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共11篇)由网友“玉米面小馒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构造逆命题,画图分析,讨论证法,巩固应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上述第一个逆命题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所以它也是我们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定义法).
那么其它逆命题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就可得到另外的判定方法(写出命题).
【讲解新课】
篇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在四边形 中,如果 , ,那么 .
∴ .
同理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似地,我们还会想到,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如果 , ,连结 ,则△ ≌△ 得到 , ,那么 , ,则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1、2的证明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即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然后总结成定理).
我们再来证明下面定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定理采用规范证法,如图1由学生自己证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前面三种依据分别证明,借以巩固所学知识)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判定定理1、2、3分别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彼此之间分别为互逆定理,在使用时不得混淆.
例1 已知: 是 对角线 上两点,并且 ,如右图.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且相等,由已知易证出两组三角形全等,用定义或判定定理1、2都可以,还可以连结 交 于 利用判定定理3简单.
证明:(由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作辅助线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从而获得证题的技巧).
【总结、扩展】
1.小结:(投影打出)
(1)本堂课所讲的判定定理有
(2)在今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应定理,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2.思考题
教材P144B.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2中7;P143中8、9、10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8中1、2
补充
1.下列给出了四边形 中 、 、 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1:2:3:4 B.2:2:3:3
C.2:3:2:3 D.2:3:3:2
2.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 B. ,
C. , D. ,
3.已知:在 中,点 、 在对角线 上,且 .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篇3: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构造逆命题,画图分析,讨论证法,巩固应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上述第一个逆命题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所以它也是我们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定义法).
那么其它逆命题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就可得到另外的判定方法(写出命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在四边形 中,如果 , ,那么 .
∴ .
同理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似地,我们还会想到,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如果 , ,连结 ,则△ ≌△ 得到 , ,那么 , ,则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1、2的.证明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即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然后总结成定理).
我们再来证明下面定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定理采用规范证法,如图1由学生自己证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前面三种依据分别证明,借以巩固所学知识)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判定定理1、2、3分别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彼此之间分别为互逆定理,在使用时不得混淆.
例1 已知: 是 对角线 上两点,并且 ,如右图.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且相等,由已知易证出两组三角形全等,用定义或判定定理1、2都可以,还可以连结 交 于 利用判定定理3简单.
证明:(由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作辅助线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从而获得证题的技巧).
【总结、扩展】
1.小结:(投影打出)
(1)本堂课所讲的判定定理有
(2)在今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应定理,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2.思考题
教材P144B.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2中7;P143中8、9、10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8中1、2
补充
1.下列给出了四边形 中 、 、 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1:2:3:4 B.2:2:3:3
C.2:3:2:3 D.2:3:3:2
2.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 B. ,
C. , D. ,
3.已知:在 中,点 、 在对角线 上,且 .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篇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特性
1、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
4、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5、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6、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与其夹角正弦的乘积。
篇5:《平行四边形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二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四条判定以及判断和性质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也为后期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探索方法和奠定基础。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实验操作法。为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我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从感官上获取认识。
2、引导发现法。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引导,细致观察,探索并发现判定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猜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为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可行性提供先决条件。
3、探究讨论法。在猜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验证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4、练习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学会探究,更要能够灵活运用,增强应用意识。
5、加强了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证、多题同证等变式训练,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也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是获得了一些成功之处:
1、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媒体、生活问题、实验教具等方式呈现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时间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与老师共同探究判别方法,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相互讨论、彼此交流,是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
3、培养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多层次、多角度例题及练习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提升探究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4、增强应用意识。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问题进行探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当然,在教学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
1、对教学设计与时间地分配还不够合理,还要做更好的思考,以增强对时间控制地敏感度,更好地分配好每一环节所花的时间。
2、课教学的节奏把握还不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消化好课堂新知,理解好知识点与例题。
3、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不够,在课堂上要放心地让学生去尝试错误,多些让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对学生的学习与练习的方法指导还不足,应该多些方法性的引导。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导中有练、有思、有研,改进教师先讲知识,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使讲、练、思、研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篇6:《平行四边形判定》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推理三个判定方法和对判定方法的运用.这节课有以下三个启示:
1. 目标指导要明确.在八班布置三个判定定理的讨论时,结果有些同学过了几分钟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问题.所以在七班我设法把问题更加明确化,而且指明努力的方向,结果表明效果好很多.所以要充分估计问题的难度,要让学生能明了思考的方向。
2. 在学生讨论中,要指导学生注意讨论的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倾听.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训练的内容.老师除了关心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协调小组同伴之间的关系,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3. 当有同学上台展示自学成果的时候,老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倾听,而且允许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询问为什么.这样,既可以让讲解者能及时梳理清晰自己的思路,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而且也能让更多的人跟上节奏,让讲解者和倾听者都能在交流中受益.其实,听比讲更加需要专注力。
篇7: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判定
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简单(非自相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相对或相对的`侧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平行四边形的相反的角度是相等的。
相比之下,只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三维对应是平行六面体。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篇8: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判定
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组成的闭合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相等的特殊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长方形也叫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定义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判定方法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篇9:《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游戏、拼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前两个判定定理是什么?
