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09-17 08:24: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精选6篇)由网友“今年一定拍到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

篇1: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 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 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 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 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然声伎; 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 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 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 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 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译文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代人仰慕著趣的名声,追求近似於趣的东西;於是有辨说著书法绘画,鉴赏著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麼关系。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山林里的人,不受限制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所以虽然没有在追求趣,却已经接近趣了,那些愚味庸俗的人他们接近趣,往往因为他们没有品味。可是品味愈差,他们所追求的就愈来愈下流,有的人就纵酒吃肉,有的人放情声伎,完全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毫不忌讳、全不害怕,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这又是一趣了。等到人年纪渐大,官职渐高,品味就渐渐地大,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然而离情趣越远。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深获得趣的人。所以他所写的《会心集》一些人,趣占了大半。否则的话,即使有人孤高的好像伯夷,清高的好像严光也不录取在里头。啊!有谁能说品味像陈君这样,官职像陈君这样,年纪壮盛像陈君这样,却能够懂得趣到这样的地步哪!

赏析

这是作者为友人陈所学所编《会心集》一书写的序,作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会心集》今已不存。陈所学,字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是作者的朋友。

此篇文章的核心是论“趣”。在宋人那里,“趣”本来是个艺术审美概念,通常用它来评说作品,而作者却用它来论说具有真美特质的事物,尤其是人的自然真率的生命形态与精神境界。他所谓的“趣”,就是人物的美或魅力。作者认为,这种独特的魅力是建筑在“真”和“自然”的基础上的;有三种人具备:第一是儿童。第二是山林之人,第三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所谓“小人”。不难看出,作者的“趣”正是对李贽“童心”的发挥。不过,作者把“趣”从文学创作引申到人生态度,把人的人格之美和人性之真联系起来,这在我国关于人的审美观念史上是一种新鲜的提法。

篇2:《叙陈正甫会心集》阅读答案及译文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放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

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

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

③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洞明真谛追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23、(2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尤,女中之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24、(1分)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世俗之人是无法得到、领会意趣的。

B、书画古董、装神弄鬼都只不过是意趣的表象。

C、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没有意趣。

D、首段的“会心”既是得到“意趣”的关键,又照应了结尾的《会心集》。

25、(2分)“重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他们的共同点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26、(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回答)

27、(4分)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年长、官高、品大是得到意趣的障碍,可是在文末却又提到品高、官高、年壮的陈正甫是深于趣的人,你认为这矛盾吗?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点。

24、(2分)D(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

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

26、(2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

[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篇3:叙陈正甫会心集古诗翻译

叙陈正甫会心集古诗翻译

《叙陈正甫会心集》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 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 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 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 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 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 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 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 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然声伎; 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 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 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 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 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翻译】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代人仰慕着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趣的东西;于是有辨说著书法绘画,鉴赏着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么关系。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山林里的人,不受限制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自在的过日子,所以虽然没有在追求趣,却已经接近趣了,那些愚味庸俗的人他们接近趣,往往因为他们没有品味。可是品味愈差,他们所追求的就愈来愈下流,有的人就纵酒吃肉,有的人放情声伎,完全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毫不忌讳、全不害怕,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这又是一趣了。等到人年纪渐大,官职渐高,品味就渐渐地大,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然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深获得趣的人。所以他所写的《会心集》一些人,趣占了大半。否则的话,即使有人孤高的好像伯夷,清高的好像严光也不录取在里头。啊!有谁能说品味像陈君这样,官职像陈君这样,年纪壮盛像陈君这样,却能够懂得趣到这样的地步哪。

篇4:《叙陈正甫会心集》 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释】

①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③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正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神情:表情神态

B.孟子所谓不失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的天真趣味

C.虽介若伯夷 介:狷介,有节操

D.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居:占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D.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所谓华山洞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虽然是很会说话的人也得意忘言,只有内心善于体会的人才真懂。

B.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自以为把心思花在不切实际的空想、离开世俗纷扰就是“心远”了。

C.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这正是趣味的最正宗最上等最高级境界。

D.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

所以全世界的人嘲笑他,他也不管不顾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得之于自然的情趣才是深层的情趣,从学问中得到的情趣往往是受到了种种束缚的肤浅的情趣。

B.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儿童时代因为不知道有情趣,所以情趣无处不在。这也是人生最快乐的时期。

C.品第卑下,人的追求势必低下,故而作者对“或为酒肉”“或为歌伎”的“情趣”采取了否定态度。

D.本文通篇言趣,可以推断,陈正甫编著《会心集》,也并不是完全按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来收录的。

参考答案

9. A 神情,这里指精髓。

10. A

11.A

12.C

二:

23.(2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尤,女中之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24.(1分)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世俗之人是无法得到、领会意趣的。

