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推荐10篇)由网友“干炒黄桃”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精选(1):
综观项羽一生,能够发现他是—有勇无谋的人,他的一生中几乎设有用过心机,忠是直来直往,快言快语,速战速决,但这样的项羽一碰上善于掩饰自己情绪的刘邦,注定是要倒大霉的。俗话说:“大丈夫喜起不形于色。”项羽直丰的个性不断地支配着他的行为,所以项羽给人的感觉是一眼就能看透,很容易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中。因此,楚汉相争的结局,就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一个将自己弱点完全暴露在敌人眼前的人注定是失败的。
一、出身名门,胸怀大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以其伟大的失败而被称之为英雄的异类,从他去世之后,他的名字就定位了人类生存的某种状态,或许能够说,因为有了他才弥补了人性卑鄙自私的先天缺陷。
后人出了许多书来谈论他,有记实的、有杜撰的、有褒义的、有贬义的,但无论何种版本,都不约而同地在表现一种精神一一大气蓬勃。
他就是项羽,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羽(前232一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身高六尺,力大如牛,能轻易地举起几百斤重的铜鼎。由于项家世世为楚将,被封于项地(今河南沈丘),所以姓项。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秦将王翦所杀。他是由叔叔项梁养大的,他从小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于是,他的叔叔项梁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说,学写字只够记个姓名罢了,学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对抗上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他学习兵法。项羽大喜,但略略明白一点大意后,又不肯学完。项梁因为杀了人,和项羽一齐到@中(即今江苏吴县)躲避仇人。吴中的贤士大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地方有大的徭役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地用兵法部署训练参加的宾客及青壮年,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培养骨干。充满活力的项羽,不肯静下心来学习的个性,使得项梁渐感不安。项梁心想这种个性如何能承担复国的重任,完成灭秦的夙愿呢?
虽然如此,项羽却胸怀大志。在吴城看到始皇帝,是项羽一生的重大转机。
他平常以自己的腕力自豪,常常和附近的年轻人较量:所以,石到
始皇帝的英姿,潜伏于体内的意识,立刻极大地震动了他。脱口出说:“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记)项梁连忙掩住他的嘴,说:“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记》)
这是项羽脱口而出的叫声,也正是所有楚国人的心声。
项羽突然变得严肃的眼神,就像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一般,使得项梁既恐慌又期盼。然而,应对如此豪华的场面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更多的反映出是羡慕之心和钦慕之心。但是,项羽的话,更多反映出他的豪情壮志和对秦王朝的野心,这为他日后推翻秦朝,成为“西楚霸王”做了铺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项羽率直和不屈的性格。同时,这句话也充分的表现出他那势不可挡的决心。果然,项羽在秦末大革命中,顺应形势,很快成为一名杰出的领袖。项羽的成功一半靠的是他的出身,因为他显赫的家世给了他强烈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很快就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各方的推崇和尊重,让项羽这星星之火很快烧成了燎原之势。
二、破釜沉舟,大展雄风
从以上文中,我们了解到了项羽的出身和其的胸怀大志,那么他在之后又是怎样展示自己“力拔山兮”的才能呢?以下让我们来这节故事——破釜沉舟,大展雄风!
这是一个救援赵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9月,当项梁引兵进至定陶西北时,遭到章邯优势兵力的袭击。项梁战死,起义军失利。
定陶战后,章邯认为楚军无足轻重,乘胜渡过黄河进攻赵地。赵王歇和相国张耳、将军陈余,自知不是章邯的敌手,退守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涉间用重兵围困起来,状况危急。赵王歇向楚怀王求救。这时楚怀王已迁都彭城,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领兵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时,将士们已经休整了几个月,听说要去和秦军主力拼杀,个个擦拳摩掌,斗志旺盛。但是宋义却是个极端自私卑劣的人。他一面用甜言蜜语,获得了楚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一面和齐国勾搭,寻求自己的外援。如今他兵权在手,却根本不想到巨鹿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带领的大军到了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听说秦军声势浩大,就命令楚军停了下来,想等秦军和赵军打上一阵,让秦军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进攻过去。宋义按兵不动,在安阳一停就是四十六天,每一天只是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之事。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吾闻秦军围赵王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史记项羽本纪》)意思就是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必须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斜着眼瞥了项羽一下,轻蔑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让我告诉你吧,如今秦兵攻赵,要是胜了,就会疲惫不堪,那时我就出兵乘其疲惫而攻之,如若秦兵败了,我们正好一鼓作气,西人关中。所以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能够坐收渔翁之利。”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走后,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这道命令,显然是针对项羽的,这一点,军中的人谁心里都明白,项羽更是气得要命。
宋义把楚怀玉的命令束之{阁,却加紧了和齐国的勾搭。齐王田荣见他手握重兵,正想拉拢他,就请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做相国。宋义得知这个信儿,高兴万分,亲自把儿子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并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这时正是三九严寒,冷风剌骨。战士们饥寒交迫,怨声连天。可宋义照旧拥炉饮酒,谈笑风生。项羽对救赵的事心急如焚,气愤地对将士们说道:“当此之时,我们本应齐心协力,攻秦救赵,但是宋将军却不引兵渡河,整日饮酒。还说什么让秦赵相拼,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一个新建的小小赵国,怎能抵挡得住虎狼之秦呢?秦赵之战,胜败昭然,有什么渔利可收?宋将军手握重兵,身负重命,却心怀不轨,我看他是不效忠国家的臣子!”战士们也十分气愤。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宋义在将士中本来没有什么威望。大伙见项羽把他杀了,都表示愿意听项羽指挥。项羽把宋义被处死的事,派人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虽然很不满,也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应对这么多的敌人毫无惧色,他首先派遣手下大将英布等率领两万多人渡过漳水去救援巨鹿。英布等人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见到有机会打仗都嗷嗷叫着扑向敌军,顿时将秦军布防在对岸的警戒部队击溃。因此,当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先派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道路,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之后,项羽下令立刻埋锅做饭,准备渡河船只,吃完饭立刻渡河。忽然赵国使者又来告急道:“齐、燕等国援兵虽然已到了巨鹿,因为见秦军人多势众,凶U异常,只是远远扎营观望,不敢出战。赵国的安危存亡,全系在将军身上了!”
原先章邯命大将王离、涉间、苏角围攻巨鹿,自己驻兵巨鹿南边的棘原,专门截拦诸路救赵援兵,同时筑道至巨鹿城下,运送粮秣,布阵严密,无懈可击。项羽探知了秦军的部署,明白要解围救赵并非容易,但他却把手一挥,对赵国的使者说:“你回报赵王,项羽必须不负贵国厚望!”
