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22-08-02 07:58:3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共16篇)由网友“我很古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篇1: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暑假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只有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在理论中学方法,在实践中学经验。通过亲身体验的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关键词:社会实践 超市理货员 感受体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就业机会多的同时也充满了许多挑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走入社会,积极参加实践丰富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己充实自我,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

作为大二的学生,这次的社会实践与大一时期的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不同。这次的社会实践,我为自己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寻找,最后把社会实践的地点放在了超市。这次我在超市做的是整理商品,记录缺货情况,及时汇报及时补货。 上班的第一天,我跟在一个经验丰富已经工作了几年的阿姨后面,学着怎么做个理货员。阿姨告诉我,理货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对商品进行验收、对商品按编码进行标价和价格标签管理、对商品进行分类并按商品陈列方法进行商品的陈列(包括补货)、对顾客的咨询导购提供服务、对超市内卫生进行保洁及商品防损管理。听完阿姨的介绍,我才明白理货员的工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清楚了理货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后,我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拿着笔记本跟着阿姨记录许多工作的要点:1、必须熟练掌握我所负责的商品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2、经常性记录所负责的商品的缺货情况,制定补货计划;3、对商品和货架每间隔5—7天必须进行一次清洁;4、做好市场调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上报主管,制定新产品购销计划;5、商品的陈列必须根据季节性商品、促销商品、畅销商品等特性,采用有效合理的陈列方法和根据多种商品陈列的原则进行陈列。尽管记录了工作的要点,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还不能独自上岗,所以我还是跟着阿姨后面学着如何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在不断熟悉商品的特点和价格,记录商品的缺货情况,对商品区域保持洁净。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对消费者需求量较大的商品做了记录,并及时汇报了主管。在主管的批示下,对商品的价格做了调整,采取促销的手段扩大销量。对商品按编码进行标价,并用新的价格标签换下了旧的价格标签。对价格调低的商品,将新标价打在原标价上。有个顾客看到收银时打出的条码价格比她原先看到的'货架上的标价高了,找到我所负责的商品区问清楚。我在认真核对货架上的标价和电脑标价后,发现是我输入电脑的价格出错了。我及时改正了电脑输入的价格,然后带这位顾客去服务台退货,再去结算。对于我粗心犯下的错误,我对这位顾客表达了歉意和谢意。道歉的同时,我也感谢她及时向我反应了这个问题,使得我可以及时纠正错误,避免了其他顾客遇到相同的问题。对于这次错误,组长和带领我的阿姨都提醒我,下次工作时要注意,不要再犯这类错误。通过这个小插曲,我更明白了理货员工作所需要的认真和谨慎。

在我上班期间,不少顾客就商品的价格变化和货物售罄问题来询问我,我详细为他们解答的同时,他们也都会问上一句“你还是学生吧?”不少顾客都看出了我还是学生的身份,我不免有些好奇。他们说从我整个人的外表和言行举止都看出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学生,没有经历社会磨练。但他们也都赞扬了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大学生出来锻炼自己,让现在的90后孩子在工作中体验生活艰辛的同时,感受父母为生活打拼的不易。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工作的辛苦,也体会了父母为了生活打拼的艰辛。

社会和校园有着极大的差别。学校里,有老师可以对你进行指导,告诉你该做什么,即使你犯了一些错误老师也都还会给你机会改正。然而在工作岗位上,不是你等着上级安排你做什么工作,而是要主动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如果你连基本的职责都没有做到,那就可能面临着被老板炒鱿鱼的危险。在学校里,你只要好好听课认真做练习,考试就可以通过。但是进入社会求职时,许多单位都更偏向招聘有相应工作经验的员工。而经验这个条件,不是靠我们从书上学可以学到的,它需要我们去实践。我们要想发挥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作用,只有通过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

通过此次一个月的实践,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对我以后就业也有不少帮助。

一、要善于与人沟通,保持积极的态度。虽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能与同学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但是在工作中,我刚开始还是会有些紧张,面对顾客的询问,不知道如何解释,语言有些不流畅。在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要有一定的口才,打动顾客购买商品。最后不管顾客有没有购买商品,我们都应保持为顾客服务始终如一的态度,这样才会有企业赢得好的声誉。

二、工作时要认真谨慎。这次我做的是理货员的工作,这个工作我最初以为很简单,但是在实践中,我明白了每一个工作都要认真对待,小心谨慎。我在实践中,也出现过把商品价格打错,标签没贴好的情况,虽然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微小的问题,但是如果每个员工都犯一些小问题,那对企业而言就是个大的危机。你在工作中所犯下的错误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也会给个人带来失去工作的危险。所以在任何工作中都应该认真对待,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洞察力。当我们初次尝试某项工作时,由于不熟悉和粗心等原因,都可能出现一些错误。当这些错误或意外情况发生时,我们需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学会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通过工作中的留心观察,对有利企业发展的情况应继续加强和保持,对不良情况要及时纠正以避免出现大的隐患和过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在良性循环发展。整个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尽可能地达到公平竞争,资源均分的情况。就拿现在越来越多的自主购物超市来说,消费者可以在衡量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自主选择购买商品。而自主购物的超市在价格、商品来源和管理上相比普通菜市场有较大的优势。超市在商品来源上更安全更有保障,在价格上也相对较低廉,对各种商品的管理更合理完善。许多顾客都更愿意到超市购物,认为超市里商品种类繁多,提供了便利,在价格上也更优惠。从人们在超市的消费量加大,也可以看出现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家各项利民政策的实施得当有利。在我寻找实践岗位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在许多单位在与应聘者协商工作时都采用了签订合同的方式。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在法治文明建设上的一大进步,国家在推广法律常识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收效。就连服装品牌店也在用人时,与应征者签订合同。这种签订合同的方式,为以后双方产生异议的问题提供了有效合理的解决依据。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看到了我党和政府在民生问题上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成果;在法治文明建设上,政府对群众的法律知识推广起到了较大的收效,人们有了一定的法律觉悟,学会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用法律做保障。

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让我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提高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为将来真正走上社会参加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在大学里,我决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讨“空巢”出现的原因。我相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培养我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大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我决定进行大学生涯的第一次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社会“空巢”现象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世界头号速度的高速增长,但与此相辅相成,理应配套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财富分配问题的解决却没有很好的适应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这就进一步催生了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这两者脱节所引起的。

(一)“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空巢”是指家庭中出现的由于子女外出而家中无人的现象,“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外出而只将父母留于家中,造成老人无人奉养的现象。

(二)“空巢”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决定为新中国规划了一份崭新的蓝图,从此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由于显著的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展现出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西部和中部由于深居内陆,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而丧失了同东部地区竞争的地位,这也就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巨大差异,而“空巢”现象的产生与这一发展结果直接相关,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越来越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开始想东中部迁移,而这一现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二、“空巢”现象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空巢”家庭多集中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肃、云南、山西、贵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以上的结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因为本地的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较之东部地区低,于是,很多一些人便将家庭托付于年迈的家中老人,只身前往东部或其他经济发达薪资较高地区寻找工作。

(一)“空巢”现象的出现应当说不是人们的本意,很多家庭,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其中还有很多人在外地成了家,这无形中便将老家中的生活负担寄予家中老人身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在家中“留守”的老人们已经很年迈了,让他们照看本已穷困的家是非常不容易的,况且,老人们的身体大多不好,一旦出现一些急性的疾病,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而这一点也是“空巢”家庭让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子女们长期在外,只能在经济上给与家中父母一些支持,但老人们需要的真的不仅仅是这些。

(二)根据我的一些调查,我所在的省由于处于西部地区,“空巢”家庭不在少数,“空巢”家庭是缺乏温暖,缺乏关爱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老人需独立承担家务琐事,使老人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的不堪重负,更为令人担心的是,老人由于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更使老人变得少言寡语,精神状态不佳。

三、社会“空巢”现象的弊端

“空巢”家庭对于老人的伤害是巨大的。

(一)早前,媒体曾报道贵州省的一户家庭所发生的惨剧:一位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因无人照料而死于家中,几个月后才被人发现。事后调查发现,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老人在独自在家中。这个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然而这仅仅是中国成千上万户“空巢”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众多的“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做饭,家务等琐碎事物都必须由老人亲自来做,甚至是生病了也要去自己看医生,若是出现一些急性病(高血压、心脏病)则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方面,众多的“空巢”家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大多数的“空巢”老人生病都不能就近就医,而造成的病情延误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空巢”老人们的心理及精神状况也因为长期缺乏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料而不容乐观。长年累月的孤独,石老人开始越来越少和人交流,人是社会化的产物,需要不断的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才能得到生活的乐趣。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一个人长期禁闭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不能与任何人交流,参与试验的人无一能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些长期孤独寂寞的老人们每天都在忍受孤独的痛苦,精神状态自然不好,长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何谈幸福的晚年?

