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

时间:2022-08-08 07:41:0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通用11篇)由网友“普通的江湖骗子”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欢迎阅读!

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

篇1: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

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

造纸废水主要指排放量大的中段水,其主要污染物有木素、半纤维素、糖类、挥发酸、有机氯化物等,具有COD质量浓度一般较高、PH变化大、色度高、恶臭等特点.其中木质素衍生物及氯酚物质不能采用传统生物法有效降解,使该废水可生化性差,导致造纸行业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1].

目前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物理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及生化降解法等[2].由于废水排放量大,而物理吸附法吸附速率缓慢,不适合废水深度处理.生物降解法对其中木质素及氯酚物质降解效率差,因而处理难度较大.化学氧化法虽然可以利用强氧化剂快速彻底分解有机质,但成本较高.因此,寻找简洁廉价的新方法是彻底解决造纸行业污染的关键.

微波辐射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其对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姚培正等[3]采用微波对印染行业废水的处理研究,冯建敏等[4]对双酚A产业废水的微波处理等.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时间短、反应彻底无二次污染物产生等优点[5-8].本研究利用造纸废水污染物同样为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特点,提出采用微波辐射法来处理造纸废水[9-10],并以负载铁盐的炉渣为微波感应体,研究了微波技术对废水中COD的降解去除效率.

1实验部分

1.1实验仪器

ZDL-水溶振荡器,DL-10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实验仪器厂.NJL07-3型微波实验炉,南京杰全微波实验炉.

1.2实验药品

造纸废水((COD)为440mg/L)由天津科技大学造纸实验室提供.炉渣由天津科技大学锅炉房提供.邻菲啰啉、硫酸亚铁铵、硫氰酸铵、硫酸亚铁铵、EDTA、硫酸汞、硫酸均为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公司.

1.3实验步骤

1)炉渣负载活化:用0.025mol/L的FeSO4溶液浸泡炉渣24h,按400mL溶液浸泡一定比例的炉渣,用微波炉焙烧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2)微波辐射处理废水:称取一定量的炉渣放入圆底烧瓶中,量取50mL稀释后的废水倒入其中,放入微波炉中辐射一段时间后取出,经过滤后,用10mL移液管移取1mL至试管中测定其(COD).3)(COD)的测定:造纸废水中(COD)按照国家标准GB11914—89《COD测定重铬酸盐法》测定,废水的COD去除率按式(1)计算COD去除率=C0-CC0×100%(1)式中:C0为处理前造纸废水中的(COD)(mg/L);C为处理后废水(COD)(mg/L).

2结果与讨论

该实验主要包括炉渣的催化剂负载和微波处理废水2个过程,降低(COD)的原理为炉渣中的铝硅酸活性点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微波作用下负载的铁化合物快速催化氧化分解该有机物.因此,影响COD去除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炉渣的内部结构、炉渣的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等.

2.1炉渣添加量的影响

称取一定量负载铁盐的炉渣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造纸废水混合均匀,在微波功率为800W、微波时间15min条件下,考察微波辐射炉渣对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图1为不同炉渣加入量对造纸废液中COD的去除效率.结果显示,炉渣用量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效率影响较大.当炉渣量大于25g时,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5%左右,绝对残余值约18mg/L.因此选取炉渣用量为25g每50mL废液的添加量较为合适.

2.2微波功率的影响

称取25g负载铁盐的炉渣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造纸废水混合均匀,在微波时间12min条件下,考察微波辐射功率对黑液COD去除率的影响,见图2.图2结果显示,造纸废水中的COD去除率随着微波功率提高明显增加.微波功率越高,炉渣吸收微波能量越多,因此铁盐催化分解有机物速度越快.

2.3微波时间的影响

称取25g负载铁盐的炉渣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造纸废水混合均匀,在微波功率为800W条件下,考察微波辐射时间对黑液COD去除率的影响,见图3.图3结果显示,造纸废水中的COD去除率随微波时间增长明显增加.微波处理时间越长,有机物分解的时间越长,因此COD去除率越高.

