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时间:2024-01-02 07:57:1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共15篇)由网友“liyue196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篇1: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等。会计舞弊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纪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主要包括编制假报表、做假的账、编造假会计凭证等。会计差错属于工作失误,是无意识、无目的的错误;而会计舞弊则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是有意识的造假,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属于违法行为。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结果都表现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现偏差,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时机情况,产生会计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外部原因。一是会计准则的指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会计准则定义、释义是否准确,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会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会计准则指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差错的产生,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产生会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存在一些个人主观判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规范本身存在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在这些规范、准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就有可能出现会计差错。科技因素的影响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又一个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各行业都在编制自己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及软件本身的不完备,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会计信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会计差错。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资本所有者还是资本运营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例如利润分配比例等问题。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而资本运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再生产,甚至还是考虑自身的回报。再者,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营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营者的监督,而资本运营者则会采取一些措施逃避其监督,如采用虚列成本、虚列收入、虚报盈余等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不完全相同且又不可避免,因此,会计舞弊主体受利益的驱动进行会计舞弊,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舞弊的间接原因是监督不力。一是承担主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审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二是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对会计舞弊者没有震慑力。

由于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

防范会计差错一要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差错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帮助其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会计差错。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等工作,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减少会计差错。

防范会计舞弊一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即建立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减少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的依附。目前,应继续扩大会计委派的范围,向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同时,还要对委派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二要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应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以及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其他单位交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此外,还应扩大审计覆盖面,逐步做到所有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都经过审计;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要对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的环节实施专门的舞弊审计,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加大造假难度,提高造假成本。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罚会计舞弊者。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严格的经理、会计人员准入制度,并建立企业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信用档案网络体系。

篇2: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论文

摘要: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

近一年来,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检察专员办事处对百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政府审计

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而且还将随着会计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程度的提高而越来越多样化、隐秘化与复杂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在内的有关会计资料的不真实,对于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主要研究由于有关人员从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造成的假账。

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

1.由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不起作用。

单位的财会部门、保管部门、领用部门之间若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程序上不配套不协调,就会造成有关账证、账账、账实等不符。

2.一些单位的领导、会计等其他有关人员有小集团思想、私欲膨胀、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本单位、个人的利益和名誉,不惜弄虚作假,化大公为小公,甚至化公为私。

3.国家的经济监督系统不完善。

如目前审计监督与财政、税务等经济监督形式存在诸多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对经济活动存在重复监督和无人监督的现象,没有形成以审计监督为中心的健全有效的经济监督系统。

三、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机制的建立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经

济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障。

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所控制的以下两个环节:

(1)建立明确而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相容职务进行严格的分工,定期轮换会计及其他有关工作岗位。

(2)严格规定会计及其他记录的程序。

对于会计记录,包括规范会计凭证格式,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正确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程序,凭证要有齐全的签章;正确地设置、启用、登记会计账簿;准确、及时地报送报表,编报的报表须经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人员审阅、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2.强化职工的法制观念。

在职工中经常地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

3.充分发挥民间审计的作用。

我国1980年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民间审计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迅速发展。

注册会计师是“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应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签证和服务的作用。

4.建立健全会计及有关财经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及时制定、颁布与实施适应改革需要的会计及有关财经法规;及时修订、废止不适应经济与会计发展要求的旧的财经法规。

5.加强政府审计的力度。

我国1983年成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199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审计的地位。

政府审计对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制止干部贪财腐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内部审计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对于大中型企业,国家应长期派遣审计人员,代表国有产权的利益,作为独立审计部门,不受企业负责人领导,而直接由主管部门审计机构领导。

通过这种独立审计部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保障国家对国有财产的所有权,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国务院已相当重视。

建立离任审计制度和颁布新的《会计法》,都是其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应进一步完善经济监督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从而使国有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摆脱目前的困境,迅速发展,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赵保卿,等.假帐甄别与防范[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戴春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审计,,(1).

篇3:会计信息失真及防范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危害。

文章分析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及种种表现,并提出了防范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策略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重点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

真实性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既是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如果说质量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客观上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少数组织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约束机制不强,受利益驱动及组织经营需要等因素影响,制作虚假会计信息,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且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的重要因素。

切实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向社会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曝光了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党的十x大提出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会计失真现象动因分析

1.经济活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经济活动广泛存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会计要素的正确确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与价值运动存在一些偏离,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则是相对稳定的。

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核算如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市场越是不稳,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2.利益的驱使和诱惑。

信息失真行为,给企业及相关主体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其付出,这是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指使、授意甚至强迫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片面追逐账面利润,欺上瞒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支持盈利项目、盈利企业,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短期内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报表进行粉饰。

3.产权因素产权不明晰。

我国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缺少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负责人。

公共领域,形成所谓的公共产品,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企业往往会扭曲会计信息。

4.会计信息加工、变换过程中的假设因素。

对于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会计确认和计价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方法。

在会计处理技术中,判断和应用是贯穿始终的,而且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分类、汇总、分配、结果,任何以估计数为根据的计量都只能是尝试性的。

如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残值、折旧率的确定,以及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和成本结转等,都只能是近似的结果。

因而会计失真的可能性随时都会存在。

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影响。

篇4: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防范策略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即指的是会计信息未能对客观经济活动作出真实反映,从而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一种虚假资料,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资料必然误导了使用者的相关决策。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是各大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将详细分析各种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列举会计信息失真有哪些表现形式,探讨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的科学决策。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负责人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有些企业负责人处于私利考虑,滥用权力,指使会计人员做假,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现象目前在企业非常普遍,也是要重点防范的对象。

