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

时间:2022-07-05 05:43: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共6篇)由网友“EarthEarthCoIntern6”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

篇1: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

在《哈佛管理导师》中有一门课程叫做 以顾客为中心 ,其核心思想是说并非所有的客户都是你的上帝,只有那些忠诚客户才是你真正的财富,顾客保持忠诚的时间越长,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就越多,因为他们创造稳定的收入流,营销费用也会减少,而且随着顾客对公司越来越熟悉,服务顾客所需的费用也会下降;同时,忠诚的顾客还会带来关联销售——他们会向亲朋好友积极推荐。这样一群人在丽思·卡尔顿酒店被称作“终生客人”。

1.令人艳羡的贡献度

当我向丽思酒店的高级领导力总监Brian Grubb问及终生客人带来的收入时,原本没指望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可出乎意料的是,他脱口而出:“我们顾客终生的平均消费为120万美元。”这意味着,按平均每间客房500美元一晚的价格来计算,这个客人要在酒店住上2400晚,如果每个月都在这里住两晚,也要连续住上1。

看到我们吃惊的样子,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来说明这是怎样的一群客人。Brian曾在海滨圣地加州半月湾的丽思酒店工作,一天他在餐厅接待了一位带着两位孩子的普通客人。对方穿着套头圆领衫和大短裤,脚踩海滩鞋,走在洛杉矶大街上,没人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之处。本着酒店一贯的待客之道,Brian尽心地接待了父子一行,看得出来,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退房之际,客人出手订下了8间海景套房。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每到暑期,这位客人都要带着家人在这家酒店住上近4个月,每次还都住在那8间面向大海的套房中。

显然,如果都是这种客人,那120万美元就不那么让人惊讶了。但这种客人究竟有多少呢?根据丽思的统计,有22%的客人贡献了大约78%的生意,而总营业收入中的60%是由2%的客人贡献出来的,也就是说,每50位客人中,有一位比其他49位客人给酒店带来的总收入还多。在外人看来,这个贡献度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丽思酒店的人只将其视为服务准则的第一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期为丽思·卡尔顿创造终生客人”的必然结果。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刚进门的客人就是最有价值的那位呢?

2.我不知道谁是最忠诚的客户

Brian说没人知道谁将是这2%的客人,但所有的丽思员工都知道,只要做到“我能及时对客人表达和未表达的愿望及需求做出反应”,以及“我得到了足够的授权为我们的客人提供独特难忘和个人化的体验”这两条准则,来酒店的每一位客人都有可能成为 终生顾客 。

在丽思酒店,有一个全体员工每天必须参加的15分钟小组晨会,主要内容就是分享全球各地丽思人每天为创造独特难忘的顾客体验的亲身经历。

当时,我和其他中国学员都觉得用一句北京话表达上述意思,就是“有眼力见儿”,可是,当听了下面的故事后,我深深地感到它还不足以反映上述两条准则的要求。

一个家庭带着三个小男孩在周末抵达萨拉索塔丽思酒店。在他们入住的最后一晚,他们在酒店的餐厅进餐。餐厅打烊时,服务员发现椅子坐垫下面隐藏着一个毛绒小狗。服务员立刻意识到,三位小男孩中的某一位落下了它。时间太晚了,因此服务员们计划在第二天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归还那个小狗玩具。他们将小狗玩具摆放在餐厅中,做出进餐的样子、弹奏钢琴以及在厨房中烹调美食的样子,并为其拍照,然后为每一张照片配上故事情节。他们打印了所有的照片,为小宾客创建了一个名为“小狗历险记”的图集。

第二天上午9点,他们将图集和毛绒小狗玩具一起送至宾客的房间内。当小男孩看到他丢失的小狗时,欣喜雀跃;在这个孩子和他的家庭中,这段美妙的经历是不会被忘怀的。

丽思的员工每时每刻都用心创造着独特的体验,上述故事被公司印成小报,在全球的每个丽思的角落中反复传播。每名员工都在试图创造这样美妙的服务。当这成为一种每天都无数次地用各种故事演绎的文化时,终生顾客只会是必然结果。正因为不知道谁是下一位终生顾客,所以,每一位享受丽思服务的客人都得到了最衷心地照顾。

篇2: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

根据哈佛商学院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服务利润链》一书中的发现,丽思所造就的“终生顾客”传奇背后是热爱工作,高度投入,有着超高工作满意度的员工,只有他们才会千方百计地为客人创造独特难忘的亲身体验。这样的员工在丽思占大多数吗?他们是如何被培养与训练的?

