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02 02:12:3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精选17篇)由网友“ts4728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欢迎阅读借鉴。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篇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初步研究,围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技术方法为教授主线,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环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提出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革指出了方向.

作 者:张波 吴春笃 储金宇 ZHANG Bo WU Chun-du Chu Jin-yu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环境学院,江苏,镇江,21 刊 名:高等建筑教育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年,卷(期): 17(3) 分类号:X820.3-4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  

篇2: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高凡,王敬贤,刘云

(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也不断扩展,这对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人根据北京农学院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教学做了大量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和社会实践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论文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的新闻热点,接连发生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民众苦不堪言,频繁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批准实施前的必要步骤,其重要性及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加。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不仅成了各所大学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而且对未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上好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要求,并结合北京农学院的实际情况,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确定教学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为环评,英文是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缩写为EIA,是指实施建设项目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减轻或者预防不良影响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进行监测的制度方法。即激励在项目决策和规划中考虑环境因素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授课和最终评定教学效果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它不仅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还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环节,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将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参照教学大纲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且也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工程师的考试内容。因此,本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目标,并据此来设计教学讲义、规划教学课时、提前联系实习单位等,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仅使政府部门而且使普通的百姓对环境污染问题也重视起来。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从实际情况到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地重组和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不断更新。为满足这一需求,教学中也必须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然而,现有的教科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另外,目前已有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标准、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地表水、大气、声等)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问题,甚少涉及环评技术导则,而这部分恰恰是将来学生实际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因此,要解决上述现存问题,要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首先要选择好教材。本课程通过以往授课经验以及对就业学生反馈信息的总结,最终确定了以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为主导教材,以经典环境影响评价教材为参考教材,结合国家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技术导则,以及典型案例,构建了一套从理论到法则,再到案例的'实用教学资料。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导则的不断更新,教师也及时地深入学习,重新备课,调整教学内容,较好地把握了本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对法律标准、工程分析、大气及地表水等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方法和重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应是“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与国家的最新标准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从而体现这门课程的适时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体会环境评价技能的应用方法。总之,《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内容在选材方面既以教材为基础又高于教材,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要结合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不断更新教案。

三、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更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技术准则和方法进行结合,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牢固掌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三点具体阐明。

(一)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多数时候学生都是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不能挖掘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学习潜力,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求。目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和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这一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当前互联网交流的快速普及,笔者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课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的知识;师生之间通过各种互联网媒体作为沟通手段开展环评问题的讨论,比如建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微信群、QQ群和飞信群等开展讨论式教学;同时指导学生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及环评爱好者等相关论坛上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资料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积极地从单纯的“学”到参与“教”的过程,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沟通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由于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案例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涉工程学、法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加之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多种多样,有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音、区域规划、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向导,分析该课程在教授理论知识、专题案例分析以及课后进行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存在的现状问题,然后开展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如积极更新理论教学知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并且课后积极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使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学互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当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找一些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给大家展示和讲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环境评价中是怎样体现和运用的。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如讲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本人就将当下热点环境问题——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如:北京雾霾天气的气象统计资料,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污染物的扩散条件,估算模式的应用场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又如讲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京沈客运专线北京站—星火站为例,沿线居民关于噪声污染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诉求迫使北京市规划委召开了几次沿线居民的座谈会和听证会,并最终确定了星火路段的优化方案;通过该案例也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教学既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说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方便理解。另外,以指导、提问、讨论为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使对符合标准的环境评价工程师的培养更加科学合理。

(三)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常期末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考试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服务于教学并体现教学。但是之前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既体现不了教学的全程化以及课程考试的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育方式,又会使大部分的学生只注重笔试考试,不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以考促学,这才是现代教育考核的精神,本人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近年来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1)考试内容多元化。一个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岗位资格证,要获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所以在安排考核内容时,不仅选了一些历年的真题,编入试题中,同时也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试着写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为学生将来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注册考试打基础。(2)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这种短暂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如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学生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的能力,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内容都实行累加式考试,彻底改变一张卷子决定最终成绩的局面,并在考试内容上力求创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从作业、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优化考核,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方面抓起。(3)考分设计合理化。以前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闭卷的形式,其中考试成绩要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但是因为环境评价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闭卷考核形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分数,这样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通过教改在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上由原来闭卷式的考核方法改为平时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实践考核的考核方法。这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可进行适度调整,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降低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多类别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然后再进行专家技术审核,对角色的模拟进行评审打分。

