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与审计的独立性学术论文(精选8篇)由网友“不知名的菜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本土文化与审计的独立性学术论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本土文化与审计的独立性学术论文
本土文化与审计的独立性学术论文
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独立审计各项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在独立审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倾向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那就是对本土文化对审计制度建设影响重要性的研究和消化则相对来说远为不足。?
我国审计制度建设不仅要重视外国制度和经验的借鉴与消化吸收,更要重视中国历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集体价值、伦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性和意识形态等本土文化对它的“惯性”影响与路径依赖。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最近一份专门针对波兰、捷克两个新欧盟成员国的研究报告就认为,地区文化压力威胁审计师独立性,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对于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远远超过相关规范制度的作用。尽管制定了确保监管实施的惩戒制度,但由于不成熟的法律制度以及当地会计传统的作用,这些监管制度得不到落实,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师的独立性。?
其实,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规则是否完善外,更主要的是看其实施机制是否健全。?
首先,本土文化影响审计环境。传统文化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等,进而对审计环境构成直接的影响。如中国集体主义感极强的文化环境造就了政府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度干预,如多头重复检查。?
其次,本土文化影响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精神和职业行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职业判断和日常执业行为等都是在本国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长期累积而形成的,本土文化对注册会计师长期的熏陶和浸染的力量不可小觑。如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喜欢钻现有规则的漏洞、希望规则仅仅约束别人而自己则例外、规则有利时遵守而不利时则不愿执行等机会主义行为就是明证。?
另外,本土文化影响监管者的监管制度设计和监管行为。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主要采用集中检查、“一阵风”的手段和方式,检查前先向所涉及单位发一个通知,这在事实上给事务所提供了造假的时间和机会;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公告常常用某地“某会计师事务所”和“某公司”如何如何造假却不肯点名公告等,都是中国特色文化在审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中国社会没有民主理财、信息公开的传统,无处不在的重“义”轻“利”、“和为贵”、凡事喜欢讲“和解”、关系主义满天飞等导致对会计审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对虚假陈述不愿诉诸法律、不愿强出头凡事“较真”,这给法院不告不理的证券市场造假者以极大的侥幸心里,误导在财务造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有鉴于此,建议我国应该加大本土文化对审计制度建设的研究,采取以下对应措施以便使借鉴来的正式制度能更好地与本土文化相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对审计活动的规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第一对本土文化中积极的、具有较为广泛的共同价值的.部分上升为正式制度。我国在价值层面、思想层面不比西方文明差,甚至历史还有超越的时候,但是我们在把价值层面的东西转化为法律、制度层面却远不如西方国家。因此,我们不能专门盯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最发达的经验却未必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还应研究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曾经深受中国儒家学说传统影响的国家是如何学习和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学以致用的。?
第二是加大对本土文化中相对落后的、糟粕性的文化垃圾的正确引导力度,使之早日被淘汰。比如我们文化中的凡事讲关系、讲和解就不是个好现象,我们必须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利用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第三是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社会公众和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以形成强大的公民社会监督网络,使财务造假和审计舞弊无处藏身,惟有谨小慎微地执业才能赢得公众信任的舆论氛围。?
第四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违约成本。看制度机制的有效与否,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违约成本的高低。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很低,在“假如让我赚足一百万宁愿坐上十年牢”等不良社会风气下,过分强调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现状无疑无法遏制财务造假和审计舞弊流弊的蔓廷,只有加大民事赔偿诉讼的力度,让敢于造假的注册会计师赔得倾家荡产,他们才不敢如此大胆狂为。?
第五,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一个职业的准入门槛越高,资产专用性越强,就越容易形成双边垄断,其舞弊和疏忽大意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其如果失业将很难再找到一个相似的工作,或者即使找到其报酬也会大大下降。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高,事务所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也不强,一个注册会计师只要没被取消执业资格,即使过失或舞弊行为被发现,转个所重新执业或加盟某个著名企业,仍然可以获高薪,这无疑不利于审计制度规范作用的正常发挥。
篇2: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精选
大风叠涌,大潮汤汤。晓千年之文明,通古今之发展,聚天地之精华。浩荡文化中,唯中华之无双。奇哉,中华文化!壮哉,中华文化!然千年之后,日月无光,中华文明又如何蛟龙腾起,凤舞九天?
