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河摸鱼大王”为你分享12篇“琴歌唐 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琴歌唐 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琴歌(唐 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
作品赏析:
【译文】
主人安排好了酒宴,请大家欢度今宵的时光。那位擅长琴艺的人,就要把鸣弦拨响。明月高照城头,栖息的乌鸦半被惊飞。寒露凄冷草木凋零,秋风吹来寒沁人衣。堂上的铜炉生起融融炭火,华烛高烧增添了宴会的欢欣。那客人弹完著名的《渌水》,又弹了一曲美妙的《楚妃》。琴声一响万簌立刻归于寂静,大家屏息凝神,直听到夜半星稀。我离乡千里来到这淮北之地,琴声引动我的乡情,真想从此辞官归去。
【注释】
⑴琴歌:听琴有感而歌。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⑵主人:东道主。
⑶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广陵客”指琴师。
⑷乌:乌鸦。半飞:分飞。
⑸霜凄万木: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⑹铜炉:铜制熏香炉。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⑺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渌,清澈。
⑻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⑼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奉使:奉使命。
⑽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
【赏析】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暗含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 “楚妃”,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耐不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圆如贯珠”(《国雅品》卷二)。这首诗最值得赏玩的应该是诗人多方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诚如《诗筏》所言:“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满篇霜月风星,乌飞树响,铜炉华烛,清淮云山,无端点缀,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移在筝笛琵琶觱篥不得也。”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琴歌之美。
篇2:望秦川唐 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望秦川(唐 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释]
(1)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2)炯:遥远。
(3)净:明洁。
(4)重:重叠。
(5)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6)归欤:归去。
(7)凄其:寒冷的样子。
[译文]
我清晨从长安出发,回头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从东峰上冉冉升起。天气晴朗,远处的山水明洁清净,可清清楚楚地看见;长安城蜿蜒曲折,重重叠叠宏伟壮丽。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我有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去吧。
[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明净的色调,简淡的笔墨,线条清晰地描绘出了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长安都城逶迤绵延,山川明净而广阔的秋天景色。前四句描写的.景象明净、壮丽,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索、凄凉。创造出散淡、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心情。
前四句写层峦叠嶂,明亮洁净的秦川及长安城的巍峨雄姿:“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我凌晨从长安城出发,回首东望,离秦川已经很远了,太阳正从东方山顶上冉冉升起。“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高气爽,远远近近的山河大地明洁清净,历历在目;重重叠叠,逶迤曲折的长安城,显得气势十分雄伟。
后四句写秋声秋色及游子的感受。青竹在秋风中摇曳,瑟瑟作响,五陵的苍松翠柏,也透露着浓重的寒意,出门在外的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的思绪:“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秋风萧萧,家家户户的青竹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在外为官的人也发出了归去的感叹,这里霜寒露冷,还是回到家乡去吧。
篇3:李颀:琴歌
《琴歌》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
1、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译文:
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
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
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
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
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赏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篇4:李颀《琴歌》译文及赏析
李颀《琴歌》译文及赏析
《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译文
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琴歌》注释
琴歌:听琴有感而歌。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主人:东道主。
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广陵客”指琴师。
乌:乌鸦。半飞:分飞。
霜凄万树: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铜炉:铜制熏香炉。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渌,清澈。
