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

时间:2022-09-05 07:54:4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共8篇)由网友“摸摸狗脑壳”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

篇1: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

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培养观察兴趣

浓厚的观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实物、教具等展示给学生,将学生观察中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观察活动与动手、动脑是不可分割的,而好动又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所以,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参观、采集活动,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各种各样的叶》时,首先向学生出示栩栩如生的腊叶标本,利用丰富多彩的叶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带学生去采集植物的叶,让其亲自在大自然中观察叶的形状、特点,从而认识植物的叶形千姿百态,颜色五光十色,真正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叶是各种各样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观察活动中,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才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二、精心准备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观察活动是否充分,效果是否明显,依赖于教学中提供的观察材料。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准备观察材料。观察材料应具有结构性、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

在观察活动中,为学生准备的观察材料应能揭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一系列现象,能体现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具有科学性。如《沙和黏土》一课,要使学生通过观察“黏土能搓成条形,沙不能搓成条形”两种自然现象,分析研究后建立“黏性”的概念。观察材料中,“沙”和“黏土”的选择就要讲究科学性。“黏土”应尽量选择除去沙粒的,而“沙”应选用洗净晒干的,假若随意选用,就会影响观察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为此应把握观察材料的启蒙性,注意它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使观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在教《各种各样的种子》时,准备的种子应尽量让学生自行去搜集一些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从颜色、形式方面准备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种子和松果、苍茸等野生种子。由于这些植物种子学生较熟悉,观察时便于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准备的观察材料还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便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磁铁游戏》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中间有大头针的乒乓球和底部装有大头针的小纸船,让学生通过观察乒乓球在竖着的纸板上,上下、左右移动,小船在水面上来回航行中获得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学到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等科学知识。

只有精心准备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学生在观察中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可能顺利地通过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三、指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效果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对低年段要求:用眼辨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用耳辨别物体的声音;用鼻辨别物体的气味;用舌辨别物体的味道;用手辨别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1.边观察边分析。在观察中,教师要把观察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先通过提示,让学生总体上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明显、完整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把整体分成若干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最后,再让学生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观察目的。如,《青蛙》一课,教师先出示青蛙生活环境图和青蛙标本,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青蛙生活的环境、食性以及运动方式。然后利用青蛙身体分解抽动投影片引导学生对青蛙的各种属性、各部分进行细致观察,并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明确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和四肢。头呈三角形,两侧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嘴巴扁宽、躯干扁而阔,前肢短小,后肢长大,结合分析,掌握青蛙后肢与其善于跳跃捕食、趾间有蹼与其能在水中游泳、大而突出的眼睛与其能捕捉空中飞虫、嘴宽与其能吞进较大的昆虫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观察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

2.边观察边比较。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类似的对象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定其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正确的认识。如,在教《你怎么知道》时,把分别装有糖水、盐水的两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感知,两杯的颜色、形状、容量都相同,学生往往受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认为两杯装的东西一样。这时,教师应排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比较,从这些相同因素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从而确定出甜的一杯是糖水,咸的一杯是盐水的本质属性。在观察活动中,还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认识。把类似的苹果、梨子相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不相同,再从这些非本质属性中抽象出它们的内在关系,苹果和梨子都是水果。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切实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属性,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观察的效果。

3.边观察边研讨。在观察活动中,指导学生研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将各自分散的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在集体研讨中通过分析,获得科学知识。在研讨时,应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境,以便学生观察、交流。如《玩石头》一课,教师将形状、颜色、硬度、质感等各种不同特征的石头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研讨。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用眼睛观察后分别指出石头的颜色不同,形状各异,花纹不同,大小不同;也有的学生用手摸石头后指出石头有光滑、粗糙之分;还有的学生用铁钉刻划石头后指出其软硬不同。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把自己对石头的认识通过与大家的共同研讨后不断充实、更新,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感官去观察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现象。

