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

时间:2023-09-14 08:30:5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通用10篇)由网友“一只香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

篇1: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

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

在如今的网络应用中,文件的传送是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共享的基础。一些重要的协议像HTTP,FTP等都支持文件的传送。尤其是FTP,它的全称就是“文件传送协议”,当初的工程师设计这一协议就是为了解决网络间的文件传送问题,而且以其稳定,高速,简单而一直保持着很大的生命力。作为一个程序员,使用这些现有的协议传送文件相当简单,不过,它们只适用于服务器模式中。这样,当我们想在点与点之间传送文件就不适用了或相当麻烦,有一种大刀小用的意味。所以一款简单有效,且具备多线程断点续传的软件就成为了必要。

1 引言

以往我们软件开发的程序大多是单线程的,即一个程序只有一条从头至尾的执行线索。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很多过程都具有多条线索同时动作的特性。例如,我们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活动胳膊,如果不容许这样做,我们会感觉很难受。再如一个网络服务器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客户机的请求等。C++语言的一大特性就是内置对多线程的支持。多线程是指同时存在几个执行体,按几条不同的执行线索共同工作的情况,它使得编程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开发出具有多线程功能、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自从“多线程下载”技术发明以来,这项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网络蚂蚁”软件流行开后,许多下载软件也都纷纷效仿,是否具有“多线程下载”技术、甚至能支持多少个下载线程都成了人们评测下载软件的要素。“多线程下载”的基础是WEB服务器支持远程的随机读取,也即支持“断点续传”。这样,在下载时可以把文件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创建一个下载线程进行下载。

2 系统开发的目的

多线程和传统的单线程在程序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各个线程的.控制流彼此独立,使得各个线程之间的代码是乱序执行,由此带来的线程调度问题。由于是多线程进行断点续传,还要考虑记录多个断点位置,且记录断点位置时也要考虑同步互斥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这一步比较复杂。但是可以明显提高网络文件的下载速度。现在,不要说编写专门的下载软件,在自己编写的软件中,加入下载功能有时也非常必要。如让自己的软件支持自动在线升级,或者在软件中自动下载新的数据进行数据更新,这都是很有用、而且很实用的功能。

3 可行性分析

下载程序功能模块的实现主要利用了面向对象的c++高级编程语言。

多线程编程技术是c++语言的重要特点。多线程编程的含义是将程序任务分成几个并行的子任务。特别是在网络编程中,有很多功能是可以并发执行的。

C++中实现多线程的类有两种方法:1.扩展Thread类,CreateThread创建线程用它覆盖Thread类的run方法。2. CFile 文件读取,生成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并将其它的实例与Thread实例相关联。

Thread类是负责向其它类提供线程支持的最主要的类,要使用一个类具有线程功能,在C++中只要简单地从Thread类派生一个子类就可以了。

下载程序的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而且操作简单易于被用户接收,使用此下载程序十分方便,因为软件的操作思路比较清晰,而且用户实际操作的内容较少,所以用户只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即可。因此从使用操作方面看,此系统得开发是可行的

4 用户需求分析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快速获得网络共享资源成为很简单的事情,人们对互联网也有了很大的依赖性。人们甚至希望只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针对一些专业的论坛提供了很多相关资料以方便人们阅读或了解;还有更多的人希望能过下载到他们喜欢听得音乐、好看的图片、喜欢的电影等等。也可以看出人们在上网时再也不单是打开浏览器来浏览网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下载软件来获取资源。同时人们也更希望使用更新更快的下载软件。

由于用户下载需求的增大,也要求下载软件能够迅速完成对资源的下载。多线程程序设计可以很好的解决程序并发的问题。最恰当的比喻就是用户会感到CPU似乎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在下载软件中应用多线程技术可以理解为将一个下载任务分成若干份来完成,其中的并发控制将使下载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下载任务的管理这一块,用户不仅希望下载工具具有下载一个一个资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批量下载有些相似的或有关联的资源的功能。还有些特殊情况下,用户在下载任务开始后由于种种原因希望放弃资源的下载,这就要求下载工具具有删除任务的功能了。

为了对下载任务进行掌控,用户往往具有设置下载任务的线程数,文件下载网址,文件下载存储目录和在下载过程中对下载任务的状态进行监控等功能需求。

鉴于某些软件使用初学者甚至某些电脑初学者的实际情况,他们往往需要系统有一个格外的帮助文档,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会使用断点续传下载软件,提高效率。

5 系统设计要点

随着用户下载需求的增大,用户下载的资源越来越大,下载的过程也就越来越久,这就要求下载软件能够迅速完成对资源的下载,为了提高下载效率的问题,所以本系统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来实现下载速率的提高。多线程的优点之一是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相同的全局变量和共享资源,它提供了程序设计的简捷性与便利性,提高了对信息处理的并发度,但也带来了数据的讹误或线程得不到某一资源而被饿死(即死锁)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线程在使用共享资源或对象前必须获得一个约束访问同步对象的权力,也就是通过同步的机制来控制这种权力的使用,这就是线程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断点续传始终是困扰网虫们的一大难题,眼看着已经下载到99%的软件,却由于突然掉线而前功尽弃的那种沮丧恐怕人人都经历过,于是本系统采用断点续传的方式来设计。

本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利用编写一个时下流行的多线程断点续传的程序来研究C++多线程与线程安全的机制。

6 功能需求

一部分是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主要用于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处理客户的请求,向客户发送结果和应答信息等;一部分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主要用于申请连接服务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和处理服务器返回的结果等。

服务器的启动、客户端的连接和消息通信:

服务器端必须能够做3件事情:

(1)服务器要在特定的端口上等待来自聊天客户的连接请求,并且需要维护一个客户连接表,以记录所有成功的连接。

(2)服务器要及时添加共享的文件目录,从而供客户端下载

(3)服务器还要具有与客户端通信的能力。

信息通信

客户端聊天程序需要完成以下5个功能:

(1)客户端聊天程序要负责建立和维护与服务器的连接,通过获取用户的设置尝试与服务器的连接,并且随时检测连接的状态。

(2)客户端聊天程序要把用户输入的信息及时发送到聊天服务器。一般情况下,当用户输入一行信息并且按下回车键之后聊天程序就要把这一行信息发送出去,才能及时地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

(3)客户端聊天程序要随时准备好接收来自服务器的信息,随时把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出来,让用户及时看到对方的响应。

(4)在用户退出聊天过程时要关闭与服务器的连接。比较好的做法是提前通知服务器,或者直接给服务器发送一条退出通知,使得服务器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端的连接状态,把对方客户的退出信息及时发送到对等实体上。

(5)客户端与服务哭端连接成功后必须知道服务器端的共享信息,以便自己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下载。

篇2:软件测试工程化研究实践论文

前言

软件测试是对保障软件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不仅能够保证软件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促进软件产品的更新换代。软件测试能够很好的避免软件运行错误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得软件产品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目前情况分析来看,很多大型优秀的软件公司已经形成了对软件产品系统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模式,实现了软件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在进行生产开发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中小型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根据软件测试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软件测试的工程化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软件测试模式

当前来说,世界各大公司的主要软件测试模型包括X模型、H模型以及V模型这三种软件测试模型,V模型是目前来说最为广泛采用的软件测试模型。V模型的理念在于提高了软件工程测试工作的独立性,认为软件的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与软件的开发过程等同。相关测试人员的工作需要在软件项目各个阶段同时进行,在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其作用和功能,并根据项目的性能特点和功能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软件测试。及时监控并发现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技术人员,以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

2.软件测试的人员要求

软件产业相对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软件测试人员需要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并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软件测试的工作。测试人员首先在测试开始之前需要对软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软件的运行模式、功能功效、甚至针对的用户群体等。其次测试人员要能够根据软件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测试计划和方案。对于很多大型软件来说,往往需要多人组成的测试组来进行测试工作,这就需要测试组的各个人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共同设计、组织和实施软件的测试工作,保证软件测试工作的效率性和准确性。[2]

3.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在计算机领域软件测试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般来说对软件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这些测试都具有相应的生命周期。软件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阶段时要充分掌握组织测试计划有关的内容,并分部分进行软件的测试,在测试之前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对于测试设计和定制个性方案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该款软件的用户信息和要求,制定《测试设计方案》,确定测试的过程和方式。在测试的执行阶段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测试工作,之后在测试的评估阶段根据测试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编写《测试总结分析报告》。规范测试文档是软件测试生命周期管理的另一项有效工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测试文档产生的时间、格式以及内容等要求进行规范。比如对于单元测试来说,《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方案》、《测试问题报告》以及《测试总结分析报告》是必不可少的。IEEEStandardforSoftwareTestDocumentation定义了测试软件的内容和文档的类型,不同的软件企业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软件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文档进行适当的裁剪及修改,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的软件测试文档规范。[3]

4.软件BUG的综合管理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往往会显露出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软件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是进行软件测试工程量化管理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软件问题包含优先级、运行环境、严重级、问题来源、问题种类、负责人、状态、问题关联、附件、缺陷细节以及附图等内容。这些软件问题记录对于软件产品的测试工作和改进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因此,对软件问题进行综合的管理是当前我们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目前来说主要的两种软件问题管理方式分别是手工或半自动化软件问题管理和软件问题自动化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

4.1手工或半自动化软件问题管理

在手工或者半自动化软件问题管理中,要把握住管理的核心即“问题报告单”。问题报告单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出软件的问题,是有软件问题的基本信息构成的,一般来说一个软件问题会产生一个问题报告单,问题报告单可以是Word版本或者Excel版本。在问题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的是问题信息的完整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按照问题类型制定统一的报告单模板。

4.2软件问题的自动化管理

在软件问题的综合管理模式中,软件问题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目前来说得到了软件行业的广泛重视,其管理模式相对于手工或半自动化软件问题管理模式来说管理更加先进,而且管理过程中自动化程度很高解放了人力,且更加高效。我们使用HP公司的测试管理工具QualityCenter管理软件问题的生命周期,通过该测试管理工具得到软件的问题状况,利用QualityCenter跟踪软件问题的特点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软件的运行情况,从而及时对软件问题进行修复,提高软件的质量。软件问题的自动化管理技术使得软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反馈到技术人员手中,弥补了手工或半自动化软件问题管理的缺陷,有效提高了软件测试工作效率,从而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

4.3QualityCenter的具体应用

我公司都使用QualityCenter管理测试出的软件问题,一般软件问题的处理流程为:测试人员将测试出的软件问题记录到QualityCenter中,由项目主管判断软件问题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分配给相关的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处理,处理后再由测试人员验证该软件问题是否正确解决,如果正确解决则关闭该软件问题,否则还需开发人员再次修改。QualityCenter可以在整个流程中管理软件问题的各个状态,并记录重要的信息。

5.软件测试的辅助工具

测试实施的辅助工具主要分为白盒测试工具和黑盒测试工具。其中白盒测试工具主要测试的内容是软件的代码问题,从而问题信息的指向是软件代码,对问题的定位十分准确。黑盒测试工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功能测试工具,另一方面是性能测试工具。黑盒测试工具利用的是脚本的录制和回放功能,从而进行用户操作的模拟,将测试工具中的输出记录下来与标准的结果做出对比,发现软件测试中的问题。

6.结束语

随着我国IT行业的飞速发展,软件测试技术也随之兴起。将软件测试行业更加的规范化和工程化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的检测效率,而且能够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处理。对于不同的软件而言,我们需要根据软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测试方式选择,从而提高软件测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促进对于软件检测的整体管理。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效的检测软件用于软件测试,也有很多软件问题管理系统用于管理软件问题,这些都提高了我国的软件行业整体质量,使得软件行业能够更高效更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光泽,于鑫.“软件测试”工程化教学模式初探[J].大学教育,,(3).

