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

时间:2022-11-17 07:56:1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集锦15篇)由网友“北里”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

篇1: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

1现代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及概念界定

1.1现代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2现代成本会计的涵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2 现代成本会计的新变化

2.1现代成本会计出现信息一体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企业会计成本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带动了商务经济的出现,对于我国传统的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再加上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企业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成本会计有重要的作甩

2 .2成本管理的主体发生改变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市场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模式,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改革使得我国的企业出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经济体出现的这种主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之后,我国的成本管理由生产领域转向销售领域,企业应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企业管理,从而控制自己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

2.3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逐渐的走出国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面向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企业要改变过去的'观念,及时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成本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有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基准管理和持续改逃限制理论以及目标管理,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我国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甩

3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向信息化的转型,技术的创新及运用于产业活动,导致生产和管理的巨大变化,从而对会计信息提出新的要求,对成本会计形成新的冲击企业成本会计也应适应发展的趋势,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当前在企业内部现代成本会计工作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3.1企业成本会计的方法不能与时进

成本会计核算往往只注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成本,而忽略了生产后销售环节中所产生的成本,随着产业结构信息化的发展,在产品生产成本中逐渐占有越来越大比例的知识产权成本,造成了成本会计的成本预测职能的缺失与以往相比,企业生产成本中,原本占有极大比例的人工生产成本,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环境的改变已大大降低,而各环节,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得人工以外的其他生产成本随之增涨如果成本会计的核算还以原有的生产模式为基础,还会产生产品生产成本构成要素比例的严重失调,造成成本会计信息的不准确

3.2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执行不够灵活

相对来说,当前我国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事务中普遍存在着管理系统执行度不够灵活的缺失,这种缺失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仅仅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的反效果,使得成本控制决策的制定以及执行力度都被相应程度的削弱了。同时,这种缺失还会直观的反映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之中,这样死板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既不能详细的反映出企业经营作业的每一环节中的成本信息,也不能反映出每一环节的经营细节,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出现连篇成本报表无法反映经营客观情况的事件发生,诱导企业领导层错误的制定经营策略,给企业运营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3成本会计工作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由此可得出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的结论在这个逻辑下,企业会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市场的需求量,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也有管理层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以便提高短期利润,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缺乏市场观念,误导了企业的决策。

3.4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存在问题

一些企业特别是经营稳定的大型工业企业,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投资回报率,其成本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成本系统、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中,表面上看标准成本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等形式是不错的选择,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其控制过程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导致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对成本费用发生规律的掌握并不是容易的事。

4当前企业现代成本会计的运行对策

4.1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促进我国成本会计与时进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

4.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会计工作者应该树立成本效益思想,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3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复杂性,企业改革的深入,为企业成本会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科学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总之,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

4.4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相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5结束语

企业正确合理地运用现代成本会计这一工具,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成本会计作为推动企业正常运行的管理活动措施,应体现管理与监督的共性坚持实践创新原则,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篇2: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的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的成本会计论文

引言

物流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这个大环境下,对于物流成本的研究就会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一种高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核算内容混乱、核算标准不统一、核算模式传统、企业内部核算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解,运用分析法、文献法、综合法、例举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些贡献。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其重要性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指通过账户、凭证、报表来实现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全面持续记录核算并报告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1].它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全面展现物流成本情况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全面系统地展现出物流成本情况,可以准确控制住物流企业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管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物流成本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1.2 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把握住物流成本的不同构成因素,为物流企业的成本优化提供依据。

1.3 体现同比差异,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体现出物流成本在各个环节的同比差异,这就可以为企业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出差异的原因。

1.4 物流企业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管理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利于物流企业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管理。它能够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并为有效客户管理提供依据。

2 我国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正蓬勃发展起来,但与国外发达国际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我国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却非常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物流企业却非常多,这就使得规范物流市场的必要性更加明显。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只有以《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来作为依据显然是不全面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是一个多环节、多群体合作的全程服务过程,决定了其成本确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我国目前在规章制度方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使得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客观性和可信性。

2.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混乱

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的不成熟,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并不清楚到底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核算,而核算的项目又是混乱无章。在核算内容上不但混乱,而且不全面,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往往只是在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进行核算,而没有把企业的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纳入到成本核算里面,这就使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并不客观也没有真实性。

2.3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标准不统一

近几年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的物流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盲目地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进行核算,结果最后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在行业中与别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比较,一个企业一套标准,这就会使我国的物流企业无法统一稳定的发展,会让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这都会阻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2.4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模式传统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核算模式也会影响着核算的效率和结果,核算模式主要有单轨、双轨两种。单轨制是指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相结合,在现在的核算基础上增加和物流成本对应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3].双轨制则是将两者的成本核算分开,物流成本核算有单独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我国物流企业一般都采用双轨制的核算模式,物流成本核算结果只能反映出物流成本的信息,无法得到变动成本或者责任成本等信息。