黯兮,渐远?
国强民富,举国欢庆,万众欢呼时,为何文化你要哭泣?是于咖啡中寻不到香茗的淡雅清香?是于交响乐中闻不到丝竹的宛转悠扬?还是于纷扰的洋节中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不!我们没有丢弃,我们仍在继承。在世界文化中,虽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我们仍咬定青山不放松。听校园里“人之初,性本善”,看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我爱你”的喧嚣中,仍有人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文化,未远。我们在传承。
旧乎?新矣!
时代在发展,节奏在加快,传统文化是否有些陈旧?虽是丝竹圆润,也会听腻;虽是诗词意韵深远,但偶感晦涩。所以,在听高山流水时,也可传唱《我的太阳》,在浅吟低唱后,也为“天空没有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倾倒,在交流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力,看“京”大墨挥洒,世界为之惊叹!用我们的方式,重新演绎传统文化,让文化与我们更亲近。
文化,可创新,千年文明顺应时代发展。
文化复兴,文化灿烂,必不可少的便是吸收与借鉴,取外来文化之精华,补中华之不足。一束康乃馨,是对母亲的回报,旗袍的妖娆旁可伴有西服洋装的身影。优秀的文化,不定会吸收包容他人的长处,让中华传统更加绚烂。
文化可借鉴,在借鉴中,不断完善。
看风起云涌,观沧海桑田,坚守传统文化精华,爱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借鉴中完善,让传统文化在汹涌后蛟龙腾起,在烈火后凤舞九天。
篇3: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精选
评委质疑歌手没有守住文化的纯正,歌手反驳因为“听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二者的争论让我不禁想起诗人北岛对传统的描述:“传统是一张航空照片,山河都缩小成桦木的纹理。”而如今“桦木纹理”交叠呈现,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什么值得争论的?与其争论谁是谁非,还不如看清其背后的本质——文化的交融。
岂止是传统音乐可以夹杂英文演唱,就是元宵节与情人节也不期而遇了,这场相会本来就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次潜行于历史中漫长等待后中西文明的相遇。当你苦恼于家人和“佳人”时,当你一手拿汤圆一手握玫瑰不知如何抉择时,何不带着“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呢?何不让中西文化来一次盛大的会面呢?为何偏偏以传承文化的名义担忧“文化入侵”呢?
既然并非文化侵略,又为何要以防备之心、抵抗之意去对待呢?当有些人怒言故宫中的美国咖啡馆应“滚出故宫”时,自己是不是正将故宫留在日本相机的取景框中,又把纪念品塞进法国的名牌包里呢?那些貌似满腔的爱国血随处泼洒,是在抗拒咖啡,还是在抗拒美国呢?是不自信的病入膏肓以致将自己臆想成文化的受害者,还是前朝宫中复现前朝的闭关锁国呢?如果那些口口声声控诉着“文化侵略”的人抗拒回答这些问题,那至少应该理性地探求:如果真的是侵略,那又是什么遭到了侵略?
由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大儒王国维之死。有人说,现代中国从未产生过走得这般前面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但王国维还是沉湖了。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魂。如果王国维能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成为另一种文化的先驱。
文化现象与文化产物,都是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托而存,缺一不可。譬如故宫,若物质湮灭,那前朝不过是遗民早醒的梦;若精神无凭,那故宫不过是病老砖石草木的堆砌。由是以观,异国而来的文化,并未侵略哪一部分,也不能侵略哪一部分。有人或许说是异国文化挤占了本国文化的生存空间以至于侵略,而这番言论正如“异国”的小说家罗森所说,是在“信誓旦旦地保证精神存在界限”。
既然他国文化并非以侵略之姿进入,那我们又何必扮作文化的受害者,从而手持自制的正义旗,去抵抗不同姓的期许与善意呢?桦木的纹理,若是将之粉碎焚烧抛洒,又如何追求琴瑟和鸣的群英荟萃呢?
文化交融,无须抵制,而谁又能抵制?