之后,项羽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让秦军露出破绽,先派英布、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英布、蒲将军不负所望,击败了看守甬道的秦军。从这场小胜利中,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一一甬道虚弱,而章邯军疲惫不堪,决定抓住时机全军进攻秦军,这个时候陈余又派人向项羽请战,项羽同意了。正好让陈余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的注意。
随后,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子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文言叫做“破釜沉舟”,釜就是锅子),对将士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必须要把秦兵打退。”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战略眼光和权谋手段以及大无畏的决断力,首先项羽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得心应手。在这样的状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齐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鼓舞下,楚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其实,这场战争打的也是一场潜力战。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全部发挥出来就会发挥无限大的力量。而潜能的发挥一般都是在十分紧急关头。或许项羽那个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潜能,更不懂得怎样激发潜能,但是他的决定和信念使他记得了这场战役。
渡过漳河,项羽率领大军直插章邯和王离这两军之间的空隙。一面阻拦章邯的援军,一面切断甬道,断绝粮运,这就使得巨鹿城下的王离大军失去了后援和粮草供应。秦将王离见楚军如此勇猛,急忙指挥兵马拦截。项羽的军队拼死作战,锐不可当,杀得秦军死伤无数。王离三进三退,才算逃回了本营。
在东阿之战中,章邯就领教过项羽的勇猛,这次前锋败北,王离失利,他更不敢大意了,立即重新排兵布阵,想诱项军深人,聚而歼之。章邯引楚兵深入阵中,以为楚兵中计,却不料楚军由于断了后路,三五成群,各自为战,以一当十,两天之内,秦车就吃了9次败仗。项羽见秦军已经溃不成军,就派英布、蒲将军夺取秦军甬道,杀秦将苏角,活捉王离,涉间葬身火海。章邯见大势已去,被迫率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这次战役基本上消灭了秦军主力,对于推翻残暴的秦王朝统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次战役中,项羽也廉得了威名,为他以后当上“西楚霸王”打下了基础。“破釜沉舟”也被传为千古佳话。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性好处的大战,它不仅仅一下击垮了秦军的主力,也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格局,奠定了秦朝灭亡的基础:而且,此战过后,项羽被一致推举为“诸侯上将军”,一举成为反秦阵营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领袖。
一场巨鹿之战,能够说是项羽与章邯等人的一次赌性战争,项羽的赌注是自己与5万壮士们的性命,如果赌输了,项羽将永无出头之日,甚至是死。反之,如果赌A了,那么他将见到明天胜利太阳的光芒,从此他将是天上一颗耀眼的星星。如果人们没有看到结果,只看到了前景,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项羽输,原因是:
其一:双方悬殊太大。
项羽只有5万兵马,而章邯却有20万兵马,足足是项羽的四倍,即使项羽的军队再强大也不可能会打A。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这样项羽一个兵需要敌章邯4个兵,更何况项羽的兵马也并不是很强大。项羽的军队组成要上溯到项梁时代,项梁和项羽早年在江东培养了一只精锐项家军。项羽曾带着这只8千人的子弟军渡淮攻秦。之后项梁收义军陈婴几万起义军,又合并秦嘉军,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楚军。这当中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而项羽则带少量子弟兵和刘邦军一齐合为一偏师,在别处进攻秦军。然而,之后经过一些事情,军队中只剩下项羽一些乌合之众。
相反的,秦军所带领的军队却是久经沙场的强兵强将。还是由秦之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他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之后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曾被封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东巡,功名赫赫。这只大军负责围巨鹿,兵力大约20多万。因此,从战斗力上讲项羽不可能战胜秦军。
其二,盟友的畏战,保存实力
上面已经说过项羽的兵马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比但是秦军,这决定了项羽处于弱势。再者,虽然各路诸侯答应援兵,但是他们的兵力也是一些没有战斗力军队,再加上每个人都畏惧秦军的数量,要想让他们在自己没有任何战果的状况下帮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再一次证明项羽这场战争注定A的机率很小。
然而,项羽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不可能的奇迹。其实,与其说这是项羽制造的奇迹不如说是项羽的谋略比较高。
项羽清楚地明白想要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惟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而原本就很少的楚军要想速战速决是十分困难的,除非把军队的所有力量全部指向敌军最脆弱的部分一举攻破。而如今王离派兵围攻巨鹿,防诸侯,这种阵势有利于自己。但是秦军也不傻,章邯军就等着你攻王离时再来个两面夹击,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但也并不是章邯的援军没有一点缝隙可钻,派兵保护甬道就有兵力的分散。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两军之犄角的空隙,大胆在枪口上舞上一曲,在秦军眼皮底下火中取栗,就要快,快到让秦军主帅完全没有感觉,快到不留任何时间给秦军部署,快到秦军来不及配合,快到秦军有感觉时他们已经败了,如雷声、闪电一样在瞬间即过,又在瞬间即失。但是,要做到雷声、闪电一般快,谈何容易,然而项羽却做到了,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创造了一个奇迹!
三、巧设鸿门,借失良机
从上文中,我们看到的是项羽豪气冲天的霸气,但为什么项羽最终没有能够打败刘邦,自立为帝呢?以下我们从鸿门宴中向您讲解项羽的为人,包括他失败的原因。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s。”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但是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人。”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须多大工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之后往前走,一向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没过多久,又听曹无伤报告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更为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以前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心向刘邦,认为此刻事有急难,自己就这样偷偷逃走是不义气的,于是便把项伯的话细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解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人关破秦,能在那里再次见到您。此刻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于是就歉意地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样会这样呢?”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i(音jue,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但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改走出营门,范增站起来,到外面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君王跟沛公一块喝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
项伯见此状况,也拔剑起舞,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辞,离开酒席,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样样了?”
