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10 07:47: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3篇)由网友“诺菲”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

篇1: 孔繁森事迹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篇2: 孔繁森事迹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钱,借给朋友急用。他不是有了权之后,才开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他也会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薪金给同事的老人买包点心或者买斤红糖。”

“孔繁森爱生活,爱自然,是一个多才多艺、情趣广泛的人。他喜欢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摄影和文学创作。”高杉介绍说。“联欢会上,他会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号召力感染大家。在聊城,他先后兼任过青年摄影家协会和乡韵文学社两个组织的名誉会长(社长),有不少文朋诗友。他的日记、诗歌和西藏风光摄影,充满情怀和才气。他还擅长烹饪,拉萨市职高创办时,他作为烹饪班兼职教师,亲自授课示范。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共同汇成了孔繁森大爱的源头活水。他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山东不好,西藏不好;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也谈到:“父亲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身边每一个人,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感染着每一个人。”

作为父亲,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又很自豪,很高兴。1993年,孔玲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孔繁森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的喜悦和欣慰。作为丈夫,他深深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妻子。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孔繁森与妻子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作为儿子,孔繁森对母亲十分孝敬,每次离家回西藏工作时,他都在母亲的跟前长跪不起,久久不忍离开,为自己忠孝不能两全表达歉疚和遗憾。

孔玲很小的时候,孔繁森就告诉她,女孩子必须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每每遇到困难,孔玲都会努力自己去克服。在孔玲的红色笔记本中,孔繁森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只有克服了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他用这些话来指导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孔繁森深深爱上了神奇而壮美的雪域高原,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这片土地,这是他第二次赴藏时在冈底斯山前留影。资料图

篇3: 孔繁森事迹

“你有一颗赤诚的报国心,汗水洒齐鲁呀,雪域立功勋!甘为孺子牛,默默苦耕耘。都说是愚公移山不畏难,怎比你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共产党人!”这首《公仆赞》经常传唱在青藏高原的雪域峰巅。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公仆赞的主人公孔繁森的家人和朋友,并在这天的青春励志故事主页追忆孔繁森甘为孺子牛,默默耕耘的感人故事。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汇报

“你有一颗赤诚的报国心,

汗水洒齐鲁呀,

雪域立功勋!

甘为孺子牛,

默默苦耕耘。

都说是愚公移山不畏难,

怎比你知难而进,

勇挑重担的共产党人!”

这首歌的名字叫《公仆赞》,歌颂的是孔繁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

关于他,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两次进藏工作,1994年11在去新疆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

他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以前在全国构成了一个学习热潮,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为此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公仆赞》也是在这个热潮中诞生的。

篇4: 孔繁森事迹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英雄事迹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篇章,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忙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应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取,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那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但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回到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推荐。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篇5: 孔繁森事迹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思考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齐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状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理解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篇6:孔繁森事迹观后感

秋风萧萧,黄叶飘落。这一天,天气寒冷,风儿在无情的吹打着路边的树木,像哭泣,像咆哮,仿佛在讴歌这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这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马路走向新世纪文化城去看《任长霞》。

该电影以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生平事迹为主线,讴歌了任长霞求真务实从严治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关爱百姓、惩恶扬善的桩桩动人故事,弘扬了新时期人民警察无私无畏、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任长霞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是我们每个同学学习的好榜样。

任长霞上任伊始,辖区内黑社会势力犯罪猖獗,各类刑事案件积案甚多,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她知难而进,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她召开会议显示了公安机关打击黑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她紧紧依靠党委政府,虚心向破案专家学习请教,精心组织力,部署侦破工作;她设置“申控工作室“,热情接待群众,积极鼓励广大老百姓检举揭发黑恶势力犯罪的证据和线索,侦破了一大批要案重案,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任长霞的平凡在于她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她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现实之中,她的感人事迹是一般的公安干警都能做到的,而她又是不平凡和伟大的。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她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所作所为上。为了群众利益和黑恶势力斗智斗勇不惧他们的恐吓和绑架;为了群众利益,她发动群众,终将黑恶势力一网打尽;为了群众利益她和农民同吃同住真心换真心;为了群众利益,她冷落了丈夫、儿子和家人。

