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时间:2023-04-01 09:01:0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集锦14篇)由网友“王如林王如林”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篇1: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LabVIEW及MSP430F5529单片机构成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及设计,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个主要模块来进行阐述。MSP430F5529作为前端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到的电压通过串口传到上位机LabVIEW界面。

关键词:MSP430F5529,单片机,数据采集,LabVIEW

LabVIEW程序设计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Lab-VIEW的使用灵活性和功能完整性也很强大。MSP430F5529单片机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从结构上来看比较简单,此类单片机工作电压区间比较低,耗能相对较低,内部集成了许多功能模块,功能完整性比较强大。结构简单的单片机系统与LabVIEW上位机的串行通信的功能结合,增加了系统灵活性。同时,又利用了MSP430F5529的超低耗功能,降低成本,使用简便。另外,虚拟仪器除了在物理形式上实现之外,也可以实现系统内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将两者结合的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无论是从运行效率还是编程方式,都展现了强大的优势。

篇2: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1.1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基于LabVIEW及单片机构成的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和设计,其中MSP430F5529单片机、ADC转换器组成的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采集电压的功能;采集到的多路电压信号被发送至LabVIEW程序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显示数据处理的结果;研究电平的转换。下位机的TTL电平转换成上位机能够接收的RS232电平。首先系统进行初始化,然后单片机通过串口进行多路数据采集,打开ADC转换器,开始转换,读取转换结果。然后发送到上位机界面,显示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1.2数据采集系统方案设计的采集系统以上位机数据显示界面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物的形式呈现,研究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数据交互机制,实现数据的交互。方案: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需要研究一个电平转换,采用MSP430系列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采集模块,LabVIEW作为上位机处理模块;两个模块之间加入电平转换模块,采用的是CP2102转换芯片。此方案编程简单且方便,成本也相对较低,从整体来说也比较严谨。系统初始设计时,第一部分设计下位机单片机模块,启动A/D转换,得到的转换结果发送到单片机处理。并且加入了LCD显示模块;第二部分设计上位机LabVIEW程序处理模块,将采集到的结果上传到上位机显示。设计方案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2下位机采集系统设计此次设计采用

MSP430F5529Launchpad,MSP430F5529开发板内部集成A/D转换模块,多路电压采集系统下位机的重点在于A/D转换,所谓A/D转换即指模拟量等转换为数字量。MSP430F5529单片机可以自定义参考电压,此次设计的参考电压设计的是3.3V。所以本数据采集系统可采集的电压范围是0~3.3V。本设计是采集多路电压,转换的方法模式是采用转换速度较快的序列通道多次转换,提高转换速率。在程序设计里面是用ADC12CONSEQ_3来选择采样模式。同时,定义了ADC12SHP等于1,来定义信号的来源是采样定时器。ADCMEMx存储器用来存储转换结果。此类存储器是CSTARTADDx位定义的。参考电压和通道是需要经过定义才能工作的,一般是通过ADC12MCTLx寄存器。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的下位机流程图如图2所示。首先执行端口初始化,第一步便是关闭看门狗,在MSP430单片机中,主程序首先要关闭看门狗,如果不关闭看门狗,程序执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因为看门狗有定期重置CPU的功能。然后端口定义,ADC转换和串口通信的工作模式的初始化,之后进入中断采集数据,在有信号输入的时候才会进入中断,如果没有外部电压信号的输入不会进行中段。采集电压信号后开始转换,转换完成之后数据被传送两个方向:一是传送到LCD显示,二是发送到上位机LabVIEW程序界面显示。在AD转换的`过程中是进入中断进行数据测量的,此次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下位机设计的中断标志位采用ADC12IFG寄存器设置。MSP430单片机的中断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亮点。想要有效提高程序运行的速率,在程序中加入中断便可实现。MSP430单片机的每个片上运行后,CPU便被唤醒,此时低功耗模式是不存在的,中断完成后,CPU脱离唤醒模式。此时的单片机回到低功耗状态。在下位机串口发送方面,U-CA0CTL控制寄存器来定义了时钟源,需要通过相应的时钟源来确定波特率,此控制寄存器的第0位是USCWRST,它具有软件复位的功能,在设计中需要使它置1,那么逻辑将会在复位状态一直保持。第6到7位的UCSSEL,用来选择时钟源,时钟源选择的是AMCLK,那么UCSSEL的状态是01,此时的波特率需要求出相应的分频细数来定义,AMCLK的频率是32768Hz。跟据定义,在低频时钟的情况下,分频参数是时钟频率与波特率的比重,此次设计的波特率是9600,因此可以得出的是分频参数是3.41,所以,UCA0BR0等于3。

3显示界面上位机设计

3.1上位机LabVIEW设计此次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的上位机LabVIEW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上位机的部分,首先设计了单路的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其程序框图如图4所示。上位机LabVIEW的设计首先是配置串口参数,参数的配置与下位机端要保持一致,参数配置完成后要进入while循环中的VISAREAD,读取从下位机传来的数据。单路数据采集就是直接显示电压。加入while循环的目的是使程序可以一直运行,而且是直接只运行读取缓冲区数据部分,不用每次都配置串口参数,提高了程序运行速率。3.2TTI与RS232电平转换MSP430单片机输出的L电平与上位机接收的电平不是同一种,分别为TTL和RS232。所以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需要进行转换,15V~5V指的是RS232电平逻辑1时的状态,而逻辑0的话,是在+5V~+15V,而TTL电平逻辑0在0~0.8V之间,逻辑1在2.4V~5V之间,所以在TTL电平与RS232之间,需要进行正负逻辑的转换。在此次设计中选用的是主要由CP2102转换芯片构成的转换模块。同时里面也集成了MAX2485和MAX232通信芯片。CP2102是一种品质较好,工作比较稳定的且性能强大的转换芯片。整个转换模块体积小,便于移动。此次设计用MSP430F5529专门用于串口发送的P3.3口与RX引脚连接。如图5所示。CP2102的RX引脚专门用来接收TTL电平。CP2102的另一端与电脑相连,打开上位机LabVIEW程序,串口信息配置好之后,便可以显示采集的电压数据。

