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复简介((通用11篇))由网友“猪苹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贾复简介,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贾复简介
贾复
贾复(9—55年),字君文,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贾复少时,好学不倦,通习《尚书》。师事舞阴李生,李生发现贾复大有过人之处,深以为奇,曾对门人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后汉书·贾复列传》)
王莽末年,贾复为县掾史,奉命到河东运盐。中途遇上盗贼,跟他同样的有十几个人,他们都纷纷走避,把盐抛散路途。只有贾复将盐原封不动地运回县城。县中人均赞誉他守信用,能任事。
下江、新市兵起,贾复也聚集数百人,占据羽山,自号将军。更始帝立,贾复率领部属归附汉中王刘嘉,被任命为校尉。后来,贾复见更始帝不修政治。朝纲紊乱,诸将放纵,四海离心,就向刘嘉进言:“我听说想做尧舜之事而未能达到的,是商汤和周武王;想做商汤、周武王的事而未能达到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想做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而未能达到的,是六国;而定立六国之规,想安守不移而未能实现目的者,则是亡六国之人。如今汉室中兴,您以宗亲为藩辅。天下尚未平定,而您却只是安守所保。您想过没有,您所保的难道真值得保吗?”刘嘉听了他的话,感到他所挟持者甚大。便对他说:“您说的事,不是我所能担荷的。大司马刘秀正在河北,他一定能接受您,您可以拿我的信去找他。”贾复拜别刘嘉,北渡黄河,在柏人追上了刘秀的部队,通过邓禹介绍,拜见了刘秀。
刘秀见他举止谈吐与众不同,颇以为奇,邓禹也说他有将帅之才。于是便任命他为破虏将军督盗贼。当时,贾复的马羸弱不堪,刘秀把自己的左骖马亲手解下,送给他,以显示重视和优待。刘秀的官属不久便发现,贾复虽是后来者,但却气势凌人,经常侵冒折辱同僚。于是,合起手来,想把他挤兑出去,提议把他调补鄗尉。刘秀不同意,说:“贾督有折嚰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后汉书· 贾复列传》)
刘秀南进信都,任命贾复为偏将军。等到攻破王郎,又升任他为都护将军。
贾复作战,有如猛虎。一次,他随刘秀在射犬地方进击青犊农民军,从早晨开始鏖战,一直到中午,青犊军仍坚守阵地,不肯退却。刘秀见战士们饥渴疲弊,便传令给贾复,说:“吏士皆饥,可且朝饭。”贾复战斗方酣,回答说“先破之,然后食 耳。”(《后汉书·贾复列传》)说完,又亲冒矢石,率先冲上敌阵,所向披靡,敌军败逃。诸将都佩服他的勇敢精神,对他大加称赏。
后来,贾复又和五校农民军在真定大战,大破五校,自己也受了重伤。垂垂欲死。刘秀闻讯大惊,说:“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 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 不令其忧妻子也。”(《后汉书·贾复列传》)不久,贾复病愈,又赶到前线追随刘秀。刘秀见他康健如初,喜出望外。于是,大飨士率,让贾复为先锋,进击邺城。一战破敌。
刘秀即皇帝位(即光武帝),任命贾复为执金吾,并封他为冠军侯。接著,贾复参与进攻洛阳朱鲔,并与白虎公陈侨作战,连破陈侨,陈侨降汉。建武二年(26年),加封穰、朝阳二县。
当时,南方好多更始帝的将领如郾王尹尊等,尚未归附。光武帝刘秀召集众将,讨论军机。大家都不说话。光武帝沉吟了半天,手执兵檄的竹简敲著地面说:“情况非常清楚。如今郾城(今属河南)最强,宛城(河南南阳)第二,谁去攻打?”贾复率然起立,应声回答:“我去攻打郾城!”光武帝笑了,他说“执金吾肯去击郾城,我还怕什么!大司马(吴汉)应该去打宛城!”
于是,贾复便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进击郾王,连战连捷。一个月后,尹尊投降,郾地息兵。贾复又引兵东进,击降淮阳太守暴汜,平定淮阳属县。同年秋,南下讨平召陵、新息。建武三年(27年)春天,贾复升任左将军,在新城、渑池一带击败赤眉军,又进军宜阳,和光武帝会师,击降赤眉。
贾复南征北战,从未失败过。他屡次和诸将突破重围,解救危难,身受重伤达十二处之多。光武帝知道贾复敢于深人敌阵,所以很少令他远征,加上壮其勇节,常常让他和自己在一起,这样一来,贾复就缺少独当一面的机会,也就缺少这样的功勋。将领们一谈起战功,往往自我显示夸耀,津津乐道,贾复从不说话。每当这时,光武帝就说:“贾君之功,我自知之。”(《后汉书·贾复列传》)
建武十三年(37年),贾复被封为胶东侯,食邑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胡)、观阳等六县。
贾复发现光武帝想偃息干戈,修好文德,不想让功臣拥兵驻在京师,就跟高密侯邓禹一起去甲兵,敦儒学。光武帝对他的做法特别满意,遂罢左、右将军之职。命邓禹、贾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
贾复为人刚毅方直,注重大节。回居私第之后,阖门养其威重,声望益隆。朱祐等人后来曾推荐贾复任宰相。光武帝正督责三公,整顿吏治,所以不用功臣,以全其名节。当时,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和公卿一起参议国家大事,受到很高的恩遇。
建武三十一年(55年),贾复去世,谥刚侯。其子贾忠嗣。
点评:贾复纵横疆场,英勇善战,临敌深入,奋不顾身,且刚毅方直,有功不伐,注重晚节,养其威重,虽因国家惜才,缺少方面之勋,但深得光武嘉赏,侧名云台,不亦宜乎!