另一方面,与“空巢”家庭相似的是,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同时也是“空巢”家庭的另一个恶果。外出的打工的年轻父母将孩子寄给老人看养,而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变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成长的阴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空巢”家庭对老人孩子的伤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也有部分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尝试在家乡寻找工作,以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当然“空巢”现象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减少和消除“空巢”家庭的产生。

四、解决“空巢”现象的措施

(一)前文提到,“空巢”现象的产生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在经济层面上:一定要注意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不论是地区经济、个人、还是从经济实体上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注意均衡发展西、中、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净化投资环境,挖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上,应保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陪制度,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2、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当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政策支持,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合理的政策倾斜,例如在十八大上获得通过的允许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的问题,这一政策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3、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来逐步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解决“空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给予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五、总结

尽管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相信,通过对“空巢“现象的认真分析我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通过对“空巢“现象得的研究,对我来说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篇3: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履行的义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各大院校提出的全新要求,应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受到良好熏陶以此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总结出其具体表现在缺乏人文教育、追求功利主义以及道德精神匮乏等方面,据此,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网络中加强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突显出传统文化三个维度,提出了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旨在全方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现状;提升路径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有着显著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并在不断继承发展中,衍生出更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始终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充分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甚至主宰着世界文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个人修养,对于教育方面,则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借此来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一)缺乏人文教育

自国家建立以来,高等教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思想政治及道德水平教育,在建国初期,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相继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学识,在良好的品质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在那一时期的大学生是社会人人尊重、崇拜的人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各大院校将自身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变成为专项人才的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即将高等教育同化成职业教育,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构建及具体安排上,更加充分验证这一点。

当前许多院校均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过于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及能力的教育,这种片面化的课程体系,导致当代大学生并未真正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也让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忽视人文教育、重视科技的科恒编,让各大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进而致使当代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较低。

(二)追求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有效改善,充足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心中的物质需求,进而对金钱较为看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功利主义,且逐渐出持续恶化的趋势,而社会的这种不良思想浪潮对当代大学生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专业的选择上,许多大学生并不是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上出发,而更多考虑的是所选专业的实用性,甚至有些学生在高考填写志愿时,就已开始想到将来的就业问题,这样过于现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的思想,让当前的大学生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与短暂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学习的重点全部放在将来良好的工作岗位上,进而严重忽视了个人道德建设,品质及素养的发展,造成价值观取向偏离正常轨道,个人主义愈发明显,价值观也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个人理想或是目标也更加短期,失去坚定信念,青春活力、心怀梦想等这些大学生应具备的特质正逐渐消失,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没有从日常行为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人文素养更成为了无稽之谈。若长时间维持这种现状,必然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无法挽回的事件发生,影响整体社会的发展。

(三)道德精神匮乏

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教育革新对个性的过分追求,在这样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也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转型,因而就需要对其进行重建及改善。但并不能为了推动改革而失去原则与理智,否定社会道德水平较低的事实,更不能逃避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虽然在学校中存在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不能因成绩出色而忽视学生道德素养下降的情况,应正视当前学校中各种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语言、随意逃作弊小抄、打架斗殴、思想极端等现象,都是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而缺少团结协作精神、独来独往、嘲笑他人、缺乏信任、待人冷漠、没有社会责任感等,则是大学生过于注重个人感受的表现。突显个性并不意味着要我行我素、不考虑集体感受,更不能代表舍弃传统美德及优秀品质。学生的素质主要包含道德及能力两方面,其中道德可以将其视为责任,对社会及其他人的责任,若当代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将来便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故此,在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现代社会中,各大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素养及道德建设,培养集体意识,强化人文素养。

二、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当前,只有少数院校建立了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大学生的中文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许多学生可以运用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但却无法利用成语及华丽的辞藻写出优秀的中文作文,对文言文更是没有任何兴趣可言。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基础,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积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主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髓,院校应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机结合。大学生应充分掌握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热爱本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期发展下的产物,不仅包含实物方面的汉字的具象化的载体,同时也含有许多思想上、精神上的抽象化载体,比如气氛、环境、心理情绪等。

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在各大院校中,大学生应主动弘扬传统文化,而学校在课程编排上,也应增加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其作为选修与必修课,并加强管理,规定适当的学分,并安排专业的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地位。此外,也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去,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二)在网络中加强传统文化

虽然大学生人文素养不足、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他们未来的额就业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在工作过程中,将会阻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各大院校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也应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最大化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地区教育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提供一定的人力与物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化发展,以传统教育体系为平台,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力度,让学生在自由、舒适的氛围下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在计算机刊物中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当前在网络信息的整体输入量仅占世界的0.2%,其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输入更是寥寥无几。而美国却高达90%以上,这些西方国家有效利用了网络优势,并不断加快本土文化及思想形态在网络中的宣传,外来文化这样迅猛的涌来,各大院校应深刻意识到网络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因而应全面加强网络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其网络化发展。此外,这样的教育模式也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面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应注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性,加强师生网络交流,真正实现依托于网络,潜移默化的不断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社会中突显传统文化

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展开了深入探究,国外许多高校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主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而相比西方国家的热情,我国大学生却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认为其枯燥乏味,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在社会当中也没有较好的外部环境加以熏陶,导致当代大学生只关注新潮的事物,追求物质享受。社会文化环境对于适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到处都充满了神奇与未知,他们渴望亲自去探索,主动去了解这个社会、感受一切他们为止好奇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学校的努力,同时更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也应积极加入到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共同育人。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特色服饰、饮食以及值得赞扬的精神,无时无刻的不围绕在每个人身上。我国大量的历史著作也同样蕴藏着鲜明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及思想。因此,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具体作品有机结合,利用文字进一步感染更多的学生,转变他们的思想形态,充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结语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充分加强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培养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继承中华传美德、增强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我国世界竞争力以及和社会的建设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学校真正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从中汲取文化精髓,不断丰富及完善我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他们的文化累积,为民族的繁荣、祖国的伟大复兴培养有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1):107-110.

[2]李小俊,王海东.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才智,2014(2):155.

[3]刘蕴莲,贺文婷.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1):31-34.

