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通用11篇)由网友“张英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
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
有法不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执法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是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运行的法则,科学的权力制约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权力制约的全面性;二是权力制约的相互性;三是权力制约的可行性。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执法权力的制约,无论是在制约机制的设计上还是运行中,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立法对执法缺乏有效制约,既无财政和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直接有效控制权,又无审计监督和其他有效手段,无以制约执法过程,致使人大监督缺乏力度;其次,执法权力内部缺少相互制约机制,除了办理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存在一定程序的相互制约以外,其他执法活动都只有本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权力行使的单向监督,执法权力间的平行或交叉双向制约均不存在;再次,执法机构的配置与运行缺乏相互制约,导致为政不廉,工作低效,执法不力,执法效果不佳。
2.没有健全、高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我国目前的执法监督,无论是执法内部监督,还是执法外部监督,其效能都是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执法监督机制本身不够健全,尤其是执法外部监督机制及其相关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执法监督不力的根本原因。而执法监督不力,必然会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难以根除。
3.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驱动。有的执法部门受地方党政个别领导的干预、唆使,让法律为地方或部门的不正当利益服务;有的执法部门在办案中偏袒本地当事人,争案件管辖权,作不公正裁决或推卸责任;有的地方机关和个人阻碍法院判决的执行,以扣押人质的方式追讨债款;有的党政领导甚至执法部门或公开参与和支持,或暗中纵容包庇,凭借靠山大、关系网宽、保护层厚,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制裁。
4.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传统专制观念积淀成一种凝固的民族心理,至今仍是根深蒂固的,它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产生严重的冲突,成为阻碍当代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的重负。一是“人治”、“权大于法”观念与“法治”、“权力必须受法律约束”观念的冲突。二是传统法观念与现代法观念的冲突。三是等级观念与法律平等的冲突。四是一些基层受宗法家长统治影响,诉讼“私了”,甚至公然抵制公正执法,成为基层执法的拦路虎。
切实解决有法不依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些实质性权力,使立法对整体执法机关和执法过程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执法系统内部各项执法机能的配置进行重新设计,构造平向或交叉的双向制约机制,与现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相结合,使执法权力运行实现全方位制约。
2、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首先应使执法的外部监督规范化。这就是要通过立法使外部监督的形式、程序、方法、效力规范化、具体化,使外部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和效力发挥的法律保障。其次,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联动机制。因为只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密切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形成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最后,应建立执法监督的司法救济机制,即在执法监督活动受到不法权力阻挠和非法处分导致监督无法进行的情况下,经由法定程序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司法手段保障监督主体合法权力和监督活动继续进行。
3、必须防止和解决地方主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维护法制的统一,不允许搞那种损害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级党政领导要支持执法部门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并加强监督检
[1] [2]
篇2: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
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
田宝会有法不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执法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是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运行的法则,科学的权力制约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权力制约的全面性;二是权力制约的相互性;三是权力制约的可行性。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执法权力的制约,无论是在制约机制的设计上还是运行中,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立法对执法缺乏有效制约,既无财政和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直接有效控制权,又无审计监督和其他有效手段,无以制约执法过程,致使人大监督缺乏力度;其次,执法权力内部缺少相互制约机制,除了办理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存在一定程序的相互制约以外,其他执法活动都只有本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权力行使的单向监督,执法权力间的平行或交叉双向制约均不存在;再次,执法机构的配置与运行缺乏相互制约,导致为政不廉,工作低效,执法不力,执法效果不佳。
2.没有健全、高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我国目前的执法监督,无论是执法内部监督,还是执法外部监督,其效能都是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执法监督机制本身不够健全,尤其是执法外部监督机制及其相关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执法监督不力的根本原因。而执法监督不力,必然会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难以根除。
3.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驱动。有的执法部门受地方党政个别领导的干预、唆使,让法律为地方或部门的不正当利益服务;有的执法部门在办案中偏袒本地当事人,争案件管辖权,作不公正裁决或推卸责任;有的地方机关和个人阻碍法院判决的执行,以扣押人质的方式追讨债款;有的党政领导甚至执法部门或公开参与和支持,或暗中纵容包庇,凭借靠山大、关系网宽、保护层厚,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制裁。
4.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传统专制观念积淀成一种凝固的民族心理,至今仍是根深蒂固的,它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产生严重的冲突,成为阻碍当代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的重负。一是“人治”、“权大于法”观念与“法治”、“权力必须受法律约束”观念的冲突。二是传统法观念与现代法观念的冲突。三是等级观念与法律平等的冲突。四是一些基层受宗法家长统治影响,诉讼“私了”,甚至公然抵制公正执法,成为基层执法的拦路虎。
切实解决有法不依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些实质性权力,使立法对整体执法机关和执法过程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执法系统内部各项执法机能的配置进行重新设计,构造平向或交叉的双向制约机制,与现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相结合,使执法权力运行实现全方位制约。
2、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首先应使执法的外部监督规范化。这就是要通过立法使外部监督的形式、程序、方法、效力规范化、具体化,使外部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和效力发挥的法律保障。其次,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联动机制。因为只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密切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形成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最后,应建立执法监督的司法救济机制,即在执法监督活动受到不法权力阻挠和非法处分导致监督无法进行的情况下,经由法定程序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司法手段保障监督主体合法权力和监督活动继续进行。