篇2:沈复简介
童趣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二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
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初学文言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理此题可有多种方式:或在读课文数遍后让学生试解;或在疏通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无妨让学生在预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
1.(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三 背诵全文。
背诵此文,须先读得正确并粗知内容大意。为此,教师必须作具体指导:(一)通过范读和领读使学生能读得节奏分明,并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口熟;(二)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使学生了解各层大意。
要坚持当堂成诵,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后练习背诵全文;也可以教读一段背诵一段。
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两节课教读。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所学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点如下:
一、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二、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语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三、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教读本课,拟用70分钟。建议如下:
1.一定要做到当堂成诵。
本文共221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1分50秒,假定在课上读12遍(含教师范读和领读),仅需24分钟左右,完全有可能实现当堂成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诵读的习惯。为实现这个目标,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预习时要提出诵读课文和领会课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读三遍。
(2)要指导学生诵读。可从划分停顿入手。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之为·强
使之/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3)教师应作示范背诵。
2.关于疏通文意
基本原则是启发学生主动求解,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一搞机械的文白对译,学生死记译文,主动求解的精神就会消失殆尽,从长远看,无益于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
但这个原则也要灵活掌握,下面结合课文谈几个问题:
(1)注意问题:如“为之”的“为(wèi)”,“凹凸”的“凹(āo)”,皆有两读,可让学生查字典,选定正确的读音;“项为之强”的“强”要读jiāng,这就需要教师讲讲道理。
(2)解词用语力求浅湿易懂,如“私拟作”就是“心里(把它)比作”;“神游”就是“好像(在那里)游玩”,跟梦游有点相似。
可以用比较方式讲,如以“手之所触”跟“心之所向”作比较。
可以启发学生自讲,例如,问学生“抬头看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则下句“项为之强”即可让学生自解。凡据上下文义可以解出的词语,一律仿此处理。
(3)讲成语,着重使学生领会整体意思,不必细究,如“明察秋毫”,即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表明视力极佳。按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明,指视力而言。但用不着讲,到高中三年级学《孟子》时再讲不迟。
(4)讲虚词一般只要指出相当于现代语中某词即可,必要时再指出词性,绝不涉及句法,如“徐喷以烟”中的“以”相当于“用”,不要讲什么介宾短语后置之类的道理。语言是一种习惯,读得多,养成了习惯,一看就懂。不仅现在这么办,在整个初中阶段也要这么办。
3.关于内容点拨
本文着重写作者的幼年间视力极好,又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初一学生读后定能引起同感,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中相似的生活体验,把这堂课变为师生间的亲切交谈,不要搞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是本文的画龙点睛语,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深解,讲讲大体意思即可;学完课文后,可以结合幼年作者的审美情趣,问问学生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情趣。
4.导入和延伸
可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延伸的办法是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
有关资料
一、作者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二、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篇3:贾诩简介
贾诩
贾诩(147—224年),宇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
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对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永汉元年(189)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等人诛杀,牛辅也死,众人恐惧。董卓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无所依靠,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催又杀司棣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于是拜贾诩为尚书。虽然如此,李傕等对等贾诩总是“亲而惮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时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后二人罢兵,贾诩便上还印绶。
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便去投告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望。段煨怕贾诩夺其兵权,所以表面上对贾诩礼遇甚厚。贾诩看出后,心中不能自安。
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对贾诩说:“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贾诩说:“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至张绣处,张绣大喜,果然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煨知贾诩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属。
建安二年(1),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军攻打张绣。
建安三年(1)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得胜后,张绣问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贾诩说:“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大为佩服。
建安四年(1),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于绣坐上对来使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张绣惊惧地说:“何至于此!”并暗中对贾诩说:“若此,当何归?”贾诩说:“不如从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从其言,于十一月率众归顺曹操。
张绣的归顺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避免了两面作战,所以曹操闻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遂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时冀州尚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建安五年(2),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后曹军军粮方尽,曹操便问计于贾诩,贾诩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曰善。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众人皆疑,只有贾诩与荀攸力劝曹操,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率军出击,大败袁军。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迁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曹操攻破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用其计,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灾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说:“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大笑,于是于建安二十二年(2)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黄初元年(2),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贾诩说:“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不纳,果然无功而反。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嗣。
点评:贾诩之谋,与荀攸相若,《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此二人时说:“荀攸、贾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篇4:贾有权简介
贾有权:我国光测实验力学的带头人
佟景伟
贾有权,光弹性学家。长期致力于材料力学教学和实验力学的研究工作。在二维和三维光弹性、全息光弹性、动光弹性、流体光弹性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所创新。他倡导并积极推动了我国实验力学的发展。
贾有权,又名贾坡。1916年10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父经商及开果园,属小康之家。1931年,他在沈阳读完初中一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目睹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惨状,悲痛和不甘心当亡国奴的心情使他只身跑到北平(今北京),当了“东北流亡学生”。他在东北青年救济院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考取了张学良资助的东北中学。初中毕业后,又考取了东北中山中学高职土木科学习。一二九学生运动给他的教育极大。他参加了大游行、散发传单、宣传抗日。高中毕业时恰逢七七事变,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
贾有权于1937年底考取了陕西城固西北联合大学物理系,以后又转入西北工学院机械系。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兰州西北公路局汽车修配厂当技术员。以后又做过沈阳中长铁路局工程师和北洋大学机械系助教。青年时代的贾有权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怀有极大的仇恨,希望中国早日强大起来。为此,他怀着“科学救国”的志向考取了当时中华民国考试院组织的高等考试和出国留学考试,又受到天津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的资助,于1948年春,去美国盐湖城犹他州立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消息传来,给他极大的鼓舞和振奋。由于他学习成绩优良,受到系主任和导师的重视,系主任主动给他一个t.f.奖学金。同时,美国政府还拨专款资助在美国就读研究生的学生读博士,毕业后安排工作,待遇从优。但是,贾有权急于回国的愿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1950年春,他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来不及参加毕业典礼,就与华罗庚等人同船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贾有权仍到北洋大学任教,担任副教授。在建国初期各方面物资均较困难的情况下,他自己设计、跑材料加工设备,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恢复了原北洋大学的材料实验室,并开出20几个试验。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在天津大学担任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