张良说:“状况十分危急,此刻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齐。”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什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赐给他一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一饮而尽。项王说:“赐给他猪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放在它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楚怀王曾跟各路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去碰一碰,把皇宫封闭起来,将部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沛公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啊。”
项羽听了,没话能够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十分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将来夺取天下的,必须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鸿门宴”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宴会,项羽如果能听范增所言杀了刘
可惜,他却错过了杀刘邦的良好时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项羽的性格中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I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超多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适合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以下就让我们看看,项羽在鸿门宴中犯有那些错误:
1、暴躁易怒,有勇无谋,爱慕虚荣。
当他听说刘邦已经人居关中时,想的不是如何对付刘邦,让刘邦从中让出,而是大怒,立即下令犒劳士卒,要去破刘邦的军队。这充分表现了其暴躁易怒的性格。而当他听说刘邦所占据的关中有许多金银财宝时,更是愤怒之极,也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之人。
2、目光短浅、自满自得,缺乏从谏如流、足勇少智
应对项伯的泄密他却无动于衷,丝毫不怀疑。甚至听信项伯的片面之词,就高傲地等待刘邦的道歉,反而不听范增的忠告,就已经注定他杯具英雄的下场了,也充分证明了他那目光短浅、自满自得,缺乏从谏如流、足勇少智的领导性格,反而衬托出刘邦圆滑柔韧,张良的沉着冷静,樊哙的忠诚勇敢。
就因为项羽的这些性格的合成,造成了错杀刘邦的机会,从主动变为被动。而刘邦却由于多谋奸诈,虚心下问,一步步由被动变为主动。“鸿门宴”拉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争霸”的序幕。鸿门宴在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普通宴会,实际上却是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斗智、斗勇、斗谋的一场宴会。刘邦以“先君子后小人”的手段取得了胜利,突出表现了项羽的憨直、妇人之仁和粗疏寡谋。
四、悲情英雄,乌江自刎
项羽,一个情感丰富、爱恨憎明、直率憨厚的柔情豪迈汉子。他是一代英雄,不是枭雄。项羽有着英雄的气概和豪情,很遗憾他却没有身为枭雄的收敛、心机和心计。而正是这样的性格注定他的人生从开始纵横驰骋沙场之后,惟有终结自己的灿烂。因为干大事的人要具备有勇有谋、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的个性,然而这些却都不是项羽所具备的,所以任凭他再辉煌战绩,都不能成为入主天下的帝王,这是他杯具色彩不可避免的宿命。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庚,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公元前2,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留意防守。但是,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到了夜晚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还真不少。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样办,虞姬啊虞姬你怎样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刚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
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之后,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明白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起兵到此刻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这天在那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但是他们啊!我这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明白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齐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喊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三处人马会合在一齐,点了一下人数,二十八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样样?”
部下都说:“大王说的一点不错。”
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二十六个人一向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立刻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了江,还能够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这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之后对亭长说:“我明白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了。
下一战,项羽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而他的命运的杯具性的显露也就到达了顶点。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人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然而,这位有着“百战百胜之才”之称的项羽终以在乌江自杀了。虽然刘邦胜利地登上了帝位,但失败的项羽仍然能够当之无愧称为英雄。在整部《史记》中,司马迁写得最为动情的,大概就是这一段。从四面楚歌,到乌江渡口,中间经过了霸王别姬的柔肠百转,误入大泽的挣挫不前,斩将夺旗的叱咤生风,而终归于无面目见江东父老的羞容惭颜。司马迁之所以用“本纪”为其立传,因为他败的有尊严,有志气,不失男儿本色和英雄之名,这点从在乌江边上他与亭长对话中就可看得出。
当项羽在忠心部署的保护下逃到乌江口时,许多人都认为,只要越过乌江,对岸就是自己的地盘,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认为项羽只要忍一时就能够成霸业。试想,如果项羽听从了亭长的安排坐船渡江,回江东继续称王,谁明白哪天能卷土重来,夺回帝位呢?即使他能够重新站起来,但也早已经失去对他英雄的评价。
当庚姬在亥下自刎的那一刻,项羽的心就跟着一块死了。试想,一个人的心都死了,怎样还可能重新振作,卷土重来?青山已经失去了生命力,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片焦土,又怎样会有柴来烧呢?以项羽心中的那股霸气和自尊,是不容许自己像过街老鼠的丑态被对他寄予厚望的江东父老所看到的,再加上,今生惟一的红颜知己虞姬已经为他死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于是他选取了最有尊严的死去,以保自己宁死不屈的形象。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重若泰山,而有的人死了却轻若鸿毛。”毋庸置疑地是,项羽的死是重若泰山的。他的死,不但没有使他蒙羞,反而使他的事迹流传千古,永垂不朽!他的博大胸襟、妇人之仁、豪迈霸气……使得他在自杀的那一刻还能顾虑到让他从前的部署得到他的首级的话就能加官进爵,这份气度怎样能不令人叹息啊!李清照曾称赞气其节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阅读精选(2):
