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

时间:2022-09-04 07:42: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推荐10篇)由网友“郭郭哈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

篇1: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

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

李:王老师,祝贺你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一看到你在网上写的班级故事“七彩之路”,我就被吸引住了。“七彩之路”里不仅记下了你和学生取得的成绩,也留下了工作中的遗憾和教训。这些故事是班级学生成长的记录,也是你个人专业成长的见证。

王:我带这个班已经一年了。回首这一年,既有收获和快乐,也有欠缺和遗憾。尽管期末综合评比我班评上了“文明班级”,可我总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在想,这一学年来,我和学生共同定下的目标,在哪些方面还有纰漏?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

李:在我看来,你们班已经很不错了,你还能清醒地剖析自己工作的不足,难能可贵。

王:表面上看,这是学生的问题,但实际上是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透做实,没有把这个班带成一个理想的班集体,这是我这一学年中最大的遗憾!这几天,我都在对自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不少心理误区。

李:哦?你觉得你有哪些心理误区呢?

王:面对学生常犯的错误,我的感慨和埋怨多于换位思考。当学生犯错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么低级甚至荒唐的错误都还在犯,简直不可理喻,这样的学生教起来真是没有意思。于是我对他们往往施以惩罚和怒斥。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但教育效果却不好。

李:“换位思考”就是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常常说,要把学生当成“人”,但这里的“人”,并不是成人,而是孩子。既然是孩子,就必然不成熟甚至很幼稚,如果拿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觉得“这么低级甚至荒唐的错误都还在犯,简直不可理喻”。

王:我们班的小军学习不好,上自习课时喜欢在教室里乱跑,或者大声和其他同学说话。班干部干涉时,他总是找很多理由来搪塞。我常抱怨:“家长都不管他,那我也懒得管了。”在我们成人看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是很一般的要求,为什么学生就做不到呢?我反思之后才意识到:我仅仅是在用自己的认知标准来衡量与判断学生的行为表现,事实上,我们自己不犯的错误,不一定学生就不会犯。

李:其实,小军在自习课时管不住自己,不一定是他不想遵守课堂纪律。他的学习基础很差,让他和大家一样自主学习时,他面临的困难就更大,这时他想离开座位找同学寻求帮助,是可以理解的。

王:是的,有时上自习课前,他主动向我申请:“老师,我来管自习课的纪律吧。”其实也是想找个正当理由让自己在自习课上既可以走动,又不违纪,也为大家做一点事情。可我常常这样回复他:“管好你自己都不错了,还要你去管别人!”现在回想起来,我没有理解和巧用他的这种心理来帮助他克服毛病,反而怒斥他的散漫。后来知道我这种心理误区叫做“错位性判断”。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去换位思考,分析他犯错的原因,体会他犯错的心情和诱因,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分析自己的问题,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更加合理有效。

李:我经常说,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我的意思就是说,教师要在某种意义上具备儿童的思维和情感,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是迁就和纵容,而是更好地理解孩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王:另外,有时在对待问题学生犯错时,我会有这样的心态:只要听到某个学生又犯错被记名字了,我就会情绪性地放大他的问题,有时提出过激的惩罚措施,由着个人意气批评他们,而没有按照班规来加以处理。

李:这也是我以前犯过的错误。这种情绪性放大的处理方式,会让犯错误的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达不到教育纠错的效果。

王:有一次,我外出开会回到学校,班干部向我反映:“今天升旗仪式时,又是某某等人讲话被年级组老师批评。”我的火腾地一下就窜出来,立刻大声怒斥:“你们给我站起来!怎么又是你们!把我们班的脸都丢尽了!现在你们面对教室里面的国旗,肃立20分钟。”当时是中午就餐时间,我还气冲冲地说:“站完之后,如果师傅把午餐收走了,就省一顿不吃了。”那天,我情绪性地加重处罚,还让他们没有按时吃到午饭,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冲动。

李:我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但你的确有些过分了。

王:是呀,事后我也很自责,特别是弄清原由后。那天确实有极个别不太自觉的学生在小声讲话,其他几个学生发现了,都着急地去劝阻,班干部发现了,也参与进去,这样班级就被点名批评了。现在再来看学生们的做法,其实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在为班集体着想,可是他们遇到问题处理的方式不妥,导致了不该有的后果,而我没有了解真实情

