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

时间:2022-04-29 08:56:5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ee”为你分享10篇“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

篇1: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

课堂评价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自信――让学生怀着信心进课堂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学生拥有了自信,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一半。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自信+努力=成功。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多给学生自信心,多说几句“你能行”,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会使学生感到“我能行”――这就是学生的自信感。可在课堂上,情况就不尽人意。我们经常看到当孩子答错了,为师的立刻满脸不悦,甚至一顿怒斥:“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瞧瞧,这题都讲过多少遍了!”这样一来,答错的学生满心负疚,无地自容;正想举手的学生立刻打消念头;举着手的呢,犹犹豫豫打算抽回去。学生的自信感被老师“杀”得荡然无存,课堂上一片萧瑟景象,哪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现呢?同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何不换一种说法呢?“这题非常的难,但还是有好多同学做对了,真不简单”“这题比较容易做错,但仍有30多位同学做对了”,这种评价,做对的同学会想:“你看,这么难(易错)的题,我都做对了,还有学不会的吗?”做错的同学会想:“那么多人能做对,我难到不能做对吗?”因此,给予学生自信的评价,不仅带给学生价值感的提升,自信心的增强,更能使学生不断提高、主动发展。

二、激励――抚慰学生的紧张心灵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是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困生的接受力与理解力都比较差,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该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呢?

如在“多一些、少一些”教学片段中,教师就较好地运用激励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情。

教师出示选择题:

苹果有60个,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有多少只?

a.28b.48c.50

师: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28只。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48只。

师:你选48只,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教师的作用不是评判,而是激励;教师需要的是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而非主观臆断。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犯错误的空间,更应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即使我们认为学生的答案是绝对错误的时候,何不多问一句“你是怎样想的”。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就有可能有效地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使其产生一种轻松感,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课堂给予他的“爱”。

三、创新――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

课堂评价的表现形式要多种多样,将有声有色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性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笔者听王志明老师上的一堂课,至今还历历在目,感觉特别新鲜。课上,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的不错,而此时,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王老师就借题发挥:“你读得真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送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举手,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由此看来,教师这种别出心裁的课堂评价语,不仅给学生带来新奇、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加吸引了学生全身心地投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评价语言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次轻微的抚摸,都渗透着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我们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审时度势地给予学生肯定、赞赏的评价。这样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更能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让学生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教师艺术的评价中幸福地成长。

篇2: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

(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 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 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 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 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 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 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树立两种观点:

(1)要求学生合作,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合作。

应该承认,对教师来说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因为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要义,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都是训练教师合作态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2)学生要建立成长记录,教师也应该建立成长记录。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都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那么教师自身呢?“教师与新课改同成长”也是我们这次课改的任务之一,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使教师和课改同步成长。为了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比如:我们把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

5、 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发言。

(2)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大喊大叫,甚至对于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 ,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刘吉林、王坦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2)

篇3: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

(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 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 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 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 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

[1] [2] [3]

篇4: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百年大计,育人为先.我们的'学生在成绩上可能会被分成“好学生”或“差学生”,但身为人师首要任务是要培养他们个个“成人”,然后才是“成才”.爱学生成为每一名教师最基本必备的素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爱”,他们才能在爱中“成人”、“成材”.

作 者:孙晓慧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21520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42 关键词:爱学生   尊重   沟通   成长  

