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

时间:2023-08-02 08:13:3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集锦4篇)由网友“fanxunju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

篇1: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

从20**年下半年至今,“达人秀”热潮又开始席卷电视荧屏,诸多省级卫视的创新节目纷纷聚焦于达人的表演,这也成为此类节目吸引观众收视的重要撒手锏。不过在“达人秀”热播的背后,一些操作误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达人表演迷人眼 各显奇招拼收视

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率先引领国内的达人秀节目。该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由于购买了《英国达人》的版权,因此节目模式也较为类似。如在选手表演期间评委可以点亮在舞台上方的红叉,当三个叉全部亮起的时候,选手应该停止表演。《中国达人秀》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种能人、怪人、强人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正如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所说,之前的真人选秀节目多是将收视群体年龄层下移,而《中国达人秀》通过扩大选手范围、丰富表演形式,将中老年收视人群带入真人秀节目中,开始吸引对中国电视关注度最高的人群,这一群体或许没有80后、90后的狂热,但却是电视收视率的最坚实支柱。

尝到《中国达人秀》甜头的东方卫视在又推出了达人系列节目《达芬奇密码》和《谁是大人物》。《达芬奇密码》是一档展示世界各国奇人异士表演绝活的综艺栏目,特别是很多在世界吉尼斯纪录上留下名字的人士都有可能登上这个舞台。《谁是大人物》节目则是邀请社会各个领域的达人、潮人、雷人担任嘉宾,而选择的标准通常是要具备“有趣”、“奇特”的功能。

浙江卫视也在《谁笑到最后》的基础上推出了《天下达人秀》。此外,湖南卫视的老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以及创新节目《给力星期天》中都设有达人表演的环节和桥段,希望通过达人们的表演,在创新节目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取得更高的收视。

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的电视荧屏可谓是达人表演迷人眼,各显奇招拼收视。“达人秀”节目最终强调的是平民盛宴,诉求的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赞颂的是国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美德、质朴、善良。这些都是“达人秀”节目的积极作为。但是在此类节目热播的背后,仍有一些操作误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操作误区须警惕 期待节目新境界

细数国内各类达人秀节目可以发现,虽然节目承载了积极的意义和责任,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才艺表演差强人意,情感故事喧宾夺主。

“达人”一词源于英文“talent”,意为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出类拔萃的人。作为此类节目的核心与灵魂,展示各路人马与众不同的才艺绝技,带给观众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乃至出人意料的表演,促使观众达到为之震惊、欢呼的本能反应,这是达人秀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遵守和秉承的原则。但是从国内的各个达人秀节目中,我们并没有领略到过多的有实力、有分量、有爆发力、能够直指人心的`才艺表演。相反,一些能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诸如吞针、拉大车、原地旋转等并非令人叫绝的表演却成为节目的主要内容,这与节目的定位和宗旨其实是相违背的。

另外,故事化叙事的手段在当前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得已经驾轻就熟,特别是那些有特殊经历、能打动观众、能激发共鸣的参与者的故事更是在部分节目中被放大,煽情内容远远超越才艺表演。例如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引发争议的“鸭脖子夫妻”、“孔雀哥哥”、“民工街舞团”、“落魄的千万富翁”……虽然这些参与者的故事令人动容,但是却让节目陷入到一种究竟重实力还是重情感的矛盾抉择中。

2.同类节目辨识度低,节目内容同质化强。

本文提到的当前国内荧屏上的达人秀节目,除了《达芬奇密码》是展示己成名的达人表演外,其余的节目都是以挖掘和发现草根达人为宗旨,这样一窝蜂寻找达人的节目定位使得很多同类节目的辨识度变得很低。部分节目在评审设定、淘汰机制、主持人主持方式的设定上与购买了国外版权的《中国达人秀》高度一致:节目评审均为“两男一女”的构成阵容;标识着选手晋级与否的标志是舞台上方的红叉,且当三个叉全部亮起的时候,选手应该停止表演;主持人同样是在侧幕进行主持……这些雷同的节目形态设置使得每个节目的可辨识度都有所降低。

3.娱乐消费当道,内核精神缺失。

对于目前诸多达人秀节目而言,娱乐消费超越内核精神成为了节目的核心,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一个个娱乐消费符号,这些符号可能过目即忘,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达人秀节目而言,尤其需要通过展示“小人物成就大梦想,平凡人创造奇迹”的过程,达到百姓情感的共鸣,这才是达人秀节目的内核,而这也是目前国内此类节目最缺乏的。

