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1 05:42:1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精选17篇)由网友“sakurahaoha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篇1: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上,应用小组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把大化小,既缓解了当前护理学操作课教师不足而不能对学生个别指导的现实矛盾,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教学 护理学基础

小组教学是指按照“小组”的方式 , 以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形式。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时,护理专业教师不可能同时对全班进行教学指导,只能够通过小组教学的形式把大化小,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教学的方法

护理学基础实操课要求每5~6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个组由一个组长负责对每个学生每项操作的练习进行监督和次数的统计。如果是要求真人练习的操作,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等操作,则每个小组又重新分组,每两个同学相互搭档为一小组,相互练习。

二、小组教学的目的

1.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小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操作练习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有个别学生不练习的情况。小组教学的人数较少,每一个学生的练习都受到全组同学的相互监督和指导,避免了个人盲目练习而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情况。小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练习,避免了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焦虑。

2.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一个同学练习完了,她必须整理好用物给下一个同学练习,尤其是在真人练习的'时候,一个学生模拟病人,一个学生模拟护士,相互之间的互动配合都非常的重要,小组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和应变的能力,比如静脉输液的时候,一次排气不成功怎么处理,进针不见回血的时候又怎么处理。

3.激发学生的换位思考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实操的过程当中,会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练习肌肉注射的操作时,扮演护士的学生因为技术不娴熟没有掌握“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导致进针过慢或者拔针过慢都可能引起病人的疼痛,那么这个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这种疼痛。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他们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将来才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去服务。通过小组练习,可以换位思考,理解病人的感受。

4.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小组教学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操作课教师可以分组进行指导,避免了大班教学不能顾及到所有同学的弊端。小组教学里,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学生练习的情况非常的熟悉,可以重点观察在练习过程当中表现较差的同学以及该同学存在的问题,并把本组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给操作课老师,操作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小组教学存在的不足

1.分组可能不均衡

学生之间的分组,要考虑到他们之间是否配合,关系是否协调,以及各组员之间的特点。如果是由教师进行分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有可能由于有些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个性不合而使组员之间缺乏积极性。若是由学生自行分组,又容易出现相互之间包庇的情况,导致分组参差不齐。因此,分组很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搭配,每一个组既要有性格外向的,又要有性格内向的,既要有操作较好的学生,又要搭配操作较差的学生,以好带差。其次,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如果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将不利于操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如果分组不当,则可能会使分组的效果更差。

2.管理可能不细致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小组的管理者是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教师在小组教学过程当中,可能会疏于对个别学生的管理。由于护理学基础实操课的课时有限,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管理指导。比如,操作室卫生、纪律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操作练习的监督和指导都是由小组长主要负责。性格开朗、积极的学生会主动寻求教师的指导,部分不认真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被教师忽略,由于操作课教师的管理不够细致,培养出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就参差不齐。

3.进度可能不一致

小组教学不同于因材施教的个别教学,每个小组的练习进度由于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能力不同而不一致。有的小组,由于合作意识强、主动意识强而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而有些小组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这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这也要求操作课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判断哪些小组的成员有可能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要提前给予指导。

篇2:微课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在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各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很好的结合,并发挥出微课和翻转课堂的优势,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改变当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促进护理专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基础护理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专业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及方法,将过去传统的教学实现了改变,大大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全过程。翻转课堂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将传统“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过程彻底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看资料完成知识传授[1];教师则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与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实现知识内化。将这两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基础护理学中,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等有较好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选择我校级护理学生116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所在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媒体教法,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

1.2方法。两组学生均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护理学》,课时数相同。

(1)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法。

(2)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并有选择地进行翻转课堂的设置:

①教师创建教学视频。任课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自行录制教学视频,教学视频采用声音加板书的形式,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观看教学视频。

②教师设计课前练习题。在设计课前针对性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③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由学生掌握,他们可以灵活选择某一时刻观看教学视频,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收获、感想和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和同学分享、交流。

④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以巩固教学内容。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时,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与教师、同学互动交流。

⑤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在家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2]。对于学生普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3效果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笔者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学生对传统多媒体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授课形式认同情况、授课效果认同情况和对教学法的总体评价四个方面,每个项目都设有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选项,并把很好、较好两个级别视为满意,较差、很差两个级别视为不满意。学生匿名填写,并当场收回。

(2)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础护理学考试成绩超过90分者为良好:低于90分者为一般。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教学满意度评价共有116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也完成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满意率为92.9%(53名学生表示满意),对照组对教学的满意率为76.3%(45名学生表示满意),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学生基础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护理基本理论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必须理论知识,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授、示教及其他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操作步骤的连贯性、操作手法的准确性,使护生严谨但不灵活、规范但无创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灵活操作和应变的空间,导致护生临床应激时应变能力较差。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但信息量大、知识点不突出,学生跟不上速度,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课件无法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教师也是“照屏宣科”,不加解释地读出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导致教学水平下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任务提供给护生相应的微课资源。理论型的内容,可以制作知识情境类型的微课;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制作演示类型的微课。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特点自由学习微视频资源,利用片段化的空闲时间,随时随地根据自身认知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深度,实现“知识获取”,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课堂上,教师由“讲授指导”逐步过渡为“内化引导”。学生就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通过小组协作、个别指导、小组讨论、操作示教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教师可以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还可以针对较统一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指导。在课后,教师将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将内容整理后分享给学生。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前的微课资源或者课后的资料进行补充性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升,还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总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领域都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采用应深化分析,做好技术发展和教学理念的融合,为培养能力全面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徐慕娟,朱正刚.基于微信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护理管理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2:53-55.

[2]宗美子,丛日照,李凤娇,刘玉华.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03:198.

篇3: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

摘要:目的问题教学法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部分,问题教学法是把众多案例中精选其中代表病历为模板,接着提出系列代表性问题,在问题的指引下,启发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必须去探索的是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应用这些所学来的知识能够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们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课程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篇4: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体会论文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7]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1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33-9351.

