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

时间:2022-05-16 01:41:2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共12篇)由网友“歪脖子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

篇1: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

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

1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原理

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岩层的电磁层析成像声波进行准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石油勘探中图像重构的主要依据。重构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其详细原理如下:

1)针对所有的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进行信号分解,可以获取信号波变换值x(n,p)。

2)通过运算获取电磁层析成像信号分解尺度S(n,p),根据下述公式可以计算上述成像信号分解结果的关联性:

3)针对所有的电磁层析成像信号分解结果进行归一化变换,能够得到下述结果PS(n,p)=S(n,p)Qx(n)Qs(n),q=1,2,…,q(1)在上述公式中,Qx(n)=∑px(n,p)2QS(n)=∑pS(n,p)2

4)将PS(n,p)与x(n,p)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假设|Ps(n,p)||x(n,p)|,则可以判断该位置的信号变换值是由初始的电磁层析成像信号中分离出来的,此时,需要将x(n,p)赋予xg(n,p),同时将S(n,p)置零。否则,需要保留x(n,p)的初始值。

5)根据上面的阐述能够得知,x(n,p)都是由电磁层析成像信号中的声波引起的,则Qx(n)/(M-1)是信号变换尺度上对声波的均方差进行估计的结果。利用下述公式可以计算声波无偏差估计结果μ=Qx(n)/(M-1)ζn(2)将上述无偏差估计结果与阈值进行对比,假设大于阈值,则返回步骤(2)继续执行,否则,结束迭代处理。6)根据xg(n,p)进行电磁层析成像信号声波的信号逆变换处理。假设μ>1,能够得到sin(μ-1)>0,假设μ1,能够得到sin(μ-1)0。根据上述特性,可以得到最理想的估计结果如下所述d→d+sin[β(μ-1)](3)在上述公式中,β能够用来描述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步长调整因子。在第一次迭代处理的过程中,设置d的取值是1,假设μ1,则可以得知sin(μ-1)0,能够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迭代处理,不断缩小d的取值,并且用该取值乘以对应的关联性系数,减少抽取样本的数目,直至μ的取值趋近于1。假设μ>1,则可以得知sin(μ-1)>0,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迭代处理,d的取值将不断增大,将该取值乘以关联性系数,可以增加样本的数量,减少声波过滤的误差,直至μ的取值趋近于1。根据上面的阐述能够得知,假设在石油勘探电磁层析成像复杂结构声波过滤过程中,信号系数方差与声波的方差相等,则能够得到理想的声波过滤效果。在过滤过程中,为了保证声波过滤过程的稳定性和提高过滤时的收敛速度,需要将调整因子引入到过滤的过程中,假设该调整因子的取值比较大,则收敛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过滤的效果比较差,反之,收敛速度虽然会降低,但是过滤的效果更佳理想。根据上述内容,能够得到调整因子计算公式如下所述ζn2=ζ2×‖i0*i1*…*ik-2*hk-1‖2(4)根据上面阐述的方法,能够得到电磁层析成像声波过滤时的调整因子,完成声波过滤,得到高质量的成像信号,实现石油勘探中的电磁层析成像声波过滤。但是,通过声波对石油岩层进行勘探形成稳定图像一直存在一个难题,石油区域的岩层结构复杂,电磁层析成像技术在复杂的岩石结构中会产生声波图像变异,形成图像干扰。传统的石油勘探电磁层析成像技术在这种干扰下,正常电磁层析成像会造成干扰损失,影响成像效果。

2成像信号中声波过滤优化方法理论

利用传统算法进行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中声波过滤,假设勘探目标的岩层过于复杂,将导致成像信号中掺杂大量的声波,对成像信号造成干扰。为此,提出基于加权小波分析算法的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复杂结构声波过滤方法。

2.1计算成像信号的权重

针对石油勘探过程中采集的电磁层析成像信号,能够得到对应的非线性方程如下所述yl=gl(yl-1,xl-1)zl=il(yl,wl{)(5)在上述公式中,wl能够用来描述电磁层析成像信号概率密度函数。对上述成像信号中的声波进行过滤的详细流程如下所述

1)对成像信号进行初始化处理,在l=0时,需要使样本符合yj0~Q(y0)分布。

2)在l=1,2,…,U时,需要选择一组成像信号作为样本。

3)根据随机向量计算对应的.权重,随机向量是wj,j=1,2,…,P。4)利用下述公式,对电磁层析成像信号进行更新处理p(yl|Zl)≈∑Pj=1wjlε(yl-yjl)j=1,2,…,P(6)在上述公式中,ε是狄拉克函数。