2.4炉渣活化方式的影响

微波处理废水过程中,有机物首先扩散、吸附于炉渣内部活性点,而后催化氧化分解.因此敏化炉渣内部结构,包括比表面积、铁盐负载方式、微孔结构等对其处理效率影响很大.而在实验中,影响其内部结构的因素为炉渣活化方式和铁盐负载方式.以下考察炉渣的微波敏化与普通炉敏化对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为:将炉渣浸入0.025mol/L的FeSO4溶液中,再加入0.05mol/L的EDTA,浸泡24h,按400mL溶液浸泡100g炉渣的比例,一部分用微波炉培烧,另一部分用马夫炉培烧.分别称取上述处理过的炉渣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释后黑液,在微波功率为800W、15min条件下,考察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图4为炉渣处理方式对废水COD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活化的负载炉渣与经过普通炉(马夫炉)活化相比,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率明显不同.在炉渣加入量较少时,微波活化与普通炉活化COD去除效率相差不大.而当炉渣加入量为25g以上,微波处理炉渣效率明显要高,证明微波处理过的炉渣活性明显要高.比较图1和图4可以发现,FeSO4负载的炉渣明显比FeSO4和EDTA联合负载COD去除率高,证明单独FeSO4负载炉渣活性好.

2.5微波辐射处理废水的正交实验优化

实验证明,FeSO4负载微波活化炉渣活性好,炉渣加入量为每50mL废水25g时,废水中COD去除率基本稳定.然而影响COD去除效率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以下采用L9(33)正交实验对多因素进行联合考察,以便确定最优化条件.正交实验选取微波辐射时间(t)、功率(P)、炉渣加入量(m)3个因素,表1为正交实验因素水平选取表,表2为正交实验结果表,表3为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微波辐射功率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炉渣质量,再次为微波辐射时间.微波辐射处理废水的最优化条件为:炉渣用量为28g、微波辐射时间为17min和微波功率为800W.在该最佳条件下微波辐射处理废水重复验证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最优化条件下微波辐射处理废水效率稳定,处理效率高.

2.6敏化剂炉渣使用寿命考察

在微波辐射净化废水过程中,炉渣起到负载铁氧化物、吸附有机物的作用,同时它对微波吸收性强,在微波处理过程中起到能量传递作用,促进有机物催化氧化分解.因此,炉渣的内部形貌及结构对废水处理效率有重要影响.由于炉渣需要进行铁盐负载和敏化作用,因此,其重复使用次数对废水处理成本影响较大.

对敏化炉渣多次重复使用以考察其在使用中的结构变化对处理效率的影响.重复使用采用2种方式,一种为直接重复使用,一种为回收炉渣重新焙烧活化后再重复使用.炉渣重复使用条件均为:微波辐射功率800W,炉渣用量28g,微波辐射时间17min.图5为多次回收的炉渣在焙烧或无焙烧条件下COD去除率的对比.结果显示,连续使用5次,使用效果显著下降,分析原因,可能首先是由于达到近饱和吸附,再次使用时,炉渣吸附作用下降,而脱附速率小于吸附速率,阻碍了下次的吸附.其次是由于炉渣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损失所致.对比炉渣回收过程中焙烧与无焙烧的处理效率,可以发现焙烧后效率明显高于无焙烧.分析其原因,应该是焙烧后炉渣进一步活化造成的,但其焙烧后效率不能恢复应该是由于炉渣在使用过程中,部分结构(尤其是吸附活性面)逐渐破损所致.

2.7微波辐射造纸废水湿式氧化反应原理探讨

在微波辐射场中,造纸废水中的有机物在炉渣表面通过吸附-氧化协同作用被分解达到降解的目的.负载FeSO4的炉渣对微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当微波辐射时,炉渣表面形成“热点”,这些“热点”的温度比其他部位的温度高很多,故负载FeSO4的炉渣在废水处理中通过吸附-氧化协同作用被分解从而达到其降解的目的.

上述实验证明了“热点”原理:在微波辐射下,炉渣粒子产生的“热点”使废水中的有机物木素分子开环形成链状分子,继而断链生成小分子,在炉渣表面粘附的有机物很快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负载型炉渣的空隙中由于微波作用克服范德华力吸引开始脱附.随着微波能量的聚集,在热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黑液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氧化热裂解,一部分碳化.炉渣自动脱附活化使废水中有机物催化氧化而降解.实验还考察了不存在炉渣的条件下微波辐射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废水中的(COD)几乎无变化,这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分析.

3结论

1)采用FeSO4负载炉渣为吸波催化载体,微波辐射处理造纸废水,可有效降解其有机污染物.炉渣微波活化活性优于普通炉活化.活化炉渣重复使用,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炉渣破损是效率下降原因.2)正交优化实验得到微波处理最优条件为:负载型炉渣用量28g、微波辐射时间17min、微波功率为800W,最优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95%.