篇2: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项羽整个人从外表来看身材高大,他不仅仅知书达理,还懂得兵法。在著名的陈胜吴广战役中,项羽由于英勇抗战,从而确立了他的诸侯的统治地位,关于项羽的事迹还有很多,如鸿门宴,巨鹿之战与乌江自刎等事迹已经成为历代相传的故事。
项羽生平事迹
少年英雄
项羽举鼎--力拔山兮气盖世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次年,秦军攻到蕲南(今安徽宿州市),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被杀(一说自杀)。
楚国灭亡之后,项羽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今苏州)。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
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公元前2,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23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八千吴中男儿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采纳范增之策,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
项羽、刘邦率楚军别部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于濮阳东,秦兵退守濮阳;刘项二人乃引兵南攻定陶,未下;西略地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秦三川郡(今洛阳市)守李由激战,大败秦军后,秦将李由为楚将曹参斩杀
项羽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顶级名将之一。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最强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
篇3: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上为你介绍了项羽生平事迹以及项羽简介。项羽出身于名门,他知书达理,并且为人十分的热血,但他一旦发起脾气会十分的暴躁,但项羽也有绅士的一面,懂得礼让长辈,厚重自己的同伴,项羽的英雄气概与才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的,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
阅读精选(3):
篇4: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项羽是一个怎样样的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项羽。项羽,项梁的侄子。自小项梁便教他书法、剑法和兵法,但他只浅学,他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少年项羽
项羽从小就拥有一身神力,“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这就是人们当时对他的评价,而且项羽从小就有一个伟大的抱负,秦始皇是能够取而代之的.,就因为项羽敢想敢做,最终在巨鹿之战时,以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自称为西楚霸王,可见项羽的英勇、果敢和足智多谋。但项羽最终在与汉王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大败,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可能项羽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输给了刘邦,历时四年的楚汉之战,项羽几乎屡战屡胜,这也不难看出项羽的骄傲自大,从不把刘邦放在眼里,他一向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殊不知刘邦也在一点点变强大。项羽还有一些匹夫之勇和优柔寡断,比如鸿门宴时,不听亚夫范增之言,却听信小人谗言,最终放虎归山,没有杀了刘邦。最后自己却自刎在乌江边上,他认为自己已经愧对江东父老,无颜应对他们了。这就是项羽,英勇善战,才气过人,最终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白白把江山送给了刘邦。
项羽的马
项羽的马是十分有名的骏马,《西汉演义》中称其为乌骓马,是项羽时期的天下第一骏马。相传乌骓是一匹黑色的马,皮毛光滑如黑丝缎,油光泛亮,但是他的四个蹄子却是雪白的,乌骓背长腰短,而且十分的平直,四肢关节发育的十分完整壮健,关于这样的马据说是有讲究的,他们的名字是“踏云乌骓”。
项羽和乌骓两者之间是有一个故事的。传说乌骓刚被捉到的时候,野性难驯,伤了很多的驯马师,同时也摔下了很多想要驾驭它的人。当时年轻气盛的项羽听说了这件事,便有了试一试的想法。据说项羽也算是驯马有术,当时他刚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乌骓也很给面子的带着他跑了很远的地方,并没有把他摔下来,反倒是马匹自己汗如雨下,身疲力竭。这时项羽才不慌不忙的骑在立刻,然后抱紧一旁的树干,想要压制住乌骓,当然作为一匹有个性的马,乌骓也不甘示弱,一人一马,两者你来我往,谁也不甘示弱,最终乌骓还是被项羽的毅力给折服了。心甘情愿的被项羽驱使了一生,陪伴着他东征西战。
当然项羽兵败垓下,心疼自己的宝马,便将他送人了,但是有的说法是,在项羽自刎之后,乌骓因为思念自己的主人,长鸣不已,并且翻滚自戕,马鞍落地便化作了一座山,这也就是马鞍山的由来,同时马鞍山也有着“江东第一山”的美誉。当然,乌骓马恋主而自杀只是一个传说,根据科学的考证,真正的原因就应是打仗时间太久而导致它虚脱,同时还有晕船这才跌入江中致死。
樊哙和项羽
樊哙和项羽一生的交集,就是在项羽为刘备所设的鸿门宴上。读过《鸿门宴》的人恐怕都明白,范增因为夜观天象,发现代表刘邦的星象隐隐有成龙的迹象,这就证明刘邦将会是这江山的帝王。但是作为项羽阵营里的谋士,范增肯定是不愿意看见这一情形的发生,所以他劝诫项羽,必须要杀了刘邦。
当时的项羽有的确对刘邦起了杀心,所以才会设宴宴请刘邦。同时因为张良与项伯的关系,刘邦提前明白了项羽的杀机。樊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出此刻鸿门宴上。
刘邦赴宴之后迅速的证明了自己的忠心,这本就打消了项羽杀他的念头,但是因为范增多次对项羽的示意,所以张良对刘邦的安全还是不放心,他借口出去,然后找到了樊哙,让他进去保护刘邦。樊哙也是一大英雄,他进去之后,丝毫不畏惧项羽的威严,这也迎来了项羽对他的赏识。
当时项羽将桌上的猪腿赐给樊哙吃,樊哙也不客气的拿起来就吃,而且并没有丝毫的做作,同时也没有用其他的任何作料,这使得项羽十分的惊奇。所谓英雄惜英雄恐怕就是这样,总之项羽是十分的赞赏樊哙的,在他吃肉的时候,还问他能喝酒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又将自己的酒赐给樊哙引用,当然樊哙依旧没有推辞,而是直接拿起来就喝。这样的豪爽是十分对项羽的胃口的,所以项羽是十分赏识樊哙,也就没有为难他对自己的大不敬。
这就是樊哙和项羽之间的联系,能够说项羽之所以最后没有杀刘邦,和他欣赏樊哙脱离不了关系。
项羽活了多少岁
在历史上,项羽与刘邦之间发动了长达3年的楚汉争霸战争,最终以项羽拔剑自刎为终点。关于项羽活了多少岁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是有着明确的记载的。从公元前232年至公元前2,项羽总共是活了30岁,在壮年时刻战死。
据历史的记载,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作为项燕的孙子,他出生于将门世家,代表了楚国的势力。公元前2之前,也就是项羽23岁之前,他是默默无闻的。直到这一年的九月,项羽杀死殷通之后,这个英雄才开始名声大噪,之后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战役之后,在公元前202年,七年的战争生活,使得项羽变得更加的成熟,但是由于天生的的谋略不足,后天又不加以努力,被汉军所围困,兵败垓下,不幸身死。
在项羽短短的30年的人生中,有23年的时间在乡野不断地锻炼自己,尽管并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在这个青年的身上,能够依靠的仅仅是自己的叔父。在叔父的教导下,项羽并没有成为空有蛮力的莽夫,渐渐学得了一点军事方面的学问,虽然不精,但是乱世保命足以。
在历史上明确的记录了项羽活了多少岁,而且也详细的记录了项羽在短短的30年的生活中,做了哪些让人感到震惊的事情,在哪些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与尊重,是怎样一步步的从手无寸铁的草民,变为人人敬畏的大将军的。
项羽有多厉害
项羽有多厉害?项羽是楚国有名的将领项燕的孙子,是一个乱世武将。项羽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尤其是他的力大无穷。有人以前称赞项羽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足以说明项羽有多厉害。他的厉害不仅仅仅表此刻武力方面,更有军事才能方面。