篇4:关于中学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精选
没有造纸术的发明,欧洲还在使用羊皮、牛皮;没有指南针的发明,何来地理大发现;没有印刷术的发明,何来的思想解放、社会进步。中国文化曾一度引领世界前进的步伐,然而,现在有些中国人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质疑……
孔子——儒家学派的开创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但现在却有人将孔子的影响力置于众多诺贝尔得主谈论的中心,以肯定孔子学说的权威与孔子的地位,这是多么荒谬,难道那些“外行人”能读懂“孔子”?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他的画像却已漂洋过海,挂在美国西点军校,甚至把雷锋精神作为美国军人学习的模范,但经过李慎之先生的考证,这是子虚乌有的,是中国人杜撰出的笑话,雷锋的精神难道要外国人去肯定吗?对于雷锋精神,难道外国人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吗?雷锋精神难道也要被国人强加上“洋”字吗?这一举动,令人费解,也使人受辱。
“情人节”、“圣诞节”等各式各样的洋节涌入中国,被大多数人奉为潮流,他们甚至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他们以为过洋节,自己就是潮人,自己就是洋人,外来文化就是最棒的,而中国文化却是土文化,不值一提,或许,几年后就没人知道端午节为了纪念谁,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中国文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当英语成为学习的重点,甚至超过汉语时,可曾考虑到现在的大学生连汉字豆没完全掌握;当人们摒弃豆浆油条,吃上汉堡时,可曾考虑过豆浆油条的营养;中国一直在改变着自己的文化,对外来文化照单全收,完全没能领悟“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的真谛。
追其缘由还是有些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认为谁的综合国力强,谁的文化就是优良文化,其实不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领先世界几千年,中国的每一个常识,每一个习惯,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总结出的精华,所以我们应先学好中国的优秀文化,再去筛选外来的文化,这才能与世界同步,甚至再次引领世界“潮流”。
切记:不要在中国文化前加一个“洋”字。
篇5:浅议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与实现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强价值、促进单位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并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界定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最本质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经费由单位拨付,工作上接受单位领导,其独立性怎样才能实现?本文结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对于内部审计来说,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而内部审计要对单位管理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因此内审人员必须置身于从设计、授权、执行到记录的全部管理职能之外,才能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内部审计人员怎样才算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呢?对此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不受限制的工作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那就认为他是独立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因为内审机构作为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是由单位领导决定的。工作范围是否足够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审部门是否能够独立于业务经营活动。在规定的、不受其他任何限制的工作范围内,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自由和客观的。自由意味着他可以自主判断、自主抉择,不受其他部门、个人或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指他应实事求是,保持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职业态度和操守。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识和态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对前者而言是给予重视和支持,对后者而言是保持客观公正。
二、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实现组织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两个方面。组织上的独立是指在组织结构中要给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精神上的独立是使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客观性。
(一)组织上的独立
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取得领导的支持,拥有良好的组织条件,这样他们才能独立地开展工作。这些条件一方面要靠内部审计部门自己去创造和争取,另一方面要由单位提供,但本文认为主要取决于单位。实现组织上的独立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单位中一个具有足够权力的领导人负责。直接领导内审部门的领导级别越高,就有确保内审部门的工作范围足够广泛的权威,能够增强独立性。同时,有足够权力的领导人也使单位能对审计报告作出迅速的反应,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促进内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综观中外内部审计的现状,目前内审机构的设置有几种主要类型,如(1)受本单位财务经理领导;(2)受本单位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总经理领导;(4)受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一般是不参与日常管理的外部董事,由他们负责制定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决定内部审计部门主管的聘用、提升和报酬,能增强内审人员相对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理论上讲,上述最后一类是理想的内部审计模式。但是,审计委员会的成员通常有其他工作职责,并且常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一般一年定期会见几次,很难对内部审计进行日常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内审部门通常接受高级管理层的行政领导,而由审计委员会批准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审查和批准内审部门工作目标、人员计划和费用预算。内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之间是一种报告关系,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
2、内审部门经理必须能和董事会直接交流信息。如何构建交流渠道呢?内审部门经理应有权出席、参加由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审职责有关的会议,如有关审计、财务报告、管理控制系统等会议。通过在会议中提交书面或口头的报告,通报有关审计工作计划和实际审计工作的信息,内审部门就能与董事会直接交流。另外,为了排除其他干扰,应该设立“绿色通道”,使内审部门经理每年至少能与董事会单独会晤一次。这样的直接交流机制,使得审计信息能迅速地以本来面貌到达董事会,避开了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因素。