1.不可思议的A类员工与出乎意料的薪资

大家都非常熟悉前通用电器CEO杰克·韦尔奇的员工业绩正态分布理论,即企业中业绩排在前面的20%的员工是A类、中间的70%的员工是B类,业绩排在后面的10%的员工是C类。而在丽思,A类员工的比例却高达74%,而他们的目标是将来做到80%的员工能够高度投入到工作,他们的B类员工只有17%,而不让人满意的C类员工比例为3%~4%。

另外一个数据是,全美企业平均需要花费7年时间,才能将一名B类员工培养成A类,而丽思却只需要12个月时间。美国酒店业的平均离职率为50%,而这一比率在丽思只有15.9%,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3,而且其中主要原因是员工搬家等客观因素。

学员中的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听到这儿,马上问了一个问题,“丽思付的薪酬要比同行高出多少?”只见Brian摇摇头说,“我们的工资只是行业平均水平而已。”答案出乎意料,更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丽思的员工?

2.从门童到高级领导力总监

谈及丽思的人才策略,Brian又骄傲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曾几乎走遍了丽思酒店的各个部门,也在10多个城市工作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门童,内部的轮岗制度和员工职业通道清晰,为员工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全面而完善的帮助。

十二道面试

丽思极为著名的是它的选人过程,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通过十二次面试,前两次是通过电话,后面的十次都是面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由将来一起工作的团队同事进行面试,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人对候选者不满意,都不能进入下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发自内心愿意服务的人,能融入团队的人”。丽思视之为“情感投入”,而且当候选人真的走完这十二个流程,都会感觉自己是个胜利者,也非常喜欢将来一起工作的团队,对薪酬反而不是特别在意了。

因为这一特殊的流程,所以丽思的A类员工比率才会特别高,而且即使入职时的技能还不熟练,因为有很强的意愿和“服务他人”特质,也可以很快培养成A类员工。

你是全球最棒的1%

不管怎么说,从事酒店工作都是在进行服务,即使是在全世界最豪华的丽思工作,员工也难免会有低人一等的念头。Brian向我们展示了一段他们用来招聘员工的短片,只有一分钟,却反映了公司的座右铭: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们忠诚服务。在短片中,展示了全球最杰出的1%的顶尖人才,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体育明星,在最后是丽思的服务明星,他们骄傲地说:我们是全世界最顶尖那1%的服务人员!

酒店员工将客人视为绅士、淑女,也视自己为平等的,用专业服务赢得尊重的绅士,淑女。因此,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非常看重自己的价值,也认同自己是最优秀的专业人士。为此,当遇到行为不端,轻视或辱骂员工的客人时,酒店会保护自己的员工,将客人拒之门外。

篇3: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

丽思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规定,就是任何一位员工,无论是客房服务、门童,还是行李员,无须上级批准,都有美元的额度去服务有需要的客人。正是因为这个授权,客咳嗽被嵩诜⑾挚腿寺湓诜考涞幕ふ帐保⒖檀虺档交。勇迳柬蹲返骄山鹕剑诳腿出国之前送还护照。

于是,学员们又问了不少中国式的问题:有没有人将这笔钱花在亲朋好友身上?有没有专门的预算来预计这笔钱占收入的比例?当了解到酒店每年的额外支出很少,也没有人滥用这笔授权时,学员感到不可思议。Brian当然给了一个非常美国式的回答,那就是酒店的信条中提到的独特的体验并非一定要花钱才做得到,我们的员工非常珍重酒店给予他们的权力,大家致力于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努力让客人得到最极致的服务,在客人遇到问题时负起第一份责任并立刻解决。比如,有一位服务生在客人聊天时,得知客人的妻子钟爱巴黎酒店提供的意大利肉酱面,而且现在就很想吃。为了提供非凡的体验,服务员立刻向总厨们提供了巴黎酒店的电话号码,他们便可获得食谱并在旧金山为客人再现那份特别菜肴。当客房送餐人员奉上精心准备的美食时,宾客和妻子兴高采烈,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Brian说类似的独特体验并不需要很多钱,但需要非常的“情感投入”,酒店非常相信自己的员工,同时,员工也热爱丽思,真心愿意为客人创造传奇,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不过,Brian提到,每个动用了授权的员工,在报销这笔费用时,需要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传播出去,他给我们看了一份小报,大概有6版,上面写着全球各家丽思酒店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在每天的晨会时,由团队中的人轮流分享报上的小故事,再讨论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这个传奇服务。