从武力方面来讲,他是历史上唯一的百人斩纪录的持续者。“力拔山兮气盖世”其实说的就是项羽的勇猛。在项羽年少的时候,剑术、谋略都有所涉及,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力气很大。项羽的一生中,许多场战争都是胜利的,这些胜利的战争得益于这个人的勇武。除了这个,他的谋略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破釜沉舟”讲的就是项羽带领的军队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谋略,他将战船凿洞,鼓励战士们奋勇杀敌,在断绝了一切退路的状况下,这场战争赢得毫无悬念。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杀宋义表现出来的强势与计谋使得楚军上下对其敬畏,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生擒王离,大破秦军。这在必须好处上证明了项羽的军事才能。
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人认为项羽是勇而无谋的,其实这并不准确。项羽的厉害不仅仅仅体此刻神勇,更是与其军事才能所分不开的。项羽有多厉害?在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以少胜多的战役中,项羽所表现出来的智谋,让许多的军事家都感到敬佩。
项羽亚父
每个帝王身边,必有一个出谋划策的谋士。西楚霸王项羽也不例外,有一个从他起兵之初便一向相伴左右的亚夫,可能很多人好奇项羽的亚夫是谁,那就是范增。项羽从小便没有父母,范增待他就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从项羽起兵反秦之时开始,范增便相伴左右。
范增,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如果说鸿门宴,那便无人不知了。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战时期的鸿门宴,就是亚夫范增所设。宴前,项羽与范增便计划好一切,找准机会便杀了刘邦。宴上,亚夫范增再三举起玉i,示意项羽应当立刻杀了刘邦,项羽却犹豫不决,便错过了时机。随后范增就设法让项庄舞剑助兴的同时,趁机杀了刘邦,最终居然被张良识破,招来樊哙,便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终救出了刘邦。因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放走了刘邦,范增心里很清楚,这等同于放虎归山。
宴后,亚夫范增便就对项羽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可见范增句句所言属实,虽然范增有很多雄才大略,但都不曾被项羽所采纳。刘邦曾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这也能够看出刘邦对范增怀才不遇的遭遇而感惋惜。亚夫范增最终因为受到项羽的猜疑,便请求回乡,最后却在路上郁闷成疾而死。
刘邦项羽谁赢了
楚汉之争中,刘邦项羽谁赢了呢?这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的文化里,大多有英雄情结,英雄情结就让很多人觉得项羽赢了。
项羽是一位君子,他信守诺言,他在刘邦比较弱的时候并没有欺负刘邦,而且双方对峙时候,还约好一齐回去调整一下再战斗,可惜刘邦钻了空子,并没有信守诺言,就导致了最后项羽兵败。中国讲究信守诺言,项羽心气又高,最后乌江自刎,打死也不肯苟且偷生,试想一下如果是刘邦在江边,估计瞬间就过江了。
乱世很难出英雄,所谓兵不厌诈,乱世只能出枭雄。而刘邦之所以最后能够赢了,是因为他一向在养精蓄锐,他能有所取舍,他没那么多仁义道德,只明白要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活到最后的人才算赢,像项羽那脾气,肯定没办法赢得天下了。刘邦在某些方面的确是个小人,而且这人还小气,一点过节都能记你一辈子,对自己家的哥哥嫂子都是这样。但是刘邦抓住了属于他的机会,每一次都没放过,所以他赢了天下,虽然很多人根本看不上刘邦,但是人家是确确实实坐稳了天下。
项羽生来就是做悲情英雄的命,他英勇善战,他善良正义,大气,可惜有些品质在乱世中并不适用,在那样你死我亡的年代里,他对刘邦的手软,对自己就是姑息养奸。那么,刘邦项羽谁赢了呢,我想大概都赢了,一个赢得天下,一个赢得声誉,这就是他们赢的点。
篇5:妈妈是个“快”人作文
妈妈是个“快”人作文
我有一个妈妈,她非常疼爱我,也非常关心我。但有一点,她的生活节奏快了点。所以我叫妈妈“快”人。
有一次,我们考试我考杂了,也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所以我就撒了个谎。我刚进家门,妈妈第一句话就问我:“考试考的怎样?”我顿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不……。”“快说”妈妈说。“怎样拉?”“不怎么样。”我慢慢地说。“几分?”妈妈立刻就说道。“84分。”我难过地说。“82分,这么低,你怎么考的'呀!”妈妈立刻就接过我的话。“时间不够,没检查。”我说。妈妈火冒三丈地说:“时间不够,那我的好好的锻炼一下你的时间了。去!把错的题一个小时给抄写完,一个小时没写完,加一遍。”当时,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瞧!这就是我的“快”妈妈。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她了。但我还是想让妈妈明白。以后生活节奏不要那么快,这样会伤着身子的!
篇6:刘禹锡是个怎样地人
刘禹锡是个怎样地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诗句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也出现了许多的文人雅士,其中出名的文人刘禹锡是个怎样地人呢?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哲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二白”。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白居易对他推崇备至,称他为“诗豪”。他具有:大家材具”,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明代杨慎则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刘禹锡生逢江河日下的中唐,空有满腔抱负不为当权者所用。对于他的籍贯和出生地,学界历来有很多争议。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登博学宏词科。永贞元年,他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集团,颇受重用,被“以宰相器待之”,是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改革失败后,他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元和九年,刘禹锡奉召回京,“宰相欲任南省郎”,但因其诗作《游玄都观》讥讽时政,被先后外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及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他坚持自己的政见,关心百姓疾苦,始终不向权贵低头,在外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唐音癸签》说刘禹锡虽屡遭贬斥“而精华至老不衰”。
他从政之余,笔耕不綴。政治上的失意,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的诗歌。他的诗语言明快爽朗,富有哲理,气势雄健。同时,他还采用了一种新体诗歌,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下层社会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风格健朗清新,历来颇受赞誉。“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独步”(《豫章黄先生文集•跋刘梦得竹枝歌》)。
翁方纲也指出:“中唐六七十年之间”,“堪与盛唐方驾者,独刘梦得、李君虞两家之七绝。”《石洲诗话》)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说他的诗“宏放出于天然”,称他为“小诗之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刘禹锡不仅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同时还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刘禹锡卸任后,与因病罢官的老友白居易同住洛阳,死后葬在荥阳豫龙镇檀山上。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精于古文,又擅长吟诗作赋,名重一时,是中唐最具盛名的诗人。关于他的籍贯后世争论不休,比较集中的是下面两种说法。
(1)彭城(今江苏徐州)说据《新唐书》载:“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有些学者据此认为刘禹锡是中山人。刘禹锡是刘胜的后代,而刘胜被封于中山。中山是刘禹锡的郡望。《旧唐书•刘禹锡传》也主张刘禹锡是彭城人。在《唐代名家诗选》书中明确指出刘禹锡“原籍中山,后迁彭城”。学者刘永济也赞同这种观点,指出“字梦得,彭城人”。令人困惑的是,刘禹锡虽未自称是彭城人,而其好友白居易却称其为“彭城刘梦得”。彭城刘氏是高门望族,据说当时“姓卯金(刘)者咸曰彭城”。白居易是不是因为推崇老诗友,因此在郡望上抬高他呢?