[8]石敬萍1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技能学习自主性的尝试[J]护理学杂志,,19(23):53-551.

篇5:7S管理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7S管理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临床护士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高素质临床护士要靠平时的不断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的。我们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新生入校以后就从各个方面实行“7S”管理,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护理试验室实行“7S”管理,培养了护生良好的管理能力,对护生以后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护理试验室实行“7S”管理后,不但实验室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给培养高素质要求的护士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强化了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开展了“7S”管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活动,让每一位专业课的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与护士临床工作相结合,让“7S”活动融入到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去,提升了“7S”的功能与实效。

1S(整理):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训等场所中将所有物品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定期处置非必需品。

通过学校的培养,学生养成了定时整理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走上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在临床工作中总是伴随着整理,如当我们接到医嘱时,整理二字也伴随着开始了:1.处理医嘱时我们要随时整理好治疗单、饮食单、注射单等与医嘱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桌面的整理。2.当在治疗室开始加药时,包括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随时都要进行整理。3.在病房中给病人进行治疗时,操作前后都要整理治疗盘,操作后要对病人的床位进行精心的整理,给病人舒适的环境。

2S(整顿):将需要的物品按照规定定位、定量和定容,且摆放整齐、明确标识。

整顿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病房、库房、治疗室、办公室等,特别是治疗室及抢救室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室和抢救室是病人接受治疗的重地,病人治疗的所有药品都在其中,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通过物品定位摆放,我们临床工作的每一位护士都可以明确药品的摆放位置,节约寻找药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差错,给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定量及定容,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治疗室及抢救室的药品是否齐全,必要时予以及时补充,可以给管理者节约时间,同时也给我们护士节约统计药物的时间,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明确标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明确药品及物品的摆放位置,可以节约时间,同时减少操作差错。

3S(清扫):就是去除所有的灰尘、污物和油渍,让整理、整顿的东西处于整洁的状态。

在病区的管理中,随时要去除病室、操作室、办公室等地方的灰尘、污物和油渍,使病室、操作室等地方一尘不染。病区要有固定的包干区,并责任到人,在平常的工作中随时注意清扫,定期大扫除,给病人提供一个洁净的就医环境,让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尽快地恢复健康。整洁的环境也能体现病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整个医院的素质。

4S(清洁):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持之以恒,维持前3S成果,并使之标准化、持久化和制度化。

保持病区清洁,是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清洁的环境能够给人(病人、家属、探视人员、工作人员)以舒适感。在管理中,病区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使各位员工自觉遵守,培养了护士的素质,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改善,使之制度化、持久化和制度化。 5S(素养):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养成文明礼仪。

护士首先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应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要认真执行操作的规程,不得随意更改操作程序,操作过程应遵循操作前准备(自身准备、用物准备、病人准备、环境准备)、操作中要求(操作过程)、操作后要求(操作后各用物的相关处理)。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文明礼仪,尊重患者的习惯,体现人文关怀。在做每一样操作之前应与病人及家属解释,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6S(安全):预防、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现象。

护理工作是与人接触,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是容不下一点点安全的隐患,不能与生命开玩笑。有时在病人眼里简单的一句话,在我们护士的眼里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如做皮试之前问一下有无过敏史、在静脉滴注之前问一下以前有无用过相同的药物,简单了解之后就能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与患者接触时,也要避免语言的刺激。语言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刺激的言语能加剧病情的恶化,而激励的语言能给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在护理工作中要时时谨记安全二字,预防和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和现象的发生。

7S(节约):合理利用时间、空间和能源,发挥其最大能效。

1、合理利用时间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作为中职生更应如此。护理工作辛苦而繁琐,但作为我们只有中专文凭的中职生来说,工作之余应更加合理地利用休息时间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档次。2.合理利用空间。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合理利用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还能让空间放置合理化。3.合理利用能源。临床工作中合理利用资源比较重要,特别是在医疗设备及药物上至关重要。如合理利用医疗设备及药物,可以减少医疗资源及药物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及药物的利用率,可以缓解医疗资源及药物的匮乏。通过此次教育活动,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保证了学习时间,扎实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强化了操作技能,同时也强化了“7S”管理的作用及实效,使护生明确了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生。“7S”管理不仅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也能为我们日后的护理工作服务;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护理工作,也能服务于病人,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社会对学校及医院的满意度。

篇6: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教学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重点,其注重实际操作,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应用等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Word中简单的排版容易,但将一个大论文排好版却不容易,Excel做一个简单的表格容易,但把表格做漂亮,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函数的应用却难倒了大部分学生,PowerPoint做几张简单的大家都说会,稍微复杂一点的都直摇头。会而不深主要原因是练的少,练得简单,或者是教师实训课上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任务。现阶段很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都是一节理论一节实训,理论课还是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下边听课的学生没有几个,有的睡觉,有的一知半解,实训课上教师没有明确完整的项目让学生练习,只是告诉学生练习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任务,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动力,一节课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

2高职高专学生现状

随着国家重点本科、本科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的招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也是高职高专招生逐渐多样化,目前高职高专的招生主要包括三部分:

(1)普招,即从普通高中招生;

(2)对口,即从中专招生;

(3)单招,即从职业高职招生[1]。普招升入大专的学生经历了高中的努力学习,学习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但应变和创新能力较差,对口学生相对底子较差,理解能力不好,学习的动力不足,单招学生在职业高职学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到了大学遇到很多课程都感觉学过,不想再听,不想再学,在职业高中已经养成了不想努力学习的习惯。很多高校为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部分对口和单招的学生安排到了普招班,这样很多班级包含了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对口的学生听懂、如何让单招的学生发现新知识、发现自己在知识面上的欠缺,如何让普招学生较快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是应用基础课需要考虑的问题。

3任务驱动教学法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一个个具体的完整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完成实训任务,从而掌握理论课讲解的主要知识点[2]。任务驱动更接近现实生活,具有实际意义,对学生来说有较高的兴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很多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由于任务的驱动,使每个学生都不敢怠慢,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实训课,每个学生都希望早点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为了完成实训任务有的同学会主动自学新知识,也慢慢学会举一反三。

