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的思考与对策(精选11篇)由网友“翡翠月亮”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的思考与对策,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的思考与对策
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的思考与对策
张喜亮
麦当劳在中国的连锁店是否涉嫌违反中国的劳动法律而压低员工工资的事件,从广东发起漫延至湖北、辽宁等地,以至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彻查。据悉,麦当劳公司与广东总工会及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保持了较好的合作态势,并纠正了一些劳动合同不规范的问题,表示同意在公司内部成立隶属于本地方总工会的工会组织。麦当劳及此前沃尔玛等外资公司成立工会的浪潮,实际上是中国工会迎接资本全球化挑战的战略布署。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工会,尽管其发挥了时代所能使之发挥的作用,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工会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布置会场带头鼓掌”,工会就是这样一只装饰性的“花瓶”。进入21世纪的中国,外资大举进入,以为找到了其原始本性可以肆无忌惮地冲动的“沃土”。从一些报道来看,无论麦当劳等外资公司是否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在其中工作的部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处于较低的水平、劳动强度大,是属实的。形势逼人强,中华全国总工会即中国唯一合法的工会组织,不得不树立起崭新的形象,履行工会法规定的职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外资企业组建工会,是中国工会的一个全新课题。所以,中国工会必须理性地思考、精心谋地策划其战略和策略。
首先,必须对自身的性质彻底反省。那种认为动用政府行政权力资源针对雇主进行强攻,是在外资企业组建工会之不二法门的观点,恰恰就是习惯了的“官办工会”之思维定势,忽略了工会自身的本性。工会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群众组织。既然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组织,那么,工会组建的重点第一不是动员政府的行政权力资源,第二攻坚的重点不应当是雇主。组建工会的关键是员工,无论是在国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或港澳台资企业,无不应当如此。如果没有员工的自愿,即便形式上有了工会组织,那也只能是流于形式而已。那种“先搭台后唱戏”的观点,只能愈加损害中国工会的形象。一些首先得到了外资雇主的首肯,几乎是一夜之间成立了工会,如果未能真正地发挥员工和社会所期待的应有作用,中国工会则实际上又轮回到了“花瓶”的境地。因此,不仅组建工会需要动员和启发员工热情,工会成立后更需要积极引导、帮助和支持会员及员工参与工会工作。组建工会关键是员工,员工是工会生存壮大的根本力量之所在。
其次,强势宣传中国工会的作用。中国工会有其自己特点,中华全国总工会也一度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念。那么,中国工会的特色在哪里呢?一家韩资企业的投资商,与韩国的工会进行比较曾经撰文写到:“中国工会站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沿”。外商带着其本土之劳资对立的理念来到中国,对工会耿耿于怀。这似乎是他们拒绝工会的一个心理上障碍。无论是中国的法律还是中国的政治或是中国工会的理念,其所追求的是劳资和谐即工会从职工的立场出发,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目的不是劳资斗争而是促进企业的建康发展。可以肯定地说,如果麦当劳等一些外资企业有工会组织且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的话,第一可以预防涉嫌违反中国劳动法律的事情,第二即便是发生纠纷也不至于成为一时间的社会热点;因为这些纠纷完全可以通过工会,这样的组织渠道和平有序地内部解决。由此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声誉,还降低了劳资纠纷处理的成本。()中国工会的存在并真正发挥作用,有助于降低劳动关系管理的成本,还能提升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中国工会这样的作用往往被忽略了,因此,需要强势宣传,使尽可能多的投资人都认识到在中国企业员工成立工会的价值。
再次,各级工会干部必须提升职业能力。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工会工作越来越显示出职业化的特征。中国工会各级干部必须自觉地顺应形势的要求提升职业能力,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以往的工会可以从某种政治的保护方面获得生存的空间的话,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工会必须以其职业化的视角来思考和行动。这种职业化的特征要求工会干部懂得正确行使其法律权利、懂得用专业的水准开展工作,恰当地运用制度资源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理论创新推动工作、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劳资关系和谐企业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都不应仅仅是口号,更应当是鲜活的行动。培训外资企业工会干部和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地方工会责任重大。
中国工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的工作及引导这些外资企业工会充分发挥作用,这个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必将使中国工会获得新生。
篇2:“外资企业拒建工会”与“工会自由”
“外资企业拒建工会”与“工会自由”
据媒体报道,近来,全国人大在对《工会法》进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外资企业“拒建工会”。比如,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中国分公司在华企业约有1.9万名中国员工,在深圳、大连、昆明、北京、厦门、福州等18个城市建立了37家商店,均未建立工会组织。据反映,深圳、大连、昆明等市总工会工作人员曾分别与沃尔玛进行接触,但各地沃尔玛均摆出不合作态度,抵制组建工会。理由是:沃尔玛在全球都没有组建工会的惯例,在中国也不例外。据深圳市总工会反映,与沃尔玛中国总部接触困难更大,沃尔玛总部经常以经理不在内地为由推拖。美国柯达(厦门)有限公司长期抵制建工会。柯达公司提出:建立工会组织是工会内部的事,与企业无关;柯达是公司的品牌,任何组织不能随便使用,工会组织不能称为柯达公司工会;公司不为工会组织提供办公、活动场所,办公、活动场所也不能设立在公司内;公司管理人员不能参加工会活动。目前,该公司一直未建立工会组织。类似的企业还有厦门的美国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集团的8个子公司、多数省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业以及一些外资、知名私营企业,如深圳富士康集团公司、中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希捷国际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多年至今未建立工会组织。
随后,媒体纷纷以“外资企业据建工会”为由指责外资企业违反中国法律。面对媒体的指责,外资方的代表-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发表一份声明,声称:“《工会法》规定建立工会是员工的一种自愿行为。截至目前,沃尔玛在中国没有成立工会是因为我们的员工没有提出建立工会的要求,尊重员工是沃尔玛一项基本原则。如果有员工要求成立工会,沃尔玛中国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履行《工会法》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记者随后就此事采访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的领导,全总基层组织部副部长杨洪林说,针对这些不建工会的“钉子户”,全总可能采取以下措施: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职工上下合作,对不建工会的企业情况建立名单档案;依法通过上级工会派员帮助企业组建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合作,对企业提出异议;直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全总介绍,许多地方政府规定了工会法具体实施条例,用更灵活有效的手段对违法企业予以惩罚。例如厦门市政府对不建工会的企业征收工会组建筹备金,直到该企业建立工会后再返还这笔资金。
笔者认为,这里面实际牵涉到一个法律上的“工会自由”的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争论”,就在于媒体、外资企业和全总之间对“工会自由”的理解不同。
一般来说,工会自由包括三个方面,即劳动者自由组建工会的`自由、劳动者自由选择工会参加的自由和劳动者不参加工会的自由。这也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对“工会自由”的表述。但是,由于我国尚未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而在批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又对其第8条第1款(甲)项-人人有权组织工会和参加他所选择的工会作了保留,因此,中国语境下的“工会自由”与西方国家的、国际人权公约中的“工会自由”含义并不一致。
从我国《工会法》第11条第2款来看,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可见,在我国法律中,除了劳动者自己产生组建工会的“自愿”外,如果劳动者没有自发产生,在上级工会的帮助或指导下,产生了组建工会的“自愿”,也是被允许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显然包括劳动者所在的企业,对此不能干涉。从媒体报道来看,外资企业往往对上级工会的这种帮助行为“无法理解”,“予以阻挠”,认为“员工没有要求”,这显然是对中国语
[1] [2]
篇3:我县人才流失的思考与对策
人才流失的原因及现象。目前,我县一些企业、部门的人才特别年轻技术骨干等高素质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流失居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待遇差。行政事业单位都是死工资,有些业务骨干的技术职称受名额限制不能被聘,大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个别私营企业追求近期经济效益,工资压得相当低,致使一部分人才纷纷外流。乌兰牧骑有8名业务骨干是临时工,工资都在500元以下,他们中有的在全国获过奖,有的能继承派别,发展潜力非常大。被敖汉挖走的2人就是不能转为正式工、待遇低而走的。教育系统的骨干教师被赤峰挖走,有的去了南方,使本来就短缺的师资队伍更趋紧张,现在,我县急缺以数语外三大学科为主、大专以上师范类毕业生100人,去年分配的18名本科生,语数外专业的只有2名。卫生系统有许多医师辞职单干也是这个原因。二是受到压制,个人特长得不到发挥,部分有战略眼光、有经营管理能力、比较拔尖的的企业家去外地发展。如郭凌云去了乌盟,李振泉去了大庆,同时,他们有带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事业单位编制受到严格控制,公务员队伍又很难进入,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中专生回乡就业无望,素质高的直接被外地招用,纷纷原走他乡,我县已连续七年没有回来学中文的本科毕业生。三是生活环境差。由于我县软环境相对大中城市、沿海城市、发达地区差距太大,如医疗、教育、城建、交通等,考虑到子女就学、就业、就医等许多因素,有些人才纷纷到外地去发展,大中专生纷纷外流。去年,我县高考二本上线799人,其中名牌大学录取17人,但去年我县返回的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仅仅3人。四是用人机制不够合理。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得不到落实,任人唯亲的现象严重,使单位照顾安排了许多非专业技术人员,挤占了专业技术人员指数,形成了占着编制的人员用不上,而继续的人才因为没有编制又进不来的怪现象。外面的人才引不来,现有的人才又用不好,使人才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再者,在晋级、聘任等问题上的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弱化了人才的进取心,影响了人才的潜能发挥。
以上仅是所列我县人才流失的几种现象及原因,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将会使我县人才队伍“断档”,形成潜在的人才危机,必将会影响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领导,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问题,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期人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和政策,把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任期目标和年度考核,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合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预测和规划,根据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从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制定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并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舆论宣传,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要加强同科技人员的联系,在重大决策时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对有入党要求并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应及时吸收他们入党。