篇2: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 一定条件下的傲波辐射对动物或人的生殖系统可产生损伤和不良影响,主要是对睾丸产生作用,也可以从影响性中枢和神经内分泌而起作用.总结近关于微波辐射损伤生殖系统的研究可以得出,高功率密度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的损伤效应已基本明确,因微波的频率、功率密度不同而损伤程度不同,对低功率密度的损伤作用尚无明确定论.低功率密度慢性接触微波辐射的潜在损伤作用研究更少,而职业活动和现实中这种接触方式多见.今后应加大对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潜在的低功率密度微波辐射的长期慢性生殖系统损伤作用的`研究,探讨损伤的生理、病理及基因机制,为职业人群制定合理的接触限值标准,并为日常接触的高危人群寻找安全接触方式,维护人类的生殖健康.作 者:张文勇    张莉    ZHANG Wen-yong    ZHANG-li  作者单位:张文勇,ZHANG Wen-yong(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张莉,ZHANG-li(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期 刊:职业卫生与病伤   Journal: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DAMAGE 年,卷(期):, 25(2) 分类号:X591 关键词:微波辐射    生殖系统    辐射损伤   

篇3:微波辐射对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简单地介绍了微波对淀粉的辐射作用,并综述了微波辐射对淀粉形态结构和结晶结构以及淀粉凝胶化性质、热性质等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如微波辐射可改变淀粉颗粒形状、结晶结构及其结晶度.微波辐射时间及辐射能等技术参数能够改变淀粉的凝胶化性质,而淀粉的含水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淀粉的溶解性、润胀性和吸水性都会因微波辐射而较原淀粉下降.

作 者:邱怡 叶君 熊犍 QIU Yi YE Jun XIONG Jian  作者单位:邱怡,叶君,QIU Yi,YE Jun(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熊犍,XIONG Jian(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

刊 名:高分子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POLYMER BULLETIN 年,卷(期): “”(2) 分类号:O6 关键词:微波辐射   淀粉结构   淀粉性质  

篇4: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资源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崛起,以水资源为代表的各类资源均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所以对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就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

关键词:污水处理论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逐步加大,对污水的处理上逐渐由点到面,实行全方位的覆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类工厂分布较为分散的状况给我国的污水处理增加了难度。而污染的水资源如果处理不当而直接排放进江海湖泊,不仅给我国的生活用水带来影响,也会阻碍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对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特点

1.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一般由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组成。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只有这几个部分协调配合,各尽其能,才能使污水的处理的效果达到最好。自动控制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运行,使得系统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原有设定的系统进行运行,将人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数据采集部分主要负责系统的监控,当系统属于运行状态时,数据采集部分能够对污水处理的状况进行检测,保证系统的`正常化运行;信号处理部分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发现系统出现异常状况时,就会及时的对系统进行修复,确保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化的设施,只有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化。

1.2自动控制系统的优点

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这两部分虽然完全不同,但是却是缺一不可。为了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方便化操作,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嵌入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软件工程技术。操作员进行操作时,可以结合软件的优点通过功能图块进行编程,提高系统操作的便捷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利用高级语言完成相关的数学算法,在简化项目复杂程度的同时,可以实现功能块的嵌套,优化系统的性能。硬件与软件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被软件限制选择的范围。通常情况下,一款软件的集成程度越高、功能越强,那么对硬件的配置要求就越苛刻,污水处理工厂的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在软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兼顾硬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的情况下,节省开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篇5: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的应用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设备的更新周期远远低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就属于其中发展较快的一类,且从整个经济结构角度来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事实表明,实际应用的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下面我们就简述一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具体应用的现状。

2.1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检测设备检测精度不理想

我国科技发展不平衡,某些技术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与总体科技水平不相吻合,所以在设备的配套使用时,往往某方面的落后拖垮了设备整体的性能。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设备相当不完善,滞后了整体设备的性能。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污水处理时,很多的检测表、仪表由于精度不足,使得系统无法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压缩了经济效益的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如果处理的污水没有达到设定的标准就进行排放,那么其中的污染物就会对环境以及相关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地财产损失。

2.2污水的排放标准太低

一些厂家进行污水处理时为了扩大经济效益空间,往往简化或者省略水质的检查。近年来,由于我国环保部门的监控力加强,一些企业、工厂用ORP、DO、PH等进行对水质的控制,但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时,如果检测系统检测到水质尚处于不合格状态时,系统接到反馈仅仅只是加长污水处理的时间,而并非再一次进行污水水质的检测,这样往往造成处理的污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

2.3设备维护不到位

我国的污水处理工厂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一些污水处理设备都是从国外直接购买。而这些设备往往都有维护要求,只有满足维护的标准之后,设备才能够更好的工作,使污水的处理效果实现最大化,但是目前国内工作人员对这些设备的了解较少,很难满足设备的维护需求,使得设备的维护工作名存实亡。而且这些设备的造价往往十分昂贵,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严重挤占了工厂的利润空间,使得部分污水处理厂做的不够到位。