2.5 企业内部核算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个集体需要监督,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监督,监督可以让企业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没有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监督制度或者监督制度不健全。这就会导致一旦出现事故时很难追究责任人,最后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物流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所以对于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要在改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问题上发挥作用。从各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改进的对策:

3.1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指导和保障的作用

(1)政府要制定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进行,加强法律依据和保障,完善在有关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空缺。规范物流市场上的混乱秩序,积极引导企业从事物流并给与资金和技术保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就会使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法可依,从而核算工作也就更能顺利地进行。

(2)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标准共识并且有制度可循的时候,企业就会更有方向性地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从而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坚决打击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使国内有个良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

3.2 企业要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1)在遵守国家的相关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系统全面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明确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使员工能够清晰地进行核算工作。在保障企业能够顺利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一套科学高效的制度是基础。一个企业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中海物流公司,它成立于1993年,从仓储开始作为自己发展物流的起点,并逐渐学习一些优秀的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加以适应,短短的时间中海物流已经能够提高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服务,成为国际知名的跨国物流公司。

(2)高效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是企业进行有效核算的前提,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在我国一般的物流企业都是使用双轨制模式,这与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企业将物流成本核算和会计成本核算相互独立进行核算,在这个核算模式下,企业的核算成本也比较低。相对于双轨制,单轨制的模式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个人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需要更加完善的报表系统、新的凭证,需要收集更丰富完整的物流信息并进行整理编辑,需要应用高科技产品、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反馈。这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企业实力不是很强的物流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企业想要让自己更强大,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向发达的企业进行学习。

(3)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责任制机制。监督是任何一个集体开展一项工程的必要环节,没有监督就没有制约,就没有责任。在开展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如果没有监督,一旦出了事故就无法追究到事故的责任人,就无法挽回企业的损失,最后承担损失的就只能是企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健全的责任制机制,对核算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作出反馈,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贯彻落实,这对于控制企业的成本以及对于员工的业绩考核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4 总结

我国的物流企业正在飞速发展,在起步阶段仍有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也给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层阴影。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并对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等工作加以指导,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给以支持保障。而企业则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责任制体系,为企业的物流发展保驾护航。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让企业了解物流的发展情况并且进行有效的规划,这对企业的物流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篇3: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和生存,必须重视成本管理,积极更新成本管理观念,探索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最佳作用。就此,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二)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三)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四)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们××,随着矿井的深入开采,矿山压力增大,巷道变形严重,传统的梯形铁棚支护方式已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巷道失修严重,每月生产上都要花费部分人力、物力进行扩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习借鉴了兄弟单位先进的锚索、加长锚杆等支护方式,增强了支护强度,使巷道抵御矿压的能力大大增强,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扩修。仅从投资费用看,短期内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但从避免巷道重复扩修、浪费的人力、物力长远来看,总还是节约的。也就是说,短期内成本是“升”的趋势,但最终达到的目的却是“降”,像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了成本效益观念。再比如,煤炭企业通过增加洗选煤设备,扩大产品品种,虽然设备投入使成本增加,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效益有了提高。可以说,以上这些支出都是必要的,“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二)运用多动因理论加强成本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年轻的教授罗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本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批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

运用成本动因理论,还可以分析出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通过对成本主观动因的研究分析,可以更新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些观念,以增强成本管理的实效。

一是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建立在职工的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没有广大职工对管理行为的认同,靠单纯的命令式的管理是很难奏效的。把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要依靠全体职工共同加强成本管理。例如,我们矿通过在全矿开展的“是降低工资收入还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大讨论活动,使干部职工认识到材料成本降低的是有潜力的,逐步树立了“材料就是工资”成本管理观念,进而形成了人人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人人为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大力加强企业成本的系统管理

1、打破成本管理界限。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对涉及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加强对非物质产品成本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3、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边际成本、可避免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在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四)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一是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上,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二是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三是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与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四是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在成本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五是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人员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管理现代化目标早日实现。

篇4: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论文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论文

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地位愈来愈重要,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它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将来生存与发展的路线。在这种形式之下,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已经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企业人力資源会计的构成部分,是企业人力资源和成本会计良好结合构成的一个全新分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进行计量、确认以及报告,使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一)能够有效提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与支出进行计量以及核算。现代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计量以及核算,能够对企业成本进行更精准的确认以及稳定员工心理情绪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企业不正常的成本流动进行控制。假如一位员工已经为企业工作较长的时间,在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向企业提出希望能够加薪的需求,并且流露出假如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离职的情绪。这时,良好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核算就能够有效的'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定。企业领导层能够通过对该员工的离职成本与新聘用员工直至成熟的成本进行比较以及分析,并据此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良好的人力资源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够使企业更加容易的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在企业生产资料成本已经比较低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成本的精准管理与核算能够适度的降低企业总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降低对于现代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得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的游刃有余。

