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3-01-31 07:48: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18篇)由网友“拿来吧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欢迎阅读分享。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奋力拼搏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们打赢了治安翻身仗,取得了群众安全感跃升3位、满意度飚升前列的显著成绩。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激励斗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成绩,弘扬战果,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建设“五个六盘水”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大会。这次大会虽然时间只有半天,但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既是一次深化认识、凝聚人心的动员鼓劲大会,更是一次领受任务、接受挑战的专题部署大会。会议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表彰奖励之大,再一次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坚定决心和勃大雄心。

大会对安全感“升点进位”、平安建设“两打三治”、“十大杰出政法干警”等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安全感测评后进单位作了通报,张扬了主流,申明了是非。几个地方作了交流发言,既有经验介绍,也有问题反思,既是对这些单位的激励鞭策,也是对我们加强和改进今后工作的启发借鉴。大会正式公布了群众安全感升降奖惩办法,这项制度从今年起严格施行,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严肃对待、认真研究、严格执行。晓光书记的书面讲话和何刚市长的重要讲话,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见。

晓光书记在书面讲话中,从“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汇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何刚市长从五个方面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中的重要思想、原则问题和重大关系,指出要坚持用发展来统揽,做到民生优先,要以加强基层基础,贯彻群众路线,确保社会稳定来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平安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一丝也不能松懈。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思维宽广、思想深刻、重点突出,既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又符合六盘水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引性,全市上下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贯彻施行之中:

一要学好文件,振奋精神,广泛凝聚落实之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去年9月以来,市委先后10余次召开会,对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管理的重大问题作了专门研究。晓光书记、何刚市长在市第六次党代会、经济工作会、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多次发表重要意见。今天,两位领导又作了专门论述和特别强调,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对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会上印发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群众安全感升降奖惩试行办法》等文件以及相关材料,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钻研,切实把握精神实质,明晰内容要求,狠抓执行落实。会上还印发了最近省综治委余庆、瓮安现场会精神的《传达提纲》。这次现场会确定和推出了瓮安、碧江、余庆、遵义等4个省级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单位,要求各地采取超常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对短期内起色不大的试点县、市、区,省综治委将在6、7月份的暗访后取消试点资格,通报全省各地。请各地特别是钟山区和水城县务必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学习中,要加强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去年,面对严峻形势、巨大压力和诸多挑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超常重视、政法部门超常奋斗、社会各界超常参与,压力变成了动力、挑战变成了机遇,刑事发案、两抢一盗、八类严重犯罪、交通火灾事故、群体性事件全面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取得了市级第一次摆脱末位状况,第一次拥有测评指数90%以上的县区,群众对打击整治、校园周边治安、见警率等以及对公、检、法、综治办的满意度评价第一次为全省最好等“诸多第一”的良好成绩。今年以来,去年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显现,刑事发案在去年下降基础上,又全面减少。其中,全部立案减少8.16%,“两抢一盗”减少13.17%,入室盗窃减少20.6%,八类案件减少14.64%,命案减少2.5%,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继续向好。要通过对这些成绩的全面总结,让广大政法干警和干部群众看到,不管面临多大困难,承受多大压力,只要我们肯去奋斗,舍得付出,善于拼搏,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赢得主动、赢得希望。

二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精心谋划落实之举

这次会上印发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及晓光书记、何刚市长的重要讲话,是我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部署安排比较全面,含盖时间也比较长,各地在研究落实措施的时候,要在对面临形势充分研判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予以谋划组织。

第一,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矛盾纠纷化解和案事件预防上。当前,全市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治安局势的驾控权是牢牢把握在我们手上的。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矛盾纠纷仍然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重大事件。为此,要始终坚持“预防为先、源头治理”和“少发案、少生事、多破案、秩序好、服务优”的指导思想,强力推进风险评估、隐患分析等制度的施行落实。要始终坚持源头预防和过错处理、积案化解、问题解决、查处违法等几手都要硬,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存量较大、信访事项新增不少的问题,坚决防止一边解决老问题、一边迸发新问题。要始终遵循城市密而不漏、农村疏而不漏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特巡警建设和基层警务工作,切实强化街面管控、视频监控、民居防范、单位内保和农村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的空间。要始终做到: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较大的恶性和重特大治安案事件,坚决防止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造成恶劣影响。

第二,在创条件增后劲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既是重点难点,也是活力源泉。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坚持长期抓、抓长期,重点抓、抓重点,扎实抓、抓扎实,千方百计推进各项基层基础建设。一要加强以城乡居村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主体硬、载体强、运行佳、作用好的综合战斗实体。二要加强以科学高效运行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大胆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富有新活力的各项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三要加快以社管设施为重点的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步伐。要着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十二件民生实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社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之尽快发挥作用,惠及群众,服务管理。

第三,在目标效果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保障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和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要认真实施“三反、六推、八贯穿”的工作思路,切实巩固去年的工作成果,确保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升点进位,保障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步。前不久,我们在和一批民营企业家座谈调研后,提出了“铁心支持、铁腕保障、铁规服务”的“三铁”理念,为贯彻“三铁”理念,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综治委将根据“反毒品、反盗抢、反暴力”的总体部署,在近期推出“整治企事业周边治安秩序”的集中统一行动,以破坏、干扰企业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坚决打击非法阻工、堵路、堵厂、医闹等各种形式的软、硬暴力行为,坚决维护正常企事业周边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保驾护航。这次专项行动意义非同小可,各地要超前运筹,充分准备,务求胜利。

第四,在组织指挥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资源整合和综合联动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共同使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党委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力度。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工夫,切实形成齐抓共管,携手共进的整体态势和良好氛围。

第五,在工作方法方面要把着力点放在狠抓典型和打造特色上。要按照晓光书记“立标杆、树旗帜”的指示要求,及时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单位和表率个体,善于通过典型推动发展,通过特色召示进步、引路示航。

三要加强领导,严格责任,务必取得落实之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重视是保证,责任落实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真正把“经济发展是政绩,社管创新也是政绩”的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确保社管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全力推;其他领导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各项管理服务融贯在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把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向新台阶,为实现“五个六盘水”等现代特色都市的宏伟目标不断做出新业绩和新贡献!

篇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相关精神,动员全省国有林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平安和谐幸福林区做好工作。

昨天下午,大家参观了汪清林业局创新社会管理及社区建设情况,刚才三个局又分别介绍了他们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总的感觉这三个典型,围绕着社会化管理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典型都很有说服力,很有代表性,很有成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值得全省国有林区学习借鉴。希望国有林区的各林业主管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推广好这些成功经验,学习他们的做法并将其及时转化为社会管理的强大动力具体措施、长效机制、制度规范,推动林区社会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省政法委对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很重视。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国有林区社会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要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我们今天这个会议,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有一个担心,或者叫顾虑,担心什么呢?就是我们做为国有林业局抓社会管理这跟改革的大方向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又回到过去企业办社会的老路子上了。所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这次会议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要解决不好,那我想下一步我们林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会很难做。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觉得,是不是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国有林业局政企合一的状态,要按照建立市场经济的长远要求,那肯定是要改变的,但是,在没有改变之前,履行某些政府职能,仍然是我们国有林业企业的职责所在,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要尽职尽责。第二、退一步讲,将来完全做到了政企分开,那么就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来说,当然是要以追求经济效益,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但是,也不能放弃我们的社会责任。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难以做到自觉和自律,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所以我们绝不能把社会管理工作当做分外的事,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即使我们今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仍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项职责。我想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社会管理工作就能把它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这社会管理工作确实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这么重视,省委省政府这么重视,因为国家从职能上看,就三项基本职能。第一项职能是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第二项职能就是对内管理社会,管理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和平安宁。第三项职能是保障人民通过合法的劳动,来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分析下这些职能,其中至少有两项都是我们社会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所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社会管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林区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当前,全省林业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转型机遇期,推进林业经济社会转型中必然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近年来林业棚改政策的实施,在改善林业职工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使林区大批棚户区居民和林场搬迁居民进入到林业局新建的“林业新村”或“林业小区”,这三年棚改一共是10 户。因为林区的棚改,城镇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据统计,目前我省林业辖区内人口数已达到了670192 人。如此大规模的居民集中流动到新区,给林区人口管理和社区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是治安和矛盾调处、群体事件预警等工作量大大增加,迫切需要国有林区顺应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才能抓住和利用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顺利度过矛盾凸显期,加快林业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和实现林区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随着国有林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林区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状况得到切实改善,职工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天保工程中转移安置和身份转换的林业职工多达十几万人,他们虽然转变了身份,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离开林区,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因为各种机遇不同,所以已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亟待有完整的社会管理单元进行管控。要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正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进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林区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随着国有林区转型步伐加快,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各种历史的、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将集中显现出来,解决不当很可能激化矛盾,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迫切需要社区管理单元从服务和管理的双重角度,从苗头和源头上采取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社会舆情、网络媒体放大效应明显增强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林区执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执法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林区治安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优化社会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和谐林区建设。因此,国有林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国有林区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国有林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建设林区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立足于林区社会和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实际,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林区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完善林区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创新和改善林区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机制为手段,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国有林业局主抓主建,广泛组织和动员林区干部群众参与,把林区经济建设与新型林区建设统筹起来筹划,把林区社会管理与当地社会建设紧密协同起来实施,把党群、政法工作与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实施,努力开创具有吉林特色、林区特点和新时代特征的国有林区社会建设新局面。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着力构建林区社会管理体系。近年来,由于木材减产、企业改制、人口流动性增强,大咳嗽庇咳肷缁幔嚼丛蕉嗟娜擞“单位人”、“组织人”变成“社会人”,给林区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各地林业部门和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认真研究新时期林区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科学制定林区社会管理政策措施,把林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列入重要日程,认真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要充分调动各基层单位参与和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林区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要领导协调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街道、社区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一步调,共同参与,形成林业企业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助的林区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要畅通和扩大林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推进林区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鼓励和引导林区社会成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在林区形成林业企业党委负总责、各基层单位分别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协同、林区群众有序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二)要不断创新林区社会管理模式。 针对林区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对社会管理模式做出新定位,进行新变革。结合当前我省林区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要探索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结合林区生态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整合社区设置,科学划分网格,合理配备力量,探索和完善集“人、地、物、事、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便利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并逐步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二是要改革原有人口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抓住“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三个环节,实现人口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制度化。对流动人口管理要抓住登记办证、租住房屋和务工就业三个环节;对管控及掌握人员管理,要抓住监管、矫正、安置三个环节;对常住人口管理,要突出动态性,坚持“人随户籍走,人在户籍在”,杜绝“空挂户、人户分离”现象。要完善特殊人群帮扶管理,分类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管控制度。三是要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原材料供给上予以保证,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在吸纳林区富余劳力、推进林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要加强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大力推进国有林区各级信息网络建设,鼓励街道、社区开辟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提供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会管理信息服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准确掌握网上舆情,依法打击网络犯罪。

(三)要健全完善林区社会管理机制。 始终把实现和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林区社会管理机制。一要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方式,采取媒体对话、设立信箱、公开电话、组织听证等多种形式,使社会群体反映有渠道、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在社会管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高压锅”理论,高压锅本来的目的就是要加压,但是还要设安全阀。压力如果超出安全标准,就会爆炸,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出气的地方。这样高压锅就是安全的。社会也是一样,我们在林区也好,在社会也好。是一个组织也好。一个行业也好,必须要保持倾诉的渠道是开通的。他有话能说,有气能出,这才是一种稳定的结果。各林业局要注意这一点。让人有怨气能放出来。二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制度和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制度,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下基层询问群众所需,变“车下去”“人下去”为“心下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要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完善公益法律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四要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注重从源头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演化升级。五要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群众利益、影响面广、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事项,都要按照属地管理、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科学、系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和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不稳定因素。

(四)要切实做好事关民生改善各项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着力点是解决好民生问题。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实现林区职工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深入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这个公共服务真是应该让林区的人。人人有份,都能享受到,这也是一种社会的公正。社会均等,从源头上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基础。要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和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扩大就业、支持创业的政策,不断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水平,努力缩小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五)要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 当前,我省国有林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较为突出。各林业部门和企业要坚持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社会管理、企业管理同步提高,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大提高,用社会管理的成效推动经济大发展。要把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按照“四区五带八大产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强省建设步伐。

(六)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和创新林区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筑牢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一要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要切实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实现社区和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要健全社区下属的人民调解、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各类组织,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组织体系。二要强化服务功能。以基本公共服务、帮扶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和家庭自助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居民需求。积极推进社区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实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三要深入开展“平安林区”创建活动。重点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社区警务服务群众和发现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大力推进以视频监控探头为主体的“天眼”工程建设,提高公安机关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森林资源、黑恶势力、涉枪涉暴、抢劫抢夺盗窃等犯罪活动,加强涉危涉爆物品清理,强化行业场所管理,加大对“黄赌毒”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国有林区社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林区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林业局党委是创新林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和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责任意识,敢于和善于承担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今天随会下发的《吉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和创新林区社会管理,建设平安和谐林区的实施意见》,对创新林区社会管理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各单位回去后要仔细研究,认真落实。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林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把既善于搞经济建设,又善于抓社会管理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二)要加大保障力度。 要适应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逐步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支出在经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健全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切实保障社会建设资金需求。要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基层,加大对社区建设的保障力度,确保社区有必要的工作场所、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要完善检查考评机制,将社会管理工作考评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并依据考核结果,落实激励机制。要研究提出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纳入林区长远发展规划,下大气力抓好组织实施,为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三)要抓好工作落实。 各地林业部门和森工企业要把林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抓好落实。要将其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考虑、统筹安排、统筹推进。要注重抓好典型带动。各地林业部门要大胆探索、先行试点,积极创新林区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厅政法办要注重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并加大典型经验的推广力度,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发展。要牢牢抓住关键领域、主要矛盾和要害部位,切实解决社会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同志们,加强和创新林区社会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奋力开创林业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篇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社会管理实践经验,安排部署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去年11月,长沙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这既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使命。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锐意创新、务求实效,抓住试点机遇,运用实践经验,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中央综治委和中央政法委历来都十分关心和支持长沙的工作,今天,中央综治委副主任、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同志在百忙之中亲临长沙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鞭策,等一会冀平同志还将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化认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市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20xx年,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讨论通过《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和谐长沙建设20xx-20xx年工作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并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人民满意城市作为社会管理的抓手,统筹推进平安和谐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创业宜居城市和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丰富了社会管理内涵,创新了社会管理方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街道(乡镇)、社区(村)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加强社会管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社会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对于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我们继续坚持,同时注意在实践中把握新形势、探索新途径,推进社会管理取得新突破。注重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着力破除城乡分治的制度体系、城乡分割的管理模式和城乡分别的政策差异,切实解决“管城的不管乡、管乡的不管城”的体制障碍,推进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缩小了城乡差别,缓解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和谐。注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着力推动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强控管理向协商管理转变、单位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管理难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管办分离”、积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提高了社会管理的组织效能、运行效率与社会效益。注重创新社会管理手段,综合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宣传、信息网络等多种手段,切实解决“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实困惑,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大力推进“法治长沙”建设,坚持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调处社会矛盾,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城市管理条例。通过媒体公开对话、会议网上直播、干部民意测评等途径,搭建领导与群众的对话平台,建立领导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坚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改善社会服务。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从服务入手来抓管理、靠服务优化来促管理。在事务管理上,着力加强和改进公务服务、窗口服务、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重点做好社会关注度高、民生关联性强的社会保障服务、就业保障服务和住房保障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着力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创业扶助相促进的社会就业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了多元就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健全租赁房、经适房、棚改房、限价房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按照“一健三改”的办法推进安居工程,加快棚户区、城中村、筒子楼、危旧房改造,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有效改善。在人口管理上,着力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入、体现社会公平、融入社会关怀,常住人口常规管,流动人口跟踪管,特殊人群重点管,建立了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人员分类别的管理服务体系,做到公平对待、积极引导、管理完善、服务优化;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制度,着力把“自由人”变成“组织人”,把“组织人”变成“社区人”,把“社区人”变成“城市人”,通过“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实现了人口管理的全覆盖。在治安管理上,把社会安全作为一件公共服务产品来提供,坚持规范管理与提供服务结合、服务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加快推进防范型、控制型、惩罚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转变,深入开展“一打三整”和“五清查一打击”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风险管理上,制定并实施涉及群众利益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化解、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坚持协同与参与相结合,在协同中参与,在参与中整合社会力量。实践证明,社会管理要社会抓,社会服务要社会化。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是社会服务的对象,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协同,才能激发社会活力,整合社会资源。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与自治组织之间的协同,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推动,着力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帮扶困难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共青团组织在管理青少年事务中的桥梁纽带、龙头聚合、集约服务作用,妇联组织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型社会组织,并使其能够充分有效地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五级三调”机制建设,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社会协同中始终强调群众参与,大力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市组建了200多支共6000人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志愿者队伍,各类平安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0万人,志愿者服务超过120万人次;布建了2700多名群众信息员,发动了6000多台出租车的15000多名司机加入治安联动防控行列,开展了看门守栋、邻里守望、联户守助等治安联防活动,创造了“五老维稳协会”、“在职干部职工义务巡防”等好的做法。

——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在治标中固本,在固本中夯实社会基础。加强社会管理既要治标,又要固本,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务求长效。我们始终坚持治标与固本相结合,把积极应对、有效处臵与源头防范、前端控制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固牢了社会基石,夯实了社会基础。针对突发性事件,加强应急管理,积极果断应对。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成功应对和处臵了历史罕见冰冻灾害、湘江流域特大洪水、缺煤限电严重局面、城市居民供水危机、一些地方环境污染等公共安全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摆在基层,切实加强公安、城管基层所队建设,充实加强基层管理服务力量,构建了“一健三联(健全信访责任体系,联网受理群众信访、联调解决群众诉求、联合办结信访积案)”信访工作机制和“五级三调(市、县、乡、村、组五级,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的矛盾调处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把工作的重心落在基层,出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1+2”政策文件,实施了干部队伍建设“五百工程”,进一步强化了街道、乡镇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责。把投入的重头用在基层,以社区阵地建设为载体,开展综合性整治和标准化建设,新建一批群众工作站、治安巡防点、民情接待室和义工俱乐部,基层平台的管理服务功能大为增强,社会管理触角得到延伸,社会管理资源得以整合。如开福区辖内所有社区和村都组建了群众工作站,雨花区打造了枫树山、华银园等一批样板社区,天心区深化了城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和网格化管理,芙蓉区都正街等街道推出了“小小鸟巢”、“错时工作法”等面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项目,岳麓区立足社区帮扶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都见到了管理实效,得到了群众认可。

这些经验是全市上下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各级各部门要总结运用好,特别要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把点上的经验扩展为面上的做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面临繁重的任务,面对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大力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但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一是发展的不平衡。有的人说“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带来了农村的“空心化”,迫切需要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发展的不协调。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割裂开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如行车难、入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许多社会问题。三是发展的不和谐。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当时被掩盖的这些环境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日益增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既要看到是难以避免的,其形成和持续具有必然性,可以说是“增长的烦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是难以避开的,任其积累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就会成为“发展的陷阱”。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估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应对和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

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发生变化,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社会组织发生了极其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化”等改革,一些单位组织彻底脱钩解体;另一方面,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就业的多样性,使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从社会管理来看,存在着诸多的不相适应。首先是社会管理组织的不适应。“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原来的单位管理功能已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功能不完善,所以出现了社会整合的缺失,社会成员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低、分散化趋势越来越强,社会成员缺乏组织依靠,社会管理缺乏组织依托,增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其次是社会管理职能的不适应。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大部分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职能相继剥离并让渡给了社会,与之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建立,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落实失去了“链接点”,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遇到了“断裂层”。 一些基层的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现在无法“解决在基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或者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再次是社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转变既是社会管理单元从“工作场所”向“居住场所”的转变,也是社会日常生活支持网络从“工作场所”到“居住场所”的转移,为了适应社会流动加快和社会变迁趋势,必须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优化社会服务功能。

3、随着社会结构剧烈变动,不同群体的管理难度显著增加,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人类社会的任何冲突都是社会矛盾的表现,而社会矛盾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衍生变化的。由于目前正处在社会结构变动时期,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一是阶层结构的变动带来了社会整合难。由于社会分层体系走向复杂化、多样化、层级化,不同的原有社会主体力量内部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不同阶层。虽然只有分工职业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各阶层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不同是明显的,各自也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服务需求和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融合度、认可度都不高,阶层之间和内部的矛盾与冲突经常发生。二是城乡结构的变动带来了社会管理难。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城市人口的高集中度和高流动性,也使得城乡差距更加明显,蕴含着城乡矛盾冲突的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务工在城里却不被城里所接受,生活在农村却又被农村所疏离。同时这种户籍制度管理壁垒,给社会管理留下了“盲区”和“空白”,诸如“超生游击队”便有空间。怎么样使他们对城市的工作生活增强归属感,积极融入我们这座城市,需要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三是人口结构的变动带来了社会服务难。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导致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问题,同时居民的“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怎样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目前的管理方式显然不相适应。还有人口的就业服务,我们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波就业高峰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如何搞好就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课题。

4、随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认同的社会差异非常明显,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些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由此给社会管理提出新要求。一是要增强社会价值认同。一个社会的共同生活,需要有促进社会团结与社会合作的规则,它必须建立在利益整合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这些年,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但在重要价值的认识上,不同地域的人群、不同利益的群体、不同年龄的人口,其价值认同存在明显差异。有的甚至公然说:“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共同的核心价值,把人们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减少由于价值观急剧分化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和失序,需要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解决。二是要防止社会价值扭曲。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加上国际敌对势力极力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企图挑动群众同党和政府对立,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还有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虚拟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何对虚拟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三是要加强社会价值引导。由于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跟不上,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情绪失常,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急功近利、轻浮急躁,荣辱不辨、是非不分,大有蔓延扩散之势。面对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压力和一些困难挫折,有的人不堪重负甚至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

5、随着利益格局调整重塑,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当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多元利益格局已形成,这一格局对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一是利益的多元主体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从单一利益结构转向多元利益结构,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和进步,但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发展,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利益分歧、利益磨擦和利益冲突。如何在多元利益主体中和谐利益关系,把共同利益、特殊利益、根本利益整合起来,这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二是利益的变化曲线深刻影响社会心态。利益的变化曲线和心理预期是影响人们社会心态的重要因素。现在的社会利益格局调整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既有你多我少的问题,还有你增我减的问题。过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是“既患寡,又患不均”。为什么现在有的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心理预期和利益曲线发生了变化。对于一些利益曲线下降的群体来说,就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滋生不满情绪。这是我们在社会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三是利益的差距拉开蕴藏社会风险。在利益格局重塑的过程中,“铁饭碗”破了,社会失落感增强,而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健全;“泥饭碗”多了,社会平衡感打破,而社会分配机制并不完善;“大饭碗”少了,社会归属感减弱,而社会建设体制尚不顺畅。这些矛盾不仅拉开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距,而且容易转变为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6、随着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管理的方法手段不相适应,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而政府在社会管理的一些领域,存在越位、错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亟待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来解决。一是社会管理网络不适应。过去很多政府直接干预的领域已经交给了市场和社会,整个社会管理方式由单位管理转向社区管理,政府的主要精力是解决好市场不能解决、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保障、服务和管理,“小政府、大社会”将是以后基本的社会管理目标和社会组织框架。但现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责任不清,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社会诉求表达机制不顺畅,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健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渠道不宽。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改变,就会出现政府管理失效。二是社会管理手段不适应。突出表现在管理手段单一,重视行政性、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轻视法制规范和道德管理;重政府管理的作用,轻社会协同的作用;重事后处臵,轻源头预防。社会管理职能部门没有形成运转协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合力,一些部门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部门利益严重、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社会管理能力不适应。一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满足于“抓生产”、“引项目”、“争投资”,做经济工作得心应手,抓社会管理无从下手。有的不愿做、不会做、不善做群众工作,与群众说话说不上,与群众谈心谈不拢,与群众议事议不成,与群众讲理讲不透。这些都说明,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刻不容缓。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突出位臵来抓。

篇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统筹推进,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发展全局来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实践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五化一率先”的目标,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促进服务与管理融合,整合力量,重点推进,突出创新,全面加强,建立健全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从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推进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着力,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长沙特色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与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

1、要强化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好思维方法、思路办法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胡锦涛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要搞好,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只有服务好,才能管理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既是一个着眼点,也是一个突破口,还是一个方法论。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和核心内容,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靠服务来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二是要强化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理念。社会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不同于经济管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和道德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社会本身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不仅发展的空间广阔,而且有着丰富的管理资源、内生的管理力量和独特的管理优势。我们必须在发挥好党委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好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的协同参与作用和自治互律作用,做到在更大范围配臵社会管理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会管理效率。三是要强化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理念。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强制规范,法治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老矛盾与新矛盾互相交织,老组织与新组织互动共生,老体制与新体制互为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又要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来回应社会诉求、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权益。四是要强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理念。社会管理主体和内容的广泛性,要求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广泛性。在更好地运用行政手段、法治手段进行管理的同时,要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承发扬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同时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2、要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保障,社会协同是要求,公众参与是基础。党委领导,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各级党委要把领导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要把社会管理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履行管党责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群团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政府负责,主要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各级政府要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科学界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的问题,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要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好社会组织、畅通公民参与渠道等,切实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协同,主要是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社会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体系,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加强对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公益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要求。公众参与,主要是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要总结推广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群防群治模式、人民调解模式等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好经验,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使广大群众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切实履行公民义务。要充分发挥人民国家人民管理的作用,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3、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要构建法治化的制度体系。要着力建设“法治长沙”,以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来促进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坚持科学立法,充分运用省会城市的立法权,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通过加强地方性立法来规范行为、管理社会。强化自觉守法,把普及法制教育与促进法制实践结合起来,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社会的不同群体,贯穿于管理的各个环节。推进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不仅要按法定权限执法,而且要按法定程序执法,增强法律的约束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保障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环境,提高司法能力,规范司法行为,形成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制体系。二是要构建人本化的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以“五大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助学、公共租赁住房)”、“五大社会福利(优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主要内容,按照“城乡一体”和“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改进社会保障服务,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核心在保障供给,关键在搭建平台。要积极推动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有效扩大服务供给、适应服务需求,改进服务方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要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保障、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和公共信息服务为重点,满足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包括鉴证类中介服务、信息类中介服务和代理类中介服务,支持中介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要规范提升社区服务,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引进社会组织力量,为社区居民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四是要构建立体化的防控体系。要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健全防控体系,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防控主体上,要加强组织建设,狠抓责任落实,真正做到以块为主、守土有责,区域协作、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在防控范围上,要搞好街区防控、内部防控、视频防控和网络防控,着力推进由治安防控向公共安全的全领域拓展、由重点部位向城乡统筹的全方位覆盖、由关键环节向社会运转的全过程延伸;在防控手段上,要事故处臵在萌芽。五是要构建网格化的责任体系。要精心编织社会管理网络,把管理区域划成管理网格,把管理资源、管理职能、管理队伍配臵到网格,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要把管理网格与责任网格结合起来,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从市、到区、到街道、到社区、到网格,形成“四级管理、五级负责”的责任链条,把社会管理的每项责任落实到格、落实到人。