挖掘内涵 品质打造

笔者认为,对于国内的诸多达人秀节目而言,要想改变上述操作误区,重现达人秀节目的本质与内涵,我们需要在节目定位、选手选拔、品质打造上继续下一番功夫。

首先,找准自身定位,努力区隔其他同类型节目。就目前情况来看,除了购买了国外版权的《中国达人秀》之外,其他一些节目也逐渐开始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探寻属于自己特色的定位和内容。例如浙江卫视的《天下达人秀》目前就通过举办“中韩达人对抗赛”的形式,进一步区隔与其他节目的同质现象。

其次,确保节目的参与者具有人际吸引的魅力,特别是具有个人品质方面的魅力。达人秀节目制作方应该选择有正面意义和感人故事的参与者在节目中进行表演,用其所展现的奋斗、乐观、自信以及人性的光辉促使观众产生认同。

最后,要确保节目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品质,防止“天赋英才”简单化的做法。

篇2:浅析电视选秀风潮的文化内涵论文

浅析电视选秀风潮的文化内涵论文

论文摘要: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是现代文化的大众传媒产物。它的盛行一方面印证了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开明性,另一方面,在这类节目大量充斥的背后,却是大众本能被激发的现实和商业利润的操作。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目的时,表现出来的是媒体文化的迷失。因此,反思电视选秀节目的偏差,定位树立其文化品格,是中国电视传媒面临的迫切任务。

论文关键词:电视节目,娱乐,选秀,文化内涵

娱乐文化盛行的背景,使得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领头军的电视选秀节目前仆后继、乐此不疲,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中央台的《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名师高徒》等成为电视文化和电视娱乐界的盛事,再次证明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场全民造星运动背后一些引人深思的文化内涵。

一、大众文化:选秀节目盛行的心理动因

大众文化是在大众传媒的支持下,服务于大众的一种文化形式。他必然要屈从于大众的审美趋势,但现代的大众文化往往为了追求利润一味迎合大众,从而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沦为应消费而生产的模式化文化工业,这必然会影响大众文化的发展。如何将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更好地统一,使大众文化能够既服务于大众又拥有独立的主体性成为了大众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

1、节目的原生态过程

通过电视节目将生活中的行为过程原汁原味的或稍加修饰地展现出来,是电视选秀节目的最大魅力,也是目前电视娱乐选秀节目火起来的最大动力。跟以前看到的经过精心安排的、属于完美观念产品的电视节目不同,选秀节目给已经出现收视疲劳的观众带来一些新鲜感。于是,一些带有选秀成分的娱乐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受众的心理诉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在现实中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就会寻找一种“虚拟性的满足”或“替代性的满足”,这与动物讲究实物性的满足不一样,人可以以精神性的满足替代实物性的满足。娱乐节目无疑是最佳的满足人类“虚拟性需要”的工具之一,它的操作模式和过程恰好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诉求---大众实现了从自我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以“虚拟性满足”俘获了大量受众的心。

3、大众从自我认同走向社会认同

人需要社会对自我的认同,也就是需要寻找一种归属感。后现代主义学者韦克斯认为:“认同与从属关系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认同有关个体与他者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认同给予个体一种自我的所在感,给予个体的特征以稳固的核心。”他的“自我所在感”也就是一种归属感。电视选秀通过唱歌、舞蹈等才艺的展示参与者得到自我认同感。从电视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明星,如李宇春等就是通过选秀成功地实现了从“自我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电视选秀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平台。首先,这些选手都来自大众;其次,他们的转变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戏剧性;再次,选秀活动往往没有过多要求。它给予大众一个无限大的入口,这就大大刺激了大众的参与欲望。明星的魅力就在于他是世俗的神话,而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成为明星,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对这样一种心理做了很好的回答:“不再希望天堂生活,而是凭借纯粹人类的手段在尘世上建立天堂”。电视选秀就是人类在“尘世上建立天堂”的手段之一,它使大众从对“彼岸”的向往转变为对“此岸”的追逐。

二、消费文化:选秀节目盛行的商业原因

电视选秀作为大众文化现象,其背后隐藏的是利润的操作。追求高收视率,以获得丰厚的广告利润和商业资助,并运用现代技术操纵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电视越来越明显得受到了商业逻辑的侵蚀。

1、收视率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不可能不视大众的文化需求。但是不仅是电视,整个文化领域也已经不能纯粹用艺术的规律来衡量、评判,纯粹艺术理论的解释正遭到市场经济要求的冲击。电影需要票房,电视靠收视率,其他艺术演出也讲求上座率,这些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而这种趋势的根源在于大众欣赏需求这个潜在的消费市场。如果说,过去以艺术水准的优劣、主题的深刻与否来评判电视节目的好坏有其合理性,那么,现在的电视产品以满足大众的欣赏心理,即收视率的'高低为成功的标志,这也反映了时代的某种要求。