优化环境,全方位吸引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健全人才引进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住房、分配、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凡符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方向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各类人才,要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地加以引进,重点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凡急需、紧缺专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来我县工作,可不限生源、户籍等限制,引进的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调入、兼职、技术合作和技术入股等办法引进。制定对现有人才的保留措施,留住现有人才,做到“以事业留人,以环境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使各类人才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开展信息共享等互惠互利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人与引智并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急需人才。根据我县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需要,鼓励与高校联姻,选送各类优秀中青年人才到高等院校深造,组织各种研修班、讲座,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通过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成才。人事及有关部门要以企业、农村生产一线为主体,制订继续教育和相关的培训计划,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层次,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注重培养种植、养殖、营销、农产品加工、农技推广等乡土人才。实施每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每村选拔一至两名品德优秀的农村青年到高等院校学习,毕业后到村级领导班子任职。
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网上人才市场,抓紧实施人才市场网络,完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供求信息。规范人才市场行为,建立个人自主择业和单位自主用人的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人事代理制度,创造条件开展人才测评业务,努力为择业选人提供更快捷、更便利、更经济的服务。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鼓励毕业生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引导他们到基层,到农村生产一线工作。建立起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三个信息库。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县人才开发基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人才市场建设及人才开发、引进、培养和奖励以及科研单位的资金投入,尽快解决“有市无场”的问题,实行重奖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推广等方面业绩显著、贡献突出、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对高级专家也定期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或补贴。对优秀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工资分配形式。积极推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鼓励各类技术人才以技术入股、管理要素参股等方式进行分配,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化用人、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深化职称改革,实行评聘分开,对获得科技成果奖和先进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人员,允许破格、优先晋升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灵活用人方式,允许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并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公务员队伍要通过采取公开选拔形式,选拔任用、储备优秀干部,进一步拓宽“能上能下”的渠道,解决好出口问题。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鼓励种类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各种人才的后顾之忧。
篇4:建设“服务型”工会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要实现工会工作的新发展,就必须“找准切入点、着力落脚点、把握需求点”,才能有效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
一、应找准切入点,积极打造三个服务平台
应通过找准切入点,积极为广大基层提供有效服务载体。一是构建网站服务平台。要以工会网站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布工会信息、文件、最新政策法规等资讯,开通网上入会、网上求职等服务功能,并将不同部门的网站链接到工会网站,切实为基层企业特别是广大职工提供公益性的“数字文化”服务。二是建立手机信息互动平台。要拓展工作思路,开通手机信息互动平台,面向全县工会干部免费发送各类信息;并建立突发性群体劳资纠纷等突发事件的手机预警机制,及时消除企业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三是打造维权服务中心平台。根据实际,应建设体现时代特色的县级职工服务中心,积极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同时,要拓展现有镇乡职工维权站在维权、法律、帮扶、活动等服务功能,并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努力提升工会维权新形象。
二、应着力落脚点,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应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为落脚点,进一步发挥工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服务发展。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工人先锋号”、“创三优一满意”、重大节庆竞赛、县级职工技能比武等活动。在服务企业工作中,全面深化“谋企业发展、立两创新功”和谐企业创建主题活动,着重落实“企业文化节”活动,深入推进“律师进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外树企业品牌,内聚企业人心。二是服务基层。结合“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应深入开展“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主题大讨论、“我与企业共谋发展”合理化建议、节能减排金点子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职工与企业共度难关。三是服务职工。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在抓好县级职工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群众性技术培训、深化“创争”活动、推进困难帮扶、开展职工安康保障等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会员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fanwen.chazidian.com优惠服务制度,才能使广大工会会员得到切实服务。
三、应把握需求点,积极推动工会服务体系建设
要有效把握需求点,在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上做好文章。一是突出企业文化建设。要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推进“六个一”、“共享”、“送文化”、“种文化”四大工程,并在广大企业职工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忠诚与诚信”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共建共享、共促和谐、共享成果”的企业文化氛围。二是强化“3520”帮扶工作。要以细化具体措施、筹措专项资金为保证,全面实施以“达到三项工作目标、完善五个主要内容、落实二十条帮扶途径”(简称“3520”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困难职工帮扶机制,进一步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的经常化与制度化。三是突出重点工程竞赛。要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安康杯”竞赛为推手,在重点工程建设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立功竞赛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认为,要在“服务型”工会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职工群众中树立新形象,还应进一步关注四个层面的建设:
一是要注重服务意识培养。要加大培训力度,以“送出去”、“请进来”为抓手,通过工作例会、专家授课、工作现场会、学习考察等办法,积极提升工会干部的服务意识,使工会干部真正做到“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凡事想着职工群众,工作依靠职工群众,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二是要注重服务能力建设。要积极倡导“深入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密切联系职工勤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做深、做细、做实”的工作作风,加大对工会干部的'针对性教育,使工会干部服务基层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要健全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和干部激励机制,培养工会干部“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能力。
三是要注重设计服务载体。要以有形的载体和品牌组织职工,有效设计丰富的服务载体。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得到职工参与、党政支持、社会认可,就会有工会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四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会工作,才能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切实解决好建设“服务型”工会这一历史性课题。
篇5: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思考论文
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思考论文
相关信息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的实证统计分析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组织实施方案思考中专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赏析(共4篇)自考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分析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规范分析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融入CDIO理念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法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万能模板
