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

时间:2022-04-30 01:16: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金廷祐一天六頓”为你分享12篇“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

篇1:谈看书散文

谈看书散文

近年来看的书大部分是记录体。有个法国女历史学家佩奴德(ReginePernoud)写的艾莲娜王后传——即《冬之狮》影片女主角,离婚再嫁,先后母仪英法二国——里面有这么一旬:“事实比虚构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戏剧一性一,向来如此。”这话恐怕有好些人不同意。不过事实有它客观的存在,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确比较耐看,有回昧。譬如小时候一爱一看《聊斋》,连学它的《夜雨秋灯录》等,都看过好几遍,包一皮括《阅微草堂笔记》,尽管《阅微草堂》的冬烘头脑令人发指。多年不见之后,《聊斋》觉得比较纤巧单薄,不想再看,纯粹记录见闻的《阅微草堂》却看出许多好处来,里面典型十八世纪的道德观,也归之于社会学,本身也有兴趣。纪购是太平盛世的高官显宦,自然没有《聊斋》的社会意识,有时候有意无意轻描谈写两句,反而收到含蓄的功效,更使异代的读者感到震动。例如农忙的季节,成群到外乡“插青”的农妇,偶尔也卖一婬一,当地大户人家临时要找个女人,她们公推一个少一妇出来,她也“俯首无语”。伙伴间这样公开,回去显然瞒不住,似乎家里也不会有问题,这在中国农村几乎不能想像,不知道是否还是明末兵燹,满清人关后重大破坏的结果。手边无书,可能引错。这又已经六七年了,也说不定都缠夹,“妨妄言之”(纪购的小标题之一)。

又有三宝四宝的故事:两家邻居相继生下一男一女,取名三宝四宝,从小订了婚,大家嘲笑他们是夫妻,也自视为夫妇。

十三四岁的时候逃荒,路上被父母卖到同一个大户人家,看他们的名字以为是兄妹,乡下孩子也不敢多说。内外隔绝,后来四宝收房作妻,三宝抑郁而死。四宝听见这消息,才哭着把他们的关系告诉别的婢媪,说一直还想有这么一天团聚,现在没指望了。长嚎了几声,跳楼死了。转述这件新闻的人下评语说:“异哉此婢,亦贞亦一婬一,不贞不一婬一。”惋惜她死得太晚。纪昀总算说他持论太严,不读书的人,能这样也就不容易了。

这里的鬼故事有一则题作《喷水老妇》,非常恐怖:一个人宿店,夜里看见一个肥胖的老妇拿着烫衣服用的小水壶,嘴里含一着水喷一射,绕着院子疾走。以为是隔壁裁缝店的人,但是她进屋喷水在大炕上睡的人脸上,就都死了。他隔窗窥视,她突然一逼一近,喷湿了窗纸,他立刻倒地昏迷不醒,第二天被人发现,才讲出这件事。这故事有一种不可思议,而又有真实感,如果不是真事,至少也是个噩梦。但是《阅微草堂》的鬼狐大都说教气息太浓,只有新疆的传说清新浑朴,有第一手叙述的感觉。当地有红柳树,有一尺来高的小人叫红柳娃,衣冠齐整,捉到了,会哟哟作声哀告叩头。放它定,跑了一段路又近身遥遥叩首,屡次这样,直到追不上为止。最近读到《棉内胡尼》的事,马上想起红柳娃。夏威夷据说有个诛儒的种族,从前占有全部夏威夷群岛,士著称为棉内胡尼(Menehuni)。内中气候最潮一湿的柯艾岛——现在的居民最多祖藉日本的菜农——山林中至今还有矮人的遗民,昼伏夜出,沿岸有许多石砌的鱼塘,山谷中又有石砌沟渠小路。

都是他们建造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暂定棉内胡尼确实生存过,不过没有传说中那么小。像一爱一尔兰神话中的“小人”(littlePeople)与欧洲大陆上的各种小一精一灵,都只是当地早先的居民,身材较瘦小。棉内胡尼与夏威夷人同种,是最早的一拨移民,西历十二世纪又来了一拨,自南方侵入,征服了他们。