1950至1952年间,他除了建立材料实验室外,还为机械系大学生开设高等动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材料等多门课程。1952至1965年间,主要讲授各种类型材料力学。1956年,他与杜庆华、孙训方、张福范四人合编了《材料力学》教材,195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材料力学》教材。以后,贾有权又主编了《材料力学实验》一书,也于195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具有我国特点的全国通用实验教材。
1960年,他组织翻译了《光测弹性力学论文集》一书,此书于196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76年,他又组织三校合译了《全息法在实验力学中的应用》,该书收集了70年代国外最新成就,于197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78年,他和佟景伟等人合编的《光弹性原理及测试技术》一书,列为力学丛书,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此书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61年,贾有权开始招收我国第一名光弹性方面的研究生。1961至1963年间,他为本科生讲授实验应力分析课,又为研究生开设光弹性等课程。除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外,他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
此外,60年代,他还以天津市力学学会的名义,为产业部门举办各种类型的力学理论提高班和讲习班。70年代,又为一机部、交通部举办了光弹、电测、振动短训班。1981年,他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除了担任教学工作外,1953年以后,他还担任了不少行政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地开展电测及光弹性的研究工作。1958年,曾组织我国第一次电阻片实测水压机的研究工作。他于1954年开展活塞环与气缸壁的压力测试的光弹性工作。以后,又对大型水轮机的转轮体三维光弹性进行了研究。1956年,成立光弹科研组后,他担任组长。在他领导下,做了许多工程上的三维光弹应力分析项目。经过30多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设备成套、具有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并能培养高层次研究生的现代化实验室,曾获得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贾有权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要面向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他还坚持科研必须同教学相结合,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或编入教材。他认为:如果教学与科研脱节,则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实验力学并不单纯是实验技术,一定要与力学问题挂钩,为应用与研究服务;实验本身的提高与创新都离不开生产,要将实验、生产和力学新分支研究结合起来。在他的带动下,研究生和他负责的基金项目都是本着这一原则安排的。他密切注视着国际上力学分支的前沿课题,认为实验力学的研究课题必须迎头赶上,才能赶超国际水平。40多年来,贾有权以自己为主或与他人合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10余篇,研究报告30余篇。
“文化大革命”中,虽然他遭到迫害,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为党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决心。
1976年后,贾有权虽已年过花甲,但他仍振奋精神,不辞劳苦地为建立实验力学研究室而努力工作。目前,他仍兢兢业业地为培养博士生继续发挥着余热。
贾有权于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国光测实验力学的带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实验应力分析”还很陌生,当时在国际上二维光弹已比较成熟,三维光弹刚开始研究。1950年,我国还没有人搞光弹研究,电测研究也鲜为人知。贾有权回国后积极宣传电测新技术,1951年,在《天津工程》上发表了《电阻应变片的应用》一文,1953年,他又亲自研制了一台简单的测静荷的电阻应变仪,同时组织力量研究这一课题。1958年,在他的领导下,用电测法对沈阳重型机械厂水压机横梁进行了应力分析。这一实测工作在我国尚属首次。
1952年以前,在他带领下,北洋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自行设计制造了许多设备。当时,苏联学者参观后表示钦佩。他们认为这个实验室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创造精神,实验室虽不大,但对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木材、混凝土等的力学性能均能测试和取得相应的数据。
贾有权从1954至1965年间的重要成果有:
1.提出用光弹性冻结法作为测力手段,测取了内燃机活塞环与气缸壁间的压力分布,并配合电测法和理论计算,找出设计活塞环尺寸的公式,以及蠕变和振动的计算公式。在西方,一直到1960年才有利用光弹性元件作为测力手段的文献,比国外早4年。
2.提出用贴片云纹冻结法与光弹性相结合求解应力分量的方法。此方法1965年以论文形式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一年后,美国光弹性权威a.j.杜莱里(durelli)在美国发表了类似的文章。
3.1965年,贾有权和严承霭设计制造了电阻丝式侧向应变仪。其灵敏度和精度与国外光干涉式侧向应变仪相同。与此仪器原理相似的测量断裂韧性的装置,70年代后期,国外才相继出现。
4.用三维光弹性与数值计算相结合,求解生产中复杂部件的应力分析问题。这是60年代国际公认的先进方法。在1958至1962年间,他领导的科研组对30万千瓦水轮机组上冠进行了数种不同载荷的应力分析,同时研究了光弹性的精度问题,并写出较深入的光弹性综述性的论文。
5.建立多功能的全息台。国外从1967年就开始研究全息光弹性问题,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是从1974年开始研究的,他们大约用了4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国外的同期水平,建立了多功能的全息台,首先解决了地铁道床的应力分析,以后又解决了码头挂钩的接触应力问题。
6.在三维光弹性问题研究方面赶上并超过国外先进水平。国外从50年代开始研究三维光弹性,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大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到1964年已全面(包括原理、技术和设备)赶上了国外水平,在某些方面,如制模技术、常温与高温叠加原理、切片的精度等方面,还有所超过。这与他的合作者宋锦良、佟景伟、高瑞亭、苏翼林、秦玉文等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积20余年的经验,贾有权、佟景伟等于1978年写出了具有我国特点的专著《光弹性原理及测试技术》一书,该书于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此书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原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首席教授北川英夫(hideo kitagawa)认为该书在国际上也是一本好书。
1979年以来,贾有权承担国家科委三项费用合同项目和七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力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的研究”。他所领导的天津大学实验力学研究室承担了其中动光弹、全息动光弹及云纹干涉技术、光测法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等项目。贾有权和他的主要合作者佟景伟、李鸿琦、杨乃霆等以及他的研究生们经过5年日以继夜的辛勤劳动,于1984年胜利地完成了上述项目,写出论文10多篇。这一合同项目于1984年4月通过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有些内容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可取的是自力更生地建成了一个以国产设备为主的、功能齐全的、既能培养学生,又能为生产服务的静动态光测实验室,许多参观过这个实验室的外国朋友无不称赞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
1984至1991年间,由他本人负责的4个基金项目,如“三维应力强度因子光测技术研究”、“应力波作用下的流-固耦合研究”和“复合材料的热应力及断裂的云纹干涉法”等,作出了以下具有创见性的成果:
1.用二维、三维光弹性法、贴片光弹法、全息法、焦散线法、绝对减速法、杂交法求解各种类型的应力强度因子,特别是使用精确度高的云纹干涉解冻法和边界元与云纹干涉杂交法。以上内容有6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反射式焦散线仪是使用t.v.微机及光纤录相装成的一种测金属裂纹的设备,1988年通过鉴定,该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应力强度因子”项目曾获1989年天津大学科学进步一等奖。
2.研究了流体双折射法(即流体光弹性法)。这项研究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1989年提出一个光弹性比拟法,用三维光弹冻结法来比拟三维流场,使用明胶在常温下冻结应力场。在1989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宣读,受到同行的好评。此项成果的论文于1990年在美国《实验技术》上发表。
3.研制出了用于云纹干涉法的漆栅。云纹干涉法是一项灵敏度高的新技术,过去已有数种制栅技术,但不是实验周期长,就是对试件表面要求苛刻。1990年,他和他的学生亢一澜研究成功一种漆栅,只需5—6分钟即可将试制栅制成,大大提高了云纹干涉法的制栅速度,如果再与t.v.录相和微机等图像处理手段相结合,可以在1—20分钟内完成一个试验,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该项成果已于1990年12月通过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培养多种类型人才 开展多样学术活动
1950到1965年间,贾有权主要致力于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他对英美的材料力学很熟悉,并研究了苏联的材料力学,在此基础上,他形成了自己讲授材料力学的风格。他讲课生动活泼,概念清楚,理论联系实际,给同学以深刻的印象。他除讲课以外,还亲自上辅导课和试验课。他对培养青年教师有独立的见解。他认为,凡是新毕业留校的大学生必须通过五关:一是外语关、二是数学关、三是力学基础理论关,四是实验关、五是教学关(要试讲)。在通过这五关以后,才能上讲台讲课。50年代参加工作的材料力学老师们都感到这种培养方法是正确的,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很有益处。
1975到1990年间,他主要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开展教学研究和建立实验力学研究室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10年中,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20多名。在人力不足和科研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他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先后介绍9名研究室的教师去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深造或攻读博士,现已回国7名。这些人都已成为研究室的骨干,其中两名为副教授,三名为教授,两名为博士生导师。
贾有权向来主张,应结合我国的需要,以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他除教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青年教师外,还为产业部门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训练班,培养了光测、电测和振动方面的测试技术人员。