[2]李亚.“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6):31-32.

[3]RonPatton.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3:软件工程项目需求管理研究论文

软件工程项目需求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信息系统也逐渐开始大范围使用,而软件研发是目前社会专业人士所积极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软件项目研究是有多种因素在其中进行影响的,需求管理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依照软件工程项目的概念为根本,以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软件的需求开发以及需求管理这亮点进行分析概述,其本意就是通过此次论述,让同行能有一定的启发,从而更好的进行需求沟通,更好的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

关键词:需求工程;需求开发;需求管理;软件项目

一、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的概念

软件项目的开发团队对客户的需要进行深度挖掘,采集,就是软件项目工程的根本,而对这些需要进行系统的跟踪管理,从而让这些需求得以实现,达到客户的预期目标就是整个需求管理的过程。软件需求的来源,就是所需客户的期望和需要,如果这些需要被逐渐的理清,详细的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文档,能对软件产品要求进行阐述。

二、软件项目需求工程与管理

(一)软件需求的层次与组成

软件项目需求工程属于系统工程的一种,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般需求有四个层次需要。第一,原始问题。用户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书面提出以及口头提出),而这也是软件需求的根本。第二,用户需求。负责开发的团队使用图标、自然语言等方式所提出的,软件系统会提出相应的服务以及操作。第三,系统需求:这也是用户需求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可以按照软件原型给用户一个更好的直观体验,并且基于此继续进行下一步动作,一般情况下,软件都会选择水平原型,而需要相对复杂的则需要运用垂直原型。第四,软件设计描述:经过以上三个层次,就可以明白应当做什么,而这点就是需要告诉应当如何进行,这也是软件进行设计以及实现的根本所在。当上述的四个层次全部截止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就是对软件需求工程组成进行理解,对需求进行管理以及开发。

(二)需求分析

在进行需求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需求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错误操作进行改善,并且将问题的要求确定,保证需求文档所反映出来的条件是用户所提出的条件,而这就叫做需求分析,一般情况下,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原型化方法最为常用,其他方法还有如动态分析法以及结构化方法等。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原型化方法,这种方法也是常识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使用方便。(三)需求规格说明书在对用户的需求以及系统需求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就是需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参与。SRS不光是要对用户的真正需求进行反映,还需要尽量简洁,用简单的问题描绘出来,并且尽量使用基本词汇表当中的.语言,除此之外,还应当尽量保证其中的整体性,操作性以及验证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需求说明书的标准,才能让需求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四)需求验证

为了可以保证SRS的准确性,需要进行需求验证,以便让质量特点能完美呈现,在此过程中,客户方面的决策,以及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进行,其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保证了用户能明确的了解,SRS是否能够完全描述出他们的需求;第二是按照相关的文档,可以对提出相关需求的人员以及需求分析人员和测试人员等众多相关人员达成一个共识,并且让需求能固化,作为根本,控制用户在一般的需求方面也需要变更,验证的内容一般有:审查SRS,测试覆盖,产品验收标准等众多方面是否与用户需求相同,完善。

(五)需求捕获

对于需求工程来讲,需求捕获十分重要,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这对于开发工程团队来讲,可以通过需求捕获来了解用户通过软件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经过整改之后可以对用户提出的相关问题以及要求进行改善,逐渐达到用户使用软件的目的,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运用相关的方式以及工具来满足用户提出的实际要求。实施需求捕获的前提要保证能确定好用户的类型,再寻找每一类型用户的交接决策人员,需求捕获的方式有多种,其中需要对用户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解,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即使向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对用户工作流转的文件等进行分析,并召开相关会议等。一般来讲,在需求捕获前期,需要管理人员制定基本词汇表,包括对流程的概括,这样既可以让用户有一个好的体验,让用户认可,对企业放心,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用户更乐于交谈,并且帮助项目开发团队领略用户相关人员的意图。

三、需求管理

(一)变更管理

项目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会一直有用户需求的存在,但是客户的需求不一定是绝对的,用户需求需要进行适量的变更、控制、进行正确的管理。而如何进行需求变更管理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问题。一方面需要进行关键性的变更,这点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正常交付使用,而这种需求是需要给予满足的。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改良变更,这点不会影响系统的交付,但是,如果有不满意会让整个项目工作的价值有所改变。

(二)版本控制

在整个跟踪记录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版本控制都是一直存在,这包括了软件本身以及相关文档。按照版本控制要求,可以在空间上保证配置项的集中管理,解决相关问题,这点也是可以让版本具有一定的可回溯性,也是保证开发团队进行研发,提高开发效率的根本,同时这也是管理需求变更的一项固有手段。

四、结语

综上可见,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的概念,之后探讨了软件项目需求工程与管理问题,最后对需求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使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软件工程项目的需求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屠永江.基于项目需求工程理论的软件需求管理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168.

