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liZ”为你分享11篇“ICU患者分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ICU患者分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ICU患者分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ICU是专门接收重症、急症、危症患者的科室,该科室突发事件多,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但由于ICU的特殊性,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使得ICU护理工作量大,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非常高。由此使得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ICU重症患者的恢复效果[1]。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作用在于整合护理资料,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该文以该院在6月—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206月—206月间接收的5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5±2.6)岁,对照组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9±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體征稳定,并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 成立ICU分级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为保证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ICU科室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组建分级护理管理小组,ICU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挑选其他6~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2]。组建小组后,应召开组内讨论会议,根据总结的临床经验,对现有的ICU护理管理工作和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根据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2.2 ICU患者分级 一般来说,ICU患者可分为4级,Ⅰ级:患者未出现生命体征问题,可转出ICU,对于此类患者,无需专人护理,但是应定时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出现异常情况;Ⅱ级:患者于ICU治疗,但无需进行ICU干预,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护理人员进行负责,或1名护理人员负责2~3名患者,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Ⅲ级: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需要接受1种ICU干预方法。对于此类患者,应由1名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必要时可以配备2名;Ⅳ: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较为危机,需要接受2种或以上ICU干预方法[3],此类患者需要1~2名护理人员在病床边看护,以保证及时抢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ICU和其他科室不同,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护理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保证护理质量,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分布,将ICU的值班时间改为12 h制,优化排班时间,保证每一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数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年资和经验不同的护理人员组合分配,这样既可以起到帮带的.效果,又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2.4 加强培训和考核 ICU护理工作较为特殊,因此,医院应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传授先进的护理方法和理念,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主动投身到工作过程中,减少失误。另外,还应该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到薪资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等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统计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6.8±2.6)分、(97.4±2.5)分、(95.2±2.4)分、(96.6±2.3)分、(97.4±2.0)分、(97.1±2.1)分、(96.5±2.2)分;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分别为(92.1±1.8)分、(93.0±2.0)分、(92.9±1.7)分、(93.3±1.8)分、(91.5±1.6)分、(90.3±1.7)分、(91.7±2.1)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P<0.05)。
2.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中共出现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压疮1例,引流管意外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对照组中共出现了1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压疮2例,引流管意外脱落2例,输液外渗2例,坠床1例,跌倒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46%(10/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85 6,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15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15%(25/26);对照组中8例患者对护理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9.23%(1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96 4,P<0.05)。
3 讨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ICU作为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更需要加强对护理模式的改革,以保证护理内容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分级护理管理是一种以高效管理为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5],其目标在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危险因素的数量,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方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制定的相关护理策略也更加灵活,能够保障ICU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临床实践证明,分级护理管理优越性十分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該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分级护理管理,成立小组,可以更具针对性,对ICU患者进行分级,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为ICU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人员支持,加强培训和考核,可以就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估,从而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药物管理、ICU技术、护理记录、护理安全、消毒措施、感染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分级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卞蓉婷,杨海燕,李倩,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8):102-105.
[2] 邱丽娜.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7(24):164-165.
[3] 刘蓉.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8(12):998-999.
[4] 王素玲,刘维丽.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2(7):11-12.
[5] 谢颖彬.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6(25):177-178.
[6] 莫崇爱,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9):1233-1234.
[7] 黄海英.分级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187-188.
[8] 李莉.ICU重症患者运用分级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97-98.
