生活及其的艰难,不但是要参与到父母的制毒工作,自己还需要搬运比自己还高还大的煤气罐,更别说读书学习知识了。而他想要保护的妹妹,因为早早被父母“出嫁”而不幸去世,更早就了他的悲剧选择。他的童年生活之中,没有能从父母处得到一丝丝的爱。

看电影的我,很自然的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中下阶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情况比赞恩又好得了多少,他们的一生,其实都会被人踩在脚下。记得一个高考状元的话,揭露了很多专家不会向我们揭露的真相。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你以为你也能通过努力,成为这些“中产家庭”的一员吗,你太天真了!北京的所谓中产家庭,其级别至少需要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企业高管,著名医院的主刀大夫,家里的代步车以奔驰、奥迪和路虎居多,而且绝对不止两三辆,至于房产,更是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这样级别的孩子上的都是清华附中或者是人大附小,或者各种国际学校,节假日、寒暑假,都是计划着环游世界的旅行计划。

马球,高尔夫,音乐会,芭蕾舞,钢琴,小提琴,如此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擅长,他们可以学习这些来陶冶情操,因为他们考入世界名校的要求,根本不需要日夜苦读。他们要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如何保持自己继承的财富与权力。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高喊着“高考改变人生”这样空洞的口号,日夜苦读,累垮了身体,加厚了眼镜片,最后,学到的是如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仅仅只是活着。

电影里的最后,在法庭上,赞恩的父母很无奈,因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原生环境中长大的啊,他们甚至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可以忍受,孩子就不能忍受呢?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是活着,而后才会考虑如何照顾孩子,但是他们仅仅是活着都很勉强了,何况是照顾孩子,他们觉得自己冤枉,无奈。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似乎真的没有那么罪不可赦。

想想现在的中国,有多少的周末父母,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分居两地,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老家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父母愿意和孩子分开吗?看着每一次和孩子分开时候,孩子的哭闹,哪有父母不心痛的呢?网络上,有多少留守儿童期盼着父母,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离开而悲痛欲绝。

记得一张照片,是孩子拉着父母不松手,不让父母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没有办法了,就哄孩子说,你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走,那你总需要准备衣服和鞋子吧,孩子信以为真,匆匆忙忙地把自己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甚至都准备好了如何不成为父母的负担,但他匆匆忙忙的准备的这几分钟,一松手,一转身,父母已经踏上了外出务工的路,留下他一个人,在家里号啕大哭!这种场面,在多少家庭上演过,没有统计,但我知道,很多!

我个人很幸运,住所和父母相隔不远,一碗汤的距离,下班之后先去父母那边,因为孩子在父母那里,我和妻子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一岁的孩子,只能交给父母养,但我们不能待久了,第二天还要上班的情况下,我们和孩子玩闹一阵子后,必须回家做准备,必须养精蓄锐,于是,父母会想方设法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候可以糊弄过,有时候,走到了楼下,却听到了孩子伤心的哭声。

是我们不想陪伴孩子,给与孩子关心和爱吗?不是啊!这世界,有一个词叫“身不由己”。这世界,真的很多时候,不遂人意。我们比电影中父母要幸运,我们至少能为孩子争取到可以获得知识,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我们能争取到的,似乎只能是这些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等我事业有成了,等我可以有陪伴孩子的时间了,我再考虑要孩子,因为不是我们想选择生而不养,而是欲养而不得啊!而我们经常看到出生率下降的报道,最根本的原因,在我看来,也在这里吧。

“爸爸妈妈,你能多陪我一会儿吗?”面对孩子满怀期望的眼神,若是你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家长,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你必须说“不能!”因为你还得为了孩子去拼搏,去奋斗!

生活艰难,但我们必须披荆斩棘!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难养儿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篇3:《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优秀

和影片名一样,何以为家,对主人公赞恩来说,普天之大,似乎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处。父母在的地方,没有家庭的温暖;收留他的拉希尔,莫名地消失,只留下个他无力抚养的小婴儿;想去的其他国家,也因为自己的黑户无法成功。到影片的最后,赞恩呆着的少年监狱仿佛是全片中居住环境最好的地方,有衣穿有床睡,还有电视可以看。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12岁的孩子应该呆着的地方。