4、要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具有根本性和长效性,其作用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关键。一是要健全诉求表达机制。要进一步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下访接待制度、联点指导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及时解决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深入开展“三联三为”活动,让广大党员更好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排忧、为群众服务。要坚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与群众定期联系沟通。要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方式,采取媒体对话、网民交流、设立信箱、公开电话、组织听证等多种形式,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努力使社会各个群体反映有渠道、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二是要健全情绪疏导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社会心态,既要及时回应人们的关切,又不要片面地迎合。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我们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始终给大家以信心、力量和希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工作,把情绪疏导与群众诉求表达、政务信息公开、广泛吸纳民意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更加注重平等性的对话协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特别是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疏导网络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遏制网络消极影响。三是要健全矛盾化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信访工作“一健三联”、矛盾调解“五级三调”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要构建司法诉求机制,健全法律援助体系,确保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司法救助。四是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改革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和社会利益调节中的作用,善于运用教育、对话、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利益冲突,综合运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多种利益协调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统一。五是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尽快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做到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各部位全覆盖。要从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臵预案、舆情导控、保障建设和联动协作等方面入手,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运行机制。要抓紧建立综合性的应急指挥平台,加快构建实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既看要不要干,也看能不能干,有效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

5、要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既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又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夯实基层基础,优化管理服务。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政权组织建设,以阵地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街区资源配臵,强化政权组织权责,提高其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以健全组织为基础,以提升能力为主线,以培育扶持为手段,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优化社会组织的生长环境和发展平台。要切实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二是要强化服务功能。要把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区工作社会化进程,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帮扶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和家庭自助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居民需求。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配齐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积极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要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改革完善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要结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在街道组建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和综合执法队伍,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综合管理服务格局。要明确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以事务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社区管理为重点,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切实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四是要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各界人士、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要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社区和市直单位新招录公务员下社区锻炼制度,形成群众工作合力。要始终坚持加强基层的用人导向,切实做到干部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着力建设一支乐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热心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队伍。

三、立足当前,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紧迫任务来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紧密结合长沙实际,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围绕公共安全、流动人口、交通秩序和民生权益四个方面,在“治安”、“治差”、“治堵”、“治难”上着力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1、要围绕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治安”。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事故危害越来越大,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安全”:一是要抓好治安安全。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综治网络建设,创新群防群治工作形式,壮大群防群治工作力量,提高群防群治工作成效。要坚持以打促整、以整促治、以治维稳,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要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突出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要抓好生产安全。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健全保障体系、责任链条和推进机制,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要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格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要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着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三是要抓好食品安全。要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继续在完善体系上做文章,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紧抓住源头治理、行业自律、执法监管环节,深入推进“标准生产”、“放心市场”、“阳光消费”工程,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四是要抓好消防安全。要加强源头普查,最大限度地排除消防隐患;完善设施装备,有效提升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严格日常监管,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注重灭火救援,健全完善消防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处臵机制。五是要抓好环境安全。要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要更加注重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和环境要素的关联性,着力整治“三大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健全“四大机制(落后产能淘汰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产污染治理机制和资源节约奖励机制)”,构建“五大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总之,很多工作是“细节决定成败”,安全工作是“细节决定生死”。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严管严治严防,让长沙更安全,让群众更安心。

2、要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治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大量流动人口的服务需求,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使人口管理更具开放性、公共性和综合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培训就业服务。要进一步清理限制流动人口务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坚持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三方联动,做好培训工作,增强就业能力。突出信息引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优化就业服务。要完善创业富民政策,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扎根长沙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住房保障服务。要着力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生活条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其居住用房和设施配套,把流动人口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口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模式,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提供市民化待遇、社区化服务。三是子女入学服务。要统筹发展教育事业,根据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需求,做好学校规划和建设。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让流动人口子女平等享受免费入学政策,切实减轻就学负担。要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制定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管理办法,努力做到应读尽读。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五是文化娱乐服务。要丰富流动人口的文化娱乐生活,把流动人口纳入群众文化的组织体系,开放公益文体设施,引导参与文明创建,组织与城市居民互动的文体活动,切实增强流动人员的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在改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并与对出租房屋的管理、特殊群体的管理和重点人员的管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围绕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着力“治堵”。交通是城市的主要动脉系统和重要基础设施,而交通拥堵直接影响城市的居民生活、运行效率和文明形象。长沙这几年机动车辆的激增与地铁轻轨的施工、市区路网的建设、老城棚户的改造、城市功能的提升等交织在一起,人堵车、车堵车、路堵车,堵车成因更复杂,解决起来更棘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回应群众期盼,满足社会要求,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加大“治堵”力度。一是要完善综合交通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优化提升的原则,以路网规划、客运规划和物流规划为重点,抓紧修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与此同时,要规划好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和建设时序,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和片区组团式开发,加快沿江建设、跨江发展,尽快完善大河西先导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功能与交通的协调。二是要坚持公交优先发展。要把公交优先落实到公交设施优先配套、公交线网优先调整、公交路权优先保证上,切实提高公交的道路利用率、出行分担率和车辆保有率。要尽快研究设臵公交专用车道、开通公交穿梭巴士、改革公交管理体制,解决好公交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引导市民出行更愿坐公交、更多坐公交、更好坐公交。三是要解决占道停车问题。“治堵”既要解决行车难,也要解决停车难。要着力抓好停车站场建设、停车现场管理和停车市场培育,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服务条例和收费标准,鼓励和引导小区大院的停车场有偿开放、充分利用,逐步形成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的城市停车格局。四是要积极优化交通组织。要继续抓好交通疏堵工程,疏通堵点,错开时点,优化节点,调整站点,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针对上下班时段的堵车问题,要抓紧研究实行错时上下班,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缓解交通运行压力。对中心城区主干道、平交口和高架桥,要实行全天候的监控,加快交通事故处理速度,提升道路排障救援水平。要坚持以疏促治、治疏并重,积极倡导文明出行、文明行车,真正做到交通组织科学、管理精细、行为规范。五是要加大路网建设力度。要以系统的办法来积极改善、合理配臵城区的主街、次道和支线,加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段、改造交叉口,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发挥最佳运行能力。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运营的要求,抓好交通基础设施与开发建设项目的配套,提高交通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物流园区和货运站场的建设,提高疏通循环和换乘接驳功能,构建立体型、网络型、枢纽型的交通格局。

4、围绕民生权益保障管理,着力“治难”。社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就是民生和权益的保障问题。社会管理加强了,民生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民生权益保障了,社会管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是要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要深入推进以“一健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安居工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规划布局上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资金投入上实行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房屋来源上实行新建与盘活相结合,租赁补贴上实行财政与企业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要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要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健全传染病疫情系统和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机制。三是要扩大养老保障范围。要切实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问题。要积极培育面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家政医疗、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大力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四是要提高生活保障水平。要切实增强社会救助能力,重点解决好五保户、特困户、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全覆盖。要着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改善福利院、敬老院、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等社会福利基础设施。要完善补贴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生活。五是要加大权益保障力度。要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普遍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要努力维护司法公正,突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问题。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行为。

同志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选择、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提高政府效能的基础手段,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试点要求,在省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决心,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凝聚强大力量、提供坚实保障!

看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篇5:社会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对 20xx年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情况和 20xx年主要任务进行汇报。

一、去年我市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务和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奋斗目标,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南方日报》发布的《珠三角竞争力20xx年度报告》中,我市在社会治理方面名列第一。

(一)坚持立足现实、统筹推进,系统谋划社会建设全局

市委市政府把 社会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市区域位置、行政架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实际情况 , 系统谋划,强力推进社会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建华书记、宝成市长、姚康副书记等市领导多次率队赴省社工委,积极争取省的指导和支持。去年6 月,我市与省签订共建协议,成为目前全省唯一与省社工委全面共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城市。为推动共建工作的落实,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建华书记和宝成市长率领市四套领导班子到各镇街开展点评和检查督促工作。

二是建立组织机构。我们及时组建市社工委,调整充实 45 个市直单位成为市社工委委员单位,加大了工作的统筹力度。各镇街于去年 6 月底前全部成立了社工委,配齐配强工作队伍, 推动村和社区设立社会建设工作指导员,搭建起纵向到底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咨询委员会,组建了民情志愿服务队伍,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全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制定了有关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分工,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出台了农村综合改革“1+5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1+X+Y ”、社会组织“1+N ”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四是主动先行先试。 探索以社会组织形式成立了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重点抓好作为全省第一批社会创新观察项目的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孵化基地于去年 11 月成为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合作,扎实推进省第二、第三批共 7 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同时,我市也启动实施了 49 个市级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社会创新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真抓实干、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我们按照建设“大社会、小政府”和“好社会、强政府”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以被确定为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截至今年2 月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0904 家,同比增长42.05% ,成为全省发证最快、同期发证最多的地区。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转移政府事 项296 项,减幅达41.3% 。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等相关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政府职能“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发布首批市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向社会组织购买266 项服务,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二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市级部门向13 个中心镇和3 个市属园区下放500 多项事权,增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村级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厚街、黄江等镇的试点工作,稳步推 动政务、村自治事务和村集体经济“三分离”,全市 已建成36 个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和45 个市级社区综合 服务中心示范点。

三是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取消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前置审批83 项,率先实行异地商会直接登记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 万元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去年还投入1000万元开展首届公益创投活动,全力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商会、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全年新登记社会组织252 家,社会组织总数达到2200 多家。同时, 建立 社会组织联合监管机制,去年依法注销和撤销社会组织72家。引 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评 估机构,对首批82 家社会组织进行评估,评出 3A 等级以上社会组织42 家。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90.3% 的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

(三)坚持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突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去年市财政投入205 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保卡诊疗一卡通”,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户籍人口、就业人群向非户籍、非就业常住人口拓展。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安排1000 万元设立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60.9 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占需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外来人口子女总数的100% ,其中,14.2 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46.7 万人在民办学校就读。免费为市民提供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9 项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欠发达镇村和困难群体倾斜,去年市财政实现均衡性转移支付7 亿元。实施创业东莞工程,促成1 万多名失业人员就业,帮扶7000 多名家庭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对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力度,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组织实施首届“南粤幸福活动周”,满足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服务和自我娱乐的需要。

三是切实提升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进 一步完善与积分制相协调的配套政策,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首次将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医保范围,异地务工人员参保人数达到2500 多万人次。继续实施“圆梦工程”,去年资助名新生代产业工人接受高等教育。坚持多途径吸收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会治理。目前,异地务工人员中已分别有1 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省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17 人当选市党代表,5 人担任市政协委员。

(四)坚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将建设平安东莞作为“六个东莞”行动之首,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三打两建”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 围绕“三类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严查大案要案、斩断利益链、深挖保护伞,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全市立案查处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案件 3万多宗。我市 被评为20xx年度全省“三打”专项行动优秀市。

二是全面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全市27 项重大事项进行了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决策听证和社会公示等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全市22 个诉前联调工作室调解成功各类案件8814 宗。建成“东莞市网上信访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视频信访系统覆盖到镇街。

三是大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 继续将治安工作列为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首, 深化 “平安公交”、“平安社区”、“平安校园”等 专项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四化五警”试点,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全市“两抢一盗”案件立案同比下降9.6% , 营造了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我们在社会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社会建设工作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群众期待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例如个别部门对社会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改革创新精神欠缺、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区域间存在差距,等等。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我市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关键之年,也是共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工作的推进之年。今年全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全国 “两会”和视察广东、胡春华书记东莞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和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为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出东莞应有的贡献。

(一)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扩充一批公益性教育资源,新建若干所公办幼儿园,做好东莞启智学校的异地扩建工作。适时提高镇街公办初中公用经费标准达到市直属学校的水平,促进我市教育均衡稳定发展。加强民办学校规范化建设,争取年内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比例达65% ,总数达160 所。稳步推进免费中职教育,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调整各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推动办学方向与我市产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 全面打造“就业援助月”、“就业服务日”、“村民车间”等就业服务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大学毕业生、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实现东莞生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0% 以上,确保对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服务率达100% 。抓紧落实就业技能培训资助制度,做好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推广个人自主参训提升技能,推动实现就业及稳定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创业成功奖励,加快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创业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和谐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完善保障有力的社保体系。 加大新社保卡的发行力度,完善“社保卡诊疗一卡通”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平台上的社保应用、医疗应用、金融应用的服务功能。继续调整医保政策,出台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抓紧出台《东莞市民办福利机构资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福利机构。扩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将居家养老服务扩大至120 个社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标准,切实保障和改善“底线民生”。

(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成立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争取在医药分开、破除“以药养医”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推进市人民医院分院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以国家卫生镇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有效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重大传染病流行蔓延。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落实最严厉的执法、监管、准入、处罚、问责措施,不断提高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

(五)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和大部门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协同监管的有效举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工作,分批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录,逐步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认真落实农村综合改革“1+5 ”系列政策文件,继续扩大村级体制改革试点,科学规划建设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化社会组织改革,遵照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对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改革民生事业体制,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方向,探索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社区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向全体常住人口覆盖。

(六)推进“平安东莞”建设。 全面启动“平安东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以基层平安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平安细胞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平安社区创建工作,深化“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公交”等行业系统平安建设,壮大“平安东莞”志愿者队伍,把“平安东莞”建设工作延伸到每一个社区和单位、家庭,形成“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市平安”的良好局面。按照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四化五警”建设,统筹管理村(社区)治安联防组织,进一步健全基础防范网、情报信息网、视频监控网、网络管控网、打击整治网、区域协防网等“六张网”,努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巩固深化“三打”成果,继续着力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加强虚拟社会管理,重视网络信息,推进网络问政,引导网络舆论,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健康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联合监管执法机制。

(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总结石龙镇和信贷行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政府诚信建设,以此带动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建设,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广东信用建设的先行区。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培育、信用信息应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快编制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尽快建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现有政务网络,加快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搭建政府内部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公众查询平台。建立健全部门和行业内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实现部门和行业间的联合奖惩,建立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制的信用监管新格局。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公民的诚信守法教育,积极营造重信誉、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营造民主法治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推进我市第二、第三批省社会创新观察项目的实施,加强对49 个市级社会创新观察项目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力争一批社会创新观察项目能顺利上升为省、市社会创新试点项目。要加强社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社工队伍规模,逐步拓宽社工服务领域。加强社会建设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社工委统筹、协调、决策的能力,要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统筹者、推动者和探索者;加强社工委与委员单位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镇街社工委要加强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工作队伍,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争创更多亮点。

同志们,加强社会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 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6:社会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国“两会”和全省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 20xx年全市社会建设工作,部署安排今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刚才,张科同志总结 了20xx年 全市社会建设工作,部署了今年任务,姚康同志就进一步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工作作了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社工委的支持指导下,我市深化在社会复杂多元基础上实现和谐崛起的思路,扎实推进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省市共建、系统谋划、理论研究、体制改革、基层治理、平安建设、民生改善 等方面成效明显,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制度和工作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市社会建设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社会建设职能履行还不到位,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还有待创新,领导干部推进社会建设的能力水平还相对薄弱,等等。

党的明确了社会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最近召开的全省社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民生社会、平安社会、公平社会、活力社会、法治社会“五个社会”的要求。根据中央、省的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市委提出了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的目标,明确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更高要求。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 与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工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工作成果的巩固提升。 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社会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来谋划,放在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多作贡献的使命责任中来考量,着力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为基础,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体系,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广东特色、东莞特点的社会建设新路子,努力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

一、要夯实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将变成“空中楼阁”。没有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也将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改革开放 30 多 年,东莞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东莞奇迹”。与此同时,我们享受到了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福利,促进了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我市发展速度连续低位徘徊,在全省处于垫底位置,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 必须看到,如果经济增长长期“失速”,不能尽快迎来转型升级的“拐点”,不仅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难以解决,而且社会建设也难以有效推进。 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再创转型发展的新“东莞奇迹”,即既有增长速度又有发展质量的奇迹,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全力以赴推进“三重”建设,着力打造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三个增长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大力扶持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努力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现代产业带动,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地依靠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进一步“做大蛋糕”、“做优蛋糕”, 为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要强化服务职能

政府的管理能够调节市场失灵、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政府的服务能够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建设职能缺位,管理模式滞后,该管的事没有管好,不该管的事管得太多,既不利于提供服务,也不利于强化管理。下来,要着 力于强化政府社会建设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重大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主动向社会让渡空间,解决好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 切实抓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协同监管的有效举措, 力争使东莞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监管最到位的城市之一。健全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制度,落实向社会组织放权和购买服务目录,确保政府职能“放得下、转得出”,社会组织“接得住、管得活”。要在履行好 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同时, 突出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以平安东莞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四化五警”建设,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加大治安防控打击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加强矛盾排查化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群众信访作为一个地方社会和谐稳定“晴雨表”的作用,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突出化解信访积案,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建立信访联合接处机制,探索“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模式,提高信访办理效率,推进信访矛盾调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突出改革创新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继承和借鉴过去好的经验做法,但更关键的是要创新。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总结经验规律、加强实践探索,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结合东莞实际,要突出抓好两方面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深化社会组织改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抓好市80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简化注册程序,引导社会力量成立更多的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枢纽功能,推动同类型、同性质、同行业、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建立枢纽(联合)型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联合监管、优胜劣汰和评估考核机制,提高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以我市作为全省基层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快形成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基层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村级体制改革,推动政务、村自治事务和村集体经济“三分离”。合理规划建设社区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

四、要坚持民生优先

一个社会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将导致贫富日益悬殊、社会不满增加,甚至社会动荡、经济滞胀。随着 人民群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一些群众有时为争得一分公平甚至比争得几分利益还要执着。必须 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取向和价值追求,逐步构建和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体系、制度安排, 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 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 求,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温饱无忧、体面尊严、更有品质地生活。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源投放到基本民生项目上,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把经济发展的实惠装进群众的腰包。实施新一轮“双到”扶贫,完善长效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帮扶质量。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贫有所济、困有所帮、残有所助、孤有所托、灾有所救的社会救助制度,推动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员人口管理体系,完善积分制、居住证制度,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让在东莞学习、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

五、要注重道德教化

加强社会建设,既需要法治的强制力量,也需要德治的教化作用。 一方面,要以 法治东莞为载体,强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 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执法机关,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真正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探索建立决策评估和纠错制度,加大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结合普法教育,强化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群众理性参与社会管理,理性监督政府,理性表达诉求, 依法解决纠纷 。 另一方面,要以推进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解决当前社会领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施公民心理健康工程,做好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引导社会成员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营造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要推动多元共治

社会建设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的目标要求,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完善部门工作考核和督促检查机制,广泛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工青妇“枢纽型”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的积极协同功能,大力抓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行“社工 + 志愿者”模式,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进一步 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基础作用,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继续加强与省社工委的共建与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工作指导,继续落实和完善社会建设“ 1+7 ”政策体系,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补贴项目等公共支出政策,加大对基层欠发达镇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要加强政策学习、理论研究、专业培训、实践锻炼,着力提升各级党政干部领导、组织、推动社会建设的能力水平,建设一支既懂经济建设又懂社会建设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同志们,加强新形势下社会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构筑坚实的社会支撑!

篇7:社会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张科副市长对 20xx年 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今年我市的社会建设工作。等一下,建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 下面,围绕共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工作, 我讲几点意见。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目标,去年6 月,省社工委与我市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推进引领区创建工作。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社工委的 有力指导下,我们认真履行协议,积极改革创新、争先进位,在枢纽型组织建设、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开展村级体制改革、创新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开展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去年省社工委在东莞召开首届广东省社会建设创新年会,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社会工作会议,我市都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行政架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特殊的独特市情,面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艰巨任务,面对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的更高要求,我们的创建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下来,各级各部门要把共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作为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不断以创建工作的新成效来奠定我市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的坚实基础。具体来说,要围绕共建协议,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 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

按照“经济统筹职能上移、社会管理重心下沉”的思路,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筑牢社会管理的根基。一要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以争创国家和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目标,全面铺开农村综合改革。把握我市作为全省基层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建立村组利益平衡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空间转型”的调研成果,学习借鉴新加坡社区服务管理经验, 在总结黄江、厚街等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选择虎门等6 个镇街,深入推进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动政务、村自治事务和村集体经济“三分离”。根据服务地域半径或服务人口,科学规划建设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使之成为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设置在村(社区)的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村(社区)工作服务制度,兜底落实政府部门在村(社区)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务。 二要还原基层自治本原。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基础平台作用,充分调动业主委员会和其它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将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形成社区居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三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完善“以奖代拨”资助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轮候制度,最大限度地使群众服务需求在社区范围内得到有效满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设置社区服务项目, 实现从“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二、着力创新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

不断完善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制度设计,努力把“流动的东莞”建设成为“稳定的东莞”、“和谐的东莞”。一要提供更周全的服务。 健全完善与积分制相协调的配套政策,逐步将在莞的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工、志愿者力量,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更加直接到位的社会服务,使我市异地务工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二要实施更到位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面推广企业欠薪逃匿风险预警机制,着力 打造工资基本无拖欠市,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加强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管理,完善居住证“一证通”配套制度建设,继续推行“以证管人、以屋管人、以业管人”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异地商会加快建立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利用异地商会的资源和优势,协助党委政府更好地服务管理异地务工人员。三要推动更有效的融入。加大对异地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开展关爱行动。进一步提高异地务工人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比例,加大从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中录用公务员和选聘领导干部的力度。选取 3 —5 个社区开展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区治理试点,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异地务工人员与户籍居民民主权利和参与机会的平等化。

三、着力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

一要探索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等方面为枢纽型组织发挥枢纽作用提供必要支持。尽快制定枢纽型组织的认定标准,争取年底前启动认定工作。二要充分发挥工青妇枢纽性作用。不断完善工青妇服务功能,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专业化、岗位化和常态化机制,做实做精“心灵驿站”、“莞香花”、“白玉兰”等服务品牌,联系带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三要着力培育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精心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加强引导扶持,着力打造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枢纽型社会组织。

四 、着力培育规范社会组织

按照党的提出的关于“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和规范管理力度,使我市社会组织在数量上有增加,在质量上有提高。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根据省社会建设“ 1+7”政策 文件“每万人拥有 5 个以上社会组织”的要求,着眼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引导成立更多的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去垄断化”,鼓励更多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一业多会”。二要进一步强化培育扶持。认真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制度,为社会组织发展让渡空间、扩宽舞台。加快作为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的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继续开展公益创投活动,管好用好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落实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三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社会组织联合监管机制,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大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以省社工委在我市开展社会组织监管工作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格式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社会组织行为指引,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社会组织评估中心作用,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对全市登记满两年的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和已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全覆盖,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五、着力办好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

坚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创新,推动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加快发展。一要完善组织架构。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治理结构要求,充分激发社会组织体制活力,尽快完善研究院组织架构,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研究院建设。二要健全运行机制。尽快建立一套务实高效的运作机制,积极探索以项目招标、人员培训、项目合作和有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运营模式,引导支持研究院朝“自筹经费、专业研究、开放运作、成果转化”的办院方向发展。三要建立研究联盟。主动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早日形成东莞社会建设研究联盟。四要抓好课题研究。高质量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实现东莞生产总值与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等三个社会建设重点课题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统筹和指导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开展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总之,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 这一工作目标,统筹兼顾,凝聚合力,以目标引领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以考评检验成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市社工委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各部门、各镇街要主动作为、大胆实践,努力增创更多亮点。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协同推进,为我市争当全省社会建设排头兵作出应有的贡献!

看过社会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的人还看了:

篇8:浅谈社会创新管理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三、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看了社会创新管理的读者还看了:

篇9:浅谈社会创新管理

社会创新管理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要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社会发展、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顺应时代发展、人民群众愿意需要,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群众智慧。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

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民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百姓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篇10:浅谈社会管理创新

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部署会后,渑池县司法局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充分发挥律师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深化律师参与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根据县委政府安排,每天及时安排律师参加县领导大接访活动。有效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指导公证员切实履行好现场监督、证据保全等职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好地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推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简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方便群众异地申请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主动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监督,确保“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余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篇11: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工作,分析当前我省邮政业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省邮政行业干部职工,在改革发展中砥砺前行,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党性,在转型升级中奋发作为,为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实现邮政强省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年主要工作情况

20**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国家邮政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邮政行业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按照马军胜局长对河北邮政业提出的“加快发展不停步,优化环境提服务,安全监管重效能,依法行政促规范,从严治党严紧硬”五项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服务和保障。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95.8亿元,居全国第10位,增幅49.7%,居全国第4位;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4亿元,居全国第11位,增幅38.2%,居全国第4位。其中,快递业务量突破9亿件,居全国第8位,增幅64.6%,居全国第7位;快递业务收入94亿元,居全国第10位,增幅67.8%,居全国第3位。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度达97.9%,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注重学习教育实效,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印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动员部署,为机关全体公务员和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发放了系列讲话和辅导材料。省局党组书记带头在“七一”为党员干部讲述专题党课,着力强化党性观念;带头就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授课辅导,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带头到市局及部分企业开展基层联学调研活动,积极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为核心内容,组织对基层党组(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定期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下发党支部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内容37项,开展专项学习3次;组织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集中观看了大型专题纪录片《永远在路上》《邓小平登黄山》;组织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效果进行测试,以考促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常化于修,固化于制”。通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学、做、改、干”紧密结合,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四个意识”,锤炼了党性修养,增强了遵守党章党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全面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坚持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全年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明确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全面查摆自身存在问题,深入挖掘问题产生原因及根源,对存在的9个方面问题,研究确定了32项整改措施清单,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达100%。

三是强力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印发了局党组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实施意见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试行)。与各市局、省局各处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加强任职廉政谈话、廉政档案等制度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内容。制定省局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各项要求,严明了组织纪律和组织规矩。组织开展了全省纪检监察分区互查,开展了省局机关行政效能测评,树立了邮政管理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把握协同发展机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国务院61号文件得到有效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壮大快递企业、推进“互联网+”快递、完善快递服务网络、衔接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安全监管等6个方面提出了42项重点任务,落实了27个省直部门的责任。目前,9个市政府已出台快递业发展实施意见。

二是全省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主动向省领导汇报邮政业情况,加强与交通、财政、商务、海关等单位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推动京津冀快递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交邮合作,促进邮政业与电子商务、制造装备业、农副名特优产品协同发展等政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河北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张庆伟省长指示,要推进快递业在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中率先突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20余项利好政策。省局主要负责人先后与10余位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会谈,就推动邮政业发展、落地扶持政策、成立安全中心、组建县级机构等深入交换意见,建立了良好的政政关系。

三是行业规划与地方规划深度融合。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被列为省级专项规划,经省政府审定同意后已印发各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规划明确的在廊坊建设国家一级快递枢纽、石家庄及保定建设国家二级快递枢纽等重点项目内容,已纳入全国《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之中。《河北省快递服务三年推进计划》已编制完成,正在论证修订。目前,11个市编制了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9个市完成发布工作。

(三)支持引导行业改革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一是邮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省局印发了《关于支持邮政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通知》,推动邮政服务农村电商寄递网络建设,鼓励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各市局积极采取行动,已有9个市在推动农村邮政电商发展方面出台相关文件。目前全省共建成农村邮政电商平台---“村邮乐购”(村邮站)站点2.48万个,列全国第2位。平泉县作为国家邮政局精准扶贫联系点设立了村邮乐购运营中心,在84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村邮乐购”电商服务点,在260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邮乐购电子商务服务站。推动交邮合作,农村地区邮件时效得到较大提升,交邮合作邮路已达44条,邮路里程达2698公里,日均业务量达6800件。推进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目前,石家庄海关正在履行审查程序,有望今年建成运行。

二是快递末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全省乡镇快递网点达5148处,覆盖率达100%,11个市全部实现“乡乡有网点”。推进快递网点标准化建设,建成标准化网点1339个。因地制宜,采取布放智能快递箱、建立快递超市、依托第三方等方式,深入推进快递服务进校园、进机关、进小区。全省规范收投的高校数量达117个,规范率达100%。邯郸局采取与市综治办联合委托第三方建设“快递驿站”,创新了快递末端共同配送模式,实现了最后一百米安全服务;邢台局依托“大大管家”项目,在全市20个社区建立了服务站,政府免费提供场所、水电和办公设备。