2.2实现成像信号重构

现阶段,小波分析方法已经应用到各种不同的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加权方法与小波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完成成像信号声波的过滤。利用下述公式能够进行小波变换处理XUg(b,c)=1|b|∫-g(y)ζ*(y)dy=g,ζb,{}cζb,c(y)=1|b|ζ(y-cb)b,c∈S,b≠{0(7)在上述公式中,ζb,c(y)能够用来描述小波母函数,b能够用来描述尺度变换算子,c能够用来描述成像信号采样时间。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的时间与对应的位置关系密切,ζ*(u)能够用来描述ζ(u)的共轭函数。利用下述公式能够对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进行离散变换处理2k2ζ(2ky-l)(8)即:b=12kc=l2{k利用下述公式能够进行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分解处理dk,l=∑ni(n-2l)dk-1,nek,l=∑nh(n-2l)dk-1,{n(9)其中,n=0,1,2,…,P-1。利用下述公式,能够对所有的成像信号分解因子进行重构处理:dk,n=∑ldk+1,li(n-2l)+∑lek+1,lh(n-2l)(10)根据上面阐述的方法,能够进行成像信号声波过滤,获取清晰的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

3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基于加权小波分析算法的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复杂结构声波过滤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一次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以岩层回波电磁信号为基础,采集的电磁波成像信号。利用传统算法进行电磁层析成像信息采集,得到的信号成像采集结果能够用图2表示。利用改进算法进行成像信号声波过滤,得到的成像信息采集结果能够用图3表示。根据上述两帧图像能够得知,利用改进算法进行成像信号声波过滤,获取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极大的提高了成像信号过滤结果的真实度。将上述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得到不同算法获取的成像信号真实度对比结果如下所述:根据上述两个表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利用改进算法进行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信号声波过滤,极大的提高了成像信号的真实度,降低了成像信号中的信噪比。

4结论

针对传统算法无法避免勘探目标的岩层过于复杂造成的成像信号受到干扰的缺陷,提出基于加权小波分析算法的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复杂结构声波过滤方法。用非线性方程描述所有的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结构声波,选取一组成像信号作为样本数据,计算成像信号的权重,获取所有成像信号在声波过滤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针对上述结果进行小波变换处理,完成成像信号的分解,将所有的因子进行重构,实现声波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石油勘探中电磁层析成像复杂结构声波过滤,能够极大地提高成像信号的真实度,降低了信号的信噪比,满足了石油勘探的实际需求。

篇2:我国爆破技术下石油勘探论文

我国爆破技术下石油勘探论文

1.双壁空气反循环钻井技术

双壁空气反循环钻井技术在石油的勘探中应用最为广泛,双壁空气反循环钻井工艺的主要理论是通过采用双壁钻具,把压缩的空气经过钻杆环隙使之到达孔底,由内管的通道可以把碎屑吹到地表,然后达到成孔。当钻孔到达相应预设的深度后,同时经过钻杆的内管将炸药送到孔底,随后取出钻杆。空气反循环钻井技术的反循环特殊性,在钻井的实施中,使钻孔孔壁与钻杆间没有岩屑上返,因此在一些复杂的地层中,就没有突发停钻以及加接钻杆造成相应埋钻的事故。这些特性解决了由于地层坍塌无法施工深孔和放置炸药的问题。这种新的技术工艺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空气反循环钻井技术的研究呈现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对其研究研发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目的:开发施工的效率要高,石油钻井的成孔要快,并且还要能处理普通钻井方法在复杂地层无法成深孔以及难放置炸药的相应问题。当前,双管空气反循环钻井成孔施工技术在沙漠,滩海地层中石油物探爆破孔有很高的钻井效能,不仅可以钻出更深的钻孔,其深度可以达到40m。较之前正循环钻井成孔的方法,可以更深层地处理沙漠地层和小口径等复杂地层进行钻井成孔的问题,在深度及钻井效率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这种新的工艺技术不仅满足了钻井成孔的深度要求,也可以完成之前普通钻井方法不能解决钻井深孔和放置炸药的难题,从而达到采集的数据更为精准,也能减少很多因钻孔和炸药问题产生的相应费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诸如西气东输,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相应制度完善和相关大型油气勘探工程的开展,石油物探爆破的技术要求更高,相关复杂地层和地址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更高。双管空气反循环钻井成孔技术可以相应的处理好这些问题,在发展战略中具有更大的前景优势,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不耦合装药爆破技术

国内外,勘探石油的方法主要应用爆破地震的相应手段,探勘主要地震效应在岩石介质中的应用问题。爆破地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爆破方式、地质条件,采用炸药等;耦合装药和不耦合装药是应用在炮孔装药中的主要两种,一般来说,耦合装药是指药包与炮眼孔壁接触,不留间隙的装药方式。不耦合装药是指药包表面与炮眼孔壁之间保留一定间隙的装药方式,间隙通常是空气,当然也能采用沙土、石粉或水等。由于采用介质的不同,可以形成多种不耦合的形式,空气不耦合装药和水不耦合装药较为常用。不耦合装药爆破过程中,爆轰波和产生的气体产物经过药卷和炮孔空隙中的介质作用于炮孔孔壁,由于不耦合介质的不同,其相应的性能也不同,传递的爆炸的能量和相应的方式就会不一样,复杂程度也不一样,造成穿透孔壁岩石压力就大不相同了。

