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赊欠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对策(精选11篇)由网友“静心师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企业赊欠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对策,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企业赊欠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企业赊欠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目前许多企业及公司为了实现销售,实施了赊欠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促进了产品的销售,但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资金的及时安全回笼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赊欠管理是企业一直所观注的`,也是企业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使本人对赊欠工作深有体会,下面就企业赊欠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对策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商榷.
作 者:李瑜玲 作者单位:050041,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刊 名:河北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F2 关键词:篇2:企业工作重点
18. 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组织相关专家继续进行装订等印刷相关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19. 向总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申报印刷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资质,为印刷技能人员正常的培训、考核、晋升建立起经常性的通道。
20. 会同海德堡(中国)公司等单位,继续办好印刷机机长培训班,逐步建立起印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系统,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开辟一个途径。
21. 受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委托,开展工程等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评定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和技术水平的评价提供服务平台。
22.会同北京印刷学院等院校和有关培训基地及相关企业,组织专家和借用社会资源,组织校企联合,根据企业需要开办各种印刷、制版、印后加工、数字印刷等各类技能培训班和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活动,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23.做好第十一届毕N印刷技术奖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激励行业更多的人为建设印刷强国建功立功、贡献力量。
24. 建立和逐步丰富印刷行业专家库,为印刷各领域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参与各项学术活动和创新项目的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向相关部门申请建立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为行业发展聚集专家人才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五、加强学术、技术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25. 加强国际间印刷协会和业界的日常联系与交流,组团参加亚洲印刷技术论坛大会,就绿色印刷和新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
26. 组织举办好11月14—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四届全印展,展示以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及绿色印刷为主题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展示交流,同期举办“中国印刷论坛”和第九次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加强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印刷业健康发展。
27. 办好网印与制像分会在上海同期举办的第25届国际网印及制像展,举办亚太地区交流活动的年会;办好凹印分会的“中国凹版印刷精品展”;办好数字分会的“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和“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
28. 组团参观日本国际印刷展,考察学习日本绿色印刷企业认证和印刷环保的经验,探讨国际间的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途径。做好全印展宣传、招展工作。
29.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对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意见和对研究课题立项的支持,深入开展中国印刷史的课题研究;筹备举办印刷史国际论坛;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厂史、印刷史的整理、研究和展示活动。
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为行业服务的能力
30. 按照国办发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行业协会学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国印协创新发展和改革改造,新闻出版总署已同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更名为中国印刷协会,要尽快完成协会更名的登记工作,积极承担为行业服务的职能。
31. 按照民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抓好所属机构、分会、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及管理工作,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分支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联系会员、服务会员的作用;完善内设机构的建立,实行内设机构定岗、定编、定职责;逐步推行协会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和职业化、专业化;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社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议事、选举、财务、人事等内部制度;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有战斗力的印协工作者队伍,不断提高协会社会动员、社会服务、财务管理和依照法律、章程开展活动的能力,提高协会自律性和公信力。
32. 按照协会活动以会员为主体和坚持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按照中国科协科协办学发字6号“关于规范全国学会个人会员登记号的通知”和2月24日科协学发30号“关于推进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工作的通知”以及中国印协个人会员登记管理办法,继续做好老会员重新登记编号、发展新会员高级会员登记编号及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单位会员的发展和服务工作,为会员服务工作提供便利渠道。
33. 以中国印协企业管理委员会换届为契机,建立企业家学习俱乐部,学习理论、更新知识、交流经验、互相启发、加强协作、增进友谊。大力组织印刷业会员和会员企业间开展经济形势、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管理难点、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的探讨和经验交流活动,将企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办成企业家之家。
34.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全面清理整顿署管报刊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中国印协主办的《中国印刷》、《印刷质量与标准化》、《中国印刷年鉴》的相关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管理,办好“二刊一网”和3G移动网,出版好印刷年鉴,为会员单位、为全行业提供信息沟通、发表见解、商务往来的便捷平台。
35. 做好中国印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及以前会议通过的章程、各项条例、规定、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使中国印协进入逐步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篇3: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浅谈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制与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奖罚分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
作 者:刘淑梅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064002 刊 名: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NANNING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931 关键词: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篇4:企业成本会计工作重点论文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重点论文
1、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主要特点
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种的费用支出,也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期间的费用。现代成本会计职能是一种行为职能,将企业的成本核算同生产经营有机结合的同时,再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方法,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以及核算、分析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劳动耗费进行一系列的价值管理。在坚持合法性原则、受益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和实际成本原则的基础上,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在为企业的计划制定提供良好的决策、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经济收益方面,起到了具足轻重的作用。
2、当下我国成本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落后的企业成本管理方式