4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为了便于系统能够成功采集数据,采集的电压采取就近原则,直接采集单片机管脚电压,此次测试三次电压分别为:3.3V电源管脚电压、普通管脚电压(1.78V)以及GND管脚电压(0V)。由于误差作用,系统不能准确测到3.3V,以及3.3V会对旁边线路产生影响,所以第二路电压信号会从1.78V拉高到2.76V,第三路接地,所以是0.00V。除去显示结果以外,增加了波形显示,使采集到的电压变化变得一目了然。此外加入了串口工作灯指示,在串口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串口灯是绿色,在串口工作异常的情况下,串口灯是红色。改变某一路电压后,把第三路采集电压的管脚从接地端拔了下来,悬空时的电压是1.78V,同样会被3.3V的电压拉高,电压的变化直接在上位机界面呈现出来,直观明了,如图7所示。波形显示的坐标是可以自动变换的,根据数据的大小智能变换,改变采集管脚的电压后,如图8所示。

5结束语

基于MSP430F5529和LabVIEW进行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实际应用的结果,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功能正常,操作也非常简单方便,完成了设计之初的要求,可以实现的功能有:①采集三路0V~3.3V的电压;②采集到的电压在LCD屏显示;③采集到的电压上传至LabVIEW上位机数据采集编写模块显示;④上位机LabVIEW界面显示电压数据及电压波形。研究并实现了MSP430F5529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及处理、ADC转换、TTL电平转RS232电平、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同时,此次设计也存在些许不足:①只能采集三路数据;②不能调取历史采集数据。

参考文献

[1]陈美玉.基于单片机及LabVIEW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36(1):69-71

[2]王克胜.系统软件设计及控制分析[J].科技与企业,(4):81-81

[3]段新燕.单片机液晶显示系统的设计[J].电子科技,,25(8):13

[4]周丽,裴东兴.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超低功耗温度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10):35-38

篇3:远动系统及数据采集论文

摘 要: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电能质量,调度端必须通过SCADA系统向电网中的发电厂、变电站搜集各种运行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测;并在必要时通过系统向厂、站端发送控制命令,由厂、站端的一些特别信息也可经由SCADA系统及时主动向调度端传送。这一切的信息交流均必须由质量良好的通信系统来传递。本文通过远动控制原理的分析,结合电力系统远动控制的“四遥”功能和如何实现远动控制及数据采集的原理,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远动控制技术 四遥 电力系统自动化 数据采集

一、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站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能够综合搜集各种运行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监控一次设备的状态,实现“四遥”以及历史记录、报表、事故分析等等。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远动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变革和改进,在加快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远动控制原理及其技术应用

为电力系统调度服务的远距离监测、控制技术。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能源中心和负荷中心一般相距甚远,电力系统分布在很广的地域。要管理和监控分布甚广的众多厂、所、站和设备、元器件的运行工况,已不能用通常的机械联系或电联系来传递控制信息或反馈的数据,必须借助于一种技术手段,这就是远动技术。它将各个厂、所、站的运行工况(包括开关状态、设备的运行参数等)转换成便于传输的信号形式,加上保护措施以防止传输过程中的外界干扰,经过调制后,由专门的信息通道传送到调度所。在调度所的中心站经过反调制,还原为原来对应于厂、所、站工况的一些信号再显示出来,供给调度人员监控之用。调度人员的一些控制命令也可以通过类似过程传送到远方厂、所、站,驱动被控对象。这一过程实际上涉及遥测、遥信、遥调、遥控,所以,远动技术是四遥的结合。

遥测就是将远方站的各种测量值传送到主站端。遥测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模拟转器的准确度、分辨率、温度稳定性。一般要求准确度在±0.1~±0.5%;分辨率为10或12±1位。 数字量的字长则根据被测对象的要求而定。遥测量一般有模拟量、数字量、脉冲计数量和其他测量值。

遥信就是将远方站内电工设备的状态以信号的两种状态即0、1(或断开、闭合)传送主站端(调度端)。遥信反映的内容主要有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位置,继电保护的动作状态,报警信号,自动控制的投、切,发电厂、变电所的事故信号,电工设备参数的越限信号,以及远方站远动设备的状态、自诊断信号等。遥信的传送有变位传送和循环传送两种,以变位传送为优。为避免发生信号丢失,在远动设备初投入运行时,需将全部内容向主站端传送,使主站端安全监控系统内的数据库的内容和模拟盘的信号状态准确反映系统内运行设备的状态,在平时定期传送全部信号。对遥信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在遥信变位以后应在 1秒钟内传送到主站,并要求防止遥信误动作,即遥信编码的信号距离应当大于或等于4,以防止外界干扰的作用。在电工设备输入的接口部件处应加滤波和其他技术措施,防止接点抖动后引起误反映。

遥调就是由主站端向远方站发送调节命令,远方站经过校验后转换成适合于被控对象的数据形式,驱动被调对象。发送的调节命令可以采取返送校核,也可以不采取返送校核,远方站接受遥调命令后直接执行。遥调命令有两种形式:设定值形式。升降命令形式。

遥控就是调度所(主站端)远距离控制发电厂、变电所需要调节控制的对象。被控对象为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合闸和跳闸、投入和切除。遥控涉及到电工设备动作,要求遥控动作准确无误,一般采用选择—返送校验—执行的过程。

为了保证整个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在远方站和主站端分别采用不停电电源,以及主站端采用双机备用切换系统。为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需采用双通道备用。为适应电力系统调度管理中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远动信息网也采用分层式结构,以保证有效地传输信息,减少设备和通道投资。

远动装置的规约

由于电力生产的特点,发电厂、变电所和调度所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经过通道实现。信息传送只能是串行方式。因此,要使发送出去的信息到对方后,能够识别、接收和处理,就要对传送的信息的格式作严格的规定,这就是远动规约的一个内容。这些规定包括传送的方式是同步传送还是异步传送,帧同步字,抗干扰的措施,位同步方式,帧结构,信息传输过程。远动规约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规定实现数据收集、监视、控制的信息传输的具体步骤。 远动规约的'制定,有助于各个制造厂制造的远方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同一个安全监控系统。尤其在调度端(主站端) 采用微型机或小型机作为安全监控系统的前置机的情况下,更需要统一规约,使不同型号的设备能接入同一个安全监控系统。它还有助于制造设备的工厂提高工艺质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因而提高整个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远动规约分为循环式远动规约和问答式远动规约。