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奉使:奉使命。
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
《琴歌》赏析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暗含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楚妃”,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耐不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圆如贯珠”(《国雅品》卷二)。这首诗最值得赏玩的应该是诗人多方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诚如《诗筏》所言:“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满篇霜月风星,乌飞树响,铜炉华烛,清淮云山,无端点缀,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移在筝笛琵琶觱篥不得也。”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琴歌之美。
《琴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天宝四载(745)前后,即将奉使东南时作,这时李颀可能在尚书省任郎官。
《琴歌》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篇5:琴歌,琴歌李颀,琴歌的意思,琴歌赏析
琴歌,琴歌李颀,琴歌的意思,琴歌赏析 -诗词大全
琴歌作者:李颀 朝代:唐 体裁: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 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
②《渌水》:琴曲名。
③清淮:地近淮水。【译文】主人置备了上等的好酒,宴请大家乐醉今霄。一位琴艺娴熟的人,拨动琴弦为酒宴助兴。明月已升上城头,未入巢的'乌鸦到处乱飞。凄冷的寒霜凋伤万木,寒风侵衣心生寒意。铜炉中的炭火融融暖人,明亮的华烛为晚宴舔辉增色。一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曲曲美妙婉转动人。【赏析】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篇6:李颀琴歌古诗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篇7:赤壁唐 杜牧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赤壁(唐 杜牧)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作品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篇8:月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作品赏析:
此当是至德二载七月作,故云“秋期近”。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国西营,指扶风军士。扶风,在长安西北也。
天上秋期近①,人间月影清②。入河赡不没③,捣药兔长生④。只益丹心苦⑤,能添自发明⑥。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⑦。
(上四月中之景,下四月下之怀。蟾兔,承月影来,紧注下半截意,言月色常明如此,恐照已照人,各惹愁恨耳。三四借蟾兔点染,不必另生议论。)
①高昂诗:“天上人间无可比。”《诗》:“秋以为期。”②梁简文帝诗:“月影出迟迟。”③庾肩吾《望月》诗:“渡河光不没。”④张衡《灵宪序》:”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说文》:“蟾蜍,虾蟆也。”傅玄《拟夭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⑤又诗:“丹心为寸伤。”⑥吴质笺:“白发生鬓,所虑日深。”⑦戴暠诗:“西园偏照人。黄生曰:此诗咏月,全首作嗔怪之词,实与《一百五夜对月》同一奇恣,特此首精深浑雅,故读者不见其奇耳。
王嗣奭曰:杜诗凡单咏一物,必有所比,此诗为肃宗而作。天运初回,新君登极,将有太平之望,秋期近而月影清也。然嬖幸已为荧惑,贵妃方败,复有良梯,入河而蟾不没也。国忠既亡,又有辅国,捣药之兔长生也。所以心愈苦,而发增白耳。
张綖曰:蟾兔以比近习小人。入河不没,不离君侧也。捣药长生,潜窃国柄也。丹心益苦,无路以告也。自发添明,忧思致老也。故结言休照军营,恐愈触其忧耳。当时寇势侵逼如此,而近习犹然用事,何时得见清平耶。
篇9:李颀《琴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李颀《琴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④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由欣赏琴曲,陶醉于琴声的欢乐自适到产生摆脱官场束缚的归隐之念。(2分)作者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听琴,推杯换盏,陶醉于琴声中。但听了琴曲后,作者想到自己将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他无限的乡思与愁思,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因此作者萌生了强烈的归隐之情。(2分
2: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1分)《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1分)
赏析
《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歌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最后两句写诗人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篇10:《琴歌》李颀唐诗鉴赏
《琴歌》李颀唐诗鉴赏
《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琴歌》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
主人安排好了酒宴,请大家欢度今宵的时光。那位擅长琴艺的人,就要把鸣弦拨响。明月高照城头,栖息的乌鸦半被惊飞。寒露凄冷草木凋零,秋风吹来寒沁人衣。堂上的铜炉生起融融炭火,华烛高烧增添了宴会的欢欣。那客人弹完著名的《渌水》,又弹了一曲美妙的《楚妃》。琴声一响万簌立刻归于寂静,大家屏息凝神,直听到夜半星稀。我离乡千里来到这淮北之地,琴声引动我的乡情,真想从此辞官归去。
【注释】
⑴琴歌:听琴有感而歌。歌是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
⑵主人:东道主。
⑶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广陵客”指琴师。
⑷乌:乌鸦。半飞:分飞。
⑸霜凄万木: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⑹铜炉:铜制熏香炉。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
⑺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渌,清澈。