篇5: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

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

教学充满美。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审美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加的必然结果。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要求。那种以单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目的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事实上,强调审美化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今中外有许多大方之家对此作过深刻的阐释。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说教育是“阐明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近代哲学家罗素说:“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艰难传授的艺术”。我国古代至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近代的俞子夷先生的论述就更为精辟:“教学方法既要把科学作基础,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还有现代的蔡元培、陶行之、叶圣陶等的`教学的美学方法、创造方法,都说明教学是艺术,它具有美的因素,体现着美的规律。教学必须审美化,才能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只是过去学校美育主要局限于艺术教育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培养训练学生相应的艺术技能、技巧,或者把美育当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附属物,忽视其独立性,更没有认识到学科教学活动也存在美,没有认识到教学渗透着美育,对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学科教学就成为在教师指导之下的纯认知活动,忽视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教学美育因素,这就自然的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生活的贫乏,情绪体验的消极。即斯卡特金在《现代教学论问题》所说那样了“我们建立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客观事实表明,教学越是重视其审美价值的追求,学生参与的审美活动就越多,审美经验就越丰富,一般心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更容易提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中审美因素是多元的,既有教学内容的美,又有通过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来的教学形式的艺术美。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美的陶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因子,让学生在“美”中接受“教”。蔡元培先生指出:“凡是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艺术学科具有丰富的审美因子这是公认的,数理化等课程也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的内容。如栩栩如生的人物,美丽迷人的景色,奔腾不息的江河,险峻陡峭的峰峦,闪烁多彩的霓虹,黄金分割的科学美等等。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审美情场。教学必须进入情感领域,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实现教学美育,产生教学美育心理效应。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并引发上升到美感体验,这样才能对学生活动起内在的深层次的推动作用,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因此,教师应立美于教,在设计安排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过程要同教材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谐统一,要能揭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教学逻辑的清晰简练和教学活动中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有机结合。运用直观形象、生动优美、简练幽默的语言来传递信息,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达到控制教学过程的展开,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之目的。同时,教师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兴奋的饱满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发展。还有,教师善于运用各种动作、手势、表情等非言语符号来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让学生受到视觉美的陶冶。的确,得当的举止、准确适度的手势、和蔼开朗的表情、亲切聪慧的眼神,这就自然而然的给学生润物无声的影响,会产生“以情动情”“以情激情”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此外,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板书,做到内容美、形式美和书法美。;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生动形象的表现教学内容发生发展,从而产生丰富的视觉 、听觉的审美效果。这是符合学生认识心理的,是教学审美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此文获全国中语会首届“语通杯”论文大赛二等奖,收录于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P2496)

篇6: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作文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它形象的揭示了自我反思的、改过的价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叛逆意识非常强烈。听不得别人的半句批评,容不得别人的忽视。因而对于他们的教育可谓步履维艰。

然而,在学习了“魏书生工作方法”之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时候,心情很是糟糕,也总有遇事莽撞,意气用事得时候,也有事后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让学生写日记、开展道德长跑活动,以作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及时的反思,总结个人得与失,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起初,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我总是习惯于将学生进行一番批评,找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责令他们改正。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已经接受了教师的批评,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言语等不够慎重,或是教育方法不对,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他们总会想当然的以为教师在找他们的麻烦,而并没有意识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就与我们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

在学习了“魏书生的工作方法”之后,我再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写“心理病例诊断”,写事件说明书,改变教师的单纯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用良好的态度就、情感,高尚的情操,来改变学生恶劣的态度、卑微的思想。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的的确确促进了犯错学生的思想改变。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是整个集体,而不单单是一个人。当班级中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不好的苗头时,则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的反思、辩论。

进入初四以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日益加重,再加上学生的学业基础、认识观、价值观的差异。面对者日益繁重的学业,日益疏远的同学关系,日益下降的成绩,看过许多不平事,遭受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总会有许多的困惑。

作为班主任的我,积极利用语文老师的优势,将学生的练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可谓一举两得。

前段时间,初四刚刚开始开始课间跑操,部分学生怨声载道,投机取巧者更是不再少数。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细致分析课间操的价值,借助《课间跑操的乐趣》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去寻找其中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有利的一面,让积极上进的心态始终占据学生的思想领地。

针对小部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我在班级中开展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的文章,使学生意识到作为消费主体和特殊身份的中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从思想上给以引导和教育。

当然,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的反思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而学生对于教师的不信任的态度一旦形成,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更加上学生的思想的懒惰,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都有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变。

“不教是为了教”,学生需要的不是说服管教,而是自主的反思教育。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篇7: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

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

教学充满美。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审美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加的必然结果。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要求。那种以单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目的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事实上,强调审美化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今中外有许多大方之家对此作过深刻的阐释。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说教育是“阐明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近代哲学家罗素说:“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艰难传授的艺术”。我国古代至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近代的俞子夷先生的论述就更为精辟:“教学方法既要把科学作基础,又不能不用艺术做方法。”还有现代的蔡元培、陶行之、叶圣陶等的教学的美学方法、创造方法,都说明教学是艺术,它具有美的因素,体现着美的规律。教学必须审美化,才能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只是过去学校美育主要局限于艺术教育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培养训练学生相应的艺术技能、技巧,或者把美育当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附属物,忽视其独立性,更没有认识到学科教学活动也存在美,没有认识到教学渗透着美育,对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学科教学就成为在教师指导之下的纯认知活动,忽视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教学美育因素,这就自然的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生活的`贫乏,情绪体验的消极。即斯卡特金在《现代教学论问题》所说那样了“我们建立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客观事实表明,教学越是重视其审美价值的追求,学生参与的审美活动就越多,审美经验就越丰富,一般心理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更容易提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中审美因素是多元的,既有教学内容的美,又有通过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来的教学形式的艺术美。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美的陶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因子,让学生在“美”中接受“教”。蔡元培先生指出:“凡是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艺术学科具有丰富的审美因子这是公认的,数理化等课程也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的内容。如栩栩如生的人物,美丽迷人的景色,奔腾不息的江河,险峻陡峭的峰峦,闪烁多彩的霓虹,黄金分割的科学美等等。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审美情场。教学必须进入情感领域,才能进入美的领域,实现教学美育,产生教学美育心理效应。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并引发上升到美感体验,这样才能对学生活动起内在的深层次的推动作用,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因此,教师应立美于教,在设计安排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过程要同教材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谐统一,要能揭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教学逻辑的清晰简练和教学活动中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有机结合。运用直观形象、生动优美、简练幽默的语言来传递信息,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达到控制教学过程的展开,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之目的。同时,教师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兴奋的饱满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并激发学生学