赞恩作为一个哥哥,已经用尽自己的力量,我总是叹息,他针对已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干着不符合自己年龄的活,拉着比自己还高的货车走街串巷,同时也真心照顾着自己的妹妹。当同样年幼的妹妹萨哈要被父母像卖掉一样地嫁给房东的儿子时,赞恩拼命阻止,却因为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最终也没让妹妹逃脱这一命运。当看到赞恩在楼梯上和父母争斗时,我们甚至会感觉有点恍惚,觉得两者的角色是不是颠倒了过来,一个孩子都懂的道理,父母却不这么做,悲哀,痛心,却又无能为力。

在拉希尔莫名失踪后,赞恩并没有随意抛下本不应该由他担负责任的约纳斯。两个都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却一起坚持了那么久,赞恩自己的生存都几乎难以为继,但他却不轻易放弃,抱着约纳斯寻找各种可以赚钱的方法,甚至在梦想着能出国换个身份时,也没把约纳斯漏下。

听着他找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来说这个小婴儿是自己弟弟时,让人既好笑又感动,其中流露出的真心,正是打动人的根本。

赞恩和父母最终对簿公堂,这一情形看起来令人震惊,但了解前应后果后,却在心里只留下沉重。用我们的眼光看,赞恩的父母必定是不合格的,但是纵观整个国家,这种情况又岂在少数,大量的孩子受不到教育,女孩小小年纪就被要求嫁人,少年监狱里面满满当当,一切发生在赞恩身上的事,其实也就是发生在其他家庭,其他孩子身上的事。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故事来源于赞恩小演员的真实经历,他本人就是叙利亚逃到黎巴嫩的难民,这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和他的家人以后可以在瑞典生活,但并不是每个难民小朋友都有如此的好运,那些经历类似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电影最后,赞恩终拥有了他的出生证,也终于露出了全片唯一一次笑容,这个笑容却让人看了心里发酸。国家安全稳定,父母才能有能力照顾孩子,也有机会去学习怎么成为合格的父母,孩童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愿每个孩子都不会失去微笑的能力。

篇4:《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优秀

《何以为家》(音译《迦百农》)是由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影片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等众多奖项提名。

了解到《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从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中看到的,在看完它的宣传片后,我也选择了去影院观看这部并不煽情却让人感动的影片。影片的开头是男孩赞恩从监狱被带到法庭的场景,随着法官的询问和赞恩父母及女孩拉希尔的出场,赞恩的回忆也一幕幕被呈现出来。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长子的赞恩,不仅要在杂货店打工送货,还要帮助父母制作饮料进行贩卖以及带着弟弟妹妹们售卖手工果汁。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影片用现实和回忆交织的叙事方式,告诉观看者赞恩要起诉父母的前因后果。也通过跟拍的视角,近距离的观看赞恩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男孩赞恩的无奈和绝望。赞恩的扮演者就是一名叙利亚小难民,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都是他的真实经历,所以他真实的表现出在战火和贫困中生活的孩子的真实样貌。影片中小小年纪的赞恩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表现了他的坚强和善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推车送煤气罐的时候,看到那些校车送回家在打闹的孩子们时,那羡慕又隐忍的眼神,使人感到心酸。

电影里的情节不只是个故事,导演用镜头和荧幕,让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另一头正在发生的事实。这种真实让我感恩自己出生在中国,可以接受教育选择生活。我深深感受到强大祖国和和谐稳定的社会重要性,是我们生活的保障。最后,像电影结尾说的:愿每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篇5:电影《龙牌之谜》观影体会优秀

成龙和施瓦希格总共出演不到二十分钟,马丽基本没露脸(因为剧情需要)。姚星彤名字耳熟但是是第一看她主演的电影。特效也就船经过风暴和黑魔法师们放大招的时候还行。电影中,中国都掌握了那么多的科技,可是刀剑却是铜做的。太呵呵了。总之节奏太快,铺垫太少,大师成龙居然能远程遥控龙王。沙皇彼得一世居然是个被英国囚禁的犯人。本片总的来说是弘扬了正能量和整个世界需要合作才能共渡难关的观念。

从第一部《魔鬼的精神》来看,它仍然走的是先进的西方人帮助落后的东方人的故事——虽然事实上这些地区也确实需要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作为第二部的《中国游记》很可能还不如《长城》,后者至少涉及的天朝历史是先进的宋朝,而前者涉及的天朝历史正在走向下坡路的清朝,并且沙俄还是侵占清朝土地最多的国家——俄国沙皇派人去俄清边境绘制地图?怎么看都像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如果《长城》(2016)难以让人满意其中的中国印记,那么《中国游记》应该就更难了吧。摆在这里的可能障碍是,日益增长的对民族自豪感的需求和欧美电影中对中国主体身份的冷漠之间的矛盾。