(三)帮助企业实现内部资源的更优化配置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以及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中企业管理层比较重视对物资资源、资本资源进行良好的核算。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变革,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对人力资源、物资资源以及资本之间进行跟好的协调与配合。假如企业未能够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良好的管理以及核算就无法非常有效的对资源进行配置。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认可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者虽然已经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很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水平比较低,无论是学历还是职称都未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有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并没有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工作的经验就直接被安排接受该方面的工作,他们本身是非常不乐意的。

(二)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较为混乱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当前我国现代企业中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成型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机制,对其管理较为混乱。一些企业在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核算时,把其分为了五个基础账户,分别为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人力资产、资产摊销以及资产损益账户。在企业对人力资源业务进行核算与处理的时候,工作人员会首先对其开展分析,并将相关费用计入到人力资源成本账户中,并且到月末再转到人力资产的账户。而之后随着相关服务的逐渐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之后随着相关工作人员的离职,将其转入到人力资源损益账户中。然而公司会计人员在出现招聘以及培训成本的时候,这一部分费用会有一部分会被计入到人力资源成本账户中,另一部分被记到人力资源管理账户中,导致账目的处理较为混乱。

(三)企业员工变动性的影响

现代企业的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且没有任何规律,在某一个时间段可能有好几个人任职,某一段时间仅仅招聘一个人或者一个人也没有。另外,企业为了达成某种人才战略目的,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招收几百名员工,人员变动性非常大,这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会计成本。

三、解决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企业管理者要提升对会计人员的重视程度,增加投入,加强对其进行对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其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

(二)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

现代企业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之后就能够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更加明确的对各种账目和成本进行核算。另外,制度中的惩罚措施还能够工作人员的失误以及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约一般的项目成本是能够进行精准控制的,企业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评估实施较为精准的控制。假如企业能够把成本进行进一步降低,那么就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青霞.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06)

[2]向静.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Z2)

[3]王朝霞,王艳芹.浅谈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 (02)

篇5: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成本的变动对于施工效果具有重大影响,良好的成本管理是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同时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的关键。本文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做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一、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当前企业的成本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其成本管理方式并未做到与时俱进,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债权债务关系、人情关系往来、作业环节的不同等容易出现成本管理责任不明的情况,工程前后成本管理相互脱节,财务人员与项目经理相互推脱责任,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只能在工程结束后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无法落实,导致事后成本无法控制,只是被动地进行核算,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有极大的改进空间。

(二)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全面

受传统思路和社会实际的影响,管理者只关心可以明确用数字表示的部分,对于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和维护缺乏关注,只是看到了企业成本管理的一小部分。在施工前期,因为对工程研发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施工过程中,对于资源供应、工程支撑等其他间接成本的忽视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严重的成本负担。这些都使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过于狭窄,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施工信息管理不健全

施工信息的不健全、不及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施工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的部分施工环节采用传统的核算模式,致使施工过程中成本信息失真,增大了企业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益。对此,要创新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

二、改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当前施工企业实际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创新管理的方式。

(一)改变成本管理理念

只有适应当前社会的新思想、新理念,才能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意义,从企业战略层面统一规划成本管理,从战略层面来处理企业内部成本以及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成本,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一,向全体员工宣传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让其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第二,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实际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时转变成本管理理念,并使之与企业自身实际结合,通过制定执行具体的成本管理战略来提升竞争优势。

(二)改变成本核算方法

当前的成本管理中信息失真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改进成本管理,使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势在必行。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综合的成本管理系统,使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得以通畅、真实地传递;第二,企业的成本管理战略与经营战略应该协同前进,而不应是经营管理的一个环节,成本管理应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第三,同时管理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和收入,使用成本收益比等相对指标,从收入源头控制成本管理;第四,设立成本管理的循环体系,将预算、监督、考核等财务方面与计划、决策、施工过程结合,每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完美,保证工程的正常有序进行。

(三)发挥成本管理中人的作用

管理者始终是施工企业一切工程实施的核心,且施工企业通常是以项目经理为首,企业结构比较松散,所以对于特定的项目来讲,项目经理对此最为熟悉,相当于该项目的最高层管理者。而大量研究表明,薪酬对项目经理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应设计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从激励层面提升项目经理工作的积极性,做好本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在其他的人工成本控制方面,可通过合理的人员配置,充分发挥每名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潜力,同时进行人员培训,采用人员前馈控制的方法避免此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意外成本。除此之外,管理者的责任对于成本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合情合理的责任成本是考核的真正依据,实施成本管理应制定客观的责任成本预算,并利用信息技术监管标准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收集信息,为以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