如今,企业成本管理手段的落后,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市场发展的需求,成本控制能力差,企业财务数据精确程度低,成本会计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我国的一些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大量劳动力的使用降低了企业效益和企业成本的亏损,企业成本的利用程度无法得到正确有效的反映,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不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
对于成本管理办法,企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创新和改变,企业的长期发展将受到制约。企业必须要转变经营管理体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中立足,同时,更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办法中的问题,对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在某些企业的采购部分,因为个人经济利益问题,不正规成本管理体制可能会导致会购买低价、低质量的材料,造成企业成本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任其发展而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2.3、不足的市场环境适应能力
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今,企业制造工艺和环境的改变,成本会计管理日趋国际化成为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需要在管理理念以及方式中创新,更要关注外部环境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支柱,对于企业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企业的各种先进的生产线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成本会计的工作重点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模式上,企业如果想对市场中宏观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对策,就必须不断改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鉴有效的生产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水平。
3、现代化成本会计发展的工作重点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中国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完善我国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理论也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素,解放思想,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是理论研究者的.当务之急,同时,更应该坚持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不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了更好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研究者更应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大量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于此同时,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理论研究应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2、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者的素质
作为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首先需要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长时间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是不合理的,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如果片面的强调降低成本,对于企业的实践工作中,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挫伤,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会因此停下来。
3.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发展完善的学科,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化程度上也远远领先我们,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结语
企业的发展要注重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从而全面推动企业成本会计制度的创新。
篇5:企业电力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企业电力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电力对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日趋明显,其是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因此电力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收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如何节约用电,减少电能消耗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电力管理就是通过组织和协调,科学配置参与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企业的用电情况进行控制,以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电力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管理职能,减少电能消耗,提高企业电能的利用率,为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企业电力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管理者对电力管理的意识模糊
企业管理者只是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对电力管理的意识较为模糊,企业在电力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电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时没有体现出电力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企业高层缺乏更高的管理目的,只是安于现状,缺乏足够的创新。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用电考评制度,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严重影响企业用电的合理性。企业在用电过程中仍然较为随意,没有科学的计算体系,企业电力应用效率较低。
2.企业参与人员素质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型和企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高素质的人才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现阶段,企业电力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完成新时期的电力管理作用。企业缺乏正规的电力管理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无法实现质的提升,企业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电力管理的效率。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在电力设备采购时较为盲目,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力参与人员对相关的技能掌握不足,是企业电力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因素。
3.电力设备性老化,电能消耗较大
我国企业的电力设备往往使用时间较长,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较为落后。企业管理人员对电力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设备更新换代较慢,设备性能很难提高。电力设备及时改造可以减少设备的电能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老化的电力设备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企业用电安全意识薄弱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用电安全缺少正确的认识,企业用电安全管理较差。企业管理人员对用电安全的意识薄弱,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严重影响企业的用电安全。企业对用电安全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落实模糊,电力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二、提高企业电力管理的对策
1.提高管理者对电力管理的重视程度
电力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能源,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能否实现。电力管理的科学性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想要长久发展,电力管理是重中之重。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电力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电力管理制度和体系,并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充分落实。电力管理制度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用电。管理人员要对用电情况实时记录,及时发展不合理的用电问题,对违规操作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对节约用电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
2.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想要实现科学的电力管理,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的素质提高是关键。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专业的用电管理能力。管理人员要对电力设备的用电知识清晰掌握,通过协调和组织对用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企业要定期对电力参与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电力设备的使用技能,减少电力设备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员工,是企业电力管理效率提高的保障。