2、短信热线

技术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前提条件,它使大众文化得以广泛接受成为可能,也赋予大众参与大众文化消费的能力。在所有的选秀比赛中,观众都可以通过短信或热线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或让已经被淘汰的选手“复活”重新参加比赛。由技术带来的市场规律的影响,使大众文化的商业价值往往重于其他任何价值,文化艺术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它遵循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需要什么便提供什么,生产终结了创造。以《超级女声》为例,在全国总决赛中,李宇春的短信支持票数为352万,周笔畅的票数为32万,张靓颖则有13万票。如果一条信息以1元算,的超女前三甲仅在短信上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810万。

3、广告

此外,广告也成为了追逐利润的工具。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往往决定了广告的价格,因此,节目的收视率是支撑广告价格的基础,电视选秀由于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对大众的诱惑使其成为大众必然关注的对象,也因此让选秀节目成为各个电视台趋之若鹜的节目形式,引发了电视选秀节目风潮。

三、传媒文化:选秀节目盛行的文化动因

电视所构造的传媒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媒介生成的物质性基础与审美文化的精神构成显然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国家必须重视传媒文化,为什么我们要那么敏感的判断其走向,或者说期待它即将成为什么样的走向,就是因为传媒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变化性,很容易成为其本身和传统文化的交汇口和突破口。这种突破因为媒介自身的影响而对大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传媒文化会很容易冲击到我们的传统文化。

一般来说,电视是主动强迫观众接受的,这就是所谓的媒介霸权。但是,媒介的本质又是为大众服务、被大众欣赏所支配的。在今天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视的强制功能必然减弱,受众的主动寻求会愈发增强。如果媒介意识并利用了这一点,观众就会喜欢,反之则会被抛弃。这种转型要求媒介要更为主动地加以创造,以引导观众的情趣、兴趣,尤其是提升传统的文化内涵。因此,媒介应更加努力缩小传媒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差距,应在人性、人本、在挖掘人的心灵上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接受传统文化的集体情感时兼顾传媒文化的个体情感。

四、反思与定位

现阶段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还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常常以看谁秀得狂,看谁秀得极端,看谁秀得匪夷所思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就忽视了从节目本身去挖掘其良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的选秀节目呈现出缺乏创新、恶意模仿、相互克隆的趋向,加上主办方不断采取低格调的炒作方式,已使得广大观众质疑选秀节目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选秀必然会给选手和大众都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对热爱唱歌、渴望成名,但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影响更大。

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选秀节目的良性健康发展,就必须探讨在选秀节目中该以何种方式实践人文关怀表达及其表达重要性。在这点上,电视选秀节目应该自己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和价值取向。而事实上,要在选秀节目的娱乐性中表达某种文化价值,这对于主办方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也是所有类型节目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陆扬.大众文化理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1

2 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人民出版社.:164,144,151

3 陈刚.大众文化与乌托邦.作家出版社[M]96:134-135

4 王丽.大众文化背后的力量--关于电视选秀节目的几点思考[J].北教育学院学报.-1

5 罗良清.一样的舞台,别样的风采--解读江苏卫视大型选秀节目《名师高徒》[J].中国电视

6 周少四.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三点偏差[J].今传媒.2007-4

7 汪骢.电视娱乐选秀节目兴衰之我见[J].电视研究.2007-5

8 周星.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J]理论学刊.2007-9

9 胡妍妍.试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和创新[J]观察与思考

篇3:电视选秀打造影响力经济文学论文

电视选秀打造影响力经济文学论文

关键词:电视选秀 影响力经济

近年来,我国电视选秀由盛渐衰,在批评声和严格制约下艰难前行。这是否意味着电视选秀从衰败走向没落,终将从荧屏上消失呢?结论不能草率得出,需要我们从其来龙去脉中,由表及里来深入剖析。本文拟从节目形态、传媒经济再到媒介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切入,从我国电视选秀的传播规律和价值取向中,探索电视策划和媒体运营的若干走向。

一、电视选秀的节目理念

我们先从电视传播和节目理念层面来剖析电视选秀节目。

20《超级女声》的火爆,带动了中国内地选秀节目的兴起;以来,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包括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加油,好男儿》、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卫视的《梦想奥运真男孩》,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江西卫视的《红歌会英雄汇》等各种选秀节目不下数百个。《加油!好男儿》208月26日决赛时创下收视纪录:尼尔森数据显示,仅上海地区收视率就为10。6%,全国为3。29%;《舞林大会》年上半年平均收视率达到9。9%。