三是“邮政快递+”工程稳步推进。高度重视邮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工作,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和物流配送提供有力支撑,“邮政快递+农产品”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省邮政公司利用邮乐网和村邮乐购店在网上为11个市、60个县建立了本地特产馆。衡水“快递+深州蜜桃”示范项目,提高农产品销量200%,为当地桃农增收30%;秦皇岛“快递+山海关大樱桃”项目,近4万箱樱桃通过冷链运输渠道寄往全国。大力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秦皇岛百世快递-康泰医疗器械-快递服务项目、邯郸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电商平台邮政EMS寄递项目等30个项目纳入全国快递服务制造业项目库。快递服务范围和服务内涵不断延伸拓展,邮政快递服务在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流通方式转型消费升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四是快递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筹备京津冀快递产业集聚发展高端会议,推进全国快递网络重要节点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石家庄正定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圆通速递华北区域管理总部和华北航空枢纽建设、中通快递华北电商快递产业园、顺丰电商供应链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安全应急保障持续强化

督促邮政快递企业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登记、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扫黄打非责任书,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共举办10期600余人参加的培训班。目前,全省各市主要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已配置X光机223台,其中快递市级以上省际出口已全部配备。加强与省综治、公安、国安等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深入10个市进行现场检查,共立案32起,处罚14.3万元,保障了G20峰会、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时期寄递渠道安全工作。“双11”期间,省、市局集中对350余家企业进行了780余人次的实地检查。全省在总量超过5000万件,日最高处理量达800万件、超日常处理量2.4倍的情况下,实现了“双11”“两不三保”的目标。

(五)强化依法履职监管,市场秩序日趋规范

一是法治邮政建设深入推进。举办了全省邮政管理系统政策法规综合培训班。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行政诉讼一审和二审应诉案件各8件,并全部胜诉。梳理了6件全省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并向国家邮政局进行了报送,我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在全国行政诉讼暨行政复议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编制了省局罚没事项清单并上网公示。圆满开展了第四次邮政行政执法资格统一考试,全省89人换领或新领了邮政行政执法证。唐山率先出台了全省首部市级邮政业地方性法规——《唐山市邮政条例》。

二是服务质量效能显著提升。发挥省局行政服务中心作用,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回复制等制度,全年累计受理192件许可、监管事项,办结190件,办结率99%。举办首次全省重点寄递企业投诉处理人员培训班。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4.0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6.9万元,消费者对企业申诉处理满意率达96.9%,对政府部门申诉处理满意率达97.9%。

三是普遍服务监督管理不断强化。严守普遍服务“三条红线”,抓好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审批和监督检查,严控邮政企业未经批准擅自撤销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停限办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业务以及邮政营业场所自办转代办的行为。完成了全省“十三五”及20**年邮政普遍服务和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行业审查工作,开展了邮政普遍服务达标、邮政专用标志车辆使用、无着邮件处理、重大题材邮票销售等专项检查,完善了邮政专用标志车辆及机要通信监管台账。指导7个市局制定了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和作业场所分级分类监督管理标准并试运行。深入开展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质量专项检查,实地检查建制村2462个。开展邮政领域扫黄打非工作,共检查收寄场所2526处,邮政报刊发行企业43家,报刊亭351处。认真开展邮政机要通信保密安全检查,累计检查网点456人次,做到了生产运行环节检查全覆盖,场所、人员、车辆全覆盖,运输邮路和投递道段全覆盖,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03份,检查通报17份。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8590人次,检查邮政营业场所2180处,下发整改通知书101份,约谈29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2件,罚款9.2万元。

四是邮政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建立了邮政市场监管效能评估机制。全面推进邮政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常态化运用,不断提升邮政执法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按照“三个清单一张网” “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快递市场清理整顿、快递服务质量整治及打击违法招揽加盟商等专项检查,依法开展集邮市场监管和邮政用品用具生产监制。全年共开展执法检查12507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68份,约谈164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43件,罚款137.28万元,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省局、唐山局就市场执法工作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六)强化队伍建设,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一是干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程序完成了11名干部调整选拔任用。开展了20**年度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并对20**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自查。扎实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干部提拔任用纪实、省局干部考察文书档案规范整理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复核等工作。

二是行业人才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全年5个批次6569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完成年计划119%,鉴定量居全国第4位。邯郸市第一财经学校、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分别开设了快递相关专业,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被国家邮政局认定为“第一批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行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地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并试运行。马军胜局长在《河北省邮政业安全中心组建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河北局主动作为,克难攻坚,申办工作成效突出、经验显贵。”县级邮政管理机构设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河北首家县级机构—邢台市清河邮政管理局的选人、挂牌等工作。

四是机关基础管理不断加强。进一步理顺省局处室职能,明确岗位职责和季度工作重点,并开展了针对性督查。健全完善了财务管理、会议管理、经济运行分析、服务质量通报、行业资讯专报等管理制度。协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就解决市局办公用房下发通知。目前秦皇岛、张家口局办公用房率先取得突破。新闻宣传工作质效不断提升,省局记者站被国家邮政局评为“先进记者站”,省局和衡水局2名同志分别被国家邮政局评为“优秀记者”和“优秀通讯员”。在省委办公厅组织的征文活动中,办公室获优秀组织奖,1名同志获三等奖。统计工作成效显著,被国家邮政局评为先进单位,1名同志被授予“先进工作者”。开展“美丽河北·最美快递员”推选展示活动,15名员工获“最美快递员”荣誉称号。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承办工作被评为良好等次。信访、档案、保密、督察督办、物业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同志们,20**年全行业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邮政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直相关厅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全行业近10万名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局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邮政业改革发展的领导和同仁,向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统筹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努力实现河北邮政强省宏伟目标

多次强调要坚持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协同推进。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好河北邮政管理系统党的建设工程和现代邮政业建设事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依规治党提供了制度利器和思想利器。我们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树立起来。要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推动邮政管理部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坚持“较真、务实、从严、共进”的作风,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邮政管理干部队伍。

我们要充分认识全会明确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推动全省邮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持续深化邮政体制改革,认真履行邮政管理职责,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公正监管、综合监管,着力解决好行业运行中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我们必须始终把促进全省邮政业发展作为伟大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客观总结邮政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刻认识邮政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邮政体制改革十年来,全国邮政管理系统坚持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在发展中形成了五大基本经验:树立“大邮政”理念,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邮政业发展道路;坚持“大发展”导向,不断解放和发展行业生产力;把握“大融合”关键,提升行业供给适应性和有效性;践行“大民生”宗旨,始终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大信念”不动摇,从井冈山精神等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河北邮政行业干部职工积极融入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建设,攻坚克难,不懈努力,行业改革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了企业自主经营、政府依法管理的邮政体制,“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加强了邮政快递与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流通转型和消费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保障了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健全了行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了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社会关注支持度持续提升,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持续显现;开展了“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风清气正、政令畅通的工作氛围基本形成,进一步激发了全省邮政管理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履职担当和负重奋进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上进心,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邮政行业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年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GDP增幅42.9个百分点和31.4个百分点,尤其是快递业务量六年来年均增幅达60%左右,快递业务收入占行业收入比重达64.9%;仅20**年9-12月,全省快递业务量完成3.9亿件,业务收入完成40.1亿元,分别占全年快递业务量收的43.4%和42.6%,月均达11%,高于全年月平均进度2.7个百分点。快递业务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继续超过传统业务,并继续呈增长态势。短时期内完成从小到大超常规、大跨越、跳跃式的发展。

当前,全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动力增强的良好态势,随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河北正处于发展跨越提升最为有力的时期,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市场预期不稳定,制造业投资低迷,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供给侧改革和治理大气污染任务艰巨繁重,将对邮政行业改革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中央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特别是从国家层面布局展开一批重大工程,将给我省邮政行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利好。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建设,对河北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将产生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将使我省与之相邻区域率先同北京融合发展,形成河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将加速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拉动我省临近区域加快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项目,为全省邮政业顺势而为促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创造了新机遇。

作出了“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黄金时期”的重大判断,为邮政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局深入学习的重大判断,领会国家邮政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综合研判省情业情,认为河北邮政业正处在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决胜期、转型提效的攻坚期、由大到强的加速期,既面临成长蝶变、脱胎换骨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

一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加快协同落实扶持政策的困难依然存在,园区建设征地难、快递车辆通行难、末端投递配送难以及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邮政管理部门职能需要进一步整合,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推动政策落地、补齐行业短板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是全省邮政行业快速增长态势不断显现,但制约发展的体制性瓶颈依然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有较大差距,竞争层次不高,发展基础不牢,城乡区域不协调、收投分布不均衡、交邮衔接不紧密,包装和车辆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被动适应特征突出,服务转型才刚刚起步等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加快释放发展活力、汇聚社会资源向主动引领型转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是全省行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升,但制约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企业有规模欠质效,有知名度欠美誉度忠诚度,有数量欠差异化层次化特色化,有一定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欠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收入利润率不高,量收增长不匹配,同质化竞争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邮政网络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快递企业基础仍比较薄弱,产业发展集聚度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提高发展效益、优化服务结构、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是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普惠程度迅速提高,但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中高端服务产品种类明显不足,低端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明显不高,基层基础管理工作明显不强,低价无序竞争愈发激烈,寄递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行业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亟待增强,迫切需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内控运营管理、夯实企业基础根基。提高服务种类服务层次服务质效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新定位,新起点,新征程。为落实中央对邮政业的新定位新要求,解决邮政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适应邮政业发展新阶段的现实需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国家邮政局党组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继续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思路,深化业务联动,汇集社会资源,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安全保障,加快转型提效,加快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强调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均衡,业内与业外的有机统一,以期推动行业迈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聚焦于业内、着力点在“做深做专”,寄递企业应该在揽投基础上,增强内生动力,向上下游产业链深度延伸,提供品种更丰富、质量更优质的服务;“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则侧重于业外、方向是“做大做强”,号召全行业突破绿色围墙、聚合各方资源,秉承“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思维,更好更快地破解和消除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

全省邮政管理系统要围绕国家邮政局党组的决策部署,落实“二十字”总体思路,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用大劲头,强力推进实施。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供给适应性有效性。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寄递服务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巩固全省邮政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拓展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一站式寄递服务。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健全完善仓配一体化模式,开拓快运、冷链等新服务品种。加速推进与现代制造业协同合作,服务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发挥“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作用。大力拓展国际寄递业务,推动服务跨境电商。延伸服务链条,拓展与信息、金融、保险、教育等第三产业的协同空间,实现服务品种多元化。提升供给效率,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应用,不断推进服务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协同信息化。

二是优化产业组织,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邮政企业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健全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加快实现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发挥网络和品牌优势,促进“两翼”协调发展,提高市场比重。支持铁路、民航等国有企业参与寄递市场,加强邮政业与综合交通运输的有效衔接,重点推进“绿色通道”建设、航班车次接驳处理与邮政快递网络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强化合作联动,凝聚行业发展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联动,落实国家保障邮政普遍服务、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邮政业投入,积极探索邮政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鼓励商业、社区、楼宇、交通站点等向邮政业开放资源,鼓励车辆装备、包装信息等协同行业为邮政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持电商、物流、仓储等相关企业参与寄递市场。支持大中专院校开设快递相关专业。注重舆论阵地建设,做大做强行业自有宣传平台,巩固和扩大社会影响力。引导各类媒体大力宣传邮政业发展成就,弘扬行业“诚信、服务、规范、共享”核心价值理念,积极传播正能量。

四是坚持普惠为民,促进行业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坚持以民为本,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寄递服务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不懈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干线运输和中转分拨的装备水平和运营效率,打造便民高效的末端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增强服务的功能适应性和城乡均衡性,促进区域均等、城乡普惠和消费公平。坚持不懈抓好质量管理,改善群众用邮体验,打造放心消费的样板示范。坚持不懈扩大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让更多关联产业从邮政业发展中受益,让更多商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邮政业创新中受惠。坚持不懈提升一线员工获得感,争取各方面理解支持,包容发展中的不足,让基层员工更加有归属感,更加体面地工作,拥有更多的尊严。坚持不懈推进邮政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全面推进包装材料绿色化,推动实现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全链条闭环管理,扩大可循环、可降解材料使用范围,减少有害材料和过度包装,促进行业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北贡献应有的力量。

五是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着力提高行业治理水平。以推动转型提效、保障寄递安全、促进公平竞争为重点,精准施策,持续促进邮政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企业转型提效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加快形成行业法治制度体系、实施体系和监管体系,有效防控各类风险。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全力强化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用户安全用邮责任和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监管“三项制度”,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的安全工作队伍。大力营造透明高效、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遏制低质低价恶性竞争,树立行业标杆企业,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实现优胜劣汰,让真正抓服务、强管理、惠民众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政策的关键一年,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效益”最为较劲的一年,做好全年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20**年全省邮政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求进、创新求进、实干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马军胜局长对河北的五条指示要求,以推动实施省政府《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主线,以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为目标,以保障行业安全发展为原则,以加强行业服务能力建设为基础,以深化行业“放管服”改革为中心,以强化行业监督管理为重点,以激发行业内生动力为关键,解放思想应常态,干事创业善作为,履职担当重实效,从严治党严紧硬,为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实现邮政强省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0**年全省邮政管理工作总体目标: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30%,力争完成260亿元,同比增长32%;业务收入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32%,力争达到19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快递业务量确保达到13亿件,同比增长44%,力争达到13.5亿件,同比增长50%;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40%,力争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45%。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收入比重,快递占比70%,邮政占比30%。普遍服务满意度、机要通信满意度、快递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消费者申诉率进入全国先进水平行列。

能力建设指标:全省村邮站数量达2.88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60%。推进快递企业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拣(拨)中心规范化、工作流程制度化建设,按照4:3:3的比例,从20**年到全部建设完成。农村快递网点按照4:3:3的比例,利用3年的时间实现行政村快递全覆盖。市本级分拣(拨)中心配置的安检机使用率达100%。全省建设800-1000组快递柜(箱),形成4-5万格口的服务能力。全年组建3-5家市级安全中心,全省11个市局全部建成远程监控平台。廊坊、石家庄、保定、邯郸建成快递物流园区。设立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第一根本,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在从严管党、治党中增定力、转作风、树表率。

围绕“抓党建强主体、聚主业强监督”,坚持 “从严治党、遵规守纪”不动摇,聚焦中心任务,服务发展大局,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活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保障。

一是强化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学习《准则》《条例》,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着眼打造“四个铁一般”的干部队伍,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制订省局党组工作规则、省局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落实省局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执行好廉政风险防控、纪检监察信访以及党费收缴、“三重一大”等系列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针对“四风”新动向,盯住节点、传导压力,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召开“七一”优秀党员、先进党组织表彰会。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干部述责述廉。建立纪检监察与人事财务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异地交叉综合大检查。

二是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精神的学习贯彻,组织党组书记、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活动。印发省局党组《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好阶段性总结。加强组织引领,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为重点,既严格日常管理又注重人文关怀,激发活力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严肃组织生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积极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到支部工作方法创新中,不断提高支部工作质量,推动党建工作创新。采取自建、加入协会或者联合建设等方式,推进非公组织党建工作,加强非公组织党员管理。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召开全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对全省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和安排布置。制订印发全省《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意见》。继续开展“寻找最美快递员”活动。开展网上创建活动,夯实“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基础。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培训,提升行业创建工作能力。持续推进“奋战十三五、传递邮政情、共筑中国梦”主题系列教育文化活动。以“哈叭气村脱贫工程”为牵引,做好定点精准扶贫工作。纪检与人事部门要分工协作,共同抓好行风政风建设。开展“三讲三比”活动,讲政治、讲大局、讲学习,比能力、比担当、比奉献,为全力推动邮政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加强“五个邮政”建设,在对接服务京津中快发展、提质效、强实力。

围绕“保态势、调结构、补短板、转方式、防风险”,坚持“规模发展、效益发展”不动摇,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着力推动全行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

一是发挥规划标准引领作用。加强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宣贯工作,细化分解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部门,强化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合力推进规划落实。组织编制我省首部邮政业地方标准《河北省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规范》。制订完成《河北省快递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国家、区域、省级规划与行业规划的衔接。落实《快递服务》标准和修订后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加强企业“学标、贯标、对标、达标”工作,规范服务行为。抓好安全设备配置、生产操作规范等两个强制性标准的落实。学习借鉴江苏经验,会同住建部门出台关于推进邮政服务用房规划建设政策文件。

二是推动重大政策落地实施。推动落实国务院61号文、省政府52号文以及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特别是省政府52号文件,要制订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推进时限,明确牵头部门。加强与商务、工信、农业、教育、住建等部门沟通协作,联合印发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快递服务制造业、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快递进校园进社区等政策文件。承德、廊坊要在上半年印发本地促进快递业发展实施意见,二季度末全省各市要基本实现快递三轮车统一管理,优化快递车辆通行环境。

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认真落实京津冀邮政业协同发展指导意见,组织召开京津冀快递集聚发展高端会议,谋划好河北快递产业“一带一网两支点”的空间布局,推动签署国家邮政局与河北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引导主要快递企业总部加快在冀投资兴业步伐,因地制宜建立各级快递物流园区。一季度建成邯郸省级快递园区,年内完成3—5家省级快递园区建设。依托石家庄、廊坊和保定等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陆运网络,建立仓配一体功能的分拣运输中心,推进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功能集聚发展。

四是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创新邮政普遍服务,支持邮政企业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充分发挥邮政遍布城乡的局所资源优势,拓展便民服务业务和领域,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城乡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不断提升邮政设施信息化水平,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继续实施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和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切实做好行业审查和监督工作,确保项目落地。进一步推动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支持邮政企业发展国际邮件寄递业务,发挥邮政服务跨境电商作用。

五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发改、交通、综治等部门以及省邮政业市场发展和维护市场秩序领导小组单位的沟通联系,找准切入点、融入点和衔接点,增加工作互动,实现互利双赢。落实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将快递业发展融入地方经济。推动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快递+特色农产品”示范项目,实现“一地一品”。推动快递服务制造业,培育推广“快递+制造业”示范项目,继续做好服务制造业项目库的建设工作。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民航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航空、铁路、公路绿色通道,畅通我省进出境邮件、快件的运输渠道,加强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邮政服务农村电商,探索 “农产品+大同城寄递”的区域服务模式,重点抓好村邮站和村邮乐购网点建设,在保障农村基本邮政服务的基础上,鼓励搭载便民服务。推进邮政、快递企业资源开放、平台共享,不断深化邮快合作。

六是深化交邮合作。研究推进融合发展的组织体系,实现联动发展。加强交通、邮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在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网络规划集中节点设计中统筹规划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和邮政营业网点建设。积极开展支线运输合作,鼓励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和邮政快递企业利用客运班车运送邮件、快件,开展支线运输合作,特别是利用市到县和县到乡镇的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摊薄、节省双方运输成本。共同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客运、邮政服务、快递服务查询系统和公众出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三)坚持安全第一原则,着力狠抓“三项制度”落实,在恪守红线底线中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重实效”,坚持“安全发展、安全生产”不动摇,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着力保障安全制度执行有力、安全管理防范有效、安全应急处置到位。

一是推动三项制度落实。推动落实“收寄验视、实名寄递、过机安检”基本制度,全面落实“两个强标”,从协议客户、网点收寄、零散客户三个层面细化“三项”制度的落实标准,规范协议客户安全管理,督促邮政和快递企业与协议客户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签定安全保障责任书。以安检机100%使用为重点开展“三项”制度落实的专项检查。

二是健全安全保障体制。加快安全中心建设步伐。省邮政业安全中心一季度正式运行。石家庄、保定、廊坊、邢台、唐山等市要争取地方政策支持,组建市级邮政业安全中心,有条件的市要在重点县建立县级邮政安全监管中心。督导寄递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条例》,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到位,并实现备案管理。

三是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一季度印发省级品牌快递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出台具体办法,形成“抓品牌、品牌抓”“抓属地、属地抓”“抓总部、总部抓”工作格局。制定《快递企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规范寄递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借鉴省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办法,研究制订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考核指标。建立安全检查通报制度,并纳入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通报制度之中。要做好邮政业应急预案的完善升级,20**年,省会局和邮政行业业务量排前5位市局的行业应急预案要上升到市政府层面,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充分发挥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完善相关考核指标体系,联合公安、国安、新闻宣传、工商等部门做好禁毒、反恐、打侵打假和化学品收寄等专项领域的寄递安全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互相通报工作情况。及时调查处置行业各类突发事件,落实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企业责任。

四是提升安全监管信息水平。结合“绿盾”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安全监控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为开展网上巡查、监控值守和应急指挥提供高质量的基础物理环境。抓好企业邮件快件处理场所监控设备的选点布局,确保实现重点企业网络的全覆盖。在重点城市的主要邮件、快件处理场所配备高清视频监控和音频设备,各市局全部完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邮件、快件X光机使用、员工分拣操作、旺季应对等工作实时监控。学习推广邢台局“互联网+监控”远程视频监控平台的经验做法,提高本地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和营业网点的实时视频监控覆盖率。20**年,邮政行业业务量排前5名的市局,要实现对分拨中心、营业网点的100%全覆盖;其他设区市至少要实现对50%以上分拨中心、营业网点的实时监控,并逐步提高覆盖率。

五是开展行业安全检查。开展寄递物品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干线运输车辆安全、旺季生产安全等专项整治和检查工作。组织全省安全生产异地交叉大检查。全省组成四个检查组,选派市局长任组长,制定检查方案,对全省11个市局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移交市局查处,该立案的立案,该整改的整改,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严厉打击利用邮件、快件实施涉恐涉暴、涉毒涉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大检查结束后,召开检查情况通报会,各组组长要汇报检查情况。在安全检查上,要形成企业自查、市局检查、交叉检查、省局督查的“四查”工作格局。

六是加强安全培训。省、市局要会同协会加强安全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逐步对全省快递企业安检机操作人员、分支机构负责人、分拨中心负责人的安全培训实现全覆盖,建立培训档案,督促企业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内部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上半年要联合相关部门完成对各主要品牌寄递企业专职安检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安检持证人员不少于200人。

七是抓好重大活动寄递安全保障。落实中央和省市九部门文件要求,加强与公安、国家安全、工商等部门的执法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党的、春节、全国全省“两会”和北戴河暑期邮路安保工作。落实工作要求,加强协调调度,督促企业做好“双11”等业务旺季期间的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做到有方案、有预案、有措施、有保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重大活动期间、恶劣天气期间、旺季期间行业安全稳定。

(四)坚持法治第一思维,着力突出“三个清单一张网”“双随机一公开”,在依法行政中规秩序、维权益、提效能。

围绕“发展与保障并举、规范与管理并重”,坚持“监管为本、依法行政”不动摇,推进法治邮政建设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着力增强全省邮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是推进依法治邮。组织召开全省依法治邮工作推进会。制订实施《河北省推进依法治邮建设法治邮政的实施意见》,明确依法治邮的基本原则与总体要求。编制落实省邮政管理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印发《河北省邮政行政执法手册》。组织开展全省依法行政教育培训和法律知识竞赛。制订《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建立重大行政执法审核机制,成立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集中会审。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和典型案例评析活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落实双随机抽查工作要求,推动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应用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执法效能评估机制。开展邮政机要通信安全运行“回头看”和 “扫黄打非”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纪特邮票,尤其是生肖票以及党的、建军90周年等重大题材纪念邮票发行情况的检查。配合国家邮政局做好20**年时限监测、普遍服务满意度、机要通信满意度调查等工作。继续深化市场清理整顿工作,针对“无证无照、非法加盟代理、超范围地域经营”问题,依法治理违法招揽加盟商、企业无证经营和末端网点不备案等行为。做好新修订的《集邮市场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虚假集邮票品、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

三是探索构建立体化的监管体系。探索省局和省会局监管一体化的途径和办法,加强行业监管工作的区域协作,建立市场监管与快递协会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既要明确分工也要通力协作,切实抓好省重点品牌企业总部管理。快递协会对省局、市局邮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有效补充,在服务行业发展、实现自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联内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邮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协会要积极融入到邮政管理工作中。加强邮政行政执法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及时通报系统使用情况。建立12305消费者申诉中心与业务部门协同执法工作机制。建立邮政、快递企业违法违规约谈制度。建立普服政企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完善邮政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调整监督员结构,力争做到县域全覆盖。开展“消费者体验”活动,发挥监督员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县级管理机构设置工作。

(五)坚持服务第一宗旨,着力推进 “三化建设” 和 “放管服”改革,在增强能力中讲诚信、重践诺、优服务。

围绕“讲诚信、重践诺、优服务、满需求”,始终坚持“服务宗旨、服务标准”不动摇,加强基础建设,增强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全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效率。落实审批时限承诺制度、邮政市场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制定邮政市场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把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相统一,把“放管服”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对许可类事项分类管理,加强流程再造和优化。充分利用视频监控、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既简政放权,又履职到位。

二是推动落实服务主体责任。实施放心消费工程。制定《快递服务管理规定》,指导企业改进服务质量。建立申诉与执法联动制度、快递服务质量联席会议制度、服务质量通报制度、服务质量约谈制度。进一步加强12305申诉中心建设,将服务管理职能延伸到市局。要比照安全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大中型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安全服务管理机构,小企业要配备专门的安全服务监督检查管理人员。

三是推进快递企业“三化”建设。制定《河北省快递“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拨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制度化”建设方案》,对快递服务各环节的操作行为用制度化的形式进行规范约束。在“三化”建设方面,要量化标准,明确目标,按照4:3:3的比例,到20全部建设完成。要适时召开“三化”建设动员部署会、现场推进会,及时组织对各市局和各品牌企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调研、督促指导,并下发通报,联合省快递行业协会制定“三化”验收评定办法,确保“三化”建设有序推进,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完成。

四是不断提升末端服务水平。深化“快递下乡”工程,结合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工作,将网点建设向重点行政村延伸。推广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市的有效做法,采取建立快递超市、依托第三方、利用村邮站、便民服务站等方式完善末端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推进快递“入区工程”“三进工程”和“快递下乡”工程。开展智能快递箱需求现状调查,制定建设和管理意见。

五是加快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行业打造核心价值理念,依靠先进理念凝聚人心,促进诚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分别由普遍服务处、市场监管处负责,邮政管理部门由机关党委负责。借鉴试点省经验,出台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相关办法,加强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识互动,推进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用户诚信。强化企业自律,实施品牌战略和质量战略。

六是注重发挥快递协会职能。省快递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理顺省市级协会关系,强化工作联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加强与省电子商务协会、省中小企业协会等兄弟单位的横向沟通,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加强企业调研,畅通信息渠道,为职能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积极探索快递协会与市场监管部门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快递企业安全服务、园区建设、智能信报箱(柜)建设、快递企业“三化”建设、品牌企业负责人考核、新能源车辆推广政策争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快递企业“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活动。协助做好非公组织党建、最美快递员评选表彰、职业技能练功比赛等工作。

(六)坚持效能第一关键,着力打造“五型机关”,在优化环境中转观念、强职能、提素质。

围绕“转职能、夯基础、提水平、强服务”,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树形象”不动摇,解放思想转观念、开拓创新勇进取,着力融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相关产业,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一是持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坚持以制度管理干部,以机制激发干劲,着力增强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努力做到讲政治、懂专业、作风硬、敢担当、善治理、政绩优。要强化责任担当,逐级签订行政目标责任书,加强督导检查。要着力做好年度公务员考核等工作,分别制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全体公务员考核办法,突出重点工作量化考核所占分值比重,努力选树正典型、建立正激励、凝聚正能量、树立正形象。要理顺机构设置,明确机关各处室工作职责、人员岗位职责,定编、定岗、定责、定量,做到人事相宜,人岗匹配。要明确省局和市局聘用人员数量、质量、待遇、管理等标准和要求,提升聘用人员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二是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邮政局《关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工作实施办法》,制定省局党组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认真掌握原则,准确把握条件,严格履行程序,做到选贤用才。制订我省《关于加强和改进邮政管理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意见》,明确拟提任干部持有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上出实招、下功夫。制订我省《关于加强和改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明确具体要求、资格条件,切实做好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和管理等工作。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省(区、市)局党组成员配备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市局要抓紧启动,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成员。制订《干部交流学习锻炼工作办法》,选配市局优秀人员到省局开展为期3-6个月的交流学习。

三是切实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组织召开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制订推进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11个市局开展职业技能初赛,组织好省级选拔赛,对参赛选手集中培训,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分解下达全年考试人数计划,组织做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按程序做好业务师评审工作。加强与教育部门联络沟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技能鉴定等方面做好服务。加强与相关院校的联系合作,发挥好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着眼于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组织开展专业性学习,制订省局处室学习制度,保证处室每周安排半天学习时间,适时组织相关处室结合专业工作开展集体授课。人事部门要认真审定省局全年培训计划,发挥好培训费用的把关作用。建立完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对所学专业符合工作需要、与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在学习时间上给予支持。

四是全面推进干部监督。组织召开全省人事工作会议,加强干部监督。人事部门和办公室要紧密配合,建立纪检监察、财务、干部监督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着力抓好干部监督管理,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加强省局机关和市局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管理检查,严格执行书面请销假、领导干部外出报备等制度。严格干部任免报备、审批等程序条件,对市局符合规定拟提拔的干部,应报省局人事处审核同意后方可启动。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规范工资津补贴管理,规范借调人员差旅及异地干部交流有关费用标准,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五是扎实开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要做到有规矩、有标准、有流程。建立党组研究审议决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各项财务支出审批流程,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财务分区检查工作制度,实施分区检查负责制,全省组成4个小组,各小组直接由省局党组管理,向省局党组负责。检查报告书或整改通知书等相关材料由市局负责人签字盖章并报省局党组或纪检组。要修订完善财务管理系列制度,规范财务各项审批流程。根据国家邮政局对省局的考核办法,制定我省《市级邮政管理部门财务考核办法》。建立市局预算执行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清理处置等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做好财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保证财务档案的真实、完整。省局财务预算要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制订全年支出计划,严格执行并按照执行进度完成预算。指导市局争取办公、安全、设备等建设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工作。

六是狠抓行业统计分析。制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开展行业统计大检查,确保应统尽统,数据准确,全面反映行业发展的态势。省市局要全面建立《邮政业经济运行分析通报制度》,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脉络,精准施策。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数据成因,把握市情、业情、局情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强化发展意识,本地区行业发展量收计划完成情况,纳入对市局的绩效考核。

七是突出强化新闻宣传。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充分发挥网站及新闻媒体在行业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持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强重大政策发布和宣传解读。做好《邮政业资讯专报》的编辑工作,及时推广经验,对标先进,借鉴提高。

八是继续夯实基础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基层调研,开展市情业情调研,各市局局长到所辖县调研不少于6次,省局各处室到市局调研督导不少于8次,要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要加强省市机关规范化建设,争创文明单位。要加强网站运行维护,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要加强督查督办、机要保密、信访档案等工作。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展望未来,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新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任务,我们必须敢于担当、勇挑重担;面对新愿景,我们必须激情实干、奋发作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进河北现代邮政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在此我代表省邮政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邮政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向邮政行业全体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的祝福,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工作顺利、鸡年吉祥!