况,便大加处罚影响了大家的感情。

李:其实,在学生犯错时,如果教师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去处理事情,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可以让学生先说明情况或写自我认识,让他们进行反思。待情况调查清楚,双方的情绪都得到缓解后,再理智地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就会更加合理有效。

王:我还有一个心理误区,就是有时在评价学生时,喜欢作结论式的评判,这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班里有个小磊同学,问题多得很,从小学就开始抽烟,学习上他是年级后几名,作业每天都不完成,上课睡觉,下课串班看热闹。我对他也可谓苦口婆心、绞尽脑汁,可教育效果不甚明显。反思原因,我觉得自己最失策的地方就是对他有过多的否定式语言:“你太不守信用,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我们对你太失望了”,“你太让老师失望了,我跟你说了那么多,你就记不住吗?我也不想再跟你讲什么了”。——使用这种定性式的否定语言,我本来是想表达老师对他的担忧和焦虑,可是,却给了他一个这样的暗示:你在老师和大家心目中就是这个样子了,我们对你都很失望了!其实在老师给出这样的评语时,就是在打击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类似的话,就是要相信孩子,包括相信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可救药的孩子,因为即使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深处也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我曾经看过这样的文章,名叫《如何才能毁掉你的孩子》,其中有这样几句话:“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这种挫伤,甚至可以毁掉他们的一生。

王:的确如此。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育中,作为老师,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不要首先轻率地给他一个消极的定性式结论,而应该帮助他分析原因,耐心地给以引导和鼓励,多用鼓励、肯定的激励式语言,让学生找到进步的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有效地克服自己的缺点,获得成长和进步的乐趣。

李:我过去也有一个心理误区,就是总觉得自己反复强调的事情,学生就应该牢牢记住,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希望学生一次性地改掉错误,这是老师良好的心愿,但事实并非如此,希望学生一次性根除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老师的一个心理误区。

王:是的,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现在想起来,教育本身就是长期的、反复的,学生是在犯错、认错、知错、改错、再犯错、再反复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教育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等待。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记不清了,但这几句话我印象非常深:“我们只有在教育中更细心、更耐心,才能取得更让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在教育中观察,在观察中鼓励,在鼓励中提醒,在提醒中反复,在反复中成型。”

李:今天和你聊了班主任的心理误区,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其实每天也都在进行自我教育。每个人都是在反复犯错中成长的,包括我们教育者本身,也是在不断总结、反思、否定、认识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智慧的、人性的、合理的、科学的、民主的教育方式,使自己的教育手段成为一种艺术。

王:做了这样的心理盘点,我的心情舒展了许多。我和孩子们共同走过的“七彩之路”令我们不断成长进步。

李:我相信,你们的七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精彩!

篇2:恋爱心理误区大盘点

恋爱心理误区大盘点 -资料

两个人好好讲道理没什么解决不了的

假如男女之间发生争执,吵架闹别扭互不理睬,总有劝架的人如是说。然后,一根筋的姑娘就跑去和男人讲道理了,跟人家摆一个诚恳的促膝谈心彻夜劈情操的范儿,非要掰开了揉碎了跟人把道理讲清楚不可。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更加鸡飞狗跳。本来撒娇哄一下就过去的事儿,非要义正词严。对男人来说,其实是非常抗拒的——谁能忍受自己来之不易的爱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童年时代的小学班主任?

爱一个人就无怨无悔

女青年们总容易陷入对爱情的完美想象和陶醉中,非常痴情并忠贞的爱上那个男人,爱上爱情。但是,爱情是流动的,变化的,平衡的。假如那人不靠谱儿,您就要果断的决定放手。

不少姑娘因为对爱情的承诺,只希望单方面完美的进行下去;又或者付出太多,舍不得放手,然后找了一个看似高尚的理由来安慰自己。现实中,也确实见过面对一次次伤害和背叛依然痴心不改的.姑娘们。用句流行的大俗话说,那就是错把犯贱当真爱。

男人啊就没一个好东西

这句话想必不陌生,在电视剧里在日常生活里,总能顺便就听见这句批判一半人类的话。它出自被欺骗伤害的女人,或者过来人对年轻姑娘的劝告,走的都是无限放大的路线。一个女青年,如果这样看待本来应该和谐相处的异性,并且要从中挑一个人共度余生,却抱着仇视的心态。