(四)加强材料成本控制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非常关键,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可采用分批次购进的方法,缩短采购流程,还可采用经济实惠的物流方式,降低物流支出。仓储部分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领用数量,员工及时将剩下的材料送回仓库,杜绝浪费,并且按时盘点材料,及时发现材料储藏部分的问题并纠正。

三、结语

成本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管理方面,也是企业科学运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施工企业要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杜绝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并不断完善,进而提升我国施工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创新发展。

篇6:制药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国内制药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制药企业求得生存、做大做强至关重要。

目前,不少制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成本控制不全面、成本控制方法简单化等问题,值得注意。

笔者认为应从树立战略成本思想、强化成本管理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加以解决。

篇7:制药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多是仿制品,生产同一药品的制药企业多达、数十家甚至数百家,因此,国内制药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制药企业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大举抢滩中国药品市场,更加剧了国内医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制药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做大做强,转变观念,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一、当前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控制不全面

大多数医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仅占总成本的20%,80%的成本支出发生在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特别是广告费用和宣传费用等支出比重相当大。

但制药企业普遍将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看得很重,而对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却不够重视。

主要表现在:不少制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追求名人效应,不惜血本请“大腕”拍广告,片酬动辄数百万;或在知名电台、电视台打广告,广告费上千万;对原材的采购供应很少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竞价采购,这是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成本控制方法简单化

由于片面强调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忽视或轻视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成本控制,因此,很多制药企业就用降低原材料的价格或档次、降低工资费用、降低工艺过程的造价等方法控制成本,甚至不惜违反国家规定,从非法渠道采购劣质原料。

降低原材料档次和降低工艺过程的造价,直接影响产品的疗效,忽视“做约就是做良心”的原则,企业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

过分降低工资费用,企业提供的待遇不足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高素质人才频频流失,企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此类做法,从短期来看,的确能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但却必将使企业由盛致衰。

例如,广东省佰易药业有限公司从非法渠道采购被污染的血浆原料,生产血液制品,造成了震惊全国的问题人免疫球蛋白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张湘冀明确表示,将对其重罚。

可以预见,佰易药业由此带来的损失远远不只是“重罚”,而是不可估量的。

3.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忽视企业长远发展

从企业长远发展看,确实需要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却必要的费用,如新产品的开发和储备费用。

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忽视新产品的开发和储备,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在飞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里,企业停滞不前,只能是病树前头万木春。

4.成本开支缺乏总体规划

主要体现在:成本支出未花费在企业最需要花费的地方,如购置资产和设备不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从而导致企业资源闲置和浪费;在新产品开发时,不注重市场调查,盲目投资,导致所开发的产品不适销对路,市场开发成本过高。

5.应收账款催收不力,坏账损失严重。

由于同类产品甚至同种产品太多,企业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为此,企业大量采取赊销方式,应收账款比重居高不下。

受多方面影响,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不够,导致应收账款期限偏长,收款费用高昂,甚至超过会计制度规定的最长时效期,进而形成坏账损失,这也是企业成本增加原因之一。

二、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1.树立战略成本思想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思想来支配成本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企业成本的概念也突破了生产经营成本的局限,它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引入时发生的成本、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成本,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

对于制药企业,一方面,由于医药技术的发展,医药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企业投入产品设计开发的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投入市场开发的支出大幅提高,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却大大缩短,所以市场开发成本大幅提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强调生产经营中的价值耗费为基础的传统成本思想,已远远不适应战略管理环境的需要,这就要求树立战略成本思想,来统领和指导成本管理工作。

所谓战略成本思想,是指将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行为及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各种成本信息加以利用并做出决策。

树立战略成本思想的好处是:一是有助于从战略的高度,着眼于长远,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

例如,当研发费用与产品上市时间发生冲突时,就应明白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快人一秒即意味着领先一步,在审慎的前提下,投入更多的成本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与其让产品晚半年上市,还不如多花一半的研发费用;二是有助于决策者从企业整体发展出发,清楚地知道要支持什么、暂时放弃什么,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成本效益模式,从而对成本管理做出整体规划。

2.强化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注重成本管理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是不够的,战略成本思想还必须转化为构建战略成本管理机制、制度,在整个企业形成成本管理文化。

20世纪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率先在我国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取得巨大成功,其中重要经验就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能源、原材料、运费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从原材料开始按成本进行逐步结转、分步计算的方法逐步推算,确定目标成本和分解目标成本,从总厂到分厂、车间、工段、岗位、个人,层层分解目标成本,从而形成了由上到下,纵横交叉的金字塔式的目标成本管理网络,健全了成本管理的机制、制度体系。