四、增加实践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本科生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以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参与到这些单位的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撰写中。使学生了解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的重点以及难点,编写的方法及相关的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参观以及考察调研,使学生感受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不利影响,通过现场考察,学生在对环评报告书进行编写和从事环境评价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区别不同项目带来的不同环境影响,选取评价的重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各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项目工程的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就业方向,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素质增强,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总结

通过长期以来的探索研究,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创造性。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大缩短了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新工作,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殊性和实用性,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改革过程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随着其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篇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文章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讨论课程的任务、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设置等问题.并从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了计算机控制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作 者:陈桂 陆锋 宋丽蓉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年,卷(期): “”(3) 分类号:G48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   教学内容   实践环节   课程改革  

篇5: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目前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分别对理论课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方法、课堂实验教学模式及课外实训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对于改革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 者:赵长容 马美萍 曹建明 连国军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71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   教学改革   理论课   实践  

篇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旨在抛砖引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探讨如何使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 者:李鹏飞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教学改革   研究与实践  

篇7:《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根据高频电子电路在电子行业的基础作用和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结合本校<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介绍了本课程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上进行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践证明,新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 者:黄成玉 赵立永 马红梅 薛伟宁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北京,东燕郊,1016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频电子电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篇8:《HACCP管理体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HACCP管理体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成绩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可以王著提高学生的实最动手能力.

作 者:张永生 何承云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HACCPA管理体系   教学改革   实践  

篇9: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供热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培养出建环专业高技能毕业生。

关键词:供热工程;教学改革;建环专业

一、为什么要进行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学校每年有两个班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这些毕业生中一小部分要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后继续读研,大部分学生要走向工作岗位,从事供热、空调行业的设计、施工、供热等工作。

随着行业科技的发展,供热和空调行业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毕业生就业面试中,许多用人单位用供热和空调的问题来考核学生的专业水平高低,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到岗就能承担工作。

因为社会上留给建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有限,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又不少,这样使得市场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建设单位设计项目减少,社会上需要的毕业生人数也相应减少。

比如大连市的某个设计院今年招应届毕业生就比往年减少了37%,而且同时还要从单位内部的设计人员中末位淘汰。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工程综合素质、高技能和终身自学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

它不但涵盖了蒸汽和热水为热媒的室内供暖系统、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型式、工作原理、设计方法等的主要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为大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往我们按照供热工程课本从前往后泛泛讲解一遍,一学期下来,同学们感觉并没有真正掌握课程的实质,也没有将供热工程系统知识转变成学生的专业能力。

作为建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很有必要对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织来加深学生对供热工程课程概念理论的理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有利于学生和应试和就业。

二、供热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

供热工程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动画并茂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先用文字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表述清楚,然后配上图片,再把设备运行的动画加上,在知识中所涉及的现行的而不是过时的规范也应及时补充说明,也要把典型的电脑制作的CAD的施工图介绍给学生讨论。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尽可能采用表格、图片、动画等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同时多结合当前的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使学生扩展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当学习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时,我们先说明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是对传统的顺流式采暖系统在形式上加以改变,以建筑中具有独立产权的用户为服务对象,使该用户的采暖系统具备分户调节、控制与关断的功能。

表述一下住宅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的定义,然后把传统的住宅采暖系统和现在的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的户内实物的各种施工竣工图、清水房的照片放到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给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比较,结合具体工程来说明:现在的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的节能作用,具体的控制方法,在水平单管串联式、水平单管跨越式、水平双管同程式、水平双管异程式、水平网程式还有地热式这6种中,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哪些,现行规范推荐哪种形式告诉给同学们,在当前供暖系统中存在哪些问题,遇到了怎样解决,等等。

