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精选14篇)由网友“笑果工厂”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
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
模模糊糊地记得在小学时懵懂的自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我梦想成为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发明出我想要的东西,这样我就可以造福自己,造福人类!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淡忘了这个梦想。今天上一年级的科学小实验的课,他们那种对科学的好奇对科学的渴望、对科学的热情,又帮我找回我曾经的梦!当然,现在的我,自然不敢再去追这个童年时候的梦想了。然而,在完成今天的小实验课堂后,我却想去探索一下这个梦想消失的原因。
首先,有这个梦想是因为受到爱因斯坦,牛顿等伟人的影响,才油然而生向往之心和敬佩之情。但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牛顿他们也就离我越来越远。慢慢地,我们不再熟悉他们,不再崇拜他们,慢慢地,不再去想那个科学梦想。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会放弃了当时的梦想?我认为,是距离!是因为科学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致我们迷糊了双眼,看不清科学家这个梦想。但是,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远离了科学呢?我觉得,是动脑和动手!
就今天一年级的.小实验来说,为了完成科学小任务,同学们想出了五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即使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想出办法,但有许多同学都会勇敢地举手站到讲台上来尽力思考。最终,他们就算是没有想出办法完成任务,也会笑着离开讲台。因为,他们尝试了两三种失败的方法!看!这就是科学精神!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就是这样子诞生的。但无奈的是,年纪越来越大,繁琐的是越来越多,留下来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就少了!少了思考,肯定会少了动手。没了这两样法宝,谈何科学呢?小时候儿歌有唱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两个法宝丢掉了,拿什么去做人?谈什么科学?所以,我以为,要谈科学,就必须得学会动脑动手。然而,该怎样做呢?这就少不了学校的作用了。学校,科学的出发点。它们的课程应该多设计实践课,增多学生对科学的动手和动脑时间,这样,在科学道路上才有可能走得远!
篇2:关爱学生,重在行动
关爱学生,重在行动
二00四年十一月二日,中央教育部发出“向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学习”的号召,开县教育委员会也随即发出通知:“全国学开县,我们怎么办”,由此全县拉开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的序幕。通过本期几个月的集中学习与自学,我的灵魂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我深深被开县抢险救灾中一幕幕事迹感动着。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我们对学生充满爱心,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教育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回想自身的从教生涯,我做到了工作勤勤恳恳,教学一丝不苟,但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老是令我放不下架子,授课时居高临下,总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上学生稍有异动,我都会觉得是学生不听话,扰乱了我教学的思路,扰乱了课堂的“纪律”。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被抑制了,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扼杀了,学生没有了灵气,没有了创新,没有了个性,教室很容易的变成了一潭死水,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绩也不能有效提高,两极分化加剧,班级整体水平下滑。我多次深深的悲哀于自己劳而无功的`失败中。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校园,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涤荡着我的头脑。在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中,我思索着,探索着,我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一爱心做向导,落实“以人为本”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要落实“一人为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关爱没一个学生,不忽视‘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良好个性。
二、落实课堂民主,矫正师生的角色,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帖心人。
三、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研究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化而不是知识的传授。
五、关爱与引导相结合,合理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
篇3:教研重在研究学生
教研重在研究学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成绩变化的原因取决于学生认知准备状态(50%)、情感准备状态(25%)和教学质量(25%)三方面,其理论为我们研究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作 者:吕秀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13100 刊 名:地理教育 英文刊名:EDUCATION OF GEOGRAPHY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篇4:引导培养学生动脑教学论文
引导培养学生动脑教学论文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学生双手只用来做功课和玩电子游戏机,其他事情依赖父母,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养成了笨手笨脚、懒散怠惰,不爱动脑筋,当然也就谈不上伶俐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密切与家长配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他们的情况:
一、把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融进生活之中
我们及家长对孩子光有说教不行,应该要创造动脑筋的环境,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动脑筋,如搞学校或家庭游戏、学校或家庭猜谜活动、学校或家庭智力游戏等,将知识、兴趣、智力活动融入日程活动之中。
二、引导孩子多阅读
我们及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可以针对其内容布置一些思考题,或与孩子一起交流书的内容等。
三、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我们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生活,拓宽生活空间。引导孩子观察季节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
四、采取激励的方法
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我们及家长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
五、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孩子如果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及家长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
六、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原理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我们及家长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要提出太高的要求,应该根据其特点从实际、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问题入手,如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因此,在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过程中,孩子不但学习了做事的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也学会了动作协调的灵巧能力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这都能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家务事、工作、手艺和劳作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因为它不断地对孩子提出问题,不断地向孩子作出生动的有启发的挑战。
篇5:宝宝增高重在科学进补
宝宝增高重在科学进补
儿童增高注重春补
要想让孩子抓住生长的黄金季节,家长就应该在这个季节中,从营养、睡眠、运动等方面加强护理。
营养篇――
科学进补助宝宝长高
春季是儿童长高速度最快的季节,这个时期,宝宝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妈妈应该给宝宝进行科学合理的春补。
饮食上,可为宝宝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枣、蘑菇、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既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素,同时味甘性平,适量进食,是宝宝强身壮体的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对于身体健康的宝宝,食补是满足他们生长发育最安全、最有效的对策。只有体弱多病的宝宝,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合理药补。
中国医科大学儿童生长发育专家 赵亚茹
篇6:中学德育重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