柯艾岛似乎是他们最后的重镇,躲在山上昼伏夜出,有时候被迫替征服者造石阶平台等工程。据说只肯夜间工作,如果天明还没完工,就永远造不成。

后来他们大概绝了种,或者被吸收同化了,但是仍旧有人在山间小路上看见怪异的诛儒,神出鬼投。有个擅香山商人,到这荒山上打猎,夜间听见人语声,是一种古老的夏威夷方言,而他们这一行人始终没看见这山谷里有人烟。擅香山又有个科学家到这岛上收集标本,在山洞里过夜,听见像是钉锤敲打石头的声音,惊醒了在洞一口张望,看见小径上有一点灯光明灭。他喊叫着打招呼,灯光立即隐去。第二天早上看见地下补上新石头,显然在修路。以为是私贩酿酒搬运下山,告诉老夏威夷人,却微笑着说:“棉内胡尼只打夜工。”——见夏威夷大学葛罗夫,戴教授(A.GroveDay)所编《夏威夷的'魅惑》(“TheSpellofHawaii”)散文选。

人种学家瑟格斯(R.GSuggs)说:“夏威夷的‘棉内胡尼’传说,在南太平洋有些别的岛上也有,其他的太平洋岛屿也有。出自一个共同的神话底层……夏威夷从来没有过漆黑的佛儒。”原来锦内胡尼非常黑,会不会是指菲律宾小黑人?马来亚、安达门群岛、新几尼亚、澳洲东北角森林也有小黑人,台湾残存的少数“矮人”想必也是同种。现在零零碎碎剩下不多了。原先即是亚洲最早出现的人种之一,结集处分布很广。戴教授说科学家“暂定”夏威夷也过矮人,大概因为夏威夷从未有过小黑人,所以认为与夏威夷人同种。同种而稍矮,似乎不会给传得这么玄乎其玄。

前面引瑟格斯的话,在他的书《泡丽尼夏的岛屿文化》里面。夏威夷、塔喜堤等群岛统称泡丽尼夏,书中说岛人来自华南,广州、海南岛一带。因为汉族在黄河流域势力膨一胀,较落后的民族被迫往南搬,造成一串连锁反应,波及到东南亚。考古学发现四千年前华南沿海居民已经有海船,在商朝以前就开始向海外发展。港台掘出的石器陶器,代表当时华南的文化,用石头捶捣树皮作布,也跟夏威夷一样——为求通俗,以下概用夏威夷代表泡丽尼夏——尤其是一种梯级形凿子,一柄一部一边削掉一块,拿着比较伏手,是夏威夷石凿的特征,起源于华南内陆与沿海,亚洲别处都没有。

夏威夷人相信他们来自西方日落处一个有高山的岛,“夕一陽一里的故乡夏威基(Hawaiki)”,原来夏威基就是多山的华南越南海岸,也确是在西边。

夏威夷又有大木筏,传说有人驾着七级筏子回夏威基,两层在水底。有的回去了又出来,也有的留在大陆被同化了。

这样说来,他们是最早的华侨,三四千年前放洋,先去菲律宾,南下所罗门群岛,也许另有一支沿东南亚海岸到印尼。西汉已经深入南太平洋,东汉从塔喜堤航行三千英里,发现夏威夷,在太平洋心真是沧海一粟,竟没错过,又没有指南针,全靠夜观星象,白天看海水的颜色,云的式样。考古学家掘出从前船上带着猪、鸡、农植物种籽,可见是有计划的大规模移民,实在是人类史上稀有的奇迹。同一时代西方中东的航海家紧接着海岸走,都还当桩大事。

篇2:谈谈看书散文

谈谈看书散文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开始看文学一类的书籍,那时候郭敬明正在学校风靡,我也不落俗套的跟风起来了。暑假在张家界,特意去书店买了他的书,书名叫《幻城》跟《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幻城》首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就是故事里各种在我现在看来有些非主流式的人物姓名了。再就是那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让我惊叹了许久。《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里面是各种散文,那似乎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看散文,至此我惊奇地发现那些作家生活中一些不痛不痒的际遇好像也很有看头。