篇2: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探析论文
ICU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探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在ICU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运用风险管理可以防止患者潜在的风险发生,提高病房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ICU;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有关组织衡量评估并分析风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安全系数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1]。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都是经过抢救或大手术的危重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高于普通病房,由于ICU的患者管理比较特殊,为了提高其安全性,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以患者家属是不能进ICU陪护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2]。但是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完善的护理管理来降低护理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ICU自2016年0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7~62岁,平均(39.7±6.5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3±6.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ICU护士长担任组长,再将护理工作细化为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监察小组、仪器维护小组等,各个小组的组长与护士长共同制定护理工作的职责和执行标准,将历年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每周对ICU的患者的风险进行检查一次,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缺点,及时提出对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3]。
1.2.2三级护理质量控制
①各护理小组的组长负责检查本组的护理风险,发现后及时记录并改进;②护理管理组长负责检查ICU的重点患者与护理重点环节,总结和分析各小组的风险事件,来共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4]。
1.2.3护理风险识别
ICU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且发展快,所以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非常重要,经过风险意识的宣传和强化后,护理人员可以在注射高危药物和使用抢救仪器时细致的观察患者的反应,评估出风险程度[5],有预见性的.做好准备工作。
1.2.4护理风险控制
①加强小组成员的风险教育:护理部根据ICU护理的特殊性,加强有关风险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周学习一次相关的法律知识、抢救仪器的熟练操作、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将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风险事件的环节进行提醒,并制定出预防的措施。②提高护理能力:经过定期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护理流程和操作方面的技能更熟练,对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的护理重点都能掌握,如观察患者的瞳孔和四肢的反应能力、气管插管患者的连接管是否脱落等。同时定期检查ICU的设备和药品,检查抢救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如除颤仪的通电情况,清点抢救药品,抢救结束后要及时把用过的药品备齐,避免患者病情有反复需要抢救时出现慌乱的局面。在护理流程方面,重点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制定风险事件的预防机制,如患者出现呼吸骤停时,各护理小组的成员要互相配合,用药小组与仪器使用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按流程做好准备,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6]。③护理文书的管理:完整规范的护理记录与护理文书对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在ICU内对患者做的每一项检查、用药以及手术治疗的时间和效果都要完整、真实的记录下来,它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的证据,如果在抢救过程中没来得及记录的,抢救结束后一定让医生补写医嘱,要确保医嘱护理记录是一致的。④加强护患沟通:ICU的患者由于本身的病情比较严重,面对这种隔离形式的护理会极度紧张或情绪失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先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然后采取多种途径与患者沟通,如果患者丧失语言功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写字板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治疗方案,可以安心的配合治疗,同时也可以避免沟通不良导致医患纠纷[7]。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事件包括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管路堵塞[8];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护理书写、操作过程[9]等,每项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珋±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共发生3例管路堵塞,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4%,对照组患者共发生4例,其中管路滑脱2例,管路堵塞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护理书写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都是经过急诊室抢救或重大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重症患者,除了监护仪器外,身上还会有引流管、气管插管以及导尿管等,更为严重的有昏迷和丧失生理功能的患者,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其家属是不能陪护在患者身旁的,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探望患者,患者的24h护理由ICU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这就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因此ICU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风险发生率也高于普通病房。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重要作用,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本研究将风险管理运用于ICU的患者护理管理中,成立管理组和各级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和职责,避免了护理中出现遗漏,通过培训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能按照流程记录抢救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本研究显示,在ICU的患者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书写和操作规范,从而减少了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丹.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8):78-79.
[2]李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30-231.
[3]汪丽,梅丽曼.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系统医学,2016,1(11):131-132.
[4]符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3):127-129.
[5]高艳.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6):260-261.
[6]ShelbourneKD,BrueckmannRR.RushpinfiX.Ationofsupracon-dylarandintercondylarfracturesofthefemur[J].BoneJointSurgAm,,64(2):161-169.
[7]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11(1):70-72.
[8]臧胜楠.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2):2338-2339.
[9]ChoiBI,LeeHJ,HanJK,etal.Detectionofhypervascularnod-ularhepatocellurcarcinomas:valueoftriphasichelicalCTcom-paredwithiodizedoilCT[J].AJR,2010,157(2):219-224.
[10]王如春,陈友红,李云婷.风险管理在急诊科ICU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702.
篇3:ICU护理风险管理
ICU护理风险管理
ICU护理风险管理【1】
关键词:风险种类 原因 预防措施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ICU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风险种类,常见原因及控制手段具体介绍如下:
1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
其常见原因有: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控制手段:
1.1 对进ICU工作的护士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等。
1.2 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1.3 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新进ICU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他们苦练基本功。
1.4 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考核。
2 窒息
其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无力咳痰,大量咯血,呕吐物误咽;其控制手段如下:
2.1 充分湿化气道,吸痰及时,方法正确。