听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丽思用了最棒的方法来保障授权——没人会将钱用在自己的亲朋好友身上,因为无法向其他同事和公司交待;也没人会滥用,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创造独特体验,但并非一定要运用授权资金。无数晨会传播的故事都在提供各种灵感启发员工,丽思用了最高尚也最善良的方法,既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了员工,又用这种信任为自己的商业经营提供了保证。

丽思酒店无疑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最佳实践,通过这堂课,我发现文化与价值观才是塑造传奇最大的秘密。上述种种作法都来源于酒店的创始人恺撒?里兹的个人信条,他相信通过最为专业周到的服务去赢得尊重和成就,而正是这种理念和价值观造就了丽思酒店今日的传奇。

篇4:成功背后的秘密

成功背后的秘密

成功背后的秘密——《卧薪尝胆》读后感《卧薪尝胆》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历史上有吴、越两个国家,彼此都想征服对方,双方经常打仗。会嵇一战,吴王夫差靠自己的狡猾打败了越王勾践。吴国的大臣们纷纷要吴王杀了勾践,免除后患,可傲慢的夫差不听,留了勾践的性命,要他给自己做奴仆。勾践就这样被迫给夫差当了奴仆,侍候吴王。从此,勾践每天都给夫差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为了麻痹夫差,让他不怀疑自己的忠诚,早日放了自己,勾践甚至亲自品尝夫差的粪便,真是受尽奇耻大辱。三年后,吴王夫差才放勾践回国。回到越国后,勾践时刻不忘为自己报仇雪恨,他放弃王宫的生活,住在茅草屋里。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的志向,还在墙上挂上猪胆,每顿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勾践使越国兵强马壮,一举灭了吴国。读了这个故事,我在想勾践最终成功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做人要有一种精神,当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会成功。我们都应该学习勾践这种精神。不过,如果我是夫差,在抓到勾践时就会杀掉他,也不会学他那么骄傲,因为我读过了《卧薪尝胆》的故事。

篇5: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

世界电影百年之后,如今什么是“好莱坞”?怎样才算作商业文化的“成功”?好莱坞的“秘密”可以指它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失败,也可以指它令人信服的全球性扩张、垄断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它庞大的文化工业体制的建立、调整与创新,尤其是它领先其他国家和民族电影的全球化策略。自从20世纪末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学界与媒体经常谈论的题目。这个演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信息,以便知己知彼,更全面地了解国际文化格局。

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成功

昂贵的制作成本,尤其是明星的片酬,加上同样昂贵的影片宣传费用,与票房的实际收入往往不成比例。如果单单以票房计算,好莱坞相当部分影片的投资都应该算作失败。

好莱坞在全球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以20世纪90年代为例,看看这些惊人的数字。1990年,欧洲共同体国家电影票房90%的收入为美国影片占有。1992年,欧洲进口的影视产品价值达到37亿美元,而欧洲自己只出口2亿8千8百万美元的影视产品。1993年,全世界100部畅销影片中,美国片共占88部,稳稳占据垄断地位。1994年,在美国影视娱乐产品高达18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80亿美元(44.4%)来自出口,同年,美国电影票房在海外市场的收入第一次超过本土市场。1995年,美国电影占全球票房的60%。毫无疑问,洛杉矶的影视文化(地理位置上的“好莱坞”)和以纽约市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业联手,垄断了全球的娱乐产业,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广告、卫星、网络、出版甚至体育。然而,好莱坞的成功是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一个现象,因为美国每年生产的影片中,票房亏本的数字经常超出盈利的数字。昂贵的制作成本,尤其是明星的片酬,加上同样昂贵的影片宣传费用,这些巨额的预支与影院票房的实际收入往往不成比例,制片厂和电影院的供求关系与电影产品的定价(票价)也不可能平衡。换言之,如果单单以票房计算,好莱坞相当部分影片的投资都应该算作失败。

那么,好莱坞是如何解决票房的拮据,而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呢?对这个“秘密”当然有种植煌慕馐汀5谝皇呛美澄胛幕档墓婺S氩屏Γ挥写蟛仆胖С诺募殴静拍茉诿磕昙覆看笃魉鸬那榭鱿乱揽科渌捌筒放た魑;第二是好莱坞灵活的管理文化,不时创新金融系统,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使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好莱坞的成功。比如语言因素:20世纪英语逐渐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这为好莱坞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再如文化因素:作为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多元文化的特性要求好莱坞采用相对应的文本策略,大批生产能让不同阶级、种族、文化背景的观众都喜闻乐见的影片,这样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比其他国族电影更具世界性的叙事和影像模式。还有艺术因素:“经典好莱坞”风格的创立,既为观众提供令人满意的视觉消费与重复观赏的欲望,又为厂家设定有规律可循的技术生产流程。