[2]李虹,闫德恒.基于项目需求工程理论的软件需求管理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16):92-93.

[3]徐绪堪,陈小刚.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监理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6(8):13-15.

篇4: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

服务外包已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缺少中高端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培养满足外包企业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2]。但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和IT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完善高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背景

随着服务外包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上半年签订的合同就达到522.1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外包占合同总额的53.3%[3]。在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下,我国信息技术外包行业每年人才缺口达20万[4]。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中高端人才仅达到整体从业人数的10%,而软件外包强国印度中高端人才达到整体从业人数的50%,中国急缺能从事离岸软件外包服务的中高端人才。

2国内外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大多制定标准来培养软件外包人才,例如欧盟制定了SFIA(The Skills Framework for the Information Age,信息时代技术框架)、日本制定ITSS(ITSkillStandard,IT技术标准)、美国制定了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和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而以软件服务外包闻名的印度结合CMM5,以培训机构为依托,培养人才。国内高校教师理论水平高,对专业理论体系掌握强,但存在重理论体系完整性、轻能力培养体系完备性问题。学生大型项目和外包项目实训少,缺乏软件外包项目工作经验和团队合作锻炼机会。在其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满足工作要求。高端人才的培养无法单纯依赖于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而是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成长与提高,但中级人才的培养完全可以由高等院校(特别是985和211院校)利用学校本身特点,确定特色培养方向,以高校研发能力为基础,和企业、教育机构进行产学研结合,共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共同培养。

3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新模式

定位是基础,特色是突破口,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是内核,师资队伍是保障。先给学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定位,接着确定学校软件外包人才的特色培养方向,以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找特色方向的相关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把基础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结合,和实际应用结合。让实习基地的公司提出实际问题和生产技术需求,形成项目,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实际项目展开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3.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环境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以金融与电子商务行业为重点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中高端外包人才。

3.2特色

和外包服务公司和机构合作,结合学校特色,针对市场需求,确定了金融、电子商务领域软件开发和测试外包为特色方向。

3.3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在金融、电子商务领域软件开发和测试外包的特色方向上共建了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知识模块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基础模块、专业技术基础选修模块、软件外包模块、金融选修模块、电子商务选修模块和实验实践教学模块。参考国内知名院校软件外包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了“2+1+1”(2年特色专业技能学习+1年项目实训+1年企业实践)的课程体系,编写了软件外包方向的全程培养方案,全方位地培养软件系统开发和软件测试外包中高端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的特点,制定了“2年课程项目实验+1年实习基地综合项目实验+1年企业实践”的实验实习方案。

3.4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新的培养方案,采取如下措施建设师资队伍。

(1)支持教师定期到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培训或进修,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培养软件开发与测试相关的各类考评员。

(3)积极外聘有丰富软件外包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来学校开设实训课程。

4结语

作者在产学研结合培养软件研发外包中端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如何更好地坚持特色,以高校研发力量为主,让外包服务企业和外包培训结构为我所用才更好地进行产学研结合,共建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共同培养中高端软件研发外包人才还需更多学者一起研究。

篇5:浅谈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软件危机,加快了软件复用技术研究和使用的步伐。并且经过实践证明,软件复用技术不仅提高了软件工程开发的效率以及软件系统的质量,而且也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总而言之,促进了软件开发的进程。本文主要对软件复用内容、软件复用的优势、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软件复用;内容;优势;技术

软件复用就是利用现有的软件成分构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新的软件系统。软件复用不仅仅只是包括程序的复用,而且还包括每个活动所产生的制成品的复用。随着软件复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了软件资产的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将软件复用技术能够准确地、合理地运用到软件开发中,将软件复用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其实这也正是软件复用技术的难点所在。

1.软件复用内容

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领域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以及维护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中均存在重复,而这些重复都可以作为软件复用的内容。一般可以分四个层次:第一,领域和需求分析阶段的复用。这个层主要包括对领域知识、软件总体框架结构、项目计划、成本估计等的复用;第二,设计阶段的复用。这个层主要包括对分析建模方法、领域模型、软件功能模型等的复用;第三,编码阶段的复用。这个层主要包括对功能模块、用户和技术文档、用户界面风格等的复用;第四,测试阶段的复用。这个层主要包括对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等的复用。

2.软件复用的优势

软件复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软件复用使软件生产率得以提高,并且也使开发代价因此而少。由于可复用构建经过了高度优化和考验,其构造的系统更加可靠、性能更加强大;第二,软件复用也使系统的.维护代价得以减少。用可复用的构件构建系统减少了错误的发生,也就是减少了维护频率;第三,软件复用使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得以提高。系统由于使用了统一的接口,使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得以实现;第四,软件复用对快速原型设计有一定的支持效果,那么快速有效地构造出应用程序的原型可以充分利用可复用构件和构架,从而获得用户对系统功能的反馈;第五,培训成本的减少也可以通过软件复用来实现。总而言之,采用软件复用技术提高了软件质量。

3.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

3.1软件构件技术

软件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的核心。构件是系统中可以明确辨识的构成成分;而软件构件则是软件系统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相对独立的构成成分;可复用构件是指在具有独立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复用功能的构件。随着人们对软件复用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构件的概念也得到了延伸。它们应用于各个不同的开发过程,目前,主要关注的构件是代码级构件,它可以直接由工具进行支持。代码级构件主要分为源代码和二进制代码构件两种,其源代码所采用的复用方式也有两种,即黑盒复用和白盒复用两种方式;而二进制代码构件的复用方式主要就是一种,即黑盒复用方式,通常也只能对构件的接口和属性等信息进行了解。软件构件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构件获取。构件生产是有目的的,其构件是从已有的系统中挖掘出来的;