如果成了口头禅,那就好象别人请你吃东西的时候总说我不要不爱吃一样,时间长了,肯定没肉吃。

经济独立的女人更可爱

女人身边是要有钱的,或者工作。这样才不会象个金丝雀哪儿都去不了。男人鼓起勇气追求请吃饭,饭后非要跟人AA算清;人家送个礼物,一副别人要占便宜的义正词严状。通常对男人的看法是事业比爱情重要,但实际上事业有成了以后还不是需要找人分享。男人爱上女人,就愿意给她花钱表达。千万别和什么傍大款混淆了。

身为女子我们要相亲相爱

有的姑娘,看着也好好的,却总在男人手里受挫,

资料

于是她们总是喜欢在同性朋友面前倾诉,或做伴。闺蜜的好处是安全稳定踏实,不用像对男人一样情绪起伏想法纷纭。所以,如果有女子说这句话,就意味着她想叫您付出更多。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身为女子我们要和男人相亲相爱。

你爱我就要为我改变

姑娘们总是很哀怨的面对男友的“恶习”---- 凡是她看不顺眼的习惯都是恶习。于是语重心长、泪眼婆娑的要求人家为了她而改变。基本上,这是用情感敲诈的方式来达到叫自己爽的目的。爱成了万能的口号。 不听话的男人简直叫女青年们挫折感直线上升,认为自己的魅力值不够。最终结果,人家不用改变自己,而是换了女朋友。

如果你爱我就应该知道

有些姑娘从来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在她们看来我怎么想怎么做,如果你爱我,就会去揣摩。这是多么不厚道的方式啊。自己有事儿不说话非要人家猜,猜不对还勃然大怒认为人家不关心你体贴你。找爱人又不是养蛔虫,谈个恋爱,经常搞得人家话都不会说了。

爱是轰轰烈烈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因为这句话,无数女青年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一场使君有妇也不怕的爱情争夺战。按道理来说,什么烟花转瞬即逝飞蛾扑火什么的,貌似映证此言不差,其实大错特错。

任何一段爱情,只要是阳光的健康的,都会朝着一个预定的结果走下去。其间阴差阳错,有可能并非都能走到完美结局。

女人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

在这里,什么什么样儿,您可以理解成任何样子。矜持的、温柔的、性感的等等等等,具有一切女人的特质。很多女孩子从洋娃娃时代,就乖乖的按照这样的性别角色塑造将自己变成一个被传统文化接受的女子。

其实,也可以是野性的、潇洒的、自然的、阳刚的。这已经属于女权主义的论调了。但是,假如男朋友对着姑娘说,你一点都没人家的女朋友温柔,或者说,你的衣服实在太暴露了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女人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儿,于是女青年就屈服了,扭曲着自己的性格和快乐去迎合爱情的成长。其实,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可以文静,也可以活泼,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好。

篇3:盘点职场的4大心理误区

1、过分看重自己,强调发挥特长

把自己看得十分出色,至少不是一个“庸才”,要求从自己所谓的“特长”出发,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不少年青女性初涉岗位很容易走进去的误区。

年轻女性刚到工作岗位是应当发挥特长。但这个特长只是个人所“认可的,”有时候并不是单位所立即需要的。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个结构完整、最佳组合的问题。个人特长,只有让单位了解,并作为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时,才是真正需要发挥的特长。

2、埋怨安排不当

企望一步到位工作岗位“定”在哪里-这是为初涉工作岗位的人所关心的,总不愿“大门走对,小门走错”吧。

实际上,对初涉工作岗位的年青女性来说,先在被安排的岗位上积累些经验,对将来是有好处的。有许多过来人都说,初涉岗位的第一份工作,都为以后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3、轻视眼前工作,企求好高鹜远

看轻眼前工作,以为“大材小用”,心里“好高鹜远”,这也是初涉人世者容易犯的“毛病”。对年轻女性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孺要熟悉。应该去掉狭隘的“对口”想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实际要求,不能把专业对口所需要的“外延岗位”或“边缘岗位”都误作不搭界而舍弃。要明白,胜任一个职位,需要了解比该职务更广泛得多的知识。

4、安不下心,总想远走高飞

安不下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想“远走高飞”,这是为数不少的初涉社会的女性对不理想岗位的突出反应。年青的求职女性要走出初涉工作岗位的误区,也并非难事。