循环式规约:规约中的帧结构具有帧同步字、控制字、帧类别和信息字。其中帧同步字是用作一帧的开头,要求帧同步字具有较好的自相关特性,以便对方比较容易捕捉,检出帧同步。还要求帧同步具有较小的假同步概率,防止假同步发生。控制字是指明帧的类别,共有多少字节,以及发送信息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等。

循环式规约要求循环往复不停顿地传送信息。传送信息的内容在受到干扰而拒受以后,在下一帧还可以传送,丢失的信息还可以得到补救,保护性措施可以降低要求,此种通信规约传输信息的有效率较低。

问答式规约:其主要特点是以主站端为主,主站端向远方站询问召唤某一类别信息,远方站即将此种类别信息作回答。主站端正确接受此类别信息后,才开始下一轮新的询问,否则还继续向远方站询问召唤此类信息。

问答式规约为了减少传输的信息量,采用变位传送遥信、死区变化传送遥测量等压缩传送信息的方法。问答式远动规约的另一个特点是通道结构可以简化,在一个通信链路上,可以连接好几个远方站,这样可以使通道投资减少,提高通道的备用性。

而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远动各种功能的可靠实现,主要通过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三部分来实现其具体的远动控制。

篇4:远动系统及数据采集论文

远动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变送器技术和 A/D 技术等。远动系统处理的信号大部分是0-5V 的 TTL 电平信号,而电力系统实际运行参数都是大功率的参数,为了能在远动装置RTU 中处理这些信号,通过变送器对大功率参数进行处理,将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线性地转化为 TTL 电平信号。A/D 技术主要负责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完成遥信信息的编码和遥测信息的采集任务。

遥信信息是指电力系统的各种开关设备的状态以及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运行状态等,是电力系统中各节点(母线)的电压,支路(线路变压器)的潮流(有功,无功)或电流等模拟量。在电力调度自动系统中,遥信信息的传送必须经过两个过程:第一是采集遥信对象的状态,目前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第二是将采集到的描述遥信对象状态的二进制位编进具体的遥信码中去,通过数字多路开关分别将各路的遥信状态输出到接口电路,再通过接口电路送入 CPU 进行处理,完成遥信信息的编码。

2.远动系统的信道编译码技术

远动系统的信道编译码技术包括信道的编码和译码、信息传输协议(规约)等。为了使传送的信息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必须对信息进行信道编译码。

在数字传输中,干扰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信道编译码,尽可能地克服信道干扰。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编译码方法很多,为了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据传送,常采用线性分组码进行编译码,而线性分组码中又广泛采用循环码。

(1)线性分组码的定义

信道编码传输过程中,按照监督码元的构造方法,形成不同的特征码。设码字有 K 位消息码元和 R 位监督码元,则码长 n=k+r,码字数目为 2k。如果每个码字的 R 个监督元中只与本码字的 K 位消息元相关,则这 2k个码字的集合称为分组码。

若一个分组码的 2k个码字恰好是矢量空间 V 的一个 K维子空间,称分组码为线性分组码。设消息序列 m=(m1、m2、??mk),V1、V2、??Vk是 K 个线性无关的 n 重, 则线性组合,U=m1V1+m2V2+??mkVk。

用码长和消息码元两个参数描述这种码时,又称(n,k)线性分组码。

(2)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

循环码是最常用的一种线性分组码,具有以下性质:各码字中的码元循环左移位(或右移位)所形成的码字仍然是码组中的一个码字(除全零码外)。

采用系统循环码进行编码时,接受端判断发送码字在噪音信道上是否受到干扰就能够提供较好的校验准则:用生成多项式去除接收码字,检查余式是否为零(也就是检查接受码字是否是生成多项式的倍式),若余式为零,认为接收码字是发送码字,余式不为零,认为接收码字不是发送码字,从而完成数据的信道编译码工作。

3.远动系统的通信传输技术

远动系统的通信传输技术包括调制技术和解调技术。电力系统利用自身电力通信的网络资源,可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一个电力通信专网,目前的电力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电力线的载波进行通信传输。信号发射端上,数据通过信道编码后形成基带信号,利用电力线上的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各种调制技术把基带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以电流、电压的形式随电力线进行通信传输;在接收端上,应用解调技术相应地把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电力系统正是通过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技术,实现远动系统的数据通信。

三、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今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特别是 110KV 以下的变电站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模式,智能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被普及采用。然而电力系统要想实现调度真正自动化,就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来实现。因此,远动控制技术在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5:FPGA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论文

FPGA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论文

1系统及其原理

基于通用信号处理开发板,利用FPGA技术控制AD9233芯片对目标模拟信号采样,再将采样量化后的数据写入USB接口芯片CY7C68013的FIFO中,FIFO写满后采用自动触发工作方式将数据传输到PC机。利用VC++6.0软件编写上位机实现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将传输到PC机上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实时回放。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两大功能:1)ADC模块对目标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利用FPGA技术将采样后的数据传输到USB接口芯片CY7C68013的FIFO中存储。2)运用USB2.0总线数据传输技术,将雷达回波信号数据传输到PC机实时回放。分为应用层、内核层和物理层3部分。应用层和内核层主要由软件实现。应用层采用VC++6.0开发用户界面程序,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内核层基于DriverWorks和DDK开发系统驱动程序,主要起应用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桥梁作用,把客户端的控制命令或数据流传到硬件中,同时把硬件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缓存。物理层主要以FPGA为核心,对USB接口芯片CY7C68013进行控制,通过USB2.0总线实现对中频信号采集。系统设计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从硬件设计开始逐步到最终的应用软件的设计。