2.4缺少相关的专业性人才

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员工的能力普遍偏低,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处理设备需要维护的时候,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就会导致污水的处理效果与理想的标准相差较大。

3自动控制系统在今后的改进措施与发展方向

3.1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措施

由于污水自动控制处理系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不能够很好的契合,严重阻碍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对相关地方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3.1.1体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在进行污水时,我们要保证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时不会产生大的危害。然而由于检测设备的精确度有着严重的缺陷,使得污水处理的结果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检测设备搜集数据时,因精度问题,往往使得未经达标的污水因检测不出而被误排到环境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当污水处理工厂引进新的处理设备时,一定要注重检测设备的精度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处理系统整体的性能。3.1.2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污水处理标准的过于低化使得污水的处理现状与理想相差甚大。通过对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减少污水不达标而被排放的概率,从整体上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3.1.3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工厂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设备,在维护的问题上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只有良好的机器设备,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所以工厂应该加强对设备维护的重视程度,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将设备维护的工作落实到位,为污水的处理结果提高保障。3.1.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仅仅接受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产生大的漏洞。尤其是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问题以及设备需要维护时,很难找到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所以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他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污水处理的水平,又能为污水的处理结果提供保证。

3.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目前,控制理论向着两个方向进行发展,一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注重某一种方法的研究,将先进、成熟的科技技术应用到方法的实践中,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二是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发挥他们所具有的优势,共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就目前而言,第二种的发展趋势明显高于第一种,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自动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大大的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使得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污水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系列相关改进的措施,希望在改善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方面能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乐,杨婉妮.关于国内污水处理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03).

[2]赵提纲,韦玉忠,韩万明,李鲲,张一品,王晟.SBR工艺过程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1(07).

[3]范程华,朱武.污水生化处理中溶解氧的非线性控制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02).

[4]王丽娟.张建锋,王斌.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模糊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8).

[5]范石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开发及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

[6]樊立萍,于海斌,袁德成等.SBR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最优控制及改进[J].控制与决策,,20(02):237-240.

[7]管秋,王万良,徐新黎等.基于神经网络的污水处理指标软测量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8(02):156-158.

篇6: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微波辐射预处理对污泥结构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将微波辐射用于污水污泥预处理,考察了辐射130s内污泥沉降、过滤脱水性能的变化,并通过粒度分布及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变化探讨了相关机理,分析了微波辐射对污泥结构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污泥结构及脱水性,900W微波辐射50s,SV减少48%,真空抽滤含水率由原泥直接抽滤的85%降为71%.污泥结构破坏是改善污泥脱水性的重要因素,胞外糖含量介于15.8~16.5mg/gMLSS时,污泥脱水性最佳.核酸能较好地指示微波辐射下污泥细胞壁开始破裂的时间,过量的'微波辐射因破坏污泥的细胞壁结构、导致胞内物质大量溢出、污泥黏度增加,脱水性恶化.

作 者:田禹 方琳 黄君礼 TIAN Yu FANG Lin HUANG Jun-li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刊 名:中国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6(4)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微波辐射   活性污泥   脱水性   胞外聚合物  

篇7:对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发展研讨论文

对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发展研讨论文

1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新世纪环境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各项技术领域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林业发展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木材生产转型为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木材生产为次要的模式,而且产业结构还在不断的优化之中,各种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科技带动林业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我国林业资源结构在优化管理、病虫害预防治理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上的成功,其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严格来讲林业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使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归纳来讲,>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其缺陷主要有以下内容:

1。1林业技术的意识较薄弱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了WTO之后,我国林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重要的地位,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也都相应带动了林业的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非常淡薄,不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不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使得该地区的林业发展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也有的地区尽管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持,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反而不如传统的经验有效,其盈利也大不如以前,这样造成了对新技术的质疑并放弃。