自从看过了那两本书,我开始试着模仿他的风格写作文。老师给了一个十分对我口味的题目让我们“舞文弄墨”。具体是什么题目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是跟“回忆”这个词有关。于是我开始回忆各种往事,让自己进入到郭敬明作品中极力想要营造的有些伤感的氛围中去。然后我写完了作文,一气呵成。刘敏敏看完惊讶地说像极了他的风格,我确实窃喜了一阵。更让我值得高兴的是,那篇作文我得到了95分(百分制),那是我印象中作文分数最高的一次。然而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四五年之后我会遇到一个叫刘小平的政治老师,更不知道他会将那些我曾经爱得无以复加的书籍称为“垃圾”,而我,还跟着点头称是。但不管怎样,他的作品无疑是让我染指文学(这样说好像有失妥当,毕竟我又没成为作家,而且,我读书也少,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说法)的启蒙之书。

到了高中,我不再看郭敬明,也并不是马上就觉得他的书有多么的令人作呕,只是又发现了新大陆——我开始看饶雪漫。我没有买过她的书,说起来我也并没有多么的爱看书。那时候是在图书馆借来看的.,大约看过四五本的样子,但原谅我记性不好,书名几乎都已记不得,更不要说内容了。唯一还有点印象的就是《校服的裙摆》,也许是因为书名读起来很好听。也许是故事中的男主角让我觉得很感动。

心血来潮看过她的几本书后,我很长一段时间不看课外书了。好象是突然脑洞大开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了。直到有一天我听说了张爱玲。我到底是怎么知道了她这样一号人物的呢?是自己无意间发现了?还是听其他人说起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无从考证了。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在大致了解到她这个人以后开始疯狂的喜欢上她的作品的。我知道了她显赫的出身,与胡兰成的错综复杂的感情史,以及在美国凄惨的逝去。然后我开始看她的散文小说,看到《天才梦》,她说到七岁时(如果没记错)写了第一部小说,写到女主角搭乘火车去西湖自杀,她的母亲觉得无法理解并说如果要自杀是绝对不会那样大费周章的。我倒没觉得有何不妥,只是惊叹于她的构思能力。看到《更衣记》,又让我更敬佩她了,文章中写到了无数种让我读起来觉得绕口的服装名称,用了无数种让我看起来觉得费力的形容词。从此我对她这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个性女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我看过的她的第一篇小说,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男人与几个女人的故事。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段经典文字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也就是看过这篇小说后我突然想起陈奕迅的那首红玫瑰正是唱的这个故事,后来那首红玫瑰便在我的手机里单曲循环了很久。看完后我准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感慨,结果写到一半有事耽搁,日后想继续写下去却无从下笔了。果然写作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得一气呵成。后来看到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凌厉,并不像林徽因那般温婉,可我却偏爱她,她用着波澜不惊的语调讲述着一个个让我惊叹的故事。冷眼看着这个世界变化万千。我崇拜她,以至于我觉得我现在这样轻易的提起她都是对她的一种亵渎。

上了大学,我依然看张爱玲。同时我也开始看村上春树。看到村上春树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长沙一个商城的书店里,在书架以及平摊在书桌上的书堆中我看到了很多他的书。当时就在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作家?直到上学期我看了他的第一本书《眠》。那是一篇由失眠这件事衍生出的一篇小说。今天去到了图书馆,拿起了他的《无比芜杂的心绪》,看到他写的一篇关于吃炸牡蛎的杂文,于是我开始纳闷了,有时候觉得无比的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无法想像吃牡蛎竟然可以写一篇优美的文章,因为失眠而组织出了一篇怪诞的小说。我自以为有过些许经历,自以为对于这十几年来是有很多话可说的。我每当我想写些关于往事的文章,我却始终提不起笔,那时候我才发现,其实那些我引以为豪的曾经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还不如吃牡蛎这种事。