篇4: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武器,大学生在创业期,因知识产权纠纷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忽视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关注。文章对创业不同阶段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风险防范教育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风险;对策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知识产权在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环节,出现知识产权侵权、泄露、流失、价值的减少等一系列现象。大多情况是指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学生成功创业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往往会因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导致创业失败。因此正确认识知识产权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应对,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类别

(一)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

1、创业大赛投资风险。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校兴起了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目标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此后,创业大赛逐渐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途径。而创业大赛通常采用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其中涉及的技术信息和技术秘密会否泄露往往影响到以后创业的成败。

2、仿造侵权风险。

创业起步阶段,由于多数大学生经济薄弱,他们多会选择一些低成本、高盈利的创业方式,如仿造。当然,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则难以规避。我们不难看到市场中的各种山寨手机、精仿鞋、高仿包,会因侵犯他人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而惹上官司。另外,傍名牌的背后,凸显的是诚信的缺失、品牌意识的薄弱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轻视。

3、加盟形式风险。

加盟包括自愿加盟、委托加盟、特许加盟和免费加盟。加盟是指加盟总部将自己拥有的一些品牌授权给加盟店使用,并向其收取各种经费,如加盟金、权利金和保证金等。而这些经费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知识产权的“许可”。加盟成功后,加盟店便依法获得了加盟总部的相关商标、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许可使用权。但是,多数大学生创业仅仅满足于加盟主提供的一些基本服务,并对其过度信任,忽略了双方相关知识产权权属的约定,一旦发生权属纠纷,往往因举证困难而自食苦果。

(二)大学生创业初期阶段

1、出资风险。

大学生创业初期主要采取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出资形式,有其自身固有的风险。首先,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均有法定有效期,随着时间的迁移,其出资价值将大打折扣。其次,知识产权的价值易变,就专利来说,随着技术的研发,新的技术产生后,先前专利便会贬值。商标价值的不确定性则使其隐藏的风险更加明显,品牌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毁灭却是一瞬间的。另一方面常因权属不清或存在权利瑕疵而具有多种多样的风险。出资方要尽可能确保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但凡存在权属争议,都将或多或少影响出资的成立。另外,知识产权出资在价值评估方面也存在较多风险。

2、商标风险。

大学生创业初期,商标意识不强,忽视商标注册,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影响力后再去注册商标,可能商标已被抢注,反过来被抢注者起诉商标侵权。

(三)大学生创业发展阶段

1、被他人侵权风险。

随着企业逐渐的发展壮大,当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或影响力时,就会出现各种仿制品、山寨产品,其凭借价格优势在销售市场和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渐变大,出现他人侵权,而有些竞争者会采取专利无效、商标撤销等策略来维护他们的利益,此时能否及时搜集证据,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大学生创业时需要考虑的。

2、新产品研发风险。

随着创业不断发展,为了保持更好的竞争态势,创业者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采购风险和研发风险。一方面,在采购合同中忽视约定知识产权免责条款,导致所采购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专利检索、专利分析,及时了解技术前沿,造成人力、财力浪费。

3、知识产权管理风险。

知识产权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利管理。企业尚未配备相关人员对现有和潜在知识产权进行系统的管理,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混乱。二是人员管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尽职调查,对于新入职员工未签订保密协议,对于离职员工未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等保密措施。

(四)大学生创业成熟阶段

1、涉外知识产权风险。

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因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未进行可行性分析。例如,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忽略了海外知识产权申请的重要性,导致本企业技术在产品的出口目的国被事先申请专利,亦或因未对目标国进行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导致企业产品出口时侵犯他国专利技术。

2、知识产权布局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技术竞争和标准竞争尤为突出。大学生创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产品、市场、企业已具一定规模,此时要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做好知识产权布局。

二、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是政府政策关注度不够、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中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少数省份诸如湖南、江苏等出台了有关大学生创业申请专利、商标、版权费用的补贴。此外,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是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缺位。知识产权教育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注重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知识产权作为专业必修课只针对法学专业开设,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知识产权只有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与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三是同行竞争者的排挤。大学生新开办的企业必然会受到同类企业的排挤。反映在知识产权方面,为了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在知识产权方面会给新设企业设立障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又由于急功近利,很容易步入他人知识产权雷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是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有力工具。大学生创业离不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但是目前中介机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中知识产权风险增加的因素。

三、大学生创业期知识产权风险教育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完善法律机制

政府在制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时,应该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醒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注重对自身企业进行知识产权风险的预警和预控;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立的新企业的扶持,避免涉入知识产权纠纷而导致企业举步维艰。此外,完善相关法律机制,改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容易维权难的现状,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及时维权、高效维权。

(二)构建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体系

1、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性原则。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将通识教育、素质教育面向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不同于传统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是:它旨在通过知识产权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基本素养,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素质。

2、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要依据不同学科背景,富有针对性地将知识产权教学融入专业教育中。例如,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要注重其专利检索、专利信息运用、专利分析、专利申请等相关能力的培养;而文科类学生与版权、商标联系更为紧密,应重点传授版权、商标领域的知识。

3、拓展教育渠道,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强化大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如通过聘请实务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进企业、知识产权技能大赛等形式,定期聘请校外专家给以专业性的指导,促进创业学生知识产权实践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强化大学生知识产权能力

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大学生创业之前可以通过旁听、自学或者充分利用高校知识产权在线开放课程,系统地学习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知识,辅助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取得知识产权成果。要掌握知识产权必备知识,并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前沿,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运用,加速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随着企业的成立和逐步发展壮大,创业者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如知识产权的转化、许可、转让等。

3、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面对各种诱惑与竞争,难免会因追求暴利而淌上侵犯他人专有权利的污水,或者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因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而被他人侵犯,因此在创业过程中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光,李尧远.吸收能力、知识产权风险与产品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6).

[2]张项民.基于创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4).

[3][4]王宇红.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J].就业调研,,(4).

篇5: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这是一篇关于我这个暑假在四川阆中的一次教师体验,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收获到了许多。首先,切身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不易。要忍受学生的调皮和吵闹,还要每晚备课到一两点。然后,我由最初的懵懂害怕,怀疑,到后来的进步,我为自己的蜕变感到骄傲!刚开始我害怕自己的学生看不起自己,相处下来,他们喜欢上了我,喜欢我的课。虽然这当中有些不愉快,但我还是要告诉自己:我是老师!鼓励自己上完课。最后,有生活中很多看似艰难的事,只要敢于尝试,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相信自己!我们要相信,不要怀疑!要多做才能有所得!

关键字:家教、阆中、备课、压力

一、招生前期的艰难

这个假期对我来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因为我自己都不曾相信我能走到这一步。这个假期开始时,本打算和同学合作办一个假期培训班,我们还打印了传单,贴了传单,就差去学校宣讲了,但最后因为招生情况不太好,我们不得不暂时放弃,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我能勇敢地去做我想做的事,能丢下所谓的面子在人前去做事,我比大多数同龄人进步了,我敢于去尝试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后来我又去面试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并成功地被录取了,我来到了南充的阆中,一个美丽的古镇,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师生涯。

(一)招生时的艰难

刚开始是招生阶段,我们负责监督,每天带领发单员到指定地点,这我学到了,以后还需早点发传单招生,后来就是摆点,穿着正装,在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广场摆点,然后等人来咨询,这也是招生后期的一个环节,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坐着,摆出迷死人的笑容,觉得挺新鲜的,但不觉得很丢脸面,相反还很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锻炼了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明白努力做事只会把事做多,而用心做事才会把事做好。

(二)惨不忍睹的住宿条件

在招生的十几天里,我们住宿条件很艰难,睡在地上不说,还盖黑心棉!在那几天时间里,我们心里很苦,我们就像背井离乡的孩子,生活的苦难似乎一下降临在我们身上,晚上真的好想哭,但现在不吃苦,以后毕业怎么办?我们只有忍,而且主管房子也没租好,一时就只好住在办学处,,晚上铺开席子和棉絮睡觉,白天把东西又打包好,很是麻烦。就是因为房子的问题,还和主管闹起来了,差点有个同学就此离开,我们很珍惜这段时间的友谊,大家左劝右劝才把她劝住了。正因如此,主管才给我们找房子,否则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所以人要懂得时刻维护自身利益。

(三)现实的残酷

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共来了10位教师,但总部说只留8位,也就是有两位会被淘汰掉!经过现场试讲,最终淘汰了两位,一位是刚才来的,一位是1号就来了的,但还是把人家淘汰了,这个社会就如此残酷,你弱,就给别人下手的机会。因为现场只有我和另一位同学是分别教初高中英语的,就毫无疑问地被留下来了。内心里很是得意了一下,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很好,因为我没有经过激烈的竞争就被留下来了,对这成就不是很兴奋,毕竟,我希望自己是凭实力留下来的(当然自己还是有实力的.)。我共教五个班,一共有42个学生,8月12号我们正式开课了,我上午两节课,下午三节课。