2.会计人员素质比较低下

会计人员直接负责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对于不同的会计人员来说,他们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得到的会计信息结果也就会有一些差异。有时,会计人员会因为工作能力不够或者工作疏忽,造成会计数据失真。还有些会计人员为了谋取私利,故意在会计数据中做文章,从而使得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3.内外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从内部监督方面来说,内部监督既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护国家利益,又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维护企业利益。所以内部监督在这两者之间很难进行工作,有时还遭到企业内部的排斥,无法保证内部监管的独立性,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内部监督人员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对企业财务造假行为视而不见。

从外部监督方面来说,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单位有很多,比如审计单位、税务单位、财政单位、纪检单位等,而每个单位负责监督的内容不一样,需要实现的目的也不一样,所以导致各个单位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从而弱化了外部监督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监督作用。

4.会计管理体制太过落后

在《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具有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的权利,但是会计人员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会受到许多的阻力。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听从企业领导的安排,因为他们的工资、住房等经济条件都掌握在企业领导的手中,所以在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会计人员迫于压力,只能维护企业的利益,而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会计差错,另一种是做假。前者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能力不足或者工作疏忽造成的,它是无意识的;而后者是由于会计人员故意造成的,它是有意识的。

1.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有三种类别,第一种是原理错误,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对会计原理使用不当,比如将固定资产算入属于管理费用的办公费,这样就会导致当期成本不真实。第二种是记账错误,也就是说会计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在记账时,有时漏记账、重记账或者将账目进行颠倒错位,这样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第三种是计算错误,就是指在处理会计信息时,运算出了差错,这类错误主要体现在企业利润计算、费用计算和成本计算方面,比如计提企业员工工资附加费,多提或者少提员工福利费等等,都可能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2.做假

做假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一种有意行为,它一般带有不良目的,事先经过了精心的策划,采取的方法比较隐蔽,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通过利用职务方便或者权力来实现目的的,都会给企业或者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失。

做假的表现形式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指在原始凭证上作假,比如编造或者伪造原始凭证。第二种是指在记账凭证上作假,凭空编制记账的凭证,涂改记账凭证,或者混淆会计事实和科目对应关系,多列成本,凭空增加债务等,从而从中谋取私利。第三种是在会计账簿上作假,利用有关账户,然后在实际核算的时候,对账簿进行涂改甚至毁灭,或者不挂账、挂假账。第四种是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在报表中用折旧调节利润和成本,用债务债权调节资金,用未完施工调整利润成本。

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策略

1.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1)要推行会计委派制,使得会计人员的任免不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而由委派机关直接负责,这样会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独立,会计人员也就能够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在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2)要完善监督制度,使企业充分重视会计监督工作,让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和经济活动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此外,还要使内部审计监督更好地发挥作用,企业不能对其产生排斥,而要协助其做好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临时监督和日常监督工作,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3)企业要遵守国家的各项财务制度和财纪纪律,积极支持会计人员的监督工作,为会计人员执行工作排除一切干扰。并且企业还要服从会计人员的监督,正确地处理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2.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在我国,有多个经济监督部门行使会计监督工作,为了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作用,各大经济监督部门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监督职能和监督目的,并且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得各经济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监管结果相互利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监督整体,从而提高外部监督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作用,使得各个经济监督部门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各级主管部门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指导所属单位会计人员,检查和监督核算,如果发现有问题,就必须加以纠正,而且对违反财经纪律和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还有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型建设,使之与税务、审计、银行等经济监督部门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外部监督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必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会计差错的产生;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防止会计从业人员为了其他目的,故意进行会计造假,使他们在从事会计工作中,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制度要做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权责分明、产权明确,分清楚经营者财务和所有者财务之间的差异,保护所有者的权利,也保证企业经营者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权力。当产权明确时,企业的财务活动才会变得清晰,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该逐步进行改革,做到政企分开,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

会计电算化,作为近十年新兴的信息载体,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合理运用会计电算化平台,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数据的有效性。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逐渐转变为事中控制、事前预测,对内,通过各项数据分析,便于发现会计信息的异常变化,从而及时分析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对外,借助于会计电算化载体,方便外部监管系统的及时监督,从而及时判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四、小结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情况的有效依据,它是企业经营者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指导企业经营者进行科学的决策,而错误和虚假的会计信息可能误导企业经营者,使企业经营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也有各种表现形式,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和社会其他相关机构必须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范雪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04).

[2]杨丽琼: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 (01) .

[3]严秀芳:行政事业单位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范[J]. 统计与咨询, 2009, (01).

篇5: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措施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存在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行为性失真等原因。针对这些现象,一是通过完善会计规则来实现;二是健全法制、监督机制;三是更多的通过鼓励和其他管理方式,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规则;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行为性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产生的。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总的看来,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会计规则本身存在缺陷;二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三是会计规则执行者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我们将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

(一)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客观存在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本身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说,即使会计规则执行者完全理解会计规则的内容和要求,并完全按照会计规则的要求生产及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也是失真的。

会计信息的产生,如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等都是建立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这些规范会计信息的框架本身就是主观经验积累的结果。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会计原则的灵活性和会计报表本身的缺陷,使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本身就存在偏差。而审计作为一种鉴证与核实的手段,也无法脱离审计假设(如审计抽样)的限制。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而当客观环境变化后,在客观上会计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客观存在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者故意违背会计规则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故意”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虚假信息。

企业是社会公众合作投资的一个具体项目,它是股东、管理者、职工、债权人、供货商、购货商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流动性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一旦在会计信息产生、传递的过程中加上人的因素,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就与人的因素密不可分了。会计信息在公开之前,被扭曲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相关利益人:管理层、会计人员、审计人员。