[1] [2]

篇8:让学困生在关爱中成长作文

让学困生在关爱中成长作文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曾遇见过很多学困生,也转化了很多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良药”便是给学生关爱。我相信,只要教师锲而不舍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改变。

201x年秋季学期,我新接了三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一名叫周晓红(化名)的女生很让人头疼。她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几乎从来没有及格过;课堂上,她提不起一点儿学习兴趣,不是无精打采地呆坐,就是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学习;一到下课就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

我深知“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明白只有对其倾注爱心,才能走进她的内心,让她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我决定放下老师的架子亲近她,以点滴关爱触动她的心弦。每当课下有闲暇,我就主动找她聊天,与她闲聊生活中的琐事,交流学习上的问题。

在交流中,我了解了她不喜欢学习的真正原因: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再婚后与继母到广东打工,她跟随年迈的祖母生活。生活上缺少父母关爱,学习上更无人关心,所以她逐渐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无心学习。而长期对学习的厌倦又使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她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信心。

有一回,她又与几名同学发生了冲突。事后我问她原因,她带着泪花说:“她们说我笨,说我是坏孩子……老师,您也像她们一样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吗?”听了她的话,我赶紧拉着她的手说:“在老师眼里,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你朗读这么棒(她的朗读水平很不错),可见你也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然后,我给她讲了一些和她一样的学困生怎样取得进步的事例,如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语文40多分考到80多分。我说:“我相信你也能像他一样!”她破涕而笑,朝我点点头。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当即对她提出了两项学习约定,勉励她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严格要求自己。第一项约定是要认真听讲,上课时尽量不开小差,老师提问时要举手回答;第二项约定是鉴于她学习基础比较差,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她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并且要保证作业质量。她欣然接受了。

以后讲课时,我经常就一些浅显的问题向她提问,并请她到黑板上板演一些简单题目的解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下课后,我经常来到她身边,亲切地询问她是否听懂了,哪里不太懂。当她通过努力在单元考试中考了60多分时,我在班上大力表扬,让她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星期,我都通过电话与周晓红的家长联系,向他们反映周晓红在校的情况,对于周晓红取得的进步,每一次我都特别强调。我请他们多打电话给周晓红,让周晓红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半个学期后,周晓红的父亲竟然让周晓红的继母从广东回来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让我为周晓红庆幸的是,她的继母非常善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以我便与她的继母沟通,让她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学习辅导,如定期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指导孩子预习、复习,对孩子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等。

为了更快地提高周晓红的学习成绩,我安排班干部组成“帮困”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并特意安排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学习委员与她同桌,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跟学习委员进行了一番谈话,请她不要歧视周晓红,尽力帮助周晓红,让周晓红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学习委员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合作时间帮助她。与此同时,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关爱身边的你”的班会课,让全班学生就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展开讨论。这次班会课让学生明白了关爱他人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通过这次教育,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学生也更乐意帮助身边的同学了。

就这样,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在家长的关心下,奇迹终于出现了,在期末考试中,周晓红语文考了75分,数学也及格了。期末班会上,我请她上讲台说一说取得进步的感想,她感动地说:“我很感激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关心,也真心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指点与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心!”