(3)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主动提问的人数增多,实训任务包含了很多项目,有的知识层次较深,不在只局限于课本,而是更接近社会的'使用,很多同学不会,又感觉很有用,他们会积极主动的提问,问老师该如何处理,如何操作。

(4)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5)通过任务的练习,让学生实实在在做出了社会上非常有用的例子,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学生把实训任务完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很开心快乐。

4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如何实施,怎么才能做到任务合理、合情,与社会更接近,是学生在校期间感觉有用,毕业之后感觉讲的练得更能和自己的工作相适应,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紧抓教学目标和主题。通过实训,通过练习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基本概念、什么样的基本原理、什么样的基本方法或者技能等。了解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提供适合学生个性的实训任务,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情境和资源。

覆盖整个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准备学习任务时要尽可能的涵盖所有章节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任务主线,这个是最关键的,任务要有意义,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要有创新,过程从易到难,环环相扣,从前到后要贯穿一个主线。提供丰富的资源,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排版,要给学生提供素材,在素材的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入手进行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工具,在计算机中如提供网络、画图工具等以备需要时使用。要对任务进行考核,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把自己完成的作业提交给老师,通过老师的评价与点评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5小结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的操作性、实践性强,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高职高专学生实训课上无事可做,打游戏聊天的现象减少。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学有所获。

篇7:微课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探讨微课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南京卫生学校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护生,其中1个班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辅助的授课方法,另1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考试,并对观察组护生进行调查,了解护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表明,将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

外科护理学作为一门护理学的主干课程,是以外科疾病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相关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的专业学科[1]。外科护士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临床自主思维能力[2]。而目前高职护生的学习基础差、临床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护生在学习时常感到知识点多而且散,理解和记忆较困难。而目前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多为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学科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3]。我校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组织教师对外科护理学重点章节课程进行微课制作,并将其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护生,其中1个班为观察组(43人),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辅助的授课方法,另1个班为对照组(42人),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的教材、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考试方法相同,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各门护理基础课程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微课制作组织外科教师根据微课的特点,对护生学情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对外科护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将麻醉、颅脑损伤、胆道疾病、下肢静脉曲张、骨折与脱位以及较复杂的实践技能如脑室引流护理、T型管引流护理、椎管内麻醉等作为微课的内容,利用问题驱动法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时长大约在6~8分钟左右。

1.2.2学习的平台微课制作完成后上传至本校护理实训中心视频资源库中,护生可在线观看,也可下载至电脑或手机中学习,并结合相关内容完成网上自学作业。

1.2.3教学实施两组护生均选取高职护理第2版《外科护理学》教材进行教学,由同一教师授课,以麻醉、颅脑损伤、胆道疾病、下肢静脉曲张、骨折与脱位5个章节为本次教学实践的内容,理论课时为12个学时,实践课时为6个学时。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辅助教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后对照组护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观察组护生则使用手机或电脑下载相关微视频进行复习。

1.2.4效果评价5个章节内容学习完成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闭卷理论考试及观察组护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1)理论考试。两组护生在学习完5个章节内容后同时进行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10%)、选择题(50%)、简答题(10%)、病例分析题(30%)。试卷装订后由外科护理学教师集体流水批阅。(2)问卷调查。教学结束后向观察组护生发放“微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由护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表43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份,有效调查表回收率100%。

1.2.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91.2%的护生认为此次微课教学重点突出;84.2%的护生认为此次微课非常有效;70.2%的护生表示会针对有难度的内容反复观看微课;82.5%的护生表示完全可以完成微课的自学任务;77.2%的护生对自学微课后再来完成单元的学习非常有信心;77.2%的护生表示非常适应微课的学习模式。护生对此次微课的平均评分为97分。

3思考

3.1传统教学的缺陷

在以往的教学中,比较令教师头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的问题,尤其对于临床护理的教学更加突出。许多从事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些感受:课堂上讲理论时护生不容易理解,讲解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时,由于许多护生没有学好病理、生理、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往往需要花很大精力帮助护生回顾相关知识并讲解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临床中,要求护生进行预习,但外科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书本内容不像解剖学等基础学科那么直观,嘱咐护生课前预习的时候,总是很难提起护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恶性循环,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3.2微课的优势

此次制作的微课时长只有6~8分钟,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再加上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观看,提高了护生自学的兴趣。针对教学内容,利用问题驱动法,帮助护生设计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制作好的微课视频生动地展示操作内容,再配合微课中设计的习题,让护生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护生自习的成果,找出护生在自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综上所述,将微课应用于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主题突出、趣味性强、能够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利于将教学延伸至课外等优点[4],但在此次微课设计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护生的差异性、微课视频不够生动、师生互动环节设计不足等,这些需要在以后教学中结合教学团队的力量逐渐完善,并进一步推广到其他课程中去。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靳英辉,邢庆,陆翠,等.我国外科护理教学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3):230-233.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4(2):5-13.

