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答友人,山中答友人孟贯,山中答友人的意思,山中答友人赏析(精选10篇)由网友“邓伦邓佳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答友人,山中答友人孟贯,山中答友人的意思,山中答友人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山中答友人,山中答友人孟贯,山中答友人的意思,山中答友人赏析
山中答友人,山中答友人孟贯,山中答友人的意思,山中答友人赏析 -诗词大全
山中答友人作者:孟贯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偶爱春山住,因循值暑时。风尘非所愿,泉石本相宜。
坐久松阴转,吟余蝉韵移。自惭疏野甚,多失故人期。
篇2:七律答友人鉴赏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注释】
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九嶷山)。”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舜南巡死于九嶷山,她们俩追到湘江畔,“以涕洒竹,竹尽斑”,自沉湘江,死而为神。楚辞《九歌·湘夫人》首句为“帝子降兮北?quot;。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岛:有人讲就是长沙的橘子洲。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题解】
这首诗据说是写给毛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的,兼寄李达、乐天宇。他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周世钊的信里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
篇3:答友人赠乌纱帽
唐代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译文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注释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
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
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尔雅》注:鹭头翅背上皆有长翰毛,江东取为接篱。李白《襄阳曲》(二)有“头上白接篱”。《广韵》:“接篱,白帽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说:“《隋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天子在上省,则帽以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隋时以白幍通为庆、吊之服,国子生服白纱巾。晋人著白接篱,窦苹《酒谱》曰:‘白接篱,巾也。’南齐桓崇祖守寿春,著白纱帽,肩舆上城。……郭林宗遇雨垫巾,太子(李)贤注云:周迁《舆服杂事》曰:巾以葛为之,形如幍。本居士野人所服。魏武造幍,其巾乃废。今国子学生服焉,以白纱为之。……《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纱帽。其下服如裙襦袜皆以白。视朝听讼,燕见宾客,皆以进御。然其下注云:亦用乌纱。”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篱。”陆游《避暑近村偶题》诗:“红尘冠盖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篱。”
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
稚子:稚,幼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此“稚子”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白居东鲁,子明月奴生于鲁中,取名伯禽,约在本年。”又天宝元年(724):“《南陵别儿童入京》诗谓:‘儿女嬉笑牵人衣’,度其时白之儿女盖在三五岁间”。此诗与《南陵别儿童入京》同为天宝元年(742)玄宗征诏下至家中后所作。
赏析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篇4:答友人,答友人孟郊,答友人的意思,答友人赏析
答友人,答友人孟郊,答友人的意思,答友人赏析 -诗词大全
答友人作者:孟郊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千里不可倒,一返无近期。如何非意中,良觌忽在兹。
道语必疏淡,儒风易凌迟。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篇5:答友人,答友人陆龟蒙,答友人的意思,答友人赏析
答友人,答友人陆龟蒙,答友人的意思,答友人赏析 -诗词大全
答友人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荆卿雄骨化为尘,燕市应无共饮人。
能脱ht来换酒,五湖赊与一年春。
篇6:七律答友人的注释
七律答友人的注释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注释】 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九嶷山)。” 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舜南巡死于九嶷山,她们俩追到湘江畔,“以涕洒竹,竹尽斑”,自沉湘江,死而为神。楚辞《九歌·湘夫人》首句为“帝子降兮北?quot;。 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长岛:有人讲就是长沙的橘子洲。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篇7:答友人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清)唐绍祖
辱惠书,重赐大集,复蒙崇奖过当,欲仆序而行之。足下高才壮年,负盛名于时。人之所以推奉足下,与足下之所以自待者,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幸何可言!幸何可言!
