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女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3-02-10 07:33: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精选14篇)由网友“二马”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采莲女的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

篇1:采莲女的散文随笔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

绿萝碎影逐波,娉婷曼妙。江上叶嫩花初,身姿清灵的采莲女,绫罗飘逸,玉腕轻摇。浮萍溢彩,衬一双含情脉脉的眼。风起,映花避月,微波旖旎。船儿摇来湿袖裙,请把莲儿采,如许的幽思,谁人解?亭亭玉立,温柔绰态,天仙般的.美眷。是否,终亦抵不过匆匆逝去的似水流年?

落樱舞斜阳,清辉纷扬,相得益彰。脆弱的香罗,浅笑芬芳,含着素洁幽静的美好。念念不忘,轻推轩窗,眺望一轮清幽的月。月下牡丹羞玉颜,清雅的花蕾,似锦生香。帘幔开,凝伫它们尘封的妩媚。又见春华,是谁在邂逅了那场心动的美丽之后,甘愿殉葬于无望的佳期?花红易衰似朗意,水流无痕似侬愁。

今已暮,采莲归,风染芙蓉衣。夜苍凉,云卸妆。挑灯引针,素绢绣莲,花醉泪。提笔滴墨,绽放姹紫嫣红,宛如诗中画,画中词。殷殷润润,轻叩心扉。浮华尘世中,浅如止水的邂逅,一梦,竟千年未醒。

罗衣飘飘今何在?顾盼隔世的遗光。徒留满目芳华,血一般绯红的彼岸花,印证前生的誓言,舍弃绚烂的过往,想念相惜的瞬间。独走离境,曼珠沙华,尘间梦空。天长地久有尽时,清波绿水洗情愁。

轮回千载,似曾相识。采莲女,一叶兰舟,春日春江碧水流。

“恕在下冒昧,可否邀小姐一同采莲?”碧玉佳人倩影依依秋波送媚,玉人少年风姿特秀爽朗清举。

荡舟,笑看云卷云舒,心不由己。

篇2:采莲女的诗词的鉴赏

采莲女的诗词的鉴赏

采莲人和采莲歌②,柳外兰舟过③,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④,司马泪痕多⑤。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⑥。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⑦。

注释

①小桃红:越调中常用曲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余的都叫调,故称调子为宫调。隋、唐的燕乐本有二十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仅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等十二种。

②采莲歌:梁武帝作乐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贡名《采莲曲》,后代仿作者颇多。这里泛指我国南方地区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

③兰舟:用木兰做的船。晕里泛指装饰美的小船。

④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旧时一向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司马泪痕多: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作《琵琶行》以自况,结句说: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⑥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回文锦的被西风吹断,暗喻夫妇的离散。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句,回环往复读之俱成文。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和温峤,但他们所作的诗皆不传。今所见苏蕙的《璇玑图诗》最有名。苏蕙是东晋前秦的女诗人。据《晋书·列女传》说: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剌史,被自徙流沙,苏多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⑦蓼(liao):一年生草木植物,花淡绿或淡红色。

鉴赏

这两首小令,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

第一首写采莲女的天真活泼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写秋天的早晨,太阳初升,池塘里一片芡花菱叶,传来了水调歌谣。是谁这么早就唱起了水调歌谣,闻声寻源,原来在湖畔的南楼,一位采莲女正迎着初升的.朝日,一边卷起竹帘,一边信口歌唱。这三句写湖上与湖岸风光,有声有画,旖旎清爽。接下去,写采莲女离家下湖,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湖面上风平浪静,彩船平稳地驰去,采莲女在采充满秋香的莲子。在湖上,一面是成熟清香的莲子,一面还有清丽的秋荷开花。采莲女想到她心爱的情人偏爱荷花的颜色,不忍乱折,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采莲女把荷花留着,对镜化妆,迎郎归来时再用。这首小令,展现了自由活泼、矫健秀丽的采莲女的形象,而且体验到了她那多情细腻的心理活动。

