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怎么写诗词的

时间:2022-06-01 05:43: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评语怎么写诗词的(精选16篇)由网友“不知道是哪位”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评语怎么写诗词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评语怎么写诗词的

篇1:诗词作文评语

1. 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2. 十二小学生作文评语集锦

3. 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文章想象合情合理,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4. 语言诙谐有趣,情节安排曲折生动,开头与结尾的呼应巧妙。本文篇幅虽短,但内容生动具体,段落明确,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5. 文中一系列表现人物动作的动词运用得准确,衬托手法运用得好。

6. 本文事情过程写得具体,明晰,条理清楚。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加入了恰当的心理描写,充分表达了„

7. 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比喻贴切,生动。献计献策读后能从中受到教育。

8. 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9. 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叹。

10. 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11. 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2. 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

13. 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

14. 观察细致,想像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15. 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有特色。

16. 文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述,演绎出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

17. 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

18. 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19. 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

20. 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

篇2:诗词

诗词分享

点绛唇,古往今来

古往今来,

都云书有千金曲。

寻来佳婿,

或把新人许。

再看今时,

旧院秋风雨。

黄腾酒,

落花残柳,

偶有低声语。

平水韵

==================

忆江南,初更雪

初更雪,

润物浅微寒。

冷色若香连锦袖,

柔花似雨沾罗兰。

无语倚栏杆。

平水韵

==================

长相思,放歌行

家国情,

故乡情,

梦里长城古道亭,

悬崖百丈冰。

放歌行,

踏歌行,

又见龙翔凤舞翎,

酒来月正明。

新韵

==================

七绝,桃花

月里红妆月下清,

缠枝绿萼夜无声。

春花春柳飘香榭,

人面曾知何处停。

平水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

采桑子,夜来

夜来犹梦他乡客,

独上西楼,

斜倚栏杆。

对影成双邀广寒。

香山游记潇湘曲,

醉卧青林,

抚首琴端。

似有莺声落玉盘。

平水韵

篇3:诗词

关于三首诗词

《一》

摊破南乡子.花开花谢何需叹

溪奏絮花扬,享天籁,沐浴春光。

层峦叠嶂丛林翠。

松涛鸣鹤,竹摇鸟唱,韵婉情长。

景秀暖心房,山依旧,四季留芳。

花开花谢何需叹!

人间百态,功名淡漠,笑傲穹苍!

《二》

眼儿媚.春声

帘透晨霞喜天晴,窗外鸟争鸣。

楼台伫立,抬眸远眺,绿野和风。

抚琴一曲放歌远,音荡越云凌。

弦悠律畅,清词浅赋,满目春声!

《三》

忆秦娥.挥毫浅赋心情悦

三更夜,抿茶慢品西江月,

西江月,此牌双调,例词无缺。

难眠不寝研诗阕,挥毫浅赋心情悦,

心情悦,笔耕不辍,墨涯飞越。

篇4:诗词

娄山关忆秦娥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篇5:诗词

鲍照(南北朝)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篇6:诗词

刘彻(两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篇7:诗词参考

诗词三首参考

贺新郎.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征战除顽孽,铸军魂,刺刀若电,剑光如雪。星火燎原长征路,斗志军心似铁。

遵义会,乾坤定决。草地雪山何所惧,举钢枪,横扫魔猖獗。二万五,史前绝。

和平盛世怀英烈。筑铜墙,保家卫国,凯歌长捷。科技宏图开壮举,喜看嫦娥揽月。

改革路,翻开新页。华夏共承轩辕志,守边疆,亮剑豺狼灭。圆国梦,众民悦。

【贺尹诗海先生.诗海漫步】手写体诗集付梓

健笔妙书心血倾,精工励志苦寒凝。

随心磨砚字含秀,悟道吟题律畅明。

荆楚水盈词韵翠,尹湾村蕴隽才英。

遨游诗海迎春色,漫步文坛唱晚情。

【临江仙.贺王书平先生】付梓

浮漾诗花竞艳,萍飘碧水留芳。秋风阵阵送清凉。荡扬荆楚韵,博雅著华章。

颖出多年文笔,收回万缕春光。九州仙境律中藏。仗乡惟墨趣,快意寄情长。

篇8:诗词

王杰

铁血男儿,忘死舍生,大义干云两不怕;

