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9-18 08:37: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1篇)由网友“整整哈哈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连州阳山归路 宋朝

吕本中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连州阳山归路》译文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连州阳山归路》注释

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

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

强言:坚持说。

风物:风光景物。

《连州阳山归路》赏析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很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说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忧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连州阳山归路》创作背景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篇2:《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连州阳山归路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译文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赏析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篇3:连州阳山归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连州阳山归路 宋朝

吕本中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篇4:连州阳山归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很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说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忧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连州阳山归路》创作背景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篇5:连州阳山归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篇6:连州阳山归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

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

强言:坚持说。

风物:风光景物。

篇7: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赏析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赏析

原文: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译文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注释

①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

②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③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④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⑤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⑥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

⑦强言:坚持说。

⑧风物:风光景物。

赏析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篇8:《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译文

吕本中〔宋代〕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译文: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赏析: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创作背景: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篇9:《连州阳山归路》诗歌阅读及答案

《连州阳山归路》诗歌阅读及答案

试题内容: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连州[注]阳山归路吕本中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注]连州,今广东阳山县。吕本中,北宋末期诗人。这首诗是诗人为避战乱,从广东返归湖南途中所作。

(1)诗的前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境况?请结合注释简要分析。(3分)

(2)试分析诗中“不知”“强言”两词的妙处。(4分)

试题答案:

10.(1)时局**,诗人衰病漂泊,忧时伤国,满怀哀愁。

(2)小儿女不解父亲此刻的心情,竟说湘潭风光胜过江南。这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小儿女的天真无知,又反衬出诗人心中的悲愁之情,读来倍觉伤痛。

篇10: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连州阳山归路》

作者:吕本中

稍离烟瘴近湘潭,

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

强言风物胜江南。

注释:

1、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2、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避地岭外,从广东返归湖南途中所作。写羁旅生活,把病体衰颓的苦楚与伤时避乱的忧愤交织在一起。前两句纪实,后两句抒情。“不知”、“强言”极其微妙地刻画了儿女把避地当胜游的无知心理。

篇11: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译文

秋季某日,我回去。找不到你遗留下的鞋印,也没闻到你的味道。你消息杳杳,我今夜的相思又会有多少?秋日的相思雨,有一半被风吹走了。

注释

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简析

黄叶和青苔铺满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约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呢?屧,鞋子的木底,这首词中和衣香一起指代恋人沈宛。恋人离去后,久久没有音讯传来。纳兰容若日夜忧愁中捱过。窗外连绵的秋雨不解相思意,一半已经风吹去,落在天涯,落在海角。

《连州阳山归路》诗歌阅读及答案

送灵师,送灵师韩愈,送灵师的意思,送灵师赏析

宿龙宫滩古诗阅读答案

韩愈传练习

新唐书柳宗元传 翻译

《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送刘师服,送刘师服韩愈,送刘师服的意思,送刘师服赏析

归路诗歌

春雪的古诗

姜士昌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连州阳山归路》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1篇)】相关文章:

《诗经·小雅·采薇》原文及翻译2022-08-2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08-24

诗经采薇节选翻译2023-05-02

诗经采薇翻译全文2022-05-03

《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2022-04-30

《重阳》原文及作者介绍2022-12-05

小雅·采薇原文及译文2023-01-27

陶潜传节原文及翻译2023-10-27

《新唐书崔邠传》原文翻译赏析2023-05-14

旧唐书杜甫传2022-10-24