[盘点职场的4大心理误区]

篇4:留学误区大盘点

留学误区大盘点

七月毕业季如期而至,留学市场也进入了黄金期。时下,跟风留学、缺乏职业规划、留学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学生和家长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留学方案时无所适从,难免进入种种误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你不得不知的出国留学误区。

美国

误区一:学校排名比专业重要

不少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美国留学时,动辄要申请前50位,甚至前20位的大学。选择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本身并没有错,但你不知道的是几乎所有的院校排名都不是官方的,甚至有一些实力很强的院校并不参与这类排行榜。像罗格斯大学,学生很难在一些大学排行榜上找到它,但它却是美国创建最早的九所高等学院之一,以培养政治家、企业家著称。

误区二:托福+SAT=名校+奖学金

一般来说,托福等语言成绩是申请美国院校时的基础条件,SAT是奖学金的“敲门砖”,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过于迷信托福、雅思和SAT成绩。其实,针对国际学生,很多学校都会提供“语言+专业”的双录取,在修语言成绩的同时可以修得专业课学分,时间上也没有任何的耽搁。

在奖学金方面,一般来说美国大学的确会要求学生有SAT成绩,但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决定是否给予奖学金。

误区三:拿个双学位

尽管有很多传奇,但是选择双学位(doublemajor)并不适合每个人。多数人无法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且还有可能在某些课程上“死的很难看”。另外,留学生也不要为多种多样的选修专业而迷失自己的主要方向,选几门感兴趣或是对专业有用的课程才是上策。

加拿大

误区一:入学申请“先到先得”?

很多学生和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申请的时间,认为加拿大的大学是先提交申请就能先拿到录取,实际上这是认识有些片面。加拿大学校一般会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去审核学生们的申请材料。审核时间大多在加拿大新年之后,极个别专业的审核会早于这个时间,比如多伦多大学MMPA项目等。

误区二、成绩决定申请的成败?

加拿大大学在决定是否录取学生时,除了GPA、GRE、GMAT、IELTS、TOEFL等成绩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平时成绩、课外活动、工作经验、个人荣誉等等。

新西兰

误区一:念语言学校=进大学

“到新西兰读大学没有门槛,因为不需要语言成绩”,一些中介常对学生及家长这么说。然而,中国学生到了新西兰才发现,他们去的只是去新西兰某大学下设的语言学校学习语言,而真正要进入大学学习,依然必须通过ILETS考试,其成绩须达到6.0分以上。有的学生因为在国内学习不好,盲信“不需要语言成绩”也能在新西兰留学,往往因过不了ILETS这一关而打道回府,从头至尾没有进大学读过一天书。

误区二:持旅游签证留学

“短期到新西兰留学不需要办学生签证,只要旅游签证就可以了”;“先办旅游签证去,到了新西兰可以再转成学生签证。”如果有中介这么对你说,可不要轻易相信。新西兰移民局规定,申请到没有资质的学校留学,移民局不会签发学生签证。

误区三:某某学院=某某大学

“我们是**大学分学院”往往是很多注册了与综合大学相近名字的学校招生的.“法宝”。由于新西兰注册校名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因此,一些教育机构往往会为了招揽学生,注册与新西兰名大学相近的名字,如奥克兰理工学院与奥克兰大学实际上完全无关的。而不了解内情的家长,常常以为其就是该大学的某个学院。

英国

误区一:学校比专业重要

不要因为一个校名丢了自己。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若是你自己都不喜爱,怎么能学习好,最后又怎么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呢?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挑选自己喜爱学习的科目。

误区二:扎堆报名英国会计金融系

IT、金融、商科等抢手专业尽管文凭含金量高,但入学竞争异常激烈,因为扎堆现象严峻,有些专业范畴已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选专业不能盲目追捧抢手,而应从是否有利于就业考虑,眼光放长远些。

误区三:脱欧后,留学更便宜

外界普遍预测,英国脱欧,英镑走低,英镑对人民币汇率降低,中国人赴英国留学,能够省出一笔不小的学费。不过,业内人士给算了一笔账:留学英国生活成本每年20万到30万人民币,未来学费会下降1万到2万元人民币,但是未来生活成本,也许会更高一些。因为,英国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从欧盟进口,脱离欧盟后,这些商品可能会涨价。可谓此消彼长。