篇2:浅谈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

浅谈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培养观察兴趣

浓厚的观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实物、教具等展示给学生,将学生观察中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观察活动与动手、动脑是不可分割的,而好动又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所以,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参观、采集活动,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各种各样的叶》时,首先向学生出示栩栩如生的腊叶标本,利用丰富多彩的叶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带学生去采集植物的叶,让其亲自在大自然中观察叶的形状、特点,从而认识植物的叶形千姿百态,颜色五光十色,真正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叶是各种各样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观察活动中,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才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二、精心准备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观察活动是否充分,效果是否明显,依赖于教学中提供的观察材料。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准备观察材料。观察材料应具有结构性、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

在观察活动中,为学生准备的观察材料应能揭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一系列现象,能体现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具有科学性。如《沙和黏土》一课,要使学生通过观察“黏土能搓成条形,沙不能搓成条形”两种自然现象,分析研究后建立“黏性”的概念。观察材料中,“沙”和“黏土”的选择就要讲究科学性。“黏土”应尽量选择除去沙粒的,而“沙”应选用洗净晒干的,假若随意选用,就会影响观察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为此应把握观察材料的启蒙性,注意它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使观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在教《各种各样的种子》时,准备的种子应尽量让学生自行去搜集一些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从颜色、形式方面准备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种子和松果、苍茸等野生种子。由于这些植物种子学生较熟悉,观察时便于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准备的观察材料还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便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磁铁游戏》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中间有大头针的乒乓球和底部装有大头针的小纸船,让学生通过观察乒乓球在竖着的纸板上,上下、左右移动,小船在水面上来回航行中获得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学到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等科学知识。

只有精心准备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学生在观察中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可能顺利地通过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三、指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效果

义务教育(www

[1] [2]

篇3:浅谈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

浅谈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

(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金平)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培养观察兴趣

浓厚的观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 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以直接兴趣为主。所 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实物、教具等展示给学 生,将学生观察中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观察活动与动手、动脑是不可分割的,而好动又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所以,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 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参观、采集活动,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如,在教《各种各样的叶》时,首先向学生出示栩栩如生的腊叶标本,利用丰富多彩的叶画,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然后,带学生去采集植物的叶,让其亲自在大自然中观察叶的形状、特点,从而认识植物的叶形千 姿百态,颜色五光十色,真正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叶是各种各样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观察活动中,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有深入研究 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才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二、精心准备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观察活动是否充分,效果是否明显,依赖于教学中提供的观察材料。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 的重、难点,精心准备观察材料。观察材料应具有结构性、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

在观察活动中,为学生准备的观察材料应能揭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一系列现象,能体现所要学习的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具有科学性。如《沙和粘土》一课,要使学生通过观察“粘土能搓成条形,沙不能 搓成条形”两种自然现象,分析研究后建立“粘性”的概念。观察材料中,“沙”和“粘土”的选择就要讲究 科学性。“粘土”应尽量选择除去沙粒的,而“沙”应选用洗净晒干的,假若随意选用,就会影响观察效果, 从而影响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 观察去发现问题。为此应把握观察材料的启蒙性,注意它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使观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在教《各种各样的种子》时,准备的种子应尽量让学生自行去搜集一些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教师可以 结合当地的实际,从颜色、形式方面准备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种子和松果、苍茸等野生种子。由于这些植物种子 学生较熟悉,观察时便于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准备的观察材料还 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便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磁铁游戏》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中间有大头针 的乒乓球和底部装有大头针的小纸船,让学生通过观察乒乓球在竖着的纸板上,上下、左右移动,小船在水面 上来回航行中获得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学到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等科学知识。

