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无谋经典散文

时间:2022-09-13 08:06: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范增无谋经典散文(共9篇)由网友“质数”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范增无谋经典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范增无谋经典散文

篇1:范增无谋经典散文

范增无谋经典散文

苏东坡在他的《范增论》里说:“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给范增的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但是我们仔细去看范增的作为,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他所出的谋略与他所得到的评价是很不相称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不也是范增吗?

《史记.项羽本纪》里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说的是他出道以前平时在家里非常喜欢研究奇谋异策,并不是说他真有奇计,后人可能没有认真读书,就以为这个老人家有谋略得很,其实这完全是个误会。他就是胸有韬略,也和战国时的赵括、三国时的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差不多。

在《史记》里,范增出谋划策的情节只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项梁主持的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上。这次是他出的第一个计策,就是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一个已经流落在民间多年的放羊娃为楚王,用来作为一面旗帜,号召群雄来抗秦。这个计策被项梁采纳了。师出有名,陈胜、吴广就曾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揭竿而起。其实这一点应该算不上什么奇策。就是没有这样一面旗帜,也一样会“一夫而作,响者云集”,因为六国之人实在是“苦秦久矣”。反倒是因为有了这个楚王,变生制肘,给项梁死后的项羽带来极大的麻烦。

第二次是在鸿门宴上。他在这场宴会前,是极力主张尽快打击刘邦而千万不要错失良机的。他清醒地看到,原来的沛公贪财好色,入关了的'沛公则“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完全判若两人,自然是“此其志不在小”。又说沛公有天子气,可见范增对刘邦是极为关注并视其为项羽的心腹之患的。他的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而历史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被激怒了的项羽已有了杀刘之心,而且场地都选好了,就在鸿门。可是,范增却没有做好充分的除刘准备。因为他想得过于简单了,他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宴会中将他一举格杀。这一点他是事前与项羽有暗号之约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单等项羽一声令下,就将刘邦一行消灭。没想到“项王默然不应”,这属于变生不测,主帅宴前弃戈。他也有应变的办法,那就是请来项庄,利用舞剑将沛公刺杀,没想到项伯出来护驾。其实如果他要置之死地的话还是有机会的,那就是不等项王示下而自作主张,当机立断将刘邦区区一百人击杀于鸿门宴上。真做成了此事,想项王经过解释,最后一定不会怪罪。可是他没有了下一步行动,说明他已经黔驴技穷,再无应对的办法。结果刘邦有惊无险,虚惊一场,并很快逃脱。

范增在项羽身边多年,是知道项王有妇人之仁这样的弱点的,所以他应该将击杀刘邦的行动考虑得更周详一些。贵为亚父之尊,他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他可以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也可以命令宴前在帐外的伏兵按计划行动。或者,为了以防万一,在刘邦必经的几条路上埋下足以消灭对方一行人的精兵。可偏偏是他,这个意识到不除掉刘邦就会“我属为之所掳”的唯一有急迫感、危机感的人,却没有应急预案,没有制定有可能出现意外的应变举措,这就足以说明他虑事不周,谋事不全,处事不当。他最后的表现就是拔剑撞破玉斗,说一句“竖子不足与谋”的愤气话,此外再无其他的作为。这怎么能说他有谋呢?

第三次是在攻打荥阳时。“汉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项王。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范增所说只能算是一个建议,就是一个稍微了解战情的人都会说的,并不是什么破敌之策。荥阳会战时的刘邦已经今非昔比,可这一建议还是给刘邦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使得刘邦决心除掉范增等人,便派了陈平在楚将中实施反间计,把范增从项羽身边赶走。

这个项王身边唯一的谋士,不被信任以后便愤而出走,气死在回家的路上,草草结束了想老当益壮的一生。

没想到范增七十多岁了脾气还那么暴躁,前面的破玉之举,谩骂之言,这时的大怒,负气,只能说明范增的修为是极差的。这样一个一遇到点事就动不动意气用事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奇谋良策的。冷静与理智始终是作为一个军师或谋士最起码的一种素质。看看陈平和张良,会这么动气吗?还只是被“稍夺其权”,他倒好,不去澄清,不去辩白,不努力去释项王之疑,就负气撂挑子。单凭这样的行事,就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要想他在深谋远虑,比如在战略上、在全局上,有一番建树,不是太难了吗?

