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

时间:2022-07-15 05:35: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锦集8篇)由网友“二等兵李相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

篇1:秋登剑排山的散文

秋登剑排山的散文

风动,云也动。

阳光与冰山,全是象牙般的面孔。

无论如何,剑排山永远像一柄长剑,它指向云天,与天空的开阔结盟,留给这险峻的高原许多放纵——即使没有时间累积,也能卓然不群,并将一些凶险且适宜的刺痛植入雪峰,植入攀登者的心中,然后让他们变成一阵风,愿意为冰一样的温度和料峭的捉弄放下春梦,到这里来呈现自己的行踪。

人烟罕至的地方,最难找到的肯定是霓虹。

在这里,柔和就像风情万种,它是一种成熟的心理机制,虽然无法与生俱来,却在通往极限的道路上悄悄积淀,最后化成宝贵的节操。因为这柔和,所有登山遇见的险情都拥有温情,所有坚持的努力都肃然起敬,像阳光拂照万年坚冰。

剑排山上,一切生命都非常稀奇,一切气息都可歌可泣,即便是在非常遥远的山顶,那些流向深潭的冰雪融水依然显得如此深邃,它们不可一世的幽暗,着实让人窒息,而那些安静的清冽则长出一种气势,在雾的氤氲中笃实、沉降,非常牢靠,也非常不可理喻,仿佛玉盘或冰美人沦落凡间,要为自己的功德闭关万年。

山脊举天,如雄关天堑。目之所极,天无端晴朗,风去意回还,时间像记忆中的碎片,有时兴致冲冲,有时疑虑重重。每一抹辽远,都天高云淡;每一处眺望,都澄明透亮。而那些往来的云霞则藏着掖着心中的激荡,或静静流淌,或神清气爽,它们俨然相信了人间稻麦橙黄,幸福正被秋天做成时尚或光芒。

山上其实没有路,碎石铺成一条万年的天河,如丝带一样婉转,像信念一样坚实,它去往云端,也去往世界最僻静的角落。那些同行的风似乎也很依赖自己的坚定,它们如影随行,不畏艰辛,始终不停地在周边呼啸,直至夕阳西照,直至光影失效。它们的不依不饶如同生活累积下的繁茂,有时气色窈窕,有时心惊肉跳。偶尔,不知从何出释放出的长调也飘飘缈缈,让人怀疑是否到了地俯阴曹。

山,非常孤傲。既无法看到落叶,也无法听到虫鸣或鸟叫,冰水滴落的地方,时不时有鹰在弹跳。在山高谷深的地方,人们遇见生死或迷茫仿佛也稀松平常。所以,爬山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念想,好像只是人们在经过山前时习惯性地用碎碎的足迹完成对大自然的.仰望。

迎着风,所有的开阔都被捕获;追赶阳光,所有的温暖都如同收获。不管是不是秋天,离开家园,人们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沉淀,一种特别的丰收比想象的美,像光阴一直有美丽的青春跟随。

平和、安静,如秋之月光。烟霞如鼎,殷实地在众山之间徐徐缓缓,指引流年时光。

这里的每一天,都别具气场。它们成色很深,像记忆,也像成绩,不必翻动,不必收起,难得的适宜,足可以存下任何庞大的体积。之后,如同临渊,随缘的随缘,矜持的矜持,祈盼的祈盼……不一样的形态,却有着相同的血脉!

比秋天还冷,这是剑排山实诚的写照,离天三尺的信条,让人体会到这就是传说中的乾坤颠倒。

站在秋的山巅,认真体会风来过,微尘来过,而后,我们都学会了缩小自己,让天地一家独大!

篇2:登石榔头山优美散文

登石榔头山优美散文

八月十三日早晨,我们曲靖M富源文旅组一行二十一人,在卢老师的领导下,来到古敢水族乡皂角树村,去登村右边离村三千多米的石榔头山。

车行至村口,古敢文化站的李秀元老师早已等候在那里。我们刚下车,他就搬来矿泉水发给大家。边发边给我们简单介绍石榔头山的路况,提醒我们换穿休闲运动鞋。清点好人数,在李秀元的带领下,我们向石榔头山进发了。

离开村子,经过一段湿滑的土路,就进入崎岖的石板路。路面很窄,不到三十厘米宽,路两旁荆棘丛生,红红的豆精粮到处都是,摘三五颗放进嘴里,酸酸的,甜甜的,涩涩的。老米粗还不熟,摘几粒放进嘴里,又苦又硬。突然看到一种果,淡黄色,毛绒绒的,圆溜溜的,直径大约一厘米。因好奇,我便去摘,“妈呀,有刺!”手条件反射性地缩回,仔细查看,才看清表面毛绒绒的东西原来是刺,只是太细,难以发现。不但果有刺,而且树干、树叶上都有刺,这小东西还真会保护自己。你不给我摸,那就照张照片带走好了!