第二首写采莲女孤单寂寞的离愁。起首两句交代采莲女家住西湖岸上、杨柳丛中的小楼上,却用设问句引出: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在采莲女所住的楼前,杨柳成荫,有路直通西湖。接下来写采莲女,但不正面写人,而是未见其人,先闻其歌,一曲莲歌碧云暮。这位采莲女唱一曲采莲歌,直上青云,会使阳光也黯然失色。采莲女下了楼,唱着歌,乘船去采莲。这样一位采莲女,却陷入了离别相思的痛苦。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几番曾过,鸳鸯桥下,笑煞月儿孤。画船载着她响彻碧空的莲歌驰向湖中,却不能载去她的离愁。她曾一次又一次经过鸳鸯桥下,仿佛觉得鸳鸯在讥笑天上的月儿孤单,又仿佛觉得连高悬天空的孤月也在讥笑自己的孤单。

篇3:关于荷花的诗句——《越女歌采莲》

《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秋登巴陵望洞庭》译文

清晨登上巴陵山,四周景色尽收眼底

明亮的湖水与天光拥抱在一起,秋水澄清,一眼就可以看到湖底

秋天的景色苍苍茫茫,水天之际,湖天鲜明

青山依旧,树影隐蔽,湖水清碧,一望无烟

俯首江中,千帆竞渡,仰望鸟儿向着太阳飞去

清爽的凉风吹向长沙大地,云梦泽的田野与山壑一起空朦寂静

看着湖水映照的白发,看着日夜流逝的江水,万分伤悲

时光虽然象北边湖水一样荡漾无垠,可是也象疾速东流的江水,毕竟一去不回

听那边郢人在高唱《白雪》,这边越女清唱《菜莲》,都是年轻人的世界

我如今年岁已老,体力衰竭,理想却还没有实现,怎么不断肠,如何不悲伤,背靠山崖,我泪如滴泉

《秋登巴陵望洞庭》作者简介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篇4:采莲女,采莲女霍总,采莲女的意思,采莲女赏析

采莲女,采莲女霍总,采莲女的意思,采莲女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女

作者:霍总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篇5:采莲女,采莲女李中,采莲女的意思,采莲女赏析

采莲女,采莲女李中,采莲女的意思,采莲女赏析 -诗词大全

采莲女

作者:李中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

陌上少年休植足,荷香深处不回头。

篇6:《小桃红·采莲女》译文参考及注释鉴赏

《小桃红·采莲女》

元朝: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篇7:《小桃红·采莲女》译文参考及注释鉴赏

这两首小令,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

第一首写采莲女的天真活泼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写秋天的早晨,太阳初升,池塘里一片芡花菱叶,传来了水调歌谣。是谁这么早就唱起了水调歌谣,闻声寻源,原来在湖畔的南楼,一位采莲女正迎着初升的朝日,一边卷起竹帘,一边信口歌唱。这三句写湖上与湖岸风光,有声有画,旖旎清爽。接下去,写采莲女离家下湖,“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湖面上风平浪静,彩船平稳地驰去,采莲女在采充满秋香的莲子。在湖上,一面是成熟清香的莲子,一面还有清丽的秋荷开花。采莲女想到她心爱的情人偏爱荷花的颜色,不忍乱折,“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采莲女把荷花留着,对镜化妆,迎郎归来时再用。这首小令,展现了自由活泼、矫健秀丽的采莲女的形象,而且体验到了她那多情细腻的心理活动。

第二首写采莲女孤单寂寞的离愁。起首两句交代采莲女家住西湖岸上、杨柳丛中的小楼上,却用设问句引出:“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在采莲女所住的'楼前,杨柳成荫,有路直通西湖。接下来写采莲女,但不正面写人,而是未见其人,先闻其歌,“一曲莲歌碧云暮”。这位采莲女唱一曲采莲歌,直上青云,会使阳光也黯然失色。采莲女下了楼,唱着歌,乘船去采莲。这样一位采莲女,却陷入了离别相思的痛苦。“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几番曾过,鸳鸯桥下,笑煞月儿孤。”画船载着她响彻碧空的莲歌驰向湖中,却不能载去她的离愁。她曾一次又一次经过鸳鸯桥下,仿佛觉得鸳鸯在讥笑天上的月儿孤单,又仿佛觉得连高悬天空的孤月也在讥笑自己的孤单。