通过讲解供热系统,我们有意识地把一些供热设备厂家选型样本介绍给同学们,例如:散热器厂家、地热厂家、换热器厂家、热表厂家、管材等供热设备厂家,同学们通过不同的彩色样本,既感到新奇又容易由课堂走向市场。

结合图片讲解供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学生很容易理解供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特点和分类,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这种学习方法不但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到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知识。

这种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查阅课外书,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供热工程课程的题量大、题型多,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从社会上大量的各种考试复习题中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题,安排同学们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拔高选择做的。

当前我们发现虽然书店里各种考试复习题很多,但大多数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作业的形式做标准答案,然后在QQ群中共享标准答案。

我们发现,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生的毛病在什么地方,有时的一题多解还可以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例如;大连某住宅建筑的供暖面积为10000m2,供暖设计热指标为35w/m2,tn=20℃,四柱813的K=2.237(tpj-tn)0.302。

当供、回水温度采用80℃/60℃代替95℃/70℃时,计算下述问题:(1)散热器面积增加的百分数;(2)循环水量增加的倍数;(3)循环水泵的功率增加的倍数。

这道题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不同知识点来解答这道题的方法,这会使他们觉得知识理解的比较透彻,印象比较深刻。

三、供热工程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法

供热工程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上升为实际能力,我们要求学生不但要会做计算题、选择题、简述题而且还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某工程的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和循环管与干管的连接如图1,系统热的不好,供水温度正常,但室温低。

请同学们分析原因并改正过来。

把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分析解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分析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水量经膨胀管和循环管而循环,使系统循环水量减少,是膨胀水箱与系统连接的错误。

解决对策:将膨胀水箱的循环管改到水泵的吸入口附近,如图2。

通过学生积极分析、讨论找到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后,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告诉学生供热行业有许多的规范和标准要执行,有强制性规范和一般规范,有些是一定不能违反的,有些是要尽可能去遵守的,而且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要修改和产生新的规范,我们一定要遵守最新的版本,例如:我们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还有国务院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施工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0114-)。

我们在课堂上选几套典型的比较好的当前实际设计施工图给学生学习讨论,借此让他们熟悉规范和标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供热工程系统施工的画图技巧和方法,例如:图层怎么设置、图块怎么插入、线宽怎么定义等,使学生了解一下应该出哪些图纸和图号的排序方法。

我们把这些不同类型的几套施工图在学生的QQ群中共享给大家,供他们分析讨论用,我们发现,学生逐渐地由理论知识转入到实际工程中来。

课程结束后我们和学生一起用两周的时间专门做了一个供热工程的课程设计。

我们把每班同学分成5组,然后把5套不同的建筑施工图转给相应的组,每组内部的设计参数和设计要求不同,这样就达到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都不同,要求学生按绿色建筑标准做一套完整的施工图,深度达到施工的程度,学校给提供教室和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每天都到教室检查同学们的进度和完成情况,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按照真实的施工图做设计计算、查设计手册、查规范、CAD画图。

当学生们出图时,我们让他们先打出一张正式的施工图图纸,看看和电脑效果有什么不同,这时他们会发现线宽不对了、字大小也不对了、原来不遮挡的地方也重叠了、线型也不对了等,总之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修改完再出图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最后每个人再进行答辩。

两周下来学生忙得不轻但也收获不小,这种仿真的课程设计锻炼了他们读懂建筑图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运用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的能力,训练了他们CAD电脑制图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互助友谊,学生们表现的都很积极。

由于从头到尾教师和学生一直在一起,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再经过答辩,成绩给得都比较合理,学生们通过课程设计学会了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如何开始做设计的方法。

为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建环专业的学生符合当前供热行业的需要,使我们的建环专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进行了供热工程课程教改和实践。

教师通过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单位反馈情况感觉到这些学生较往届学生专业水平提高了,但我们师生还要继续努力提高。

我们认为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专业学习,向其他高校教师学习、向设计院同行学习、向供热设备厂家的专家学习,同时也要经常到工地现场向师傅学习,跟上供热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上去了,才能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各方面的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通病分析手册[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篇10:《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钦亚洲,朱建民,崔延松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为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改变目前学生普遍厌学的情况,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由五个教学环节实施。通过教学效果检验本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学习兴趣