中学德育重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
中职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有效途径,而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人们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加之学校学生年龄偏小,思维分辨能力差,德育意识淡薄,容易受不良的信息影响,更容易沉迷网络。且从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情况来看,德育教育更多的是贯穿于语文、政治、少数民族理论等有关课程,却很少融入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等理科类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而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的多维性――育体、育心、育情,更要求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在小小方寸间了解世界各地各种信息,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同时也出现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新问题,不健康的信息、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更有不法分子实施网络犯罪,对他人对自己造成伤害,这就对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活在信息社会的我们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在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同时,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更是学会抵制不良信息,正确使用计算机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二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趋势。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是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后备体育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近些年,随着中职类院校扩招规模的逐步扩大,生源的质量出现了“滑坡”的趋势,尤其是中等体育学校的生源状况,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德育养成淡薄、法制观念不清,加强对中职学生教育与管理也成为了中职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课程对于这些学生,是具有极大的兴趣的,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无疑为德育教育的落实、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也是每个计算机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如何在学校德育大纲具体的要求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训中,从而促进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加强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计算机教师应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有较强的群体特点,他们不同于普通中专生,在学文化课的同时还要进行刻苦的专项体育项目训练,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室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做到眼里有学生,心里想着学生,手上善待学生,不放过一个学生,也不放弃一个学生,让德育教育时时有、处处有,具体如下:首先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与体育有关的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作品,使学生们学以致用,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计算机课,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结合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学科特点, 教师应以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为载体,逐步渗透德育知识,在提升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其思想道德境界的逐步提升,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将体育合作精神融入其中,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后备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结合网络特点,渗透德育理念。
对于日益盛行的互联网,作为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随着法制的健全,国家已经对于如何制约网络犯罪做出相关规定,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从而促进学生们网络道德水准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职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时刻遵循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将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力求在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们道德素养的提升,高品质的完成计算机教学工作,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7: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重在创新论文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重在创新论文
摘要:本文从目前语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正在进行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了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我们应特别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1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教学范围过于狭窄。这里所谓的教学视野指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目标单一,“一切围绕中考、高考转”这样一个情况。诚然,中学语文教学视野过于单一,从根本上来讲是由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但体制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学语文老师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开阔教学视野。如果教学视野不开阔,一味追求考试升学率,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严重下降,也将严重导致教师的教学素质的下降和教学个性的丧失,最终教师将变成一个教书匠。
众所周知,语文课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问远较其他科目和课堂广阔。因此,只要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开阔,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难的。但令人痛惜的是,现在很多学校及中学语文教师,出于追求升学率等目的,完全把语文课变成了“字词辨析、段落拆分讲解,试题练习”。本该十分精彩,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摧毁得一千二净。这些都是由于教学视野过于狭窄,教师教学个性丧失所导致的结果。
教学环境缺乏或不足。大家知道,语文的学习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英语教学为例,很多中国学生学英语之所以很吃力,之所以学了多年以后也还是哑巴英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又以普通话的学习为例,南方人的普通话水平之所以比北方人差,就是因为从小受到方言的影响太大的缘故。同样的道理,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中学语文学习环境,也将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图书馆、图书室,学生除了看语文课本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可读!可看的课外书籍了,难道语文的学习、语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就只能从教材而来?于此,还存在另外一些认识误区。
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单一。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手段都停留在“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这样一个模式上。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基本做法就是教师讲解、板书,学生则是做笔记。在测评方面,除了考试就没有其他更多的手段和方式了。这不仅无法使语文教学做到丰富多样,且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变得极其枯燥乏味。在纸质媒体时代,通过黑板板书、通过考试测评来完成语文教学,这确是客观条件所限。但在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多媒体教育已经走进课堂教学的时代,把中学语文课仍局限于这样一个传统教学模式,还把考试仅仅当作测试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唯一手段,则不免让人觉得落后于时代,也无法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要了。
2重在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来进行改革创新
2.1进行教材方面的创新
1)课程目标,高度量化