周晓红的转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用心教育,悉心辅导,从各方面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并发挥家校合作与班集体的力量,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愿我们怀着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篇9:让师生在美术作业评价中享受美术艺术论文

让师生在美术作业评价中享受美术艺术论文

摘要:美术教学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来体现的,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享受美术的过程。

关键词:美术作业;享受;人生素养

一、传统的美术作业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挫伤了学生学习美术、教师教授美术的积极性

美术作业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依据。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探究精神、操作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的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这种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表扬极个别,批评极少数的做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忽略了大多数学生,没有使学生从美术评价中获得愉悦的感受,更谈不上享受美术。作业评价成为少数人的评价,有人欢喜有人忧,更多的学生则处于不被关注的状态。久而久之,造成了美术作业的评价只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没有发言权,学生对美术失去了兴趣,教师对美术教学失去了热情的尴尬局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便成了一句空话。

二、美术教育是一门人文科学,更多关心的应该是人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许多教师都赞同“学好美术需要的是天赋”的观点,这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实用功利主义的认识。美术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更关心的应该是人。关心人的个性、尊严、价值、道德、理想、情感、意志、智慧、自由等等。当教师不把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把美术作业同鲜活的学生个体剥离开来,美术作业的评价将焕发出极大的魅力。唤醒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鼓舞他们去创新、实践。基于这种思想,在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

“同学们,今天我们举办一个美术作品展示拍卖会。首先大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一名主持人和一名拍卖师。然后请同学们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创作的.感受,作品的特点。在拍卖阶段,以八个小组为基本单位参加竞标。最后看看哪个小组财大气粗,收藏的作品最多。”话刚落地,全班的学生一下子都活跃了起来。大家议定每件作品的底价均为十万元,各竞标小组每说出作品的一个优点,理由充分,作品价格便晋升十万元。谁说出的优点多,报价高,谁获胜。接着学生便一个个争先恐后,大胆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学生们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竞标小组的报价声此伏彼起,拍卖师锤声不断,最后全班68件作品全部拍出。而且有三位学生的作品都突破了一百万。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位一向被视为“画盲”的学生,大家竟也给他找出了五条优点。他终于在美术课上昂起了头,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想想现实中美无处不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虽然也研究美,提倡创造美,但却不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多么可悲呀!坐在学生中间,看着他们一张张真诚愉悦的笑脸,听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欢笑,我感到了由衷的快乐。

三、美术作品的评价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传统的美术作业评价中,往往是教师起主导作用,给予的评语和成绩对学生个人及整个班级都有重大的导向作用。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则应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扬起自尊、自信的风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创设出自由、平等的活动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既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宽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树立了团队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达到了全方位的共识、共享,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

四、要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如果教师一味用挑剔的眼光,苛刻地对待学生的作业,必将使学生失去原有的自尊、自信。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必将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实有效的美术作业;同时,用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无限的创作热情。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思维敏捷。每个人的才华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得以展现。

五、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的终身化,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评价学生美术作业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形式的灵活多变,将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走进实际生活,去发现美、创造美,领悟生活中美术的价值。教师也将在丰富多彩的变化过程中,加深对学生作品及学生本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学生设计出更为广阔的美术活动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从而达到教育终身化的理想境界。

篇10:让每个学生在希望中茁壮成长教育论文

让每个学生在希望中茁壮成长教育论文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能够将一个个新班级打造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满阳光雨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希望;爱心;信心

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能够将一个个新班级打造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满阳光雨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笔者在近十年普通班班主任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未来充满期待,才有可能去谈论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此,笔者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把希望留给学生,让他们感到前途光明

“老师,我想把孩子转入重点班……”每当在新生报到时,总会有一些家长恳求笔者,只因为笔者接手的班级是普通班。每每碰到这样的“请求”,笔者会一一给每一位家长送上自己的承诺名片,上面写有笔者的联系地址及一句贴心的话:“把孩子交给我请您放心,我会让你的孩子看到明天的希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建新班级,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班主任科学决策,运用恰当的策略引导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步入正确轨道。对于普通班新生来说,刚入学就面临分层次编班。成绩中上者感到灰心失望;中者自卑、自暴自弃;下者破罐子破摔,并且对学校、教师产生排斥逆反心理。因此,一些家长会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小孩转向重点班。

笔者的做法是:一是新生报到时准备好贴心的名片方便与家长沟通联系,以取得家长的信任。二是把新教室重新布置一番,挂标语,贴新生花名册,黑板正中画一个大大的“心”形字。三是新生进入教室前自行找同桌搭档,班主任亲自在教室门口笑脸迎接每一位新生,当学生两两拉手进门时,与之击掌表示祝贺,诸如“欢迎你加入我们大家庭”、“祝贺你升上中学”、“邀请你加入我们的团队”等,温馨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对新班级有了家的感觉和温暖。

接下来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笔者会教学生唱励志歌,讲讲丑小鸭的故事,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位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并给自己定位。这样,每一位新生会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