谢谢大家!

篇12: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全省邮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我市邮政管理工作,部署20**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锐意创新,奋发有为,努力推动邮政业为铁岭振兴发展再立新功。下面,我讲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20**年工作回顾

20**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铁岭市邮政管理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与发展中心任务,贯彻依法治邮总要求,着力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15.46%;邮政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8.23%;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91.51万件,同比增长17.39%;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400万元,同比增长20.18%。

(一)转变服务方式,邮政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市邮政业“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完善,市邮政业“十三五”规划文本已全部编写完成,与发改、交通、服务业等部门进行规划衔接,邮政业“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已分别纳入市总体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服务业等专项规划。二是简政放权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国家局、省局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邮政普遍服务两项行政审批、快递分支机构名录核发、年度报告审核、快递业务许可申请和变更初审权限下放落实工作,同时,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快递企业许可准入、变更等流程进行网上提交审核,办理效率分别提高44%和57%。仅20**年一年就通过绿色通道方式核查企业30家,是13、14两年检查总数的5倍。三是公开两项清单。结合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市局以规范自身管理职权为抓手,重新梳理确定市局法定职权和企业禁止行,以目录清单的形式在门户网站公示;同时,下发到各企业,有效规范了政府依法办事行为和企业守法经营行为。

(二)提升普遍服务保障水平,促进地方城乡经济发展

一是邮政普遍服务向更广更深层次拓展。全市5处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网点实现全业务运营,各网点普遍叠加了代收、代缴业务,不但方便了当地群众,也实现了企业增收,为网点“建得起、立得住、用得好”探索了有效途径。村邮站建设取得新进展,村邮站总数达到1123处,实现了村村通邮目标。二是积极推动建设快捷高效、多元化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政企协同创建“邮农丰”服务品牌,建成集农村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电商服务、广告信息服务、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铁岭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三是尽责履职、严守两条“红线”,确保普遍服务质量达标。完成省局“两项审批”权力下放对接工作,确保企业不逾越未经审批擅自撤销营业场所和停限办业务两条“红线”。全面开展乡镇邮政网点服务达标检查、“扫黄打非”检查、邮政专用标识车辆检查、邮政机要通信日常及押运情况专项检查、邮票发行等系列监督检查活动,通过检查达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的目标。

(三)快递业安全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行业发展进一步朝健康协调可持续方向迈进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监管体系。督导企业建立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企业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增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能力。以提升政府监管效能为关键,全面实施“四个清单”检查制度,实现安全监管闭环管理模式,全年投入检查力量490人次,检查企业200个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13处,约谈企业3家,依法处罚5家快递企业。建立行业应急体系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组织全行业参加应急演练一次,市邮政业应急预案纳入到市应急体系。以部门联动为突破,在市综治办领导下联合市公安、国安等6部门成立市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综治考评体系,成员单位间责任分工明确,联合执法督导机制健全。联合市综治、公安部门深入一线督导企业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措施,市申通公司已经配备安检设备,市圆通公司、开原市和调兵山市快递企业也将购置安检设备纳入企业计划。二是行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野蛮分拣、露天作业、丢失损毁和投递服务不规范等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各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到乡镇村建站设点,延伸了“快递下乡”广度和深度。我市与国内重点城市间快递服务全程时限与相比缩短5.61%,快递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各企业严格落实《铁岭市邮政管理局20**年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方案》要求,切实加大人、财、物投入储备,实现全行业旺季生产“三不两保”工作目标。各企业针对丢失、损毁等消费者密切关注的投(申)诉加大理赔力度,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声誉,20**年共处理消费者申诉16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548元,消费者对政府和企业处理满意率全部为100%,申诉工作评比排名再次获得全省第一名。积极探索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配合市公安部门完成全市重点品牌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筛查核实工作。三是行业综合管理手段进一步丰富,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依靠先进技术,完成快递企业视频监控平台一期建设,市“四通一达”等重点品牌企业已与市局联网。市局机关党总支获批成立,理顺了市局机关对市快递协会党的组织的管理关系,更大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全行业干部职工向系统内各媒体投送信息、稿件,被国家、省级行业媒体采用稿件30余篇;市局微信公众号—铁岭市邮政管理局正式上线运营。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行业发展人才梯队。推动市协会与省职业学院达成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配合省局完成快递业务员从业资格考试和快递业务员技能大赛。

随着20**年的过去,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是邮政业广大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铁岭市邮政管理局党组,向关心和支持邮政业发展的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朋友,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全体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年工作安排

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以推进《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为主线,锐意创新、奋发有为,实现行业更快更好发展,确保“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

总体目标:20**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2.59亿元,同比增长6%;邮政业务收入实现3.07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快递业务量实现430万件,同比增长10%;快递业务收入实现6900万元,同比增长8%。

(一)深入贯彻依法治邮,促进规划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落实规划发布实施。完成《铁岭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布工作。全力做好国家、省、市三级行业规划宣贯。以邮政业规划纳入市交通运输、服务业规划为抓手,加强沟通协调衔接,促进行业借势而上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进一步融合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优化行业政策环境。以促进全省快递业发展意见出台为契机,积极争取、因地制宜尽快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实施意见,力争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性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法制建设。落实好《辽宁省邮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市级行政执法责任制及配套制度。依托国家局行政执法信息系统,规范一线执法人员行为、流程及裁量标准。建立市局法律顾问制度。探索推进铁岭地方行业立法。

(二)立足服务铁岭发展大局,保障普遍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思路推动邮政业务转型发展。利用好现有普遍服务基础设施搭载金融业务、保险业务、快递物流业务、“邮农丰”等业务,实现普遍服务惠民利政,拉动铁岭地方特别是“三农”经济取得更大发展。二是推广新城区综合客运枢纽站与邮政公司合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交邮合作,共享客运班车、乡村场站等基础设施,全面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质量,提升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贯彻落实《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监督管理。依法履行邮政局所撤销审批、停限办业务审批、邮政通信业务审批及相关备案职责。开展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达标、无着邮件处置情况、邮政“扫黄打非”、机要通信服务等监督检查。加强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监督力量,提升社会监督效力。

(三)强化安全基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三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标准要求,督促企业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配齐干线运输车辆、营业生产场地安全设备。加大企业制度建设情况监管力度。以市局指导-企业自查-上报备案-隐患整改方式帮扶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收寄验视、人员教育培训、应急预案及专项预案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对于安全生产麻痹大意的企业坚决给予依法处罚。继续发挥市寄递小组协作机制,联合相关部门推进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实现全市快递服务标准化建设评定工作目标,稳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按照《关于我市快递企业营业场所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参照《快递营业场所设计基本要求》,全面实现我市各快递企业网点服务标准化,基本解决露天分拣、丢失损毁、投递服务不规范等服务质量问题。配合做好省局组织的服务质量异地执法、交叉互检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执法检查、用户申诉、信访举报等联动机制,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机制。

(四)加强管理支撑体系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效能

一是加快推进县级监管机构组建。加快铁南邮政理局报批步伐,争取早日挂牌运营,增强县域行业监管力量。二是发挥好信息技术对于监管工作的促进作用。推进全市安全监管监控平台建设,市级企业网点集中联网接入率达到50%;加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信息系统培训力度,全面实现各企业许可变更、年报网上操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利用市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掘行业正能量信息,扩大行业正面影响。三是继续支持协会和协会党组织工作。发挥好协会桥梁纽带和服务会员作用,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技能竞赛、行业评比等活动。促进行业自律,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抵制恶意竞争行为,自我维护良好发展环境。

同志们,我们已经踏上了“十三五”的新征程,前景光明,任务繁重。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全面落实好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铁岭经济振兴再立新功!

篇13:全省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省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家局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20**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部署20**年任务,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全面加快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建设进程。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20**年主要工作与“十二五”时期总体回顾

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邮政业紧紧围绕国家局、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安全管理、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外联沟通、抓好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邮,提质增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动全行业扩规模、提质效、强实力;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恪守红线底线,着力保障安全制度执行有力,安全管理防范有效,安全应急处置到位;坚持监管第一责任,严格执法办案,着力维护全行业市场经营秩序、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监管效能;坚持服务第一宗旨,讲诚信、重践诺,着力提升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和形象;坚持法治第一思维,从严治党,提升发展软实力,着力创建“五型”服务机关,增强全省邮政管理部门执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把握新定位,奋发新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了全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年,全省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2.15亿元,同比增长17.06%;业务收入完成63.28亿元,同比增长20.43%,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26亿件,同比增长80.15%,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71.96%。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和快递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消费者对邮政管理部门申诉处理工作满意率为97.2%,对企业申诉处理结果满意率为95.7%,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优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发展布局。组织召开邮政业“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动员部署会,确定了“3+4”规划编制重点,并组织召开多次规划工作推进会、研讨会和论证会,同时,省局和各市(地)局积极主动将邮政业“十三五”规划与发改、交通、商务、工信等部门进行有效衔接,目前,全省邮政业“十三五”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也将我省邮政业发展规划“互联网+快递”等内容纳入其中。七台河市邮政业发展规划也纳入了该市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划之中,其他各市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已进入全面征求意见阶段。

2.加强汇报协调,营造发展氛围。省局多渠道、多方式、多次向胡亚枫副省长专题汇报邮政业发展情况,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促进邮政业发展利好政策。20**年全省邮政业的快速增长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宪魁为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点赞,陆昊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快递业发展,胡亚枫副省长出席年初工作会议和全省邮政管理系统推进依法治邮工作会议,张效廉部长出席全省精神文明建议工作会议,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全行业干部职工向邮政业大省目标迈进的工作热情和激情,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树立了行业形象,提高了行业知名度,从而营造了让社会各界了解邮政,关心邮政,支持邮政的良好氛围。

3.加快产业融合,改善发展环境。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快递行动计划》;省发改委印发《黑龙江省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20**年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将配送车辆标准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优化、与民航铁路公路联动发展、邮政服务三农、协同电商发展、农村快递配送网络建设、末端配送设施建设纳入全省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之中。其中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合法终端配送,下放快递法人企业、分支机构行政许可审批层级及尚志、拜泉等7个试点县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等三项工作已纳入20**年度行动计划中;贯彻落实省发改委《关于当前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实施意见》,明确邮政管理部门“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支持大型快递企业在机场建设专用或公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在我省有条件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中心区”等职责;充分发挥交通与邮政各自优势,加大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衔接,深化交邮融合取得了新进展;加强与工信委联络沟通,出台《黑龙江省关于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省综治、安全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联合省综治、交通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全省物流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积极与省财政厅联系协调,申请拨付20**年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级配套基建投资款项,确立了邮政管理部门保障监督的地位和作用。哈尔滨局争取市财政拨付10万元行政执法专项资金。牡丹局争取市“万人评百科”专项奖金2万元。绥化局为庆安中通快递争取到2万元的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快递车辆通行政策,牡丹江局制定了《牡丹江市快递行业电动三轮车管理办法》,绥化局、鹤岗局联合综治等部门出台《邮政和快递专用车辆运行管理实施意见》并举行了发证仪式,为解决全省电动三轮车通行难带了好头。

(二)增强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快递“三化”建设。制定《黑龙江省快递“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拨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制度化”建设方案》,召开“三化”建设动员部署会、现场推进会,及时组织对各市(地)局和各品牌企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调研、督促指导,并下发通报,联合省快递行业协会制定“三化”验收评定办法,通过检查验收,标准化营业场所达到519个,完成计划的116.6%,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双鸭山、绥化等市(地)计划完成率均超过100%;形象化营业场所达到65个,完成计划的108.3%,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双鸭山等市(地)计划完成率超过100%;规范化分拨中心达到39个,完成计划的100%,各市(地)均按计划圆满完成本年分拨中心规范化工作;376个营业场所及分拨中心实现了生产流程制度化,占计划的112.9%,其中,齐齐哈尔、双鸭山、伊春推进效果明显,均超额完成本年度计划。

2.推进“快递下乡”工作。制定《黑龙江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的实施方案》,采用7种建设模式、3种运营模式推进“快递下乡”工作。召开推进会、现场会,联合省重点品牌快递企业负责人赴齐齐哈尔、佳木斯、伊春等多个市(地)乡镇进行督导,各企业立足服务农村电商和末端配送,拓宽渠道,布局设点,有序推进,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快递下乡网点数5153个,快递网络服务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77.27%。其中双鸭山市“快递下乡”建设工作成效显著,42个乡镇全部建立快递网点,8个重点品牌快递企业进驻全市各乡镇,覆盖率达90.48%。佳木斯局利用乡镇城郊线路客运车辆作为运输手段,开展快递与客运运输双向合作。联合市郊区农委,采用“农邮对接”新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快递企业合作,使绿色农产品富硒大米依托快递网络“走出去”。

3.推动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一是加强村邮站建设,制定了《全省村邮户箱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全年新增村邮站3129个,超额完成了国家局下达的305个建设任务。哈尔滨副市长批示要求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推进村邮站建设。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牡丹江市绥芬河、海林县,鸡西市虎林、鸡东县各行政村全部建成村邮站,做到村村通邮。二是推进信报箱建设,哈尔滨、大庆、双鸭山、伊春、大兴安岭局与建设、规划、城管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居民住宅楼房信报箱建设工作的通知》。全省补建信报箱23303户,新建55856户。

4.空白乡镇补建局所运转良好。全省仅用3个月时间圆满完成105个补建网点竣工率、运营率双百目标,被国家局授予冲刺突破奖和攻坚克难奖,大庆、绥化局获得地市级优秀集体奖。在后续局所运营中,针对局所配套不规范、产权转让不明晰等遗留问题,省发改委(黑发改经贸〔20**〕56号)文件明确要“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设施网络,鼓励邮政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鼓励、引导、推动邮政企业开放共享补建局所设施资源,打造“代字号”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全省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绥棱县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依法治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1.坚持依法行政。一是成立了“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黑龙江省行政执法审核小组”、“黑龙江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小组”,对全省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二是在全国第一个召开全省推进依法治邮工作会议,规范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建立了行政执法联合联动工作机制,搭建多部门执法协作平台。三是积极沟通将《黑龙江省邮政条例》的修订工作纳入《省政府20**年立法工作计划(草案)》项目之中。四是先后制定印发各类行政执法制度18个,实现了全省邮政行政执法闭环管理。汇编印发《黑龙江省邮政行政执法手册》,首次向邮政企业印发了《邮政普遍服务依法行政内容的告知》。五是开展案卷评查工作,从案卷的内容、证据采集、法律适用和执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查,加强了邮政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化管理。六是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完善联合执法工作体系、创新执法形式、丰富执法手段、严格执法程序等,行政执法工作成效明显,全年行政执法共立案120起,处罚金额45.8万元。其中,违反普遍服务标准3件,处罚3.2万元;违反两条红线1件,处罚6000元;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2件,处罚4万元;擅自停止办理邮政普遍服务业务1件,处罚0.6万元。快递服务质量监管类12件,处罚9.25万元;快递企业安全监管类59件,处罚9.7万元;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类39件,处罚18.15万元;邮政市场秩序类1件,处罚5000元;其他类2件,处罚4000元。

2.加强普遍服务监管。一是将邮政普遍服务两项行政审批下放至市(地)局。全省共有6个非普服新增场所备案,215个备案场所信息变更,11个暂时停限办业务备案,24个恢复办理业务备案。二是组织开展邮政机要通信专项整治行动。省局普服处联合哈尔滨局首次对省邮政公司的哈尔滨邮区中心局、机要通信局、邮资票品局开展了无着邮件、机要通信、邮票发行的综合性行政执法检查。三是做好邮政业“扫黄打非”工作。全年抽查邮政收寄场所652个,检查邮政报刊亭190家。四是各市(地)局开展了空白乡镇补建邮政局所运营、县域邮政普遍服务达标、邮政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机要通信保密安全、法定汇兑业务开办等专项检查,全省共检查邮政营业场所1496个,走访市区、县城、乡镇的单位和个人用户6515个,普遍服务行政处罚金额7.8万元。五是全面完成邮政企业分支机构更名换牌工作。全省13个市(地)、69个市(地)辖区、63个县(市)的邮政公司新牌匾更换完毕。六是开展专用标志车辆执法检查。下发了《关于规范邮政专用标志车辆信息核查备案工作的通知》,哈尔滨主管市长专门作出批示,哈尔滨局联合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开展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车辆27台次,查出五台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立案2起,处罚4万元。七是在全省开展邮政机要通信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邮政特殊服务的监督管理。

3.加强快递市场监管。一是优化快递许可流程。指导各市(地)局建立“绿色通道”,企业申请材料总体精简55%。二是做好简政放权,快递企业增设分支机构和备案工作下放市(地)局,办理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三是在全省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快递法人企业、分支机构专项规范整治行动,处罚金额15.3万元,清理快递企业无证经营网点635个,规范整治后新增网点739个,全省整治行动完成率达113.17%。四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月,分4个区域组,由4个市(地)局一把手任组长的邮政业安全服务异地交叉大检查工作,共计检查41个邮政营业网点、21个邮政投递局所、32个邮(快)件处理场地和79家网络型重点快递企业网点,检查问题58个,立案22起,处罚8万元。五是妥善处理用户投申诉,邮政业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12305邮政业申诉中心共受理消费者申诉874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7.24万元。六是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全年检查2391次,检查单位2455个,出检人数6640人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16次,下达整改通知327件,下达行政处罚113件,处罚金额38万元。20**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1位。绥化局在全国市(地)局中排名第9位。七是按照20**年下发《黑龙江省网络型快递企业负责人制度》要求,在建立省级品牌企业负责人制度的基础上, 20**年,在省局积极推动下,由27家省级品牌企业直接授权建立了市(地)级品牌企业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黑龙江省快递市场监管,强化了企业经营主体责任,提高了落实执行力,形成了政企之间的沟通联络长效机制。八是开展快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出台《20**年快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检查企业638次,查处服务质量问题466个,处罚金额3.3万元。九是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成立黑龙江省寄递渠道安全领导小组,将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列入《20**年全省综治(平安龙江建设)工作要点》。同时加强寄递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开展面单集中销毁工作,各市(地)局组织快递企业集中销毁过期快递详情单89吨。十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省局和哈尔滨局实现了12家企业的16个分拣中心视频、手机客户端同步实时监控。13个市(地)局全部建立了视频监控平台系统。鹤岗市区所有网点全部接入鹤岗局视频监控平台。十一是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邮政市场监管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邮政市场监管效能,促进了邮政市场健康、规范发展。十二是快递行业协会督促企业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发挥了服务、协调、自律职能。

4.圆满完成“双11”旺季保障工作。及时召开旺季服务保障动员会议进行部署,组织召开媒体通气会,举办全省快递企业运能合作签约仪式,成立督导组,加强旺季“前、中、后”期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工作检查等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全省“双11”期间寄递渠道安全畅通。胡亚枫省副省长对“双11”旺季快递服务保障工作情况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并给予高度肯定。

(四)转变作风,加紧队伍素质提升

1.一手抓“三严三实”,一手抓重点亮点。一是全省邮政管理系统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上率下,省局、市局党组书记同步讲党课,并积极开展各专题研讨活动。同时按照省委要求开展“应常态、增信心、强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省上下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正能量,营造了风清气正、公道正派、政令畅通、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促进工作开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邮政业业情调研”活动。省局党组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接地气,与干部职工、与用户消费者面对面,通过座谈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状况,系统掌握发展情况,科学引领全省行业发展。三是制定了督察督办制度,省局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并季度总结安排,此做法得到了马军胜局长“黑龙江局季度计划、季度总结、梯度推进的工作模式好”的高度肯定。

2.一手抓领导班子,一手抓后备干部。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市(地)邮政管理局领导班子建设方案及干部考核办法、重点任务年度目标解析,极大激发了全体干部真抓实干、务实重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省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黑龙江省市(地)邮政管理局副职领导后备干部和中长期培养对象初步人选推荐报送工作的通知》,研究确定市(地)局副职领导后备干部7名,市(地)局中长期培养对象初步人选5名。组织开展全省干部交流工作,制定出台了《全省邮政管理系统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干部队伍交流工作,全年共交流干部34人次。

3.一手抓内部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一手抓外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20**年全年邮政管理系统培训计划,分批次举办财务、纪检、人事、执法、统计、新闻宣传等各类人员培训,全年培训278人次。指导省快递协会组织三期对全省快递企业各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培训350人次。组织全省110多家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的2894名快递业务员在哈尔滨、佳木斯、鸡西三个考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五)发展为要,加倍真抓实干求进

一是开展统计大检查,规范统计口径,堵塞了跑冒滴漏,做到了应收尽收,应计则计。二是开展分支机构专项整治,全省新增分支机构723家,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三是建立全省经济运行通报分析会议制度,为行业发展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在电子期刊《邮政市场监管》第9期头版报道肯定了我省20**年快递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哈尔滨局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牢牢扭住邮政市场监管这一中心,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经验交流。五是建立品牌企业负责人管理制度,下达量收指导性计划,重点对照安全服务、落实管局各项重点工作等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其总部。六是省局将业务发展量收指标纳入市(地)局领导班子重点工作考核,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七是积极推进快递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有序推进“快递+”规模发展。八是通过快递“三化”建设,提升了营业窗口服务创收能力和基础设施能力,通过发挥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中心“12305”与行政执法衔接联动机制作用,建立了企业投申诉通报制度和服务质量分析制度等,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品牌创收效应。九是企业自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乡镇、进农村、进仓储、进商场、进园区、进厂矿等,积极开展大客户营销,增加了业务收入。十是加强行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服务专项整治,有效规范企业服务行为,积极引导企业由以价格为核心的同质化竞争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转型。十一是省局与省协会联合开展“提质增效,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行业内形成移位晋档、创优争先、提质增效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快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从严治党,加重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强化“两个责任”。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挺在前面。签订《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党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等系列制度办法,加强干部管理,切实把反腐倡廉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纪检监察分区互查制度,制定了《全省邮政管理系统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检查工作组划分及工作办法》及工作方案,开展纪检异地交叉大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分区财务会审制度。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党组书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以及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权限、追责情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区域组建、联合组建和组建行业性党组织等方式,稳步推进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目前已成立快递企业党组织10个,91名党员全部纳入管理。

(七)凝聚共识,加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步伐

省局成立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全省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会,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处室、文明个人和青年文明号的创建,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服务规范、文明执法、安全和服务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有效赋予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的内涵。我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走在了兄弟省市的前列,在全国20**年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发言。联合省快递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评选“最美快递员”活动,联合团省委和省人社厅举办“振兴杯”黑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与黑龙江团省委联合举办黑龙江省首届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竞赛。省局荣获“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标兵”。各市(地)局、各市(地)快递协会开展爱心送考,免费邮寄爱心包裹和送温暖慰问快递员、爱心救助、爱心驿站、“一帮一”扶贫解困活动。哈尔滨局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局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目前全行业基本形成了全员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人人践行“4S”核心价值理念的浓厚氛围。同时,为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树立新形象,省局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荣获全国“20**年度邮政行业先进记者站”荣誉称号,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邮政业发展进程中高速发展、稳步提升的五年。国家局审时度势,正确分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规律和监管特点、国情业情,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依法治邮,提质增效,坚持安全为基、服务为上、管理为本,有力推动了全行业实现了超常规、大跨越、跳跃式的发展,正在由邮政大国向邮政强国目标挺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邮政业发展,省政府领导多次对邮政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坚定了全省邮政业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五年来,行业活力全面迸发,产业融合日益紧密,业务量收高速攀升,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能力稳中有升,快递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省邮政业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期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发展规模呈现出创新驱动的有力态势。与“十一五”末相比,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1倍和2倍,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5倍和3.5倍。目前,全省共有30个快递品牌,法人企业240家,分支机构1901个,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626个,全省邮政行业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其中快递从业人员15837人。产业协同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村邮站累计达到3393个,补建空白乡镇邮政局所105个,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寄递时限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服务标准。快递发展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高。20**年全省快递业务收入连续10个月增幅排名全国第一,全年增幅排名第二,收入绝对值增加8.94亿元,与前8年发展规模持平,全省快递业正向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迈进。“快递下乡”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快递下乡网点数累计5590个。快递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时限准时率相对稳定,有效申诉率逐年下降,旺季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加强。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快递营业场所标准化、分拨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制度化建设效果明显,有效增强。省邮政公司总体规模在全国排13位,20**年国际邮政小包业务全国排名第7位,EMS国际业务收入全国排名第21位,增幅排名第2位,对俄电商包裹出口量已占国内对俄电商市场份额的33%。初步形成3家年营业收入超11.4亿元、5家年营业收入超7.8亿元的快递企业集群,占整体市场份额的89.9%。全省快递企业进一步加大网络布局力度,“向下、向外”步伐明显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省邮政管理系统坚持“五个坚持、五个着力”、“四进四并”的发展思路,全行业发展明确了新目标,精神呈现了新风貌,创新增添了新动力,格局形成了新常态。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加大行业宣传力度,有效解决车辆通行、末端投递、人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邮政业发展、支持邮政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们深入推进依法治邮,着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省、市(地)两级邮政管理机构均实现了职权法定,行业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推进联合执法,加快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本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流程、便捷高效的原则,省局将31项职责下放到市(地)局,实现了执法重心下沉。切实加强行业安全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夯实安全基础,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十二五”期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公道、正派”的良好生态。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抓重点,盯节点,保持定力、加大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兴安岭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努力锤炼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品质过硬的邮政管理干部队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从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非公快递企业党组织建设全面完成。