质量控制点以及控制对策。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阶 段,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 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 全面检查。[1]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 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 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 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
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 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 论文的质量存在下滑的因素,因此对毕业设计的预 期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于计算机本科毕业 生的论文质量控制显得极其必要。
一、现阶段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 在的质ft问题
1.课堂教学与毕业设计脱节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基本都涉及到编程,并 且会要求学生使用比较流行的开发工具。在一般学 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有C/C + +、Java等非常经典和基础的编程语言,但由于教学 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只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基本 不能达到挖掘深层次的开发能力的目标。另一方面 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比较多,但相对应的实 践机会就比较少。这样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 计时要一边学编程语言,一边完成毕业设计。还有的学生对于要完成的课题理解不透彻,不能做到学 以致用,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2]
2. 选题的矛盾性
通常,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都是由指导教 师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感兴趣的知识点提供或者 是学生自选。对于教师提供的课题,由于理论性强, 贴近前沿科学,对于本科生来讲比较陌生,课堂上也 基本没有过接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根本不能理解, 无法完成毕业设计。有的课题所用的开发工具复 杂,学生学习开发工具的时间占了毕业设计的大分 时间,最后对于论文的完成只能草草了事。但是对 于学生自选题目,由于在校生缺乏实践经验,思路也 不够开阔,所以提出的问题大都是千篇 一律,缺乏新 意,也不能体现毕业设计的务实性,这样就导致论文 没有创新点。
3. 时间安排前松后紧
在毕业设计期间,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善于合理 安排时间。比如6个月的毕业设计,有的学生选题 就用了 2个月,因此,这些学生容易形成前松后紧的 问题。发生这种问题关键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做研究 课题的状态认识不足和控制不当,尤其是督促不够。 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就业压力大,投入相当的精力 找工作,造成了后紧的问题。
4. 知识综合能力差
毕业论文反映的是本科生的整个大学阶段的知 识水平的综合能力评价。但是,通过论文可以发现, 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存在欠缺。比如有些毕业生动手能力非常强,但是归纳总结的能力就比较弱,写出 的论文条理不清,不能紧扣主题;有的学生只关注系 统的实现,但是对于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等基础知识 的过程实现,则只是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计等等。
5.理解肤浅
学生的论文因研究肤浅而导致论文质量不能提 升到新的高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论文题 目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查阅资料不够广泛,Xt课题 研究的目的不够清楚;二是教师指导过程缺乏深入 和细致。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置控制 点设计及控制对策
毕业论文工作也是生产产品的过程,在整个毕 业论文工作过程中,有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 素,必须寻找出这几个关键过程控制点,并强调不同 的过程控制点,其实施质量控制的主体必须制定和 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实行规范化、文件化的管 理制度,即为具体毕业论文步骤设置相应的实施规 范,这样从头到尾,至上而下,全方位的实施方案能 有效控制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教学质 量。[3]针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控 制点设计以及控制对策如下:
1.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体系结构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及时 与毕业生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感兴趣的领域 要深人地询问。
2. 选题
选题不能强给学生也不能任学生自由选题。 对于教师选题与学生自选题目的矛盾性,教师要合 理安排与解决,比如适当降低教师选题难度或者积 极对于学生给予帮助,使其尽可能的理解和掌握课 题开发目的何意义;如果对于学生自选题目,教师要 进行引导,在不改变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增加课题创 新点,适当提高课题实用性。教师可以实行因才选 题、因趣选题、因需选题,做到选题灵活应用。
3. 资料查阅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针对课题的 特点、研究范围等方面给学生指出比较准确的资料 查阅途径和方法是写出高
质量论文
相关信息
我国商法应对入世的策略——从商法的再度国际日本商法有关公司治理机制最新修改案之特点分《美国统一商法典》对中国商法发展的启示从全球经济危机反思现代商法的制度价值挑战与回应——WTO与中国民商法论述海商法的四方面调整对象非洲国际商法统一化与协调化WTO协定基本原则的商法分析国际商法地位及体系的演变国际商法地位及体系的转变
的基础。因为, 准确、快速的获得大量有用的资料可以节省学生查 阅资料的时间,以至于尽早进入论文准备状态。指 导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当告诉学生收集资料的方 法、途径、范围、资料筛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 的理论方法等事项,减少学生的盲目性。
4.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重要作用在于指导教师能够考察学 生在课题研究领域所做的准备工作的程度。如资料 收集情况,对课题的整体理解,论文研究的思路是否 清晰和细致,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否得当,资料是否能 够满足研究方法的需要和对课题的支撑程度,以及 学生对课题难点是否认识清楚和准确把握。所以, 开题报告是学生确保顺利完成论文的先决条件。指 导教师在这一环节一定要严格把关,督促学生完成 好开题报告能够控制多种不良问题的发生。要及时 发现课题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选题是否存在 不当,是否需要更换题目;通过审查开题报告内容发 现研究路径和方法是否存在偏差,或者论文结构是 否存在不合理等重大问题。
5. 任务书
任务书是结合学生的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提供 给学生的毕业设计期间要完成课题任务的书面形 式。在任务书当中,不仅要明确学生的课题目的和 意义,还要规定学生要完成哪些具体工作以及在整 个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每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以及每 个阶段不同的任务。任务书是学生确保顺利完成论 文的关键控制点。结合任务书,指导教师一定要定 时定期的检查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进度的跟进
6?中期检耷
对学生论文写作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是为了准确 掌握论文的进度、质量、方向,要在检查中进一步发 现学生在研究问题中是否出现偏差,或者是否遇到 困难。因此,认真布置论文中期检查是控制质量的 最佳时间和环节。在本阶段,指导教师要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对于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论文研究 难度较大,可能会提出换题的要求,这时指导教师要 帮助学生深人分析,做出最后正确的决断。
7.答辩
答辩可以让学生在熟悉和理解论文的过程中, 进一步的去思考和发现细节,有助于完善论文。所 以,答辩对于提髙论文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环 节。答辩前后,指导教师都要对论文花费较大心思 进行批改。指导教师要严格控制论文结构是否合 理,基本思路和内容阐述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还要对学生做出答辩说明 和提出具体要求。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特 点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设计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论 文质量控制点以及控制对策。.总之,指导教师是论文质量的关键控制环节,只要教师认真负责,严格执 行规章制度,同时能够督促学生规范执行毕业设计 步骤,就能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篇6: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基层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村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及结构分布全市农村基层人才共有52936人,其中党政人才984人,占1.8,乡镇事业管理及技术人才716人,占18.4,企业管理及技术人才8924人,占16.9,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312人,占62.9。分析各类人才现状,有以下特点:1、党政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30岁以下占23.6,31-40岁占44.7,大专以上学历占39.7,表明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一)。2、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在9288人中,中专学历占42.7,大专学历占29.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6.87,中专以上学历占78.77,表明事业干部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见表一)。农村基层人才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表一)总数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党政人才98459330784乡镇事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92881979396527086297农村实用人3331217807106774828企业人才89242370402818476727合计5293617807150261341448621385143、农村实用人才总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据统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基层人才总数的62.9,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化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及其他实用型人才,并有了深入发展,表现为门类齐全、适应市场能力强、自我发展潜力大(见表二)。农村实用人才构成分布表(表二)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其他实用型数量13656779498152047比例41.0023.4029.466.144、企业人才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居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人才共有8924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7792人,占87.3,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吸引力强,增长迅速,活力强。同时企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379人,占总数的71.5,人员构成较为合理。
(二)农村基层人才的主要做法1、强化领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市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才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
