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阅读答案((共10篇))由网友“重头再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清欢》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清欢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 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杂乱。
⑧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_____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_____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_____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_____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厅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⑨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⑩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1.请从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句子为本文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参照前面的句子,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边句子中空缺的名词各归原位。
备选名词:A.身 B.鼻 C.耳 D.舌
句子: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_____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_____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_____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_____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4.请用“清”组成三个不同的双音节词, 来分别解释作者在第⑤⑥⑦段中所向往的“清欢”具体指什么。
“清欢”在第⑤段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⑥段中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⑦段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
5.清朝画家盛大士说: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难道说“机智”和“高雅”是彼此对立、互不相容的吗?请你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积累链接: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清欢》;或《人间有味是清欢》
2.示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落寞遗憾。
2:“花间一壹酒,独酌 无相亲”的孤独寂寞。(诗句引用无误,诗句情感基调把握准确,句式与原 句相同,)
3.C B D A
4.清静(或清净)清淡清洁(或清爽)
5.这里的“机智”与“高雅”并不矛盾。因为本文中的“机智”并没有“机敏”“智慧”之意,而是“世故”“市俗”“势利”“狡黠”之意,所以说,“凡人”多一分“世故”“市俗”“势利”“狡黠”,自然就会少一分“高雅”。(能抓住“机智”的语境意义自圆其说即可)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篇2:清欢阅读答案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⑧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⑨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⑩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G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8、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一词的具体含义。第④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6分)
答:▲
9、作者在文中引了李觏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4分)
▲
10、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4分)
答:▲
11。、本文第③段和第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分析其妙处。(4分)
答:▲
阅读答案:
8、①从平淡(平静)、简单(简朴)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享受到的人生真味)。
②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第一问3分,只答“清淡的欢乐”,给1分。第二问3分,每点1分。】
9、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2分),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2分)。
10、①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
②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性情)。【每点2分。每一点答案表述不完全,不能得满分。】
11、①“清欢,不同于……不同于……也不同于……。”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无奈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
②“当一个人……或者……或者……或者……”排比的使用,将“什么是‘清欢’”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阐释透彻,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联想、思考与感悟。
③“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排比的使用,从各种感官的角度将“清欢”难寻论述得透彻、有力,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
④“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是到……是到……是到……”排比的使用,将现代人以浊为欢的生活描述得很真实,富于表现力,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强化读者的认识。【任选一组排比句作答。修辞原理,2分;结合作品分析,2分。】
篇3:清欢阅读答案
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轻松惬意,于是写词赞叹道: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几乎是难以言说的,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那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那样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我们很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只想和朋友啜一盅香茗,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清静地方。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经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只有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心情只是惆怅和悲哀,心头浮起一阕词和一首诗,词是李煜的:“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一成空,还如一梦中!”诗是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位。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
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凡人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子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是的,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自是具有高雅性情的第一流人物,他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
问题
1、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3分)(要点不超过20字)
2、第4段说“享受‘清欢’就难了”,文章具体从哪三个方面表现?(9分)(每个要点不超过15字)
①
②
③
3、文章第13段再引苏东坡的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
①
②
4、在作者看来,人要怎样才能获得“清欢”?(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
①
②
答案:
1、从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中得到人生的欢乐。【3分】
2、①散步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②吃饭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③约会找不到清静的地方。【每点3分】
3、①说明对清欢的追求体现了人的心灵品位。②与开头照应,表现对清欢的喜爱与推崇。【每点3分】
4、①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讲究心灵的品位。②少一分世故,少一分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性情。【每点3分】
篇4:清欢阅读答案
清欢 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3)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4)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5)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6)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7)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8)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9)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10)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11)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12)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13)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4)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G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15)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8.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5分)
19. 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20. 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4分)