一、概述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机械、土木、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力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力学概念和公式,进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然而,由于《理论力学》课程自身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公式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厌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一种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力学》教学过程,提高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学习兴趣,改变目前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达到《理论力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将在下文中展开阐述。

二、本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1.选定小组讨论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确定。教师在选定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前要准备充分,结合目前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章节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若教师选择小组讨论内容偏难,可能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会感到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内容作为小组讨论的.主题。目前《理论力学》教材一般包括三方面知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每部分内容又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如在静力学部分,包含的知识点有静力学概念及公理、力系的等效及简化、力系的平衡、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分析等内容。静力学部分选择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时,教师尽可能避开“力系的等效及简化”这部分内容,这是由于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多,不经教师讲解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同时这部分知识内容包含的公式推导也较多,没有一定相关知识积累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在静力学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选择“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一小节作为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这是因为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主要应用前面所学过的刚体系统的平衡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公式推导比较少。在学习过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相关知识后,学生完全可以将所学平衡问题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静定桁架分析和计算中去,所以静力学选择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是合适的。再如,在《理论力学》课程运动学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最好不要选择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关联不多,对学生而言,几乎是新的知识点。此外,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也非常重要,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内容理论多、概念多,并且知识点内容相对抽象,不适合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对于运动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点的速度合成知识为基础,是点的速度合成知识在刚体运动中的应用,所以选作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是合适的。对于《理论力学》的动力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这一节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熟悉,且这一小节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所以比较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分组讨论。将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并至少提前一周将所讨论章节内容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准备所讨论章节的知识内容。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为保证小组讨论过程的质量,可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可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在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前,要求组长制订小组讨论的详细计划,包括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次数,以及每次讨论的主要问题等,这样便于教师进行抽查和指导,保证学生小组讨论的质量。除此以外,由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在课余时间完成,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成果提出要求。例如,教师可要求组长提供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如小组讨论时的照片、讨论记录等。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并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讨论后学生要形成对所讨论章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环节完成后,针对讨论主题,小组要形成完备的PPT文件,并推选出小组讨论汇报人,以便课堂上向其他学生汇报讲解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3.学生汇报。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完成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按照小组讨论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成果的课堂汇报讲解环节。在学生课堂汇报讲解前,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后提交的PPT成果进行审查和把关。教师课前要与学生汇报人进行沟通和探讨,帮助学生汇报人理清思路,掌握学生课堂汇报讲解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讲解和汇报的效率。

例如在静力学“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部分,我们安排每小组汇报讲解20分钟。这样按照我校一节课40分钟,可以安排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讲解。学生汇报讲解的内容包括小组讨论中所形成的章节知识要点、例题及存在的难点等。

4.释疑点评。学生讲解汇报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讲解章节内容释疑和点评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可能对所讨论章节知识点仍存有疑问,或是对所讨论知识点的重点归纳有所疏漏。此时,教师应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结束后,及时对学生讲解汇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对于学生疏漏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强调。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对“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部分的章节内容,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中发现,学生对零力杆的判定这一部分内容存有疑问,理解深度不够,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中甚至未提到零力杆的判定问题。而零力杆的判定是进行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对于简化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计算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内容不能忽略。因此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零力杆判定内容进行释疑和重点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课下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的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疑惑及时点评。由于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的讲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5.巩固、检查及考评。此环节为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检查以课后作业为主。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批阅,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检验这种教学改革模式的效果。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统计对比发现,学生对于进行新的教学形式讲授的章节内容,即进行了“学生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教师释疑教学”环节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其他章节。同时,对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的学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计入平时成绩。按照学校要求,《理论力学》课程最后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是平时课程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平时小测试、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及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通过对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学生进行考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的积极性,促使本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

三、结语

《理论力学》是多数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土木、机械、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理论力学》课程本身偏难、知识点多,造成目前学生普遍厌学,学习兴趣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并积极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检验。经过本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范钦珊,陈建平。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苏禾。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几点体会———在理论力学教学中[J].力学与实践,2012,34(3):78-80,94.