3、必须防止和解决地方主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维护法制的统一,不允许搞那种损害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级党政领导要支持执法部门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要坚持纠正。对有禁不止违反纪律,坚持搞地方保护主义的办案人员和党政干部,应按干部
[1] [2]
篇3: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演讲的
有法不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对执法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是近现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运行的法则,科学的权力制约应具备三大特征:一是权力制约的全面性;二是权力制约的相互性;三是权力制约的可行性。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执法权力的制约,无论是在制约机制的设计上还是运行中,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立法对执法缺乏有效制约,既无财政和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直接有效控制权,又无审计监督和其他有效手段,无以制约执法过程,致使人大监督缺乏力度;其次,执法权力内部缺少相互制约机制,除了办理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存在一定程序的相互制约以外,其他执法活动都只有本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权力行使的单向监督,执法权力间的平行或交叉双向制约均不存在;再次,执法机构的配置与运行缺乏相互制约,导致为政不廉,工作低效,执法不力,执法效果不佳。
2.没有健全、高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我国目前的.执法监督,无论是执法内部监督,还是执法外部监督,其效能都是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执法监督机制本身不够健全,尤其是执法外部监督机制及其相关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执法监督不力的根本原因。而执法监督不力,必然会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的难以根除。
3.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驱动。有的执法部门受地方党政个别领导的干预、唆使,让法律为地方或部门的不正当利益服务;有的执法部门在办案中偏袒本地当事人,争案件管辖权,作不公正裁决或推卸责任;有的地方机关和个人阻碍法院判决的执行,以扣押人质的方式追讨债款;有的党政领导甚至执法部门或公开参与和支持,或暗中纵容包庇,凭借靠山大、关系网宽、保护层厚,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制裁。
4.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几千年传统专制观念积淀成一种凝固的民族心理,至今仍是根深蒂固的,它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产生严重的冲突,成为阻碍当代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的重负。一是“人治”、“权大于法”观念与“法治”、“权力必须受法律约束”观念的冲突。二是传统法观念与现代法观念的冲突。三是等级观念与法律平等的冲突。四是一些基层受宗法家长统治影响,诉讼“私了”,甚至公然抵制公正执法,成为基层执法的拦路虎。
切实解决有法不依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强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在我国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些实质性权力,使立法对整体执法机关和执法过程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执法系统内部各项执法机能的配置进行重新设计,构造平向或交叉的双向制约机制,与现行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制度相结合,使执法权力运行实现全方位制约。
2、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首先应使执法的外部监督规范化。这就是要通过立法使外部监督的形式、程序、方法、效力规范化、具体化,使外部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和效力发挥的法律保障。其次,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联动机制。因为只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密切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形成对执法过程的全方位监督。最后,应建立执法监督的司法救济机制,即在执法监督活动受到不法权力阻挠和非法处分导致监督无法进行的情况下,经由法定程序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司法手段保障监督主体合法权力和监督活动继续进行。
3、必须防止和解决地方主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维护法制的统一,不允许搞那种损害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级党政领导要支持执法部门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要坚持纠正。对有禁不止违反纪律,坚持搞地方保护主义的办案人员和党政干部,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首先要从党政领导做起。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学法、知法、懂法,而且要守法、用法;克服“人治”、权大于法的封建特权观念及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实行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次,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公民中,都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同时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厂、依法治村及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活动,努力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
篇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论文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1外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失真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和监督两方面,会计制度的缺陷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够健全,相关法规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客观反映资金流向及经济发展状况[3]。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监督机构尚未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信息失真留有空间。对行政事业单位违法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社会工作的监督并不具有约束力,内外监督未形成有效合力。
1.2内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主要是指财会工作人员方面。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会计审核、处理、预算能力,缺乏系统、专业的知识,对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作准则的认识不充分,因而工作中缺乏必要责任感,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时随意性较强。同时,由于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未落实到位,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缺乏,在信息失真时很难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甚至存在责任相互推诿现象。
2、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失真的具体对策