柔肩重担,赴汤蹈火,高怀揽月一颗心。

王选

激光排照,革故鼎新,上士忘名威四海

胶版印刷,开天辟地,科研结果炫九州

王瑛

廉树常青,浩气长存,心血一滴染红叶

病魔不惧,震灾不怕,南江万里零距离

王乐义

为民谋福祉,乐此不疲,绿色革命,翻新一页老黄历

克难战病魔,义无反顾,大棚康庄,换取万家新纪元

甘远志

远见而卓识,文华灿烂,笔底波澜重民瘼

志坚以行苦,德范馨香,心头道义彰本真

申纪兰

太行血脉,兰心蕙质,常凭微笑看世界

本色农家,申旦达夕,总把民生挂心头

孔祥瑞

举旗破浪立潮头,无愧现代工人、专家蓝领

沥血呕心创奇迹,每以真情爱党、厚意报国

孔繁森

请缨西藏,披肝沥胆,七尺男儿能舍己

忘我襟怀,栉风沐雨,一腔热血不还乡

篇9:诗词:

诗词:四首

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西风自在梅花。

堪堪新岁写空瑕。郢歌抚婉鬓,水墨润烟霞。

曲水行云漫风景,廊桥飞雪清嘉。

余香万里一壶茶。低吟斟浅笑,伴我此生涯。

鹧鸪天

极目天涯意未休,春风与我踏青游。

半湖绿影三山笑,四海闲情一径收。

天不老,鬓何愁。人生几事费淹留。

十年一觉诗情换,醉楚轻狂笑孔丘。

七律   秋野

云朵蓝天相映眸,凉风与我垄中游。

无边稻浪腾腾起,不尽山溪缓缓流。

万里平畴开画卷,百年拙笔写春秋。

夕阳心系斑斓色,落尽余晖韵也柔。

七律  山中

落日初斜暮色喑,松涛叠叠似鸣琴。

霜风弄影禅诗画,寒叶敲肩山水吟。

转步轻盈云出岫,回眸雀跃鸟投林。

归来不问归何处,身在尘间化外心。

篇10:诗词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晏殊《清平乐》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白居易《寄殷协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朝《凉州词二首·其一》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赵令畤《蝶恋花》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

——朱敦儒《鹧鸪天》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冯延巳《长命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遣》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前赤壁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杜甫《杭州春望》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张可久《人月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柳永《蝶恋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李清照《蝶恋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唐寅《桃花庵歌》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冯延巳《鹊踏枝》

篇11:诗词

月如钩。照孤舟。黄页红花玉筆秋。春还早。缘尽了。与谁能共,一帘幽梦。痛 痛 痛。

夜曲终。琼楼空。西山难瞅依人风。红绣舞。柔肠断。昨日梨花,枯枝斗寒。难 难 难。

篇12:诗词

二月枝俏不须猜,

最靓莫过杏花开。

满园芬芳叶不展,

无奈含羞出墙来。

篇13:诗词

淡洗铅华,纯元和璧。罗衣雾濯,眼波凝绿。

云雾欲掩,娉婷裙裾。流年似水,泪冷旧曲。

羞见衰颜,飘零如羽。相思谁寄,落红飞絮。

风韵光阴,沧桑倦旅。千岩风露,万载东去。

静止禅心,一叶孤舟。且伫孤愁,巴山夜雨。

篇14:诗词

精选诗词5首

七绝【问君何日得欢期】

庭深雨骤秋风紧,夜黑更长数别离。

梦里相逢人不语,问君何日得欢期。

五绝【无题】新韵

妆奁嵌玉盘,镜里照红颜。

双目凝珠泪,何时旧梦圆。

如梦令【问真情几许】

常忆临屏欢聚,今却无人倾诉。

明月寄相思,试问真情几许。

无绪,无绪,流水落花春去。

七绝——【幽香成径忆王孙】——新韵

几度花开又几旬,幽香成径忆王孙。

为卿消尽千行泪,唯见归鸿不见人。

七绝——【望天涯】新韵

怅望天涯欲断魂,娥眉紧锁泪湿巾。

春风不解相思意,错负今朝月下人。

篇15:诗词参考

诗词四首参考

鹧鸪天·盐河整治工程采风

大禹重生作匠工,挥开椽笔绘图宏。

游龙听令腰伸直,航道扬波四海通。

装效益,驾艨艟,地球村里逛从容。

放飞畅想追诗絮,夹岸芦花唱大风。

鹧鸪天·参观新港大道

百里行程畅似风,沿途秀色溢香浓。

多少神工凭巧手,沥青“水稳”汗中融。

挥彩练,托长虹,筑成动脉贯西东。

千重障碍无声退,一路高歌驾玉骢。

春日遣怀二首

闹市风情奈我何,乡村晚景好消磨。

酽茶解酒精神爽,拙笔敲诗雅趣多。

柳岸垂竿听鸟语,窗前博客蹚诗河。

糟妻老脚常骚扰:“咋的.疯癫梦里歌?”