[3]宋少云。在理论力学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的改革实践研究[J].力学与实践,,35(3):85-86.

[4]盛国刚,邓军,李学罡。理论力学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教育,,(3):113-114.

[5]徐小丽,金春花。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97-98.

[6]余为。提高理论力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63-164.

篇11: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学习结构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 者:邢凯峰 Xing Kaifeng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建筑系,安徽黄山,245041 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年,卷(期): 11(5)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建筑结构与选型   结构体系   改革   实践  

篇12: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1经典结构力学教学内容及要求

依据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力学课程的建设现状,经典结构力学的基本教学要求为: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力学概念与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具体在教学内容上,就是在掌握静定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超静定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主要指力法与位移法)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一种工程实用手算方法(渐近计算法),并能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结构计算,能对结构的受力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

2工程实用手算法教学内容及要求

依据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确定了结构力学课程工程实用手算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为:能够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与无侧移刚架的内力,能够应用二次弯矩分配法与分层计算法计算刚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能够应用反弯点法与D值法计算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其中,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通过经典结构力学的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课时数为4学时;第二、三部分教学内容主要通过高层建筑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课时数为6学时。

3工程实用电算法教学内容及要求

工程实用现代电算方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求解器与PKPM设计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其中,结构力学求解器的教学主要通过经典结构力学的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课时数为6学时;PKPM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来完成。本部分的基本教学要求为: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力学求解器进行结构力学作业自检,并能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中运用力学求解器与PKPM设计软件进行整体结构与构件的内力、变形计算。

4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及措施建设

4.1课堂教学方法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结构力学课程在数学—力学—结构工程课程体系中的桥梁地位和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适宜、先进、灵活,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课程组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根据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和质疑式教学方法[4],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4.2课堂教学手段建设

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课程组教师自主编制了结构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所无法表达的内容,比如在介绍如何把实际结构简化为理想的结构计算简图时,可以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实际建筑结构,这样的表达简单、清楚、准确,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在介绍结构变形的发展过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使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可以把实际工程搬进课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了课堂上的实践性教学,充分提高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6]。为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组教师建成了结构力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把电子版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课件、自学参考书库、习题库、考研资料库等资源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使用。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并对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适时交流互动。

4.3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指综合训练与工程实践两个阶段,具体包括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这两个阶段,要求课程组教师全部深入到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用手算计算方法与现代电算方法的应用能力。在各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设计内容选取恰当的工程实用手算法对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并要求80%的学生能应用力学求解器进行电算校核,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在毕业设计中,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程特点选取正确的结构计算简图,然后再选取恰当的工程实用手算法对结构进行内力计算,并要求50%的学生能够应用力学求解器或PKPM设计软件进行电算校核,以达到工程实践的目的。

4.4创新素质教育建设

一方面,课程组教师将个人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并积极为授课班级的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研立项。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平均每年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30余项,大大调动了大学生投身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选取部分优秀学生参加省级结构设计大赛。首先在校内组建5个~10个参赛小组,每组由两名课程组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进行校内比赛,然后根据比赛结果选取3个~5个小组参加省级比赛。近年来,多项学生作品获得了省级一等奖、二等奖,课程组教师获得了多项省级优秀组织奖。本文来自于《山西建筑》杂志。山西建筑杂志简介详见

4.5考核方法建设

本着“重平实、重应用”的原则,将期末一次性考试变为多层次、多方式的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回答问题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采取每章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考核,以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注重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对部分工程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采取布置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只对经典理论部分进行考核。

5结语

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知识—训练—实践”为主线的良性循环的新型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突出了经典结构力学的核心地位,兼顾了工程实用手算法与现代电算法的综合训练与工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力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工程实用手算能力与电算能力,确保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篇13: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探索性地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到功能材料的课程建设体系中。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从教学理念的定位、授课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引入实例教学、翻转课堂和企业导师制多模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