显然,纯经济贸易或纯文化艺术角度的解释都不能完全解释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从电影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来看,另一种解释来自资本与国家的共谋。也就是说,对好莱坞而言,与产业运作和观众喜好同样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这一点常常被人忽略,所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好莱坞走向成功的历史

美国政府在支持好莱坞争取海外文化霸权的同时,曾经明文立法禁止类似这种“托拉斯”联营方法在美国国内的形成,国内的经济保护主义(对中、小企业而言)和国外的“文化帝国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很多人忘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并非强国,而美国电影也不曾占世界优势地位。直到19,大部分美国上演的影片与使用的电影技术都还是进口的。法国当时每周向美国出口12部片子,每年约600部;拉丁美洲的电影市场也由法国和意大利垄断。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一状况发生根本性扭转。19到19,美国影片出口从3千6百万英尺增加到1亿5千9百万英尺,两年内增长近5倍;而美国影片进口则从一战前的1千6百万英尺下降到代中期的7百万英尺。一战后,美片进入亚洲和拉丁美洲,美商大量收购巴西电影发行业,控制巴西本土的电影放映,几乎摧毁巴西电影的生产。此外,美片的主要出口地还包括英国、澳洲和阿根廷。

时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有声片时代初期,美国的音乐类型片吸引了非英语国家的观众,好莱坞也开始尝试同步生产外语版的畅销音乐片。音乐的流行促进电影产业的“平行整合”,即电影与非电影产业之间的整合。音乐片的流行歌曲既可以授权由电台播放,又可以生产单张唱片在商店销售,电影开始尝到靠周边副产品增加盈利的甜头。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经典好莱坞电影在海外极受欢迎。迷人的影星、动人的故事、撩人的音乐、惊人的外景地———好莱坞塑造的现代银幕形象,向全世界推销美貌、青春、财富和快乐。1939年,美国商业部估计,美国占据了全球约65%的电影制片产量。此后,历史再次垂爱好莱坞。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电影工业元气大伤,德国和意大利的国营电影企业要么破产,要么暂停,美国影片乘虚而入。1945年-1949年,意大利进口美片部,平均每年400-500部,与此相类似的是抗战胜利后好莱坞电影倾销中国的情况。资本与国家的共谋在冷战初期尤其突出。好莱坞在意识形态上推广美国政府的反法西斯主义的政策,在文化上向世界出口美国的生活方式。这种共谋如此合拍,以致好莱坞的一个影片出口公司当时自称是美国的“小国务院”。与此同时,在经济政策上,美国政府也及时支持好莱坞,为其减低税收,优惠外币兑换率,订购影片,甚至充当其海外商业谈判的代表。到了60年代,好莱坞已经在英国及拉美国家占据垄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在支持好莱坞争取海外文化霸权的同时,曾经明文立法禁止类似这种“托拉斯”联营方法在美国国内的形成,国内的经济保护主义(对中、小企业而言)和国外的“文化帝国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70年代初的全球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一度造成美片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但是好莱坞将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及时发展黑人观众群,开发新的动作类型片。非洲市场的开发形成好莱坞另一个长期称霸的领域。如今,不但非洲市场一半以上放映美片,而且非洲生产的影片往往不能在本土放映,而只在欧美市场流通。80年代墨西哥和阿根廷两国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美国政府借助强势经济援助理所当然地又让好莱坞打入这两个非英语语系的电影大国。到了80年代中期,作为传统电影大国的日本也成为好莱坞主要的海外利润来源之一。随后的历史发展仍然有利于好莱坞:原苏东国家的开放,欧洲共同体市场的建立,录像与数码技术的普及,一切似乎都为好莱坞的全球垄断大开绿灯。

好莱坞与文化帝国主义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商界就惊喜地发现,美国影片的放映常常引起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增加。据当时的估计,出口1英尺美片即可以促销1美元的美国产品,出口12万个电影拷贝就等于派出12万个“美国大使”。

德国著名导演文德森承认:“美国人已经殖民了我们的下意识。”这里的殖民指的是影像的殖民,而影像的殖民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原先指美国文化(“北方”)对拉美国家(“南方”)的影响,这一点有别于我们熟悉的“东方”与“西方”。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治与好莱坞文化的共谋就使美国商界惊喜地发现,美国影片的放映常常引起对美国商品需求的增加。据当时的估计,出口1英尺美片即可以促销1美元的美国产品,出口12万个电影拷贝就等于派出12万个“美国大使”。