二、把爱心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心里只有装着爱与责任,才会用自己的一颗慧心以无痕的育人艺术,实现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为了让学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让他们敢于并愿意向班主任诉说自己的忧愁。班主任还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细心观察并敏锐发现学生表现在脸上的喜怒哀乐,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甚至伸出关爱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赵若兰是一位来自最边远山区的女生,生性腼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下课总是一个人静静发呆,忧郁的眼神常常流露出几分伤感和无奈。笔者几次找他谈话,总是避而不答。后来笔者到她家去家访,这是一件摇摇欲坠的瓦房,那天刚好没人在家。

笔者通过邻居了解到赵玉兰不幸的身世:原来,赵玉兰三岁时被亲生父母抛弃,是赵玉兰养父捡来抚养成人的,由于养父身体残疾,每天放学回来赵玉兰还要帮父亲做一大堆家务活。升上初中后,赵玉兰不得不离开父亲在校住宿,因此,她常常因为想念父亲而暗自流泪。回来后,笔者与几个班干部商量,决定在班上发动同学为她捐款,并指派两名班干辅导她的功课。在全班师生的关照下,赵玉兰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现在她已经是某公司的一名主管。

“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普通班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极少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关爱。他们渴望了解,渴望爱的滋润。班主任要有一颗博爱的心,把爱的阳光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上。你的不经意的举动会温暖他们一生。三、把信心交给学生,让他们顽强拼搏

普通班学生成绩平平,在思想上认为自己是一个无望的群体;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在行为上出现盲从,甚至我行我素或自暴自弃,这种消极的做法会让学生丧失拼搏向上的斗志。班主任可用激将法和循循善诱法激活他们的学习信心,然后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深感到自己仍然是有用的,那么换来的'是学生信心满满的努力奋斗。

89班周荣煌,理科成绩较好,但语文欠佳,每一次模拟考试中,语文科总是拉后腿,笔者很着急,多次给他开小灶,但收效甚微,中考前最后一个月他产生了绝望情绪,他甚至悲情地对笔者说“老师,我仅是一名中等生,请别再为我浪费时间,好吗?”“老师相信你一定成功的!”笔者给他讲保尔、丑小鸭、贝多芬等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的故事。日常生活中,一条短信,一枚书签,一张便条……,笔者都会用各种法式告诉他:无论结局如何,你的背后都有教师的支持。在笔者的倾情鼓励下,周荣煌重新燃起必胜的信心,投入新一轮复习当中,在中考中一举夺取了全A+的佳绩,并考上了崇左高中宏志班。前不久,笔者收到他寄来的贺卡:“老师,您用执着的关爱铸就了我永不言败的信心,是您帮我拨开重重迷雾,让我看到辉煌灿烂的明天!假如当初我选择放弃,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能就给毁了。”

四、把快乐带给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普通班学生同样活泼好动,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他们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尽管每一次考试后会失落一段时间,但他们也是一群快乐的天使。笔者深知分数在我们班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每次考前,笔者要求学生努力做到最好,考中认真答题,考后以平常心对待,不过多关心分数。考后总结会遵循三原则:不宣读分数,不给考生排队,不公布最高分。在我们班,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和睦的、融洽的。为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家”的快乐,笔者常常深入学生当中,教室走廊里、操场边上、宿舍门前随处可看到笔者与学生一起谈笑风生,那一声声“头儿,我认为……”消除了我们之间的代沟(“头儿”是学生给笔者的昵称)。笔者俨然成为学生一个无所不谈的铁哥们。为了增进班级的凝集力和战斗力,笔者和全班学生一起制订了班歌,他们一致选定《隐形的翅膀》作为班歌,当他们一起动情地演绎“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时,笔者知道这种内在的力量已经化为同学自觉的行动。笔者相信他们一定会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十年来,尽管笔者一直担任普通班班主任,但笔者从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也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失望而离开,更没有一个班级纪律散漫而拆散。虽然笔者的学生还没有多少个考上“一本和二本”的大学,但当看到他们已在社会上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社会创造财富时,笔者依然欣慰地说:“只要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希望中成长为社会用的人,再辛苦也值得!”

参考文献:

[1]李志宏.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丁锦辉.有效上课的师德修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教师教学论文荣誉证书

小班教师教学论文

论文如何评价

教师教学英文论文

一个月的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范文

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论文自我评价

工作评价

研训一体,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的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教育类研究生论文范文2022-04-30

第一学期沙口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2023-12-18

前台工作评价报告2022-10-06

年度第一学期的教科室工作总结2023-03-05

第一学期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2024-03-20

教师教学论文出版说明2022-05-06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2022-10-04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研培训工作总结2022-05-06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与发展论文2024-01-12

初中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