活着她是一面旗帜;倒下她是一座丰碑。失去这样一位忠诚的卫士,人们扼腕痛惜,无限怀念,因为他胸怀理想甘奉献,嫉恶如仇驱邪恶,心焚如火解民忧,她时刻牢记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深刻把群众的危冷暖挂心上,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满腔热情的为群众办实事;她身先士卒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公安队伍,确保了一方的平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亲人的眼里,任长霞是个可亲可爱的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在同事眼里,任长霞是个能蹲坑下点敢做敢当雷历风行的好同事。可是在黑恶势力的眼中,任长霞却是一柄令他们心颤胆寒的利剑,一个无畏的人,一个真正的.警察!这样平凡的女人,却打掉了长久打不掉的黑团伙,破了许久结不了的沉年案。这样不平凡的女人,面对受害群众却也流下了平常人的眼泪。任长霞怒了;她的怒让我们怒发冲冠,任长霞哭了;她的哭让我们肝肠俱摧;任长霞走了,抛下舍不了的挚爱亲朋,抛下舍不了的公安事业,去用生命去实践了自己的最高追求,一任少林大道上挽幛如云、泪飞如雨。

忘不了电视剧的结尾,登封市十里长街万人送行,眼含泪花的群众痛哭失声。这一刻,电视剧或许有假,但十四万群众的眼泪为真,因为有巍巍青山做证!

篇7:孔繁森事迹观后感

齐鲁大地,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造就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孔繁森。

青藏高原,白雪皑皑,茫茫戈壁,飞沙走石。一辆越野车在旷无人烟的蜿蜒公路上疾驶——孔繁森赴阿里上任了。

电影《孔繁森》一开始,随着镜头推进,把我带进了阿里这片不毛之地的荒凉生活。真难以相信,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竟然可以生存。“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啊,是阿里;最低的地方啊,是阿里;人最穷的地方啊,是阿里……”一曲山歌伴着孔繁森,一位热血沸腾的齐鲁男儿,就这么迎着风尘,带着没有敢亲自告知妻儿老母的一份愧疚和牵挂踏上了这一条援藏爱民的路。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旦旦誓言,就开始了对阿里地区荒凉野域的默默奉献,开始践行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诺言……电影没有用大手笔去刻画孔繁森的“高、大、全”,而是从最平常的小事着手,细微之处见真情。孔繁森一到阿里,就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他来到烈士陵园给电力局总工程师扫墓;他来到山村的查布村小学看望老师和孩子们;他来到孤寡老人的小土屋,把老人的脚揣在自己怀里取暖;他来到兵站,与远离家乡的边防战士同声唱起《说句心里话》......

一、他是人民的好儿子-------处处想着老百姓,时时关心老百姓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共产党人,要时刻想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惦记着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正如影片中所说:“孔繁森给曲珍老人暖脚,就是温暖了所有老人的心。”孔繁森流泪了,同行的县长乡长流泪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流泪了,他为手下的官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那位老人更是哽咽得泣不成声,她用藏语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干部,活菩萨,大干部,活菩萨……”那一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只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才能这样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和人民心连心。孔繁森暖的不止是一位孤寡老人的脚,更暖了千千万万个阿里人民的心呀!

阿里地区遭受了50年来最大的雪灾,牧民们的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孔繁森冒着暴风雪视察灾情,被困在雪地里一天一夜,可他刚刚苏醒过来,就带领工作人员把生活用品送到被暴风雪困在山上的师生手里,老师们含着泪让孩子们读书给这位可亲可敬的孔爷爷听,稚嫩的童声响彻山谷,那一刻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似乎连肆虐的风雪都为之动容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正躺在拉萨的病床上,生命危急,她千里迢迢从山东到拉萨来看他,已经6天了,可他没有时间去看她,他心里放不下阿里的老百姓呀!他难道真的不想家吗?不是的,因为他最喜欢唱的歌就是《说句心里话》。可谓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顾的是阿里这个大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在他内心深处,总是掩饰不住对妻子、对儿女们、对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的那份浓浓深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心声!

他到高原海拔最高的学校去视察,得知那里的两位老师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他认为这是自己工作的失职,他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教师顶工资,同行的工作人员说那是他和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看到了孔繁森眼里的点点泪花,看到了老师们眼里的泪花,更看到了他一心为民的赤胆忠心。这就是我们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从口袋里掏出来的带着体温的不仅仅是几张纸币,更是一颗闪亮的、共产党员的心啊!