3、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应由董事会确定。人事任免(或选举机制)是组织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被授予某个职位(以及与该职位相联系的权力)的人,总是对其任命者负责,并且为了保持其职位和权力,总是倾向与代表并维护其任命者的利益。因此,由谁来决定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对于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极其重要。如果由高级管理层负责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他们将对内审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职责分工的角度看,高级经理层是单位生产经营中的决策者和管理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内审部门评价的对象——管理控制过程是在高级经理的指挥和领导下进行的,故内部审计无法做到形式上的独立性,
同时,内部审计部门经理为了维护其地位,势必要博取高级管理层的欢心,也无法保证内审工作实质上的独立性。因而不能由高级管理层决定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相对而言,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但又需要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此,它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一批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向它报告。所以,将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权赋予董事会,是单位的较佳选择。
4、单位应当制定一个正式的章程,以书面形式确定内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并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确认。在章程中,单位必须明确内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工作范围,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有权检查的相关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这样,章程赋予内部审计相关的权力,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由于内外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单位还必须定期评价章程中所规定的宗旨、权力和职责是否继续适用,是否有助于内审部门履行职责和保持独立性。该项评价工作可交由内审部门经理来完成,因为他所处的地位使他能够透彻了解章程是否有效,能够进行信当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当然,这种定期评价的结果必须报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
5、内审部门经理应当每年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和财务预算,以书面形式报高级管理层批准,并报董事会备案。年度计划是内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的依据,也是对内审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控制的标准。内审部门在报送计划时,应在报告中说明制定的依据,并应包含足够的资料,以使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能够获取充分的信息,据此作出批示。计划内的有关事项在年度中如有重要变动,应该另行报批。内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工作计划开展审计活动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行使审计职责。
6、内审部门经理应适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书面工作报告。工作报告重点说明那些根据内审部门经理的判断,可能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审计结果(包括违法、违章、差错、低效率、无效、利益冲突和控制系统缺陷等)和改进建议,以及已批准的审计计划在执行中出现的重要偏离及偏离的原因。管理层应决定是否对重要审计结果采取纠正措施,以及采取怎样的纠正措施。如果高级管理层考虑到成本效益性和其他原因而决定不采取纠正措施,则应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这时内部审计部门经理应将查出的重要审计结果和管理层的决定报告给董事会以提醒董事会注意。如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层的判断一致,都决定不采取纠正措施,并承担由此所产生的风险,内审部门经理应该再次向董事会报告,引起其重视。当然,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建议权,他们不能代替管理层决策,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管理层,最终的决定权始终在高级决策层手中。
(二)精神上的独立
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要求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在道德上是正直的,对有关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他人的干扰,对审计结果不作重要的质量妥协,保持客观性和职业操守。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就不能把内审人员置于一种使他们无法作出客观的专业判断的环境中。为此,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审计人员时,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当审计人员被派去审计自己曾经或即将负责的工作时,常常出现利益冲突,因为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偏见则可能是由个人好恶或历史原因等造成。偏见不等于成见,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事项的责任人互不友好或过于亲密都会妨碍内审人员专业判断的客观公正性,造成偏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单位的内审部门力量比较薄弱,开展较大型的审计项目时,经常需要从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抽调人员。如果抽调的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偏见,也会影响到审计的客观性。内审部门经理需定期向内审人员了解关于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偏见,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种事先了解不能保证内审经理全面掌握利益和偏见情况。如果利益冲突和偏见的情况已经或可能出现,相关的内审人员必须向内审经理报告,经理此时应另派他人。如果内审人员隐瞒不报,导致审计结论不客观而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或由于提供了不实信息而使管理层作出了不当决策给单位造成损失,应追究该审计人员的责任。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审人员应定期轮换。即使开始不存在利益冲突和偏见,长期负责对某一部门的审计工作也会使审计双方由陌生到逐渐熟悉,发展出私人友谊,或是由于过于熟悉业务而觉单调乏味,导致懈怠和疏忽。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因此,定期轮换对于保持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是必要的。
3、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在实现经营中,由于专业人员紧缺或时限要求等其他原因,内部控制人员经常会被抽调去完成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这时单位及内审部门应明确该内审人员执行的不是内审职能,而是以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执行管理工作。以后他们不应审查该项自己曾负责的活动,以免其客观性受到损害。同理,从其他部门调入或临时借用的内审人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不能被委派去审查他们原先从事的活动。
