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资料(整理6篇)由网友“扬州小妞李玉湖”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陶渊明的资料,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陶渊明的简介及生平资料
陶渊明的简介及生平资料
陶渊明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那么他的详细生平简介你了解多少?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
早年生活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文学成就/陶渊明[东晋诗人]
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故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篇2: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篇3:陶渊明
你本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一代才子,然而你看到百姓的痛苦、官场的腐朽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于是心中的那股想法涌上脑海——做一位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做自己。
着一身布衣,穿一双芒鞋,飘然而去,与山间幸福相伴,赠给世人一个坚定的背影。
陶渊明在南山下隐居了两年左右,日子虽苦,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衣,吃不好也住不好,“但使愿无违,此中有真意”,都是出自这位本应享受富贵,但如今贫苦的人士之口。陶渊明素来淡泊名利,不追求繁华的社会,与世格格不入,甚有隐士风范。自得其乐,爱好读书,又不像世人一样深究,不像世人一样为了名利考官而学习,陶渊明为精神快乐,直率、豪放。爱好喝酒,而且一喝就喝个尽兴,期望不醉不归。陶渊明,性格有时候也比较安静,少说话,凸显出他的守志不阿。
吃,爱喝酒,但不能常常喝,因为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到亲戚朋友家喝酒,家里盛饭的盆子,舀水的盆子经常是空的。
穿,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没有金丝银缕的大衣,在寒冷的冬天无棉抵抗低温的恶袭。
住,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装饰品,不能遮风蔽日。
南山月下的那轮明月,照亮了世人的迷茫,不为权利而读书,不为利益而拼搏,不为官名而生活。正是这轮明月,为世人迎来初升的朝光。
陶渊明,隐姓埋名生活在小山间里,就是为了能过上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官场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篇4: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评价:
1、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2、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3、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4、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素材运用示例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篇5:陶渊明名句
1.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3.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4.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6.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7.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9.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1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1.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2.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13.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14.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 不为五斗米折腰。
16.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7. 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18.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19.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0.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2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2.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23.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4.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25.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26.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7.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2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9.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0.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1. 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32.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33.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34. 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35.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36.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37.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8.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39.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0.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41.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篇6:试论陶渊明
试论陶渊明
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谓尽人皆知了,《桃花源记》恐怕也无人不晓,人人都对这位先生的文采啧啧不已,但我对他的一生与诗文另有一番感触。
“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当然是不错的,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颇相宜的,只不过“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似乎过消极了些吧!生逢乱世,身为七尺男儿,何不奋臂而出,辅一明主,岂不也随了他“大济苍生”之愿?哪能只是凭借残财余资“理荒秽”养家糊口?难道几个朽吏便可拦住他报世之途?
我很欣赏辛弃疾的`豪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如何的豪气?陆游临死还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国家民族是如何的惦念?总是是一女辈李清照,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愤。可数次任吏的陶渊明确无甚作为,没有“猛志逸四海”的勇气,只好成为“性本爱丘山”的墨客。
不过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为我国文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是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不可多得的田园美诗!
★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 桃花源记 教案
★ 归去来兮辞教案
★ 桃花源记教学构想
★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陶渊明的资料(整理6篇)】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教案2023-06-06
《桃花源记》教学课例2022-05-24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023-03-22
桃花源记设计与反思2023-01-16
《桃花源记》课文教学研讨2024-01-11
陶渊明课件2023-06-29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22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2022-05-06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2022-10-06
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