“快看,那就是石榔头山了,你们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不是看到了一个石榔头?”李秀元的手定格在那里,可我怎么也找不到石榔头,摘下太阳镜,揉揉眼睛,使劲找,还是没看到。“噢,我看到了!在那!在那!”顺着杨平原老师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座小石头山,左看右看,怎么也不像个石榔头,是我缺乏想像力,还是眼睛有问题?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空间想像力了。

管他了,往前走,离近了,也许就像了。于是,我沿着高低不平的山石小径继续前行。走几步,停下来看看,又走几步,又停下来看看。“杨老师,快来,我看到了一尊大佛!”咦,他们眼中的石榔头,怎么在我眼中就变成一尊大佛了呢?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再看,还是像。杨平原老师跟了上来,仔细分辨着,“你别说,还真像呢!”正当我为自己的不同发现得意时,离我俩十米左右的钱本富老师大喊,“那分明就是一个望夫的女子嘛!”我俩马上赶过去,“呀,真像!真像!头上还戴着一束花呢!”杨老师快乐得像个孩子。

“对面的朋友快过来,石榔头这里太神奇了!”李季在对面手舞足蹈。我挽起裙子,跟在杨平原老师的后面,往石榔头那里赶去,裙子不断被荆棘挂住,小腿剐了几道口子,渗出血来,也不管不顾,手脚并用,三下两下就纵到了石榔头那里。李秀元站在离石榔头不远的大石头上,不断提醒陆续到来的欢呼者注意脚下的安全。

站在石榔头山前,总算看清了石榔头的全貌。这个石榔头,大约有十吨重,被细细的石柄托着,矗立在一块临崖的巨石上。蓝蓝的天空,偶尔有白云悠闲地飘过,那石榔头仿佛要倾倒下来似的,有些}人。见文友们摆首弄姿在石榔头边各种留影,我也心痒痒的,跟杨老师相互扶挟,摇摇晃晃来到石榔头下,扶着石柄站起来,曹波拿起相机,“咔嚓!咔嚓!”不断按响快门,给我们留了各种姿势的影。大家或蹲或站,或拉或扶,或说或笑,反正怎么好看怎么照,怎么舒服怎么拍。而两位摄影师――董宾和卢老师,一远一近,配合拍摄,忙得不亦乐乎。“夏老师,我俩来一张!”在美女海丽的提议下,我爬到她身边,小心翼翼地扶着石柄站起,突然,一阵狂风掠过,把我俩的裙摆撩起,还好反应快,及时蹲下用手按住,不然就爆光了。“撩起来照了好看嘛!”曹波坏笑着说,“哈!哈!哈!”在场的人大笑起来,我羞得把脸转向石榔头,莫名产生了些恐惧。

从石榔头山下来,在周边的石山上留了几张影。这时已经十一点,因十二点要赶回洒交凼村品尝长街宴,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实在有些受不了,就约着几个同伴先下山。

原路返回皂角树村口,见一户人家门口有三个人在聊天,我们也有些累了,就坐下来跟他们搭讪,女主人老大娘搬出凳子,热情地招呼我们。当杨老师问起石榔头山的情况,那位八十三岁的王大爷告诉我们:石榔头山,被全村人奉为神山,村里哪家有不顺利的事或者小孩长时间哭闹不乖,都要杀猪宰羊到那里去祭拜,包括村里的皂角树,也被奉为神树,村里人逢年过节都要去祭拜,破四旧时全砍倒了,后来不知何故又从躺倒的树边长出一棵新的来,皂角树村因此而得名。

听了王大爷的述说,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敬山敬树敬自然的村落。难怪这三位老人个个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原来是心中有信仰,精神有寄托啊!我不禁对石榔头山、对皂角树和皂角树村的村民肃然起敬,同时内心有了深深的歉疚和后怕,如果去爬山之前先向村民了解一下关于石榔头山的情况,也就不会爬到石榔头山上去造次了。我们站立的位置,正是石佛的肩头,手扶的地方,也就是石柄,相当于石佛的脖子。

人无敬畏之心,是多么的可怕,可以乱砍滥伐,可以肆意掠杀,可以骄奢淫逸。如果心存敬畏,尊重民俗,尊重生命,不跟山比高,不与海比深,不就社会和谐,人人礼让康健了吗?

篇3:十月秋高登虎山散文

十月秋高登虎山散文

青岛的山,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超凡脱俗,高耸于海天边际,萦绕着众多神话传说的名山仙峰,如南崂山、北九水等海内外知名的旅游名山(可统称为崂山);还有一类则平易近人,散落于繁华都市的街郊边隙,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山。前者固然吸引人,只是名气太盛,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峻秀山色却因过于拥挤喧闹令人难以静心欣赏品味;后者小山虽景色平常籍籍无名,但因看得见摸得着随时抬脚可及,仿佛是为庸常百姓量身订制,令人倍感亲切。

坐落于李沧区中部、被熙攘的居民区所拥绕的“虎山”,就是这样一座寻常却为市民所钟爱的小山。虎山因为有九个山头,故原名九顶山,后因山势起伏,远看象只威风凛凛的猛虎,故又改名为虎山。遗憾的是我虽曾多次攀登,却从未识得出虎貌,倒是觉得远观时有土褐色的山石和条条绿色植被错落凸现,颇像虎皮上漂亮的花纹,也算与老虎有了联系吧。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爱山”,我称不上仁者,但也酷爱登高远眺,静心怡性。十月秋高,正是登山好天气,特地趁周末闲暇,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再次拜访“虎山”这位近邻。

到了山脚下,反而看不到虎山了,抬头望去,到处都是鳞次栉比的高层居民楼,挨挨排排几乎将山体完全遮住,不觉让人烦闷心堵。耐着性子沿弯弯拐拐的楼间隙穿插过去,再绕过一道斜坡状长长的砖墙,迎面便是悠然横卧的虎山,让人不禁长舒一口气,登时便感受到那种“悠然见南山”的豁朗。