2硬件设计

FPGA在触发信号下,控制ADC采样输入信号,并存入FIFO中。当存满时,将数据写入USB接口芯片CY7C68013,同时切换另一块FIFO接收ADC转换的数据,实现乒乓存储,以提高效率。FPGA模块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控制USB接口芯片CY7C68013。当ADC采样后,数据进入FPGA模块,FPGA控制数据流将其写入CY7C68013的FIFO中,以便于USB向PC机传输。CY7C68013的数据传输模式采用异步slaveFIFO和同步slaveFIFO切换模式。通过实测,前者传输速度约为5~10Mbit/s,后者传输速度最高可达20Mbit/s,传输速度的提高可通过更改驱动程序的读取方式实现。

3软件设计

3.1USB驱动程序设计

USB2.0总线传输技术最高速率可达480Mbit/s。本系统采用批量传输的slaveFIFO模式。CY7C68013芯片内部提供了多个FIFO缓冲区,外部逻辑可对这些端点FIFO缓冲区直接进行读写操作。在该种传输模式下,USB数据在USB主机与外部逻辑通信时无需CPU的干预,可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速度。Cypress公司为CY7C68013芯片提供了通用的驱动程序,用户可根据需求开发相应的固件程序。

3.2FPGA模块程序设计

系统中FPGA模块的'核心作用是控制AD9233芯片进行采样。AD9233作为高速采样芯片,其最高采样速率达125Mbit/s,最大模拟带宽为650MHz。通过改变采样速率可使该系统采集不同速率需求的信号,扩展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描述FPGA控制USB数据写入接口芯片FIFO的状态机如图6所示。状态1表示指向INFIFO,触发FIFOADR[1:0],转向状态2;状态2表示若FIFO未满则转向状态3,否则停留在状态2;状态3表示驱动数据到总线上,通过触发SLWR写数据到FIFO并增加FIFO的指针,然后转向状态4;状态4表示若还有数据写则转向状态2,否则转向完成。

3.3上位机设计

为实现人机交互,利用VC++MFC在PC机上编写了可视化操作界面,即上位机。上位机既用于数据采集的控制,同时也用于采集数据的实时回放。上位机界面如图7所示。上位机主要功能:

1)按下“检测USB”按钮,可检测USB是否连接正常,并显示USB基本信息。

2)按下“开始采集”按钮,可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PC机并实时回放数据波形;再次按下“开始采集”按钮,可暂停数据波形回放。

3)按下“保存数据”按钮,可将采集的数据以*.dat文件的形式存储到PC机硬盘。

4)按下“结束采集”按钮,可关闭采集系统并退出界面;或按下“确定”和“取消”按钮,也可直接退出界面。

4系统实测

为了测试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利用通用信号处理开发板设计了DDS模块。该DDS模块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测试信号,通过AD9744芯片转换后变为模拟信号输出,并将此输出信号接至示波器以便验证系统。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的实物图及系统实测波形与回放波形。

5结束语

通过实际测试,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的要求。此系统能够对目标模拟数据进行采集,并能对采集的数据实时回放,且可将数据以*.dat文件的形式存入PC机硬盘;系统具有高速的采集传输功能,上位机能够实时、动态地回放数据;信号采集板和处理板共用一套硬件,避免了重复制板,在实际调试时可方便地在信号采集与信号处理的工作模式间来回切换,提高了工作效率。原驱动程序官方版本为了满足通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限制了传输速率,本设计开发了相应的USB驱动程序,提高了传输速率。

篇6:基于Web的MCF5249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显示模块。

2.1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为了提高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应采用中断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

MCF5249微处理器为其内部ADC提供了一个控制寄存器ADCONFIG,其地址是MBAR2_ADDR+0x402,在初始化程序中需要指定MBAR2_ADDR地址。

通过ADCONFIG寄存器可以设置A/D转换器工作方式、采样频率、是否采用中断方式等。下面给出设置ADCONFIG寄存器实例。

#define MBAR2_ADDR 0x8000000

#define AD_CONFIG 0x402

#define AD_VALUE 0x406

…………

//设置ADC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int *)(MBAR2_ADDR+AD_CONFIG)=0x442;

该设置确定ADIN0作为模拟信号输入通道,采样频率设置为1/4系统总线时钟频率。当时钟产生4095次翻转时,系统产生一个软件中断(中断号为63)。一次采样结束,并将采样结果存于ADVALUE寄存器(其地址为MBAR2_ADDR+0x406)。A/D转换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Vi=(X/(2 n-1)) ×Vfullscate

其中,Vi为ADC的输入电压;Vfullscate为满量程输入电压;

X为ADC输出的数字量;

n为ADC的位数。

A/D转换的结果在中断处理程序中读取。读取一次转换的程序代码如下:

Volatile u

nsigned shortint m;

m=*(volatile unsigned short int *)(MBAR2_ADDR+AD_VALUE);

通常,A/D转换需要连续采样。采样结果应存放在一个多访问循环队列MACQ(Multiple Access Circular Queue)中。

MACQ是一个定长有序的数据结构。源进程(生产者,ADC采样程序)将数据存入MACQ,一旦初始化,MACQ总是满的。当有新的数据被存入(PUT)MACQ,旧数据即被丢弃(如图3)。应用进程(消费者)可以从MACQ中读取任何数据。读功能是非破坏性的,即读操作不会改变MACQ。

在uClinux中,A/D转换中断程序的编写方法是将A/D转换器作为一个字符设备来处理。中断程序是在linux/drivers/char目录下编写,其结构如下:*File:m5249_adirq.c

#include

#include

#define ADC_IRQ(128+63)//定义中断号

#define MBAR2_ADDR 0x8000000

#define AD_CONFIG 0x402

#define AD_VALUE 0x406

/*定义中断处理函数*/

void adirq_interrupt(int irq,void *d,struct pt_regs *regs){

在此读取A/D转换的值并存入队列中。

}

/*设备初始化函数*/

int adirq_init{

int result;

unsigned short adc_irq;

adc_irq=ADC_IRQ;

result=request_irq(adc_irq,&adirq_interrupt,SA_INTERRUPT,5249_adirq NULL);//注册中断

if(result= = -1)