从这几次表现看,范增是实在没有什么高明之处的。

刘邦曾经数落过项羽犯有十条罪行,这其中很多条都是项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失误,作为亚父的范增是难逃其责、难辞其咎的。在很多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始终不见他的影子,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比如项羽坑杀秦之二十万降卒,他就没放一个响屁,使项羽失去一方民心。而在外黄,项羽也要坑杀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却被一个十三岁的小孩阻止了一场血腥。而项王的不杀,使得“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同样的事,却不一样的效应,这样的对比不是对“好奇计”的范增一个很大的讽刺吗?范增关键时候的掉链子,既有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的原因,更有范增无计可施或者自己对项羽的做法表示认同的原因。由此说明他学到的奇计在实际应用或操作上的两眼一摸黑。

当项羽定都彭城有人说了一句“沐猴而冠”并因此而掉脑袋的时候,范增人在哪里?当项羽要一把火烧掉秦宫的时候,范增怎么就不吱一声?他是亲自参与了分封诸王的,而后面的许多诸侯王相继叛乱,说明这样的分封是失当的,没见他有什么重要的建设性意见……这些是不是也说明范增无策?

当然,范增到底还是比项羽要多有一些心眼的。他看到了项羽最大的对手是刘邦,也看到了刘邦此人的厉害之处,还预见到不在刘邦羽翼未丰的时候予以剪除的危机,但是他没有主动想方设法,更没有亲手去付诸行动,以致错过许多良机。除了无谋,也许还有年老体衰了的缘故吧?

项羽的败北是注定了的,因为他除了军事上的进攻就不会用别的手段,哪怕做别的手脚。他唯一的一次想通过非军事行动来解决危机的行动,是在逼不得已之后派了武涉去做说客,试图说动韩信。破天荒头一遭,可是为时已晚。我们想想也就理解,项羽只有一个并不怎么出色的谋臣范增,平时还不怎么信用,而且最后还弃之不用,焉能用其他人的计策?士为知己者用,你不用自然就跑到敌人的阵营里去了。这些人因为与自己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知己知彼,反过来对付自己,自然是信用这些人的刘邦能够一战而胜了。

项羽到死也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说是“天亡我也”,刚愎自用而毫无反省意识和反思精神。范增遇上这样的主公,纵有奇计,也难如鱼得水,何况没有呢?

篇2:范增简介

范增

(前277~前204)

秦末项羽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前208),范增投奔项梁,陈明利害,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以从民望。后归属项羽,为其主要谋士,封历阳侯,尊为亚父。汉元年(前206),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因项羽优柔寡断,项伯从中干扰,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并削弱其权力,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是居(今中国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以绝后患,但没有被采纳。刘邦后来赴鸿门宴,范增几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又让项庄舞剑,想寻机刺杀刘邦,又因为项伯也出来舞剑从中作梗,除掉刘邦的计划落空,最后刘邦逃脱。后来,刘邦被困在荥阳(今中国中部河南荥阳东北),项羽胜利在望时,没想到刘邦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遇事不再和他商议,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但走到半路就病死了。没有了范增的辅佐,项羽终于兵败,自刎于乌江。

篇3:范增字画鉴定

范增字画鉴定

范增字画鉴定

金秋十月,已经进入收获的大好季节。目前公司,即将举办三场大型的拍卖会。公司有很多精品的藏品,长期面向市场销售、欢迎各界人士来公司参观。

上海鼎藏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综合艺术品文化公司。本公司以宏扬传统文化为宗旨,坚持以诚为本、信誉第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创造辉煌的业绩。公司主要以文化艺术品为主,致力于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展览、艺术品鉴定、艺术品交流、艺术品销售等艺术品经营项目。公司拥有一支权威鉴定专家团队和以多渠道、全方位营销方式进行运作的`团队,是一支庞大的营销网络和实力强厚的队伍,具备专业的鉴定水平和有专门的策划和经纪人员,对艺术品进行专业的包装,公司从拍品论证到接受拍品委托、鉴定、评估、拍卖、售后的一条龙服务,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拍卖、展览、文化沙龙、销售、教育讲座以及开展地方鉴宝活动为一体的古玩玩交易平台,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服务原则,搭建投资艺术品的服务平台。