1977年,他在我国首次组建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应力分析专业委员会,并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在任期内,他召开了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多次专题会议。1986年,又创建了《实验力学》季刊,这是我国第一份实验力学方面的刊物。同时,他还兼任《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的编委。
1980年,贾有权率领中国实验力学代表团首次出席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通过这次出访,使国际上的同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实验力学方面的成就刮目相看。
大会主席团特邀请贾有权为国际日全体大会副主席。近10年来,他虽已年近古稀,但依然精力充沛地参加了6次国际会议,广交朋友。1985年,日本无损检测学会实验力学委员会委员长主动提出愿与中国合作召开国际会议。在中国力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于198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日联合国际实验力学会议,他与北川教授分别担任中日两方的主席。1985年,在他访问加拿大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j.t.本德拉(pindera)教授主动提出愿与中国合作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后于1985年5月在天津召开了国际近代实验力学学术会议,由贾有权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本德拉担任名誉主席。他组织的这些活动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的经验交流,为我国在实验力学领域国际交往中争光。
从1956年起,贾有权就热心于学会工作,他前后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名誉理事;第一届实验应力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力学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第三届理事长。同时,他还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曾两次为科普夏令营的青少年讲课。1985年,他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的称号。
现在,贾有权已年过75岁,但他仍活跃在教育科研第一线,他想的不是如何养老,而是如何更多地为人民做点工作,发挥余热。他常说:“如果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不配做共产党员。”他真正说到也做到了这一点。
篇5:袁复礼简介
袁复礼:我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自始至终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奖章”。他在地质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与安特生一起从事过“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在甘肃武威最早发现中国的早石炭世地层;在西北最早发现大批爬行动物化石。他是我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
袁复礼,河北省徐水县人,祖辈为官宦人家,父亲曾中过秀才。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和奉天师范学校教书。袁复礼19到19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19考入了清华学堂高等科,19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美国深造。开始在纽约建筑学校办的暑期学园学习,后来他进入布朗大学学习英文、世界历史、生物学、植物学等课程。一次他听了有关海滨地貌的讲演,由于大自然的奇异现象使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19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学习地质学,19获学士学位。在学习期间,他广泛汲取各种先进知识。他帮助一位数学老师翻译了《永乐大典》中的“中国山水地形”(郭璞《葬经》)。他十分注重实践,在夏夜里,刻苦地进行天文测量,还到过得克萨斯州进行三角测量,到俄勒岗州学习潮汐观测,还参加了纽约市地下铁道的工程地质工作。他研究了哈德逊河西岸玄武岩的重力分异,第一个在那里划分出了橄榄岩,他于19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美国布朗大学教世界史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袁复礼跟他学到了许多考古知识。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协助导师整理采自世界各大矿床的岩石和矿石标本。6年丰富的学习生活,为他一生从事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1月因母病提前回国,被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聘为技师。1921年12月应江苏省实业厅邀请到南京凤凰山铁矿指导勘探工作,第二年提交了储量报告。1921年冬,袁复礼同瑞典学者j.g.安特生(andersson)到河南渑池仰韶村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获得了重要发现。1923年5月到1924年8月他到甘肃作地质调查,首次确定了我国有早石炭世晚期地层。1923年到1926年曾在北京大学兼课,192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25年冬到1926年夏,2次到山西夏县西阴村作考古工作。1927年5月到1932年5月参加中瑞合作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任中方代理团长3年,发掘到各类爬行动物化石72具。1932年到1937年在清华大学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学校南迁到长沙,他在长沙临时大学任教。1938到1946年,袁复礼一直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地质人才。抗战胜利后,1946年学校迁回北京,他继续在清华大学任地质系教授,再次担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他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授。此时,他年逾花甲,不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专心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他在冀东完成了迁安、卢龙、滦县简测地形图,并在迁安铁矿进行过铁矿评价及圈定矿体的工作;他参加了长江水利综合考察和三峡水利枢纽的选址工作;参加了黄河中、上游水利考察和三门峡、刘家峡的选址工作;曾为北京地铁选线献计献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虽然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还孜孜不倦地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并以深厚的外文功底和广博的地质知识,参加编译了《现代科学技术词典》、《韦氏大辞典》和《英汉辞海》;审校了《英汉常用地质词汇》、《英汉地质词典》等外语工具书;重新回忆整理发表了西北考察回忆录。
袁复礼参加创立中国地质学会后,从1922年起即为该学会会员,曾任理事、名誉理事。还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理事,李四光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燃料工业部顾问(1950年),河北省政府工业厅顾问(1951年),河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1950年),河北省第一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1951年),河北省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1958年、1963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
袁复礼是我国地质学界的一位老前辈,他参加的地质实践十分丰富,为发展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倡议成立中国地质学会,首次发现中国早石炭世地层
1921年11月,袁复礼从美国留学归来,决心以所学的地质知识报效祖国。当时正处军阀混战时期,开展地质工作十分困难,他与1920年从美国学成回国的谢家荣交谈认为:欲发展地质科学,当务之急应建立一个学术团体,以便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开阔视野,跟上时代。他们向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和矿产股长翁文灏提出建议,得到了他们的赞同。丁文江责成他们用英文起草了《中国地质学会章程》,经外国学者葛利普修改和审定,最后由翁文灏译成中文。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会之一,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和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成立会上,他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编辑。在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时期,袁复礼做了大量基础地质工作,而最重要的是1925年在甘肃武威(现划归天祝)西南35公里的“臭牛沟”发现了丰富的海相化石,其中有许多新的属种,如袁氏珊瑚(以袁复礼姓氏命名)、大长身贝等,其时代与西欧的“韦宪期”相当,为此,他第一个确定了我国有早石炭世地层,为我国南、北方石炭纪地层、古生物对比和古地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袁复礼应用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和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开出了新中国第一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编出了中国第一本《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首次提出了中国第四纪地质的特点和分区。他是我国地貌和第四纪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在国内第一次发现大量爬行动物化石
1927年10月,中国和瑞典联合组成了西北科学考察团,瑞方团长斯文赫定(sven hedin)博士和中方团长徐炳昶教授,将袁复礼在新疆最初发掘到七具完整的三叠纪爬行动物化石的消息向国内外通电后,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和国外的一些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条消息,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重视。3年前,美国人r.c.安德鲁(andrews)在蒙古发现了恐龙化石,他曾嘲笑中国人无能。袁复礼历经磨难,不畏艰险,终于不负众望,在北疆等地共发现和采集了72具爬行动物化石,其中比较完整的新种有:新疆二齿兽(dicynodonsinkiangensis)p2;布氏水龙兽(lystrosaurusbrooni)t1;赫氏水龙兽(lystrosaurushedini)t1;魏氏水龙兽(lystrosaurusweidenreich)t1;袁氏阔口龙(chasmatosaurusyuani)t;袁氏三台龙(santaisaurusyuani)t;奇台天山龙(tianshansauruschi-taiensis)k1;宁夏结节绘龙(pinacosaurusninghsiaensis)k等。发现如此众多而且完整的爬行动物化石,不仅有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而且有古生代晚二叠世的,这在当时是轰动中外的重要发现。在古生物进化史上,早期兽形类动物化石的发现和它们的地理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以前,外国学者在非洲的卡鲁群中找到了二叠、三叠纪的水龙兽和二齿兽等化石,后来在乌拉尔山西北坡也找到了,这次在新疆也发现了同类化石,这对早期兽形类动物的分布和演化中心的研究,对确定当时几个古大陆的再造,以及全球构造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从此,我国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袁复礼为中国二叠、三叠纪陆相地层和古脊椎动物的研究,为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后人谈到袁复礼在西北考察中的功绩时,都十分敬重他的精神。30年代的新疆,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十分严酷,许多地区盗匪横行、野兽出没、渺无人烟、四野荒凉。袁复礼在新疆5年,靠驼运和步行,在“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险恶环境中考察。1928年9月下旬到10月末,袁复礼带领的小队在三台以南5公里的大龙口,发掘到了分属42个爬行动物个体的袁氏阔口龙和袁氏三台龙等化石。1930年夏第二次进入大龙口,又采掘到分属15个个体的赫氏水龙兽等爬行动物化石。12月6日,他们在奇台县北70公里的白骨甸,在晚侏罗世泥质砂岩的一个风蚀残丘上,又发现了两架大型恐龙骨骼,当时天寒地冻,朔风呼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发掘。后来袁复礼给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的信中,追述了他们发掘天山恐龙的过程:
“该地无人无水,弟在冬季11月28日抵该处,见化石层即停止(该处最宜秋季开采,夏季大风,炎热,温度37℃,无水)。次日大雪,弟等取雪煮水,作饮食之用。后3日大风,将地雪融化,只得令驼夫每2日至煤窑取水4驼筒。12月中旬.雪又绵延,水无问题,而发掘则成问题。因此次大雪以后,地面岩石将冻坚固,无法使用锥斧及其它细小工具,只有采左近琐琐柴,在一个帐房内炼木炭并煮水,及做大锅面糊,在一个帐内采天山龙,无帐房,飞大雪,柴不燃,水亦不热。采掘方法系将木炭烧红,布满地上,在地上已融化之石渣中,遇骨骼,即将开水注入,使骨与沙分离,并加小凿凿出,立刻用热面糊及麻纸白布裹好,常常不干即冻。3月中旬回迪(即乌鲁木齐),运到迪化后,将冻包放日光下,布纸浆糊一起解冻,石沙亦有堕落。如此,所采恐龙四五大包,晒了1个多月,布又洗过再重新包好。”
为了发掘一个大型的恐龙骨架,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连续工作了约4个月。恐龙发掘出来了,而袁复礼的脚却冻伤了,回到乌鲁木齐后,经过手术和休养3个月才痊愈。实为青年探考家之楷模。
新疆考察结束,各团员都取道西伯利亚乘火车东归。袁复礼则选一条新路线,于1931年11月离开乌鲁木齐,继续考察东归。他为了寻找1927年西行时发现但没有来得及做工作的红沙层,自己带一小队人绕道往南追索。1932年3月4日,在人烟稀少的沙丘中,又发现了一具大型恐龙“宁夏结节绘龙”。
发现如此众多而且完整的爬行动物化石,当时在世界上实属少见,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世界各地演讲,谈到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功绩时,总是把袁复礼的发现放在第一位。袁复礼为此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奖章”。
我国考古事业的先驱之一
过去,世界和我国一些学者,不承认中国存在石器时代。1920年秋天,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矿政顾问的瑞典学者j.g.安特生(andersson),派人到河南采集古生物化石时,在渑池县仰韶村向村民买到了许多石器,引起了他的注意。经中国政府批准,袁复礼和安特生于1921年10至12月到仰韶村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袁复礼在参加发掘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袁复礼回忆,他和同事们在仰韶村对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进行发掘,收集到带土的实物十余箱,其中有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陶器中多是粗陶,但也有一种素陶,内外都磨得很光滑,外部纹饰十分精美,上有人、兽形的盖纽。1923年安特生将发掘的成果,以《中国的早期文化》(anearly chinese culture)为题发表。袁复礼把其节要译成中文,取名《中国远古文化》。1924年他应清华大学校长之请,为学生作了《石器时代》的报告。此项发掘,揭开了我国史前社会研究的序幕及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第一页,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进而推动了国内的考古工作,在黄河流域也陆续发现了同样性质的村落遗址一千余处。人们为纪念最初的发现,都以“仰韶文化”来命名同一时代的文化。“仰韶文化”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1925年冬和1926年深秋,一支由李济和袁复礼两位青年学者组织的小型田野考古队第二次前往山西省南部夏县的西阴村进行考古,挖掘一个他们上次调查到的名叫灰土岭的遗址。2个月内,他们采集了76箱出土文物,带回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在发掘中,采用的工具虽然简陋,但操作十分精心,采集到的陶片没有工具摩擦的痕迹。对出土文物,采取“三点记载法”和“层叠法”等方法登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进行的用现代考古学方法所作的遗址发掘。以后学术文化界充分肯定了这次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认为它是考古学上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科学方法结合较好的一个实例,推动了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
从事地质教育60余年,培育了几代地质学家
早在1922年9月,袁复礼就在北京大学兼课,讲授地质学。从1932年起,袁复礼在清华大学任教,担任地学系系主任,当时图书设备较缺,他四处奔走筹集经费,添置标本、图书和仪器;师资力量缺乏,他多方聘请优秀人才来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南迁。1938年2月,他和闻一多、黄子坚、李继侗等10多位教师组成“湘黔滇旅行团”,爬山涉水抵达昆明。一路上,他不顾旅途劳累,指导学生采集各种标本、观察地质现象和测制路线地质图。学校迁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此时办学条件极为困难,他以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传授广博的知识来加以弥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从西康、四川和云南等省承揽一些地质调查或勘查矿产的任务,让学生增长实际知识和学会野外工作方法。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毕业后的出路。当时,昆明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袁复礼坚持站在进步学生一边。有一次,他出校门时,特务认出他是联大教授,要他表明对罢课的态度,他表示坚决支持学生罢课,遭到了特务们的毒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急需地质人才,他领导清华大学地质系与北京大学地质系合作培养了200名新型地质人才(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留下的地质人员的总数)。并给海外的留学生写信,号召他们回来报效祖国,邀请分散到各地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袁复礼知识广博,讲授过地文学、地理学、地貌学、地形测量学、地质制图学、普通地质学、矿床学、岩石学和地史学等课程。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已成为知名的地质学家、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74名学部委员中,就有29位是他的学生。袁复礼的学识、品德和学风,教育和影响了几代学子。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学部委员程裕淇说:“50年前受袁老师的教诲,对我这50年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把袁老师的工作精神带到实践中。”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郝诒纯回顾说:“1940年听袁老师讲述新疆考察的情况,就立志要到新疆工作,1974年才实现了这个愿望,继承了袁老师的事业”,她把在新疆发现的一个古生物新属定为袁氏属,献给了她的老师。北京市地质局总工程师董新菊说:“我就是遵照袁老师要我们重视野外实践的教导,一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工作。”
“诲人常恨少,九十何曾老?桃李沐春风,新花胜火红。”这是袁老30年代到50年代的几十位学生祝贺袁老从事地质教育工作60年的献词,表达了他的几代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简历
1893年12月31日 生于北京市。
1912年 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
1913—1915年 清华学堂高等科学习。
1915—1917年 美国布朗大学学习。
1917—1920年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
1921年回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
1927—1932年 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
1932—1937年 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系主任。
1938—1946年 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教授。
1946—1952年 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
1952—1969年 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
1964年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1987年 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
1987年5月22日 在北京逝世。
主要论著
1 甘肃平凉奥陶系笔石层.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5,4(1):19—20.
2 袁复礼.甘肃东部地质略记.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5,4(1):21—28.
3 袁复礼.甘肃西北部石炭系地层.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5,4(1):29.
4 袁复礼,杨钟健.水龙兽在新疆的发现.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34(4):573——580.
5 袁复礼,戈定邦.新疆乌鲁木齐南部(十四户)一种鱼化石的发现.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丙种),1936(1).
6 袁复礼.新疆古生代晚期与中生代地层的巨大不整合.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丙种),1936(1).
7 flyuan.thediscoveryoftheromorphreptilesinthemesozoicstra-taonnorthoftianshan.geografiskaannaler,1935(17).
8 袁复礼.蒙新五年行程记,上下卷(油印本).1937.
9 袁复礼.湘西黔东金矿观察报告(油印本).1938.
10 袁复礼.西康冕宁县麻哈金矿勘察记(油印本).1939.
11 袁复礼.会理凤山营马鞍山金矿勘查记(油印本).1939.
12 袁复礼,苏良赫.会理通安拉治沟金厂勘查记(油印本).1939.
13 袁复礼.准噶尔盆地地质(第一部分).清华大学科学报告,丙种第一册第三分册,1948.
14 袁复礼.云南横路横格锌矿.清华大学科学报告,丙种第一册第三分册,1948.
15 袁复礼,茹廷锵.西康盐源县洼里金厂.清华大学科学报告,丙种第一册第四分册,1948.
16 袁复礼.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以南大龙口及水西沟一带地质、岩层及构造.石油地质,1955(20).
17 袁复礼.第四纪地质研究及和它相关联的一些问题.土工汇刊,1956(2).
18 袁复礼.新疆准噶尔东部地质报告.地质学报,1956,36(2):113—132.
19 袁复礼.新疆天山北部山前拗陷带及准噶尔盆地陆台地质初步报告.地质学报,1956,36(2):133—143.
20 袁复礼.长江河流发育史的补充研究.人民长江,1957(2):1.
21 袁复礼.中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的一些资料.第四纪地质研究,1958(2).
22 袁复礼.三门峡第四纪地质和其相关的一些地质问题.三门峡第四纪地质会议文集,1959.
23 袁复礼主编.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24 袁复礼.天山北部中生界兽形类爬行动物化石的发现.地球科学,1981(1):1——3.
25 袁复礼.新疆准噶尔东部火山岩.地球科学,1983(4):5—14.
26 袁复礼.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中国科技史料,1983(3—4);1984(1—3).
27 袁复礼,杜恒俭.中国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地质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 徐炳昶.徐旭生西游日记(1—3册).大北印书局,1930.
〔2〕 jg.anderssonchildrenoftheyellowearth.london,keganp.trench,trubner&co.ltd.1934.
〔3〕 张锦桂.志在山川行,愿做铺路石.地球,1981(1):28—30.
〔4〕 杨光荣,徐乃和.探宝藏足迹遍中华,育英才桃李满天下.地球科学,1983(4):1—3.
〔5〕 杨遵仪,苏良赫,王鸿祯等.先生的历史功绩与高尚品德永存.中国地质报,1987,6,8.(第二版).
〔6〕 徐恒,王忱.他们的功绩与精神永存.人民日报,1987,5,20.(第五版).
〔7〕 杨遵仪主编.桃李满天下——纪念袁复礼教授百年诞辰.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1—295.