{printk(“Can't get assigned %d”adc_irq);

return result;}

return 0;

}

中断服务程序的添加方法如下:

①编辑uClinux/drivers/char目录下的mem.c,添加“adirq_init();”;

②编辑此目录下的Makefile加入“obj-y+=m5249_adirq.o”;

③编译(make)。

2.2 数据显示模块的设计

为了实现采集到的数据以Web方式显示,需要选择一个Web服务器。本文采用的Web服务器是BOA。在CGI程序中编写一个函数读取MACQ队列中的数据并显示。

主要有以下显示模块。

(1)编写一个CGI程序

*编写一个读取MACQ队列中数值的函

readFromMacq()。

*编写一个生成动态HTML页面的函数show()。

Void show_t(){

……

printf(“Content-type:text/html”);

prinft{“

”);

在此将MACQ中的数据读出,假设值赋给变量n

prinft(“

",n);

}

*编写一个CGI的主程序main_cgi。

在主程序中需要读取HTML页面中的字符,并判断应执行那一个CGI程序。

(2)用HTML语言编写一个主页

在主面中应包含:

键接字符.

其中,flag的值是main_cgi用于判断应执行哪一个CGI程序的标志。

结语

本文描述了使用MCF5249微处理内部∑―ΔADC进行数据采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给出的MCF5249应用方案和具体的应用细节都已现场调试成功。MCF5249是一个性价比较好的微处理器,可以用于家庭网关、MP3和工业数据采集系统。

篇7: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以自行开发的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USB接口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过程。

关键词:USB数据采集 PDIUSBD12

1USB协议和芯片选择

理解好USB协议是USB系统开发的第一步。USB协议版本包括1.0、1.1和2.0,USBOTG是对2.0版本协议的补充。虽然USB协议内容繁多且复杂,然而,对USB开发影响较大的却只是少数部分,以下对协议版本1.1[1]中这些部分进行介绍。

1.1USB协议

一般,每个USB设备由一个或多个配置(Configuration)控制其行为。使用多配置原因是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一个配置由接口(Interface)组成;接口则是由管道(Pipe)组成;管道与USB设备的端点(Endpoint)对应,一个端点可以配置为输入输出两个管道。在固件编程中,USB设备、配置、接口和管道都用描述符报告其属性。

图1为USB多层次通信模型。端点0默认配置为控制管道,用来完成所规定的设备请求(USB协议第九章)。其它端点可配置为数据管道。对开发而言,主要的大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数据管道完成的[2]。

USB传输类型包括批量传输、等时传输、中断传输和控制传输,每种传输类型的传输速度、可靠性以及应用范围都不同[3]。控制传输可靠性是最高的,但速度最慢;等时传输速度快,满足实时性,但可靠性低。在具体应用中,端点传输类型可根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选择。

在USB通信协议中,主机取得绝对主动权利,设备只能是“听命令行事”,通过一定的命令格式(设备请求)完成通信。USB设备请求包括标准请求、厂商请求和设备类请求。设备的枚举是标准请求命令完成的;厂商请求是用户定义的请求;设备类请求是特定的USB设备类发出的请求,例如海量储存类、打印机类和HID(人机接口)类。固件编程中设备请求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包括请求类型、设备请求、值、索引和长度。

1.2USB接口芯片选择

USB接口芯片的类型有:

(1)按传输速度的高低: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可选USB1.1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和Cypress公司的EZ-USB2100系列;高速(480Mbps)可选USB2.0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ISP1581和Cypress公司的CY7C68013。

(2)是否带MCU(微控制器):一般Philips公司的都不带MCU,Cypress公司大多都带,例如AN2131。

(3)是否带主控器功能:不需要主机参与,主从设备间可进行数据传输,芯片有Philips公司的ISP1301和Cypress公司的SL811HS等。

还有专门用途USB芯片,例如闪存专用芯片IC1114。工程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芯片。另外可用开发资源也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例如开发板和芯片厂商提供的网上资源,可大大降低开发的难度。

篇8:采用USBN9602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通用串行总线(USB)作为一种新的微机总线接口规范,具有便捷、易扩展、低成本、低干扰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主机和外设之间的通信接口。本文介绍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设备的开发方法,包括硬件设计、Firmware(固件)设计、基于Windows驱动程序模型(WDM)的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以及应用软件的设计,同时还介绍基于USB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USB 软件狗 加解密技术 反破解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过程的各行业中,常常要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现在常用的采集方式是在PC机或工控机内安装数据采集卡,如A/D卡及422卡、485卡、采集卡不仅安装麻烦,易受机箱内环境的影响,而且由于受计算机插槽数量和地址、中断资源的限制,不可能挂接很多设备;而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能很发地解决以上这些冲突。

利用89C51设计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设备,还可与MAX485结合起来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和多点采集等优点。

1 系统硬件设计

USB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模块主要由串行A/D转换器、89C51芯片、USB接口芯片和多路模拟开关等组成。硬件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USB接口芯片采用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一种专用芯片USBN9602。该芯片内部集成微处理器接口、FIFO存储器、时钟发生器、串行接口引擎(SIE)、收发器和电压转换器,支持DMA和微波接口。

多路模拟输入信号经多路模拟开关控制将其中的一路接入串行A/D转换器,A/D转换器经光电隔离后串行输出到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将此结果转为8位并行数据。89C51系统通过8位的并行接口传送A/D转换器采集的数据,存储在FIFO存储器中;一旦FIFO存满,SIE立刻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89C51系统将数据从FIFO存储器中读出,由收发器通过数据线(D+、D-)送至主机。USBN9602与89C51的具体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USBN9602的CLKOUT与89C51的XTAL1相连,即USBN9602的时钟输出为89C51提供时钟输入。USBN9602的复位端接RC电路,以保证复位电路可靠地工作。由于晶振频率较高,结合USBN9602内部网络,在XOUT端串接100μF电容及470μF电感,起稳定内部振荡频率的.作用。

(本网网收集整理)

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设备固件、USB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2.1 设备固件(firmaware)设计