二、他是共产党员的好楷模-----一生廉洁,两袖清风

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淡泊名利的孔繁森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光辉!

看着电影,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一株株顽强挺立的高原红柳。红柳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草原,是草原赖以繁衍生息的保护神,为草原人民赢得了生存的空间;红柳还为千千万万的高原人民解除病痛,带来健康,所以人们称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孔繁森同志就像高原红柳一样,他扎根西藏,为了改变阿里的贫穷面貌,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终日奔波劳碌,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在他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可他自己却勤政廉洁,过着朴素的生活。孔繁森带两名工作人员到了北京,他连出租车都舍不得坐,连肉都舍不得吃,住在简陋的地下室里。工作人员怕他出门办事被人家瞧不起,就瞒着他给他买了件190元的衬衫,他大发雷霆,他说:“阿里人民正在受罪,你有钱买衬衫,为什么不捐给他们!” 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该让多少“公仆”感到汗颜!我们不难想象,当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正在上演的同时,又有多少“公仆”正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公款消费?又有多少“公仆”正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中饱私囊?当我们痛心疾首的缅怀孔繁森同志时,可曾唤醒他们泯灭的良知?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内心被他的事迹深深地震颤。孔繁森同志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眼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不愧是党的好儿子。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今的社会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市场经济突飞猛进,优越的物质生活很容易迷惑我们的心灵,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要在内心固守一种信仰,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种能让人在危难之际爆发出无穷动力的力量源泉!

篇8:孔繁森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看了《孔繁森》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们对党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一个更加彻底的领悟。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他的亲人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王庆芝吐血住进拉萨医院,孔一直等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才满身疲惫地去医院看她。妻女走后,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经过他的奔波,款项终于下来了,孔繁森表现出的激动时前所未有的,那是因希望而燃烧起的火焰。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干部一起规划阿里的前景图。群众和干部在他的鼓舞下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以身殉职。

电影中基本再现了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他是一名普通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经济发1

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作为普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代表,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堪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众多党员以及向党靠拢的同志所要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他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所必须学习的。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现在我们的努力学习和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肩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不畏艰苦,亲自去各地考察,走访藏族群众,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忘记,可以舍弃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多事业没有完成,国

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看到生病的老人,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民心也会倾向于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

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

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空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就跑遍了98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山,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一名努农机局的党员干部,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也领悟了许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努力学习,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严格管理,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9:孔繁森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当我观看完电影《孔繁森》后,感触颇深。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山,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看到生病的老人,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民心也会倾向于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

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作为一名党员,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10:孔繁森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学校党支部一起看了电影《孔繁森》。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一、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为入党做准备所必须学习的。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现今我们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无私奉献。

二、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

神。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

虽然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好好教书育人!

篇11:孔繁森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今天看了《孔繁森》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们对党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加彻底的领悟。

孔繁森不怕艰苦,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并且做出了巨大地贡献。给孤寡老人治病、送温暖。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直至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献出了生命。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不畏艰苦。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忘记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因而我们要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

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作为一名努力向党靠拢的大学生,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所震撼了,也领悟了许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孔繁森同志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学习,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继承和发扬孔繁森同志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篇12:孔繁森事迹感悟心得体会

《孔繁森》,没有花哨的镜头剪辑,没有晦涩的叙事方式,没有乱真的特技制作。但是他平实但不缺乏美感,他能洋溢出真挚的情感,他能激起人们灵魂深处最真的东西,久久不能平息。认真的看《孔繁森》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净化。只为那种精神,那种贡献,那种人格,那种感动......我也相信,孔繁森只是一个代表,在天边的西藏,在那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在那片圣洁而淳朴的土地上,还有着那么多的干部,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恶劣条件,忍受着亲人的相思之苦~,默默的贡献着......