B.书画古董、装神弄鬼都只不过是意趣的表象。

C.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没有意趣。

D.首段的会心既是得到意趣的关键,又照应了结尾的《会心集》。

25.(2分)重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他们的共同点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26.(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回答)

27.(4分)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年长、官高、品大是得到意趣的障碍,可是在文末却又提到品高、官高、年壮的陈正甫是深于趣的人,你认为这矛盾吗?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点。

24.(2分)D(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

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

26.(2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

【参考译文】

世上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做出得到情趣的样子,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

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淳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之所以有情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品第。品第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有的是酒肉,有的是歌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

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

篇5:《送陈章甫》原文赏析及翻译译文

《送陈章甫》原文赏析及翻译译文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诗文解释】

四月南风吹来大麦一片金黄,枣花还没有落下,桐树的叶子已经很茂盛了。早晨告别青山,晚上还可以看得见,在外面听到马蹄声让我思念起故乡。陈侯立身处事何等的襟怀坦荡,长着虬须虎眉还有宽额头。腹中藏有万卷书,不愿埋没在山林中度过一生。在东门买了酒请我们喝,心里认为万事都像鸿毛一样轻。喝醉了酣睡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了,有时又眺望天上的孤云。黄河波浪汹涌黑压压连着天,渡口上的官吏下令停船,无法过河。你这个郑国的游子无法回家,我这个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听说你在故乡有很多旧相识,不知你罢官的心境怎么样呢?

译文1:

四月的南风,吹得田野里的大麦金光泛黄。枣花还未凋谢,梧桐叶已长得又密又长。早上辞别青山,到日暮黄昏依然还看得见,骑马出门与友人饯别,青山为伴,坐骑鸣叫,我多么思念生长的故乡。陈侯心胸坦荡性格豪放,前额宽广仪表堂堂,满腹经纶博览古今,怎肯屈身沦落草野。他从东门买来佳酿,与我们同饮共醉;心清飘扬,人事间万事万物如同鸿毛。他有时醉卧不知白天黑夜,有时将内心的清高,寄托于碧空中的孤云。长河风急浪高,天昏地暗一片,往来的船只已停止摆渡。郑国的游子你还未返家,洛阳的行客我却望空叹息。你故乡亲朋好友众多,罢官回去,他们不知会怎样看待你?

译文2:

四月南风吹得大麦一片金黄,枣花尚未飘落桐叶便已抽枝生长。早别青山晚又见面,出门时骏马嘶叫留恋故乡。陈章甫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眼,额头宽阔,仪表堂堂。胸藏诗书上万卷。怎肯屈身住于草莽?你在城东门买酒请我们欢宴,又视人间万事如鸿毛。醉酒时高卧睡到天黑,有时仰望高空的孤云。如今正赶上黄河水涨连天翻涌,舟船泊岸不得渡过。你这郑国的游子回不了家,我这洛阳的行客空自叹息。听说你在家乡有不少知心朋友,不知此次罢官还乡他们会对你如何呢?

【词语解释】

陈侯:对陈章甫的敬称。

虬须:胡须卷曲。

仍:再加上。

大颡:宽大的前额。

草莽:草野。

东门:指洛阳东门。

我曹:我辈。

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吏。

郑国游人:作者自指。作者来自颍阳,古属郑地。

洛阳行子:指陈章甫,时居河南洛阳。

故林:故乡,故园。

【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见长。陈章甫很有才学,原籍不是河南,只是长期隐居嵩山。他曾科考及第,但因为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他上书力争,吏部无法辩驳,特地为他请示执政,于是得到破例录用,他也因此名扬天下。但在仕途上他并不通畅,因此无心为官,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还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

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写了陈章甫磊落的胸怀,豪爽的气概与不羁的性格,栩栩如生,刻画生动。同时诗人以试探的语气询问陈回乡后的情形,关切之情颇为诚挚。本诗虽是送别诗,却没有失落之意,读来轻松活泼,别具一格。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显然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注]①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②虬·蜷曲。大颡(sǎng嗓):宽脑门。

篇6:破阵子·为陈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破阵子·为陈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翻译译文或注释: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范文正公集叙 译文

范文正公集叙翻译

范增论阅读题答案参考

论趣阅读题答案

论儒学的复兴阅读题答案

《诗经·有女同车》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阅读答案

有女同车经典散文

孙承宗传原文与译文

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
《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叙陈正甫会心集原文及译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北齐书崔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2023-05-07

高二英语学考备考计划2023-01-21

教研组英语月考备考计划2022-04-30

《苏世长讽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4-01-01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译文2022-10-23

陈蕃立志的文言文翻译2023-07-09

《孙期传》阅读答案2023-10-14

《宋史·列传第一百》阅读答案2023-05-29

大家孙瀛洲阅读答案2023-03-18

书叶机阅读答案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