二、当老师时的挑战

(一)第一节课的不安

刚开始时,我就是一只菜鸟,很紧张,甚至还害怕那些学生。我们头晚上为了第二天的课,备课到凌晨1、2点,因为是第一天见自己的第一批学生,难免紧张,又不能让那些学生小瞧了自己,必须淡定,我们在心里默念:过了第一天就好,就有经验了,万事开头难。第一天下来,虽然有五节课,但发现上完课,it s so easy!真的是越害怕的事就越要去做,克服恐惧的方法就是马上行动。

(二)学生的刁难

在教学时间里,我慢慢地体会当老师的不易,每晚都要备课到很晚,我们从来就没在12点之前睡觉,因为是跨年级教学,每个年级的课要准备充分。记得第一天上完升初二的课,一个同学大胆说我根本就没教学经验,我顿时很尴尬,我能怎么说呢,我只有让他们把对我的意见写下来交给我,或是告诉助理,这才避免第一天的尴尬状况,看来实力很重要,其他老师也遇到相似情况,据说有些学生英语能考120多分也来补课,还刁难老师。真的是,害得我们压力很大,我们调侃道,以后招生时说明只收差生。后来,我们为了增加他们的压力,在内容上难度加大了点,这才在他们面前树立了威信。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当老师的不给学生来个敲山镇虎,还不把我们老师放在眼里了。当然,我们自己得有自信心,不能因为学生的三言两语,我们自己就被打击到了。但我所教的升初三a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好成绩,他们却没有很自傲,也并没有瞧不起老师的意思,我感到很欣慰。

(三)教师的压力

1、备课内容难以记住。第一周,我是如履薄冰,背的课尽量能背住,万一在课堂上记不住,岂不是很丢脸,而且我认为最好不要看备课本,那会让同学看不起。我慢慢发现其实自己有当老师的范,也很有天赋,现场举例也很恰当,我顿时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了。最令我期待的课就是升初一的英语课。我为了培养他们对英语的爱好,兴趣教学。比如在教他们音标时,把我之前在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学到的音标操教给他们,还教音标歌。孩子们都是笑着离开课堂的,看着他们的笑容,我自己也乐在其中,孩子们也都很开心,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我的初一英语课了,而我也终于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了。

2、实力被怀疑。但最令我提心吊胆的课就是升初二的课了。因为教室较小,我一转身就触碰到桌椅,也因此不能时常看备课本,否则学生的那一双双眼睛可是盯着讲台上的我。第一次的尴尬场景也是在这个班发生的,因为太紧张,竟忘词了!吓得我赶快含糊过去,虚惊了一场,后来我就很谨慎地备课了。在初三b班,刚开始班上气氛很沉闷,一个个都低着头,怎么说都不回答问题,笔记从不做,只带两只耳朵,还不知道听进去没哦。而a班就明显活跃很多了,班上气氛很活跃。我也终于体会到当初那些用心良苦的恩师们的心情了。学生的呼应很重要,要是只有我在上面大声讲,而学生不给半点反应,那我的付出有何意义?但也明白,为何当初老师明知班上没几个人在听但还是要继续讲下去,即使班上只有一个学生在听,作为老师的我都要讲下去,要对得起观众(学生)!这就是老师的天职!

3、课堂的喧闹。初二的班更是棘手,上课只有两三个女生在听,前面和后面就一直是噪音不断,根本就不听我这个老师的警告。是呀,如果以后当老师,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置之不理?象征性地警告几句?还是用软方法,苦心劝导,这些孩子有些是富二代,趾高气扬,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哪还听我的什么大道理,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电话给家长,但可能因为这件事,有些学生对我有很大意见,在最后的评分表格中打的分就相当低了。这样下来,对有些班我就很喜欢上,有些班就从内心上排斥,我知道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我只要知道我是在真心为学生好就行了,何必为了形式呢?看来当老师难,当好老师更难,你得一四切从学生角度出发。

(四)后期的快乐

1、上课时的快乐。状况有所好转是在第三周,上新课了,我在教单词时同样把英标操带了进去,加上手势,我自己也放得开,把我在早读时的方法带进了课堂。那天下午两个班都笑得很开心,我自己也忍不住上课就笑,我突然觉得跟学生在一起是那么的惬意,是那么的开心,他们都很听话,也很尊重我。我好爱这个假期,好爱这些娃娃,是他们给了我成长的机会,也是他们让我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假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一直到后来,这些学生都很喜欢我的课,也许就是喜欢我这个人吧。以前听同学说不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其实说白了就是看这个老师值不值学生喜欢,人与人交流不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吗,只有真心才能打动人心。

2、课后的交流。后来的课就显得比较轻松了,比如有时候上课就喜欢开玩笑啦,说到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就很兴奋,后来的上课进度也快了。我的学生还加我微信,问我很多大学里的事情,还带我们参观古镇,但上课时我还是不会太放纵他们,毕竟是要让他们有所得。私下里我们就是朋友而不是师生关系,我觉得以后当老师就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我的感悟与收获

(一)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其实在做的过程当中,我在想,为什么以前有些老师虽在平行班,但还是很受学生的尊重,原因就在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就好像自己对高中的老师就那么几个还有印象,细细想来,就是当初老师的为人很让人敬佩,不偏不倚,无论好学生还是差生都一视同仁。那我有做到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了吗?我告诉自己,即使当老师,真的要好好当,不要偏心,喜欢好成绩,无非就是因为好学生不用老师花太多的心血而已,身为人师就该多为学生考虑,把精力放在差生上又能怎么样嘛,其实我也体会到以前所谓的“偏心”怎么回事了。做到真正公平才是能让学生心理平衡。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上敬佩和尊重你。

(二)责任的重要性

还有,我学到的一点:责任心。当老师最大的一种素质就是要有责任心,我有个学生因为有事没能来上我的英语课,我便免费为她补课,虽说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但内心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实践了自己一向信奉的原则: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她第二次没来上课时,我忘了早点打电话,结果十一点多才打过去,还是通知到了,做这些事,我只希望能对得起学生,真的对他们负责了,我自己也就问心无愧了。

这就是我这个“酱油老师”的第一次体验,有劳累,有怨言,也有欢笑,有欣慰,我会慢慢体会老师这个职业的精神,做什么就做好,回去也一定要多看书,积累知识,对得起自己的专业,也不要忘记回报自己的恩师,是他们的功劳,栽培了自己,活着就要感恩一切。

(三)平等心对待每个学生

还有要以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决不能只喜欢好成绩的,其实那些差生就是因为太缺乏关注了,才导致厌学,所以我尽量做到公平,老是抽差生回答问题,专门锻炼他们的胆量,这个过程当然是有困难的,就好比曾经的我们,老师无论怎么鼓励,我们都不好意思回答问题,更是害怕犯错,现在想想要是曾经自己能勇于站起来那多好啊,可以让老师欣慰一番了。所以那些学生还经常说“怎么又是我”,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还变着法来抽他们回答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自身素质很重要,还要活跃一点,不然学生就是不肯回答问题。

(四)多做才会有所得

这个假期也就做了这两件事,一件尝试办班,一件当暑假老师,人生处处是课堂,随时都在学习收获,多去实践,才会有所得,大学才有她真正的作用。

篇6: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十分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观点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近些年来高校与社会企业积极合作共同构建了很多实践基地,其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动力,有利于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构建与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相符,充分体现专业特点的长效机制,极大程度保障了高校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满足了大学生创业要求。本文分析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讨论了社会实践基地现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