从山脚下到半山腰,山的坡度比较平缓,植被葱茏茂密,裸露的山石并不多,蜿蜒崎岖的山道在开始泛黄的杂草间若隐若现,在林中巨石间曲折而上。尽管草色渐衰,但却不乏兀自怒放的山花野菊点缀其间,偶然还能看见肥壮的尖头蚱蜢窜蹦跳跃,阵阵风过,那星星点点的鲜艳色彩在山石间摇曳,虽少了夏季翩飞热闹的蜂蝶,却依然让人觉得野趣十足。

山脚下以槐树居多,少有杂树,但向上走了几百米,岩缝崖边,渐渐便开始有松树出现,恰如古文中所说“出门望南山,松生石上”。饱受闹市混浊空气侵扰的人们,穿行在松林间,呼吸着微带松香的清新空气,踏着地面上厚实的松针,脚步和心情立刻轻盈了许多。太阳光透过细密的叶隙,闪烁跳跃,仿佛是山林快乐的精灵在迎风舞蹈。此时,爬山的人并不多,林间幽静,偶有几只花翅大喜鹊闻到人声,忽拉拉窜出林间,高声鸣叫着飞远了,颇吓了人一跳。

静悄悄的山路上听不到脚步声,偶有隐约的戏曲新闻声响传来,那是爬山健身的老人随身携带的袖珍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这些居住在附近居民区的老人很多都是虎山的常客,他们似乎把爬虎山当成每日必做的“健康功课”了。试想每日清晨,他们迎着满天朝霞,抛开繁杂俗事,静心爬山,边吐纳山间清鲜空气边定定神闲舒展筋骨,喜欢热闹的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或哼两句戏词,碰见熟悉的老友便停下来随意聊上几句,那份悠然闲适,就算是神仙也堪羡吧!

过了半山腰,山势却突然变得陡峭,树木开始稀疏起来。抬眼望去,斗折的山路消失了,只有突兀的巨岩在面前挺立,峥嵘的岩缝里长满了灰黑色斑驳的苔藓。因为前天刚下过一场雨,几条山溪不知从何处跑来,活泼泼地向前奔流着,途经几块陡坡岩石,干脆顺势一跃而下,接着化身为一幕幕清亮亮的瀑布。.

这时候,再想往上去就真有些“爬”山的`味道了。山体仰角张大,乱石嶙峋,需登山者仔细寻找略平坦的落脚点和牢固的树枝石尖作着力点,手脚并用,一鼓作气方能爬到山顶。

海滨城市多雾,尽管此时太阳已经已经升高了,但四周却依然有薄薄的雾气升起,所以我所看到的虎山周边的高楼大厦,都有些飘渺虚幻,仿佛生在仙境一般。

山顶是一块块巨大的石块,有些突兀,有些平坦,有些颍有些光滑。顽强的野草在石块隙缝间探出头来,乐不可支地在风中舞蹈。

雾气渐渐消退,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只觉得山脚下的建筑仿佛变成了棋盘阵,川流不息的的车辆也成了玩具般大小,原本疾驰的车辆也变得慢吞吞的了。我登上山顶的巨岩忍不住大声呼喊,感觉心胸被飒飒山风鼓荡得舒展畅意,此时此刻,我仿佛感受到所谓的“超然物外”的感觉了,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景致,都仿佛是在远离自己的另一个时空里似的。

一位老者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登上山顶,略显疲倦的祖孙俩坐在松下岩石上休息,老人随口为孩子讲述起虎山脚下“韩信葬母”的故事。老人讲得绘声绘色,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我也忍不住驻足倾听起来。“韩信虎山葬母”故事我以前也听过,据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晚年被吕后赐死后,与母亲同葬于虎山南麓。只可惜那些石刻的遗迹现在都已经湮没了,不然这里或许真能成为一处让人凭吊伤感的古迹呢。

下山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倦意,甩开胳膊腿一口气就跑下了山,仿佛在山上呆了这两个小时,便吸足了大自然的精气神似的,只觉得浑身通泰、心情舒畅。

拐进闹市前,我怀揣着感激回望虎山,但见虎山依然恬淡安然地横卧着,像一位隐于市的智者,处喧嚣而不烦乱、超凡尘又不脱俗世。她静静地藏身于闹市,无人工雕饰、不追名逐利,不造势邀媚、无矫揉造作。她只是默默地坦露着原始的本色,为浮躁的城市提供一处可以舒缓神经的绿洲。是呵,处于闹市的虎山,或许正因为体恤都市里奔波劳碌的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所以,她坦然敞开无私的胸怀,让久居格子笼的平民百姓抬脚就可以扑进大自然,让清新的空气涤荡身心的倦尘,让山花鸟鸣沉淀内心的烦躁。而这些,都是那些需要花大量金钱时间才得一览真容的名山胜景所做不到的!

