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时间:2022-09-01 08:07:0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推荐12篇)由网友“yanmf”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篇1:《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大陆的深情;

2、体会诗歌的形象性;

3、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乡愁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要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只有借助具体的形象。因此,理解诗歌的形象性是本文的重点。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诗歌篇幅短小,但凝练的语言能表达丰富的意境。要想品味诗歌的内涵,必须从语言入手。因此,品味凝练的语言成为本课的难点。

预备练习

1、常识填空

《乡愁》的作者 ,是台湾著名 , 。这是一首 诗。乡愁指 。

2、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枚( ) 峡( ) 幕( ) 湾( )

玫( ) 侠( ) 墓( ) 弯( )

课堂达标训练

1、 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 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 的强烈愿望。

l 课堂提高训练

1、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

§1,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母亲 ;

§2,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妻子 ;

§3,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自己 ;

§4,把乡愁化作 ,表现诗人强烈的 。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简答问题

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引发什么联想?

②“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课堂检测

语段研读

小时侯,乡愁是 。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 。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 。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一诗的作者是 (地名)著名爱国诗人 。

2、在诗中横线上补全诗句

3、从全诗看,诗歌的前3节抒发的'是思念 、 的儿女之情,最后1节抒发的是思念 的爱国之情。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对其深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不统一的状况应该结束;

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

课外强化训练

1、这首诗属于( )

A散文诗 B抒情诗 C叙事诗 D寓言诗

2、诗中表时间的词语是 、 、 、 ,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 ,又 ,使全诗井然有序。

3、古人作品中写乡愁的名句有很多,唐朝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代表作,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

你是否联想到古人以“月”为触发点,写思乡之情的诗句:。

4、诗人把乡愁比作 、 、 、 ,你能写出两个新鲜的比喻来形容乡愁吗?

乡愁是 。

乡愁是 。

5、赏析: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在席慕蓉的印象中是 ,是 ,她把乡愁比作 ,表现诗人 。

三 乡愁

预备训练:略

课堂达标训练:1、略 2、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思乡爱国 祖国统一

课堂提高训练:1、邮票 思念,船票 不舍之意, 坟墓 孝子之心,海峡 爱国之情。 2、①联想到写信、寄信、倾诉思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联想到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等。②海峡浅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不深,然人为阻隔台湾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实在令人痛心。(说得有道理即对)

课堂检测:1、略 2、略 3、母亲和妻子儿女 祖国大陆 4、D

课外强化训练:1、B 2、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3、略 4、略。5、略。

篇2:《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wenxue/)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2. 词类活用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2、 死生亦大矣 大:

3、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4、 映带左右 带:

5、 一觞一咏 觞:

6、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

7、 所以游目骋怀 游: 骋:

8、 齐彭殇为妄作齐:

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2、虽趣舍万殊( )通( )

5.句式判断

1、死生亦大矣 句式特点:

2、(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1、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 , 。

4、虽 , ,当其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5、 ,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1、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2、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是庚辰年;是辛巳年;……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4、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 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1、《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 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

A、暮春之初 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阅读答案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wenxue/)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即谢灵运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篇3:《最后一课》阅读附答案

《最后一课》阅读附答案

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啊。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是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去占领它。

想想弟子们在来源地相聚的情景,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4.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1.种上庄稼 用美德

2.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

3.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

4.是因为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并且种上谷子而形成的。

5.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再赴约去口头回答了。

6.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坏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当代成功学指出,思想指导言行,言行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一个人的思想思路是多么重要。

篇4:07尊严一课一练(附答案)的深入反思

07尊严一课一练(附答案)的深入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7尊严一课一练(附答案)_案例_教后感_课文_教学实录_教学反思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 我会读,还能写出相应词语。

kuǎn dài jiāng yìng zūn yán pí bèi bù kān

( ) ( ) ( ) ( )

二 下列词语中有四对反义词,请你把他们抄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批评 巨大 身强力壮 狼吞虎咽