2.2 大量咯血时病人头侧向一侧,如血压稳定,则取头低足高位,及时去除血块,血液。
2.3 病人呕吐时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其相关用物。
2.4 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如血痂、痰痂等引起的气管插管堵塞,可用气管插管,内芯条疏通,再吸引,无法疏通者更换气管插管,如其他原因引起者则头侧向一边,紧急吸引,保持气管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口头医嘱
常见原因有:抢救病人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医生不在科室,电话口头嘱咐,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控制手段:
3.1 抢救时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2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4 监护仪器故障
常见原因有:设置不合理,电源未接上,元件损坏,保险丝断,机内积灰多;控制手段有:
4.1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合理设置报警范围。
4.2 遇故障时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4.3 定期检修监护设备,由专人保管,维护保养。
5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控制手段有:
5.1 增强病人抵抗力,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
5.2 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出入ICU的制度,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设立单独的物品消毒间,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6 管道脱开扭曲
常见原因有:导管质量差,不配套,管道受压,扭曲未能及时发现,病人不合作或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擅自拔掉,其控制手段有:
6.1 使用前检查物品质量。
6.2 使用过程中注意保证通畅,妥善固定,及时解除受压,扭曲等情况。
6.3 向病人说明,置管的目的与重要性。
ERCP的护理体会【2】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在肝胆胰疾患临床治疗中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进行ERCP、EST术的56例患者的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56例患者,检查过程中无肠道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护士完善的护理配合是ERCP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ERCP术 EST术 术前术后 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是消化内镜手术的一部分,目前已发展成为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微创内镜介入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强、疗效好等优点。
完善的护理配合也是获得满意治疗结果的重要条件。本文是至间在我院行ERCP及EST的5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及心得。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对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有很大影响,而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是ERCP术成功的重要条件[2]。向患者介绍ERCP的操作过程、手术的'优点、手术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术前病情评估。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尿淀粉酶、血小板计数。胰胆管存在活动性感染和炎症为ERCP术禁忌症。
1.3 术前准备。嘱患者充分休息。禁食禁水6h以上,做好碘过敏试验。术前30分钟肌注654-2、安定,术前15分钟注射镇静剂及解痉药,以镇静、减少肠蠕动;松弛胃肠平滑肌,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1.4 急救设备及药物的准备。包括吸引装置、氧气、急救车、钛夹、注射针、止血药、生理盐水、造影剂。
2 术中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电极板帖在患者小腿,将牙垫咬好,胶布固定。
吸氧,连接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心电图。
2.2 医护配合。
①协助进镜,术者插镜到十二指肠降段后寻找到乳头,将镜身拉直,调整好位置后,助手将造影导管或乳头切开刀用少量生理盐水充满,插入导丝,并递与术者插入胰胆管拔出导丝,在监视下缓慢推注造影剂。
②协助乳头切开,术者将乳头切开刀前端插入乳头开口后,调整好方向,助手将高频电导线与切开刀接好,调好电凝电切指数,收紧电切刀钢丝,使电切刀钢丝与欲切开的组织密切接触,术者踩下凝切踏板。
这时助手不要随意伸拉电切刀钢丝。
当术者调整电切刀方向时,电切刀钢丝应处于中立位。
③根据石头的大小进行取石或碎石,一般石头小于1.2mm直接用取石篮取石,大于1.2mm先采用碎石后再取石。
当术者将取石篮插入石头上方后打开网篮,套上石头后缓慢收紧网篮,网篮出乳头外时打开网篮,使石头释放到十二指肠,排出体外。
如碎石,当网篮套上石头时收紧网篮,确保套牢石头,伸出金属外套管与网篮紧紧连接包绕石头并摇动手柄将石头绞碎。
④协助放置鼻胆管,术者将导丝前端送过结石或狭窄部后,将鼻胆管的头端从导丝的尾端穿入,在线监视下术者将鼻胆管向前送,助手缓缓回收导丝,使导丝位置始终保持在送入鼻胆管之前术后护理的位置,待鼻胆管前端送达合适位置后,退出导丝到胆管外,当鼻胆管完全送入钳道口后全部抽出导丝。
术者在线监视下边退内镜边送鼻胆管,待内镜退出口腔后,在口腔端用手固定鼻胆管,拔出内镜。
用引导管将鼻胆管末端从鼻腔中引出。
检查鼻胆引流管没在胃内和口腔中盘曲,且引流顺畅后,用胶布固定在患者面部[3]。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及家属更要热情细心体贴关怀患者,降低患者的紧张度。
3.2 饮食护理。
术后常规禁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
术后根据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及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如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禁食24h后可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为正常饮食。
3.3 病情观察。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体温、皮肤温湿度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特别要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状态以及患者腹部体征变化,定时准确地留取标本测定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等,以便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4 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
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双固定,连接负压引流袋,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避免逆行感染。
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
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
鼻胆管引流一般放置1~2周。
指导患者保持口咽部卫生。
3.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低血糖、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4]。
患者中有产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抑酸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等内科保守治疗与精心的护理,高淀粉酶血症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相关并发症,无1例死亡。
3.6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准则,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
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个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
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指南:ERCP在胰腺疾病诊治中的作用,中国全科医学,,8(22):1865
[2]潘莉,金莉.ERCP及相关治疗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4(2):39
[3]赖美芬,周宇,王果.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院报,,29(2):230
[4]李鹏,冀明.中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8(1):102-103
篇4: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论文
ICU护理管理风险管理论文
1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1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
护理部研究决定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并且任命ICU科室的护士长为风险管理组的组长,分配给各个组对应的执行任务。依据风险管理制度的程序,对各个小组组长间的职责以及标准进行明确,例如质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仪器维护等职责的负责人,各个组长同管理组长共同完成往年护理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进行整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避免。按惯例对风险管理例行每周一次的检查,每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一次会议总结,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提升ICU病房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因素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护理工作更顺利的开展。