还有些学者主张刘禹锡的籍贯和出生地是彭城。刘禹锡出生于公元772年,距刘绪东迁已近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并没有证据表明刘绪长期定居在嘉兴,刘禹锡很可能是客居嘉兴。而且,他在诗文中常说“少为江南客”,这就表明作者并不以江南为家乡。刘禹锡还曾自称“我本山东人”,“山东一书生”。但在唐代,山东指太行山之东、淮河之北的地区,嘉兴显然不在山东,而属江南。刘禹锡的郡望中山正在“山东”,彭城也在“山东”,因此可以推测彭城是刘禹锡的籍贯。除此之外,《乾隆徐州府志》、《道光铜山县志》都主张刘禹锡是彭城人。
(2)洛阳(河南洛阳)说
刘禹锡在其晚年所作的《子刘子自传》中,自称:“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隔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未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其后为浙西(一作‘淮西,)从事,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墒桥。”•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刘禹锡是汉代中山王刘胜之后,是中山人,自七代祖刘亮在北朝时迁居洛阳后,其后世子孙便在洛阳定居。刘禹锡的父亲刘绪因避乱东迁,所以洛阳是其籍贯。
刘禹锡又在调任汝州后,在《汝州上后谢宰相状》一文中说:“忽蒙天恩,稍移迈郡。家本荥上,籍占阳,病辞江干,老见乡树。荣感之至,事倍常情。”在这里,他清楚地指明他的家在荥阳(今属河南),籍贯是洛阳。清代《洛阳县志》中也说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
唐代人很重视郡望,很多人“虚引他邦,冒为己邑”。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一时大姓,韩愈本是河南人,与昌黎并无关系,他却自称“昌黎韩愈”。柳宗元世代都生活在长安,因河东柳姓是大族,便自称是河东人。刘禹锡远祖封王中山,受当时重郡望之风的影响,故自称“中山锡传”,而不称“洛阳刘梦得”,是情有可原的。
现代著名学者卞孝萱先生主张刘禹锡的籍贯是洛阳,“彭城人”说是错误的。同时他还提出两种新的观点,其一刘禹锡是匈奴族的后代,而非汉中山王刘胜之后;其二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县。刘禹锡的“七代祖亮”是北魏的刘亮,而据考证刘亮是“加人洛阳籍的`”匈奴人。因此,刘禹锡是少数民族的后裔是毫无疑问的。父亲刘绪在安史之乱时“举族东迁”,迁到苏州嘉兴。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此处的嘉禾就是嘉兴,嘉兴有苏小小墓,既然嘉兴是刘绪东迁后居住之地,那么就应该是刘禹锡的出生地。但也有些学者主张刘禹锡是洛阳人,认为刘禹锡是匈奴人的说法“逻辑上说不通,而且没有可信的事实作根据”。
刘禹锡的籍贯现在已成一段公案,迄今悬而未决,看来还需要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广泛深人地考证。
刘禹锡的浪淘沙赏析
浪 淘 沙
liú yǔ xī
刘 禹 锡
jiǔ qǔ huánɡ hé wàn lǐ shā , lànɡ táo fēnɡ bǒ zì tiān yá .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rú jīn zhí shànɡ yín hé qù , tónɡ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篇7: 妈妈是个苦命人散文
妈妈十六岁就进了我们家门。
爷爷中年得子,熬到儿媳妇进门,已是风烛残年了。膝下的长子正是我的爸爸,当年正十七八岁,就已经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好在爸爸读了几年的私塾,又完成了高小学业,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秀才。仗着这一点,爷爷就不让爸爸伺弄土块,经当地革命领导人杨汉章的介绍,参加了当地的赤峰游击队,开始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妈妈理所当然的就留在了这个家里。奶奶和爷爷一样,除了长年害病以外,其它的事就都顾及不来了。二爸当年还不满十二岁,就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劳力。三爸还小,正是不谙人事的时候。这一家人,正是:老的骑不上马,小的拉不开弓。妈妈就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苦撑苦熬,度过了她十七八岁的年华。
爸爸一去就是四年。到23岁上,已转辗到合阳当上了代区长。按说,爸爸在仕途上应该是少年得志,“正向名利途上走”。可就在这时,一连接到家中几封电报:“父病危,速回”。爸爸回来后,爷爷和奶奶就哭得泪人儿一般,说什么再也不让爸爸去合阳了。爸爸一看这家人,老的老,少的少,也确实没个好方子,就留了下来,这才和妈妈一起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
两年后,妈妈生了第一个孩子。白白胖胖,煞是可爱。可这一家人,都只顾忙其他的,孩子无人照料,不幸落入水锅中。当时的条件是既无钱,又无药。眼睁睁看着孩子在痛苦的煎熬中离去。这一打击,对妈妈来说,不亚于挖去她的一块心头肉,使她震颤的心灵几近疯癫。
再过了三年,妈妈生下了我。不久,爸爸离开了家,到兰州去找我的一个户下爷爷(赵文献,当时任甘肃省副省长),以谋求一份工作。临行前,爸爸揭开捂得严严实实的我,心中一阵凄然。他想起第一个白白胖胖的孩子都未能成人,我这个骨瘦如柴的孩子,连大哭的一点劲都没,这能成人吗?