然而,大量的电视选秀节目在致力于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节目的文化品格,产生了无序竞争与过度娱乐等问题。娱乐选秀的同质化、媚俗化现象,不但受到学界的批评和社会的指责,更受到宣传主管部门的严加监管。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就因其“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低俗”而被国家广电总局禁播。

由此可见,电视选秀节目有两个特征:一是易叫座难叫好;二是电视台不是将它视为宣传品和作品,而是注重受众市场的内容产品。

其实,电视选秀的雏形早已有之,从早期的各种电视大赛、知识竞赛到各类电视评选活动、颁奖晚会等,都具有电视选秀的某些特征。如央视的《感动中国》、“青歌赛”等。自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引进和国内活动经济的兴起,电视选秀日趋平民化,涌现出众多的“超女快男”。在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电视选秀节目中,若按其节目理念来划分,可分为“为选而秀”和“为秀而选”两大类型:

“为选而秀”主要是指荧屏上出现的各类评选活动和颁奖晚会。按主办单位又可分为三种:一是电视台主办,如央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广东卫视的《广东经济风云人物年度评选》等;二是政府和社会团体主办,如中国“金鹰”电视节、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等;三是行业与电视台联办的各类评选活动。在此类电视选秀中,“秀”的成分不大,往往只是在荧屏上呈现一台晚会,这里“选”是目的,“秀”是手段,强调的是电视选秀的专业化和权威性,主要依托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做文章。此类电视选秀做得中规中矩,比较传统,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吸引眼球上远不如“为秀而选”的节目。

“为秀而选” 的电视节目有一大批,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湖南卫视)、《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东方卫视)、《非常6+1》、《梦想中国》、《星光大道》(中央电视台),《绝对唱响》(江苏卫视)等。此类电视选秀,“秀”是目的,“选”是手段,强调的是娱乐化和草根性,主要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的为了“秀”出轰动效应,主持人和评委如小丑般上窜下跳,不惜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不择手段地吸引观众眼球。

也有一些电视选秀介乎于这两者之间,如《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谁将主持北京奥运》、《绝对挑战》(中央电视台)以及台湾的《超级星光大道》等。这些选秀节目大多属于娱乐选秀,但我们不能单纯用节目的概念来审视它。因为电视选秀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而是一种媒介行为,一种活动经济,一种新的电视产品。

二、活动经济的电视选秀

当下,我们应该从另一个层面来审视电视选秀。

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年12月5日发布的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公众接触媒体频率最高的依然是电视。在公众每天接触的媒体中,选择电视的公众比例高达76.2%,其次是报纸杂志18.7%。然而,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社会进入了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时代,依靠单一媒体、单一频道已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于是,电视人的创作理念从制作节目发展到经营节目,又从经营节目发展到经营观众。如果我们把节目视为第一代电视产品的话,那么,活动就是第二代电视产品。

电视选秀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目的概念,更是一个依托电视频道策划组织的大型活动,是活动经济。作为活动经济的电视选秀具有两大特征:从内容生产来看,它是一种能够占有更多节目资源的节目形态;从内容传播角度来看,它搭建了一个比电视频道更宽阔的平台,并由此形成多渠道、跨媒介的整合营销传播,达到受众市场最大化之目的;从传媒经济来看,电视选秀把节目活动化,把活动过程化,非常有利于打造产品价值链。电视选秀是基于双重价值链上的活动经济,一条是基于节目资源,另一条是基于受众资源。

先来看看基于节目资源的价值链,选秀节目活动化就是一个开发、利用节目资源的过程。电视媒体通过 “海选”,把传播中的受者变为传者。“为选而秀”的节目之所以不如“为秀而选”的节目火爆,就是因为“评”的成份多,“选”的成份少。“评”是专家行为,“选”是大众参与行为,前者是一种基于精英文化的价值取向,后者是基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当然,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大众传播的最高境界了。

再来看看基于受众资源的价值链。当今世界,传媒受众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单一媒介、单一渠道已不能吸引足够的受众,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分流了大量的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显然,收视率已不是评价电视影响力(主要还是注意力)的唯一标准。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三家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提出了“网络影响力”这一新的评价指标,打破了原来拿“收视率”当标准的陈规。网络影响力主要包括知名度、关注度和网络收视度指标,三大指标的平均之和为最终的媒体网络影响力指标。

传统电视的价值链:电视节目——观众——注意力(收视率)——电视广告;

新型电视的价值链:电视选秀——受众(观众、读者、网民、手机用户)——影响力(收视率、知名度、美誉度等)——收益(各类媒体广告、手机短信、商业演出及各种衍生产品)。