1。2创新发展资金不充足我国林业工作从整体上来讲,科技带动林业的创新和发展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大部分地区用于开发新技术,林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这样也造成了林业发展上的恶性循环,缺少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没有创新和发展,林业生产效益上不去,企业更加缺少资金来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因此,资金问题是目前各地林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1。3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我国林业在科学技术支持下,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客观条件上的底子薄、缺乏创新的主动性等问题,使得新技术以及人才储备上都有不足的缺点。我国在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制方面,目前多数都是靠单纯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缺少自主研发以及新技术的二次创新能力,因而在国家市场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对于有些国外引进的新技术,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应用效率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一味的拾人牙慧终究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2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2。1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加强技术创新意识思想意识决定着行动,只有从意识上根本扭转了对于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渴望,才能付诸于实践。鉴于此,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于林业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如结合当地重点的林业工程,在各基层组织中开展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使人们提高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同时,政府可以在当地建立林业示范园,在园内推广一些见效快、效率高、市场前景好,适合农场地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以此作为正面的样本工程,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并且使农民认识到提高技术、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素质教育针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林业经验模式,林业产品高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从而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原则,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同时,还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发挥市场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强国家对于林业队伍建设整体上的控制,并且可以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林业技术专业或者技术院校等,为林业技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2。3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提高技术推广的效率,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该体系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进行技术推广,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技术推广的主体建设,即林农和林企的建设,通过它们在各地方的林区建立形成林业科技站,并加强在技术推广时相关的监督管理,对任何形式的错误都要及时的发现并坚决予以纠正。

2。4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促进林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技术创新。因此,目前林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创新,如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都是为了将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的局面转变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状态,从而达到生态系统、林业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等多元化和谐共存的局面。

3结语

林业技术的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可能在投入了资金和技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这也需要工作人员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走完这一段艰难但意义重大的改革道路。

篇8:对混凝土裂缝控制路径研讨论文

对混凝土裂缝控制路径研讨论文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过程中,单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性就会越大,坍塌的可能性也会越大;配合比不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通常情况下,预搅拌混凝土的控制应该5~35mm,现浇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石子粒径应该在20~35mm,含砂率应该在0.35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制作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严格依据混凝土的制作标准进行,原材料的配合比例不恰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其次,在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含沙率、水灰比的不同,导致混凝土的保水性不良、沁水、离析,增加收缩;最后,在混凝土制作中需要掺加外加剂,由于需要添加的外加剂种类较多,作业人员容易忽视添加剂的特性,没有严格依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选择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导致混凝土由于添加外加剂的数量过多而产生裂缝。譬如在常温情况下,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选用碱水型的外加剂,冬期工程则应减少抗冻的复合添加剂。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是目前水利施工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其本身含有的.水分足以完成水泥水化的需要,不利于水泥水化的进行。由于后期养护工作不当,导致很多混凝土的表面失水过快,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形成裂缝,而且在露天施工过程中,受风吹日晒,混凝土的表面水分蒸发更快,加剧体积收缩,加之混凝土早期的抗拉能力较弱,不能抵抗收缩而引起拉应力产生裂缝。为此,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的一段时间是混凝土早期养护的关键,也是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关键环节。为了减少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单位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通过人为监督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自律意识,严格施工工艺,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但是,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水利施工单位内部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即使设有监督人员的岗位,也大多只是走走形式,而且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对混凝土施工工艺不了解,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由于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者大都是农民工,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导致水利工程建筑物上出现混凝土裂缝,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监督管理,确保混凝土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有序性、科学化、规范化,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而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质量。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会使建筑物产生渗漏,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的裂缝可能会不断扩大,当水渗入到混凝土内部时,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会由于水解而变形。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可能会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并且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物质,混凝土在碳化时,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导致混凝土碳化,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水泥中的化学成分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造成混凝土的碱度降低,钢筋纯化膜破坏,钢筋锈蚀加重,影响钢筋的刚性和强度。另外,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水拉能力,导致混凝土裂缝扩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影响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外观和正常使用,而且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使水利工程建筑物丧失原有的水利功能,甚至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气温条件 2.材料的选择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使混凝土可以有适宜的温湿条件,所以养护工作应该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表面温度梯度差距过大,使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时的温度,尽量减小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一方面要确保混凝土施工时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不会发生干缩变形;另一方面,确保水泥水化热的正常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为了避免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现象,施工单位可以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办法,在混凝土表面和底层用薄膜浇水养护,并尽快覆盖。

4.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自身的监督管理部门,严格管理混凝土施工。与此同时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保证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外,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水利工程施工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施工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并且优先聘用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社会信誉的施工队进行施工。

我国的水利事业正不断发展,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现象成为阻碍水利事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了水利施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为此,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现象,在水利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一定要加强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管理工作,加强对混凝土制作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逐渐提高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结语

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正常运行。

篇9:微波辐射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微波辐射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在常压下直接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乙酯.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实验结果经过优化组合,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3:1,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量11%,辐射时间11 min,微波功率272 W,产率达96.5%.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化学世界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WORLD 年,卷(期): 50(11) 分类号:O621.3 关键词: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微波辐射   对甲苯磺酸   催化   p-nitro-ethylbenzoate   microwave irradiation   p-toluene sulfonic acid   catalysis  

篇10:宇宙重新加热能标对微波背景辐射效应的研究

宇宙重新加热能标对微波背景辐射效应的研究

研究了暴涨宇宙学中重新加热能标ρreh的不确定性对原初谱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效应,并着重指出了在谱指数跑动大的模型中CMB观测可以给出ρreh一个很强的.限制.