(2)构件模型。在对构件本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构件间的关系;

(3)构件描述语言。此目的就是为了使构件的精确描述、理解和组装问题进行解决;

(4)构件分类和检索。对构件分类和检索策略进行研究,为构件库系统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

(5)构件复合组装。对构件组装机制进行研究且在构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

(6)标准化。这里的标准化主要是构件模型和构件库系统的标准化。

3.2构件构架

对于软件架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个典型的定义是:一个程序或计算系统的软件构架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包含软件构件、这些构件的对外可见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系结构描绘的是系统的蓝图,是沟通软件需求与软件设计的一座桥梁。体系结构的研究,使软件复用从代码复用发展到设计复用和过程复用。在基于构件和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下,程序开发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根本变化。软件开发不再是“算法+数据结构”,而是“构件开发+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软件构架包括全局组织与控制结构,构件间通讯、同步和数据访问的协议,设计元素间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集成,伸缩性和性能,设计选择等。软件构架研究如何快速、可靠地从可复用构件构造系统的方式,着重于软件系统自身的整体结构和构件间的互联。其中主要包括:软件构架原理和风格、软件构架的描述和规约、特定领域软件构架、构件向软件构架的集成机制等。

3.3领域工程

领域工程是针对一组相似或相近应用的共同领域及用户需求进行分析,识别这些应用的共同特征和可变特征,进行面向复用的开发,产生出特定领域的构件和构架。它覆盖了建立可重用构件的所有活动;主要过程分为领域分析(定义“问题空间”)、领域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框架”)和领域实现(实现所提出的“解决空间”)三个阶段。它以领域分析为出发点,对领域中的系统进行分析,包括识别、搜集、组织、分析和表示领域中相关的共性和个性信息,形成领域定义和领域模型。其中领域模型确定了该领域系统的公共功能和数据;依据领域模型,设计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构架DSSA,包括系统中各种构件间交互关系的共性和差异,并以此领域构架为中心,识别、开发和组织可重用构件,供应用工程师使用。这样,当开发同一领域中新的应用时,可以根据领域分析模型,确定新应用的需求规约;根据特定领域的软件构架形成新应用的设计,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可复用构件进行组装,从而形成新系统。

3.4软件再工程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开发,一些遗产软件系统已经不能在满足现今的要求,慢慢地退出软件舞台,如果能够从这些系统中获取有用的软件构件,再对它们进行维护,使其系统软件生命周期得以延长,而这个过程就是软件再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构造出新的系统来。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维护,即使获取了有用的软件构件,那么这些软件构件随着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被淘汰。

3.5开放系统技术

使用接口标准是开放系统技术的基本原则。开放系统技术能够为系统开发的决策设计提供良好的依据,尤其是为系统的演化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各子系统间的互操作。开放系统技术不仅能够确保系统效率的稳定进行,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开发成本得以降低以及开发周期得以缩短。系统依赖稳定的接口标准促进了开发系统更容易适应技术。

3.6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就是从软件需求定义开始,直至软件使用后废弃为止,针对系统开发、运作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随着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软件过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软件过程又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软件生存周期主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就是计划、分析时期,第二时期就是设计、实现时期,第三时期就是运行、维护时期。当前,软件工程研究的热点就是软件过程及其完善。

3.7CASE技术

软件工程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有了更深入的渗透,其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软件开发者的欢迎,CASE工具和CASE环境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软件工程而言,CASE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支持软件工程,并且使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有所降低,也就是说,能够促使软件开发人员有效控制软件开发的复杂性,进而使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同理,CASE技术也能够有效地支持软件复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在面向复用的软件开发中,可复用构件的抽取、描述、分类和存储;在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中,可复用构件的检索、提取和组装;可复用构件的度量等。

4.结语

面对软件危机的发生,软件复用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软件复用技术是缓解软件危机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以及能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在软件测试和维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软件复用技术已经成为现在软件工程方面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朱俊波,史素娟.浅议软件开发中的复用技术[J].福建电脑,,(02).

[2]杨敬君.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

[3]仉新刚.浅谈软件复用的理论与技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

[4]吴树德,曾庆弘,左壮.软件复用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06).

[5]武伟,张明新.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应用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篇6:浅析软件体系结构和组件软件工程研究论文

浅析软件体系结构和组件软件工程研究论文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等相关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系统大量存在,现有的软件系统规模则愈发壮大。软件系统以单一软件模块或者组件构成就成为广大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业内人士不断探寻的问题。另一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和组件软件工程给软件开发、维护和应用带来的变化也很大。所以,针对软件体系结构和组件软件工程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软件体系结构

1。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软件体系的结构有很多种不同描述方式的定义,现阶段比较认可的定义为软件的体系结构是:设计软件时的一种层次,其是计算过程之外的数据架构设计和算法设计。软件的体系结构主要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对全局或者组织的有效性控制、数据的存取、同步、协议通信,以为设计元素提供特定化的性能,与设计方式,从而使得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功能与可选择性。

1。2软件体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在初期,为满足较大规模主机的需求,软件采用的是mainframe类型的结构,此结构需要在主机上集中数据、程序与客户,GUI界面是非常少的,同时在访问远程数据库方面也是较为困难的。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的迅速推广,这一结构在应用中也逐步被淘汰掉了。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深刻影响着应用软件传统的开放方式。以web与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与软件系统则需要更加灵活与开放的体系结构。伴随着日益增多的商业性系统在互联网架构上的应用,一种更为灵活、功能性更为丰富的结构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并使用起来,,即“三层或者多层计算”形式的结构。客户层:用户端请求与接口的生成地,为人师所熟知的应用包括胖客户等。服务器层:较为普遍使用的应用是业务代码运行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数据层: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是关系式数据库与后端数据信息资源,如SAPOracle等。