可我来到这个世上,就好像不甘寂寞一样,从生下的那天起,就没日没夜的哭闹,使得妈妈在整整一个多月里,没能正经合上一眼。就这,疼孙子的奶奶,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数落着妈妈,只嫌妈妈照管的不好。妈妈的泪水,只能和着委屈往心里流。
我一岁上,爸爸在兰州的一家粮食局安排了工作。二爸这时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了。爷爷和奶奶不愿再看着妈妈在家里受罪。就让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兰州。
到兰州两年后,妈妈生下了我的妹妹。爸爸在单位上,工作得很好。可妈妈却不知怎么,得了精神病。常天呻呻叨叨,就是要回老家。后有下驿村的一个我的远房舅舅正好要回来,爸爸就委托他,把我们母子三人带回了老家。
妈妈回来后,说什么都不到兰州来了。那时,农村都成了合作化。二爸也结了婚。我们回来正赶上吃食堂。我和妹妹都小,食堂的饭不够吃,我们两个吃过,全家人就都得挨饿,妈妈没办法,就只好和爷爷,二爸他们分开另过了。
至此,妈妈一个人又挑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白天要在村里参加“大跃进”,晚上回来要给我和妹妹做衣衫。没粮食,就吃麸皮,咽糠菜。又一封赶一封的给兰州去信,要爸爸回来。为此,爸爸不知流了多少泪。就在粮食局任命他到一个粮站当站长时,他含泪将工作转回了老家。
从此,爸爸以每月46元的工资开始养家糊口。妈妈则以每天7个工分补偿家庭。在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妈妈一连生了二弟,三弟,四弟,五弟。这样一来,我们一家八口人的生活,真正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我能记得,我们刚回来时,没有地方住。就把圈牲口的一个棚子打扫干净,我们母子三人就住了进去。一场大雨后,这个棚子就倒塌了。好的是,这天我们都到外婆家去了,才没发生意外。接着,我们又圈起了两眼D窑。却没钱盖不起上盖。我的二弟就出生在这个D窑里。那天,外面的'雨下得非常大,过一会,就会有一块泥坯从窑口上掉下来。妈妈神色紧张地只知道把我和妹妹还有二弟紧紧地保护在怀里,直到天明。
D窑倒塌后,我爸又盖了三间房子。那房子,热天是蒸笼,冬天是冰柜。在这样的环境中,妈妈为我们一家人的衣食操劳。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饭一吃,就去上地。晚上回来把一切都安排妥后,在我们刚开始入睡,就又摇起了那架又古又老的纺车。我们姊妹六人在妈妈的纺车声中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夜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早晨,可妈妈睡了几个觉,我们谁也不知道。
爸爸对工作很认真。尽管他转回来后,一直没有被重用和升迁。但不论在那里,他都是兢兢业业,一心奉公。因此,家中的事,就顾及的很少。常常是没了米面,或买不回来油盐酱醋柴的时候,妈妈这才托人打个电话或捎个口信,爸爸这才回来理料一下。然爸爸一直在张家滩政府工作。离我们那里有一百多里路。那时,还没车路,一切都靠两条腿走。常常是早上从张家滩起身,晚上才能回到家中。直到我当兵走后,爸爸才把我们一家迁到从座村,才结束了长途跋涉的历史。
妈妈久劳成疾。到了从座以后,就开始了百病缠身。在起初,她还不服气,硬撑着在队上出劳。直到后来队上看她实在是干不动了,劝她退出劳力时,她这才脱离了生产劳动。
我当兵三年,一回来就看到妈妈已是两鬓斑白。过去很有精神的眸子里,好像染上了浊霜,看上去一片灰花。让人一见就能感受到她已过早地进入暮年了。
待我们成家后,妈妈全不行了。直到我们全家恢复商品粮后,妈妈这才随爸爸过上了“家属”生活。
可病魔已经深深地侵入了妈妈的肌体。这以后的妈妈,常常不能理料自己。在63岁那年,不慎跌倒,造成小腿骨折。就在骨折还没看好的时候,又患上了阑尾,又做了一次手术。
动那次手术时,我正在郑庄参加县上举办的首届文学讲习班。会完后,我才得到妈妈住院的消息。我到医院,妈妈一见我,就嚎啕大哭。使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最不应该的是,妈妈65岁那年,她老人家一心要去宜川我爸的舅舅家里跟事情。因那里没车路,妈妈在骑毛驴的路上,不幸从毛驴上跌下,造成半身不遂。数月后,便离开了我们。
我接到妈妈病危的消息时,妈妈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她老人家在半身不遂后,一直不会说话。在重病中,妈妈一直用手指着延长的方向,要我回来。我刚一进门,好几个月都不会说话的妈妈,竟从喉咙里迸出“刚儿”两个字,就直声大哭起来。我一眼看到妈妈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了,不由心酸。我扑倒在妈妈怀里,哭喊着:“妈妈,您怎么成了这样啊”?
在最后的日子里,我把妈妈领回了老家。我们给她买回的任何食品她都不能下咽了。她只要一清醒过来,就举起手来,看着我们兄弟几个,摇着最小的手指头,呼唤着我的五弟。
我五弟当时正在西安学厨师。那时没有手机,又没有他的联系电话,一时给不出话,最终都没能见到五弟。
妈妈在水米不沾的情况下,整整十二天才离开了我们。这一天是农历九二年腊月初八夜九时三十三分。
按习俗,我们厚葬了妈妈。把她老人家留在了我妈妈种了一辈子的自留地的坎塄塄下边。那里风和日丽,地阔天开。坎塄塄上,有我的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相邻。我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去找他们?
现在,我们把爸爸接到了延长。妈妈,您要是健在,那我们多好啊!您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不陪爸爸再多过几年?我们做儿女的离不开您,爸爸现在更需要您啊!
妈妈,您是该能享几天清福的。您在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儿女成行的时候,在我爸爸退休后闲居在家的时候,却栖栖遑遑地走了。我们当儿女的,耗干了您一生的心血,就在我们光景都能过的时候,我们却把您安顿在咱自留地的坎塄塄下边・・・・・・
篇8:项羽的写人作文
看完了《史记》之《项羽本纪》以及经典老电影《西楚霸王》,心中久久不能平复。项羽的形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徘徊反复。对项羽有爱有恨,爱他的侠骨柔情,恨他的刚愎自用……
心中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要说,可是却不知道如何说起。因为心中的项羽与眼中的项羽在互相的交织着,极力地想将项羽变得完美,想要他不仅有着项羽的刚正不阿的性格,而更应该多几分成熟与刘邦的无赖。可是,这还是我们想要的项羽吗?不,绝对不是。项羽是不完美,他是残缺的,今天才真正明白遗憾美,才是最美。