1.管理层

管理层作为会计信息的控制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最大的责任。管理层接受投资者的委托,负责公司的.经营,而其报酬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公司业绩的好坏。投资者获知经营业绩的唯一可靠途径就是公开的财务信息,这就为管理层对会计信息进行干涉、控制提供了利益动机。在信息不对称、监督与约束软化时,就有可能将这种利己动机转化为现时行为,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管理层的利益偏好时,会计就成为管理层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2.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收集、制作者,其职业道德规范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灵活性极大,只有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熟悉现行的会计准则,具备高度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会计人员还要面对管理层带来的压力。能否恪守职责坚持原则,还是为求自保谋求利益而服从管理层的授意肆意篡改会计信息,这使会计人员面临两难境地。虽然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任免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多数会计人员由管理层聘任,从而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会计对领导的意图唯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3.审计人员

会计信息传递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公众认为最有保障的一个环节,就是审计。审计失败导致失真的会计信息公布于众,同样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两难境地造成的。审计是应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的需求而产生的,其审计结果为这些会计信息需求者服务,但审计所需报酬却由审计对象来支付。审计人员为了求生存往往受制于企业,包庇其舞弊或存在故意的隐瞒行为;或是出于谨慎、保密要求,对客户存在的报表包装不发表任何意见。这使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过滤功能形同虚设,也使公众对审计人员产生信任危机。

(三)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客观存在

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者在并没有故意违背会计规则的动机情况下而采用的不当会计规则执行行为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规则执行者在执行会计规则时能否生产出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主观动机外,还取决于:

1.是否真正理解了会计规则本来所要表达的意义;

2.是否真正把握了客观经济现象的本质;

3.是否能把会计规则恰如其分的运用于会计处理之中而合理的将会计规则与经济现象联系起来。

以上三方面都是以人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由会计规则执行者非主观故意行为所导致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治理

解决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尽可能随时了解动态的会计规则,用以运用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的尽可能多的人的知识对会计规则进行正确的表达。这主要是通过完善会计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措施来实现:

1.会计规则制定参与者不仅要熟悉国内外会计规则和社会实践,还要负责了解新环境中的新问题;

2.将具体会计规则草案、会计规则制定分析报告等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

3.定期对已颁布实施一段时间的具体会计规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会计规则的修改工作。

(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治理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治理方案主要包括:

1.健全法制,强化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责任。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责任,加大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民事责任强度。同时,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大对造假行为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力度,用法律的权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2.有效执行会计监督。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准则。实行审计轮换制,例如,每三年强制性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免因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对事务所审计业务以外的收入比重做出明确规定,防止事务所因为向所审计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收取大额服务费而丧失独立性。

(三)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治理

治理因疏忽大意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该更多的通过鼓励和其他管理方式,来提高会计规则执行者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责任感。另外,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并赋予会计软件检查核实的功能也是治理行为性失真的重要措施。

对于因智力因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着重提高会计规则执行者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总之,我们应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我国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篇6: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部分财经法规界定的灵活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因会计主体存在形式的多样性,我国会计主管部门和行政部门为适应众多会计主体核算和监督其会计业务需要,他们在制定会计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时弹性较大,除积极引进欧美发达国家部分会计制度以外,

还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不同会计主体的需求差异性,探索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法规,但这些制度因存在规定上的灵活性,致使会计人员选用时更倾向于易操作、易理解,

而对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低,如农业生产企业辅助车间成本分配可以选用直接法、交互法、计划成本法、代数法及顺序法等,由于企业选用的方法不同,处理得到的会计数据有差异,严重时会导致本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1.2违法成本较低与冒险收益较高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农业企业做假账主要包括:

一是虚增经营成果,主要是为了提高信用度,方便单位融资(筹资和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需要,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家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需要;

二是虚减经营成果,主要是为了争取政府扶持、偷逃税款及掩盖计入相关费用的违法违规项目等。

虽然财经法规中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行为,根据违法犯罪情况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但违法成本远小于违法收益,致使部分企业选择做假账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3激励机制偏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国家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在内容上、形式上、频率上等存在明显滞后状态,更多沿用计划模式下的激励手段,更多导向于精神激励方面,物质奖励较少。

在国家层面上,对在会计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的具有慎独品质的会计人员严重缺乏配套激励机制。

另外,各农业企业对财会人员的激励,更多导向于在企业资金短缺状态下,这些人员能否给企业筹集到更多的款项;导向于如何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将资金投向盈利性较大的项目等;导向于少列收入、多虚增成本,进而偷逃税款上。

以上做法,易使财会人员认知导向出现偏差,再加上部分企业经常更换会计人员,会出现为个人或集体利益违规处理账务,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内部监督。

目前,在制度上比较健全的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但这两个属于外部监督,在监督的内容、形式、时间、效果上极易出现鞭长莫及状况,加上,我国对农业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倾斜,

就容易出现这些会计主体外部无人监督、内部无人敢监督的局面,会出现一些经营者用虚假会计信息来谋取利益,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1.4部分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农业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资料,而这些环节往往伴随着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这些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必然对应一定的会计凭证,

价款、有价证券、实物资产、往来款项、资本,经办人员,会计人员等人或物,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更多是人的因素,是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引起的。

如农业企业在采购阶段,易出现采购员吃回扣给企业开具大头小尾发票,造成信息失真;在生产阶段,技术人员因技术存在差异造成废品损失等,出现成本虚增;在销售阶段,

为了获取销售佳绩、开拓市场、击退竞争对手,甚至进行不正当竞争(如给客户送红包等)进行扩大宣传,多花费销售费用的行为。

从表象上看,这些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形式上都对应于合法的会计凭证,但从实质上看均属于隐形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另外,农业企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职业道德水平等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