3.及时有效地电力设备改造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进行改革。其中,对电力设备进行改造是其重要项目之一。其中包括线路能源消耗控制、设备更换以及整体效率提高。节能减排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题,根据企业和居民用电高峰分析,调节供电电压。用负荷高峰来填补负荷低谷,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电力企业整体节能意识,建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科管理体制的制定,为电力企业职员提供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电力企业职员的整体节能意识。认真贯彻科学的管理体制,将节能减耗分配至个人,实施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制度。同时,建立和实施可行的企业管理制度,以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电力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管理人员,应加大其执行能力。为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实施民主化和统一化的管理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而对于企业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认识到电力发展对国家和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三、总结
随着经济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电力企业管理效率提高成为其工作中的重点,电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节能减排是现代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传统的电力企业受企业管理形式的影响,管理效率低下,赏罚制度不明确,导致多数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企业电力管理要从电力设备改造、人员培训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出发,对我国企业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当然,企业电力管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发展中重点研究的问题。
作者:韩节 张广阔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篇6: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对策
摘 要:市场营销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营销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存活和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农电企业普遍存在的营销管理理由,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思路。
关键词:营销管理 核心业务
1、农电营销管理存在的理由
①供电所人员和农村电工素质偏低。
②农电营销方面漏洞多、损失大。
③供电所机内客户的档案完整性和准确性不高。
④农村用电存在管理混乱、电价偏高现象。
⑤农电营销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
⑥计量装置管理有待强化。
⑦对农电营销工作重视不够。
2、农电营销管理采取的策略
为提高农电营销工作管理水平,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理由。我认为应该强化管理,严格考核,配备农电营销专职管理员,制定工作目标计划,强化基层营销指导工作,工作中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2.1 注重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农电营销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相关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不仅和服务质量密切相关,也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2.2 严格规范营销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增效。
2.3 做好农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工作。根据“两改一同价”的要求,逐步实现供电所的无笔化办公和资源共享,统一建立、资源一致、规范统一、互联共享,减少供电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4 完善农电营销系统。通过不断加强对营销兼职人员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水平,并形成一定的开发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2.5 明确指导思想,重视农电营销工作。首先从理顺制度入手,统一市、县供电公司内部农电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配备营销管理专职人员,明确农电营销管理职能。
2.6 完善制度建设,保证农电营销工作正常化。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营销管理办法,使农电营销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2.7 明确工作重点,努力开拓农村供电营销市场。大力宣传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农电职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机遇。
2.8 建立农电营销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农电营销例会,分析营销工作中的利与弊,研究工作策略和经验,创新农电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理由
①管理体制僵化,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
②管理手段落后。
③购电成本居高不下。
④经济分析活动粗浅。
⑤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
⑥管理松散、混乱。
⑦服务意识不到位。
⑧管理流程不规范统一。
⑨依法经营意识较差。
⑩线损管理工作较差。 电费管理松散。行业作风理由依然存在。思想观念滞后,市场意识淡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4、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采取的策略
①注重品牌创新,锻造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企业晶牌形象。
②深化改革,优化效益,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③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开拓电力市场培植人力资源。
④加强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完善健全的管理标准、制度和规范,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一流县供电企业。
⑤牢固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营销意识。
⑥正确把握供电营销战略的原则,选准目标、精心规划。
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
⑧提高人员素质。通过强化培训和考试、考核,将文化基础好、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的人才选调补充到用电营业岗位,对那些已不再适宜在营销岗位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或调离。
⑨依法经营。要求电力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营销从业人员首先要树立依法经营意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工作言行,做到依法售电、依法收费、依法服务。
⑩严格考核。对用电营业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进行制度化管理、指标量化考核,而且考核标准起点要高、考核制度执行要严、考核内容要细、考核工作要实。
5、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5.1 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供电营销理念。未来的供电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转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5.2 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5.3 供电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供电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供电营销的需要。
5.4 供电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6、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建立供电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即销售环节,是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主渠道。因此,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引导客户消费为手段,以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电力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6.1 加快电网改造,强化电价管理。
6.2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工作。我们在优质服务方面将做细、做实、做到位,开展工业园区现场服务方式,随时随地了解客户运转情况,为客户提供及时、主动、跟踪服务。
6.3 更新观念,积极培育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
①树立商品和效益观念。
②树立竞争观念。
③树立服务观念。
6.4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开拓电力市场培植人力资源。针对人员素质目前状况,企业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6.5 加快用户工程进度,做好用电售后服务。所有申请用电的用户都希望能早日用上电,所有已用电的用户都希望所用的电能质量是优质的`和连续不断的),这正与用电营销部门企盼增加营销电量的愿望一致。
6.6 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转移高峰电力引导低谷电力需求,充分利用季节性电能,提高电网经济运转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
6.7合理利用价格策略,扩大电力销售市场。县级供电企业虽然无权进行电价调整,但可通过对不同用户电价的分析,对现供电营业辖区的供电情况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制定必要的内部经营策略,确保供电企业利益最大化。
6.8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
6.9实施用电促销策略。电力销售量由人们的用电需求决定,用电需求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有用电的欲望,是否有购买的能力,也就是想不想买以及买不买得起的理由。
6.10 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营销管理经验,建立营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7、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增加市场客户为中心展开的,其核心是供电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及时对营销策略做出正确的调整,供电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电能和各种满意的服务,要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将电能送达客户端,开创良好的电力市场环境和建立先进的营销机制必将推动供电企业腾飞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运生《.电力企业的服务营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