“超女”就是一条典型的双重产业价值链,尤其是它对受众资源的全方位开发。但是,传媒人也应清醒地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电视娱乐选秀所有这些盈利模式都是建立在注意力经济基础上的,其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吸引眼球的娱乐旋风来进行追逐利润的营销传播。“浓浓的商味已让选秀开始走味。选秀节目已经不是单纯的电视节目,正越来越成商业化运作之下的一场商业营销。”①当炒作成为吸引眼球的灵丹妙药,短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时,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不少电视台对电视选秀无不趋之若鹜,甚至置公众舆论和社会责任于不顾。显然,这样的电视选秀是根本走不远的。

三、电视选秀基于公信力

难道电视选秀只是一种单纯的眼球经济吗?为什么许多活动经济不约而同都选择电视,而不是其他媒体呢?这是因为电视媒体还有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媒介公信力!“媒介公信力就是公众与媒介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媒介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②当今中国,各种媒介公信力如何?喻国明教授主持的《中国广播电视公信力评测报告》中有一项调查表明:在城市居民中,如果国内新闻媒介对同一事件报道不一样时相信哪种媒介?③测评结果如下图:

从图中可见,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大大高于其他媒体。在我国,作为媒介接触率最高的大众传播和主流媒体的电视台,一方面积极扮演“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也源自电视传播的实证性,虽然曾有“纸馅包子”之类假新闻的出现,但总的来看,“眼见为实”有利于真实性的客观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等成为媒介公信力的构成要素。

诚然,公信力是不能简单地转换为经济效益的。从传媒经济角度来看,公信力主要体现为一种无形资产,它包括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文化认同、人文价值和媒体品牌等,公信力是大众传媒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央电视台借助国家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承办了不少选秀节目,尤以体现和谐社会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规范的《感动中国》为佼佼者。这个朴实无华的选秀节目之所以打动成千上万的观众,不是因为它调动了吸引眼球的娱乐元素,而是借助国家大台的公信力为广大观众树立了一种道德典范,通过一种道德的力量来传播精神文明和媒介影响。

近年来,注意力经济似乎成了实现我国传媒产业经营和提高电视媒体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说到底,传媒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还是它的影响力。媒体影响力是由公信力和注意力构成的,注意力是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公信力是影响力的核心和根本,媒体做的应该是影响力经济。 “以活动带动频道,把大型活动作为整合频道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品牌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形式,目的是为频道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④显然,作为活动经济的电视选秀聚合了公信力和注意力,是电视频道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机组合。电视选秀对于电视媒体的收益贡献至少有三方面:一是电视媒体的直接收益,主要是电视广告;二是电视媒体的间接收益,包括电视节目衍生产品的经营开发,如手机短信、音像制品、商业演出等;三是电视媒体的无形收益,主要是品牌、影响力等频道的无形资产增殖。

网络影响力其实还是一种注意力,因为网络公信力是比较弱的。媒介影响力还应包括建立在公信力基础上的可信度和美誉度。媒介影响力与媒介注意力的最大不同就体现在它的价值取向上,前者面对公众,后者服务受众。影响力的传播效果不太好直接地定量测评,但可以通过品牌价值评价体系来间接检测。

显然,“为选而秀”和“为秀而选”都各有偏颇。能否将这两类电视选秀融为一体?完全可能,把专业性与大众性、公信力与注意力结合得最成功的就是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媒体如何把公信力与注意力有机地统一起来?电视媒体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打造影响力经济?这确实是我国电视选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如何打造影响力经济

电视不仅是新闻媒体,也是娱乐媒体,于是有人进行了简单的分工:让娱乐节目做注意力,让新闻节目做公信力(但有些民生新闻也大做注意力经济)。在这种思维定势及收视率的驱动下,电视选秀陷入了残酷的拼杀中。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不少电视选秀不惜剑走偏锋,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甚至挑战道德底线。于是,有了《第一次心动》中杨二车娜姆的低俗恶搞,《美丽有约》中整形手术的恐怖惊悚。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媒体,你们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笔者曾经看到一档收视率不错的民生新闻栏目,然而却发现这档节目中插播了大量的医疗广告,此类“卖药广告”与广播的“坐台节目”无疑,有位台长说得好,这不是出卖广告时段,而是在出卖公信力!笔者认为,以出卖公信力为代价来换取传媒收益,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