1。3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1)信息交换;现在的ADLS绝大一部分是和领域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并不利于说明不同类型的'体系结构。但是这些不同领域的、具有针对性的ADLS在一些方面又存在的共通性与相似性,进而导致资源的重复冗余。实际上,大部分的ADLS都有着相同的概念。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将各种语言以同一公共形式的方式综合起来,使得各类型的体系结构能够交换各自的描述信息,将会是未来软件系统结构实践与研究的一个重点。

(2)设计环境与工具;软件体系结构的研发设计工作是软件工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应开发出一些列的工具性软件以对体系结构进行更好地分析与描述,在开发阶段进行工具的转换,进而实现阶段性成果的自动化转换,比如,将需求规格的说明转化成构建等。到目前为止,很少在这一方面的进行较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尤其是可应用在实际开发项目中的环境与工具就更少了,因此这也将会是未来软件系统结构实践与研究的一个重点。

(3)体系结构的再次开发;当下,软件系统越来越具规模,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但系统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多,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样很多剩下的系统就被重复利用了。这种重复利用也就是软件体系结构的再次开发,其利用方式就是将软件系统的代码抽取出来,找出其中有用的结构信息,然后再经过一些必要处理方式,如实例化和统一描述处理,以此构建系统化的体系结构。通过这样的利用过程,软件体系结构的再次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将以往本应淘汰的系统结构升级过后搭建进化型的系统,再次开发过后的软件系统不仅使人们对原件的水平了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而且也是目前软件体系结构的升级和进步。而这种软件的开发方式其目的就是在于为一些特定领域搭建需要的结构构件,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机器人。正是如此,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应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广。

2组建软件工程

组建是有着一定的功能,可以独立地进行工作或者可以与其他的组建配合起来协同工作的程序体,组建使用的方式与组件的生产、开发并没有直接联系。若将软件系统看作为众多组件的集合,从外部形态看,构成系统的组件被分为下列类型:

(1)成熟且独立的组件。这种类型的组件隐藏了全部的接口,用户只要输入按照预先设定的命令便可进行使用。操作系统、DBMS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组件。

(2)有限制条件的组件。这种类型的组件可以提供结构,同时指出使用的前提与条件,其在装配的过程中,资源会产生覆盖、冲突等影响,在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测试,比如各种数据库等。

(3)适应型组件。采用接口技术或者进行了包装,处理了资源冲突与不兼容性,可以直接地进行使用。

(4)装配型组件。在安装这一类型的组件时,已装配在信息系统、DBMS或者操作系统等不同的层次之上,使用胶水代码便可实现连接使用。当下,很多软件提供商所研发的软件就属于这一类型。

3结语

软件工程是当下信息时代鲜明的产物,同样也是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为了使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软件的开发就一直随其不断发展着,时至今日,软件的体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应用范围也深入到生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组建软件工程本不是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内容,但其互操作性与软件结构模型结合起来后能使软件的性能更为优化,这也是研究软件体系结构与组建工程的关键所在。

篇7: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研究论文

近几年互联网的大量普及,软件安全问题开始愈加突显。因为互联网上的病毒和攻击者引起的身份窃取、数据丢失以及一般性的混乱事件已经随处可见。单单第一季度,就有1474个不同的软件脆弱点报告上来,只有64个发布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解决率大约只有4%。应用软件安全将成为信息系统安全的下一个热点。

软件安全一般分为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和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性。应用程序级别的安全性,包括对数据或业务功能的访问,在预期的安全性情况下,操作者只能访问应用程序的特定功能、有限的数据等。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性是确保只有具备系统平台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包括对系统的登录或远程访问。

篇8: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研究论文

1.1传统开发方法在安全方面的不足

在传统面向对象项目开发过程中,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设计阶段,由于以类为单位组织建模,因此它不能全面地反映软件系统的安全需求。

2)编码阶段,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到类中的思想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软件的模块化,但是有一些数据和方法是特定于应用的,对于系统安全方面的考虑比较少。

3)维护阶段,一般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漏洞再去修补,不仅效率低而且工作量大。

2.2基于软件工程原理的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

本文依据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将软件安全引入到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之中。为了开发出安全的应用软件,提出一个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将软件安全保障实施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块当中。

该框架具体分为:软件安全需求分析、软件安全设计与编码、软件安全检测与评估、漏洞响应和维护阶段。首先分析软件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了解项目的安全需求,之后再要保证程序设计和编码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发完成后对软件进行安全性检测和评估,最后进行产品的维护,对产品中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响应和处理。

2.2.1软件安全需求分析

软件安全分析开始于项目开发初期并贯穿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始终。在完成项目需求分析的同时,也要建立安全需求。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1)软件需求危险分析计划制定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建立软件安全需求定义,确保软件安全需求定义的正确性,然后制定一个危险分析计划。

2)写出初步的软件安全需求文档

安全分析的结果应写成软件安全需求文档,应用到软件需求文档、软件设计文档、软件测试计划、软件维护计划中去。

2.2.2软件安全设计和编码阶段

安全从设计开始。设计阶段如果出了安全问题,那下一步的测试维护工作会更加困难而又低效。这个阶段主要有三个任务:

1)进行软件设计危险分析

明确在设计阶段有哪些安全方面的目标需要达到,识别软件可能会遇到的攻击和一些安全隐患,划出安全边界、哪些数据是比较可信的、哪些输入接口较易成为攻击目标、列出潜在的攻击方式等,确保设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软件安全设计