[2]张文瑞.浅谈电力市场营销[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4
篇7:企业部门统计管理提升对策
摘要:企业部门统计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对市场信息和产品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介绍了企业部门统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企业部门统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 统计工作 对策分析 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部门统计管理的重要性
(一)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企业部门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组分,提升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体制的完善和部门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需求
统计工作每天都需要接触复杂繁多的数据,很容易出现错误。
加强对企业统计工作的管理,对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数据的权威性。
(三)提高统计工作效能的需要
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加强管理,能够检查复查的次数,使得统计部门的效能充分发挥,还能减轻基层单位的负担。
二、企业部门统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忽视统计工作,没有适时掌握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在亏损的时候找不到原因。
(二)统计工作的忽视
对于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不能做到产销对路,造成了生产滞后,不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新产品,以符合市场的需求,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部门统计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
企业的制度与规范都是管理者制定的,管理者的重视对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企业中,管理者应当督促统计部门的人员按照规定行使他们的职责,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让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直观的了解,便于发现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企业的统计人员应当亲自去现场采集资料,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统计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此为依据,促进企业发展。
(二)提升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归根结底还是由统计人员完成的,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高低对于统计结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
企业应当重视统计人员的培训,每季度或者每年都要对统计的人员的理论知识、统计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便于开展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本身也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能够将统计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统计方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结果,完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此外,统计人员还应当对经济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统计学软件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三)有效搜集市场信息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统计人员及时对市场信息做出全面的分析,并且将实时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统计部门对于市场的分析工作应当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另外,统计人员还需要对商品的生产前景与销售前景给予准确的预测,以便管理者能够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
统计分析应当能够反应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找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企业统计部门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1、产品成品质量检测
在生产之前,需要通过统计过程控制图对产品的质量做出预测,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取样检测。
产品的样品应当具有代表性。
2、产品质量改造
随着客户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增加,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而改进的工作范围包括生产中的所有环节,产品质量改进的主要方法是实验设计。
统计人员应当及时的将所有的实验数据收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分析,便于技术人员及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五)选择合适的企业部门统计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立足现在,长远发展原则。
在满足企业应当在满足统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对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引进先进的统计管理方法,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企业统计体系;二是统筹领导,合理分工原则。
在企业中,统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几乎覆盖了企业的所有单位部门,所以对于企业统计体系的设置,应当遵循企业的发展战略,按照每个部门的职能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实现对企业所有部门的无遗漏覆盖;三是分步实施原则。
统计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并且采取措施保证管理方法的落实,逐步实现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企业应当顺应潮流,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部门统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发现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还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统计工作,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养,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奚琳琳.浅谈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12(03):77——80
[2]陈增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改革的再思考[N].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06):119——121
[3]王雪.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N].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01):169——171
[4]王晖.企业统计管理创新模式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30(10):32——35
[5]刘艳花.统计管理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1,9(07):24——28
篇8: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销售人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管理与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获取经营利润的关键。本文以某电信黄页公司销售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理论,结合公司实际,对其绩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
某电信黄页公司作为第三产业部门,有着50多年的号簿出版历史。独立成立公司以来,其市场份额也一度达到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垄断企业,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繁荣,在对传统纸质媒体冲击下,黄页市场极具萎缩,客户流失加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公司销售人员情绪低落、进取心不足,如何应对市场挑战,以及开发销售员的发展潜力,成为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该公司作为电信集团黄页信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统一经营地区的黄页广告招商、编印、出版和发行。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已拥有员工130多人,下设五个分公司。其产品也由原先单一的黄页纸质产品向网络、LED显示屏、114号码百事通等综合传媒业务过渡。
一、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销售人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管理与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获取经营利润的关键。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为销售人员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帮助他们克服销售中的困难与障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完成销售目标、提升工作绩效。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缺少完善、统一、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销售人员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满意,特别是绩效管理制度,原因是企业很难比较客观评价销售人员平时的工作表现,使得销售人员很难有培训、晋升的机会。企业对销售人员主要是考核销售结果,而对其他的指标不够重视。电信黄页苏州分公司在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当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1.指标设计不符合绩效多维性特征