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产业项目(金融、房地产、艺术品投资)之一,艺术品投资属于中长线投资,由于艺术精品具有超地域的征服性和流通性,且具有不可取代之唯一性和限量性,随着社会经济上升和推广持续,需求将会远超所供,价格必然上升,其增值的功能最终超过金融及地产投资收益。

强大的宣传措施,电视、报刊、网络、户外广告立体化强势宣传,本场拍卖会必将得到业内更多藏家的关注,值得期待!

本公司,在同时在政界、商界建立、积累了雄厚的社会人脉资源,这必将是一笔丰厚而难得的买家资源;而近年来良好的拍卖信誉及宝贵的高端买家资源,必将为本场拍卖会锦上添花;

此次拍卖凝聚众多资源及优势,秉承“互利、双赢”的原则,必将成为一场藏友关注、行业期待,盛况空前的展拍会!

拍卖会征集范围很广 只要是您认可的古董近现代艺术品 经过专家鉴定 都可上拍

1、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妙,皮色好!

3、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名人绘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精品及当代书画精品!

4、杂项精品:历代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竹牙角雕、奇石等!

愿有缘相见更多的经典藏品,结识更多的有藏识士!

公司竭诚为供拍和竞买双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届时垂询。

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号 中星经贸大厦15楼/

联系人:蒋经理 TEL:13564080806 邮箱:jiangbing0322 @

网址: 博客/u/2239343562

请将图片发至我的邮箱并注明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本人在看到图片后,会第一时间和您联系。如是上海本地藏友可直接带实物来我司鉴定上拍,欢迎各位藏家发图片致本人邮箱或来电咨询! 信息条形码:3455536593105691。

篇4:名人故事 范增之后

名人故事 范增之后

范知之住在都城边,生活富裕,但很孤独,只得靠饮酒得欢,一日,大醉后触犯都城夜行禁令,包知府升堂问罪:“你祖辈上有做大官的.吗?”

知之说:“有啊!我是宰相的后代啊!”

包公说:“你祖上何人做宰相?”

范知之道:“是范增呵!”

包公差些笑出声来,说:“范增与你相差几十代都已不清,哪能扯得上是祖辈,

”令打20大板。旁观者大笑。

篇5:范增论原文及翻译

范增论原文及翻译

范增论(苏轼)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①。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②。”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③。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④!”《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⑤。”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⑥?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⑦!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释 ①间疏:离间,疏远。

②愿赐骸骨:是请求辞官回乡的客套话。骸骨,身体的`代称。归卒伍:返乡为百姓。

③疽(jū):一种毒疮。

④“知几”句:引自《周易·系辞》。知几:预知事物之几微。

⑤相彼雨雪”三句:引自《诗经·小雅·颇弁》。雨雪:下雪。集:落下。霰:雪珠。

⑥稠(chóu)人:众人。

⑦陋:见识浅陋。

◇鉴赏 这是苏轼早年的一篇史论。文章就范增离开项羽一事论起,言其不识先机、不明去就之分,对其作出了独到评价。当时作者阅历不深,难免有大言欺人的书生之见。但立意不落俗套,颇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幻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文章先从实处发议,言范增离开项羽是对的,但为时太晚。当以何时为宜呢?作者先作一问,自答曰否,随之又一问,却不急于回答,而是引经据典,稍作停顿,再下断语,言其当于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去。接着便围绕此点,细细分析,言项羽杀卿子冠军便是弑义帝先兆,而弑义帝便是疑增之本,此时不去,必有后患,而范增不明此点,可谓见识短浅。此后分析,皆从虚处设想,层层驳入,曲折回环,善于翻空作奇。尤其文末对范增又作赞语,出人意表,极尽抑扬之致。

