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整理6篇)由网友“Darcy”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
林嗣环,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 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二、知识积累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屏障( ) 呓语( ) 齁声( ) 曳屋许许声( )( )几欲先走( )
(三)解释划线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施八尺屏障( ) 众妙毕备( ) 会宾客大宴( )
众宾团坐( ) 夫叱大儿声( ) 宾客意少舒 ( )
虽人有百手( ) 妇抚儿乳( ) 奋袖出臂( )
但闻屏障( ) 其夫呓语( )
(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齐发,众妙毕备。
4、(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合作探究】
一、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解难答疑】
1.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拓展反馈】
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⑸第二自然段写品技表演的顺序是 、 、 、
⑹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 :
⑺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小到大的句子是 :
⑻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自主预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会宾客大宴。 释: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释: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
【合作探究】
1.思考:
(1)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2.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 的声响: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 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解难答疑】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画线字注音
犬 吠____ 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 奋 ____
俄而____ 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拓展反馈】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画线的字注音:
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画线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
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 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六、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雷真民
[《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2:口技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 题 第20课 口技 课型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辨析表示时间的词语,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4、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热爱优秀文化的感情。
重点 1、词语积累。2、学习作者生动逼真的描写。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有条不紊的记叙技巧。
难点 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具体深入地理解口技表演者精彩的表演与高超的技艺。
课前预习(请在书本“读一读,写一写”上做好笔记)
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不懂之处请作好记号。
3、完成《学法大视野》课前预习部分。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学生谈感想后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
2、组长检查《学法大视野》课前预习部分。
四、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以组为单位,解决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2、全班释疑。
3、老师用多媒体显示学生需要注意积累的词句。(学生抢答)
五、朗读、背诵指导。
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行归类。
3、综合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4、以这些词语为线索,并结合文章内容的层次安排,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课堂训练部分。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读,导入
二、自主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结构安排意图。
1、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段意。
2、开头与结尾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3、课文第二部分又可分为几层?请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4、开头与结尾两段两次交代口技表演者的道具有何作用?
三、合作探究,学习以动衬静和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1、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我们班上自习课时,只能够听到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请你找出来,反复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2、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烘托,请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来,大声朗读,并说说有何作用?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四、拓展延伸
当堂开展“我也露一手”的小活动。
1、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技,比如学鸟叫、模拟汽车、飞机的声音、吹乐曲等。
2、一人表演,其他人说出表演的内容。
3、对比文中口技人的表演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课后训练部分内容。
秦瑛
[口技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3:《口技》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口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编写人:王才宏 审核人:王才宏 编写时间:-4-18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初读课文,读通文意。 2.译读课文,读懂文意。
3.精读课文,读出感悟。 4 诵读课文,积累经典。
【知识链接】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人。字铁崖,清代福建晋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朝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后遇赦,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书。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关于口技
口技,它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学习】
1.正音
哗( ) 林嗣环( ) 中间( ) 几( )欲先走 叱( )
呓语( ) 犬吠( ) J( ) 撤( ) 曳屋许许声( )( )
惊觉( )欠伸
2 通假字:
满坐寂然
3 古今异义词
虽 古义: 今义: 闻 古义: 今义:
股 古义: 今义: 但 古义: 今义:
走 古义: 今义: 会 古义: 今义:
是 古义: 今义: 少 古义: 今义:
4 一词多义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满坐寂然: 众宾团坐:
忽一人大呼: 呼呼风声:
5 词类活用
会宾客大宴
妇抚儿乳
无不伸颈、侧目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合作探究】
1、 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③、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④、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⑦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⑧、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京 中 有 善 口 技 者 (2)遥 闻 深 巷 中 犬 吠
(3)宾 客 意 稍 舒。 (4)俄 而 百 千 人 大 呼
3、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加以分类
表突然发生 , 表同时发生
表相继发生 表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找出各场景正面描写的句子,(内容较多写起止句即可)并分析其作用
5、你能找出几句写听众反应的句子吗?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6、文章第一段、第五段都写到了道具简单,有何用处?结构上有何特点?