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而公司在设定考核指标时,运用单纯的销售指标,缺乏品质特征型及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体系,使得销售员急功近利,忽视市场运作的基础工作,对销售工作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销售员为完成销售指标,低价销售、模糊销售,致使客户投诉率、流失率居高不下。
2.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缺失
(1)成本(利润)指标缺失。企业的发展在于追求利润,没有利润其他问题都无从谈起,因此销售员的获利能力将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销售人员在两个方面影响着赢利:一是商品的销售价格,较高的价位能获取更高的利润;二是销售费用,同样的销售额、毛利,销售费用越低获利越高。
目前,公司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指标,不断将就客户的降价需求,而忽视产品自身的价值提升,致使产品单一销售,价格一降再降。
为维护客户关系,公司交往中有着正常的礼品往来。然而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目前公司礼品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销售员为签单成功刻意向对方的经办人员赠送高规格的礼品,致使公司销售成本上升。
(2)到账率、客户投诉率考核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目前黄页公司按照底薪加提成的方式给销售员发放薪酬,提成按照每月到账金额的7%当月结算,其余部分则依据销售员年底的增长率统一结算。对于未到账部分除扣发销售员佣金外未有任何的惩处措施,而黄页广告费采取的是电话费托收的方式收取,部分低端客户的广告金额由于数值小,客户可能未必留意,这也为业务员模糊销售留下了空间。
二、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1.设计原则
(1)明确目标。通过绩效考评能够把销售员的工作标准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把通过工作分析得到的指标与考核范围联系起来,即明确工作要求数量和质量。考核结果可以体现业务员的实际工作绩效水平。在进入考核期间,绩效考核体系能让业务员至销售管理人员明了公司对他们的业绩期望,从而让他们根据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使两者更为协调,而非冲突。
(2)标准合理。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依据和准则。绩效考评标准是指员工绩效考评进行考量评定分级分等的尺度。对组织或员工的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评,单有考评的指标体系是不够的,它仅仅解决了考评评价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只是“质化”,还没有实现“量化”,只有使绩效考评指标有了确切的衡量尺度即考评的标准,才能提高考评的质量。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销售人员的绩效指标,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对结果的关注和对过程行为的关注。为此,公司销售人员的绩效指标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二是衡量行为、表现与素质的岗位绩效标准指标。这样就使得绩效指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更全面地对销售人员作出评价。
2.利用客户关系图设计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简称为KPI,它是检测并促进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一种绩效考评方法。在企业中,无论是某一部门还是某个岗位的工作产出都会涉及一个或多个服务的对象,即所谓的客户,客户通常分为企业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两类。客户关系图就是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某一团队或员工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工作产出。
3.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
(1)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强调销售员的工作态度、销售技巧、客户关系的维护等,虽然这些指标并不直接体现为销售结果,但对销售结果确有着重要影响。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不懂得沟通的销售员如何介绍自己的产品并最终达成交易。以上这些指标都将成为销售员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销售员培训与开发的直接依据。
(2)销售指标。销售是黄页公司的生命,作为销售型公司必将把销售放到应有的高度,增长率、渗透率、新客户开发率、新产品开发率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传统纸质媒体的衰落,在公司转型升级的压力面前,公司将把新产品的开发作为销售员考核的重点。 (3)回款率。“订单量大的客户不一定是大客户,有偿付能力的客户才是真正的大客户”因此必须使销售人员意识到:“一笔销售在收到货款之前,对公司来说仅仅意味着成本。”
篇9: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对策论文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对策论文
一、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影响因素
1.会计人员与机构设置不标准
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核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比例相对较低,并且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这样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会计机构设置上,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会计机构设置上较为简单。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由兼职人员担任,兼职会计对企业业务不熟悉,缺乏责任心,只是简单的事后核算,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及时有效性,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无法满足企业核算规范化管理要求,无法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内部监督机制欠缺
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发展效果。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非正常干预,也会使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定期账务清查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来保证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未按照会计制度建立账册
大多企业的账簿设置不是从企业管理需求出发,而是主要应对税务部门检查,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设账。同时,也未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遵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完全不配比,为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
二、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细化会计岗位
企业在设立会计岗位的时候,要分离不相融的会计岗位,将会计岗位细化为会计稽核岗位、总账岗位、出纳岗位、明细账岗位。其中会计稽核岗位主要负责的是账目的清查、组织会计核算、资金的筹备以及财产的清查等工作,将企业闲置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避免因闲置资金所引起的成本增加;总账岗位主要负责编制报表、成本核算等工作,设立总账岗位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保证会计工作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出纳岗位主要负责企业日常的货币资金管理以及现金银行日记账的记录等工作;明细账岗位主要负责企业之间明细账的记录以及税务申报等工作。
2.建立健全会计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的管理制度包括两点:一是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对外部监管制度的建设,二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的建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法可依,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实现规范化与程序化管理。对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惩罚,规避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的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处理的程序制度、企业内部牵连制度、会计管理体系等等,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正规化与制度化,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
3.严格执行会计制度
只有严格执行企业的会计制度,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严格按照规范程序,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对于会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实行严格规范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效的开展,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出现主观决策。