[4]蒋慧玥,刘海燕,刘桂瑛,等.微课在临床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3):1717-1719

篇8:护理礼仪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护理礼仪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的护理专业已经陆陆续续开设了关于“护理礼仪”的课程。一般而言护理礼仪都是安排在《护理学基础》中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护理礼仪”实训课中,学生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训练,比如说站、坐、蹲、走等等。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能能够将“护理礼仪”同有关的“护理学基础”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一直以来都导致了护理礼仪同有关的专业课相脱离的状态。学生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很难将学习的护理礼仪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护理礼仪是护理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现将实训方法介绍如下:

1实训前准备

1.1教师的护理礼仪榜样教师的榜样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实训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自己首先掌握《护理学基础》上的护士的基本仪容的要求,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把护士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端庄、可亲、仁爱的临床护士形象。这是需要下功夫做得一件事情。同时,在护理技能课程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指导来时要认真地做好备课的工作,尽量详细的制定培训方案,将实际护理中可能和患者交流的情况都纳入教学的体系中去。促使学生能够自己有目的的和患者进行交流。

1.2帮助学生树立护理礼仪的理念在进行每一次的实训教学前教师都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制定好相关的礼仪规定,按照制定好的规定去严格的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明白树立护理礼仪理念的重要性,让他们逐渐形成护理礼仪的理念。还要结合目前临床操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自主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临床中获得患者的满意,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2实训教学实施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有关培养方案以及指导老师个人的拟定的授课安排,例如在《护理学基础》讲授肌内注射前两周,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课上给学生布置与肌内注射有关的礼仪作业。但是学生毕竟才刚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对有关的概念和经验还不是很明白,如果单独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有一点强人所难,所以教师应提供肌内注射的视频录像,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在实训教学中①统一实训操作程序。②分析各个步骤的礼仪要求。③情景模拟。依据实现制定好的一系列护理礼仪的规范,挑选出一组的学生根据上次的病例教学课程进行案例模拟活动。在这一组同学进行案例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这一小组在护理礼仪方面表现出的可取点和缺点。④总结的任务也十分重要,针对学生记录的各种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逐步改善存在的缺点。

3体会

就临床实践过程中来说,良好的护理形象和礼仪对于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树立护理人员的美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的实训操作与临床实践练习紧密,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的教学同临床护理的实践进行有机的集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实习生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树立护理的良好形象,加强和患者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观,要想学生做好护理工作,提升护理形象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其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要,从而适应当今的多元化发展要求。

篇9: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月至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分别以班为单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生选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学生选用同伴教育教学法。结果: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平均分为(96.43±3.56)分,对照组操作技能平均分为(84.28±5.72)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95.83%和66.6%,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能够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传统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法;应用效果

0引言

同伴教学是用于检验学习者及其同伴对于内容的掌握与分析的一种教学策略,简单却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参与[1]。同班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小组为单位,同伴教学者为核心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研究中选取自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分别采用同伴教学和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教学质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按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学生13人,女性学生11人,年龄为22~24岁,平均年龄为(22.9±0.9)岁;对照组中,男性学生为12人,女性学生为12人,学生年龄均为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1.1)岁。将两组护理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相应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给予常规护理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相关培训;观察组学生采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具体方法:首先,遵从学生意愿进行分组,8-10人一组,选择责任心强、自学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其次,同伴教育者在上课前进行自学和教学,加强练习,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再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在开课前,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实行责任制;最后,每个小班选取由2名同伴教育者分角色进行集中示教,指导教师针对细节进行完善,以小组进行学习,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布置本次实训内容作业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护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在护理教学结束后,以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进行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s)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96.43±3.56)分,对照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84.28±5.72)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95.83%和66.6%,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94,P<0.05),

3讨论

过往诸多研究中表明[3-4],护理能力水平作为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体现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各方面的水平,是考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对学生日后护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同伴教育教学法作为一种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护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护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在操作时,教师首先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再由同伴教育者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教学和讲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对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效果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同伴教育教学法作为护理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同班教学者作为该方法中重要的环节,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学生进行指导,能够在有效地实践内尽可能解决教学问题,提升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在同伴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师生间关系融洽,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本次对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对学生是传统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效果不佳;同伴教育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发寻找答案和正确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的信心。结果这充分证实了对同伴教育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护理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能够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整体教学环节更加完善,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升学生满意度,可在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敏,常红娟,张瑞芹.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10(7):310-312.

[2]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3]徐天青,王曼莉,王金国,等.同伴教育在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A):1445-1446.

[4]谢幸儿.同伴教育在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46(8):730-731.

篇10:浅谈护理学基础微课的教学设计论文

浅谈护理学基础微课的教学设计论文

【提要】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技能操作是培养护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将课程“微课程”化也是护理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改革的重要措施。微课以其直观的视频、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动画,弥补了传统教材设计的缺陷,也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下,对护理学基础的“微课”设计和开发研究显得很有意义。该文就如何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微课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经验介绍和总结。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护理;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胡铁生老师关于微课概念的提出,微课以其“短小精致,使用便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半结构化,便于扩充;资源丰富,情境真实”[1]的特点,在很多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微课的开发中,84.44%的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其主要的教学呈现方式[3],且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中,护理技能操作视频一直是学生在护理技能训练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中开发微课,围绕重点难点、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将会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设计和开发护理学基础“微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原则,又如何通过微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的实践效果,作者在微课的开发和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微课的特点在于其“目标明确、短小精悍”[4],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避免将微课设计成为变相的灌输式授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供持续便捷的可循环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学习层、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来支配自己的时间,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将是微课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视频还可以在设计中加入练习、课外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避免微课也成为单纯的灌输式授课。

1.1视频的时间长度严格控制在10min以内

据报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10min之内,其对认知信息的接纳和加工将更为高效[5]。因此,微课设计前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解析,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选题是不宜太大,应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1~2个重点问题,不要过分追求大而全,一方面知识可以讲透,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至于走马观花地看热闹,做到单位时间的真正有效。

1.2一个重点,一段微课,做好知识的“分点化”教学

应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段微课视频针对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片段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微课设计也是翻转式课堂研发的基础,在设计时一定要有别于传统的授课录像。微课的“分点化”不是将传统的课程零散化、孤立化、盲目地切割不成体系,其在设计时要保持知识的融合创新和知识的连通性,可以根据一个主题、一个问题、一门课程等多系列微课的开发和整合,在“分点化”的'同时又做到关联化和体系化[6]。

1.3多种形式展现案例的导引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不但涵盖了护理的发展和理念也融汇了很多临床知识、护理心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卫生法规等多学科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多手段、多角度地去表达,包括病例图片、音频、视频、电影片段、动画设计等。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护理学发展史时,可以播放一段南丁格尔的电影片段、“5.12护士节”护生授帽的视频、“非典”时《护士长日记》的故事、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感言等;在感动的氛围中,抓住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对护理职业的崇尚感,在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1.4多技术手段展现多种类内容