同时,使得从老总到工人的每一个层面的每一个员工,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有家可当、有财可理、有责可负,共同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人人节约成本的“心理契约”和“组织化成本意识”。

这就是优秀的成本管理文化。

建设成本管理文化,重点是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制度。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模拟市场核算,即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能源、原材料、运费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从原材料开始按成本进行逐步结转、分步计算,对与市场差距较大的进行调整,在确保目标利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挖潜能力,确定目标成本,然后从总厂到分厂、车间、工段、岗位、个人,层层分解目标成本,从而形成由上到下,纵横交叉的金字塔式的目标成本管理网络。

有了这样的成本管理机制、制度,人人节约成本的“心理契约”和“组织化成本意识”也就水到渠成。

3.技术改造和产品设计推行限额设计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产品的成本,高与低的关键不在于施工与生产过程,而是由科研设计阶段决定的。

因此,推行限额设计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应在技术改造和产品设计项目确定之后,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根据技术改造项目所需的各型号的设备的市场价格和产品设计项目所涉及的医药产品或者同类型的医药产品的市场价格,在确保目标利润的前提下,计算出投资限额和产品成本限额,再交由设计部门,在确保技术改造和产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4.加强日常成本控制

制药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构成非常复杂,影响成本的因素繁多,日常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低成本战略扩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始终处在吃掉别人和被别人吃掉的矛盾中。

制药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扩张是不可少的战略。

但是,在实施兼并战略时,如果只考虑一时的收购成本,可能会为此付出比收购成本高得多得多的成本,因为购买后的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其未来的市场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审慎实施低价兼并政策。

(2)强化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俗话说病从口入。

在制药企业中,原材料成本一般占药品生产成本的60%。

如果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不好,就很难控制药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选取原材料质量好、信誉高的供货商采取招标采购的形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3)强化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应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

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包装要求进行操作。

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质量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二是优化劳动组合,合理控制工资性支出。

应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适度提高人均年工资标准,留住和吸引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整体劳动技能,从而相对节约工资成本;三是实行首件检验制,防止成批报废;四是检查和监督影响成本指标其它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

(4)推行物流工作信息化,以及时掌握产品、材料的市场信息,便于企业安排采购、生产、销售计划,提高资金周转率。

(5)加强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

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

(6)适度包装。

现在各种商品的包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追求豪华的倾向。

其实,商品的包装并非越豪华越好,药品更是如此。

因为药品有别于奢侈品和其他商品,人们看重的是药品疗效,而非外观。

豪华的包装增加药品的成本,反而降低其市竞争力。

(7)加强销售环节成本控制。

广告宣传是目前销售环节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必不可少的宣传方式和重要促销手段。

但并非是越高档、请的代言人越知名、投入的广告宣传费用越多越好。

而应是力求能抓住药品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符号、动作予表现,给受众以深刻印象。

如“……补肾防喘片新药到,从此不当老病号。”,既经济又明了又深刻,宣传效果又好。

因此,应注重广告创意的策划和形式的探索,以降低销售环节成本。

同时还应注重营销策划,制定出能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以能合理降低营销成本的企划案。

5.实行成本否决

即在业绩考核中,对于未能完成成本控制指标,即使其他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不能认为是业绩好,不仅要取消奖励,同时要取消晋升的资格,从而确保成本控制指标得以贯彻执行。

制药企业品牌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2】

[摘 要] 品牌管理是现代营销学的重要内容,在消费品的营销策划和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制药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如何根据我国制药行业的特点和现状解决品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将成为制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制药企业 品牌管理 对策

品牌管理是对品牌进行全过程地有机管理,使品牌运营在整个企业运营中起到良好驱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品牌资产。

它承担着对品牌创造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职能,其本质在于是调动企业全部力量,以品牌为聚焦点,实施对顾客购买认知与购买行为的全过程管理。

品牌管理通常包括品牌目标、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识别、品牌传播等等。

近年来,制药企业品牌管理深陷困局,存在品牌管理观念静态化;品牌传播具有随机性;品牌运作缺乏差异化等诸多问题。

品牌管理是个复杂、科学的过程,不可以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面对消费者、市场环境、企业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只有成功的品牌管理,才有持续成长的企业和未来的辉煌。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功地进行品牌管理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管理理念,用战略全局的眼光看待品牌管理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战略,企业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品牌管理,树立正确的品牌管理理念,品牌管理应贯穿品牌成长的全过程。

培育正确的品牌管理理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应了解品牌的含义、特性,要了解使用品牌的好处;其次,对企业员工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为其灌注品牌管理思想,更新品牌管理的陈旧观念,使企业树立正确的品牌管理的战略意识,明确品牌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做好企业品牌战略规划