1.2制定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对ICU病房的各个管床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的职责加以明确,提升辨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对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各个护理小组的.小组长每天都必须对自己组的风险管理质量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积极、及时、准确的进行整顿和改正,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管理组的组长必须监测ICU病房危重症患者、对其发病的时间点、重点护理环节等相关联的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在会议上对于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1.3辨别护理风险
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护理风险评估能力进行提高,对可能存在的及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针对收集整理的历年ICU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有建设性的反馈,辨识ICU病房护理风险因素,例如患者的病情性质的分类,是急症、重症、危重症以及仪器的监管问题,护理操作的规范化问题,以及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1.4合理调控风险管理
强化理论知识及考核指标:针对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训练计划,每个月都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主要涉及ICU的基础业务培训工作、仪器设备的使用、护患间的协调沟通技巧、ICU护理的理念、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护理工作者更准确及全面的认知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者对高风险因素意识的认知及培养处理应急反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预防及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考核因素进行逐步的完善,培训以后进行定期的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针对理论及实践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成绩同绩效联系在一起,帮助ICU护士提升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技能,完善护理流程: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操作及流程,减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护理工作者经过风险因素的辨识及评估的培训以后,帮助ICU护理人员掌握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的要点,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形态、瞳孔、四肢等生命体征,正确的监管仪器设备是否通畅、连接是否正确等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擦拭、整理,保证仪器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于抢救药品、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出现过期、损坏等现象的发生,避免耽误抢救的时机,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2.结语
针对ICU病房的危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预防的护理机制,做好预防护理风险因素的措施及完善应急处理的措施,对大出血、窒息等患者采取输血、维生素等合理的治疗手段,若是风险因素存在,必须快速做出应急处理,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记录保证详细、完整的对每项护理操作进行记录,客观、真实的反映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每项操作,如患者什么时间进行手术、检查,病情的变化、护理方法等内容,作为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的依据。若是抢救发生时,抢救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医嘱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培养医护工作者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ICU患者病情发展快,有效准确的跟家属沟通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准确快速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状况及风险,减低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该文通过对ICU病房进行风险护理管理,从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提升评估风险护理的能力及提升辨识风险意识护理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扎实理论学习知识,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文书处理的完整、真实性,以及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提升患者及家属同医护工作者间的交流及沟通,并且对风险护理进行监督,提出由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减低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改善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
篇5:浅谈ICU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浅谈ICU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90例ICU患者,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等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属于危重病症患者的集中收治场所,因担心疗效或预后等因素,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尽早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探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7月~7月本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26±9.13)岁;疾病类型:5例重症胰腺炎,8例脑出血,11例呼吸衰竭,14例复合伤;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6.35±9.14)岁,疾病类型;6例重症胰腺炎,9例脑出血,15例呼吸衰竭,22例复合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确保ICU湿度、温度适宜,保持空气畅通,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生活、压疮及气道护理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①成立护理风险小组:选派护士长为组长,设质控员、药疗、仪器监护与消毒隔离小组长,制定各自工作职责与标准,每月开展1次风险管理会议,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应对措施。②强化教育与操作技能:遵照ICU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予以培训,每月组织1次操作示范与专业知识考核;借助失效模式对护理流程的潜在危险性因素予以分析,提高护理人员识别能力。③建立激励机制与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每年科室投票选出优秀医护人员予以嘉奖,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等情况[2]。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
[3]护理质量参照ICU评分表,包括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满分100分,得分与质量成正比。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与护理技能等,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对照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评分分别为(80.15±2.60)、(82.21±1.50)、(78.26±2.50)分;观察组分别为(92.90±6.09)、(92.46±6.70)、(92.80±6.30)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5.24、7.65,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0例(76.92%)、9例(17.31%)与3例(5.77%),总满意度为94.23%;对照组分别为20例(52.63%)、6例(15.79%)与12例(31.58%),总满意度为68.42%;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5)。
3讨论
ICU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种多与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加之患者营养状况较差,肢体体位受限,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预后[4]。为寻求ICU护理管理有效方法,本研究对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护士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具体表现:观察组操作熟练度评分(92.80±6.30)分比对照组(78.26±2.50)分高,表明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考虑可能因为护理风险管理中,注重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严格遵照ICU培训计划,每月落实操作示范与专业知识考核等,并借助失效模式对护理流程的潜在危险性因素予以分析,均有利于强化护士专业知识学习与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与操作熟练度等。此外,激励机制建立和加强护理记录管理等,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表明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考虑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时,在护理风险小组中设立组长与小组长,制定各自工作职责及标准,各司其职,且每月组织1次风险管理会议以探讨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有利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总满意度。综上所述,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秋琴.舒适护理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8(17):13-14.