关键词:功能材料;成果导向;工程认证;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自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协议签订成员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正式拉起,这也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国际标准接轨。所谓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学位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对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2]。其中,OBE已成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先进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并成功应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因此,用OBE理念来引导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优异的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用于非承载目的之先进材料[3,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成为当代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而功能材料是未来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功能材料在近数十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功能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功能材料课程是学生了解当今各类先进功能材料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材料的功能性为主线,围绕不同种类功能材料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阐述了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功能材料,结合不同类型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功能材料的选择和优化设计。然而,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大量地将专业基础知识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这种被动式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存在很大弊端,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易造成缺乏独立思考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能力。OBE理念的提出很好地贴合了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初衷。基于OBE理念,本文从分析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主要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教学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2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

紧密围绕学生应该取得什么学习成果为主线,对国内开设本课程的学校进行广泛的调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学习。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要求,对原教学大纲进行研究,保证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本课程以材料的功能性为主线,阐述功能材料的组份、结构、性能、应用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功能材料,结合不同类型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功能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备初步的功能材料的设计能力。本课程教学内容繁多,我们将其分为电、光和磁功能材料三个模块,按照不同模块、不同功能对于现有教学目标的`支撑程度来进行切换。此外,紧跟科技步伐,新添加了新型功能材料模块进入教学体系,使得本专业人才更快更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3.1实例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功能材料”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类功能材料在科学研究者的努力之下,日新月异。因此,在讲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物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实例成为讲解对象,以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例如,我们举了济南南绕城高速的全国首条承载光伏路面能够实现电动汽车一边行驶一边充电的例子,解释了能实现能量存储就是利用了我们所学的光生伏特效应,并详细分析了储能的具体过程,引出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同时,在后续讲述磁性材料的同时,将其无线充电过程做了进一步解释。通过生活常见及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功能材料无处不在,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付诸实践的信心。

3.2翻转课堂,学生做主导

“功能材料”课程既重理论也重实际应用,内容涉及面广。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呈爆发式增长,每天都有大批量的新型功能材料被科学家创造出来。因此,我们在讲授一些书本上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功能材料的同时,还需要紧跟时代前沿,将新发明的功能材料及时介绍给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4课时的反转课堂。采用“PPT分组讨论”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各类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该模式可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的双向互动,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过程中,我们围绕新型功能材料,由学生查找国内外最新文献,专题介绍不同类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研究及应用。讨论流程如下:①小班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召集人,组织组内各角色分工;②在课堂讨论前,各组内部根据老师给出的课题先行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详细的探讨、磋商,最终将组内讨论过程、结果及主要观点制作成PPT;③“PPT”讨论过程:由小组选出的代表作主题发言,课题组其他成员辅助,剩余同学和教师进行提问和质疑;④授课教师针对研讨课题的角度、深度,课题组团队配合情况、发言者语言组织状况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总结;⑤讨论成绩分为学生打分和授课教师打分两部分。授课教师打分依照第④点进行,学生根据小组成员每次讨论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打分。翻转课堂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和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之间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动力,极大地符合OBE理念。

3.3引入企业导师,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功能材料课程是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之间的桥梁,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笔者所在功能材料专业组建了以学术导师教学团队和社会导师团队相结合的“双导师团队”,给每位专业同学配备“双导师”,让每位学生在接受专业导师指导的同时,有社会导师进行相应指导。目前,本专业已有包括光电、新能源、磁性和陶瓷等领域精英的社会导师20余人。本着OBE理念,更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围绕专业建设的特点,将企业导师这一概念引入功能材料课程的课堂。在授课之余,每学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设以企业产品项目实施为主题的工程实践类讲座两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例如,我们邀请了千岛湖谷神能源公司研发部工程师来给学生讲解了锂离子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未来竞争力等,带领学生对新能源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促进了同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渴望与向往。