我爱虎山,爱这座朴实宽厚的小山。

篇4:藏剑优美散文

藏剑优美散文

且听穿林歃血声

谁挥剑舞赤雪片片

剑穗溢眩对长夜

灯明灭应风云幻变

形如飞燕负剑少年

清颜夜遮掩

吴山风卷星光碎裂①

轻抚剑会天下豪杰

剑出鞘血浸染指尖

光凛冽映冷月

刀剑饮死生祭典

君子轩谁颦笑清浅

欹枕西子而眠

千觞未尽银阙,武侠成绵

策马江湖路,他纵玉璁逐

闻梅香踏风雪自恃铮铮铁骨驻②

洗尽铅华书,习得半生术

任凭袅晴空千风染黄金襦

剑出,问水诀锁情丝顾

剑舞,秋意敛馥合云暮

剑诉,吟唱君子心所属

藏剑赋,剑指风华录

玉皇山巅,瑞云隐筑③

心缚,蒹葭浦

孤山鹤归,惊穹破雾④

江湖,心剑共沉浮

剑出鞘血浸染指尖

光凛冽映冷月

刀剑饮死生祭典

君子轩谁颦笑清浅

欹枕西子而眠

千觞未尽银阙,武侠成绵

棹歌寻何处,剑点平湖舞

虎跑翠岩九溪弥烟渡济苍生辱⑤

雷裂潮开路,玉荷映夕暮

灵峰剑隐吴山风啸黄泉渡

剑劫,上善若水心间伫

剑悟,行舟枫晚双剑赴⑥

剑途,独行莫将芳华误

藏剑赋,剑指风华录

策马江湖路,他纵玉璁逐

闻梅香踏风雪自恃铮铮铁骨驻

洗尽铅华书,习得半生术

任凭袅晴空千风染黄金襦

剑出,问水诀锁情丝顾

剑舞,秋意敛馥合云暮⑦

剑诉,吟唱君子心所属

藏剑赋,剑指风华录

童声/念白(少年霜):

棹歌寻何处,剑点平湖舞

九溪弥烟渡,心济苍生辱

雷裂潮开路,玉荷映夕暮

藏剑君子赋,剑指风华录

藏剑赋,剑指风华录

篇5:登南极山散文

登南极山散文

假日里只要天气允许我都会带着儿子去登南极山,既是健身也为赏景。

南极山位于清流县城南端,据县志记载中的描述,“清流八景”之一的“南极白云”便是此处。南极山其实算不上不巍峨,海拔也就六七百米的样子。它之所以被列为“清流八景”之一,大抵原因是山上树木向来青葱茂密,一年四季常可见山间云遮雾绕,衫裙舞起如仙境般俊秀飘逸。从南极山脚向上望,山势陡峭,山路蜿蜒尽没层林。“南极白云”确实名不虚传。

我和儿子习惯光着脚板登山。我以为光脚登山能够吸纳更多的地气,可以加强煅炼的效果。登山时我们先把鞋子脱下放在山脚路边,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水泥铺成的山梯十分狭小,约摸只有一米见宽,因为来登山的人多,迎面相遇时只能侧身而过。

很快我们便到达第一个拐弯处。这里有一座土木结构的土地庙,庙堂不大也就一间小屋子大小,门沿书写着一幅对联:身居五行内,位列三才中。我想这是对土地神的定位吧。我对儿子说,你要对土地公鞠个躬许个愿。儿子倒是记住了我的话,每到此处都照着做了。庙旁是条山涧,丛林下潺流之声似从地底深处传来,一路叮咚悦耳,直扑心肺,清爽之感顿时令人精神倍增。

拐过第一道弯,开始攀登第二道岭。这道岭是上南极山最陡峭的一段路,路旁多是些矮小的乔木,突出的山梯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光光的脚板踩过粗糙的水泥阶梯,一阵阵热浪从脚底升腾,若没有经过长期煅炼脚板少不了要被烫出泡来的。好在这段路不长,时常还能看到小松鼠在路间树上窜来窜去,高傲地摇动起蒲扇般的尾巴,狡黠的小眼睛向着游人的溜溜地转动着,它似乎并不排斥人类对它领地的侵犯。不常登山的人攀过这道岭便已累得气喘吁吁,好在岭端建有一座精致的凉亭,名为“汀洲亭”,供累了的游人歇脚的地方。从这里俯过树梢的风景,县城南区滚滚烟尘赫然入目,那是新开发的轻工业园区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

在“汀洲亭”歇足气力,奋登几步就到了“云海寺”。 “云海寺”是南极山的主要景点,是县城及郊区信众进香朝拜的重要寺庙。“云海寺”落在南极山窄小的.山坳里,分座前后两排,掩映于绿树林荫之中,尽享云蒸霞蔚,颇有几分天上人间的景秀。寺里的师傅不停地穿梭忙碌,总是满面慈祥笑意盈盈地迎着香客和游人。好几回都碰到妻班上的一位六年级女生在挑水或拾柴,她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由寺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伯收养,她也就成了寺里最年轻的修行者了。“云海寺”前是一块用钢筋水泥悬空筑起的空地,不少人登山到这里便要赏赏山寺的美景,或是活动活动身体耍几套拳脚,甚至唱上几句京戏,别提有多惬意。能在山腰寻到这样一个净地舒筋活骨,真是难得的享受。