那么,如何处理公信力与注意力的对立统一呢?电视媒介的注意力可以用收视率来测量,而媒介公信力和影响力往往是用品牌价值来衡量的。电视选秀的成长与发展,面临一个品牌塑造、积累和管理的过程。一般来讲, 品牌的导入期、成长期较短, 而成熟期和衰退期则比较长。有生命力的媒介品牌光靠注意力是难以维持的,那种“赚一把就死”的急功近利不可取!在当今这个心浮气躁的社会环境下,媒体必须有一种定力,这种定力源自其公信力。在实际操作中,电视选秀的影响力经济是这样形成的:电视媒体凭借公信力构筑一个巨大的传播平台——选秀活动;选秀活动在吸纳更多注意力的同时成为活动经济,这种活动经济实质上是由公信力和注意力构成的影响力经济。这里媒体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观众,而是作为社会主体的公众和作为市场主体的受众。(如下图)

我们再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电视选秀的影响力经济营造。以演唱类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超级女声》和台湾的《超级星光大道》为例,历经十三届的央视“青歌赛”牌子最老,平台也最大,按说影响力也应该是最大的。尽管这档节目做得十分精良,但观众反响远不如后两个节目。究其原因恐怕公信力有余而注意力不够。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观众希望享受的是轻松愉悦的音乐之旅,而不是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考试。移植《美国偶像》的《超级女声》却以一种崭新的节目形态和营销方式给中国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然而,很快它就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无法超越2005年的顶峰。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这种美式娱乐方式在中国水土不服,实际上是公信力的缺失。在在电视选秀中,注意力主要体现在收视方式和受众行为的过程化上,而公信力则主要是通过评选活动的客观公正、专业权威来体现,同时不能偏离社会的道德规范。同样移植《美国偶像》的台湾《超级星光大道》却没有全盘西化,它摈弃了《超级女声》全民狂欢的迷乱,同时在被称为“媒体乱象”的台湾坚守专业主义精神。一方面,《超级星光大道》继承台湾成熟的娱乐节目制作,节目设计严谨,环节丝丝入扣,让歌手、观众甚至评委都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收视率由此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它的评委专业、评点到位,整个竞赛过程始终围绕歌曲演唱做文章,虽然没有观众的短信参与,但却让观众体验了一场音乐之美的洗礼,使得整个歌手评选活动颇具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利于节目美誉度和观众忠诚度的提升,有利于电视选秀的品牌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活动经济之所以选择电视,不只是因为它的注意力,而是因为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是这种公信力必须通过注意力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形成媒体与公众双赢的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经济要求创新电视节目理念:从经营角度来看,要变经营节目为经营观众;从品牌角度来看,要变做注意力为做影响力;从创新角度来看,要从形态创新变为价值创新。近年来,中国电视产生一种“节目形态崇拜症”,认为只要找到新的节目形态,节目就能创新就能发展,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电视产品的成功都源自它的核心价值和价值体系。那么,电视选秀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电视选秀的核心价值就是它的公信力,其价值体系就是基于公信力与注意力紧密结合的媒介影响力,它构成电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经济。

中国的电视选秀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从做注意力经济转向做影响力经济,这一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创新,更需要坚守。

[注释]

[1]程前、曾振华:《电视选秀类节目应践行社会责任》,《现代视听》2007。8,P74

[2]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P37

[3]喻国明 张洪忠:《中国广播电视公信力评测报告》,《民主与科学》2006。4,P15

[4]刘斌:《大型电视活动:资源整合与品牌操作》,《广告大观(综合版)》2005。12,P195

篇4: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电视选秀节目兴起于2004年,典型形式是“超女”。自开播伊始,它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迅速繁衍了众多的类似版本,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本文试图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演进过程;从选秀节目热潮遭遇的批判进行分析;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缺乏创新的模式化,缺失人文内涵的商品化分析当前在选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选秀节目;批判分析;发展

一、我国电视选秀型节目的发展历程

1990年代末期是娱乐节目繁荣发展的黄金时间,当时,各个电视台蜂拥而上、紧锣密鼓制造出一大批娱乐节目,不惜模仿与克隆,绞尽脑汁,凡是有助于搞笑、煽情和刺激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种繁荣只是长期压抑后的一种释放而已,一段时期过去以后,必然会冷静下来,迎来一次新的调整。2000年至2002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遭遇了整体。降温”,一些节目甚至从原先的20点下滑到不到2点,跌幅之大,令业内人士瞠目结舌。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低潮之后,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总体收视率终于开始回升,2004年,娱乐节目在全国76个城市所有频道的人均收视时间为3707分钟,娱乐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7%。而2005年全国102个样本市县515个电视频道综艺娱乐节目播出总量约14万小时,综艺资讯类节目254档,综艺晚会2,767部,单项艺术317档/部,互动游戏类272档,真人秀类982档/部,娱乐脱口秀148档,综艺集锦709档,其他490档/部,总制作量约为6.08万小时.其中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举行,使得2005年观众收看综艺节目的时间大大增长,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间共计有4000余分钟.平均每天收看时间约为12分钟,占总收视时长的7.4%,为近年来最高。