篇6:李复言简介
李复言
李复言 唐小说家。名谅,字复言。陇西(今属甘肃)人。顺宗时,王叔文曾荐 其为谏官,推许甚至(见柳宗元《为王户部荐李谅表》),元和时任彭城令,后历任苏州刺史、汝州刺史、泗州刺史等职。大和间尚在世。与白居易友善,有诗倡和。应举时,缴纳“省卷”中有小说《纂异》一部,被斥为“事非经济、动涉虚妄”,因此罢举。所著有《续玄怪录》。
篇7:男生贾里简介
《男生贾里》出版后,被誉为“近年来难得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的长篇小说”,“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讲什么内容吧!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1994首届“巨人中长篇儿童文学家”,1995第三届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图书评选一等奖,首届上海优秀少儿读物评选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庆祝建国5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它在多种重大奖项的评选中名列**,还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同名电视连续剧;它已多次重版,印数达近二十万册,并出版了中文繁体字版、日文版、英文版……
《男生贾里》采用的是喜剧笔调,但其中有些章节却让人读得鼻子发酸。我敢肯定,作者在这些地方是投入了她的真生命的。如“选举**”和“生日派对”,内涵相当丰繁复杂,令人回味不已。“三剑客”和“冒险的时代”让人笑得捧腹喷饭,却暗含着人生的苦涩和少年内心特有的尴尬。
――著名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 刘绪源
内容简介
男生贾里可不是个平平常常的人物,他的故事真不少!这个大男孩聪颖、热情侠义,他周围的伙伴们一个个也都不同凡响,经常会做出点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采的少年生活,看到他们有滋有味的成长历程。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画面,情节引人,语言幽默,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秦文君,女,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开始创作,已出版作品三百余万字。其中《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十六岁少女》《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多次荣获各种儿童文学大奖。特别是在由少年儿童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奖”中,她曾多次名列榜
目录
一种情结――自序
1.舞台明星
2.三剑客
3.小丑
4.家庭轶事
5.苦恼的作家
6.冒险的代价
7.爱心
8.选举**
9.生日派对
10.戏院风云
11.父子之间
12.口吃患者
13.计策
14.临时户主
15.硬派女生
16.抄袭案
17.野炊
18.伟人细胞
19.三足鼎立
20.老鹰服务队
21.家里的丫头
22. 胜败体育节
23. 林武翔之夜
24. 古板的老爸
25. 书友庄静
26. 风村宣言
27. 校园恶少
28. 奇异的女生
29. 师生之间
30. 时髦的计划
31. 贾家大事记
32. 神圣的情感
1.放学后小说简介
2.神曲简介
3.《活着》简介
4.边城简介
5.活着小说简介
6.武士之心简介
7.童年简介
8.《世说新语》简介
9.群山回唱简介
篇8:贾祖璋简介
贾祖璋《一树独先天下春---漫话梅花》
贾祖璋
王象晋《群芳谱》曾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为遗憾,的确这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每种植物的花和果实都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以外,一株植物,营养物质有限。用来滋养美丽巨大的花朵,就难以再结出鲜美肥硕的果实;反之,丰子果实,就只能啬于花朵。不过,普遍之中,也会有特殊,如梅杏桃李等便是既有好花,又有美实,两者兼具。而且都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尤其值得重视。这里单说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现在四川大渡河上游丹巴县的山谷地带,雅砻江下游会理县的山间台地,川鄂边界的山岳地带,以及广西兴安山区的沟谷间,都有野生梅树。《诗经·秦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陶宏景《名医别录》:梅“生汉中川谷”。可见,古代梅也生长于秦岭南北。
《诗经》还记载栽培的梅,如:
摽(biao,落下)...顷筐塈之。(《召南》)
山有佳卉,侯栗侯梅。(《小雅》)
墓门有梅,有枭萃止。(《陈风》)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以《曹风》)可见从陕西到山东,黄河流域,都栽培梅树。
《夏小正》:“正月梅杏柂桃则华。”“五月煮梅。”’《夏小正》可能是春秋时期把国的文献,为孔子所称道。它保存了夏代的一些风俗习惯。“则华(花)”记载梅的物候,“煮梅”指出梅的用途。这样,梅的栽培和食用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周代以前。
《左传》:“和如羹焉,水火醯(xi,希)醢(hai,海)盐梅,以烹鱼肉。”“醯醢”是醋和酱,把梅与醋酱盐并列,可见当时梅是作调味品用的。
尽人皆知的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关于梅子生食的较早记载。《齐民要术》引《诗义疏》 : “梅,杏类也,树及叶皆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酢,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酥,置羹臛(huo,肉羹)齑(ji,细末)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除了作调味品外,生食和制作蜜饯,与现代相同。又制成乌梅和白梅用作下气、除热、安心药,也早有记载。
三十年代,我写过一篇关于梅的文章,收入《生物素描》。说到我国古代只重视梅子的实用价值,后来才注意到它的花朵,最后便推崇它高洁耐寒的性格。自认是一种创见。不久前,读到杨万里《和梅诗序》,才知道他早已这样说了,深愧坐井观天,见闻不广。他说,梅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诗经》等典籍,都只说梅实,不提梅花。《离骚》列举各种香草瑞木,也遗漏了梅花。到六朝,梅才以花著名;经过唐宋,梅便居于桃李兰蕙的首位。以下就他的意见补充阐发一下。
《说苑》记载越国使者赠送梁王一枝梅花,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所以会千里迢迢,带去作为礼品。晋代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人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
折梅达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较早的重视梅花的两个故事。
梁何逊在扬州,官舍有梅一株,他常在树下欣赏吟咏。后来在洛阳,又想起梅花,便再去杨州,正逢梅花盛开,竟终日看花不止。何逊是一位喜爱梅花的诗人,所以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是,从晋代到六朝,诗人歌咏梅花,大部分还只是慨叹梅花的易于飘落。
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梁简文帝萧纲《梅花赋》)
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烟。(鲍泉《咏梅花》)
叮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常唱《梅花落》。(江总《梅花落》)
对户一株梅,新花落故栽…·倡家怨思妾,楼上独徘徊。(徐陵《梅花》)
梅花飘荡,任人朝攀晚折,与轻薄少年为伍。只能引起贱妾倡家的愁思而已。
唐代是从轻视梅花到重视梅花的过渡时期。
馨香虽尚尔,飘荡谁复知?(张九龄《庭梅咏》)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消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张籍《梅溪》)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秦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技开。(释齐己《早梅》)
从飘荡消落转变为不“信笛中吹”,进而推崇它素艳清香,突出耐寒的习性,对梅花的看法逐步向宋代人的思想靠近。
与陶渊明爱菊一样,宋代出了一位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物以人贵,孤山梅花,就为人所称道。林通的梅花诗,又多名句传诵于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山园小梅》)