只有精心准备有结构的观察材料,学生在观察中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可能顺利地通过揭示自然现象的 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三、指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效果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对低年段要求:用眼辨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用耳辨别物体的声音;用 鼻辨别物体的气味;用舌辨别物体的味道;用手辨别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1.边观察边分析。在观察中,教师要把观察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先通过提示,让学生总体上对观察对 象有一个明显、完整的印象,再引导学生把整体分成若干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最后,再让学生 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观察目的。如,《青蛙》一课,教师先出示青蛙生活环境图和青蛙标本,让学生 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青蛙生活的环境、食性以及运动方式。然后利用青蛙身体分解抽动投影片引导学生对青 蛙的各种属性、各部分进行细致观察,并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明确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 头、躯干和四肢。头呈三角形,两侧有一对大而突出的眼,嘴巴扁宽、躯干扁而阔,前肢短小,后肢长大,结 合分析,掌握青蛙后肢与其善于跳跃捕食、趾间有蹼与其能在水中游泳、大而突出的眼睛与其能捕捉空中飞虫 、嘴宽与其能吞进较大的昆虫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观察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 。

2.边观察边比较。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类似的对象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定其事物的本 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获得正确的认识。如,在教《你怎么知道》时,把分别装有糖水、 盐水的两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通过观察感知,两杯的颜色、形状、容量都相同,学生往往受其表面现象 所迷惑,认为两杯装的东西一样。这时,教师应排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比较,从这些相同因素 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从而确定出甜的一杯是糖水,咸的一杯是盐水的本质属性。在观察活动中,还可以对同 类事物进行比较认识。把类似的苹果、梨子相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不相同,再从这些非本质属性中 抽象出它们的内在关系,苹果和梨子都是水果。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切实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属性,根据不同 的观察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观察的效果。

3.边观察边研讨。在观察活动中,指导学生研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将各自分散的 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在集体研讨中通过分析,获得科学知识。在研讨时,应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情 境,以便学生观察、交流。如《玩石头》一课,教师将形状、颜色、硬度、质感等各种不同特征的石头发给学 生,让学生观察、研讨。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用眼睛观察后分别指出石头的颜色不同 ,形状各异,花纹不同,大小不同;也有的学生用手摸石头后指出石头有光滑、粗糙之分;还有的学生用铁钉 刻划石头后指出其软硬不同。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把自己对石头的认识通过与大家的共同研讨后不断充实、更 新,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 正确运用感官去观察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现象。

篇4:浅谈低年级学数学观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低年级学数学观察能力培养论文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4=88÷2=4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决,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决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3.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答:可以穿4串。

(2)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2(颗)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5: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新课程的改革,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摆好过程与方法,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组织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在学习中更应该不断地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可以设计成学生愿意并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此外,游戏则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一些“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

二、给予空间,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

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王国,教师在有序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让学生学会探索,乐于探索,善于探索,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三、创设情境,感受强烈的实践体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有时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来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我在本班开展了一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一次学习过程,首先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在如此真实的一种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如何取币、换币、找币,切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留有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篇6:幼儿教师区域活动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孩子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就是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要转变为隐形地位,通过对投放材料和观察孩子等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一、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材料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进行。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爱好和兴趣是不相同的,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年龄,幼儿的年龄与所投放的材料相适应时,才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按照大中小班划分幼儿的年龄,不同的班级所投放的材料也要不同,大班幼儿年龄大点,比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材料作为投放的选择,慎重选择材料,可以适当将一些球类和积木等玩具投放给幼儿。

2.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在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差别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充分考虑幼儿层次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能力。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做到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够接受。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幼儿,需要对幼儿的动作等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并对幼儿的活动意图和思维方式进行揣测。这样才能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都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合理安排投放材料,使得幼儿的水平和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相符合。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观察能力

1.幼儿对材料的反应要及时观察。教师在观察中的重点是幼儿是否对所投放的材料感兴趣,这对幼儿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很重要。教师要对新投入的材料进行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和幼儿如何对材料引发兴趣是观察的重点。如果所投放的材料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对其并不理睬,教师要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如果所投放的材料能让幼儿进行不停的把握和观察,这就表明所投放的材料是合适的。教师在观察时要从所投放的材料出发,对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了解。

2.幼儿的活动要及时观察。教师要想对幼儿的爱好、兴趣、性格等进行了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观察。要想观察某个幼儿,可以结合其他幼儿进行,把幼儿放在班级中,看看其他幼儿与该幼儿的反映,并观察他与其他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相处情况等,从而了解该幼儿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将该幼儿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看其反应,通过这样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等特点,从而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地指导