进行安全分析之后,还必须进行软件安全设计。设计时要注意尽量降低危险发生率,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要提供警告,危险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注意所额外增加的复杂度。

3)基于编码的软件安全分析

在软件代码编写阶段,也要注意编码过程中是否会引入新的危险,因为编码人员可能会不小心使用一个不安全的函数。除了要求编码人员提高程序质量之外,还可以使用第三方的安全编译来提高编码阶段的安全水平。

2.2.3软件安全检测与评估阶段

软件安全性测试是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测试中的投入要远远小于项目完成后再进行的漏洞修补和安全维护。

安全性测试和普通的功能性测试的测试目的是不同的。软件安全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不会去完成没有预先设计的功能,而且所有预料到的危险已经被消除或减轻。如代码运行过程中系统是不是处于安全的状态,系统运行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操作人员的失误包括极端环境在内的各种异常和故障是否被妥当控制,尽可能找到软件中的所有漏洞,减少软件遭到攻击的可能性。

软件的安全检测通常包括一下几个方面:静态检测、动态检测、文档检查、出错处理和异常情况检测。

1)动态检测

选择合适的测试用例,实际执行待测程序,通过分析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变量、内部寄存器等中间结果来检测程序运行时的正确性。

2)静态检测

静态检测是在程序没有运行的情况下,静态分析程序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然后给出相应的测试分析报告。

3)检查文档

检查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中是否有对安全性的设计和描述,对安全性的描述是否和需求一致,还有用户文档是否有安全性注意事项等。

4)出错处理和异常情况检测

保证各种出错和异常情况都被处理,提示给用户的出错信息不会涉及到程序设计的细节,而且软件的异常情况不能导致程序进入不可知的危险情况。

2.4.4漏洞响应和维护阶段

即使我们在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测试过程中都加入了安全因素的`考虑,最终的软件产品还是可能会存在漏洞,所以漏洞响应和维护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软件的维护和跟踪,响应、修复漏洞是很重要的。漏洞发现后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确保客户的利益不被侵害。这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漏洞响应

发现漏洞,首先通知客户收到漏洞报告,联系相关的开发部门进行技术细节的分析,为漏洞进行风险评估。

2)修复漏洞

开发部门和安全响应部门协商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对修复漏洞的补丁进行严格测试之后对外公布安全补丁,发布安全简报。

3结论

真实有效的安全解决方案能为开发安全的关键软件提供好的思路。本文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则,对软件安全工程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初步的软件安全性保障框架,详细论述了框架各阶段的安全分析工作,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实用的改进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逐步完善成为使用有效的软件安全性保障方案。

参考文献:

[1]软件安全速成课企业系统有多脆弱?[EB/OL].  [2]软件系统的安全必须能够经受住正面的攻击

[3]于东辉.基于面向方面的软件安全框架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4]蔡霞,陈基熊.软件安全及有关技术浅析[J].计算机应用,(11).

[5]崔丹丹,张二峰.软件安全问题初探[J].商场现代化,(2).

[6]余勇,林为民.软件安全开发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5(4).

篇9: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备系统中软件成分不断增加,软件质量以及软件质量控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了软件的特点;其次分析了软件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研究了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对的软件质量控制和管理手段。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发展,目前设备系统软件无论其规模还是数量都得到空前增长,软件在设备系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越发突出,成为设备系统质量和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设备系统软件的质量控制,提高软件的质量,对全面提升设备系统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软件的特点

软件是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它是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软件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软件是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运行状况来了解功能、特性和质量。

(2)软件渗透了大量的脑力劳动,人的逻辑思维、智能活动和技术水平是软件产品的关键。

(3)软件不会像硬件一样老化磨损,但存在缺陷维护和技术更新。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计算机系统环境,对于硬件有依赖性。

(5)软件具有可复用性,软件开发出来很容易被复制,从而形成多个副本。同时设备系统软件因为规模巨大管理困难,同时还具有高互操作性。

三、软件在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设备系统软件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使软件已不再是硬件的附属物,而成为与硬件并列的、独立的.技术状态管理项目。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透明度差。由于软件大多由开发者自己设计、自己编程、自己测试、自己维护,造成软件的可读性较差,因此软件出现故障只能由开发者自己去维护,其他人难以介入。

(2)没有严格按软件的配置管理对软件质量进行控制。由于未对软件的更改标识、更改控制、更改检查等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造成软件的管理混乱,产品的软件错误较多。

(3)软件通用性差。同类型系统之间的软件通用性和继承性比较差,甚至软件模块的标准化系数不高,造成经费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可靠性的降低。

(4)软件测试不够。因为缺乏测试软件和测试工具,并且测试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软件的测试不充分。

四、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质量控制管理

现阶段软件管理还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不可避免的影响设备系统软件质量。提高软件质量,确保系统的研制成功,确保系统发挥全部作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在软件开发的流程中进行质量管理。

1.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管理

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和规约的过程,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首先,系统工程师要明确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并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其次,软件工程师要精化软件分解模块,并创建所需的数据、功能和行为模型;第三,通过需求分析为软件设计者提供可被翻译成数据、体系结构、界面和过程设计的模型;最后,生成的需求规约为开发者和客户提供了软件建造完后质量评估的依据。

2.软件设计阶段的管理

软件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细节设计两个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首先,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然后设计系统结构,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模块需要完成哪些适当的子功能,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细节设计阶段主要是对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程序描述,包括各模块的功能、性能、输入、输出、算法、程序逻辑、接口等。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软件工程师可以提供用于质量评估的软件表示,同时还能将用户需求准确转化成软件产品或系统。