在通往阿里的路上,广袤的天地,颠簸的汽车,飞扬的尘土,欢歌笑语;无人的荒野,奔驰的野驴,独行的歌者,白雪皑皑。那个时候他想到了后来的结局了吗?他知道他将一去无回了吗?在老贾的墓边,望着哈达飘动的墓碑,他想到了自己会有和老贾类似的结局吗?他想到自己也会把墓碑立在这儿吗?我想,他是想到了的。只是他不会去计较,这些并不是他真正的在乎的东西,他在乎的责任,是藏区人民的生活,藏区人民的幸福。

在阿里,我忘不了他给曲珍老人焐脚时的滴滴泪水;忘不了他和妻子母亲通话时的声声喊叫;忘不了他和同事被困风雪时说出的句句

话语......这些都重重的撞动着我的心。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我实在走不开的”无奈,可以看到他有“小孩说话不顶指标”的趣味,可以看到“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娶了媳妇没让过上好日子”的愧疚,面对曲珍老人留下的转经筒,他也会抽搐哭泣;接完中央的电话,他也会激动得泪流满面......拉萨机场,妻子对他说“我们回家了,把你一个人留在了路上”,是这样的吗?他真的没有回家吗?真的没有“寿终正寝”吗?又或许,在他心里,阿里已经是他家了。在阿里即将开始走上幸福的道路的时候,在他可以暂时离开到新疆考察的时候,在他终于穿上藏袍的时候。

死亡到来了,它来的是那样的突然,是那样的不合适宜。在壮烈的歌声中,我看到了死亡——在那幽蓝欲滴的天空下,在那如明镜般清澈的湖水边,在那苍凉起伏的群山中,那座哈达舞动下的墓碑。命运是一条有迹可行的曲线,或许这就是他的命运。又或许他的灵魂已经进入了诸神的宫殿,成为了西藏的又一个神灵,在西藏上空那个无比湛蓝的天空中用自己那双清澈的、充满父亲般慈爱的眼睛注视着藏区的芸芸众生,保佑他们吉祥、平安。墓碑,是他生存过的凭证,是他死亡的见证,更是附有他灵魂的灵物,守望着阿里,这片圣洁的土地。永远永远的守望......他不会被遗忘

篇13: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孔繁森同志事迹简介 古老而又富饶的鲁西平原,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在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忠厚的农民,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     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地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孔繁森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5年—1979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几年间他为发展聊城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1年,孔繁森第一次调藏工作期满,到莘县任县委副书记,他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求进取,在莘县的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一干就是三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家梳理着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近母亲的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过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她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老母亲心疼地认可了,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阿里的情况,孔繁森逐县、逐区、逐乡的跑,实地考察、求计问策,与当地干部一起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孔繁森深深的足迹。     在阿里,孔繁森同时兼任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他为阿里的军队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90年,~将军就诚曾写下“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条幅赠予孔繁森。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孔繁森迎着暴风雪到受灾最严重的改则县和革吉县指挥救灾,救灾途中,饿了就吃一口风干的牛肉,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时间的高山反应,使孔繁森本来就带病的身体更加虚弱。     2月27日的凌晨,孔繁森躺在革吉县曲仓乡一座牧民的帐篷里,剧烈的头痛使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着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正在朝他逼近……,可是,让他放心不下的是远在山东的老母亲、妻子和儿女,他艰难地支撑着病体,打开手电筒在笔记本上给公务员小梁写下了这样的交待:“小梁,不知为什么我头痛的厉害,怎么也睡不着。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不幸,千万不能让我的老母亲、家属和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家里写一封报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这哪里是什么交待啊,这分明是孔繁森提前写好的一份遗书啊!然而,这一夜孔繁森没有倒下,终于挺了过来。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阿里人民终于战胜了这场罕见的雪灾,全地区没有冻死、饿死一个人,而年仅50岁的孔繁森却苍老了许多,黑瘦了许多,他的头发过早的灰白了。     为了加速阿里的发展和振兴,1994年11月,孔繁森带领阿里工作组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工作,途中他在4页便笺上拟就了“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谁又会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高原的绝笔。     孔繁森在藏工作十年间,深深爱上了~人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早在孔繁森生前《大众日报》《聊城日报》《山东画报》《~日报》等报刊都多次报道过孔繁森在~的感人事迹。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时,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1988年,他第二次赴藏,随身的物品里就多了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时,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结束后,他的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他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孔繁森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全市56所敬老