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未掌握技能和已掌握技能进行区分。在活动中,只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理解,从而将特定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只有不断对幼儿加强思考引导,才能使得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得到较好地促进。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语气,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语言提出出了艺术性的要求。在与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思考的兴趣,从而使得引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控制引导的力度,不能过多或是不及地进行引导,教师对幼儿引导的过多会让他们缺乏自我独立性,幼儿会对教师有着过多的依赖,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引导不及,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盲目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幼儿演示出来,从而帮助幼儿完成活动探索。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参与者,是幼儿的玩伴和好朋友,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问题指导。教师对活动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能积极带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将自己变成孩子,与孩子一起共享快乐。比如小班的幼儿独立性强、合作性差。在表演中,最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幼儿中扮演大灰狼,并进行表演指导。

四、小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必须要主动。积极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全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同时又能呼应整个课程主题,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多观察,少干涉;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将区域活动变成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行为,从而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得教学活动体现出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J].教育革新.,(12).

[2]朱颖.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篇7:把握托班幼儿特点开展有效的做中学活动论文

把握托班幼儿特点开展有效的做中学活动论文

内容提要:

做中学活动有六个环节: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但是在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许多方面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各个环节开展方式、结构等,那样活动才更有效。

关键词:托班 年龄特点 做中学

正文:

做中学活动项目本来起源于一项名为“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的科学改革计划,旨在提高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水平,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是幼儿园的托班是从托儿所延伸而来的,它们的年龄特点和小班的孩子又有着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开展做中学活动中必须有所调整,以更符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一、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思维的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托班孩子的思维更是受到事物的直接影响,直观性很强。因此想象、思考常常表现在操作之后,抽象思维的能力很弱

行为的特点

托班的孩子运动发展处于大肌肉发展阶段,动作常显得笨拙可爱,而小肌肉(手指等)运动的能力则更弱。

学习(游戏)、兴趣的特点

托班孩子的兴趣容易受到物品外观性质、游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转移,如鲜艳的颜色、好听的音乐,同伴嬉戏的声音。因此托班孩子的兴趣保持时间很短,并且与他们的月龄有密切相关,通常在5-10分钟左右。

二、做中学活动与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冲突

观察

孩子的观察受孩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支配,因此常常观察不切重点、目标。

提问、设想

孩子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使许多问题对于他来说无法回答。而猜想环节也是更多的受到直接感官的限制。

动手实验

大肌肉运动的特点使得适合托班开展的做中学活动内容很少。

表达、交流

许多托班孩子才刚学会说话不久,通常是用单词、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渴望、行为,同时一旦离开了行为或有了一段时间的间隔,再要表述刚才做了什么就很困难。

记录

托班孩子的绘画处于涂鸦阶段,有时连画个圆圈都显得难,因此绘画、文字显然不能适用。

有这么多的困难是否就终结了在托班开展做中学活动的可能呢?通过我两年的托班做中学活动实践发现,托班的做中学活动还是有开展的可能与空间的。

三、年龄特点巧利用,解决活动的冲突

自然观察有间隔

春天到了,蚕宝宝又成为了自然角的一员。在蚕宝宝从卵变成蚁蚕时我让幼儿进行了一次观察,孩子们说:“蚕宝宝是黑的。”此后我将蚕宝宝“藏”了起来,过了一周蚕宝宝的颜色有了变化,我又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蚕宝宝,孩子们说:“不是黑的了。”蚕宝宝又“藏”了一周后,孩子们惊讶的说:“好大呀!”“白颜色的。”又是一周后孩子们看到满满一盒子蚕宝宝在扭动时甚至觉得有些可怕,可又忍不住去摸一摸。蚕宝宝开始吐丝了,孩子们问:“这白的是什么?”“这是鸡蛋?”