2.1重视外因,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标准是避免信息失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单位资金收入与支出与国际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相符,以科学、精简、高效为原则,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的建立,使各岗位各司其责,相互制约。同时,还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将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规范和约束财务会计行为,防错纠弊,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各个环节着手,将弄虚作假现象扼杀在摇篮中。除此之外,还应不断完善外部监督体系,通过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严厉打击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并健全会计从业资格的办法制度,杜绝无证上岗。这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使之与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形成合力,使违法乱纪的现象无处遁形。
2.2强化内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离不开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为此,应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通过业务技能培训的方式,进一步夯实后续教育,让会计人员具备一定资质和水平,确保财会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会计队伍,并以委派、考察、经验交流等形式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坚持持证上岗,通过必要的物质奖励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此外,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教育等方式,让会计人员了解违纪的后果,实现激励和警示的有机统一。
3、小结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能够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指导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充分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这现象,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内外部监督力度,为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强有力保障。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巨大作用的有效发挥提高强有力支撑。
篇5:数学学困生产生原因及对策论文
关于数学学困生产生原因及对策论文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的深入,对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就出现了成绩差距,甚至是两级分化,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相差更加悬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一、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孩子性格塑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性格、文化水平、教育方式、营造的家庭氛围都能够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比如,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绩,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会帮助孩子对薄弱科目进行辅导,使孩子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而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则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即使发现孩子有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1]。所以,家庭的因素是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学困生采取近乎放弃的态度,从而使学困生的学习日趋下降,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逐渐减退,这种恶性循环使学困生很难再转变为中等生或优等生。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
虽然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从其结构和难度上来说并没有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所以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首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入了四则运算、统计等难度较大的知识,在逻辑思维上要求也更高,所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而部分学生由于怕吃苦、缺乏恒心,遇到困难就临阵退缩,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同时,由于三年级开始加入了英语科目教学,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提高,学生容易顾此失彼,无法平衡好各学科的学习时间,从而导致数学成绩逐渐下降。此外,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当出现不懂的知识时,羞于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日积月累导致成绩下滑。
二、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
(一)注重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尊重
小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受到挫折后极容易产生自卑感,而学困生因为成绩不好容易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所以更难走出自卑的阴影而主动寻求帮助。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可以通过提问或者随堂练习的方式来了解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不影响授课进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放慢讲课速度,然后在课下单独为学困生详细解决出现困惑的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耐心,注意语言不轻视、不刻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从而逐渐化解他们的自卑心理,使其敞开心扉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困生重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时,教师可以采用“亲自动手量一量”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个角,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公布结果,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采取家校联合的教育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所以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使学生逐渐走出学习的困境。比如,教师要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够辅助教师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家庭自由、轻松的环境是学校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联合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巩固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很好的效果。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知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这两个图形的特征后,可以联合家长在家里与孩子玩“寻找图形”的游戏,进而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三、结语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难度虽然相对于低年段有所提升,但是整体难度并不大,所以学生成为学困生并不是由于学科的难度问题,而是由于学生的畏难心理,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失职和错误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的教学更具耐心,联合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友琴.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探究[J].速读(上旬),(8):168-169.