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     一个人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里,先要给孩子们做好可口的饭菜,然后再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空闲,他总是同孩子们一起娱乐,上街给他们购买衣物和书籍。     收养孤儿后,孔繁森在生活上更加拮据,1993年的一天,他悄悄地来到~军分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其实他是为了孩子们来卖血,就这样孔繁森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这三个藏族孤儿深深的爱啊。     孔繁森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却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谋取个人私利。 1986年孔繁森担任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用车本来很方便,可元宵佳节,他却借来地板车推着年迈的老母亲上街观灯赏景。1991年已是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新盖的专员住房本来有他的一套,他却让给了其他住房困难的同志,自己仍然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在~孔繁森吸烟只吸几毛钱的低档烟,一次孔繁森到阿里党校讲课,党校的同志在桌子上放了两和红塔山香烟,孔繁森却批评道:在阿里一斤羊毛四块八毛钱,一盒红塔山却二十元钱,吸一盒红塔山,四五斤羊毛就烧掉了!     孔繁森殉职以后,在他的遗物中还有数千元的各种发票,这些发票在他任职期间完全可以签字报销,然而他却严格地把握了公与私的界限,其中有一张5元钱的用车发票,就是孔繁森在担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期间,因私事用车按每公里1元钱,交纳的用车费。     1994年7月,孔繁森带领阿里的同志到北京跑项目,一连数日,他和同志们都在街头的小摊上吃面条,随行的同志觉得一个地委书记吃小摊不雅观,可孔繁森却郑重的说:“咱阿里太穷,想想咱们那里还不富裕的群众,大鱼大肉咱能吃的下吗?”     孔繁森一生生活极为简朴,几十年来,无论是当工人、当部长、当书记,身上的内衣大都是带补丁的,他身边还常备着一个针线包,衣服破了就自己缝补……。 孔繁森同志遇难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毛钱。谁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     1994年11月29日,一场车祸无情的夺去了孔繁森宝贵的生命。12月10日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的骨灰分别被安放在他所工作过的~高原和他的家乡山东聊城。     12月14日,在山东聊城,两千多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为孔繁森同志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孔繁森同志的遗像和骨灰,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孔繁森的儿子孔杰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他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哭喊着“繁森” 的名字泣不成声。     12月15日在~自治区首府拉萨,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遗像前花圈似海、哈达如云、哭声如潮。孔繁森当年在~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怀抱着爷爷的骨灰和遗像,为他们敬爱的孔爷爷送葬。     噩耗传到阿里地委所在地狮泉河镇,人们纷纷朝着孔繁森殉职的方向哭泣默哀,12月5日,阿里地委隆重举行了孔繁森同志的追悼仪式,这个不足五千人的边疆小镇赶来参加追悼仪式的竟有两千多人。那一天,一幅挽联十分醒目,上面写着“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充分表达了阿里人民对孔繁森同志的深切缅怀。    孔繁森同志殉职后,中央领导、山东省的领导以及~自治区的领导都专程赶到聊城看望孔繁森同志的亲属。     1997年4月10日,新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由江西南昌抵达聊城,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并郑重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齐鲁人民服务”。 孔繁森殉职以后,、李鹏、~、李瑞环分别为他题了词。撰写了署名文章,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1995年4月29日,、李鹏、~、李瑞环、朱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孔繁森同志的爱人王庆芝及其子女以及孔繁森事迹报告团的全体成员。     1995年9月10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正式开馆,~委员长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纪念馆。     1998年4月28日,1999年5月26日,中组部、中宣部分别在北京召开学习孔繁森座谈会,聊城地委书记张敬涛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     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在孔繁森同志事迹报告会上,当~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把孔繁森还没来的及领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奖章,转交给他的爱人王庆芝时,台上、台下都泣不成声。     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在全国巡回展出,历时近两年,观众近千万,展览所到之处,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在他们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     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建成,为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陈云同志事迹范文

孔繁森事迹

观《孔繁森》有感

刘伟事迹观后感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学习心得

孔繁森的作文400字

参观小营巷纪念馆有感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有感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孔繁森评语

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
《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孔繁森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步鑫生人物事迹介绍2023-05-28

改革先锋典型事迹材料2024-01-04

十大难解题脑筋急转弯2022-10-27

孔繁森 颁奖词2022-09-05

学习牛玉儒有感2023-07-28

廉洁事迹演讲稿2022-05-27

民族团结事迹材料2022-05-08

孔繁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3-20

民族团结发言稿范文2022-12-01

《无私的爱》教案设计2023-10-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