[2]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等.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1):67-68,76.
[3]李景华.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74-75.
[4]李洁琼,郭成,王学良,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6-37.
篇6: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ICU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论文
ICU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为了满足抢救、治疗及手术后的需求,将各种管道留置在患者全身,若不能进行有效护理,将引起感染、管道识别错误或脱管等操作失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如何做好管道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因管道护理引起医疗事故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焦点[2].本研究对我院ICU患者4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选取201月~20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4.6±9.4)岁;心脏手术15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4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6.2±9.6)岁;心脏手术14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5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识别意识,并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使用我院设计的管道评估表,将引流管分为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管、不影响生命安全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中危管、没有潜在危险及并发症但对预后有影响的为低危管。将高危管用红色标识,用黄色对中危管进行标识,使用绿色对低危管进行标识,并将特殊药物的静脉管道用红色进行标识。将标识材料(电工绝缘胶布)剪成2 cm×1 cm和5 cm×3 cm两种规格,并在标识上用永久性记号笔对药物名称或管道名称进行标注,于塑料板上粘贴,以备之后使用。由护士评估入院后患者的留置管道,并在评估表上进行标记,之后依据评估结果于引导管明显处粘贴相应标签,于微泵延长管的留置针连通的三通管接头及起始位置对折粘贴特殊药物的双标识,并确保管道从两位置间通过。由护士对管道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管道出现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若发现有输液不通畅情况出现,应告知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由护士进行详细记录。
1.3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安全问题,管道脱出、管道阻塞、连接错误及管道受压、扭曲为管道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 究 组 问 题 发 生 情 况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着(P<0.051显着(P<0.05)。见表1.
3 讨论
ICU中的患者因病情治疗、手术等情况的需要,常保留多条引流管及多通道的静脉用药管等。若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护理不当,将引发衔接、管道识别等错误,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延误抢救时间,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3-4].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管道阻塞及管道受压、扭曲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采用管道标识,可对管道管理、并发症管理及安全用药管理进行重点提示,进而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5];同时管道标识对管道进行识别,降低了因管道错乱而引发的医疗护理差错率,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安全护理对管道连接、固定及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极大程度上降低因管道安全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管道标识还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且不同颜色的标识为护士起到视觉上的告知与警示作用,减少护士失误操作的发生[6].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慧。 I C U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 J ] .医药前沿,,5(33):377-378.
[2]黄秋景。特殊药物管道标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9):1189-1190.
[3]薛雅静。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03):240.
[4]余金活。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8(13):232-234.
[5]王娟,刘红霞,胡华琼,等。管道标识在临床管道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28.
[6]邝丽霞,钟爱娟,韩凤嫦。心胸外科ICU管道标识应用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45-1846.
篇7:骨科患者预见性护理研究论文
骨科患者预见性护理研究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月~5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男55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4±2.7)岁;观察组男40例,女45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1±2.3)岁。170例患者中,腰椎骨折患者有20例,上下肢骨折有70例,骨盆骨折有40例,颈椎骨折有10例,腰椎间盘突出有30例。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第一,护理人员应该详细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并且为其安排合适的床位。第二,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准备急救的药品。第三,严密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并且作好记录。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导,主要内容:第一,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了解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准备相关的药品以及器械,比如抢救设施以及床栏等。第二,对患者立即实施各种治疗护理以及抢救措施,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比如基本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理状况以及对疾病了解情况等。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患者抑郁、焦急等不良情绪,获得患者的配合,从而保证顺利治疗。第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与医生和护士的配合情况,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计划。第五,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保证其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第六,耐心为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护理注意事项,使其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第七,对患者出院后7天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通过电话回访以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便为以后提供有利的研究依据。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SPSS15.0统计学包进行计算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导,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为52.9%(45例),一般满意率为45.9%(39例),不满意率为1.2%(1例)临床总满意率为98.8%;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为47.1%(40例),一般满意率为41.2%(35例),不满意率为11.7%(10例),临床总满意率为88.3%,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满意率与对照组临床总满意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患者主要由于外伤或者车祸等原因引起,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预见性护理指导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主要是以预防疾病为主,在临床辅助治疗上。本研究对90例观察组的骨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指导,对90例对照组的骨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为52.9%(45例),一般满意率为45.9%(39例),不满意率为1.2%(1例),临床总满意率为98.8%;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为47.1%(40例),一般满意率为41.2%(35例),不满意率为11.7%(10例),临床总满意率为88.3%,观察组患者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预见性指导护理用于骨科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的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4结语
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抑郁、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篇8: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1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的不安全因素