德国

误区一:专业选择只看名称

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较德国传统的高校专业有一些出入。德国传统高校,特别是历史比较悠久的60所高校专业设置比较笼统。例如,国内的会计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被划分入BWL(企业管理学专业)之下。所以,申请德国学校一定要根据本科课程设置,合理选择申请并做好材料准备。

误区二:英语授课专业一样方便就业

德国学校设有很多英文授课专业(约为90余个)。很多学生认为英文授课专业在德国一样可以非常方便的就业,这是一个误区。德国非常重视本土文化,在很多500强企业面试都需要非常过硬的德语水平,单纯靠英语就业,在德国非常困难。因此建议选择英文授课的同学一定要利用高校在读期间强化一下德语。

日本

误区一:国内成绩不重要

很多申请人都误认为,反正要出国留学,国内成绩就无所谓了。其实,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很多地方,已经强化了对留学生成绩的考核。部分院校会以留学生在国内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从递交材料方面来看,日本方面与中国教育部已达成协议,对投递者的高中生毕业成绩、会考成绩、高考成绩进行认证。成绩不同,学生申报学校的档次也会不同。

误区二:学了语言就有入学资格

有的申请人还存在着在这样的误区:自认为在国内念完高中,到日本学几年的日语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日本大学就读了。其实不然,留学日本必须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以及必须达到相应的符合进入日本大学就读的入学资格,这两个条件是并列的,不可以相互取代的。

误区三:有“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就能拿到留学签证

有“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未必就能拿到留学签证。签证官在决定签证的时候,会非常关注申请人的日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意志。有的申请人连基本的日语日常会话也不能应付,就很难使签证官相信他有能力在日本学习;的申请人没有充分的经费证明,使得签证官怀疑其在日本留学的经济能力,从而遭到拒签。还有一些申请人的材料被使领馆发现有错误或者不真实,也会遭到拒签。

韩国

误区一:优秀大学申请难,中国学生只能上一般类大学

目前,韩国大学吸收中国学生的政策很积极。外国人申请韩国大学主要是语言关,多数大学要求韩国语达到3--4级,比如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学国立釜山大学、国立庆北大学等;一些首尔的顶级大学如高丽大学、西江大学等要求韩国语5级以上。

误区二、没有高考成绩不能申请好大学

韩国目前只有个别大学需要学生提供高考成绩:国立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多数专业要求高考成绩过本科线;仁荷大学因为提供奖学金,需要高考成绩过二本以上。其他高等学府相对来说入学条件比较宽松。

篇5:盘点让女性事业失败的心理误区

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比较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了很大的主导地位,这是由于不少女性内心都潜伏着心理误区,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误区1、成功会失去爱情

很多女性都深信不疑,事业上的成功,不仅会受到社会的拆斥,而且常会使自己失去爱情。

误区2、漂亮容易产生优越感

因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漂亮贤慧就能被社会所接纳的观念至今仍有市常因此,有些漂亮的女性常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天生丽质就有补社会接纳的酱,无需费力去竞争,只吃眼前青春饭。

误区3、同性的嫉妒心理

女性在对待同性时,都“竞争意识”十足。但也正是这种竞争,使她们失去了自己已有的优势。

误区4、缺乏竞争欲望

在事业成功的众多因素中,竞争意识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聪明才智。但让人不解的是,有些女性心理似乎总是使她们自认为不如男子,主动放弃与他人的竞争。

误区5、延续性心理过程

女性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对原有的思维结构的理解和模仿上,思维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延续已有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在那些模仿和继承性强的领域易出成绩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成为她们不擅长于创造性工作的最大心理误区。

篇6:盘点关于洋葱的几个误区

洋葱真的能预防流感吗?

洋葱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蔬菜。不过,洋葱的确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洋葱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作用。除了硫化物以外,一些抗真菌蛋白和多肽类物质也从洋葱中分离出来了。洋葱的提取物对一些霉菌、真菌等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另外,洋葱中的某些槲皮素氧化物对幽门螺杆菌和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由于有杀菌抑菌作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又将洋葱提取精油作为药物使用,用来治疗和控制传染玻但是,临床上并没有预防、治疗流感的研究。另外,流感病毒是一种病毒,并不是真菌和细菌,现在也并没有洋葱能杀死病毒的相关证据。

洋葱变黑是因为吸收了病毒?