品牌战略规划应该在企业整体战略的框架下搭建,制定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的视觉识别(VI)、理念识别(MI)与行为识别(BI),然后以品牌识别系统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包括营销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媒体发布、公关活动及促销等;同时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不断地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品牌资产

三、建立品牌核心价值体系

制药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应建立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确定。

以具有雄心壮志进军国际制药领域的大型制药企业为例,其品牌核心价值的表现当以支持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组成成分―科技创新来做为表现手段,以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环境、科研人员为直观表现对象,以产品研发的基础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为宣传点,实现品牌传达的价值表现目的。

四、完善制药企业的品牌文化体系

品牌文化体系分内部和外部两种管理体系。

品牌内部文化管理体系指的是如何针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在公司内部全体成员从认识上进行高度一致的协同,通过各种管理行为,包括现场管理、服务意识、营销体系等全过程进行品牌协同。

外部体系指通过各种媒体或载体,围绕品牌文化核心进行传播,它主要的传播方式不是广告这样的硬性载体,而是借助各种宣传媒体进行长期的潜在渗透,即软文,这种软文着眼点在于建立一种氛围,让顾客潜移默化接受这种感染,这需要以后提到的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支持来实现。

“十一五”期间更应加强CI的设计和传播,让所有的员工都能知道我们企业的长远目标和价值观是什么,让供应商或经销商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公司,让消费者去了解我们的企业形象。

五、实行组合化品牌策略

制药企业产品丰富,子品牌众多,用品牌区分各个细分市场,采用“组合化的品牌策略”,建立由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组成的`品牌系。

第一层是企业品牌,也就是生产商品牌;第二层是产品品牌。

就制药企业的产品品牌而言,其定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品牌,确定的产品品牌不应是简单的某一产品固有的品牌属性,而是指一条规划了的“产品类别品牌”,是一个系列化的品牌定位。

六、采用品牌经理与品牌委员会共存的品牌管理组织形式

对于只拥有单个品牌的公司而言,品牌管理可能相对简单,整个企业的工作都围绕这一个品牌服务,但是 制药企业拥有多个品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每一个品牌之间既能相互协调,又能均衡发展?基于对中国目前医药市场和生产企业的现实状况分析,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在品牌经理制基础上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它是指在品牌经理制的基础上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

日常工作由品牌经理负责,品牌的重大决策由品牌管理委员会做出,这不仅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各品牌各自为阵的局面出现,而且有了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的支持,也解决最单纯的品牌经理制沟通、协调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

七、定期进行品牌诊断,注重品牌的维护, 防范品牌“危机”

品牌形成容易,但维护却难,没有一个很好的品牌维护战略,品牌是无法健康成长的,品牌维护是品牌管理的重点所在。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双重条件下,企业的品牌运营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目标,就要主动去适应多变的环境,寻找与环境的平衡点。

通过诊断,找出影响品牌运作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进行品牌维护的过程中,商标注册、保护是一个重要环节,品牌危机的防范也是企业进行成功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企业实践中,品牌维护的重点不在于出现危机之时或之后怎么处理,而在于如何辨别企业品牌运营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中潜伏着危机以及如何未雨绸缪,也就是说,只有“先忧”,才能“无患”。

八、根据市场,稳中求变调整品牌战略

企业要想塑造强势品牌,必须根据现实中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品牌战略方向,维持品牌的生命力,不能无视市场与需求的变化,死守自己曾经辉煌的“品牌战略”不放。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需要制定出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程序,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未雨绸缪,永远保持品牌战略的领先性,最终创造出企业的强势品牌。

九、科学的进行品牌定位,塑造有效的品牌传播方法

品牌定位策略主要是从形象、观念、价格、功效等几个要素方面考虑。

制药企业可采用三角定位研究――定位确定――定位检验――定位推广――定位管理五个步骤实施企业的品牌定位传播。

一方面,根据品牌的发展情况,不懈地调整、整合各营销要素。

要保持品牌定位的统一性,避免定位混乱。

另一方面,适应消费需求、竞争及自身营销现状,进行不同主题的推广,从品牌传播主题、副主题及应用规范,到各种传播形式规范,都要作出规划来。

比如年度性的主题活动、主题推广运动,固定节日的传播活动等都要顶先做出计划方案以确保品牌传播的规范性、系统性。

最后,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强势的地位,并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品牌个性。

十、增加品牌资产,全方位提升顾客满意度,实施品牌关系管理

品牌资产,需要从企业的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度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进行积累,而顾客的满意度的提升对企业品牌资产的积累却更重要。