2.1完善财经法规,规范主体业务活动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建设、制度规范以及操作程序和方法都应该与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企业主体经济管理机制高度匹配,只有这样,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资料有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要达到上述效果,从国家层面上,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务院和财政部)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还要考虑当前经济业务界定范围的明晰性及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会计法规。

在制定法规时,要兼顾法规的前瞻性、及时性和实用性原则,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对不适应法规进行修正。

要组织各行业协会会计专家、高校会计研究专家以及全国会计学会专家、国家主管会计的职能部门专家来共同制定、完善财经法规,规范主体业务活动。

尽量减少法规界定某些会计业务事项的随意性,使所有经济业务事项处理时都有法可依,增强同类会计数据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企业层面上,要依据国家法规的规定,细化本部门规章制度,不曲解国家法规、不违反国家法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加大赔偿额度,完善惩戒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需要了解信息的个人或集体造成较大的损失,如会造成政府决策偏位、投资者盲目投资、债权人放贷资金承担较大风险、社会上个人或集体决策失误等。

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大家所期盼的。

针对部分农业企业做假账得到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所支付的损失的情况,国家除了要求违法企业加大给因使用本部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赔偿额度外,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诚信档案记录,评估其诚信等级,采用计算机联网,接受来自全国客户的监督,增加其违法成本。

同时,对诚实守信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增加诚信等级,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及信贷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3加强会计内、外部监督,消除隐形的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农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主要监督以下内容: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是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是否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是否明确。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农业企业外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政府监督主要包括对企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对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对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等内容。

社会监督主要是有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的对财务会计报告等进行审计、签证的一种监督制度。

只有将三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消除隐形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好地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4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进行深入改革,这势必导致现有会计制度、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程序无法满足改革会计主体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出台新的财经法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继续教育在会计理论方面,重点是对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在政策法规方面,重点是对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

在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方面,重点是对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在职业道德方面,重点是对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篇7:会计信息失真及应对措施

一、会计失真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行业本身局限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也在不断健全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壮大。

但是相对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改善,国内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显得明显滞后。

通常都是在出现一项新的经济问题后才能使这一漏洞被相关的企业级执法人员发现,而后经过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用来弥补这一法律漏洞,给会计信息失真留下相当的合法空间,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调查难度。

此外,公司制度的不完善在现行会计信息处理中显现出重大影响。

由于现行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更使得不同市场敏锐度的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不同公司往往会有不同的处理准则。

加之法律的不完善及会计本身工作上存在的模糊性使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信息不对称

会计行业本身的经济市场运营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这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这会使得会计信息的制作者、决策者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想了解到相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必须从该单位的信息发布者处取得资料,无法得到该单位的第一手资料。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环节中,具有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然而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迫于各方压力必然会将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予以公布。

如为了使企业在外面呈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会计人员会在做账时提前确认收入,延迟分摊费用等方法使得该时间区间内公司总体的盈利能力账面显示大幅提高。

(三)外部监督不力

众所周知企业最大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高额的利益对他们的诱惑是绝对的,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惩罚成本与高额的利润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中不难看出,对各种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的处罚力度较轻,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多倾向于内部解决,避免外部公开。

这样的处理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法律的处罚力度和警示效果。

企业的相关的负责人在衡量造假的风险和巨大的收益之后,宁愿选择会计造假,非法获取利益。

除了企业本身的道德问题,企业外部监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国家虽然针对会计领域的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要求财政、银行、税务等社会监督部门和各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但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度并不高,给企业造假提供了机会。

另外,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地区的政绩或者个人利益驱使对企业违法造假现象视而不见、听其发展。

(四)从业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都要经手会计从业人员。

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偏低,为谋求自身利益违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能适应企业会计管理的发展。

这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在工作当中会出现一定的错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会计工作人员从业的硬性指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财务工作起着方向标的作用。

由于法律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空白性,一些会计法规的内容已经不太适应快速发展的会计业务。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会计实务,引进实务型人才,对会计法律法规进一定程度的补充。

通过适当的补充,会计实务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能够相匹配,使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首先,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框架。

会计信息的传递需要一个完整而有序的外部环境,企业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的传递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流水线一样,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要将会计信息传递的每一个环节纳入体系当中。

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因素考虑在内,规制会计信息风险要素,避免会计信息出现不真实、不准确的现象。

其次,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直都在各个企业施行,但是由于各种利益方之间的冲突,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定要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只有保证了其独立性,会计工作人员所披露出的信息才会保证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此外,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还需要有第三方机构的监督。

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可以保证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确保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对称。

(三)提高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

首先,加强处罚力度。

关于会计失真现象的处罚机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篇8: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畜牧与饲料科学AnimalHusbandryandFeedScience,31(10):39-40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锡林浩特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内蒙古

026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筹资活动的多样化,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更为广泛,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会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篇9: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完善会计制度

要从理论上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

会计管理制度,调整会计学上某些陈旧的基本概念,构造新的平衡公式和会计信息系统。增强财务报表的清晰度与透明度,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允许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监督系统。对生产费用的摊销,应进一步探讨活动量基础成本法的.现实可行性。应该说,按照这种由因到果、溯本求源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新成本计算系统能提供出相对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无疑比传统成本计算系统要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完善会计制度,为会计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经济信息提供制度保证。

2.2

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性,逐步实行会计人员投资委派制

《会计法》虽然赋予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

权,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地位缺乏独立性,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经营者的依赖性,要会计人员监督经营者乃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实现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由投资人直接委派制才会使会计人员拥有地位上的独立性,摆脱经济上的依赖性,才能切断他们之间的地位从属和利益依附关系。