微课的开发并没有固定的技术软件,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技术软件,如青霉素皮试液配置的计量计算,可以使用数位板;导尿术操作流程展示可以利用视频录像剪辑;PPT讲解的部分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制作的视频测提示、标注也可以用来展现学习的记录过程等,只要使微课简明、清晰,技术手段可以不拘一格。

2实践性原则

微课的使用不仅可以用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在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巧妙地展示和引导。在传统的护理技能操作授课中,由于学生人数、物品和场地的限制,通常是教师先讲一次理论课,然后再安排一次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理论课看不见、摸不着,实践课理论注意事项记忆不清,操作过度模仿教师等情况。因此,在理论课堂中使用恰当的“微课”与临床案例结合突出护理技能操作的实践性原则,启发引导学生对于学习技能操作的兴趣,真正感受到良好的技能操作手法为患者减轻痛苦、配合医生临床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实践、主动探究,达到在思考中实践的目的;在实践课程中也可以加入“微课”,将原有的标准操作教学视频实践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动作进行视频剪辑、切割,再配合动画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共享在校园网络中;同时也可以设置手机摄像拍摄的近景场地,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就可以进行操作的自我比对和矫正,提高学生练习的操作质量。

3课题细微原则

对于只有5~10min的微课教学,因其时间较短,所以就要求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精”而“妙”是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时所要思考的关键。微课的“精”在于内容的选择上,其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一重点、难点,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精彩环节。设计时要做到内容上专一、设计上丰富、操作上简便,充分展现出教学的精华部分,既把问题讲清楚,又让学生喜欢,容易接受。微课的“妙”在于让教师观看,能清楚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之精妙;让学生观看,能通过其精巧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讲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7]。比如,在平时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作者发现,学生较容易出现“无菌观念不强、容易跨越无菌区”的情况,于是作者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制作了一段微课,这段微课将学生平时练习和考核中所出现的问题拍成录像和图片逐一列举和讲解,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掌握了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技巧,所以本段微课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后受到了学生一致的好评。

4资源的完整性原则

微课的设计不是只有微视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配套资源的完整性。只有教学没有效果的检测,只有视频、案例没有反思和点评教师则无法交流和资源的再利用[8]。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微课使用场合(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类别观众(学生、教师),配备不同的教学资源。微课用于课前,其设计要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回顾先知,唤醒已有经验;微课用于课中的,设计要点在于强化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内化,重点解析授课中的重难点、疑点、知识易混淆点;微课用于课后的,设计要点在于知识的巩固、扩展和迁移,内容上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考核;微课用于学生的,教学资源配备上需要有微视频、微学案和微练习;微课用于教师交流的,资源配备上还需增加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总之,在目前现代化、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和背景下,微课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将创立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将其应用到《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是提升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便捷而高效的教学方式[9],其虚实结合、知识的动态化、趣味化,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考和体会的感受,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不但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收集,还要重新进行资源的整合[10]。如何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设计出自主、即时、实用的微课,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将是每一位教师所应思考的。未来一个颠覆性的课堂,将带来一次教学上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10):61-65.

[2]谢同心.从一个成功案例谈微课的制作[J].广东教育:综合版,(1):28-30.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4]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5]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1):489-490.

[6]李华伟,董海静,孙晓燕,等.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教育管理,2013,13(9):49-52.

[7]王竹立.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是长期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79.

[8]郑小军,张霞.微课的浅阅读趋向及其对策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67-69.

[9]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57-59.

[10]张渝江.为个性化学习重建教育系统[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120-123.

作者:尹雅娟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综合教研室

篇11:《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教学论文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领域也在快速步入“微”时代,近些年,微视频、微课堂、慕课等纷纷出现。 短小精悍、资源丰富、传播途径多、速度快、范围广是“微”信息的主要特点。“微”时代带给了我们一些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将一节课的精华部分,比如某个教学点(一般是重点、难点或是疑点) 录制成10分钟以内的简短视频,学生利用课堂或业余时间通过微课平台来点播视频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借助网络传播也可下载、分享和互动。这种微课的模式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本文将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探讨微课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篇12:《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教学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中职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面向的对象是所有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不具备主动学习的习惯,大多缺乏学习兴趣,基础也薄弱。而《计算机应用基础》则是一门操作性和逻辑性强的课程。目前该课程在中职学校大多采用大班教学和实训上机相结合的讲授模式,讲授也大部分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等。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或是课余自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还做不到及时地沟通,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地解决。

2 什么是微课

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Micro-Lesson)”这一概念。在国内,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并于在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首创微课学习的平台,引起强烈反响。微课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将课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主要方式是制作播放长度只有几分钟的一段“片段化”教学视频。目前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相当普及,在校中职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学校局域网络或是移动互联网络进行个性化化学习,移动学习,有目的地学习,反复学习。微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目标明确、资源丰富、易于交互。

3 微课的应用特点

3.1 趣味教学,提高效率

计算机课程往往逻辑性较强,比如一个实例,教师先讲授一遍操作步骤,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记住了这一步却忘记了下一步该做什么。而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一节制作完整而精美,并且充满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能使学生在观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有遗忘可以反复来播放视频加深记忆。微课能突出教学重点,基于一个核心问题来编排,没有烦琐的理论,突出实际应用,突出操作技能,实效性高,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增加互动,促进交流

和传统教学的师生交流欠缺相反,微课的交互性能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微课的互动交流区还可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都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做到交流和沟通。制作完整的微课系统不仅具备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应该有课后反思,课下作业,互动分享等内容,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得到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及时解决。

3.3 延伸课堂,随时学习

目前,中职生中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也比较普及,另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这些都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学生甚至能够利用课余或者其他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微课能使我们的传统课堂得到延伸,也符合了当前国家教育部门提倡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理念。