流言中提到,如果把洋葱两头切掉放着第二天会变黑,就是吸收杀死流感病毒。这个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们来说也非常有杀伤力。其实,洋葱两头切掉放着会变黑,并不是因为流感病毒或者病菌,而是一种最常见的食品化学反应――酶促褐变。

果蔬薯类中天生存在一类“酚氧化酶”,同时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这就是“酶促褐变”。很多食材都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这个酶促褐变。

为什么切掉的洋葱会变褐色呢?没有切开的洋葱细胞是完整的,它所含的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就是分离的、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切开后,完整的细胞被破坏了,于是,所有物质都混在一起,酚酶和它的底物多酚类物质就见了面。同时,因为细胞被破坏,和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接触,结果就会发生反应,颜色变褐。

酶促褐变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我们买的梨、苹果等水果碰一下之后就变褐,土豆、山药、苹果、梨、桃等切开之后很快变褐,都是“酶促褐变”造成的。“酶促褐变”虽然虽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但看起来总是让人别扭。这个麻烦困扰着许多人,比如说,做藕粉、红薯粉的时候,会因为发生褐变,颜色多少有点发灰发褐;炒土豆丝的时候,发现放了一会儿之后,土豆丝就会变褐色,就是因为酶促褐变所致。在果蔬加工中,防止酶促褐变非常重要,毕竟变色了后会影响消费者的接受。

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

其实,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或者细菌。相反,食物并不希望细菌侵袭,因为细菌侵袭大多会加快食物腐败。比如,放着的食物,如果有腐败局、霉菌等侵袭,就会腐败、发霉,加速食物的变质。

不过,有些食物因为富含营养物质,会比较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更容易吸引微生物的侵袭,如馒头发霉,就是因为能量物质丰富、水分丰富,利于霉菌生长,才会发霉。这个也有个前提是:所放的环境里有霉菌。如果你将馒头放在无菌环境里,馒头也是不可能发霉的。

流言中的医生在洋葱表面观察到了流感病毒,只能说明这个房间里存在流感病毒,并不是它吸收了病毒。洋葱表面是否会有流感病毒,还是要看你周围的环境是否有流感病毒,如果没有,根本就不会看到流感病毒。

所以,别相信房间里放个洋葱能防流感,预防H7N9还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少吃活禽,吃禽肉要尽量烹调熟透。如果你放个没剥皮的洋葱在房间里只能让它干枯变质,而放个剥了皮的洋葱在房间里,味道可能并不好,还可能让你泪流不止。

篇7:盘点自我介绍的误区

盘点自我介绍的误区

自我介绍听似简单,但要做好实则不易,自我介绍作为面试的开篇,在这个环节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会对后面的面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得不慎重。

自杀式一:奋不顾身

范例1: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点评:给你一个机会,就是让你证明自己的优秀的!每一个都有闪光点,关键是你如何寻找。但是这样的回答让人觉得你连想都不想.

范例2: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我今天准备得不太好……

点评:你的意思是:我还可以更好的。

面试官听到的意思是:没准备好还来干嘛,太不尊重我啦!(当年在新东方培训教师的时候,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们就说:那请你准备好再来,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自杀式二:天花乱坠

范例:说说你的优点:——(用一种熟练无比的不过大脑的声调)我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热爱生活、兴趣多样,积极主动……

点评:中国教育很多要求就是变态的,比如严肃活泼,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精神分裂。我自己在面试期间,最郁闷的就是看到那些云集了中华文明50所有传统文化的人,

优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真实和独特越好。很难想象一个人如何可以“团结同学”同时“独立研究,刻苦钻研”还要“积极投身社团”。

什么优点都有的人= 没有优点

自杀式之三:我要学习

范例:你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呢?——我希望通过这份工作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点评:同学,公司又不是学校,是希望你过来干活的,学习的目的也是更好的工作。你居然准备拿我们的工作机会练手和锻炼自己?我们还是找一些更靠谱的人吧。

自杀式之四:前途钱途

范例:你还有什么问题么?——我想问一下工资大概是多少?还能高些么?