篇6:电影《龙牌之谜》观影体会优秀

龙的睫毛太长睁不开眼,要乡亲们帮着剪睫毛,要不然就六亲不认。

女主全程变过3次声,女版男声(女扮男装),男版女声(这大概是要展示铁血公主的形象吧),结尾求爱萝莉音(突然的嗲,闪爹的腰,跟整体形象差别太大,同时成功塑造史上最短爱情戏,两句台词),我知道编剧不适意的,所以我要当槽点。

成龙像是幕后最大操控者,居然可以与龙齐舞。

施瓦辛格问成龙,我大老远来的,龙呢?答天上,山上,海里。 。。 你找呀,找到我就告诉你。

反派全靠发电(还是啥电磁感应的),使用技能时都可亮了,雷公电母喜相逢的既视感。

但是身比变形金刚坚的大boss只要跌倒就会摔得粉粉碎。

结尾当然是童话大团圆,怀表项链挡剑救主角的老桥段,致敬经典。

还有就是我去的这家电影院没有英文版,还是就没引进英文版,世界一家亲,各国人民普及中国话让我很欣慰。同时也没因为这个bug做过多解释,不知道大家是不竖语真都说的这么好。也失去了很多英文笑料,(比如witch的双关,出自剧中沙皇)。

三分给拍的特欧州,满足了我的童话梦(男主叫格林,这双关是拍的最棒的地方)。

篇7:电影《龙牌之谜》观影体会优秀

作为一部中俄合拍电影,《龙牌之谜》虽然有着成龙与阿诺·施瓦辛格的出演,但两位巨星的光环并没有赋予其以真正的精彩之处,从成片来看电影即无从得见任何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根本不是一部真正属于成龙的动作电影。羊头狗肉的做法,无比尴尬的人设,冗长空洞的故事,都使电影显得一无是处,无聊至极。

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战胜反派,救民水火的神话,如若电影能顺着这一脉络,真正扎实讲好故事,或许电影尚且不至于如此糜烂,从成片来看,电影胡乱的把爱情,神话,阴谋,寻宝,战争等等元素想当然的拼凑在了一起,却完全没有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编排,而如果说这种胡编乱造只是电影的表现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这部电影的“迷之操作”。

要了解《龙牌之谜》的“迷之操作”,首先便要知道它究竟是一部什么电影?相信不少人乍看这部电影的海报也好,预告也罢,都会错以为它是一部成龙主演,还有阿诺·施瓦辛格搭戏的功夫片,但真正看到电影,不论是成龙,还是阿诺·施瓦辛格,两人的戏份其实都稀少的可怜,这根本不是以这两位演员角色为主线的动作电影,其只是把两人当作了宣传的噱头,如此羊头狗肉的行径,已然便可以想见电影真正的质量究竟如何。

《龙牌之谜》其实还有一个名字——《魔鬼的精神2》,作为一部在首秀便口碑平平,也并非惨不忍睹的俄罗斯魔幻片,导演伊哥·斯坦普陈科其实就已然暴露出了其对节奏掌控的问题,而在沉寂五年之后的这部续作中,面对更为庞大的世界格局和不同的文化,他即没能赋予电影以多么出色的执导,也无力在电影中去使东西方两种文化得以交融,还想着如何为前作狗尾续貂,这使得电影即便有着一件还算尚可的特效外衣,但仍旧无从掩盖其从头至尾的胡编乱造。

中外古装合拍片长久以来之所以难见佳作,除了外国导演和编剧对中国文化历史不甚了解的外因,更多的还是此类电影的创作态度,从《功夫之王》到《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再到张艺谋的《长城》,这些电影都只是想当然的把中国文化当作了供外国观众猎奇的噱头,而《龙牌之谜》比这些电影更拙劣的地方,就是请成龙如代言传奇游戏般代言了这部对中国文化驴头不对马嘴,连配音都时刻透露着尴尬的中西“神作”。