回想我真的很久没写日志了,本来在图书馆看书来着,突然有感而发了,本来只是想发条动态,结果却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就到这吧,以后还是多去图书馆,多看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晚安了。

篇3:看书优秀散文

看书优秀散文

看书与读书,听起来似乎没有多大区别,但仔细一想,其实是不一样的。别样之处在于一个是使用嘴巴,另一个是发挥眼睛的作用。读,是通过嘴巴发出声音来;看,只是默而视之;《说文解字》中对“读”的注释是“诵书也”。对此,明末东林书院就有一幅绝佳的对联,那上联开明宗义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显然,读书不但用眼睛,而且还要搭上嘴巴。由此看来读书比较辛苦,看书则显得轻松。大约如此,有人就得出结论:读书是件苦差事,但人为了生计总得去谋事啊,至少,古人是这样的。就是现代人,起码绝大多数人,他们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都会不厌其烦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下功夫读书啊!否则考不上大学将来找不上个好工作怎么办?这是最现实的问题。而书籍能给人提供多种选择,诸如生命的选择、生活的选择,甚至是思想的选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所以,为了美好的未来,也就不得不甘受读书之苦了。再说了,苦不苦,想一想古人。古人为了求取功名,甚至不惜采取一些偏颇的办法来强迫自己读书。这样的事例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最为人乐道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了。小时候,祖父给我讲《三字经》时说过这样的故事,所以印象深刻。但我是不赞成为了读书去做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事情,当然,古人的这种精神倒是值得钦佩。

再说看书,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享受。我相信除了那些目不识丁的文盲外,恐怕人人都能从书中找到乐趣的。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文盲就没有看书的乐趣。我们村上就有这么一个文盲,他看小人书特别上瘾,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老大不小的了,每天只要我一放学回家,他就跑到我们家要我借书给他看,当然是连环画了。我就奇怪,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怎么能看得懂书呢?但事实上他多少还是看懂了一些,细探,原来是连环画的.过分脸谱化,帮他分清了好人与坏人。如此看来,他也只能看些小人书了。咱甭管人家看的是啥书,反正人家能看得进去,且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也敢肯定的说,大凡沾点“文气”的人,恐怕没有不爱看书的。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书的,但我却是个百分之百的书虫。一朝与书结缘,竟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己,也从此便因书而生瘾、生癖、生趣。

看书生瘾,这对我来说是由来已久的“毛病”了。我也没办法不生瘾啊!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不能不使我为其废体忘食。倘若那天真的没有书看,我就会觉得少了什么似的,真担心就会出现象蒋子龙先生说的那样“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如是这样,那可就惨了。

我看书没有什么目的,不存在功利问题,一如陶渊明,只要是我认为的好书,就“不求甚解,每有含意,便欣然忘食。”仅此而已。至于书中有否“颜如玉”“黄金屋”,我是不在乎的。想都不会去想,那有什么意思呢?

若说生癖,我承认自己是有些跟人不一样的地方,只要一书在手,就会忘乎所以,什么入厕看书、枕上看书、走路看书等等;特别安逸的是,夜深人静,灯明茶热,看书作文,兴趣盎然。

再说读书生趣,这恐怕不仅仅是我一个了,听说我们一家子平凹,他那部因用了给人太多遐想的方框框,竟惹得一些人对此生出浓厚的兴趣来,一时间评论者有之、按字数破译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这事儿要让我说的话,人家怎么想,那都是正常不过的事儿了。看书本来就是图个快活的,这好比下棋、打牌、玩游戏,为的是寻觅一种乐趣,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绪。