21. 本文第(3)段和第(11)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分析其妙处。(4分)
答案:
18. ①从平淡(平静)、简单(简朴)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享受到的人生真味)。
②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
[第一问2分,只答“清淡的欢乐”,给1分。第二问3分,每点1分。]
19. ①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2分),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1分)。
②引苏轼的诗,意在表现对清欢的追求体现了人的心灵品位(或“高雅性情”)(2分),从而与开头呼应,表达作者对清欢的喜爱与推崇(1分)。
[每问3分。每问由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两个方面赋分。若认为引诗的目的只是“以彰文采”,最多给1分。]
20. ①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②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性情)。
[每点2分。每一点答案表述不完全,不能得满分。]
21. ①“清欢,不同于……不同于……也不同于……。”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无奈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②“当一个人……或者……或者……或者……”排比的使用,将“什么是‘清欢’”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阐释透彻,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联想、思考与感悟。③“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排比的使用,从各种感官的角度将“清欢”难寻论述得透彻、有力,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④“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是到……是到……是到……”排比的使用,将现代人以浊为欢的生活描述得很真实,富于表现力,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强化读者的认识。
[任选一组排比句作答。修辞原理,2分;结合作品分析,2分。]
篇5:《清欢》阅读答案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 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 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清欢》阅读题目:
2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3. 第 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2分)
24.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25. 第 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4分)
篇6:《清欢》阅读答案
(林清玄)
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轻松惬意,于是写词赞叹道: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几乎是难以言说的,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那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那样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我们很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只想和朋友啜一盅香茗,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清静地方。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经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只有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心情只是惆怅和悲哀,心头浮起一阕词和一首诗,词是李煜的:“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一成空,还如一梦中!”诗是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位。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
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凡人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子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是的,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自是具有高雅性情的第一流人物,他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
20、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3分)(要点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4段说“享受‘清欢’就难了”,文章具体从哪三个方面表现?(9分)(每个要点不超过15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13段再引苏东坡的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作者看来,人要怎样才能获得“清欢”?(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篇7:清欢议论文阅读答案
清欢议论文阅读答案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 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 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 第 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2分)
3.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4. 第 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4分)
参考答案
1.清欢是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2分,答“人生真味是清欢”或“清欢是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得1分)
2.使用苏轼例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1分)使用孔子例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1分)
3.运用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地写出追名逐利者的种种表现,(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
4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清欢。(2分)先否定错误的认 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论证。(先正反对比论证,再事例论证)(2分)
语文阅读怎么做能得高分
语文阅读要读懂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因为从小我们就说中文,接触汉语语言环境,所以要想读明白一篇文章大概讲了什么东西并不困难,难的是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思,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含义,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目的,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考试常考的题目。
无论是初中语文还是高中阅读,其实答题并不需要我们自创答案,而是需要我们在阅读原文中稍加整理即可,甚至有些题目我们言之成理就会给分,所以语文题目很简单就看你是否用心。
找答案要讲究技巧,看分值写采分点,并且按题目顺序去原文中找答案,按先后顺序去找,不要颠倒了,否则找到的有可能就是错误的答案了,这就是考察我们筛选答案的能力。有些答案并不是以一句话的形式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我们只能从中挑选出一两个关键性词语,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可以自己组织语言。
语文阅读诗词鉴赏技巧
技巧型题考查方式
1 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2 解题提示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3 解题秘诀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分析意象、意境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篇8:《清欢》的阅读答案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 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 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篇9:《清欢》的阅读答案
22.清欢是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2分,答“人生真味是清欢”或“清欢是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得1分)
23.使用苏轼例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1分)使用孔子例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1分)
24.运用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地写出追名逐利者的种种表现,(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
25.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清欢。(2分)先否定错误的认 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论证。(先正反对比论证,再事例论证)(2分)
篇10:《清欢》的阅读答案
2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3. 第 ①段和第④段分别使用的关于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2分)
24.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25. 第 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4分)
★ 散文阅读欢城记忆
★ 刘建超清阅读答案
★ 林清玄文集读后感
【《清欢》阅读答案(共10篇)】相关文章:
林清玄选集读后感2023-08-22
《林清玄》的读后感2023-10-11
《浣溪沙 苏轼》阅读答案2023-07-14
官舍竹阅读训练及答案2023-08-10
写景作文:人间至美是晨雾2022-09-17
锦瑟年华独自清欢情感美文2023-12-30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400字2022-04-30
淡雅清秋留一世清欢美文2023-01-12
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2023-02-28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书笔记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