篇13:《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教学论文

4.1 制作工具的选择

制作微课,特别是录制微课视频时,需要专业设备的同时,还应有专业的技术支持。这些装备和技术包括高配置的电脑、耳麦或话筒,还需要有专业的视频录像软件,比如Camtasia Studio和ppt软件等。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展了对专职教师的Camtasia Studio软件的使用培训,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则更易于上手。

4.2 微课视频的设计

微课视频的设计是微课的核心所在。微课视频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PPT式,利用PPT和屏幕软件将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设计成PPT式的自动播放,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二是讲课式,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微课流程进行授课并进行拍摄,经过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形成微课文件,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三是情景剧式,这种微课类型就类似拍摄一段短电影,需要一个团队的配合与设计开发,围绕授课内容来进行策划设计,撰写脚本,还需要指定导演和演员等,最后选择场地进行拍摄,同样需要经过视频后期剪辑处理,最终制作成微课视频,时间一般也在10分钟左右。笔者更欣赏第三种类型的微课,因为情景剧式往往能引人入胜,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有兴趣,更易于掌握视频中的知识点,当然这种微课设计起来并非易事,需要有巧妙的构思、精心的编排、演员的到位表演等。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微课视频,笔者认为都应该做到这几点:一是快速引出知识点。由于微课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时,尽量快速引出知识点,使学习者一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过程清晰。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每一个项目任务可以设计成一段微课视频,任务实施的过程应该清晰明了,拿《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图文混排”为例,视频中应该说明分成几步来制作某海报,每一步需要用到什么工具,该工具的使用方法都应该介绍清晰。三是总结式收尾。结尾一般为归纳本节内容要点,对完成本任务的操作步骤加以概括回顾,加以提炼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3 资源设计

微课的核心是微课视频,但同时还应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其他资源,例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互动等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资源也很丰富,如教材配套光盘内容、教师课堂的PPT课件、教案、课后习题及答案、知识点练习、复习测验、教学反思和教师反馈交流等。

课件、教案、习题等都是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资源,知识点练习以及复习测验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考评,并根据测试考试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这些配套资源可以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学习,还能及时了解自身不足,查漏补缺,也可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营造一个良性运营的“微课资源生态系统”。

4.4 反思设计

在微课教学结束后,根据反馈效果以及在互动交流区的师生交流,反思微课教学是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是否完善?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微课教学实践进行再思考、再认识,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微课是“微时代”的新型产物,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尝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推广和普及微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逐渐让传统课堂与微课堂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微课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篇14:浅谈小组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小组学习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发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小组学习法在双语教学学习中的应用,能使学生更加专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关键词:双语教学;小组学习;学习效率

小组学习是将班级内的学生分组进行共同学习的教学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以实现共同学习的目标,在成绩评定中,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全面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学习方法。

一、双语教学的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或加强了合作办学的力度。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适应和把握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点。

学生学习英语之所以有困难,是因为缺乏英语环境。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学生真正对英语感兴趣的,有强烈的自我学习动力的毕竟是少数。学生在校的英语课仅有4到6节,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英语授课的时间也很有限,学生能开口说英语的时间也很有限,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英语的机会除了应付考试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学习英语。说到底,学生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进入大学后,根本无法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双语教学”强调的是用外语在非语言类学科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外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双语教学并不是被动地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用外语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鉴于双语教学的本质是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而学生又没有机会和环境进行这样的练习,因此,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在双语教学中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来挖掘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学习的学习热情,同时营造了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1.小组建立的原则

首先,小组最好由3至6名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关系好的同学更容易交流,有更多的谈论空间,即便水平有差异也不会在交流中感觉很尴尬。另外也可以由成绩好的带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词汇,而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更自信、更有兴趣去学习和帮助同学。

另外,学习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人数越多,交流的盲区越多,人数越少,每个学生发言和说话的机会就会很多。

最后,学习小组成员不能固定,应每节课进行调整和更换,保持新鲜感,保持学生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2.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我们可以用“一荣俱荣”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共存的`关系,才会自主地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每个任务。只有每个学生都努力付出,小组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得到奖励。比如说,优胜组可以得到平时分的加分,或者作业量的减少。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会尽己所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小组成员会尽量按照个人能力进行分工,只要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小组也会取得好的成绩。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小组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进行之后如何评价小组活动的整体情况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1)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

小组评价应包括即时性评价、纠错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导向性评价、延展性评价、实效性评价等方面。

其中即时性评价要贯穿从预习、黑板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纠错性评价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导向性评价是指在教改初期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就是想达到什么就评价什么,需要什么就评什么,缺什么就评什么,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延展性评价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实效性评价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使评价富有实效和价值。

(2)小组评价的方法

小组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互评,还可以是学生评委组评价。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应该起到导向性的评价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讨论议题和正确的讨论方式。控制课堂,不能进入中文聊天状态。另外,教师评价还应起到延展知识的作用,教师在导向性控制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入拓展思维的领域,开拓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拓展领域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发挥潜能找到答案。

小组互评可以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开拓思路,查找错误、纠正错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保持活跃的思维,始终运用专业知识和英语思维进行交流和沟通。

组织学生评委组是指从学生中找出几名评委进行点评,每次评委都可以不同,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专心听取课堂讨论,因为自己有可能被选为评委,这样必须准备发言,从而调动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性。

4.教师的作用

(1)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

整个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但是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介绍和讲解相应的知识框架和基本概念,然后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进而提出讨论问题,组织有目的分组,然后对学生讨论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

(2)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控制者

教师应该是课堂的控制者,既控制知识点的讲解,又控制学生讨论的方法、思路、英语使用程度等。

(3)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评估者

教师同时又是学习小组的评估者,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还应引入拓展的知识点供学生下课后进行拓展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随后再对拓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行二次评价。

(4)教师应该是小组学习的激励者

教师是最重要的激励者,教师对小组工作的肯定和赞扬就是对学生付出的最好回报。如果能善用激励机制,那么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如果运用不好,学生会逐渐对这种学习方法失去兴趣。