3.水不耦合装药与空气不耦合装药对比

空气不耦合装药指通过炸药爆炸,形成爆轰后,产生的气体在炮孔中膨胀,进而对径向间隙里面的空气压缩,形成冲击波,冲击波撞击孔壁。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非常大,对爆生气体膨胀的阻尼作用基本可以不用考虑。设想爆炸产生的气体膨胀胀满炮孔,在这个膨胀过程中,密度减小体积会加大,它的音速也相应降低,从而导致它的波阻抗产生变化。在进行水不耦合炸药爆破时,由于受到爆轰波以及爆炸产生的气体的冲击影响,从而在水介质中形成冲击波,形成的冲击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孔壁会进行反射和投射,对孔壁有一定的压力。较之空气不耦合装药,由于水具有的不可压缩性、较高密度和很大的流动粘度,会导致在水中爆轰的产物进行膨胀的速度慢,传到岩石时,爆破具有更多的能量,能量分布的更加均匀,损失最小;在水中,爆轰波能够有更高的作用强度和更长的作用时间;水不耦合装药不仅能较好的对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震动,有毒气体产生进行控制,也能对爆破的粉尘有一定的减少作用。其次,较之耦合炸药,水不耦合装药可以更大程度减小对孔壁岩面的初始冲击压力。较之空气重爆炸,有很大相似之处,在水中产生的面波径向传播,通过孔壁透射和反射的作用可以在水中形成一个向心冲击波,这样在炮孔内进行多次,可以使水中的压力幅值到达一个平衡。当炮孔孔壁的初始冲击压力p一定时,水不耦合装药的耦合系数要大的多,又因炮孔直径相同,到达的初始冲击压力时,水不耦合装药系数需要的直径会小很多,因此更能体现水相对空气能具备更好的传能作用;当进行轴向装药,不耦合系数相同时,水不耦合系数和空气不耦合系数进行比较,进行爆破时对孔壁产生的初始压力要大,水不耦合产生孔壁压力随不耦合系数的变化的规律影响要小;故进行水压炮孔爆破更有效的减少炸药量,减少产生的'噪声、震动以及粉尘的危害,与此同时,在水介质中,爆炸能量会有更高的利用率,其应力强度会更高,作用更加均匀,时间更长。通过上面的研究分析表明:不管在水不耦合装药,还是在空气不耦合装药中,都显示伴随装药不耦合系数的不断增加,对孔壁产生的初始压力会降低,并空气不耦合装药时,对孔壁的产生的压力速度降低的更加迅速,这同时也说明,水不耦合装药能更加有效的提升爆炸能量的利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更显著。

4.结论

通过对不耦合装药技术和双壁空气反循环钻井工艺应用于石油勘探中,能够得到以下结论。1)在进行钻井时,双壁空气反循环钻井技术具备更好的时间利用率,较之前的正循环和吹沙筒钻井成孔工艺,能更好的处理沙漠地层以及小口径复杂地层钻井成孔的相关技术问题。2)依据以空气和水2种不同的介质不耦合装药的特点,和它们在实际爆破过程中过的具体实施,较之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水不耦合装药能更加有效的提升爆炸能量的利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更显著。对炮孔的利用率更高,对炸药的消耗更小,故采用水不耦合爆破能产生更好的理想爆破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篇3: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

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

1原理及方法

分别为岩石骨架、纯地层、孔隙流体密度;———为孔隙度。由以式1),2)可知,射线在重元素的散射明显。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增加,散射射线照射量率也增加,重元素对射线的吸收也更明显。所以,散射射线照射量率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是单调函数,散射射线最强的元素位置,其等效原子序数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有直接的关系。对石油测井常见地层,密度可直接用测井密度代替。岩石骨架密度可根据已判明的岩性表中查出。

2模拟散射

侧井测定石油层模拟井(φ100×94cm)的几何结构,测量井从上至下各层依次填充满泥土、煤渣、自来水、石头,厚度依次为18cm、19cm、35cm、22cm(以井底面中心为坐标原点)。放射源(241Am)置于带有准直孔的铅盒中,并保持源与NaI(T)l探测器相对位置不变,探测器外侧放有较厚的铅块,防止放射源一次射线被探测器记录。源与探测器整体,随牵引电缆沿着井的中心轴从上往下依次测量各个位置的散射γ射线强度。

此外,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还将铀矿石埋入盛水瓶间,模拟为石油层,通过散射测井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通过分析已知的四种物质的等效原子序数及散射射线的计数率知,煤渣层的等效原子序数最小,散射最弱,计数率最低,孔隙度最大。已证明,当介质密度≈1g/cm3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值,即水的散射最明显,计数率最大,孔隙度最小。