如果说《神探蒲松龄》里的成龙至少还是一个边缘化的主角,那么《龙牌之谜》里的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主演,但他却还是担下了这主演之名,电影让人失望的其实不仅是其彻头彻尾的烂俗,更是对成龙作为一代影星的失望,失望于被硬塞进龙牌的成龙,拍下了这样一部迷之操作的的烂片。

篇8:电影《龙牌之谜》观影体会优秀

这部《中国游记:龙牌之迷》(铁面人之迷?)又名《魔鬼的精神2》(Viy 2)。从片名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的《魔鬼的精神》的续集,故事主角仍然是地图专业的英吉利科技工作者乔纳森·格林。第一部里出现了经典的乌克兰恶魔形象邪灵Viy。邪灵Viy的形象出自俄国作家果戈里的相关小说。而这部“中国游记”据说改编的是天朝的龙王传说。当然,它和第一部一样,最终都不仅是个神怪故事。

《魔鬼的精神》的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这时候“科学家”这个词还没产生,科学研究还不算是正经的职业。在第一部里,科技工作者格林从英国出走,去绘制地图,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他驾驶来到乌克兰的一个哥萨克人村落的时候,听说了附近魔怪出没,害死了首领家的女儿和一个神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哲学生)。作为科学工作者的格林,根本不相信会有魔怪,还拿出牛顿力学定律去教育两个神学院的学生。但是这个村落的群众,在村支部牧师的迷惑下,大多相信真的有恶魔在作怪。格林在一段奇幻般的经历里,果然见到了邪灵Viy——拖着长长的上眼皮,长着复眼,能看穿结界的恶魔。

当然,作为一部宣扬科学先进性的影片,这样的邪灵并不是现实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情节,是因为这个电影为了把果戈里小说里的情节差不多地演出来——毕竟那是个经典的文学故事——也为了展现邪灵Viy的形象。格林见到的邪灵只是梦境。村落里的首领也不相信邪灵,但是无奈村民的意识形态工作被牧师掌握着。于是,首领暗地里雇佣格林,以绘制地图的名义,去探查事实——可能当时民风淳朴,首领没有疑虑格林是不是不列颠派来的间谍。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格林成功探查到了事实,原来邪灵作怪都是村支部牧师的阴谋,为了满足私欲和权力欲把自己的罪行陷害给邪灵。格林完成这个任务后,又驱车前进,继续绘制地图,在影片的结尾显示,格林选择了前往莫斯科的道路。

总而言之,第一部《魔鬼的精神》就是在表现俄国文学中经典的恶魔形象的情况下,颠覆了这个形象的含义,尤其是它的道德含义。从中也隐约透露出封建的俄国需要先进的英吉利先进文化的意思。

《魔鬼的精神2》紧接第一部的剧情。从目前得到的信息可以猜测,格林应该是去莫斯科的路上(和中国人一道?)了真假沙皇的事件,见到了彼得大帝——非常著名的乐于向西欧学习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给了格林另一个绘制地图的任务,前往远东地区绘制地图的任务。按理说,格林一路只能到达俄清边境,并在那里一边见识奇异民风(可能也要有迷信落后对民众的管制),一边继续用科学心态解决难题。第一部里是牧师利欲熏心,蛊惑人心;第二部里是巫师利益熏心,用巫术控制村民。第一部里是邪灵Viy长着很长的上眼皮,掀开就能看透灵魂;第二部里是天朝龙王睫毛可以长出茶叶,卖掉就可以赚大钱?——茶叶既是天朝为之自豪的物件,也是令人伤感的,因为据说正是茶叶贸易,招来了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在鸦片战争中天朝走向了衰落,当然那是十九世纪的事情了。格林的中国游记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对应天朝的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正是康乾盛世的中期。按照格林的走向,他要真的见到龙王,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西伯利亚和中国海的距离太远了。那么很可能和第一部相似,格林又是在梦境或幻觉中见到了龙王,或类似的魔怪。从目前的剧照看,发型是个问题。在第一部《魔鬼的精神》里,哥萨克人的发型的还原度很高,基本上可能和历史中的哥萨克人发型一致。但在这第二部的中国游记中,中国人的发型却和清朝标准发型不一致。清朝满族人的标准发型和哥萨克人的发型挺相似,都是留小片头发。或许,格林遇到的中国人是反清复明的流动武装?