此处固件是指固化到89C51 Flash中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①控制A/D转换器的采样;②控制芯片USBN9602接受并处理USB驱动程序的请求及应用程序的控制指令。现主要介绍89C51系统如何控制USB控制器(USBN9602)与主机的通信。

89C51系统对USB控制器的操作是严格按照USB协议1.1进行的。按照USB协议1.1的规定,USB传输方式分为4种:控制传输、块传输、同步传输和中断传输。在实际开发中使用了控制传输和块传输。控制传输主要完成主机对设备的各种控制操作,也就是实现位于主机上的USB总线驱动程序(USBD.SYS)以及编写的功能驱动程序对设备的各种控制操作。块传输主要完成主机和设备间的大指数据传输以及对传输数据进行错误检测(若发生错误,它支持“重传”功能)。

89C51系统控制USB控制器的工作工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当USB控制器从USB总线检测到主机启动的某一传输请求后,USB控制器通过中断方式将此请求通知89C51系统;89C51系统通过访问USB控制器的状态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获得与此次传输有关的各种参数,并根据具体的传输参数,对USB控制器的控制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完成主机的传输请求。理解了以上的工作过程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固件设计。

2.2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USB系统驱动程序的设计是基于驱动程序模型WDM(Window Driver Model)的。WDM采用分层驱动程序模型:较高级的USB设备驱动程序和较低级的USB函数层。其中USB函数层由两部分组成:较高级的通用串行总线模块(USBD)和较低级的主控制器驱动程序模块(HCD)。

目前,Windwos98提供了多种USB设备驱动程序,但并不针对数据采集设备,因此需用DDK(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包)开发工具设计专用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目前,写USB驱动程序的软件也很多,它们均提供用于生成USB驱动的代码生成器,用户按照提示可以定义设备的配置和功能,然后做功能的修改即可。利用软件中提供的例子进行修改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捷径。可以把USB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划分成4个不同的模块来实现:初始化模块、即插即用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I/O功能实现模块。

初始化模块提供1个入口函数DriverEntry,整个驱动程序的入口点为DriverEntry例程。在DriverEntry中,需要提供一个AddDe

vice例程,把驱动程序添加到驱动程序堆栈中去。另外,所有对各种IRP(I/O请求包,如:IRP_MJ_CREATE,IRP_MJ_WRITE,IRP_MJ_CLOSE,IRP_MJ_READ,IRP_MJ_DEVICE_CONTROL等)的处理例程都在此入口函数中作为定义,如:

DriverEntry(IN PDRIVER_OBJECT DriverObject,…) //驱动程序入口

{

DriverObject->DriverExtension->AddDevice=USBAddDevice;

DriverObject->DriverUnload=USBUnload;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READ]=USBRead;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WRITE]=USBWrite;

}

图2 USBN9602与89C51接口电路

即插即用管理模块用来实现USB设备的热插拔及动态配置。当硬件检测到有USB设备接入时,Windows98查找响应的驱动程序,并调用它的DriverEntry例程。PnP(即插即用)管理器调用驱动程序的AddDevice例程,告诉它添加了一个设备。在此处理过程中,驱动程序收到一个设备启动请求(IRP_MN_START_DEVICE)的IRP。同理,当要拔除时,PnP管理器会发出一个设备删除请求(IRP_MN_REMOVE_DEVICE)的IRP,由驱动程序进行处理。通过对这些PnP请求的处理,可支持设备的热插拔和即插即用功能。

电源管理模块负责设备的挂起与唤醒。

I/O功能实现模块完成I/O请求的大部分工作。若应用程序想对设备进行I/O操作,它便使用Windows API函数,对WIN32子系统进行WIN32调用。此调用由I/O系统服务接收并通知I/O管理器,I/O管理将此请求构造成一个合适的I/O请求包(IRP)并把它传递给USB设备驱动程序。USB设备驱动程序接收到这个IRP以后,根据IRP中包含的具体操作代码,构造相应的USB请求块并把此URB(USB请求块)放到一个新的IRP中。然后,把此IRP传递到USB总线驱动程序,USB总线驱动程序根据IRP中所含的URB执行相应的操作(如从USB设备读取数据等),并把操作结构通过IRP返还给USB设备驱动程序。USB设备驱动程序接收到此IRP后,将操作结果通过IRP返还给I/O管理器。最后,I/O管理器将此IRP中操作结果返还给应用程序,至此应用程序对USB设备的一次I/O操作完成。

2.3 应用程序设计

用户态的应用程序是数据采集系统的中心,其主要功能为:开启或关闭USB设备、检测USB设备、设置USB数据传输管道、设置A/D状态和数据采集端口、实时从USB接口采集数据、显示并分析数据。

由于USBN9602提供的FIFO不超过64字节,当它存满后,USBN9602自动将数据打包即时请求读入数据,由SIE自动发送数据包。另外,当系统启动A/D模块后,便会创建两个线程:采样线程和显示存盘线程。采样线程负责将采集数据写到应用程序提交的内存;而显示存盘线程负责给应用程序发送显示和存盘消息。当应用程序接收到此消息后,便从它提交的内存读取数据并显示和存盘。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采样线程和显示存盘线程在读写应用程序提交的内存时要保持同步。

篇9: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1系统简介

该系统能够实现16路温度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8个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选用AT89C52芯片,完成各部分控制功能和USB传输协议;实时时钟记录当前测量温度的时间;温度传感器和接口电路主要完成温度采集,并读入MCU处理;复位电路完成对MCU的上电复位和电源电压监视;看门狗电路用来监视MCU是否工作;存储电路主要存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以及采集的实时时间;电源电路主要为各部分提供要求的电源;外设与主机间的通信电路采用USB接口。

2.2接口芯片选择

接口电路采用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4](以下简称为D12)芯片。主要因为D12芯片信息、开发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D12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

・符合USB1.1版本规范;

・可与任何外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实现高速并行接口(2MB/s);

・采用GoodLink技术的连接指示器,在通信时使LED闪烁;

・主端点的双缓冲配置增加了数据吞吐量并轻松实现实时数据传输;

・在批量和等时模式下均可实现1MB/s的数据传输率;