顾客满意度又分为外部顾客满意度和内部顾客(即员工)满意度两个方面。

在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的今天,企业必须尽可能在如何保证品牌的个性和产品利益点能够照顾到其目标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上做文章,并建立和提升这一群体对品牌的满意和忠诚。

除了对顾客进行教育和沟通外,还可以通过随时随地对消费者的需求的跟踪来进行自身的产品研发,从而牢牢把握住消费的方向标。

同时,企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也决不能仅仅依靠金钱,完善的培训、开放式的交流环境以及灵活的组织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成功的关系,就等于一个成功的品牌。

以顾客为中心,“由外而内”的品牌关系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制药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薄弱,技术能力较低,但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又潜力巨大的市场,提高竞争优势,制定长期发展策略,而建立药品品牌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成功的重要方面。

总之,制药业将逐渐由单纯的管理药走向全面的管理品牌。

参考文献:

[1]苗雨君:《品牌管理的误区及对策分析》.《企业经济》.第6期

[2]张奔:《品牌管理工作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华企业文化网

[3]孙月强牟军:《品牌助理企业的全程伙伴》.《销售与市场》.(6)

[4]王文丽:《成功的品牌管理》.现代商贸工业.第12期

[5]《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十大问题》.化工管理,01~02期 P32

[6]周运锦潘建华:《品牌管理新趋势》.《商业时代理论》. 年30期

篇8: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本管理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有组织的,系统的`运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检查等方法,在影响和形成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对产品成本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 者:王欣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24)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9:试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同时,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对成本控制也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只有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才能使我国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本文就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合理运用做一下分析。

关键词:成本会计;企业;运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如何做好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合理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成本会计涵义及职能

1 现代成本会计的涵义

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并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的重要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直接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业务,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2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计的运用也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会计技术。成本会计必须要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下面就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一下具体分析。

1 在企业决策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会计要有效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3 在企业市场发展上的合理运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

4 企业售后服务上的合理运用

实施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会计技术。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桂娟,王伶.成本会计学:有效管理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孙晓静.成本会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振华.成本会计学.第3版[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有所帮助。经济在发展阶段,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所要遇到的挑战有很多,较大程度的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而改革经济制度,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强;因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围绕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增值来开展。从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国有企业生产的需求。文章主要从革新观念、引进技术、人才强化内部监督,提升资金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监督

篇11: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思想观念有偏颇

从目前国有企业形势来看,企业领导层关注的视角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质量和收益以及效率等方面。财务管理工作与它们三个作比较,企业领导层疏忽的地方较多。对于财务管理,企业领导层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缺陷。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只是服务生产,做报表这么简单。它与企业员工们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很多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存在错误观念。国有企业的经营盈亏由国家负责,因此企业领导层没有很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在大多时候,财务专员不参与企业的战略商讨会议,财务专员发言机会较少,企业容易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投入力度不够,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待遇问题受到严重影响,薪资不高,福利没有其他部门好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留住人才起到阻碍作用。大部分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理念,但还有部分国有企业没有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领导层忽略财务管理理念的形成,容易使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很难确定自己的工作职能,对工作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减弱员工的创造能力,员工责任感不强,工作效率较低。企业领导层在思想上,没有较强财务管理意识,忽略财务管理的作用,从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对财务专员有较大影响。

12内部监督有待完善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能够得以健全,基于国有企业改革。从实际诸多方面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程度不够,很多地方都有漏洞。企业内部看重人情,对相关规章制度或法律不太看重。内部管理工作没有实效性,控制力度在不断减小。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显现不出它有实质的价值性。大多数国有企业缺少正确的管理认识,使得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全的监督控制机制,管理层对企业的整治问题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治理方案。各部门间的职位与工作范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职能与承担的相应责任模糊不清。企业部门间的监督制衡没有被完全体现,企业内部权力失衡的局面容易形成。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监督制度,有些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但监督机制往往是纸上谈兵,根本不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企业内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有所欠缺。我国少数国有企业没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在财务方面缺少防范措施,在执行上欠缺有效性和合理性。企业内部在财务方面没有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企业控制力度不够,都极有可能把企业置于危险之中,阻碍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资金管理漏洞多

对于资金管理问题,很多国有企业没有投入较大的力度,资金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在部分企业中被构建,有资金管理机制的多数企业,操作缺少规范性和不协调管理、分配等情况出现得较为频繁。企业资金流通的方向的记录和企业的安排不同步,频频发生这样的情况。形式监督容易体现在企业问题处理等方面上,没有实效性的控制,考核方法欠缺合理特征。企业随处可见资金使用随意,过多使用资金以及乱用等情况。扩大了企业财务漏洞,支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发展企业经营严重受影响。子公司资金管理自主性过于强硬,增加了本公司了解的难度,母公司掌握子公司财务的实际情况存在模糊性,监督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案没有办法体现出统一性,资金配置失衡容易在企业内部形成。