[2] 姜明珠.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8):62.
篇6: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对策论文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对策论文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造价的超预算的发生原因。工程项目要投资,其重要依据是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它对整个工程施工成本进行评估,把不易理解的工程量转化成了货币量,直截了当地展示了此工程的大小。而为了让施工单位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建筑工程预算控制好。为了减少企业的利益损失,认识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科学地规范建筑工程造价是尤为重要的。
一、解决建筑工程超预算问题,注重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的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不紧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造价超预算,需要把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观念有力地贯彻到施工过程和施工设计中去,要在有先进技术的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技术要达到先进的条件。与传统的控制模型不同,决策阶段建筑工程的造价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其控制目的不在于建筑工程造价数的多少大小,而在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它的目标是非静态的,根据效益的大小来决定。同时,由于某些工程情况太过复杂,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情况的收集比较困难,容易在对工程情况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作出预算,出现漏项差错,导致费用的支出情况不受控制。施工中偶尔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使材料的标准发生了改变,单位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就会发生超预算的问题。完成一个建筑工程所需的时间是巨大的,其建设周期比较长,同时涉及范围广,而在这段极长的时间中,市场环境也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尽管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时对于施工环境的变化、市场条件的变化和所需材料因为市场变化而发生的价格变动都留了余地,但还是无法做到准确无误。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忽略对造价的控制。很多企业都认为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是一个单独的过程,仅仅只认为在工程开始之初――投标竞选和工程结束时就完成了工程的造价控制,并没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造价控制,没有意识到工程的造价控制是贯穿在整个建设项目当中的,这容易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的出现。项目过程中,企业是要根据实际造价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预算超支问题的出现。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是极为重要的。
二、避免建筑工程超预算问题,结合具体措施
1.合理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项目资料进行详实了解
编制一个合理又科学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是对工程造价进行高效控制最基本的,所以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是尤为重要的。要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笔者建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预算编制人员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需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工程的施工单位的特点,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再根据实际情况,即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工程的环境进行深入勘察,了解地形图,调查施工环境,认识如今建筑工程建设的预算定额,各种收费的标准,材料在一定时间下波动的预算价格,对施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建筑工程进行预算。(2)对施工图纸进行了解,精确施工过程中的计算工程量及其对应的定额单价,需要在预算过程中,对施工图纸进行反复研究,直到了解设计图纸者的意图,有机地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的调查三者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合理地做出预算编制分项,熟用套用单价,快速而又准确地计算出相对应的工程量,把少记,多记,漏记,磋谈等情况的发生降低到最小。
2.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工作,及时对工程预算进行调整
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它是招标工作的延伸阶段,又是合同的实施时期,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占的比重较小,所以在此过程中,节约投资金额的数量和可能性都比较小,因而,很多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价格预算控制造成忽略,但实际上,施工过程中对投资的浪费是非常巨大的,其表现在受造价控制人员无法控制的情况,比如:社会产生动荡、经济巨大波动、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还有一类是施工组织的人为因素影响,比如合同变更、施工组织的工作失误、技术限制等。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造价预算人员要严格落实预算内容,做好现场签约工作,严格计算程序,保证各类费用如期如实地使用和发放,严格控制费用使用进度,一旦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做出有效调整,把超支程度降到最低,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良好的条件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严格建筑工程造价的调整审批工作,对市场和人员科学的调整
每项建筑工程都会有决策、设计、实施这三个阶段,而预算主要产生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在工程的实施中,会包括材料价格的变更、设计缺陷引起的变更、各种客观条件引起的变更。其中,对于材料的变更,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做到科学有效地分析价格因素,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发展的规律,对各种价格差的计算留一定的余地。建筑工程项目中,运用的材料多,周期长,涉及范围广,而市场环境是不断在变化的,所以对各种材料的预算要科学合理,在工程造价中,材料占其比重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所以预算编制人员还应该对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和波动规律进行一定的了解,对材料价格进行动态管理。严格对工程造价的调整过程进行审批,超价部分进行严格控制,把项目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科学地预测市场也是很有必要的,预算结果要具有一定的弹性,避免因为市场的变动出现超支的情况。总的来说,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控制,对其有效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投资效益。所以,深入研究讨论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问题尤为重要,在寻找各种方法的过程中,切实解决工程造价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作者:曾祥哲 单位: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篇7: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论文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论文