这两首小令,在艺术上共同的特色有三:一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同充满柔情蜜意的人物(采莲女)描写的高度统一,给人以清新流丽之感;二是有声有画,通过采莲女的歌声,表现其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美化她的环境;三是以设问句加强艺术效果,山“水调谁家唱”引出“帘卷南楼日初上”,山“锦城何处是西湖”烘托“杨柳楼前路”使整首小令摇曳多姿,引导读者联想和想象,使环境更优美,人物更丰满。

《小桃红·采莲女》作者简介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篇8:《小桃红·采莲女》译文参考及注释鉴赏

①小桃红:越调中常用曲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余的都叫“调”,故称调子为宫调。隋、唐的燕乐本有二十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仅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等十二种。

②采莲歌:梁武帝作乐府《江南弄》七曲,其中一贡名《采莲曲》,后代仿作者颇多。这里泛指我国南方地区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

③兰舟:用木兰做的船。晕里泛指装饰美的小船。

④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旧时一向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司马泪痕多:唐代白居易于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作《琵琶行》以自况,结句说:“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⑥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回文锦的被西风吹断,暗喻夫妇的离散。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句,回环往复读之俱成文。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和温峤,但他们所作的诗皆不传。今所见苏蕙的《璇玑图诗》最有名。苏蕙是东晋前秦的女诗人。据《晋书·列女传》说: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剌史,被自徙流沙,苏多思之,织锦为《回文璇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⑦蓼(liao):一年生草木植物,花淡绿或淡红色。

篇9:《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

《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作者是欧阳修。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译文

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注释

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③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⑤棹:船桨。归棹:归船。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赏析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 ”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拓展阅读:欧阳修轶事典故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琴论家”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诗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深得琴中趣。从欧阳修现存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醉翁”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风流丑闻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不久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当时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篇10:女为谁容散文随笔

女为谁容散文随笔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秦时风,汉时雨,几千年来,男人的责任就是做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志士,悲壮沉重;唐之诗,宋之词,几千年来,女人的责任就是做“画眉深浅入时无”的闺妇,美好轻松。在古代,女人必须依附于男人才能生活,就像藤蔓缠绿树,蒲苇绕磐石。蒲苇韧如丝,自然期望磐石无转移,女人唯一能做的只是“以色事他人”,为取悦喜欢自己的人而梳妆打扮,只图能承欢于“悦己者”。

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写的是一个“为己悦者容”的女子。她,“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前世的盼望,盼望着“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无奈的是,心悦君兮君不知——他无视她那因热情等待而颤抖的叶。当女人“为己悦者容”的时候,她的如花绽放只为他,她的万紫千红只为他。她会没有主见地翻遍衣柜,却不知该穿哪件衣服。是该追求牡丹那样的华丽风格,还是该拥有水仙那样的清纯气质?

也许,悦己者还没来,己悦者也已远。女人,该是“为己容”。“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芙蓉生在寂寂无人的深山幽谷中,无人欣赏,但是它依旧美丽着自己的美丽,灿烂着自己的灿烂。“为己容”的'女人,当她经过一番修饰而妆容精致、衣着典雅的时候,她的心情也会很明媚,走在大街上,会觉得云在天上飘,一切都很美好。

女为悦己者容,为的是回应欣赏自己的人。女为自己容,为的是爱自己,做一个讨自己喜欢的人,这才是女人最应该做的。

篇11: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及赏析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及赏析

原文: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

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鸂鶒(xī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棹:船桨。归棹:归船。