实践证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国家局党组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交通运输厅正确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邮政行业广大干部员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省局党组,向关心支持黑龙江省邮政业发展的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朋友,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全体干部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向邮政大省迈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若干重大任务举措。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做好20**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就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对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具有重要作用,将在引领新常态中又一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从全省面临的经济形势来说,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有利因素看,一是国家将继续给予我省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二是“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就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供给竞争优势的领域存在重要机遇。四是在市场意识、市场化程度和各类市场主体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差距,靠缩小差距挖掘潜力还有较大空间。五是人才资源丰富,可释放增长潜力的领域都有人力资源支撑。

今后五年将是邮政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决胜时期,是我省向邮政大省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既要充分把握有利条件,更要清醒认识严峻挑战。

一是行业发展将高位运行,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任务依然艰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服务业占比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全国邮政业规模到将突破万亿,全省邮政企业业务总量将达到38.5亿元,业务收入将达到45.47亿元,全省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将达到3.38亿件,业务收入将达到59.9亿元。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区域不协调、收投分布不均衡、交邮衔接不紧密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覆盖率有待提升,“最后一公里”难题有待解决,包装和车辆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寄递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迫切需要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企业规模将快速扩张,但粗放性问题凸显,提升供给适应性和有效性的任务依然艰巨。“十三五”时期,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但全省邮政网络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快递企业基础仍比较薄弱,量收增长不够匹配,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满足个性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多层次用邮需求。随着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迫切需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力度,提高邮政业服务供给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引导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动力转换,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流程再造,丰富产品体系,提升管理效率,推动模式转变,提高国际运营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寄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三是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但协同性亟待加强,推动政策落地、补齐行业短板的任务依然艰巨。国家、省委省政府对邮政业高度重视,赋予更高定位,给予更高期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互联网+流通+快递”行动计划》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社会各界对行业发展给予了更多包容理解。但快递车辆通行难、园区建设难、末端投递难以及安全基础薄弱、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补齐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互联网+”邮政业为发展方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盯目标不放松、引领发展不停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我省向邮政大省迈进。

(一)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扩大邮政业的有效供给

在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全面开放、全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和全省经济下行趋势有所缓解的背景下,必须把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行业从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引领型转变。推进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创新邮政普遍服务提供机制、支持邮政企业改革;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利用信息化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发展能力。通过协同攻关,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数据分单、数据派单、运载工具、智慧仓储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智慧邮政”建设。推进产品创新。提升冷链快递、高端快递、精准弹性投递等寄递服务能力,拓展仓储、金融、保险、通关、货代、解决方案一体化等增值服务。推进模式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深化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融入智能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等制造业新领域;加强与农产品电商及原产地的合作,打造生鲜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二)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补齐邮政业的发展短板

协调发展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收派均衡、交邮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后劲。依托黑龙江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竞争层次、科技含量,着重在产业联动、系统服务、跨境寄递等方面形成示范打造标杆。持续推进“向下”工程。提升农村地区网络的均衡度和稳定性,支持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的合作,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下沉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分拨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运力与综合服务平台投入,逐步缩小农村地区快件收派比差距。推动邮件快件处理中心、运输通道等建设;健全陆运网络,提高邮件快件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比例,提升运输作业效率。推进高铁快递发展,形成稳定便捷的邮件快件铁路运输通道。

(三)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促进邮政业的低碳环保

将“绿色邮政”融入美丽龙江建设之中,服从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不断完善行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营造绿色发展政策环境。引导企业推广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倡导用户适度包装,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管理。创新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包装箱、总包袋的循环利用。引导企业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运输周转速度,提升运输装载率。淘汰落后老旧车辆,推广使用节能新车型。鼓励封装容器“袋改箱”,加快标准化、绿色化装载工具的推广应用。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四)坚持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增强邮政业市场竞争力

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丰富开放发展内涵,推动邮政业开放向纵深拓展。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倒逼内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支持邮政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优做强;引导优势快递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借助“龙江丝路带”建设,支持企业加大与境外寄递企业合作力度,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寄递业务,大胆探索快递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提升邮政业普惠水平

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加强“普惠邮政”建设,提高邮政业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解决邮政普遍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切实提高基础服务质量,提升便利程度,延伸服务深度,扩大覆盖范围,有效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基本寄递需求。有序推动邮政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邮快合作,提高邮政基础网络利用率,积极推进普遍服务供给。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的新型流通模式。鼓励快递大众创业,带动增加就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基层员工待遇,让行业员工更加有归属感,更加体面地工作。

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为基”,持续深入推进“安全邮政”建设。要突出预防为主,从事后处置向主动管控转变。要落实“三个责任”,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用户自律、社会支持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要坚持科技引领,完善并发挥好监控平台和安检设施的作用,推动寄递安全工作。要加强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面对“十三五”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反腐败成果,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我们要坚持以民生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邮政业在引领新常态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全面建成与黑龙江省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三、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全省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稳中求进、持续求进、创新求进、实干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推进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和邮政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加注重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优化政策环境,更加注重增强普遍服务能力,提高质量水平,更加注重调整快递业务结构,实现规模效益,更加注重提升邮政管理运行效能,建设“五型”政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真抓实干,提质增效,转观念,转作风,转职能,应常态,融常态,在常态,干常态,以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和邮政大省目标而努力奋斗。

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完成61.24亿元,同比增长17.43%;业务收入完成71.33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7亿件,同比增长35%,力争40%,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3亿元,同比增长28%,力争33%-35%。邮政、快递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保态势重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并抓好政策落地实施,全力推动邮政业调结构,扩规模,提质效

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和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紧密结合省政府有关重大利好政策,做好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等专项规划、部门规划的衔接,并将规划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安排中。大力开展各项规划的宣传贯彻,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为抓手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完成邮政业“十三五”规划上报及发布工作。

二是继续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我省《促进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并印发落实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争取与一家或几家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发文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互联网+快递+X”行动。抓好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委文件、“互联网+流通”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积极与省商务厅协调联动,制定出台快递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意见,联合召开快递行业协会与电子商务协会发展研讨会。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联络,采取产品对接的服务方式,有效解决快递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与城建、国土等部门衔接沟通,推进哈尔滨和部分市(地)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民航、铁路、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开辟快件安检“绿色通道”,鼓励条件成熟邮政、快递企业适时推广高铁快件和电商快递班列,推动解决快递电动三轮车通行问题。筹备召开沿俄边境市(地)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快递)发展研讨会。推进交邮深入融合。将促进“交邮合作”相关政策纳入全省《促进快递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发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管理系统,加强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监督管理。引导快递企业加强与哈飞汽车、哈轻卡等物流专用车企业对接合作,按照省领导批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成本、补短板”入手,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运输周转速度,提升运输装载率。推广节能环保车辆,引导企业使用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运输车辆。

三是以深化改革促进邮政企业服务创新。支持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利用好乡村两级网点、站点,搭建邮政企业与农村电子商务合作服务平台,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并协商当地政府部门负责网点装修、设备投入、平台建设技术支持和土特产品供给以及邮政企业负责场地提供、人员培训和产品寄递等事宜。

四是提升快递创新能力。启动“快递进校园”试点工作。落实《智能快递箱投递服务管理规定》,在哈尔滨高等院校率先推广“智能快件箱”运营服务、指导快递企业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经营,在校园、社区、商区内超市搭载快递便民服务站,推动项目建设和试运营工作有序开展。规范快递末端服务站经营,统一规范全市快递末端服务站标识,将快递末端服务站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快递下乡”推进质量,推动“快递+”特色农产品,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与快递业融合,督导快递企业选择试点乡镇,推广集中运输、分拣、投递作业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强监管重安全,着力完善应急工作体系建设并抓好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全力保障邮政业实现“三个100%”到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联动执法检查到位

一是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和办法,并与干部任用相结合,强化对各级干部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督促推动各类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兵把守,切实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强化依法治理,夯实安全基础,深化行业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加强督促检查,要层层落实检查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广泛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等方式,突出暗访暗查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行为,坚决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资源,构建全方位的普遍服务和市场监管体系。推动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降低服务和监管成本。有机结合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12305申诉服务工作,完善举报处理机制,畅通社会公众举报渠道。

三是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工作体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充实安全监管力量。继续强化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整治。成立省级安全监管中心,各市(地)局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安监工作,逐步形成以省安全中心为主、各市(地)安全中心协作的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监督指导寄递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安全管理台账,配备专职安全员,对企业安全机构和安全人员变更实行备案管理。加强品牌快递企业总部管理,督促各品牌企业负责人履职管理。推进省、市(地)级处理中心、营业网点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重点市(地)企业网点集中接入率达到60%以上。推进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安全检测、应急处置等装备配置。发挥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协作机制作用,修订和完善《邮件、快件寄递安全管理考核评分内容标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物资装备和队伍建设。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寄递安全热点舆论引导。

四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督促邮政、快递企业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依法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邮政行业安全信息报送规定》,切实提高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开展“3.15”快递面单集中销毁行动。

五是建立市场监管与快递协会联动工作机制。积极研讨制定省局与省会局一体化监管路子和办法,加强衔接联动,既要明确分工也要通力协作,切实抓好企业总部管理。快递协会对省局、市(地)局邮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有效补充,在服务行业发展、实现自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外联内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邮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协会要积极融入到邮政管理工作中。

六是做好重点时段和服务旺季的应急保障工作。对旺季、重大节日安全保障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做到有方案、有预案、有措施、有保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重点地区、重大活动期间的寄递渠道安全平稳畅通。

(三)讲诚信重践诺,着力加强专项服务整治并抓好“两标”的有效落实,全力提升邮政业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形象

一是提升普遍服务能力。推动邮政企业加强邮件分拣处理能力建设,健全普遍服务末端网络,创新投递模式,提升包裹类业务的处理、运输和投递能力。继续推进村邮户箱工程,20**年新建村邮站3340个。打造邮政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快递企业、邮政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推动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邮政“三农”服务站等平台办理(代理)快递业务,促进城乡间、乡村间快件集中运输和投递。推动智能信报箱的安装、使用。

二是提升快递服务能力。巩固快递“三化”建设成果,将“三化”建设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工作、《邮政业安全生产配置规范》宣贯工作、寄递渠道安全清理整顿工作相结合,增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的能力。

三是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快递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失信企业信息发布体系,做好后续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工作,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违规寄递处罚警示制度。

(四)严执法重办案,着力聚焦热点难点重点并开展多途径、多渠道、多方式的专题执法大检查活动,全力维护邮政业市场经营秩序,用户合法权益,公民通信安全

一是加强普遍服务监管。依法履行局所撤销审批、停限办业务审批、经营邮政通信业务审批和邮票发行相关审批职责。开展《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培训。开展农村地区普遍服务达标检查、重大题材邮票印制销售检查和经营邮政通信业务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价格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省邮政公司建立联系会议和通报制度。优化社会监督员结构,组织社会监督员开展“消费者体验活动”,强化社会监督效果。

二是加强快递市场监管。有机梳理优化许可审核流程各个环节。加强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注销管理。继续推进快递企业经营范围规范和清理工作,打击违法招揽加盟商、企业无证经营和末端网点不备案行为。扎实开展寄递渠道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物品信息登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邮件、快件实名收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用户身份核对和信息登记,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市(地)以上大型处理中心安检设备全部配置到位。加强集邮市场和邮政用品用具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虚假集邮票品、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行业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服务异地交叉大检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检查措施,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配合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深入隐患排查,堵塞安全漏洞,认真贯彻落实反恐怖主义法,依法严厉打击利用邮件、快件实施涉恐涉暴、涉毒涉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贯法规重规范,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并强化行业执法监督,全力推进法治邮政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增强邮政业管理的管控力、执行力和影响力

一是加快推进条例修订及机制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哈尔滨邮政条例》的立项,争取尽快出台。与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沟通,做好《黑龙江省邮政条例》的调研、修订工作,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邮政、快递企业,争取人大建议、政协议案。并积极争取邮政服务“三农”、路桥费减免及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编制普遍服务地方标准,修订《黑龙江省邮政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建立立案审查工作机制,成立立案审查工作小组,继续开展执法培训、案例剖析、案卷评查和执法会审工作,并做好通报。按照“三个清单一张网”要求,对外公布省、市局“三个清单”,全面加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夯实制度基础。制定《黑龙江省邮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出台《黑龙江省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草案)》、《黑龙江省艰苦边远地区邮件传递时限标准(草案)》,推进《黑龙江省邮政条例》的修订。

三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通过为企业送法上门,培训、研讨、案例分析、案卷评查、模拟办案等多种方式,提高邮政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效果。

四是提升执法效能。建立邮政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完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与市场监管工作衔接联动机制。加大对企业消费者投诉处理人员业务指导力度。完善衔接流程,优化案件转办统计制度。及时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发挥信息技术支撑,强化系统应用,统一“线上、线下”执法数据。加强全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举办全省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交流培训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六)转作风重清廉,着力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并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力加强邮政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邮政管理队伍和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衔接联动机制建设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指导,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夯实思想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守土有责,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立纪检监察与信访、财务、干部监督管理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基层纪检监察异地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指导市(地)局开好20**年民主生活会。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强对重点工作考核和学习培训。领导干部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和“停不得”的使命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监管能力。建立干部履职制度,严格工作纪律,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形成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联合省工会开展全省邮政业职业技能大赛。召开职业技能鉴定会议,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积极推动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工作,分批次组织我省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加强与高等院校沟通,在人才引进培养、技能鉴定、课题研究、专家咨询等方面推进校企合作。继续开展“提质增效、争先创优”劳动竞赛。

五是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密切联系群众、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做好行风热线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召开“最美快递员”表彰会,树立先进典型,把行风建设工作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向社会展示邮政业良好形象。

六是持续提升支撑服务能力。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在全省范围内有步骤推进县以下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强信息化建设,出台《黑龙江省邮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推进重点工作季度通报和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制度执行,开展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签发督办单。开展统计专项检查,确保许可企业数量与纳入统计系统数量相符。全面完成全省邮政业业情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举办新闻宣传培训及办公室综合管理培训班,出版《普遍服务社会监督员杂志》,注重向行业和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扩大行业影响力。

七是加强财务管理。继续落实财务分区负责人和财务会审等各项制度,开展会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开展财务分区检查通报并跟踪问效。开展举办全省邮政管理系统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培训班,组织开展全省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并进行通报,建立省局本级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

同志们,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定位开启新征程。20**年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全面落实国家局党组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迎接挑战、坚定信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苦干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在落实执行上狠下功夫,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再攀高峰、再鼓干劲、再创辉煌,奋力谱写黑龙江邮政业新 篇章,为全面建成与黑龙江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而努力奋斗!

篇14: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执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区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总结20**年工作成绩,部署20**年工作任务,督导落实“三项制度”、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向着新疆工作总目标砥砺前行。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内容。

一、2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邮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新疆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邮,深化创新驱动,筑牢安全基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行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截至目前,地区共有邮政营业场所71处,平均服务面积17656.44平方公里,平均服务人口61万人。已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共计67家,其中法人企业9家,分支机构58家,具有基本分拨功能中心3处,快递末端网点已增至19处,地区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88人,派送车辆达93辆。

20**年,阿勒泰地区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6928.59万元,同比增长14.98%;阿勒泰地区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518.88万元,同比增长12.52%。20**年,阿勒泰地区快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82.06万件,与20**年同期相比,快递业务量增长36.42%。20**年,阿勒泰地区快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38.62万元,同比增长44.44%,快递业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达7.55亿元。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为地区邮政业“十三五”开局顺利做出了贡献。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党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工作持续深入

一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细致。7月1日,干部职工共同学习“七一”讲话精神;7月15日,带队组织全体14名干部职工前往位于市党校的地区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警示学习教育;7月28日,向全局人员作了题为“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主题演讲;8月4日,阿山书记前往哈巴河县阿克齐镇解放东路社区所管辖的两户全年共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7次警示教育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3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纪党章知识测试;1-12月,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共计15次,对单位人员婚丧喜庆事宜事前事后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共计上报2人次事前报告;做好党员帮扶工作,单位两个领导干部共计与6名基层困难群众结对帮扶;认真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11月7日、11月24日,阿勒泰局全体人员分两批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加郎阿什村11户哈萨克族村民完成结对认亲,干部均自掏腰包为结对认亲户送去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需品,共计1837元。贫困群众家中开展与基层群众交朋友活动。1月31日、2月1日,20**年驻村队员提前入村开展各项工作,并组织了对困难群众、20**年驻村队员的新春慰问。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1.落实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每周向地区廉政网上报纪检监察方面的信息1篇;每月按时组织党员干部参与自治区纪律委员会与监察厅开展的“廉政微考堂”知识测试。2.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积极开展明察暗访,坚持不懈纠“四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3.11月7日,开展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完成支部换届,刘跃著同志当选为第二届支部书记;发展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12月,组织6名党员参加地区党员干部远程在线学习培训1-3期培训班。

三是作风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我们从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事关地区的稳定、新疆的稳定和全国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努力克服编制少、人员紧张、行业管理任务重等困难,下派2名驻村工作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宣传教育、集中整治、反恐维稳,认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为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二)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是统筹“十三五”开局起步情况。阿勒泰局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对“十三五”期间阿勒泰地区邮政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工作进行认真研究,深入调研,目前已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准备发布实施、规划解读和相关培训工作。

二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情况。1.强化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2.强化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对青河韵达、福海申通、北屯申通、北屯圆通、哈巴河韵达、布尔津申通6家不严格执行实名收寄制度的快递企业予以了行政处罚,共计罚款1.7万元。3. 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着力推动《若干意见》落地实施情况。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向地委、行署汇报工作,并向行署上报《关于促进地区快递业发展的请示》,聚焦意见涉及的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快递市场环境、改进快递车辆管理等多项政策点,争取重视和支持。

四是持续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做好空白乡镇补建局所运营检查工作,全面完成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设施以及机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年累计完成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质量专项检查84人次,检查乡镇邮政普遍服务网点21家次,发动邮政特邀监督员督查企业网点X家次,向邮政企业下发检查结果通报3份,整改问题8条。2.加强营业场所标准化建设,对阿勒泰市、北屯两地多次检查在社区、校区、商区等公共场所配置的智能包裹箱的运营情况,充分利用已经安装的2组智能快件箱1组32格口共计72格口智能快件箱,宣传智能快件箱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推动智能信报箱(信包箱)试点应用,本地邮政公司计划今年再新增12组智能快件箱,切实保障当地群众的用邮权利。

五是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监督情况。1.阿勒泰局三次赴现场了解补建网点设备配置及人员配备、业务开展等情况。抽查的萨尔托海邮政所、阿尕什敖包乡邮政所、克孜勒希力克乡邮政所、库尔特乡邮政所、阿热勒乡邮政所共计5处补建网点全部正常运营。2.按时开展机要通信监督检查。春节后由我带队,对哈巴河、布尔津、吉木乃等县的邮政机要通信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5月26日,对北屯-阿勒泰邮路干县的机要运输车辆进行了半途拦截抽查,8月,对全地区机要通信网点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全年共组织邮政机要通信检查40人次。3.解聘3名因工作原因不能继续担任监督工作的监督员,聘任了3名新的特邀监督员并更新了网上系统信息;组织8名监督员赴乌鲁木齐参加了20**年全疆邮政行业特邀监督员培训班;对福海、布尔津、哈巴河新聘的监督员进行了强化培训。4.完成邮件全程时限监测工作。6月14日,完成对阿勒泰市、青河县、哈巴河县邮件时限监测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整个监测工作持续1个月,共从3个测试点发出378封测试信件,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测试任务。5.配合区管局完成对邮票发行监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好邮票发行监管信息化工作;对邮政企业邮票发行工作人员进行了《邮票发行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宣传指导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利用本地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上宣传集邮、用邮知识;联合当地工商、消协等部门,建立消费者申诉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6.开展邮政企业末端网点服务年专项活动。完善邮政末端网点基础建设,充分发挥邮政末端网络覆盖优势;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网点运营方式转变做好铺垫;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向复合型营业方式转型;树立邮政普遍服务业务新形象,促进百年老邮政完成复兴。

六是强化邮政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情况。1.规范监管制度和监管程序。在邮政普遍服务监管方面,建立健全了覆盖网点、人员、车辆的相关监管制度,规范审查工作二次检查程序,严把“两条红线”。2.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建立了普遍服务质量量化分级制度,将城区和农村地区普遍服务内容区别开来,通过检查科学反映本地区各网点真实服务水平。3.运用多样化监督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合理安排专项检查及日常检查计划,让执法活动贯穿全年、覆盖无盲区,同时追踪执法后续处理工作,不给邮政企业留监管漏洞。4.充分发挥邮政监督员作用。利用各县市监督员熟悉本地环境的天然优势,对全地区企业运营行为进行监督,填补了邮政管理部门执法力量薄弱的短板。

七是切实保障行业安全发展情况。1.明确安全目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20**年工作会议上,与寄递企业签订了《20**年度阿勒泰地区邮政业安全责任承诺书》。2.及时向辖区邮政、快递企业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寄递安全“三项制度”的通知》《20**年阿勒泰地区寄递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同时积极与地区综治、经信、工商、商经委、公安和国安开展4次联合执法检查,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3.在元旦、春节、儿童节、端午节、20**年新疆邮政业“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天山行”活动、“全民禁毒宣传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三节三会”和全国“两会”等重大时间节点和专项活动期间,扎实开展各类执法检查活动。截至12月份,累计出动各类快递执法检查430人次,检查邮政、快递企业532家次,共填写检查表123份,下达整改通知书98份。4.认真开展快递企业分支机构备案和法人企业设立现场核查工作。在开展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法人企业或快递企业分支机构申请变更为法人企业的核查工作时,要求申请人必须配置能够满足其进出港快件过机安检的X光机。截至20**年12月,地区快递企业已累计配置51台X光机,其中,9家独立法人企业安检机配置率达100%,3处分拨中心安检机配置覆盖率达100%。5.严格要求申请企业要有健全的寄递安全、安全生产、人身安全、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以及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安全措施。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受理。6.认真开展阿勒泰地区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工作,并按时将每季度申投诉处理情况向辖区寄递企业做出通报。截至12月底,累计处理用户申投诉185起,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达10420.3元。

八是深入实施“快递下乡、进团场”工程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情况。1.阿勒泰局加大与经信委的沟通协调力度,优化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环境。2.部分快递企业积极在乡镇、团场设立网点,特别是青河县农村电商转运中心5月起正式运营,获得当地政府每年10万元补贴,切实保障“网货快递下乡”和“绿色、特色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3.目前设立吉木乃口岸国际邮件交换站工作已纳入地区重点工作督查范围,采取月报制实时上报进度。

九是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情况。1.协调相关部门加快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制造业等关联产业的政策研究,促进邮政业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农村电商快递发展。2.支持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效率。3.向行署上报《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的请示》。4.推广电子运单应用,加快自动化分拣、智能化服务等技术设备应用。

十是夯实支撑基础工作情况。1.加强财务、人事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完成20**年部门决算工作和国有资产决算工作;向地区财政申请以前年度罚没收入全额返还入账;完成资产清查和清退租用公务车辆工作;完成20**年度对地委、行署、交通局、公安局、安全局《中国邮政快递报》赠阅工作;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顺利完成20**年新录用3名公务员参加地区公务员初任培训、转正定级工作;认真开展人事档案自查、工资变动审批与20**年工资预算工作、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测算、因私出国(境)证件、手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违规兼职取酬集中清理工作、“优亲厚友”问题专项自查工作;完成9名公务人员信息国家邮政局人事管理系统录入工作;组织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5批次30人,培训12人次。2.做好邮政行业统计报表审核、催报工作。每月20日前按时完成简报分析和发布链接。3.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月报送各类政务信息170余条,一季度、二季度在全疆邮政管理系统新闻工作中排名靠前。4.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局机关地区文明单位复验工作、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模范单位创建工作。3月,荣获团结路街道20**年社会优秀精神文明单位表彰;4月,开展首届地区邮政行业最佳快递企业微信评选活动,中国邮政集团阿勒泰地区分公司获8000票认可;认真开展“美丽阿勒泰?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倡议、“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一元捐”、“六一”慰问中学生、“端午节”慰问三矿工地农民工、“金山助学”“与基层困难群众交朋友”、组织观看电影为地区残疾人献爱心等各类爱心资助活动,募捐爱心基金4000余元。5.加强工会、团组织管理。认真参加地直团委、市团委和工会组织的各类爱心活动,5月,阿勒泰局纪检组长、副局长刘跃著同志荣获地区“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入选全地区先进榜样。11月,阿勒泰局办公室获得20**-20**年度地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称号。12月,阿勒泰局通过地区精神文明单位复验,获得地区党委信息调研工作先进单位表彰。按时收缴党费、团费,全年共计收缴党费、团费合计3000余元。

二、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地区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执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以“互联网+”为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关于促进阿勒泰地区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阿勒泰地区邮政业“十三五”规划》,突出抓好行业安全监管和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督导企业落实“三项制度”、更加注重行业持续稳定、更加注重产业联动融合、更加注重推进政策落地,向着新疆工作总目标砥砺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两准则、三条例”等党内法规,重点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推动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厘清责任清单,层层分解任务,级级传导压力,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尽好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责任。强化监督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查处违纪行为。

二是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建设,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系列活动,形成良好政治氛围。强化队伍建设,大兴学习之风。注重人文关怀,激发活力、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创新支部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党支部工作质量,使党支部切实成为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载体。严格党内监督管理,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二)统筹把握全局,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放管服”工作。根据区管局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个清单”编制工作。推动落实快递企业同一工商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一照多址”政策,加强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

二是发布、衔接、落实规划。发布《阿勒泰地区邮政业“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强与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等地方重点专项规划的衔接。印发“十三五”规划贯彻实施分工方案,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推进机制、规划任务与年度工作计划衔接机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的落地实施。

三是贯彻落实重大政策。协调成立阿勒泰地区促进快递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地区行署《关于促进阿勒泰地区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牵头单位,细化职责,制定任务分解方案,形成推动快递发展的联动机制,促进实施意见全面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横向交流,推进邮政业与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协同发展。

(三)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一是促进邮政企业服务创新。着力创新邮政普遍服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根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打造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推动邮政到农家工程。推进邮政服务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农产品+大同城寄递”的区域服务模式。持续发挥邮政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和网络优势,拓展便民服务领域和内容。

二是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推广数据分单、数据派单等实用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包裹柜和智能快件箱,促进服务智能化和应用便利化。倡导推广使用中转箱、环保袋、笼车等设备,逐步提高重点品牌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四)严格依法行政,全心全意打造放心用邮环境

一是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监管。继续严把“两条红线”,严格落实两项审批管理规定。大力宣贯新修订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对修订后的《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检查。开展党报党刊投递服务质量及见报率调查。开展机要通信安全运行“回头看”专项检查。继续开展农村地区普遍服务达标检查,不断加强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监督管理。依法履行邮票发行销售监管职责,做好党的、建军九十周年等重大题材纪念邮票销售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特邀监督员和行业媒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工作。