摘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的依据,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信息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形成了信息诚信危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信息;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原始资料经过加工处理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决策,也影响着企业的投资人和债券人的利益,还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管理秩序和市场秩序。因此,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状况的管理和改善十分重要。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没有实现真实、可靠、及时、完整的反映。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处理方法不合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由企业或个人为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进行了会计信息造假。前一种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没有加入利益驱动因素,这种因素可以通过先进的会计处理技术和较高的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改善;后一种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了,其操作手法更加隐蔽,加入了较多的利益因素,企业通过以表代账、记账外账、虚假记账等手段从中牟利,这种手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不仅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甚至会对国家的经济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和管理的依据,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2.1 缺乏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信息的核算和处理方法是会计信息产生的工具,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对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同,会计核算的对象并不是具体确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数据和资料,另外会计核算是建立在假设、预算等基础上的,因此,会计信息的处理结果也不能完全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准确状况。
1.2.2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统计工作,缺乏职业道德,经不起金钱权力的诱惑。部分会计人员顶不住领导的压力,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从事权钱交易,进行虚假造账活动,制作不真实的财务报告。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老化,对会计电算化等不能熟练掌握,业务能力较低。
1.2.3 企业自身利益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很多企业进行了转型,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导致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激增。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和歪曲,将经营所得不计入总账和会计报表,少报利润,虚报亏损,制作假账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隐瞒企业真实状况,随意变动财务报表,违反了配比原则和谨慎原则,忽视了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
1.2.4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主要实行了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制度,这种体制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任免完全归属于单位,财会人员对单位领导负责,政府和其他组织只能进行间接管理和监督。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服从于单位领导的意见,财会机构缺乏独立性,企业经营者往往利用人事管理的权利对会计人员进行指挥和命令,会计人员只能服从领导安排弄虚造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作用。
1.2.5 监管体系缺失
首先政府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部分部门为了地方保护利益,对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管往往只做表面文章。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发挥其检查和监督作用,未能及时对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的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满足企业不合法的要求,制作虚假的审计报告。
2.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2.1 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会计信息监督管理
会计法律法规是实现会计法治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强化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治措施,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罚力度,防范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政策的漏洞,为了私利进行造假活动。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监督制度的执行。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加大财政、税收、工商、审计的执法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民事赔偿机制和行政处罚机制打击会计工作中的造假行为。
2.2 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对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特别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赋予监事会相应的监管职能,保证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管理体系,做到权责明晰,各负其责。
2.3 引进先进管理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要引进会计电算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防止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另外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实更新其知识结构,保证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会计质量案例教育,让会计人员学习经验,改进会计工作。
2.4 完善会计师审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会计师审计制度,使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保证会计事务所的依法经营和自主经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完善社会中介结构管理监督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由政府部门向企业派出财会人员代表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进行资产经营和审计活动,保证财会人员独立行使职能,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3.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调运作。立法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责任制度,做到权责明确,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切实做好会计信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爱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9(5):52-53.
[2]黄捷.刍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J].价值工程,,13(4):185-186.
[3]谢毅哲,谢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156-158.