一、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

在努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建设实践基地,具体来讲,若缺少社会支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必将困难重重。一部分高校无法确保实践基地的高度稳定性,导致这些高校的学生需要自己寻找实践机会,一些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通常在亲戚企业中填表盖章,蒙混过关,如此一来必将极大制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效率。同时,学生单独与实践地点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由于生活住宿等因素通常会在学校附近开展实践活动,可是由于各个方面的约束也会对活动时间进行压缩,影响了活动开展效率。因此,学校必须充分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认真组织产学研活动,进而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有效实践基地,努力创造一个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相适应的环境。

(二)社会实践基地是对大学生积极培养的第二课堂。

当前高校一般采取授业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衡量教育成果的过程中一般将考试分数作为具体标准,大力发展第二课堂,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和场所,有利于学生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社会实践基地类型复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创业就业类型、志愿者服务类型、教学实际操作类型等,这些实践基地类型都被认为是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营方式,提升操作水平,有效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丰富就业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就业理念,充分保证自己将来成功获得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对社会真实情况深刻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社会实践基地现状

(一)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虽然当前每个高校的各个院系纷纷构建了各种社会实践基地,但是整体来讲,这些实践基地类型基本上都出现了建设目标模糊,缺乏显著专业特点等问题。比如财经学校,建立了历史教育、文艺汇演等类型的实践基地,但是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地却凤毛麟角。分析其中原因可知,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无法深刻开展调查、认真研究,无法有目的性地挑选基地并设计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在延伸与拓展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实践,导致其严重脱离了课堂教育,在学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二)基地建设缺乏稳定性。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双赢特点,不仅能够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为参与实践的企业创造一定的经营利润。实践基地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实践活动中的一些突发状况,有利于高校推广与应用理论成果,帮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成功转变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高度融合了理论与实践,帮助高校与学生获得一定的收获;同时,任何一个组织的生产过程都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其把实践基地作为基础,与高校建立长期的互利互惠关系,有利于转换科学知识和生产力,帮助合作单位获得最大收益。

在短期内要想构建一个相对健全的实践基地是不可能的,一般都需要学校与社会各界共同协作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双方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共赢。可是目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绝大多数高校不能长期、稳定地开展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更加无法确保活动的持续性,一般都是达到了高校基地数量要求,合作一方便积极进行宣传,直接造成无法长期发展基地建设工作,不能实现最初的目标。一方面,高校缺少长期计划,草率结束了调查活动,若实践活动缺少全面的调研必会出现很多问题,进一步无法体现出专业化优势;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一部分单位甚至将高校实践活动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些单位将其作为宣传手段,却不能为高校提供高质量的实践资源。

(三)组织过程缺乏一定的力度。实践活动要想长期、深入的开展,仅依靠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基地是不够的。开展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形神兼具,因此,活动的合理形式最大程度保障了顺利开展实践活动。但是目前的真实情况是,即便建立了与专业科研要求相符的实践基地,也不能体现出专业特点,更加无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单一的活动方式不能完全融合实践资源,亦不能深刻挖掘问题,直接造成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能真正提高专业素养。

一部分学生由于态度不端正,缺少专业教师提供的指导,无法产生良性机制,合作单位收益甚微。高校教师是组织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对象,最大程度体现了主导作用。他们自身体现出学科理论的前瞻性,可以引导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科研需要积极开展,为教学科研提供重要资料;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有目的性地发挥科研优势,有利于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但是当前的实践活动无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大部分教师无法科学认识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自身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效结合科研、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工作。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建设基地双方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应当贯彻落实互惠互利的原则,利用双方的彼此洽谈,通过协议书的方式明确基地建设过程中各自的权利责任,同时产生活动开展的根据。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社会实践基地大部分类型都体现出“三下乡”特点,并且没有制定有关的协议书及其规范化的管理,通常都在利用暑假时间安排服务队的有关活动,但是在本次暑期结束到下一次暑期开始这一段时间内,无法安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形成了空白期。同时,一部分学生在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优秀的成果,但是这部分学生一般都是选择尚未服务过的有关地区,如此就导致了一些地区建立实践基地之后严重缺少学生服务的对象。因此,在建设凸显“三下乡”特点的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努力与本地政府进行沟通进一步获得其财政扶持,同时签订协议书,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效约束。高校必须努力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一年都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着重选择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项目,从而实现与高校之间的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及时通讯方式与服务地区加强联系,一方面利用网络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收集有关情况,及时跟踪调节实践活动内容。

(二)利用合作共建原则保证基地建设的长效性。大部分高校建立的就业实践基地都有相应的协议书,可是每年都仅仅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尚未重视如何加强建设基地工作,相应的负责建设实践基地工作的企业亦没有得到对应的酬劳,如此一来造成在建设基地过程中根基不稳,企业不能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这样就要求在合作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双方共建和共赢的原则,借助双方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高校需要尽量选择与其拥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建设实践基地,促使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

(三)通过基地承包制、项目聘用制推进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目前大量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回报家乡,在家乡组织支农活动,构建爱心教育基地。诚然,回报家乡的思想是好的,但是这些学生迈入高年级之后,由于学习业务繁重,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态度被动且消极,直接导致了实践基地被荒废。因此,在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基地承包制和项目聘用制。基地承包制,具体是指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利用团队或者是班级的形式,对学校已经建成的实践基地积极进行呈报,明确划定2~4年的责任时间。通过基地与团队形成的一对一方式,保障学生为基地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对学生来说,通常需要为基地服务2~4年,有效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实践项目承包制,具体指科学划分某一基地范围内所需要的岗位,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可以胜任的工作上岗,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内容,提升学生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帮助专业不同的学生互相沟通。

(四)构建试点,实行社会实践基地网络化建设。由于高校与社会各界对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高校通常选择在同一范围内为相应的大学生建立了很多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各自为战的现象。虽然各个实践基地都在陆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果可以有效融合处于同一地区范围之内的实践基地,便可以产生较为规范同一的社会实践平台,进而可以更好地执行实践活动。在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过程中应用互联网,可以在基地附近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除了对基地日常操作严格管理,每个基地还可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共同实施活动,此外还需要安排一些交流活动。比如某一基地在开展法律援助项目方面非常优秀,另一相邻基地在支教活动中获得了优秀成果,这两个基地可以彼此进行交换,在各自基地中积极组织活动项目。同时,在彼此相近的一些基地中还可以组织一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如此不仅有利于在不同基地之间开展协作,也帮助基地进行良性竞争,最大程度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通过网络方式建设基地可以模块化管理品牌活动进一步建立了金字塔结构,例如某一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师资短缺现象,可以选择建立该地区的支教中心。主要负责培训管理高校志愿者。支教中心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可以参考所在地区受教育儿童的年龄结构,对支教相关活动科学组织。如此就产生了一点对多点的金字塔结构,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品牌活动。

四、结语

社会实践活动是确保基地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前提,要想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开展水平,应当高度结合教学、科研等工作。重点体现出专业特点,积极发挥学科专业训练方面的优势,积极储备相关的理论知识,避免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分离情况,构建有效融合教学与实践的综合基地。

【参考文献】

[1]卢玉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J].江苏高教,,11

[2]肖宇.如何创新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探析[J].科协论坛,,5

篇7: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机制,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广泛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回报社会,贡献国家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能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把握和认识,增进大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联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获得专业提升、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实践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

一是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定点社区”,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久、稳定地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逐步普及,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作方式在经费的筹集上采取了自筹和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扩大了经费渠道。

三是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提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知识才能平面的、单向的转化为立体的和多元的,才能生动鲜活起来。在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能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更需要实际动手去操作,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促进。

1、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青年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教育工作中只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现实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且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还可以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当中,可以让大学生们知道什么样的知识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当中需要的,也可以检验这些被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大学生们到底掌握得如何。而在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讲又是一个巩固、提高和再学习的机会。

3、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置身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们,除了参加学校要求的体育课和一些活动之外,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很少从事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深入农村、厂矿、边远贫困山区等地方,对他们来说在知识、身体和意志上都是一个挑战。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强健他们的身体、磨炼他们的意志。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战胜困难,身体和心理素质均得到提高。