2.3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会计行为首先,不断修改、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使会计法规更具可操作性,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其次,加大惩罚和执法力度,重点处罚相关责任人;再次,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对知情不报或参与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中介机构,除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及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外,该取缔的要取缔,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4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会计诚信缺失的内部概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主要措施有: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互相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以及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不断地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2.5实行举报追究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亦可看作是会

计信息的消费者,会计打假不仅要靠财政部门及中介机构的检查监督,还要借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力量。各地公安部门经侦队应设立驻财政部门办公室,对“消费者”举报的

作假情况,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核实,对因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所造成的损失要最大限度的赔偿,公安部门按赔偿金额的一定比例予以罚款,同时给予造假者行政、刑事处罚。

2.6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

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教育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二是加强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发挥出较高的业务水平,从基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7完善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对会计原则要进行细化,

明确其内涵、应用条件和范围,适当增加财务报告的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规范会计政策的应用,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从而减少会计造假的施展空间。同时,由于资本补偿在传统会计学中已有规范的方法,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而技术飞速发展导致的无形损耗使各利益集团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财务丑闻源于资本补偿危机,相形之下,会计诚信势单力薄。所以,研究实行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2.8完善社会监督,净化会计环境应加快我国注册会计

师事业的发展,尽快建立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做到实事求是,决不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和审计报告。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验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从法律的角度杜绝注册会计师或经济主体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及其他各利益关系者的利益等行为。

2.9改善社会环境,发挥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要充分发

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宣传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不讲诚信,人人喊打”的环境。我国的会计监督环境应构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国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为导向,司法监督为保证,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环境和监控体系。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子,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其危害性,并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决策过程,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志云.会计信息诚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1):

106-108.

[2]孟凡利,周经昌.会计信息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

[3]王会金,陆春畦.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风险防范[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转第57页)

第10期鲁文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划区轮牧技术应用57

放牧时间从当年的10月16日―次年的5月15日,划区轮牧牧户春季可不进行休牧,根据不同月份产草量的不同,确定每个轮牧周期的放牧天数,必须确保产草量能够满足牲畜所需,如遇特殊年份,可根据降水量、草场长势,适当调整放牧天数。

部达到验收标准。

3西乌珠穆沁旗划区轮牧保障措施

①选派技术骨干深入到牧户家中,根据牧户草场类型、

地势及水源条件,结合划区轮牧工作经验,及时征求牧户的意见,因地制宜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轮牧方案。

2.5.2草畜平衡制度: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场,必须按照该②为确保划区轮牧取得预期效果,要与牧户签订《划区

轮牧项目建设合同》,要求牧户必须按草畜平衡要求进行轮牧,不得超载;必须严格按设计的图纸及划区轮牧制度进行放牧;必须经常对围栏设施进行保护维修。如有未按划区轮牧的要求进行放牧使草场退化、破坏围栏设施、随意更改小区现状等行为,所有建设费用自负。

旗草原监督管理局所测定的草畜平衡载畜量,并根据不同草场类型、地形地貌、退化程度、降水量、饲养规模、畜群结构及牧草生长情况,严格按照划区轮牧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轮牧,以确保实现草畜平衡。如经过划区轮牧使草场生产能力提高时,牧户可向业务部门申请,经过测产按一定比例适当提高载畜量,在遇到干旱等灾害年份时必须降低载畜量。

③建立健全划区轮牧档案。建立健全划区轮牧工作档

案,对每个牧户都设立牧户档案,从而为今后的划区轮牧工作提供资料与经验。轮牧档案的内容有牧户基本情况、设计方案、轮牧管理制度、轮牧合同等,同时为每个牧户配备了照片档案,做到了基础资料齐全,工程图纸规范,使轮牧档案准确无误,为今后划区轮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2.5.3饮水制度:要求具备一定的水源条件,能够确保牲畜

的饮水需求。给畜群供水要及时,保证水槽内有足量的饮用水。各种家畜的饮水次数,因家畜种类、气候状况、饲料含水量不同而不同,奶牛需要较多,安排饮水次数时,春季每天至少3次,夏季最少4次;成年马、干奶牛等每天应饮水2次;羊暖季饮水2~3次,冬季1~2次。

2.5.4防疫制度:畜群保健和疫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④划区轮牧生产方式没有一定的草场规模就体现不出

应有的草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使人均承包草场少的牧户实现划区轮牧,应对草场进行联户划区轮牧。

的方针,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做好饲养管理以及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以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降低家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春秋两季驱虫,药浴1次,畜群发现疫病应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⑤在宣传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

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举办划区轮牧技术培训班,同时西乌珠穆沁旗政府出台了《标准化划区轮牧工程鼓励办法》,提高了牧户划区轮牧的积极性。

2.5.5出栏制度:牲畜出栏是减轻草场压力,加快周转,增

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划区轮牧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轮牧牧户要提倡接冬羔或早羔,实现牧户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的目标,接冬羔的牧户要在当年的6月15日―7月15日之间确保出栏。每年牲畜出栏时,必须以业务部门所核定的饲养规模为准,其余牲畜全部出栏。如遇到干旱等灾害年份时必须加大出栏数量。

44.1

划区轮牧效益分析生态效益

通过划区轮牧,改善了植物的群落结构,维

持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决了草畜矛盾,对实现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有效地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遏制草场退化,达到草原永续利用的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2社会效益划区轮牧由于集约化程度高,所需劳动力