新课程除了在课时方面进行量化外,对学生的生字量、阅读书目、练笔写作等都做了量化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l4次,字数不少于0.7,其他练笔不少于l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每学年学习课文不少1—60篇。这些量化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提供了保障和评价标准。 2)教材内容,自主选择
存初中学段的新课程平台上,有“人教版…‘北师火版…‘苏教版”三种语文实验教材共同展示,供全国各地学校自主选用。这三种教材版本是共性个性兼顾,其共性是:教材选文新颖,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综合性学习的系列设置,着意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密切语文同生活、社会的联系,体现了“变革学习方式”的课改实质;课后习题设计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促进了教育观和学习观的转变;教材有意留白,给教师留足教材开发的空间,给学生留足延伸创造的空间,体现了新课程教材观。
2.2教师教学理念方面的创新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丰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但面对中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不少教师缺少自主整合教材的意识,缺乏敢于扬弃和创造性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勇气。表现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或照本宣科式地转述教材编者的话语和标准答案,或抛开教材的新体例,然按照语音、文字、同句、段落、文意分析等陈旧的教学模式,来讲授新教材中风格各异的课文,用传统老路了套用新教材。应该如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不能只是机械地将教材编者对文本的解读原样转述给学生,而将自己对教材的个性理解,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启发学生对具体的教材进行个性的多元解读;二是对于教材中预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拿来”,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基础能力、情感体验、兴趣爱好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学习内容,灵活设计学习过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学活动;三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可以进行人胆的合理的舍弃,适当开发和利用具有时代特征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资源。
2.3学生学习思想上的创新
学习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承传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语文学科,呼唤着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基础便是创造性学习。所谓“创造性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传输,是典型的纯知识灌注式教育当代的语文教育,则要求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强调人际互动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个性价值。
创造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及其主要体现是创造性思维,它是相对于常规性或一般性思维而言的心理学家们指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每个人包括儿童,其思维品质中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
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人的思维结构中,有一半以上的因素都与语文能力有关,所以,提倡语文创造性学习就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由潜在的心智状态转化为外显的活动行为。积极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运行表现过程。
总之,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场改革面前,我们应如何理性的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来看,我们都缺少不了创新精神。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精髓所在,再改革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新的语文教育面貌就会呈现我们面前。
篇8:重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的论文
重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的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角色在转变,理念在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也在改变。由原来的老师“满堂灌”到现在老师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等等,可谓是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在愉悦中度过。
关键词:精心设计 创设情境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角色在转变,理念在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也在改变。由原来的老师“满堂灌”到现在老师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等等,可谓是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是发生了变化,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何呢?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冷静地去思考,理性客观的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出几点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
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教学目标可以说是特定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演绎,然而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重过程设计而轻教材分析,更忽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轻教材分析的直接后果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影响目标界定的精确性,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我认为只有对教材、学生、教学策略全面系统地思考,才能真正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具体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这样思考:
①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内容;
②衡量学生能接受何种程度的知识、学习方法比较合适;
③教师考虑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通过这些思考,教师才能提出有效的决策,具有可行性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核心价值,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保障。
二、创设情境要有价值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好多教师创设情境却流于形式。看似红火热闹实际却无实效。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舍“繁华”取“精华”,让学生能体味情境蕴涵的数学本质,这才是情境创设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要尽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确切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激发起学习动力。
三、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肖川博士在《合作学习》中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把握合作的时机,不要盲目地为了合作而合作。什么时候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1。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选择小组合作。当今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足,这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明晰正误,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自己不能完成活动任务时选择小组合作。有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需要同学间合作才能完成。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需要测量每个人身高、臂长等活动,自己无法完成,这时就得分工合作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能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
四、设计出具有实效性的课堂练习
“自主选择式”练习,让课堂充满生机。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无法顾及每个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课堂上精心设计“自主选择式”练习很必要,同一知识点,设计不同的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练习的“自主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情境,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课堂练习――每节课都精彩!