(1)高危风险评估能力差。因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组成不稳定,新入职护理人员相对较年轻,由于经验不足,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中潜在或已存在内科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多发伤、复合伤或病情变化较快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具有特殊性,颈椎手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腰间盘突出老年骨科患者因视力减退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容易跌倒等。这类可能发生风险或意外的老年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评估能力要求更高,而多数护理人员因理论知识缺乏,只机械地执行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责任心不强。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不细致,对病房的巡视工作不到位,仅留于形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骨科手术出血多,术后体温容易发生波动,护理人员如观察病情不到位,患者可因高温而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
(3)业务水平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而老年骨科患者原发疾病迥异,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护理老年骨科患者时,不能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致命并发症发生时,护理人员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入院的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及家属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急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不好,不能合理、耐心地给予相应解释,会导致护患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老年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造成手术伤口愈合延误导致家属不满时,护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糖容易造成伤口延迟愈合、严重时可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5)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防护措施,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潜在的隐患。病房护士流动性大,其护理专业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患者较多,加之病情复杂时,部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按要求严格护理、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未能严于职守。
1.2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因老年骨科患者多为外伤入院治疗,此类患者多行动不便,病房内拐杖、助行器等障碍物较多,患者夜间均留有陪人,因陪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室内通道狭小、拥挤;床头呼叫器故障而不能及时与护士沟通;保洁员清洁地面时地面湿滑,未能及时放置警示牌;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倒。(2)药物性因素。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的患者,由于神经阻滞,其肢体疼痛消失,自行下床时因肢体感觉弱且无力而造成跌倒。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而晕倒。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或体位突然改变发生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或任何对平衡造成影响的药物都会引起跌倒。(3)骨科辅助支具使用情况。如轮椅、助行器、拐杖都是老年骨科患者辅助步行的主要工具,若支具维护不当,如拐杖底部防滑垫损坏、丢失、拐杖支架连接松动,致其性能存在问题但未及时发现,可使患者失去平衡导致跌倒。(4)其他因素。老年骨科患者多数长期卧床,因患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运动,卧床通常超过2周,突然起坐,可因出现眩晕导致跌倒。
1.3引起跌倒的自身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情绪不稳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身穿病服过长、过大,鞋子大小不合脚或鞋底不防滑;老年骨科患者关节多僵硬,或因外伤或闭合性骨折而不能正常坐立,活动受限时,起床时会因体位突然改变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而跌倒。
1.4引起坠床的因素
老年患者发生坠床通常与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等有关。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多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制,加之因惧怕疼痛而翻身困难,如翻身时幅度较大或远处取物,都会加大坠床的风险。
1.5引起烫伤的因素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较差,其感觉也较迟钝,进行如微波治疗、红外线照射或使用热水袋等理疗时,如时间、温度长或功率偏大,均可引起烫伤。
1.6引起误吸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不协调,而造成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呛咳,因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也有老年患者服药而误食药品的锡纸包装,据统计每年因误吸、误食窒息死亡占死亡患者总人数的1.3%。
1.7引起压疮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并伴有其他疾病,不能自主活动,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缺乏营养摄入或营养吸收不佳时,导致患者身体状况不如正常人,加之老年患者反应迟钝,感知度减弱,护理人员如不及时帮助其翻身,即可导致压疮的发生。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重视护理人员专科培训
根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医院护理部应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分层、理论、操作的培训及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科室每月针对老年骨科患者,以护理安全为核心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使护理人员从意识上给予重视,积极主动学习,确保护理质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关爱每一位患者”,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打下坚固的基础。
2.2全面评估风险因素
从医院的设施、环境、患者精神状态、病情、家属及陪护人员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老年骨科患者,建立高危风险评估登记,班班交接,重点监护,加强对陪护人员及家属风险因素的告知力度。
2.3制定风险防护措施
(1)运动障碍患者。老年骨科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而行走困难,此类老年患者必须。
24h看护。根据患者实际情
况增加床栏,防止坠床。(2)智力障碍患者。针对智力障碍的老年患者,详细登记高危风险评估表,并建立老年患者走失评估表。针对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约束,防止坠床。
2.4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压疮高危评估、跌倒、坠床、走失等应急预案,外出患者做好相关记录。
2.5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成员(责任护士)—小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的三级质控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意识上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6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工作时,因老年骨科患者的理解、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健康宣教质量要求较高,宣教后须确认宣教效果。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跌倒相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系统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施计划的一项评价性教育活动,可以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向所有护士、老年骨科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训练方法,使其从意识上重视跌倒预防。重点对护士、护工、保洁、患者及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风险防范措施,并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2.7加强法律意识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定期进行提问考核。加强护理人员骨科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科内患者安全应急预案、护理常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及原则,使其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科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结语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安全[3]。老年骨科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心,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质量安全,让患者和家属满意[4-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合理排班,完善日常工作分配,护士长需不定期抽查并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并指导纠正。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及措施,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方案、成立科室护理安全管理质控小组,强调专科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培训,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入院宣教及安全教育质量,科室全员参与质控管理,加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并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服务。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护理人员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促进了老年骨科高危患者早期康复,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增高。
作者:龙卓毓 单位:西安凤城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鹰.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8):324-325.