小园烟最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
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如:
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王珪)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苏轼)
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著《范村梅谱》,称梅花为“天下尤物”,说经营园林,首先要种梅树,愈多愈好,其他花木,无关轻重,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
同时,梅花就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各种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以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成总集,如前述杨万里《和梅诗序》说,那位和梅诗作者陈晞颜搜集到的原作有八百篇之多。而且早在北宋已有总集《梅苑》,后来又有《梅花鼓吹》等多种。另有几种《梅花百咏》则是个人咏梅诗的专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臣于谦,也有一本《梅花百咏》,他是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吧。史可法殉国后,扬州梅花岭上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家,增添后人凭吊景仰的情怀。
梅花在国画的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宋代著名画家赵昌的《四喜图》就画有雪后梅花。明代起流行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便以梅为首。各种画谱都讲到画梅。另有画梅专著。如《梅花喜神谱》,南宋宋佰仁撰,共二卷,上卷分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五类;下卷分烂漫、欲谢、就实三类。图一百幅,每图都附五言绝句一首。明代有刘雪湖《梅谱》汪懋孝《梅史》,也都是画谱。
成片梅林,缤纷开万树,如苏州邓尉,无锡梅园,杭州西溪,武昌梅岭,都是赏梅胜地。花雪相映,冰清玉洁,幽香淡淡,弥漫空际,因而被称为香雪海。它是报春之花,迎雪斗风,显出顽强的生命力。林逋之后,人常以梅花喻高人逸士,如“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类,自不再适用于现代。
古人还特别重视古梅,《范村梅谱》说: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偶然也有。“其枝樛(jiu,向下弯曲)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苔须就是地衣类的松罗。陆游《古梅》诗说:
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一朝见古梅,梅亦坠凡境。
梅花散发淡淡的芳香,别种花木全都可以不要;如果能有古梅,那末作为尤物的一般梅树也不足道了。陆游比范成大更加推崇古梅。
范成大记载了成都的卧梅,号梅龙,相传是唐代种植的。还有清江酒家一株遮阴几间屋子的大梅树。现在浙江台州国清寺有一株隋梅,干已半枯,依然枝繁叶茂,花覆半庭,当时范成大大概没有知道。
范成大还移植古海,观察藓苔生长情况。他说:“从会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其自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变移。”他认为会稽距范村远,湖州距离近,原产地土质不同,所以藓苔一落一不落。他的措施和结论是否完全正确,无法论述,但存心对照比较,暗合科学实验精神,是可贵的。
《范村梅谱·后序》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把古梅的神韵,作为欣赏梅的准绳。又说“近世始画墨海,江西有扬补之(充咎)者尤有名。……观杨氏画,大略皆气条耳。虽笔法奇峭,去梅实远。”这又要求画梅必须表现古梅的神韵。
范氏贬低的“气条”是什么呢?他说,新嫁接的幼树,往往抽生直上的嫩技,长达三四尺,“吴下谓之气条,无所谓韵与格矣。”还有一种“短横枝,状如棘针”,花朵密缀,“亦非高品。”这气条便是园艺学上所说的“徒长板”,短横枝则是结果枝中的“短果枝”,状如棘针的是短果枝中的“针技。”范成大憎嫌它们不韵无格,但留下“气条”这类名称,却是有价值的科学记载,同时也显得范成大对梅花的观察和记载,相当细致正确。
盆栽的梅花特称梅桩,也多重视模仿古梅枯干樛枝,古拙怪奇之状。或弯曲主干,蟠绕枝条,精心修剪,使成种种形状。与范成大同时的张磁,著有《梅品》一书,已经讲到“蟠给作屏”,可见梅桩起源很早。但张磁认为这是梅花的屈辱,与百余年前龚自珍的见解相同。龚自珍把梅桩叫做病梅,特意撰《病梅馆记》一文,虽然他是借物喻人,用以揭露封建旧习束缚人才的弊害的。他说“梅以曲为美”,“以欹(ji,斜)为美”,“以疏为美”,仅仅是文人画上的一种癖好。“砍直、删密、锄正”,阻曷生机,于是江浙的梅都病了。他购买三百盆,毁掉花盆,解去棕缚,种在地上,希望五年以后,全都成为生态自然的梅树。
当然撇开讽喻的用意,从园艺的角度来看,梅桩也是一种艺术,现在也还是需要的。
植物经过人工栽培,大都能发生变异,分化成不同的品种。梅栽培历史久远,《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梅已有七种:
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
梅七:朱梅、紫诺梅、紫蔕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仅有名称,未加说明,所以难以知道这些梅树的性状。如“紫华梅”,显然就是紫花梅,梅花原本白色,二千年前已经有紫色的了。“同心梅”是一朵花里有两个花心,就是心皮不只一个的。
《齐民要术》引录时,“燕梅”作“燕脂梅”,是指果实的色彩。“猴梅”作“侯梅”,大概是以出产的人家命名的。
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梅的品种的记载,北宋梅尧臣有《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重台梅”就是的台阁梅。石曼卿、苏轼有《红梅》诗。宋徽宗赵佶《御制艮岳记》“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趺,芬芳馥郁……号绿萼华堂。”堂以“绿萼华”名,一就因为万数梅树都是绿萼梅。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大隐庄梅……盖早梅,香甚烈而大。”这是北宋时代四个梅花品种的记载。
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最早也是唯一的话录。范成大搜集当时苏州地区所有的各种梅树,陆续栽种在家园里,每得一种。记录一种,会成一帙,再加前后序文,便成这本《梅谱》。过去都说这书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实际上第五种“古梅’”,并不是梅的一个品种。第十二种“蜡梅”,他自己就说“本非梅类”。所以记载的梅一共是十种,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湘梅、红梅、鸳鸯梅和杏梅。其中从重叶梅至鸳鸯梅五种是花梅其他五种则是果梅。
清初《广群芳谱》一书,,在《花谱》部分转录《群芳谱》所记梅花十三种,并增加《范村梅谱》四种,《花镜》五种,共计二十二种。《果谱》部分转录《群芳谱》十二种,增加《范村梅谱》一种,《具区志》二种,共计十五种。两者共计三十七种,但有十种重纪、实际只有二十七种。大部分没有注明出处,从名称看是杂采《〈尔雅》、《西京杂记》、《范村梅谱》、《花镜》等书的。
对于梅的品种,首次作植物学分类记载的,是已故的林学家陈嵘,他著有《中国树木分类学》,作为《中华农会丛书》之一,于1937年在南京刊行,现将其中所记梅和它的变种的名称及性状摘录于后:
梅(诗经)[别称春梅(南通);柟(尔雅);橑(加草头)(礼记,广志)
学名 prunus mume sieb.& zucc
变种。
(1)绿萼梅(花镜)p.mume var. viridicalyx mak.
璋按。出处应为范村梅谱
(2)品字梅(花镜)p.mume var. pleiocarpa maxim.
心皮在一花中有三至七枚,一花内能结数果实。
(3)早梅(群芳谱)p.mume var. microcarpa mak.
花小,单瓣。果实小,圆形。
璋按:出处应为洛阳名园记。
(4)*细梅p.mume var.cryptopetala mak.
萼绿色而微带紫色,花瓣五片,甚小。
璋按:*号表示这个汉名是陈氏目拟的,下同
(5)杏梅(花镜)p.mume var.bungo mak.
枝强大,小枝暗紫色,叶大,花亦大。半重瓣。
璋按:出处应为范村梅谱。
(6)*毛梅p.mume var. goethartiana koehne
叶、花梗、萼、子房与花往下半部均有毛。
(7)*白梅p.mume var.alba rehd.
花白色,单瓣。
(8)红梅(花镜)p.mume var.alphandil rehd.
花粉红色,重瓣。
璋按:出处应为石曼卿诗。
(9)冰梅(花镜)p.mume var. albo-plena bailey
白色,重瓣。
(10)照水梅(花镜)p.mume var. pendula nichols
枝下垂,花开时朵朵下向而香浓。
(11)*光梅 p.mume var. tonsa rend.
叶近於平滑无毛,花白色。
(12)*香梅 p.mume var.laciniata maxim.