因此,可以确定在总长为94cm的井内,0~24cm段为石子层,24~55cm段为水层,55~74cm段为煤渣层,74~94段为泥土层。与模拟测井开始前记录的`样品层分布和厚度基本吻合,即可以正确的判断四种物质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将铀矿石放入盛水瓶间后,将此部分模拟为石油层(自然界中石油的溶解度很大,石油中溶解有放射性物质铀、氡等),如图3变化,即可确定该石油层的分布,并由此可计算得油层的厚度及孔隙度等。因此,散射测井法确实可较好的应用于石油层的勘探。

3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散射射线与核测井的关系,分析了核测井方法的影响因素(油层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并通过模拟散射测井进一步验证了核测井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以后核测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篇4:井间电磁测量的2.5维层析成像方法

井间电磁测量的2.5维层析成像方法

利用正则化最小二乘反演方法实现了井间电磁测量数据的层析成像,对井间地层电阻率进行了重建.在成像算法中,我们假设了井间电磁的激发与接收采用电磁偶极子源,井间介质仅在二维(xoz)平面内变化.在数值模拟中,通过对构造走向(γ方向)的Fourier变换,将三维电磁场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二维问题,用等参有限元方法在波数域求解,使实际地层模型的处理得以实现.对于波数域中每个波数对应的电磁场方程采用等参有限元求解,并用高斯积分将波数域解变换为空间域电磁场.利用源与接收器电磁场的互易原理,实现了电磁场响应对电导率分布灵敏度的快速计算.针对正演模拟中源点的奇异性,我们采用具有一定面积的伪δ函数表达源电流分布,使数值解精度得到提高.用层状介质的解析解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拟算法的精度.用介质扰动产生的电磁场变化检验互易性定理计算灵敏度的有效性.对简单块状模型、斜向裂缝带模型及“大”字模型的模拟数据成像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层析成像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作 者:沈金松 孙文博 SHEN Jin-song SUN Wen-bo  作者单位:沈金松,SHEN Jin-song(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孙文博,SUN Wen-bo(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102249)

刊 名:CT理论与应用研究  ISTIC英文刊名: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年,卷(期): 17(1) 分类号:P318.5 关键词:间电磁测量   层析成像   频率域   有限元   伪δ函数  

篇5:石油地质石油勘探论文

1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技术

在石油地质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有机地化方面和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的分析技术,其中在有机地化方面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岩石超临界提取技术、烃源岩模拟实验技术、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同位素分析技术等,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样本中有机质的烃含量及形成烃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岩作用于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地球化学及油藏注入史研究等,以上这些技术通过对油气资源的存储环境以及岩石的地质分析从而得出油气资源存储的重要信息。

2新的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

2.1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通过对勘探样本进行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沉积有机质母质的类型,从而对油气源的分析对比有着重要意义。在原先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造成分析只能局限于烃类及碳类物质的某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油气运移过程中的物质分异及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以使得单体烃同位素的分析得到更为广发的应用,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在油气资源的划分、油气源对比工作中的精度。而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对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进行热解模拟实验从而模拟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情况。

2.2轻烃分析测试技术

轻烃分析主要是指对于天然气、原油等的轻烃分析,对于轻烃的成因和开采得益于轻烃测试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对于轻烃的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现今已经形成了油—气—源岩三位一体的对比分类研究能力。其中对于天然气轻烃的'指纹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天然气干气使用低温或吸附的方法来得出轻烃,通过对轻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普通的天然气烃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对于原油的轻烃指纹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轻烃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可以对烃类的运移进行研究和对油层的连通性进行对比分析。在以上这些分析技术成功完成了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轻烃分析以后,在完成对于岩石的轻烃分析则可以实现油、气和岩石三者同位一体的分类,从而实现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分析以及对于原油油源的分析追踪。现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特殊的有机溶剂来对岩石中的轻烃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验室对于烃类物质的分析需要。

2.3对油气资源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的技术

对于勘探样本中的烷基苯酚以及含氮的化合物进行分布以及所具有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资源的聚集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含氮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原油以及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类的化合物,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由于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离时的难度较大,现今,通过不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对色谱和质谱进行过对比分析从而对含氮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现今使用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完成对40多种含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2.4对于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研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其是最近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岩石以及矿物中的流体介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烃类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存储位置等,为石油的勘探带来方便。结语本文通过对现今所主要使用的石油物质分析技术进行介绍,希望人们能够有所借鉴。

篇6:海洋石油勘探的论文

海洋石油勘探的论文

一、海洋交通安全管理的要点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由于驾驶员违反海上安全操作规程或存在操作的疏忽导致事故,如操作失误导致紧促局面、避碰操作不当、疏忽瞭望等;二是行为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如无证驾驶、船舶反航道行驶等。