[2]郭庆玲.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11(12):18.
[3]贺云.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6(12):43-44.
[4]张亚楠.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10(1):189-190.
[5]尹建娇.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控小组的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1150.
篇9: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护理管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1月~12月期间接收的13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44~69岁,平均年龄(58.6±4.5)岁;合并高血压45例,合并高血脂32例,合并糖尿病25例。全部患者症状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均经CT或MU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
1.2不安全事件
全部136例康复期患者中出现10例不良事件,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7.4%,患者满意度为96.3%。其中,走失2例,及时发现找回,跌伤6例,输液外漏1例,由长时间未翻身造成的皮肤红淤1例。
2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2.1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造成的中枢神经损害,患者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认知力差,容易走失;肢体协调能力下降,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跌倒等不良事件。
2.2环境因素
患者离开家人入院治疗后,由于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另外,由于医院地面湿滑,人员流动性大,床位无防护栏,患者在行走、如厕和取物过程中易跌倒摔伤。
2.3家属因素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患者家属在看护患者的过程中部分操作不合理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如给患者使用高温热水袋使造成的烫伤或擅自调中频治疗仪引起灼伤。
2.4心理障碍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经常出现焦虑、自责、偏执等不良情绪,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多数情况下不具备正常的生活能力,部分患者不愿让别人协助,易出现摔倒等意外。
2.5护理人员因素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工作压力均较重,部分护理人员的疏忽、专业知识不全面、病情观察和巡视不及时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3护理管理
3.1改善患者住院环境
保持患者住院环境干净整洁,避免通道、楼梯口处堆放杂物,地面加设防滑措施,病室周围的走廊和厕所安装扶手,危险地方设置警示标识,病床上设置防护栏。
3.2健康教育
对康复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演讲宣教等形式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3.3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排解其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叮嘱患者行动过程中需他人相扶,避免独自行动。
3.4强化护理人员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强化护理人员对脑卒中疾病的认知,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护理手段及应注意的安全隐患,强化专业知识,便于应对不良事件。
3.5预防并发症发生
严格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勤于帮助患者翻身、清洁、更换衣物,预防压疮和皮肤红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服药和进水过程中避免发生呛咳;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
4体会
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护理管理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脑卒中患者加强风险因素评估和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显著减少了不安全事件,大幅度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篇10: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人体进入老年后通常会因生理功能发生功能性衰减而导致老年病多发,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现代医疗护理观念下,针对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和疏导患者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对于促进老年病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优化其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功能。探究科学的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策略,是保障老年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在此结合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1.心理护理的内涵特征。
心理护理是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通过加强交流和行为影响等各种护理方式途径,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缓解精神压力,使患者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护理行为。心理护理强调护理实践的全程服务,通过护理人员温和可亲的言谈举止及娴熟的技术操作建构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专业性暗示、引导、解释等语言行为,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调控或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疾病患者,其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不同,针对患者在疾病过程中表现的个性化不良心理问题,需采取因人而异的对策解除患者心理负担;针对手术患者、精神患者等心理共性问题和潜在问题应进行预防性干预,增强患者身心康复效果。
2.老年性疾病给老年病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
人体活动是通过身体各种组织结构共同协调完成的,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需依靠人体疾病防御性能来保障。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后其身体器官组织逐渐发生老化,生理适应性和疾病抵抗力相对衰退,造成老年性疾病发病概率增高。
2.1常见性老年病通俗的说,老年病是指老年人易患的相关疾病,它是在老年人身体脏器老化过程中,发生功能性衰变和障碍所导致的相关疾病,诸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脑心血管疾病,这类与机体衰老退化和性变相关的疾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有些在中老年期均可发生的诸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关节炎、脑出血、骨质疏松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前列腺肥大、颈椎病、心肌梗死等等常见性疾病,通常与老年人的病理性变化、长期过度劳损导致体质下降有关;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像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的肺炎、胃肠炎、肾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在老年期内发生后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病状后果,引起并发症或癌变。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易患的老年病多为癌症、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其中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往往会造成老年患者突发死亡。很多老年病患者通常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史长病况复杂、治疗效果非常慢。