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每年四月份开展“人才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的良好氛围。2、注重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实用知识为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普通话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勤政意识;在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和学历达标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特点,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田间秀才”、“创业能人”、“产业工人”等,提升了农民群众致富、帮富的能力。3、健全机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着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一是完善用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中实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在事业单位中推行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来章丘创业。二是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教育、卫生系统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医院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三是完善人才选用制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覆盖面,坚持把掌握科学技术、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帮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1、全市农村人才总数为52936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29,达不到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称。同时党政人才数较编制数还存有空缺,特别是公务员,虽经几次考录,乡镇仍有很大的缺口,年轻公务员数量偏少。2、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行业来看,乡镇事业单位中92.0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仅占7.91;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乡镇事业单位和党政
人才中,而在生产一线的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多数学历较低。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93.8的人才分布于教育、卫生,6.2的人才分布于农、林、水等部门(见表三);从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型、能工巧匠型人才占70.46,而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农村经纪人仅为6.14,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市乡镇事业人员情况统计表(表三)小计比例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高中教育632368.084468206722821502卫生223024.0131184771275357农、林、牧、渔、水利等2182.35132914333文化、体育、计生等1421.534337827其他公益、
社会组织3754.032610218760合计92881007629270839651979比例1000.076.7729.1642.6921.313、人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3,中专及以下人数达71.7,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人数仅为总数的13.3,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达86.7。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数的14.5,高达85.5的人员属于高中或初中学历。近三年来受过培训的人才仅占总数的24,高达76的人才属自学或师承。历低、职称低、素质低是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的环境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规范和计划,往往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靠系统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才不多。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是以家族模式运作,各自为战,谈不上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政府对实用人才的管理仅限于宏观层面,提要求多,指导多,而服务相对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服务模式。三是农村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主体不到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存在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是缺乏人才集聚、发展的载体。许多农村基层人才往往属家庭式运作,相互间信息沟通交流少,缺乏统一整合、集聚、发展的平台,人才成长缓慢。部分乡镇虽有行业协会等组织,但往往只重经济效益,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对人才成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村条件差,难以留住人才。农村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分配到乡镇的教育、卫生、农技等大中专毕业生,不了几年,面对城镇地区工资收入高、和生活条件优越等各种诱惑力,往往想方设法回到县城,使得农村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同时农村人才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成为导致农村人才流失的
一个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人才说起来很重视,实际中以济利益为重,许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部分单位往往只盯在高精尖人才或引进人才上,忽视了本部门、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部分单位对人
才投入不足,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农村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农村人才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管理,信息沟通少,技术水平提高慢,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有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使用脱钩,培训的实效性低,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管理僵化,中“论资排辈”,死气沉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三是农村基层人才自身因素。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官本位”思想严重,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则想方设法“走政道”、“弃技从政”、从而造成人才的短缺、错位和浪费、流失;有些农村基层人才自我评价过高,相互比较中只看待遇不看贡献,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存在保守思想,安于现状,小成即满,不求进取。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市、乡、村三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的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布局分散、层次不均等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市(县)一级要形成市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财政、劳动、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乡村两级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指导和协调。同时要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
帮助农村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人才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着力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将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大引智力度,通过引进外国智力或外地市专家,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强化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强化技术扶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实践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
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适当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乡镇、村级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提供舞台。
(四)创新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在党政干部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在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人员聘用制,逐步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农村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他们的创业激情。
(五)优化农村人才配置机制,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教育和卫生及农机、畜牧兽医、水利、林业等部门选派一批年纪轻、层次高的人才到偏远山区或基层对口部门,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重点倾斜,使他们安心。对山区乡镇的党政领导人才要多关心、多关注,加大交流和提拔重用力度,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劲头、思想上有想头。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3g7
人才中,而在生产一线的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多数学历较低。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93.8的人才分布于教育、卫生,6.2的人才分布于农、林、水等部门(见表三);从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型、能工巧匠型人才占70.46,而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农村经纪人仅为6.14,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市乡镇事业人员情况统计表(表三)小计比例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高中教育632368.084468206722821502卫生223024.0131184771275357农、林、牧、渔、水利等2182.35132914333文化、体育、计生等1421.534337827其他公益、