篇9:教学重在教学生会学的论文
教学重在教学生会学的论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就可以理解为: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响亮口号,它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针对化学学科,我认为在教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老师可以把准备好的预习题发给学生,或者把下节课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无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要求学生做到先预习后上课。有的时候如果前一天没有来得及预习,那么在上课前一定要把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浏览一遍。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在每节课刚上课的时候留出几分钟来让学生看书,使他们慢慢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紧抓课堂效率。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上课所要用到的东西,包括草稿纸等等。上课时,一定要紧抓课堂效率,课堂上损失十分钟,可能是课后花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也补不回来的。尤其是实验课,在刚开始观察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是盲目的,看到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就会激动,从而忽略了其它不太明显的同步现象。对此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或者让学生先看根据实验所要完成的习题然后观察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在头脑中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哪些是自己可以解释的,根据已有的知识还不能解释的,推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从而在头脑中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技能,教学中不应该是把列好的知识网络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组织,或绘图或制表,或是以其它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形式,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当然,要真正独立做到这些,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后成为大的网络。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也不容易遗忘。同时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忆的零碎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记忆知识点,比如编口诀、诗歌等等,尽可能教给学生更好的记忆方法。
4、指导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时发现薄弱的地方或者是不科学的地方并加以改进。
学生要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校正。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这样也最能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寡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瘭矛也能更有效遑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br/>2、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勤思才能善学。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讨论能够得到解决,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的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参与课堂活动感兴趣。例如,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争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学完一章后,将一些重难点问题公布在黑板上或者投影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对抗赛,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并记下各组的得分。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又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总之,无论教授何种知识、运用何种方法,都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前提,由学生自主进行,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套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不断汲取更多的知识,才能经受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使自身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篇10:评课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的论文
望江县长岭镇杨林中心学校 林平良 刘建中
【摘 要】评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能力,钻研教学艺术,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传统的评课过程中,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即教学行为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观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这样的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笔者认为听评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把目光放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本文试着从探讨学生的学习主体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得到有效融入与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否得到体现这三个方面阐述评价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性。
【关键词】观课议课方式学习表现
评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能力,钻研教学艺术,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评课可以分为观课和议课两大环节,“观”意味着观摩,“议”意味着议论。观是手段,议是目的,观得准确才能议出精彩,其核心是课程评价。评课的观察视角有两大不同的取向: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学生的学习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即教学行为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观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这样的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所以,听评课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把目光放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还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所以,新理念下的评课,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是以观察研究为主的过程。要想使评课更加科学有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课:
一、探讨学生的'学习主体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怎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期中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学习时间。一节课如果是教师个人能力的“走秀”,学生却游离与学习之外,这样的课堂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低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根本上明确课堂要义,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最优化的组合,把时间最大化地还给学生。现在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老师的“讲堂”,而应该成为学生真正的“学堂”。