2、船舶等设备因素

船舶的性能是前提,如船体结构,船舶主机、副机、船舶助航设备、通信设备、应急设备等方面的缺陷。8月24日下午,“兴广2”轮航行至上海港一油库码头下游时舵机突然失灵,碰撞了停靠在该码头的“建设12”轮及“申燃油11”轮。经查,该轮舵机电动机滤芯严重变形,造成油路阻碍,不能正常工作,使液压油流量减少,造成回舵困难,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环境因素

一是气象因素,主要包括能见度不良、强风等。以渤海为例,据相关资料记载,从-,渤海共出现大风398次,每年出现次数在130-140之间,大约占全年的1/3。海雾是一种危险的天气现象,它就像一层灰色的面纱笼罩在海面或沿岸低空,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可谓“无声的杀手”。2月27零时许,在舟山海域“浙玉机618”轮与“恒利88”轮发生碰撞,造成“浙玉机618”轮沉没,主要原因是当时海域大雾笼罩,能见度低。二是航道因素,如航道变迁、航标灭失、水深变化、不明物体刮蹭等造成的船舶搁浅事故等。

4、管理因素

如:违章指挥、安全制度和预案不完善、安全责任制不落实、隐患识别及风险控制不全面。

二、应对措施

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个人技能。

(1)海上求生知识。海上求生就是当船舶在海上发生海难,船长决定弃船时,船员利用船上的救生设备,运用海上求生知识和技能,将所遭受的困难和危险降到最低,延长遇险人员生存的时间,直至脱险获救。

(2)航海技术,主要包括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近年来,应用于船舶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航运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以及船舶自动化程序不断提高,需要船员必须有更高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

(3)加强应急演练,做到真演实练。其作用主要有:一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我们预案的缺陷,检验其实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总结经验,改进预案。二是检验全体人员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实战能力。

2、加强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加强船舶的维护保养。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程度。因此,对船舶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强制进行,并严格督促检查,做到预防为主、养为基础。

3、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环境影响。

(1)与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及时收发天气预报,大风天气及时避风。

(2)大雾天气实行交通管制,停止作业。所有施工船舶停泊到母船(施工指挥船)周围1.5海里的区域内,每条船舶安排人员值班瞭望,母船不定时发出雾笛,提醒过往船舶注意。

(3)通过积极与地方海事部门和渔民联系咨询,及时更新海图,水深船测工区水深等方法,摸清水下不明碍航物的分布情况,并标注具体的位置坐标,发放给所有施工船只注意避让,确保施工安全。

4、多项管控措施并举,确保安全生产。

(1)阿帕雷达监控。若发现有过往大船或渔船时对我们的施工将会有影响时,雷达值班员及时通知护缆员工前去驱逐渔船,如果是过往的大船可以用高频电台与大船联系,提醒及时避让。

(2)严格旅程汇报和船舶点名制度制度,行驶前对乘员进行安全提示,限速行驶。作业船按照《避碰规则》要求白天垂直悬挂“球形、菱形、球形”三个黑色形体,夜间“红、白、红”三盏环照灯,锚泊船只夜间显示锚灯,白天悬挂锚球。

(3)船队行驶,统一行动听指挥。船舶在搬迁或避风航行时必须听从队上统一指挥,按照队上指定的航线团队行驶,严禁私自改变航行路线,在队上指定的避风点停泊。

篇7:即时通讯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即时通讯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1主流商用即时通讯产品对比分析

WEBIM为一类基于网页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代表如webQQ,是对传统即时通讯服务的一种改革。网页版即使通讯产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无需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经常更换通讯软件的版本而不停下载安装新的客户端,节约电脑的空间。聊天记录无论在任意电脑上都可以查看。传统的即时通讯软件一般把聊天记录保存在客户端的电脑上,用户换了电脑再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查看不到聊天记录。但是网页版的即时通讯软件是将聊天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因此,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使用都可以看到聊天记录。可以和社区网站无缝结合,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2即时通讯技术应用方向分析

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本文引言中提到的石油仪器远程诊断等等。以下从即时通讯技术与石油勘探开发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今后石油领域中的应用方向。

(1)远程技术支持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引入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用户沟通、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油田的技术支持手段除现场服务外主要为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手段主要为腾讯QQ,传统手段在即时性、直观性上有所欠缺,腾讯QQ在即时性上可胜任现有需求,但是在组织架构设置、企业用户分类管理、专业化形象建立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建立油田专属的即时通讯工具,丰富其远程技术支持手段将更为高效。该系统除具备基本的远程即时通讯功能外,也需具备专门的用户管理、组织架构设置调整功能。

(2)仪器远程服务对于各石油仪器制造商来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提速,仪器维修的快速响应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保障。除常规的'现场服务外,远程诊断与远程维修逐渐被油田用户接受和认可。石油仪器制造商可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状态的监控,完成状态信息从钻井现场到仪修中心的实时传输。各类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可提供对外的设备状态监测接口,通过即时通讯客户端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可辅助判断症结所在。这将大大提高仪器维修效率,减少现场与仪修中心的频繁交互。