自然观察如植物发芽、蝌蚪生长都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经常去关注、观察,漫长的观察对于托班的孩子无法保持着一份新鲜劲于是就变得对观察的事物见多不怪,不再有观察的兴趣,此外事物的生长每天看在眼里也确实不容易感受到它的变化。因此,根据并配合幼儿观察兴趣短的特点,采用间隔式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孩子能清晰的感受大它们的变化,并且我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回忆过去是什么样的?以此刺激孩子的记忆,帮助孩子建立简单的逻辑思维路线。

内容情景有刺激

榨果汁是孩子们在家常见的一件事,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尝试过,或者说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尝试的一件事。因此当我展示榨汁机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说开了:“这是榨机汁(知道是什么,但是语言表达错误)”“妈妈给我榨西瓜汁放在奶瓶里吃。”“我吃过黄瓜汁”。显然孩子们对这个机器比较熟悉,但是当我打开这个机器时,隆隆声音使一些孩子退缩了,有的站在一边观望,有的躲开了。记得一个孩子第一次放水果时手缩得很快,水果没有放进去,老师帮助了一下;第二次,手还是缩了一下,但是他想自己再尝试着将没有放好的水果再放进去;第三次,还是很小心,但是水果放进去了,孩子很开心;第四次显然他自信了很多,动作更熟练了,直到将水果全部放完还有些意犹未尽。

在拿礼物的一次活动中,孩子们眼看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糖果吊在空中,没等老师要求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着跳起来想摘取礼物。跳的不成功,就搬个椅子或者叫老师抱抱,想尽了他们的办法最后拿到礼物真是开心。

这两次活动首先满足了孩子大肌肉运动的可能,其次新鲜刺激促使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科学教育绝不是为多教孩子几个知识点,而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良好的学习方法、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精神。这两个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如何运用简单的工具够取一些东西,知道了果汁是如何被榨出来的,感受坚持不懈可以获得成功。或许这些体会孩子们无法表达,但是或许在他们将来的生活中会运用今天活动获得的经验。

提问表达抓时效

在中大班开展做中学活动交流时老师常会说:“你刚才使用了哪些方法?”但是我尝试在托班这样问时,孩子给我的讲述的方法通常只有一个,就是手里拿着什么工具就说什么,之前做了什么似乎全忘了。因此我将问题穿插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

在给小白兔喂食物的活动中,每当孩子完成一个工具的使用后,我会悄悄的问他行不行,对此孩子能够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操作的结果:“这个(小刀)不好。”“我用小勺把西瓜挖出来了。”“小白兔吃了一块苹果。”托班孩子的回答虽然不像大孩子那样切题,但是充分表达了他的试验结果和成功的喜悦。

图片记录更有效

托班孩子既没有绘画的能力,又看不懂文字,那怎么办呢?图片是一个好办法。图片有丰富的色彩所以非常吸引孩子,图片还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起自己活动的情况。《有趣的声音》活动中,孩子们记录的什么东西会发声音,在经过了许多时间后,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记录时,还能清楚的说出“门‘砰砰砰’”“摸摸爸爸的手有‘沙沙沙’的声音”。甚至能够看着别人的记录说出是什么声音。显然图片帮助孩子们解读了记录的意义。

根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每个不同的做中学活动的特点开展活动,让我和托班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做中学的乐趣,在做中学活动中成长。将来的困难还会有,我想只要像孩子们拿礼物一样,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成功。

篇8:浅谈大班科学活动区中地观察记录的论文

浅谈大班科学活动区中地观察记录的论文

摘要: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遵循这一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适当的记忆,特别是大班幼儿可以用简单的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尝试做观察记录,是转变幼儿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们在主动观察、记录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丰富表象,还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为孩子们今后深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活动区 记录 幼儿 探索 教师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他们对周围很多的事物的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探究事物发展的秘密。喜欢说出自己发现的不同结果,有时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话还要亲身试一试才肯相信。这一切都为孩子们尝试做观察记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年我们班是科学活动试验班,在孩子们与活动区中各种材料进行互动地小实验中,有一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探索结果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简单的观察记录,班级为孩子们提供的良好的展示平台又促进了幼儿尽一步积极快乐参与其他的科学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科学探究的氛围。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活动区中应提供丰富地物质材料,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