2.6划区轮牧的施工建设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划区轮牧相对较少,可以摆脱草原牧区畜多、劳力少的困境,通过合理的建设模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草原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加快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设项目,确保轮牧项目的顺利实施,要精心挑选有多年围栏施工经验的工人进行施工,并与施工负责人签订《划区轮牧项目合同书》,规定相关围栏安装技术要求:在网围栏安装时柱距要求10m(特殊情况下可以缩短),中间柱延长400

4.3经济效益通过划区轮牧的实施,减少了牧草浪费,增

m为一个,柱子地上部分高度为140cm,地下部分埋深为50cm,埋柱要直、牢,每个柱和网接触部分要捆牢绑紧。在施工

过程中,草原站技术人员与建设牧户共同对工程进行现场监督与技术指导,以确保轮牧围栏安装质量。生态监理人员经常对工程进行现场监督与技术指导,使网围栏的安装全

加了优质牧草的产量,使单位面积牧草高度提高10%~

15%、盖度提高10%~15%、产草量提高约20%~30%,同时缩

短了家畜运动距离,减少了家畜体能的消耗,有效地促进了家畜的增重,使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上接第40页)

[4]陈建中,王益民.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会计

之友:上旬刊,1990(5):19-20.

[5]王开田.会计行为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邢志勇.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10):92-94.

[7]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

究―――从会计学和产权角度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43-48.

[8]李玉敏,彭风锁.试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J].山西财税,

1999(3):32-33.

[9]李心合.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及其协调问题研究[J].财经研

究,1999(11):58-64.

[10]赵晓红,张伟.浅谈会计信息失真[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6):98.

[11]刘长立.会计信息真实性探究[J].当代经济研究,1999(4):

62-64.

[12]陈汉民,林志毅,严晖.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

会计研究,1999(5):28-30.□

篇10: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产权不明晰

作为国有企业,其真正的所有者是全体

人民,而股东大会只是受托者,这就导致国有上市公司产权主体的虚化,由于产权模糊,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特定环境下,代表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各类利益集团,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合谋造假。所以说,明晰产权将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

1.2违规成本低廉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而政府也默认企业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况且他们还是打着发展地方经济、为民造福的招牌,只要不发生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对中介机构来说,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行为。

1.3对政绩和利益的追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政府

和管理部门为了出政绩,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并据此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依据,考核时只看数字、不看实际,虚假数字应运而生。有些公司管理当局受利益驱使,违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编制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如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有的是担心经营业绩不好而面临退市的危险,有的是想从股市中获得配股的巨额资金。面临公司利益的压力,会计作为经纪人和个体利益者都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最终博弈的结果是选择做假账。

1.4会计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

续出台或修改了一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的出台严重

收稿日期:-09-21

作者简介:韩霞(1980―),女,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的教

学与研究工作。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10-0039-02

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且一些法律条文较粗,缺乏可操作性。成本项目规定得过多过死,成本计算过于繁杂,费用分配带有浓厚的主观性、随意性。主要表现在:①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不论规模大小、行业差异,都机械地分为“料、工、费”几大类,没有突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的特点,对满足国家宏观控制的要求考虑得多,对满足企业管理要求考虑得少。②在成本计算方法上(材料或产成品),销售成本通常采取先进先出法或平均成本法估价,这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对存货估价不当,使企业利润虚增。③在费用计提和分配上,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人为地在产品之间进行多次迂回分配,凡此种种,假账真算,不仅耗费大量劳动,而且提供出来的财务信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利用价值不高。

1.5现行会计原则存在缺陷现行财务会计收入和费用的

确认实行应计制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操纵这些项目来粉饰业绩或隐瞒财务成果。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必须贯彻稳健性原则,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带来很大的主观性,他们可以高估(或低估)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在很多领域,前期研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能经过十几年来摊销,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迅速诞生而导致目前的技术、产品过时,甚至一文不值。而传统的折旧方式的确适应机器工业时代,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这种资本补偿方式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带来极其迅速的无形损耗。因此,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于是就“饮鸩止渴”,不讲诚信,靠造假来吸引投资者,刺激新经济的发展。

1.6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

业道德,特别是政治素质较低,在工作中表现为识别违纪活动和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不强,更有甚者,为企业领导违反财经纪律出谋划策。二是业务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不能辨别真伪,常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

1.7

信息不对称我国证券市场一般只对过去的价格信息

和过去的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买卖双方信息掌控的程度是有差异的,通常信息供给方掌握信息比较全面,而信息需求方对信息的把握并不充分。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及手中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或利用市场的不完备对信息披露有所保留。同时,由于缺少一个真正的委托人制度,会计诚信就失

40畜牧与饲料科学第31卷

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就成为可能。因此,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会利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造假。

1.8独立审计未发挥应有作用在我国,股东大会并未真

正行使聘任会计师的权利,实际权力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因为某些原因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有意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而本应是会计信息质量重要保障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了在竞争中争取客户,反而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管理当局勾结,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此外,公司法人治理不完善、监督机制弱化等也是导致会计诚信丧失的重要原因。

篇11: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会计制度不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建立的不规范,有些过于抽象、不准确,导致会计人员理解偏差,容易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企业的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对会计工作的约束和规范力不强,或者是企业为了集体利益出现2本账的问题,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的失真,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会计方法存在弊端。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会计方法存在弊端,科目设置不合理,对新的会计制度、税务政策理解不透,掌握不准,方法不当,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失真。

另外,企业的会计方法与本单位业务性质、行业规范、财政政策必须统一,否则也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核算的准确性,甚至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