2006年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选秀节目呈现“蝴蝶纷飞”效应。表演选秀类节目火爆荧屏,野外生存类选秀节目渐入佳境,职场类选秀异军突起,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遍地涌现。央视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我是冠军”,上海文广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中人”,广东卫视。空姐新人秀”,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山东卫视“天使行动”,山西卫视“男人大典”,安徽卫视“超级新秀”,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湖北卫视“花落谁家”等等,不胜枚举。原有的新创的,中央台到地方台都铆足了劲来抢滩选秀市场,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选秀年。其中,东方卫视的崛起成为新的亮点,它凭借新推出的两档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以及原有《我型我秀》在娱乐节目市场与央视、湖南卫视抗衡。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规范引导,重塑公信力

面对“黑幕”,业内人士心知肚明:有的时候可能是真的因为有问题而被揭露,但是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一种宣传方式,造势方法。媒体通过一些拐弯抹角、故意含糊不清的方式“自曝家丑”,等造出声势后再站出来“辟谣、澄清”,以此来扩大知名度,吸引大众关注。在传播学理论中,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暖昧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较高的关注度把那些负面新闻给放大了,这也正是媒体的目的所在。观众不是傻子,长此以往,毁坏的是整个电视的形象。选秀节目正处在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包括赛制、评委、制度建设都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要加强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的规范,提升整个行业素质,优化电视品牌形象,重塑公信力。

(二)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电视选秀节目因为导致受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减少以及剥夺公众话语权而

倍受垢病,实际上,它完全有机会摆脱这个恶名。2005年1月发生印度洋海啸之后,制作方马上宣布2004绝对男人将会把销售写真集《雪域传说》的`全部收入捐赠给海啸灾民,同时绝对男人们还将奔赴省内各地举行“爱心拥抱会”对写真集进行大力推广。这无疑是个讨巧的举动:既能大幅增加节目以及制作方在观众中的美誉度,又能有效的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实在是一箭双雕。值得当今各个选秀节目学习。抛开这些功利因素,组织或者参与公益活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自身的宣传之外,电视选秀节目有责任也有能力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将一些重大的公共事件引入到观众的视野中,并号召他们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在这一过程中,选秀节目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将逐渐被消除,而正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逐步突显,电视与社会之间最终形成积极的互动。

(三)拓展“明星”的外延

当前选秀节目趋于同一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多数制作单位和观众一样,简单的把“明星”定义为以歌舞表演为主的娱乐明星,从而大大限制了节目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明星”的外延远比这要宽泛,适宜于在电视上展示过程的远不止歌唱大赛,而观众的兴趣也绝非全都集中在唱歌跳舞之上。“行行出状元”的老话早就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埋下了伏笔:在任何领域里有突出作为的人都有可能被视为“明星”。将这些平日里不为众人所知的人们搬上屏幕,能够极大的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湖南卫视在《超级男声》《超级女声》大或成功之后,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超级”系列节目《超级英雄》魔术师大赛、《超级堂客》评选等等作为品牌的延伸,同时又面向学生及家长受众推出了“青少年电视翻译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节目。这些举措不仅很好的维护和发挥了原有选秀节目创造的品牌价值,而且拓宽了选秀节目的整体发展空间,进一步细分了受众群并予以锁定。在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他们的措施很值得其他制作单位学习。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更加注重节目品牌形象的营造

遥控器时代,品牌能量巨大。“品牌创造价值”已经深入人心。品牌从本质

上说,是电视机构向受众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西方成功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美国偶像》。而国内的电视选秀节日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要想把短期利益发展成长期利益,选秀节目必须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

注重整体自身形象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工作,不仅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也要在外在整体形象上不断提升。比如开发相关品牌商品形成良好市场形象,尽量避免可能有不良影响的炒作,适时以发起或参与公益事件等方式提升自身格调等等。同时,经营品牌节目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观众求新求变的心理而不断发生变化。针对受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收视需求,任何品牌节目都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内容。更何况每个节目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既维持节目一贯的风格、文化理念,又不断创新,根据受众新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微调,才是节目生命力不竭的源泉,而锐意创新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种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雅俗共享