篇9:电影《龙牌之谜》观影体会优秀

既然已经上映了,我想应该可以开口说一下了,之前签了保密协议,三缄其口。两颗星,一颗给成龙,他也不容易。另一颗给观影的观众,他们也不容易。 1.双主线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就是分则各自为王合则举世无双,这部是用不好的,线索甚是凌乱。这部电影可以看得出一个故事的架构被导演和资本蹂躏之后支离破碎的样子,故事的递进没有层次感,演员的演技也不值一提,生撺硬套。 2.绑架中国武术和爱国情结,这并不高级。中国电影确实是靠武术走出国门的,但中国电影不能只有武术,时代在改变,我们需要更智慧、有更多的价值呈现,让世界认可中国电影。动人心魄的情节,永远都是在讲述世界的真相和人性的力量。

另外,真的不必把反派的设定成为一副愚蠢无脑谄媚的样子,打败这样的反派对主角而言也不是什么有含金量的事情。 3.整体感觉这部电影很“旧”,就像是17-的片子,不幸的是,在的这个暑假中国观众已经成长了许多。如果片方明知片子的票房达不到制作成本,还坚持新瓶装旧酒上映,那只能是出于止损的目的,既然是陪衬和槽点,所以,日冠就不是你该想的事情。不过片方这脑子也是值得吐槽一下的,和剧中的反派智商有的一拼,既然想止损和捡漏,就睁开眼看看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样的对手,好不好?卒于愚蠢。

篇10:感人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影体会优秀

在《海上钢琴师》中,朱赛普叙述了一个凄美故事。“1900”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是维吉尼亚号上的一名弃婴,由该船上的工人丹尼抚养长大。在他很小的时候,养父丹尼就离世了。在养父离世后的一个夜晚,他被美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维吉尼亚号的演奏厅。此后不久,优美的琴声阵阵从演奏间传来,船上的乘客因好奇循声而往,发现竟是1900正在用钢琴演奏。不过,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的琴技是从何学来的,仿佛这些音乐就存在他的血液之中。自此,他成为了维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年纪渐增,他的琴技与天赋也远播于外,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一步。

影片所塑造的不是1900一个人,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塑造1900这个人物来展现二十世纪初这个新世纪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城市是工业文明和人类无限欲望的象征,而轮船则象征着一片充满理想的“净土”,但轮船是漂泊不定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其实是渺茫的,在欲望地刺激下,大多数人会奔向那片充满物质的“陆地”。影片中众多人纷纷踏上去往美国的轮船,去追求那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在众人看到自由女神像时都欢呼雀跃地呼喊着“American”时,唯独1900一个人俯视着那群人,凸显出了他的独特性。而1900也曾彷徨,当他准备下船时,他看到了无尽头的城市,满眼喧嚣的城市让他迷茫恐惧,没有尽头的城市既是工业文明和物质社会的象征,也是人类欲望的不断延伸,1900站在台阶上,满眼全是现代世界的喧闹,没有艺术,没有音乐。相比之下,轮船这个小小的世界,更能给他“家”的感觉,让他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保持初心,无所谓欲望,更好地追求精神的自由,去坚守自己的钢琴梦。

在《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导演以迈克斯旁观者的身份将这个悲剧的故事缓缓叙述给观众,给观众真实感代入感。导演通过塑造1900这个追求精神自由而抗拒现实物质世界的人物形象,来向观众传达一种在用生命来坚守内心纯真的情感,而他最后的悲情抉择实则是他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拒绝。《海上钢琴师》强调了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与精神上自由的把握,在有限的时空中让自我的梦想和心灵获取完全的自由,唤起了人们对人生和生活的深思,让人们重新去窥探自己深藏已久的真实灵魂。

《何以为家》电影观后感推荐

黎巴嫩剧情片《何以为家》观后感

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的感人观后感影评精选

何以为家观后感

《保持沉默》观后感影评600字

胡歌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1000字

观《误杀》有感及精彩长影评

天将雄师观后感900字1000字字

关于花木兰电影个人观后感

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
《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家庭悲剧电影《何以为家》观影体会优秀(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何家公鸡何家猜》说课稿2023-07-29

电影少年的你高中生观后感影评600字2023-10-24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作文2023-06-22

消失的子弹影评2023-07-14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答案2022-07-31

电影《杀生》观后感1000字2024-01-05

有关《洪湖赤卫队》的观后感精选2022-06-03

百年情书观后感2023-05-10

高中生读《海上钢琴师》有感2022-11-24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2023-03-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