(3)远程辅助作业石油勘探开发远程化的终极目标将是实现井场的无人值守和自动化作业,这就要求各类设备操作的远程化和仪器维护的远程化。此两者的实现也可依靠远程即时通讯技术将现场的作业数据、设备信息实时传回油田基地或仪器技术支持中心,作业指令也将通过即时通讯技术实时发送到作业现场。目前来看,实现完全的勘探作业远程化从技术实现和管理手段上尚有较大差距,但即时通讯手段的加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辅助监控,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3即时通讯即时开发模式分析

(1)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可实现底层代码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开发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即时通讯的普通文字聊天功能可以用Socket简单实现,满足几十人上百人的文字通讯,但若要商用,或者在互联网上运营,系统运行会碰到瓶颈。通过本阶段技术调研,主要存在以下较大的技术难点:复杂性互联网作为异构网络综合体,从底层物理传输介质上看具备光缆、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媒介,从网络结构上看多个运营商网络、多个自建网络互相交织,数据交换需跨越多种网关,解决此问题需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比如底层传输协议优化、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研究、语音视频压缩算法研究、数据加密算法研究、中转服务器集群建立等。安全性在互联网上自建公网服务器在安全性上具有较高要求,需自建软硬防火墙、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经济性自建公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成本较高,除中转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硬件成本外,也存在较高的日常运营成本。

(2)二次开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基于现有即时通讯产品对外接口完成,开发周期较短,基本功能已提供,稳定性较有保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产品选择方面。开发必须基于一款成熟稳定长期的即时通讯产品,该产品必须具备较大的用户群基数,以备本项目的持续改进需要;产品二次开发接口需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功能需求,服务器端、客户端均需具有对外接口;系统性能需有所保障;网络性能需适用于勘探开发现场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基于现有商用平台二次开发更为符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行业特点。例如可针对RTX、IMO或者目前一些较主流中小公司的远程即时通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开发质量和降低研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远程交互、远程维修、远程作业等具有油田特色的专属功能。

4结束语

随着油田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更好的利用即时通讯技术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将日益重要。建立油田专属的即时通讯工具,将更好的适应油田组织结构体系,更快的响应钻井现场需求,降低勘探开发成本,保障勘探开发安全。本文从即时通讯技术的原理与现有主流产品出发,分析了其应用方向和开发模式,期待在未来的石油勘探开发中即时通讯技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石油行业保驾护航。

篇8:光纤检测石油勘探论文

光纤检测石油勘探论文

1引言

由于石油钻井下的条件较为复杂,常规的传感器受到了较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体现出其较大的优越性,其基本原理是将通过分析反射光波中的波幅、相位、波长等信息经过得到油井内部的压力温度等信息。其优点是:

(1)信号损耗较低,可实现长距离传播;

(2)使用时间长;

(3)其所需空间较小;

(4)耐高温,其可用于180℃以上的条件下工作;

(5)可以实现分布式分布检测模式,得到不同层面的信息;

(6)光纤检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7)灵敏度高。光纤传感器和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能检测0.1rad的相位差,采用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可测非常小的`物理量。基于上述几种优点,光纤检测在石油勘探特别是油井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光纤检测在油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安装存活率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传感器精度和灵敏度不满足要求,试验室条件下无法完全模拟油井实际情形等。

2油井压力温度测量系统的优化设计措施

油井下的作业环境是高温高压,常用的电子式传感器在这种条件下无法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为此,油井下常常采用FBG传感器来测量油井下压力及温度等数据。但是采用FBG传感器来布置测量系统也有以下几个问题:

(1)传输光纤的腐蚀性和传感器的探头灵敏度(高温高压条件下)问题;

(2)在液体中产生较大的压力(pressure)-温度(thermal)交叉影响;

(3)井下安装的经验较少,技术难度较大;

(4)资料整理及油井的网络化应用。对此,油井压力温度光纤测量系统优化设计应从几方面解决:

(1)提高传感器的压力敏感性,降低温度敏感性;

(2)提高光纤的耐腐蚀能力;

(3)测量系统的井下安装模型及其注意事项;

(4)资料整理及油井的网络化应用发展。

3结语

本文从提高传感器的压力敏感性,降低温度敏感性、提高光纤的耐腐蚀能力、测量系统的井下安装模型及其注意事项、资料整理及油井的网络化应用发展等4个方面出发给出光纤检测系统的优化措施。在安装光纤检测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尽量减少传感器与光源的距离,减少光纤的接头和融接点,进行必要的试验以确定系统的有效性。