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水平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水平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二是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三是企业要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针对第一点主要通过学习与培训来实现,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意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不断深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企业的会计人员要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加强学习,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适应国家的政策和企业的发展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更加的广泛,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知识的培训,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会计工作软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实现企业会计核算更好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急需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企业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定和实施财务计划,审批财务工作,资金的筹集、管理与运用工作等都需要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财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实现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新的背景条件下,必须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实行科学的管理方针,逐步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要长久的实行下去,不断加强内外的监督制度,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确保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篇10:浅析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企业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好坏一方面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物流管理,但是,由于对物流管理的认知程度有限,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当前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物流管理;企业;管理
一、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解析
1.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
从生产的角度讲,企业物流的一系列活动是不产生价值但是又不能被省略的活动,企业通过物流管理缩减这些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等几个物流环节,其中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是企业最重视的活动,企业应该协调好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进行一体化经营。
2.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企业通过物流管理对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配送,统一调配和调剂,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物流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位置,对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搞好物流,尽其无用,减少或者避免物资在运输和保管等过程的损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物流可以通过专门提高物流服务的企业来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等,这就是第三方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效益,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物流管理,遵循就近、直接采购的原则,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达到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绩效,降低物资供货周期等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二、当前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物流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表现在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和不健全,物流供应链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物流管理中考核制度不健全。物流在财会中不是单一的科目,企业物流费用很难做出精确的计算,损益表不能显示物流成本的记录,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无法做起;中小企业忽视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由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等结点组成,在结点上存在不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制度不完善,效率偏低。中小型企业缺乏一整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物流绩效考核制度,物流管理、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缺乏规范的考核制度,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
2.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中小型企业物流起步相对较晚,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少企业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队伍。物流业务精英团队,需要掌握物流经营和管理的知识。西方国家物流企业,其主要的优势是已经具备了大量综合性专业知识的人才,为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而我国中小型物流从业人员物流知识相对不足,造成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在物流业务开展过程中,其控制和监管不严密,风险意识不强,不能有效的抵制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3.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落后。
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低。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流过程中的企业机械化水平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设施少,比较落后;第二,物流中虽然体现了信息流,可是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信息不能完全得到加工和利用,计算机的应用紧紧是限于企业日常的事务管理,企业并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第三,物流系统化在指导思想上、技术成熟方面和物流系统化集成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的开发的物流软件灵活性和扩展性差,很难进行进一步优化和二次开发挖潜。
三、加强当前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积极建立完善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计划、采购到仓库管理,今天的物流管理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最合理,靠人工去记忆处理已十分困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交货、增加成本以致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应用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手段已经必不可少。使用什么样的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系统。
2.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
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要把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物流运营模式。其次,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紧抓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企业不擅长、效率低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并加强与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实现供应链运作一体化,增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建立绿色物流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机制建设。
中小型企业物流综合专业化管理人才,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通过社会形式,企业内部有责任进行专业管理人才培养。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培育物流管理人才,要求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管理咨询公司组建的物流培训班,以培育高级物流技术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培育公司物流技术骨干人才;估计物流员工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也要建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估计员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物流人员整体物流技术能力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尽快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物流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和相应的培训制度,并且运用相关的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再次采取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尽快培养出现代化的物流人才。
4.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要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用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接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升级,充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作用,提高中小型企业物流运行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总之,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物流管理要以科学性、系统性为基础,针对企业内在的特点和外部环境要求来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的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
[2]周桂香.宁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
[3]章劲松.浅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J].企业家天地,.