到“云海寺”只是一半的路程,寺庙旁有一条水泥阶梯直通山顶。有的人到了这里感觉体力不支就返程下山了,但我和儿子是一定要登顶的。“云海寺”游玩一番后再登山显然要轻松很多,况且这一路上花香鸟语,山深林密别有一番情趣。不出十分钟南极山已经踩在了脚下,脚下也是悬空浇铸起来的一小块水泥平台。站在平台上俯望村野田畴,车马城郭,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特别是环绕县城的龙津河象一条玉带呈“∽”形把清流城分成两个半岛,绘成一幅美妙的太极图案,这真是老天对清流人民的眷顾。平台后立着一座很小的庙宇,庙前嵌有一幅碑刻:玉岫香云开法界,珠林花雨静禅心。据说吴文清道士在这里修炼成仙,后人立庙以表祀奉。细察果然发现庙后有一岩洞,洞内奉一千年青铜佛像,这里应该是吴道士羽化之地吧,仙人向来喜欢山光水色的美景。在这块平台上我让儿子背贴着庙墙练倒立,而我自己则做上二十个俯卧撑,以此增加运动量。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登南极山的一项特定活动。

相比上山,下山要快得多。目睹山水云霞的美好,途经汗流浃背的磨砺,身心已然豁达升华,脚步自然轻快起来。下得山来常常已是红霞满天,暮霭朦胧,心情亦格外舒畅。

篇6:秋经典优美散文

秋经典优美散文

【秋凉】

天气怪怪的,从夏天几乎没有什么过渡地就让人感到有些凉意。昨前天还是短袖体恤,最多衬衣在身,可没两天,两件衣服都无法抵挡这遍地凉意。年岁大一些身子骨差一点的,在这样的凉意里,更是迫不及待地裹上了箱底的毛衣。

翻看日历,原来,早就是秋天了。但依然觉得,秋凉,来得好快。

对面的山,依然绿着,虽不及春天的葱笼,但并不肃杀。田里地里,夏粮早已收过,但小春已经出苗,不但一点也不破败,反而出乎时节地生机盎然。晨雾散过,禾苗上一层淡淡的白色,那是昨夜下的霜。晨霜里,你紧紧身上的衣,但秋凉却依然钻了进来,贴在你的皮肤上。微微的冷跑得很快,从发梢,指尖,直到脚底,心中。秋凉,竟然是冷,而且冷得如此厉害。

秋雨伴着秋风来,秋风陪着秋雨下。这对挛生姐妹,在秋里尽情地演绎自己温润的情怀与不尽的愁绪。秋雨斜飞,细密如织,真是要将天地里的一切织进她凉彻的怀里?秋风悠吹,柔软如丝,真是要一点点地抽尽夏天残留在人们心中的温暖?不可想象,秋,竟然是这样的变着花样与夏为敌。更不可想象,秋,竟然是这样的想方设法将一切推进冬里。而冬呢,就在秋凉的边缘,与秋凉一起诡笑着,等待着。秋凉,竟然是笑,而且笑得如此诡谲。

坐在秋凉里,看书。书里,也满是秋。秋,因为近冬,因为萧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不断吟咏的主题。但凡写秋,总会写到秋凉。刘武子“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的“凉”与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的“凉”,应该是初秋的凉吧。在他们的秋凉里,没有半点寒意,全是夏热后的清爽。而陶潜“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里的“凉”,估计就是深秋的秋凉了。露已凝,天已肃,景致正好与此时相映。秋凉,竟然是诗,而且在诗里如此美妙。

正午,很久不见的太阳照耀着秋。走在这样的阳光下,感觉得到太阳的热情。但它却无法从你心底撵走这秋的凉意,你依然觉得凉,凉得有点彻骨,凉得有点透心。

不约而至的秋凉似乎是从心底浸润出来的,弥漫在身体周围,挥之不去,驱而逾烈。

但秋凉,只是凉,不是寒,它离寒还有距离。而这距离究竟有多远,你却不知道。

【秋困】

秋天的阳光沉静地洒落,微笑着。微笑里,有一丝成熟的狡黠。狡黠漾起的天边,秋阳正用一缕缕暖洋洋的光线,编织一个懒洋洋的梦境。

梦里大地金黄,落叶缤纷,果香扑鼻。一位执镰的壮汉站在刚刚收割的田边,油浸浸的汗滴沿着古铜色的皮肤漫漫流下,演变成一条生命的细流,静静地镌刻成一幅秋天的画卷。田边的稻垛堆得差点连着了天,正诱惑着壮汉放倒山一样的身躯,躺入秋的怀抱。在秋阳暖洋洋的烘晒下,只需一个哈欠,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便会倒入收获的沉醉里。那些平时就叽叽喳喳的婆姨,在秋天更是嘴不停闲。她们或放声高笑着,或亲热嘟囔着,或慎怪昵骂着……总是制造出一个接着一个撼天动地的声响,要让汉子们保持清醒,保持忙碌。但她们碎碎的脚步絮絮的声调只要一闲下来,便也会不由自主地对着满屋满院的果实一个哈欠,慢慢地眯上早已醉意迷离的双眼。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铺陈,微笑着。微笑里,有一丝成熟的狡黠。狡黠在白云边漾起,秋月正用一朵朵胖乎乎的白云,编织一个清悠悠的梦境。