二是强化邮政市场监管。深入做好快递服务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提升快递服务质量联席会议制度,督促企业健全快递消费纠纷企业内部处理机制流程。依法开展许可管理工作,优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办理流程,严格审批时限,严守安全底线,依法做好快递许可企业网上年报等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违禁物品违规寄递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寄递行为。针对刷信、违规分拣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对快递企业参与电商刷信行为的防范打击力度。

(五)全面加强安全监管,构建完善行业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国家邮政局和新疆邮政管理局关于寄递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寄递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统筹部署、全面防范、突出重点、源头管控”的原则和“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目标,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不断完善寄递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召开联席会议,定期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寄递企业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台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寄递安全责任追究机制,采取 “上追一级”的寄递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对企业违反寄递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和上一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双追责,双处罚”,确保我区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和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二是深入落实“三项制度”。狠抓企业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制度,认真执行新修订的《禁止寄递物品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法》,严厉查处未经验视直接收寄行为。全面实施实名收寄制度,严格执行用户身份查验、核对和信息登记,确保用户信息可录入、可查询、可核对、可追溯。继续督促指导各企业安全检查员自行组织或交叉开展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继续推动X光安检机的配置和规范使用,要求企业必须设立固定的受过专门培训的安检机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检机操作标准,切实发挥安检设备作用,提高全行业对邮(快)件的过机安检能力。今年,地区邮政管理局将联合地区有关部门对企业过机安检情况,尤其是各企业分拨中心和处理中心过机安检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深入贯彻实施《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流程管控。围绕安全强制性标准落实情况,开展“平安寄递”专项整治和寄递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工程。继续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寄递渠道反恐、禁毒、“扫黄打非”、打击侵权假冒等专项工作。

四是强化应急保障工作。加强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应急值守,做好全国两会、党的等重大活动期间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全力做好“双11”、“双12”等快递业务旺季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指导邮政、快递企业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企业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着力强化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严防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六)坚持服务大局,大力促进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结合邮政管理工作实际,聚焦总目标、盯住总目标、落实总目标,以总目标为总纲、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安全惠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坚持发展惠民,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深化行业改革,促进阿勒泰地区邮政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坚持暖心惠民,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邮政到农家工程。四是坚持扶贫惠民,助推邮政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五是深入开展“访惠聚”活动,完成好维护社会稳定、建强基层组织、拓宽致富门路、开展思想教育、办好实事好事、推进脱贫攻坚“六项任务”。六是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七)强化服务支撑,增强行业发展持久动力和活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和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事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继续严格贯彻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加快快递人才培养进程,做好20**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作。贯彻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实施行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持续提升支撑服务能力。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扎实做好门户网站季度自查工作,确保政府网站信息更新准确、及时和实用,方便群众查询。继续加强统计检查和培训,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加大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向区管局和地方投稿。做好保密、后勤服务等工作。

三是突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参加第三届“寻找最美快递员”活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行业先进典型,宣传邮政行业“4S”核心价值理念,释放正能量。积极参与“奋战‘十三五’、传递邮政情、共筑中国梦”主体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注重基础,重在平时,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向地委、行署和相关部门报送行业政务信息,主动参加地方行风热线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展示邮政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大力组织开展工会文体活动,增强邮政管理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行业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同志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各项工作已经明确,行业管理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地委和新疆邮政管理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为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篇15:全省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省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总结20**年暨“十二五”时期全省邮政管理工作,部署20**年各项任务,创新发展,砥砺奋进,谱写辽宁邮政业“十三五”发展新 篇章。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20**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20**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省邮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局部署,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加快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坚持依法治邮,加强创新驱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75亿元,同比增长26.2%;业务收入76.76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9%。其中,完成快递业务量2.47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32%。

(一)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显著优化

一是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完善,全省和各市邮政业“十三五”规划文本已全部编写完成,形成了“1+14”的邮政业规划体系。省、市局积极向地方政府报告行业发展情况、社会作用和发展建议,与发改、交通等部门进行规划衔接,邮政业“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已分别纳入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等专项规划。大连市中心城区邮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二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城市配送、促进物流业发展等实施意见,建立了物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电商快递转运和分拣中心建设;大连市政府斥资800万元启动安监平台二期工程,辽阳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沈阳、大连、盘锦、葫芦岛等市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占地2万平米的营口市快递园区已投入使用,地方邮政行业发展获得新的利好。破解终端配送难题有新进展,沈阳、大连市局为快递配送车辆核发车辆通行证,大连首批30台新能源快递车辆投入使用,并为符合条件的自带车辆核发快递标识。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制定《关于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沈阳、营口等市在推进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邮政快递业服务水平,完善农村邮政物流配套网络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积极组织20**年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大连市已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和地方财政按照1:1提供资金补贴。联合工信等部门争取产业联动扶持政策,出台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方案,促进快递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深化交邮合作,50台邮政运输车获得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用政策。推进航空快件“绿色通道”建设项目,顺丰速运公司桃仙机场航空快件分拨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日吞吐快件量达10万票。

(二)法制建设有新举措,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是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修订并发布《辽宁省邮政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深入宣贯落实《邮政行政执法信息公开规定》《邮政市场行政执法重大案件督办制度》,体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执法原则。推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保证了执法程序、依据和处罚的合法性。通过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组织“以案说法”培训,进一步规范了邮政监管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办案程序,改进了执法方式,转变了执法作风。

二是简政放权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国家局的总体部署,将邮政普遍服务两项行政审批、快递分支机构名录核发、年度报告审核、快递业务许可申请和变更初审权限下放到市局,实现了省市两级审批工作的平稳交接,政府服务企业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材料由22项减为9项,准入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5个工作日。

三是政务公开渠道更加畅通。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责任与要求,明确了省、市局政务公开工作原则、范围、程序、方式和监督保障措施。完成了省、市局政务公开系统升级工作,集中开展了系统后台补录和数据迁移工作。开展了14个市局网站互查,以及省、市局网站和政务公开系统集中检查活动,圆满完成国务院首次政府网站普查工作。

四是支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鲅鱼圈、东港、宽甸、桓仁、大洼、盘山、绥中、岫岩、抚顺、新宾、阜蒙、朝阳、康平、北镇、庄河等15家县级邮政管理机构获得国家局批复同意,有14家县级监管机构正式挂牌运行,大连市还成立了市级邮政业发展中心。全面完成了地市快递协会组建工作,“三位一体”的市一级邮政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三)普遍服务保障有力,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

一是普遍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全省141处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网点全部开业运营,实现了乡镇普遍服务功能全覆盖。辽宁局在全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中荣获“攻坚克难奖”,锦州、朝阳市局和5名同志分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村邮站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建村邮站7573处,村邮站总数达到8028处,实现了全省村村通邮。大连市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升级建设智慧型村邮站322个。颁布实施辽宁省《邮件全程时限》标准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标准,为进一步保障公民的通信权利增添了依据。

二是普遍服务监督更加到位。完成了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审批、开办、撤销等相关备案工作。对无法投递邮件和无着邮件处置情况实施了专项检查。加强了对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的监督管理。完成了信报箱检查和“一检查、两调查”工作。全年共开展普遍服务监督检查4109人次,检查营业场所1332处;开展邮政普遍服务社会监督活动1035人次,邮政普遍服务质量评价指数达98.67分。

(四)快递能力得到提升,服务质量日益优化

一是快递终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建立乡镇快递综合服务平台、快递网点共建、委托第三方代理、便利店代投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全省乡镇快递服务全覆盖。引导快递企业、第三方企业加大智能快件箱投入,全省投放智能快件箱800余处,总格口近4万个,覆盖了沈阳、大连等城市重点区域,快递终端服务水平获得提升。

二是服务转型升级进程加快。《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和《快递营业场所设计基本要求》落实取得新进展。修订了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推动新“国标”落地取得成效,全省达标快递服务网点达595处。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邮政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诚信体系建设框架、建设路径和具体措施。

三是快递服务质量整治效果显著。印发了《辽宁省20**年快递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野蛮分拣、露天作业、快件丢失损毁和末端投递服务不规范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到依法查处。组织开展了异地联合执法检查,强化执法力度,共立案118件,罚款67.2万元。

四是快递旺季服务保障有力。印发了《辽宁省邮政管理局20**年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方案》,督导企业提前完成物资、人员、资金等的储备,实现了“两不三保”工作目标。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2293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8万余元。结合申诉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了对企业的业务指导与考核。经过转办和调解,申诉案件全部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五)联合机制不断巩固,行业安全得到保障

一是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联合省公安、交通、海关等九部门成立了寄递渠道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共同组织开展了联合检查。落实十五部门文件要求,集中开展了寄递渠道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全面实施收寄验视,加快实行实名收寄和过机安检等工作。大连市政府投资450万购置17台X光安检设备,对全市快递企业分拨中心快件进行集中安检。

二是强化了安全监管工作。下发《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邮政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四个清单”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调整了邮政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成员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落实《辽宁省邮政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企业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14家承担区域管理职能的企业和处理(分拨)中心全部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落实邮件、快件安检措施的通知》及《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关于推进〈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将《规范》纳入了快递企业市场准入许可条件。

三是开展了安全治理行动。印发《邮政行业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及时堵塞了安全漏洞。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化工类产品寄递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全省定点收寄化工类产品企业台账,全面掌握了全省寄递渠道危化品安全监管的风险防控点。组织开展了危化品泄漏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是圆满完成重大活动邮路安保任务。顺利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大连达沃斯论坛的邮路安全保障工作。组织企业签订安全保障承诺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大连、盘锦、鞍山、营口等重要寄递路由结点城市进行了督促检查。开展了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实物测试,在沈阳、大连多个城市进行实物测试161次。联合公安、国安、安监出检1055人次,检查企业581家,发现安全隐患141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76份,立案24起。

(六)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基础管理不断夯实

一是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完成20**年度公务员、机构编制和工资发放统计工作。落实了中央和国家局有关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组织了市局局长轮训和调训,完成新录用公务员招录和初任培训工作。开展了省内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全省持证上岗人员累计达到11634人。贯彻落实《邮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加快推进邮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全省8家院校和1家企业申报了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推进。印发了《20**年全省邮政管理系统纪检监察工作要点》《中共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党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对“不严不实”问题进行了深度自查,联系负面典型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开展落实八项规定,防止“四风”反弹专项检查,取得良好成效。印发《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全省邮政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了与共青团组织的合作。积极推进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全省非公快递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三是监督预算编制,财务管理明显强化。强化对市局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圆满完成了全省邮政管理部门20**年度部门决算、住房改革支出决算工作。配合财政专员办开展了预算监管工作。开展纪检监察专项审计工作,对全省14个市局进行了集中检查,坚持问题导向,通报财务检查情况,组织专题培训,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整改。指导市局做好县级机构经费使用和管理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县级邮政管理机构组建和开局运行。

四是新闻宣传工作更上新台阶。两次组织了全省新闻宣传培训会议,加强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宣传工作激励考核机制,表彰了优秀新闻宣传集体和个人。围绕“快递改变生活”主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行业正向宣传,提升了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全省行业信息共上报稿件1195篇,国家局纸媒采纳70余篇,国家局网站采纳百余篇,中央电视台经济栏目、新华社辽宁分社、中国交通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我省快递发展、普遍服务等工作进行了报道。我省连续三年被国家局评为全国邮政行业优秀新闻宣传记者站。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邮政业发展迅猛的五年。全行业紧紧围绕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发展目标,全力推进辽宁邮政业转型、升级,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实现了全省邮政业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邮政行业发展潜力有效释放的五年。行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增。邮政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分别增长2.2倍和2倍,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5倍和3倍。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15906个。普遍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省普遍服务网点达1697处,新建村邮站8028处,服务满意度提高4.6个百分点。快递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省快递服务网点达1311个,各类快递物流园区13个,快递下乡实现全覆盖,旺季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邮政行业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法治体系得到完善。《辽宁省邮政条例》于20**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省级立法走在全国前列。《沈阳市邮政管理条例》、《大连市邮政条例》分别于20**、20**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立法的颁布实施立足保障邮政普遍服务,扶持快递行业发展和强化寄递渠道安全,对促进地方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策环境得到优化。出台《关于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辽宁省物流业发展提速计划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全省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营口市关于促进我市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营造了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良好政策氛围。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邮政行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的五年。普惠邮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联合省发改委推进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项目进程,整修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49处,改造危旧县局房1处,购置邮政普遍服务车辆22辆;落实全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辽宁省141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网点已全部开业运营,实现空白乡镇补建局所竣工率100%、运营率100%的“双百”目标。

“十二五”期间,是全省邮政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的五年。政府监管得以保障。全面完成全省地市邮政监管体制改革工作,14个市级邮政管理机构于挂牌成立,15个县级邮政监管机构于20**年成立,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坚持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三严三实”各项工作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各项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行业自律得到强化。全省14个市级快递协会全部成立,省、市快递协会团结广大会员企业,努力做强、做优快递服务,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社会监督不断延伸。调整充实邮政特邀监督员队伍,邮政社会监督工作重心下延到县乡一级和城市边远地区,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有效弥补了市局监管力量不足。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局党组正确领导,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全行业、全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党组,向关心和支持邮政业发展的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朋友,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乘势而上,实现行业发展新跨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邮政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攻坚时期。按照国家局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把握机遇,狠抓落实,实现行业发展新跨越。

一是坚持邮政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依法治邮,推进简政放权,创新邮政普遍服务提供机制、市场监管方式。推进智慧邮政,发挥平台作用,深化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制造业新领域。

二是坚持邮政业协调发展,构建均衡发展格局。继续推进“快递下乡”,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处理中心、运输通道、接驳场所等功能区与交通枢纽同步规划建设,促进航空、高铁与快递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是坚持邮政业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环保。推广使用节能新车型,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合理配置各类运输资源,提高铁路、航空在邮件快件干线运输中的承运比重,加快运输周转速度。

四是坚持邮政业开放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开通“辽满欧”直达国际班列的良机,推进国际快件处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带一路”信息网络。抓住建设沈阳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葫芦岛泳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契机,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寄递业务,推进辽宁产品出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百姓用邮。

五是坚持邮政业共享发展,提升普惠服务水平。加强对边远地区、农村地区普遍服务的业务覆盖,鼓励企业包容发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邮政普遍服务,逐步推进邮政基础网络设施的便利共享。推动快递网络共建共享,加快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利民的快递骨干网和末端投递网。

面对“十三五”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加大简政放权,推进改革创新,落实转型升级,加快人才培养,释放发展活力,增强整体实力,夺取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最后胜利。

三、20**年工作安排

20**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行业发展改革的新征途上起好步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预计完成86.25亿元,同比增长15%;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87.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3亿件,同比增长34%,业务收入完成49.5亿元,同比增长25%。

(一)坚持依法治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一是推进规划发布实施。完成《辽宁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布工作。做好《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辽宁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宣传与实施工作。以国家、省邮政“十三五”规划发布为契机,围绕省局贯彻实施方案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加大组织力度,把握工作节奏,落实阶段性进度。以邮政业规划纳入省、市发展规划为抓手,推进规划落地工作。围绕全省和14个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加强沟通协调和衔接,推进邮政规划内容与省、市发展规划同步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支持。推动促进全省快递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重点工作分工,强化跟踪落实。结合各市快递业发展形势,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争取地方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建设普惠邮政的保障措施。省、市两级邮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局提出的建设普惠邮政的工作目标,从政策层面探索落实的保障措施,提出跨领域的工作思路和保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是加强法制建设。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法制建设,落实邮政业各项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落实《辽宁省邮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市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及配套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报备和定期清理。加强执法监督,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各市局要配合地方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门,积极推动邮政地方立法工作。省、市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二)保障监督并举,提升普遍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引导邮政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农村发展的新需求,充分发挥补建局所网点网络优势,积极叠加便民业务,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益。支持邮政企业与快递企业进行创新合作,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持续推进村邮站建设工作,提升农村地区邮政服务水平。推动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参与住宅楼房信报箱验收工作。通过监管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方式,规范代理经营邮政通信业务服务模式。

二是做好邮政普遍服务监督。贯彻落实新版《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加强邮政普遍服务执法。依法履行邮政局所撤销审批、停限办业务审批、邮政通信业务审批和仿印邮票图案审批及相关备案工作职责。开展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达标、无法投递邮件和无着邮件处置情况、重大题材邮票印制质量、经营邮政通信业务合规等监督检查。加强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监督管理。抓好党报党刊投递服务和义务兵通信监管。继续完善社会监督力量,提升社会监督效力。

(三)创新转型并重,助力行业发展

一是拓展创新快递服务。加快落实《快递服务制造业工作方案》,积极培育服务制造业的示范性项目。启动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着力开发“快递+”特色农产品,打造快递服务农村电商示范点。指导大连市局做好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试点工作。推广电子运单应用,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70%以上。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扩大智能快件箱应用范围。加大农村网点建设,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确保乡镇快递服务网点的覆盖率、稳定率,提升农村快递末端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全力提升服务品质。以行业标准化、规范化为目标,以品牌企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为抓手,继续推进全省快递服务标准化建设评定工作,进一步落实《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快递营业场所设计基本要求》,提高标准化营业网点达标率。完善快递业诚信体系考评体系,开展快递业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建立健全执法检查、用户申诉、信访举报等联动机制,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机制。

三是优化城市收投环境。推进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快递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着力解决快递车辆城市通行难、停靠难、作业难等问题。继续推进“快递进校园”工程。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电子商务跨境业务发展。推动沈阳、大连等城市航空快件优先配舱、优先安检、加速通关的“绿色通道”建设。

(四)保障行业安全,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完善安检机制。认真贯彻反恐怖主义法,联合综治办、公安、国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快进度、严格标准、落实责任、强化督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措施。继续发挥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协作机制作用,联合做好寄递渠道反恐、禁毒、打击侵权假冒等工作,推动寄递安全属地化综合治理。实施“绿盾工程”,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市场监管、安全监控中的应用,推进全省安全监管监控平台建设,重点市(地)企业网点集中联网接入率达到50%。

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将执法检查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保障体系;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完善邮政市场监管工作季度通报制度,加大对市局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力度。继续组织开展跨区域、交叉互查等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提升市局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三是全面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贯彻落实《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工作优化方案》,强化服务职能,优化服务流程,实行网上年报;推进邮政市场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强化规范执法信息公开、执法事后案件评议评查工作。完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与市场监管工作衔接和联动机制。针对企业无证经营和末端网点不备案行为开展专项行动。做好集邮票品经营者备案工作,开展集邮市场相关主题宣传活动。认真做好邮政用品用具生产监制、抽检、换证等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增强领导班子的领导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推进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培养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邮政领导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提升邮政管理系统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完善干部考核选拔方式方法,提高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是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强化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全省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院校设置邮政、快递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组织开展省内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作,加大快递业务师考评力度,为行业储备高素质人才。

三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认真学习《党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党内纪律;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办法,认真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监督责任的范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实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开展分区检查,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新任干部廉政谈话,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和相关主题活动。

四是加强支撑能力建设。抓好统计数据汇总填报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利用,贴近行业经济运行实际,揭示行业发展规律。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比,推进网站建设。内鼓干劲,外树形象,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实施预算评审,扩大财务检查覆盖面。积极稳妥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工作。

同志们,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辽宁邮政业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行业发展全面进入了多元竞合、高位增长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邮政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邮政行业必须不忘改革初心、饱含开放热情、肩负发展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16: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其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会时机把握较好。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国家“十二五”规划、财政部的“十二五”规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处于全面实施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王军副部长在百忙之中出席这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会计改革与发展将作出重要的指示和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主管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负责人,绝大部分省市主管会计管理工作的厅局长,财政部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的同志,部分中央企业的总会计师,部分省级注协的秘书长,全国会计领军班的代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等都参加这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各地财政部门、中央各主管会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三是交流经验非常宝贵。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交流经验,为什么要交流经验,也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方面,各地财政和中央各主管会计部门近些年为会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有必要进行总结、归纳、提升,有必要进行深入交流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应各地财政部门要求,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会计管理干部交流频繁,不少是新进入会计管理队伍的,亟需熟悉了解掌握会计管理工作情况。一会儿,江苏、广西、陕西、新疆、云南、湖北荆门、湖南、浙江、广东、吉林、黑龙江、北京、青海、河北、福建、山西、湖北等17 个省(市)会计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将要作大会经验交流,还有部分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提交了书面经验交流材料。另外,会场还设置了会计管理成果展示台,展示了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内容很丰富。这些经验交流材料介绍了本地区、本系统会计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对做好今后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路,确实有很多亮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近年来各级会计管理部门积极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大会发言交流、书面交流和成果展示的经验材料中,不难看出,近年来,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在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央会计主管部门领导的具体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在会计法制建设与实施方面。

从法规制度的建设看, 各地财政部门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地方会计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了会计工作基础。如山西、陕西等地修订或制定了本省会计管理条例,深圳着手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福建制定了《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若干意见》,湖北出台了《湖北省会计管理基本规范》,等等。这些办法的出台推动了本地区会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会计准则的实施看, 各地财政部门,包括很多大型企业,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创新形式,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本地区、在企业的有效实施。如吉林主动联合地税部门,合力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云南、天津、内蒙、北京、西藏等大部分省市对本地区上市公司的年报情况进行了分析,全面了解了本地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今天到会的企业代表都能认真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有力推动了企业的管理。

从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看, 山东、北京、上海、海南、广西、湖南、新疆、宁波、铁道部等地区和部门有的召开了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宣传动员大会,有的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内部控制有奖征文活动,推动本地区、本系统企业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青海等地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从信息化标准的实施看, 云南主动要求组织省属2 家企业参加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首批实施工作,这也是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中唯一的2 家地方企业。

二是在规划和支持行业发展方面。

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拟定措施,制定实施了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意见)。如北京、天津、山西、吉林、安徽、云南、青海、中直机关等制定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比如,福建、厦门、陕西、河南、广西、湖北、内蒙古、山东、四川、甘肃、黑龙江、大连、中直机关、国管局、武警等印发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会计人才发展规划或征求意见稿;新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广东在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湖北、贵州、河北、国管局等为贯彻落实会计人才发展规划,还重点安排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经费。

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 目前除个别地区外,已有30 个省市制定了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办56 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科学发展。以制定行业规划或实施意见为契机,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加快出台了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北京、深圳、江苏、广西、山东、辽宁等地区设立了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或给予专项补助,不断提升本地区高端注册会计师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在加强会计执法检查和行业监管方面。

不少地方主动加强会计法规执法检查。 如河北组织开展了《会计法》执法检查,陕西、江西、重庆、湖南等地开展了全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检查,湖北荆门将会计执法检查变为常态性工作,实行六个程序、采取四种形式、把好“四个关口”,成效显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所属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等。通过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本系统的会计工作。

不少地方加强对行业的监管。 如宁夏组织对全区部分代理记账机构进行了检查,要求对存在问题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整改,规范了代理记账业务。黑龙江、吉林等地以规范事务所合伙人或以股东准入和退出机制为抓手,不断加强对小型事务所的监督管理。山西、重庆对事务所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整治和处理,不断规范市场秩序。

四是在创新管理手段方面。

有的通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进行会计管理。 比如,安徽、贵州、辽宁、青岛、中直机关超前谋划,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率先采用全国统一题库进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河北、福建还率先进行了会计从业资格电子证书的探索工作。

有的通过提出监管有效措施加强会计管理。 如湖北等地积极探索,进行会计管理创新,推行建账监管工作,解决了部分单位不设账、乱设账、多套账等问题;解放军总后勤部强化发票和军队票据使用监管,巩固了整治虚假发票成果;上海规定了代理记账证书有效期,采取一年一换证,加强和规范了代理记账的备案工作。

有的通过提高财会人员地位进行会计管理。 比如,广东、内蒙、江苏、重庆等地采取多方协调,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推动设立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北京、陕西、浙江、吉林等地抓住机遇除对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外,明确要求大型事业单位即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也设置总会计师,加强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领导的力量。

五是在加强基层财会工作方面。 各地财政部门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为切入点,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政策培训、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水平,逐步扭转了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债务恶性增长的局面。如湖北在全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代理服务机构外部标识统一规范、内部布局统一规范、服务流程统一规范、档案管理统一规范、村务公开统一规范等“五个统一规范”;四川双流县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在对该县资源管理过程中,率先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准确测量该县公有集体土地、池塘、湖泊、林地、果园等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不流失;云南全面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会计工作。

六是在理顺管理体制方面。 各地财政部门加强协调,会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比如,山东、黑龙江、吉林将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调整为由财政部门负责;北京将原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的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调整为由市财政局负责;厦门市还成立了会计行业协会,支持会计人员依法执行业务,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好全市会计行业的自律监管工作。

七是在加强会计宣传方面。 各地财政部门通过加强会计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会计环境,树立了诚信的会计理念,提供了优质的会计服务。如海南将每年6 月份定为“会计宣传月”,集中宣传会计法律法规、推广国家新会计准则制度,宣传会计诚信理念;山西举办了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大赛,并将其打造为全省会计人员切磋技艺的盛会、展示会计信息化成果的窗口、检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平台,这类大赛已经举办了三期;新疆在腾讯网、新浪网开通了“新疆会计服务在线”微博账户,第一时间发布自治区的会计服务信息。此外,绝大多数省份都创办了会计管理的刊物,包括报纸、杂志、内部刊物等,及时宣传和交流会计工作。

除了以上七个方面之外,大家还在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等其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总结并加以宣传。

会计管理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国各级会计管理干部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财政部会计司,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奋战在会计管理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明天,我们将对各单位20xx 年度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行表彰。在这里,我也对这次考核评比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下说明。20xx 年上半年,在充分征求各地和各有关部门意见,包括部内有关司局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通知》,明确了考核工作的领导组织、考核内容、考核程序,推进了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xx 年度的考核工作,是严格根据《关于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年度考核的通知》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考核评分成绩既充分尊重各地自评情况,又综合考虑司领导和相关处室对地方工作的了解情况,既考核了地方工作的综合情况,又考核了地方特色工作的开展情况。所以,我们这次评出了综合奖12 名和若干单项奖31 名,最后报部领导审定。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方式和程序,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提高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引导性。

二、认真做好20xx 年有关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明天,王军副部长将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会计工作做出重要部署。这里,我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形势,吸收会计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当前需要抓好的几项会计工作强调几点:

一是认真做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 20xx 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制定《规划》的实施方案。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已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十二五”规划或实施意见,开了一个好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要实现王军副部长在讲话中提出的目标任务,要从现阶段扎实推进《规划》的贯彻落实做起。尚未制定本地区《规划》实施意见的单位,要根据《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实施意见;已经制定会计规划或《规划》实施意见的地方和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分工,工作落实力量和工作经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使《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作用,为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着力抓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完善和有关宣传培训工作。 年,我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年来,在各地财政部门共同努力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和企业业务发展、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以及持续趋同的需要,20xx 年,财政部会计司将着力推进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工作,出台或修订公允价值计量、合并财务报表、合营安排、职工薪酬等会计准则。这项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面大,希望各地财政部门,还有企业、事务所的同志,要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准则的征求意见、模拟测试、论证分析等工作,做好政策配套和宣传培训工作,为平稳推进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奠定基础,为有关企业做好新修订准则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创造条件。

20xx 年我们制定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时间是2013 年1 月1 日。在20xx 年的准备期内,各地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细致的培训方案,省里要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式组织对地、市、县财政部门师资培训,县里要采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组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各地财政部门还要积极协调,会同当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税务部门、银监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制定联合培训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知度。目前,已有北京、四川、湖北、上海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5 个部门下发或转发文件,召开了宣传培训启动会议。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座谈会、经验介绍会等形式,采取电视、报纸、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向广大小企业宣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使《小企业会计准则》逐步深入人心,积极引导小企业按时执行准则,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提前执行准则,从而及早从准则执行中受益。