4、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常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小,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时候,必须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会慢慢抛弃掉与人交往中的羞涩和不自信,大胆而自信地开展实践活动,接受和适应自己社会人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

5、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当青年学生面对各种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表露出自己对群体、对团队以及对社会、对他人的看法和感受。这就为教育者熟悉、了解、分析、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提供了最佳的时机,为教育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与人交往中“生成”共商、合作、互助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创造了良机。同时,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是学生单独个体就能够承担的,它需要学生们主动地、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群策群力,协调配合,这就有助于形成与培育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

三、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成长与成才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必须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

首先,高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织者,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党政重视,各部门、组织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格局。学校应在经费上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保障社会实践的全面开展。其次,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形成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假期内外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2、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实践从准备、实施到活动结束总结必须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活动的准备要充分、细致、具体,扎实周密;活动实施要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进行;实践活动结束要全面总结交流、成绩评定、宣传报到,总结表彰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形成制度化,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必须指导和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校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级分等考评。

3、加快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自己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从而巩固和发展社会实践。高校应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使实践活动保持连续性。各地方党委、政府要尽可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院、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4、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要积极探索把握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规律,使其内容形式上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的趋势。从时间安排上,低年级学生以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实践服务、专业实习、见习就业、创业实践为主;从活动规模上,要由单人单队向团队型、区域性大规模集中活动方向发展;从活动内容和层次上,要由调查访问为主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勤工助学、社区援助、挂职锻炼、知识培训、便民服务、高新科技产品技术推广等内容形式多样化、高层次发展。

5、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体制。在传统的评先奖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内容、计学分,将社会实践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对教师定任务、计工作量,与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干部业绩的奖惩、晋职晋级挂钩。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大学生、教师干部以及社会各界参加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社会实践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有轨发展的动力机制,真正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范秀川等,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研究,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92-96

[2]陈文广,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268-271

[3]杨六栓,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19-21

篇8: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而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应用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勤学、善思、创新、图强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素质能力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与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分析社会现实需求与自我价值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地加强自身的能力。高校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在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上,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素养

社会实践内容丰富,涵盖内容广泛,在丰富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很好地锻炼了还未真正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三下乡”、扶贫类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可以很好地磨炼大学生的意志,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抗压的能力、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并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以适应未知的将来,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前接受的大多为书本上的知识,社会实践能力较弱。理论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再发展,因此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精神,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往往需要接触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也需要得到校内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协作,共同完成社会实践的内容。因此,社会实践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人才培养是大学职能的核心,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基本纲领。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总是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如何设置理论课程、如何设置课程顺序和课程学时、如何进行课程考核等方面,而对于课程实践(实践教学)的考虑严重不足。实践类课程在大部分高校的总课程数中占比极低,即使设置了实践课程,但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并没有真正达到实践课程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质量低

大部分高校课程仍然采用满堂灌式的传授性教学,严重忽视将科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的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甚至直接省略某些环节,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不利影响。

3、素质能力平台建设不足,缺乏规范

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为学生搭建保质保量的平台,而这正是高等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平台、职业发展平台等素质能力发展平台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往往是学生亟须加强的素质。各高校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比较模糊,没有形成体系,往往只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度量,缺乏对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没有建立引导性、规范性的文件纲领,无法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实践缺乏支持度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了解社情、国情的主要途径,应当受到高校的重视,而现实情况是高校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支持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不太愿意接收和安排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此外,大学生自身也没有充分理解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积极性、参与性、配合度不高,导致社会实践仅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社会实践缺乏规范的组织制度

社会实践顺利开展的前提是高校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组织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大部分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组织形式枯燥、单一,对当代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和开展情况缺乏有效指导和科学监督,考评机制尚未形成,这进一步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仅停留在表面。

3、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缺乏实效性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高校、学生层面都不受重视,导致实践活动主体的针对性、适当性均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对接。同时,高校缺乏对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性指导,没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不规范情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基本局限于假期的短期实践,这类社会实践难以得到各方支持,无法达到培养的效果。

4.社会实践缺乏连续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属于系统的教学环节,仅依赖于经费、人员、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时断时续地开展,没有形成稳定、有效且能够被社会、高校、学生三方共同接受和普遍认可的学习生态。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和高校指导教师数量有巨大差距,社会实践不能在人员、制度、经费等方面得到保障,且受到多种因素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组织并达到预期效果。

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对策

1、提高各方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素质能力提高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要求企事业单位应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足够的重视,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社区共建、教学实习等各类活动日益常态化。高校也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位,并鼓励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使其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锻炼,发展素质能力。高校教师也应当深刻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实行全员重视、支持、参与,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

2、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规范素质能力发展体系

高校要将社会实践纳入到完整的教学方案中,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中加以体现,从而得到制度保障。在制订社会实践的整体教学方案时,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进行对接,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进行学时和学分认定,从而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目的性、保障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高校要建立激励管理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总结、表彰,形成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

3、完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供素质能力的场地保障

社会实践需要长期有效地开展,才能使其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因此,高校要不断开拓社会实践基地,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协调各方,保障大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有效场地。同时,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要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同时,学生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思维,推动科技成果创新,将自身成长与企业和社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4、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全面发展素质能力

社会实践要强化其教学功能,必须加强设计,使其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多样,促进实践成果的多样化。除了设计和大学生理论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还应当设计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系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课程学习后成为拥有良好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合格的服务者和建设者,也使社会得到一批高素质的实践者,从而有效促进和推进专业领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5、加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大学生素质能力指导专业化

高校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钻研、敢创造的教师队伍,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深入、扎实、有效。指导教师在实际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仔细规划、全面评估、经验总结,不断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不断结合社会实际、企事业单位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决策,满足各方需求。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了能满足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日益发展和完善社会实践体制研究生,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和引导,对其活动内容与形式等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贞琪.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的学生主体性激励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5):213-214.

[2]刘兼唐,沈伯秀.推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

[3]李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

[4]张志伟,安静,李炳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J].科技资讯,(1):226-228.

[5]杨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6):75-76.

[6]李宏宇.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9).

[7]刘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李秀美.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5).

[9]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篇9: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龙田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注重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不忘健全村级文化组织,活跃并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共同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8月2日这天,该乡胜利村颜年祥、贺福仔等8位老人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心里特别高兴。当天该村村落社区集体为这八位老人祝寿,这八位老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有90岁高龄,最小的也有82岁,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祝寿过生日。在祝寿会上,村里的晚辈们为老人们献花并表演了文艺节目,扭起喜庆的秧歌,敲起欢快的锣鼓,共同祝愿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老人集体祝寿,这就是龙田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村级文化组织,丰富并繁荣乡村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处来,该乡为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了“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等工程实施,同时建立并健全了村级文化组织,在全乡11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建立了村落社区,在每个社区都建有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场地,每当在农闲或茶余饭后,村民们随时可到社区读书看报、看电视、拉二胡、扭秧歌等活动。有了村落社区,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会风气也更纯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到西部、到社区、到基层锻炼”已经成为社会对广大党团员青年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地点是我的家乡,放假后,我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实践活动。根据准备的材料,以“倡导节约能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我首先参观了变电站,通过新旧变电站的对比,就节约能源、技术革新进行调研,而且还了解了变电站的工作流程;而后我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活,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为活动出发点,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唤起每个公民的节能意识。参加农活、感受生活,使我更直接地接进入到劳动生产中来,同时也使我得到锻炼;我还到中学进行节约能源互动性讲谈,与中学生一起讨论与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了解了当地的青少年一代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态度。在我的努力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这短短的30天的实践活动虽然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特别是我的变电站、农村之行,虽然只是短短的实践,但是我感到收获很大,而且受益匪浅,  一方面我学到了我们课堂之外的知识,了解了先进的现代变电站的作用与发展,也更明确了心中的方向。还有,我们将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农村,同时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学到了艰苦朴素、诚心待人、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真正做到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和观察到了以往不曾涉及到的领域,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志向,增强了我在学校学习的原动力,丰富了我灵魂深处的基本素材,开阔了我为社会服务的视角。我会时时感受人们给我们的那份厚重。在感受这份厚重的同时,我也在尝试着把这份厚重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篇10: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11: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新农村建设调研