这梦境文质纤细,梦里月色清亮,山色朦胧。凉亭上秋风缕缕,香钵里清香袭袭,夜草丛中秋虫唧唧。擎杯望月,几口清酒下肚,一首短诗吟就,便有说不尽的困倦袭来。和衣倚几而躺,儒雅的面容,清矍的身形,散漫的长衫,在秋月里凝固成亘古不变的传奇,令万世千秋后回望的眼眸充满敬意。而那抚琴的女子,早已将清亮的曲目变换,一声慢似一声的曲调,一忽儿耳际,一忽儿天边。她曾经快速移动的手指,正慢慢凝滞成初生的柔荑。

秋困,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捕捉到一个个梦境。梦境千奇百怪,每次都花样翻新。在梦里酣睡,或许是安于现状沉静,既然命由天定,安稳地漫渡余生;在梦里挣扎,或许是因为想挣脱世俗的羁绊,成就自由的生命;在梦里漫步,或许是遇到了千年前曾经过瞬难忘的人,正春江花月相约黄昏;在梦里奔跑,或许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即,手中却只器皆无,正着急着四处搜寻……

秋困,是无法避免的生活现状。坐在秋天的阳光下、夜月里,都会有不自觉的困倦袭来,令人不得不哈欠连天,睡意绵绵。秋困,由季节催生。大地慷慨地贡献出成熟的果实后,自然会有一丝倦怠。它的倦怠不可能不感染这个季节里的人。

秋困,是无法回避的人生历程。走进成熟的中年,事事洞明的心境,渐渐无争的性情,自然会令人放下激烈与热切,走入混沌甚至空明。秋困,是生命必经。看惯了云卷云舒,自然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之际,偶乐停下行走的脚步打一下盹,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因为秋困,才有梦境。因有梦境,秋困才有意义与生命。

【秋逝】

不经意翻看日历,今天,竟然已是秋的最后一天。明天,就“立冬”,冬,真就悄无声息地来了。你坐在电脑前发呆,怎么还没认真品味过秋,秋就已然逝去了呢?

四季之中,秋,应该是最特别的一个季节。人们赋予秋的,不但太多太多,而且互相矛盾。但在互相的矛盾中,却又隐藏着更深刻的彼此和谐。你没想到,这样多姿多彩的秋,你喜欢的秋,竟然一下子就从你眼前滑了过去。

浅秋时,夏热还未退去。稻子金黄,稻香扑鼻,家果野果挂满枝头,大自然将一年最浓烈的`收获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日子里,劳作于田间地头,休憩于果树林荫,盘算着一年的收成,心里涌出的既有对大自然神奇轮回的赞叹,更有对自己付出劳动获得成功回报的陶醉。此时,忙碌的身体里那颗跳动的心,会对秋泛起感恩的情怀,如苏轼那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但收获过后的田野空旷了,只剩下败草残梗。低温袭袭,树叶日渐枯黄凋零。曾经浓郁的绿淡然而逝,不多时,山野便只剩下秃枝衰草。秋的破败肃杀,渐渐呈露出来。而绵绵不绝,一下就是十多天的秋雨,先是凉悠悠后是寒颤颤,越来越凛冽的秋风,更将秋摧残得一片狼籍。古人写秋,多是状此时的秋况秋味,悲秋之情,溢于言表。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陶渊明的“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辛弃疾的“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均是如此。坐秋夜,沐秋风,听秋雨,平时大咧咧的你,心情悄然凝重,不自然地细腻多情起来,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悲叹袭上心头:“到黄昏,点点滴滴”,虽未“无语泪先流”,却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好在还有秋阳。秋天的太阳,温暖,和喣,轻柔,多情,没有夏日的炙烈,没有冬阳的惨淡。秋阳高照,秋雁南飞,天高,云淡,风轻,景远。置身暖洋洋的阳光里,陶醉在“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中,你会觉得身轻意淡,世事皆远,一切无可无不可,差不多达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境界。

叶灵凤认为“夏是伧夫,春是艳殊,冬是嫠妇,只有秋天才是一位宜浓宜淡,亦庄亦喜,有伟大的心情,文学的趣味,能领略你的一位少女。”他对春、夏、冬的判断,你都赞同,却总不理解他对秋的比喻。

一直,在你心中,秋,是一位风情万千的少妇。她成熟,体态丰腴,举手投足于浅秋里,撒下丰收的喜悦。她多情,才思敏捷,端坐在中秋的夜月下,吟咏出多情的团聚。她沉静,内敛自在,徘徊乎深秋的静穆里,将火热的内心化为明年春的艳丽。

秋逝,冬至。又一个轮回,又一次离去。

但离去后,她还会回来。秋,你喜欢的秋,并没有走远,她就在你的心里,看着你,嫣然一笑,百媚婉转。

篇7:秋优美散文

秋优美散文1000字

我时常在炎热的夏天想念冬的寒冷,又在寒冷的冬天想念夏的炎热,总不能安住于当下。唯独秋天,是个让人可以心无旁鹜地享受当下时节。

秋天里的一切,都美妙那么恰到好处。

从夏到秋,就是将喧闹燥热转变成安静清凉的过程。整个天空都弥漫着清凉舒爽的气息,风轻云淡的悠然让一切浮躁不安都变得沉稳安定,气定神闲。

浅秋时节,花朵依然艳丽,草色依旧碧绿,只在一早一晚间明显感觉到秋意薄凉。清晨,太阳躲在青云背后,光线却很透亮。沿着青红相间砖头铺就的小路独自慢行,小径曲折幽静,花草树木撑起一个洁净无尘的世界,内心也变得悠然空灵起来。花瓣上的露珠晶莹湿润,使花朵看起来更生动可爱。太阳从云后探出身来,凉意顷刻间就消散了,身上立刻就暖洋洋的了。我分明感到小花小草们努力地直了直身子,那情景,好似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看到了亲妈,不顾一切摇摇晃晃的扑过来,满心满眼荡漾着纯纯的欢喜,脸上笑颜如花。此花如彼花。