微小 赞赏 细嚼慢咽 骨瘦如柴

( )( ) ( )( )

( )( ) ( )( )

三 填一填,读一读。

( )的目光 ( )的脸色

( )的微笑 ( )的衣服

四 我能按照要求把句子换一说法。

A.年轻人把大叔递过来的食物吃了个精光。

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B.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改成没有不字的句子:

五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哈默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 ,如果不 ,就不。用 去换取报酬,这是一种尊严,也正是哈默与众不同的人格

篇5: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一课一练附答案

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一课一练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嬉闹(xī)    坠地(zhuigrave;)    B.聒噪(guograve; zagrave;o)   默契(qigrave;)

C.陡峭(qiagrave;o)  嚼舌(jiaacute;o)    D.衔恨(xiaacute;n )   汲取(jiacute;)

2.请指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B.“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可痛啦。”

C.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

D.晴朗的天空,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云层”,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月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3.下面四句话中都用了引号,其作用相同的两句是()

A.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B.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C.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恰到好处”。

D.“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4.指出下列各项中括号用错的一项(  )

A.他后来又到城里拉关系,买来自由党的'“银桃子”(徽章)。

B.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文词,使具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都能看懂。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用素养才能“即兴”。)

D.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9页)。”这是揭示语言起源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A.“陈泰康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地,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5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B.季岚峰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C.王毅和焦大平是“紫云英”男篮的两个主力队员,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B.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宣传本省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C.对WTO问题的关注,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D.希望这几位平凡的女性,能带给广大读者以深思—尤其是广大姐妹。在信息时代,如何做一个现代女性。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它们是在表演吗?”原文,回答问题。

7.这是叶猴在玩的什么游戏?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8.为什么“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

9.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找出动物游戏时非常欢乐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D   4.D

5.A(B意为“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抓不住关键;C“两小无猜”指一男一女;D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6.B

二、7.此时的叶猴,在玩的是“战斗游戏”。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8.因为它们在进行“战斗游戏”。在玩“战斗游戏”时,它们(叶猴)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它们对伙伴十分信赖,能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9.①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

②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

篇6:《夸父追日》一课一练的阅读题及答案

《夸父追日》一课一练的阅读题及答案

知识积累

一、 比一比,组词语。

导(  ) 继(  ) 旅(  ) 狼(  )

异(  ) 断(  ) 旋(  ) 狠(  )

二、读一读,连一连。

充满  追赶  伏下   霎时   几屡

fú   chōng  shà  lǚ   zhuī

三、 语言积累,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发展练习

台湾神游

中秋节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我注视着它,好像看见美丽的嫦娥仙子正坐在桂花树下,遥望着美好的人间,思念着久别的亲人。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今晚的节目有些特殊,不管是新闻,还是歌舞、电视剧,大都表现了台湾人民思念故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和祖国人民想念台湾骨肉亲人的主题。

看完电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望着那轮皎洁的圆月,我好像乘着飞机,飞到了美丽的台湾省。在飞机上我俯视全岛,它真像一座美丽的海上公园。接着,飞机降落在台湾岛东部,这里大部分是山地。远远望去,有险峻的奇峰、悬崖,飞奔的急流、瀑布,平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景色优美。

台湾岛上还有世界闻名的游览区——日月潭。于是我慕名前去,饱览那湖光山色。我坐在汽车里,看到重峦叠嶂,潭水碧蓝,波光如镜,朵朵白云在翠峰山间飘浮。当夕阳把最后的余辉射向湖面时,日月潭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来荡去,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我又来到了台湾西部平原。我了解到这里盛产甘蔗、水稻,还有香蕉、菠萝、桔子等。随后,我又赶往北部海边,参观了著名的海港——基隆。这里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台湾真是名不虚传的宝岛!”

“喵——”小花猫一声叫唤,把我从美丽的幻境中唤醒过来,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了让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要贡献一份力量!