读书能读出趣的人儿很多,譬如台湾作家董桥,我就很佩服他,一直以来,我觉得也只有董桥可以把人与书的感情比作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听来有趣得很。因了有趣,我就把他说的这段话记下了。董桥说:“人对书真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中年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一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的女子,亲热一下子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真是“领异标新”的比喻。除了董桥,我在报上看到也有人把看书喻作“饭菜”的,且言说作者与读者,好比是厨子与食客的关系,仔细一想,确有道理。厨子是作家,读者就是那食客了,好的书,那是作家给你奉献的美味佳肴;小说是风味小吃;诗歌散文是清茶饮料;四大名著是满汉全席。食客呢?自然有细爵慢咽的、风卷残云的,反正是各有各的吃法,也各自表露了各自的吃相。看来,把书当饭也算是一趣。一部好书,既能让人咀爵、品尝,更能供人回味、消化和吸收;有如好的饭菜,既能刺激味觉,愉悦身心,又能为人提供精神营养,难怪人们常常把书籍看作精神食粮。

世上的书有千千万万种,有教人德操的,有教人治国之策的,有教人带兵打仗的,有教人如何当老板的,还有教女人如何美容的,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要看什么书,全凭个人兴趣爱好,书是好东西啊!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多多地看看书吧!

篇4: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

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

有一次和母亲一起去亲戚家做客,亲戚家有个儿子,刚上小学,据说很聪明,但个子小小的,却已经戴上了眼镜。亲戚当着我们的面,考儿子《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外号,她说一个名字,儿子回答一个外号,对答如流。我母亲连连称赞他是小神童,他却神情淡定。看得出来,这种称赞他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技能他也经常“表演”。他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稳重,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成人灵魂寄居在幼小身体里的柯南。

后来他母亲去厨房做饭了,他坐在沙发上跟我们一起看电视,我问他需不需要换台看动画片,他说不用,这也打消了我本来想替“90后”打探一下“05后”爱看什么动画片的念头。于是我问他我心中一直好奇的问题:“你这么小就能看懂《水浒传》吗?你觉得它好看吗?”

他说:“看不懂,不好看。”

“那一百单八将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问道。

“妈妈说要背,背下来了她就给我买ipad。”说完他指了指正在电视柜旁边充电的平板电脑,他似乎在表示他已经做到了,妈妈也兑现了承诺。

我突然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我反对家长给孩子物质奖励,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急功近利。突然,我有点儿心疼眼前这个小朋友。在他这个年纪,应该是调皮捣蛋无所顾忌的,即便看书,也应该是看花花绿绿的卡通书,他所接触的名著顶多是《格林童话》。而现在,他戴着很重的眼镜,背诵着不属于他的一百单八将。

恍惚中,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是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看的《红楼梦》,那时候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几乎每看一页就要翻字典。最终我笨拙地坚持把《红楼梦》看完了,虽然觉得不好看,但只能在心里觉得,不能说出来。因为那时候,家长会跟亲朋好友吹嘘这件事,显得自己教育有方,我不能破坏他们的满足感。

上初中时读张爱玲和林徽因的书,情情爱爱的,也是不懂,只是感觉似乎每天都很悲伤。我会在本子上抄一些虚无缥缈的句子,有时间便读一读,觉得好美、好伤感,除此之外,似乎没别的了。

现在想起来有些伤感,上小学时大家都看的《淘气包马小跳》,上中学时人手传阅的《左耳》和《沙漏》,我通通没有看过。我看了很多家人和老师觉得我应该看的书,而不是我真正想看的书。那些我没有看的书恰恰就是我那个年龄的孩子的记忆,而我的记忆却是一片空白。我现在已经读大三了,不可能再回头读杨红樱、郑渊洁和饶雪漫的书了,但我的同龄人依旧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承载着他们的记忆,但这样的记忆,我却没有。我好羡慕拥有这些记忆的人。

高中毕业时,有一本书很流行,同学们把它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好友,书名叫《18岁前禁止涉足的18个地方》。我也有一本,我承认它其实只是几篇写得并不专业的旅行游记,介绍了18个景点,最有味道的只是它的书名,仅此而已。为什么这些地方18岁前禁止涉足?因为,你浅浅的、小小的内心,还不具备深入那些风景背后的力量。读懂那些地方,需要有如时光般的深度,需要以行走的姿态接近灵魂,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回响。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的道理是一样的,欣赏风景需要时光的深度,阅读也同样需要。只有拥有了时光的深度,才能更好地领悟书中的内涵,得到相应的体会,产生共鸣。