7月14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境向位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进发,途中我们在隶属汉中市的勉县和宁强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经过发放传单和调查问卷以及应对面和农民同志交流,认真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拍摄照片,记录在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

汉中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号称西北小江南,向来以发展旅游业为振兴汉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地理缘故,汉中交通不便,尤其是属于山区地带的宁强县,是陕西省的地震重灾区。因为人才资源稀缺,所以汉中市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与之毗邻的安康,宝鸡等市或地区。

1、扫盲工作仍需继续开展

在我们开展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民朋友竟然不认识汉字,当我们把调查问卷发到他们手上时,有一位农民朋友说:“你们发这些,我不认识怎样办”。这句话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震撼的,国家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人民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进取开展农村生产,不管是国家下达的重要文件,还是国家给与农村的科技技术支援,都需要农民朋友们具备必须的文化素养,如果部分农民不能识字必然对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涵不了解,对国家给与他们的新技术新思想不能理解,从而影响到整个村子乃至整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的进展。

2.农村也要加强思想教育

在我们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当我们问及是否了解国家近几年对新农村建设政策时,许多人摇头表示不明白,当我们举例说到关于农村房屋建设,以及国家免除农业税等方面得话题时,他们才能意识到这些原先就属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只是他们平时都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国家的新农村政策。

经过这些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解国家政策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生活在国家的政策之下,如果连国家的基本政策都不了解,我们很难在国家框定的社会秩序下顺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及时获得最新的农产品买卖渠道

这次新农村建设调研,我们在宁强县高家坪村签订了大学生村镇挂职锻炼基地,我们从宁强县的多个村子了解到,很多村子原本有自我的特色产业,可是当人们怀揣热情投入到新型农业生产并得到劳动果实之后,却苦于找不到宽广的市场需求,或者因为外界的收购价格过低打消了再生产的进取性。作为国家最先进的人才队伍,我们大学生应当进取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我的特长,把网络和计算机引入农业生产环节,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帮忙农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以及更多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使他们发展新型农业的进取性得到增长,为增产增收供给强有力的保障。

二、大学生暑期教育调研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作为学院首支到达地震灾区签订支教基地的队伍,签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是我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之所以签订社会实践基地的原因有三。

一是每年暑假大学生应当进取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认真了解当前社会形态,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这对于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工作,能更好更快的了解社会打下必须得基础;

二是在许多大学生眼里,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学院每年下发的暑期社会实践表格仅仅盖上签收单位的公章就算完事儿,当然也有的同学凭自我的努力找到了实践单位,可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找到一个适宜的实践单位,他们很难迈出这一步,针对这样的情景,学院应当供给社会实践基地,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供给便利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三,就以往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来看,很多队伍到了当地后才联系实践单位,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当地的实际情景,所以他们的实践活动是在探索中进行的,可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很短暂,往往等到大家适应了环境,摸清情景准备好好锻炼的时候,活动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有目的的开展实践活动,也为了使我们的支教活动准备的更充分一些,在我们签订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进取与当地的学校沟通,比如在宁强县高寨子镇中心小学,我们与小学总务教师聊了很长时间,从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该学校的硬件设施在整个宁强县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学校的每间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这在小学教育来说是十分先进的设备,可是该小学懂得电脑技术的人员不多,很多教师宁可在黑板上多用粉笔画图也不愿意利用电脑授课,这样一来造成了资源利用率降低。我们学院对于学生计算机的要求很高,一些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我们都能用到得心应手,所以结合高寨子镇中心小学的实际情景以及我们学院学生的特长,在明年的寒暑假支教活动中我们会尽可能选派电脑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到那里实习,一来给学生讲述课外知识,二来帮忙该学校的教师更好的掌握电脑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便利,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

活泼。

不论是农村大人还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都向往完美的生活,身处山区他们理解先进知识的机会很少,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相比,在诸多方面他们都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农村人民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迅捷的信息通道才能更好的发展生产,把自我的家园建设的更加完美。农村的孩子十分渴望新知识,除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他们更需要从不一样的渠道获得不一样的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应当引起当地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也是每个支教志愿者应当给山区孩子们培养的。作为一个山区孩子,上大学是他们毕生的梦想,在大学学校里,来自山区的孩子和来自大城市的孩子有很大差别,虽然都考上了大学,可是二者的见解思想,个人修养,思想素质有很大的差别,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二者理解教育的平台不一样:大城市的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虽然有的东西并没有深入学习,但其影响却是深渊的,这应当算是人生阅历的一部分。而山区的孩子没有便利的条件,弹钢琴、学画画,学电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求,有的孩子甚至没有学过英语。

我期望山区的孩子经过大学生支教能够获得更多知识,从科学文化素养等各方面全面提高自我,尽可能缩小自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也期望所有灾区的孩子都能够考上大学,将来把自我的家乡建设的更加完美。

篇12: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的资料,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在大学里,我决定进取参加社会实践,探讨“空巢”出现的原因。我相信,经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能够培养我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本事,对于我们大学生社会行为本事的培养,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本事的提高,都有十分大的好处,所以我决定进行大学生涯的第一次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社会“空巢”现象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坚持世界头号速度的高速增长,但与此相辅相成,理应配套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财富分配问题的解决却没有很好的适应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这就进一步催生了社会问题的产生,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由这两者脱节所引起的。

(一)“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空巢”是指家庭中出现的由于子女外出而家中无人的现象,“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外出而只将父母留于家中,造成老人无人奉养的现象。

(二)“空巢”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决定为新中国规划了一份崭新的蓝图,从此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可是也造成了,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由于显著的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展现出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而西部和中部由于深居内陆,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而丧失了同东部地区竞争的地位,这也就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巨大差异,而“空巢”现象的产生与这一发展结果直接相关,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越来越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开始想东中部迁移,而这一现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二、“空巢”现象分析

经过查阅资料我得知“空巢”家庭多集中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肃、云南、山西、贵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以上的结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因为本地的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较之东部地区低,于是,很多一些人便将家庭托付于年迈的家中老人,只身前往东部或其他经济发达薪资较高地区寻找工作。

(一)“空巢”现象的出现应当说不是人们的本意,很多家庭,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其中还有很多人在外地成了家,这无形中便将老家中的生活负担寄予家中老人身上,可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在家中“留守”的老人们已经很年迈了,让他们照看本已穷困的家是十分不容易的,况且,老人们的身体大多不好,一旦出现一些急性的疾病,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而这一点也是“空巢”家庭让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子女们长期在外,只能在经济上给与家中父母一些支持,但老人们需要的真的不仅仅是这些。

(二)根据我的一些调查,我所在的省由于处于西部地区,“空巢”家庭不在少数,“空巢”家庭是缺乏温暖,缺乏关爱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老人需独立承担家务琐事,使老人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的不堪重负,更为令人担心的是,老人由于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更使老人变得少言寡语,精神状态不佳。

三、社会“空巢”现象的弊端

“空巢”家庭对于老人的伤害是巨大的。

(一)早前,媒体曾报道贵州省的一户家庭所发生的惨剧:一位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因无人照料而死于家中,几个月后才被人发现。事后调查发现,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老人在独自在家中。这个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然而这仅仅是中国成千上万户“空巢”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众多的“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做饭,家务等琐碎事物都必须由老人亲自来做,甚至是生病了也要去自我看医生,若是出现一些急性病(高血压、心脏病)则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方面,众多的“空巢”家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大多数的“空巢”老人生病都不能就近就医,而造成的病情延误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空巢”老人们的心理及精神状况也因为长期缺乏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料而不容乐观。长年累月的孤独,石老人开始越来越少和人交流,人是社会化的产物,需要不断的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才能得到生活的乐趣。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一个人长期禁闭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不能与任何人交流,参与试验的人无一能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些长期孤独寂寞的老人们每一天都在忍受孤独的痛苦,精神状态自然不好,长期下去,很容易构成孤僻的性格。何谈幸福的晚年