夜更深了,中秋节之夜的月亮更圆更亮了。我想:此时台湾的少年朋友也在月光之下神游祖国的大陆吧。我相信,总有一天,海峡两岸的人民会团聚在一起,祖国一定会统一的。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进入甜蜜的梦乡。

积累

1、积累词语。读一读。

慕名   陶醉  情不自禁  波光如镜

世界闻名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名不虚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悬崖 (   )的瀑布  ( )的圆月

(  )的湖泊 (  )的森林  ( )的奇峰

3、作者梦中神游都去了那些地方?

感悟

从作者的神游中,你觉得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能力拓展

神话故事真有趣,你还知道一些神话、传说吗?讲给你的同学父母听。

篇7: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

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

一、基础训练

1.《白杨礼赞》作者 ,原名 ,“礼赞”的意思 。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⑵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⑶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⑷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4.填空:

作者采用 的手法,托物言志,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歌颂他们 的精神。

5.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具体说说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不平凡”:

外部形态“不平凡”:

内在气质“不平凡”:

6.请你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作简短的说明。

⑴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另一种味儿”指:

⑵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极强的生命力”指:

7、象征产生于联想,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任选以下两个事物加以说明。

⑴小草:

⑵帆:

⑶粉笔:

⑷放风筝的线:

二、同步解读

⑴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珠,一珠,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达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⑷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⑸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珠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⑹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⑺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8.第一段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

9.第三段对白杨树的描写,请分析其描写的角度和中心。

10.第五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按下面的划分概括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11.第五段第一层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12.第五段第二层,文章用了四个反问句,其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13.说说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4.第六段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15.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作用是( )

A、用贵族化的楠木反衬白杨的平凡而伟大。

B、用平凡而伟大的白杨树反衬楠木贵族化的丑态。

C、抒发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恨鄙弃之情。

D、抒发对楠木自居高贵的批判之情。

16.联系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请指出结尾与开头的关系和表达作用。

17.指出第二段和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篇8: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2. 词类活用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2、 死生亦大矣 大:

3、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4、 映带左右 带:

5、 一觞一咏 觞:

6、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

7、 所以游目骋怀 游: 骋:

8、 齐彭殇为妄作齐:

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2、虽趣舍万殊( )通( )

5.句式判断

1、死生亦大矣 句式特点:

2、(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1、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 , 。

4、虽 , ,当其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5、 ,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1、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2、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是庚辰年;是辛巳年;……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4、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 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1、《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成功体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 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

A、暮春之初 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阅读答案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即谢灵运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兰亭集序翻译以及赏析 王羲之

2.兰亭序全文 王羲之

3.《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

4.王羲之《兰亭序》下落何方

5.关于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对联

6.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对照翻译

7.王羲之兰亭序集主旨探究

8.王羲之兰亭序集作者介绍

9.兰亭集序王羲之真迹

10.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篇9: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一课一练是我们的课外习题之一,各位同学,下面就是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请看:

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题目:

1.欧阳修,字( ),号( ),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 )、( )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3.( ),字子瞻,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

4.( ),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

5.辛弃疾,字( ),号( ),与( )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

【参考答案】

1. 永叔 醉翁

2. 苏洵 苏轼 苏辙

3. 苏轼 东坡居士

4. 陆游

5. 幼安 稼轩 苏轼

篇10:暮雨乡愁阅读附答案

暮雨乡愁阅读附答案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碜;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天空愈加阴郁低沉,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而归宿的乌鸦,则互相追逐、鼓噪着,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但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

(选自作者散文集《海德堡笔记》,有删改)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0.乡愁在本文中有多层内涵,请简要概括。(4分)

21.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也离你越来越远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9.(1)描写了寥落寒怆、苍凉凄楚、阴郁低沉的海德堡冬日景色。(2)照应题目中的暮雨。(3)为下文阐释乡愁的内涵做铺垫(答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可)。【第一点2分,后两点各1分】

20.(1)乡愁是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2)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3)乡愁是时间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4)乡愁是自恋,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每点1分】