作 者:巩小博 冯波 王秀莲  作者单位:巩小博(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冯波,王秀莲(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刊 名: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年,卷(期): 27(12) 分类号:O4 关键词:原初扰动谱 重新加热 宇宙微波背景(CMB) 辐射  

篇11:港口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论文

港口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也使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出现了“港口经济”这一新兴经济模式。港口城市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港口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的日益增长。东北地区港口经济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丹东港作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利用港口经济辐射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港口;港口经济;丹东

随着海上运输的发展和全球经贸活动的繁荣,港口已经不再是渔民的聚集地或货物的装卸地,而是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枢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为其城市提供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便捷通道,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港口经济”这一新兴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推动港口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当前学术界对港口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港口经济是在以港口为中心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港口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往往决定港口城市经济的性质和走向。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直接促进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港口能够发挥物流经济的支持作用。港口产业作为港口经济的主要载体,影响着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

一、丹东市港口经济发展概况

(一)港口快速发展丹东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是连接东北亚地区最便捷的物流大通道,也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目前,丹东港有大东港区、浪头港区和海洋红港区三个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50余个,总岸线长8206米,拥有30万吨级专业化散货泊位、5万吨级专业化粮食泊位、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和一流的煤炭、钢材仓储设施及火车装卸系统。港口拥有120万吨全球最大的粮食仓储能力,货物仓储面积达50平方公里,拥有各类装卸机械1363台,港作船舶17艘,陆上最大起重能力300吨,海上最大起重能力600吨。2015年,丹东港完成港口吞吐量1.5亿吨,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丹东港是继大连港和营口港之后的辽宁省第三个亿吨大港。2015年丹东港凭借183万TEU的优秀成绩荣登中国大陆20大集装箱港口第19名。

(二)构建立体交通网络近几年,丹东港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了完备的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港区铁路连接东北东部铁路、沈丹、京哈等干线,高速公路不断延伸,交通运输体系愈加完善,搭建起纵贯东北东部的大通道。丹东港辐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区广阔腹地,粮食、煤炭、矿石、钢材、木材等大宗货物可以最短运距通关出海。丹东-沈阳和丹东-大连高铁的开通提高了丹东到达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的速度,可以实现无缝对接。丹东港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形成的陆海联运物流航线,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三)临港产业初具规模从2003年国家启动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丹东凭借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港航经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89.85亿元跃升至2015年的984.9亿元;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11.67亿元增至2015年的134.9亿元。丹东依托港口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临港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十二五”期间,丹东沿海区域累计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75个,投资总额2685.3亿元。目前,丹东沿海区域形成了仪器仪表(手表)、珠宝、不锈钢、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具有特色的产业功能园区,以及现代有机农业产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现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四大临港产业集群。特别是仪器仪表产业是丹东的传统产业,产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生产体系完备。一批仪器仪表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燃气表、热量表、X射线无损仪器、分析仪器、现位素仪表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丹东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全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既具备发展对外贸易的地理优势,又拥有国家鼓励边境地区开放的政策优势。“十二五”期间,丹东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05.28亿美元,逐渐形成以边境口岸为依托、边境贸易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形式。全市外贸进出口经营者备案登记的企业超过300家,进出口商品包括18个大类、近千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从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出口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为主,来料加工贸易出口、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增长显著。

二、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

(一)港口经济发展为城市带来巨额效益港口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是城市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港口每完成一万吨的吞吐量,可以为港口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80万元,为港口城市提供10个就业岗位。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位列辽宁纳税百强企业,是丹东市纳税大户。2015年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缴纳各项税收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69.4%,增收2.4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近三年来实现税收4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5万多个就业岗位。丹东的临港产业比较发达,据统计,五年时间里,临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9.39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8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50%以上。凭借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港航经济,继而拉动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港口的运输功能带动了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发展港口作为城市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枢纽,其实际运营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繁荣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丹东港货物吞吐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百万吨到2013年突破亿万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丹东进出口总额达到205.28亿美元,丹东的稻米、食用菌、草莓、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到36个国家,服装、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及面料、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发展,出口商品种类累计达200多类,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港口经济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经济发展能够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运作效率,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2009年丹东港抓住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建设规模不断,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丹东港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辐射和带动城市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占主导向第二产业占主导,进而再向第三产业占主导转变。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等产业功能园区及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丹东市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十二五”期间丹东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13.7:49.6:36.7调整为2015年15.9:40.9:43.2,有明显改善。