3.会计报表的缺陷。

会计报表的缺陷也容易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报表应是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报表,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真实的经营状况、资产状态、资金形态和赢利能力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如果会计报表过于简单,很多的经济性问题没有反映,或者给管理者带来不准确的信息,造成决策延误或失误。

会计报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反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其会计报表制定的科学与否,将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企业的会计人员也应该根据企业的经济情况,查找会计报表中的缺陷,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4.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会计人员执行相关的会计操作时,由于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虽然《会计法》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会计的各项职能,以及进行会计核算的相关标准,但是由于《会计法》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导致会计在实际的经济核算过程,对某个模棱两可的规定理解不同,处理结果就不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另外,相关的会计法规对会计工作的违法行为无法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制裁,其主要表现在执行力不强,由于企业的一些管理者为了谋得私利,进而对会计工作进行严重的干涉,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威胁力不够,最终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5.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针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监督,才能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企业内部都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无法对会计人员的相关会计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受到企业内部监控体制的限制,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有的站在集体利益与会计人员一起促成会计信息失真。

出现了很多违反规定的行为,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良好核算,以及其真实性也严重的受到影响。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1.规范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应进一步规范会计制度,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堵塞管理漏洞,规避经营风险,使各项工作制度化、流程化,减少人为干扰,鼓励会计人员按照科学的会计制度进行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监督力度,进而推动会计核算信息准确性。

在企业的会计制度制定方面,一要与国家财经纪律、法律法规、税务政策保持一致,而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听取会计方面的专家、会计工作的第一线职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充分论证、反复修改使各项制度便于操作,合法、合规、利于约束,便于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保障会计人员敢于依据会计制定进行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2.改进会计方法。

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掌握新会计政策、税务政策和财经法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发现不足,并且结合单位经营特性与管理需求将新知识,新理论应用到会计核算工作中,

进而改进会计方法,强化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比如专项项目单独核算、成本控制,工作进度与资金使用相匹配核算方法;比如资产管理与折旧计提方法;比如工资绩效与经营之间的关系;

以及对债权债务管理方法,在进行企业经济核算时,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和企业的发展形势,采取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进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科学制定会计报表。

企业财务管理者应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反映生产经营成果与经营状态的真实、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资料,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

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深入研究科学的制定一系列会计报表,注重报表分析与对比,强化资产保值与增值,规避单纯的产值增长与税负降低,注重对项目管理规范性与质量提升,注重整体实力增强,促进会计核算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为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及时发现会计法律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时纠正、补充和修改,加大处罚力度,促使会计人员认真遵守会计法律法规,轻松地、规范地开展日常会计工作,对人为干扰敢于说不,能够坚持原则,维护法律尊严与经济秩序。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制定经济决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5.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赋予会计监督部门独立的职能与权限,审计监督部门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定期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以进一步督促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会计规范和会计标准开展会计工作。

另外,还应该引进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内外形成合力,加大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会计信息失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有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

无论是何种原因,会计人员都需要正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12: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原因

(一)利益的驱动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存在强烈的利益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受到单位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压力,产生迎合行为,最终形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不能够完全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在会计工作压力大、工作复杂等背景下,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不高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没有平和的心态、优良的作风和合格的道德,导致在压力、利益和复杂工作面前失去应有的规范和操守,最终形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监督体系不完整

对于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存在着层次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1],这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

内部监督不受领导重视,没有独立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地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社会监督机构受到金钱的诱惑对会计信息报告没有严格的审计,更没有质量监督的需要,

导致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草草了事;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的监督职能分散与众多职能部门,由于存在配合的问题,导致会计信息监督难于形成合理,不能确保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四)会计工作法制化不足

会计法律体系存在滞后性,导致会计信息问题常常因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而及时作出处理,也就是说法制化不足导致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隐患。

同时,执法不严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嚣张气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扩大的趋势[2]。

二、新时期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应该发挥优势,在积极转变职能的基础上,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规范会计市场,强化会计行为,营造会计环境,从制度上和措施上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政府监督主要包括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审计监督,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等。

许多发达国家,建立起组织严密的会计行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制,成效显著。

中国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

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应每半年对会计单位的账证联合审查一次,再由审计机关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年审。

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也有利于政府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制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转变观念

会计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企业管理者也要转变管理观念,在服务于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会计的管理,确保对会计违法和违纪现象的高压态势,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队伍建设

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要求会计人员不但具有学识水平与技术资格,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3]。

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业务素质。

一是会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会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管理会计、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还应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

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除具备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并巩固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减少直至消失。

(四)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

以法制化的手段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当前首要的工作是加大打击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执法力度,应该关注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及时地对会计法规进行调整,以提高会计法规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以便能指导和规范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的会计处理[4]。

同时,制定各项法规的实施细则,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深入贯彻会计法规。

其次,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各级地方检查机关作为执法者,要端正自身态度,不与违法者同流合污,廉洁奉公,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决不姑息,

在经济制裁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改变“会计造假的成本远比会计造假的收益低”局面,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榜样,对于那些会计信息质量高,长期坚持原则会计人员和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榜样[5]。

三、结语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治理环节,比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社会、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重要问题。

因此,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形容解决的难度一点不为过,我们必须坚持多手齐抓,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曙光。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证,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是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也是国际经济及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课题。

篇13:合法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试论其具体预防措施。

关键词:信息失真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相当严重,大多数人只要一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想到的是违法行为,而本文认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更是普遍存在。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样的不一致是由会计规则本身所造成的。

一、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4、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润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离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

5、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另外,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着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都使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二)会计环境的质量