小组学习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只是我们对教学的一个起点和试点,希望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努力探索小组学习的最佳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希望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双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模式,而且能够在教学效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杨金良,李青山。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小组学习法研究.教育与职业,(12)。

田若飞。英语小组学习组织方法浅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05)。

王燕。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学周刊:C版,(01)。

刘勇。协同学习中分组策略与同步学习方法的研究.昌吉学院学报,(01)。

篇15:小组考核法在护理技能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工作者为人类健康服务必须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因此受到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实训是技能形成的基础,考核是促使技能掌握的催化剂,也是检验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虽然技能考核十分重要,但是占据了宝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我校护理系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考核办法,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将技能考核绩效与小组成员密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使个体与小组成员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两个班级,各52人,均为统一招生的学生,年龄17~19岁。

二、方法

1、分组情况:将全班分成10个固定小组,5人一组,其中有2个小组为6人一组。每一项实训内容均以小组的单位进行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辅导。

2、技能考核方法:每学一项技能操作,训练完后即考。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每次考核均由护理教师抽签选定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进行评价,其考核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各小组每次每项随意抽考的一位成员的考核成绩通过平均计算后即为该小组每位成员最终技能操作的成绩。技能操作成绩低于80分者视为不合格,并作为衡量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标准。

3、效果评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问卷均以陈述题的方式,以是、否作答。发出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6%。

三、结果

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见表1。

表1、100名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

教学效果 答“是”的人数 百分比%

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 92 92

提高了训练的自觉性 95 95

技能训练比原来刻苦 98 98

训练中更注重精益求精 85 85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果 98 98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掌握情况 90 90

关注小组同学的技能考核成绩 98 98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88 88

训练中能相互指导、纠错、督促 90 90

训练中能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 82 82

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 93 93

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95 95 四、讨论

1、发挥了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功效,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从表1可见,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一致认为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0%的学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导、相互切磋、相互纠错、相互督促;82%的学生在实训中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主导者。不仅如此,教师在实训辅导过程中,也感到轻松省力,工作负荷得到了减轻。这种生生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从表1中可见,92%学生认为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85%的学生在练习中更注重精益求精,说明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目标。同时训练完后即考,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平时的练习效果与考核的结果密切相关,懂得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小组其中一位学生的考核,及时细致地了解每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情况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

3、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品行和团队精神。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合作特性的工作,在履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的神圣任务中,不仅要与同行密切合作,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有机地配合。采取小组合作性实训与考核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有利于小组其他成员,而其他成员的努力也有利于自己,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从表1中可以得知,对于改革后的训练与考核方法,93%的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小组同学,从而注重平时的实训效果。

从小组成员中随意抽考一位,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而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相互纠错,其操作与所规定的标准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技能成绩的方法比较合理并能够代表自己的成绩。当然,在技能考核中确实存在少数同学平时练习很刻苦,操作也很规范有序,但在考核中因心理紧张等因素影响了考核成绩,以致波及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因此,这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探索和商榷。

参考文献

[1]石敬萍《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7,14(6):37-38。

[2]郭明贤李烦繁崔艳等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41(7):643—644。

[3]李辉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2—64。

[4]陈巧力于红霞杨彩风曹迎凤李娜田芬霞徐志钦谢秀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展分段考核探索[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10(15)。

[5]傅晓艳丁明星胡勇小组合作学习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

[6]王跃群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9)。

[7]王晓莉栾海丽朱蓓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1)。

篇16:网络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很多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很多便利。

全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应用于电子素材库的建设和基础知识教学,网络案例库和网络案例教学以及网络进行在线测评等。

关键词:网络 计算机基础教学 案例教学 在线测评

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但相对其他课程其更强调实践性。

因此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延伸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学习中强点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的是,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素质。

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因为条件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办学层次及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基础知识,如硬件结构,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如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日常应用相关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工具、网络工具等[1]。

但无论以哪种内容出现,网络环境下,上述基础性教学都可以充分挖掘网络的效用,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在这种方式下,其存在以下特点:首先,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变得多样化,而且获取信息的质量可能更高。

因为网络资源具有无穷尽性,教师不再成为信息的唯一来源,而且如果充分挖掘好网络资源后,其展现的'信息质量可能更详细,更生动,更全面,也更具吸引力;其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

以网络为工具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学习资源,控制学习进度,这既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又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最后,网络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学习的效率。

计算机基础性的知识,往往不能靠类似于数学的公式推论,而必须依靠实践,或更细致的体会。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网络的应用

网络作为一门工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一)应用于电子素材库的建设和基础知识教学

网络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具,首先要保证其有教学素材,因为它不能像传统方式下教师的“讲课授课”,但是它的优点体现在:首先是大容量,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内,其教学素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存储,保证这些素材的循环利用,其次在于这些素材保存在服务器之后,学生可以自由调动进行学习[2]。

常用的电子素材库有:(一)电子教材,它既包含教师用书,也包括学生的实验指导书,前者用于教学辅导,后者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学生的实践相对更加重要,因此大力建设实验指导用书相对更加重要。

如office学习,通过观看视频等实验指导教材,比教师的讲解以及对着书本死记硬背更加有效果。

而且电子指导用书的来源广泛,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

另外指导书的更新频率较快,比较适合技术发展较快的计算机类学科教学,这不仅可以减少学生购书的经济负担,还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电子教案。

这是教师为进行授课所准备的相关要点,重点,或一些画龙点睛的地方。

教师根据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提取相关精华,或重点,放到网上供同学下载打印。

这些教案是按照教学时数、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按教材的知识单元进行组织的核心知识,有利于学生突出重点和关键点。

(三)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多种多样,并不单纯的是传统的PPT,它还包括一些单独运行的教学软件,从内容上,它由动画、图形、文字、声音、图像、仿真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

同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可以通过网络课件进行深化,如资源说明、图片展示、历史资料、案例教学、知识点文本叙述、动画演示等。