作为大班的科学活动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如用硬纸板回形针自制地天平,用来搭桥地塑料材质纸条,还有不同的花布,各种量杯,各种汽车模型等,看着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科学的王国,孩子们不知不觉中都想来试一试,做一做。同时作为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操作性探究活动,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在记录的选材方面,要注意选取现象变化明显、易于观察发现的、记录持续时间不须太长,且具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如,我们选取的《我是变色小高手》活动中,幼儿使用滴管把不同的颜料滴入水中,在片刻间幼儿惊奇地发现杯中的水变了颜色,而且不同的颜色混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强烈的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记录兴趣;在《搭桥放积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将纸条插放在塑料插板中,搭乘了一座座不同地桥,当教师有意将鲜艳的雪花片放不同的桥面时,结果有的桥倒了,有的非常好的放在桥面上,孩子们你言我语地议论开了,为什么天天地桥面结实?莉莉的桥就倒了呢?充满趣味性的挑战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发现桥越短,承重力越好。塑料插板越宽,上面的承重力也要好一些。教师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同样的塑料插板怎样拼制才能放更多的积木,幼儿很感兴趣,不停的动手实验,我鼓励他们将自己发现的差别用铅笔绘画出来,当一个“小小的搭桥专家”他们十分高兴,从而使记录成为幼儿自发的需要,调动了幼儿记录的积极性

二、注重幼儿记录的整个过程、力求尝试科学化的记录方法。

有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有轻松愉悦的自由探索过程,孩子们才乐于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的记录活动不应只追求记录的结果,即幼儿究竟记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探究记录的方法和过程。如我班幼儿小实验“看看谁落的慢”中,我们准备了绳子纸片橡皮棉花,将它们抛向天空,看看谁落得最慢,并将落下来的不同形态记录下来,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排列,孩子们在物体后面给上相应的名次,玩了几次以后,他们纷纷将记录送给我看,我点头表示赞许。一个星期后,我更换了活动材料,发现有的孩子面对材料很会玩,但是在记录时比较茫然,原来第一个实验是我们大家一起做的,有的幼儿带头先记录,后面的孩子就会跟着来,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小脑进行思考,活动区的活动时间比较短暂,教师要巡回辅导,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孩子人云亦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耐心引导幼儿学会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手记录,把自己想说给大家听的用数字,用图画,用多种形式表述出来,感受科学探究记录带给自己的快乐成功感,努力作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和欣赏者。“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其实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的操作结果与活动前的猜想记录一致时,就能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愉悦,如果不一致也能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和调适,培养幼儿尊重科学的科学态度。如在《融化》的探究活动中,幼儿根据他们的经验,事先猜想的记录是盐,白糖,果汁能融化在水中,而固体状的物体一般不能融化,我拿来了一快冰糖,请孩子们猜猜会怎样?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当他们观察记录到实际结果时,一部分孩子发现现原先的猜测是错误的,孩子们惊奇于意想不到的现象,激发了持续探究的欲望。

三、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采用多种方式记录。

科学活动区我们会跟据主题活动,季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材料。各种操作材料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因而记录方式要力求多样化,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适宜的记录方式。对一些现象变化明显、记录操作时间不太久的科学活动,幼儿的记录多采用绘画形式,如我班种植区的“黄豆宝宝发芽了”,王维嘉小朋友还给宝宝画上了小鼻子,小眼睛,可爱极了。有的采用纸工图片粘贴及实物呈现等方式,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和表格。如在“天气预报”中,有的孩子绘画,有的孩子用简单的汉字表示,彭敏小朋友还从家中带来了药棉布置成了多云的画面,伟伟小朋友用半个乒乓球涂上红色表示太阳,多种方式体现,了孩子们想像力的丰富,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的个性表现,大胆发觉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说不定小小发明家就会从中诞生。在我班活动区还有一些孩子们的系列观察记录本,如一些主题范围涉及较广的科学活动的记录。如《我看见的大树》需要孩子们看看九月到十二月中大树的变化,并用自己的形式进行记录,幼儿有的请爸爸妈妈帮自己记录自己看见了树叶的变化,幼儿有的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还有的'家长帮忙用树叶的标本形式展示,由于这些现象的变化都不是即时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整记录下来,孩子们观察的事物不一样就显得比较零碎。我们将幼儿作品收集在一起,整合起来的观察记录就像一本我班幼儿自制的图书,主题一样,内容丰富,是孩子们眼中的宝贝,每当有别人老师来参观时,他们纷纷就是讲解员。尊重了他们的意愿,也带给了他们成功的自豪感,变化多样的记录形式也促使了班级科学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附幼儿天气观察表)