在提交审计报告之前,要考虑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各种情况,尽量保证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另外,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近年来,内部审计在提高单位管理效果,降低经营风险,帮助单位达成目标等方面所起的作用逐渐发挥,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充分发挥和加强内审的作用,单位需尽可能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目前许多单位并未理解内审独立性的真正涵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根据内审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由于实际工作错综复杂,他们在不同单位不同情况下,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
篇6: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探讨学术论文
关于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探讨学术论文
摘要: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使企业持续发展,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价值。在实际执行中,内部审计工作进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关键词:实务,审计,烟草,探讨,理论
一、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
(1)经济效益审计基础理论。资本保全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必须是资本保全或费用补足后,企业有收益后,可以实现持续发展。那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迎合了所有者对资本包括财务资本、实物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和其他知识资本保全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审查,确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是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资本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
博弈论中,理性人是假设的,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或环境影响下,进行必要的约束或策略实施,可以在人或组织活动过程中取得相应的结果和利益。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检查和评价了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经营者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了双方经济利益的实现。
(2)国内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审计学界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定,主要是依托了三个层次来开展研究,首先是战略级的审计,认为经济效益审计目的是实现战略发展,而所有企业有关战略方面的决策、计划、程序和制度等方面的提出和实施都是审计的重点,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点。其次是管理控制级的'审计,该层级主要是战略级内容在执行上的审计,审计介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包括管理系统、经营系统、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关系到预算安排,资金使用,人事组织等全面的执行上。最后是产品或服务级的审计,对于企业推出一种产品或服务后,在细节上来考虑该层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一定有效性。
二、烟草企业经济效益设计理论和审计执行情况
(1)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
國内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的发展较晚,基础理论研究并不丰富,尤其是烟草企业这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目前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已经有了长足的突破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也会影响到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的效果。
(2)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执行
经济效益审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审计什么”、“怎么审计”和“怎么利用审计结果”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包罗万象,所需专业知识领域各异,它需要审计队伍必须由多元化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二是经济效益审计目标不明确,受传统财务审计的影响,审计人员虽然对经济效益审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仍然不十分深刻,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对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混淆。三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在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其他来源“借用”评价标准或是内部审计部门自己设计评价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工作成果。
三、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体系构建和策略
(1)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体系构建。首先,烟草企业需要先行明确设计目标,根据有效激励的管理学理论,实际操作中能够实现的目标设计,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该结合烟草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经济效益审计目标。
其次,目标层次的设计,需要限定内容,不能无限制扩大或压缩,比如烟草企业内部决策审计、烟草企业利用开发系统的审计,烟草企业重大项目审计。需要对每年的经济效益审计内容进行限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最后,目标分解,决策审计,制度审计和产品或服务级的审计,都需要分解目标,通过现有的方法,如沃尔评价法、平衡计分卡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经济增加值法(EVA法)的利用或改善,来分析不同的目标,进而建立属于自身的评价标准和目标审计可行性体系。
(2)烟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策略选择,主要是围绕审计员的胜任能力、权威性、专业性,以及审计方法或程序来实现。