另一方面,与“空巢”家庭相似的是,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同时也是“空巢”家庭的另一个恶果。外出的打工的年轻父母将孩子寄给老人看养,而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变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成长的阴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值得欣慰的是,此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空巢”家庭对老人孩子的伤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也有部分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尝试在家乡寻找工作,以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当然“空巢”现象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减少和消除“空巢”家庭的产生。

四、解决“空巢”现象的措施

(一)前文提到,“空巢”现象的产生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在经济层面上:必须要注意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不论是地区经济、个人、还是从经济实体上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应当注意均衡发展西、中、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净化投资环境,挖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有这样才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上,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陪制度,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2.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当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政策支持,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合理的政策倾斜,例如在十八大上获得经过的允许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的问题,这一政策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必须程度上解决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3.经过以上的种种措施来逐步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解决“空巢”问题。仅有这样,才能给予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五、总结

尽管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可是我相信,经过对“空巢“现象的认真分析我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本事。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自我的本事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知识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经过对“空巢“现象得的研究,对我来说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我的同时让自我认识的更多,使自我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篇13: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期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研究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期望继续学习,并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大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到达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可是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供给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证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仅有15%的人能理解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能够理解自我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此刻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可是剩!”xx大学校长xx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证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证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证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学校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可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并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往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供给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必须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到达13。所以,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并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资料、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景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本事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本事、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本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必须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到达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十分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此刻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构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到达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梦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可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仅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此刻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本事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并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本事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本事,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所以,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本事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我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供给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资料。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应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资料,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供给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经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当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忙大学生尽快了解自我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景,让他们了解自我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本事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经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忙他们分析自我的本事、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我,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本事结构。要对其加强梦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必须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忙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我的特点和本事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资料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忙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篇14: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不断变化,在机会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了更多更艰巨的挑战,这也就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还要主动走进社会,进取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的东西,不断增加自我的经验,全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甚至拥有不败之地。

一回到县城就进取在一家超市找了一份暑假临时工,做促销员。

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我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一个大姐在顾客少的时候教我如何推销产品。我也慢慢地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就好象上台前紧张兮兮,但在台上只顾着自我的表演而忘了紧张。害怕就是这样被克服的。关键在于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在超市做促销员不能坐着,也不能在超市随便逛来荡去,得时刻注意服务顾客。虽然每一天仅有上午或午时班,但一段时间下来,还是腰酸脚痛。或许也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胫骨,饿其体夫,空乏其身。

在学校,每一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日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那里,你能够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然后老板不满意你的表现扣你工资或者将你开除。进取的就是主动接近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然后耐心的推销产品。这也实在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语言交流本事和心理洞察本事。我们胆大了才能冷静,冷静了才能很好地经过顾客的言语与表情察觉顾客的想法,然后再作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慌张得不知所措。我们必须主动努力才可能继续干下去。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学校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我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有个事实众所周知,学生的实际操作本事与在校理论学习有必须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很多很多,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想,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那么深奥的知识呢此刻的教育真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严重的脱离了社会实际应用吗其实不然,在学习这些吃力的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学习本事提高了,理解力和逻辑思维本事也增强了。更在许多书本中教我们如何去做好自我,教我们树立自我远大的梦想,这将更好的为我们社会实践打基础。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年龄也不小了,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当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重视社会实践。毕竟毕业以后我们不能再带着幼稚、茫然的眼神走进社会,就像我们当初走进大学一样。我们要带着实实在在的本事走进社会,为社会服务。

而现今一个事实却被许多人误读了,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甚至某些人开始看不起大学生,认为读大学没什么用了,一些没读书的人在社会上混得更好。此刻的大学生已经不包分工了,也确实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这正说明了此刻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本事要求越来越高了;当然也说明了某些大学生的确可是关。大学生不是全值钱,但社会上值钱的还是大学生。这就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打工之后还想读书,甚至有部分人也确实再次进入学校学习。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到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能为自我带来更多的收益。而要成为值钱的大学生正要求了我们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有社会实践本事与经验。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理解。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我的本事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我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我的同时让自我认识得更多。

篇15: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中,我理解我院学生会的倡议,进取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的各种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仅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我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一样,接触的人与事不一样,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必须会有收获。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放假回到家里,我跟爸妈商量了学校下达的暑期任务,他们都很支持学校的决定,也赞同我在暑期里去社会实践的这一作法,我也觉得这真的是一次自我锻炼的好机会。可是由于爸爸妈妈仍不太放心我一个人出去工作,就帮我在亲戚家里找了一份还比较简便的工作,也和亲戚说好了,就拿我当员工一样对待,让我真正感受一下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不容易。

这段时间,我帮忙接电话、复印资料、整理资料,帮忙签字。在学校,会有人通知你做什么,有教师、同学督促你。可在那里,必须自觉去做,并且要努力做好。更重要的是,必须放下尊严,老老实实做一个打工者,在现实面前,我们要学会忍耐,社会是不公的,公平是要去争取的。有时遭批评时会感到委屈,但理解并改正又是防止再一个错误发生的前提,因为激烈的竞争随时使你面临失业。

暑期实践过得很快,自我慢慢地开始习惯了这种生活和这项工作,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老板也夸奖我适应性很强,工作本事也错,以后要是暑期还想实践就到我这来。那时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呢。辛苦也是有回报的,拿到我的工资时,真的很欣慰,可是并不是因为有钱能够领,也不是最终结束了打工的苦日子,而是自我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自我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我真的觉得很值。

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本事上有所提升·可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增强了我的办事本事,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空。经过实践的修正,当刚回到家的兴奋与惬意渐渐淡去,我回想了一下自我半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在学校里的生活平静而欢乐,可我却看到了“危机”—就业危机,所以而为将来而感到紧张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理解。我意识到了自我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交往的本事,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这样的话,以后很有可能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此刻的社会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一些应辨本事等综合素质,只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此刻开始,就要培养自我的本事。

并且我还明白了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我的本事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我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篇16: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向是社会的关注点,能够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研究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引言

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向是社会的关注点,能够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研究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调查形式与结果

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终统一整理,分析。

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我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我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三、结果分析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可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景。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以往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构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景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景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本事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教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此刻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十分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可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十分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本事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经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进取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最终,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社会方面

企业应供给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进取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5.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我的实力,敢于经过竞争去到达梦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提高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所以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坚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本事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应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进取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我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本事。

6.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仅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我,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明白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异常邀请到了xx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当如何介定

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当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我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本事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本事,指挥本事、协调本事、社会本事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本事。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

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研究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必须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所学专业性知识;

②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本事;

③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

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

⑥良好的动手、动脑本事,学以致用;

⑦良好的心理承受本事及心态的调整本事;

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7.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应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必须的改变。

(一)理解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可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我对“完美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很多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我心境,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理解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完美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研究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研究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忙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此刻工作条件不怎样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我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研究;对于那些此刻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应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本事是应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当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经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我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应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供给了新的道路,可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必须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异常是自主本事和实践创新本事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当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进取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仅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景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景下,应当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我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基础: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基于过程控制的财务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自查报告

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论文写作方法: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

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学术评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2023-04-06

毕业论文评语如何写2022-05-06

09届毕业论文工作计划2022-05-06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规范2022-07-29

毕业论文写作基础2022-08-09

本科生论文总结怎么写2023-10-13

家教意见评语2023-10-08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2023-01-23

论文写评语2023-04-20

本科毕业论文老师评语精选2022-11-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