四、教师要因势利导关注幼儿记录过程的价值。

科学活动区的活动丰富有趣,对于喜欢动手的孩子来说如鱼得水,但是孩子们是不一样的,胆小被动的孩子就显得弱一些了,往往是他看着你的眼神行动。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幼儿的记录活动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善于观察对易于活动得物体比较敏感,我们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多鼓励、肯定、接纳幼儿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记录方式和发现,如我请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电动玩具,本想孩子认识电池并学会实际操作,结果他们对玩具玩法更感兴趣,看着接通电池后闪闪发光的十五的花灯,看着会前后翻动的翻斗车,以及可以遥控的跑车,会爬上楼梯的企鹅,他们玩的不亦乐乎。我临时决定请一名幼儿绘画上一个电池宝宝,下面有许多的小房间,看看电池宝宝会给那些玩具加加油,马上就有很多的小朋友积极参与进去。我有及时鼓励孩子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上电池,你今后还要发明怎样的电池,使整个活动沿着孩子们的兴趣向上延伸发展。并及时在活动区为他们的记录提供一个大的展板。重在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幼儿记录的主动性,肯定幼儿创造性的记录方式。在指导过程中使幼儿感到:老师关注的不是活动的成败,而是记录过程的价值,使每一个幼儿喜欢观察记录,主动观察记录。

五、善于运用幼儿记录的结果,分享经验,丰富认知。

在中班开展的科学活动区中,重在幼儿能动手操作,感知事物的不同变化,对于大班幼儿能进行简单的记录,也可要求孩子们在一起讨论探究,共同分享积极参与科学试验的快乐。开展记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不断看到同伴记录中的观点和经验的价值,避免做完记录后就束之高阁。可以在孩子们相互交换材料时看看别人的记录是否和自己的想象一样,为自己进行试验做一个假设。如在同样的瓶中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击的声音会怎样?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他们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同时要鼓励每位幼儿都要积极参与,可以分享大家的成功方法,对没有参与的孩子也能调动他们想去作的愿望,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分享记录的成果。同时,可将记录结果布置到科学活动区,既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又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教师也可根据记录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儿科学探究的情况,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及时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使教师的回应和推动能建立在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上。

其实很多的科学活动就在于我们平时生活中,这次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德国场馆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热捧,是因为他们可以参与“我是快乐小厨师”“花园的秘密”“神奇的动力之源”“自行车安全帽”等很多的互相游戏之中,如果我们的活动区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丰富的材料面前幼儿们能自由玩耍,探究,并能快乐的将发现的过程,结果较为真实的记录下来,不仅能够带给孩子们成功自豪感,还会极大的调动孩子们对的各种科学活动的浓厚兴趣,让我们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孩子们搭造出科学的成长空间吧。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

过来人:论文写作要把握进度

科学研究报告

有关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明确要点训练到位论文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教学创新论文

小学教师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参考

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
《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低年级自然课观察活动的把握论文(共8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2022-05-14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022-07-1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教育论文2023-04-23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2022-10-15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工作总结2023-10-23

小学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研究论文2023-02-23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论文2023-07-29

浅谈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论文2024-01-19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论文2022-05-07

小学教学小论文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