篇8: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经过1992年到、到两次针对外贸企业开展的试点改革,以及20后再度开展的政企分离,青岛市外贸企业开始走向独立化,迎来自我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里起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市场经济具有动态性,而处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必然也会出现人员的流动,而人员流动是企业员工在综合考虑自身及环境的基础上决定去留的一个过程,是员工依据工作的性质、地点等因素实现工作状态间调整的过程。行业内部小范围的人员流动式可以接受也是符合规律的,但是当这种流动超过一定的限度,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所处的行业来说,都将造成严重的破坏性,甚至阻碍企业与行业的壮大发展。一般来说,企业人才流动保持在15%才属于健康、良性流动。而现下我国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率已经完全超出正常水平,迫切需要得到重视。
一、人才流失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1.增加成本投入
人才频频外流无形中会增加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加重企业发展的负担,使企业发展滞后。
一是人才投入成本的增加。一般企业在招聘一个员工之后,需要为员工负责各种人工成本、组织各种培训,这些都是企业的运行成本,如果员工被培养出来之后离职并没有为企业服务,投入得不到回报,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
二是增加人才重置成本。员工离职后,企业需要重新进行新员工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实习费用等过程,而离职技术人员带走核心技术,离职销售人员带走客户,管理人员流失给企业带来管理难题等,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无形中增加人才重置成本。
2.泄漏商业机密
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商业机密,涉及到企业生产的核心技术或者商业洽谈的内部信息,都是不能外泄的,一旦泄露可能会危及企业自身,而人才流动却使企业的秘密遭到泄露的几率增大,容易给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3.重创企业文化
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如果出现人才流失,很快就会被媒体进行聚焦报道,引发社会对企业的各种猜测,破坏企业的形象,影响企业的声望,严重的话还会降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外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1.企业内部原因
(1)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科学合理的人员资源规划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员工招聘、入职,到职位调动、培训等,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各得其所,在企业中发光发热,有利于员工的积极性的发挥。但是目前外贸企业中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依旧沿用传统的老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利于员工个人发展。
(2)薪酬待遇不具竞争力,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是指职工在从事劳动、履行岗位职责并且达成任务后应获得的经济上的报酬和回报,广义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物质回报,它是构成工作报酬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加之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尚不明确,企业的劳动争议也逐年增多。员工参加工作首先是为了保障生活,一份薪酬8000的工作肯定比薪酬5000的工作更具有吸引力。
2.企业外部因素
(1)行业方面因素。人才流动主要表现在行业内部之间的流动,同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在在差异,使人员流动表现出优秀企业优秀人才越来越集中。
(2)经济和政治因素。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环境的稳定性与先进性是保证优秀人力资源合理流动配置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产生影响,造成人才流失现象。宏观经济政策的差异表现为地区性的人力资源向市场化程度高、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活跃、具有生命力的地区或行业集中。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员趋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内陆地区则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微观经济环境表现在因企业形态、企业活力、发展前景等方面影响人力资源在企业间的流动。
三、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
1.不断健全员工招聘相关制度,从入口把控
员工招聘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补充新鲜血液的入口,其作用不言而喻。招聘的员工如果综合素质不过关,很容易发生离职现象,所以需要把好员工入职关口。外贸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员的业务能力,更不能忽视其人品和心态的考评。对业务能力不足,但人品和心态非常好的人员,可以给予机会进行试用,进行企业人才储备。
2.加强员工的培训,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员工在从事一个岗位后,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业务能力和知识的强化,比如说英语的应用、进出口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而企业需要尽可能地为员工创造学习条件,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同时外贸企业积极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了解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及时发现优秀员工的工作才干,适时地提升其职位,以留住人才。
3.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
企业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在实施激励措施上应多法并用,不能过于单一呆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状态和员工个人特质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激励必须坚持公平原则,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负面影响,可以尝试绩效工资或者实行员工持股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经济刺激。
4.针对企业因素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员工在企业工作的氛围与整体感受,无形中都将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甚至比单纯的物质的激励更有用,这也是很多企业都注重企业文化塑造的原因。企业有必要根据员工的需求从工作环境和条件上不断改进,尽力给员工提供一个舒心的环境,从内心与身体帮助其释放压力;应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完善劳动保障体制,给员工以安全的雇佣感;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企业管理全程,使其能安心留下来,主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5.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与国际接轨
用人理念正确与否对外贸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外贸企业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加深对人力资源的正确认识,把人力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 树立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积极主动向微软、苹果等优秀企业学习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贸涉及到的行业呈现多元化特征,不同外贸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人力资源方面互挖墙脚的事时常发生。外贸企业需要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企业构架、实施和控制公司营运,根据外贸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营的产品、主要从事的外经贸活动、中长期发展规划、面临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外部环境,科学地选用人才,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青岛外贸企业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可是也存在危机。目前的人才流失就是一个发展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外贸企业及时意识到人才流失带来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人才流失带来的破坏性,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双兵.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研究[J]. 现代商业,(11)