秋天风光,大多以静为美,一地草,一片林,一湖水,皆静寂默然,它们并不了无生趣,相反,它们有着空净清幽高古飘逸的大美情怀,仿佛还透着些高深莫测的佛性禅意。

一个人的时候,索性独坐林中,享受那一天一地的安静,思绪以水的形式,流淌,我许它们任性。那时那刻,心无人生兴废之叹,亦无冷暖悲欢之感,只在静美的时光里,感受内心的简净清明,观照到灵魂的朴素自然,与自己的心灵亲切对话。

一场秋雨一场凉,几番秋雨过后,便出现了白霜凝晨露,红枫染清秋的自然美景,秋天诗情画意的妙曼古卷徐徐展开,悄然呈现在人们的眉眼心间。

没有哪个季节能与秋天的空静清悠相媲美。秋水长天,水天一色的美令人无以言表,灵魂常常不在壳而在山水间,随着缭绕的云烟游荡在高山顶上。人在画中游时,时常觉得人配不上这大自然的'美,于是,照相只照风景不照人,回看时,越发觉得风景美丽的无可挑剔。

秋天月夜,坐在石阶上赏月,脚下是一池湖水,头上垂柳拂顶,树稍上明月高挂。湖水如明镜般无波无澜,在夜里显得幽静深邃,月如美玉,嵌在天边,月光清泠缥缈。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更加生动美好,水中月,镜中花,只可看不可捉。华美广寒宫,寂寞嫦娥心,嫦娥俯阚人间,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或许感慨,一半是明镜晓霜,一半是岁月苍茫,岁月悠长无边,怎么过都过不完,要这长生不老有何用?

季节的脚步一步紧跟着一步,浅秋的深处是深秋。

深秋注定是个离别的季节,树叶由绿而黄,由盈而枯,花残柳败,一派萧瑟光景,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瞬间,枯叶落满地。树寂寥,叶神伤,从此,入土的为尘,随水的飘零,各自天涯,今生不再相见。

感怀季节变化,休味人生况味,心中涌起些许离愁别绪的小小伤感与不舍。

好就好在,有些别离是为了来年能够再次相见。那时,又将是一片新绿,一树新花。

篇8:秋天山景的优美散文:那山的秋

不是名山,不是大川,在地图上连个尘埃的印记都没有,那就是我老家的一座小山,既不险峻,又不巍峨,更没有神奇的传说,甚至连个正经八百的名字都没有,乡亲们提起那座山,都是张口闭口“那山那山”地叫着。你说,“那山”能算个名字吗?人们踏青出游,都绕过“那山”,奔向朱雀山、北山、龙潭山、小白山等“名山望族”,而“那山”则不怨不羡,不妒不卑地遵循着春夏秋冬的轮回。

秋天真是公正无私,它不因“那山”普通而放弃对它的眷顾,“那山”也不因自己不被待见而自暴自弃,它用感恩的心,用朴实自然和略加修饰的表情,诠释着对秋天的热爱。我想,这一点,秋天一定会感觉到。起码,我感受到了“那山”的心思,真的。

今年10月上旬,我回了一趟老家,与老家的亲人酒足饭饱之后,趁太阳尚未落山之际,我独自登上了“那山”。“那山”不高,用“登”字有些言重了,不过人们都这么说,没有说“走山”的,对了,还有说“爬山”的,不过“那山”根本就不用“爬”。算了,别抠字眼了,还是走进“那山”里去吧。

顺着“s”形毛毛道儿,一步步向前向上走着,道儿多少有一些泥泞,这是因为前一天下了雨,不过还是挺好走的,毛毛道儿两侧全是树木,左侧全是落叶松,树干有碗口粗细,高大挺直,枝干相对侧生,整个树冠呈锥形。看树干,行对行,排对排,就像士兵列队等着领导检阅似的;观树冠,像巨大的扫帚,你挤我,我拥他,亲热的不得了。毛毛道儿的右侧则是自然生长的青松,我们当地人也叫它黑松,这些青松树干形状不尽相同,有的挺拔高耸,尽显阳刚;有的旁逸斜出,尽显沧桑。那树皮皴裂成片,层层叠叠,实虚相间,就像披上了一身青褐色的铠甲一般。更有的青松一侧伸出长长的枝干,就像和人见面要握手似的,大有黄山“迎客松”的风范。不管青松形状怎样的不同,看见它们,你会觉得它们的骨子里都透着一种自豪,这也难怪,不管风霜雨雪,充满生机的绿色是它们永远不变的颜色,它们是顽强不屈的象征,怪不得“松树的风格”都写进了教科书呢!

再往前走,就是一片杨树林和白桦林。它们对秋天是敏感的,杨树依然是潇潇洒洒的姿态,青绿泛白的枝干围绕着主干向上高挑着,正面翠绿背面淡白的叶子,风一吹,发出“唰啦唰啦”的响声。白桦树银白的树干那么干净,那么靓丽。金黄色的叶子一簇簇、一片片在微风中摇曳,述说着秋天的感想。秋天,给了一切树木自由发挥表现的空间,从外到内的,不是吗?