21.(1)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典雅、富有诗意。(2)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3)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含蓄深沉。(4)更好地烘托了文章乡愁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

22.(1)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是因为你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执着又强烈的向往,这拉近了你与故乡的距离。(2)故乡也离你越来越远,是因为真正的故乡是回不去的。你变了,故乡也变了。(3)从消极的角度分析,那些美好的年华、那个美好的故乡是永远回不去了,只能把回忆珍藏在心里;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珍惜眼前的时光,打造美好的当下,他乡即是故乡。【每点2分,前两点必须有,第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篇11:《人生一课》阅读练习附答案

《人生一课》阅读练习附答案

一次,我为培训中心代课,只来了四个学生,我认认真真地上了两个半小时。回家天黑路滑,跌了一身泥。事后,有个朋友好心地劝我:干嘛要这样认真,出两个思考题糊弄一下不就行了?我说:“我不能辜负那四位顶着风雨来上课的学生。”他似乎很不理解。其实,我还有段心事没有说出来。

在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周末下午,有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当时开学不久,再加上是周末,学校组织了好几个活动,班里的同学都忙得不亦乐乎,谁也没心思去上什么课了。我正准备参加一场年级足球赛,成天忙着在足球场上训练,当然也不准备去听课,尤其是这种辅导课。

跑到足球场,才发现没带足球鞋,只好又转身回教室。当我一头冲进教室,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停住了: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位埋头擦汗的白发老人坐在前排。我不觉一楞,才想起今天下午有课。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紧张,便把脚步放轻放慢向座位走去。“来上课的?”一个沉着的声音在教室前排响起,我感到有一种深邃的目光在望着自己。我没敢吭声,坐在座位上套好足球鞋,就在我刚想站起来的.时候,他突然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

这句话就如同一枚钉子,把我钉在凳子上。他走上讲台,背影有些苍老,但脚步却很坚定。我看见他打开厚厚的一叠教案,然后转身,一丝不苟地写下一行板书,他的声音依然沉着,而且洪亮,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响起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回声。我悄悄地把那双足球鞋脱了,又悄悄地拿出课本,仔细地放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捕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

后来有很多球场上的同学都回来了,和我一样,端坐在课桌前,听这位白发的老人给我们上课。事后我才知道,他们在操场上等我,老不见人,便来找我。却在窗外看到教室里的情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后门悄悄溜进了教室。这堂课时间过得真快,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点,好让更多的同学来听他的课,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一片心。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了点头,夹起讲义走出教室。望着他的白发和微驼的背,我的眼睛有点湿。

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许只有这样,真诚地对待生活,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不会有什么愧疚和遗憾。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辜负( )铭记( )

2.作者不准备去听课的理由有哪些?

3.找出一个生动传神的比喻句。

4.作者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老教师的形象?

5.“以后,我没有再遇到这位教师,可他说的那句话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句中的“那句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画出升华主题的议论句。

答案:

1.gūmíng

2.周末下午又是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外面请来的当时活动多忙着练足球

3.这句话如同一枚钉子,把握钉在凳子上

4.外貌、语言、动作

5. 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许只有这样,真诚地对待生活,回首往事时,我们才不会有什么愧疚和遗憾。

篇12: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阅读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 阳(  )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

3.填空

(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   、   ;“三别”是指他写的   、   、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3)吏呼一何怒,     ! (4)夜久语声绝,    。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一)望 岳(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二)  石壕吏(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三年级语文《古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奶奶的星星初中一课一练答案

一课一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一课一练(无答案)

《修饰课程表》优秀教案设计

一周一练3范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6大海 2海水练习题及答案

诗歌《观沧海》教学设计

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推荐12篇)】相关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024-05-09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2022-11-30

纪念刘和珍君的读后感作文2023-04-28

从军行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09-22

难忘的师生情谊作文800字2023-11-21

《乡愁》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023-01-22

《三袋麦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023-08-20

素数和合数教后反思2024-01-18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报告2022-11-30

《素数和合数》的教后反思2023-01-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