3.4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大屏幕、计算机等设备结合各类办公软件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前文已提到,“功能材料”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包括光、电、磁等各类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机理及应用等方面。教学中仅依靠传统板书和课本的方式,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当今社会信息如雨后春笋,功能材料日新月异,新型功能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性需结合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才能更为完美地达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从三个方面着手,突破传统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方式。①避免对教材或教案的简单复制,使用简洁的文字替代繁琐冗长的文字说明。采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对内容难点、重点进行理解和掌握。②从实际出发,多引入实例图片,激发学生创造性。教师在讲述不同材料的应用时,可选取相关领域最新应用图片进行展示,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此外,教师要紧跟时事,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图片和视频信息。③注重PPT排版和配色的美观性。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幻灯片的合理布局和色彩搭配需具备一定科学性,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还能享受到美好的视觉效果,从而更易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抬头率,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4结语

成果导向以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呼应,对国内外未来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的改革都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成果导向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功能材料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改变教学大纲,顺应工程认证的要求。实例教学、反转课堂、引入企业导师和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斌,曾美琴,胡仁宗,朱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金属功能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75-77.

[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7-10.

[3]周馨我.功能材料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郭驾宇,沈杭燕,吕春菊,王疆瑛.“功能材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4-5.

[5]王俊,李鹏飞,苏娟,白玉.浅析多媒体在“功能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5-77.

篇14: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李宏亮

摘 要:钢琴课是高职高专幼师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课程。钢琴的学习是幼儿阶段音乐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启蒙。所以,钢琴教学成果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高职高专幼师专业的学生以后能否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而且,高职高专幼师专业的钢琴课程也逐渐受到关注,所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对高职高专幼师专业钢琴课程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钢琴课程;高职高专;幼师专业;改革

归根结底,钢琴教育属于音乐的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幼师专业钢琴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一学习音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各种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增加情感的感悟,对综合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自从高职高专院校这门课程开设以来,在课程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问题就要进行改革,笔者在此对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改革的研究以及实践经验做几点阐述。

一、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的现状

自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钢琴课程以来,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没有很合适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幼师专业,她们将来要面对的是幼儿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各方面都还在发育阶段,对事物认知浅薄,他们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就格外需要合适的教师,所以就对高职高专院校幼师专业的钢琴课程的教授要严格对待。

而现在的钢琴教学,不论在教学内容、方法或是形式、手段都还停留在最初阶段,保留着传统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培养人才的标准,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逐渐脱节,甚至会阻碍幼儿的发展。

在传统的钢琴教授过程中,由于传统思维模式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老师通常还是保持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教学的内容依旧是趋于理论而相对缺乏实用性;学生总是在琴房和教室自己练习,学习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还有上文提到的教学形式、手法单一等。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才需要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和应用性。

二、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改革的措施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知,高职幼师钢琴教学应以就业为指导方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入新元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钢琴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为推动教育的改革作出贡献,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和时代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高职高专幼师专业的学生有效的学习钢琴具有极其积极的作用。可能大部分学生对钢琴不是很熟悉,在自己的固定思维里觉得离自己比较遥远,所以学习起来效果就相对差。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要在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钢琴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和规律,基本原则和方法等都进行详细的阐述。这个方法对于钢琴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帮助他们迈进更高的层次。这一方法可以描述为“钢琴教学法”。

此外,应该增加有关钢琴作品鉴赏和欣赏演奏会的课程内容。钢琴的学习虽然是一个技术过程,但是,学生应该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从而达到改善自身水平的效果。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演奏会和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能够让学生们在这样一个高雅的环境中陶冶情操,能够让他们在钢琴演奏的现场切身感受钢琴这种优雅的艺术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这样不仅对学生本人,对他们以后的幼师钢琴教学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强钢琴课程的实用性

如上文所述,现有的钢琴课程教学偏重理论化。除了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会外,应该尽量让学生走出自我锻炼的琴房或者教室,迈向真正让钢琴闪亮起来的地方――舞台。舞台对于检验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成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就是要经常举办一些或大或小规模的音乐会,让学生参与到演出中去。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钢琴的兴趣,而且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荣耀后,也会更有激情和耐心去把他们学到的东西教授给幼儿,这样间接的方式,会在不经意间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高职高专幼师专业注重钢琴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可以全面提升学生驾驭钢琴教学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更多不同层次的小朋友,选择各自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再到实践性的教学效果,全套的改革模式会让高职高专幼师专业的学生钢琴独立教学应用能力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高职高专幼师钢琴课程教学上灵活、科学、实用、价值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贺亮。高职幼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探讨[J]。神州教育,: 63.