社会组织3754.032610218760合计92881007629270839651979比例1000.076.7729.1642.6921.313、人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8.3,中专及以下人数达71.7,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人数仅为总数的13.3,初级及以下职称人数达86.7。农村实用人才中,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仅为总数的14.5,高达85.5的人员属于高中或初中学历。近三年来受过培训的人才仅占总数的24,高达76的人才属自学或师承。历低、职称低、素质低是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的环境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规范和计划,往往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真正靠系统培养成长起来的人才不多。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是以家族模式运作,各自为战,谈不上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政府对实用人才的管理仅限于宏观层面,提要求多,指导多,而服务相对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服务模式。三是农村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主体不到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存在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一是缺乏人才集聚、发展的载体。许多农村基层人才往往属家庭式运作,相互间信息沟通交流少,缺乏统一整合、集聚、发展的平台,人才成长缓慢。部分乡镇虽有行业协会等组织,但往往只重经济效益,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对人才成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村条件差,难以留住人才。农村环境较为艰苦,许多分配到乡镇的教育、卫生、农技等大中专毕业生,不了几年,面对城镇地区工资收入高、和生活条件优越等各种诱惑力,往往想方设法回到县城,使得农村基层人才大量流失。同时农村人才发展的空间和舞台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也成为导致农村人才流失的
一个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部门和单位对人才说起来很重视,实际中以济利益为重,许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部分单位往往只盯在高精尖人才或引进人才上,忽视了本部门、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部分单位对人
才投入不足,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农村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农村人才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管理,信息沟通少,技术水平提高慢,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激励机制;有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使用脱钩,培训的实效性低,针对性不强;部分单位管理僵化,中“论资排辈”,死气沉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三是农村基层人才自身因素。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官本位”思想严重,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则想方设法“走政道”、“弃技从政”、从而造成人才的短缺、错位和浪费、流失;有些农村基层人才自我评价过高,相互比较中只看待遇不看贡献,消极怠工,不思进取;有些农村基层人才存在保守思想,安于现状,小成即满,不求进取。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市、乡、村三级党组织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必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党管人才”的观念,切实担负起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真正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党组的规划中来。要针对农村人才布局分散、层次不均等特点,切实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市(县)一级要形成市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财政、劳动、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乡村两级党组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指导和协调。同时要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切实
帮助农村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人才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人才教育机制,提高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着力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将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突出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一是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要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二是开阔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人才走出家门,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大引智力度,通过引进外国智力或外地市专家,加强区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提高的效果。三是基地示范,依靠典型引导提高素质。在管理好现有人才示范基地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从而增强农村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强化农村人才扶持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对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农村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强化技术扶持。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实践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级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全县专家和科技人才与农村人才开展“一帮一”活动,这样不仅能及时帮助农村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人才
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每年由财政预算安排适当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管理。乡镇、村级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提供舞台。
(四)创新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在党政干部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在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人员聘用制,逐步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农村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在政治上,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发挥作用积极的农村优秀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之中,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在经济上,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
他们的创业激情。
(五)优化农村人才配置机制,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农村教育、卫生等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教育和卫生及农机、畜牧兽医、水利、林业等部门选派一批年纪轻、层次高的人才到偏远山区或基层对口部门,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重点倾斜,使他们安心。对山区乡镇的党政领导人才要多关心、多关注,加大交流和提拔重用力度,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劲头、思想上有想头。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3g7
篇7: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农村基层人才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农村基层人才现状
(一)人才总量及结构分布全市农村基层人才共有52936人,其中党政人才984人,占1.8,乡镇事业管理及技术人才716人,占18.4,企业管理及技术人才8924人,占16.9,农村各类实用人才33312人,占62.9。分析各类人才现状,有以下特点:1、党政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30岁以下占23.6,31-40岁占44.7,大专以上学历占39.7,表明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见表一)。2、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在9288人中,中专学历占42.7,大专学历占29.2,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占6.87,中专以上学历占78.77,表明事业干部队伍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见表一)。农村基层人才学历构成情况统计表(表一)总数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党政人才98459330784乡镇事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92881979396527086297农村实用人3331217807106774828企业人才89242370402818476727合计5293617807150261341448621385143、农村实用人才总数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据统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基层人才总数的62.9,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化为生产型、经营型、能工巧匠型及其他实用型人才,并有了深入发展,表现为门类齐全、适应市场能力强、自我发展潜力大(见表二)。农村实用人才构成分布表(表二)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其他实用型数量13656779498152047比例41.0023.4029.466.144、企业人才中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居多。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人才共有8924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7792人,占87.3,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吸引力强,增长迅速,活力强。同时企业人才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379人,占总数的71.5,人员构成较为合理。
(二)农村基层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1、强化领导。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市委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两
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并实施了《2004―2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每年四月份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的良好氛围。2、注重培训。坚持以提升能力为重点,以实用知识为内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公务员法、行政管理、法律、计算机、普通话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政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洁勤政意识;在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和学历达标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中,结合不同主导产业特点,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田间秀才”、“创业能人”、“产业工人”等,提升了农民群众致富、帮富的能力。3、健全机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着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一是完善用人制度,在党政机关中实行凡进必考制度,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切实保证公务员素质;在事业单位中推行考录制和人员聘用制,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大力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来章丘创业。二是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教育、卫生系统中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在医院试行绩效工资制,在企业试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等。三是完善人才选用制度。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覆盖面,坚持把掌握科学技术、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帮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基层人才总量不足。1、全市农村人才总数为52936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29,达不到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称。同时党政人才数较编制数还存有空缺,特别是公务员,虽经几次考录,乡镇仍有很大的缺口,年轻公务员数量偏少。2、人才分布不均匀。从行业来看,乡镇事业单位中92.0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仅占7.91;从学历来看,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乡镇事业单位和党政