(四)港口为城市的发展吸引外资和技术港口作为城市的优势,有助于招商引资,为港口城市争取更多发展的机会。港口凭借便利的交通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往往能够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享有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本国以及外国公司、企业前来投资,带来了区域发展所需的新技术。“十二五”期间,丹东港口建设总投资350亿元,沿海区域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额231.28亿元,累计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75个,投资总额2685.3亿元,成为“十二五”期间拉动丹东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丹东实际利用外资约43亿美元,外商投资领域扩展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农林牧渔等几十个行业,外资项目中生产型、高技术型、出口创汇型项目逐渐增多。外资源源不断的注入,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且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丹东市港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港口建设起步晚,竞争压力巨大港口经济的本质是以点带面,利用港口的先天优势及其后天的建设辐射区域经济,所以港口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程度是影响港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历史上,丹东港曾经是重要的通商口岸,但由于受到战争及各方面条件限制,丹东港起步晚,基础建设与持续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失去诸多发展机遇。2005年丹东港改制后,经过10年的规划建设,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完成了从小港到亿吨大港的历史性跨越,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辽宁省其他港口相比,尤其是大连港和营口港,还有很大差距。无论是在港口的生产性泊位、装卸设备、仓储情况等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配套服务、信息化水平、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等软环境建设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丹东港货物吞吐量主要分布在大东港区,以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粮食、集装箱等大宗散货为主,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外贸比重较小。辽宁省各大港口的发展重点都集中在粮食、矿石、煤炭、钢材、散杂货等货源方面,丹东港不仅要面临辽宁省内部港口竞争,还要面临吉林省珲春港的竞争。随着港口吞吐能力增加,港口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欠缺愈发明显,缺乏研究港航经济、涉外经济技术和管理人才,查验设备的精准度、查验队伍的数量和经验能力不足,缺乏综合保税区等优惠政策扶持,直接影响到港口经济和外向经济的发展。

(二)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度不高,港口主导产业不突出港口与城市互动协调发展,首先要使产业园区与港口之间融合,依托港口自身优势和货源结构发展临港产业。丹东各大产业园区中的临港产业与港口内部自主发展的临港产业之间的协同度不高,无法实现高效的产业链衔接。产业园区中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没有依托丹东港装卸运输的货源结构进行延伸发展。虽然丹东港货源结构已具备多元化货源结构,为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但是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的效果不佳,投入品与产出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不紧密。现有主要产业园区中只有现代农业、木材加工业等临港产业能有效利用港口自身的装卸货源,多数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未能与港口的货源结构形成互补及配套,处于层次较低的轻型化阶段,加工工业占据较大份额,无法达到上下产业链的衔接。此外,丹东目前港口主导产业尚不明显,港口产业集群中缺少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小企业群形成的龙头优势企业。大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欠缺,整体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较低,产业离散度较大。其结果是难以吸引众多腹地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带动港口周边区域关联产业的发展,港口很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

(三)配套产业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港口经济的发展需要各个产业相互联系,协调互动。港口产业链条较长,需要各个环节的协作,才能降低产业之间的协作成本,提高产业运作效率,保障产业的发展。临港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分工与分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具有科技与创新的深加工、精加工产业链环节发展严重不足。丹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为港口经济活动提供高附加值的临港服务业如现代化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电子信息,贸易资讯、旅游娱乐等行业发展滞后。现有的软件、管理咨询等智慧化产业不能有效支撑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发展,缺乏创新与智慧化发展所需的人才、科技创新等要素,导致港口与临港产业创新不足,制约了港口与临港产业企业在商业模式、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

(四)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港口的发展能够带动港口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港口城市的支持。港口城市的发展能够为港口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港口经济的繁荣。近年来,丹东市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经济总量不大,而且增速放慢。从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水平来看,丹东市的外贸依存度和吸引外商投资水平逐年下降,说明新常态下丹东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下降。当前,受东北亚局势及东北三省经济下滑的双重影响,区域开放度不高,经济增长困难,短期内难以实现复苏增长。