“咋的疯癫梦里歌?”只缘惬意漫心河。

操琴诱鸟吹芦笛,倚柳观鱼戏水波。

胃泰肠清嫌酒少,须稀笔秃得诗多。

自由小曲轻哼唱,敢对斜阳作帅哥!

篇16:《诗词》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律诗和绝句,说说二者有哪些区别。(只须说出最主要的特点,不必全面归纳。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请同学们翻到第30课,将这五首诗词浏览一遍,看谁能很快说出哪是律诗,哪是绝句,哪是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先看看阅读提示。(学生看完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第一首《渡荆门送别》

(一)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沿江东下途中所作。诗人乘船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课文阅读提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但也有学者认为“诗无送别意”,“送”的主体是“故乡水”,即故乡水“送别”诗人远行。此说也并非没有道理。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这首诗,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4.品析鉴赏。

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诗人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顿使人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问: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使学生领会:“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问:诗人已为荆门山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使学生领会: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赏析“万里送行舟”:此句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实令人称叹。

5.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

三、第二首《秋词》

(一)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4.晶析鉴赏。

问: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第三首《赤壁》

(一)解题

赤壁,地名,一在今湖北省蒲圻县,为三国时吴国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战场,俗称武赤壁。一在今湖北省黄州,传说中曾误认为是周瑜大败曹操之处,俗称文赤壁。杜牧这首诗是在黄州写的,时为黄州刺史。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前两句系平静的叙说,语调宜平缓,后两句突发议论,语调应有所提高,但因系假设而得出的结论,不宜读得过于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并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诗的大意:折断的戟埋入沙中但铁却未被锈蚀,我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这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当初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大乔和小乔都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品析鉴赏。

这首诗叙事十分平实,但想像却十分奇绝。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想像奇在何处?

其一,赤壁之战时周瑜巧借东风取得抗曹胜利,而诗人也巧借“东风”对那段历史加以评述。可谓一箭双雕。

其二,诗人不从正面写周瑜如何通过火烧战船打败曹操,而从反面落笔,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这就更能突出东吴获胜的重要原因。

其三,诗人不用“国破人亡”之类的词语用结,而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代指相反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由于“二乔”是东吴统治集团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派政治力量的尊严。东吴一旦灭亡,她们的处境便可想而知。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足见诗人的别具匠心。(只要能谈出一定的见解即可,如不能认识到上述几方面,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解。)

4.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背诵前三首诗。

二、第四首《过零丁洋》

(一)解题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见课文注释)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韵脚均为后鼻音,全诗应读出悲壮的感情(后两句宜读得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因注释较详细,不必在文字上多花功夫,可作如下补充:

一经:指《五经》中的一种,《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宋朝科举考经义,可在《五经》中选一经。“起一经”是说作者由科举出身。第三联(颈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前一个“惶恐”和“零丁”均为地名,后一个“惶恐”和“零丁”取实义。

4、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才相呼应。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谈出新意。

5.学生朗读全诗并当堂背诵。

三、第五首《浣溪沙》

(一)解题

苏轼这首词写在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虽然政治上失意,生活亦陷入困顿,但他仍对人生抱乐观的态度。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眼前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溪水西流”之景象,不由产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不仅在诗歌创作上首开宋代诗歌新风气,而且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之一。其词作个性鲜明,风格豪迈,视野开阔,意趣横生。《浣溪沙》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正音:“少”音shào,年少之意。朗读“谁道人生无再少”句应铿锵有力,末句要读出其中的劝慰之意和昂奋之情。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尚:尚且。 休:不要。

4.品析鉴赏。

问:这首词就表达方式而言,上下阕有什么不同?明确:上阕为描写,状景中流露出愉悦之情;下阕议论兼抒情,写出了作者由眼前之景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这首词中的人生哲理绝非凭空产生,而是作者的有感而发。说说“谁道人生无再少”之感慨由何引发,二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谁道”句系由作者看到的“溪水西流”而引发。本应东去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人生为什么不能青春永驻呢?词中的“少”宜理解为精神之“少”,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的豪情,表现

诗歌起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

伤仲永教案

诗歌的起源

苏轼的成就介绍

文言文 诗词 评语

如梦令教学设计

读《摇摇晃晃的人间》有感:做有趣的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九章算术注读书心得

评语怎么写诗词的
《评语怎么写诗词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评语怎么写诗词的(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场景歌》教学反思2023-06-04

初中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精选教案范本2023-07-05

《外国诗》的初中语文教案2023-11-01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2024-01-02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2-05-07

关于保护环境作文带评语2023-09-03

《雨说》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2023-12-29

《登鹳雀楼》教学总结2024-02-04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说课稿2023-05-05

演讲稿的作文带评语20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