赏析: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篇12:杨果《小桃红·采莲女》译文及鉴赏

《小桃红·采莲女》

元代:杨果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篇13:杨果《小桃红·采莲女》译文及鉴赏

此组曲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后一曲似是女唱。

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曲子开头,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运用白描的手法,整体勾勒出采莲女的形象。“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新月”形容采莲女眉之细长,为静态描写;“凌波”形容采莲女脚之小巧玲珑,为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形神兼备,写出了采莲女的绰约风姿。接下来,作者采用追忆的方法,回想当年与美人初次相逢时对花酌饮的美好情景,不禁发出了如此的赞叹:“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作者没有直言女子一笑倾城倾国,而是用具体的“千金”来衡量,使女人的美艳姣容更加形象生动。下面“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进一步夸赞了女子的花容月貌,令人销魂。作者将女子美貌置于自然之中,以“花”“月”“鱼”“雁”这四种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作比,避免了作呆板的刻画,更能写出采莲女的美丽、娇媚。作者将采莲女置于湖上采莲的大背景之中,在动态中描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一个清丽脱俗、秀美灵动的采莲女就这样浮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几句刻画了采莲女美丽的容颜。她轻摇着船儿,轻唱着歌儿,从湖中心翩然而至,如洛神一般美得无与伦比。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浓妆艳抹都能把她衬托得恰到好处,不管是微蹙双眉还是浅然一笑都是风情万种。她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和名震天下的大美女相比也更胜几分。这首曲赞美采莲女的美貌,既有正面夸赞,又有侧面烘托,将采莲女的容华刻画得淋漓尽致。文辞明快自然、清丽婉约。文中美若天仙的采莲女引发了无数对美的想象。

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几句交代了地点和人物。虽然采莲女在湖上采着莲,面对碧湖蓝天,莲花朵朵,莲叶田田,可是她却心不在此,而是“闷倚兰舟”。一个“闷”字,渲染出了女主人公怅惘无奈的心绪;而又一个“倚”字,更加烘托出女子惆怅时懒散无力的情态。她无精打采地倚在船头,默默的流水更增添了她的惆怅,她不禁暗自感叹:从这里到长安,果真隔得那么远吗?接着“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解释了采莲女心中惆怅的原因——她在思念着远在长安的心上人。自从他离开之后,杳无音信,爱恋与思念在漫长的等待中掺杂了愁苦与怨恨。这里引用刘晨的典故也是透着微微的担心,害怕他流连花花世界,贪图享乐而一去不返。“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接着上句具体描写采莲女的担心:心上人会不会只顾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吟诗作对,寻欢作乐而流连忘返了呢?完全忘记了家中苦苦等待他的采莲女。家里的人儿为他茶饭不思、愁眉不展。这首曲子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真实细腻地刻画出采莲女的心理活动。曲的前半部分着重抒发女主人公惆怅寂寞之情,后半部分则是思念不成,由爱入恨,感情起伏变化真切自然。曲中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口语,通俗易懂,也直抒胸臆,更真实地表现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当年相逢花间,对花酌,对花饮,采莲女在他的眼中,就是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洛浦神女宓妃,就是倾城倾国的越国美女西施,敌不住那人一笑,“不恁也魂消”。后一曲,似是女唱。这里的采莲女借刘晨指曾与相恋的男子,“自从别后无音信”,大概是迷恋上了长安的好去处,在那里“诗筹酒令”,乐而忘归,全不管自己“翠眉颦”。

《小桃红·采莲女》作者介绍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篇14:杨果《小桃红·采莲女》译文及鉴赏

采莲船上采莲女娇媚无比,如新月凌波。记得相逢对花酌酒,那妖娆一笑,价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令人销魂。

采莲人唱着采莲词,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莲花更是相似,体态风流,风情万种。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确实比得上西施那样美。

采莲湖上的采莲人,怅惘地靠在船上感叹。这里离长安路很近,恨情郎自从别后无音信。别留恋那边好处,饮酒行令,不管我忧愁。

莲子谚语

山居秋暝教案

李白《采莲曲》

解读《荷塘月色》产生的糊涂

《采莲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采莲,采莲方干,采莲的意思,采莲赏析

精选朱自清的散文心得体会样文

采莲曲翻译

采莲曲,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的意思,采莲曲赏析

王昌龄釆莲曲赏析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采莲女的散文随笔(精选14篇)】相关文章:

白居易采莲曲原文及赏析2022-07-21

采莲趣事作文2022-05-24

和李势女,和李势女白居易,和李势女的意思,和李势女赏析2023-12-08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翻译赏析2023-12-20

乱中冀图作文1000字2022-06-13

纤夫去哪儿了散文2023-06-13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07-27

关于桥的诗句——《张静婉采莲曲》2023-02-24

《走马楼三更曲》诗歌赏析2022-07-28

水乡风韵话岩良散文2023-07-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