篇8: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目前,全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管理态势严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了要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并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前所未有的将安全生产纳入政府部门的政绩工程,要求全国各级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此良好的形势和契机漾濞县积极行动,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案;根据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县的实际,对本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进行思考;
一、**县慨况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县位于大理州中部、点苍山之西,东西最大水平距离53公里,南北最大水平距离79公里,国土面积1957平方公里,全县辖区总人口10.0663万人,所辖9个乡镇,管辖公路里程共计1233.4公里,其中国道昆大线41公里,省道平甸线和漾梅线共83公里,其他县乡公路和城市道路共计1109.4公里,主要以昆大线、平甸线和漾梅线及其他县乡道路为主要运输通道,道路网状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辖区山地多、平地少,道路曲折蜿蜒。全县辖区共有机动车5705辆,驾驶员共5317人,全县共设一个客运站共计57辆客运中型普通客车,6辆微型车,一个公共汽车运输公司,拥有8辆远郊公交车;城区设立三组红绿灯和两个值勤岗亭,但无城区专门的停车场,整个城市网络骨架呈自由式结构。全县境内拥有16个私人小水电站,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大泡核桃为全县支柱产业,境内树木葱茏,物产丰富,素有“绿色宝地”之称……
二、**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探索
在多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管理上的难点,长期以来未能解决,导致成为了交通管理工作中久攻不克的“顽症”,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思考一:基层交警警力不足
成因:一是由于当前**县交警大队下设城区上街中队和平坡中队,辖区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和共有民警11人,1人长期生病,无法正常工作,事业干部1人,实用警力10人,人均管理道路交通123.4公里,协管员12人;面临的交通安全压力非常巨大。
二是编制出现负增长,我大队有民警12人,只有11人,这几年的时间里有2位民警去世,5位民警调到其他大队上班,大队人员不断的调换,但实际人数却越来越少,整个支队的情况都向这样,每年进来的人比退休的和因病去世的少,警力编制出现了负增长。
思考二:经费出现“短腿”现象;
成因:一是经费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经费非常困难。从云南省交警总队收归省财政厅后,根据预算核发每年的经费,实行三级核算,从总队到大队一级,我队每月平均每月核发经费5万元左右,除去发放工资、水电费、燃料费等和其他必须支出的项目后,剩余经费只有千把块钱,根本无法进行大的活动;
二是随着有些法定收费项目的取消、收费标准的降低,规费收入大幅度下降,甚至许多业务还需要大队自己贴钱去办(比如:驾驶员的申请表和体检表),而罚没收入只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罚多了、罚狠了社会反响大)。所以,只能力保个人经费、公用经费的开支,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网络、装备等基本建设无钱购建,路面监控等更是无力顾及。
三是目前开展了许多的专项整治工作,每一项都必须要深入基层乡镇进行排查或者进行增设标志、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等这些工作都必须要拿出经费进行投资开展,不可能让民警自己出钱去下乡,但是经费又有限,无法承担。许多民警垫付的业务经费都不能及时补回。
思考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源头管理的难点
成因: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地区地处偏僻,经济文化落后,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无交通安全意识;而近几年来通过社会主义的建设,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机动车也纷纷进入到了农民手中,“烤烟摩托”、“核桃摩托”确实为村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随着机动车的增长带给村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多村民没有办理落户和申请驾驶证的法律意识,尤其年青人买了车后,办牌办证观念淡薄,认为又要花一笔不小的钱,不合算,造成无牌无证车辆多,无驾驶证的驾驶人多,尤其是两轮摩托车;还有大部分的村民无安全意识观念,乘坐农用车、拖拉机或者是带“病”车,这些问题给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思考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失管、漏管的成因
成因:一是警力不足,经费不足导致了交通管理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许多工作想到做不到,工作安排了没有警力去实施,更没有经费来完成,这是主要原因。
二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单靠交警一家根本无法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难题。根据省公安厅《关于基层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漾濞县交警大队积极和县公安局汇报,取得了大力支持,同时于开展委托农村基层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工作机制,但由于对农村基层派出所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罚没款不能返还,而且当前的农村基层派出所也同样面临着警力不足、经费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返还还加重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所以委托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名存实亡,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农村交通失管、漏管的问题。
三是县委政府各职能部门没有履行相关的职责,各乡镇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道路交通事故产生一种侥幸心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思考五: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公路隐患排查工作难点
成因: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和排查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年,然而年年整治都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进行,农村道路交通网络还未完善,许多村镇还没有通公路,为此每一年政府都投入资金来开路,全国的新开通道路在逐年增加,但是这些逐年增加的公路里程却没有配套的交通设施,而且政府部门追求的只是达到开通公路的目标,却没有维修和增设交通设施的观念。二是由于地放财政收入较底,对新开通的公路没有专项经费进行维护和治理,无力增设相关的标志标牌。三是自然灾害的毁损,使许多临山道路因水毁而被破坏,导致通行能力降低而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思考六: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难点
成因: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五进”高潮,面上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已经展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全县各族人民都明白交通安全是什么一回事,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多数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看着其他人因交通事故受伤也无忧患意识,把它当成是平时生活闲聊中的调味剂,无交通安全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是单靠交警部门的宣传,显然势单力簿,影响力较小,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宣传部门不直接参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只不过是处于“偶然自愿”或“友情赞助”,专门的媒体广泛宣传还得靠交警部门出资出力,上下协调,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良好局面。因此,即使是交警部门摇旗呐喊,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又热烈,但毕竟只是一个部门的内部事,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仍然孤掌难鸣,难见实效。
三是宣传内容单一、枯燥对被宣传人群无吸引力。
三、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难点的几点对策
结合漾濞县辖区多年以来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些初浅管理经验,对以上所提的工作难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对策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警力投入,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1、加大基层交警中队的建设
积极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提出申请,要求解决当前警力不足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辖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化的建议建设基层交警中队,解决地处边远乡镇的地理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紧紧结合当前的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对辖区基层中队的建设,明确对新建交警中队的管理、规划。但是从短时间内无法一时解决基层交警中队面临的警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客观上要求当地的政府解决一部分编制。
2、狠抓基础,苦练基本功,科技强警、政治建警向素质要警力
根据公安部对全国公安机关的要求,提出了从20开始的为期三年的基层基础工作年的建设目标,紧紧抓住机遇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我们基层交警大队应该明确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在于狠抓基础,苦练基本功,走科技强警、政治建警的正规化建设方针,从民警的素质抓起,切实提高基层民警的素质,强化队伍建设和管理,明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加强基层民警的基本功和素质教育,达到一警多能的建设要求,从主观上解决当前无法弥补的警力不足的问题。
3、科学合理部署警力,不浪费仅有的警力资源