(3)你能观察出什么规律吗?
通过一步步的追问,学生通过对比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观察出,前两个判定定理正好是前两条性质的逆命题。接下来我会让学生猜想,如果我们找到了第三条性质的逆命题,它能成立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性质,又是它的判定,目前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只有定义。问题3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学会三个逆命题的准确的文字表达。)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让同学们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铅笔连接木条的顶点,并画出木条的轨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
观察:转动两根木条,观察这些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多次变换两根木条的夹角,画出很多不同的四边形,经提问,学生能够观察出这些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教师引导,现在你有多少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了?这些方法分别是从四边形的“边”、“对角线”去考虑的。讨论后,请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说明构思想法。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最后,教师跟学生共同总结我们得到的第三条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述两个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思维。
1、填空:四边形ABCD中,
(1)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
(3)若对角线AC、BD交于点O,OA=OC=3,OB=5,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4)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G、F、H分别为OA、OB、OC、OD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GFH_____平行四边形。(填“是”或“不是”,并口述理由。)
学生口答填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估计问题(4)对学生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必要时对问题(4)作适当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回答问题和评价的积极性、准确性;
(2)能否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问题(4)。
(设计意图:这组填空题的难度拾级而上,由浅入深,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问题(1)、(2)、(3)直接运用已学的三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问题(4)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同时为例题3的出现作好铺垫。)
(四)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根据例题做以拓展,考虑当条件变化之后结论是否还成立,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书中图4),则上述问题(4)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即为例题。
2、若例题中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书中图5),则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口头叙述理由)
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观察。对于问题1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教师规范板书。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
有了问题1的深入探究,估计问题2对学生并不困难,因此,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述其方法、思路。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抓住变化的图形的本质特征: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几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创造性。
(设计意图:例题是问题(4)的变式题,在问题(4)的基础上变换E、G、F、H的位置,使例题的出现不显得突兀,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并通过对例题的进一步变式,让学生体会各条件的内在联系,抓住“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本质特征。并通过多策略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作业:
作业我会安排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为必做题,问题解决为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的练习,能够达到分层次教学。
(设计意图:将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安排为必做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将问题解决作为选做题,为下一节学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右上角我会写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前两个判定定理,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对比性。将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上方用来画出两木条组成的四边形,下方写出证明过程。中间写出例题的运算过程。右边是复习的性质及定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加以说明,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初中数学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并且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了化归思想。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二、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经过探究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去观察、猜想、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思考的好习惯。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说理―建模”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根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别方法。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及化归的教学思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本节课通过设疑―引探―交流―运用―小结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突出了三个特点:动、变、引
1、动(师生互动):给学生足够时间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与老师共同探究判别方法,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变(多层变式):通过多种交流手段(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和师生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引(适当引导):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的地方,教师通过层层铺垫,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学生更好地学。
通过这三个方面师生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学法分析
为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亲身体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培养了学生对待事物要大胆猜想的习惯。在学法指导上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这一学习过程,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自主建构新知。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共分为三个环节:设疑导入、探索新知、回顾反思。下面我将从每一个环节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和教学目的控制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设疑导入:
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自制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老师检查完学生的预习作业后。用一连串的疑问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本环节共分为6步:回忆旧知、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定理证明、小试牛刀和我是老师)
1、回忆旧知
2、大胆猜想
猜想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由问题你能判定自己的制作的模型一定是是平行四边形吗?让同学们大胆猜想,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的猜想,肯定猜想成果,不论对错。培养学生养成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善于猜想的习惯。(教师可提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实验验证
四人一小组,每组发若干小棒,根据我们的猜想试着摆一摆,看看摆出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成果。并由此得出正确的猜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实验得到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体验数学发现和研究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
教师提问:说明一个猜想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反例即可。如何说明一个猜想命题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得出:还需要进行理论证明。从而进行下一个环节:
4、定理证明(整个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定理证明的过程。)
老师总结:此证明是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利用定义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整个方法是将平行四边形转换为三角形,新知识转换为已学过的知识,这种思想方法叫化归思想。
5、小试牛刀
出现两道练习题,通过小试牛刀,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6、我是老师
四人一小组,每两人出一题,(要求解答本题时需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或2)然后交换题目作答,判断对错,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全班交流。看看那组表现最好。在老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而通过学生自己出题解答代替由老师出题学生解答的传统方法,由被动变主动,彻底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三)、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理。让学生自由的发言、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四)、评价分析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渗透。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纵观整节课,学生得到了展现风采的舞台,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作为教师也对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起点,与学生不断创新,再接再厉。
本节课主要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逆命题入手,通过观察、猜想、推理、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逆命题成立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探究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作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改变形状,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共识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解释,但解释的过程有的是通过三角形全等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化归思想),有的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老师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思考的同时,强调量一量,算一算是学习几何的初步感知阶段,要想公认它的正确性,必须经过用已学的定义或定理推理说明。设计意图: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又让学生明白学习几何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能力。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1:如图,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有的用定义,有的用判定1,通过比较两种证明方法都可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一题多证,引导学生在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因果关系层次要清晰。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3:在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时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如图,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目前已有三种判定方法可用,通过展示,学生各有所取,然后让学生比较、筛选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多掌握一个定理,就多了一个证明几何问题的途经;多学习一些知识,就多了一把解决人生问题的一把钥匙。知识越多越聪明。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展示成果,归纳总结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1、从边与边的关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从对角线的相互关系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代入知识应用环节。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题由浅入深、各有侧重,其中习1……习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5、学以致用,建立模型