点评:一般来说,工资完全可以在公司的网站、一般的行业网站找到。或者私下沟通。在大公司面试的时候问这个问题不太合适。因为很多HR会认为,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你还没有展示你的能力呢?我凭什么买你?

建议可以在基本意向确定以后再问。当然,就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有人还建议说当场问显得自己很有信心。在职人士的话,一定要谈薪酬。

自杀式之五:我会努力!

范例:你会如何面对你的新工作?——(眼神坚定,满脸通红)我会认真努力,尽全力做好。

点评:商业社会,态度不等于能力。不管你是全力以赴还是认真努力,没有达到目标,也是无用。不管你是心不在焉还是,只要最后达到了公司要的结果,那就是好员工。你可以尝试提供你准备的具体的行动步骤和目标,否则这个问题基本等于没有回答。

自杀式之六:我应该

范例:如果你给一份……的任务,你会怎么做?——我应该能够做好……

点评:我应该能够做好,反过来说就是:做不好也不怪我吧!

篇8:盘点留学四误区

盘点留学四误区

■留学误区:只看国外大学排名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李兵,“五星金牌顾问”、关爱成长的刘启分别对学生和家长在留学问题上的误区进行了总结。

误区一:拥有较重的“名校情结”。无论去哪个国家读书,无论孩子的自身情况怎样,很多人咨询时,常常最关注的就是国外大学排名如何,要念排名靠前的大学。殊不知,这样的大学是很难进去的。即便进去了,是否适合孩子,家长并没有考虑。

误区二:逃避国内学习压力。李兵表示,国外大学宽进严出,有严格的淘汰率,学习压力依然较大,学生和家长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明确出国留学的意义和目的。学生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留学是对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考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提前规划。

误区三:只要托福、雅思、GRE考出好成绩,就证明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没问题。刘启说,在他看来,即使是中国学生的托福超过100分,GRE达到1300-1400分,也未必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实现成功留学。从以往众多的成功申请案例来看,如果大家成绩相当,就要看申请人的综合素质了。学生在学术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成绩?有没有参加过某方面的实习,有没有专业论文发表,甚至在学校期间参加过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哪些方面的特长,都会对学生申请出国留学产生有利的影响。

误区四:在留学问题上存在跟风、攀比现象。有些家长、学生总是和自己的同学、邻居等等进行攀比。“某某同学出国了,我也一定要出国;某某家的孩子上了个美国的好学校,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去个好学校。”刘启说,有此种心理的人对于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希望通过出国留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事业和人生目标,缺乏清晰理性的分析和规划。其实在留学这条道路上,没有什么人是需要效仿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家庭条件、专业志趣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和别人比,也许最后只是实现了留学成功,而绝非成功留学。

篇9: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

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

一、极端期待心理引发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心理一旦极端化,必然在认识上诱发非理性思维,忽视孩子发展的实际,产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为了满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虚荣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的本质差异,盲目的“选择”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快速学习方案”、“神童培养计划”。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发“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提前学习;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所以过度学习。一切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发“无个性化”的教育

家长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当,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攀比心理膨胀,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随意选择评价标准,盲目攀比,错位比较。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消失,成长为顺从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个性扭曲,成长为叛逆的“坏豺狼”。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与教育理念的偏失。当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家庭教育文化建设与开展亲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设而言,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优化家庭精神生活环境,净化家庭教育氛围,减轻家庭教育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净化教育市场,端正教育舆论导向,传播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将家长的教育热情视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转化为理智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就亲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强亲情教育,利用血缘与亲情为纽带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亲职教育,树立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篇10:人际交往中德心理误区

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阔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 与设想的实现,

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忌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幺,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癣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盘点职场的4大心理误区

恋爱心理误区大盘点

广电新闻编辑方法论文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班队主题会议主持稿

新闻稿件写作培训

高考语文备考常见问题盘点

新闻稿写作范文

文理分科申请书格式

消息类最近新闻范文

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
《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盘点自己的心理误区采访稿(推荐10篇)】相关文章:

广播节目策划书2023-04-11

广告设计专业实习心得小结2023-01-05

暑期个人实习报告2023-03-13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2022-08-17

创业与就业协会竞选稿2022-05-06

新闻消息稿范文2002023-01-16

消息类新闻范文2002022-08-30

学生新闻消息写作范文2024-02-02

大学生编辑暑假实习报告2024-01-08

编辑年度的工作总结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