教学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仅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进行,把教师的教放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加以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观课时应重点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安排了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学习;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效果;等等。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观课时应关注:学生主动提问、质疑的次数是多少;学生用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探究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的时间有多少;等等。
二、探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得到有效融入与提升
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实效,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应该更多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和气氛,关注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如果教师评课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融入度,全程跟踪观测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准确把握学生融入的方式、时间和程度,追求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觉投入状况,笔者认为这将更加有利于科学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远比那种异口同声地回答和全班举手的参与,更有效果、更实在。
三、探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否得到体现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第一场所,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生成过程。评课时首先要看教学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是否形成,即是否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形成了主要矛盾和互动,教学才真正建立在学生的需要之上,才有发展内在动力和成为好课的可能。
其次,要看上课教师是否在教学中采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应倡导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课堂上真正思考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要看上课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自信地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总之,观课、议课是因校、因人而异的。观课、议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观课和议课归结于课堂的完善和进步。只要能对师生成长有利,就是最好的评价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Z].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篇11: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老师通常本着教材的知识结构去指导学生,就会形成“思想定式”,这种以示范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意识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能,才能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以《漂亮的小钟表》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示图引题,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特点,是儿童学习的一种动力,也是儿童学习的最好老师。
课堂教学伊始,教师用直观教具(挂图)或幻灯出示各种美丽的钟表,在学生的“啧啧”赞叹声中,抓住时机进行生动的描述后,提问:“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有的说机械表,有的说石英表,还有的说电子表,接着老师讲述:“在同学们回答的钟表中,有的造型精美华丽,有的简洁大方,有的形象可爱,还有的表盘的时间用数字,有的用简洁符号,这种钟表形态多样、色彩各异、整齐美观、图案设计千姿万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幅小钟表,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又如何巧用材料,才能使钟表的表针拨动?”这时学生就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教师讲解要精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唯恐学生不懂,不要讲得太多,以免学生厌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精练,在重点难点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在制作钟表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结构,并说出来,再讲解要领,指导制作,最后展示制作好的作品。
三、自己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或出示各种钟表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们吗?”“这些钟表与你们家里的钟相比有什么区别?”来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自己动手,任意想象出钟表的形状、色彩,制作出更美丽、漂亮的钟表。在学生自己创作时,播放舒缓动听的轻音乐,给学生创造创设意境,使学生精神愉悦,处于最佳的创作状态,这样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启发点拨,相互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最佳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思维异常活跃,就像开闸的水,挡也挡不住、阻也阻不了,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钟表图形。教师抓住契机,引导相互评作品。在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那种妨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旧观念,明确课改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积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树立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获得创新成果。
篇12:教育札记二题“编位”重在引导思想
教育札记二题“编位”重在引导思想
编坐位,是许多班主任老师深感头痛的一件事情。或者按学生的高矮顺序编,或者按成绩好坏编,或者按视力好坏编……无论哪种编法,都不能满足每一个同学。因为一个班几十个坐位,中间几排位置始终有限。笔者做了十几年班主任,每每编定了坐位后,第二天第三天就总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或直接找到我要求调坐位。坐后面的就说看不见黑板,坐中间的就说同桌爱讲话想避开,坐前面的就说太近了眼睛很胀痛……这学期半期过后,好多学生又找到我希望重新编位。我想,怎么编呢?老办法编,又是几个星期都不得安宁。一连几天,我都在想:怎样才能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家长不找我调坐位?怎样才能让他们都满意?
想来想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引导其对“位置”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坐位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眼睛看得清黑板上的字,只要耳朵听得见老师讲的话,坐哪个位置都一样。别外,细细推究起来,哪个位置都有好的方面都有不好的方面,可以说有利有弊,最后我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教室的位置》。
于是,我在编位前给全班学生讲了选坐位的`基本原则:近视眼的同学可选靠前一点的坐位,要保证看得清黑板上的字;视力好一些的同学可选离黑板远一点的坐位,这样不会影响视力下降;性格较开朗的同学可选与性格内向一点的同学同桌,可以减少上课讲话而不影响听课质量……最后,我给同学们朗读了一遍打油诗《教室的位置》:
读书学习在教室,教室里面有位置;位置到底哪个好,哪个位置都很妙。
昂首挺胸坐前面,黑板字小也很现;时有唾沫一点点,粉笔灰灰一片片。
不远不近坐中间,眼睛看字倒是欢;挤进挤出不方便,另外空气不新鲜。
又斜又偏坐窗边,清脆鸟声在耳畔;阳光普照脸和眼,头晕眼花有点闪。
晃晃悠悠坐后面,交头接耳较自在;“个性”“特长”尽展现,成绩下滑怎么办?