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某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课后思考:试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学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铺垫。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导中有练、有思、有研,改进教师先讲知识,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使讲、练、思、研融合在一起,整节课学生能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学习。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真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收获:学生对三个判定的掌握比较好,而且由于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判定都进行了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书写练习,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习题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的证明过程。
不足:几何证明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初二的学生按照课标不要求规范的证明过程,但是考试却要求书写严格的过程,由于没有规范的例题示范以及有关习题,所以学生的几何证明题仍然是一个弱项,因此习题课上有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这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的部分。
篇10:平行四边形判定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判定课后反思
【原创】没有最好,力求更好――《平行四边形判定》课后反思昨天下午,我上了一节数学电教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本节课在引入的环节上,我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首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接着通过探究逆命题的真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作了铺垫。
一、本节课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和编排。
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判定定理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研究的,所以,我将判定方法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将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本节课从边进行研究判定方法。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想、议、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点拨。判定方法是学生自己探讨发现的`,因此,应用也就成了学生自发的需要,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将判定方法进行对比和筛选,或对一题进行多解,便于思维发散,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判定方法上。学生在不同题目的对比中,在一题不同证法的对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本节课题量不算太大,但做到了几点:
(1)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者说是核心,从变化的题目中抓住不变的东西---核心问题。本课的核心问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选择。自认为从课前小练变到典型例题,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前面的练习其实就是为例题做了一定铺垫,学生可以建立起知识联系,寻求解题突破口。但从典型例题变到能力训练题,并不理想,没有紧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而变。
(2)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对学生提升解题能力颇有帮助,而且能够让学生顺利建立起知识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中,典型例题覆盖了几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学生各种方法进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记住这些方法,又可以进行对比,理清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提升解题能力,避免了“题海战术”。
(3)多题一法
本课从课前小练到例题再到练习题,虽然题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却都是相通的:即根据条件,选择一种判定方法进行判定。这有利于学生“悟”出解题的思路,找到数学的乐趣。
四、在对课案的反复打磨期间,自己也收获颇丰。
尝试了生活数学、问题探究模式等教学方式和理念在自己课堂上的运用,并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于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一步尝试和运用,真正使学生能力得以培养,技能逐步形成,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篇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启发: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
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游戏、拼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学法:
1、自主探究: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
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前两个判定定理是什么?
(3)你能观察出什么规律吗?
通过一步步的追问,学生通过对比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观察出,前两个判定定理正好是前两条性质的逆命题。接下来我会让学生猜想,如果我们找到了第三条性质的逆命题,它能成立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性质,又是它的判定,目前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只有定义。问题3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学会三个逆命题的准确的文字表达。)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让同学们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铅笔连接木条的顶点,并画出木条的轨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
观察:转动两根木条,观察这些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多次变换两根木条的夹角,画出很多不同的四边形,经提问,学生能够观察出这些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教师引导,现在你有多少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了?这些方法分别是从四边形的“边”、“对角线”去考虑的。讨论后,请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说明构思想法。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最后,教师跟学生共同总结我们得到的第三条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述两个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思维。
1、填空:四边形ABCD中,
(1)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
(3)若对角线AC、BD交于点O,OA=OC=3,OB=5,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4)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G、F、H分别为OA、OB、OC、OD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GFH_____平行四边形。(填“是”或“不是”,并口述理由。)
学生口答填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估计问题(4)对学生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必要时对问题(4)作适当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回答问题和评价的积极性、准确性;
(2)能否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问题(4)。
(设计意图:这组填空题的难度拾级而上,由浅入深,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问题(1)、(2)、(3)直接运用已学的三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问题(4)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同时为例题3的出现作好铺垫。)
(四)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根据例题做以拓展,考虑当条件变化之后结论是否还成立,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书中图4),则上述问题(4)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即为例题。
2、若例题中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书中图5),则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口头叙述理由)
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观察。对于问题1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教师规范板书。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
有了问题1的深入探究,估计问题2对学生并不困难,因此,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述其方法、思路。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抓住变化的图形的本质特征: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几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创造性。
(设计意图:例题是问题(4)的变式题,在问题(4)的基础上变换E、G、F、H的位置,使例题的出现不显得突兀,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并通过对例题的进一步变式,让学生体会各条件的内在联系,抓住“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本质特征。并通过多策略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作业:我会安排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为必做题,问题解决为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的练习,能够达到分层次教学。
(设计意图:将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安排为必做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将问题解决作为选做题,为下一节学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了很好的铺垫。)
★ 八年级下数学小报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共11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1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09-1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7-21
平行线及其判定教案2023-11-0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教案2023-05-06
初二数学矩形(二)教学方案2022-08-09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023-04-05
八年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07-30
数学教案-菱形2023-05-18
八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