⑻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⑼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奉使:奉使命。
⑽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
【评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 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 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 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 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 山,此夜之思。 ??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 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鉴赏】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暗含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 “楚妃”,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耐不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圆如贯珠”(《国雅品》卷二)。这首诗最值得赏玩的应该是诗人多方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诚如《诗筏》所言:“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满篇霜月风星,乌飞树响,铜炉华烛,清淮云山,无端点缀,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移在筝笛琵琶觱篥不得也。”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琴歌之美。
篇11: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空囊(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释:
【鹤注】诗言“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正史所谓在秦州拾橡栗以自给者,当是乾元二年作。
翠柏苦犹食①,明霞高可餐②。世人共卤莽③,吾道属艰难④。不暴井晨冻⑤,无衣床夜寒⑥。囊空恐羞涩⑦,留得一钱看⑧。
(空囊,见安贫之意。首二,作感慨无聊语。三四,空囊之故。五六,空囊之状。末作谐戏语以自解。柏苦,犹堪食乎?霞高,尚可餐乎?即《诗》“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意。吴论:世人贵苟得,多卤莽而获。吾道守困穷,故值此艰难也。五六,正写艰难意。《杜臆》:看,乃看守之看。)
①《水经注》:翠柏荫峰。《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又仙人偓佺,食松柏之实。②《楚辞》:“漱正阳而餐朝霞。”注:陵阳子明经云:“春食朝霞者,日始出赤气也。”相如《大人赋》:“呼吸坑瀣餐朝霞。”隋炀帝《江南曲》:“明苞天外剪明霞。”③《西京杂记》:世人皆以为然。《庄子》:为政焉弗卤莽。”杨慎曰:不治其刚卤,不芟其草莽,是谓卤莽之耕。④《史记》:孔子曰:“吾道非耶。”《江总集》:“百王既季,运属艰难。”⑤应璩《与曹长思书》:“樵苏不爨。”井晨冻,隔宿之冰在井栏也。若井泉在地,虽严冬不冻。梁简文帝启:“寒井犹冰。”⑥夜卧无衣,则无衾可知矣。何逊诗:“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隋炀帝诗:“风声凄夜寒。”⑦《史记》:“如锥之处囊中。”梁武帝《书评》: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举止羞涩。⑧《史记·司马相如传》:不分一钱。赵壹诗:“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篇12:枯棕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枯棕(唐 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
鹤曰:上元二年,蜀有段子璋之变,故诗云“伤时苦军乏。”《广志》:棕一名栟榈,状如蒲葵,有叶无枝。陈藏器《本草》:其皮作绳,入水千年不烂。
蜀门多棕榈①,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②,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③,..青青岁寒后④。交横集斧斤⑤,凋丧先蒲柳⑥。
(枯棕,伤民困于重敛也。首叙棕枯之故。棕本耐寒,但为斧斤所剥,故先蒲柳而凋零耳。)。
①《南都赋》:“其木则栟榈,结根竦本,垂条婢媛。”②陈琳檄:“割剥元元。”③卢湛云:“叶不云布,华不星烛。”④《抱朴子》:“扬青于岁寒之后。”⑤韩安国《几赋》:“荷斧斤,援葛虆。”⑥《北史》:韦世康与子书曰:“耄虽未及,壮年已谢,霜早楸梧,风走蒲柳。”《世说》:顾悦之发早白,帝问其故,对曰:“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秋先零。”《说文》:“杨柳即蒲。”
伤时苦军乏①,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桔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此见枯棕而念生民。军兴赋重,剥民等于剥棕,此嗟叹本意。江汉,指巴蜀,生成,谓物。生死,比人。)
①《齐·高帝纪》:时军容寡阙,乃编棕皮为马具。
啾啾黄雀啄①。侧见寒蓬走②。念尔形影干③,摧残没藜莠④。
(一结语多感慨。雀啄棕毛,飘如蓬走,究竟形销影灭,埋没藜莠耳。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①《吴越春秋》:螳螂捕蝉,不知黄雀之在其后。②何逊诗:“严野散寒蓬。”③李密《陈情表》:“形影相吊。”④《前汉·郊祀志》: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焉。卢元昌曰:公《为王阆州进论》一表,其中云:敕天下征收赦文,减省军用外,诸色杂赋名目,损之又损,剑南诸州,困而复振矣。《枯棕》一章,即是此意。
诗中咏物之作,有就本题作结者,如此章是也。有借客意作结者,如《病橘》、《枯柟》是也。可悟诗家擒纵之法。
★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 唐诗摘选赏析
★ 唐诗赏析
【琴歌唐 李颀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锦集12篇)】相关文章:
小学《唐诗》赏析2022-08-12
《论琴》阅读题及答案2024-02-17
《诸官游招隐寺》唐诗赏析2023-09-24
唐诗《池上》赏析2022-05-22
辛弃疾的古诗2023-03-18
风古诗2022-12-20
有关风的古诗2023-06-01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翻译赏析2023-12-20
关于风的古诗2023-11-20
《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