要说秋天最伟大的举措,那就是给了世界万物一支神奇之笔,蘸上不同的颜色,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那山”同样得到了秋天的馈赠。夕阳的光辉透过树的空隙追了过来,那一束束光柱,就像探照灯一样在林间穿梭放大,隐约可见七彩的虹,迎着那“虹”望去,这简直就是画家调色盘上的颜色散落在林间,满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青松的绿依然是那样沉着老练,受光面背光面的变化不大,落叶松的树冠绿得层次分明,受光的部分淡绿,背光的部分深绿,受光和背光的交界处分明,越是接近树梢的部分,越是绿中泛黄。要说对黄色的理解,莫过于桦树了,桦树的叶子以暖色的调子为主,也就是以黄色为主,大体上是从下到上依次变化的,下边是深黄,其次是金黄,接下来是橙黄、鹅黄······风一吹,不同的黄色交相辉映,互为补色,令人眼花缭乱,不禁触景生情,想起“满城尽是黄金甲”来。让你心情澎湃的是那火焰般的红色了,山坡上有几棵枫树,此间有霜染过,所以枫叶就更红了,不过一个“红”字远远不能涵盖枫叶的色彩,一树的枫叶,是红的家族聚会,深红与浅红比邻,橙红与橘红相伴,牡丹红与玫瑰红搭肩······如果用人的表情比喻枫叶红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像小伙子微醺的表情,那是粗犷潇洒的红;像小媳妇诙谐玩笑的表情,那是淋漓尽致的红;像少女初恋的表情,那是羞涩矜持的红;像孩子嬉闹的表情,那是天真浪漫的红······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红的世界里,你能不心潮澎湃吗?

行走在树林之间,总有一些植物诱惑我的眼球,那不太高的山里红树,结满了紫里透红的山里红,就像一个个紫红的珍珠挂在树上,山里红的枝干用它那尖尖的利刺儿守护着它的果实。有一种叫“刺玫果”的植物,枝干上长满了小小的刺儿,它结的果子通红通红的,像灯笼一般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它的果实可以吃,甜酸甜酸的。在一棵柳树上,爬满了葡萄藤儿,几串“黑珍珠”挂在最上边的藤上,可惜我够不着,只能咽下一口酸水,一步一回头地走了。正行走之时,猛然发现树下草丛中有两只松蘑并排长着,就像情人擎伞相拥而立,定睛细瞧,草丛中露出许多小蘑菇头,看来这是一个蘑菇家族。我很惊讶,按理说这个季节是不应该有蘑菇的,可是它偏偏就在我的眼前。我虽然爱吃这种蘑菇,但还是没有采集它们,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把它们拔出来,是否残忍了些?说来惭愧,山中还有一种植物,我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它在灌木上爬藤儿,藤上结了一种像小船儿一样的“果实”。到了秋天,“果实”外皮变得粗糙发硬,用手掰开外皮儿,里边是毛茸茸白净净绒毛,像棉絮,又像柳絮,我们通常会把这些“绒毛” 抠出,用手一扬,这些“绒毛”飘飘洒洒随风生儿育女去了。个别的还会粘在你的眼睫毛上,鼻子尖儿上,恋恋不舍地与你亲热一番。偶尔林间还会绽放一些耐秋的野花儿,色艳,味儿香。

“那山”没有潺潺溪流,也没有条条瀑布。我在半山坡上找到脸盆大小的一个小坑,小坑里有一汪清澈的水,蓝天树木夕阳浓缩在这小小的泉眼里。这泉眼的水雨天不增,晴天不减,每每乡亲们上山割柴采集野菜,口渴的时候,喝上几口,然后长长地“嗨”上一声,那感觉,舒服极了。老人们说,山多高水多深,这泉眼就是养育这座山生灵的,这话我信,要不这山上树木为什么这样葱茏、景色为啥这般美好呢?想到这里,我经不住清泉的诱惑,跪下去,趴在泉边,满满地喝了一大口,也长长地“嗨”了一声······

夕阳收回了七彩光束,变成了绯红的大圆盘,林间树木的空隙把那绯红的大圆盘分成了若干不等份揽入怀中,几声呼朋引伴归家的鸟鸣在林间久久地回荡着······我也该下山了。途中遇见“那山”的义务护林员王大爷,他今年七十多岁了,身体依然很硬朗,他说,等他百年之后,就埋在这山里,继续守护着“那山”。

“那山”的秋,留在记忆里了。

唯美百子桥散文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李白的山水诗

描写初秋的优美诗句

秋雨潇潇作文200字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

描写秋雨的现代散文

和秋雨的古诗句

李白的山水诗有哪些

王维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
《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秋登剑排山优美散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立秋雨散文2022-07-30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诗歌原文及赏析2023-03-24

描写秋天的诗有哪些_秋天诗歌散文合集精选2024-05-14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2023-07-27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2023-05-17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2024-03-08

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及赏析2023-05-06

古诗秋登兰山寄张五鉴赏2023-05-19

《秋登兰山寄张五》2022-07-29

描写秋雨夜的诗句古诗词2023-01-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