・完全自治的直接内存存取DMA操作。

2.3接口硬件设计

由D12接口组成的`通信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关于D12的各引脚说明见参考文献[4]。多路地址/数据总线ALE接单片机的ALE脚,这样使用MOVX指令可以与D12接口,对D12操作就象对RAM操作一样,此时忽略A0(命令口和数据口地址线)的输入。因为没有使用DMA传输方式,所以没有用到DMACK_N、EOT_N和DMREQ_NDMA引脚。INT_N是USB中断请求脚,发出USB中断请求;GL_N是GoodLink指示灯,在调试过程中非常有用,在通信时会不停闪烁。如果一直亮或者一直暗,表示USB接口有问题,如果D12挂起,则LED关闭。CLKOUT是D12的时钟输出,可以通过固件编程改变其频率,在调试固件时,可作为参考。

2.4接口程序设计

USB接口程序设计是USB开发的核心。USB接口程序设计包括三部分:单片机程序开发、USB设备驱动程序开发、主机应用程序开发。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可靠、快速的数据传输。

2.4.1单片机程序设计

单片机程序(又称固件)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主要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监控模块和数据通信模块。模块化设计的优点是可靠性高、可读性好、升级简单。

通信模块固件结构如图4所示。主循环和中断服务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通过事件标志和数据缓冲实现。图3中USB中断引脚INT_N发出中断请求,中断服务程序根据中断请求类型操作,设置事件和填充数据缓冲区再传输给主循环;标准设备请求程序是对标准请求进行处理;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厂商请求,例如发出启动或停止数据采集命令。

图3USB接口连接示意图

2.4.2驱动程序设计

驱动开发工具有DDK和第三方开发工具。其中DDK开发难度最大,第三方开发工具有DriverStudio和Windriver等。DriverStudio难度适中,而Windriver则属于应用层驱动开发,难度小,但效率低,并存在发布问题。

DDK驱动程序开发工作包括:开发环境设置(VC编译环境)[5]、驱动程序设计[6]、安装文件(INF文件)设计。

驱动程序设计采用WDM(WindowsDriveMode)。WDM设备驱动程序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大大降低了由DDK书写驱动程序带来的难度。

D12驱动使用的例程包括:DriverEntry、AddDevice、DispatchPnp、DispatchRead、DispatchWrite和DispatchDeviceControl例程,以下是D12的WDM驱动程序函数: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CREATE]=D12_Create;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CLOSE]=D12_Close;

DriverObject->DriverUnload=D12_Unload;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DEVICE_CONTROL;

=D12_ProcessIOCTL;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WRITE]=D12_Write;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READ]=D12_Read;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SYSTEM_CONTROL;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PNP]=D12_Dispatch;

DriverObject->MajorFunction[IRP_MJ_POWER]=D12_Process-PowerIrp;

DriverObject->DriverExtension->AddDevice=D12_PnPAddDevice;

驱动程序与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通信都是IRP(I/O请求包)完成的。IRP_MJ_PNP主要是实现USB即插即用,例如设备的添加、删除和资源的分配;IRP_MJ_POWER实现电源管理,例如设备的挂起和唤醒;IRP_MJ_CREATE(创建)、IRP_MJ_CLOSE(关闭)、IRP_MJ_

DEVICE_CONTROL(设备控制)、IRP_MJ_WRITE(读)和IRP_MJ_READ?穴写?雪是主要完成数据通信的函数,实现管道的创建、关闭

和数据读写。其中设备控制具有输入输出缓冲区,可实现读和写功能;AddDevice和DriverUnload实现设备管理,在设备添加和卸载时,创建和删除设备,以及管理资源分配。

驱动程序通过安装文件(.inf文件)中PID(产品识别号)和VID(厂商识别号)识别USB设备。

2.4.3应用程序设计

主机应用程序的编写使用VC编译环境中的API函数实现。

应用程序的编程方法与串口编程类似。首先必须查找设备,打开设备的句柄;然后进行读写和控制操作;最后是关闭设备句柄。为了提高效率,可使用多线程技术实现读写。

应用程序通过GUID(注册表驱动唯一识别号)查找驱动程序。

2.5调试

首先是固件调试,可用仿真机完成,驱动开发工具Windriver也是很好的固件调试工具,例如测试标准请求、厂商请求和管道读写。其次是驱动调试,这是USB接口开发最困难的部分,调试工具可用DriverStudio中Softice工具和文献[6]中DebugPrint跟踪工具,监视工具BusHound可监视USB的实际数据传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驱动调试必须在应用程序正确调用的前提下。

2.6USB传输速度

主机每过1ms发出一个SOF(起始帧),四种USB传输类型都分布在1ms的帧内。所以为了提高传输速度,可加大端点缓冲区的大小和使用双缓冲(有些芯片还有四缓冲),在1ms内尽量多传输数据;采用DMA传输方式,USB设备不通过微控制器直接完成数据传输,当然相应硬件和软件开发的难度增加;如果单片机数据加载速度较慢,则可考虑使用高速指令的单片机;如果速度要求在1MB/s以上,则考虑采用USB2.0接口芯片。

本文以USB接口程序在16路温度采集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USB的接口标准和程序设计。该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稳定可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的测温系统。

篇10:采用USBN9602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传输距离是限制USB在工业现场应用的一个障碍,即使增加了中继或Hub,USB传输距离通常也不超过几十m,这对工业现场而言显然太短了。现在,工业现场有大量采用RS-485传输数据的采集设备,其优点主要为传输距离可达到1200m以上,并且可以挂接多个设备;但传输速度慢,且需要板卡支持,安装麻烦。将RS-485与USB结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产生一种快速、可靠、低成本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设计这样一个系统的关键设备是RS-485~USB转换器,可以采用USBN9602+89C51+MAX485实现这一功能。整个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量数字化以后,利用RS-485协议将数据上传。RS-485~USB转换器在主机端接收485的数据。并通过USB接口传输到主机处理;而主机向USB发送数据时,数据通过RS-485~USB转换口转换为485协议向远端输送,从而实现远程数据的双向传输如图3所示。软件方面的设计与上面所述类似。