[4]姚久扬.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
篇11:提升石油企业ERP管理对策
ERP作为一个集成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规范企业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和管理决策水平,进而实现石油企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内各大石油公司都把ERP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不断优化、提升ERP管理系统,仍是石油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石油企业ERP应用现状及运行效果
2000年,中国石化启动了建立具有“国际水准、中国国情、石化特色”的ERP建设工程,提出了“三年建成主体框架,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到 2006年底,中国石化ERP上线企业总数达到了58家。胜利油田分公司ERP项目于2004年3月启动,2005年3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实施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物料管理、销售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辅助审计8个模块,设计307个业务流程,线上用户3400余人。以ERP为平台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系统运行效果显著。
打破传统模式,提升优化业务流程。在ERP实施过程中,胜利油田分公司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完善。财务管理由两级核算、四级汇总转变为一级核算、多级管理;物资管理由两级设库、两级采购、计划定价变为一级储备、分区配送、月末加权计价;项目管理实现程序化管理,项目投资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销售管理通过底价控制、与华北大区的集成等,规范了销售流程。通过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形成扁平化管理框架,为油田管理体制变革、业务流程优化创造了条件;通过规范业务流程,简化油田专业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量,使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分析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业务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建立油田层面统一的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将各级各类数据逐级汇总到统一平台上集中管理,为业务操作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共享的数据,强化了财务管理与物资、销售、项目管理的衔接集成,各个业务模块数据共享、多次使用,专业部门信息和数据按照同一标准一次录入,自动转移,数据变化得到同步反映,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工作效率,数据更新更加及时、准确。同时,信息平台的建设使监督监控职能得以提升,业务人员能够按照报表—账册—凭证—业务进行穿透查询,从而实现了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实时监督。
先进的技术平台为业务联动、强化控制提供了支撑。一是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工作流程,把部门内部控制变为部门间的业务联动、相互制衡。管理层实时查询各成本控制点的成本发生情况,实现成本费用纵横分析,实时控制,满足油田内部更深层次管理考核的需要。二是通过ERP与内控结合,根据人员授权在系统上设置内部控制点,不相容职务分离,规范业务人员操作,加大了在线控制力度,内控制度的执行实现了流程化、系统化,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ERP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胜利油田分公司ERP系统的应用情况,目前集团公司在ERP系统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系统灵活性不能满足油田企业现有业务需求。一是ERP系统与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生产急需存在矛盾。由于地下情况复杂,油田生产中不可预知的影响因素较多,勘探开发项目方案变化频繁,经常出现设计调整、井位调整、计划调整等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某些突发因素,如工农关系、政策性调价等。这些变化都需要对ERP系统相关信息和流程及时进行更正修改。但是,ERP设计流程往往是标准流程,一个细小的需求变动,也会导致系统内两到三个节点的变化,这样就增大了对ERP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和标准操作的难度。二是ERP系统与油藏经营管理改革需求存在差异,ERP集中管理与油藏经营精细管理存在矛盾。ERP系统实行的是集中管理,计划或预算逐级审批,层层下达,而油藏经营管理模拟油公司模式运作,部分权利下放到油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
ERP系统设置不能完全满足油藏经营精细核算的需求。在会计核算方面,油藏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对象是开发管理单元,与ERP现有的按企业行政组织架构核算模式存在较大差别,现有的核算对象尚不能满足油藏经营的需求。