一是审计员的胜任能力问题,需要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从职业道德到职业素养方面,烟草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采用多种途径,对在职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多样化、创新的方法训练,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二是审计专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问题,在明确其职能义务的同时,应充分赋予相应的权力,有权制止单位财务违规行为等内容,对于重大贡献,需要给予肯定。三是审计专业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对于重大事项,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审计判断和结论出具。四是加强信息化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效率。加大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为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物质保障。在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步伐的同时,通过应用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利用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审计信息收集、加工、传送和存储方式的转变,使审计信息具有实时性、安全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为将来实施在线审计、远程审计和实时审计提供技术保障。
篇7:本土文化是管理成长与发展的土壤
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
现代管理史上曾产生过两个著名管理体系,分别成就了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巨头。一个是20世纪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建立在工业大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后来居上,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另一个管理理论是20世纪中期日本的“精细管理”,它促使日本一批大企业成功崛起,经济一路领先,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泰罗科学管理与日本精细管理之所以能对本国企业和经济发展起到如此大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特定时代经济背景下本国所具有的文化本质。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当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不熟悉当地文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据统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70%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转型的中国呼唤商业文化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们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来发展的是农业文化。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把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推行体制改革,探索企业管理。1993年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至今不到历史。我们正在用20年走西方现代管理1走过的路程。
当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期,探索中国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这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前相比,我们的企业管理是有了很大进步。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作为市场经济之根本的文化氛围与基础还没有真正确立,诚信机制和各项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具体到个人而言,职业化的意识、团队意识依然很薄弱,这些都是当代企业以及企业家在管理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商业文化作为中国现代企业和经济管理孕育与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它的培育和完善将对中国式管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企业内部管理文化和外部环境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商业文化环境的建设有赖于每一个市场主体企业或个人的努力。要建设基于本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需要我们从各个层面培育适合管理思想诞生的商业文化环境。
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管理:契合、融合与整合
我们强调中国式管理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和转型期的特定社会环境,但并意味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借鉴与吸收的拒绝。事实上,中国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风格与西方以“事”为中心的规范标准化的管理风格正在相互融合。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需要站在世界舞台上重新审视、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来讲,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必须做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所谓全球化,就是有全球视野能吸收全世界优秀管理思想、理念,能学习与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工具;所谓本土化,就是要深刻领会本土文化的精髓,探求我国转型期经济的内在特征,思考本管理所面对的人性特征。这其中,要做好三个“合”,即契合、融合与整合。
契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前提是自身的业务定位必须准确。因此,本土企业的市场化意识的增强将集中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环境契合、与客户的需求契合。
融合:融合主要是指理念、文化层面的中西融合、古今融合,一方面要深入地吸取西方文化中的商业诚信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同时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意识、“以和为贵”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整合:由于我国独特的企业发展之路,造成了本土企业管理理论落后于实践,为此,需要努力学习、消化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工具、方法,同时结合中国本土管理实践,不断创新突破,真正做到西方管理理论与本土企业实践的真正结合,从而优化与提高本土企业内部的运行架构及效率。(祝波善)
来源:中人网
篇8:南京文化生态与本土音乐交互性解析论文
南京文化生态与本土音乐交互性解析论文
一、文化生态学的源起
1955 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 H. 斯图尔德在其代表作《文化变迁论·多线进化方法论》中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认为受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环境、先前的社会观念、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新观念以及社会、社区的特殊发展趋势等,都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虽然斯图尔德为文化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的理论中极大关注了“环境对文化造成的影响,至于文化的存在与运作如何对周围环境施加反作用,被他在不经意间忽略了”。