我是在读高一的时候看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在当时,我认为它是一本无趣的书,我不懂这个浪子回头拯救失足妇女的故事有什么好看的'。

今年我读大三,投了简历去一家单位做兼职,住在上海的亲戚家。周日的晚上,想着第二天要早起上班就身心疲惫、万念倶灰。偶然在亲戚家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复活》,随意地翻了翻想重读一下。当我看到开篇第一段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猝然击中了,书中写的是:

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的美;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统治别人的种种手段。

因为这段话,第二天早上,我欣然早起,呼吸着空气,道一声“这迷人的早晨”,便出门挤地铁去了。

什么年纪就应该看什么书,在10岁时看不懂20岁时应该看的书,到了20岁时想看10岁时应该看的书,却因为觉得幼稚而不愿拿起,因为这不仅仅是书,还是我们的生活。

篇5:爱情不分年纪散文

爱情不分年纪散文

很多人都觉得小小年纪应该以学业为重,什么情啊爱啊的的不是这个时候要做的。没有未来的东西不如早点放弃。校园里的爱情真正开花结果的有几个。都被现实社会磨砺的没了昔日的美好。还不如留着那美好的回忆来继续前进的脚步。等到事业有成再来谈婚论嫁,找一个和自己配又配的上的人修成正果。这才是圆满的结果!

可是我想说“人生遇见谁都不是你所能决定的,你不想遇见谁也不是你所能决定的。你所能决定的是要和谁一起走下去而已。学校时代是应该以学业为重,可是谁又规定学校里就不能有真正的爱情存在。就算不能开花结果,可是单纯的爱情在校园里才是最真的,最让人忘不掉的。如果明明爱一个人却不能去爱,那将会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宁愿爱过了被伤。

其实爱情来得时候谁都不知道,我们都希望可以遇见那个自己的真命天子或者生命中的另一半。可是谁又知道结果呢?也许你现在选择的不一定是你的真命天子,可是不爱你也许会错过最美好的东西。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喜欢了一个人,喜欢了很多很多年,从上初中开始我就喜欢他,直到高中大学一直喜欢的还是他,就算毕业了那么久每次想到他心里的某个位置还是会隐隐的泛着疼。就是因为大人们所谓的以学业为重,我就努力的把这份感情慢慢地隐藏了起来,每天都用学业来麻痹自己的心,让自己不去想他,不去见他。忘记有关他的一切。只为了家人口中的学业。可是多年后转过头再看我发现自己很后悔,为什么要把这份感情隐藏起来。就算爱了又怎样,爱一个人并不一定会让自己不能继续往高处走啊?他也不一定就是我学业中的绊脚石啊?

在那段该爱而没有爱的年纪中我错过了,我后悔了,直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心里的某个位置空空的。就算遇到了很多好的男生,可是自己心里的那个位置却不能再让人入住了,因为早在某一天这个位置已经是为他所留的了。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每当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坐在桌子下,把自己紧紧地抱紧起来。脑海里都是他的影子,心里有个声音在一遍遍的说着”现在你可曾后悔过,可曾后悔没有在最好的时光里和他相恋。错过他你是不是一生都在难过。是的,错过他我后悔的无法言语。我恨我自己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的心去反抗一次。也许结果就不是这个样子的。就算现在你可以穿梭在大大小小的高档场合,穿著名牌,开着豪车。拥有自己的事业哪有怎样。心里却空了一个角落,想要填满可是却发现怎么也填不满。我也曾试图接受过异性的'交往,可是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抗拒着别人。我做不到!在面对着别人的时候心里想的全是他。这样的心怎么去接受别人。在某个时刻它早就已经跟随了他去了吧?