同时,各地财政部门也要做好本地区企业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工作。比如吉林省就把本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摸清楚了。从制度设计层面上,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覆盖了所有企业的经济行为。但是,据了解,有不少企业还在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情况摸清楚,究竟这些行业会计制度该不该取消,要根据摸底情况进行决策。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做好这方面的摸底、调研工作。

三是全力推进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20xx 年,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 年)》发布一周年之际,财政部召开了全国会计人才工作座谈会,谢旭人部长在书面讲话中指出“努力建设一支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扎实的会计人才保障”;王军副部长在会上也提出,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单位要把人才培养作为财政和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实抓细,抓出实效。20xx 年,我们在会计人才工作方面要抓几件事:一要创新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二要在全国全面实现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和全国统一题库,这个目前可能还有些障碍,但无纸化考试是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一些舞弊行为等;三要不断优化全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推广会计从业资格电子证书,河北和福建已经开始试点,我们要总结经验,推广试点工作;四要探索建立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去年,我们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论证;五要发布实施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目前,财政部条法司已将该办法上报部务会,部务会通过后即可印发;六要修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会计管理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展或改进本地区(部门)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做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全国题库的接收工作,推进实现“统一大纲、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目标;配合做好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落实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努力实现会计人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四是大力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20xx 年,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要结合会计“十二五”规划要求,继续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办56 号文件为中心,进一步认真研究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推动注册会计师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将推动加快完成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工作,相应起草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举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转制专题培训班,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行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修订境外会计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启动在深圳前海先行先试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香港专业人员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相关准备工作,完成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工作,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法律框架和统一市场规则下的公平竞争,等等。

各地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工作。要高度重视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的转制工作,有关文件已经印发,各地要认真准备,加强协调,把工作抓细抓实,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和系统工程平稳有序推进。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反映人才流失的问题,各地会计管理机构要大胆探索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要在事务所重组合并、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审批环节给予便利并给予指导;要鼓励证券资格事务所优化重组、强强联合。另外,请各地就宣传贯彻国务院国办56 号文件情况全面梳理、总结本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已经陆续转发了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希望各地进一步总结;同时,对国务院国办56 号文件和本地区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一件成一件,形成持续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的良好氛围。另外,关于调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申请条件的通知,目前已经印发,我们联合证监会采用答记者问形式,对通知的有关背景、变化内容、有关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也请各地积极贯彻落实。

五是有力指导内控规范体系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于20xx 年在境内主板上市的公司全面执行。首批实施和试点企业普遍提出,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更多指导或提供参考样板,以便降低实施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此,20xx 年,财政部将召开内部控制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整理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具备一定典型特点或建成一套完整体系的优秀案例,为内控建设提供样板参考和经验指导;对69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有关分析报告;调研了解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发布解释说明,指导和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各地财政部门要对本地区20xx 年的内控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挖掘先进做法,形成优秀案例;及时了解本地区企业实施内控规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联合证监、国资等相关监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上下沟通、齐心协力推动这项工作。

六是进一步扩大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工作验证了通用分类标准可行、易行、有效。去年年底,我们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当时就实施成果进行了展示,非常振奋人心。20xx 年,财政部将在全面总结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通用分类标准宣传培训力度,准备确定10 多个省市开展通用分类标准的试点工作,推进通用分类标准逐步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最终推广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各地财政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通用分类标准扩大实施。去年,云南率先参加了试点,希望更多的地区参与进来。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及时对本地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有关软件公司开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 )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培训,并将通用分类标准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七是切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及内控规范的建设实施工作。 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水平,是夯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础、服务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20xx 年,我们要本着服务经济财政大局、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修订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并印发相关新旧制度衔接规定。同时,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我们将着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重点对已经下发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从监察部、审计署,到财政部的领导及相关司局都非常支持,我们将争取于20xx 年正式发布,形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

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要高度关注并积极配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修订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要切实做好制度规范发布后的宣传、培训、新旧衔接工作,主动与行政事业单位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早做部署、提前规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细化方案,确保新制度、新规范宣传有力度、学习有深度、培训有广度、执行有效果。

八是促进地方横向交流。 20xx 年,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地方会计管理机构牵头、其他省市会计管理机构,还有一些中央主管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参与的方式,针对会计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会计重点课题研究,充分调动了地方力量,吸取了基层经验,促进了各地横向交流,得到了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对取得的一些成果,我们将汇集成册、充分利用。20xx 年,我们将继续开展会计重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题目已经在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征集、汇总、研究,也进行了分工。希望各地财政部门认真总结去年课题研究经验、努力开展工作,改进方式、提高效率,确保课题质量。同时,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能够积极向《会计管理动态》和《会计管理简报》等内部刊物投稿,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反映。去年,我们编辑印发了《会计管理动态》188 期,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介绍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情况,通过动态反映,不仅让财政部领导和部内司局了解地方会计管理工作的最新进展和经验成果,也为各地加强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不少地方和部门通过动态了解、借鉴了其他地方和部门的先进做法,进一步开拓了思路,解放了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还将陆续刊登各地区、各部门的厅局领导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讲话、指示等,以便更好地推动各地会计管理工作。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主管部门充分地利用这一平台,不断加强学习交流,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九是推进会计理论研究。近年来,围绕财政和会计中心工作,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大力开展会计理论研究,为准则建设、规范制定、法律完善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xx 年,希望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以高校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开展会计指数、会计法规建设、以及会计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实现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同时,各地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境外学术组织的交流机制,丰富对外会计学术交流的内容,积极宣传我国会计改革开放的成果,努力增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十是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面对日益复杂和艰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我们的会计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成为复合型人才、高端型人才。会计“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财政部将加强对各级会计管理机构队伍的指导和管理,计划对省级财政部门和中央会计主管部门人员轮训一次。我想,要提高会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仅靠财政部组织的一次、两次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实会计管理人员,严格把好人员“入口关”。各地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争取,不断扩充会计管理队伍,引进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执行力过硬、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第二,加强定期教育培训,培育自有的师资力量。我希望,各地会计管理机构的重要工作是要培养专门人才,包括制度建设、法规建设、办法出台,都是需要培训的,希望各地会计管理机构要将这些培训工作担当起来,不要仅依赖“外人”,而要形成自己的师资力量,最好能够站出来讲准则、讲制度,这样既提高自身素质,又能促进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各地会计管理机构在这方面下功夫。第三,指导基层财会干部做好会计管理工作。过去,基层的“腿”是很硬、很强的,近些年,有些地方会计管理机构就撤了、没了,基层的财会工作要做好,湖北荆门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他们的会计执法检查工作已经形成常规化工作,形成了制度。基层财会管理对会计法的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情况、会计从业资格的落实情况等都需要进行执法检查。这些工作,基层会计管理机构依法都是应该做的。第四,健全干部考核机制,选拔有道德、有能力、有魄力的会计管理干部。会计是一个基础工作,会计基础不牢,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将会出问题。第五,规范权力运行,做到廉洁从政。会计管理工作虽然不涉及资金分配,但是会计管理工作有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或者是社会、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还存在风险。财政部的十几个行政审批事项,几乎有一半在会计管理部门,这些审批事项关系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相关制度,评估实施效果,不断优化流程、改进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确保做到依法用权、规范管理。

三、正确把握若干重要关系,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

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也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思路,切实增强会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里,我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各地提出的建议,想强调一下在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中需要正确把握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第一,要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 会计改革与发展既要把握未来,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长远目标;又要立足当下,确定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阶段任务。要在长远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和完成阶段任务,要通过阶段任务的不断实现,真正达到长远目标。比如,《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至少3 家本土所进入世界前20 强之列,至少10 家本土所在境外设立100 个左右业务机构,初步构建品牌标识统一、资源信息共享、质量监控一体、管理运作高效的全球职业网络。”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而当前的难关就是如何重点扶持10 家左右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加快发展。我们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开拓新业务新领域、人才流动、规范收费、外事外汇、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事务所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要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发展的关系。 比如,会计人才建设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不在规模,而在结构。要整体推进会计人才建设,就必须先解决会计人才“金字塔”的高度和厚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解决会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着力于推进高级、正高级会计师制度建设,着力从规模、类别、结构等方面优化、壮大会计领军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领军人才的“顶端”优势,发挥他们在单位和社会上的引领、带动作用。此外,为整体提升会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应当在解决会计人才“金字塔”的高度和厚度问题的同时,夯实会计人才“金字塔”基座,着力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的全国统一、初中高级会计人员(师)的考核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使我国的会计人才队伍既规模合理又结构持续优化。又比如,在推动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全面处理好会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形成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整体提升的态势,同时又要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重点抓好抓实我国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等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贯彻落实。会计标准的建设完善和实施是我们会计行业管理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常抓不懈,年年有推进,过几年有跨越。

第三,要把握好会计主管部门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 会计管理工作是一套系统工作,仅靠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携手推进。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既发挥组织牵头作用,又注重与证监、审计、银监、国资、工信、组织、人事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从财政部会计司来讲,还要加强与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学会等单位的协调配合,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唱好会计这台戏。

第四,要把握好国内发展和参与国际会计事务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和互动日益明显。我国经济政策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过来外部环境对国内发展的作用也在加大。相应地,我国既要积极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又要按照趋同原则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准则时考虑国际准则修订的影响。在此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扩大国际视野,要双向思维,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把国内发展与参与国际会计事务统一起来。既要顺时应势,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发布的准则,适时地修订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又要加强互动,扩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影响,维护我国的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在发布之前,我们就要关注其变化,分析研究其对企业、对我国的影响,同时,我们的一些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的,我们要进行研究并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吸收我们的意见、采纳我们的建议。

四、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推进会计管理工作

明天王军副部长要作重要讲话,我们各级会计管理机构要认真学习王军副部长的讲话,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王军副部长对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财政部党组的部署上来,统一到王军副部长的报告精神上来。要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王军副部长讲话精神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做好今后一个时期会计管理工作,对于推动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财政“十二五”时期的有关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认识到,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在当前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会计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切实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的重担,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各项会计改革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宣传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要让全社会对会计工作有更加清晰和正确的认识;要通过举办会计知识大赛、组织表彰奖励等活动,使会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重视和支持,激发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热情,促进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的地位提升;要通过宣传先进会计工作者、先进单位的事迹,在全社会塑造起会计行业的良好形象,扩大会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大力营造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协调、突出重点。 “十二五”时期,会计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要正确处理好会计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好会计“十二五”规划与财政“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会计“十二五”规划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的衔接。“十二五”时期,要在积极稳妥全面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重点推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二要重点推进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三要重点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工作;四要重点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突出四个重点,从而大力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能力。

五是强化服务、主动作为。 会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会计管理工作要以服务行业发展为重,以服务经济财政中心工作为重。要妥善处理会计改革与财税改革、会计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金融改革的关系;要积极发挥会计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希望同志们依法主动作为,提高自身服务的本领。一方面要加强综合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成长为自身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研究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统筹性。

六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虽然“十一五”时期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希望同志们能够秉承会计人严谨、踏实的作风,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够破解会计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道难题,才能自觉地结合我国的国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才能在具体的落实工作中多出思路、多想办法、多干实事、多服务人民。

同志们,

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将会计改革与发展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篇17: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 十一五 ” 时期全省会计管理工作简要回顾

“ 十一五 ” 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省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和广大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省会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全省财政改革与发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连续多年被财政部评为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会计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围绕贯彻实施《会计法》,先后出台了 《黑龙江省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黑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本规范》、《黑龙江省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级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规则》等法规制度,初步建立了以贯彻 《会计法》为主 线的地方会计法规体系,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推动了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是会计管理改革成效明显。 为解决传统有纸化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组织难、投入高、运转慢等难题,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行为,从 20xx年起率先实施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改革,成为全国第一家无纸化考试省份,实现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 六统一 ” 目标,即: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网络考试、统一微机评卷、统一公示成绩。为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我们借鉴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的办法,实施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级管理试点改革,对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按具备的执业能力和条件,实行 A 、B 、C 、D 四档管理,开创了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级管理的先河,得到财政部关注。

三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大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将新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人员所需知识,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自学与举办培训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相结合,学术交流与研究实际问题相结合,促进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 “ 十一五 ” 期间, 全省共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 1253 期,培训会计人员 85 万余人次。认真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 20xx 年,我省会计初中级技术资格考试重新划归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为做好这项 17 年来第一次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考务工作,我们制定了《黑龙江省会计专业考试实施意见》等 8 项考试制度,覆盖责任分工、考试保密、应急处理等各环节,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 20xx年度与 20xx 年度会计初中级技术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圆满完成,均得到国家人保部和财政部专家的高度肯定。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全省高级会计资格考试与评审工作,有力促进了我省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会计人才结构的优化。目前,我省已有持证的会计人员 30.8 万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 3.88 万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 8.2万人,高职称、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对提高我省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会计监督检查成效显著。 全省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会计法》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断加大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本着 “ 检查一个系统,规范一个行业 ” 的指导原则,五年来,累计从社会中介机构、大中型企业抽调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和具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 余人,组成 300 多个工作组,对交通、国资委监管企业等行业系统的 1862 个单位进行了检查,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 1091 个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对单位处以罚款 753.1 万元,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1616 份,按规定将 4 家单位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各级财政部门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新会计监督方式。 双鸭山市财政局在会计执法过程中,积极争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支持,使会计执法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监督检查,严肃了财经纪律,树立了会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全省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是会计理论研究实现突破。 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会计学会围绕会计改革与管理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每年省厅都以会计学会名义下发科研课题,并组织专家认真进行课题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 200 余篇, 1600 余人次获奖,极大地繁荣了会计理论、活跃了学术交流。特别是 20xx年,我们以省财政厅名义呈报的《会计基础规范化》、《企业内部控制应用与实践》等 4 个会计科研课题,作为我省自然科学的软科学课题,在省科技厅立项,列入省政府 20xx年科研项目,并获得经费支持。将会计理论研究纳入自然科学领域,并上升为省政府科研项目,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突破。

六是会计管理工作地位得到提升。 先后组织开展了 “ 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 ” 和 “ 纪念会计与改革开放 30 周年系列活动 ” ,进一步普及了会计知识,充分展示了 30 年来我省会计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组织开展 “ 财政支农政策阳光工程 ” ,在黑龙江电视台农业频道开辟了 “ 财政支农政策大讲堂 ” 专题,编印了《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问答》读本,免费发放给农村干部群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张旗鼓地对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会计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为广大会计工作者鼓劲,不断激发会计工作者热情。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宣传和表彰活动,使会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各级领导特别是单位负责人进一步提高了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更加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汗水凝成收获,艰辛换来业绩。五年来,全省广大会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用领导看得见、社会皆认可、群众齐夸奖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地位、换来了尊重、争到了重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辛勤耕耘、奋勇争先的结果,是全省 30 万会计人员风雨同舟、团结奋进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目前在会计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准则制度贯彻落实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会计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够健全,会计类考试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会计人员的服务理念、范围和水平与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会计信息质量和执行会计法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 十二五 ” 期间全省会计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和近期工作重点

目前,全省上下正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推进 “ 八大经济区 ” 、“ 十大工程 ” 和 “ 十大重点产业 ” 建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 十二五 ” 大幕已经徐徐拉开,我们将面临新一轮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改革开放浪潮,面对经济发展市场化、国际化和会计工作全球化、信息化,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与国际趋同和接轨,需要我们学习和适应。同时伴随着金融危机和 “ 中国概念股 ” 危机,会计信息和监管提升到 “G20” 国际首脑峰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会计事业和会计工作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平台,机遇和挑战并存。就我省来说,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财政的深化改革,会计制度的深度完善,会计服务的深层需要;另一方面是会计准则的快速趋同与等效,会计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会计主体的快速多元化,会计人员的快速增加。以上 “ 四深 ” 和 “ 四快 ” 的特点就是我省会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既有有利的趋势,可喜的氛围,又有不利的因素,面临的困难。因此,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会计工作者要站在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

(一) “ 十二五 ” 期间全省会计管 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依据财政部会计管理工作 “ 十二五 ” 规划,结合我省会计管理工作实际, “ 十二五 ”期间,我省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立足发展全球化,服务经济市场化,瞄准会计国际化,大力推动会计法律法规落实,大力深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大力提升会计理论研究层次,着力解决我省会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会计行业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促进我省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 “ 十二五 ” 期间全省会计管 理工作主要目标

“ 十二五 ” 期间,我省会计管理工作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会计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用,有利于发挥各级财政部门、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会计管理体系。

二是会计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完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会计考试培训、会计业务、会计工作手段等各项会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会计人才结构合理优化。 以《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xx-2020 年)》为重点,以会计人才 “ 金字塔 ” 培养工程为载体,深入、持续实施会计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

四是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升。 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等级评价和通报机制,促进会计法规的有效贯彻,强化会计监督执法检查,依法整顿和规范会计执业行为,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

五是会计理论研究有效运用。 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拓展会计研究领域,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积极推动会计科研成果的应用。

(三)关于当前会计管理几项重点工作。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谢旭人部长指出:会计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是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和加强财政基层管理,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要结合我省会计管理工作 “ 十二五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突出工作重点和落实发展措施,继续深化会计改革,服务龙江经济发展。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会计工作社会地位。 目前,会计工作社会认识度虽然有了全面提高,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但会计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仍然存在行业 “ 自娱自乐” 、群众了解不多、领导关注不够等问题,特别是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受就业或某些因素影响,不能或不敢坚持原则,存在 “ 造假账 ” 问题,严重损害了行业诚信形象。为此,要大力宣传《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 ,探索研究专业知识通俗化、行业语言社会化、表现形式大众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会计宣传新方式,普及会计法规知识,积极营造 良好的执业氛围,提高会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树立行业诚信品牌。要大力宣传具有财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会计先进典型,塑造 “ 勤学善悟、专业严谨,知能兼备、德业双馨 ” 的良好会计形象,扩大会计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会计工作社会地位,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敢于曝光 “ 不守法、不守规 ” 、“ 报假数、造假账 ” 等反面会计典型,让 “ 造假者 ” 无立身之地,大力营造 “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做假助假为耻 ” 的社会氛围,推动会计事业规范发展。

第二,完善法规制度,夯实会计行业发展基础。 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我省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约束单位法人的决策行为。要宣传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导各地开展相关培训、模拟测试和试点工作。要推动贯彻实施财政部发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配合做好实施前的测试、宣传培训、新旧衔接工作。要加强对企业内控规范宣传培训,适时召开企业内控经验交流会,将内控内容纳入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范围,并联合相关部门完成企业内控试点工作,推动贯彻实施内控规范。

第三,建立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公信力。 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中国概念股丑闻”,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受利益驱动作假、中介机构推波助澜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会计信息评价制度缺失、监管无章可循等实际问题。因此,各级会计管理部门要借鉴国际会计评价标准体系,从贯彻会计法规制度、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表披露和会计从业人员执业能力等方面,探索建立我省会计信息质量等级评价机制,科学设定等级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口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会计单位和会计人员认真贯彻会计法规,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第四,开展执法检查,促进会计行业规范发展。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经秩序,强化财政管理的有效手段,今后要按照财政同步监督工作的有关要求,从两个方面强化会计监督工作。 一 要创新监督方式。 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把强化监督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把惩治违法行为与表彰先进典型结合起来,把整顿会计秩序与深化财政、会计改革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制度健全、机制灵活、方式多样、科学规范、监督有力的会计监管新格局。 二要突出监督重点。 在具体执法检查工作中,要 本着 “ 检查一个系统,规范一个行业 ” 的指导思想 ,把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检查重点,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重点检查与全面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做到上下联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检查工作秩序,强化执法力度,不断提高会计执法检查工作质量。

第五,强化管理职能,支持会计人员依法执业。 各级会计管理机构面对的是广大会计人员,既是“管家”,又是“服务员”,因此,要注重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一要坚持依法行政。 牢固树立 “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需赔偿 ” 理念,建立完善涉及财政会计行政许可事项的听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申诉检举制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全力为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撑腰,确保他们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让他们感到财政是他们的“娘家”,理直气壮地执行会计法规。 二要改进工作作风。 要按照厅党组提出的 24 字作风建设要求( “ 顾大局、懂规矩、讲原则、敢负责、勤学习、善合作、真务实、守纪律 ” ),切实加强会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进会计管理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着力建设一支法制观念强、专业技术精、诚实守信的财政会计管理干部队伍。要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普遍性服务与个别性服务相结合,纵向建立联系点与横向深入基层单位调查研究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助单位和会计人员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会计管理对社会的专业服务能力。 三要健全会计管理工作考核机制。 省厅会计管理局要尽快研究出台会计管理工作业绩考评办法,合理确定部门职责分类,按要素明确考评指标,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各级会计管理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各市县会计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研究制定职责到人的考核管理办法, 及时向省厅反馈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工作意见和建议 ,确保全省会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充分发挥会计学会的重要作用

多年来,我省各级会计学会作为财政部门领导下的学术性、专业性社会组织,在繁荣我省会计事业、推动会计变革、服务经济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衣兵会长,勇挑重担、勤于思考、勤恳务实,在繁荣我省会计理论研究、推进会计学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会计行业中享有较高威望。由于年龄原因,将不再担任会长一职。今天下午,我们将对省会计学会会长进行调整,并对下一阶段的财政学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可以说,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为会计学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希望会计学会抓住机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促进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点要做到 “ 三围绕、三促进 ” 。

一是围绕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学术研究实现新突破。 会计学术研究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增强会计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善于捕捉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政策建议。总的要求就是:目标远大,中心突出,注重务实。具体讲,目标远大,就是研究的站位要高,要立足全国、面向国际,针对我省、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等前瞻性领域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我省会计理论水准,这也是我省会计理论研究服务会计工作走出省门、跨出国境、走向世界的现实需要。中心突出,就是研究必须突出中心,围绕服务我省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局,针对 “ 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 ”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 ” 、“ 政府会计改革 ” 等重点课题,加大理论研究和攻关力度,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注重务实,就是针对会计自身的工作特点,坚持基本理论与前沿理论并重,强化对组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与应用相关研究,为成本会计改革发挥理论先导作用;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等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研究,夯实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提高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同时,要协助会计管理部门研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等级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考核奖惩机制和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是围绕创新活动方式,促进学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学会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会计学会要立足于活跃学术交流,提高工作质量,积极创新和丰富活动方式。要积极探索跨区域的课题协作和学术交流。学会可以通过组织不同层面会计人员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实施区域性协作课题调研等方式,集中全省优秀的会计资源为会计学术研究服务。对于高级会计人才较少的市县,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会计人才集中的高校和地区,开展协作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与国际会计中介机构、国际民间组织和国际性大公司的会计学术交流,拓宽工作思路,提高研究水平。要积极推进会计学术研究的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会计学术方法和手段带来了较大影响。会计学会要协助会计管理部门利用《龙江会计网》这一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交流会计管理工作经验,传递最新会计工作动态,使之成为广大会计人员、社会各界了解国家和地方会计法规制度,学习会计业务知识,研究会计理论的 “ 窗口 ” 。要逐步将学会会员管理、学术信息纳入网络化管理,向社会提供最新、最真实的会计人才信息和行业资质信息,为发挥会计人才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要积极探索实行专家委员会制度。省会计学会要着眼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优质服务,适时成立学术委员会、内部会计控制指导委员会、准则实施指导委员会、总会计师研究会等专家组织,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和咨询服务。

三是围绕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学会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学会工作的重要保障。要以本次会计学会领导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省直分会和市(地)学会的机构建设,加强对学会工作的领导,配齐、配强各级会计学会力量。学会会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掌握会计、财政、金融、信贷、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财政经济工作服务的能力。各级会计学会要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的领导,创造性地做好调研、科研和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学会工作的活力,拓宽学会工作领域,增强学会工作的生命力。各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学会工作的领导,支持他们开展丰富有效的学术活动,为促进全省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贡献才智。

篇18: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20xx年,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那次会上,我作了一个题为《解放思想再铸辉煌》的发言。转眼之间,近5年过去了。近5年来,我们一起谋划、推动并见证了会计行业的巨变!1400万会计人,放飞思想,满怀激情,齐心协力,扎实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做出了不少让世界同行赞赏、让国内其他行业称道的大事、实事、好事。当前,我们正处在“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处在建设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会计行业要想在已有成绩基础上,争取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就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应对新挑战、不断抓住新机遇、不断推进新改革!所以,我今天仍以解放思想为题,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会计行业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会计行业坚定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型。特别是20xx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深层次的突破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

一、标准体系建设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标准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技术基础。经过近5年的悉心谋划和精心推动,我们形成了一套外有会计审计准则严格规范、内有内部控制规范保驾护航、周边有信息技术标准有力支撑的“闭环式”标准体系;会计、审计、内控、信息化四大会计标准系统四轮驱动、齐头并进、共同作用、相辅相成,彻底改变了单打独斗的标准建设模式。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持续平稳实施,覆盖到所有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及时发布实施,助力小型微型企业规范管理和降低融资成本;审计标准体系在会计师事务所得到有效执行,有力促进了审计质量改善和事务所整体素质提高;内部控制规范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9家公司实施和200多家主板上市公司试点,并即将推广到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在606家不同类型的企业成功施行,初步实现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可以说,像我国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推进“闭环式”标准体系建设和有效实施的国家是不多的。或许,就某个具体的点或侧面而言,我们不是最先进的,但就整个标准体系而言,却是先进国家之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欧盟谈判代表团均表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及其国际趋同已走在世界前列。世界银行在对中国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进行考察评估后,更是高度评价它为“可供其他国家效仿的良好典范”。美国COSO委员会前主席评价指出,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与世界领先的内部控制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

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行业内外充分肯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会计事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素质优良、综合能力卓越、道德品质高尚的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是中国会计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环节和长远战略。近5年来,我们在继续完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大刀阔斧地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同时,加大高层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批行业内认可、行业外称道、单位委以重任、社会予以肯定的会计领军人才。为不断提高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水平,我们从严格选拔制度到优化境内外培训模式、从完善能力框架到健全考核淘汰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创新;为将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层面,我们积极争取中央有关人才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入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项目。财政部据此还及时推出了建国以来首个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此外,我们持续有效地开展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等。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呈现出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由专业技术优势向综合管理优势、由本土人力资源品牌向国际人力资源品牌加快转变的可喜局面;高端会计人才建设模式为其他行业人才建设乃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人才建设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参照的有效模式。中国会计人在国内国际会计行业舞台上愈发引人瞩目。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跨越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国务院办公厅予以转发,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果断实施了做强做大“走出去”战略,逐步取消了B股、A+H股“双重审计”的做法,实现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挺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

我们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国际成员所并名声渐起,而且出现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兼并发达国家百年名所的成功范例。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行业党建中探索创建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奏响了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建设“四部曲”,树立了行业党建品牌,大大提升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

不断深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利实现了中欧审计公共监管等效,积极有效开展中美等双边审计跨境监管合作对话,在国际会计审计舞台上站起来了、发出“中国声音”了,影响力日益扩大。过去的5年,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以来发展最快、增速最高的5年。全国年收入过亿元人民币的会计师事务所由20xx年的30家,发展到20xx年的38家;收入过10亿元人民币的内资事务所在20xx年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xx年年底达到3家;本土事务所与“四大”中外合作事务所的收入比从5年前的1:5扩大为1:2.1,本土事务所的业务增长动力、盈利能力和品牌声誉不断壮大。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四、行业国际话语权得到大幅提升加强会计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会计审计国际影响,是我国会计行业塑造自身品牌、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5年来,我们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区域性会计审计职业组织和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会计审计职业团体建立健全了经常性沟通联络和对话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其他重大事项的磋商工作,逐步实现了由学习模仿到建言献策、由技术探讨到工作介入、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由单边借鉴到共同推动的转变,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联系不断加强,国际话语权、影响力不断提升,跨国界、跨区域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会计职业界所展现的开放胸襟和做出的积极贡献,得到了全球会计职业界和G20峰会及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充分肯定。