篇12: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革新观念,引进技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状态良好,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能否有好方向,需要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步骤前进。企业从上级到下级,都要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让财务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企业领导层在借鉴西方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本企业发展的实时动态,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理念。在思想方面,传统的、旧有的管理观念要摒弃,财务管理的认识要有所革新。企业领导层应该依据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制定出新的财务管理方案。企业领导层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理念,要体现出它的创新性。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入信息技术,运用应用软件,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

22招纳人才,壮大团队

国有企业可以寻找各种不同的方式,张贴布告或发布广告,招收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壮大企业财务管理的团队。企业是否能够发展顺利,人才的招纳十分关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开展,并体现有效性,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团队作为工作的支撑。对培训财务部门的员工需要得到企业重视,统一培训可以是定期的,单个培训可以是不定期的。相关财务人员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都和培训工作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财务专业人员的招收为前提。除此之外,企业应该调整财务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并对相关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战略方案,避免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加重。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不可轻视,与监督财务人员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造假行为能杜绝就不要让它发生。

23强化内部监督

国有企业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原有的内部监督机制上,加以改进、强化,构建起适应实际形势的全新的内部监督体制。全方位,无死角地监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要规范、合理的落实好执行工作。企业可以将财务部门的智能细则化,构建起人与责任相对应的职责网,具体问题的具体责任,应当由具体的人员来承担。企业各部门间可以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定期向管理层反映监督情况,管理层可以根据掌握的情况,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员工推责任和抢功劳等弊病,企业能避免就避免,不能避免就寻找办法解决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若能够被完整地构建起,相关财务人员就有了一个场所,可以进行公平竞争,这有助于员工劳作积极性的提升,让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升自我价值。

篇13: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一、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认识上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仅仅是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的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会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使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调迁等费用增加;如果技术人员提供的材料用量不准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供应的不及时或超储积压。

(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工程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地理环境和设计上的原因,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项工程的成本缺乏可比性。在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缺乏可操作的成本管理流程,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只干活不算账的现象。施工企业承接到工程,组建项目部后,项目管理人员主要是以工程进度为主,而忽略了必要的经济活动分析。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没能认识到经济活动分析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缺乏相对完善的罚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有效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途径

(一)增强成本意识,实施全员管理。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施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而是全体工程参与者的共同责任,它涉及到项目的各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个别性,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全面、合理组织安排每一类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也要宏观控制和安排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密切联系和结合。

(二)注重过程控制,实施动态管理。成本控制要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要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做好事前预测,做到“开工前期量化指标下达,施工过程心中有数”。工程中标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本部下达的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施工过程中,无论工程进展到何种程度,管理及施工人员均应根据事前的目标成本,做好事中成本控制。在工程结算阶段,要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项目技术、预算人员要认真核对已完工程量,将尚未办理变更索赔手续的项目取得业主的签认,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做出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工程结算后要通过一系列的办法及时收回工程尾款,避免企业资金形成坏账损失。

(三)定期或不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就是通过月度、年(半年)度及阶段的经济活动分析来找到项目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项目成本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项目的`盈利。项目经理部统计员每月末负责编报各单位工程施工产值完成情况月度报表,经监理确认后报建设单位作为当月回收工程款的依据和项目成本核算的依据。由项目劳资员作当月人工费支出分析报表,材料稽核员作当月材料耗料报表,然后汇总到项目成本员作项目当月成本报表,得出当月成本盈亏的数额;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有关的人员召开项目当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当月的成本具体分析,分析项目当月盈亏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指导下月的施工生产及成本控制目标。

(四)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完善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处理好对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关系,这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时,一要分清管理层次。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二要明确考核指标。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下达任务;三要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考核时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

(五)实施和推动施工企业项目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是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项目管理标准化也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基础。管理是否形成标准化、管理标准是否日益提高并且得到贯彻,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并保持领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也是没有止境的。前面谈到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此,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实施全员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篇14:浅析企业供应链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浅析企业供应链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10.5%,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麵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篇15:浅谈建筑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在工业化大发展、经济增长日益明显的社会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取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此种状况下,完善建筑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现有问题,寻找相应对策,成为建筑企业税收管理当务之急。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开发票,甚至使用伪造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代征税款、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代扣代征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

会计学论文题目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

会计专业简单论文题目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对《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思考论文

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论文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本会计论文(集锦15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选题背景范文2022-08-12

会计学论文2023-07-09

会计学论文范文2022-09-2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022-08-14

财务管理论文选题2024-05-06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2023-09-12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2024-05-07

会计论文题目2023-07-17

毕业论文选题查资料及写作技巧2022-07-02

浅析我国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毕业论文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