作者评论古人,不作偏颇之语,而能从古人立场设身处地分析,作全面之论,故有较强的说服力。

◇妙评 增之罪案,一一刺骨。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三十

去于弑义帝时是正论,此又翻进一层。用笔步步判入,如短兵相接,所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下若云此陈平之间所以入也,便是庸笔,读此可悟微微之别。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四引沈德潜语

前半多从实处发议,后半多从虚处设想。只就增去不能早处,层层驳入,段段回环。变幻无端,不可测识。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篇6:范增论原文及赏析

范增论原文及赏析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注释:

1.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

2.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3.楚怀王孙心:即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称熊心为义帝。

翻译: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赏析:

本文是苏轼早期的史论。作者当时阅历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应该杀死项羽的书生之见。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随机生发极尽回环变换的姿态。在写作技巧上从一点展开多方证明反复推测设想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篇7:《范增论》阅读答案

文言文《范增论》阅读答案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苏轼文集》)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私:暗中勾结

B.稍夺其权稍:稍微

C.独恨其不蚤耳恨:遗憾

D.义帝必不能堪堪:经得起,忍受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当以何事去则思知足以自戒

B.羽既矫杀卿子冠军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泉涓涓而始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义帝熊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C.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熊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4.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C

4.(1)陈平虽然聪明,又怎能离间没有疑忌的君主呢?

(2)不采纳他的意见,却杀掉他所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3)为范增设想,如果当时有力量杀项羽,就杀掉,不能就离开他,难道不是坚毅的大丈夫吗?(大意对即可)

篇8:《范增论》练习题及答案

《范增论》练习题及答案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间疏楚君臣疏:使……疏远B.独恨其不早耳恨:怨恨,痛恨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原因D.而抉擢以为上将擢:提拔,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终以此失天下;以其无礼于晋;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不合则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4分)

答案:

1.B

2.C

3.D

4.(1)陈平虽然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2)替范增谋划,如果当时有力量杀掉项羽,就杀掉;如果不能,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应是“遗憾”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2.试题分析: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和。A项“以”都是连词,因为;B项“之”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则”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试题分析:主要依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范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这种题看似复杂,实际上是帮助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帮手。因为这四项中有三项是正确的,所以对我们理解不懂的地方还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把这四句话回归到原文中,和原文逐一比照,一般错误往往是某个词语理解错误或是张冠李戴。

4.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虽”虽然;“安能……哉”怎么能……呢?各占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为”介词,替;“则”就;“岂”难道;各占1分,整个译句流畅通顺占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削弱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借什么事情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为这件事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是自己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然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从众人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替范增谋划,如果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如果不能杀他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了,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得失利害,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业名声,浅陋啊!

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如果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篇9:增上缘散文

增上缘散文

增上缘有两类:一类是顺缘,一切的合情合理;一类是逆缘,一切的烦恼恶劣。

寒假,晓斌在外上高中的儿子终于回到了家:

来到房间,看到他还再用手机玩游戏,我问他:“你怎么没写作业?”他说:“写不完。”我给他讲道理,他不仅不听还嚷嚷着让我走开。我很生气,但我想到《教学勇气》中讲的,当出现矛盾,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于是,我强忍着怒火离开了。白天一整天,他不是用手机玩就是用电脑玩。我一直忍着,没有发作。

“寒假游戏”的经历大多家长有遇到,多是说教:家长高高在上,从空洞的老生常谈开始,以不欢而散告终。久而久之,亲子关系被扭曲,孩子虚与委蛇,不肯告知以实情,家长云里雾里,诉诸以更大的高压。于是乎,亲子之间演变为双輸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晓斌的忍耐是对父子关系的重新认知,是把父子的联系能力转化为力量的开始。他的做法是放下父亲的“尊严”向儿子道歉:“我没有规划好你的时间,才出现这样的结果。”而儿子“昨天才知道要完成”的作业,晚饭后开始写,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看,这样的行动自觉是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

新娟在群里回应。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上高中。她说自己的方法是给儿子写信。寒假的三封书信,家长与孩子的共栖性显而易见。我更愿意把晓斌或是新娟,对于儿子与自己关系的认知解释为心灵感应,它不是孔子的“父父子子”,而是天然的生命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不被“分离”的教育所约束,而是亲身处于疏于“管制”中,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现实:

二十几天就这样过去了,他已经习惯这样没有限制的玩。

我的童年充满“玩”的记忆。爸爸手巧,会在塑料屏上绘不同的水彩画,然后烧制在硬纸上。我用缝纫机把纸屏轧起来,贴在墙上、铺在炕上,光光滑滑,五彩缤纷。那是我们好玩的“家”:跳舞、踢毽、剪纸、绣花、打毛衣、做针线,无拘无束。

按照巴伯的观点,“历史性的相互依赖的生物共同体”是一张包罗万象的生物网照片,“玩”的孩子不是心智和物质的实体,而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如果用“恒河沙数”来指代这一延续,好比古人用沙漏计时,需要以“一沙一世界”的整一性视角,思考我们与这个世界存在的关系。

上初一那年,开始住校。每周回来,父亲会给我做一瓶黄豆面酱,足够一周早餐的量。他愧疚地告诉我,他不能给我更好的生活,他兜里只有“一分钱”。望着父亲日渐苍老的面庞,我知道他刚刚起步的生意遇到了麻烦,我为自己不能分担而内疚。初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虽然父亲找过老师,给我改报高中,但我又偷偷改回来。录取通知书领回来的那一天,爸爸躲在后院一车一车往田里送粪,我给他通知书他不看,我想帮忙推他把我推开。后来,他去了天津找大伯,大伯答应我去他的外国语学院当旁听生。

师范开学那一天,爸爸乘公共汽车送我去学校。到学校才知,我不是英语班,而是普班。虽然我的.英语成绩全镇第一,但名额被同班的男生挤占了。爸爸找到校长问缘由,成绩单上他的成绩是我的,我的成绩变成他的“9”分。那年英语最高是50分,我得47分,那是第一次升学考英语。阅卷老师不相信这样的成绩是真的,用铅笔撬开卷头看名字。校长知道是我的成绩,骑着自行车赶回学校报喜,还请我的英语老师吃了一顿。知道成绩被“调包”,爸爸很镇定,校长答应爸爸如果有学生退学就把我转到英语班。爸爸将信将疑,没做任何争辩。父亲有指望我能去外国语学院旁听,但当院长的大伯突然离世,事情泡汤了。

毕业后,爸爸三番五次劝我回老家鸦鸿桥任教,让我边教书边经商,那时他的生意已经风生水起,急需帮手。我违背了父亲的意愿,留在了县城。任教不到三个月,父亲离开了人世。

对于从躯壳中离走的那一个灵魂,对于使我的生命成为可能的那一个生命,带走了一个人的平凡的一生,也带走了我们之间的交流。比较起来,做儿女更为痛苦,自然法则最终对他们不利。而如果父亲是最好的增上缘,无论顺缘、逆缘,如卡夫卡所说,父与子都是合作的伙伴。

现在提起这些,是为了说明,父与子的关系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具有强烈精神性倾向的人,这个难题尤为突出。可庆幸的是,知道这一点,我相信你,你也相信我,我们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无论父与子、师与生,或是其他关系,都将是增上缘。

《留侯论》文言文翻译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紧扣“宾主变化”教学鸿门宴

魏禧《留侯论》与苏轼《留侯论》的对比阅读答案及翻译

项羽作文800字

《楚汉传奇》经典台词

《楚汉骄雄》的观后感

楚汉传奇观后感

项羽作文800字高二

《楚汉》诗歌

范增无谋经典散文
《范增无谋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范增无谋经典散文(共9篇)】相关文章:

课文《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04-22

高中语文必修三《边城》教案2022-11-01

《王的盛宴》读书笔记2023-03-25

《守卫者传奇》观后感650字2022-05-04

鸿门宴读书心得体会900字2022-11-27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2023-08-22

《第三课时简单的计算一》一年级下册数学第教学设计2023-07-02

《鸿门宴》高一上册语文优秀教案2024-01-13

《鸿门宴》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2022-08-30

观《楚汉传奇》有感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