结语

目前,基于USB外设的应用在国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国内的应用也已经日见扩大;利用USB进行数据采集和工业控制已得到成功应用,特别是随着USB协议2.0的推出,数据传输速率高这480Mbps。如此高的传输速率,必将使USB在数据采集中的优势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会使其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

篇11:随钻测量仪测试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器设计

随钻测量仪测试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器设计

介绍了随钻测量仪测试系统中,基于MC68HC908GZ60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控制器设计.利用MC68HC908GZ60微处理器的串行外围接口模块SPI,实现微处理器与A/D模块之间串行通讯.采集到的数据通过RS-232串行接口送入计算机进行实时处理,用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动态监测系统工作状况.通过测试系统联凋数据曲线图分析,可知设计满足要求.测试系统的应用使随钻测量仪调试工作变得方便、直观,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 者:吕小维 李安宗 张维 白岩 李童 杨亚萍  作者单位:吕小维(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随钻测井仪器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1;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李安宗,张维,白岩,李童,杨亚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随钻测井仪器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测井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WELL LOGG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33(5) 分类号:P631.83 关键词:测井仪器   数据采集控制器   微处理器   A/D模块   串行通讯  

篇12: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以自行开发的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USB接口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过程。

关键词:USB 数据采集 PDIUSBD12

1 USB协议和芯片选择

理解好USB协议是USB系统开发的第一步。USB协议版本包括1.0、1.1和2.0,USB OTG是对2.0版本协议的补充。虽然USB协议内容繁多且复杂,然而,对USB开发影响较大的却只是少数部分,以下对协议版本1.1[1]中这些部分进行介绍。

1.1 USB协议

一般,每个USB设备由一个或多个配置(Configuration)控制其行为。使用多配置原因是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一个配置由接口(Interface)组成;接口则是由管道(Pipe)组成;管道与USB设备的端点(Endpoint)对应,一个端点可以配置为输入输出两个管道。在固件编程中,USB设备、配置、接口和管道都用描述符报告其属性。

图1为USB多层次通信模型。端点0默认配置为控制管道,用来完成所规定的设备请求(USB协议第九章)。其它端点可配置为数据管道。对开发而言,主要的大数据传输都是通过数据管道完成的[2]。

USB传输类型包括批量传输、等时传输、中断传输和控制传输,每种传输类型的传输速度、可靠性以及应用范围都不同[3]。控制传输可靠性是最高的,但速度最慢;等时传输速度快,满足实时性,但可靠性低。在具体应用中,端点传输类型可根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选择。

在USB通信协议中,主机取得绝对主动权利,设备只能是“听命令行事”,通过一定的命令格式(设备请求)完成通信。USB设备请求包括标准请求、厂商请求和设备类请求。设备的枚举是标准请求命令完成的;厂商请求是用户定义的请求;设备类请求是特定的.USB设备类发出的请求,例如海量储存类、打印机类和HID(人机接口)类。固件编程中设备请求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包括请求类型、设备请求、值、索引和长度。

1.2 USB接口芯片选择

USB接口芯片的类型有:

(1)按传输速度的高低: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可选USB1.1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和Cypress公司的EZ-USB2100系列;高速(480Mbps)可选USB2.0接口芯片,例如Philips公司的ISP1581和Cypress公司的CY7C68013。

(2)是否带MCU(微控制器):一般Philips公司的都不带MCU,Cypress公司大多都带,例如AN2131。

(3)是否带主控器功能:不需要主机参与,主从设备间可进行数据传输,芯片有Philips公司的ISP1301和Cypress公司的SL811HS等。

还有专门用途USB芯片,

[1] [2] [3] [4]

篇13:基于Web的MCF5249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控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讨论基于Web的MCF5249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MCF5249 uClinux Web 数据采集

引言

现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控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M2M(Machine to Machine)的网络通信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而Web技术为工业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本文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讨论了摩托罗拉MCF5249处理器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并实现了采集数据的远程Web表征。

由于这一系统面向广义的过程,所以只要可获得过程参数,就能实现过程行业的远程在线表征。特别是基于Web完成实时数据库生成,真正实现远程集群系统的数据资源无人工干预自动获取。其应用将会不断地延伸。

本文描述的摩托罗拉MCF5249是以ColdFire 32位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高性能处理器,该处理器内部集成了一个片内12位ADC,可用于工业数据采集。且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由于uClinux是为没有MMU的微处理器设计的。且源泉代码公开,为降低成本和获取软件的自有产权提供了方便。当然,uClinux不是一个强实时系统,为支持一般过程系统,可以通过一些补丁程序来提高其实时性,所以本文讨论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应用于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篇14:基于Web的MCF5249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摩托罗拉MCF5249处理器内部集成了一个片内12位∑―ΔADC,它有四路输入(ADIN0~ADIN3),任一时刻只允许一路输入,由多路选择器决定。ADC的数字部分在MCF5249的`内部,而模拟电压比较器由外围电路提供。A/D转换的输出引脚以脉宽调制的格式提供参考电压,因此,该输出需要一个外围的阻容电路,将其转换成直流电压,以备外部的电压比较器电路使用。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原理图如图1所示。

由于微处理器不可承受负电压,所以必须将输入电压限制在0~+3V之间。Motorola公司不建议使用外部箝位二极管直接在模拟输入端进行过压保护,而在输入端引入1~10kΩ的限流电阻和低通滤波器,在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对输入电压进行箝位。

太原铁路局货运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的论文

野外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的论文

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

校园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卫星遥测数据系统设计论文

基于WSN 智能家庭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大学生计算机专业开题报告

工业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

基于Qt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设计论文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集锦14篇)】相关文章:

基于Web的农机推广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2022-12-25

软件开题报告2023-07-04

SSH构建的银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2022-12-20

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2023-05-05

工资管理系统论文范文2024-01-02

asp.net成品计算机毕业设计和论文题目2023-08-07

英语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产品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论文2023-03-25

基于Internet的风机网上选型系统的设计论文2023-03-15

会计电算系统数据接口设计思想与方法论文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