然仆尝有言,吾之有文,而欲得工于文者序之,非特相引重而已,吾文有瑜焉不可掩,吾文有瑕焉不可护,吾有其从入之处,甘苦曲折得力之所由,不可不知。三者缺其一,皆不足以序。而非甚工于文,则必不能洞首尾,抉要害,旁推交通,以尽其说。尝譬之人身垢痒待搔,而欲使异体者言之,其能无左右相错迕乎?又或有人亲见己身所患之处,而此人方病风拘挛,其能运其十指之力,使之快然而无憾乎?今足下视仆,其于文工耶?不工耶?足下误缘浮誉,深信推引,当不以为不工矣。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仆何敢当!然仆重违足下意,便欲竭其驽钝,以万一相为发明,日夜取大集读之,而独茫然不得其端绪,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而其所从入者何如,何者为其所得力,仆殆如异体人不得指说。就令吾文诚工,亦不当在作序之列,而况不免于病风拘挛之苦。此所以临纸涩缩,而不敢措意者也。
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凡其朋友故旧出处离合之际,莫不各有赠送之作。观其驰骤往复,似不难恣意自快。而究竟归于质实,绝无增饰情事,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故久而不可磨灭。于序文也,抑又可知。后之君子,其欲人之序之,与俨然执笔而为之序者,岂复有讲于此者哉!仆文章鄙野,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以足下工于文,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故又以硁硁①之意为足下献。
(选自吴曾祺编《历代名人书札〈二〉》 西苑出版社出版)
【注释】 ①硁硁(kēnɡ kēnɡ):形容浅薄固执。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必不能洞首尾 洞:洞开
B.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 见:表示被动
C.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 造:到
D.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 高:高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 观其驰骤往复
B.旁推交通,以尽其说 以足下工于文
C.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 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
D.以足下工于文 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
《答友人求序文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7.黎锦熙先生认为“古文底(的)图解”,“是指示研究古文文法和练习言文互译底一个总方法……实在是很科学的古文研究法”。下列“框式图解”是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或短语的内部层次关系的理解,每个“框”中解释短语结构关系的词语都省略了“关系”或“短语”二字。其中图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课文杜甫《登高》例句分析示范: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高度赞扬“友人”年轻有为,名气大,接着说“友人”请我作序,感到非常荣幸。
B.文中特别强调替他人作序的基本条件,就是作序人必须擅长写作,要对作品公正客观地评价。
C.作者用“异体者搔痒”、“病风拘挛”这两句话,再次申说“我”不能替“友人”作序的理由。
D.结尾段作者全从正面着笔,强调序文的真实性,再次表明不能作序的理由,并且宽慰“友人”。
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6分)①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
②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
(2)用“/”给下面的文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4分)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苏轼《记游松风亭》)
参考答案:
5
文言实词
C
3
A.透彻了解。B.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参见“府吏见丁宁”。D.抬高。
6
文言虚词
C
3
C.都是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前者“古人之为序”是全句宾语部分的小主语;后者“足下之有百瑜”作动词“知”的宾语。A.都是代词:前者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作定语;后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们”,作小主语。B.前者是表目的连词,“用来”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凭借”的意思。D.都是介词:前者的意思是“在”;后者的意思是“向”。
《答友人求序文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7
分析结构
C
3
命题目的:传承前辈文言教学的优秀成果,从节奏(语法)、语感、翻译等角度引导师生共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C项理解原句有三个错误,全句的`关系是偏正,不是主谓,其中“为足下献”有两个错误:“为足下献”中的“为”是介词,“为足下”是介宾短语,“为足下献”是偏正短语。正确框式为:
8
分析概括
D
3
“全从正面着笔”有误,改为“运用先正(古)后反(今)的对比手法”。只是作者议论“后之君子”时,是运用反问句“岂复有讲于此者哉”,没有议论“古人之为序”那么直白。
9. 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6分)
①难道不因为这些文章是足以使今人信服并且流传后世吗?