同学们啦要听清,前后左右和正中,只要上课很认真,学习成绩往上撑。
个个位置都平凡,看你态度如何来,人人位置都普通,看你是否很用功……
我读完后,见同学们若有所思,然后让全班学生都走出教室,随便站成一排,然后依次进入教室任意选择坐位。结果效果极好,没有一个说自己位置不好的,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现在都没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或直接找我要求更换位置的。所以笔者以为,“编位”重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坐位。
“小报告”应慎重处理
学生打的“小报告”,老师首先应该重视。因为“小报告”可能涉及到“大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上街去网吧玩电子游戏或聊天,有的学生抄袭同学的作业或花钱请同学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教室或寝室偷拿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如果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打“小报告”的同学给老师反映情况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向着不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言而喻。只有把学生不好的苗头、不良的倾向扼杀于摇篮中,才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不过,细细分析起来,学生给老师打的“小报告”,有的可能是事实,但有的可能就不是事实:或者是听别的同学说的,或者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个片断,或者因为同学间有点小矛盾而掺杂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总之,这个时候,老师不能见风就是雨、一听鬼火冒而主观臆断、粗暴简单地处理。其实,这个时候,老师更需要理智更需要冷静,及时调查了解,弄清事情的原委,做到“兼听则明”,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才会有据有理地使学生心服口服,也才会收到教育效果。
另外,对打“小报告”的学生,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其及时给老师反映情况的行为,鼓励其能明辨是非。不过,这种表扬一定要分清时间、地点、场合,掌握分寸注意表扬的轻重,不必大加宣染的就不要大加宣染而闹得满城风雨,不宜点名表扬的就不要点名表扬而使同学间产生隔阂,笔者认为当以不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为原则。老师既要给打“小报告”的同学“面子”,也要给犯错误的同学“面子”。那种把爱打“小报告”的学生视为“耳目”视为“心腹”而过分偏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嘛。所以,老师在处理“小报告”时应慎之又慎,多些调查少些激动、多些理智少些激情、多些方式方法少些简单粗暴为好。
篇13:自然科学课教学重在有效反思论文
自然科学课教学重在有效反思论文
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教学,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有效补充活动。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为此,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去进行。
一、写成功之处
写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总有得意之处: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写学生创新和独到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感”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教学峰点。
二、记教学中的“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所以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并分析出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如课堂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身边的边缘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和做秀现象。通过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和对策。
三、写出“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掌握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因此,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更是反思之地。可见养成习惯在反思中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经常写好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篇14: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学生动手实践
兴义市乌沙镇老乌沙小学 窦友祥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是很有效果的,小学生有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一种有效手段,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过程,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倡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好奇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恰当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好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记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先用讲台上的粉笔盒举例,使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长方形,老师不用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长方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例如:手边最现实的长方形课本、文具盒等,找到画长方形的方法。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如果要建设一个长方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这样的方法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探究。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又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长方形。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观同时参与。
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援思维的起点。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对简单的加法或减法也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已经具备的数数的能力,运用数小棒、手的关节(或其它物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中年级进行分数教学时,就地取材,利用折纸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如讲1/6 、1/2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把一张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做不仅简单、方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自然数、加法、减法、分数等的意义,而且还能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弊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三、 动手实践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而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动手,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秒”是一个很抽象的时间单位,教师单一的讲解,无法使学生真正的领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拍手、跺脚、数数来感受1 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在10 秒内最多能写多少数字,在30 秒内背乘法口诀,做口算题,排球等,让学生在这些操作活动中,真切地感受“秒”这一概念。在学生对“秒”这一概念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估一估围绕讲桌走一圈大约要用多少秒;猜一猜1 秒钟内可以做一些什么事等等。再例如教学《量长度》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袖长、裤长、腰围和身高等。在操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总结出一问多解的应用题。
四、动手实践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事实证明,有效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才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要画出120度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出问题:“不要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度角;用两个三角尺60度的角拼在一起来画,得到120度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表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实地操作,实地探究,实地总结,才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遇到问题走“提出疑问--合作探索--得出结论”的路子,让学生懂得 “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论文:科学重在引导,学生重在动脑(精选14篇)】相关文章:
高三高中语文教学计划2022-09-16
高三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03-13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04
高二人教版语文教学计划2022-10-0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022-11-11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023-06-25
小学计算机教学点滴体会2023-03-14
[作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2022-05-08
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6
学校科技节活动总结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