叶楔形或披针形。花有香气,淡红色重瓣,亦有单瓣者。
依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全国梅树品种已在二百种以上。随着果树园艺和花卉园艺的日益发展,花实齐美的梅树将对我们有用。我们将对它更加重视和珍爱。
篇9: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
姓名: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3年
籍贯:陕西丹凤
贾平凹(男)(1953—)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上初中时“文革”爆发,因父亲的原因全家受牵连,中途辍学在家务农,后还在建筑工地从事过重劳动等。1972年被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以《满月儿》(《上海文艺》1978年8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80年调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3年起任作协陕西分会专业作家。贾平凹是个多产作家,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早晨的歌》、《腊月·正月》。《天狗》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商州散记》、《红狐》等。其中《腊月·正月》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罕飞马文学奖。80年代初的小说《二月杏》、《好了歌》曾因“不健康倾向”而遭批判,90年代初又因小说《废都》中过多的性描写而引起争议。他早期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主要是以陕南山村的普通人为题材,抒写恬淡的生命旨趣。自“商州系列”起,从历史的深度展现商州地区的古老民风,旨在向商洛文化寻根。近来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识渐浓,离民间乡土渐远。他的文笔纯熟流畅,有很强的语言把握能力。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一双袜子》、《满月儿》、《商州》、《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山地笔记》、《早晨的歌》、《腊月·正月》、《天狗》、《月迹》、《爱的踪迹》、《商州散记》、《红狐》、《浮躁》、《二月杏》、《好了歌》等
篇10:红楼梦贾兰简介
红楼梦贾兰简介
要想说贾兰,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他的出处。而说到他的出处,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世所推崇的名著,那就是《红楼梦》。《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家曹
要想说贾兰,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他的出处。而说到他的出处,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世所推崇的名著,那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一本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而《红楼梦》更是名列榜首,为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是梦觉主人序本所起的名字,原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有叫它《金玉缘》、《风月宝鉴》、《情僧录》、《还泪记》、《金陵十二钗》等名字的。本书原作者为曹雪芹,后来曹雪芹因病去世,此书未完,便有无名氏为其续写,最后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完成。
曹雪芹写的这本《红楼梦》,充分体现了他的反叛意识,以及其超前的观点。他对于封建社会各个方面的批判,以及提出的带有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都是他超前观念的体现。他所著的《红楼梦》更是因为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来被人们称道。不仅如此,因为这本书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系统的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因此也具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红楼梦》的复杂性、可读性,丰富性,使得古今学者为之沉醉,他们致力于研究《红楼梦》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够将这本带有许多谜题的小说,解读透彻,因此衍生了一个独立的学派“红学”。今天咱们所要介绍的贾蓉,便是这本著名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贾兰,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其父为贾政嫡长子贾珠,母亲为李纨。贾兰的父亲贾珠,是贾宝玉的嫡亲哥哥,才能极好,很得贾政夫妻喜爱,可惜英年早逝,只留下了贾兰这么一个遗腹子。贾兰的母亲李纨,是李家的姑娘,年轻守寡,心如死灰,只一心守着贾兰过活。我们看贾兰这个人,可以发现他性格的成形,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自身身世的影响。
贾兰是贾政的嫡孙,照理来说他在荣国府地位应该极高。但事实相反,贾兰在书中其实是个边缘化了的人物,在书中出场极少,也不受到众人的关注,多数时候都被人们下意识的忽略了。这所有的原因,皆因他有一个衔玉而生的二叔。看贾兰母亲李纨的判词,贾兰最后应当凭借自身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而在续写本中,则明确写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七名举人。
贾兰是贾宝玉的侄子,但家中大部分长辈只关注贾宝玉一个。他和自己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的教导下,一心研读四书五经,进而考取功名,为自己谋取出路。在《红楼梦》中,贾兰和贾宝玉正好相反,贾宝玉自身便带有叛逆性格,而贾兰则是受正统儒家教育长大的孩子。他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上对各类书经的研读,可谓“知书达礼”的典范,在学识上远远高于贾宝玉。
之所以说贾兰是个受到传统的封建人,不仅仅表现在学识,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看见封建礼教对其的影响。
贾兰与贾宝玉年岁其实相差并不远,当他却一直坚持叫宝玉“叔叔”。在射鹿那一节“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何意,甲侧:余亦不解。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甲侧:前文。庚侧:此等文可是人能意料的?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甲侧:奇文奇语,默思之方意会。为玉兄之毫无一正事,只知安富尊荣而写。庚侧:答得何其堂皇正大,何其坦然之至!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而看他那一句,“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可以看出,平日里除了看书,他另一个消磨时间的地方,就是演习骑射,再没有如宝玉等流,和丫鬟们打闹的情况。由此可见,他的君子作风。
另外一方面,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贾兰的学识应该都是高于贾宝玉的。但是贾兰却经常拿着书本,前去找宝玉请教,解答疑惑,可见他对学识的专研。
篇11:贾继增简介
贾继增:让中国农民感动的科学家
新华社记者 徐京跃
贾继增,一位致力于让祖国大地丰收、使中国农民感动的农业科学家。
他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他执着地寻找并克隆优异新基因
这位立志改变中国农业科技落后面貌的农业科学家,1945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农村。青少年时期,贾继增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的日子,吃过树皮、树叶。他从小务农,切身体会到,增收或减收一粒粮食对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
中学时代,他就立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1965年,他的3张高考志愿表填写的全是农业院校,后来如愿以偿地考进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70年,他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商洛一个山区中学当教师。凭着对农业科研的兴趣与爱好,他开始了自己的初级农业实验研究,进行小麦杂交育种、栽培实验,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贾继增考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小麦品种资源研究,正式走上了农业科研的道路。
他从事农业科研30多年,一直执着地寻找并克隆能够让小麦高质、高产、抗旱、抗病的新基因,并成功地走在世界同行的前列。他们培育的抗白粉病的优异新种质,可在较长时间解决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缺乏的难题,提高小麦产量5%至30%。
他满怀深情地说:开发更多的优异新基因,培育更多的优异新品种,使农民种粮可以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健康、保护环境,这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责任。
他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集体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发誓不能让中国农民种中国豆、侵外国“权”
贾继增一直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也就是从成千上万的种质资源中发掘并克隆优异新基因,这是培育优异新品种的基础。
在这一科研领域中,他很快了解到,我国有丰富的作物基因资源,仅国家种质库就保存有33万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基因大战”正悄然而至。许多重要的优良基因存在于种质资源之中。目前种质资源是没有知识产权的,只有从中开发出的基因进行专利登记后才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贾继增深知,世界范围内的基因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发达国家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正加紧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种质资源中鉴定与克隆基因,然后将其转变为他们手中的专利,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对一项源于中国的大豆研究申请专利,一旦批准,中国农民种豆就有可能被指责为侵权,中国一些大豆产品会因此无法出口。类似的危机还可能发生在我国的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上。贾继增心急如焚,他发誓,决不能让中国农民种中国豆、侵外国“权”的事实发生。
如何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发掘优异基因并提供利用,是摆在中国农业科学家面前的艰巨任务。近年来,贾继增和同事们先后进行了“973”“863”等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申请。由他和张启发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通过5年的努力,已经构建了水稻、小麦和大豆三大作物的核心种质,初步发现了我国三大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对于这三大作物的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立志将我国的种质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库
近10多年来,在我国的种质资源研究方面,贾继增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他和同事们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新基因,创造出一大批优异新种质。其中的抗白粉病优异新种质,可在较长的时间解决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缺乏的问题。
1990年,他在国外学术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分子标记技术的文章,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对未来的作物种质资源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当时英国剑桥实验室在小麦分子标记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他放弃了去美国进修的机会,来到剑桥实验室进修。他在一年的时间内除了完成实验室交给的研究项目外,还完成了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从国内带去的小麦外缘染色体鉴定两项科研项目,工作量比两个人正常的工作量还多。他经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1992年,一年多的进修时间结束了。当时他有三种选择:回国、转读博士学位、应聘到国外其他单位工作。那个时候,分子标记在国际上正热,招聘此类人才的广告随处可见。有了英国剑桥实验室的工作经历,有该实验室主任的推荐信,当时在国外找工作是很容易的。但贾继增知道中国科研项目正需要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贾继增与他的团队已经连续两届承担了“973”项目。他和同事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前面的道路还很远,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贾继增说:“作为农业科研领域国家队成员,我们的使命就是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我们的目标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将我国的种质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库,使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基因银行’,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尽快走在世界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丁满和彭彭 口号
★ 关于服从的作文
★ 永远的李陵作文
★ 吴承洛简介
★ 新柳六年级作文
【贾复简介(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古诗新柳杨万里的诗意2022-08-18
工作职场励志短文2023-10-12
吴恩泽简介2023-05-06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原文和译文赏析2023-06-20
莲湖公园璀璨的明珠作文2022-11-22
家乡的西安公园作文2022-11-30
我美丽的家乡南阳作文2024-05-15
工作计划用什么格式2023-09-09
刘秀名言2023-09-13
北京拓展训练项目有哪些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