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盖世英雄,是一个侠骨柔情的伟丈夫。“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在垓下之围抱着美人写下的诗句,类似于绝笔的情诗,我想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以武力称霸天下的男子能够写下如此优美豪情的句子了。是他的盖世豪情,是他的侠骨柔情,注定了他是一个矛盾的男子,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男子。我已深爱上了那个巨鹿之战中的豪情项羽,爱他的勇猛大气。他可以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抑或小女子才疏学浅,我觉得世间上没有任何一个男子能有项羽这样的勇猛大气与豪情了。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项羽指着出游的秦始皇曰:“彼可取而代之也。”虞姬这样柔情似水的女子相依在这样的男子身旁,你完全不可能生出妒忌之情,满心的祝福溢出心怀。不知是虞姬的柔情将铸就了项羽的侠骨柔情,还是项羽的豪情勇猛铸就了虞姬的柔情似水。抑或上帝在造物的时候,虞姬是项羽身上的那条肋骨,他们是最好的匹配。在垓下之围时,项羽保全自己的英雄气概乌江自刎,叫虞姬跟随乌江亭长回江东,而虞姬没有,没有。世间感人的爱情故事往往是充满浓重的悲剧色彩的,在项羽死后,虞姬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是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项羽骨子里的缺陷和他的骁勇善战一样,明摆着。孩子气也是他骨子里的缺陷之一。
第一处是他早年学艺时对叔父项梁所说的“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一个成大事者,不一定满腹经纶,但是也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书读的少,想必铸就了项羽不会成为一代王者的原因之一。也许你会说唐朝诗人云: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处原因。
第二处是他不善于用人,他多疑。帝王的事业,除了打仗之外,还需要御人之术。在这一点上,项羽无疑非常短视,而且象个妄想症患者。自己太强悍、万万人皆为草芥,跟东方不败犯的是一个错误。范增虽然比不上张良,好歹也提过不少正确意见。刘邦那么狗血的离间计他都没看出来,说翻脸就翻脸,老人家死不瞑目。鸿门宴也许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亚父伴随着拼搏天下那么久,也是他的一个军师了。亚父要求这时刺杀了刘邦这个小人,可是项羽却同情了刘邦,没有杀掉他,放虎归山,留下隐患。亚父气急而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项羽暴戾,而且相当暴戾。坑杀秦兵二十余万就是令人发指的暴行。意气用事、愚之极矣。看到此时的项羽,我内心震撼了,怎会这样?你怎么会忘记了自己揭竿起义的原因了吗,就是因为秦王的暴戾。人民需要和平,不在需要以暴制暴。你项羽怎么会忘记了呢,你一下子就坑杀了二十万秦兵,每一个秦兵都有着相亲父老,你失去了民心。攻城池容易,得民心难啊,项羽。
你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与刘邦这个小人在城下论战,居然要求“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骏马嘶吼,被甲持戟,沙场尘寰,云散雾合。项羽一定为自己天神一般的容光心潮澎湃。这就是他对战争的理解,单枪匹马、万夫莫当,勇武决胜负、长戟定天下。奈何?刘邦只会感到极度的可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单挑?他输定。搞阴谋诡计,项羽不是对手。因为刘邦不仅有张良,更是因为他本是一个无赖小人。
项羽,你的仰天长啸,你乌江自刎,你的乌江亭感慨:“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将我的心纠结,让我心疼。
可是,在我心中你仍然是一个完美的男子。
篇9:爷爷是个老顽童写人作文
爷爷是个老顽童写人作文
爷爷是个出了名的老顽童,在我们村里,他爱说爱唱爱玩,算得上是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新一代酷老头。在我心里,爷爷算得上最可亲的人了,我就喜欢爷爷的“顽”劲儿。
这不,刚吃完饭,爷爷又吆喝起来,“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石猴出世》的故事,谁都不要错过机会啊。”只等每个人都坐稳了,爷爷就开始用洪亮的声音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从前在东海里有座神山……”爷爷越讲越起劲,我是越听越不耐烦。于是,我故意发出“吱吱”的`叫声,爷爷停止讲述,俯下身子仔细寻找发出可疑声音的东西,半天也没找着。大家都暗自发笑,谁也没告诉他。忽然,只见他笑容可掬地叫:“看来我的故事讲得太好听了,连老鼠也来为我捧场。”随后便一本正经地清洁嗓子。全家人轰然大笑。
除了讲笑话外,这“老顽童”还是十足的追星族呢!比如说前几天在家里看电视,当时正播放周杰伦的《菊花台》。爷爷听得入了迷,歌唱完了,他就打开电脑上网搜索这首歌,然后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跟着节拍又哼又舞的,搞得看到的人都大“骂”不已:“呵呵,这个老顽童啊……”爷爷听了呵呵一笑:“这就叫活到老学到老啊。”唉,全家人真拿这个老顽童没办法呀。
爷爷玩起游戏来也是有一手的。那次,爷爷见我在踢毽子,就提出要和我赛一场。我得意洋洋,信心百倍地说:“没问题!”心想爷爷年纪这么大了,我还怕不能获胜吗?比赛进行得很快,不知是我求胜心切还是怎的,爷爷竟然轻松获胜,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失败惊得不知所措。爷爷倒春风满面,吹嘘起来:“想当年,我可是踢毽子高手啊……”唉,又来了,这“老顽童”总喜欢对自己的陈年旧事夸夸其谈。
“老顽童”的名号已经在我家传开了,爷爷也不生气,任由我们这样称呼。爷爷凡事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所以他每一天都过得开开心心,我们家里也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篇10: 我是个电脑迷写人作文
我是个电脑迷写人作文
我可爱玩电脑了,一玩起电脑,我就舍不得离开。如果你看到一个长着乌黑的短发,眼睛(左边大是双眼皮,右边小是单眼皮)紧紧盯着电脑的十岁男孩的`话,那就一定是我在玩电脑了。
我玩电脑非常专注。有一次,我在玩电脑,妈妈叫我自己早点去爷爷家吃午饭,我头也不回地“嗯”了一声,妈妈就出门了。她一走,我就把去爷爷家吃饭的事扔到脑后了。到了十二点半,妈妈打电话回家问:“你怎么还没去?” “去哪?”我反问。“爷爷家啊。”“ 去爷爷家干嘛?”“吃饭啊。” “哎呀!”我尖叫道,“我这就去!”说完,我跑到爷爷家,三下两下吃完饭,又回去津津有味地玩上了“塞尔号”。
还有一次,我在玩电脑,妈妈买回了一袋冰棍,说:“吴忧,快帮妈妈把冰棍放进冰箱,我还要出去办事。”我只是嘴上答应了一声又继续玩了。妈妈回来后,看见袋子里的冰棍一根不少,大发雷霆,问:“冰棍怎么还在这?”我这才想起来妈妈交给我的任务都没完成,冰棍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我赶紧把冰棍送入医院 ――冰箱。
我这个电脑迷真是无人能比。
★ 项羽本纪读后感
★ 项羽作文800字
★ 读鸿门宴有感
★ 项羽与刘邦随笔
★ 刘邦和项羽作文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推荐10篇)】相关文章:
楚汉传奇观后感2022-09-01
读鸿门宴有感800字2023-12-01
《王的盛宴》读书笔记2023-03-25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2022-09-26
《楚汉骄雄》的观后感2022-05-08
刘邦作文1000字左右2022-05-06
《楚汉传奇》经典台词2023-08-07
《楚汉》诗歌2022-12-01
观《楚汉传奇》有感2023-04-22
《项羽本纪》读书心得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