2.2老年病给患者造成的心理问题临床护理中发现,很多老年病患者由于疾病特别是长期迁延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常导致患者在饱受生理病疼折磨外,还存在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
①自责忧郁心理:有些心脑脏器功能下降长期患病久治不愈的老年病患者常因家庭负担及经济压力等诸多因素,容易产生自责自备的负罪心理反应,偏执的认为自己成为家庭和亲人的生活累赘,精神恍惚、意志消沉、暗自神伤、忧郁自责的低落情绪严重,对疾病康复治疗失去信心,缺乏生活热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不良心理,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
②恐惧焦虑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减,很多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老年病往往会造成患者突发性死亡,给很多老年病患者造成求生本能的巨大恐惧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手术期间的老年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加上患病后的病痛折磨、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被打乱,导致患者精神心理上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烦躁不安、对手术深感恐惧。
③敏感猜忌心理:很多老年患者资历较深,性格倔强固执,具有较高的价值成就感,习惯了周围人员的恭维顺从,在患病时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和矛盾,自尊心愈加敏感和强烈,对于护理容易形成较强的对立情绪。有些生性敏感多疑的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症状常常过于猜忌推测,甚至无故怀疑医护人员及家人刻意隐瞒病情,心理负担加重,影响了病情治疗效果。
④孤独压抑心理:很多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的老年病患者,由于缺乏言语交流和心理沟通,长时间自我压抑,自我调节能力弱,性格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有些性格比较暴躁的老年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失落感强,容易产生激动情绪、逆反挑剔心理严重,性格容易发生改变,自我控制力和顺从性较较差,偏执易怒,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异常。
⑤消极依赖心理:很多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通常需要别人进行协助和照顾,逐渐养成了过度依赖的惰性心理,对于外界事物的兴趣感表现淡漠,心理懒散消极,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独立生活信心丧失,还有些老年患者由于心理自私狭隘,安于享受别人照顾,往往在病情好转或痊愈时仍然小病大养,不愿独立自理,依赖心理过于严重化。
3.加强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体会。
根据老年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来看,加强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结合以往长期的护理实践,现将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策略总结如下。
3.1强化服务理念,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由于老年病患者生理性反应和心理问题的落差性,医护人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尊重老年病患者的人格尊严,正确对待和处理患者出现的固执、冷漠、挑剔、暴躁甚至无端谩骂和侮辱医护人员等不良心理状态下的过激行为,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及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心理个性特点,帮助老年病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治疗康复的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2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人体在患病后因生理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不稳定、行为控制力降低倾向,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对于性格孤傲、敏感偏激、自尊心强、猜忌易怒的老年病患者,特别是病情严重需要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不同的的病情反应,在充分尊重患者尊严的基础上,采取鼓励赞扬、娱乐谈心、读书看报、听音乐等丰富多样,灵活机动的有效策略加强心理沟通,帮助患者排忧解难,转移思想压力,激发老年人的积极、乐观、热情、好奇的生活心态。
3.3优化护理环境,进行心理健康引导良好的护理环境对于帮助老年病患者舒缓心理压力有着较好的效果,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改善和优化患者的生活环境,在加强生活环境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尽量为患者创造清静幽雅、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不良环境的刺激,保障患者心情舒畅。针对心理抑郁悲观压抑的老年病患者,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鼓励患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保持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增强患者信任依赖感,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3.4创新服务形式,注重全程适时护理医护人员良好的护理服务是提高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不同的个人性格及生活习惯,创新护理服务措施和形式,及时准确的掌握和揣测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合理把握交往分寸和技巧,在生活上给予热情关怀和细致照顾,以热情友善、温和亲切的言语态度及激励行为,适当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于身患绝症的老人更应尽心尽责的照顾和护理,开导、感染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3.5加强康复指导,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老年病患者的病情,采用耐心讲解、个人交流、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相关病情的治疗康复与饮食保健知识,做好患者的安全用药护理,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加强病情巡视和实时服务,针对病情较轻的老年患者,要动员其适当户外活动和散心,鼓励老年人酌情进行适合性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休息睡眠时间,适当调节生活情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提高生活质量。
4.结语。
总之,人体进入老年后发病机率通常较高,很多老年病患者对待疾病的心态存在多种不良心理反应和障碍,加强老年病患者心理护理对其身心康复效果明显,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语言行为、护理环境、护理方式等因素,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康复状态和效果。
篇11: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摘要:
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字: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ICU患者分级护理管理研究论文(整理11篇)】相关文章:
护士个人工作计划2023-04-08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2024-01-09
护理论文题目2023-07-03
急诊专科护士工作计划2023-03-01
护理工作制度和职责目录2023-08-06
护理部工作总结2023-03-23
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的运用论文2023-06-13
护士进修总结2022-06-18
优秀护士长工作总结2022-04-30
优秀护士个人工作总结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