1、会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过去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计以国家宏观管理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即使是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3、科技因素的影响。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如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外部资料的精确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电子计算机运用到会计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精确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预防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一)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性角度考虑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些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规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没有或不突出这些信息也无伤大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们认为目前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4、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能够达到与利益协同完全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在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二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即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5、首先应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要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以免在推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从会计环境的影响来考虑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新情况,还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

2、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筹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3、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如运用数学模型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一些客观因素之上,所以我们的预防对策也只能从提高准则、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会计法》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吴云萍

篇14: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如今,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诚信缺失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个障碍。社会呼唤诚信,诚信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多列成本、少计收入、调节利润等方式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事项的处理随意性较大,或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而弄虚作假等等。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那么,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呢?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规的建立除了借鉴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要注意法规制度的本土化与普及,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参加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讨论,努力使会计法规真正成为各方都认可、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法规;努力消除法规制度的“盲点”,使责任、权利、义务、处罚细则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制度性、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首先,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将对外提供真实信息作为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其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修养。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真正与企业共命运。因此,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不仅可以消除技术性原因等造成的非故意会计信息失真,而且可以对故意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形成威慑。

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加大民事赔偿的力度,不仅对个人进行处罚,同时要对违规企业实行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经济补偿,从而推动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使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

另外,企业还应加强会计控制建设,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改变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公司业务运行则由经营者全权负责,财务总监与经营者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通过财务总监使所有者与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在财务总监制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控制的范围不仅仅是账、证、表的相互核对与审阅,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与控制、业务处理过程不相容职务的控制、事后的复核与分析控制、财产清查核对控制。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一要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二要从微观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遵守国际规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篇15: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的参考文献

[1]钮真妮。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控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2]徐甜。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9.

[3]马磊。 关于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9.

[4]付雨婷。 沈阳长城阀门管件有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5]赵嘉林。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盈余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9.

[6]郑俊雯。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调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9.

[7]向倩辉。 BDH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湘潭大学,2019.

[8]卢丽娜。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理论研究与问题改进[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9]王颖。 基于SM-SOM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异常识别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

[10]周延。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11]郭慧贤。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12]杨国红。 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云南大学,2019.

[13]蔡梦婷。 作业成本法在航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4]黄谧谧。 基于信息化的CS市属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15]张伟。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6]刘振坤。 云会计环境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7]陈高硕。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8]李怡君。 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9]魏长魁。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0]孙浩然。 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1]罗洁云。 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22]李倩。 ERP系统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3]张斗。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4]解欧。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原因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25]白云霞。 论模糊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D].厦门大学,2019.

[26]石春然。 会计行为问题研究--另一个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27]梁良。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9.

[28]高峡。 现代会计信息的失真及防范机制研究--提供更加适用的财务会计信息[D].西南交通大学,2019.

[29]戴旭。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9.

[30]王元章。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1]蔺学娟。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分析--会计信息市场呼唤诚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32]林先云。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33]符寒峰。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D].长安大学,2019.

[34]徐哲英。 会计信息真实性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5]白延飞。 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9.

[36]张超。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37]钱锋。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多维分析[D].苏州大学,2019.

[38]王志群。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政府监管[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9]邓丽群。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19.

[40]李钢。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1]张愈强。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2]尚巍。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辨别与防范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9.

[43]张艳。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沈阳大学,2019.

[44]梁钰。 我国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5]常素敏。 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6]汤增辉。 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江苏大学,2019.

[47]杨燕。 会计信息失真伦理分析[D].云南大学,2019.

[48]陈德怀。 我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云南大学,2019.

[49]徐妍琳。 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0]杨波。 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1]晁茜。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52]田世云。 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53]徐意丰。 项目投资在会计信息失真及价值跳跃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54]张丽波。 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5]杜庆宣。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6]廖永强。 基于公司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7]陈建民。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9.

[58]陈定宏。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9]石晶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9.

[60]韩淑珍。 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1]蔡晓净。 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及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19.

[62]宫晓霞。 从博弈论角度看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9.

[63]宣权。 国有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防范[D].昆明理工大学,2019.

[64]许汉城。 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

[65]孙志明。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与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6]文峥。 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2019.

[67]张涛。 基于会计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68]徐岩。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69]宋春辉。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70]杨自伟。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19.

[71]毛长珍。 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9.

[72]祝捷。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9.

[73]郭玲。 基于公司治理上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博弈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74]刘艳琨。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9.

[75]王晓宇。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D].重庆大学,2019.

[76]王莉莉。 会计信息扭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7]管磊。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9.

[78]张健萍。 “会计人”塑造及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9.

[79]邱玮玲。 伦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9.

[80]杨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D].暨南大学,2019.

[81]钟骏华。 国有控股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82]游丽。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成因、现状及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3]李新军。 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9.

[84]斯龙。 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5]王国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D].天津大学,2019.

[86]林祥友。 会计信息的产权重构与流程再造[D].西南财经大学,2019.

[87]熊燕。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88]冯秀建。 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89]吴泵。 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90]仇俊林。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9.

[91]潘凤广。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

[92]崔伟萍。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D].山东大学,2019.

[93]徐爱超。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限理性”的分析[D].重庆大学,2019.

[94]钟黄聪。 事项法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9.

[95]田海洋。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9.

[96]王晓飞。 会计信息产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97]尹俊华。 税务稽查视角下衡阳市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研究[D].湖南大学,2019.

[98]马蓉。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9.

[99]林森。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9.

[100]王树伟。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会计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的会计学专业开题报告

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其对策

会计风险挑战论文

会计论文结束语范文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03-13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2022-12-23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2023-10-09

关于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2022-08-17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9-24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4-01-26

环境管理会计论文2022-09-13

会计论文范文2023-05-26

会计事项权限管理风险控制论文阅读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