四、发展港口经济拉动丹东经济振兴的策略建议

(一)加快港口自身建设,提高港口综合能力港口的实际运作能力是港口经济的资源优势,是促进港口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丹东港应以建设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为目标,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空港和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连接东北东部主要交通枢纽的运输体系。在重要的物流节点上建立和完善专业物流园区,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其次,大力提升港口功能,使丹东港成为区域性的航运枢纽港和集装箱深水港。进一步突出港口的泊位深水化、集装箱化、船舶大型化和航线干线化、多元化的功能,全力打造大港的规模,提升港口的综合实力,使港口能够停靠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舶,把丹东港建设成国际深水中转港。加大重点码头,特别是矿石、木材、油品、粮食、煤炭等大型码头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接卸大型、超大型船舶的能力,最大限度吸引国内外货源向丹东港聚集。科学、合理地搞好港口各个港区的分工和协作,突出各港区的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第三,提升丹东港综合服务能力。港口企业要在提高港口基础设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多元化服务能力,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口岸服务环境,实现丹东港的品牌营销,提升丹东港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引进现代技术,完善物流服务港口物流运作及创新能力与港口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关联作用,是港口经济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丹东港应以提高港口物流便捷性、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进行物流资源的布局规划和协调整合,形成大物流、大口岸、大交通的物流体系,凸显区域性物流中心及经济交通枢纽地位。其次,丹东港可以从政府政策、港口环境等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入驻,特别是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和跨国运输集团落户丹东港,带动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建设和完善物流信息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港口管理智能化和物流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跟上港口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提高港口物流的服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港口经济的发展强大引擎。

(三)因地制宜布局临港产业,加强与城市联动发展。临港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能够推动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港口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临港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产业,在带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同时,必须注重利用港口区域的资源禀赋,与腹地产业布局相协调,科学合理地选择临港产业,才能有效地利用好港口与经济腹地宝贵的经济资源。临港产业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以海洋原料为产品的产业,主要是利用靠近海港的地理位置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如水产品养殖和贸易加工产业。二是利用海洋运输资源的产业,主要是通过海运降低,如港口业和造船业。三是利用海水、风能和潮汐等海洋资源的产业,如电厂和重化工业等。首先,提高港口城市的工业发展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度,使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形成较好的产业分工体系,依托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产业链条。从丹东港自身条件看,鸭绿江湿地是世界三大复合型湿地之一,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浅海和滩涂资源广阔,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为海洋捕捞业,海洋养殖业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条件。海洋渔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当前丹东市应该引导水产养殖业产业链延伸和培植,创建本地海鲜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水产品档次,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其次,在现有的产业基地基础上,加速产业升级,从低端的临港加工业、临港制造业等向高端制造、技术联系、信息互动等产业项目转移,实现临港工业与城市产业更深层次的融合。第三,发挥港口的自然优势,着力发展服务业。利用完善的陆路交通体系和发达的航运支撑,发展临港服务业,积极拓宽航运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向区域航运中心发展转型,使临港服务成为港口经济的主导产业。积极利用海洋、海岛、海鲜、海鸟、甲午海战遗址等资源优势,举办旅游节、海鲜节、观鸟节等品牌活动,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形象和吸引力。

(四)扩大港口经济腹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腹地的经济规模、产业发展水平等是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地缘优势,依靠东北东部地区的市场和资源,逐步扩大丹东港的经济腹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是提高丹东港口经济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优秀的国际资本及技术,提高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充分利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契机,完善丹东港“辽海欧”运输通道,加速“辽蒙欧”东线铁路建设,加快与沿线地区及国家合作,促进对蒙、对俄的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借助东北亚博览会等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平台和资源,拓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引进优质项目,创新合作模式,提升丹东地区的加工出口能力。其次,加强对内联系,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与东北东部区域的合作,推进在辽、吉、黑及内蒙东部地区的陆港建设,拓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提升丹东市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港口经济腹地成为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卢平,富源.对“十三五”期间丹东沿海区域产业园区如何打造新增长极的探讨与研究[J].辽宁经济,2015(12)

[2]张[,宋伟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丹东港发展SWOT分析[J].知识经济,2016(8)

[3]孙泽华.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师,2016(8)

[4]富源,邱宝春.发挥优势加速开放[N].丹东日报,2015.12.10

[5]唐莉.世界经济舞台唱响丹东好声音[N].丹东日报,2015.12.29

[6]余阳.港口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13(5)

[7]王彦兵.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演进共生模式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5)

微波辐射对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科学家事迹材料

论文进展

基于网格的数据传输与复制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进展情况记录怎么写

食品业废水处理途径论文

工作室成立发言稿

汽车新技术论文

乡镇发展宣传口号

警示教育工作实施计划

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
《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微波辐射对造纸业污水处理研讨的论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办公建筑照明节能有哪些措施?2022-05-06

科技的初中作文2023-05-26

3S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分析论文2024-03-27

如何将电磁波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2022-05-08

科技年度工作总结2023-06-25

节能措施2023-12-15

设备管理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2022-05-07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的论文2022-06-07

食品业超声技术发展走向论文2022-05-08

成考高起点物理单项选择练习题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