历史上几个事件充分说明好莱坞影像的文化帝国主义威力。其一,早年美片出现新型缝纫机的图像,这曾使美国出产的缝纫机在海外一度脱销。其二,美片营造现代的工作条件,又曾引起巴黎工人罢工,抗议法国工厂的不良环境。其三,美国明星在一部影片中手把手地教当地男孩做汉堡包,曾诱发对地中海饮食文化即将濒临消亡的争论。其四,阿根廷观众发现一部美片中影星不穿内夹衣,又一度造成该产品在市场上的滞销。

好莱坞对美片的影像感染力早有发现,在1927年就列出“不能及不宜拍摄”的敏感内容的条款,这属于美国文化产业的自律。与自律相反,30年代好莱坞为了逼迫日本开放电影市场,就曾以大量拍摄日本黑帮片来要挟日本,电影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功能不言而喻。到了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力更是无所不在。从影像的角度说,所谓的“斯皮尔伯格现象”也可以视为好莱坞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因为以《侏罗纪公园》(1993)和《泰坦尼克号》为代表的好莱坞高科技、高质量的影音标准是其他国族电影在缺乏巨额投资的情况下所难以达到的。从消费的角度说,电影周边商品的发展往往使消费者忽视产品的文化来源,典型的例子是迪斯尼。从动画片和游乐园到有线电视与礼品商店,迪斯尼标榜的是全球性、重复性的消费。从迪斯尼到麦当劳再到可口可乐,今日消费者面临的是全球文化的“类同化”压力,虽然还不完全是“同一化”。

在电影界,拉美国家一度兴起“第三电影”以抵制好莱坞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在意识形态和审美概念上“反好莱坞”的作品没有商业基础,只为理论界提供文本,影响甚微。而且近年理论界的研究证明,电影观众对影视产品的接受并非一律是消极的认同,而经常是积极的协商,甚至是主动的抵抗。在大众媒体研究领域,“文化帝国主义”的课题也渐渐让位于“全球化”的理论探索。

好莱坞与全球化生产格局

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之一就是:在电影本身从胶片走向数码的所谓“电影死亡”的时代,“好莱坞”已徒有虚名,它指涉的是业主不定的多国娱乐文化产业及其资本灵活积累的全球化策略。

迪斯尼的当家艾斯纳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出版图书、画册,营造游乐园、旅馆、观光游轮,发展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实力。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证明观众更多地在家里甚至汽车内看电影。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难怪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影之前,不仅要关心预计的票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部电影能否产生、如何延伸有利可图的周边产品。

毫无疑问,新的好莱坞,不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概念,早已出现;新的全球化生产格局也已经形成。新格局的特点之一是娱乐产业的多国投资与跨国产权。如今好莱坞资产的业主包括由法国、加拿大、日本(如索尼公司)、澳大利亚(如默多克集团)等国的机构。新格局的特点之二是资本的“灵活积累”,不仅限于国内,更分散在海外。著名导演约翰·福特说,如今“你无法在地理上确定好莱坞:我们根本不知道好莱坞在哪里”。当然,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好莱坞不存在,而意味着它“无所不在”的全球化生产格局。中国的盗版影碟也说明了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无疑,盗版已经在中国造就一批业余的好莱坞影片“专家”。回到资本的灵活积累,多国投资合拍如今成为正常运作。其实,由于美国政府一度反对国内大财团的经济垄断,好莱坞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主动向海外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只有60%的美片完全在美国国内生产。海外劳工低廉是早期海外策略的决定因素之一。1949年,在海外生产的美国电影仅19部,1969年则增至183部,多数在欧洲拍摄。今日的全球化格局更要求以全球预售权的经费来预支基于洛杉矶的拍摄工作。为此,好莱坞早就开始购买或合营海外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以达到共担投资、票房风险的目的。到了90年代,作为全球发行公司的华纳已在世界各大都市经营多厅的“华纳影城”,在中国也不例外。

类似“华纳中国”这样的子公司表明,全球化的新格局要求各个生产层面的重新分工、组合。与以往好莱坞片厂一统天下的经营不同,如今创意、投资、制作、道具、服装、音乐、宣传等程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灵活多样地分期进行,在艺术(编剧、对话、导演、明星、音乐、歌曲)、金融(集资、预售)、法律(版权)等各方面分别处理。制片商与发行商订合同,分账预支筹款。制片商再与众多的专业中小公司(演员代理、摄影器材、特技制作)联系,产生配套流水作业。签约的投资、发行公司往往拥有连锁录像店、有线电视等娱乐平台,所以万一票房不佳,周边产品还可以保证扭亏为盈。