新颖的节目理念、多元的表现形式、轻松的节目氛围以及成熟的运作方式,在这个“娱乐至死"、“娱乐为王”的时代,确实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也给多元的文化市场新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但是,秀要秀出质的东西,秀出思想内涵,秀出文化积淀,秀出艺术品位,秀出审美情趣,秀出独创品质,秀出人性美的东西,秀出人之为人高贵、健康、爽朗的一面,而非单纯为了追求片面刺激,满足部分受众扭曲的收视心理,朝着低俗化发展,丧失大众传播本该有的格调。“雅与俗的关系,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关系,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文学艺术的雅与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它反映着一个时代社会主流审美意识和民间话语之间的消长互动关系。”电视真人秀是市场选择的产物,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而不能让大众陶醉在低俗的文艺当中,更不能让年轻人在娱乐和笑声当中受到毒害。选秀节目迎合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宣传了一种自我价值表现。青年群体在选秀节目的观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喜欢追星、喜欢模仿,很多粉丝不惜金钱疯狂投票星,更多关注的是明星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节目对人的精神魅力宣传比较欠缺,节目风气过于浮躁,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讲,会有误导趋势,应该注重培养文化责任感和文化素养。选秀节目应该对年轻的学生给予下面的健康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塑造健全健康的情怀。不管是明星秀,还是平民秀,要注重挖掘人生百态中真、善、美,要提高节目的内涵层次,减少功利性,开阔人们的视野。文化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选秀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选秀的出现,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待选秀,我们需要全盘的考虑和理智的判断,不能一味地批判和压制,是要给予足够的包容和扶持。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持续的努力,并勇敢地处理其所提出的挑战。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组织能够正视选秀,为通俗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引导选秀逐步走向成熟,对文艺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让电视选秀节目的寓教于乐功效得到实现。

(三)细分受众市场,拓展新的娱乐价值增长点

现如今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带动了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人性摆脱了束缚,个人意志可以充分表述,同时由于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文化修养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社会阅历的不同、社会职业的不同、经济地位的不同、理想追求的不同等等,都使人们在进行电视文化消费时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有不同的选择方向。受众变成了一个个有不同节目需求的目标受众群。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向广泛的受众传播是件难事,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甚至小众传播已是不争的事实。媒体要获得成功的前提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大而全的概念,树立细分市场的观念,电视台应通过了解男性、女性、儿童、青少年、老年或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等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不同反映,缩小受众目标,分门别类,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情况进行差异性定位,以此来指导节目的策划、制作与经营。娱乐节目的主题策划意识和定位思维要求节目的发展目标首先是使其占据一个独特的受众心理位置即获得独特的品牌效应,也只有这样电视娱乐节目才能拓展新的娱乐价值增长点,娱乐节目的发展才能长久下去。

参考文献

[1]蔡贤胜.“真人秀”是把虚构的游戏和真实的人物结合起来一兼评“真人秀”节目的产生与发展[J].南方电视学刊,2003(1).

[2]陈立强.论娱乐节目新的类型运动与欲望诉求一以“超级女声”为例[J].文艺研究,2006(1).

[3]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J].学林出版社。

[4]程俊才.“百万富翁”的成功之道[J].电视研究,2002(5)。

[5]戴安娜・克兰,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董伟.社科院文化蓝皮书解读“超女”产业链团“超女”贡献社会经济至少数十亿[J].中国青年报,2006-1-12。

[7]黄瑞.电视速配,七年之痒[J].南方周末,2004.05-06。

[8]黄晓芳.综艺节目,敢问路在何方?[J].电视研究,2000(6)。

[8]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9]咎玉林.青年文化热点的时代透视--“超级女声”热的冷思考叨[J].青年探索,2006(1)。

[10]李姝.选秀泡泡越吹越大风光难掩“泡沫”危机[J].市场报,2007-l一15.

[11]林莉.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J].当代传播.2003(5).

[12]刘京林、罗观星主编.传播一媒介心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3]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

[14]张同道主编.时尚拼贴一解析中国电视栏目[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5]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M].武汉人学出版社.1998.

[16]高雁.电视娱乐节目痛并快乐着[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4).

[17]胡智锋.中国电视观念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大陆电视节目缺乏创意?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论文

试论青春偶像剧论文

观长安十二时辰有感300字

多走一步 作文

杜拉拉升职记观后感800字

校园达人秀活动方案

校园达人秀策划书

小学“校园达人秀”活动方案

家有电视达人小学作文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集锦4篇)】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典礼院长讲话稿2023-10-14

经典的创业故事2022-11-25

精选作文平凡亦有价值2023-01-06

校园活动策划书:大学生超级口才秀活动策划书2023-08-13

第十一金鹰节开幕式完整2024-05-07

金鹰节颁奖典礼2023-09-14

《变4》引发的思考――植入式营销?2022-04-29

高中珍惜生命作文800字议论文范文2023-04-18

关于珍惜生命500字作文高中议论文2022-04-30

都市爱情剧电视剧《爱情公寓5》剧评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