篇9:浅谈石油勘探下石油地质类型的影响论文

浅谈石油勘探下石油地质类型的影响论文

1石油地质类型概述及作用影响

(1)石油地质类型介绍

①生油层。生油气岩是指能够产生天然气与石油的一类岩石,而生油层则处于其组成的底层。泥质岩与碳酸盐岩是作为生油层的两类岩性,其中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粘土岩以及泥岩是泥质岩的主要构成,而生物灰岩、沥青灰岩、隐晶质灰岩、泥灰岩以及豹斑岩则是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上述两种岩性是最适合生物大量生存、繁殖、保存的地方,因而也被称为生油层最佳的环境。②储集层。地壳中的储集层集中而又广泛,想要成为储集层必须具备以下两点要求:第一,为了较好的容纳流质,必须有大量的孔隙;第二,必须要有过滤以及渗透流体的作用,能够使流体在其中流动。因此,储集层中主要由火山岩、碳酸盐岩、泥岩、碎屑岩以及变质岩等构成,其中又以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最为重要。

a.碎屑岩储集层。砾岩与砂岩共同构成了碎屑岩,该储集层是最为重要的储集层,当前,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该储集层中发现并获得的。与此同时,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该层当中。

b.碳酸盐岩储集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白云岩等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该层的重要性仅次于碎屑岩。将该层进行细分,又可以分为孔隙、溶洞以及裂缝三种。这里的孔隙类似于上文提到的碎屑岩中的孔隙,是指颗粒间所形成的小孔隙;溶洞则是指在溶解作用下扩大的孔隙,因而也将孔隙与溶洞统一称作孔洞;裂缝则是伸长的孔隙,这种孔隙不仅能够储存油气,同时也是一种流体的通道[1]。③盖层。盖层的作用我们从名称上就可以猜测的到,即防止油气渗透的隔绝岩层,其作用是阻止油气的溢散。盖层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储集层的保存时间和效果,可以说它的位置和范围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位置和范围。因此,在进行石油勘探时,对于盖层的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组成上看,盖层由泥页岩、膏岩、盐岩以及致密的灰岩构成,这些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孔隙度极低,这也是盖层作用的具体体现。

(2)石油地质类型的作用影响

上文进行了石油地质类型特点的介绍,这也是进行石油勘探前必须充分掌握的准备工作。为了保障石油勘探的整体效果,在勘探前都会对地质类型进行相应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决定相应勘探技术的选用。通过不同石油地质类型的特点了解,勘探人员首先进行相应地质类型的判断,这一步骤极其关键,一旦没有对地质类型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的判断,将会导致勘探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相关人员应当对地质类型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准确的进行石油勘探及勘探技术的选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大大提升石油勘探的效率。

2油田区域特征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1)非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新生代陆相盆地是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该地层内富含烃源岩有机质且能够长期保存。其中心坳陷区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位置,在坳陷盆地的中心发育煤系,煤层、泥页岩以及致密砂岩共生,普遍含气。长此以往,能够为后期形成大型地层圈闭合连续油气藏提供条件。同时,斜坡及前渊坳陷区特点使其促进大规模沉积构造的发育,进而形成砂岩气及页岩气,且盆地中心也有类似于斜坡区域的地质条件,因而也为砂岩气与页岩气的形成提供条件[2]。因此,在勘探此类区域的石油时,应当充分了解上述的油气藏的有利位置、特点以及条件,为此区域石油勘探提供有利的指向性作用,更加有利于石油勘探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2)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由于大陆边缘地壳活动频繁,因而成为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地壳运动导致膏岩层的发育,进而形成储盖层组合。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是长期发育的古代隆起,其中的圈闭合构造在较早时就开始发育,并且长时间受到烃类的.供给,因而在后期就成为了烃类聚集的指向区域,使得最终形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组合。地球南北回归线内区域有着适宜生物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有机质丰富,最终形成了烃源岩。由于古特提斯洋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陆更替,非洲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烃源岩。海相油气烃源岩在陆棚及台内凹陷等,陆相油气烃源岩则在内陆盆地此类低凹区。因而,在特提斯构造区域发现了很多大型油田[3]。在充分了解这种常规油田区域的特征后,在进行该区域的石油勘探时应当能够准确的摸索和了解形成常规油田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判断和发现此类油田,因而能够大大的提升石油勘探工作的有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石油资源正在不断枯竭,而各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在石油勘探前对地质类型所造成的影响有充足的了解。同时,当前的石油勘探应当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这样有助于石油勘探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保障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篇10: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1.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1.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2结语

现今,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于原油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使得我国的石油勘探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因此,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已经演变为多个学科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我国需要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继续极大投入,更好的保护我国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开发工作,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11:石油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全面提高石油勘探水平,提高石油采收率是当前石油资源短缺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而这有赖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在阐述油气勘探、油藏工程方法、油田开采方案的制定和选择等技术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勘探开发;油藏工程方法;技术发展趋势

石油资源供需矛盾激发了国家对勘探开发技术的要求,而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率,实现深层资源开采的保证。近几年,随着综合技术的发展,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也取得一些成绩。