网络课件要本着易懂、形象、动态的原则。

如展现计算机结构,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或相关视频,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解所谓主板、网卡、声卡、显卡、主机、电源德、内存等实物及其作用。

要讲解操作系统原理,可以先通过一些素材展现操作系统的大致结构,工作原理等。

(三)电子试题库。

电子试题库用于学生的在线考试,该试题库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按照章节,分门别类的保存于数据库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进度,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在线自评。

由于各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相差较大,这种方式非常实用,因为传统的测评都是采用同一套试题,这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应用于网络案例库和网络案例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是与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

而这些知识仅仅通过观看电子素材是达不到实践要求的,特别是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办公软件、图形处理工具、网络工具等方面的知识[3]。

为此需要利用网络建设网络案例库,进行网络案例教学,这种方法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将计算机的各类基础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表达。

(三)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测评

计算机辅助测验是对考试的一场革命,在题库数量一定的基础之上,它大大节约了时间分发,考试监督,评分的时间。

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而言,可以通过实现大量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练习,测试,考试等。

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是一个集试题录入与管理、智能组卷、测试及评价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考试平台,它一般采用采用B/S结构数据库解决方案,将系统分为“评价子系统”和“测试子系统”,前者由试题评价、学生评价等,后者则由在线阅卷、考试、练习等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1]卜范玉,王鑫.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3):23

[2]李锦.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现状与改革[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

[3]曲滨鹏,王桂媛.网络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路的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85-186

篇17:基础会计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基础会计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问题形成的多元性因素及分析

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的概念有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等,由于中文词的多义性,学生往往按字面简单理解,其实,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研究范围或会计工作的核算内容、资金运动是指单位资金的获得。使用及处置过程,再比如,原理部分,复式记账法中历史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借贷表示方式与企业资金增减关系的转换原理,多数学生对资金增减变化能够认识,但转换借贷就不理解了,还有对权责发生制与收复实现制两个会计核算基础原理的理解问题等,复式记账原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中的会计分录,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影响跨期收入、费用的处理及对现金流量表和税务会计的理解,一方面是学习中有困难,而另一方面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些困惑与障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阻碍了学习的深入,而造成这一问题是教师因素,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导学。

2.学生因素——学习中,学生因懒惰和懈怠,没有理解且记忆基本概念,造成理论知识理解的困难

基础会计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的连续性,即后续原理与方法建立在前面的内容之上,这要求学生对前面的内容在理解之上加以记忆,如,在学习前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六大会计要素,常见的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隶属关系,常见会计账户的入账范围。常见的会计分录等,在教学中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企业资金筹措、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利润分配及全部完整过程的账户对应关系等。这些基本内容的记忆构成了基础会计学后续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后期,会计学重要的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三大实务技能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但这对于一部分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按教学进度依次做到。一部分学生空有学习愿望,懒惰与缺乏毅力是造成学习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当说,学生本身是这一问题的直接因素。

3.教管因素——教学中,缺失对会计应用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部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他们可以听懂课,他们可以看懂书,但他们仍然不会操作与工作。比如,在同步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做会计分录“学习使用形式”,也能看懂字账“教学使用形式”与报表,但由于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同步的操作训练,其知识的构建仍然是不扎实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有些时间一长尽都忘记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知识构建不扎实,不能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直接因素又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与要求出了问题,其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学资源的设计、实训课程的同步配套与安排、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操作要求三方面。第一,我们的教学资源没有设计出网络实训系统;第二,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同步;第三,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训练操作相结合的要求没有很好的规范。教学管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理解——教师是帮助答疑解惑加深理解的重要引导者

理解是记忆与运用的基础,是知识构建的基本要求。没有理解的记忆与运用是死记硬背与机械的运用。理解可以帮助记忆,加速记忆,缩短记忆时间;理解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作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答疑解惑并适时地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深入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发挥教师的重要导学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知识驾驭能力与表达能力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来适时地回复学生的问题。可见,教师的能力与责任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关键。解决学生学习理解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的能力与责任问题。

2.强化记忆——学习者自身的态度与毅力是强化记忆的关键

记忆是理解与运用的条件,是知识构建的必备前提。一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无论是文科、理科记忆是必备的。学习中的记忆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不可懈怠。学习中的记忆基本上是依靠学习者自己完成的。当然,在老师帮助理解前提下的.记忆,可能更加地轻松,但就记忆本身来看是不可替代的。他是学习者积累知识,积淀方法,储存信息,获取运用资源的唯一办法。强化学习者记忆,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态度与毅力是两大关键。一是,学习者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记忆是学习的必备前提,不记忆无法学习;二是,学习者的记忆速度有快慢,保持的时间有长短。毅力&即反复记忆’是解决记忆差或者说记忆速度慢、记忆保持时间短的唯一有效手段。

3.学用结合——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运用是理解与记忆的目的,是知识构建的结果与成效。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技术转化为运用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育机构承担着责任。尤其是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训安排、教学过程要求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针对基础会计学而言,第一,开发网络版的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方便学生根据需求在学习的平台上随时进行操作运用训练;第二,在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同步安排实训课程,尤其是严格实训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同进度教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第三,将操作运用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可将操作按教学进度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各类报表分步要求规范运用训练。

总之,《基础会计学》学生知识的构建对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实践至关重要,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构建过程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三个重要的构建因素。教师、学生、学校又是影响与完备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方面。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毅力;合理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企业实操心得体会

妇科护理学教学创建论文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及思路的转变

护理的本科毕业自我鉴定

教研室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自我鉴定表内容应该写什么?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文: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操课中的应用(精选17篇)】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2023-05-12

关注中职女护生的痛经问题2022-12-13

护理专业学生个人学习计划2024-01-19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2022-05-06

浅谈中医境外学生本科学历教育质量控制论文2023-08-19

实操心得范文2022-04-30

开展体操课的难度和重点路径创新论文2022-07-25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2022-11-16

优秀学员结业发言稿2022-08-02

培训班招生活动策划实施方案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