[2] 范慧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2013(7)
[3] 德晓晴.企业人才流失状况与分析[J]. 中外企业家,(28)
篇9:水利水电工程索赔原因及对策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索赔原因及对策论文
1索赔原因的分析
1.1项目变更
项目变更主要是业主和设计单位因为项目的功能和形象以及项目其他相关内容而发生的项目变更和更改。在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因为新添加的石粉系统的变化以及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导致项目工程的成本增加了很多。对项目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1.1.1新添加的石粉系统发生了变更
在碾压混凝土的试验中,发现碾压混凝土缺乏较好的保水能力,在压路的过程中,表面的返浆很少,不适合进行碾压。主要原因是原料的天然砂石在经过水洗后,石粉含量较低。为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性能,使其符合项目建设,由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决定,对碾压混凝土进行研究、匹配和比对,并与一定数量的人工石粉、等效替换的砂材料进行混合。由于混凝土配合比发生变化,施工单位在采购订单中,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技术考虑,只有两种胶料混凝土配比,也就是水泥和粉煤灰,不考虑粉料供应。因此,为了符合建设施工的规格,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良,并增设一套石粉自动送料系统。在此期间,施工单位的报价单中并没有石粉自动送料系统的购买和使用成本费用。
1.1.2工地施工道路的变更
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经业主同意,施工单位对楼层的位置进行了变更,造成原投标阶段施工单位的运输混凝土方案无法正常实施。
1.2调差项目
建设项目的调差也会发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重视起来。项目调差主要有混凝土碾压的补单差异、长时间的保温补差等。其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施工条件的变化,以及施工单位变更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和施工成本的增加,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本调差项目一定要有相关的补偿。为了保证冬季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有必要实施一定的预防保护措施,使得冬季混凝土能够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保证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也就导致了冬季保温成本的增加。
1.3其他原因
1.3.1忽然断电会对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按照相关的合同规定,业主必须在正常和临时停电修复前48h书面通知施工单位。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接到通知,停电发生了4次。突然停电,造成了施工单位混凝土搅拌系统中一些电器的损坏,导致施工无法进行。停电事故的发生是由非建设单位的责任造成的,所以要对建设施工单位进行补偿损失和停工费用。
1.3.2暴雨和洪水造成的损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地区有严重的风暴和洪水发生,大量的上游洪水卷带着地面上的淤泥,把施工单位开挖的工作面全都淹没了。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浆,造成排水泵经常发生堵塞现象,使得施工单位在基坑内连续进行了10个工作日的排水作业,来清除基坑里面的淤泥,清理淤泥量约4900m3。这次的降雨虽然时间短,但是降雨量大,降雨面积比较密集,造成的洪水现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也无法抵抗,这就造成了施工单位排水和除污费用的上涨。
2对策措施
通过对以上某水利水电施工单位实际施工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合理的规避工程索赔的情况发生,能够保证工程的完成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正常开展,对于提高施工单位的利润率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施工单位有必要控制好项目成本,尽量避免不该发生的索赔情况。
2.1做好规划工作,避免项目变更
通过分析探究,可以看出项目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业主对规划和设计缺乏了解,以及施工过程中随机性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业主要对工程规划以及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要高度重视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着重分析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资金,以及减少项目成本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工程建筑的结构功能分析必须要做好,保证业主的满意度,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这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更;二是项目应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在没有大原则问题的基础上,最好不更改施工计划,以防止施工成本的提高。
2.2做好招投标工作,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通常较长,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完成,所以物料价格上涨因素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项目建设初期,应给予考虑。一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应充分表现出风险的可能发生情况,让投标人知道,将在投标文件中充分考虑,防止低价中标的情况出现;二是合同必须认真执行,对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并加入合同条款,防止以后出现索赔情况。
2.3妥善解决自然灾害问题
在施工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施工难度和成本的增加,一定要认真对待。一是有必要对这些因素的发生进行预先规划,尽量减少施工损失;二是对于各种灾害情况和工程建设的实际影响,必须仔细分析,责任划分要明确清晰,要尽快解决突发问题,防止不必要的索赔情况发生。
3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有许多索赔案件的发生,建设单位和业主、监理方对这些情况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索赔现象,必须引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的注意。
篇10: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摘 要: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文章结合多年审计工作经验,探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
一、审计风险及产生的原因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涉及面广、内容多而复杂、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产生的审计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本来就是虚假的或失实的,加之各个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低下,有意舞弊欺骗过关,那么审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实施审计后所得出的结论也肯定是错误的或失实的。
(2)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矛盾产生的审计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安排给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环境、行业差异以及财务制度发生变化快,审计人员为了及时完成审计任务,有时甚至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不能面面俱到,失察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由此审计结论偏差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3)审计手段的局限而形成的风险。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执法手段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不能采取更多不正当的审计手段。现实中好多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必须由纪检监察、公安、财政、税务机关等部门配合,运用各单位的职能手段才能完成,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仅凭审计人员查阅资料和对当事人进行询问、调查是难以揭示的,由此也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4)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审计风险。如果我们的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审计能力不足,不熟悉政策法规、较强的语言、书面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及计算机审计技术。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增大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5)审计结果处理不当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审计结果是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调查后形成的审计结论,包括审计定性、评价、处理处罚和审计建议处理不实或不当都会产生审计风险。