3.软件制作阶段的管理

(1)软件文档的管理。计算机软件文档是指技术数据和信息,包括计算机的列表和打印输出。计算机软件文档可记录计算机软件的要求、设计或细节,解释软件的能力和限制条件,或提供在软件运行期中使用或保障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命令。因此,在软件制作阶段要完整、规范、及时地提供出软件文档。

(2)严格软件的复审。软件复审是软件工程过程中的“过滤器”。技术复审的主要目标是在软件制作过程中发现错误,以便使缺陷在软件交付之前被发现并且能够更正。它的优点可以较早发现错误,防止错误被传播到软件过程的后续阶段。

4.软件测试阶段的管理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元素,代表了规约、设计和编码的最终测试。软件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它是使用对大规模系统和小规模系统都能节约地并且有效地应用的方法来认可软件的质量。测试是软件技术可以被评估的最后堡垒。所以说软件测试对于最后确认软件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设备系统软件安全开发过程中引入软件质量管理,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组织软件系统的开发,能确保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质量。本文在软件安全开发流程中引入软件质量管理,重点研究了需求分析阶段和软件制作阶段的质量管理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研究程序设计和软件测试阶段的质量管理手段。

篇10: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参数研究论文

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参数研究论文

管理带来安全风险的方面有很多,它包括混乱的管理、权限非配不明显、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可操作性的缺乏等等。一旦网络受到不明的攻击或破坏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制止,这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害。由此可见,对网络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我们网络的可靠性。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参数:

1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MTBSD或MTBD)

设软件正常工作的总时间是a,系统由于软件故障的原因而停止工作的次数为a,那么定义TBSD=Tv/(a+1)。在这个等式中,TBSD称之为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Tv称之为软件正常工作的时间总和(h);a则称之为系统由于软件故障的原因而停止工作的次数。系统的平局不工作间隔时间直接的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

2MTTR

当软件出现了缺陷之后,MTTR反应了其采取对策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MTTR也反映出了设计软件的企业或公司对其用户的责任心。在线系统的MTTR一般只要求在2天以内,变差系数应小于1。一般的MTTR也应小于7天,变差系数小于1。

3可用度(设为A)

同样,设软件正常工作总时间为Tv,由于软件出现问题导致系统不工作的时间为TD,则可用度A的定义:A=TV/(TV+TD),亦可将等式表达成A=TBD/(TBD+TDT)。它直接的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在等式当中,TBD就是前面所说的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TDT称为平均不工作时间,我们也把它称之为MDT(h)。一般生产用计算机系统对A的要求是达到99.8%;银行计算机系统对A的要求是在99.9%以上。

4平均不工作时间(MDT)

平均不工作时间是指由于软件出现了故障,导致系统不工作的平均时间。在线系统是要求MDT不能超过10分钟,其他的系统的MDT一般在30分钟之内即可。

5在一定的时期内系统不工作的次数

由于软件出现的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软件停止工作,并且必须由用户(或者工作者)自己再次将软件启动才能继续正常运行的次数。

6偶然故障率

一般在软件设计公司将设计好的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了四个月之后,我们称之为偶然故障期,偶然故障期的单位以没1000h的故障数为基准,它对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质量有直接的反应。对偶然故障率的`要求一般是不能超过1,即每1000个小时内的故障不能多于1个。

7处理能力

软件的处理能力包括很多种。例如,我们可以用每小时平均处理的文件数量、每项工作需要多少秒的反应时间等来表示,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这项指标可以在评价软件及系统的经济效益时来进行衡量。

8使用方误用率

使用方误用是指使用软件的用户不按照软件的相关使用守则造成的使用错误。在总使用次数中,使用方误用率是指使用者在使用的总次数中误用的次数所占的百分率。导致用户误用的原因之一是用户对软件的使用说明理解不深,操作不够熟练,但也有可能是没有讲清楚使用说明而引起的使用误解。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软件系统的可操作性还应改进、还要深入对使用方的使用培训等等。

9初期故障

初期故障一般定义为在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后的三个月内出现的故障。软件设计的好与坏、软件规模的检查、软件调试是否彻底等因素直接的影响初期故障率的大小。

10用户提出的补充要求的数量

用户所提出的补充要求越多,说明软件的设计越没有满足用户的需要,即使有些要求是特定用户的一些特定要求,但是生产方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应该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然成为社会的主流技术,它的可靠性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以现在的状况来说,网络的可靠性还处于不成熟的正在发展的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软件的可靠性的设计还需要企业人员不断的去提高。只有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够给社会所有的网络用户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网络当中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拓展用户的知识层面,促进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将对我国的众多行业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Windows 7下声道调试技巧

爱情之旅8:勤学苦练 下

网络传输文件的方法

计算机数控系统通信技术

qq入门知识:进入二人世界与传送文件方法

基于PCL-818HG型数据采集卡的火灾后砼结构损伤测试系统的设计

飞信(Fetion)常用联系人

废弃木质材料中金属连接件检测系统设计

ServU:快速构建功能强大FTP服务器(三)服务器教程

后台开发英文简历

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
《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断点续传软件研究论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解读WindowsXP系统的各项服务2022-04-29

销售简历项目经验范文2023-10-01

大专计算机专业简历2022-05-07

python使用循环实现批量创建文件夹示例2022-10-04

提高ADSL宽带的安全稳定性2023-05-31

数控机床论文示例2023-10-01

android简历怎么写2023-10-26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2022-05-31

dv拍摄策划书2023-10-29

百度面试Android面试题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