(“岂”,“斯编”,“信”,各1分。“读者”译为“天下人”也给分。)
②(绝没有)用虚假言语来博取读者的欢心
(“以”,“取笑”,“天下”,各1分。译为被动句“取笑(于)天下”亦给分。)
(2)用“/”给下面的文段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4分)
答案: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断对2个得1分,断对1个得半分。总数断对,但多断两处以上扣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一:
真委屈你了给我写信,并郑重地送来大作,又承蒙你大加赞赏,想要我写序言后再流行于世。你才华横溢年轻力壮,在当今颇有名气。人们推举你相信你,与你本人期待的东西,难道不因为这些文章是足以使今人信服并且流传后世吗?你让我公开地在大作前面写上我的名字,非常荣幸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非常荣幸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答友人求序文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然而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如果有文集,一定要请求文章高手来写序言,不只是借重人家的名气罢了,(而是)我的文章优点不会掩盖,我的文章缺点也不会护短,我的作品从何处入手,我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和得力之处,都应该知道。这三种东西缺少一种,都不足以作序。如果不是擅长文章写作,那么必定不能透彻了解文集的首尾,不能摘取重要的东西,并触类旁通,来完善自己的观点。我曾经把它比喻成人身上的痛痒要搔,却想让另外一个人来搔痒,难道能不搔错痛痒的地方吗?或者又说有人亲眼见到自己身上患病之处,但这个人正好还有抽搐病症,难道他能用自己的十个手指的力量,使自己畅快而没有遗憾呢?现在你看我,在写作方面擅长,还是不擅长呢?你误听他人对我的不实之誉,并确信无疑地推举我,应当是不认为我不工于文章了。这个作为你认可我的意思是可以的,只是我如何担当得起!然则我难以违背你的意愿,于是想竭尽自己的才思,希望能找到一点点感觉,早晚捧着你的大作认真阅读,但仍只是模糊不清抓不住头绪,我明明知道你的文章优点很多而缺点几乎没有。但是你从何处下手,哪个地方是你作品的得力之处,我大概像上文提到的帮人搔痒的那个人一样不能评价你的作品。即使我的文章确实工巧,也不应当在替你作序的人之列,更何况我也难免会有上文提到的犯病抽搐的苦痛。这就是我写起来会文字生硬而不敢表达心意的原因。
我还私下里认为古人写的序很多。凡是朋友故旧进退、聚散离合的时候,大家都有赠答的送别序文。看他们互相往来的序言,好像都不难于尽情发挥欢畅淋漓。但最终都能回归真实本质,绝没有粉饰的溢美之词,绝没有用虚假言语来博取读者的欢心,所以能经久不衰而永不磨灭。对于文章序言,或许可以类推。后来的文人君子,他们想请人家替自己作序,和庄重地提笔为他人写序的人,难道还会很在意这个吗!我的文笔拙劣,不敢借为人家作序一事来抬高自己。凭你在文章方面的功力,社会上会有许多登门请求为你作序的人,所以我不揣浅陋向你提出这个建议。
《答友人求序文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篇8:答友人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答张十一 韩愈 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④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瘴:炎热的瘴气
小题1:最传神生动的是“竞”、“闲”这两个字,(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小题2: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1分)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2分)评论(1)
篇9:答友人,答友人赵嘏,答友人的意思,答友人赏析
答友人,答友人赵嘏,答友人的意思,答友人赏析 -诗词大全
答友人作者:赵嘏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
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艳楚莲。
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篇10:寄山中友人,寄山中友人温庭筠,寄山中友人的意思,寄山中友人赏析
寄山中友人,寄山中友人温庭筠,寄山中友人的意思,寄山中友人赏析 -诗词大全
寄山中友人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惟昔有归趣,今兹固愿言。啸歌成往事,风雨坐凉轩。
时物信佳节,岁华非故园。固知春草色,何意为王孙。
★ 方寸田园阅读答案
★ 诗歌鉴赏高考复习
★ 答谢中书书课件
★ 鸟鸣涧赏析

【山中答友人,山中答友人孟贯,山中答友人的意思,山中答友人赏析(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优秀2022-11-18
《清欢》阅读答案2022-05-04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阅读答案2024-03-08
清欢议论文阅读答案2024-01-07
答谢中书书练习答案2022-11-20
《鸟鸣涧》诗歌赏析2024-01-03
《答谢中书书》2022-11-06
答谢中书书语文教案2022-05-06
小学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优选教案2022-12-17
《答谢中书书》教师教学说课稿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