[2]郭丹。论如何提高职校幼教专业的钢琴教学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471):220.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篇15:民族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民族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根据民族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民族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标,确立了新的`课程体系结构,运用基于Web的辅助教学手段,确立了层次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作 者:云健 王春霞 刘爽 郑海旭  作者单位:云健,刘爽,郑海旭(大连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王春霞(大连民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辽宁,大连,116600)

刊 名:计算机教育 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民族高校   计算机网络课程   教学改革  

篇16:地方本科院校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分析了嵌入式系统教学特点和的现状,针对地方本科学院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从课程定位与目标、知识结构、教学体系、教学组织、辅助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作 者:魏启明 冯慧君 李兴南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西,九江,33 刊 名:福建电脑 英文刊名:FUJIAN COMPUTER 年,卷(期): 25(3) 分类号:G71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  

篇17: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用人标准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现代企业更喜欢思维方式创新、团队协作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公共关系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通用型课程,课程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公关意识,加强学生协调沟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公共关系课程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方式需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多渠道化选择。本文将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授课方式

1改革背景

公共关系一词源于美国,它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和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吸引国外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在美国,公共关系有的作为单独的公共关系专业来开设,有的依附于传播、广告,相比于传播学专业,课程总体实践性更强。公共关系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起步晚增长快,目前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明确指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无疑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和素质,这是教育产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随着高职教育业的不断完善,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共关系课程重实践,而传统的教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式一般为单纯的讲授,大部分内容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实际的专业细分,缺少专业方向化的教学设计,而且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一般就是死记硬背,缺乏实操能力。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照搬课本中的理论,缺乏创新能力,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渠道也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也迎来多媒体时代。因此,对于公共关系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各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2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模块化细分

任课教师要熟知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细分。将公共关系课程分为公关历史、公关原理与公关实务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在整个学期教学中将采取不同的措施。公关历史将采取学生课外自学的方式进行;公关原理部分由教师上课进行讲授,同时要引入大量的符合时代热点的案例;公关实务部分有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理论知识。

2.2创新教学方式,精心搭建校企合作教学平台

切实贯彻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完成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企业提供真实的实践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展会、人员招聘、前台接待等实际工作中,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培养公关意识。

2.3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库

在信息时代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导向作用,将公共关系、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相关课程建立集课件、案例、实训指导为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摒弃陈旧案例,将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转换成教学案例,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参与式的方式,使学生理实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资源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4学生考核方式多元化

打破“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注重学生对课程过程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重过程重证据,采取学生“在校课堂考核”+“企业实践考核”+“网络学习的平台”三方一体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多角度、多元化、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从理论到实践,从被动到主动全方位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3企业真实应用驱动下课程改革创新点

3.1实训项目真实,“教、学、训”同步进行

采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与情景化梳理,真实的用人单位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的反应了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3.2适应专业广,具有素质共性

企业真实应用驱动下的公共关系课程改革适用于所有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并且可以在所有专业的学生公关意识培养中复制应用。

4企业真实应用驱动下公共关系课程改革的社会推广意义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是培养外贸人才的基础必修课,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过时,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使学生的个人素养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真实应用驱动下的公共关系课程改革通过真实的实训项目逐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旨在培养一批具有高公关意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让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学生对自己的职场形象和素质进一步提升,从而辅助本职工作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李瑞.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3]李湘萍.全面理解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教育经济学与培训经济学的融合[J].经济经纬,2008.

作者:马帅 潘瑞艳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全景式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研究论文

对网络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浅析多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创新的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优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对策论文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

写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中校长的责任和职责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精选17篇)】相关文章:

试析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论文2022-05-05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及培养论文2022-05-08

亲近自然综合实践活动报告2022-08-30

高中研究性学习范文2024-03-29

沙盘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缓解论文2022-08-23

全国教育教学论文比赛2024-01-15

买教育教学论文丛书2023-06-30

当代小学教学改革论文2023-08-29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2-15

平湖市教育教学论文2023-01-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