因此,该理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后来的相关研究中,人们对“文化生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认为文化生态还应包含社会环境,即文化生态由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组织环境三个层次组成。近年来,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被极大运用于旅游开发、非遗保护、民间音乐传承、中西文化比较等多个领域。将传统音乐文化置于其所依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环境中进行多维考量,能较系统且具创新性地认识文化兴衰的种种历史缘由。本文便试图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探寻,分析其与南京本土音乐( 含非遗文化) 的交互性,为其后续可持续发展寻求崭新的理论视野。
二、南京文化生态与本土音乐的交互性
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古称金陵、建康,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冈为主,拥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大小众多河流湖泊,水域面积达11%以上。此外,南京亦是长江下游唯一的跨江发展城市,山川绿地资源丰富,素有“龙盘虎踞”之称。主城及周边由东向西有钟山、富贵、九华、鸡笼、五台和清凉诸山,城北连接城西有栖霞、乌龙、幕府、狮子、四望、四明诸山,以及城东连接城南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祖堂诸山。外围区域有六合北部平山、灵岩山等,以及溧水东庐山、无想山等。天时地利造就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在此建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着400 多年的建都史,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南京历史文脉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南京本土音乐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南京数量较多、内涵丰富、特色明显的本土音乐文化遗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相继成了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 年,江苏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 项。其中,和南京本土音乐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 项,如南京白局、古琴艺术( 金陵琴派)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 项,如六合留左吹打乐、高淳民歌、南京评话;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 项,如六合鲜花调、西善民歌,共计42 项。但若结合省内外知名度进行考量,目前认知度较高的本土音乐体裁分别为秦淮区的南京白局和六合区的鲜花调。而这两种分属曲艺和民歌的不同体裁亦强烈显示出与南京文化生态环境的交互兼容性。
( 一) 南京白局
南京地区唯一的方言说唱曲艺,同时也是最早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局,形成于元朝末期云锦织机房,是云锦工人闲暇生活中自娱的说唱方式。相传在过去,表演时不取报酬,故有“白唱一局”的说法,因而得名南京白局。在形式上,白局用纯正南京方言进行念白,同时配以极具特色的曲牌填词演唱。白局曲牌大多源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如《虞美人》《剪剪花》《满江红》《银柳丝》《梳妆台》《清板》《八板》《流水》《九连环》《滚板》等,曲调婉转动听,极富江南特色; 白局的伴奏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如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再配上板鼓、碟盘、酒盅等特色打击道具,表演起来非常生动有趣; 表演内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京人文风俗具有极大的历史贡献。这其中,南京方言的运用是白局的一大特色。南京方言,在这里指的是南京城南地区的老话。而“南京城南”这一说法实际可追溯至明太祖时期,当时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延续至今,称为“老城南”,包括南捕厅、牛市、老门东、老门西等著名地区。由白局艺术的历史可知,南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白局的兴起与发展密不可分,两者共生互长。
( 二) 六合鲜花调
与南京白局不同,鲜花调归属民歌体裁,而它的重要流传地六合,也独具文化生态特色。六合古称“棠邑”,别称“古棠”。古代六合的北部多丘陵山冈,南部是平缓的水乡圩区,但无论山区水乡,遍地生长着棠梨树、黄梨树,春天梨花盛开如雪。相传民间艺人李云龙的祖父流传下来的手抄本,早先有《十二红》,即一年十二个月,选一种红色花卉为歌唱内容。但在传承中丢失了《十二红》,演衍成以白色花卉为主的鲜花调,开头第一句唱词是“好一朵茉莉花”,接下来是“好一朵金银花” “好一朵栀子花”等等。从地域分析,这与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有关。六合人偏爱梨花等白色花卉,是环境和地域润养的心境使然,是该地域所特有的审美倾向。《茉莉花》是鲜花调母体中的第一节唱词,“茉莉”和“木梨”( 六合称梨树的土语) 属科相同,花形相似,谐言相近,这也许是《十二红》丢失,以茉莉花为首的.白色花卉为歌咏内容的鲜花调得以流传的原因和根源。后来,相传1957 年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将抗日战争时期在八百金牛地区采集到的鲜花调改词、加工,将鲜花调中其他花卉的唱词舍弃,只保留第一节唱词“好一朵茉莉花”,原曲调未做大的改变,并定名为《茉莉花》。
之后经修改后成为经典歌曲,享誉中外,传唱至今。鲜花调广传六合,有着明显的地域烙印。首先用词既有江淮的淡泊、简素、淳朴,也有江南的柔美、细腻、抒情; 在语言上有很强的六合方言土音特点,如花( huo) 、它( tuo) 、骂( mo) 等都是闭口土音的韵辙。由此推断,因六合地区在中国历史上饱受战争和旱涝之灾,人们企盼和平与淡泊的生活,因此歌词选用茉莉花之类的平实花卉,也反映出本土人的心灵善良与诚实。通过爱花惜花,表露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向往和平幸福的心态。由上述分析可见,六合鲜花调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记忆,更与当地的自然、民俗、民风等和谐一体,不愧为六合特有文化生态环境下的产物。
三、结语
综上,选取南京本土音乐中认知度较高的南京白局和六合鲜花调,它们虽分属曲艺和民歌两类不同体裁,但综合原生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等加以对比分析,均可显见与本地域文化生态的密切关联,本土音乐与当地文化生态可谓共根同生、互融相长。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无疑为我们探寻传统音乐文化( 含非遗文化) 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之路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 社会学论文选题
★ 变革中国读后感
★ 本科公共管理论文
★ 大讨论发言稿
★ 经营管理论文
【本土文化与审计的独立性学术论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经济学毕业论文2023-09-24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求论文参考2023-06-30
民办高校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的论文2023-06-17
会计师的年度工作总结2022-05-06
会计岗位培训计划书2022-10-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01-31
会计实习计划书模板2023-03-29
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工作总结2022-12-19
大学律师毕业实习自我鉴定2023-01-31
电大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范文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