1油气勘探主要步骤

油气勘探过程中使用的综合评价系统主要由以下六大层级构成:地层构造、盆地、含油气层、成藏组合、成藏带与远景圈闭。各勘探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和程序,在实际的勘探工作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定位勘探、预勘探、评价性勘探。其中,定位勘探的标准程序为:确立勘探项目→物探技术普查→钻设参数井→综合评价;预勘探的标准程序为:确立须进行预勘探的具体项目→地震详查→钻设预探井→综合评价;评价性勘探的标准程序为:确立评价性勘探项目→地震详查→钻设评价井→综合评价[1]。

2油藏工程方法

2.1油藏概念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促进下,出现了以油藏信息优化为核心的油气藏表征与综合评价技术,即RDS。它综合应用测井、地质和物探等信息,借助数学工具,对油藏具有的不同特征施以定量化处理,同时对其进行可视化表征,从而实现预测等目标。

2.2油藏工程方法

2.2.1油藏工程

基于石油地质,将油藏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分析储集层和其中的流体,明确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推测出油藏驱油机理和流体渗流特点。这项工作贯穿整个开发和开采过程,但在不同阶段却有不同内容。

2.2.2储量计算

储量可以反映出一次石油勘探工作所取得成果,也是对油田进行开发的重要前提。储量高低是衡量某一油田实际情况的关键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计划。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有物质平衡法与容积法两种。此外,在得到储量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类比法、数模法等方法计算该油田的可采储量。

2.2.3油藏数值模拟

它将流体渗流特征作为出发点,构建可对流体渗流具体过程进行描述的物理现象,同时可以描述油藏的原始状态及边界条件的模型,再利用计算机得出流体渗流模型,最后与油藏工程学和地质学充分结合,实现对油田开发的重现,为各类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2]。

3制定油田开发方案

3.1方案内容与制定和选择原则

3.1.1内容

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需将其地质研究作为基础,此外还包含油藏工程及其设计、钻井与开采等工程的设计。

3.1.2方案制定和选择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原油实际采收率;(2)尽可能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并且在尽量提高产量的同时实现稳产;(3)经济效益显著,以最低投入采出石油。

3.2开采方式选择

油田开发方式以消耗自然能量为主,上世纪初才出现和使用了注水采油工艺。现阶段,除传统的注水开发外,还包括以下几种新方式:(1)以自然能量为主的开采方式;(2)使压力保持稳定的开采方式,如人工注水(气)开发等;(3)以热力为主的开采方式,如蒸汽驱和蒸汽吞吐等。

篇12:石油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1)在钻井方面,正向更加有效和便捷的井眼设计转变,相较于行业整体技术的实际进步速度,可膨胀管技术更加快速就是典型例子。(2)在生产方面,正向不断开发多种可适应实际问题的生产技术方向发展,以此达到开发部分特殊油气藏的条件。多年以来的技术改进在开采沥青与稠油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也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比如以蒸汽为辅助的重力泄油等。(3)在深水生产方面,其技术必定得到快速发展,包括驳船张力腿平台等在内的很多技术都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相信依靠这些技术的发展,人们将实现在极深的水下进行采油。(4)在流体运输方面,因安全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催生出很多安全保障措施,使开发者能通过对管线的合理加长实现开采深层油储的目标。(5)在监控方面,由于井下监控对开采作业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监控方面取得的进展能为开采提供可靠性支撑,并降低开采的成本。(6)其它方面:①边际井。通过对提高实际采收率、高效泵送系统以及修井方法的合理应用,在增大产量上,边际井有极大的潜力。此外,基于互联网的井下监测新技术,以其较低的成本在边际井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生态动态远程监测重要手段。②致密气层。致密储层当中往往含有大量油气资源,要想对这一部分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就要从前期设计工作入手,积极研发新技术。③边远气田。现阶段有很多资源是由于距市场太远而没有得到开发的,在这种情况下,气转液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此类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距离上的难题[3]。

5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勘探开发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想要实现创新和发展,就要从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入手,因为它们彼此制约、相互联系,相信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能为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创造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舒维,曾晓武.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石化技术,2016(05):177.

[2]杨敬龙.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化工管理,2014(21):113.

[3]邵彤.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4):176.

货车运行图像检测系统的实施

检测线申请范文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甲烷归宿研究进展

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分析论文

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的应用论文

川东北地区山地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无损检测公司年终总结

光学教学反思

矿产地质勘查研究论文

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
《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磁层析成像下的石油勘探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地震仪作文350字2022-07-19

用Pg波走时反演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2022-05-06

浅谈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2022-12-13

现代制造业项目管理论文2022-05-08

无损检测年终总结2022-10-07

电源系统中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2022-07-21

东海及邻近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2023-02-18

示踪剂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22-10-13

粉煤灰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22-12-21

协庄煤矿矿区节能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