整合有限的警力资源,科学合理部署警力,改善勤务机制,有效发挥主观能动空间;从20以来**交警大队根据辖区道路交通实际,以动态管理为手段,对城区主要交通干道上的两个红绿灯岗亭进行错时管理,打一个时间差,要求民警和协管员上午和下午提前30分钟在广大干部职工上班的人流高峰期进行重点管理,维护交通秩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通行效率,规范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另一方面安排警力分组对辖区的`重点路段进行夜间巡逻,基本杜绝在夜间飚车、酒后驾车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对策二:积极争取项目经费,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请求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
当前全国上下都开展了许多专项整治活动,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非常重视,争取将专项整治活动列入预算经费,使整治工作有经费保障,可以落到实处。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打好经费开支的算盘,合理安排有限的经费,该节省要节省,保证将所有的工作经费用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上,认真收集交通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带来的危害,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引起高度重视,争取得到支持,加大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减轻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将不属于交警部门管辖的工作交还给相关职能部门。
对策三:分析当前交通安全严峻形势,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根据当前全国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漾濞县交警大队积极结合本县辖区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情况向县委、县政府作了重要的汇报,并将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通过调查整理成册报县委、政府,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并明确提出了全县各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各家职责,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将关联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管理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道路交通运输及道路交通安全在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把交通安全管理纳入政府管理考核工作之中。建立健全各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落实人力,落实措施,实行一级向一级负责。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县、乡、村领导要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切实将事故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对策四: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契机,实行农村道路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战略的大转移。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车、路和社会环境是交通管理的四大要素,其中人是关键要素。从多年来发生的农民交通违法和酿成的交通事故来看,大多数系许多人的交通安全常识欠缺和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无知造成的。特别是像漾濞这样的山区县,村民交通安全意识单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的人货混装,有的抱有侥幸心理开“病车”、报废车或者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严重突出等等。自年以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但从目前工作实际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还存在力度不大、普及率不高等诸多问题,开展农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深入浅出形式多样,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开办专栏定期开展法规、案例讲座等;漾濞县通过向县委政府汇报后,形成了由县司法局、教育局、宣传部、广电局等多部门联动齐宣传的良好局面,深入乡镇村寨开展宣传教育,真正让全县各族人民树立遵规守法、远离事故的交通安全意识。
对策五: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级协管员“四支队伍”的建设,构建农村交通安全网络化建设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农村交通安全网络化建设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管理,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重要工程。漾濞县在安全生产工作会上明确了建立县、乡、村三级“四支协管员队伍”的工作体系,设立在县安监局、各乡镇领导下的安监办,主要对乡镇一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完成;明确县级以上的副处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乡级的主要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乡安监办联系行政村并设为义务协管员,不发放任何补助,但必须依照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对辖区乡镇的机动车、驾驶员台帐的建立,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及掌握辖区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分布、查处以及及时上报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指定全县65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为兼职协管员,主要完成对所在行政村的机动车、驾驶员台帐的建立,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及掌握辖区机动车安全技术状况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分布、查处以及及时上报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同时发放每月50元补助,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年底由县安监局根据年终对行政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考核情况进行兑现,从行政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将整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了政府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年终考核中。
对策六:加强路面管控,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通行能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是无证驾驶、驾驶未检车辆上路行驶、客货混装、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为了遏制此类交通违法行为的继续蔓延,必须加大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自云南省开展低速货运汽车、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的专项行动以来,漾濞县交警大队将由大队领导带队指挥分成四个组针对辖区乡镇街天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情况深入各乡镇进行专项整治,同时严厉处罚存在的交通违法行为,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处以重罚,仅2个月的时间全县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度下降;另外一方面是全面对全县的客运车辆进行排查整治,实施对客运车辆一车一档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客运车辆的专门档案,对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驾驶员的业余时间进行了摸底排查,完善了对客运车辆的通报制度,清理了客运市场,建立平安、畅通的客运交通秩序。
对策七: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农村的道路建设和与之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出行,给交通安全事故埋下了许多隐患。为此漾濞县交警大队于年结合二十周年县庆暨中国第二届核桃文化节和创建“平安县市”的有利时机,分组对全县辖区的重点公路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将排查结果以报告和相册的形式报告县委、县政府引起了高度重视,要求县养护段和县交通局开展专项治理,并在2005年年底完成了整治工作达到了创建“平安县市”的标准。204月结合当前全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漾濞县交警大队适时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并被县委政府采纳后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上明确了在2005年交通安全隐患整治的基础上由县养护段负责国道和省道,由县交通局和各乡镇负责县乡村道路的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同时给予县交通局专项整治经费。
篇9:我国保险业应对的思考与对策
我国保险业应对的思考与对策
加入:中国承诺了什么
按照规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保险业门户将对外全面开放。中国保险业全面开放的承诺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扩大开放地区,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更广大的地区设立营业机构和开展业务;第二,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自由选择商业保险公司的形式,包括保险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资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第三,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自由选择再保险公司,允许外资保险公司按照市场供求规律自主确定保险费率;第四,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参与中国保险法规的制定,等等。
入世:我国保险业的差距有多大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投保率只有%,而西方发达国家是―%;至于占我国总人口%的农民家庭投保率就更是低得可怜了。另据有关部门对年我国商业保险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保险的'渗透率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关资料显示,河北省年商业保险的渗透率%,年商业保险的渗透率则下降到了%,年商业保险的渗透率微升至%。中国保险业何以离老百姓如此之远对此,孙祁祥教授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有独资保险企业的管理体制落后,从而导致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资本实力明显不足。目前,已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中任何一家的资本金都在亿美元以上,如安联保险市值达亿美元,安盛保险市值达亿美元。它们每一家的资本总额都远远超过我国整个保险业所拥有的资本总量。
.市场体系不健全。首先,表现在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市场主体不足。目前我国共有保险公司家,而经济发达国家中,美国有多家保险机构,德国有家,日本有多家。在我国这家保险公司中,中保集团、太保、平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其它保险机构仅占.%。保险机构数量少,使我国保险市场缺乏适度竞争,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造成成本高、效率低等后果;其次,维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比如我国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保险实施细则,再保险、保险评估人等领域的有关立法还是空白。我国保险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公司内部有效的内控机制尚未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外,我国的保险中介市场、与保险投资有关的资本市场等也还很不规范。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本网版权所有,fwsir.com!