【当堂检测】
(活学活用,知识迁移)
一、填空
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三、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__ _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宾客们惊慌欲逃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学习反思】
1.正音
哗(huá) 林嗣环(sì) 中间(jiàn) 几(jī)欲先走 叱(chì)
呓语(yì ) 犬吠(fèi ) J(hōu ) 撤(chè ) 曳屋许许声(yè)(hǔ hǔ)
惊觉(jiǎo )欠伸
2 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3 古今异义词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闻 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但 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会 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
是 古义:这、此 今义:判断动词 少 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小
4 一词多义
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 手有百指:手指 指其一端:指出
满坐寂然:同“座” 众宾团坐:坐下 忽一人大呼:喊、叫 呼呼风声:拟声词
5 词类活用
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妇抚儿乳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无不伸颈、侧目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本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2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3 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
4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5于是宾客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颜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6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7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具备了。
8 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
1忽 忽然 2一时 3既而 4是时 5少顷 未几 俄而
正面描写突出了口技者的“善”。 侧面描写衬托了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内容上,侧面烘托口技者之“善”。表现口技艺人技艺之高超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当堂检测 《虞初新志》 清 张潮 清 林嗣环 C A
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⑷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王才宏
篇4:《狼》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比较流利、熟练的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实词,理 清文章的内容。
【预习自测】
初读课文,给画线词注音。
缀( )行甚远 屠大窘( ) 苫( )蔽成丘 弛( )担持刀
眈眈( )相向 少( )时 目似瞑( ) 意暇( )甚
意将隧( )入 止露尻( )尾 前狼假寐( ) 狼亦黠( )
【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对于有分歧 或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课堂提出并解决。共同探究,结合字词,翻译课文(注意字字落实的原则)
【解难答疑】
(落实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 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
眈眈相向(虎视眈眈) 意暇甚(目不暇接)
屠自断其股(悬梁刺股)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见如故)
目似瞑(死不瞑目) 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
【反馈拓展】
1、填空题。
《狼》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析下列一词多义。
①敌 ②以
③前 ④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儿狼与屠夫的形象,在叙事中归纳故事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预习自测】
归纳虚词“其”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2、场主积薪其中 6、屠自后断其股
3、屠乃奔倚其下 7、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
【合作探究】
(一)、品“狼”
1、找动作
探讨文中的狼是什么样的 形象。
2、思形象
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狼的习性是什么样的?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狡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屠户”
1、找动作
文中的屠户面对凶恶的狼开始有什么反应?后来又如何呢?找出相关的动作描写。
2、思形象
从句子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精神?
机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难答疑】思考《狼》
1、找心理
找出文中关于屠户心 理描写的句子,把握屠户的心理活动
2、议主旨
根据 屠户 的心理活动和狼的本性,你认为最能点明主旨 的是哪句?
【反馈拓展】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反思】
第三课时 习题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一词多义
止有剩骨 ( ) 意睱甚( ) 乃悟前狼假寐( )
一狼得骨止(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屠乃奔倚其下( )
恐前后受其敌( ) 前狼又至( ) 以刀劈狼首( )
盖以诱敌( ) 狼不敢前(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2、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
(2)狼不敢前( )
(3)其一犬坐于前( )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5)恐前后受其敌( )
3、古今异义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
今义( )
盖以诱敌: 古义( )
今义( )
二、阅读理解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试着划出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3、屠户对 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反思】
雷真民
[《狼》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5:《猫》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能找出文中描写三只猫的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预习自测】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 )怅然( )怂恿( )( )蜷伏( )一缕(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 ),作者(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
【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 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二、理解感知
1、学生按句式说话:“读 ,我看到了一只猫。”
2、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3、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4、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 ”
【解难答疑】
1、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 讲究;语速由舒缓而 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2、“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3、彼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反馈拓展】
1、作者主要写哪只猫,为什么?又为何不直接写而一开始写了第1、2只猫?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预习自测】
跳读课文,在文中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等来理 解文章内容,给我家的三只猫建立小档案。
【合作探究】
读生活,说感悟
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
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请选取一个对象,畅所欲言。
思考一会,先自己选择一个对象,自说一句。
可怜 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
【解难答疑】
1、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2、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 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 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反馈拓展】
你学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悟?
【反思】
第三课时
习题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 语。
二、多音字组词。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 课文细致地描述了猫的性格特点--“实在有些古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______;(2)______;(3)______。
2、“在稿纸上 踩印几朵小梅花”,句中“梅花”指_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五、摘抄文中句子。
(1)描写猫很老实:____________
(2)描写猫很尽职:____________
(3)描写猫不高兴:____________
雷真民
[《猫》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6:《马》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 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预习 自测】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觑( ) 鬣( ) 剽( ) 悍( ) 疆( )场 驯( )良
勇毅( ) 窥( ) 伺( ) 迎合( )疮( )痍( )枉( )然
羁绊( ) 阔绰( ) 庇荫( ) 遒劲( ) 观瞻( ) 相得益彰( )
【合作探究】
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在文中作标记。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在文中划出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解难答疑】
1、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2、人工驯养的马其“驯良”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命运又会怎样?
3、野马的“豪迈而犷野”表现在哪里?它们又有怎样的命运?
【反馈拓展】
1、查字典或词典,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驯良: ②驾驭: ③羁绊: ④畸形: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马”的驯良的?
3、驯养 的马与野马相比,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预习自测】
1、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合作探 究】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 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 训练”“ 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 ____。
【解难答疑】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解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三个词语概括马的天然品质是什么?
3、“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______的修辞手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第四段,解答以下问题
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马的天性:
3、这段文 字把哪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反馈拓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马的知识,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请你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反思】
雷真民
[《马》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
【《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整理6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总结2023-11-06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活动“马的故事”(教师中心稿)2022-08-11
《最后一课》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23-07-15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2023-03-11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12-08
初中语文教学个人成长总结2023-07-19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2023-07-22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2023-07-13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2-06-03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方案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