我没有误导其她的少男少女们,我只是想要说“爱情不分时间地点,不分年纪大小。爱情来了谁也逃不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并能勇敢的去爱去拥有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而没有去爱去拥有,也许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再遇到那个合适你的人。不要等到明白以后再去后悔。宁愿爱了后悔,也不要后悔自己没去爱!饶雪漫不是曾经说过一句话吗?”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年少的我们其实可以有爱人的权利。爱一个人真的没有时间、地点、大小之分。爱情来了,就去迎接吧。不要像我这样一直后悔着自己为什么错过了我最爱的那个人。

也许再过很久很久我都不会再去爱别人,此生有个那么爱过一个人,我觉得也很知足,虽然不曾拥有过,生活过,可是他在我心里存在过。而从没有离开过。

篇6:我们这个年纪散文

键盘敲击下题目时、是凌晨。

——题记

这么久来,都没有这么晚睡过。我习惯了早睡,习惯了晚起。然现在却突然想就这么放纵一晚上。

打开电脑、随处走走、

听着有些伤、有些假的歌、突然就想起了我们这个年纪。

篇7:我们这个年纪散文

会想谈恋爱,看着上闪动的头像会欣喜若狂,小心翼翼的敲击着键盘,唯恐丢失了形象,没有了话题,就拼命地胡诌些什么。有时候又会对着暗灰的'头像喃喃自语,失落尽收眼底。

在乎的人。我们会一遍遍的去他(她)的空间,因为我们还想关心。

可关心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所以总是只留下一个匆匆而过的残影。

对着屏幕上他(她)的心情,一遍遍的猜想他在想什么,发生了什么。

——我们这个年纪、很纠结、很胆小,很勇敢。

篇8:我们这个年纪散文

什么都懂,对着爸妈的唠叨,我们厌烦,但我们能读懂他们苍老的素颜,已逝的芳华,眼角的细纹。

我们懂,却被叛逆缠住了脚跟。一次次的冲动,震碎他们的心。

我们后悔,却有着那该死的自尊,我们失落,却不愿认输。因为我们倔强。

篇9:我们这个年纪散文

渴望幸福,却一次次的被寂寞袭击。我们总是将一些小秘密埋在心底,不愿被别人知晓,即使是那些所谓的死党。

我们想要骄傲的活着,让那些伤害自己的人知道自己很幸福,让他们后悔。

其实何苦?我们只要好好活着,无愧自己,何苦这么竞争?我们还很小,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篇10:我们这个年纪散文

时不时的会累,明明知道该积极的面对东升的太阳,却时不时的向往黑夜,我们很纠结。

我们很脆弱,会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而黯然好久,可我们却又死命的坚强、我们会哭、会笑、我们在青春的日子里,大肆的宣告我们的耀眼,其实是不想别人看穿自己的落寞。

我们这个年纪,其实还很小,很小,何必看穿一切?,何不经历所有?,有泪有笑。——-我们看不穿,渡不过、

我们这个年纪、还很稚嫩。

篇11:我们这个年纪啊散文

我们这个年纪啊散文

我们做过太多愚蠢的事

在这个我们没有能力,野心也微薄的年纪里,我们操持了太多自以为的一切都好,我们把这作为安慰自己的理由和借口,但实际上,我们并非一切都好,大家都一样,不过是太过于满足现状,也可以说,我们是愚钝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足够洒脱自如。

我觉得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的,生活在不能自己的一个地方,其实我们都是一样在尝试着改变和成长,只是我们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我也羡慕过一些人,她们从生下来就是被捧着的,然后从小学到大学她们都是被人围着,都是大家喜欢的那种人,我羡慕那种人,所以久而久之,我开始习惯了找自己的不好,我总在找自己不好的地方,其实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不好,但是我从来做不到别人那样,被所有人喜欢。

我有想过如果我和那个温柔可爱特别喜欢害羞的姑娘吵起来,大家会帮谁说话,毋庸置疑,一定是她,因为我像是生来就带刺的刺猬,我会扎伤他们,其实我并不是想伤害身边的人的,因为我要保护自己啊,我不能被欺负啊,所以我脾气大了一些,可是如果有别人欺负他们,我也会用我的刺刺回去,其实我有时候也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真的。