2.外延性不足与石油企业未来业务需求的矛盾。一是ERP数据没有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数据集成,量价信息未完全偶合。ERP系统尚不能覆盖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运行全部业务。油田生产过程中,实物量和价值量是同步发生、同步变化的,而实物量数据进入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价值量数据进入ERP,数据在各自信息系统内分离运行,领导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还需要重新对价值量数据和实物量数据对接匹配。ERP数据的“含金量”不足,对油田生产和经营的指导力度减弱。二是ERP信息应用广度和深度不足。胜利油田分公司虽然前期开展了ERP数据应用的部分工作,但目前在应用范围、应用深度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经营管理数据应用模式还未形成。在信息应用广度上,目前主要的用户是ERP相关业务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级领导、各级生产部门应用不够广泛,三、四级单位较少涉及。在应用深度上,目前主要的应用方式是“展示”,跨模块、跨部门反映整体情况的信息查询应用开展不够,对信息的加工不足,信息挖掘少,难以反映整体的经营情况。三是与全面预算、经济活动分析需求结合不紧密。ERP核算体系与全面预算及经济活动分析口径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财务相关数据由ERP系统中抽取,生产数据则依靠从相关部门逐级汇总整理,耗费周期长,数据验证、比对的工作量大。由于预算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导致目前胜利油田的预算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仍在ERP线外进行。
3.安全保障机制尚待健全。目前,ERP系统还没有建立异地容灾系统,数据容灾存在风险;ERP生产服务器采用本地双机模式,受场地等因素的制约,难以保障业务的连续运行;ERP用户操作在岗位、权限、责任、义务、考核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影响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ERP深入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无论是对业务流程、数据流程管理,还是对集成数据的深度挖掘、应用,以及面向企业高层的信息应用等,ERP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都要按照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要求,从提高认识、保障运行、强化管理、深化应用、提升功能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企业的改革管理服务。
1.落实“一把手”工程,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信息化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应对外部竞争的必然选择。在ERP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的过程中,常常要涉及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改变,涉及部门业务和职责的重新划分,因此,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层面进行考虑,将ERP作为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工程。由于ERP的应用在部门,因此ERP不仅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也是各部门“一把手”工程。在具体工作中,企业领导应亲自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要主动参与、确保落实,对ERP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制定ERP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为ERP系统的深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规划,从企业层面进行系统集成。ERP的应用是一个持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要加大整合力度,不断完善ERP功能。一方面,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ERP系统为中心进行构建,要结合企业实际新增相关模块,提升ERP系统本身功能。另一方面,对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运行中应用的其他专业系统,要在企业层面进行集成,更大程度地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生产数据的及时交换,更好地发挥ERP的功效。
3.数据集成,消除企业“信息孤岛”。通过设计推广数据源头采集,优化数据上报和管理流程,以ERP为平台,逐步建设企业级数据中心。在数据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一是丰富数据展现的内容,按照生产数据与经营数据结合、任务数据与完成数据结合的原则,设计油田经营管理数据综合应用框架;二是拓展应用范围,完善数据展现内容,通过ERP内部报表以及BW等多种展现方式,补充预算数据、进度数据,整合报表内容,让机关业务部门、基层领导能够最大程度共享ERP信息;三是加大数据应用深度,对ERP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考核指标、预算指标、油田生产进度、投资完成、成本消耗等数据,增加相关预警及查询、分析功能。
4.强化支持,保障ERP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组织保障、运行、支持三个体系的建设,把业务部门、关键用户、骨干用户纳入整体的支持队伍,统一组织、分级管理。通过多层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紧贴部门和一线应用需求,细化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强化控制、确保落实,在确保ERP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ERP应用的支持力度。
★ 新型农业发展范文
★ 老舍正红旗下
★ 什么是工作总结
【企业赊欠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对策(精选11篇)】相关文章:
销售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方案2023-01-13
赊小鸡散文2023-01-25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23-10-17
聚氯乙烯项目消防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2022-08-11
工程承包承诺书2023-02-14
销售的管理制度2022-11-20
销售管理制度论文2023-05-29
3月份销售人员工作总结精选2022-08-17
企业销售管理制度2022-08-06
保险公司VIP客户恳谈会主持词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