与过去文化帝国主义的策略不同,全球化的文化产业允许权力的不连贯性、多边性和多方向性,由此产生市场的灵活性和消费的多样性。参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国际市场口号:“要成为多国集团,就必须在各地都成为本土的。”类似的营销概念还有如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的一个新词:“土著化”;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另一个词:glocal,即将“全球”(global)和“本土”(local)两词合二为一。全球与本土因此相辅相成。跨国资本需要世界各地的本土市场,本土的发展也需要跨国资本的投入。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以北美发行权为交换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索尼公司以同样方式加盟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其中的道理就是全球资本与本土文化的互动。资本获取最佳利润的逻辑要求全球化不能、也不可能是全球的同一化,因为不同的本土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李安的《卧虎藏龙》()在欧美和中国迥然不同的票房证明了这个逻辑。

作为好莱坞传统的多元文化策略,在全球化时代又产生新的影响。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好莱坞文化产业的巨大成功反过来也让美国政府的部分官员担忧。90年代,某些国会议员提问:“如果德国购买了福克斯电影公司,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片又将做什么样的修改?”不单政府如此,美国电影协会也为全球性的多元化策略担心:“如果海外市场的比例不断加大,那么美国故事又将变成什么样的呢?”美国政界和文化界的这类担忧,再次说明“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而“好莱坞”也不再代表狭义上的美国“电影”,因为它同时生产电视、音乐、体育等娱乐产品;不再象征纯粹的“美国”文化,因为美国不再是它的价值核心。产业改型后的新好莱坞不再基于洛杉矶市北边如今相当破落的“好莱坞”城:全球化的好莱坞已经无所不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之一就是:在电影本身从胶片走向数码的所谓“电影死亡”的时代,“好莱坞”已徒有虚名,它指涉的是业主不定的多国娱乐文化产业及其资本灵活积累的全球化策略。

篇6:关于成功背后的秘密的作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小故事——《白马的抱怨》:白马抱怨自己的命运,想要成为明星,出人投地。但却因为害怕危险而拒绝战马的邀请,因为讨厌劳累而拒绝驿马的邀请,因为想要轻松而拒绝赛马的邀请……最终一事无成。

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有些人往往只看得见别人的光辉而看不见他们光辉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中国芭蕾舞王后谭元元,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她是多么优雅高贵!可是在美丽的天鹅羽毛的外表下,有隐藏着多少努力的汗水与心血?谭元元小时候11岁开始练舞,没日没夜的练习让谭元元赶上了其他比她早练舞的伙伴。

因为练舞,她放弃了属于女孩子的特权:因为脚趾磨得都是老茧,她夏天从不穿凉鞋;因为要保护双脚,很少逛街走路……她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乏味的:一早就去练舞房练舞到黄昏。在旧金山。她一个月至少要演20至30场,经常要在一个星期内演五六个不同的舞剧,扮演五六个不同的角色,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转换,这几乎是一个芭蕾舞演员的极限。尽管这一切让她感觉很累,但只要站在舞台上,所有的劳累都抛到了脑后。

谭元元的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她的名字与乌兰诺娃等大师同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人物,是继刘翔之后,第二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青年。

很多人认为,谭元元的无限风光是靠独厚的天姿与运气。其实,人成功背后的秘密,就是在舞台下默默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在一次次摔倒后重新爬起来的不懈努力!

丽思卡尔顿酒店口号

浅谈客户名单构成商业秘密的条件

写给酒店的感谢信范文

苹果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四点经验

复活节的活动策划

关于品味时尚作文高一

地球筛选计划[无限]

写给酒店祝福语简短

让员工全心投入的秘决

高中作文《哈佛风雨路》观后感优秀

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
《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丽思卡尔顿成功背后的秘密(共6篇)】相关文章: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领悟领会2023-08-27

关于《风雨哈佛路》的观后感2023-08-31

顽童时代读后感2023-12-07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500字2022-11-06

影片雨哈佛路观后感2023-01-09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感想作文2023-04-24

风雨哈佛路观后心得感想2023-12-07

经典影片《风雨哈佛路》观后心得体会精选2023-05-19

打工人语录2023-07-11

小时代读书笔记2022-10-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