.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我国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产品种类十分有限,险种单一,各公司间产品重复较多,产品的同构现象十分严重。有资料表明,我国各保险公司险种结构相似率达%以上;其次,我国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一直以传统储蓄型、保障型产品为主,产品定价和收益与利率紧密相关。从年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连续八次下调了利率,这对我国寿险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前不久,平安保险公司等几家寿险公司先后推出了“投资连接保险”新品种,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反映一直平平,市场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下一页
篇10: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据本人对我校四、五、六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这让不少的家长操碎了心,不少老师无比的困惑,众多媒体、专家以及各类社会人士对此忧虑万分。为此学生家长、教师谈网色变,严禁学生上网。我认为我们的家长、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上网。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但因网络带来的一定的弊端而抵制网络或杜绝网络又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以下是我对学生上网所采取的几点对策:
一、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们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思想性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其中许多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全国第三届电脑制作活动中来自广东南海的卢信是14岁的初二学生。他的作品《越算越快-人类计数的发展》获得了此次比赛初中组电脑动画一等奖。这件作品就是采用游戏过关的新颖表现形式从而脱颖而出的。正如卢信所说:“电脑游戏给了我许多启迪,每次找到过关的窍门后,我就试着从游戏中去研究它的程序设计,再按照原来的程序编出更完美的游戏程序。”
二、小心谨慎网上交友
现在网上聊天交友已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迷恋网络交友是自然的。但是,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有的甚至陷于不切实际的网恋而不能自拔。所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网络交友本无可厚非,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很多学生上网交往时,习惯说假话、空话,有的对在聊天室或留言板上吵架骂人津津乐道,故意欺骗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你不骗别人,别人就会编你”成为不少学生网民的共同心态。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三、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在青少年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其危害不亚于网络游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开放给学生们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四、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挟持同学”做违背自己主观愿望的事。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高,他们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又如“投票评选”,评选网络优秀作品或文章,传统环境下的评选,可以正确反映出大部分投票者的意愿;若通过网络投票,有些同学不遵守规则,一票多投或多票一投,这样就未必能真实反映出广大同学的意愿。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现在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账户里取一笔金钱;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删除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五、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OICQ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从成都电子科大制作网络虚拟主持人“江灵儿”的创意得到启示,虚拟一位能够被孩子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则由广大的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由于OIC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六、控制非法信息侵扰
要控制非法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侵扰,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社会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里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等软件,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里的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总之,如何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篇11: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XX市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了五管联动(定期回审管理、专人联系管理、接转关系管理、建立组织管理、实行持证管理)工作法,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基本趋势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该市流动党员出现了3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全市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1995年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354人,年递增31.3%。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在流动党员中,农村多于城镇,城镇下岗职工的党员流动在逐年增加。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流动的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3)流动的时间更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五难”。 1、去向难掌握。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有95%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再一个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3、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流动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4、党费难收缴。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据统计,在流动党员中,未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占28%。 5、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深。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更有甚者,有些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或者不愿接纳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造成五难现象长期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2、党性观念不强。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此外,还有少数下岗职工的流动党员,由于对企业的改革不理解,造成了心理震荡,情绪低落,对企业和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由于一些流动党员淡化了党性意识,以致给党组织解决流动党员五难现象,增加了不少困难。 3、教育管理不力。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个别基层党组织没有向外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还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没有进行认真的查验,造成《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落实难。 在流动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相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而言,流动党员的管理则差距太大。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管理乏力,导致流动党员“五难”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四、对策措施 (一)高度重视,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 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带双创”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两个消除:一是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二是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 (二)优选载体,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定期回审管理。在农民党员中开展以“增素质、增收入、增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增责任制度,对农村外出的党员实行定期回审管理。即:党支部与外出党员签订三增责任书,向外出党员发放《党员回审手册》,《手册》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增责任内容的落实情况记录、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记录、交纳党费情况记录和党组织督促审核情况记录等,要求流动党员返乡时,必须将《党员回审手册》交回原党支部进行审核,并由原党支部签署审核意见,同时向党支部汇报在外期间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未返乡的流动党员,每半年将《党员回审手册》寄回党支部进行审核;尔后,由原党支部再将《党员回审手册》寄给外出党员本人。 2、专人联系管理。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一对一挂钩。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联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定期及时向外出党员寄送《共产党员》及有关教育培训等学习资料,供他们自学使用。 3、接转关系管理。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的单位已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去地方、单位的党组织,以利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特别是对一些担心组织关系转出后、与原单位接触更少而失去原单位关心的离退休党员,党组织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离退休后在外地定居党员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定居地方的党组织,确保其虽然工作离退休,但党员组织生活不退。与此同时,对流入的外地党员,也应实质性做好该做的各项接转工作。 4、建立组织管理。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因此,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很有意义。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各原所在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尤其应把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热心帮助他人和有一定文化水平作为选配的主要标准。 5、实行持证管理。对未转移组织关系又没有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管理的流动党员,实行持证管理。这种措施要求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原党组织报告,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必须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再者,对外出时间3个月以内的,外出党员必须开具《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外出后,应凭《党员证明信》,主动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的外来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验证后,应按照地点相近或行业归口、便于管理的原则,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它应该参加的党内活动。 (三)狠抓落实,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是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前提。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有关党组织必须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外出党员春节返乡期间,有关党组织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应突出针对性,贴近他们的思想和生产、工作实际,着重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党纪国法等教育,力求做到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召开外出党员座谈会,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通过教育培训,使流动党员达到五牢记要求,即牢记党员称号、牢记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纪国法、牢记家乡建设。 其次,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保障激励和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各有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流动党员参加选举问题。同时,各有关党组织要多关心流动党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重视对流动党员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对外来党员要与本地、本单位的党员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使用他们。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对流动党员的组织考察和表彰、处置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要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流动党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第三、要重视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督促落实。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难点,必须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狠抓五管联动措施的落实,尽快扭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要带头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坚决防止和克服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基层党组织要逐级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逐个建立档案,随时掌握去向变化,对党员流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发现、总结推广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强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企业工作调研报告
【外资企业组建工会的思考与对策(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市邮政局工会的半年工作总结2023-02-16
县非公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23-06-05
《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自我检查报告2023-08-12
安全标准化建设感言2023-04-06
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考2023-08-07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执行劳动法现状问题和对策2023-05-24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12-29
个人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2023-10-13
金融危机调研报告:金融危机与我国传媒业的发展2023-09-16
小微企业党建调研报告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