(6)审计风险的潜在性,或者说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的某些问题而导致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不是审计人员故意所为,而是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假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做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可控性和偶然性的特征,始终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完全消除或杜绝审计风险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了解和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1)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人员要认清职责,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风险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风险从审计项目计划开始到审计结束都可能产生,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本着服务大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安排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项目,抓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才能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风险评估,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保证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纲领。审计组应根据被审单位的职能、职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以及被审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能力水平、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以前审计和其他财务检查情况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好各种应对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制定出一个科学、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有关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尽量及早预测审计风险。
(4)严谨细致,现场审计明察秋毫。审计组从进点开始,就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准则等制度进行审计。根据审前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做到谨小慎微、踏实肯干、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查证、分析、讨论、取证。在纷繁复杂的会计资料中,从一笔不当的会计处理或者一张要素不全的原始凭证,甚至是从保险柜中盘出的一张便条等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取得突破口。每个审计事项做到深入细致,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审计人员只有严谨细致才能明察秋毫,才能发现疑点查出问题和重大线索,才能确保审计结果经得起检验,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5)严格把关,层层审理复核。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规避审计风险的一道重要防线,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经过审计组长(主审)、业务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专职审理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取证材料以及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理复核,包括审计程序是否严格规范,审计记录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审计目标是否实现,揭露问题事实是否清楚、准确,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有效,处理处罚意见是否适当,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结合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实际,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6)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审为国家、计益人民,只有通过审计监督来揭露矛盾,促进廉政建设,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一定要有浩然正气,不怕得罪人,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刚正不啊,一查到底,决不退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体现审计机关存在的价值;才能解决问题、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防范审计风险。
(7)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审计人员要加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政治理论和各项法律、法规方面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技术方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前提条件。
(8)廉洁从审,树立求真务实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审计机关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审计人员必须要树立起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廉洁从政制度、审计“八不准”纪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耐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做到自重、自警、自励、自律,自觉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安亚人.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S].
[3] 白玉林.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Z].
篇11:电气设备误操作原因及预防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供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供电用户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煤矿企业用户,如果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将对煤矿产生严重影响,轻则造成矿井停产,重则可能引起瓦斯超限甚至爆炸事故。电气设备误操作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一旦发生电气设备误操作,直接威胁设备安全,降低设备寿命,使电力系统发生越级跳闸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烧坏设备甚至引发火灾。为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电气设备误操作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来提升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电气设备误操作的发生。
★ 大专毕业生论文
【略论有法不依原因及其对策论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浅谈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论文2022-10-04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题目及对策毕业论文2022-09-26
少儿模特教学的论文题目2023-07-04
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文2023-01-11
略论英语教材的思想性与教育性2022-11-02
行政论文2024-01-11
本科生开题报告范文2022-07-08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022-06-15
森林培育及经营管理完善策略论文2022-05-07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