所以后来我慢慢的意识到,我的刺会伤害到一些人,她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试着学会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去拒绝,学会了逢和身边人的想法,我不开心,我做过太多愚蠢的事情,那两年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我险些失去了自我,于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我开始试着有想法做个独立个体,可是慢慢发现,其实我的.改变不过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不会有太多人喜欢这样的戏份,于是三三两两,其实我不害怕这样,因为总要适应吗,我尝试着改变,什么?我还要改变,突然有点委屈,你为什么总要改呢,你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好呢。

幸好这是个春天,不至于太冷,不太好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万物复苏了,你别眼眸低垂,你要开心,做一个温暖的姑娘,温暖自己也温暖身边的人,所以我后来觉得我不想再改了,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做朋友,我愿意去关心他们,我不会对不喜欢的人破口大骂,可是我会在你在我耳边吧唧嘴的时候给你个白眼,然后继续吃着自己美味的午饭,我会慢慢的给自己定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然后去完成他,我会攒着一些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和中意的化妆品,每个周末买一些水果酸奶开始减肥,我还要继续在假期兼职,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想给爸爸妈妈买,我还想以后多靠自己,不给他们太大负担,然后考下来几个证书,都说考研路不好走,但我也想去试试,我不怕一个人也不怕你不喜欢我,我想过好自己的生活,我觉得如果我做个温暖的人,大家也会喜欢我吧,我想保留一些自己的个性,虽然我现在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我可以慢慢改,我不想再为难自己了。

我希望姑娘们都不要再为难自己了好不好,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父母的乖孩子,希望我可以一直做个温暖的人,写自己喜欢的文字,过自己喜欢的日子。

篇12:吃苦的年纪散文

吃苦的年纪散文

近日,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细细看了几遍,感受颇多,觉得受益匪浅。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大体分少年、青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少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青中年阶段是干事创业的好时机,老年阶段就是安享晚年的时光了。所谓最能吃苦的年纪也就是青中年时期了,人的一生成败关键就在这个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你拿着稳定的收入,整天用上网、聊,玩微博打发时间,过着老人和孩子都会做的事,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在平淡的生活中耗费你的青春,错过了人生难得的吃苦经历,那么你对人生的感悟就缺了不可弥补的遗憾。有段文字说的很好,“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这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站起来的人,而这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每次跌倒,不单单能站起来,还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是这个道理。

有时我们会因为自己当前的生活不如意而情绪低落,总觉得过的比别人辛苦,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还有比我们的生活过的更艰辛的:深夜我们熟睡的时候有人还在工作,早晨在我们还没起床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劳动了好几个小时,有的人起早贪黑,到头来领到的是仅能维持温饱的薪水。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常年奔波漂流在外,跟家人团聚的机会都寥寥无几。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不安于现状,想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人会白白付出,我们要坚定信心,在最能吃苦的年纪,不甘于安逸的生活,勇于跑向那个别人只能眺望的远方。

我们的青春是激情四射的,我们的青春也是最经得住考验的,世界对我们都很公平,要想最好,就一定会最痛,逃避现实是懦弱者的选择,战胜自己才是成功的出路,为了到达我们的终点,就要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毕淑敏散文读书心得优质文章

《朝花夕拾读后感》有什么收获作文

献给六十九岁的父亲散文

丁立梅读后感

熟悉生活散文

丁立梅散文选读后感800字优秀

记忆里的一年的散文

我的语文老师们优美散文

书的记忆散文

二十几岁,一切都来得及哲理散文

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
《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散文什么年纪看什么书(通用12篇)】相关文章:

毕淑敏美文摘抄2022-11-18

十七散文2024-05-15

50岁不知天命继续读书 愿永远与自考结缘2022-11-17

穿过雨雾,遇见自己散文欣赏2023-03-20

花开的年纪,期许你在我的世界开花抒情散文2022-09-26

烂漫书怀心情散文2023-03-25

像个英雄一样活着优美散文2023-09-16

读朝花夕拾阅读心得体会2023-10-17

我的语文教师们优美散文2023-01-19

精致女子之林徽因抒情散文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