五、会计理论和会计教育蓬勃发展以理论指导改革实践,以教育促进队伍建设,是会计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学术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案例。近5年来,中国会计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会计理论和方法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会计研究成果在有国际影响的会计审计类期刊和高层次会计论坛上发表并得到国际会计界认可;旨在揭示经济运行态势、为经济决策提供“风向标”、具有前沿性和开创性的会计指数研究成果呼之欲出,中国会计理论对世界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持续加深。会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了会计专业硕士(MPAcc)改革试点,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能力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国家扶持补助、单位鼓励奖励、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会计教育体系;有效利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教育资源,积极扩大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精心打造国家会计学院高端会计专业培训品牌,创建了集中封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期辅导与全程跟踪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追求新跨越,在会计行业已蔚然成风。

六、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是影响会计改革与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健全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是会计行业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经过多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努力,一个会计行政管理机构、行业组织、考评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横向联系、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国家财政会计管理机构与地方财政会计管理机构、中央会计行业管理与地方会计行业管理、中央会计学术团体与地方会计学术团体之间纵向沟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相得益彰的“矩阵式”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协调性、互补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丰富了有利于提高会计管理效能的会计工作管理机制,如会计管理机构“上对下”的考评机制、注册会计师行业“指标导引、自动比动”的“创先争优、促科学发展”的机制、会计管理人员表彰奖励机制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并将持续显现。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结果;是财政部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财政部门、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认真组织,有关机构密切配合和广大会计人员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财政部向各地财政部门、有关中央部门和单位的同志们,向广大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近5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也弥足珍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20xx年的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解放思想,须臾不可忘记!近5年来,会计行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顺时应势地推出了一系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和理论的突破,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使我国会计行业的社会效用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可以说,解放思想贯穿了这些年来会计行业稳步发展的全过程。正是因为解放思想,会计行业科学发展才有了不竭的动力;也正是因为解放思想,会计行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才层出不穷。

二是抢抓机遇。机遇是一种宝贵的发展资源。机遇靠“抓”,只有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矢志变革,才能获得有利于发展的时空因素叠加;机遇靠“抢”,只有“抢”到犹如白驹过隙的重要战略机遇、锐意进取,才能乘势而上、事半功倍。我们抢抓实施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抢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处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直接采用”还是与之“实质趋同”处理上犹豫不定的重大机遇,系统提出了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四原则”,多角度融入和深度参与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制定过程;抢抓进一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机遇,及时提请国办批转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并大力推动贯彻实施;抢抓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财政“十二五”规划发布的重要机遇,及时制定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会计行业今后5年的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抢抓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持中小企业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不失时机地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实践证明,抢抓不到机遇,就占据不了主动,就不能赢得先机、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只有牢牢抓住并利用好发展机遇,会计行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统筹推进。统筹推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5年来,我们坚持统筹推进的原则,既注重总揽全局、系统规划,又注重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使各项工作呈现相辅相承、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发展态势。

健全企业会计准则齐抓共管的实施框架,完善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审计标准和会计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建立XBRL等信息化标准等,离不开统筹推进;开发利用会计人才资源,抓战略、抓规划、抓推动,抓考试、抓评价、抓培训,抓高端、抓引领、抓辐射,全方位推进会计人才战略,也离不开统筹推进;秉持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的理念,抓分析、抓指数、抓创新,促进会计理论和教育繁荣,更离不开统筹推进;遵循由点到线、到面、到立体的改革发展路径,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会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会计管理系统各单位之间等方面的关系,系统整合各方面资源,同样离不开统筹推进。

四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近5年来,会计行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成为不断“自我改革”的践行者。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工作为例,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条块结合、充分发挥行业党委指导作用的行业党建体制为“支点”,以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形成网络为“杠杆”,以目标制、责任制、结合制作为“着力点”的“杠杆工作法”,撬起基础相对薄弱、点多面广线长的行业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和业务两促进、两提高,行业党建走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前列。可以说,改革创新已经融入了中国会计人的血液,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勇于发现不足

经济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查找、认识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会计行业发展也是在不断把握和应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迈向新高度的。

在20xx年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上,我们从多方面、多维度深入查找了会计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或存在的多项不足。经过近5年来的艰苦努力,有些矛盾已经化解和消除,但仍有部分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概括起来,我们的不足可否作如下分析:

一、行业发展“大而欠强”

“大”,着眼于数量和规模;“强”,则指向内在能力。“大”不是“强”。不具备“强”的“大”,只是一种数量的重复积累。当前,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大而欠强”的特征比较明显。突出表现为:

一是会计人才队伍规模较大,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仍然偏少,会计队伍素质尚需提高。我国会计队伍中,单一型人才较多而复合型人才较少,证书型人才较多而创新型人才较少,熟悉国内市场的人才较多而能够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较少,整个会计人才队伍这座“金字塔”的“底座”相对厚实,但“塔身”不高,“身子骨”也不壮,看上去很不协调。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尽快解决,势必影响会计行业发展后劲,制约行业长远发展。

二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但真正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事务所极少,本土品牌建设亟待加强。品牌是会计师事务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要占领境内市场还是要拓展境外市场,都离不开品牌建设尤其是国际品牌建设。历经“十一五”时期做强做大“走出去”战略的砥砺和洗礼,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入规模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守法意识和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自主品牌仍较稚嫩和脆弱,突出表现为品牌国际化意识不够、品牌战略规划欠缺,以及品牌国际知名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影响力不稳等。

二、改革探索“入而欠深”

行业发展需要层层不断深入推进。近5年来,我们在一些工作上寻求新突破,取得不少成果,但有的探索欠深、欠透、欠不断递进。主要表现在: 一是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作了积极探索,但还欠做深做实。比如,如何通过健全完善适合农村特点的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如何健全完善适应农村经济业务发展现状、农民现实诉求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如何区分不同情况,总结并稳步推广已在经济发达地区引入优质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进行外部鉴证的经验,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加大协调力度,不能走走停停,而应不断拓展、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二是会计职称考试改革已破冰试水,但整体改革还欠深入推进。不仅正高级会计师评价制度需要加快建立,初、中、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对应的能力框架也有待全面改革。特别是要通过改革,尽快实现与国际权威管理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的衔接。前不久,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这两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计组织联合推出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资格,并界定授予对象为“拥有高超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加拿大几个会计师行业组织也在探索合并推出具有国际权威影响的会计师资格。群雄逐鹿,我们怎能“沉沉酣睡”?此外,要加快考试方式改革,运用高科技手段反制高科技作弊;再者,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和交流中心。概而言之,要加快改革,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一步步坚定不移地把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做成既切合国情又具国际权威的“金牌”资格。

三、服务领域“拓而欠宽”

近5年来,无论是会计行政管理机构还是企事业各自单位会计管理部门,乃至于会计师事务所都努力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拓宽服务领域。但总的看,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全覆盖。突出表现在:

一是会计标准建设成绩斐然,但覆盖领域有待扩展。相对于企业会计标准而言,非企业会计标准建设目前面临的挑战要大些,任务更显艰巨。比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当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建设。再如,相对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政府会计核算和报告领域的改革比较滞后,健全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涵盖各级政府、各类主体、各项业务的政府会计体系迫在眉睫。又如,就会计信息化标准、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而言,亟需以“宽”作为着力点,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实施机制。

二是会计服务市场国际化发展势头强劲,但覆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会计服务网络尚未形成。比如,一些较大规模事务所虽然走出了国门,但缺乏科学、长远的战略规划。又如,本土事务所国际化之路更多走的是以“他人”为主的路子,即成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而采用以“我”为主,即吸纳境外事务所成为中国成员所的方式仍不多见,距离真正实现“走出去”并占有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四、文化建设“诚而欠誉”

诚信是会计行业的核心价值和灵魂。近年来,会计行业强化诚信建设,公信力明显提升,但距离建成一个让人们从心底里敬佩、羡慕、推崇、信赖的荣誉行业,还有不小差距。突出体现在:一是诚信理念还未能深入落实到会计实践中。对于诚信的重要性,仍有一部分人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上升到树立自身品牌、提升自身价值的高度,没有融入到思想中,变成自觉的行动。当个人利益、单位短期利益与诚信要求相冲突时,有人就把诚信抛之脑后,做假账,出假报告,乃至串通舞弊等。这些害群之马虽只是极少数,但严重影响到行业的信誉,制约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诚信教育和监督机制有待创新,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建设有待强化。诚信教育方面,概念层面较多,案例警醒较少。会计监督方面,技术层面偏重,职业道德层面偏轻;监督惩戒做得较好,诚信典型宣传不够到位。会计文化方面,传统文化形式偏多,与时俱进、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当代会计精神、及时反映国际上会计文化建设新理念新方向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

此外,会计文化理念与会计文化载体之间的有机融合也有待深化。

五、作用影响“显而欠彰”

“显”和“彰”体现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影响力,由“显”到“彰”体现了行业的优化升级。近5年来,会计行业加速发展,在参与企业战略决策、服务经济中心工作、参与国际相关事务等方面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显”而欠“彰”,话语权、权威性、影响力等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崭露头角,但缺乏权威影响力。当前,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程度,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增强我国在会计国际标准制定中的权威影响力,由参与工作转变为参与决策,由共同推进转变为引领方向,让新兴市场与转型经济国家会计特色充分体现在国际会计标准中,是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跨境监管协调初见成效,但进一步推动平等互信压力不小。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法律尊严的根本要求出发,我国始终主张基于平等互信和完全信赖的跨境监管合作模式,得到了德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绝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认同,在国际社会释放了“中国信号”,但声音还不够响亮,影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20xx年以来,针对个别国家肆意炒作中国概念股,并由此引发质疑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问题,我们展开了双边跨境监管事务谈判。

尽管谈判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障碍。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变阻力为推力,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的重要命题。

六、体制机制“顺而欠畅”

保持体制机制顺畅是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会计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理顺,同心而动、协力而行的局面日益呈现。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市场化改革深化,面对其他行业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的冲击,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格局新变化,现行会计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仍欠畅达。主要表现在:

一是会计行业各组成“要素”的关系基本理顺,但有待继续优化。比如,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职能相对明确,而中央有关主管部门财务管理机构的具体定位尚待明晰。又如,会计管理系统各领域工作的推进卓有成效,但如何构建更规范、更科学、更畅达的机制,将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会计协会学会、会计资格评价机构、国家会计学院等会计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力量更有效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同心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仍有待深入探索研究。再如,就企业而言,如何进一步理顺总会计师管理体制、强化总会计师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如何提升财务管理在单位决策中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如何通过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和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等,都是要花更大力气去攻克的难题。

二是会计行业与外部相关各方之间关系较为协调,但互动有待更加规范。

比如,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与其他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在法定职能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协调乃至交叉矛盾的问题等。

以上列出的六个方面的不足,不一定准,不一定全,也不一定对,大家可以讨论。关键是要有敢于正视问题和直面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精神,挑自己的“刺”,革自己的“命”,发现不足,找出差距,正视挑战,振奋精神,积极应对,才能进一步促进会计行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明确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

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是凝聚行业发展动力,振奋行业发展精神,激励全行业攻坚克难、不懈奋进的有效手段。今后一个时期,会计行业发展的目标如何科学确定?我对此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是否可以这样提: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使我国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行列。即,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会计体系基本建成;会计拥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重要影响力;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机制科学完备;会计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更加拥有身份认同感、行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高端会计人才大踏步走向世界,会计服务网络向国际纵深方向迅速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会计文化繁荣发展;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能够为全球会计行业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迈入会计强国之列,既必要也可行。从必要性看:

第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会计人才约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是国家人才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创造条件,使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步入会计人才资源强国行列。

第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总结提炼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会计文化,并赋予时代内涵,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步入会计文化强国之列。第三,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届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资本市场更加发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幅提高。会计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各方面相对于目前的水平应当有重大提升。

从可行性看:第一,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会计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应对复杂情况和化解重大矛盾的丰富经验;中国国力持续增强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持续扩大,也给会计行业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会计行业在未来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第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会计行业具有更明显的技术特质,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并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努力达到会计强国水平。

第三,政府主导,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明晰、运转高效、协调通畅的中国特色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行业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以为到2020年或稍后一些时间步入会计强国行列提供重要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步入会计强国之列,要实现哪些方面的重大跨越和突破呢?我的初步考虑是:一、健全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强化会计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迅速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概念不断为信息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增添智慧灵性。

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趋势和重要推动力量。因此,要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确立在会计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会计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为此,必须着力在以下重要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核心,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国际领先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信息交换标准统一,大幅降低信息使用成本,进一步服务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价,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设施”提供重要支撑。

二要建成全国统一、操作便捷的会计信息管理平台,极大地发挥会计信息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社会公众的经济决策支撑功能;促进企事业单位、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宏观经济调控、金融资本市场监管等,提供真实可靠、口径统一、实时在线的会计基础数据。全面建成“行业管理与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与业务、服务经济社会”的三大平台,形成立体、全面、完备、互联互通的行业信息化体系;以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行业信息应用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三要利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各类会计信息资源,创新和升级会计信息使用方式,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标准统一、按需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编制、使用、监督和评价体系;健全完善会计指数指标体系,使之成为既具宏观经济预测、引导市场资源配臵的功能,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经济指数之一;探索建立能够方便非专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洞悉企业微观运行状况和盈利能力的会计透明度指数。

二、在国际会计审计标准制定中具有较大的决策参与权,能够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和实施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标准体系,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会计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许多未曾想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呈现,国际会计审计组织为此放慢了推进步伐。我认为,随着欧债危机问题逐步缓解,全球经济复苏趋稳,建立和实施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将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秉持“积极支持、务实参与、扩大合作、共同推进”的原则,适时提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审计标准的新原则、新思路、新方法,在国际会计审计标准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决策、占据主动。要持续健全和完善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同时,要注重发挥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会计审计准则实施中的协同作用,形成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相互联动,各监管部门之间科学配合,能够在国际上发挥示范作用的会计审计准则实施模式。要推动建设以民事责任为主、其他法律为辅的会计审计法律责任体系。

二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改革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要求,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健全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制度,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形成框架科学、内容完备、相互衔接的非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为非企业会计国际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三要健全完善涵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中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致力打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中国样板”,逐步实现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和监管的等效认可;努力建成会计、审计、内部控制、会计监管、考试评价、会计信息化等紧密联动、互相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会计”标准体系。

三、构建全球会计服务网络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构建全球会计服务网络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工程,又是我国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保持生机活力、服务国家建设和贡献全球市场的重要前提。要站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前沿,放眼全球市场,构建全球会计服务网络体系。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要网络布局领先,建立健全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要求的,梯次完善、结构合理的会计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全球会计服务网络构建路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支持至少5家大型事务所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至少2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布局执业网络,设立100个左右业务机构;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左右时间,力争实现执业网络和海外机构规模翻一番。

二要品牌声誉领先,在优化事务所组织形式和议事规则、夯实事务所内部治理和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优质强势的本土事务所品牌。着力培育10家左右执业网络、服务能力、收入规模和市场影响具有国际水准的本土事务所,其中2家迈入世界10强之列,另有3家迈入20强之列,还有5家迈入30强之列。俗话说,三流品牌做产品,二流品牌做文化,一流品牌做信仰。当你的品牌像“宗教”一样,拥有执着的信徒,被狂热地追捧,那你就会所向无敌;而要做信仰,就要树立宏大的愿景,营造强烈的归属感,发散“传道”的力量,塑造奇瑰的意象。我希望本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少算一些个人眼前的小利,多行一些行业长远发展的“大义”。

三要服务质量领先,奋力开拓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业务新领域,扩大专业服务供给,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做到品牌标识统一、资源信息共享、质量监控一体、管理运作高效,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发挥重大影响力。要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发展和规范、服务领域开发和拓展、服务标准制定和规范、服务质量保障和提升等多个方面,起到与会计强国地位相称的积极引领作用。

四、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和胜任国际高端业务的会计人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先机,拥有灿烂的未来。达沃斯论坛创始人克劳斯在20xx年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提出,应该发展以人才、开拓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人才主义”,用以取代资本主义,引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以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为契机,全面推进会计人才战略,建成国际一流的会计高端人才队伍,致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促进世界会计事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重要方面取得突破:一要突出高端引领,着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到2015年,新增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000人;到2020年,再新增30000人。到2015年,培养造就6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到2020年,再新增2000人。到2015年,新增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40人;到2020年,再新增60人。同时,还要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到2015年,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才比例为5:5: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达到10:40:50。同时,到2020年,要推荐200人左右到国际性或区域性会计审计组织任职;要有一大批中国高级会计审计人才在国外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重要工作。

二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流,创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促进各层次、各类别会计人才在地区间、行业间、单位间有序流动,在境内境外互通交流,呈现“英才辈出、万马奔腾”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加快会计职称考试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建立国际权威的管理会计师评价制度;要健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会计执业资格品牌。同时,要健全科学的会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总会计师认证制度,促进总会计师队伍素质提升和作用提升。

三要推动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加快发展,建成以培养高级会计、审计和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同时,发挥国家会计学院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形成“三个中心”,即以会计、审计、财政、金融等专业领域政策和实务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政策研究中心;有效利用会计审计信息资源,服务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会计信息中心;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和信息交流的国际交流中心。

五、形成法制化科学化的中国会计管理模式,推动实现中国会计行业更高、更快、更强发展会计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和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法制化、科学化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新会计管理工作思路、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尤其应改革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努力将中国会计管理模式打造成特色彰显、促推我国会计行业走向全球市场、备受推崇的国际样板之一。

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重要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实现会计管理法制体系化。结合会计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乃至更长时期会计行业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不断充实会计行业各项法规和制度,形成以《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核心,各项行业管理法规制度齐头并进、相互协调的会计法制体系。同时,积极推动会计立法和执法水平效率的大幅提升,使之具有国际水准,成为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国家会计法制建设的样板之一。

二要实现会计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化。巩固完善上下联动,具权威、显特色、有抓手、网络化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协调畅达的会计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要实现会计管理手段信息化。建成全国会计文件传输与意见收集反馈系统、企业财务报告归集与分析系统、企业内控报告归集与分析系统、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归集与分析系统、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等六大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有机衔接。

六、组建政产学研联盟,促进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会计理论研究担负着探索开创和指导引领会计改革方向的重要使命;会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建立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力推动学术研究和会计产业的发展繁荣。到2020年年末或稍后一些时间,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建成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扶助为补充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和促进专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团队。创新研究生教育方式,推进发展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端会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重视发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能够处理复杂业务和重大难题的高端会计人才。

二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会计理论问题,尤其是会计行业如何进一步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等,开展创新型和基础性课题攻关,取得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在国际会计理论百花园中独放一葩。要持续创新会计学术评价体系,扭转研究目的功利化、研究方法呆板化、研究成果形式化的不良现象,推动“中国产”会计学术论文在国际顶尖杂志上的发表数量达到世界前3位,创建2份会计类国际知名杂志,跻身国际一流会计学术期刊之列。同时,要科学开展会计学科建设,推动建成10—20家国际一流的会计学院(系),打通会计学科与经济、统计、金融等学科之间的通道,拓展会计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国会计学科在国内各学科和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

三要大力发展壮大会计产业。要在继续巩固本土事务所做强做大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开发、转型和升级,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会计软件产业、出版传媒产业、服务外包、教育培训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跨越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促进形成满足个性化会计信息需求的提供商;要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够满足国内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个性化会计人才需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会计人才市场。

实现以上六大方面的突破和跨越,必须以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为支撑,提振中国会计行业的“精气神”。要努力将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

要大力营造一种合作发展、和谐共生的会计文化,一种以人为本、诚信报国的会计文化,一种谋划长远、视野开阔的会计文化,一种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会计文化。要着力培育一种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会计精神,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会计精神,一种业务精湛、服务大局的会计精神。要全力推动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走出去”,通过“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交流和文化对话,让世界认识、理解和赞赏中国会计行业和会计事业,了解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而引领我国步入世界会计强国之列。 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就要勇于创新,切实改进工作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就是瞎说一顿。”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应当更加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做到“搭好桥”、“造好船”,从而顺利“渡过河”。

一、继续解放思想推进会计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创新会计思想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迈向会计强国需要会计行业全体同仁继续解放思想,更加激情投入,勇于开拓创新,在会计强国战略推进中扮演好奋进者、建设者和创造者的角色。

继续解放思想就要见贤思齐。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意指见到有人在某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作为标杆和榜样,想办法赶超;见到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需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缺点或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生了大量好做法、好经验,会计行业决不能偏安一隅、孤芳自赏,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工作质量。比如,尽管会计行业人才建设起步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缺乏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领军人才,而其他行业人才建设有不少“高于我之处”,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军工企业就培养了令人羡慕的、达到国际标准的专家领军团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继续解放思想就要勇于担当。

解放思想意味着要大胆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各种条条框框,排除阻力,敢冒风险,勇担责任。这让我想起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国务院领导汇报情况时说过的一段话:熔盛重工以“塑造世界一流员工、创建国际一流企业”为愿景,以“诚信为本、追求卓越”为企业精神,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向世界一流多元化重工产业集团的宏伟目标快速前行,做到“只要大海不干,就有我熔盛重工的船!”我希望,中国会计人也有这种壮语,这种豪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主体意识,全身投入,一肩挑起,努力扮演好宏大会计时代的奋进者角色,扮演好伟大会计事业建设者角色,扮演好迈向会计强国进程中创造者角色。

二、科学制定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次会上提出的迈入会计强国的目标和举措,还需要作进一步科学论证和全面规划。特别是当前的会计工作基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更需要我们坚持规划为先、布局为要,以“走一步棋看几步棋”的战略眼光充分预判未来,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制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和落实这个战略目标。 科学规划要高起点!迈入会计强国之列的目标勾勒出我国会计事业未来发展的地平线。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要登高望远,着眼全局,切实做好整体性、阶段性、长远性规划。我们已经制定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xx—2015年)》、《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十二五”发展规划》、“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五年发展规划”等,基本实现了会计口各单位都有“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局面。但是,仅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还不够,还要在严格执行这些规划的同时,做好滚动修订工作;同时,还要超前思考,长远谋划,全局运筹,科学规划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要重联动。实现迈向会计强国战略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层次、各个主体,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会计工作的不同领域要巧布局、抓规划;不同领域规划之间、同一个领域的不同层次之间要重协调,重衔接,以实现互融互通、协调发展,做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在做好自身的长远规划和短期部署的基础上,在规划部署中强化内部的上下联动和外部的纵横联动,由静态分割向动态融合转变,切实增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联动性,优化资源配臵。

三、切实真抓实干实现迈向会计强国战略目标,既不能空喊口号,也绝不能起而不行,而应当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一步步地推进,真正做到想实招、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

真抓实干就要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设会计强国好比建造一座巍峨的大厦,必须把基础打牢。我们要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切实开好头,起好步,切实把心思放在各环节基础工作上,把功夫下到各领域具体工作任务中,争取每年办成几件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支撑性、长效性的大事、实事。比如,为了全面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抓住机遇做强做大“走出去”,当前要尽快推动完成《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工作。再如,按照朱镕基同志提出的不做假账的要求,要坚持把诚信建设当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常抓常新。

真抓实干就要坚持不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真抓实干是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成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不能幻想一蹴而就,而要持续不断、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工作。迈入会计强国之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有长远的工作打算,充分的精神准备,努力做到不动摇、不懈怠,紧紧抓住,一抓到底,绝不松劲。比如,要实现在国际和地区间会计审计组织中有200位中国代表的目标,就要从现在起,有针对性地一个组织一个组织地开展研究,一个人一个人地进行培养,一茬一茬地开展工作、一段一段地总结经验,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四、狠抓队伍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能否行之有效地落实会计强国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决于诸多因素,但最终要靠一批能够将人生看作是为了他人、为了行业、为了社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的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钟爱的事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中、求得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升华的人。

狠抓队伍建设就要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实现会计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作风强则事业兴,作风差则事业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管理队伍的作风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组织作风、纪律作风和领导作风。要用哲学指导会计管理工作,做到辨是非、明因果、知进退、识中偏。要大力改造学风,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理念和方法,努力打造一支乐学勤学善学的会计管理工作队伍。

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凡事以行业发展大局为重,在规划部署会计管理工作时,应当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在组织落实会计管理工作时,要转变工作思路,化被动为主动,从局部想整体,站在日常会计管理工作之外看问题、想对策。要增强服务意识,妥善处理会计工作与其他事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要增强责任意识,严谨细致,勤勉敬业,精益求精,求真务实,切实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

狠抓队伍建设就要创新激励机制。队伍有活力,事业发展就有基础,就会通畅。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干部队伍工作活力、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形成选贤任能机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会计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起来,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会计管理人员纳入选拔重用视野;要通过评选表彰,树立会计管理队伍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会计管理工作者勇创佳绩;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鼓励和引导会计管理人员严于律己,大胆工作,寓服务于监督,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主动的创新精神投身于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

五、着眼整体提升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最基本特征。实施会计强国战略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会计强国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重点取决于未来的会计工作能否得到整体提升。

着眼整体提升要形成各领域“万紫千红”的局面。会计工作百项千项。迈向会计强国要注重解决“短板”问题。各项工作之间一时有短有长是常态,但总是存在明显短板就意味着失败。我们抓重点,既要关注关系重大的事情,又要注重“补齐”明显的短板。“一花独放不是春”,要促进各领域各项工作全面持续提升,形成“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良好局面。

着眼整体提升要形成各方面“万马奔腾”的格局。会计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地域广,而各方面、各地区条件差异较大。要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实现会计强国的宏大目标,丰富体制形态、机制形态、技术形态、理论形态、文化形态,锻造颇具地方韵味、部门特色,展现自觉自信的“非凡会计”体系和崭新形象,形成各地方、各部门你追我赶、万马奔腾,最终实现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构建内生动力人类一直在追寻一种具有更大动力和更好运转效果的动力结构,“动车组结构”因能多点给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颇具启发意义。迈向会计强国行列,尤其需要构建一种多点给力、多方借力的动力结构。

构建内生动力重在多点给力。动车组的特点是动力结构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装臵。火车跑的时候,所有车厢都给力,刹车的时候,所有车厢都制动。中国未来经济保持高增长态势仍将获得支撑,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多点给力、多极发展的动力结构,有力地增强了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实现会计强国战略,就应着力抓好内生动力机制建设,从发展目标、内在动力、联动机制、关键节点等方面入手,促进自我加压、自我对比、自我批评、自我提升,使会计行业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因素,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构建内生动力不忘借助外力。好风凭借力。天下最重要的“借”,是借力!除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动车组的有效运行仍然离不开其他系统的有力配合。会计的“借”是为了“贷”,会计的“贷”是为了平衡“借”。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借力而行就是要实现每个会计人智慧的大协调、大集聚、大联合。尤其是会计管理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除了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外,还要敢于借助外力、善于用好外力。

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国际舞台促升会计工作。要经常向财政部门的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借助财政的力量扩大和提升会计影响。要主动商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推动有关会计工作。要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维护会计事业健康发展。要借力媒体,强化宣传,为实现迈向会计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会计管理工作既需要蓝图勾画,更需要躬行践履。她呼唤你我,也值得你我为她付出最艰巨的努力,最澎湃的激情,最炽热的汗水。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力戒浮躁,持之以恒,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增光添色,为推动我国早日成为会计强国贡献力量!

看过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李斌厂长在准东采油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乡镇书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18篇)】相关文章:

书记在全区植树造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2023-04-06

学年度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门)2023-07-11

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讲话2023-05-02

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2023-10-06

项目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稿2023-08-10

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2022-05-04

教师学习四风问题心得体会2022-11-04

纪律教育月活动方案2023-10-05

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心得体会2022-07-19

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